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高考作文素材:APP现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生作业APP请适量
家长焦虑清单”近来又加一条——作业APP。据报道,有家长反映自己刚上小学一年级的儿子,每天都要通过手机APP做作业,一道道做下来要花1个多小时,搞得视力都下降了。这份吐槽,迅速引发众多家长的共鸣。
对作业APP,有些年龄的人未必会买账。可能会抱怨:作业怎能在手机上做呢?作业不是应该在作业本上做嘛?可是也要看到,手机APP 答题,在移动互联网时代,必然会成为趋势。随着互联网的升级,将来在手机上工作,不是没有可能。
为了适应移动互联时代,中小学生适当训练手机上做作业没毛病,而且很有必要。笔者就很羡慕一些年轻人,他们可以随时用手机写长篇文章,而且打字如飞,极度舒适。而对笔者而言,写文章还不至于只能用手写,但写长一点的文章,对我就意味着用台式电脑打字,连屏幕不小的IPad写起字来都不舒服。说这么多无非是要表明,将来若想不被办公工具的微型化趋势所淘汰,现在的孩子确实有必要训练手机作业培养感觉。
小学生做作业APP可以,但要适量。小学生的价值排序上,排在第一位的应该是身体健康,第二位的应该是识字并领略汉字魅力,第三位的才是成绩升学之类。世界卫生组织2018年的一项研究报告显示,我
国青少年近视率居世界第一,高中生和大学生的近视率均已超过七成并逐年上升,小学生的近视率也接近40%。小学生近视率处于高位,是否与沉迷手机有关呢?毫无疑问,小学生作业依赖手机APP,只会让已经很严重的近视更加严重。
文化自信,当然要从娃娃抓起。而中华文化的魅力,很大程度上就存在于汉字之中。汉字有今天的形式,是经过几千年文明史的沉淀生成,而get其魅力,需要在一笔一划中感受思考。小学教育是三观认知形成的关键时期,怎能为了训练强度提高效率而舍弃“亲手感受汉字魅力”的手写方式?作业APP能提高效率节省时间,节省下来的时间会不会让孩子做更多的作业APP? 显然,技术进步也是双刃剑,很容易把孩子们绑上不停增负的战车。
互联网时代,技术进步的趋势不可逆转,作业APP是教学手段进步的一大表现。但在小初高的不同阶段,作业APP的分量也要因时而异。小学生要适量,初高中时期可以逐渐加量,但也切不可为了分数效率而让书写受冷落,优秀民族文化的丢弃必然会受到冷酷惩罚。
还有,学习书写让人快乐,是因为带有仪式感,而更让人担心的是,技术进步节约来的时间,会用在哪里呢?要知道,APP作业是死的,布置作业的人是活的,APP作业也可能是做不完的。
手机APP进课堂是把双刃剑,如何
规范使用值得思考
近日,广东中山一小学英语老师布置作业,需在某手机APP上完成,而一家长误以为老师是留作业给家长了,自称水平有限不会做,在微信群里多次用污言秽语辱骂老师。该学校负责人表示,学校已经多次推行通过各种手机APP完成部分作业,英语老师此举也是一个创新尝试。(11月24日澎湃新闻)
在移动网络迅速发展的今天,“互联网+”概念深入人心,各种教育类的手机APP也应运而生,成为一种现代的创新教学方式。不可否认,手机APP这样的技术走进教学过程,是大势所趋,也的确带来了全新的体验。但是,手机APP和互联网一样,是一把双刃剑,如何使手机APP在教育上发挥最大的作用,是学校和家庭需要共同思考的问题。
老师在手机APP上布置作业,学生在上面完成作业。完成之后,APP 不仅可以及时批改,还可以把班级数据整合并反馈给老师,让老师可以快速、准确地获取学生学习情况。同时,许多教育类APP在功能设置上花了不少心思,例如设置积分榜,设计答题小游戏,寓学于乐,引起学生浓厚的兴趣。特别是在英语口语的教学中,老师难以兼顾到每个学
生的口语培养,课下的口语练习也很难监督,如果通过APP这一平台进行打卡练习,可有效提高效率,不失为一种好方法。
但手机APP也会带来弊端。首先是学生的自制力通常不强,学生可能会以在手机上完成作业为借口,趁机玩手机,被分散了注意力,完成效果也难以得到保证。其次,部分家长对APP并不熟悉,或者工作太忙,甚至有些直接是老一辈带孩子,不管是在APP的下载与应用上还是在监督使用上,都很难给予指导。在这样的情况下,也很容易出现家长与老师之间的误解。另外,教育类APP虽多,但是市场泥沙俱下,不少APP为了盈利突破教育底线,有的学校老师没有注意到APP品质问题,有的则直接与APP形成利益链条。除此之外,还有容易影响学生视力、过度依赖APP容易导致老师产生惰性心理等一系列弊端,这些都在警示学校与家庭对手机APP应该有一个谨慎的态度。
其实除了手机APP,还有许多电子产品也走进了课堂,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带来了挑战。恰当地运用可以给教育带来革新,但是必须采取措施规范使用。例如在今年2月14日,浙江省教育厅就联合八部门发布了征求《浙江省教育厅等九部门关于全面加强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工作的意见(征求意见稿)》公告,公告指出,教学和布置作业不依赖电子产品,使用电子产品开展教学时长原则上不超过教学总时长的30%,原则上采用纸质作业。
一方面,如果学校想要尝试新技术,就必须提前进行相关的调研,严格把关技术的引进,规范技术使用,同时,也要与家长方面进行沟通,获得家长的支持与理解,并对学生与家长有一定的培训与引导。另一方面,家庭教育也不能缺位,家长应该承担教育责任,对孩子进行监督与指导,并培养与时俱进的思维,给予新技术一定的理解与包容。
手机APP是把双刃剑,要运用在教学中,规范使用是必须的。学校与家庭应该互相配合,一起探索出更合适、更高效的教育方法,才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APP何以一键续费却又退订无门?
“我都不明白为什么,啥也没干,就自动给我续费了389元。”莫名遭遇APP会员自动续费后,何女士发微博吐槽。这笔自动扣款发生在5月1日,但她直到9月3日晚才发现。问题是遭遇“被续费”,退款却成了难题。近年来,一些APP或网站玩起“套路式”自动续费,开通付费会员时只需动动手指,取消时却被搞得晕头转向。(9月9日《工人日报》)
一键直达来续费,晕头转向难取消——这大概就是收费类APP上最常见的套路。在某搜索引擎上,以“会员自动续费”为关键词搜索,可找到相关结果约167万个。其中,内容基本上为网友提问和支招的“如何取消自动续费”,许多还配有操作图解,流程颇为烧脑而繁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