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交大混凝土的耐久性研究报告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混凝土的耐久性

摘要:混凝土抵抗环境介质作用并长期保持其良好的使用性能和外观完整性,从而维持混凝土结构的安全、正常使用的能力称为耐久性。对耐久性的检测方法以及施工要求都有论述。关键词:耐久性指标,耐久性检测项目,施工要求,耐久性检验新方法。

一.背景

二.混凝土材料的耐久性指标一般包括:

1、抗渗性

2、抗冻性

3、抗侵蚀性

4、混凝土的碳化(中性化)

5、碱骨料反应

三.耐久性检测项目

1、电通量:用通过混凝土的电通量来反应混凝土抗氯离子渗透性能;

2、混凝土抗冻标号:用慢冻法测得的最大冻融循环次数来划分的混凝土抗冻性能等级;

3、混凝土抗冻等级:用快冻法测得的最大冻融循环次数来划分的混凝土抗冻性能等级;

4、抗硫酸盐等级:用抗硫酸盐侵蚀试验方法测得的最大干湿循环次数来划分的混凝土抗硫酸盐侵蚀性能等级;

5、快速氯离子迁移系数法:通过测定混凝土中氯离子渗透深度,计算得到氯离子迁移系数来反映混凝土抗氯离子渗透性。

能的试验方法-简称为RCM法;该方法应用较为广泛,且多应用于工程现场氯离子含量的检测。

另外一种更快更简洁的试验方法简称为NEL法;该方法多应用于高校及科研院所中快速氯离子检测,现场工程应用尚少。

6、早期抗裂试验:用于测试混凝土试件在约束条件下的早期抗裂性能;

7、抗水渗透试验:

(1)渗水高度法:用于以测定混凝土在恒定水压力下的平均渗水高度来表示的混凝土抗水渗透性能;

(2)逐级加压法:用于通过逐级施加水压力来测定以抗渗等级来表示的混凝土的抗水渗透性能。

8、耐磨性(常见的方法有圆环法,风沙法)

9、护筋性

10、碱骨料反应

四.施工要求

一、控制骨料粒形和级配。粗骨料中针片状含量不得大于8%。粗骨料必须采用二级配或三级配;用于梁部、框架涵、墩台墩帽等钢筋密度大的结构时,最大粒径不大于20mm,用于

钻孔桩、承台、墩台身等钢筋密度较小的结构时,最大粒径不大于35mm。

二、合理使用外加剂,外加剂对混凝土的强度和耐久性影响重大,要严格控制外加剂进料、抽检、贮存等环节;严格执行公司物资管理规定,确保外加剂质量。

三、同等级而不同用途的混凝土,应根据用途要求的混凝土性能设计不同的配合比。在不同的施工环境下,同等级同用途的混凝土应设计不同配合比以使混凝土的性能适应施工环境变化。

四、试配的试件应分为标准养护和同条件养护两种,待分别达到标准规定的龄期进行试压,以评估混凝土在同等养护条件下的强度表现。在工地尚没有进行施工的情况下,可按施工组织设计制订的现场养护方案,模拟同等养护条件。

五、每种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均应采用多种配合比方案,反复比选。

六、用于室内设计混凝土理论配合比的原材料应与现场采用的原材料相同。如原材料改变,则必须相应调整配合比。此间,尤其要注意碎石或砂的品质和级配发生改变。不允许不顾原材料改变而"一张配合比通知单用到底"。

七、通过比选,合理采用矿物添加料品种和数量。应同时添加粉煤灰和矿粉,矿粉在矿物添加料中的比例宜为35%~50%。在满足使用性能要求的前提下,防止盲目加大水泥用量。在符合《铁路混凝土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补充标准》规定最大水胶比条件下,尽可能降低水胶比。混凝土耐久性检测折叠

五.混凝土耐久性检测

1.传统渗透性检测方法

传统的检测方法有渗水法(抗渗标号法、渗透高度法、渗透系数法)渗油法、透气法(氧气、氮气等)。现行中国混凝土渗透性评价方法为抗渗标号法,遵循规范为国家建设部准GBJ82-1985《普通混凝土长期性能和耐久性能试验方法》。检测设备为国家技术监督局认定的标准HS-40型混凝土渗透仪。此标准对于C30以下的普通混凝土是有效的,对于现代混凝土,特别是高性能混凝土,已不适用。

2.新颖渗透性检测方法

新型的渗透性检测方法有表面透气法(氮气法)、表面吸水法(Suction)、电量法(ASTMC1202)、氯离子扩散系数法(电化学分析法:Fick第二定律、电迁移法:Nernst-Planck方程、电导法:NEL 法Nernst-Einstein方程)。

六.结束语

我国人口众多,对建筑安全有很多要求,对于混凝土的耐久性,由于忽视维修养护,导致许多问题。我们需要根据混凝土结构所处环境、结构重要程度和设计使用寿命等因素,根据规

范确定对混凝土的技术要求,包括混凝土最低强

、最大水胶比、抗冻融性能要求、抗氯离子渗透

度等级

系数,等等。这些技术要求应体现在混凝土结构设计中的混凝土技术指标或要求,从而保证混凝土结构达到相应耐久性要求。

七.参考文献

[1]

周新刚.混凝土结构的耐久性与损伤防治[M].北京:中国建材工业出版社,1997

[2]

卢木.混凝土耐久性研究现状和研究方向[J].工业建筑,1997

[3]

陈建国.钢筋混凝土梁的耐久性分析:

[4]

朱安民混凝土碳化与钢筋混凝土耐久性[J].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