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教育专业整合课程建设方案
幼儿园学前教育学科整合课程 幼儿园学前教育
幼儿园学前教育是孩子成长过程中重要的阶段,其教育内容应当是全面的,并且需要包含多个学科的整合。
本文将探讨幼儿园学前教育学科整合课程的重要性、实施方法和案例分析。
一、幼儿园学前教育学科整合课程的重要性1.1 培养综合能力幼儿园学前教育学科整合课程能够促进幼儿们的各方面发展,帮助他们培养综合能力。
通过整合多个学科的内容,幼儿在学习中会更加全面地发展各种能力,不仅能够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还能够培养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造力。
1.2 建立知识联系学前教育学科整合课程能够帮助幼儿们建立不同学科知识之间的联系,促进他们的综合思维能力。
在学习过程中,幼儿能够更加清晰地理解各个学科之间的联系和相互影响,培养跨学科的综合思维。
1.3 丰富学习体验通过学科整合的课程设计,幼儿们可以享受到更加丰富多彩的学习体验。
在综合学科的学习中,他们会有更多的机会进行实践操作和小组合作,从而拓展自己的学习视野,丰富自己的学习体验。
1.4 促进学科交叉学前教育学科整合课程能够促进不同学科之间的交叉,打破学科间的界限,促进知识的交流和碰撞。
这种交叉能够激发幼儿们对学习的兴趣,并且能够促进其对多学科知识的整合和应用。
二、实施幼儿园学前教育学科整合课程的方法2.1 制定跨学科教学计划为了实施学前教育学科整合课程,幼儿园需要制定跨学科的教学计划。
这需要教师们在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上进行综合考量,确保各个学科之间的知识点和教学目标能够有机结合。
2.2 促进师生协作实施学科整合课程需要教师们之间的密切合作,他们需要根据每个学科的特点,共同设计整合课程的教学任务和教学活动。
教师们还需要和幼儿之间建立起更加密切的师生关系,促进师生之间的交流和互动。
2.3 创设融合环境在教学实施中,幼儿园需要创设融合的学习环境,以便促进学生的学习和发展。
教室布置、教学工具的选择、教学资源的利用等都需要与学科整合课程相适应,创设一个融合的学习环境。
2.4 辅导家长配合幼儿园还需要积极辅导家长,让他们了解学前教育学科整合课程的重要性,并鼓励他们在家中与孩子一起进行跨学科的学习活动,促进幼儿在学校和家庭中的学习得到一致性。
幼儿园课程整合设计案例
幼儿园课程整合设计案例一、背景介绍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家长们对幼儿教育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
幼儿园作为孩子们的第一所学校,承载了家长们对孩子未来的期望和希望。
然而,当前的幼儿园教育存在一些问题,如课程单一、教学方法陈旧、缺乏创新等。
因此,为了更好地满足家长和孩子的需求,幼儿园需要进行课程整合设计,提升教学质量和效果。
二、需求分析1.提高课程多样性当前的幼儿园课程多为学前教育基础课程,如语言、数学、音乐、美术等。
然而,这些课程单一,容易让孩子们感到枯燥无味,难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因此,需要在这些基础课程的基础上,增加一些有趣的课程,如亲子活动、科学实验、园艺活动等,以提高课程的多样性和趣味性。
2.注重教学方法创新传统的教学方法已经无法满足现代幼儿教育的需求。
需要注重教学方法的创新,采用更加灵活、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如游戏教学、探究教学、互动教学等,以更好地调动孩子们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3.强化家园共育幼儿园教育需要与家庭教育相结合,实现家园共育。
因此,需要加强与家长的沟通和交流,提供亲子活动和家庭作业等,以促进家长对孩子教育的参与度和支持度。
三、课程整合设计1.主题活动课程针对幼儿园课程单一的问题,设计主题活动课程,如“探索自然”、“音乐小天使”、“小小厨师”等,通过主题活动的形式,将语言、数学、音乐、美术等课程有机地融合在一起,提高课程的多样性和趣味性。
2.游戏教学课程针对传统教学方法陈旧的问题,设计游戏教学课程,通过游戏的形式,让孩子们在玩中学、在学中玩,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如“数学大冒险”、“科学实验室”、“英语角”等。
3.亲子活动课程针对家园共育的需求,设计亲子活动课程,让家长和孩子们一起参与,实现家园共育。
如“亲子阅读”、“亲子乐园”、“亲子游戏”等,这些活动不仅能提高家长对孩子教育的参与度和支持度,还能加强家庭教育的质量和效果。
四、实施方案1.教师培训为了能够顺利开展课程整合设计,需要对教师进行相关培训,提高他们的教学能力和创新意识,让他们能够灵活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和工具,满足孩子们的学习需求。
学前教育专业三年建设规划
附件2:学前教育专业三年建设规划一、指导思想1.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等为指导,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全面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
面向市场,面向未来,面向幼儿园,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专业能力培养为核心,强化职业技能训练,突出学前教育专业特色,全面打造专业知识扎实、实践技能过硬的高质量的学前教育师资。
2.遵循高等职业教育规律,按照继承传统、发扬特色、体现创新的思路,建构新的人才培养模式,优化培养方案,整合课程体系,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3.积极吸收现代教育思想和观念,从终身教育、素质教育、全面质量的观念出发,正确处理好合格和特色、统一和多样、传统和创新、通识教育和专业教育等关系,努力实现传授知识向教会学习和知识使用、教会做人的转变,形成以学生为主体、注重个性发展的教育思想。
二、专业建设目标立足渝东南、面向西部地区,以培养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具有扎实的学前教育基本理论知识,具有熟练的教学操作技能,具有较高的文化艺术素养,具有较强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使用型的专科层次幼儿教师。
立足渝东南五区县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贫困地区农村,为中西部地区教育均衡发展提供人力支持和智力保障,补充学前教育教师缺口和优质教育资源短板,培养渝东南五区县本土化教师,培养引进来、留得住,坚持为自己家乡幼教事业建设和服务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加强师资为重点,坚持科学发展观,突出以幼教市场需求为导向、以专业能力培养为核心、以幼儿教师专业化发展为目标的办学理念,注重内涵建设,不断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水平。
不断提高教师的学位、职称、教学能力和科研水平,打造一支具有较高水平的教学团队。
培养2--3名左右的校学术带头人、教学带头人、中青年专家,积极推进人才强系战略。
稳固学前教育专业高职的招收人数、不断扩大招收高中起点的学生,提高办学效益。
适时向省外延伸,提高招生标准,培养出素质高、理论扎实、使用能力强的专科生,力争到2020年学前教育专业在校学生达到1000人左右。
新版学前教育(五年制)
新版学前教育(五年制)新版学前教育(五年制)课程方案一、课程目标1. 培养幼儿基本的社会交往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
2. 促进幼儿身体协调性和运动技能的发展。
3. 激发幼儿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培养初步的科学素养。
4. 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习惯和自我服务能力。
5. 通过语言和艺术活动,提升幼儿的表达和创造能力。
二、课程结构1. 社交与情感发展:通过角色扮演、团队游戏等活动,教导幼儿学会分享、合作、解决冲突。
2. 身体发展:设置体育游戏、律动舞蹈等课程,增强幼儿体质,提高身体协调性。
3. 认知与探索:设计自然科学、数学概念等基础认知课程,引导幼儿观察、思考、实践。
4. 生活技能:教授幼儿日常生活技能,如穿衣、饮食卫生、安全常识等。
5. 语言与艺术:通过故事讲述、歌曲学习、绘画创作等形式,丰富幼儿的语言表达和艺术感受。
三、教学方法1. 游戏化教学:利用游戏活动让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
2. 情境教学:创设真实或模拟的情境,让幼儿在实践中学习知识和技能。
3. 探究式学习:鼓励幼儿提出问题,自主探索,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4. 个别化指导:根据每个幼儿的特点和需求,提供个性化的指导和支持。
四、评估与反馈1. 观察记录:定期记录幼儿在各项活动中的表现和进步。
2. 家长沟通:定期与家长交流,了解幼儿在家的表现,共同促进幼儿发展。
3. 自我评价:鼓励幼儿对自己的学习和行为进行反思和评价。
4. 综合评估:通过作品展示、表演、游戏等多种方式,全面评估幼儿的发展水平。
五、教材与资源1. 教材选择:选用符合五年制学前教育理念的教材,注重知识性与趣味性的结合。
2. 教学资源:利用图书、多媒体、教具等多种教学资源,丰富教学内容。
3. 环境创设:打造安全、舒适、富有创意的学习环境,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
六、家园合作1. 家长工作坊:定期举办家长工作坊,提升家长的教育意识和方法。
2. 家庭作业:设计适当的家庭作业,鼓励家长参与幼儿的学习过程。
新课程下的学前教育课程资源的整合与优化
鳆
@
N 新 课程下的学前教 育课程资源 的整合与优化
鬻~
赵 秋 娥 鹤峰 县 走 马镇 中心 学校 ,湖北 鹤峰 4 50 48 1
学 前 教 育谍 程 资源 是 学 前教 育的源 泉 与 载 体 。 中小 在 学全 而实 施 新 课标 的语 境 下 , 化 配置 、 优 合理 开 发与 充 分利
础忖 课程配置有“ 小学化” 的人为拔高趋势 , 存在学前教育 “ 后化” 负担重 、 学 、 效率低的倾 向, 没有真正体现学前教育 的 础性特 点. 运用的是小学低年级的课程资源 , 实施的是
、
说得通俗一点,它的作用就是让儿童 “ 近朱者 赤,近墨者 黑” “ ,跟好人, 学好人” 因此 , 。 在优化显性课程资源配置的 同时 , 合理开发和充分利用隐性课程资源优势, 为儿童营造
二 、 挥 隐性 课 程 资 源 优 势 发 顾 名 思义 , 隐性 课 程 即非 显性 课程 , 括在 学前 教 育 间 包 接地 发 挥着 影 响 作用 的潜 在 的 、 意识 的 、 正 式 的教 育 内 无 非 容 , 如儿 童 生 活 环境 、 习氛 围 、 童 关系 等 等 。在 学前 诸 学 师
用隐性课程 资源 , 构建适应基础 教育要求的学前教育课程
仆 系。
一
、
优 化 显 性 课程 资 源 配 置
首 先是 优 化 基 础性 课 程 资 源 配 置 。 当下 , 学前 教 育 基
教育过程 中, 发挥着潜移默化 的教育作用 。它 的存在形式
虽然 是 隐 性 的 , 其 功 能 却是 显 性 的 而且 是 极 为 明 显 的 。 但
课程中陶冶性情、 愉悦身心 、 发展智力 、 养成习惯 。 此外是优化创新性课程资源配置 。 创新是时代与 民族 的召唤, 未来社会 需要 的就是创 新型人才。在 当今倡导构 建创新性社会的大语境下, 通过配置创新性课程资源 , 培养 儿童创新性 的思维能力、 想象能力、 观察能力、 活动能力 , 应 该是学前教育改革的必然选择。
学前教育专业建设方案
学前教育专业建设方案1.建设背景(1)行业背景与发展机遇随着武威经济文化的发展,幼儿教育事业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截至目前,全市共有幼儿园367所,比上年增加了122所,在园幼儿52768人,比上年增加了7047人,其中公办幼儿园220所,民办幼儿园147所,学前教育资源有效扩大,公办、民办并举发展的格局基本形成。
全市学前一年、二年、三年教育毛入园率分别达到114.56%、104.71%、88.52%,比上年分别提高了14.63、11.79、10.45个百分点,普及了学前两年教育,初步构建了“广覆盖、保基本、多形式、有质量”的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体系。
但幼儿园师资队伍建设及管理相对滞后,提高幼儿教师素质迫在眉睫。
根据国家教育部2001年8月15日发布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和甘肃省《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结合武威地方学前教育发展的需要,在原武威师范幼儿师范教育专业的基础上,学院于2004年创办了学前教育专业(艺术教育方向),2008年被确定为学院重点建设专业,2010年被确定为省级特色专业。
经过十多年的发展,学前教育专业已成为武威市学前教育师资培养的主力军,现有在校生926人,截止2017年7月有毕业生11届,为武威及周边培养了大批专业人才。
(2)人才需求与就业前景2010年3月1日《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提出的“到2020年,我国将全面普及学前一年教育,基本普及学前两年教育,有条件的地区普及学前三年教育。
把发展学前教育纳入城镇、新农村建设规划。
重点发展农村学前教育,努力提高农村学前教育普及程度”的建设目标。
我市各级教育行政主管部门依据《甘肃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学前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意见》(甘政发〔2012〕42号)精神,关于“对‘十二五’期间新增的40万个幼儿园园位,按照每班两教一保的标准,配备专任教师2.66万名,保育员1.33万名。
各地要按照岗位设置管理办法,采取“培、招、转、聘”等方式,为公办幼儿园配齐配全专任教师、保育员、保健人员和其他规定必须配备的人员。
幼儿园学前教育资源整合实施方案
幼儿园学前教育资源整合实施方案在当今社会,幼儿园学前教育资源整合实施方案备受关注。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幼儿园教育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而资源整合方案的实施将对幼儿园教育产生深远影响。
本文将从多个方面深入探讨幼儿园学前教育资源整合实施方案,以帮助读者更全面、深刻地理解这一主题。
一、资源整合的背景和意义幼儿园学前教育资源整合实施方案的背景是多方面的。
随着学前教育的发展,教育资源的分散和重复使用的问题日益凸显,因此资源整合方案的实施成为必然选择。
而资源整合的意义在于,可以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促进教育质量的提升,满足不同家庭和孩子的多样化需求。
二、资源整合的内容和方式资源整合的内容主要包括教育教学资源、师资力量、教学环境等多个方面。
针对不同的资源,可以采取合作共享、统一管理等多种方式进行整合,以实现资源的最大化利用。
可以建立跨学科的教学资源库,统一培训和管理师资队伍,打造适合不同孩子成长的教学环境等。
三、实施方案的挑战和对策在资源整合方案的实施过程中,可能会面临一些挑战,如资源的不均衡分配、师资队伍的短缺、家长参与度的不足等。
需要采取相应的对策来应对这些挑战,例如建立公平的资源分配机制、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和家校合作等。
四、资源整合的效果和展望资源整合方案的实施将带来多方面的效果。
可以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降低教育成本;有利于提升教育教学的质量,促进学前教育的全面发展。
展望未来,资源整合将在促进学前教育的现代化进程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五、我的观点和理解在我看来,幼儿园学前教育资源整合实施方案是当前学前教育发展的必然选择。
资源整合将有利于提高教育的效益,促进教育质量的提升。
需要注重实施过程中的公平和公正,确保每个孩子都能共享优质的教育资源。
通过本文的探讨,我们对幼儿园学前教育资源整合实施方案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希望未来能够有更多的人关注并支持这一方案的实施,为学前教育事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幼儿园学前教育资源整合实施方案是当前学前教育领域中的一项重要举措。
学前教育教学计划中的课程整合方法
学前教育教学计划中的课程整合方法学前教育的目标是通过系统的教育计划和教学活动,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
在学前教育的教学计划中,课程的整合是至关重要的一个环节。
本文将介绍学前教育教学计划中的课程整合方法,并探讨其重要性以及如何实施。
一、课程整合的概念课程整合是指将不同学科领域或主题的课程内容相互关联,形成有机的整体,以促进幼儿综合能力的发展。
通过整合不同的学科和主题,幼儿能够在一个学习活动中获得多样的知识与技能。
二、课程整合的重要性1. 深化幼儿的学习理解课程整合可以促使幼儿在学习中形成全局观念和系统性思维,使他们能够将所学的知识和技能与实际生活相联系。
2. 提高学习效果通过整合课程,可以避免知识碎片化,使所学内容更加系统、完整,有助于幼儿更好地掌握和应用所学的知识。
3. 培养综合能力课程整合能够帮助幼儿综合运用不同学科和主题的知识和技能,培养他们的综合思考、创造力、合作能力等综合能力。
三、课程整合的方法1. 主题整合法以一个主题为基础,将不同学科的相关内容整合在一起,进行综合性学习活动。
例如,以“春天”为主题,涉及到语言、科学、美术等多个学科,让幼儿在探究春天的同时,学习与春天相关的知识和技能。
2. 项目整合法以一个项目为核心,将多个学科的课程内容整合在一起。
例如,开展一个“动物园探险”项目,通过观察、绘画、科学实验等活动,让幼儿综合了解动物的特点、习性、生活环境等知识。
3. 行为整合法将幼儿在不同活动中所表现出的行为统一整合起来,形成跨学科的教学策略。
例如,在游戏活动中提供多个选择和机会,让幼儿通过角色扮演、建构玩具等方式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
四、课程整合的实施步骤1.明确整合目标确定整合课程的目标,明确幼儿需要达到的知识、技能和素养。
2.选择整合主题或项目根据教学计划和幼儿的实际需求,选择合适的主题或项目进行整合。
3.确定整合内容和活动结合整合目标和主题或项目,确定相应的学科内容和学习活动,并制定教学方案。
学前教育专业课程体系构建报告
学前教育专业课程体系构建报告一、课程体系建设的目的与意义职业能力是行业企业对人才的要求,而构建课程体系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载体。
双精准示范专业体现的是,精准对接、精准育人,校企双方共同培养人才,其以岗位所需能力为导向,课程开发目标也必须与此对应,适应企业用人的需要,适应技能型人才培养目标的需要,适应培养工作岗位职业能力的需要,适应学生就业的需要,适应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可持续的需要,适应校企协同育人模式的需要。
基础课程模块以培养学生基本素养为主,专业技能课程模块以培养学生岗位所需能力为主。
开发有利于培养学生基本能力、职业能力、社会能力的课程。
同时,将新技术、新工艺、新规范等融入课程。
体现工作过程导向,任务引领教学模式的需要,适合职业技术教育规律,适合中职学生学习特点。
二、课程体系建设的方法与思路(一)课程体系构建方法本专业课程体系构建,以职业能力分析为基础,以学生的可持续发展为出发点,遵循人才成长规律,运用科学的方法将职业能力有机地转化到课程中,将职业能力从简单到复杂、从单一到综合进行整合,归类出相应的职业行动领域,再转换为专业学习领域,从而确定课程门类和课程结构,实现课程与能力对接,构建双精准示范专业学前教育专业课程体系。
课程转换法图示(二)课程体系建设原则1.注重工作任务分析工作任务分析的结果是课程设置的重要依据。
这就需要彻底打破按照知识的相关性构建系统学科知识体系的传统模式,根据工作任务的相关性,以直接对应的方式或者分解、合并的方式构建课程体系。
2.注重职业能力分析职业能力分析是实现课程内容与岗位能力要求对接的重要环节。
这就需要避免把职业能力简单理解为操作技能,而要注意培养学生在复杂的工作过程中做出判断并采取行动的综合职业能力,课程内容要充分反映专业领域的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和新方法。
(三)课程体系构建思路1、调研行业发展情况及岗位群,确定专业培养目标。
专业教师组成调研组到企业、院校实地访谈,掌握建筑行业企业人才需求状况以及学校人才培养现状,分析职业岗位群,进而分析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为:培养德、智、体、美、劳等方面全面发展,身心健康,面向幼儿教育、托育(早教)行业,能够从事婴幼儿保育员(早教老师)岗位工作,具有良好的文化素养,掌握婴幼儿身心照护知识及技能,良好的职业素养和职业生涯发展基础,具备较强的自主学习能力及应用实践能力的中等技术技能型专门人才,及高职学前教育专业的储备人才。
幼儿园学前教育资源整合方案:多元化教学内容促进幼儿全面发展
幼儿园学前教育资源整合方案:多元化教学内容促进幼儿全面发展一、引言在当今社会,幼儿园学前教育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学前教育不仅是为了培养幼儿的学习能力,更是为了促进他们身心的全面发展。
而在实施学前教育的过程中,资源整合方案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从多元化教学内容的角度出发,探讨如何通过资源整合方案,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
二、资源整合方案的重要性1.资源整合方案的概念资源整合方案是指将各种教学资源进行有机结合,以实现更好的教学效果。
教学资源包括教材、教学设备、教师以及学生本身等方面。
资源整合方案的优势在于能够充分利用各种资源,提升教学质量。
2.资源整合方案在学前教育中的应用在学前教育领域,资源整合方案的应用尤为重要。
幼儿正处在身心发展的关键阶段,因此需要多元化的教学内容来满足他们的成长需求。
资源整合方案的实施,能够使教学更加生动有趣,提高幼儿的学习积极性。
三、多元化教学内容的设计1.语言类教学内容语言是幼儿认知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多元化的语言类教学内容是必不可少的。
除了传统的汉语拼音、识字、识数教学外,可以引入英语启蒙、诗歌朗诵等内容,以拓展幼儿的语言视野。
2.美术音乐类教学内容通过美术和音乐教学,可以促进幼儿的审美情趣和音乐感知能力。
在资源整合方案中,可以结合传统的绘画、手工艺术教学,同时引入舞蹈、乐器演奏等内容,以激发幼儿的创造力和表现力。
3.科学探索类教学内容科学探索是培养幼儿观察、思考和实验能力的重要途径。
多元化的科学教学内容可以包括自然观察、实验探究等,以启发幼儿的好奇心和探索欲。
4.社会实践类教学内容在社会实践中,幼儿可以了解身边的社会环境,培养共享、合作和责任意识。
资源整合方案中,可以融入家庭作业、校园生活等内容,使幼儿在实践中学会感恩和关爱。
四、资源整合方案的实施策略1.教师专业能力的提升教师是资源整合方案中的重要执行者,其专业能力和教学理念将直接影响教学效果。
幼儿园可以通过举办专业培训、交流研讨会等方式,提升教师的综合素质和教学水平。
幼儿园学前教育资源整合方案 幼儿园教育资源
幼儿园学前教育资源整合方案一、引言幼儿园学前教育是儿童成长过程中的重要阶段,对儿童的智力、情感、社交等方面都有着重要影响。
幼儿园的教育资源整合至关重要。
本文将从教育资源整合的概念、意义和方式入手,探讨幼儿园学前教育资源的整合方案。
二、教育资源整合的概念教育资源整合是指将不同来源的教育资源,如教育机构、社会资源、家庭资源等,进行整合和优化利用,以提高教育的整体质量和效益。
在幼儿园学前教育中,教育资源的整合可以包括学校内部资源的整合,以及学校与社会、家庭之间资源的联合利用。
三、教育资源整合的意义1. 提高教育质量通过教育资源整合,可以优化利用各种资源,提高教育的质量。
比如学校可以通过整合优质的师资力量和教学设施设备,提供更优质的教育服务。
2. 为孩子提供更多元化的教育通过整合社会资源和家庭资源,可以为孩子提供更多元化、富有特色的教育内容和活动。
比如邀请社会各界人士来幼儿园进行主题讲座、举办亲子活动等。
3. 节约教育成本资源整合可帮助学校节约教育成本,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比如多个幼儿园可以合作教学用具,节约采购成本,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四、幼儿园学前教育资源整合的方式1. 学校内部资源整合学校内部资源包括教师团队、教学设施设备、教学课程等。
学校可以通过合理调配教师资源,优化课程设置,提高教育质量。
学校还可以通过综合利用教学设施设备,丰富教学内容,提升教学效果。
2. 学校与社会资源整合学校可以充分利用社会资源,邀请专业人士来学校进行讲座、举办各种教育活动,为孩子提供更多元化的教育内容。
学校也可以与附近的社会资源进行合作,比如博物馆、图书馆等,丰富孩子的课外活动。
3. 学校与家庭资源整合家庭是孩子成长的第一课堂,学校可以与家长进行积极的沟通,邀请家长参与学校的各种教育活动,加强家校沟通,共同关注孩子的成长。
五、幼儿园学前教育资源整合的实施方案1.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学校可以通过不断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加强教师的培训和教学研究,提高教师的教育水平,提升教学品质。
学前教育课程融合方案模板
一、方案名称学前教育课程融合方案二、指导思想以《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遵循幼儿身心发展规律,注重培养幼儿的综合素质,实现幼儿园课程的科学化、系统化、多元化,为幼儿提供丰富、全面、和谐的教育环境。
三、方案目标1. 提高幼儿的身心健康水平,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和道德品质。
2. 培养幼儿的自主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3. 促进幼儿与同伴、教师、家长的和谐相处,形成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
4. 培养幼儿的审美情趣,激发幼儿的创造潜能。
四、方案内容(一)课程设置1. 基础课程:语言、数学、科学、艺术、健康、社会等。
2. 特色课程:英语、武术、舞蹈、音乐、美术、陶艺等。
3. 活动课程:户外活动、游戏活动、节日活动、社区活动等。
(二)课程实施1. 教学方法:采用启发式、探究式、游戏化等教学方法,注重培养幼儿的自主学习能力。
2. 教学评价:建立多元化的评价体系,关注幼儿的全面发展。
3. 教学资源:充分利用幼儿园资源,拓展校外资源,为幼儿提供丰富的学习体验。
(三)课程融合1. 融合方式:将基础课程与特色课程、活动课程相结合,形成有机的整体。
2. 融合内容:将不同课程的知识、技能、情感、价值观等方面进行整合,实现课程间的互补与延伸。
3. 融合实施:通过主题教育活动、综合实践活动、家园共育等形式,实现课程融合。
五、实施步骤1. 制定课程融合方案,明确课程设置、实施方法、评价体系等。
2. 组织教师培训,提高教师对课程融合的认识和实施能力。
3. 开展课程实施,关注幼儿的学习体验和成长需求。
4. 定期进行课程评估,调整课程设置和实施策略。
六、保障措施1. 加强组织领导,成立课程融合领导小组,负责统筹协调工作。
2. 完善教师培训体系,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和课程实施能力。
3. 优化课程资源,丰富课程内容,提高课程质量。
4. 加强家校合作,共同关注幼儿的成长,形成教育合力。
七、预期效果通过实施学前教育课程融合方案,提高幼儿园教育质量,促进幼儿全面发展,为幼儿终身学习奠定坚实基础。
幼儿园学前教育一体化方案
幼儿园学前教育一体化方案一、幼儿园学前教育一体化方案概述幼儿园学前教育一体化方案是指将传统的教学模式与现代教育理念相结合,通过多元化的教学手段和方法,全面培养幼儿的身心发展。
这种教育方案旨在提高幼儿素质,促进幼儿全面发展,为其今后的学习和生活打下良好基础。
在当前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大环境下,幼儿园学前教育一体化方案更是备受关注。
它不仅关注幼儿的认知和智力发展,更注重其情感、语言、社交和身体素质等多方面的全面培养。
这种教育方案对于幼儿的成长与发展,以及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学手段都提出了更高要求。
二、幼儿园学前教育一体化方案的实施在实施幼儿园学前教育一体化方案时,教师需要遵循一系列教学原则和方法。
教师要充分了解每个幼儿的个体差异,针对其特点制定个性化的教学计划,注重因材施教。
教师要注重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活动和游戏,引导幼儿主动参与学习,培养其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
教师还应关注幼儿的情感体验和交往能力的培养,注重合作学习和社会情感教育,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
幼儿园学前教育一体化方案的实施还需要家长的积极配合。
家长要关注幼儿的学习和生活状态,与教师保持密切的沟通和合作,共同关心幼儿的成长,为幼儿的教育提供更多的支持和帮助。
三、幼儿园学前教育一体化方案的意义幼儿园学前教育一体化方案的实施具有重要的意义。
这种教育方案有助于培养幼儿的综合素质,提高其认知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社交能力,为其未来的学习和成长奠定良好基础。
这种教育方案有助于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提高其教学水平和教育素养。
这种教育方案有助于推动学前教育的深入发展,促进教育的均衡与全面发展。
四、个人观点和理解在我看来,幼儿园学前教育一体化方案是当前学前教育领域的一个重要趋势。
通过综合多方面的教学手段和方法,全面培养幼儿的身心发展,可以更好地适应和促进社会的变革和发展。
我认为,教育是一项重大而神圣的事业,孕育着国家的未来和民族的希望,因此需要我们共同努力,不断探索和完善幼儿园学前教育一体化方案,为孩子们的成长和未来奠定坚实基础。
学前专业具体实施方案
学前专业具体实施方案一、学前专业教育目标。
学前专业的教育目标是培养具有良好职业素养、扎实专业知识和实践能力的学前教育专业人才。
学前专业的学生应具备以下能力,1.具有较强的教育教学能力,能够熟练掌握学前教育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2.具备良好的师德师风,能够尊重幼儿个体差异,关爱每一个学生;3.具备一定的管理和组织能力,能够有效地组织幼儿教育活动;4.具有较强的团队合作精神,能够与家长和社会各界积极合作,共同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
二、学前专业课程设置。
学前专业的课程设置包括基础课程、专业课程和实践课程。
基础课程主要包括教育心理学、幼儿发展心理学、教育学、幼儿园管理学等;专业课程主要包括幼儿园教育学、幼儿园艺术教育、幼儿园语言教育、幼儿园健康教育等;实践课程主要包括幼儿园实习、幼儿园教育实践、幼儿园教育实习等。
通过这些课程的学习,学生可以系统地掌握幼儿教育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为将来的教育工作做好准备。
三、学前专业教学方法。
学前专业的教学方法主要包括讲授法、实验法、讨论法、案例分析法等。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学习特点,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果。
同时,学生也应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讨论,提出自己的见解,加强与教师和同学之间的互动,促进学习的深入和全面发展。
四、学前专业实践环节。
学前专业的实践环节是学生将所学的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教育工作中的重要环节。
实践环节主要包括幼儿园实习、幼儿园教育实践、幼儿园教育实习等。
通过实践环节的学习,学生可以加深对幼儿教育的认识,提高实际操作能力,增强团队合作意识,为将来的教育工作做好准备。
五、学前专业教育质量保障。
学前专业的教育质量保障是学校和教师共同努力的结果。
学校应建立健全的教学管理制度,加强对学前专业的教学质量监控和评估,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提高教学质量。
教师应不断提高自身教育教学水平,关心学生的学习情况,积极指导学生学习,提高教学效果。
学前教育专业建设方案
“学前教育专业建设方案(修改中)”一、专业定位与目标我们需要明确学前教育专业的定位。
学前教育专业不仅仅是培养幼儿教师,更是培养具有全面素质、掌握幼儿教育理论和实践能力的教育工作者。
我们的目标是培养出能够在未来社会中发挥重要作用的教育人才。
1.专业定位:以培养高素质幼儿教育工作者为核心,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国际视野的学前教育专业人才。
二、课程设置与教学方法课程设置是专业建设的关键环节。
我们需要根据学前教育专业的特点,合理设置课程,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1.课程设置:(1)基础课程:心理学、教育学、儿童发展心理学、教育法律法规等。
(2)专业课程:幼儿园课程设计与实施、幼儿游戏与指导、幼儿教育研究方法、幼儿教育管理等。
(3)实践课程:幼儿园实习、教育见习、教育调查等。
2.教学方法:(1)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批判性思维。
(2)案例教学:通过真实案例,让学生深入了解幼儿园教育实践,提高教育教学能力。
(3)小组讨论:鼓励学生相互交流,培养团队协作能力。
(4)实践教学:加强幼儿园实习,让学生在实践中提高教育教学能力。
三、师资队伍建设师资队伍是专业建设的基石。
我们需要打造一支高素质、专业化的师资队伍。
1.引进与培养相结合:引进具有丰富教育教学经验的教师,同时加强对现有教师的培养。
2.师资培训:定期组织教师参加国内外学前教育专业培训,提高教育教学水平。
3.学术交流:鼓励教师参加学术会议,开展学术交流,促进教育教学改革。
4.教学考核:建立科学的教学考核体系,激励教师提高教学质量。
四、实践基地建设1.建立稳定的实践基地:与幼儿园、教育机构建立长期合作关系,为学生提供实习和就业机会。
2.实践基地管理:加强对实践基地的管理,确保实践教学质量。
3.实践教学资源:整合实践教学资源,提高实践教学效果。
五、质量保障与评价专业建设需要严格的质量保障与评价体系。
1.教学质量监控:建立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定期对教育教学进行评估。
幼儿园学前教育资源整合方案实战探讨
一、幼儿园学前教育资源整合方案的重要性在现代社会中,学前教育资源整合方案的实施变得越来越重要。
幼儿园学前教育是培养儿童综合素质与能力的重要阶段,而资源整合方案可以帮助幼儿园更好地利用各种资源,为幼儿提供更全面、更优质的教育。
1. 整合各类教育资源在幼儿园学前教育中,可以整合来自社会各个领域的资源,如教育、文化、体育、艺术等资源,通过整合这些资源,幼儿园可以丰富教学内容,提升教学质量。
2. 提高教学效益资源整合可以让幼儿园更有效地利用各类教育资源,使得教学过程更加高效、更有针对性,提高教学效益。
3. 为幼儿提供更多发展机会通过资源整合,幼儿园可以为幼儿提供更多元化的学习机会,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培养他们多方面的能力。
二、幼儿园学前教育资源整合方案的实施方式在实际操作中,幼儿园可以采取多种方式来实施资源整合方案,从而更好地满足幼儿的学习需求。
1. 教育资源整合幼儿园可以整合来自各方面的教育资源,包括教材资源、师资资源、教学设施等。
通过整合这些资源,可以丰富教学内容,提升教学质量。
2. 文化资源整合文化资源的整合可以包括图书馆、美术馆、博物馆等文化场馆的资源整合,通过带领幼儿参观这些场馆,可以让幼儿更好地了解社会文化,拓展视野。
3. 社区资源整合社区资源的整合可以包括社区志愿者、社区活动等资源的整合,通过与社区合作,可以丰富幼儿的学习内容,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
三、幼儿园学前教育资源整合方案的实施效果资源整合方案的实施可以给幼儿园带来多方面的好处,更好地满足幼儿的学习需求,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
1. 提升教学质量通过资源整合,幼儿园可以引入更多元化的教学内容,丰富教学形式,从而提升教学质量,提高幼儿的学习兴趣。
2. 促进幼儿全面发展资源整合方案的实施可以为幼儿提供更多元化的学习机会,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培养他们的多方面能力。
3. 增强幼儿自主学习能力资源整合可以让幼儿更广泛地接触各种资源,从而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
学前教育专业建设实施方案
学前教育专业建设实施方案一、总体实施方案以幼教事业发展的实际需求为依据,牢固树立以服务社会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目标,坚持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能胜任早期教育教学、研究、管理和经营等工作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采取一系列有效措施,进一步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加强“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提高聘用专家型教师的力度,加强与幼教机构的交流合作;做好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和创新,依据幼教机构的人员需求和幼儿园特色,强化专业理论与专业实践的密切联系,课程设置逐渐形成鲜明的特色,在特色中体现教育水平和教育质量,在特色中求生存、谋发展;强化校内实训场所和校外实训基地建设,不断增加教学设备的投入,满足实践教学的需要;积极开展“定向式”人才培养模式的尝试,探索校企合作办学的途径;加强与省外幼教机构的联系与交流,在省内外幼教市场的需求中抓住机遇,拓展发展空间。
二、专业建设进度(一)2010年10月—2012年9月1、继续进行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论证。
广泛听取相关专家、任课教师和学生意见,讨论、完善、确定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定位、人才培养模式、专业特色,修订2011级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完善课程理论教学大纲和实践教学大纲,优化课程教学体系。
2、完善教学和实训设施建设。
不断完善现有舞蹈房、画室、钢琴房、语音室、计算机房等教学设施,制定教学设备分期分批购置计划、校内实训设施和校外实训基地建设方案。
3、购置并完善专业图书、期刊资料,加大专业学术期刊和相关杂志的购买力度。
(二)2012年10月—2015年9月1、进一步修订和完善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2、建设校级网络精品课程3-5门,省级以上精品课程1-2门。
3、校级或厅级课题立项10项以上,省级以上课题立项3-5项。
4、发展20-30个不同层次的幼儿园作为校外实训基地。
5、每年召开一次学前教育专业教学与科研研讨会。
6、引进或培养10名硕士、博士研究生(学前教育、舞蹈、美术、钢琴方向),学前教育学院专任教师总数达到30人左右。
学前教育课程设置与实施细节完善教案
学前教育课程设置与实施细节完善教案学前教育是儿童成长过程中至关重要的阶段,课程的设置与实施直接影响到孩子们的学习效果和全面发展。
本教案旨在探讨学前教育课程设置与实施细节的完善方法,提供可行的建议和指导。
一、背景介绍学前教育是指在正式入小学之前,对儿童进行的系统化、计划性教育活动。
它对于培养儿童的认知、情感、社会交往等多个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因此,学前教育课程的设计与实施至关重要。
二、学前教育课程设置的原则1.因材施教原则:儿童在学前教育阶段,发展水平有差异。
对于学龄前的儿童,教育者应根据他们的个体差异来针对性地安排课程,从而满足每个儿童的需要。
2.全面发展原则:学前教育应注重儿童全面发展,不仅仅关注传统的学科知识,还要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创造力、表达能力等。
3.游戏性原则:学前儿童较小,他们的主要学习方式是通过游戏来实现。
因此,学前教育课程应该充分运用游戏的方式,激发儿童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三、学前教育课程设置的具体内容1.语言表达类课程在学前教育阶段,培养儿童的语言表达能力是十分重要的。
因此,可以设置相关的课程,如启蒙语文、英语启蒙等,通过趣味的教学活动,让儿童学会基本的语言表达和沟通能力。
2.数理思维类课程培养儿童的数理思维能力对于他们未来的学习十分重要。
可以设置一些有趣的数理思维类课程,如数学游戏、逻辑思维等,通过培养儿童的观察、推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他们日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3.艺术类课程学前儿童的艺术培养是发展他们创造力和想象力的重要方式。
可以设置绘画、手工制作、音乐等课程,让儿童通过亲身实践和体验,培养他们的艺术天赋和审美能力。
4.社交能力类课程学前儿童应该从小培养良好的社交能力,教育者可以设置一些互动游戏、角色扮演等课程,让儿童学会与他人合作、分享和尊重他人的行为方式。
四、学前教育课程实施细节的完善1.教学环境的创设学前教育课程实施时应注意为儿童提供舒适、安全、有趣的教学环境。
学前教育专业产教融合模式
学前教育专业产教融合模式
学前教育专业产教融合模式是指学前教育专业与相关行业或实践机构之间建立合作关系,通过产业和教育资源的共享与整合,实现教学与实践的有机结合,提升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应用能力的教学模式。
在学前教育专业产教融合模式中,学前教育学校与幼儿园、托儿所、保教机构等实践机构建立密切合作关系,共同开展教学、实践和研究活动。
产教融合模式的关键是将课堂教学与实际操作相结合,使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和应用理论知识。
该模式的特点包括:
1. 实践导向:产教融合模式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将学生置于真实的教育环境中,进行实际的教学实践,使学生能够更好地适应实际工作。
2. 教学资源共享:学前教育学校与实践机构共享教学资源,包括师资、教材、设备和场地等,提供学生更好的学习条件和实践机会,增加学生的实践经验和技能。
3. 教研一体:学前教育学校与实践机构开展教研活动,共同研究教育实践问题,探索适合学前教育领域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策略。
4. 产学融通:通过产业界的专业人才和经验,为学生提供实践指导和就业机会,促进学生就业能力的提升。
学前教育专业产教融合模式能够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增加就业竞争力,并与实际行业需求更好地对接。
此外,通过专业产教融合模式的实施,也能够促进学前教育教学的改革和创新,提高学前教育教师队伍的素质和专业水平。
学前教育教案设计中的课程整合
学前教育教案设计中的课程整合在学前教育教案设计中,课程整合是一个关键的方面。
它可以促进学前教育的综合性发展,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满足他们的需求。
本文将探讨学前教育教案设计中的课程整合,包括其定义、重要性以及如何实施。
一、课程整合的定义课程整合是指将不同学科领域的知识和技能融合在一起,形成有机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活动。
通过课程整合,学生可以在一个整体的学习环境中获取多样化的知识和技能,以及跨学科的思维方式。
二、课程整合的重要性1. 促进综合性发展:课程整合可以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仅仅关注某一个学科领域,而是将其与其他学科相结合。
这样,学生可以全面地发展各方面的能力,培养跨学科的思维方式。
2. 提高学习效果:通过课程整合,学生可以在一个主题或实际情境下学习多个相关的知识和技能。
这样,他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所学内容,并且更容易将知识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
3. 满足学生需求:孩子们对学习的需求是多样化的,他们对不同领域的知识和技能都感兴趣。
通过课程整合,可以提供丰富多样的学习资源,满足学生对多样化学习体验的需求。
三、实施课程整合的方法1. 确定主题或实际情境:选择一个能够涵盖多个学科的主题或实际情境,例如“四季变化”或“植物生长”。
这样可以让学生在一个整体的背景下学习不同学科的内容。
2. 设计相关活动:为了实施课程整合,需要设计与主题或实际情境相关的活动,包括实地考察、实验、小组合作等。
这些活动可以让学生在不同学科领域中应用所学知识和技能。
3. 教师合作:课程整合需要教师之间的合作。
教师可以根据自己所教学科的特点,将相关内容和活动纳入整体的教学计划中,并与其他学科的教师进行沟通和合作。
4. 多元评估:针对课程整合的学习成果,可以采用多元评估的方式。
除了传统的笔试和口头表达,还可以通过展示、演示等方式评估学生的综合能力。
课程整合在学前教育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它可以促进学生的综合性发展,提高学习效果,并满足学生对多样化学习体验的需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艺术素质提升的途径与策略探索一、课程建设缘由
(一)顺应信息时代职业教育课程改革的要求。
随着信息时代的来临,人们可以不受时空限制自由地接受教育、进行知识更新。
河北省高水平现代化职业学校建设标准中的课程建设内容提出:构建以能力为本位、以职业实践为主线、以项目课程为主体,理论与实践相融合、教学内容与岗位需求相适应,体现终身教育理念……。
要实现信息化条件下的课程改革,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是必不可少的重要条件之一。
通过以计算机为核心的信息技术作为新型的教学媒体有效地与各科的教学过程融合到一起构建一种新型的教学环境,实现教师与学生共同学习、共同发现,以教为辅以学为主并以“自主、探究、合作”为特征的教学模式,从而使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得到显著提高,逐步脱离教师的教,促使学生的学习与实践能力的培养真正落到实处。
(二)关注中职学前教育专业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
首先,由于诸多因素,职业学校学生本身的综合素质偏低,学习基础普遍较差,对专业知识不了解甚至缺乏感性认识,学生对专业课的学习感到困难。
用多元智能的观点来看,职校生与同龄的普通高中学生相比,在智能结构与智能类型方面存在着本质的区别,他们是以形象思维为主的具有另类智力特点的青少年,因此,他们的培养目标应该是技术型、技能型、技艺型人才。
如果运用培养抽象思维能力的课程和教学方法来培养形象思维为主的学生,那么结果只能是失败
的。
其次,在专业课程设置上,传统的学前教育专业课程包括“三学六法”,整个教材体系对教学实践虽然仍有一定的参考性,但其结构和内容已远远滞后于幼教改革与发展的要求。
一是教材的逻辑性强,概念、知识、原理等理论知识过多,学生难以掌握,容易觉得乏味。
二是教材的内容已经陈旧,很多学前教育发展的各种前沿理论没能列入到教材中。
三是各科内容互相重复,但观点各有差异,学生很容易混淆。
四是教学过程注重教师口头讲述,重理论、轻实践,重知识、轻技能,对概念、原理阐述较多,要求学生运用教育原理解决教育活动中的实践问题的技能训练少,学生学完后很难在教学实践中加以运用。
(三)适应幼儿园“新课改”的要求
幼儿园新课改对幼儿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应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要求幼儿教师具有正确的教育理念,良好的心理素质、创新的精神,善于学习、善于反思。
作为培养幼儿教师的中职学前教育专业,课程改革必须以发展学生的职业发展需求为出发点,以“产”为导向,紧扣幼师岗位要求,着力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为学生适应未来职业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课程建设目标
(一)展示全新的网络教学平台,实现教学方、教学手段的现代化。
(二)形成专业实训的实用教材系列。
(三)提高教师的创新工作能力和学生的创新学习能力。
三、课程建设理念
中职学前教育课程要适应当今社会对幼儿园教师职业能力的要求,坚持以就业为导向。
因此,本课程方案特别强调:
(一)课程目标与岗位目标的整合
目前许多用人单位对中职学校培养的学前教育人才抱有十分迟疑的态度。
学生的专业技能差,缺乏教学实践经验,且对理论知识的掌握不够。
也就是面对幼儿教师工作中具体的操作环节不知道做什么?怎么做?为什么要这样做?有些毕业生通过很长时间的岗位实习仍然不能独当一面开展工作。
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反映了中职学校在学前教育人才培养上尤其是课程设置上存在着很多问题,这些问题已经影响到了学生的发展甚至严重制约学前教育专业的发展。
依据幼儿教师岗位能力要求“学前教育专业整合课程”以工作能力培养为导向,使课程目标切合幼儿园岗位需求,保证学生“所学即所用”。
(二)课程内容与幼儿一日活动环节的整合
由于诸多因素,职业学校的学生本身的综合素质偏低,学习基础普遍较差,对专业知识不了解甚至缺乏感性认识,学生对专业课的学习感到困难。
因此,对于他们来说,不管是文化知识还是专业知识都不宜偏难偏深。
课程内容与实际工作情境的距离越近越能引发学习兴
趣,学习也就越有效。
幼儿园课程是通过幼儿在园的一日生活来组织实施的,也就是说幼儿一日活动的组织是幼儿教师工作的主要情境。
但是,教师组织幼儿一日活动所需专业知识和技能是综合的、复杂的,不可能是哪门单一的学科就能满足所有需求。
如,幼儿户外活动的组织就涉及音乐、体育、舞蹈、手工、教育学、心理学等多门学科知识。
与单门学科相比“学前教育专业整合课程”更具整合性。
更能实现课程内容与岗位能力的对接。
(三)课程结构与幼儿整合活动课程结构的整合
现有中职学前教育专业课程以“三学六法”为主,形式上好像合乎逻辑,实际上并没有整合成充分体现学前教育专业自身特点和真实需求的课程体系,不仅内容庞杂,结构混乱,而且消耗了大量的课程资源。
“学前教育专业整合课程”打破各学科的系统性、独立性把课程内容划分成一个个项目或模块,尽可能地使不同课程内容之间产生联系、有效整合正是顺应了幼儿园课程结构的整合性、综合性的特点。
(四)课程实施与信息技术的整合
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刚要》第四部分教学过程中明确指出:“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
“学前教育专业整合课程”的是通过与信息技术的整合,给学生一个全新的学习平台和工具,让学生自主地参与到项目学习、模拟岗位
工作的情境中来并通过问题发现、操作练习、活动设计等形式有效完成学习任务,提高对专业技能的认识和学习的兴趣,喜欢所学专业,从而达到培养合格幼儿教师的目的。
四、课程建设依据
“学前教育专业整合课程”的实质是利用网络信息技术把学生的学习同幼师岗位工作需求紧密结合的整体化课程。
以《学前教育专业指导性人才培养方案》及《幼儿教育指导刚要》为指导,努力培养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人文素养,具有综合职业能力和创新精神,能适应现代学前教育事业发展与改革需要,能胜任幼儿园教育教学工作,能在托幼机构以及其他有关机构从事保育、教育等工作的新型幼教工作者。
以上发展目标是我们设计本课程的重要导向。
本课程方案中的各项目模块都是为实现以上目标服务的。
本课程的基本架构考虑了五个方面的因素。
一是国家的培养目标: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热爱学前教育事业,具备扎实理论基础和熟练专业技能的幼教机构专业人员;二是现代信息技术下的课改潮流;三是考虑现有种中职学前教育课程改革的实践基础尤其是专业技能课的实践基础;四是《幼儿教育指导纲要》实施要求幼师职业教育要努力适应幼儿园课改的要求;五是学生的发展及职业岗位能力,这是最核心的一个因素。
由此,我们形成了本课程方案的基本框架——整合性的、指向学生全面发展和职业岗位需求的以项目模块为基本构架的课程结构。
在这个结构中,我们从我校实际出发,考虑到各专业教师现有教学状态,以学科作为平衡课程的一个途径,将教育目标首
先落实到项目模块中,然后将项目模块内容整合和分解到各学科中。
五、课程内容构架
本课程是围绕幼儿一日活动组织以保教实训内容为项目模块加以构建的,主要包括六个部分
(一)项目导引(情境导学)
项目导引是利用课微视频等对项目性质作一个扼要的介绍,使学习者通过具体情境了解基本内容。
(二)项目网络(问题发现)
项目网路是从问题发现入手,通过图示的方式,表现项目内容及各部分之间的相互关系,表现出项目操作展开的主要线索。
有助于学习者明确“该做什么?”,涉及的知识技能有哪些?要通过那些学科的学习才能解决?把握学习展开的基本途径和方法。
(三)实训目的(明确目标)
指整个项目学习所应达成的针对项目活动也就是幼儿园保育、教育方面的知识、技能、情感要求。
(四)实训知识(组织积件)
项目学习所涉及的组织幼儿园具体活动的知识技能及应对的学科理论。
(五)实训任务(完成任务)
在学习实训知识的基础上,根据具体情景下的教育、教学案例按要求完成实训任务。
(六)实训记录(记录收获)
按样表记录完成实训任务的收获、并进行自我评价、小组评价等。
六、课程项目内容
项目一师德礼仪
项目二户外活动
项目三教学活动
项目四区域活动
项目五生活卫生管理
项目六环境创设
项目七游戏活动
项目八一日常规
七、课程建设进程与具体分工
八、课程建设资金分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