耶律楚材传全文翻译

合集下载

居士传三十五耶律楚材

居士传三十五耶律楚材

李王董郑胡传
李纯甫 Biblioteka 名之纯。自号屏山居士。宏州人也。金承安中进士。少负才气。自比诸葛孔明.王景略。三入翰林。仕至尚书右司都事。中年度其道不行。遂弃官归。初好列御寇.庄周之书。年三十后遍观佛经。信解猛利。既归隐。好与诸方老宿游。亦颇好饮酒。每酒酣。人有问法者。随机引导。如倾江湖。无有穷竭。于是窒者通。疑者信。莫不洒然以去也。以谓近世儒者推阐大道。穷性命之归。其为功甚钜。然其论佛。患不深究华严圆极之宗。理事无碍之旨。徒执小乘教相。斥为死灰槁木。又不知性真常中本无生灭。辄谓此身死后断灭。堕于邪见。疑误后生。因取先儒辟佛语分章条辨。名曰鸣道集说。为之序曰。自生民以来。未有不得道而为圣人者。伏羲.神农.黄帝之心见于大易。尧.舜.禹.汤.文.武.周公之道见于诗书。皆得道之大圣人也。圣人不王。道术将裂。有老子者。游方之外。恐后世之人塞而无所入。高谈天地未生之前。而洗之以道德。有孔子者。游方之内。恐后世之人眩而无所归。切论天地既生之后。而封之以仁义。故其言不无有少相龃龉者。虽然。或吹或嘘。或挽或推。一首一尾。一东一西。元圣素王之志亦皆有归矣。其门弟子恐其不合。而遂至于支离也。庄周氏沿流而下。自天人至于圣人。孟轲氏溯流而上。自善人至于神人。如左右券。内圣外王之说备矣。惜夫四圣人没。圣人之道不传一千五百年矣。而浮屠氏之书从西方来。盖距中国数千万里。证之文字至言妙理。与吾圣人之心魄然而合。岂万古之下四海之外圣人之心竟不能泯灭耶。诸儒阴取其说以证吾书。自李翱始。至于近代王介甫父子倡之。苏子瞻兄弟和之。大易.诗.书.论.孟.老.庄皆有所解。濂溪.涑水.横渠.伊川之学踵而兴焉。上蔡.龟山.元城.横浦之徒从而翼之。东莱.南轩.晦庵之书蔓衍四出。其言遂大小。生何幸见诸先生之议论。心知古圣人之不死。大道之将合也。恐将合而又离。笺其未合于古圣人者。曰鸣道集说云。纯甫既卒。耶律晋卿读其书。大好之。为序以行世。又有楞严.金刚.老庄.学庸诸解。皆不传。同时有刘谧者。着三教平心录。至明初建安沈士荣着续原教论。其大旨与纯甫略同(中州集.佛祖通载.续原教论)。

安邦奇才耶律楚材(上)

安邦奇才耶律楚材(上)

安邦奇才耶律楚材(上)作者:高文瑞来源:《中关村》2015年第03期耶律楚材其人耶律楚材(1190—1244),字晋卿,法号湛然居士,晚号玉泉老人,元代的朝廷重臣,为成吉思汗、窝阔台两朝做出重要贡献,官至中书令(宰相)。

耶律楚材出生于燕京玉泉山契丹贵族家庭,世居金中都,是辽代东丹王突欲的八世孙。

父亲给金世宗做过尚书右丞,取《左传》中“虽楚之才,晋实用之”之典,意为楚国虽有人才,但被晋国所用,为耶律楚材取名。

耶律楚材也曾为金章宗当过官。

自幼学习汉籍,精通汉文。

《金史》上说他:“博极群书,旁通天文、地理、律历、术数、释、老、医卜之说。

”下笔写文章,文思泉涌,犹如事先构思好了一样。

元太祖成吉思汗听说他的才气后,召见耶律楚材,见此人“身长八尺,美髯宏声”,称赞一番后说,辽与金是世代仇敌,朕替你雪恨。

耶律楚材说,我的祖辈在他们手下做事,即为君臣,怎敢仇君呢!元太祖觉得他的话合乎情理,很是喜欢,便把他留在身边,不称其名,只叫“吾图撒合里”,即长髯人。

耶律楚材自此辅助成吉思汗,并随其西征,经常献计献策,有机会便晓以征伐、治国、安民之道,屡立奇功,备受器重,几年后,又随成吉思汗征西夏。

那时每攻下一地,将领们纷纷抢夺金玉财宝。

他曾谏言,禁止州郡官吏擅自征发杀戮,使贪暴之风收敛。

当时他却收集、保存了许多文集,以及大量的药材。

后来军中疫病流行,这些药材救活了好几万人。

有个人叫常八斤,是造弓的巧匠,经常自恃地对元太祖说,国家正在打仗用武,耶律楚材一介书生何用!耶律楚材说,治弓当然要用造弓的匠人;图谋天下的人,岂能不用治天下的匠人呢!元太祖听后,非常高兴,日渐重用。

一次,元太祖指着耶律楚材对元太宗说,此人是天赐给我们家的,以后国家的大事小情都委托给他来办。

元朝规定:攻城时,帮助城内放箭扔石的人,攻下城后,一律处死。

元太祖征战南方。

汴梁即开封城即将攻克。

大将速不台上奏:攻城这么长时间,将士多有死伤,攻下城后,全城的人都应该杀死。

杨奂传的文言文翻译

杨奂传的文言文翻译

杨奂传的文言文翻译
杨奂传的文言文翻译
元史杨奂传杨奂,字焕然,乾州奉天人,十一岁时母亲就去世了。

如下为杨奂传的文言文翻译,仅供参考!
杨奂传的`文言文翻译
金代末年考进士未中,愤然做书万言。

金哀宗天兴二年(1233),守御汴京的元帅崔立投降蒙古军,奂改装平民北渡黄河避难冠氏家中,冠氏待如师友。

东平人严实闻奂之名,多次打听他的行踪,但奂始终不去严家。

蒙古太宗十年(1238),诏令税课使刘用之招考各道进士,杨奂在东平两次因文章优秀而名列第一,于是随考官至燕京拜见耶律楚材。

楚材奏请授奂为河南路征收课税所长官,兼廉访使。

奂临行时对楚材说:“在下不才,错蒙重用。

书生理财本非所长,况河南兵荒马乱之后,遗民不多,今日宜休养生息,否则会引起民怨。

希望给我抚恤百姓的时间,得以稳定民心。

”楚材以为此言极是,表示同意。

到任后,杨奂召集当地名士讨论如何简政裕民。

他自己巡视境内各地,调查盐课实行情况。

有报告说盐课增加,奂责令地方当局减四分之一。

不到一月,政治清明,舆论称赞。

奂居官十年后请求告老至燕之行台安度晚年。

宪宗二年(1253),太子忽必烈曾屡召奂出任参议京兆宣抚司事,奂多次谢绝,宪宗五年寿终,享年七十岁,赐谥文宪。

奂天资聪明,记忆力强,文章简练,朝廷老臣也愿与他交往。

关中虽多名士,但名声均不如奂。

奂不好财,家虽不富却竭力资助别人,看到别人有长处则大加宣传,若有小过则极力劝改。

所著《还山集》六十卷、《天兴近鉴》三卷、《正统书》六十卷,均流传于世。

《元史耶律楚材传》原文及翻译

《元史耶律楚材传》原文及翻译

《元史耶律楚材传》原文及翻译耶律楚材,字晋卿,父履,以学行事金世宗,特见亲任,终尚书右丞。

楚材生三岁而孤,母杨氏教之学。

及长,博极群书,旁通天文、地理、律历、术数及释老、医卜之说,下笔为文,若宿构者。

太祖定燕,闻其名,召见之。

楚材身长八尺,美髯宏声。

帝伟之,曰:“辽、金世仇,朕为汝雪之。

”对曰:“臣父祖尝委质事之,既为之臣,敢仇君耶!”帝重其言,处之左右。

帝每征讨,必命楚材卜,帝亦自灼羊胛,以相符应。

丙戌冬,从下灵武,诸将争取子女金帛,楚材独收遗书及大黄药材。

既而士卒病疫,得大黄辄愈。

指楚材谓太宗曰:“此人,天赐我家,尔后军国庶政,当悉委之。

”太宗即位。

壬辰春,帝南征,将涉河,诏逃难之民,来降者免死。

或曰:“此辈急则降,缓则走,徒以资敌,不可宥。

”楚材请制旗数百,以给降民,使归田里,全活甚众。

又请遣人入城求孔子后得五十一代孙元措奏袭封衍圣公付以林庙地。

又率大臣子孙,执经解义,俾知圣人之道。

置编修所于燕京、经籍所于平阳,由是文治兴焉。

丙申春,诸王大集,帝亲执觞赐楚材曰:“朕之所以推诚任卿者,先帝之命也。

非卿,则中原无今日。

朕所以得安枕者,卿之力也。

”楚材当国日久,得禄分其亲族,未尝私以官。

行省刘敏从容言之,楚材曰:“睦亲之义,但当资以金帛。

若使从政而违法,吾不能徇私恩也。

”冬十一月四日,帝将出猎,楚材亟言其不可,左右皆曰:“不骑射,无以为乐。

”猎五日,帝崩于行在所。

皇后乃马真氏称制,崇信奸回,庶政多紊。

楚材辨论不已,后虽憾之,亦以先朝旧勋,深敬惮焉。

甲辰夏五月,薨于位,年五十五。

后有谮楚材者,言其在相位日久,天下贡赋,半入其家。

后命近臣麻里扎覆视之,唯琴阮十余,及古今书画、金石、遗文数千卷。

(选自《元史耶律楚材传》,有删改)翻译:耶律楚材,字晋卿,父亲耶律履,因学问品行出众得以奉事金世宗,特别受到亲近和信任,去世时官至尚书右丞。

楚材三岁时父亲去世,母亲杨氏教他读书。

长大后,博览群书,兼通天文、地理、律历、术数以及佛、道、医、卜等学问,下笔写文章,好象早就做好似的。

耶律楚材原文_翻译及赏析

耶律楚材原文_翻译及赏析

耶律楚材原文_翻译及赏析耶律楚材(1190年7月24日—1244年6月20日),字晋卿,号玉泉老人,法号湛然居士,蒙古名吾图撒合里,契丹族,蒙古帝国时期杰出的政治家、宰相,金国尚书右丞耶律履之子。

1215年,成吉思汗的蒙古大军攻占燕京时候,听说他才华横溢、满腹经纶,遂向他询问治国大计。

而耶律楚材也因对金朝失去信心,决心转投成吉思汗帐下他的到来,对成吉思汗及其子孙产生深远影响,他采取的各种措施为元朝的建立奠定基础。

乃马真后称制时,渐失信任,抑郁而死。

卒諡文正。

有《湛然居士集》等。

耶律楚材主要成就行政蒙古建国蒙古建国之初,实行军政合一制度,只有万户、千户、百户等统帅军队的长官,没有治理政事的长官,攻下城镇后不派兵镇守(无序守护基本屠杀光了)。

耶律楚材为了改变这种状况,提出建议:“地方上应设定官吏统治老百姓,另设万户总管军队,使军政相互遏制,防止独断独行。

”窝阔台采纳了。

窝阔台还根据他的建议,在中央设立了最高行政机构中书省,任命耶律楚材为中书令。

蒙古军队侵略亚欧各国和征服国内各民族的时候,曾执行残酷的屠城政策。

在耶律楚材的劝说下,屠城的事渐渐少了。

成吉思汗并没有制定完整的法律,“札撒黑”只是一种适用于草原的习惯法。

蒙古统制范围扩大到中原以后,刑事案件大大增加了,情况也复杂得多了,耶律楚材提出《便宜十八事》作为临时法律,严禁地方官吏擅自滥杀老百姓,不准商人财主贪污公物,打击地痞流氓杀人盗窃,禁止地主富豪夺取农民田地,这样,社会秩序就渐渐安定了下来。

此外,在耶律楚材的建议下,窝阔台改变了过去“裂土分区”的分封制,在各地设立十路征收课税使,并定下“五个丝”制(5个人缴纳1斤丝),把征税的权力收归中央。

太宗窝阔台即位时,耶律楚材参照中原王朝的礼仪,为他制定了登基的仪式,并劝服窝阔台的哥哥察合台率领皇族中长辈向他行参拜大礼。

参拜礼节的制定,使大汗在蒙古贵族中至高无上的地位得到了确认和巩固,增加了大汗的威严和权力。

元史·列传·卷三十三耶律楚材

元史·列传·卷三十三耶律楚材

元史·列传·卷三十三耶律楚材耶律楚材(子铸附)耶律楚材,字晋卿,辽东丹王突欲八世孙。

父履,以学行事金世宗,特见亲任,终尚书右丞。

楚材生三岁而孤,母杨氏教之学。

及长,博极群书,旁通天文、地理、律历、术数及释老、医卜之说,下笔为文,若宿构者。

金制,宰相子例试补省掾。

楚材欲试进士科,章宗诏如旧制。

问以疑狱数事,时同试者十七人,楚材所对独优,遂辟为掾。

后仕为开州同知。

贞祐二年,宣宗迁汴,完颜福兴行尚书事,留守燕,辟为左右司员外郎。

太祖定燕,闻其名,召见之。

楚材身长八尺,美髯宏声。

帝伟之,曰:“辽、金世仇,朕为汝雪之。

”对曰:“臣父祖尝委质事之,既为之臣,敢仇君耶!”帝重其言,处之左右,遂呼楚材曰吾图撒合里而不名,吾图撒合里,盖国语长髯人也。

己卯夏六月,帝西讨回回国。

祃旗之日,雨雪三尺,帝疑之,楚材曰:“玄冥之气,见于盛夏,克敌之征也。

”庚辰冬,大雷,复问之,对曰:“回回国主当死于野。

”后皆验。

夏人常八斤,以善造弓见知于帝,因每自矜曰:“国家方用武,耶律儒者何用。

”楚材曰:“治弓尚须用弓匠,为天下者岂可不用治天下匠耶?”帝闻之甚喜,日见亲用。

西域历人奏五月望夜月当蚀,楚材曰:“否。

”卒不蚀。

明年十月,楚材言月当蚀,西域人曰不蚀,至期果蚀八分。

壬午八月,长星见西方,楚材曰:“女直将易主矣。

”明年,金宣宗果死。

帝每征讨,必命楚材卜,帝亦自灼羊胛,以相符应。

指楚材谓太宗曰:“此人天赐我家。

尔后军国庶政,当悉委之。

”甲申,帝至东印度,驻铁门关,有一角兽,形如鹿而马尾,其色绿,作人言,谓侍卫者曰:“汝主宜早还。

”帝以问楚材,对曰:“此瑞兽也,其名角端,能言四方语,好生恶杀,此天降符以告陛下。

陛下天之元子,天下之人,皆陛下之子,愿承天心,以全民命。

”帝即日班师。

丙戌冬,从下灵武,诸将争取子女金帛,楚材独收遗书及大黄药材。

既而士卒病疫,得大黄辄愈。

帝自经营西土,未暇定制,州郡长吏,生杀任情,至孥人妻女,取货财,兼土田。

将相故事-耶律楚材的历史功绩 如何评价耶律楚材?

将相故事-耶律楚材的历史功绩 如何评价耶律楚材?

将相故事-耶律楚材的历史功绩如何评价耶律楚材?耶律楚材是蒙古帝国著名政治家、宰相,契丹贵族,早先在金朝为官,燕京被成吉思汗攻占之后,接受成吉思汗招安,成为蒙古帝国大臣。

耶律楚材两朝为官,但是其政治抱负的实现,很多都是在蒙古朝为官期间,其历史功绩自然也是在这个时候。

政治上进行改革,推进蒙古帝国由一个游牧民族的落后奴隶制,向先进的封建制度的转变。

礼制上,明确礼仪尊卑,确立大汗的绝对地位。

成吉思汗去世之后,第三子窝阔台继位,耶律楚材依照中原王朝的传统,制定了册立仪礼。

为了明确窝阔台的至高无上,以逐步实现中央集权,他劝说亲王察合台率部拜汗王。

《元史·耶律楚材传》:”王虽兄,位则臣也,礼当拜。

王拜,则莫敢不拜。

“”王深然之。

及即位,王率皇族及臣僚拜帐下,既退,王抚楚材曰:‘真社稷臣也。

’国朝尊属有拜礼自此始。

“行政制度上,削弱地方势力,加强中央集权,公元1231年,耶律楚材被任命为中书令,受命全权筹设中书省,蒙古帝国自此有了一个中央的行政机构。

同时他还上书建议将地方上的财政、军事、行政分开,史料记他建议:”凡州郡宜令长吏专理民事,万户总军政,凡所掌课税,权贵不得侵之。

“虽然这项措施遭到权贵抵制,并没有取得好的效果。

赋税制度上,加强中央政府的权威性。

面对蒙古帝国的”分封制“,各地权贵有权收取本地赋税的情况,耶律楚材竭力反对说”裂土分民,易生嫌隙,不如多以金帛与之。

“窝阔台说:”已许奈何?“对曰:”若朝廷置吏,受其贡赋,岁中颁之,使毋擅科征,可也。

“由此各封地赋税上缴中央财政,向真正的中央集权又迈了一步。

在法制上,面对蒙古帝国法制的缺失与分散,耶律楚材发行《便宜一十八事》,暂时作为法律依据,依法治国。

在经济上,耶律楚材针对中原腹地遭受多年的战争破坏,生产凋敝,百姓困苦的情况,主张轻徭薄赋,爱惜民力,发展生产。

军事上,改变蒙古帝国最开始军民一体的治理方法,将军民分开,立州县,管理民政;设置万户所,负责军政。

《元史·王玉汝传》原文及翻译译文

《元史·王玉汝传》原文及翻译译文

《元史·王玉汝传》原文及翻译译文1、《元史·王玉汝传》原文及翻译译文《元史·王玉汝传》原文及翻译元史原文:王玉汝,字君璋,郓人。

少习吏事。

金末迁民南渡,玉汝奉其亲从间道还。

行台严实入据郓,署玉汝为掾史,稍迁,补行台令史。

中书令耶律楚材过东平,奇之,版授东平路奏差官。

以事至京师,游楚材门,待之若家人父子然。

实年老艰于从戎,玉汝奏请以本府总管代之行。

夏津灾,玉汝奏请复其民一岁。

济州长官欲以州直隶朝廷,大名长官欲以冠氏等十七城改隶大名,玉汝皆辨正之。

戊戌,以东平地分封诸勋贵,裂而为十,各私其入,与有司无相关。

玉汝曰:“若是,则严公事业存者无几矣。

”夜静,哭于楚材帐后。

明日,召问其故,曰:“玉汝为严公之使,今严公之地分裂,而不能救止,无面目还报,将死此荒寒之野,是以哭耳。

”楚才恻然良久,使诣帝前陈诉。

玉汝进言曰:“严实以三十万户归朝廷,卒无异志,今裂其土地,析其人民,非所以旌有功也。

”帝嘉玉汝忠款,且以其言为直,由是得不分。

迁行台知事,仍遥领平阴令。

辛丑,实子忠济袭职,授左右司郎中,遂总行台之政。

分封之家,以严氏总握其事,颇不自便,定宗即位,皆聚阙下①,复欲剖分东平地。

是时,众心危疑,将俯首听命,玉汝力排群言,事遂已。

宪宗即位,有旨令常赋外,岁出银六两,谓之包垛银。

玉汝曰:“民力不支矣!”纠率诸路管民官,诉之阙下,得减三分之一。

累官至龙虎卫上将军、泰定军节度使,兼兖州管内观察使。

壬子,以病谢事杜门,日以经史自娱。

乙卯,忠济使人谓玉汝曰:“君闲久矣,可暂起,为吾分忧。

”玉汝坚辞,以参议印强委之,不得已起视事,仅五六日,裁书署置,焕然一新。

八月既望,有星陨庭中,已而玉汝卒。

(选自《元史·王玉汝传》有删节)注:①阙下:指帝王所居之处,代指朝廷。

译文:王玉汝,字君璋,郓县人。

幼年就通晓政事。

金朝末年迁徙百姓南渡,玉汝侍奉他的父母从小道返回故乡。

行御史台严实进驻郓县,任命王玉汝做了掾史,逐渐升迁,补任行台令史。

《元史·王构传》原文及翻译译文

《元史·王构传》原文及翻译译文

《元史·王构传》原文及翻译译文《《元史·王构传》原文及翻译译文》这是优秀的文言文翻译译文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1、《元史·王构传》原文及翻译译文《元史·王构传》原文及翻译元史原文:王构字肯堂,东平人。

少颖悟,风度凝厚。

学问该博,文章典稚,弱冠以词赋中选,为东平行台掌书纪。

参政贾居贞一见器重,俾其子受学焉。

授翰林国史院编修官。

时丞相伯颜伐宋,先下诏让之,命构属草以进,世祖大悦。

宋亡构与李槃同被旨至杭取三馆图籍太常天章礼器仪仗归于京师凡所荐拔皆时之名士还,入觐,迁应奉翰林文字升修撰。

时丞相阿合马为盗击死,世祖亦悟其奸,复相和礼霍孙,更张庶务,构之谋画居多。

历吏部、礼部郎中,审囚河南,多所平反。

改太常少卿,定亲享太庙仪注。

属桑哥为相,俾与平章卜忽木检核燕南钱谷,而督其逋负。

以十一月晦行,期岁终复命。

明年春还,宿卢沟驿,度逾期,祸且不测,谓卜忽木曰:“设有罪,构当以身任之,不以累公也。

”会桑哥死,乃免。

有旨出铨选江西。

入翰林,为侍讲学士。

世祖崩,构撰谥册。

成宗立,由侍讲为学士,纂修实录,书成,参议中书省事。

时南士有陈利便请搜括田赋者,执政欲从之。

构与平章何荣祖共言其不可,辨之甚力,得不行。

以疾归东平。

久之,起为济南路总管。

诸王从者怙势行州县,民莫敢忤视,构闻诸朝,徙之北境。

学田为牧地所侵者,理而归之。

官贷民粟,岁饥而责偿不已,构请输以明年。

武宗即位,以纂修国史,趣召赴阙,拜翰林学士承旨,未几,以疾卒,年六十三。

构历事三朝,练习台阁典故,凡祖宗谥册册文皆所撰定,朝廷每有大议,必咨访焉。

喜荐引寒士,前后省台、翰苑所辟,无虑数十人,后居清要,皆有名于时。

(选自《元史·王构传》,有删改)译文:王构字肯堂,是东平人。

年少时就聪明有悟性,气度深沉庄重。

学问渊博,文章典雅,刚成年时就因词赋写得好而中选,任东平行台的掌__官。

参政贾居真一同他见面就很器重他,并让自己的儿子跟从他学习。

新教材2024高考语文二轮专题复习课时作业4文言翻译重点突破

新教材2024高考语文二轮专题复习课时作业4文言翻译重点突破

课时作业(四) 文言翻译重点突破精准对练一利用语境精准翻译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三路籍民为保甲,日聚而教之,禁令苛急,往往去为盗,郡县不敢以闻。

拱辰抗言其害曰:“非止困其财力,夺其农时,是以法驱之,使陷于罪罟也。

浸淫为大盗,其兆已见。

纵未能尽罢,愿财损下户以纾之。

”主者指拱辰为沮法,拱辰曰:“此老臣所以报国也。

”上章不已。

帝悟,于是第五等户得免。

(1)非止困其财力,夺其农时,是以法驱之,使陷于罪罟也。

译文:(2)主者指拱辰为沮法,拱辰曰:“此老臣所以报国也。

”上章不已。

译文:2.阅读下面的文言文,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时方有事燕云①,松年累章谓边衅一开,有不胜言者。

忤时相意,提举太平观。

建炎间,密奏中原利害,召赴行在②,出知平江府。

未入境,贪吏解印敛迹,以兴利除害十七事揭于都市,百姓便之。

除给事中。

会选将帅,松年奏:“富贵者易为善,贫贱者难为功,在上之人识擢何如尔。

愿陛下亲出劳军,即行伍搜简之,必有可为时用者。

”(节选自《宋史·胡松年传》)[注] ①燕云,是指五代时后晋石敬瑭割让给契丹的燕云十六州,燕指幽州,云指云州。

②行在:天子所在的地方,这里指朝廷。

(1)未入境,贪吏解印敛迹,以兴利除害十七事揭于都市,百姓便之。

译文:(2)富贵者易为善,贫贱者难为功,在上之人识擢何如尔。

译文: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愈性弘通,与人交,荣悴不易。

少时与洛阳人孟郊、东郡人张籍友善。

二人名位未振,愈不避寒暑,称荐于公卿间,而籍终成科第,荣于禄仕。

后虽通贵,每退公之隙,则相与谈宴,论文赋诗,如平昔焉。

而观诸权门豪士,如仆隶焉,瞪然不顾。

而颇能诱厉后进,馆之者十六七,虽晨炊不给,怡然不介意。

大抵以兴起名教、弘奖仁义为事,凡嫁内外及友朋孤女近十人。

(节选自《旧唐书·韩愈传》)(1)后虽通贵,每退公之隙,则相与谈宴,论文赋诗,如平昔焉。

译文:(2)而颇能诱厉后进,馆之者十六七,虽晨炊不给,怡然不介意。

耶律楚材:蒙古汗国时期杰出的政治家

耶律楚材:蒙古汗国时期杰出的政治家

耶律楚材:蒙古汗国时期杰出的政治家作者:天一来源:《月读》2020年第09期耶律楚材(1190—1244),字晋卿,号玉泉老人,又号湛然居士,蒙古汗国时期杰出的政治家。

《元史》卷一四六有专传。

他自幼聪颖,博学多才,科举高中后,在金朝任开州同知等职。

金中都为蒙古攻占后,耶律楚材被成吉思汗看重而得到任用,先后辅佐成吉思汗、窝阔台父子达三十余年,官至中书令。

他待人谦和有礼,对待公事兢兢业业,常常为解除百姓疾苦而上书力谏。

虽为高官,但他洁身自好,不贪不腐,以清廉节俭自守。

他提倡儒家的治国之道,并据此制定了各种施政方略,为蒙古汗国的稳定和发展,各民族之间的融合和经济文化交流做出了卓越贡献,深受后人敬仰。

在颐和园碧波荡漾的昆明湖东岸,文昌阁以北,有一座院落,这就是耶律楚材祠,也是北京地区的著名古迹之一。

耶律楚材祠修建于清乾隆年间,祠堂对面有高3.1米的石碑一座,碑阳为乾隆十五年(1750)御制《耶律楚材墓碑记》,碑阴为大学士汪由敦撰写的《元臣耶律楚材墓碑记》。

至此,我们不禁要问,耶律楚材是何许人?他有哪些事迹和贡献?乾隆皇帝为什么要为他建造祠堂并撰写墓碑记呢?金章宗明昌元年(1190),在金中都(今北京)一个贵族官僚家庭里,一个小生命诞生了,他就是耶律楚材。

提到“耶律”这个姓,我们往往会想到契丹或者辽,因为它的开国皇帝辽太祖名叫耶律阿保机。

追溯起来,耶律楚材是耶律阿保机的九世孙。

楚材的父亲耶律履,在金朝身居要职。

《元文类》对耶律履是这样记载的:“通六经、百家之书,尤邃于《易》《太玄》,至于阴阳方技之说、历象推步之术,无不洞究。

”他的文章才学深受金世宗的喜爱和赏识,而且对契丹文化、汉文化以及女真文化均十分精通,曾任国史院的编修官。

耶律履待人诚恳善良,其胆魄也非一般人所能及。

元好问如此评价他:“论事上前,是非利病,惟理所在,未尝有所回屈。

”耶律楚材出生时,耶律履已年近花甲,老来得子的他十分高兴,说道:“吾年六十而得此子,吾家千里驹也,他日必成伟器,且当为异国用。

翻译

翻译

131陈平归汉周勃、灌婴等都诋毁陈平说:“陈平虽然美得像美玉,他的内里未必有真东西。

我们听说陈平在家时,曾和嫂嫂私通;在魏王那里做事不能容身,逃亡出来归附楚王;归附楚王不相合,又逃来归降汉王。

现在大王如此器重,使他做高官,任命他为护军。

我们听说陈平接受了将领们的钱财,钱给得多的就得到好处,钱给得少的就遭遇坏的处境。

陈平是一个反复无常的作乱奸臣,希望大王明察。

”汉王怀疑起陈平来,召来魏无知责问他。

魏无知说:“我所说的是才能,陛下所问的是品行。

现在如果有人有尾生、孝已那样的品行,但对胜负的命运没有好处,陛下哪有闲暇使用这样的人呢?楚汉对峙,我推荐善出奇谋的人,只关心他的计谋是否确实能够有利国家罢了。

至于私通嫂嫂、接受钱财,又有什么值得怀疑的呢?”汉王召来陈平责问道:“先生在魏王那里做事不相合,便去楚王那里做事而又半道离开。

如今又来跟从我,讲信用的人原来是这样三心二意吗?”陈平说:“我在魏王那里做事,魏王不能采用我的建议,所以我离开他到项王那里做事。

项王不能够信任人,他所信任、宠爱的,不是那些项氏宗族就是妻家的兄弟,即使有奇才也不能重用,我这才离开楚王。

听说汉王能够用人,所以来归附大王。

我空身而来,不接受钱财便没有办事的费用。

如果我的计谋确有值得采纳的,希望大王采用;假若没有值得采用的,钱财都还在,请允许我封好送回官府,并请求辞职回家。

”汉王于是向陈平道歉,丰厚地赏赐了他,任命他为护军中尉,监督全体将领。

将领们才不也再说什么了。

132白居易论李陵有人说:汉武帝不能明察(实情),苟听流言,给李陵加以重的处罚,难道不是辜负了李陵对朝廷的恩德吗?回答是:假如李陵不苟且偷生,能够以死报国,那么褒赏一定能延续到后代,父母双亲不会遭受刑罚;战功足够在当时称第一,气节足够垂范后代。

忠、孝、智、勇四方面的品德都具备,况且死了也不会磨灭,流言怎么能中伤他呢?唉!我听古人说:“人都有一死,有的人死重于泰山,有的活着轻于鸿毛。

高中语文课外古诗文《金史耶律履传》原文及翻译

高中语文课外古诗文《金史耶律履传》原文及翻译

《金史·耶律履传》原文及翻译金史原文:耶律履字履道,辽东丹王突欲七世孙也。

父聿鲁,早亡。

聿鲁之族兄兴平军节度使德元无子,以履为后。

及长,博学多艺,善属文。

初举进士,恶搜检烦琐,去之。

荫补为承奉班祗侯、国史院书写。

世宗方兴儒术,诏译经史,擢国史院编修官,兼笔砚直长。

一日,世宗召问曰:“朕比读《贞观政要》,见魏征嘉谋忠节,良可称叹。

近世何故无如征者?”履曰:“忠嘉之士,何代无之,但上之人用与不用耳。

”世宗曰:“卿不见刘仲诲、张汝霖耶,朕超用二人者,以尝居谏职,屡有忠言故也。

安得谓之不用第人材难得耳履曰臣未闻其谏也且海陵杜塞言路天下缄口习以成风愿陛下惩艾前事开谏诤之门天下幸甚。

”二十六年,进礼部郎中,兼同修国史、翰林修撰,表进宋司马光《古文孝经指解》曰:“臣窃观近世,皆以兵刑财赋为急,而光独以此进其君。

有天下者,取其辞施诸宇内,则元元受赐。

”俄以疾,乞补外,遂授蓟州刺史。

无几,召为翰林待制,同修国史。

明年,擢尚书礼部侍郎,兼翰林直学士。

世宗崩,遗诏移梓宫寿安宫。

章宗诏百官议,皆谓当如遗诏。

履独曰:“非礼也。

天子七月而葬,同轨毕至。

其可使万国之臣朝大行于离宫乎?”上曰:“朕日夜思之,舍正殿而奠于别宫,情有所不忍,且于礼未安。

”遂殡于大安殿。

二十九年七月,拜参知政事,提控刊修《辽史》。

明昌二年六月,薨,年六十一。

谥曰文献。

初,德元未有子,以履为后,既而生子震,德元殁,尽推家赀与之。

其自礼部兼直学士为执政,乃举前代光院故事,以钱五十万送学士院,学者荣之。

(节选自《金史·耶律履传》)译文:耶律履字履道,辽东丹王耶律突欲的第七世孙。

其父耶律聿鲁,早年去世。

耶律聿鲁的族兄兴平军节度使耶律德元没儿子,把耶律履作为后人。

等到耶律履长大了,他博学多艺善于作文。

起初推举为进士,他厌恶那种烦琐的方式,辞去不受。

后耶律履受荫恩补为承奉班祗侯、国史院书写。

金世宗皇帝刚刚提倡儒家思想,诏令耶律履译经史,擢升为国史院编修官,兼笔砚直长。

新教材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课时作业4 文言翻译(含解析)新人教新人教

新教材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课时作业4 文言翻译(含解析)新人教新人教

新教材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课时作业4 文言翻译(含解析)新人教新人教课时作业4 文言翻译版块一对点练1.请阅读下面文段中的画线句,先判断出关键词语,然后翻译,并在全部翻译完后,思考判断关键词语的方法和如何落实好对它们的翻译。

陈公弼传苏轼公讳希亮,字公弼。

天圣八年进士第。

始为长沙县。

浮屠有海印国师者,交通权贵人,肆为奸利,人莫敢正视。

公捕置诸法,一县大耸。

去为雩都。

老吏曾腆侮法粥狱,以公少年易之。

公视事之日,首得其重罪,腆扣头出血,愿自新。

公戒而舍之。

巫觋岁敛民财祭鬼,谓之春斋,否那么有火灾。

公禁之,民不敢犯,火亦不作。

毁淫祠数百区,勒巫为农者七十余家。

盗起,知房州。

州素无兵备,民凛凛欲亡去。

公以牢城卒杂山河户得数百人,日夜部勒,声振山南。

民恃以安,盗不敢入境。

而殿侍雷甲以兵百余人,逐盗至竹山,甲不能戢士,所至为暴。

或告有大盗入境且及门,公自勒兵阻水拒之。

身居前行,命士持满无得发。

士皆植立如偶人,甲射之不动,乃下马拜,请死,曰:“初不知公官军也。

〞吏士请斩甲以徇。

公不可,独治为暴者十余人,使甲以捕盗自赎。

……徙知庐州。

虎翼军士屯寿春者以谋反诛,而迁其余不反者数百人于庐。

士方自疑不安。

一日,有窃入府舍将为不利者。

公笑曰:“此必醉耳。

〞贷而流之,尽以其余给左右使令,且以守仓库。

……(1)毁淫祠数百区,勒巫为农者七十余家。

①关键词语:、、。

②翻译:(2)身居前行,命士持满无得发。

①关键词语:、、。

②翻译:(3)贷而流之,尽以其余给左右使令,且以守仓库。

①关键词语:、、。

②翻译:2.阅读下面的文言文,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晋平公与群臣饮,饮酣,乃喟然叹曰:“莫乐为人君!惟其言而莫大违。

〞师旷(晋国乐师,目盲,善弹琴)侍坐于前,援琴撞之,公披衽而避,琴坏于壁。

公曰:“太师谁撞?〞师旷曰:“今者有小人言于侧者,故撞之。

〞公曰:“寡人也。

〞师旷曰:“哑!是非君人者之言也。

〞左右请除之,公曰:“释之,以为寡人戒。

[楚材原型]楚材

[楚材原型]楚材

[楚材原型]楚材篇一:[楚材]薛媛《写真寄外》唐诗赏析写真寄外薛媛欲下丹青笔,先拈宝镜寒。

已惊颜索寞,渐觉鬓凋残。

泪眼描将易,愁肠写出难。

恐君浑忘却,时展画图看。

注释:薛嫒是晚唐濠梁(今安徽凤阳)人南楚材妻。

楚材离家远游。

颍(今河南许昌)地长官爱楚材风采,欲以女妻之。

楚材欲允婚,命仆回濠粱取琴书等物。

“善书面,妙属文”(见《云溪友议》卷上)的薛嫒,觉察丈夫意向,对镜自画肖像,并写了上面这首诗以寄意。

翻译:她提起“丹青”画笔,正想下笔作画。

然而,她犹疑了。

怎么画呢还是“先拈宝镜”,照照容颜吧。

可是一“拈宝镜”,却给她带来一股“寒”意。

她心中已自感玉容憔悴,而今细细端详,发觉鬓发也开始有点稀疏了。

自己的肖像容易描画出,心中的痛苦却难以描画出来。

想你大概把我完全忘光了吧,送上这张画,让你时时看看我。

赏析:薛媛是晚唐濠梁(今安徽凤阳)人南楚材妻。

楚材离家远游。

颍(今河南许昌)地长官爱楚材风采,欲以女妻之。

楚材欲允婚,命仆回濠梁取琴书等物。

“善书画,妙属文”(见《云溪友议》卷上)的薛媛,觉察丈夫意向,对镜自画肖像,并写了上面这首诗以寄意。

楚材内心疚愧,终与妻团聚。

这诗表达了诗人对远离久别丈夫的真挚感情,隐约透露了她忧虑丈夫“别依丝萝”的苦衷。

刻画心理活动既细致入微,又具体形象:时而喃喃自语,时而如泣如诉,诗情画意,跃然纸上。

诗一开头,就通过手的动作来展示心理活动。

她提起“丹青”画笔,正想下笔作画。

然而,她犹疑了。

怎么画呢还是“先拈宝镜”,照照容颜吧。

可是一“拈宝镜”,却给她带来一股“寒”意。

“宝镜”为什么“寒”是冰凉的镜体给人一种“寒”的感觉呢还是诗人的心境寒凉呢一“寒”字,既状物情,又发人意。

颔联进一步写诗人对镜自怜:她心中已自感玉容憔翠,而今细细端详,发觉鬓发也开始有点稀疏了。

“惊”是因为“颜索寞”而引起的心理活动。

“已惊”表明平素已有所感触,而今日照镜,更惊觉青春易逝。

“颜索寞”,明显易见;“鬓凋残”细微难察,用“渐觉”一语,十分确当写出她愈来愈苦这一心理状态。

元代政治家耶律楚材的历史故事

元代政治家耶律楚材的历史故事

元代政治家耶律楚材的历史故事耶律楚材是蒙古成吉思汗、窝阔台汗时重臣。

任职近30年,官至中书令,备受重用。

是元代的政治家。

下面我们就来看看元代政治家耶律楚材的历史故事吧!元代政治家耶律楚材蒙古人崛起于朔漠,从弓马锋镝中取得天下,重武功而轻文治,掠地虽广,但因无人治理,往往弃而不守,不少人认为平天下靠的是武力,儒士无用。

耶律楚材反驳说,天下虽得之马上,不可以马上治。

制造弓箭尚须良匠,治天下岂能不用治天下匠!他所说的治天下匠就是儒士。

成吉思汗采纳了他的建议,从此才重用儒士。

正如王国维所说:“蒙古入主中夏,武人专横,其君臣又绝不知有治民之术,若此时无文正人之类,正有不知其何如者。

”蒙古军攻破金都汴京,耶律楚材多方寻求孔子后人,得五十一世孙元措,封为衍圣公,并建孔子庙,以示对儒学的推崇。

又召耆宿硕儒进讲东宫,“由是,文治兴焉。

”太宗九年,耶律楚材奏请开科取士,四方饱学之士联翩而至,得儒士数千人,充任各级官吏,许多被俘为奴的儒士得以脱身于缧绁之中,使他们得以施经纶,展抱负,成就了有元一代90余年的统治。

蒙古人过惯了幕天席地、逐水草而居的游牧生活,娴于畜牧,疏于农业,不知道稼穑之重要,近臣别迭等甚至主张:“虽得汉人亦无所用,不若尽去之,使草木畅茂,以为牧地。

”(宋子贞《中书令耶律公神道碑》)耶律楚材反驳说,大军不日旌旗南指,军需粮秣须早日筹备,而这些皆须依赖农业地区,怎么能废除农耕呢!相反,如果对这些地区的生产处理得当,则银、绢、粟等物品可源源不断地输入军中。

成吉思汗半信半疑,让耶律楚材试行之。

耶律楚材奏设燕京等十路征收课税使,其长官皆由儒士担任。

后来太宗窝阔台至云中(今山西大同),十路课税使均进金帛于庭中。

正是这些措施使得蒙古统治者因连绵不断的战争而拮据的经济得以补充,中原农业地区出现了“士民安堵耕盈野,老幼迎郊浆满壶”的局面。

蒙古军队曾以嗜杀著称,“旧制,凡攻城邑,敌以矢石相加者,即为拒命,既克,必杀之。

高丽文献中与耶律楚材有关的两条史料

高丽文献中与耶律楚材有关的两条史料

耶律楚材(1190-1244年),字晋卿,契丹人,为我国历史上杰出的少数民族政治家。

十三世纪上半叶,他出仕于蒙古宫廷,曾积极辅佐蒙古统治者推行“汉法”,在加强中央集权,恢复中原地区的经济与文化等方面,均做出过自己的突出贡献。

有关耶律楚材的生平事迹,国内的研究成果已经有许多,但对于他在早期蒙丽交往中的作用,学者们却一直较少留意。

我们在查阅高丽文献时,找到了与此有关的两封书信,这两封书信在研究耶律楚材乃至早期蒙丽关系方面,均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书信的作者李奎报(1169-1241年),王氏高丽时期的著名诗人、文学家,原名仁氐,字春卿,号白云居士。

户部郎中允绥之子。

高丽明宗二十年(1190年)登同进士第,累官至太尉、参知政事,后以太保、门下侍郎、平章事致仕。

作为当时的文学大家,李奎报“为诗文不蹈古人畦径,横骛别驾,汪洋大肆,一时高文大册皆出其手。

”[1]有《东国李相国全集》五十三卷行于世,1996年韩国出版的《韩国文集丛刊》曾收录这部文集。

该文集的卷二十八题为“书状表”,并注明为“邻国交通所制”。

这部分内容,乃李奎报任官期间,为王氏高丽与蒙古、东夏及金朝的外交往来所做。

据《高丽史·李奎报传》记载,“时蒙古兵压境,屡加征诘。

奎报久掌两制,制陈情书表,帝(即太宗窝阔台-引者注)感悟撤兵。

”虽然窝阔台为此感悟撤兵,乃传记作者的夸大之词,但这一段时期高丽与蒙古的外交文书,大都出自李奎报的书笔,却属实情。

如果我们以《高丽史》卷二十三《高宗世家二》所录高丽与蒙古的十几件外交文书,同《东国李相国全集》卷二十八《书状表》所录文书相对照,就不难看出这一点。

不过,李奎报写给耶律楚材的这两封书信,《高丽史》中却没有收录,也许正是由于这一缘故,国内学者在研究耶律楚材乃至早期蒙丽关系时,往往忽略这一重要资料。

以下,我们拟结合当时蒙丽关系的历史背景,对这两封书信进行一下详细介绍。

以下为两封书信的全文。

送晋卿承相书右启,冬寒。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耶律楚材,字晋卿,父亲耶律履,因学问品行出众得以奉事金世宗,特别受到亲近和信任,去世时官至尚书右丞。

楚材三岁时父亲去世,母亲杨氏教他读书。

长大后,博览群书,兼通天文、地理、律历、术数以及佛、道、医、卜等学问,下笔写文章,好象早就做好似的。

太祖定都燕京,听说楚材的名字,召见他。

耶律楚材身高八尺,胡须漂亮声音宏亮,太祖很看重他,说:“辽和金是世代的仇敌,我为你报仇雪恨。

”楚材回答说:“我的父亲和祖父都曾委身奉事金朝,既然做了金朝的臣民,怎敢仇恨自己的君主呢?”太祖很敬重他这番话,把他安排在自己身边。

太祖每次出师征讨,必定要让耶律楚材占卜吉凶,太祖自己也炙烧羊胛骨,判断天意和人事是否相符。

丙戌年冬天,跟随太祖攻克灵武,将领们都争着掠取人口钱财,唯独耶律楚材专门收集失落的书籍和大黄等药材。

不久士兵们染上疫病,用大黄一治就好了。

太祖指着楚材对太宗说:“这个人是上天赐给我家的。

以后军国大事都要交给他处理。


太宗登上皇位,壬辰年春天,太宗南下征讨,将要渡黄河,诏令逃难的百姓,前来投降的可以免死。

有人说“这些人危急的时候就投降,没事的时候就逃走,只对敌人有好处,不能宽大处理。

”耶律楚材请求制作几百面旗子,发给投降的难民,让他们返回乡里,很多人因此得以保全性命。

耶律楚材又请求派人进城,寻求孔子的后代,找到孔子的五十一代孙孔元措,奏请由他继承“衍圣公”的封号,将孔林、孔庙的土地交付给他。

又率领大臣们的子孙,拿着经书讲解其中的含义,使他们知道圣人的学说。

在燕京设置编修所,在平阳设置经籍所,从此文明教化开始兴盛。

丙申年春天,宗王们大聚会,太宗亲自拿起酒杯赐给耶律楚材说:“我之所以推心置腹地任用你,是因为先帝的命令。

没有你,中原地区就没有今天。

我之所以能够高枕无忧,都是因为你的努力。

”耶律楚材主持政务很长时间,把得到的俸禄分给自己的亲族,从来没有徇私情让他们做官。

行省刘敏严肃认真地向他提起此事,楚材说:“使亲族和睦的道理,只应是用财物资助他们我不能为了照顾私人感情而让他们去做官违法。


冬十一月四日,太宗将出去打猎,楚材赶紧说不能打猎,左右侍从们都说:“不骑马射箭,就谈不上快乐。

”打猎五天,太宗在行营中去世。

皇后乃马真氏行使皇帝权力重用和信任奸邪之人,政务都被搞乱。

楚材仍然争辨不已,”皇后虽然恨他,也因为他是先朝的有功旧臣,对他既尊敬又畏惧。

甲辰年夏五月,耶律楚材死在官位上,终年五十五岁。

后来有人诬陷楚材,说他当宰相时间很长,天下进贡的赋税有一半都落到他的家中。

皇后命令侍从大臣麻里扎前去查看,只有十几张琴、阮以及几千卷古今书画、金石和遗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