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诗词中月意象
(完整版)古典诗词中月意象
诗词中咏“月”的佳句顺手拈来,细细品味起来,作者眼中的“月”早已不能用一两个词来概括说明了,“月”早已随着诗人那真挚丰富的情感而蕴蓄了多重含义,成了一个立体的情感寄托物:失意人眼中的“冷月”,正气者心中的“日月”,别离者泪中的“残月”,欢娱者笑中的“明月”。
如果按月的蕴含不同而分类,“月”意象可分为以下几种:(一)“月”的时间意象月有阴晴圆缺,又有规律的循环,因而古人早有以月计时的历法,诗词中用“月”单纯表示季节的也非常多:“二月春风似剪刀”、“毕竟西湖六月中”、“八月秋高风怒号”等等。
但人事的兴衰,朝代的更迭,与那亘古不变依旧东升西落的月相比如白驹过隙,千百年来,有多少人发出时光飞驰、人生苦短的感叹!“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
”(唐·张若虚)人间不知流转了多少英雄豪杰、凡人庸才,而“月”仅是相似,其实又何止是相似,而是“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唐·李白)啊!面对那“年年今夜,月华如练”(宋·范仲淹)的永恒意象,多少人“惯看秋月春风”。
“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这是李白的质问;“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这是苏轼的探询。
有人问其始,自有人问其终。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南唐·李煜)。
但前不见其始,后不见其终,那“秦时明月”尚照汉家宫阙,那古时明月,今日依旧朗照九州。
“长沟流月去无声”,物换星移人不同。
面对宇宙的浩瀚,明月的无穷,人生的有限,多少伤时、惜时、叹时之作流传千古,月早已由“白玉盘”意化为如流水一般东去不回的时间意象,让人在浩淼无穷、深邃永恒的宇宙面前,顿生渺小之感、短暂之感,更激起和历史洪流相融,奋力在短暂的人生中有为的斗志。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这是曹操问怎么有为,但生活中更多的却是无数的人成为“鸡声茅店月”下的匆匆早行人。
(二)月的空间意象月挂中天,月光铺洒大地,或朦胧,或明亮,于是物质上的月又成了占据巨大空间的月,更在文人笔下拥有了文化的内涵。
古典诗词中月亮的意象
古典诗词中月亮的意象
古典诗词中月亮的意象涉及多个层面。
月亮可以比作明朗的审判者,可以比作人性的映射,可以表达对爱情的追求,也可以描绘赞扬节令
的壮丽。
以下分成几个方面来分析:
一、月亮的美。
古典诗词中月亮气质温柔,神态优雅,没有破坏性,
是艺术和审美的统治者。
从《春江花月夜》的“波澜不惊,一任碧池山
白鹭洲”中可以感受到月亮安详的气象;《渔家傲·钱塘湖春行》中月光明媚,柔婉肃穆,一袭素裳拂过江天。
二、对爱情的描述。
月亮在古典文学中始终是各类恋歌的“主角”,它
是热情与温柔的象征,具有特殊的爱情含义,将浓浓的情感传达出来。
《满江红·夜来香》中的“春日里,月明如霜,轻烟一树,淡妆十里”,
充分表现了月亮下淡雅异璧的爱情场景。
三、对节令的赞美。
古典诗词中月亮作为新月宫中的“女主人”,统治
者时节,成为秋、冬、春、夏四季变幻无穷的见证者。
《赋得古原草
送别》中,“野花深处月光灿,晨钟暮鼓春色变”,月亮被作者赋予了
高贵的精神特征。
月亮的神圣、荡气回肠、令人感慨的气质,正是古
典诗词中它的独特意象。
古典诗歌中的月意象
那高悬于天际的月亮,也常常引发诗人们的哲理思考:明月亘古如斯,跨越时空, 而相比之下,人生是多么的短暂和渺小。在他们的诗歌中,月亮这一意象成了亘 古不变的象征和世事变迁的永恒见证。 李白《把酒问月》中有:“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古人今人若 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明月亘古如斯,而相比之下,人生是多么的短暂,这 几句诗句将时间对生命的劫掠和生命在时间面前的无奈表现得淋漓尽致,读来意 味深长,荡气回肠。 王昌龄的《出塞》:“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 不教胡马度阴山。”本诗开篇便用“秦时明月汉时关”勾勒出一幅极为壮阔的月 夜之景,纵横历史,时空交错,物是而人非。本诗表面上看写月夜的美景与对李 广老将军的推崇之情,实际上,诗人以李广自喻,抒发了自己欲建立像李广一样 的丰功伟业,但却因为小人的陷害而无所作为的无奈与悲凉之情。月在此,成了 跨越时空的见证人
3、从月亮的特征来看,尽管人们身在不同的地方,
但看到的月亮都是相同的。许多脍炙人口的名句都 是和这一特性有关的,如“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 时。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张九龄《望月怀 远》),看着辽阔无边的大海上升起一轮明月,诗 人想起了远在天涯海角的友人,此时此刻他也和我 望着同一轮明月。诗人思念远方的友人,以至于彻 夜难眠,埋怨长夜漫漫。这与谢庄《月赋》“美人迈 兮音尘绝,隔千里兮共明月”如出一辙,自然浑成, 意境雄浑壮阔;再如“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 夜郎西”(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诗人借这轮同照两地的明月,来传达自己对朋友的 一片真心,通过诗人的艺术想象,无知的月亮,就 这样成为了李白与王昌龄心灵之间的纽带。
古典诗歌中的月意象
何为“意象”?
所谓意象,就是客观物象经过创作主体独特的情感活动 而创造出来的一种艺术形象。简单说来,就是主观的“意” 和客观的“象”的结合,也就是融入诗人思想感情的“物 象”,是赋有某种特殊含义和文学意味的具体形象。概括地 说就是借物抒情。由于作者心境不同,在不同的古
古典诗词中“月”意象的作用探究
《我与地坛》这篇文章中,他记录下了自己对生命的
他度过了漫长的时光,渐渐帮他打开了心扉,让他感
思考。下面,笔者就简要地谈一谈。
一、由园中之物感受生命的活力
受到了生命的美好。
地坛在四百多年的历史进程中,由一座皇帝祭
在最美好的年华里,史铁生迎来的却是人生中
祀的神圣建筑变成了一个少有人问津的废园。这个
最黑暗的时光。双腿残废令史铁生再也不能像正常
美的画卷。著名诗人张若虚在《春江花月夜》中写道:
的思念之情。作者在描写的过程中以“月”为意象,将
“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这句诗描写了
思乡之情融入其中。庭院静谧,四周无人,诗人夜不
“月”初升的状态。诗人以“月”与“江”为描写对象,描
能寐,抬头望见皎洁的明月,不由得想起故乡,借这首
绘出一幅迷离朦胧的春江月夜图。在“月”的照耀下,
诗抒发了怀乡之情。诗人没有正面描写自己有多么
江水与天空似乎连成了一片,
“月”仿佛是从海面上升
的思念故乡,而是用疑问的语气从侧面抒发思乡之
起来的,又好似是与潮水一起涌上来的。在静谧的月
情,引发读者的思考。
光下,流霜与白沙黯然失色,唯有皎洁的月光映入眼
前。
“月”营造了良好的氛围,
衬托出四周景物的美。
文
篇
月涌大江流。”诗人表面上是在写雄浑壮观的景象,实
于青春年少的光阴又能有多少呢?诗人借月的变化,
际上却是在写自己暮年漂泊的凄苦境况。他借“月”
揭示了光阴无情、岁月短暂的哲理,告诫人们要珍惜
呈现了自己当时悲戚的心境。
时光。
四、揭示哲理
总之,在古典诗词中,
“ 月”是比较常见的一种意
“月”有盈、虚之变化,能够引发人们对时间和宇
古典诗词中的月文化
古典诗词中的月文化古典诗词中的月文化月亮,是文人墨客最喜欢吟咏的对象,是中国古典诗词中最有神秘色彩而且最具亲切感的意象。
千百年来,月光带给读者无尽的温暖和感伤,无尽的希望和怀念。
以至于成为中国人寄托情感的最好的载体。
1、“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
又疑瑶台镜,飞在碧云端。
”(李白《古朗月行》)此句先把月亮比作白玉盘,符合小孩的认知特点,又将其比作瑶台镜台镜,想象奇特,充满了童真童趣。
2、“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
”(白居易的《暮江吟》)此句写新月初升的夜景:江边的草地上挂满了晶莹的露珠,多么像镶嵌在上面的粒粒“真珠”,一弯新月初升,如同在碧蓝的天幕上,悬挂了一张精巧的弓,多么可爱的九月初三夜啊!诗人用生动的比喻,描写出了初秋江上的清冷夜景。
3、“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李煜《相见欢》)先写出词中人“无言独上西楼”的孑然身影,再摹写其人所见的楼外之景:月不是圆月,而是如钩的残月。
残月的清光照着梧桐的疏影,寂寞庭院,重门紧锁。
一切无不笼上冷落凄清的浓郁色彩。
这里虽未出现“愁”字,但不言“愁”而愁自见4、“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李白《渡荆门送别》)第一句是月夜俯视所见:明月本在天上,倒映入流速缓慢(因江面开阔)的长江水中,好像从天上飞来一面明镜。
第二句是白昼眺望所见:天上的云彩,层层叠叠,构成海市蜃楼。
5、“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苏轼的《江城子"密州出猎》)那拉得满满的弓不正像空中的圆月吗?比喻很恰当。
此句表述了自己企望为国御敌立功的壮志。
意思是我一定会把雕弓拉得满满的,向西北方的天狼星猛射过去。
这里用“天狼星”代指从西北来侵扰的西夏军队。
6、“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李白是很重视友情的,当他听到好友王昌龄遭贬远放时,心情十分忧愁。
他心想世上惟有明月能分别照见远隔千里的人,那就将“愁心”寄与明月吧。
古诗中月亮的象征意义
古诗中月亮的象征意义
在古诗中,月亮常常被赋予多种象征意义。
以下是月亮在古诗中的一些象征意义:
1.思乡之情:月亮常常被用来表达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例如:“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唐·李白《静夜思》。
2.离别之痛:月亮也可以用来象征离别的痛苦。
例如:“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宋·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3.清高与雅致:月亮还被用来表现清高、雅致的情感。
例如:“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唐·王维《竹里馆》。
上述只是我提供的一个简略列表,符合的诗词可能还有很多。
总的来说,月亮在古诗中是一个富含象征意义的意象,不同的诗人和诗篇可能会赋予它不同的含义。
古典诗词中的月光意象
古典诗词中的月光意象每当夜幕降临,一轮皎洁的月亮悬在空中,圆润淡雅,清明秀逸,月光如水般洒向人间,河峦山川,花草树木便融入月光中,影影绰绰,如梦似幻,如歌似画。
古往今来多少文人墨客驻足观赏,寄情抒怀、咏唱不绝,对着神秘,深邃的月光,又有多少仁人志士,歌以咏志,壮怀不已。
因此充满魅力的深邃、宁静的月光形成了独特的传统文化,《礼记?月令》篇中有这样的记载:“季秋之月,鞠(菊)有黄华”,月光不仅有飘逸清雅的气韵,华润多姿的外观,幽幽袭人的清香,而且具有善解人意,冷静沉着,超脱世俗的内质,其风姿神韵,成为温文尔雅、志存高洁的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
《淮南子?览冥训》记载着嫦娥奔月的美丽神话,到了唐代段成式《酉阳杂俎?天咫》中,加入了吴刚砍桂树的传说,这些都可以看出我国古代人民神奇而美妙的想象力,具有浓厚的浪漫主义色彩,从此历代的文人墨客写尽月光的风姿、异质、光影、奇态,淋漓尽致地刻画出一个冰清玉洁、神圣美好的月光世界,月光成了古诗词中一道极其美丽的风景线,悲欢离合缠绵悱恻尽蕴其中。
中国古典诗词中的月光意象,既是现实生活的写照,又是诗人审美创造的结晶和情感意念的载体。
在古代诗词中文人墨客赋予月以思乡思人之情。
游子思乡,思妇念归的深挚缠绵情感,潇潇洒洒地装点出一个多姿多彩,波澜起伏的情感世界。
唐代诗人张若虚《春江花月夜》:“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
……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斜月沉沉藏海雾,碣石潇湘无限路。
……不知乘月几人归,落月摇情满江树”。
作者依据游子思妇的情感变化借明月、孤月、藏月、落月的描写,写出了感叹、惆怅、思恋之情。
感情波澜变化多端,激荡升沉不绝如缕,诗中情景相谐水乳交融,把春江花月夜的背景渲染得空灵又朦胧,把游子思妇的离别相思抒写得深挚又缠绵。
李白《峨嵋山月歌》:“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这首诗中李白借月抒发思乡思亲之情。
“月”的意象
诗词中“月”的意象意象,即寓“意”之象,是创作主题寄托情感的客观物象。
胡应麟烁说:“古诗之妙,专求意象。
”纵览中国古典文学,俯拾即是的便是以“月”为意象的诗词。
月本是自然界中一个纯客观的物象,而诗人因创作时的环境、人生境遇、价值取向等不同,赋予其特殊情感,于是“月”便有了情,望月思乡、望月怀人、望月感慨比比皆是。
融情于月的名篇佳作中,或描绘其绰约妩媚的姿影,或抒发离别落寞之情,或感伤身世和流离之苦,或倾诉旷达潇洒之胸襟,或寄托济世报国之壮志,或是借以抒发对宇宙、社会人生的思考。
下面归纳分析一下诗词中“月”这一意象丰富而深刻的内涵:一、美好事物的象征月,从文化渊源、亮度与质感、颜色、形状与变化等多个角度,都呈现出其独特的方面,给人以美的感受。
如李白带着一颗天真烂漫的心,满怀灵机易趣地描绘富有诗情画意的月光,“秀色不可名,清辉满江城。
人游江边去,穿在空中行”;更有“眉目艳皎月,一笑倾城欢”,以月喻美人,可见月之皎洁美好。
而王维在《鸟鸣涧》写到“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一轮明月的出现更渲染了于夜间春山的清幽雅致气氛,洋溢出作者悠闲自在、隐逸山水的禅心情怀。
二、相思之情的媒介宁静夜晚,相隔两地,沐浴着朦胧柔和月光;仰望明月,思绪常常飞跃空间,想起同在这一轮明月照耀下的故乡、亲人、朋友。
如杜甫的“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清露寒寒,故乡月明以幻作真,引起思乡之情。
而苏轼的“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李白的“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张九龄的“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皆借明月以突破时空的界限,抒发怀人之感。
三、失意之苦的寄托情由月生,月由情变。
月又可引发许多失意文人的空灵情怀,寄托文人墨客的身世感伤和流离之苦。
如谢灵运的《岁暮》“明月照积雪,朔风劲且哀。
”雪光与月光相互激射,透出一种清泠寒冽的青白色光彩,显现岁暮之夜的凛寒高旷,生机压抑,悲凉之深难以言喻。
古代诗歌中月亮的意象
古代诗歌中月亮的意象在古诗中月亮可以表达多种情感,她已不是一个单纯的星体,下面是由店铺为大家整理的古代诗歌中月亮的意象,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古代诗歌中月亮的意象(一)对人生及永恒的哲思月亮高高挂在夜空,它激发了人们浩渺如烟的宇宙意识以及遥远悠长的历史意识,促使人类生出一种探索生命奥秘的哲人式愿望,它不断启发人类对宇宙进行思索。
正是在人们这样的心态下,明月意象成为了永恒不变的象征。
诗人身处月光中就会生出一种难以掩饰的思古情感,这时候的月亮就化作一位饱经沧桑的老者。
张若虚曾经在《春江花月夜》中这样描述月亮:“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
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
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
”朦胧的月光中,诗人神思飞跃,他由人生联想到月亮,寻求着浩瀚无际的宇宙奥秘以及人生哲理。
人的生命在月亮面前显得那么短暂易逝,可是从人类总体来看,又是永久存在的,一代又一代绵延不息,正因如此,年年相似的月亮得以与代代无穷的人类实现共存。
古代诗歌中月亮的意象(二)对时空意象的表达月亮不仅仅是短暂易逝的人生的对照,更是历史长河的永恒参照。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出自王昌龄《出塞》)该诗开始主要描述景物。
“秦时明月汉时关”,皎洁的月亮高挂天际,万里关塞一览无余,把边关的寂静寥廓以及景物的萧条表达得淋漓尽致。
将“秦汉时”放置在“月”以及“关”之前进行修饰,提升了诗词的意境,而我们也彷佛回到了遥远的时代,引发出人们无限的思考:自从秦汉开始边防战争就一直没有断过,直到今天,拖得如此之长。
这是诗人站在时间的角度对边塞悠久的描述。
“今年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
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
”(出自李白的《把酒问月》)世事不断变迁,旧人早已老去,只有月亮依旧,世世代代依然,它静默地注视着人世间的沧桑巨变,而月光有没有由于哀伤而更加阴寒呢?杜牧《泊秦淮》“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和《寄扬州韩绰判官》“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则是利用月亮意象感今怀昔,感叹历史的荣辱兴衰。
古典诗词中关于月亮的雅称诗句
古人笔下的月亮,常常被赋予雅致的称谓,成为了古典诗词中的常见意象。
月亮作为天体中的一部分,以其静谧的美感和神秘的意蕴,成为了古代诗人笔下最喜爱描绘的对象之一。
在古代诗词中,关于月亮的雅称诗句成为了文学创作的重要元素,展现了古人对月亮的独特感悟和情感表达。
下面我们将通过探讨古典诗词中关于月亮的雅称诗句,来一窥古人对月亮的美好赞美。
一、明月1. "清辉一轮出海波,古木阴阴夜色多"(白居易《夜泊牛渚怀古》)2.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李白《将进酒》)3.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李白《静夜思》)4. "水晶帘动微风起,满院萤飞露不滴"(贺知章《登鹳雀楼》)5. "静态水明月,移舟泛芙蓉"(张若虚《春江花月夜》)二、皓月1. "皓魄传清辉,遂令夜发光"(佚名《间关词》)2. "皓臆欲人意,思君不见君"(林逋《酬娄秀才见宿》)3. "闻道黄龙战,心悲日月长"(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4. "皓姿婵娟,清风生瑞树"(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5. "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李贺《古别离》)三、明皎1. "明皎孤魄何婆娑"(杜甫《赠卫八处士》)2. "湖天明皎镜"(郑板桥《题西湖白堤》)3. "明皎浮沉各异势"(王安石《泊船瓜洲》)4. "皎洁辉光夜皆明"(韦应物《滁州西涧》)5. "明遇适逢青草晚,吾铭漫照白云中"(刘禹锡《陪谢十二著吉诗》)以上为古典诗词中关于月亮的雅称诗句的一部分,这些诗句不仅展现了古人对月亮的独特感悟和情感表达,也体现了古代诗人对文学艺术的高超驾驭能力。
这些雅称诗句以其精美的文字和深刻的内涵,成为了我国古典诗词的瑰宝,也是我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论中国古典诗词中月的象征意象
论中国古典诗词中月的象征意象一、以“残月”写忧愁古人常以残月来衬托内心的痛楚与忧愁。
“残”本身就给人一种凄清的感觉,残月这一意象则更加重了这份感伤与悲愁。
故人Combraille,杜鹃枝上残月。
——文天祥《酹江月》这是作者被囚禁之后,想想过去,面对当时的处境而产生的壮志未酬的伤感与悲愁。
而这伤感与悲愁的宣泄,所借助的`就是那“残月”,读来,使人深受感染。
筹钱残月言恨的诗词很多,下面再握几例:1、一声征雁,半窗残月,总是离人泪。
——曹组《青玉案》2、白露交残月,清风贫晚霞。
——仲殊《南柯子·忆旧》3、残月脸边明,别泪临清晓。
——牛希济《生查子》4、伤感小莺残月,二者别,从此隔音尘。
——韦庄《荷叶杯》5、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柳永《雨霖铃》二、以“明月”写下忧伤古人常用明月来营造清丽、冷寂的氛围,用明月与亲人相离、恋人相隔等心境形成强烈的对比,从而烘托相别之意,感伤之情。
明月译音浮生痛,斜光至晓穿朱户。
——晏殊《蝶恋花》词人为倾吐对恋人的思念之情,营造了一种凄冷静寂的氛围。
作者心中那因思念而引发的感伤,也借助月亮这一意象,比较委婉地呈现在读者面前。
利用明月写下忧伤的词句也很多,下面再握几例:1、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苏轼《江城子》2、玉楼明月长相忆,柳丝袅娜春无力。
——温庭筠《菩萨蛮》3、明月如霜,好风如水,清景无限。
——苏轼《永遇乐》4、谁共我,醉酒明月?——辛弃疾《贺新郎》5、当时明月在,曾照彩云归。
——晏几道《临江仙》三、以“淡月”写下忧伤人散后,一钩淡月天如水。
——谢逸《千秋岁》词人利用淡月这一意象,去写下人们熄灭后莫名其妙的伤感,堪称形单影只,淡月相共,伤感无穷!借助淡月来咏愁的词句还有:1、春落花细雨,笼愁淡月。
——卢祖皋《安清都·初春》2、正销魂,又是疏烟淡月,子规声断。
——陈亮《水龙吟·春恨》四、筹钱“新月”写下忧伤为问新愁,何事年年有?独立小桥风满袖,平林新月人归后。
古典诗词中的月文化
古典诗词中的月文化月亮,是文人墨客最喜欢吟咏的对象,是中国古典诗词中最有神秘色彩而且最具亲切感的意象。
千百年来,月光带给读者无尽的温暖和感伤,无尽的希望和怀念。
以至于成为中国人寄托情感的最好的载体。
1、“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
又疑瑶台镜,飞在碧云端。
”(李白《古朗月行》)此句先把月亮比作白玉盘,符合小孩的认知特点,又将其比作瑶台镜台镜,想象奇特,充满了童真童趣。
2、“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
”(白居易的《暮江吟》)此句写新月初升的夜景:江边的草地上挂满了晶莹的露珠,多么像镶嵌在上面的粒粒“真珠”,一弯新月初升,如同在碧蓝的天幕上,悬挂了一张精巧的弓,多么可爱的九月初三夜啊!诗人用生动的比喻,描写出了初秋江上的清冷夜景。
3、“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李煜《相见欢》)先写出词中人“无言独上西楼”的孑然身影,再摹写其人所见的楼外之景:月不是圆月,而是如钩的残月。
残月的清光照着梧桐的疏影,寂寞庭院,重门紧锁。
一切无不笼上冷落凄清的浓郁色彩。
这里虽未出现“愁”字,但不言“愁”而愁自见4、“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李白《渡荆门送别》)第一句是月夜俯视所见:明月本在天上,倒映入流速缓慢(因江面开阔)的长江水中,好像从天上飞来一面明镜。
第二句是白昼眺望所见:天上的云彩,层层叠叠,构成海市蜃楼。
5、“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苏轼的《江城子"密州出猎》)那拉得满满的弓不正像空中的圆月吗?比喻很恰当。
此句表述了自己企望为国御敌立功的壮志。
意思是我一定会把雕弓拉得满满的,向西北方的天狼星猛射过去。
这里作者用“天狼星”代指从西北来侵扰的西夏军队。
6、“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李白是很重视友情的,当他听到好友王昌龄遭贬远放时,心情十分忧愁。
他心想世上惟有明月能分别照见远隔千里的人,那就将“愁心”寄与明月吧。
明月也确乎有情,将“愁心”传与王昌龄,带去了诗人莫大的精神慰藉。
中国古典诗词中“月”意象的解读
中国古典诗词中“月”意象的解读中国的传统文化中存在着一脉朴素无华、隐逸高蹈、诗意绵绵的月文化,它是一种表达个体生命体验的文化,是与老百姓的情感方式密不可分的民间文化。
有月相伴,就有精神的自由飞升,就有诗兴,就是一种诗意的栖居。
所以,从古到今,文人骚客们总爱对月吟咏,写出了许多与月有关的名篇佳句。
而这些诗人们笔下的月,由于个体生命体验的不同,在诗人们的笔下,又体现了不同的意蕴。
一、爱情的使者无论是人间还是天上,世间只有情难诉,而最富有诗意的男女爱情却总要向那一轮圆月诉说,月亮成了爱情的证明,成了寄寓男女相思之情的多情之物。
“明月照高楼,流光正徘徊。
上有愁思妇,悲叹有余哀。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情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明月皎皎照我床,星汉西流夜未央。
牵牛织女遥相望,尔独何辜限河梁。
”“明月千里寄相思”,只有“月亮代表我的心”,也才有“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的浪漫。
自古以来,月亮、爱情、诗就这样难分难解。
二、乡情、亲情、友情、家国情的纽带静寂之夜,皓月当空,常常引起游子的思乡之情,唤起诗人的怀远之念。
李白的绝句《静夜思》便是游子思乡的名篇之一。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写月光洁白如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写望月思乡,于平淡之中见出款款思乡之深情。
杜甫的“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更是唱出了杜甫的万千思乡、念人之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这又是李白对好友王昌龄的切切关怀与思念。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是照我还”吟出了诗人心中因思念而起的疑问。
而苏轼“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与弟共享明月,正是思念至深至切的体现,李清照“雁字回时,月满丁楼”对满月的期盼,也正是满腔相思之情的外露。
在这些文人骚客的笔下,已难以分清究竟是月有情还是人有情。
三、高洁志行的寄托月悬于天,何等高洁,何等神圣。
月就这样以它特有的气质又成为了人们理想的寄托物,诗人们更是借它来言志抒怀。
李白的“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向世人展示了自己诗仙的豪情与洒脱。
(完整版)古典诗词中月意象
暑期实习报告报告名称:生产实习姓名:学号:班级:指导教师:实习单位:昆明铁路局牵引供电培训基地实习时间:2015.7.18~2015.7.24前言随着大三最后一门的考试结束,我们正式步入假期,也迎来本次假期最重要的事——生产实习。
本次暑期实习为专业生产实习,是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学生的必修室外实践课程,共计3学分,是专业课程的重要课外补充,与教室内的专业课程具有同等重要地位。
本次实习主要分成两段:第一段是2015年7月18号前往昆明正式开始,主要在昆明铁路局的牵引供电培训基地和云南铁路博物馆进行参观实习,并于2015年7月24日结束第一阶段的实习;第二阶段是2015年8月24日至8月27日期间对成都地铁、成灌高铁、运达科技有限责任公司进行参观学习,并现场了解生产制度和具体排班时间等,8月27日听报告了解高铁发展状况和专业就业前景。
由于本次实习为专业生产实习,而专业生产实习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一种重要手段,是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一个重要环节,是大学生择业就业之前接触社会、了解社会的过度时期。
对于我们学生而言,是第一次接触到生产现场,让我们提前对将来的工作岗位有一个适应性的认识,同时也增强了我们对于积极投身祖国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事业中的责任感。
实习时间与行程安排:2015.07.17-2015.07.17 生产实习动员大会2015.07.18-2015.07.21 昆明铁路局牵引供电培训基地2015.07.22-2015.07.22 云南铁路博物馆2015.07.23-2015.07.23 中国高铁发展概况及其牵引供电讲座2015.07.24-2015.07.24 昆明段实习总结表彰大会2015.08.25-2015.08.25 成都地铁2015.08.26-2015.08.26 城灌高铁2015.08.27-2015.08.27 交大运达科技有限公司2015.08.28-2015.08.28 撰写实习报告目录前言 (1)目录 (4)第1章生产实习动员大会 (1)1.1生产实习动员大会 (1)第2章昆明实习 (3)2.1火车前往昆明 (3)2.2住宿安排 (4)2.3安全教育和段情教育 (4)2.4接触网 (5)2.4.1接触网简介 (5)2.4.2接触网的供电制式和供电方式 (6)2.4.3支柱与基础 (10)2.4.4支持与定位 (10)2.4.5接触网线索 (12)2.4.6锚段关节 (13)2.4.7绝缘子和绝缘器 (14)2.4.8接触网工作日常 (15)2.5电力系统 (15)2.5.1电力线路 (15)2.5.2杆塔 (16)2.5.3变压器 (17)2.5.4绝缘子和开关 (18)2.6牵引变电所 (19)2.7接触网爬杆 (20)2.8云南铁路博物馆 (21)2.9中国高铁规划与技术概述 (22)2.10实习联欢会 (23)第3章成都实习 (24)3.1成都地铁 (24)3.2成灌高铁 (25)3.3运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26)结论 (27)参考文献 (28)附录 (29)第1章生产实习动员大会1.1生产实习动员大会随着最后一门专业课自动控制系统考试的结束,我们正式进入暑假生产实习的准备前奏。
(完整版)古代诗歌中月亮的意象
古代诗歌中月亮的意象在古诗中月亮可以表达多种情感,她已不是一个单纯的星体,下面是由为大家整理的古代诗歌中月亮的意象,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古代诗歌中月亮的意象(一)对人生及永恒的哲思月亮高高挂在夜空,它激发了人们浩渺如烟的宇宙意识以及遥远悠长的历史意识,促使人类生出一种探索生命奥秘的哲人式愿望,它不断启发人类对宇宙进行思索。
正是在人们这样的心态下,明月意象成为了永恒不变的象征。
诗人身处月光中就会生出一种难以掩饰的思古情感,这时候的月亮就化作一位饱经沧桑的老者。
张若虚曾经在《春江花月夜》中这样描述月亮:“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
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
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
”朦胧的月光中,诗人神思飞跃,他由人生联想到月亮,寻求着浩瀚无际的宇宙奥秘以及人生哲理。
人的生命在月亮面前显得那么短暂易逝,可是从人类总体来看,又是永久存在的,一代又一代绵延不息,正因如此,年年相似的月亮得以与代代无穷的人类实现共存。
古代诗歌中月亮的意象(二)对时空意象的表达月亮不仅仅是短暂易逝的人生的对照,更是历史长河的永恒参照。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出自王昌龄《出塞》)该诗开始主要描述景物。
“秦时明月汉时关”,皎洁的月亮高挂天际,万里关塞一览无余,把边关的寂静寥廓以及景物的萧条表达得淋漓尽致。
将“秦汉时”放置在“月”以及“关”之前进行修饰,提升了诗词的意境,而我们也彷佛回到了遥远的时代,引发出人们无限的思考:自从秦汉开始边防战争就一直没有断过,直到今天,拖得如此之长。
这是诗人站在时间的角度对边塞悠久的描述。
“今年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
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
”(出自李白的《把酒问月》)世事不断变迁,旧人早已老去,只有月亮依旧,世世代代依然,它静默地注视着人世间的沧桑巨变,而月光有没有由于哀伤而更加阴寒呢?杜牧《泊秦淮》“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和《寄扬州韩绰判官》“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则是利用月亮意象感今怀昔,感叹历史的荣辱兴衰。
古典诗词中的月亮意象
文学评论·古典文学古典诗词中的月亮意象苗欣雨 南京林业大学淮安校区摘 要:中华书局出版的《全唐诗》收诗共 48900 多首,据统计,“月”这个意象在其中出现了 12126 次。
浩瀚星辰、草木天堂,自然景物数不胜数,为何历代文人骚客却对月亮情有独钟,以致其成为古典诗词艺术情感的永恒象征?所谓“月印万川”,当原本无言的月亮穿过不同的心灵世界,映射出不同民族文化的时候,它就不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自然景观,更蕴含着深刻的文化内涵。
月亮作为意象,不仅唤起了文人心中丰富情感的共鸣,而且其所蕴含的中国哲学智慧更是对我们当代有着不可替代的启迪作用。
在此基础上,本文将围绕月亮意象的内涵以及月亮所蕴含的中国哲学智慧两个方面,对古典诗词中的月亮进行初步探讨。
关键词:月亮意象;内涵;哲学智慧[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139(2019)-03-074-03一、古典诗词中月亮意象的内涵从张九龄的“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王昌龄的“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到李白的“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王建的“今夜月明入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再到杜牧的“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李商隐的“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文人们对月亮的喜爱可见一斑。
其实早在《诗经》中,我们的先人就开始歌颂月亮:“月出皎兮,佼人僚兮”。
月亮,不仅高高悬挂在夜空中,更永恒地悬挂在历代文人的心头,温柔地照耀着古典诗词的浩瀚星空。
那么,历代文人们都在月亮上寄托了怎样的思想感情,月亮意象有哪些内涵呢?从现有的诗词及论著看,大致有以下三种内涵:(一)月亮是女性的象征,蕴含美学风格。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月亮最原始的象征意义是女性。
《礼记•祭器》谓:“大明生于东,月生于西,此阴阳之分,夫妇之位也”。
大明即太阳,代表男性,意味着阳刚和力量;月亮则代表女性,意味着阴柔、婉约和缠绵。
天上的月亮与地上的女性互相映衬,相互诠释早已成为中国传统文化中根深蒂固的思想。
明月皎皎入诗魂——中国古典诗词中月亮意象简析
作者 单位 : 河南省 郑州 四中 责任编辑 : 杨志
2 6 /西藏教育
i
为什么“ 望月 ” 能引起人们“ 怀 俭期《 杂诗》 “ :可怜闺里月 , 常在汉 故 乡明” 杜 甫《 ( 月夜 忆舍 弟》 是 ) 远” 之情 呢?近代学 者一般认 为月
亮是 母性 的象征 。人 们望 月而 动 对女性的崇拜 。当我们长夜无眠 ,
家营 。闺中眺望的月亮 , ” 已被驱遣 乡情 ; 共看 明月 应泪 垂 , “ 一夜 乡
到边关 , 陪伴心上人 了。此月亮竟 月亮不仅通人心意 , 甚至具有 心五处 同 ” (白居 易 ) 是亲情 ;但 “ 愿人长 久 , 千里共婵 娟” 苏轼 《 ( 水 调歌头 》 是 团圆。 三十功名尘 与 ) “ 土, 八千里路 云和 月” 岳 飞《 江 f 满
牵挂之心 , 应该源于原 始母 系社会 成 了思妇的一颗心了。 坐在 如水 的月光 中 , 四周冷寂 , 孤 人 的 品性 。月 可 与人 同 坐 晤谈 :
蛆
,
P : ^
下 H 0 耳
, ’ ^ 棚 ,
I H ' L Ij F
T ’ H日 I rr ‘ U , J 双 , EI ,
乍r
\
卜J且l LLll
明 月 光 ” 南 朝 乐 府 民 歌 《 曲 小梅》 是逸致 ;鹊飞 山月曙 , ( 读 ) “ 蝉噪 歌》 , ) 月亮 成了唯一可信赖的传情 野风秋 ”上官仪《 ( 入朝洛堤步月》 )
月亮 , 在中 国诗 人意 识 中, 可
达意 的使者 。 “ 此时相望不相 闻 ,
能是 一个最 通人性 的意象 。她让 愿逐月华流照君” 张若虚《 ( 春江花 人 怀远 方 , 乡愁 ; 动 载情 思 , 孤 月夜》 , 遣 ) 怕漂泊 异乡 的游 子孤独 ,
关于月亮的诗句及其意象
关于月亮的诗句及其意象1.关于有月亮意象的诗以下都是有月亮意象的近体诗:1《月夜》【唐】刘方平更深月色半人家,北斗阑干南斗斜。
今夜偏知春气暖,虫声新透绿窗纱。
2《宿建德江》【唐】孟浩然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3《八月十五夜月》【唐】杜甫满月飞明镜,归心折大刀。
转蓬行地远,攀桂仰天高。
水路疑霜雪,林栖见羽毛。
此时瞻白兔,直欲数秋毫。
4《月夜忆舍弟》【唐】杜甫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
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
5《山居秋暝》【唐】王维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6《旅宿》【唐】杜牧旅馆无良伴,凝情自悄然。
寒灯思旧事,断雁警愁眠。
远梦归侵晓,家书到隔年。
沧江好烟月,门系钓鱼船。
7《暮江吟》【唐】白居易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
8《霜月》【唐】李商隐初闻征雁已无蝉,百尺楼台水接天。
青女素娥俱耐冷,月中霜里斗婵娟。
9《漫兴》一首【唐】杜甫江月去人只数尺,风灯照夜欲三更。
沙头宿鹭联拳静,船尾跳鱼拨剌鸣。
10《泊秦淮》【唐】杜牧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11《枫桥夜泊》【唐】张继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父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12《明月夜留别》【唐】李冶离人无语月无声,明月有光人有情。
别后相思人似月,云间水上到层城。
13《江楼有感》【唐】赵嘏独上江楼思悄然,月光如水水如天。
同来玩月人何在,风景依稀似去年。
14《十五夜望月》【唐】王建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15《春夜》【宋】王安石金炉香烬漏声残,剪剪轻风阵阵寒。
春色恼人眠不得,月移花影上栏杆。
16《天竺寺八月十五日夜桂子》【唐】皮日休玉颗珊珊下月轮,殿前拾得露华新。
至今不会天中事,应是嫦娥掷与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诗词中咏“月”的佳句顺手拈来,细细品味起来,作者眼中的“月”早已不能用一两个词来概括说明了,“月”早已随着诗人那真挚丰富的情感而蕴蓄了多重含义,成了一个立体的情感寄托物:失意人眼中的“冷月”,正气者心中的“日月”,别离者泪中的“残月”,欢娱者笑中的“明月”。
如果按月的蕴含不同而分类,“月”意象可分为以下几种:
(一)“月”的时间意象
月有阴晴圆缺,又有规律的循环,因而古人早有以月计时的历法,诗词中用“月”单纯表示季节的也非常多:“二月春风似剪刀”、“毕竟西湖六月中”、“八月秋高风怒号”等等。
但人事的兴衰,朝代的更迭,与那亘古不变依旧东升西落的月相比如白驹过隙,千百年来,有多少人发出时光飞驰、人生苦短的感叹!“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
”(唐·张若虚)人间不知流转了多少英雄豪杰、凡人庸才,而“月”仅是相似,其实又何止是相似,而是“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唐·李白)啊!面对那“年年今夜,月华如练”(宋·范仲淹)的永恒意象,多少人“惯看秋月春风”。
“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这是李白的质问;“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这是苏轼的探询。
有人问其始,自有人问其终。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南唐·李煜)。
但前不见其始,后不见其终,那“秦时明月”尚照汉家宫阙,那古时明月,今日依旧朗照九州。
“长沟流月去无声”,物换星移人不同。
面对宇宙的浩瀚,明月的无穷,人生的有限,多少伤时、惜时、叹时之作流传千古,月早已由“白玉盘”意化为如流水一般东去不回的时
间意象,让人在浩淼无穷、深邃永恒的宇宙面前,顿生渺小之感、短暂之感,更激起和历史洪流相融,奋力在短暂的人生中有为的斗志。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这是曹操问怎么有为,但生活中更多的却是无数的人成为“鸡声茅店月”下的匆匆早行人。
(二)月的空间意象
月挂中天,月光铺洒大地,或朦胧,或明亮,于是物质上的月又成了占据巨大空间的月,更在文人笔下拥有了文化的内涵。
“月出惊山鸟”的幽静明亮,“明月如霜”的冷艳凄迷,“月光如水”的清丽迷人,无不令诗人们挥毫写意,写下“天阶月色凉如水”的清凉感受,写出“月华如练”的流动质感。
月,凭借那月光的普照,往往形成一种广阔的境界,给人以恢弘雄壮的美感。
杜甫有“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的空阔,李白有“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的辽远,王维守着“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的清幽,谢灵运品着“明月照积雪,北风劲且哀”的冰寒。
就在这一泻千里的月明中,多少故事在演绎着多味的人生。
“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宋·欧阳修),那月下是有情男女的相视相恋;“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宋·苏轼)是失意之士的对月感叹;“月黑雁高飞,单于夜遁逃”(唐·卢纶),是失利时的仓皇保命;“今夜鹿州月,闺中只独看”(唐·杜甫)是明月中的思妇望归……
面对无限的月色,诗人涌发了多少灵感,不仅月本身的辽远令人产生无限向往,那月色下的万事万物也因之而拥有无穷诗意。
夜因月而有
了生气,月因夜而尽显其意。
诗人的心灵正是在无边的月色中才得以思接千古,慨天地之茫茫,收万物于心间。
(三)月的情感意象
诗言志也,纵然王国维分境界为有我之境和无我之境,但诗词中的万物终究是诗人眼里的,因而无不皆着我色,蒙着感情的面纱,这也使得月又由物质的而幻化为精神的,成为人感情的寄寓者。
(1)良辰美景的象征
月以其轻柔如纱而编织了一个令人臆想无穷的境界,古人早有“月光如水水如天”的清丽,“梨花院落溶溶月”的朦胧,“云破月来花弄影”的变幻。
因而以月来代良辰美景,典型而尽意。
李白有月必有酒,他想“莫使金樽空对月”,更要“浩歌待明月”,进而能“曲尽已忘情”。
苏轼亦言“明月如霜,好风如水,清景无限”。
更有秦观的“夜月一帘幽梦,春风十里柔情”。
但良辰美景终有不知珍惜者,于是就有了李煜的多少恨,恨如一江春水向东流;还有了琵琶女的泪水倾诉“今年欢笑复明年,秋月春风等闲度”,待到“暮去朝来颜色故”时,只能“老大嫁作商人妇”。
(2)美好高尚的象征
月因其高挂中天,其光又或珠黄,或乳白,纯洁动人,于是在痴情者的眼里,她仪态万方、温柔娴静,用来喻人自是别有神韵。
“炉边人似月,皓腕凝霜雪”,一纯洁、嫩白的美人就似月般楚楚动人的立于眼前。
月的高不可攀,光芒万里,不能不让人把日月并提,“屈原辞赋悬
日月,楚王台谢空山丘”,以日月作比把对屈原的赞誉提到了无以复加的顶峰。
“知君用心如日月,侍夫誓拟同生死”(唐·张籍)同样以日月并提来表示认为对方用意的光明磊落。
“含光混世贵无名,何用孤高比云月”(唐·李白)这更是臆定了月的高贵。
(3)知情可人的象征
在诗人与月共存的时空,月不再是宇宙间一颗行星,只会发出皎洁的光,而是成了一个通情达理、善解人意的可人。
有“松风吹解带,山月照弹琴”(唐·王维)的无语助兴,有“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唐·李白)的痴情相伴,有“暮从碧山下,山月照人归”(唐·李白)的知心爱人,更有“溪边小立苦待月,月知人意偏不出”(宋·杨万里)的调皮嬉戏。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唐·李白)中,明月可代人相伴相随;“山月不知心里事,水风吹落眼前花,摇曳碧云斜”(唐·温庭筠)里,看似山月无情,但这正是建立在她该是知道心事的基础上才如此言语的。
更有直言“多情只有春庭月,犹为离人照落花”(唐·张泌)者。
唐韦庄词《世冠子》亦是明证:
四月十七,正是去年今日,别君时──忍泪佯低面,含羞半敛眉。
不知魂已断,空有梦相随,除却天边月,没人知!
(4)离愁别恨的象征
月圆喻团圆,月缺自然就是离别了。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宋·苏轼)。
但纵有豁达之人说“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那“剪不断,理还乱”的离愁仍是才下眉头,又上心头,
挥之不去,渐远渐浓。
能做的只有猛饮烈酒,倒头酣睡,却不免夜来清醒,辗转反侧,孤寂中,看“杨柳岸,晓风残月”(宋·柳永),忆“当时明月在,曾照彩云归”(宋·晏几道),盼何时杯重把,共叙欢娱情。
滞留的一方要么“无言独上西楼”,看“月如钩”;要么“可怜新月为谁好,无数晚山相对愁”(宋·王安石)。
更有力劝“明月楼高休独倚”,以免“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尽管“思君如满月,夜夜减清辉”(唐·张九龄),却仍是“青鸟不传云中信”,只落得“肠断白萍洲”。
愁极恨至。
“恨君不似江楼月,南北东西。
南北东西,只有相随无别离。
恨君却似江楼月,暂满还亏。
暂满还亏,待得团圆是几时?”(宋·吕本中《采桑子》)
(5)望远思归的象征
正因月到中秋这个团聚的日子分外明,月必然要担起望远思归的职责。
李白的“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这千古绝唱写尽了思乡。
千里共婵娟时,更是“共看明月应垂泪,一夜乡心五处同”(唐·白居易)。
因为在思乡者的眼里,月是故乡明!离家千里,天各一方,共对明月,不是“不知秋思落谁家”,而是“今夜月明人尽望”啊!
(6)寂寞清愁的象征
夜是静寂的,月是冷峻的,那光的亮白在愁人的眼里就是惨白的。
“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宋·苏轼)中,那月下的孤坟,在清冷的月光下更让人寒从胆边生,泪静从腮边落。
“风鸣两岸叶,月
照一孤舟”(唐·孟浩然)中可静听天籁,“回乐峰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唐·李益)里月凝哀愁,“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宋·苏轼)时,是诗人写尽历经沧桑的心寒与孤傲,“雾失楼台,月迷津渡”(宋·秦观)里,是词家的迷茫无助。
月,这古今共赏的意象,细究起来意蕴竟如此的丰厚,能理解了它的深层含义,自是对古人思想感情的一种解读,更是丰富自我情感的过程。
古今思想的打通,让我们不会寂寞于自我的心灵,多层面的寄予让本就无穷的世界更是色彩斑斓,让有限的文字更细腻的反映世界的无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