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阅读是提高语文素养的重要途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有效阅读是提高语文素养的重要途径
摘要: 大量阅读课外书籍,让学生接触大量的语文材料是提高语文能力最有效的途径。加强课外阅读指导,才能从整体上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促进学生的发展。
关键词:阅读习惯氛围素养
《语文课程标准》有段精彩的话:“要重视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整本的书。”这从某种意义上说,学生的语文素养是读出来的。的确是这样,书是人类精神的烂漫花朵,是生命价值的高贵寄托,是智慧灵魂的永远的栖息地。显然大量的课外阅读,对学生的阅读水平、语文素养及认知思维水平的提高起了极为重要的作用。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必须让阅读成为学生自觉的生活,就是要通过“会悟”、“美读”、“情境体验”等方式,让“阅读”还原成“生活”;就是要让学生曾有的生活承受课文美好情思的“蜡染”,进而培养学生富有诗意、纤敏的心灵,通过“阅读”提升“生活”;就是要创造良好的读书环境,从课堂走向家庭,让学生“每天阅读”、“放下所有事情阅读”、“持续安静、不受干扰地独立阅读”、“快乐阅读”,从而让“阅读”成为学生“自觉的生活”。
既然阅读是这么重要,就应当进行有效阅读,才能发挥其积极作用。但是学生的课外阅读并不尽如人意,尤其是农村的孩子。
首先是不读。许多孩子没有课外阅读的兴趣和习惯,原因是多方面的:①没有一种阅读的氛围,没有几个孩子家里有一定的存书,没有几个家里有订报纸,他们从小在家里就没有受到阅读气息的吸引。在学校,我们也没有很努力去为学生营造这种氛围,学生对课外阅读就显得比较麻木,很难培养课外阅读的兴趣和习惯。
②许多家长对课外阅读的意义和作用认识不够,认为那是“闲书”,即使有买,也只是些习题集、作文选之类,都是很功利的书。
③当然,也有许多学生贪玩,把时间花在打电子、看电视、闲逛等方面。
其次是歪读。有的学生有课外阅读,但多是些武侠、卡通之类,有的内容很无聊,这样的阅读比不阅读还要糟糕。
第三、偏读。有较多同学课外阅读的功利性太强了,课外阅读的面过于狭窄,很片面。他们读得最多的是作文之类的读物,如作文大全、作文选刊等等,完全是为了学习作文的写法。不可否认,这些读物中不乏写作的方法性知识和成功的范例,但是语文课外阅读的根本目的是提高整体语文素养,为人生打好底色,为终身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但学习写作不是课外阅读唯一的和最终的目标。学习写作,专读作文法是不能奏效的,要写出好的作文,需要一种底气,这种底气以深刻情感体验、丰富的语言经验、大量的语言素材的积累和厚实的社会生活知识作基础。以作文辅导书为主要读物,就如同长期以方便面为主食,必然造成营养不良,这样进行写作技能技巧速成训练,终究写不出什么好文章,对语文素养的形成很不利。
以上所提到的这些不良阅读现象,主要是“揭示痛苦,以引起疗治的注意”。如何疗治呢?关键是培养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让学生爱读书。而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校内努力营造课外阅读的环境与氛围,图书馆充分发挥作用。让学生清楚地意识到:图书馆是一个学习的乐园,一个创新的天地,一个心灵驰骋的原野。要让学生充分认识课外阅读的意义,清醒地认识“阅读改变人生,知识改变命运”的深刻含义。看看自己周围生活的一些人,他们没有读书看报的习惯,农闲下来就是打麻将,他们没有别的兴趣,没有新知识,没有新思想,就因为没有从小培养阅读习惯,他们的命运
被固定在农村,视野狭小。从而使学生明白不能让自己的人生进行这样的轮回,如果这样,那么我们的社会就不会进步。从这个层面上说,阅读关系着整个社会的发展、民族的命运。因此我们要认识到阅读的重要意义。
(二)榜样激励。经常向学生介绍历史人物、科学家及身边成才的人的关键是行万里路,读万卷书,以榜样力量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积极性。在教室里张贴几条古今名言,如:刘向的“书尤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高尔基的“热爱书吧——这是知识的源泉”,笛卡儿的“读一切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凯勒的“一本新书像一艘船,带着我们从狭窄的地方,驶向广阔无限的生活海洋”……寥寥数语,既营造出浓浓的书香氛围,又能使学生充分认识到阅读的重要性。
(三)充分而合理的利用时间。不能借口没有时间而不去阅读。鲁迅先生讲过“时间就象海绵里的水,只要愿挤总还有的”。如果每天花一小时看10页有用的书,每年可以看3600多页的书,时间久了,就足以使自己成为一个相对博学的人。但要让学生明确是“课外阅读”。因此要处理好课内与课外的关系,课外阅读是课内学习的延伸,要懂得课外促进课内,因此不能在上课时偷偷地阅读课外书。
(四)“吾生也有涯,而书无涯”,书是读不尽的,课外阅读要有选择,多读好书。老师应指导学生选择,以后学生逐渐学会选择与舍弃。选择内容健康、积极向上、有意义的、文质兼美的文章。著名特级教师窦桂梅带领学生在教材之外广阔的时空里广求博取:低年级,她给学生推荐民间传说、童话故事;中高年级,推荐儿童文学、杂文随笔、科幻漫画。从《爱的教育》到《草房子》;从《菜根谭》到《莹窗小语》;从感动共和国的50本书,到美国中小学必读的30本优秀读物……她克服重重困难,和学生一起遨游在丰富多彩的语文生活海洋中,在阅读中获得成长的力量!
(五)课外阅读要注意“杂”,各学科相互渗透。鲁迅先生要求我们要广博,他说:“像蜜蜂采过许多花,才能酿出蜜来,倘若叮在一处,所得非常有限、枯燥了”。鲁迅先生读的书就很杂,他所看的书有诗话、画谱、杂记、史记、汇刊,甚至看佛经、墓志等,怪不得他的杂文论古道今,中外并蓄。这是由于广泛的吸收,来源就更丰富了。著名数学家苏步青提倡“文理兼优”,他本人就擅长《离骚》而获得“数学诗人”的美誉,正如常言所说“蜜蜂采百花而后酿佳蜜”。
(六)读过许多书,但只在大脑中留下一些朦胧的印象,飘忽的意念和肤浅的感受,到用时又拿不出。所以阅读一定要注意积累,做一些摘抄,“好记性不如烂笔头”。笔记(采蜜本)不仅可以帮助你记忆,更重要的是可以让你仔细,刺激你思考。读书是要“眼读、手读、心读”的,读书需要记忆,尤其是那些充满智慧和人文思想光华的精美语言,应该烂熟于心,长久记忆,但长记不是通过一次性阅读就能完成的。因此就要养成“不动笔墨不看书”的良好习惯,需要时及时地拿出来“温故”。读好的作品、文章要进行二次阅读。两次阅读的时间、环境、方法、心境不同,因而就有新的见识、感受和发现。正所谓“温故而知新”,不要把阅读当成一次性筷子。另外,读过一篇文章或一本书,还可练练笔,记录自己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或者模仿文章精彩片断进行练笔仿写。
母语教学实质上是“语境教学”,教师的主要工作就是为学生创造良好的言语“习得”环境。树立“大阅读”的观念,打破课内外的界限,给学生创造“多读”机会,这对发展学生的阅读素养是至关重要的。
加强课外阅读指导,才能从整体上增加学生的语文素养,促进学生的发展。总之,大量阅读课外书籍,让学生接触大量的语文材料是提高语文能力最有效的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