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教学中的反例教学研究

合集下载

反例:数学猜想的“天敌”——反例在中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作用研究

反例:数学猜想的“天敌”——反例在中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作用研究

呢? 这个悖论 曾使得整个数学大厦 动 信任 。
摇 。弓 发 了第 三 次 数 学 危 机 .直 至 l 13 9 1年奥 地利 数 学 家 哥 德 尔 证 明 了
纠 正 学 生可 能 出 现 的错 误 认 识 、 主观
这 就是 反 例 的魅 力 与说 服 力 . 对 臆 断 .更 能 加 深 学 生 对 平 行 线 的 理
势 ”.在 源 远 流 长 的 数学 史 上 占有 了

及 社会 中不 变 因素 的 研 究 . 力 于追 角 三 角形 在 现 实 生 活 中 是存 在 的 . 致 这
万 席 之 位 . 当 今数 学 教 学 中也 独 树 索 宇 宙 的 规 律 .他 们 认 为 “ 物 皆 个矛 盾 否 定 了毕 达 哥拉 斯 学 派 “ 在 万物
想 的方 法 . 应 引 导 学 生理 解 两种 方 法 的优 势 与局 限— — 更
无 疑 , 明是 可 靠 的 、 可 置疑 的和 终 结 的 , 想是 冒 风 险 的 、 争 议 的 和 暂 时 的 , 是 证 明 本 身 并 不 能 证 无 猜 有 但
产 生 本 质 上 的新 知 识 , 而猜 想 可 以 。 们 学 到 的 任 何 新 东西 都 包含 着 猜 想 , 我 它是 我 们 日常 事 务 中所 关 心 的仅
学科 。
3 .对 众 猜 想 的 绝 妙 否 定 和 反 例
不 是 在 证 明它 的 正 确性 . 是 在试 图 探 索条 件或 改 变结论 .这 对 开拓 学生 而 找 到反 例来 推 翻 它 二 、 例 与 教 学 反 思路 、 培养 其思 维的发 散性 很有 帮 助。
探 索
软 肋 : 经 过 有 限 次 归纳 、 只 未经 严 格 证 明 得 出 的 结论 不能 断 定 就是 正确 的。 综 上 所 述 。 明 与猜 想是 相 互 补 充 、 互 联 系的 。 师在 引导 学 生进 行猜 想 、 养 学 生猜 想 能 力 的 同 时 , 证 相 教 培

反例在数学教学中的作用与构造分析

反例在数学教学中的作用与构造分析

l 6・
江 西 教 育 学 院学 报 ( 合 ) 综
2 1年 01
证 明 : 据 已知 条件 可 知 :当 ∈B时 ,= ix 根 ys n 是严 格 州 函数 ,现 分 别取 t ∈A,z — = = 17 37 一∈
A ̄lX EA, 有 y s , = i X( 2 则 i = n y s n , 然 y> 2 显 ・ , y
化 一 般 为特 殊 , 化抽 象 为具 体 , 整 体 为 局部 , 化 化参
量 为常量 , 较弱 条件 为较 强条 件等 等 。 化 例 5 试举 反 例说 明命 题 : 当 . t … , 及 , , O,
分 别 是 / )g x 的 最 小 正 周 期 , ,() 则
例 2 试举 反例 证明命 题 :数 域 F上全 体 /阶 7 ,
口逆 矩 阵 记为 G( , )它 对矩 阵 的加法 构成 一 个群 『 nF , 是似 命题 分析
个 群
矩 阵加 法 运 算 不是 其 本 身 的代 数 运算 ,
女 若将 “ 阵 的加 法 ” u 改成 “ 阵 的 乘法 ” 则构 成一 矩 ,
的最 小 正周期 是 , 的最 小公倍 数 为假 命题 。 证明 : 由于 函数 的周期 性有 明显 的几 何特 征 , 我
们 可 以令 - )g 的 周期 分 别 为 7= , = , 可 厂 ,() ( 1 2 2 故
借 助直 观 图进行 构造 , 如下 图 :
进 而 ¨知 当 ∈A时 ,= i y s x不是 严格 调 函数 。 冈 n 此 知道 : 的集 合表 示 与 B的 l 表示 并 不 是 完全 A " H I 等同的, 陔命 题 是似命 题 、
反 n[:: 一, 由上 冈可知 ,_( ,()的最小 正周 期 都为 2, 例荇矢= ][ 1 , . B A B IE AG 厂 g ) 但 然 ()A= ()构一群 _ 小公倍 数 , 小正 周期 却为 1。很 显。 l不是 2的 2, +[ G,则成个。 / ) ( 的最 以这个 命题 是假 命题 ,f B 1 2, FH : F 最 ) 所

反例在中学数学教学中应用[论文]

反例在中学数学教学中应用[论文]

反例在中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摘要:本文对“反例教学法”在数学教学中的运用做了一些研究,利用分析论证的思想介绍了反例在数学教学中的作用,怎样利用反例教学,以及教育工作者在反例教学时应该注意的问题。

充分证明了反例在中学数学教学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地位。

关键词:数学反例;课堂教学;学生思维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3)12-120-02数学中的命题一般可归纳为下述形式,类a具有性质b。

我们要推翻这个命题,只须找到一个元素a∈a,而a不具有性质b,则给予了反驳,使得命题不成立。

也就是说要构造一个例子,这个例子是属于a类的,但不具有性质b,这样的例子,我们叫作反例。

[1]所谓反例,通常是指用来说明某个命题不成立的例子。

在数学中要证明一个命题成立,要严格地论证在符合题设的各种可能的情况下,结论都成立,也就是要求证明必须具有一般性,面面俱到,缺一不可,而要推翻一个命题,却只需之处在符合题设的某个特殊情况下,结论不成立,也就是只要举出一个反例就行。

一、数学反例在历史上的地位任何一个命题,他们要么得到证明,要么被反例推翻,只是时间的迟早而已。

逻辑是证明的工具,严谨的证明是数学的标志,但当逻辑思维在有些问题上无能为力时,反例却能一针见血地指出症结所在,令人耳目一新,拍案叫绝。

可见反例是用来驳斥错误命题的有力工具,通过反例对命题加以否定或完善,对形成正确的结论形成至关重要的作用。

二、反例在数学教学中的作用1、有利于数学概念的形成和加深概念的理解数学概念是整个数学宫殿的基石,因此,它的教学显得尤其重要。

在概念教学中,教师不仅要运用正面的例子来深刻阐明它的本质属性,而且要善于借助反例加深学生对定义中的关键词、句重要性的认识,以弥补正面教学的不足,从而进一步加深对概念的理解。

例如,在进行奇、偶函数概念的教学时,不少学生对概念的理解只是表面的,还没有深入到其本质,教师可提出问题是偶函数吗?可能有的学生会不假思索地回答:是。

浅谈初中数学教学中反例教学的重要性

浅谈初中数学教学中反例教学的重要性

养学生思维
的发散
性 以 及 思 维 的创新 性 . 等等.
一 、 实 施 反 例 教 学要 注意 的 问题
1 .
注 意反例教学的 引入
根 据 学 生 年 龄 生 、 理 及 心 理 特 征 , 以 及 所 学 知 识 结 构 的
不完整性


时还


备独

系统地推理


的能




受到一 定 的局 限 . 考虑 问题 可 能还 会不 够全 面 , 在教 学过 程
励学生 中的一 切 含有 创造 因素 的思 想 和 活动 , 从 而 提 高学生
的思 维能力.
3 .
注 意反例教学 的逐层深 人 性
在 教学 时 。 反 例 的构 建要 根据 学 生 的认 知 发 展 水 平 和 已 有的知识 结构逐 层深入 地进行 ,把某些 难度较 大的问题 分解
为一 些 小 的梯度题.
结论是 正 确的 了. 因为对 于 代值验证 的问题 , 我 们通 常能 代
入三

个值验证
都已经很不错
了 .
这一
题反例的构建需要从
式 子 本 身的角度 去思 考 .通 过 对式子 的观 察 ,大部分学生 不
难得 出 rt =
ll 时 。
1i 。
,

rt + l l 就 已经 不 是质数 了.
畔爵午
在 此 . 常用 的构造 反 例 的特 殊 值法 却 行 不 通 了 , 因此 反
项综合性 、
创造性
活动
, 是、


创造

的一

错误的教案——反面案例分析

错误的教案——反面案例分析

错误的教案——反面案例分析。

案例1:一个不太成功的数学教案该教案属于一节六年级的数学课,该教案的目标是让学生掌握三角形周长的计算方式。

该教案的构成是幻灯片和黑板笔记。

教师的教学策略是在幻灯片上展示三角形的周长公式,然后请学生通过黑板笔记记录公式和实际的例子。

但是,由于这个教案的一些缺陷,学生们没有能够很好地理解和掌握这个主题。

缺陷1:公式盲目书写教师没有首先引导学生充分理解周长公式的公式含义。

在幻灯片上只简单地展示了周长公式,但没有对周长的定义进行介绍和说明。

于是,学生只是机械地写下了公式,而无法理解周长在实际应用中的意义。

因此,即使学生会用公式计算,但是他们很难将公式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

缺陷2:缺乏实际操作与训练机会在该教案中,教师只在幻灯片中提供了一个例子。

然而,学生并没有有足够的练习机会来改善他们的技能和理解,并将公式与实际应用联系起来。

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创造性地解决问题,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周长的含义并发展自己的思维技能。

缺陷3:不够互动教师在该教案中缺乏与学生的互动。

教师只是让学生记录公式,而没有仔细观察学生的学习状态并帮助他们理解公式和做出正确的计算。

教师没有为学生提供足够的指导,也没有引导学生练习技能的正确方法。

所以,学生们在学习过程中很难得到充分的支持,无法既能掌握新知,也能获取充实的学习体验。

缺陷4:过于抽象教师的教学方法在此教案中过于抽象和单一。

教师没有提供足够丰富而有趣的资源,也没有使学生深入探讨周长运用的实际场景。

学生并没有从实际生活中感受到周长应用的意义,这使得教学变得单调而枯燥。

教师没能很好地为学生提供一种全面性和深度性的学习方法。

在这个六年级的数学教案中,教师没有为学生提供充分的理解周长公式和运用实际知识的机会。

通过上述四个缺陷的说明,可以发现教案中存在一系列问题,这些问题影响了学生的学习效果。

为了设计更好的教学方案,教师应该根据不同学生的需求,为他们开设丰富的课程。

这不仅有助于建立强大的基础知识,还有助于学生提升清晰的逻辑思维和问题解决技巧,提高他们的学业成就。

反例在高等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反例在高等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反例在高等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高等数学教学中的反例,也称为反面学习,一种特殊的学习方法,经常被用于
数学课程中。

这种方法的一个特点是重视解释可能的失败,这正是数学课程的核心。

反例是反映一般情况的重要例外,能通过研究例外来深化理解原则本身。

在高等数学教学中,反例应用得最为普遍,可以让学生针对给出的具体例子进
行不同的分析和演示,以致学习数学知识时有了最深刻的理解。

一般来说,反例学习更容易让学生理解数学概念,让学生分析不同情况有助于学生更好地掌握它们并开发他们的创造性思维。

另一方面,反例应用也存在一定的问题,尽管可以更加快速的理解数学概念,
但是学习者分析太多的例外情况,其处理问题的能力会受到影响。

另外,有时由于反例情况过于多,学习者会失去有条理地学习数学知识的概念,最终导致他们通过这个方法学习数学的有效性锐减。

因此,在使用反例学习的数学教学中,应当注意使用把握住重点的原则,合理
统筹调整题目,确保题目的有效性,不应过多地进行例外情况的分析。

只有在确保能够有效发挥反例学习的效用的前提下,才能最大限度的发挥出反例对理解数学概念的好处,促进学生的学习效果。

浅谈反例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浅谈反例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时, 有意识地运用反例 , 就有重要 的意义 。通过 正面的
科, 主要是要使学生掌握 该学科 的基本结构 。所谓基本 结构是指基本原理或基本概念。” 数学教学离不开概念 教学 , 在概念 教学 中 , 而 对某些 重要 的概念 , 课本 仅从 正面 给出定义并举 例说 明 , 学生往 往理解不够透彻 , 容 易产生歧义 , 能举 出一些不符合 定义 的例子 , 若 就能加
个例子 ̄30 n9。就 是第一象 限角 , 但不是锐角。另外 , 如关于充分必 要条件 的概念 ,也是数 学 中的一个重要 的基本 概念 , 在教 学时 , 定要有 足够多 的正反例 子 , 一 特别是让学生 自己去 构造充分条件 , 必要条 件 , 充分非 必要 , 必要非充分 等等各种情形 的例 子 , 而使学生彻 从 底弄清这一概 念。
深学生对概念的理解 。
定 义指 出某一概念是 什么 ,在举 出反例从反 面强调 这 个概念的特性 , 通过正反两方面的比较 , 就可以加深学 生对概念本质 的理解和掌握 。 中学数学 中处处都离不 开定理 ,学生应用定理 解 题 时 ,常常只注意到定 理的结论 ,而对定理 的前提 条 件, 即该 公式 的使用 范围 , 往给 忽略掉 , 往 因而经 常出 错 。单靠 老师提醒 , 还不 足以引起学生 的重视 , 有时举 个反例就能取得 良好 的效果。 例如, 求抛 物线Y 4过 点 (,) x = 11的切 线 , 同学解 有 答 如下 : 因为Y 2 x “ p 过点 (0 。 = ), )的切线 方 程为y = (Y 0p y (十 ,此 时 p 2 x ly 1 x ) = , = , = ,代 人 即 得 切 线 方 程 : o 0

通 过运用反例与原 概念 、 定义 比较 , 学生对有关 概 念就有较深的印象。 从认知的角度分析 , 人们对比较复 杂的事物 的认识 , 不是一次完成 的 ; 识的发展 往往 而认 也不是直线式 的 , 而是要 经过多次 的反 复 , 功的经 有成 验, 也有失败的教训 , 才能真正 的认识事物 的本 质。根 据人的认识这一 特点 ,在教学 中讲授 比较 复杂的概念

浅谈反例在高等数学教学中的作用-毕业论文

浅谈反例在高等数学教学中的作用-毕业论文

【标题】浅谈反例在高等数学教学中的作用【作者】彭小平【关键词】反例高等数学教学作用【指导老师】刘萍【专业】数学与应用数学【正文】1引言高等数学是培养学生抽象概括能力、逻辑思维能力、运算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的重要课程,高等数学学习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其它学科的学习,在大学学习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但是,由于内容的高度抽象性与概括性、严密的逻辑性、独特的“公式语言”、简练的表达方式,高等数学常常成为我们学习的第一个难关.如何渡过这第一个难关,学好高等数学?1997年9月,张宏老师在他的《谈谈反例在高等数学教学中的作用》[1]一文中阐述了正确的应用反例,在高等数学的教学和学习中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内蒙古师范大学数学系旺吉乐先生在他的《谈反例在高等数学教学中的作用》[2]一文中讨论了反例在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方面的功能并通过实例着重探讨了反例在高等数学教学中的作用, 指出“反例教学”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一环, 又是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不可缺少的手段;南京邮电学院应用数理系丁秀梅老师在她的《反例在高等数学教学中的作用初探》[3]论述了重视和恰当地使用反例,不仅有助于学生全面正确地理解、掌握高等数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定理,还有助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提高数学思维能力。

我们知道,数学提出问题的主要类型为“若A则B”,如果要说明这一问题是正确的,则要建立严格的证明;但是如果要说明这一问题是不正确的,只要举出一个与结论不符合的例子就足够了.这种用来否定某个结论的例子,通常就称为反例.把使用反例这种数学推理方法应用在高等数学的教学中,有什么样的作用呢?前面这几位学者都作了深入的研究。

本文将更加广泛的来研究反例在高等数学教学中的作用,下面我们来简单谈一谈:2 反例能使学生正确、全面的理解数学基础知识2.1反例能使学生正确、全面的理解概念概念在高等数学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分析运算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都是以清晰、正确的概念为基础的.从一定意义上说,数学水平的高低,取决于对数学概念的掌握程度.而数学概念本身是抽象的.引入概念之后,还必须有一个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改造、制作、加工、深化过程,必须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对概念作辨证的分析,用不同的方式进一步揭示概念的本质属性.通过构造反例,往往能够从反面消除一些容易出现的模糊认识,帮助我们严格区分那些相近易混的概念,把握概念的要素和本质,从而学好高等数学.例1:在学习数列极限的—N时,我们可以提出这样的问题.若,当n>N时,数列中有无穷多项满足 .是否有?解:答案是否定的.我们可以设,对有,但是,该数列显然是无极限的.用这个小小的反例简洁的否定了这种错误的认识,因为虽有无穷多项满足,但是也可能有无穷多项不满足 .而数列极限的定义当中要求当n>N时,所有的都满足,即不满足的至多为有限项.经过这一反例的判断和分析,学生自然对—N定义的本质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对定义的要求也有了更明确的理解.又如:在学习导数概念的时候,对差商的极限,即(2─1)存在的话,就说函数在点可导,有的学生理解不深,认为定义中的是可以指定的,而忽略了是任意的.为了帮助学生对导数概念准确的理解,可以举如下反例加以说名:函数对于,因为同为有理数或同为无理数所以(2─2)故(2─3)根据导数的定义,要求学生回答:此函数在点x处的导数为零吗?肯定有学生回答存在且等于零.老师可以继续提问,函数在定义区间上连续吗?有学生回答函数在内处处间断.这样说明函数在任何点都没有导数.通过这个例子,老师可以向学生讲清楚导数定义中的自变量的增量必须是趋向于零的任意量,它不能只是按某些特定的方式趋向于零.2.2反例能使学生分清定理中条件的充分性和必要性弄清楚数学问题中的充分条件和必要条件,有利于对数学问题的研究, 也有利于对定理的理解.反例能帮助学生分清定理中条件的充分性和必要性.例2:在复合函数的求导法则中, 在点u可导,而又在点可导,这个条件是在处可导的充分条件, 还是必要条件, 还是充分必要条件,学生分不清, 难以回答.即使老师告诉答案,学生也理解不透.但是,如果用反例来说明,学生不但能分清楚,而且还能深刻理解,牢固掌握.如:,,在点不可导,,在x=0点也不可导,但是在x=0处是可导的.因为(2─4)所以│x=0=1(2─5)此例说明复合函数求导法则中的条件是充分的,但并非必要条件.又如在定积分中值定理中,对函数在[]上连续这个条件,大部分同学都认为是使(2─6)成立的充分必要条件.其实不然,在闭区间不连续的可积函数,却可以有积分中值定理的结论.如:在x=0不连续,且,若取,则显然有(2─7)此反例说明,闭区间上连续函数乃是积分中值定理存在的充分条件,并非必要条件.2.3 反例能使学生明确定理、法则、公式中条件的严密性数学本身就是严密性很强的一门科学.在教学过程中,尽管教师把定理、法则、公式讲得十分深刻、十分彻底.但是学生运用时仍然忽视定理、法则、公式的条件,造成错误.恰当的反例可以帮助学生认识定理中条件的严密性.例3:Roll中值定理要求函数同时满足三个条件:1)在闭区间[]上连续;2)在开区间()内可导;3)在闭区间两端点处的函数值相等,即 .为了说明Roll中值定理中这三个条件是必不可少的,可以用反例来说明.如:(a)令判断是否存在使得成立?该例子中的函数除了不满足罗尔定理中的第一个条件外(因在在处不连续) 满足其余两个条件,但是不存在一点使得成立这个例子说明罗尔定理中的第一个条件是必不可少的.(b)设,判断是否存在使得成立?该例子中的函数除了不满足罗尔定理中的第二个条件外(因在处不可导) 满足其余两个条件, ,显然不存在使得成立.这个例子说明罗尔定理中的第二个条件是必不可少的.(c)设 ,判断是否存在使得成立?该例子中的函数除了不满足罗尔定理中的第三个条件外(因为 ) 满足其余两个条件, 显然不存在使得成立.这个例子说明罗尔定理中的第三个条件是必不可少的. 2.4 反例可以发现和纠正学习中存在的错误学习过程是一个知识积累的过程, 同时也是不断发现错误、改正错误的过程, 反例在辨析错误的过程中具有直观、明显、说明力强等突出特点.通过反例教学, 不但可以发现学习中存在的错误和漏洞, 而且可以从反例中修补相关知识, 从而获得正确结论或解答. 例4:在我们学习了“函数和的定积分等于它们积分的和”这个性质后,大家就想当然的把它推广到无限和的情形,但是无限个函数和的定积分可以不等于各个函数积分的和.如:因为所以即在闭区间[0,1]上恒有 .所以(2─8)但是= ,于是 = (2─9)所以有(2─10)此例说明了“函数和的定积分等于它们定积分的和”这一性质不能够无条件地推广到无限项和的情形.又如:我们在学习二元函数的连续、偏导、可微的时候,不少同学想当然的将一元函数的这些概念迁移过来.如果是正确的,当然是好的,但是是正确的吗?我们来看一看:函数在处存在两个偏导数,即,,但是它在处不连续.此例可以说明“偏导一定连续”是错误的.3 反例可以培养学生的科学的数学思维方法学习数学的目的在于培养我们的思维能力,通过数学知识的传播和数学思想方法的熏陶,使我们形成良好的思维品质,科学的数学思想方法.这就要注意培养我们思维的灵活性、思维的批判性、思维的严谨性和思维的广阔性.而反例在培养我们科学的思维方法中起到了正面例题所起不到的作用.如反例可以使我们可以克服定势思维、培养我们的发散思维能力.3.1 反例是克服定势思维的有力手段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在教师习惯性程序影响下容易形成固定的思维模式,即定势,它是发散的基础,没有一定的定势储备,便没有灵活的发散.但是受定势和习惯的影响便会产生“墨守成规”、“机械记忆”、“被动模仿”等负面影响,容易形成思维的障碍,反例正是解决这一弊端的有效方法.学生学完洛必塔法则入获至宝,认为符合条件的都能求解,形成定势思维.为了消除这样的定势思维,我们可以举出反例例5:,我们有,,所以(3─1)但是(3─2)仍然是不定式,再用洛必塔法则又回来到原来的比式,无法得到最终结果.3.2 反例是培养发散思维的重要途径著名数学教育家波利亚强调要教会学生会猜想,而高等数学教学现状是偏重于形式论证、逻辑推理的严密性,这对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来说是不利的.而反例的运用恰恰能够培养学生思维的批判性,发展逆向思维和发散思维,有利于创新思维能力的提高.所以,在教学过程中要鼓励学生敢于提出问题、敢于猜想,将定理的条件改变一下,加强或减弱,看看对结论会有什么样的影响?能否将定理的结论推广延伸等等.也就是要求学生不仅仅局限于证明现成的定理和习题,而是着眼于发现创新,自己提出问题,猜想结果,这时反例常常会发挥出意想不到的威力.例6:对于正项级数(D’Alembert)判敛法陈述为:若则当时级数收敛;当(或)时级数发散.当时判别法失效,这意味着时级数可能收敛也有可能发散.教师可以即时的构造反例加以说明,事实上收敛和发散的反例分别为和 .当然(D’Alembert)判敛法还有可能由于的跟本不存在而失效,进而引发学生去发现创造比(D’Alembert)判敛法更有效的判别方法.此时反例又的作用又得到了充分的展示.如:判定级数的敛散性.若用(D’Alembert)判敛法,则(3─3)故不存在,(D’Alembert)判敛法失效,但不能得到这个级数是收敛的还是发散的结论.事实上此级数是收敛的.利用Cauchy判别法有(3─4)故此级数是收敛的.又如:发散级数此时,, .所以不存在.进而得到(D’Alembert)判敛法极限不存在的推广形式:(3─5)但是注意到推广形式仍然可能由于 1 而失效.由此可见,在高等数学教学过程中构造恰当的反例,利用帮助学生深刻理解基本概念和重要定理,清楚的看到猜想和反驳在数学学习过程中的重要性,对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是十分有益的.4 反例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反例和证明一样推动了数学学科的发展,数学的发现也是朝着提出证明和构造反例这两个主要目标前进的.与证明一样,反驳也是我们在数学学习中必须努力培养的十分重要的数学思维能力.构造反例(反驳的主要方式之一) 带有一定的技巧性,有时是费力的.它不仅与基础知识掌握的程度有关,还涉及到知识面的宽窄等等.所以在教学中除列举一些反例之外,在适当的时候,让学生自己构造反例,这对学生是很好的锻炼.事实上,反例的引出、构造、对命题的再分析??重视和体验这样的过程,不仅能增加知识、拓宽思路、活跃思维、提高自学能力,也能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增加数学素养.在教学中重视和恰当地应用反例,不仅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养成重视条件、严格推理的习惯,而且还可以提高学生的数学能力、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巧妙的一个反例便可否定似乎经过严格“证明”的结论, 因此, 有人误认为构造反例比证明轻松, 但实际上, 构造反例并不像证明那样有清晰可循的逻辑途径, 而给人一种不可捉摸的感觉, 因而, 需要更高的数学素养和勇于创新的能力.一般说来, 许多反例的构造并不是惟一的, 这就从另一方面给学生提供了培养创造性能力的多种途径.因此在教学中, 除教师应用反例教学外, 指导学生构造反例对提高他们的创造能力有良好的作用, 使学生在构造反例的过程中学会创新, 养成勤于探索, 不断进取的良好习惯.例7:例如在学习了商的极限法则后, 为强化学生对分母的根限不为零这一条件的注意, 设计了题目:若则必有以下结论吗?(4─1)我们可以举如下反例:我们设 ,那么 ,即没有意义那么就有(4─2)又如在学习了级数后为区分正项级数与任意项级数的不同, 设计了题目: 若级数收敛, 则级收敛吗?构造反例和给出证明, 不论是从纯数学的角度还是从数学教学的角度来看, 都起着同等重要的作用.通过构造反例, 可深化对知识的理解, 辨析错误, 发现数学真理, 培养创新能力和良好的思维品质.在数学教学中, 恰当地使用反例, 引导学生去构造反例, 将有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和学生数学素质的培养.5 反例有助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有些问题稍作变化,再交给学生,在新旧的比较和思索中,往往能引起学生的兴趣.而通过教师有效的引导和学生积极的讨论, 许多反例将被举出.例如对于绝对值函数,我们可以提出下面一系例8:列命题让学生判断:(1) 若在点连续,则在点也连续; (是)(2) 若在点连续,则在点也连续; (非)(3) 若在点可导,则在点也可导; (非)(4) 若在点可导,则在点也可导. (非)又如学习洛必达法则时,我们可以提出这样的问题:若符合洛必达法则的条件, 通过该法是否就一定能求得极限呢? 只需举一反例:(5─1)在接连使用该法则的过程中总是出现不定式且发生循环现象.学生一旦发现这一反例中的恶性循环,便感到惊奇,引起解题的兴趣.像这些学生易犯而又意识不到的错误, 一经提出, 就会使学生感到诧异.因为学生有强烈的了解“为什么”的愿望,所以接下来反例的构造或列举自然会引起我们格外的注意.6 结束语从以上论述我们可以看出,反例在高等数学教学中的运用,对于准确理解定义、定理,正确运用所学知识,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激发学生的求知欲,确实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应充分发挥它的作用.。

反例在数学教学中的作用

反例在数学教学中的作用

反例在数学教学中的作用
数学是一门综合性学科,其中运用了证明、推理和假设等复杂的理论,对学生进行数学教学时,需要从不同的角度和多种方式来探讨和推动学生的学习进度。

通常给学生展示正例是广泛应用的一种教学方式,而反例在数学教学中也有重要的作用,具有十分重要的教育意义。

首先,反例在数学教学中能够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知识点,这是因为正例可以提供一种假设,然后反例可以扩展该假设的有效范围。

比如,在学习内容是“定义域和值域”时,可以以反例的方式提出,“给定函数f(x) = x2 3x + 2,它的定义域是什么?该函数的值域是什么?”这样的反例,针对性更强,可以让学生对具体问题有更深刻的理解。

其次,反例能够有效地发展学生的创造能力和思维能力。

数学是客观性学科,学习时仅通过实例来理解规律是比较吃力的,只有借助反例,学生才能更清晰地看到数学规律,从而促进了学生学习兴趣和思维能力的培养。

另外,学生通过反例也可以善于发现问题,在解决实际问题时更具有创新能力。

最后,反例在数学教学中还有一个重要的作用,就是可以有效地帮助学生提高数学处理能力,这是因为反例提供的情景比正例更加完整,学生必须具备良好的数学处理能力才能解决问题。

比如,如果使用反例来教授“函数f(x)的导数”,而不是直接明示f(x)的导数,学生必须具备一定的处理能力,才能计算出函数f(x)的导数。

以上是反例在数学教学中的作用。

反例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方式,能够使学生受益匪浅。

反例在数学教学中的运用

反例在数学教学中的运用

反例在数学教学中的运用在数学教学中,反例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教学策略,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数学概念和定理。

反例指的是通过给出一个特殊情况的例子,来否定一个命题或者证伪一个定理。

通过引入反例,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数学的抽象概念,培养他们的推理能力和创新思维。

一、引发兴趣和好奇心在数学教学中,引入反例可以帮助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传统的数学教学通常是基于一般规律和定理来进行讲解和推导,这样容易让学生产生距离感,并且难以理解和记忆。

而通过引入反例,可以让学生从一个特殊的例子开始思考和探索,从而引发他们对数学问题的兴趣和好奇心。

例如,在讲解负数乘法时,可以引入一个反例:(-2)×(-3)=6,这个例子直观地展示了负数乘法规律的异常,引发学生思考、质疑和探索。

二、帮助理解抽象概念数学中存在很多抽象概念,如零的性质、负数的性质等等,这些概念对于许多学生来说很难理解和掌握。

通过引入反例,可以将抽象的概念具体化,使其更易于理解。

例如,在讲解零乘法时,可以引入一个反例:0×2=1,这个反例可以帮助学生理解零与任何数相乘都等于零的规律。

同样,可以引入反例来帮助学生理解其他数学概念,如对角线不一定相等、平行线不一定没有交点等等。

三、矫正错误观念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往往会形成一些错误的观念和惯性思维。

而通过引入反例,可以帮助学生纠正错误观念,从而更好地掌握和理解数学概念和定理。

例如,在讲解奇数相乘和偶数相乘的特性时,可以引入反例:3×5=15(奇数相乘为奇数),4×6=24(偶数相乘为偶数),通过这两个反例可以帮助学生纠正“奇数相乘为偶数”和“偶数相乘为奇数”的错误观念。

四、培养推理能力引入反例可以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和思维方式。

通过分析反例,学生需要从中发现规律,进而得出一般结论。

这种思维过程可以帮助学生培养逻辑思维和推理能力。

例如,在讲解直角三角形的性质时,可以引入一个反例:两条边长相等的三角形不一定是直角三角形,通过这个反例学生可以发现只有两条边长相等并且夹角为90度的三角形才是直角三角形。

反例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运用

反例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运用

反例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运用引言:反例是数学教学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和方法。

它指的是通过举出一个例子,证明一个命题为假。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我们通常用反例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抽象的数学概念,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和推理能力。

本文将以初中数学教学中常见的几个概念为例,探讨反例在数学教学中的运用方法。

一、分数的加减乘除分数是初中数学中一个比较抽象和难以理解的概念。

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分数的加减乘除运算规律,我们可以通过反例来进行教学。

在教学分数的加法时,我们通常会告诉学生分母相同的分数可以直接相加,而分母不同的分数需要化为相同分母再相加。

我们也可以通过一个反例来帮助学生理解这个规律。

我们可以举出一个例子:1/2 + 1/3 = 5/6,这个例子就是一个反例,它告诉学生分数的加法并不一定遵循分母相同就可以直接相加的规律。

同样的道理,在教学分数的减法、乘法和除法时,我们也可以通过反例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相应的运算规律。

这样,学生就能够通过实际的例子来感受到分数的加减乘除运算规律,从而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些概念。

二、几何图形的性质几何图形的性质是初中数学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内容。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几何图形的性质,我们可以通过反例来进行教学。

在教学平行四边形的性质时,我们通常会告诉学生对角线互相平分和相互等长。

我们也可以通过一个反例来帮助学生理解这个性质。

我们可以举出一个例子:一个不是矩形的平行四边形,它的对角线不互相平分和相互等长。

这个例子可以让学生明白,只有矩形才满足对角线互相平分和相互等长的性质。

在教学函数的定义时,我们通常会告诉学生每个自变量对应一个唯一的因变量。

我们也可以通过一个反例来帮助学生理解这个定义。

我们可以举出一个例子:f(x) = x^2,这个函数就不满足每个自变量对应一个唯一的因变量的性质。

反例在数学教学中的运用

反例在数学教学中的运用

反例在数学教学中的运用数学是一门基础学科,它的学习和教学需要一定的逻辑性和严谨性。

在数学教学中,反例的运用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教学策略。

通过引入反例,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数学概念和定理。

接下来,我将从何谓反例、反例在数学教学中的意义以及如何运用反例进行教学等方面进行详细阐述。

何谓反例反例指的是与一些命题相矛盾的例子或者与一些理论相矛盾的例子。

在数学中,一个命题通常是一个由一个或多个假设得出的结论,而反例则是指通过举出一个合乎假设但不满足结论的特例,从而推翻了该命题的真实性。

反例在数学教学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首先,反例有助于发现并纠正学生的错误观点。

学生在学习数学过程中常常会形成一些错误的概念和观点,这些错误观点可能导致他们在解题时出现一系列的问题。

通过引入反例,可以帮助学生发现并认识到他们错误的观点,并测试和调整他们的理解。

其次,反例有助于增强学生对概念和理论的理解。

数学中的概念和理论往往比较抽象,学生难以形成准确的认识。

通过举出一些反例,可以让学生更加直观地理解概念和理论的含义。

反例能够使学生认识到概念和理论的局限,从而更好地掌握和运用它们。

另外,反例还有助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数学是一门逻辑严密的学科,逻辑思维是数学学习和研究的重要一环。

通过运用反例,学生需要分析、比较和评判不同观点的合理性,从而提高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

如何运用反例进行数学教学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可以采用多种方式来运用反例。

1.在引入新概念时使用反例。

当教师要引入一个新概念或定理时,可以先通过举例子来说明其具体含义,然后用反例展示其局限性。

这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新概念和定理,并避免形成错误的观点。

2.在解答典型题目后使用反例。

当学生解答完一道典型题目后,教师可以用一个反例来让学生再次思考答案的准确性。

通过此方法,学生可以更深入地理解问题的本质,并发现和纠正可能的错误。

3.在讲解数学思维中使用反例。

数学思维是数学学习的核心,教师可以通过讲解数学思维的过程来使用反例。

反例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反例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反例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反例在数学教学中有很重要的应用,可以帮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和掌握数学概念。

具体来说,反例可应用于以下几个方面:
1. 明确概念的条件限制:对于某些数学概念来说,只有特定的条件下才能成立,反例可以帮助学生明确这些条件限制。

例如,学生可能会认为两个奇数的和一定是奇数,但给出反例后,例如
3+5=8,学生就会了解到这个结论只在两个奇数的和小于偶数的情况下成立。

2. 辅助证明定理:在学习证明数学定理时,反例可以作为一种辅助工具。

通过给出反例,学生可以了解到一个结论的确切形式,从而更容易理解和证明相关的定理。

反例也可以被用来发现证明定理的缺陷或不足。

3. 明确问题的限制范围:在解决数学问题时,有时需要明确题目限制的范围。

例如,如果要找到比2更小的正整数,反例可以帮助学生明确这个范围的限制,例如1和0都不是正整数,因此找到比2更小的正整数需要从1开始。

总之,反例是一个非常有用的工具,可以帮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和掌握数学概念,在解决问题和证明定理时也可以提供帮助。

反例教学法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反例教学法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反例教学法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反例教学法是教师呈现少数且典型的例题来引导学生进行批判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

在数学发展史上,反例和证明同等重要。

在数学教学中,恰当地开发和利用精炼、典型、具有针对性的反例,可以促进学生数学概念形成,帮助学生全面掌握巩固课堂知识,也能让学生在归纳、提炼的过程中发展多种思维能力,做到快速正确地处理问题,解决问题。

因此,教师应将反例教学法积极地运用到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逆向思维能力,诱发学生的创造力,开辟数学领域的新天地。

一、运用反例,强化概念反例是强化概念的有力工具,是学生记住定理、法则、公式的有效途径。

学生在刚学一项新的数学概念或定理时,往往会强制记忆其结论,至于如何去运用、公式的适用范围则往往会被忽略。

因此,教师可以利用反例来强化数学概念,抓住要点,弥补正面教学的不足,反而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例如,在三角形全等判定方法的教学中,判定方法为“如果两个三角形有两边及其夹角分别对应相等,那么这两个三角形全等”,为了让学生加深前提条件中的“夹角”关键词,我把“夹角”换成“一边的对角”,让同学们来做题,看看结果会是如何。

同学们纷纷按条件画示意图,发现换成“一边的对角”后,两个三角形明显不是全等三角形。

同时明白了三角形判定方法只有边角边,而没有边边角的原因,加深了对“夹角”概念的理解。

学生加深了对概念、定理的理解掌握,知道其中的条件、关键词是缺一不可的,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

二、运用反例,正确判断反例是一个命题的重要方法,尤其是在选择题、判断题中用得比较多。

面对一个问题的解答,我们只要找到其中一个反例来进行验证,就能鉴别一个假例题的真伪,这不仅是学生做出正确判断、修正错误的重要的途径,也是学生在做题过程中快速解题的重要方法。

例如,判断题“两个无理数的和是无理数”,同学们随即想到,正负无理数的和是0,而0则是有理数,随即就可以判定命题是错误的。

反例是纠正错误的有效方法,更是否定谬论的锐利武器。

反例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运用

反例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运用

反例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运用初中数学教学中,反例具有重要的作用。

反例可以帮助学生理解知识点的本质,辨别正确与错误的推理,加深对数学概念的理解,提高数学思维能力等。

下面从数学教学中几个角度来探讨反例的运用。

一、辨别正确与错误的推理在数学教学中,常常会给出一个命题并要求学生证明其正确性。

此时,反例可以用来帮助学生辨别正确与错误的推理。

例如:正误命题:对于任意正整数 a、b,若 a+b 是奇数,则 a 和 b 必须一个是奇数,一个是偶数。

学生可能会直接用分类讨论法进行证明,但这种做法可能会感到比较繁琐。

此时,我们可以借助反例的思想来帮助学生更快、更简单地完成证明。

我们可以让学生举两组(a,b)使得 a+b 是奇数的反例,然后再分别讨论这两组反例中 a 和 b 的奇偶性,从而找到规律并证明原命题错误。

二、加深对概念的理解在数学教学中,反例可以用来帮助学生加深对概念的理解。

例如:定义:平方数是某个正整数的平方,例如 1、4、9 等。

学生有时候难以理解这个概念,很可能会以为只要是正整数就是平方数。

此时,我们可以通过举出非平方数的反例来加深学生对平方数的理解。

我们可以让学生分别判断 2、3、5、6、7、8、10 等数是否是平方数,从而使学生对平方数的概念有更加准确的认识。

三、发现问题、提高数学思维能力在数学教学中,反例不仅可以帮助学生理解知识点,也可以帮助学生发现问题、提高数学思维能力。

例如:问题:有一个班级,里面有 31 个学生。

他们每一个人的身高都在 1.4~1.8 米之间。

证明:这个班级里面至少有两个人的身高相差不超过 0.04 米。

此题中,如果学生直接进行分类讨论,可能会感到比较棘手。

此时,我们可以让学生尝试用反证法解决问题。

假设班级中不存在两个学生的身高相差不超过 0.04 米,然后找出两个身高相差最接近但又不相同的学生进行讨论,从而找出问题所在并进行证明。

通过这样的练习,学生不仅能够掌握反证法的使用方法,还能够提高自己的数学思维能力。

谈“反例教学”在高等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谈“反例教学”在高等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谈“反例教学”在高等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摘要:反例教学可以说在高等数学教学过程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和效果,随着新课标的不断改革和完善,其重点就是要培养学生的整体水平和综合能力,因此,在高等数学教学过程中,采用反例教学的教学方式,一方面可以帮助学生对高等数学理念和基础知识的掌握和了解,另一方面,还可以在不同程度上帮助学生改正在高等数学教学中学习的误区,通过反例教学的方式,可以锻炼和培养的学生的感知、认知以及创新能力,为此,在高等数学教学中,恰当的采用反例教学法进行引导教学,是非常有利于培养学生数学能力和高等数学教学质量的,下文我们主要针对“反例教学”在高等数学教学中的应用进行简单的阐述和分析,希望能够起到一定的借鉴之处。

关键词:反例教学;高等数学教学;应用;分析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0118(2012)05-0142-02高等数学,在高等院校中可以说是一门要求逻辑和思维能力非常强的学科,在高等数学教学中,学生可以培养和锻炼自身的抽象和思维能力,可以充分调动自身的空间思维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学生如果掌握其高等数学学习的能力,那么对于提高自身能力来说,是百利而无一害,因此,为了能让学生掌握和了解高等数学学习方法,我们在高等数学中可采用反例教学,来引导和启发学生学习高等数学,进而,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的能力,让学生能够具备解决问题的能力,然后将这样的学习能力,应用到学习工作和生活中,不断的提高和完善自身素质和技能。

一、采用反例教学方法,提高学生对于知识的理解在高等数学教学过程中,可以说高等数学中存在很多的概念以及相应的定理和规则,这样就给学生在学习高等数学过程中带来了很大程上的困难,因为在高等数学中的定理以及规则,如果片面的理解起来是非常的困难的,很多学生在学习高等数学过程中,也都只是了解其文字的含义,而对其所要表达的内容一无所知,因此,为了能够加深学生对高等数学的概念、定理以及规则的理解,我们可以在高等数学教学过程中,采用反例教学的方式,从侧面了解和概括高等数学的概念、定理以及公式所要表达的本质意思,从而使学生能够对知识进行一定的理解和分析。

反例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运用

反例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运用

反例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运用
反例是指一个命题的反命题或者是一个错误的示例。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反例是一种非常有用的教学方法,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数学的概念和性质。

下面将详细介绍反例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运用。

反例可以帮助学生纠正错误的观念和思维方式。

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学生可能会对一些概念和定义有一些误解或者错误的理解。

通过给学生展示一个具体的反例,可以让他们发现自己的错误,并重新修正自己的观念。

在讲解直角三角形的时候,老师可以给学生举一个不是直角三角形的例子,比如边长相等的等边三角形,让学生发现直角三角形的特点并纠正错误的观念。

反例可以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数学概念的本质。

有时候,学生只是机械地记住了一些规则和定义,却没有真正理解其背后的意义和原理。

通过给学生展示一些反例,可以帮助他们思考为什么这个规则或者定义是成立的。

在讲解加法交换律的时候,老师可以给学生举一个不满足加法交换律的例子,比如3+4和4+3的结果不相等,让学生思考为什么加法交换律在一般情况下是成立的。

反例还可以帮助学生提高数学问题解决能力。

在解决数学问题的过程中,学生可能会遇到一些困难和挑战。

通过给学生展示一些反例,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思考和解决问题。

在讲解因式分解的时候,老师可以给学生一个不能因式分解的多项式,让学生思考如何解决这个问题。

通过解决这个问题,学生可以提高自己的问题解决能力和思维能力。

“反例教学”在数学课堂教学中的运用

“反例教学”在数学课堂教学中的运用

“反例教学”在数学课堂教学中的运用摘要:数学教学中,反例和证明同样重要。

因为反例在辨析错误中具有直观、说服力强等突出特点,所以教学中注重反例的运用,适时地引进一些反例或引导学生构建反例,往往能使学生在认识上产生质的飞跃,帮助他们理解数学概念、巩固和掌握定理、公式和法则,纠正一些习惯性错误,培养思维的创新性。

关键字:数学教学反例证明数学概念要说明一个命题的正确性,必须经过严密的逻辑推理论证,而要否定一个命题,则只需举出一个符合题设而与结论相矛盾的例子就行了。

这种与结论相矛盾的例子叫做反例。

在数学教学中,反例和证明同样重要。

因为反例在辨析错误中具有直观、说服力强等突出特点,所以教学中注重反例的运用,不但能使学生发现错误和漏洞,而且还可以修补相关知识,学会多角度考虑问题,从而提高思维的灵活性。

一、恰当运用反例,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数学概念概念是数学教学中最为基础的知识。

教学概念时,不但要让学生弄清“是什么”,还要搞懂“不是什么”。

一般来讲,教材叙述概念总是采用正面阐述的形式,而学生常常对一些概念的关键词缺乏深刻的认识,对概念所要求的条件理解不全面,巧用典型、生动、直观的反例,对易于模糊的概念进行比较、辨析,才能形成清晰的认识。

教育心理学家认为:概念或规则的正例传递了最有利于概括的信息,反例则传递了辨别的信息。

循环小数概念中的“依次不断,重复出现”这两个关键的词语缺一不可。

帮助学生正确理解这两个关键词语,可以举出类似下面的反例子:200820082008,3.14159265358979……。

经过辨析学生认识到,第一个小数虽然“2008”重复出现,但并没有“依次不断”;第二个小数位虽然“依次不断”,但并没有“重复出现”一个或几个数字,因此都不是循环小数。

通过这样的反例,往往可以加深学生对循环小数概念内涵的理解,使学生清晰知道“依次不断,重复出现”这两个条件必须同时满足。

二、巧用反例,深化理解反例能从另一个角度去理解问题,使你对所学的知识分析得更加清晰,理解得更加深刻,掌握得更加牢固。

反例剖析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反例剖析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第3 3卷第 3期
2 0 1 3年 6月








Vo 1 . 3 3, No. 3
J o u r n a l o f No r t h e a s t Di a ii n U n i v e r s i t y
J u n., 2 01 3
文章编号 : 1 0 0 5—2 9 9 2 ( 2 0 1 3 ) 0 3— 0 0 8 1— 0 3
文献标识码 : A 中图分类号 : 0 1 7 2
1 混 合 偏 导 的求 导 次序 问题
在讲授多元函数的高阶偏导数时 , 首先通过两个具体 的普通例子求二阶混合偏导。 例1 设 =4 x + 3 x Y一3 x y 一 +y , 求 , . 求 出结 果 : = =6 x一6 y. 例2 求 z=x l n ( x+Y )的两个 二 阶混 合偏 导 z .
处 的可微 性 。 解 由于 0 , Y )=0 , 0 ) =0
所以, ( 0, 0 ) =O , f y ( 0 , 0 ):0, 根 据可微 定 义
1 i m : l i m



所 以
0 , 0 )= l i m
-_1,
同理有
’ 0 )=l i m
_0 .
当 ≠ 。 时
收 稿 日期 : 2 0 1 3—0 1 —1 4
= l i a r
= l i a r 等 一
作者简介 : 宋代清 ( 1 9 6 5一), 女, 吉林省 吉林市人 , 东北 电力 大学 理学院副教授 , 硕士, 主要研究 方向 : 基础数学
求 出 结 果 是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A基础理论○B应用研究○C调查报告●D其他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数学教学中的反例教学研究二级学院:数学与计算科学学院专业:数学与应用数学年级:2009级学号:**********作者姓名:陈颖指导教师:梁英讲师完成日期:2013年5月1日目录1 研究背景 (1)1.1学生的数学学习现状 (1)1.2文献评述,研究现状 (2)1.3本文的工作 (2)2 关于数学反例 (2)3开展反例教学的三种典型情况 (3)3.1数学概念中的反例教学 (3)3.1.1数学概念的易错易混淆性 (3)3.1.2数学概念中的典型反例教学 (4)3.1.3关于数学概念反例教学的作用 (6)3.2数学性质、定理中的反例教学 (6)3.2.1数学的性质、定理教学 (6)3.2.2数学性质、定理的典型反例教学 (7)3.2.3反例有助突出定理、性质的关键词 (9)3.3数学解题过程中的反例教学 (10)3.3.1数学题的求解与反例的构造 (10)3.3.2构造反例解题的应用举例 (10)3.3.3反例在解决问题中的意义 (15)4 小结 (15)4.1数学中反例教学的功能 (15)4.2反例教学的注意事项................................................................................................16数学教学中的反例教学研究作者陈颖指导教师梁英讲师(湛江师范学院数学与计算科学学院,湛江 524048)摘要:本文从概念教学、定理教学及解题教学三个方面,论述了反例教学的方法和作用。

关键词:反例;数学教学;概念教学;定理教学;解题教学Study on the Counter Examples in Mathematical TeachingChen YingMathematics and Computational Science School, Zhanjiang Normal College, Zhanjiang, 524048ChinaAbstract: Methods and effect of counter examples teaching are discussed from concept teaching,theorem teaching and problem-solving teaching.Key Words: counter example;mathematical teaching; concept teaching;theorem teaching;problem- solving teaching1 研究背景我们知道,《全日制数学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版)》中强调:“能够通过观察、实验、归纳、类比获得数学猜想,并进一步寻求证据、给出证明或举出反例”;“通过具体例子理解反例的作用,知道利用反例可以证明一个命题是错误的”,这表明反例的教学应始终贯穿于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的整体过程中.1.1学生的数学学习现状学生往往不够重视概念、定理中的条件和关键词,加上部分学生一直习惯被动学习,又或者学不得法,对概念、法则、公式、定理一知半解,机械模仿,死记硬背,赶做作业,乱套题型.同时学生的认知水平和要求掌握的知识能力之间存在矛盾,倾向“题海战术”和“大运动量”重复训练,结果是事倍功半,收效甚微.从心理学角度来看,无论处于哪个年龄阶段的学生的自我认知都不够完全清晰、准确,应试教育的氛围容易导致学生的功利性过强,性格浮躁和对学习的目的定位有偏.加上社会舆论,学生加强对数学考试分数的重视,忽略基本知识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基于以上原由,开始研究反例在数学教学中作用.1.2文献评述,研究现状《高中数理化》2011年第14期的一篇文章“浅谈反例在数学教学中的作用”[2]主要研究代数方面的反例,强调能够强化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培养思维能力和提高解题速度.该杂志的第80期的一篇文章“浅谈数学反例教学”[3]从精神层面上评价反例教学:一个错误概念的解决能催人奋进,一个错误判断的落实能使人豁然开朗,一种错误的推理方法的矫正能使人回味无穷,反例教学犹如黑夜中的星辰,给人以鼓舞和希望,反例教学恰似大海中的航标灯,照亮学生避免触及知识海洋中的暗礁,能让师生共同分享到成功的喜悦,终生受益.《新课程(中旬)》2012年07期“注重数学反例教学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4]一文,研究数学的特性、思想方法和作用,突出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安徽师范大学的一篇论文《反例的来源和潜在动能》[5]从定义、特殊化和运动变化等方面谈反例获得的思维过程,说明反例是进一步提出问题的一个源泉.1.3本文的工作本文针对概念和定理、性质的学习,求解问题过程中易错点,利用初高中、大学数学的典型的反例,对反例在教学中若干应用进行归纳,论述反例在每个阶段、不同内容的数学学习中的优越性,旨在促使学生重视反例,主动从典型反例量的积累到构造反例产生质的飞跃,并能够利用反例这一有力武器解决问题. 2 关于数学反例数学反例是简明有力的否定.一个重要的猜想,数学家费尽方法与精力都未必能够证明,但是若有人能够举出一个反例,这个问题便轻易得到解决.例如,费马数221nn F =+是以数学家费马命名一组自然数,所有具有形式21n +的素数必然是费马数,这些素数称为费马素数.已知的费马素数只有0F 至4F 五个.一百多年后,欧拉否定了这一猜想,指出当5n =时,有分解式:3252142949672976416700417F =+==⨯. 与数学反例相关性最强的是反例教学法.反例教学法脱胎于首创于哈佛大学的案例教学法[1],最早被运用于19世纪后半叶的法律教学中,教师选择个别犯罪案例进行剖析,让学生学习法学的基本知识和理论,以后被运用于医学、心理学、管理学等学科研究与教学之中.反例不是错误的例子,是用本身正确的例子,说明其他问题的不正确性.反例教学比较耗费时间和精力,如果反例庞杂,则教师和学生会为反例的数量和细节所拖累,造成事倍功半,倘若是教师信手拈来的几个反例,那么其教学意义就十分有限,因此,反例必须典型、精制、简炼.由于平时接触的命题大部分是真命题,学生的惯性思维就知道想方设法去证明结论的正确.反例正好能够弥补学生的这一思维缺陷,让学生从另外一个角度去思考,将苦思冥想不能正面证明的难题,用否定的方式轻而易举地解决.反例能够打破思维定势,优化认知结构,将难以说清、容易混淆的问题变得通俗易懂,更具说服力.学生误认为构造反例是一件很困难的事情,教师在进行教学时,不能够仅仅停留在恰当使用反例的层面上,要善于引导学生分析反例、构造反例,实际上就是为学生创设探索情境的过程,从而训练学生的创造思维和辩证思维,知道什么地方该详,什么地方可略,什么地方该精雕细刻,什么地方可以一带而过,使学生对所学的新知识由“懂”到“会”,由“会”到“熟”,“熟”到“活”,由“活”到“悟”.通常情况下,反例的构造并不具有唯一性,因而要求学生对命题涉及的概念有透彻的理解,并能在已获知识基础上,展开充分想象,所以说教师指导学生构造反例对提高其创造性具有良好诱导作用.3 开展反例教学的三种典型情况3.1 数学概念中的反例教学3.1.1 数学概念的易错易混淆性数学概念是人脑对现实对象的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本质特征的一种反映形式,即一种数学的思维形式.一般来说,数学概念是运用定义的形式来揭露其本质特征的,是数学教学的重要内容,是推导、运用数学定理和公式的逻辑基础,是提高解题能力的大前提.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人们在获得一个正确认识的过程中,往往要经历正反两方面的比较和鉴别,才能完整地将新知同化于原有的知识结构中.在课堂教学中,数学概念一般采用正面阐述的形式,只是回答了什么情况下“是”的问题,导致学生对关键字的理解不够透彻,不能真正理解概念的本质,只是机械地记住概念.这样一来,当学生遇到名称相近或结构类似的概念,就容易造成理解和运用上的混淆.所以,教师要引导和帮助学生回答什么情况下“不是”的问题,从而抓住概念的本质,从认知的反方向帮助学生“吃透”概念.3.1.2 数学概念中的典型反例教学例1 如图1,AB 与B C ''不是一组平行线,AB 与C D ''是一组平行线.在同一平面内,永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平行线.在平行线的概念教学中,学生能够主动重视关键词之一“永不相交”,但是往往忽略另一关键词“在同一平面内”,以致不少学生认为AB 与B C ''不可能相交, 图1所以是平行线.但是,AB 在平面ABCD 内,也可看作在平面ABB A ''内,B C ''在平面A B C D ''''内,也可视为在平面BCC B ''内,明显两线不在同一平面内,则AB 与B C ''不平行;此外,AB 与C D ''都在平面ABC D ''上,故AB 与C D ''平行.因此,通过此例能够加深“在同一平面内”的理解,从而准确把握平行线的概念.例2 异面直线是指( ).A.空间中两条不相交的直线.B.平面内一条直线与平面外一条直线.C.分别位于两个不同平面内的两条直线.D.不同在任何一个平面内的两条直线.在立体几何中关于异面直线的定义:“不同在任何一个平面内的两条直线叫做异面直线”.学生常常将定义中的“任何”忽略或者理解有偏差,所以本题易错选A .异面直线概念可用实物粉笔盒或者立体几何图正方体、长方体中的边关系列举反例,如图1,11C D AB 与两线不相交,但是在同一平面11ABC D 内,即可排除A .一般地,教师在空间概念教学中可以举出反例加以巩固.例3 x x y cot tan ⋅=不是函数.误解:由于1cot tan =⋅=x x y ,因变量y 不随x 的变化而变化,故y 不是x的函数.显然,这是函数概念的考查.不少学生片面地理解为:一个变量随着另一个变量的变化而变化,它们之间的关系就是函数关系,题中1y =为定值不变化,就不是函数.教科书[1]指出:一般地,给定非空数集B A ,,按照某个对应法则f ,使得A 中任一元素x ,都有B 中唯一确定的y 与之对应,那么从集合A 到集合B 的这个对应,叫做从集合A 到集合B 的一个函数.教师应该引导学生认识到:在x 的定义域内,对每一个给定的x 值,y 随x 总有唯一确定的值和它对应,只不过在该例子中,当x 变化时,y 的值始终不变,始终为1罢了,集合B 只有一个元素,即{}1B y y ==.由此,通过所举反例的学习,学生认识x 到y 是的函数,并非一定要求y 随x 的变化而变化,同时学生自觉地体会到:对变量x 的每一个确定的值,变量y 有唯一确定的值和它对应,这才是构成函数关系的本质.例4 《数学分析》中“函数极限”的反例教学[9].定义 设()f x 在0x 空心领域内有定义.若0ε∀,总0δ∃,当00x x δ-时,有()f x Aε-成立,则称A 是()f x 在0x x →时的极限. 反例(1)21()1x f x x -=-在1x =处虽然无定义,但1lim ()2x f x →=.学生能够亲自体会()f x 在1x =处无定义,但极限是存在的.反例(2)定义函数10()0010x f x x x⎧⎪==⎨⎪-⎩,,,尽管()f x 在0x =处有定义(0)0f =,但0x →时无极限.()f x 在0x 处有定义,但()f x 在0x 处的极限与()f x 在0x 处的函数值无关. 反例(3)在函数极限定义中将()f x Aε-改成()f x A ε-,是否有0lim ()x x f x A →=呢?结论是不成立.用反例加以说明:令()sin f x x =,1A =,01x =,则0ε∀,0δ∀,当00x x δ-时,总有()sin 10f x A x ε-=-≤成立,但0lim ()sin 001x x f x →==≠.定义中首先设()f x 在0x 的空心领域内有定义并且00x x δ-,这些都隐含着()f x 在0x 是否存在极限与()f x 在点0x 是否有定义是无关的,但是,学生在理解定义上或在实际应用上,仍误认为若()f x 在点0x 处有极限,那么()f x 在0x 处一定有定义,这是对函数极限定义理解不准确不全面的表现,是一种误解.因此,在教学中,可通过以下三个反例向学生认真分析并指出:定义中条件表明,这说明函数在是否存在极限与函数在处是否有定义无关.例5 《泛函分析》中“完备的度量空间”概念的反例教学[10].定义 设(,)X X d =是度量空间,{}n x 是X 中点列,如果对任意给定的正数0ε,存在正整数()N N ε=,使当,m nN 时,必有 (,)n m d x x ε,则称{}n x 是中的柯西点列或基本点列.如果度量空间(,)X d 中每个柯西点列都在(,)X d 中收敛,那么称(,)X d 是完备的度量空间.由定义可知,有理数全体按绝对值距离构成的空间不完备.这是一个简单且容易理解的反例.3.1.3 关于数学概念反例教学的作用数学反例有助于揭示易错的数学概念的本质.数学概念的教学,不仅要运用正面的例子加以深刻阐明,突出条件和关键词,且要通过合适的反例,从另一个侧面抓住概念的本质,使学生对所学概念进一步反思,从而达到深刻理解和掌握该概念的目的.3.2 数学性质、定理中的反例教学3.2.1数学的性质、定理教学心理学研究表明,对一个新事物的理解和运用,只有建立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的相互作用下,才能真正理解和灵活运用.在数学中,作为一般的思维形式的判断与推理,以定理、法则、公式的方式表现出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过于偏重演释论证的训练,把注意力放在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上,容易导致学生对所给条件理解不透彻,不能抓住它的本质属性,只是机械地记忆定理和公式的结构.忽视反例在定理教学中扮演的重要角色,可能导致一下情况出现:一些“自我感觉良好”的学生在自学或者做题时,容易忽略甚至无法将数学题中的隐含条件挖掘出来,不能使题设清晰化、具体化、找出正确的解题思路.3.2.2数学性质、定理的典型反例教学例 6 (辨析题)如图2所示,在正方体1111D C B A ABCD -中,因为B A 1∥1CD ,1CD ⊥D C 1,所以D C 1⊥B A 1,又11B A 是B A 1在平面11D B 内的射影,故D C 1⊥11B A .事实上,因为11B A ∥11D C ,︒=∠4511D DC ,所以D C 1与11B A 所成的角为45º,并不垂直.三垂线定理的 内容是在平面内的一条直线,如果和穿过这个平面的一条斜线在这个平面内的射影垂直,那么它也和这条斜线 图2 垂直.造成上述错误的原因是学生学习《三垂线定理及逆定理》时,往往忽视“平面内的一条直线”中“内” 的特定条件,忽视了“D C 1不在平面11D B 内”,用这个反例来说明定理中“内”字的重要性,使学生的体会尤为深刻.例7 求和:ααααn cos cos cos cos 32++++ .误解:由题可得,数列{}cos n α是首项为cos α,公比为cos α的等比数列.由等比数列求和公式可得:cos (1cos )1cos n n S ααα-=- (1) 首先,学生容易忽略cos 0α=的情况.当cos 0α=时,原式结果为0.更普遍的是,学生在学习了等比数列前n 项和公式后,在求等比数列前n 项和时往往直接应用公式qq a S n n --=1)1(1, (2)而不考虑公比是否等于1.因此,在例7中,多数学生都能熟练地套用公式(2),得到(1)式,但大多数学生都忽略了公式(2)的限制条件是1q ≠,也就是1=αcos 这种情况也应另类考虑.0=αcos 时,{αn cos }不是等比数列;当1=αcos 时,{αn cos }虽是等比数列,但q =1,因此求和时也不能套用上面的公式.这一反例可以促进学生对等比数列分类条件的重视,使学生知道对待每一个数学问题,必须仔细观察,培养自己敏锐的观察力和丰富的想象力,提高数学思维的严密性.例8 《高等几何》中仿射不变量性质的反例教学.由共线三点的简比是仿射不变量,可推出线段的中点、三角形的中线和重心均具有仿射不变性,而两直线的垂直、三角形的角平分线均不具有仿射不变性.例如图3,在等腰三角形ABC 与非等腰三角形A B C '''之间,一定存在一个仿射T 使 图3C B A ABC '''∆=∆T )(.设D 为BC 中点,则AD 为BAC ∠的平分线且AD BC ⊥,若D '为C B ''的中点,即D D T '=)(,而D A ''不是C A B '''∠的平分线且A D ''不垂直于C B ''.例9 有关《数学分析》中微分中值定理的反例教学.在讲授微分中值定理时,学生易将其理解为对一切可微函数均有效,其实它只适应实分析,此时可用如下反例加深学生对微分中值定理的理解.设()cos sin f x x i x =+,不难知道()f x 处处连续而且可微,但找不到一个区间[],a b ()a b 在a 与b 之间存在某一个数ξ,使(cos sin )(cos sin )(sin cos )()b i b a i a i b a ξξ+-+=-+-, (3) 假定(3)式成立,将上式两边取绝对值的平方可得()222)()sin (sin cos cos a b a b a b -=-+-.故 2222sin ⎪⎭⎫ ⎝⎛-=-a b a b . 由于没有一个正数η,使sin ηη=,因而矛盾,故(3)式不能成立,究其原因是()f x 的值域含有虚数元不属于定理中的所指实数范围.例10 《离散数学》中哈密顿图判定定理的反例教学[11].哈密顿图的判定定理(必要条件)设无向图E V G ,=是哈密顿图,则对于任意V V ⊂',且V '≠∅,均有()p G V V ''-≤,其中()p G V '-为V G '-的连通分支数.图4问题:图4是否哈密顿图?正解:取{}26,V v v '=,则'1()32p G V V -==,所以该图不是哈密顿图.3.2.3 反例有助突出定理、性质的关键词构造反例能帮助学生牢记关键词,达到正确理解并掌握定理、性质的目的.在教学中要鼓励学生敢于提出问题,要引导学生在某些定理的条件、结论、某些定义的适用范围等要敢于猜想,对不是现成的定理要着眼于发现和创新,自己提出问题,猜想结果,使反例这一工具得以充分应用,这不仅可以使学生的创新能力得以提高,同时更有利于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从而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3.3 数学解题过程中的反例教学3.3.1数学题的求解与反例的构造盖尔鲍姆所说:“一个数学问题用一个反例来解决,使人兴奋,给人的刺激犹如一出好的戏剧”.中学的数学结论按命题结构可分为以下三类:充分条件类,必要条件类,充要条件类.在解题过程中,学生对于前两类结论往往不能准确使用,更严重的是无法发现错误所在.此时,应该让学生学会主动地、自主地在反例中讨论、检验,助其发现问题,分析原因,找到正解.如此一来,不仅能够修正原有的陈述性知识,而且能够增长其策略性知识.从构建主义上说,这就是“自我否定”的过程.扎实的数学基础有赖于反例的构造和使用,同样,构造反例需要调动我们的数学功底.学生能够理解、分析反例固然重要,但学生是更加想知道怎样构造反例.构造反例是一件富有创造性和挑战性的事情,但是也有它一定的方法和原则.当然,反例的构造是相当灵活的,既需扎实的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更需充分地想象.3.3.2 构造反例解题的应用举例纵观历年来全国各省中高考数学题、大学考试题,我们可以发现,很多题目我们从正面都是可以得到解答,但是我们更倾向、甚至更自觉地构造反例解题,因为反例能够简化题目同时提高正确率.此外,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学生有时由于对知识结构掌握不够完善,或缺乏严谨的学习态度,往往会出现在处理题目时想当然,引起做题出错.所以,开展反例教学,能帮助学生树立严谨的学习态度,养成论证严密、考虑周到而深刻的学风.反例构建是猜想、试验、推理等多重并举的一项综合性创作性活动,下面则以考试真题为例,列举具有代表性的构造反例的情况.例11 (2002年上海中考题)已知AD 是ABC ∆的角平分线,E ,F 分别是AB ,AC 的中点,连接DE 、DF ,在不再连接其它线段的前提下,要使四边形AEDF 为菱形,还需添加一个条件,这个条件可以是 .正确答案不唯一,可以是(1)AB AC =,(2)AE AF =,(3)DE AE =,(4)AC DE //,(5)DC DB =,(6)AFD AED ∠=∠,(7)AFD AED S S ∆∆=等等,都是正解,且容易证明,不再赘述.但是部分学生出现以下答案:(1)DF DE =,(2))(DF AE AF DE ==,以下通过列举反例一一判断是否正确.第一种情况错误.反例如下.如图5,在一个圆中任作一条弦AD (不是直径),过点D 作圆的一条切线,取AD 的中点T ,过点T 作EF 平行于切线交圆于点E 、F ,连接AE 、AF ,并延长交切线于点B 、C ,再连接DE 、DF .⎩⎨⎧==⇒⎪⎩⎪⎨⎧===⇒⎩⎨⎧=∠=∠⇒=⇒FC AF EB AE TD AT FC AF TD AT EB AE BC EF DFDE CAD EAD DF DE BC EF ////, 上述四个结论根据显然符合题意,但因为AD 不是直径,所以AD 与BC 不垂直,那么AD 与EF也不垂直,即当DF DE =时,四边形AEDF 不一定为菱形.图5第二种情况)(DF AE AF DE ==也是错的,反例如下:作一个直角三角形ABH ,使o AHB 90=∠,o B 5.22=∠,在BH 上截取AH HD =.连接AD ,再作HAD ∠的平分线AC 交BH 于点C ,取AB 的中点E ,作BH EG //,交AD 、AC 、AH 分别于点K 、F 、G ,连接DE 、DF 、FH , 图6设X FG =,Y KF =,不妨令1=AG ,容易得到1=KG ,2==AH DH ,2=AK .根据作图6可知5.22=∠=∠=∠==AEG B BAD FCAF BEAE ,因此 2==AK ED .因为AC 平分DAH ∠,所以2:1::==AK AG Y X ,而1=+Y X ,则22-=Y ,于是DH KF EK EF ==-+=+=2222,又因为DH FE //,所以四边形EDFH 为平行四边形.但是,当HF DE =时,因为HF 是ACH Rt ∆斜边上的中线,故AF HF =,即AF DE =.另一方面,因为EG AH ⊥,而点D 与点H 不重合,所以AD 与EG 不垂直,也就是四边形AEDF 不为菱形.例12 若一个二面角的两个半平面分别垂直于另一个二面角的两个半平面,则这两个二面角的平面角的关系为( ).A.相等B.互补C.相等或互补D.不确定本题大部分学生会误选C .但构造具体的立体图形作为反例,本题答案显而易见.若构造正方体1111ABCD A B C D -(图7),则易发现二面角11111CC A A A A A ABB --与11B C CB CB CBAD --的两个半平面分别垂直,但一个二面角的平面角为45o ,另一个平面角为90o ,通过此反例可知答案为D .例13 (1984年全国高中数学联赛试题)以下命题是否正确?若正确,请给予证明,否则举出反例.设A ,B 是坐标平面上的两个点集,(){}222,r C x y x y r =+≤,若对于任何0r ≥,都有r r C A C B ⋃⊆⋃,则必有A B ⊆. 例13是直接列举特殊反例证明其是假命题.()0,0点是特殊点,因此构造反例:(){}22,1A x y x y =+≤,()}{22,01B x y x y =+≤, 容易看出r r C A C B A B ⋃⊆⋃⊄,但.通常情况下,这个命题不是“一切情况下均假”,而是在有的情况下真,有的情况下假,经过全面考虑所有可能,通过严格验证,把成立的情况排除,不成立的情况得以挑选出来,从而得到反例.在这种情况下,通常是由于分类不全以致以假乱真,所以考虑二分法验证是有效的.例14(1995年高考题改编)等差数列{}n a ,{}n b 的前项和分别为n S 与n T ,且:2:(31)n n S T n n =+,求:n n a b .误解::2:(31)n n S T n n =+ ()2T=31n k n k n ∴=⋅+可设S ,, ,0k R k ∈≠其中且。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