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曹刿论战完美版解析
初中古文曹刿论战的翻译及赏析
初中古文曹刿论战的翻译及赏析初中的古文有哪些?《曹刿论战》大家应该都学过了,那么这篇古文的翻译了解吗?下面由店铺为大家提供关于初中古文曹刿论战的翻译及赏析,希望对大家有帮助!初中古文曹刿论战的原文十年春,齐师伐我。
公将战。
曹刿请见。
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乃入见。
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
”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对曰:“忠之属也。
可以一战。
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
战于长勺。
公将鼓之。
刿曰:“未可。
”齐人三鼓。
刿曰:“可矣。
”齐师败绩。
公将驰之。
刿曰:“未可。
”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
”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
对曰:“夫战,勇气也。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初中古文曹刿论战的翻译鲁庄公十年春天,齐国军队攻打鲁国。
鲁庄公准备应战。
曹刿请求拜见。
他的同乡说:“都是得高官厚禄的人,又为什么要参与呢?”曹刿说:“有权势的人目光短浅,缺少见识,不能深谋远虑。
”于是上朝去拜见鲁庄公。
曹刿问:“您凭什么应战呢?”庄公说:“衣服、食品这些养生的东西,我不敢独自专有,一定拿它来分给一些臣子。
”曹刿回答说:“小恩小惠没有遍及于老百姓,老百姓是不会听从的。
”庄公说:“用来祭祀的牛、羊、猪、玉器和丝织品,我不敢虚报,一定凭着一片至诚,告诉神。
”曹刿回答说:“这点儿小诚意,不能被神信任,神不会赐福的。
”庄公说:“轻重不同的案件,我既使不善于明察详审,一定依据实情处理。
”曹刿回答说:“这是尽了本职的一类事情。
可以凭借这个条件打一仗。
要打仗,请允许我跟随着去。
”庄公同他共坐一辆战车。
鲁国齐国的军队在长勺作战。
庄公打算击鼓命令进军。
曹刿说:“不行。
”齐国军队敲了三次鼓。
曹刿论战内容分析
《曹刿论战》课文分析1.中心意思:本文记叙了战争的全过程,重点............和战后对取胜原因的分析..........,..写了战前曹刿对备战条件的评论表现他在政治上的远见卓识...........他认为在政治上能够“取信于民”是作战取胜的........和在军事指挥上的杰出谋略先决条件;在作战时还必须正确运用战略战术,善于抓住战机,选择“彼竭我盈"时机发动反攻,在断定敌方“辙乱旗靡”以后才可以追击。
2.文章详细写的是什么内容?为什么?详细写的是战前曹刿对备战条件的评论和战后对取胜原因的分析,战场上敌我双方的厮杀写得极为简略。
作用:(1)表现他在政治上的远见卓识和在军事指挥上的杰出谋略;(2)呼应文题“论战";(3)使文章内容简洁,详略得当,鲜明地刻画了人物形象,突出了文章主题。
3.课文的线索:以人物活动为线索,(曹刿)请见——问战——参战-—论战4.人物形象分析归纳:曹刿其人:(1)在思想上,有满腔的爱国热忱:积极参与国事;(2)在政治上,有远见卓识:能敏锐的预见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并清醒的认识到“取信于民”在战争中的重要作用;(3)在军事上,有杰出军事才能:指挥果断;运用正确的战略战术;善于抓住战机(在“彼竭我盈”时进攻,在“辙乱旗靡”时追击);谨慎对待强敌,仔细观察敌情。
(4)性格上,果断沉着,谨慎细心。
庄公其人:(1)鄙(目光短浅):把战争取胜的希望寄托在贵族的拥护和神灵的保佑上;不懂军事,在作战过程中,不察敌情,急躁冒进;取胜而不知胜因。
(2)庸而不昏:①广开言路,礼贤下士;②尽职尽责,取信于民;③知人善用,用人不疑;④亲自参战,甘当配角;⑤虚心求教,不耻下问.5.文中哪些地方表现了曹刿的“远谋”?或曹刿的智慧表现在哪些方面?(1)战争前,曹刿预见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认识到取信于民的重要性;(2)在作战过程中,沉着冷静,善于捕捉战机(齐人三鼓后进攻,辙乱旗靡时追击),表现他战略上的深谋远虑;(3)战争胜利后,分析取胜原因,精辟深刻。
《曹刿论战》赏析
整理课件
23
探究交流
4.曹刿是如何帮助鲁庄公选择战机的?
鼓
公将鼓之 齐人三鼓
未可
可矣
驰
公将驰之 下视其辙 登轼而望
(1)反攻时机: “齐人三鼓”之后
(2)追击时机:“辙乱旗靡”之时
他懂得攻击和追击都必须抓住时机,要根据 双方的士气和实力作整理出课件正确的判断。 24
整理课件
11
第一段:战前准备
凭借
问:“ 何以战?”公曰:“ 衣食
养
独占
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对
徧:通“遍”,遍及
听从,服从
曰:“ 小惠未徧,民弗从也。” 公
指祭祀用的猪、牛、羊等
曰:“ 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虚夸
整理课件
信实
12
第一段:战前准备
信用 为人所信服
赐福、保佑
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
才下令追逐他们。
整理课件
29
探究交流
1.本段主要内容是什么?曹刿的解释分 哪几层意思?
❖ 第三段:写曹刿论述鲁国取胜的原因。
❖ 第①层:以“夫战,勇气也”为根据,提出要选
择“彼竭我盈”的时机发动反攻的观点,回答了 为什么必待“齐人三鼓”而后“鼓”的问题。 (攻击的缘故)
❖ 第②层:以“大国难测,惧有伏焉”为根据,提
出作战中必须时刻注意判断敌方意图、动向的观 点,说明了他“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之后才 认为可以追击的原因。(追击的缘故)
整理课件
30
探究交流
2. “既克,公问其故”一句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
结构上:承上启下;内容上:突出庄公 之“鄙”,不懂军事。
21 曹刿论战 完美版
21 曹刿论战完美版曹刿论战完美版曹刿,字子孟,相传为战国时期魏国的军事谋略家,智计无双,口才出众。
曹刿以其独创的谋略和智慧帮助魏国制胜多场战役,其中最为人称道的便是“曹刿论战”。
下面将为您展示曹刿论战的完美版。
曹刿论战完美版一、国家危机魏国虽然地广庞大,但却面临着外敌压力和内部矛盾的困扰。
魏国的国力日渐衰弱,战争频繁,人民遭受战乱的折磨。
为了解决魏国的困境,曹刿向君主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曹刿认为,国家危机的根源在于内外交困,即外有敌国的侵略,内有贪官污吏的腐败。
他建议君主采取一系列有力措施,包括加强国家军备,整顿吏治,促进国内稳定与繁荣。
二、维护国家利益曹刿指出,一个国家的强盛和利益息息相关。
在当前困难的时刻,他认为魏国应该着力发展经济,提升人民生活水平。
只有国家经济强大,人民生活富裕,国家才能有足够的实力去抵抗外敌的威胁。
因此,曹刿建议君主积极稳定国内形势,并通过改革政策来发展国家经济。
三、军事谋略曹刿是一位卓越的军事谋略家,他在论述战争问题时,提出了一系列独到的见解。
他认为在敌强我弱的情况下,应采取奇袭战术,以迅猛的攻击打击敌人的弱点。
此外,曹刿还强调了军队的训练和装备,认为只有通过加强军事力量的建设,才能确保国家的安全。
四、外交策略与其他国家的外交关系对于一个国家的发展和安全至关重要。
曹刿提出了"以德服人"的外交策略,即通过与其他国家的友好交往,促进相互尊重和合作。
他认为通过外交手段解决问题,比起仅仅依靠武力更为可行和持久。
五、政治改革曹刿主张对国家政治体制进行改革,以提高政府的执行力和效率。
他认为,政府应当注重选拔人才,并采取合理的管理方式,以确保政府的决策能够得到有效执行。
同时,他还倡导民主体制的建立,提倡人人平等,以实现国家长治久安。
六、智慧之道曹刿论战的成功来自于他丰富的智慧和独到的见解。
他将个人的聪明才智与国家的利益紧密结合,为魏国献上了生动而具有指导意义的智慧之道。
〖2021年整理〗《曹刿论战》课文详细解析
《曹刿论战》课文详细解析十年春,齐师伐我。
公将战,曹刿请见。
【鲁庄公十年的春天,齐国的军队攻伐我国。
鲁庄公将要迎战,曹刿请求庄公接见。
】【十年:鲁庄公十年前684。
我:《左传》是据鲁史写的,所以称鲁国为“我”。
公:鲁庄公。
将:将要。
】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问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乃人见。
【他的同乡说:“大官们谋划这件事,又何必参与呢”曹刿说:“大官们目光短浅,不能深谋远虑。
”于是进入宫廷见庄公。
】【其:代词,他的。
乡人:同乡。
肉食者:这里指居高位、享厚禄的人。
之:代词,这件事。
间iàn:参与。
鄙:鄙陋。
这里指目光短浅。
】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对曰:“小惠未褊,民弗从也。
”【曹刿问庄公:“凭什么作战”庄公说:“衣食这类养生的东西,我不敢独自享受,一定把它分给别人。
”曹刿回答说:“小的恩惠不能普遍,人民不会听从您的。
”】【所安:指衣食这类养生的东西。
安,有“养”的意思。
弗:不。
专:个人专有。
对:回答。
偏:通“遍”,遍及、普遍。
惠:恩惠。
】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庄公说:“祭祀用的祭品,不敢虚报,一定做到诚实可信。
”曹刿说:“这只是小信用不能让神灵信服,神灵不会保佑您的。
”】【牺牲玉帛bó:古代祭祀用的祭品。
牺牲,指猪、牛、羊等。
帛,丝织品。
加:虚报。
信:实情。
孚f ú:为人所信服。
福:赐福,保佑。
】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对曰:“忠之属也。
可以一战。
战则请从。
”【庄公说:“大大小小的案件,即使不能件件都了解清楚,一定以实情判断。
”曹刿说:“这是尽了职分的事情。
可以凭这打一仗。
作战时请允许我跟随您去。
”】【狱:案件。
虽:即使。
察:明察。
情:以实情判断。
忠:尽力做好分内的事。
可:可以。
以:凭借。
请:请允许。
从:跟随。
】【分析】开篇指出战争时间、作战对象、战争性质、鲁庄公的态度。
21+曹刿论战++注释
21 曹刿论战一.重要实词1.齐师伐我师:军队伐:攻打2.肉食者谋之谋:谋划3.又何间焉间:参与。
4.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安:养的意思;专:个人专有。
5.小惠未徧徧,通“遍”,遍及,普遍。
6.牺牲玉帛,弗敢加也牺牲:指猪牛羊等祭祀品;加:虚报。
7.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孚:为人所信服;福:赐福,保佑。
8.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狱:案件;虽:即使;情:(以)实情判断。
9.忠之属也忠:尽力做好分内的事;属:类。
10.公将鼓之鼓:击鼓进军。
11.公将驰之驰:驱车(追赶)。
12.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辙:车轮轧出的痕迹。
13.既克既:已经。
14.一鼓作气:作:振作15.再而衰再:第二次。
16.彼竭我盈盈:充满,这里指士气正旺盛。
竭:枯竭17.望其旗靡靡:倒下。
18.肉食者鄙鄙:目光短浅19.遂逐齐师逐:驱车(追赶)20.难测也测:推测,估计二.虚词之:1.肉食者谋之:代这件事。
2.小大之狱:的。
3.忠之属也:的。
4.公与之乘:他,曹刿。
5.公将鼓之:助词,补足音节,不译。
6.公将驰之:代齐军。
7.登轼而望之:代齐军的队伍。
8.故逐之:代齐军。
以:1.何以战:凭借。
2.必以分人:把。
3.必以信:按照,根据。
4.必以情:按照,根据。
5.可以一战:凭借。
而:1.登轼而望之:表承接。
2.再而衰,三而竭:表承接。
其:1.其乡人曰:他的,代曹刿的。
2.公问其故:其中的。
3.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他们的,代齐军的。
于:1.战于长勺:在1。
左丘明《曹刿论战》原文译文文言现象赏析
左丘明《曹刿论战》原文|译文|文言现象|赏析《曹刿论战》通过写曹刿对长勺之战的论述以及弱鲁战胜强齐的史实,表现了曹刿卓越的政治才能和军事才能,说明了只有取信于民和运用正确的战略战术,把握好作战时机,才能取得战争胜利的道理。
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吧!《曹刿论战》原文先秦:左丘明十年春,齐师伐我。
公将战。
曹刿请见。
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乃入见。
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
”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对曰:“忠之属也。
可以一战。
战则请从。
”(徧同:遍)公与之乘,战于长勺。
公将鼓之。
刿曰:“未可。
”齐人三鼓。
刿曰:“可矣。
”齐师败绩。
公将驰之。
刿曰:“未可。
”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
”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
对曰:“夫战,勇气也。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译文及注释译文鲁庄公十年的春天,齐国军队攻打我们鲁国。
鲁庄公将要迎战。
曹刿请求拜见鲁庄公。
他的同乡说:“当权的人自会谋划这件事,你又何必参与呢?”曹刿说:“当权的人目光短浅,不能深谋远虑。
”于是入朝去见鲁庄公。
曹刿问:“您凭借什么作战?”鲁庄公说:“衣食(这一类)养生的东西,我从来不敢独自专有,一定把它们分给身边的大臣。
”曹刿回答说:“这种小恩小惠不能遍及百姓,老百姓是不会顺从您的。
”鲁庄公说:“祭祀用的猪牛羊和玉器、丝织品等祭品,我从来不敢虚报夸大数目,一定对上天说实话。
”曹刿说:“小小信用,不能取得神灵的信任,神灵是不会保佑您的。
”鲁庄公说:“大大小小的诉讼案件,即使不能一一明察,但我一定根据实情(合理裁决)。
”曹刿回答说:“这才尽了本职一类的事,可以(凭借这个条件)打一仗。
如果作战,请允许我跟随您一同去。
语文人教版九年级下册《曹刿论战》课文分析
第21课曹刿论战
《曹刿论战》记叙的齐鲁长勺之战,是鲁国抵抗齐国进攻的一次战役。
文章形式上是记载史实,围绕着齐鲁长勺之战记述鲁庄公和曹刿的对话,但实质上是议论性的,主要写曹刿关于战争问题的论述,着眼于表现他的“远谋”。
第一段在略叙背景后就引出实质性的对话,主要写曹刿对决定战争胜负的因素的分析,表现了曹刿政治上取信于民的思想。
第二段着重写曹刿在战场上的决断能力,表现出曹刿卓越的指挥才能。
第三段写曹刿论述取胜的原因,进一步印证了曹刿指挥判断的正确性,其余如战争的起因、双方参战人数、战争的激烈程度等一概不提,这样剪裁,鲜明地再现了军事家曹刿的形象,突出了文章中心。
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习围绕中心选择材料,表现主旨的写作方法。
虽然是一个不大的战役,却是以小敌大、以弱胜强的著名战例。
全文的关键是“远谋”,通过人物对话,曹刿的“远谋”和“肉食者鄙”都得到了很好的体现。
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指导学生学习运用对话来刻画人物。
除此之外,教学时,要适当讲讲背景和相关文化常识,对于重点词语的解释,建议教师在疏通文义过程中采取边讲解边整理的方式,帮助学生增加文言积累。
文言文《曹刿论战》注释鉴赏及译文赏析
文言文《曹刿论战》注释鉴赏及译文赏析《曹刿论战》是由左丘明所创作的,全文叙事清楚,详略得当,人物对话准确生动,要言不烦,是《左传》中脍炙人口的名篇。
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曹刿论战》的鉴赏,希望能帮助到大家!《曹刿论战》春秋战国:左丘明十年春,齐师伐我。
公将战。
曹刿请见。
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乃入见。
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
”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对曰:“忠之属也。
可以一战。
战则请从。
”(徧同:遍)公与之乘,战于长勺。
公将鼓之。
刿曰:“未可。
”齐人三鼓。
刿曰:“可矣。
”齐师败绩。
公将驰之。
刿曰:“未可。
”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
”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
对曰:“夫战,勇气也。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曹刿论战》翻译/译文译文鲁庄公十年的春天,齐国军队攻打我们鲁国。
鲁庄公将要迎战。
曹刿请求拜见鲁庄公。
他的同乡说:“当权的人自会谋划这件事,你又何必参与呢?”曹刿说:“当权的人目光短浅,不能深谋远虑。
”于是入朝去见鲁庄公。
曹刿问:“您凭借什么作战?”鲁庄公说:“衣食(这一类)养生的东西,我从来不敢独自专有,一定把它们分给身边的大臣。
”曹刿回答说:“这种小恩小惠不能遍及百姓,老百姓是不会顺从您的。
”鲁庄公说:“祭祀用的猪牛羊和玉器、丝织品等祭品,我从来不敢虚报夸大数目,一定对上天说实话。
”曹刿说:“小小信用,不能取得神灵的信任,神灵是不会保佑您的。
”鲁庄公说:“大大小小的诉讼案件,即使不能一一明察,但我一定根据实情(合理裁决)。
”曹刿回答说:“这才尽了本职一类的事,可以(凭借这个条件)打一仗。
如果作战,请允许我跟随您一同去。
”到了那一天,鲁庄公和曹刿同坐一辆战车,在长勺和齐军作战。
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六单元 第21课《曹刿论战》文本解读及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
《曹刿论战》文本解读《曹刿论战》是《左传》中的名篇,记录了齐鲁长勺之战的全过程。
长勺之战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战役,包含着丰富的军事思想。
它着重体现了战略防御的基本原则:如政治上取信于民,战争过程中把握战机,战略攻防中以逸待劳等。
战争中正确运用这些原则,便可以达到以少胜多的目的,这一战例对后世军事思想有着深远的影响。
从文学角度看,作者选材精到,构思落笔立意高远,既于叙事中总结历史经验,又于行文中生动刻画人物形象,是一篇文字简短明快、内蕴丰富的记事散文。
围绕中心选材,重点突出。
文章开篇交待了时间,战争起因,作战双方;接着写了战前的政治准备,战争过程中双方的对峙、攻防,最后写到战后的总结。
但作者没有平均用力,更没有详细描写战争场面,而是集中笔墨写曹刿的“论战”。
第一段,战前论战。
重点写曹刿和鲁庄公关于战前准备的对话,围绕着“何以战”这一中心问题,鲁庄公“三答”,曹刿“三评”。
庄公先提出“衣食”的分配,“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又说到神灵的祭祀,“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前者不是普遍施予民众的实惠,无关战事全局;后者是例行的宗教性礼节,并非对民众的真诚许诺,因此二者都为曹刿所否定,但在否定中又有肯定,肯定了“民从”和“孚”的重要性。
在曹刿的启发下,鲁庄公终于认识到作战需要人民的支持,于是有了第三答:“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曹刿充分肯定了这一点,指出“忠之属也,可以一战”。
从战前论战可以看出曹刿对民心所向在战争中的重要性有充分的认识,认识到政治上取信于民是战争取胜的基础。
第二段,战中论战。
只用两个“未可”,两个“可矣”,就表现出了曹刿在瞬息万变的战场上的沉着冷静,表现出曹刿对战争敏锐的洞察力、高度的预见性和正确的战略战术。
第三段,战后论战。
是从道理上对第二段战事实况的分析和论述,论述战术的选择和克敌制胜的原因,展示了曹刿卓越的军事指挥才能。
从进攻和追击两个方面精辟地阐述了要以弱胜强就必须把握战机的军事思想。
曹刿论战解析
1、中心突出,详略得当。
这是一篇记叙战争的短文,但重点不是记叙战争的经过,而是着重写曹刿的“论战”,凡是与表现主题无关的枝节就尽量省略。
如第一段写曹刿谒见庄公,进见的细节一概省略了,劈头就问“何以战”;第二段对战场的复杂情况及“未可”、“可矣”的理由均略而不写,留待后面补叙,就更能突出“论战”的见解;第三段只用“公问其故”代替了鲁庄公一系列问话。
但文章对战前战后反映曹刿战略见解的谈话,则详加叙述,因为战前是分析有无克敌制胜的条件,战后是总结以弱胜强的原因,这些都是围绕主题写的,全文自始至终突出了“论”字,使人对长勺之战的胜败得失的原因一目了然。
2、结构严谨,前后照应。
全文只用二百二十二字,就把战争的开始、发展、高潮和结局记述得清清楚楚。
第一段写战前准备,第二段写战时经过,第三段写战后总结,事态发展清晰,文章脉络分明。
段与段之间的过渡也非常自然,第一段的结尾“战则请从”与第二段的“公与之乘”衔接,第二段的结尾“遂逐齐师”与第三段的“既克”衔接,三个段落层层递进,环环相扣,浑然一体。
此外,文章前后的照应也十分紧密。
以第二段与第三段为例,“三而竭”与上段“齐人三鼓”相照应;“吾视其辙乱”与“下视其辙”相照应;“望其旗靡”与“登轼而望之”相照应;“故克之”与“齐师败绩”相照应;“故逐之”与“遂逐齐师”相照应。
第二段只写“其然”,第三段补写“所以然”,一记一议、一实一虚,前后照应,相辅相成。
3、用对话交代情节和刻画人物。
曹刿与其乡人的对话,说明了曹刿是一个关心国事而有远谋的人物。
在交代战前准备时,详细地写了曹刿与鲁庄公的三次对话,通过对话揭示出鲁庄公昏庸无知,曹刿深谋远虑。
写战役经过,作者虽只写了曹刿两次说的“未可”、“可矣”的简单话语,但却形象地表现了曹刿成竹在胸、待机而动的思想性格。
最后由“公问其故”又引出曹刿对战争的一大段议论,表现出曹刿的可贵的军事见解。
7.【参考资料】第21课曹刿论战
第二十一课曹刿论战一、整体把握公元前684年齐鲁长勺之战,是历史上以弱胜强的著名战例之一。
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不是记叙这次战役的进程,而是记录曹刿关于战争的论述,它生动地说明,政治上取信于民,运用正确的战略战术和掌握战机,是弱国战胜强国的必要条件。
全文的关眼是“远谋”一语,通过人物对话,曹刿的“远谋”和“肉食者鄙”都得到了鲜明的再现。
全文分三段。
第一段,叙述战前曹刿求见鲁庄公,通过他和鲁庄公的对话说明政治上取信于民是作战的先决条件。
可分两层:第一层(开头到“乃入见”),写曹刿求见鲁庄公的原因。
开篇就指出战争发生的时间,作战对象,战争的性质和鲁庄公决定应战。
文中只说“公将战”而不提其他事情,实际上是说庄公处于被动地位,不得已而应战,是为下文“曹刿请见”作铺垫。
接着写曹刿和乡人对话。
乡人的劝阻未必有深意,但也在某种程度上反映出人民对统治者的态度;而曹刿的回答则说明他对这次战争已有深远的考虑,对统治者的鄙陋也有认识,肯定了“请见”的必要。
曹刿的答语正是全文的纲领,下文便一面写曹刿的“远谋”,一面写庄公之“鄙”。
第二层(“问‘何以战’”到段末),写曹刿和庄公关于战前准备的对话,说明政治上取信于民是赢得战争胜利的先决条件。
对话一开始曹刿就提出了战前准备的关键问题“何以战”,显示了锐利的眼光。
庄公前两次的回答是“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和“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说明他把取胜的希望寄托在近臣的拥护和神的保护上,表现了十足的鄙陋。
曹刿对这两次答复都予以否定,指出庄公所说的不过是“小惠”“小信”,并强调了“民从”和“孚”的重要性,这一观点无疑是正确的。
在他的启发下,庄公终于认识到作战要依靠人民,决心为人民作一点好事,于是说:“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从这番对话可以看出,曹刿求见庄公,目的就是要使庄公认识到人心在战争中的作用,努力争取人民的支持,为胜利奠定可靠的基础,这就初步显示了他的“远谋”。
第二段,叙述齐鲁长勺之战的经过。
曹刿论战翻译注解
曹刿论战(庄公十年)
-----两军交战智者胜
成语:
一鼓作气:第一次击鼓能够振作士兵们的勇气。
比喻趁劲头大的时候一下子把事情做完。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曹刿论战》)
再衰三竭:形容士气低落,不能再振作——(《曹刿论战》)
辙乱旗靡:车迹错乱,军旗倒下。
形容军队溃败——《曹刿论战》
曹刿“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的目的是什么?(用自己的话回答)第③段中,鲁庄公的“鄙”表现在哪里?(1)大国难测,怕有埋伏;通过考察敌情,弄清齐军退却真相,再决定是否追击齐军。
(2)既克,公问其故。
文中“宋师败绩”是因为鲁国抓住了发动进攻的时机:齐人三鼓
结合上下文,用自己的话说说“既克,公问其故”中的“其”指代什么?曹刿为什么必待“齐人三鼓”而后才认为可以击鼓进军?曹刿为什么在“齐师败绩”之后还要“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然后才
齐鲁长勺之战。
这场战争中.鲁国取胜的原
长勺之战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以弱胜强的战役。
作战中,曹刿两次抓住战机,出奇制胜,
曹刿的“远谋”体现在哪里?用自己的话从政治和军事两方面简要说说。
(2分)。
曹刿论战-翻译赏析
曹刿论战-翻译赏析曹刿论战-翻译赏析“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出自春秋诗人左丘明的《左传·庄公十年·曹刿论战》曹刿论战十年春,齐师伐我。
公将战。
曹刿请见。
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乃入见。
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
”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对曰:“忠之属也。
可以一战。
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
战于长勺。
公将鼓之。
刿曰:“未可。
”齐人三鼓。
刿曰:“可矣。
”齐师败绩。
公将驰之。
刿曰:“未可。
”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
”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
对曰:“夫战,勇气也。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翻译赏析:鲁庄公十年春天,齐国戎行攻击鲁国。
鲁庄公预备应战。
曹刿恳求参见。
他的同乡说:“都是得高官厚禄的人在商议这事,你又为啥要参加呢?”曹刿说:“有权势的人目光短浅,短少才智,不能远见卓识。
”所以上朝去参见鲁庄公。
曹刿问:“您凭啥应战呢?”庄公说:“衣裳、食物这些摄生的东西,我不敢单独专有,必定拿它来分给一些臣子。
”曹刿回答说:“小恩小惠没有遍及于老百姓,老百姓是不会遵从的。
”庄公说:“用来祭祀的牛、羊、猪、玉器和丝织品,我不敢虚报,必定凭着一片至诚,通知神。
”曹刿回答说:“这点儿小诚心,不能被神信赖,神不会赐福的`。
”庄公说:“轻重不一样的案子,我即便不善于明察详审,必定根据实情处置。
”曹刿回答说:“这是尽了本职的一类工作。
能够凭仗这个条件打一仗。
要交兵,请答应我跟随着去。
”庄公同他共坐一辆战车。
鲁国齐国的戎行在长勺作战。
庄公计划伐鼓指令进军。
曹刿说:“不可。
”齐国戎行敲了三次鼓。
曹刿说:“能够进攻了。
”齐国的戎行大北。
庄公预备驱车追去。
《曹刿论战》文言文原文及赏析
《曹刿论战》文言文原文及赏析《曹刿论战》文言文原文及赏析《曹刿论战》讲述了曹刿在长勺之战中对此次战争的一番评论,并在战时活用“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的原理击退强大的齐军的史实。
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曹刿论战原文及主题背景,欢迎参考阅读!原文十年春,齐师伐我。
公将战。
曹刿请见。
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乃入见。
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
”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对曰:“忠之属也。
可以一战。
战则请从。
”(徧同:遍)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
公将鼓之。
刿曰:“未可。
”齐人三鼓。
刿曰:“可矣。
”齐师败绩。
公将驰之。
刿曰:“未可。
”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
”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
对曰:“夫战,勇气也。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主题本文以曹刿为主、鲁庄公为宾,通过他们有关齐、鲁战争问题的对话,阐明弱国在对强国的战争中所采取的战略原则,即政治上取信于民,军事上后发制人等。
本文对战争原因和战前双方部署等都略而不写,对战争过程也只是用“齐人三鼓”“齐师败绩”“遂逐齐师”十二字做了交代,但对曹刿与鲁庄公的对话写得很详尽。
本文通过写曹刿对长勺之战的论述以及弱鲁战胜强齐的史实,表现了曹刿卓越的政治才能和军事才能,说明了只有取信于民和运用正确的战略战术,把握好作战时机,才能取得战争胜利的道理。
背景本篇选文又题作“齐鲁长勺之战”或“长勺之战”。
《曹刿论战》记载了发生在公元前684年鲁国与齐国的一场战争。
春秋时期,齐鲁两国都在现在的山东境内(齐都临淄,鲁都曲阜),齐国是大国,鲁国是小国。
公元前682年,鲁桓公出访齐国,被齐襄公暗杀。
鲁桓公死,他的.儿子庄公继位。
由于齐襄公无道,他的弟弟小白预知齐国将有叛乱,便和鲍叔牙跑往莒国(现山东莒县)寄身。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春秋地图 请你找出齐国和鲁国的位置
说文解字 :间
? 最早写做“閒”——从门缝中能看到 月亮,表示“门缝”。
? 引申为“缝隙”、“空儿”。 ? 有缝便可插入东西,引申为插入、参
与。 “又何间焉”的“间”即参与之 意。
小知识: 春秋时代的战争1
春秋时代大多没有常备军,有战 事时,国君亲任统帅,贵族任各级军 官,而士兵则临时从奴隶中征集。曹 刿说的“民弗从也”就是针对这种征 集工作来说。
凡读书,须要读得字字响亮,不可 误一字,不可少一字,不可多一字,不 可倒一字,多诵数遍,自然上口,久远 不忘。
——(宋) 朱 熹
掌握下列黑色字词的读音:
(1) 曹刿(guì )
(2) 又何间(jiàn )焉 (3) 肉食者鄙(bǐ )
(4) 弗( f ú )敢加也 (5) 小惠未徧( biàn )
同“遍” 个人
普遍注释不 专有 凭 把
回答
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
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 “小惠未徧,民弗从也。”
(曹刿)问:“您凭什么应战?”庄 公说:“衣服、食品这些养生的东西,我 不敢独自专有,一定要把它分给臣子。” (曹刿)回答说:“这是小恩小惠,没有 遍及百姓,百姓是不会听从的。”
(6)小信未 孚( fú )
(7) 公与之乘( chéng )
(8) 战于长勺( sháo )
(9) 下视其辙( zhé )
(10)登轼(shì )而望
(11)彼竭(jié )我盈(yíng
)
(12)望其旗 靡( mǐ (13)夫( fú)战
(14)牺牲玉 帛 ( bó )
刿 guì
间 jiàn 帛 bó 孚 fú 遂 suì
后代散文发展有很大影响。
《左传》《公羊传》《谷梁传》合称“春秋三传”
小知识: 春秋三传:
公羊传 作者公羊高
春秋 三传
谷梁传 作者谷梁赤
左传 作者左丘明
其中成就最高的是《左传》
关于历史散文体例
历史散文也称史传文 ,它有国别、编年、纪传 三体.
国别体:通过各国史事个别独立地排列载 述,以完成对某一历史进程的叙述.国别体史书 有《国语》和《战国策》.《国语》是以记言为 主,兼及记事;《战国策》是以记事为主.
兴兵攻鲁,战于长勺。
长勺之战 齐国襄公无道,在位时发生内乱。襄 公兄弟多人,公子纠的母亲是鲁国人,他就
逃到鲁国,公子小白则逃奔到莒(jǔ)。庄
公8年(前686年)秋,齐国人杀死襄公,立 公子无知,庄公9年,无知又被人杀死。于 是,纠和小白争着回国。小白设计先到,做 了国君,就是鼎鼎大名的春秋五霸之一的齐 桓公。齐国要杀公子纠,在乾时(地名)打 败鲁军,并再次威胁鲁国,要求鲁国杀公子 纠。纠被杀后,齐军就出动,在长勺与鲁军 会战。当时齐强鲁弱,但最终鲁军胜利,成 为我国历史上著名的以弱胜强的战例。源自 祭祀用的为人赐福
猪牛羊 丝织品 信服 虚报 保佑
实情 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
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
也。”
庄公说:“用来祭祀的牛、羊、猪、 玉器和丝织品,(我)不敢虚报,一定对 神说实话。”(曹刿)回答:“这点儿小 诚信,不能被神信任,神不会赐福的。”
实情 判断
尽力做好 案件 即使 分内的事
徧 biàn 辙 zhé 轼 shì 弗 fú
靡 mǐ
参与
军队攻打鲁庄公 高官厚鄙陋,见
注释
禄者 识短浅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
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
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
谋。”乃入见。
译文:鲁庄公十年春天,齐国军队攻 打我国。鲁庄公准备应战。曹刿请求接 见。他的同乡说:“应是得高官厚禄的 人谋划这件事,你又何必参与呢?”曹 刿说:“有权势的人目光短浅,不能深 谋远虑。”于是入(宫)拜见(庄公)。
事,他的弟弟公子小白和公子纠恐怕被连
累,离开齐国避祸。公元前685年齐国发
生内乱,国君被杀,公子纠和公子小白都
抢着先赶回齐国,想做国君。鲁庄公派兵
护送公子纠回去,哪知公子小白抢先赶回
了齐国,做了国君,就是齐桓公。齐桓公
起兵攻鲁。当时齐强鲁弱,鲁军大败,齐
桓公胁迫鲁庄公杀了公子纠。从此两国结
下深仇大恨。鲁庄公十年的春天,齐再次
曹刿论战
《左传》
《左传》又称《春秋左氏传》或《左
氏春秋》,是记载春秋时期各诸侯国的
政治、经济、军事、外交、文化等方面 《
的一部编年体史书。
左
相传是春秋时期鲁国史官左丘明所 传
作。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细的编年体史 》
书,书中保存了大量古代史料,文字简 简
练生动,尤其善于描写战争及复杂事件,介
善于通过对话和行动表现人物性格,对
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
编年体:即以时间为经,以事件为纬来叙写 史实. 它的优点是线索清楚、背景明确、系统 性较好;不足是不便于集中而广泛地描写人物. 《春秋》《左传》和《资治通鉴》都是编年体 .
纪传体:即以人物为中心叙写历史,为司马 迁所独创.古代官方编辑的“二十四史”用的都 是纪传体.这种体例对后世影响很大.
背景
齐襄公在国内做了一些坏
解题:曹刿是什么人物? 他“论”的是什么“战”?
? 也叫曹沫,春秋时代鲁国大夫。 ? 他“论”的是齐鲁长勺之战 ——春
秋时代以弱胜强的三大战役之一。
齐鲁长勺之战(前684 年) 晋楚城濮之战(前634 年) 秦晋崤之战 (前633 年)
? 要求: 1、读准字音,声音响亮; 2、把握朗读节奏和停顿; 3、读出不同人物的语气。
以凭(这个条件)打一仗。 注意:“可以”是两个词:可,可
以。以,凭。
?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
“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
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
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
“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
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 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 战则请从。”
请让我 凭
庄公说:“大大小小的案件, 我即使不能明察详审,一定依据实
情处理。”(曹刿)说:“这是尽 了本职的一类事情。可以凭这个条 件打一仗。打仗时,请允许我跟 从。”
难句翻译: 忠之属也,可以一战。
忠之属也,可以 (此)一战。 ? (这是)尽了本职的一类事情,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