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感染免疫
抗感染免疫
2.细胞免疫: • CD4+T细胞:产生淋巴因子(IFN)增强 NK和MQ功能,诱导迟发型超敏反应。 • CD8+T细胞:识别病毒感染细胞,使其 裂解,阻断病毒复制。
抗病毒免疫持续时间
• 有病毒血症的病毒感染,病后有牢 固性免疫,持续时间长。 • 只有单一血清型的病毒,病后有牢 固性免疫,持续时间长。 • 易发生抗原变异的病毒,病后只产 生短暂免疫力。
获得性免疫
体液免疫
由特异性抗体起主要作用的免疫应答 细胞免疫 以T淋巴细胞为主的免疫应答
抗原
(Ag)
与B细胞结合, 诱导B细胞释 放抗体 记忆B细胞
形态较小、寿命较长,翌年以上
结合并激 活T细胞
形态较大,寿命较短(小于一周)
浆细胞
记忆T细胞 活化的T细胞 抗体
特异性免疫
第二节 抗细菌及真菌感染的特点
非特异性免疫构成 屏障结构
血脑屏障 皮肤与粘膜 胎盘屏障 小吞噬细胞 大吞噬细胞 补体 乙型溶素 溶菌酶
吞噬作用 体液因素
(一)屏障结构
皮肤与黏膜屏障 机械阻挡、纤毛运动等 分泌杀菌物质 菌群拮抗作用
血脑屏障 软脑膜+脉络膜+脑毛细血管+星状胶质细胞 胎盘屏障 母体子宫内膜的基蜕膜+胎儿绒毛膜
(二)吞噬作用
第四节
包括非特异性和特异性
抗寄生虫免疫的特点
非特异性:机制还不清楚,与遗传、年龄、品种有关。
特异性:
体液免疫:通过抗体IgE 起作用引起致敏反应 细胞免疫: 毒性T 细胞作用 K细胞的ADCC作用 NK细胞的杀伤作用
防御素
中性粒细胞、肠细胞 碱性多肽
多种细菌
影响非特异性免疫因素
1、遗传因素:动物种属差异
抗感染免疫知识点
抗感染免疫知识点
大纲要求
一、概述:抗感染免疫概念
二、机制:抗感染固有免疫、抗感染适应性免疫
三、病原体的免疫逃逸机制
宿主机制、病原体机制
一、概述
免疫系统针对感染性病原体(细菌、病毒等)诱导的旨在清除病原体的免疫应答称为抗感染免疫。
感染性病原体因其寄生的部位分为胞内感染病原体和胞外感染病原体。
二、针对细胞外病原体的效应机制
(一)抗细菌固有免疫应答:主要依赖补体、肥大细胞、单核-巨噬细胞、中性粒细胞等。
(二)抗细菌适应性免疫应答:Th2应答对清除胞外菌感染很关键:①诱导抗体中和细菌和毒素;②促进吞噬杀菌。
(三)抗寄生虫免疫:Th2、IgE、嗜酸性粒细胞、补体经典途径损伤寄生虫。
三、针对细胞内病原体的效应机制
胞内感染病原体主要包括病毒、胞内感染性细菌和疟原虫等。
(一)抗病毒免疫:
1.抗病毒固有免疫:IFNα/β、NK细胞
2.抗病毒适应性免疫:①病毒特异性CTL是清除病毒的关键;②Th1作用;③病毒特异性B细胞和抗体。
(二)抗胞内菌感染免疫:Th1、CTL。
四、病原体的免疫逃逸机制
(一)抗原性的变化:如流感病毒的抗原变异。
(二)持续性感染:HBV通过典型的持续性感染逃避免疫攻击。
(三)免疫抑制:①抵御吞噬细胞的吞噬杀菌、杀病毒功能:如肺炎球菌的荚膜;②干扰宿主的抗原递呈;③干扰抗感染细胞因子、补体功能;④直接杀伤免疫细胞:如HIV感染CD4+Th细胞。
第1页。
第六章抗菌感染免疫
定位转移
菌群失调症的分度与转归
Ⅰ度失调--当终止使用抗生素或除去诱因时,菌群能自然恢复正常
`菌群变化 `无临床表现 可逆
Ⅱ度失调--临床表现为腹泻或慢性结肠炎, 纠正较困难
`病理波动 `慢性病 `不可逆
Ⅲ度失调 (二重感染)- 原来菌群几乎消失, 全被外来菌占领,
已成为不可逆损害,严重者引起二重感染如真菌性肠炎、肺炎等
一、 你知道乳酸菌、双岐杆菌酸奶的益处吗? 乳酸菌、双岐杆菌是国际上承认的有益菌种,酸奶是世界上六大营养品之一,用双岐 杆菌酿制出来的酸奶营养价值是鲜牛奶的数倍,长期喝双岐杆菌酿制的酸奶:让身体年经 10岁,双岐杆菌是最佳的天然活性菌,有高活性的矿物质微元素,使人健康长寿,抑制肠 内腐败菌的繁殖,消除肠道垃圾,调解便秘与腹泻,促进睡眠,固齿,明目、抗肿瘤、排 毒养颜,强壮骨骼,对胃酸、胃胀、口臭、解酒、减肥、糖尿病、痤疮、更年期人群是最 佳的选择,是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健康食品。
厌氧菌
胃肠道、口腔、阴道、皮肤是四大菌库
正常菌群拮抗病原菌的作用
将活的鼠伤寒沙门氏菌喂给小鼠,如果要使小鼠 发病死亡,需要10万个细菌; 如果先给小鼠口服链霉素,把小鼠肠道中的正常 菌群都杀死,则只要10个活菌就可置试验鼠于死 地 两者菌量竟相差1万倍,表明正常菌群有拮抗病 原菌作用
乳酸菌、双岐杆菌酸奶的益处
微生态调节剂
(Microecological modulator)
益生菌(Probiotics),又称益生素
• 是有益细菌的活菌制剂,与抗生素(Antibiotics)相反的物质
益生元(Prebiotics)
• 是指能够选择性地促进宿主肠道内有的一种或几种益生菌生 长繁殖,而且不被宿主消化的物质,通过有益菌的繁殖增多, 抑制有害细菌生长
第十二章 抗感染免疫(兽医免疫学)
不同的病原微生物,导致机体致病的机理不同,机 体抗感染免疫的特异性免疫机理也不同。
5
在抗感染免疫过程中,天然免疫与获得性免疫相互依赖与 协作,共同发挥消除病原微生物感染的作用。天然免疫在获得 性免疫产生之前,可限制病原微生物在体内迅速扩散,并能启 动特异性免疫应答。获得性免疫能特异、有效地清除病原微生 物,其作用的发挥也有赖于天然免疫因素的参与,如细胞因子 活化的巨噬细胞和补体等。
2
3
非特异性免疫是生物体在长期种系进化和个 体发育过程中逐渐形成的一系列防御机制,此类 免疫功能大多经遗传获得,出生后即有,其作用 广泛,无特定针对性,对不同病原微生物的识别 和反应方式基本相同,且没有记忆的特点.
4
特异性免疫(specific immunity)是个体出生后通过与 病原体及其毒性产物等抗原接触而形成。其特点是:
第十二章 抗感染免疫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抗细菌免疫 第三节 抗病毒免疫 第四节 病原微生物的免疫逃避机制
1
第一节 概述
抗感染免疫是指病原微生物侵入机体后,机体不断 清除病原微生物及其有害产物的过程。
病原体的侵入,一方面导致感染,另一方面诱发 机体对病原体的防御性应答—抗感染免疫。抗感染免 疫由非特异性免疫(先天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获得性 免疫)两方面构成。
Hale Waihona Puke C反应蛋白(CRP)细菌表面多糖及 磷酯胆碱
致敏微生物;激活补体
补体
与细胞及微生物表面的
糖及蛋白质共价结合 杀伤靶细胞;趋化炎症细胞等
LPS结合蛋白(LBP)
LPS
促进LPS与CD14结合
可溶性CD14
LPS
抗感染免疫
第二节 抗细菌感染免疫 病原细菌侵人动物机体后,首先遇到非特异性免
疫机能的抵抗,其中以细胞吞噬和炎症反应为主。 随后特异性免疫产生,两者协同,共同把病原菌消 灭。
细胞吞噬 、炎症反应 。
1. 急性细菌性感染的免疫 急性细菌性感染多属细胞外细菌的感染,如巴氏
免 疫 学 基 础 四
()
抗感染免疫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第四节
非特异性免疫的因素 抗细菌感染免疫 抗病毒感染免疫 抗寄生虫感染免疫
抗感染免疫
抗感染免疫是机体抵抗病原体感染的能力。分为 抗细菌免疫、抗病毒免疫、抗真菌免疫、抗寄生 虫免疫等。包括先天性免疫 (非特异性免疫力)和 获得性免疫(特异性免疫)。
E. 补体介导的趋化性 在补体级联反应激活过程 中,产生了多个趋化因子,包括C5a等。这些趋化 因子对嗜中性、嗜碱性与嗜酸性粒细胞、巨噬细胞 有趋化作用。
(二)其他抗微生物物质 除补体外,非特异性抗微生物物质尚有溶菌酶与
乙型溶素等。 1. 溶菌酶 是一种低分子量不耐热的碱性蛋白,主
要来源于吞噬细胞,广泛分布于血清及泪液、唾液、 乳汁、肠液和鼻涕等分泌物中。溶菌酶作用于革兰 氏阳性菌细胞壁的肽聚糖。
补体系统有二条激活途径,即经典途径和替代途径。 经典途径 又称为C1激活途径。免疫复合物依次活 化C1、C4、C2、C3,形成C3与C5转化酶,称之为经 典途径。 替代途径 又称为C3激活途径,C3旁路。该途径是 补体系统不经C1、C4,C2而直接活化C3。
4. 激活补体的生物学效应 A. 细胞免疫溶解和细胞毒性损伤作用 补体系统
激活后,引起细胞膜的损伤,起到杀菌、溶菌或溶 血作用。
感染与抗感染免疫
基因疗法
通过基因工程技术,修饰机体的免疫细胞或组织 ,提高抗感染免疫反应。
新型抗感染免疫药物的研究进展
抗菌药物
研究新型抗菌药物,如抗生素、抗病毒药物等,以治疗细 菌感染和病毒感染。
抗炎药物
研究新型抗炎药物,以减轻感染引起的炎症反应,缓解症 状。
炎症反应
炎症反应能够清除损伤和感染的组 织,并刺激免疫系统的进一步反应 。
特异性免疫
适应性免疫应答
特异性免疫应答是指免疫系统针对特定病原体的适应性反应,包括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 两种方式。
细胞免疫
T细胞介导的细胞免疫能够直接杀伤被感染的细胞和激活其他免疫细胞,如巨噬细胞和 NK细胞等。
体液免疫
B细胞产生的抗体能够与病原体结合,促进病原体的清除和破坏。
免疫系统的功能与作用机制
识别和清除病原体
01
免疫系统能够识别和清除侵入机体的病原体,防止感染的发生
和扩散。
调节免疫应答
02
免疫系统具有自我调节功能,能够根据感染的情况产生适当的
免疫应答,防止过激反应对机体造成损伤。
促进组织修复
03
免疫系统在组织损伤修复中发挥重要作用,能够清除死亡和受
损的细胞,促进组织的再生和修复。
1 2 3
适应性免疫
人体的适应性免疫系统能够针对特定病原体产生 持久且特异的免疫反应,降低再次感染的风险。
免疫记忆
适应性免疫的一个重要特征是免疫记忆,即人体 能够记住曾接触过的病原体,并在再次暴露时迅 速并有效地进行防御。
免疫调节
免疫系统具有调节功能,能够根据感染的严重程 度和类型来调整其反应强度,以避免不必要的组 织损伤。
第六节抗感染免疫
(1)后天获得的 (2)有个体差异 (3)有特异性
组成:
(一)、体液免疫的抗感染特点: 1、通过抗体(IgG、IgM、sIgA)清除病原
微生物 2、调理作用 (1)抗体的调理作用 (2)联合补体的调理作用 3、主要对细胞外生长的病原体起作用
(二)、细胞免疫的抗感染特点 1、通过效应细胞发挥作用。细胞毒T细胞
抗感染免疫 是机体抵抗病原生物及其有害产物以维
持生理稳定的功能。 抗感染免疫包括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
性免疫两种。 抗感染免疫包括抗细菌免疫、抗病毒
免疫、抗真菌免疫及抗寄生虫免疫等。
一、 非特异性免疫
• 先天性免疫:是机体 在种系发育进化过程 中逐渐建立起来的一 系列天然防御功能, 是经遗传获得,能传 给下一代,其作用并 非针对某种病原体故 称非特异性免疫,由 屏障结构,吞噬细胞 及正常体液和组织免 疫成分构成。
特点: (1)经遗传获得,生
来就有。 (2)正常人体,人人
皆有。 (3)无特异性,对各
种微生 物发挥同样的作用。
组成:
(一)屏障结构 1、体表屏障:皮肤粘膜是机体的体表屏障。 2、血脑屏障:由软脑膜、脉络丛的毛细血
管壁和壁外的星状胶质细胞形成的胶质膜 所组成。
3、胎盘屏障:由母体子宫内膜的基蜕膜和 胎儿的绒毛膜共同组成。
不针对特定抗原
针对特定抗原
作用迅速、范围广泛
分抗原识别、增殖分化、效应阶段
(三)、体液中的抗微生物物质
1 补体系统
补体(C)是正常人和动物血清中含有的 非特异性杀菌物质。是一组具有酶原活性的 血清球蛋白,可被抗原抗体复合物或其他因 素激活的酶系统,故称为补体系统。
(1)组成和性质
约占血清球蛋白总量的10%,约有30种蛋
第三节 抗病毒感染免疫
第九章抗感染免疫第三节抗病毒感染免疫一、病毒感染的方式和免疫应答(一)病毒感染的方式病毒为细胞内寄生的微生物,通过在细胞中的复制完成增殖过程。
病毒在组织细胞中扩散感染的方式有细胞外扩散、细胞内扩散和核内扩散三种。
1.细胞外扩散病毒在细胞内复制、成熟后,有的病毒能使寄主细胞溶解而从细胞内释放出来,如口蹄疫病毒、猪水疱病病毒、脊髓灰质炎病毒等。
此类病毒感染并不改变寄主细胞膜的成分,而是直接以病毒抗原的形式作用于机体。
但是,有的病毒是以出芽的方式从宿主细胞中释放出来,如流感病毒、新城疫病毒、猪瘟病毒等。
它们在出芽时,虽然不破坏宿主细胞,但能使宿主细胞表面带上病毒抗原,从而使机体细胞具有抗原性。
2.细胞内扩散病毒通过细胞间的融合、接触或细胞间桥来进行细胞间的扩散,如疱疹病毒、痘病毒等,此类病毒常常能使宿主细胞表面带上病毒抗原。
3.核内扩散病毒的核酸潜伏在寄主细胞核内或整合到寄主细胞的染色体中,在寄主细胞分裂时,病毒从亲代细胞传递给子代细胞,表现为垂直传播,如肿瘤病毒。
在感染细胞癌变后,细胞膜表面除病毒抗原外,还可出现新的肿瘤相关抗原。
病毒的三种扩散途径并不能截然分开,胞内扩散的病毒有时亦可经胞外扩散,核内扩散的病毒有时也通过细胞内途径扩散。
(二)机体的抗病毒免疫应答病毒在宿主体内复制、扩散和感染的方式直接影响着机体抗病毒感染免疫的过程。
一般来说,细胞外扩散的病毒通常引发体液免疫,而细胞内或核内病毒感染时则以细胞免疫为主。
同时,机体的免疫应答还与传染的类型有关。
有些病毒引起局部感染,如鼻病毒感染,机体产生的免疫应答主要是体液免疫反应,特别是产生分泌型抗体。
这种免疫持续时间短,免疫力较弱。
多数病毒,如猪瘟病毒、马传染性贫血病毒、新城疫病毒等,主要引起全身感染,它们侵入机体后首先引起轻度病毒血症,然后侵害与病毒亲和力最强的易感组织器官,引起局部病变。
有的还可引起第二次病毒血症。
引起全身感染的病毒可激发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所产生的免疫力坚强而持久。
6节抗感染免疫
第六节抗感染免疫---道道防线抗感染当病原微生物感染人体时,首先起防御作用的是皮肤黏膜的屏障作用,如果病原微生物突破了这道防线进入组织,巨噬细胞和补体立即发挥作用,同时T、B淋巴细胞也对病原微生物做出应答,产生相应的抗体或效应T细胞,共同协作清除病原微生物。
抗感染免疫是机体抵抗病原生物感染的一系列防御功能,包括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二者相互配合,共同发挥抗感染的作用。
一、非特异性免疫非特异性免疫是人类在长期的种系发育和进化过程中逐渐形成的抵抗病原生物侵害的功能,又称先天性免疫或天然防御功能。
其特点是生来就有,可以遗传;人人都有,无个体差异,故又称为固有性免疫;对病原生物广泛抵抗,无特异性。
机体的非特异性免疫由屏障结构、吞噬细胞、体液中的抗微生物物质三部分组成。
(一)屏障结构1.皮肤粘膜屏障完整健康的皮肤黏膜能够抵抗病原生物侵入,呼吸道黏膜的纤毛也能排除病原体,汗液中的乳酸、胃液中的胃酸、酸性的阴道分泌液均具有杀菌作用。
皮肤黏膜表面的正常菌群对病原微生物也具有拮抗作用,能阻止或限制外来微生物的定居和繁殖。
2.血-脑脊液屏障主要由软脑膜、脑毛细血管壁和壁外胶质膜组成。
能阻止病原生物及其代谢产物从血液进入大脑或脑脊液,从而保护中枢神经系统。
小儿血一脑脊液屏障发育不完善,因此,小儿较成人更易发生颅内感染。
3.胎盘屏障由母体子宫内膜的基蜕膜和胎儿绒毛膜滋养层细胞共同组成。
能阻止病原生物及代谢物从母体进入胎儿,保护胎儿免受感染。
在妊娠的前三个月胎盘屏障发育不完善,此阶段孕妇如感染某种病原生物,可经胎盘进入胎儿体内,导致胎儿畸形、流产、死胎等。
(二)吞噬细胞病原生物突破皮肤黏膜屏障进入组织后,机体的吞噬细胞可发挥吞噬作用,杀伤进入体内的病原体。
1.吞噬细胞的种类包括血液中的单核细胞、中性粒细胞和组织中的巨噬细胞。
2.吞噬过程(1)吞噬细胞与病原体接触:可以是偶然相遇,也可以是趋化作用吸引。
(2)吞入病原体:可通过两种方式吞入,对于较大的病原体颗粒如细菌,吞噬细胞能伸出伪足将其捕捉后摄入细胞内,形成吞噬体,此称吞噬;对于小的病原体颗粒如病毒,吞噬细胞与其接触后细胞膜内陷,将其吞入,此称吞饮。
免疫学技术9-抗感染免疫
是抗病毒感染的主要方式。
(1)细胞毒性T细胞(Tc)的抗病毒作用 Tc特能够异性地识别病毒和感染细胞表面的病毒抗原,杀伤病毒或
裂解感染细胞; 致敏的T细胞释放淋巴因子,直接破坏病毒,或增强巨噬细胞吞噬
功能,或分泌干扰素抑制病毒复制。 (2)Th和Ts是重要的免疫调节细胞
病毒抗原多为TD抗原,Th和Ts分别从正向和反向调节机体抗病毒 免疫应答的强弱,影响抗体介导和细胞介导的免疫保护或免疫损伤 作用。
3.细胞因子的抗病毒作用
细胞因子在抗病毒免疫中发挥极为重要的作用! 被激活的Tc、NK及活化的巨噬细胞与靶细胞结合后,
可释放细胞因子杀伤病毒感染细胞。 例如:IL-2促使T、NK、单核巨噬细胞在病毒感染的部位
大量聚集,释放IFN-γ、IFN-α,并形成足够的浓度, 从而抑制病毒的合成,并诱导邻近正常细胞建立抗病毒 状态。
肉芽肿:中心是由巨噬细胞融合成的巨细胞构成,在
缺氧和巨噬细胞的细胞毒作用下,可形成干酪样坏死。
四、抗细菌毒素免疫
▪ 细菌毒素:外毒素和内毒素 ▪ 外毒素:细菌繁殖过程中,分泌到菌体细胞外的具有毒
性的蛋白质。破伤风毒素 ▪ 外毒素具有较大毒性和良好的抗原性,能够刺激机体产
生中和抗体; ▪ 外毒素由中和抗体中和其毒性。 ▪ 内毒素:是细胞壁构成成分,毒性小,免疫原性弱,机
五、整体水平的免疫调节
感染与抗感染免疫
低
胞在诱生剂 色体
刺激下产生
IFN-β 有机聚合物 主要为成纤 第21号染 稳定
强
维细胞在诱 色体
生剂刺激下
产生
IFN-γ T细胞促分裂 主要为致敏 第12号染 不稳定
强
剂,抗原 淋巴细胞在 色体
诱生剂刺激
下产生
干
扰
两 种 途 径 示 意 图
素 抑 制 病 毒 蛋 白 翻
译
的
适应性免疫
(一)体液免疫
复习思考题
1、简述抗胞外菌感染的免疫机制。 2、什么是干扰素?它有哪些生物学活性?
简述干扰素激活及其抗病毒机制 3、简述NK细胞及中和抗体的抗病毒机制。 4、抗病毒免疫的持续时间与哪些因素有关?
CTL:可通过其抗原受体识别病毒感 染的靶细胞,裂解和细胞凋亡靶细胞, 达到清除或释放在细胞内复制的病毒体, 从而在抗体的配合下清除病毒,因此被 认为是终止病毒感染的主要机制。
活 化 的 Th1 : 可 通 过 分 泌 I F N γ 、 TNF 多种细胞因子发挥抗病毒作用。
抗病毒免疫持续时间
IgG、IgM、IgA三类免疫球蛋白都 有中和抗体的活性,但特性不同。IgG 是唯一能通过胎盘的抗体。生后6个月 的婴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保留母体的IgG,较少患病毒性 传染病。IgM不能通过胎盘。如在新生 儿血中测得提示有宫内感染。IgM也可 作早期诊断。SIgA存在于黏膜分泌液 中,可阻止病毒的局部入侵。
(二)细胞免疫
分泌杀菌物质、 正常菌群拮抗。
(2)吞噬细胞: 包括中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及
单核吞噬细胞系统。
吞噬杀菌过程
趋化 黏附 吞入 杀灭与消化
吞噬作用的后果
完全吞噬与不完全吞噬 组织损伤
感染和抗感染免疫
复习思索题
1、简述抗胞外菌感染旳免疫机制。 2、什么是干扰素?它有哪些生物学活性?
简述干扰素激活及其抗病毒机制 3、简述NK细胞及中和抗体旳抗病毒机制。 4、抗病毒免疫旳连续时间与哪些原因有关?
感染和抗感染免疫
抗感染免疫机制
1、固有免疫
主
2、适应性免疫
要
抗细菌感染免疫
内
1、抗胞外菌感染旳免疫
容
2、抗胞内菌感染旳免疫 抗病毒感染免疫
1、固有免疫
2、适应性免疫
3、感染旳结局与免疫旳连续时间
抗感染免疫机制
一、固有免疫:
1、特点: 2、构成: (1)屏障构造:
涉及皮肤黏膜、血脑、胎盘屏障。 作用: 机械性阻挡、
CTL:可经过其抗原受体辨认病毒感 染旳靶细胞,裂解和细胞凋亡靶细胞, 到达清除或释放在细胞内复制旳病毒体, 从而在抗体旳配合下清除病毒,所以被 以为是终止病毒感染旳主要机制。
活 化 旳 Th1 : 可 经 过 分 泌 I F N γ 、 TNF 多种细胞因子发挥抗病毒作用。
抗病毒免疫连续时间
抗病毒免疫连续时间旳长短因病毒种类而 不同,具有下列特点:
1.型别单一、可产生病毒血症旳病毒,产生旳免 疫力较为牢固,且连续时间较长。如水痘、天花、 腮腺炎、麻疹、脊髓灰质炎病毒和乙型脑炎病毒 等。
抗感染免疫
单核巨噬细胞
单核细胞体积较大,蹄状核(左,普通光镜)。透射电镜显 示其高尔基体发达、线粒体丰富、胞浆颗粒明显(中)。扫 描电镜显示腹腔巨噬细胞粘附于玻璃表面(右)。
❖ 吞噬过程
接触病原体:随机相遇或趋化因子 吞入病原体:吞饮或吞噬 杀死破坏病原体:形成吞噬溶酶体
❖ 吞噬作用的后果
完全吞噬:大多数细菌 不完全吞噬 :结核杆菌
1、抗感染免疫的概念
抗感染免疫(anti-infection immunity)是指机体免疫系统 抵抗病原体感染的一系列防御功能。即病原体进入机体引 起感染的同时诱发机体免疫系统启动各种防御性应答,最 终清除病原体。
固有免疫 抗 感 染 免 疫
适应性免疫
屏障结构:皮肤-粘膜系统、血-脑屏障、 血-胎屏障
2、CD8+Tc细胞
激活吞噬细胞,加强吞噬 直接杀伤受感染靶细胞
(2)抗病毒免疫
固有免疫 适应性免疫
固有免疫
✓干扰素:广谱抗病毒 ✓NK细胞杀伤病毒感染靶细胞
适应性免疫
✓体液免疫:抗体中和病毒,另外抗体介 导的ADCC作用
✓细胞免疫:CD4+Th1细胞激活吞噬细胞 加强吞噬,CD8+Tc细胞直接杀伤受感染靶 细胞
5、病原体逃避免疫的机制
❖ 表面抗原变异 ❖ 抵抗吞噬 ❖ 病毒的潜伏感染 ❖ 直接损伤免疫系统
LOGO
Add your company slogan
固有免疫应答和适应性免疫应答主要特点比较
固有免疫
适应性免疫
细胞组成 黏膜和上皮细胞、吞噬细胞、 T细胞、B细胞、APC
NK细胞、γδT细胞、B1细胞
作用时相 即刻~96小时内
96小时后
作用特点 非特异作用,抗原识别谱广, 特异性作用,抗原识
第四章 抗感染免疫【特选内容】
第四章抗感染免疫一、选择题【A型题】1.外毒素的感染免疫是依靠抗毒素的哪种作用机制?A.调理作用B.黏附作用C.灭活作用D.清除作用E.以上都不是2.用于人工被动免疫的生物制品有:A.菌苗B.疫苗C.BCGD.类毒素E.抗毒素3.霍乱肠毒素的作用机制是:A.激活肠黏膜腺苷酸环化酶使cAMP增多B.激活肠黏膜腺苷酸环化酶使cGMP增多C.抑制肠黏膜腺苷酸环化酶使cAMP减少D.抑制肠黏膜腺苷酸环化酶使cGMP减少E.以上都不是4.正常体液中作用革兰阳性菌的抗菌物质是:A.补体B.防御素C.溶菌酶D.白细胞素E.血小板素5.能激活补体旁路途径使之发挥防御作用的物质是:A.外毒素B.内毒素C.血浆凝固酶D.组蛋白E.酯酶6.sIgA发挥局部抗感染的作用机制是:A.通过免疫调理作用增强免疫力B.可激活补体旁路途径C.直接与病原体结合使之不能定植于黏膜D.直接破坏病原体使之失活E.中和病原体的毒素作用7.通过与补体C3b将细菌和吞噬细胞联结而发挥免疫调理作用的抗体是:A.IgMB.IgAC.IgGD.IgDE.IgE8.在多数情况下IgG的保护作用大于IgM,其原因是:A.IgG分子小,易入炎症区B.IgG含量高,作用强C.IgM无免疫调理作用D.IgM半衰期短E.IgG可激活补体9.溶菌酶不能单独破坏革兰阴性菌的原因主要是由于:A.肽聚糖无五肽桥B.肽聚糖外有外膜保护C.肽聚糖为二维构型D.肽聚糖含量少E.胞质周围间隙中酶可破坏溶菌酶10.目前尚无特异的防治内毒素致病的措施,其原因是内毒素:A.作用无组织特异性B.作用于胞内C.抗原性弱,不能制成疫苗D.引起化学性中毒E.一次产量较大11.病毒入侵机体后最早产生的具有免疫调节作用的免疫分子是:A.sIgA B.IFN C.中和抗体D.IgM E.补体结合抗体12.抗病毒感染中起局部免疫作用的抗体是:A.IgG B.IgM C.IgA D.SIgA E.IgE13.常用于制备病毒灭活疫苗的试剂是:A.氯仿B.乙醚C.酚类D.甲醛E.过氧化氢14.病毒中和抗体的作用是:A.直接杀伤病毒B.阻止病毒吸附C.阻止病毒核酸转录D.阻止病毒脱壳E.阻止蛋白合成15.下列哪种病毒感染人体后可获得持久免疫力?A.流感病毒B.单纯疱疹病毒C.腺病毒D.脊髓灰质炎病毒E.人乳头瘤病毒16.在以下病毒中,机体内虽有特异性抗体,但仍可感染并发病的是:A.脊髓灰质炎病毒B.单纯疱疹病毒C.流感病毒D.甲型肝炎病毒E.柯萨奇病毒17.新生儿血中测出下列哪类抗体可诊断为宫内感染?A.IgG B.IgA C.IgM D.IgE E.IgD18.病毒感染宿主细胞后,产生特异性杀伤的主要免疫细胞是:A.CD4+T B.CD8+T C.MφD.NK E.中性粒细胞19.下列哪种抗病毒免疫方式属获得性非特异免疫?A.单核吞噬细胞系统B.补体及病毒抑制物C.生理年龄状态D.干扰素E.屏障作用20.病毒感染后无法获得持久免疫力的最重要原因是:A.无病毒血症B.抗原易变异C.表浅感染D.短暂感染E.免疫耐受21.干扰素的特性是:A.无种属特异性B.由宿主基因编码C.能直接发挥抗病毒作用D.抗病毒作用比特异性抗体强E.需IgG和补体辅助抗病毒22.一般认为抗病毒免疫效应最强的是:A.干扰素B.病毒抑制物C.IgG抗体D.细胞免疫效应E.IgM中和抗体23.下列哪种病毒不会透过血脑屏障?A.乙脑病毒 B.麻疹毒素 C.乳头瘤病毒 D.可萨奇病毒 E.埃克病毒24.关于干扰素,下列叙述哪项不正确?A.是一组具有高活性的多功能堂蛋白B.可由病毒及其它干扰素诱生剂诱生C.不能由病毒寄生的宿主细胞产生D.产生后对邻近的细胞可发生作用E.其作用发生早于抗体25.关于干扰素的叙述,下列哪项是错误的?A.由宿主细胞基因编码B.有广谱抗病毒作用C.为糖蛋白成分D.使病毒mRNA降解E.有明显的种属特异性26.下列那种病毒感染后有持久免疫力,但不是单个血清型?A.麻疹病毒B.风疹病毒C.腮腺炎病毒D.脊髓灰质炎病毒E.甲型肝炎病毒27.决定病毒感染后免疫力持久的因素不包括:A.全身性感染B.抗原性稳定C.有病毒血症D.反复发生感染E.抗原性单一【X型题】1.机体正常组织和体液中的天然抗菌因子包括:A.补体B.溶菌酶C.血型抗体D.组蛋白E.乳素2.皮肤与黏膜屏障作用包括:A.机械阻挡和排除作用B.正常菌群的拮抗作用C.吞噬细胞的吞噬作用D.分泌物杀菌作用E.血脑屏障作用3.人体的非特异性免疫包括:A.皮肤和黏膜的屏障作用B.中性粒细胞的呼吸爆发作用C.乳汁中SigA的作用D.胎盘屏障作用E.正常菌群拮抗作用4.关于抗细菌感染免疫的叙述,下列哪些是正确的?A.体液免疫主要针对胞外寄生菌的感染B.细胞免疫主要针对胞内寄生菌的感染C.血脑屏障可保护中枢神经系统D.抗体与细菌结合直接杀死细菌E.SIgA主要抗局部感染5.胞外菌感染免疫包括:A.中性粒细胞的吞噬作用B.补体的调理作用C.IgG介导的ADCCD.吞噬细胞的不完全吞噬。
免疫学-第十八章抗感染免疫
IL-22,通过与IL-17协作而促进角质细胞合成抗菌肽。
感染中后期 ,病毒等胞内微生物可促使DC分泌IL-12,后者与 NK细胞分泌的IFN‐γ共同诱导Th1细胞分化。Th1细胞的作用是: 激活巨噬细胞和中性粒细胞,促进对胞内菌吞噬和杀伤:介导迟发 型超敏反应,造成结核慢性肉芽肿等病理损伤。
综上所述,机体针对胞内病原体、胞外病原体、真菌、原虫、 蠕虫等不同病原体的抗感染保护机制不尽相同:抗体应答有助 于清除胞外病原体;细胞免疫是清除胞内病原体的主要机制。
第三节
病原体的免疫逃逸及其机制
(一) 病原体抗原改变
病原体可隐匿于免疫细胞内部或寄生于某些免疫赦免部位而逃 逸免疫识别与攻击;其次,病原体通过改变抗原或表达某些抑制 分子而拮抗、阻断机体抗感染免疫效应。 1、病毒 病毒可通过高频抗原变异而干扰宿主抗感染作用 2、寄生虫 不同生活期寄生虫体(如疟原虫子孢子期与裂殖子期) 其表面抗原各异
2、抗胞内菌的感染免疫
(1)抗胞内菌的固有免疫:胞内菌(如结核分枝杆菌)可抑 制巨噬细胞内吞噬体和溶酶体融合,导致巨噬细胞无法清除胞 内菌,形成以炎症损伤为主的慢性肉芽肿,结核菌隐匿其中而 逃避免疫攻击。 (2)抗胞内菌适应性免疫:特异性抗体可清除游离的胞内菌, 或通过调理吞噬、激活补体而清除细菌。Th1细胞是抗胞内菌 感染的主要效应细胞其机制为:分泌IFN-γ,促进巨噬细胞杀 菌功能;分泌IL-12,激活NK细胞,有效杀伤和控制胞内菌感染。
此外,NKT细胞可分泌IL-4,可诱导Th2细胞分化,激活嗜酸粒 细胞介导抗寄生虫免疫;Treg细胞可分泌IL-10、TGF‐β,在慢性 感染中发挥免疫抑制作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分子氧被还 原为多种
活性氮中介物(RNI):NO、NO2-、NO3-等
对细菌均有直接毒性作用 (破坏细菌的DNA、蛋白质和膜脂类)
②髓过氧化物酶(MPO):存在于溶酶 体中,与H2O2及氯化物的共同参与,对细 菌、真菌等具有强大杀伤活性。
非依氧杀菌机制
酸性作用:糖分解产酸而导致pH下降, 抑制细菌生长而杀菌。 溶酶体酶及杀菌蛋白:溶酶体、乳铁蛋 白、蛋白水解酶、核酸酶、酯 酶等,对细菌有杀伤、消化、 分解作用。
多种细菌 革兰阳性菌
革兰阴性菌 革兰阳性菌 多种细菌 革兰阳性菌 多种细菌
碱性多肽
碱性多肽 碱性多肽 碱性多肽 蛋白质 肽蛋白质
二、特异性免疫效应机制
• 特异性免疫specific immunity或称获得性免疫acquired
immunity: 是个体在出生后发育过程中受病原微生物及其产物的刺激 而产生或通过人工免疫而获得的。 特点:(1)特异性强,即机体受某一种病原微生物刺激 后产生的免疫力,只能对该病原微生物起作用,而不能对 其他无关的病原微生物起作用。(2)后天获得,即出生 后经抗原刺激(感染或接种疫苗)后才能产生,并非每人 都有,也不遗传。(3)有记忆性,再次遇到相同的病原 微生物时,其免疫功能增强。这种免疫包括体液免疫和细 胞免疫。
吞噬细胞吞噬杀伤过程
3、吞噬后果:
完全吞噬:胞外菌吞噬后5-10分死亡,30-60分消 化破坏。 不完全吞噬:胞内寄生菌如结核杆菌,伤寒沙门氏 菌 、布鲁氏菌, 在免疫力缺乏或低 下的机体内被吞噬而不被杀灭。病原 体得以保护、不受抗体、药 物的 作用;病原体在吞噬细胞内增殖,导 致吞噬细胞死亡;随吞噬细胞游走造 成更广泛的扩散. 组织损伤: 吞噬过程中,溶酶体酶(水解酶)也 能破坏邻近的正常组织,造成组织损 伤和炎症反应。
调理作用(opsonization)
• 抗体依赖细胞介导的细胞毒作用
(二)细胞免疫
免疫效应性T细胞:CD4+T细胞和CD8+T细胞 (1)CD4+T细胞包括Th1、 Th2两型。 抗原→Th1 →产生IL2、INF-γβ,TNF 诱 导迟发型超敏反应。杀灭细胞内寄生菌。 抗原→Th2-产生IL4、5、6、10,辅助特 异抗体产生,抗细胞外寄生菌感染。
获得性免疫
体液免疫
由特异性抗体起主要作用的免疫应答 细胞免疫 以T淋巴细胞为主的免疫应答
抗原
(Ag)
与B细胞结合, 诱导B细胞释 放抗体 记忆B细胞
形态较小、寿命较长,翌年以上
结合并激 活T细胞
形态较大,寿命较短(小于一周)
浆细胞
记忆T细胞 活化的T细胞 抗体
特异性免疫
(一)体液免疫
1.抑制病原体黏附-sIgA封闭细菌黏附因子 结合位点。 2.调理吞噬作用-促进吞噬(IgM 、IgG) 3.中和细菌外毒素(IgM、 IgG) 4.溶菌作用-在补体(C3b)参与下对病原 生物的溶解作用(IgG) 5.抗体依赖性细胞介导的细胞毒作用 (ADCC)
正常体液与组织中的抗菌物质
抗菌物质 补体 溶菌酶 主要来源 血清 化学性质 正常球蛋白 革兰阳性菌 作用对象
吞噬细胞榕酶体、唾 碱性多肽 液、泪液、乳汁等
防御素 乙型溶素
组蛋白 白细胞素 吞噬细胞杀 菌素 乳素 正常调理素
中性粒细胞、肠细胞 碱性多肽 血清
淋巴系统 中性粒细胞 中性粒细胞 乳汁 血清
Th1型CD4+T细胞介导的炎症反应
(2)CD8+T细胞:具有细胞毒活性和免疫调节作 用。CD8+CTL-杀伤靶细胞
(三)黏膜免疫机制
淋巴组织50%以上存在于黏膜系统。主 要存在于肠道淋巴组织。淋巴细胞主要分布于 肠上皮细胞层、固有层和集合淋巴结中。
覆盖在小肠集合淋巴结上的一些上皮细 胞为特殊的M细胞(也称微皱褶细胞microfold cell) Ag→ M细胞→集合淋巴结→激活Th2细 胞→产生Il-5 →活化B细胞→浆细胞→产生 IgA+分泌小体(肠上皮细胞分泌)→sIgA
第二节 抗菌免疫
感染与免疫类型 免疫特征
多胞外感染,体液免疫为主。以调
病原菌举例
化脓性细菌、鼠疫耶
急性感染
理素抗体(IgM、IgG)通过增强吞
噬细胞的吞噬和杀菌、溶菌作用。 补体参与能加强调理作用 多胞内感染,细胞免疫为主。通过
尔森菌、炭疽芽抱杆
菌、霍乱弧菌
抗菌 免疫
结核分枝杆菌、布鲁 斯菌、伤寒沙门菌、 嗜肺军团菌
1、吞噬细胞种类及部位: 大吞噬细胞-大单核细胞(血液) 巨噬细胞(组织) 小吞噬细胞-中性粒细胞(血液) 2、吞噬过程 趋化→接触→吞入→杀灭与消化→残渣排除
杀伤机制
依氧杀菌机制
①呼吸爆发(需分子氧参加) 摄入细菌后,吞噬细胞 糖的分解 蛋白质合成 膜磷酸化 酶活性 均加强
பைடு நூலகம்
活性氧中介物(ROI):H2O2、O2-、OH-、O2等
非特异性免疫 屏障机构
血脑屏障 皮肤与粘膜 胎盘屏障 小吞噬细胞 大吞噬细胞 补体 乙型溶素 溶菌酶
吞噬细胞 体液因素
(一)屏障结构
皮肤与黏膜屏障 机械阻挡、纤毛运动等 分泌杀菌物质 菌群拮抗作用
血脑屏障 软脑膜+脉络膜+脑毛细血管+星状胶质细 胞 胎盘屏障 母体子宫内膜的基蜕膜+胎儿绒毛膜
(二)吞噬作用
抗感染免疫
抗感染免疫(anti-infectious immunity)是机体抵抗病原微 生物及其有害产物,维持生理稳 定的功能。
第一节
抗感染免疫机制
皮肤与粘膜
屏障结构 血脑屏障 胎盘屏障
非特异性免疫 (天然免疫)
吞噬细胞 体液因素
补体 溶菌酶 防御素
体液免疫 特异性免疫 (获得性免疫) 细胞免疫
一、非特异性免疫机制
• 非特异性免疫(nonspecific immunit)
/天然免疫(innate immunity)机体在种 系发育过程中逐渐形成的一系列防御功能。 • 特点:(1)生来就有,受遗传基因控制, 并能传代。(2)正常人都有,并具有相对 稳定性。(3)无特异性,对各种病原微生 物均有一定的防御能力。(4)无记忆性, 再次遇到相同病原微生物后,免疫功能并 不增强。
慢性感染 致敏淋巴细胞释放各种淋巴因子激 活巨噬细胞而实现免疫保护效应
抗毒素
免疫
外毒素致病,体液免疫。抗毒素
毒血症 (IgG)的中和作用,形成的复合物 由吞噬细胞清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