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中西思维方式呈现互补状态
中外文化的异同与互补
中外文化的异同与互补文化,是人类在生活和工作中创造的各种思维、行为和价值的总和,它是一种根深蒂固的信仰、思想和习惯。
无论是在东方还是在西方,文化都是人类发展的重要标志之一。
中外文化的比较是一种相互学习、交流、取长补短的过程,通过比较发现异同之处,可以为双方文化交流提供重要的参考。
因此,本文将从中外文化的异同和互补方面进行探讨。
一、中西方文化的异同1.1宗教思想中西方文化的宗教思想有很大的差异。
西方文化以基督教为主要宗教信仰,其价值观围绕着个人自由、平等和尊重个人权利。
基督教相信世界上有一个超自然存在的主宰和创造者。
基督教的莫言是“上帝创造世界并且让人类以自由的方式选择自己的未来”。
中西方文化的差异主要是基于这种不同的宗教观。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宗教思想以儒家、道家和佛教为主。
传统的儒家思想注重家庭、社区和国家的和谐,强调父母的孝道、兄弟的友爱、作为公民的职责。
传统道家思想注重个人修养,追求“道”的境界、自然与人体的统一,注重和谐、平衡和谦虚。
佛教强调个人的成长、悟道、悟义,强调智慧的修行和人间的相同,注重“8初心”——正见、正思想、正语、正业、正行、正念、正定、正见。
1.2 社会行为和礼仪中西方文化的社会行为和礼仪也有很大的差异。
西方人注重个人情感表达和表达个性,更加注重个人的权利、尊重和自由。
西方国家大多奉行多元化、开放、自由和多样性,注重个人的社会地位、人性和人格的成长,注重个人的权利、尊重和自由。
中国文化注重传统的礼仪和外在表现,强调对家庭和社会的关系、尊长尊师和祖先的崇敬。
中国社会独特的集体文化和谦让文化,强调个人行为和言语上不让对方丢脸、避免冲突和敌对行为,更注重稳定和安定。
此外,中西方在礼仪方面、职业礼仪、婚礼礼仪、葬礼礼仪等方面也有很多的差异。
1.3 表示方式中西方文化在表示方式方面的差异也很大。
西方文化强调理性思维和借助逻辑思维表达自己。
西方文化更加注重创造和创新,愿意冒险和发现,在艺术方面也更注意技术和技巧,色彩和形式更加灵活多变。
浅析中西思维方式差异的原因及主要表现说课讲解
浅析中西思维方式差异的原因及主要表现浅析中西思维方式差异的原因及主要表现摘要:中西民族的思维方式,由于受不同的自然和人文条件影响,客观上存在差异。
东方民族的思维方式呈圆形,以直觉体验为工具,强调整体性;西方民族的思维方式呈线形,以逻辑实证为手段,强调部分分析。
了解这些差异对我们的英语学习大有裨益。
关键词:思维方式差异原因表现1. 了解思维方式的必要性人类的思维是在生产实践活动作用下人脑发展到高级阶段的机能,是人类历史长期发展的产物。
思维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侧面来观察和反映客观世界,也对客观世界进行分析和综合。
某个民族将长期以来对现实的认识凝聚成经验和习惯,借助语言形成思想,又赋予思想以一定的方式,就形成了这一民族所特有的思维方式。
思维方式是一个复杂的结构,其深层的表现有情感、意志等暗流及更深的以潜意识存在的观物态度,而其浅层的表现则为语言。
思维方式是沟通文化和语言的桥梁(连淑能,2002:39),与两者都密切相关:一方面思维方式体现于民族文化的所有领域,包括物质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精神文化和交际文化,尤其体现于哲学、科技、文学、美学、艺术以及宗教、政治、法律等生产和生活实践中。
思维方式的差异,正是造成文化差异的一个重要原因;另一方面,思维方式又是语言生成和发展的深层机制,语言又促使思维方式得以形成和发展。
语言是思维的主要工具,是思维方式的构成要素。
思维以一定的方式体现出来,表现于某种语言形式中。
思维方式的差异,也正是造成语言差异的一个重要原因。
因此,要研究语言的特征及其转换,要研究语言与文化的关系,要研究不同民族语言和文化的差异,就必须深入研究与语言和文化均有密切关系的思维方式。
2. 中西思维方式差异的原因从地理和文化的角度看,全世界可以分为东方和西方两大区域。
导致它们思维方式差异的原因很多,本文主要归纳为三个方面:2.1 我们认为首先是东方西方哲学对语言的态度截然不同的缘故。
以中国为代表的东方文明走上了“受指主义”的轨道。
中西文明的差异性与互补性
中西文明的差异性与互补性何星亮中西文明的差异性是冲突的根源,还是互补的前提?有些学者认为是冲突的根源。
但从大量中外历史事实来看,文明的差异性不是冲突的根源,而是互补的前提。
本文所说的中国文明或文化,是指宋代以来的文化;而西方文明或文化,则是指文艺复兴以来的文化。
1中西文明的差异性表现在哪些方面?从文明类型来看,中西文明的差异主要表现在伦理型与法理型、内向型与外向型、整体性思维型与分析性思维型、家族本位型与个人本位型四方面。
伦理型与法理型。
从文化性质来看,中国文化属于伦理型文化,西方文化属于法理型文化。
中国文化从“性善”的角度出发,认为人的本性是善的,主张建立良好的伦理道德以规范人们的行为,通过教化来使人形成“自律”意识;西方文化从“性恶”的角度出发,认为人的本性是恶的,主张“原罪说”,认为人生下来就有罪,主张建立严密的法律来抑制个人的私欲和动物性本能,以“他律”来促使人们遵守社会规范。
梁启超曾说:“西洋人注重人同物的关系,所以物理学很发达;中国人注重人同人的关系,所以事理学很发达。
这是中国人与西洋人不同的特点。
”内向型与外向型。
为什么美国那么喜欢打仗,几乎每一任总统都要打上一二次仗?似乎不打仗就不是美国总统。
而中国正好相反,从古至今崇尚和平,崇尚稳定,稳定压倒一切。
所有这些,都与文化类型不同有关。
从文化性格来看,中国文化属于内向型文化,西方文化属于外向型文化。
主要表现在如下几方面:其一,从动和静的角度来看,中国文化自古至今求稳定,求平安,追求社会的均衡与和谐,在稳定中求发展。
西方文明崇尚变化,不断进取,永远不满足于现状,在变动中求发展。
其二,在对外关系方面,中国爱好和平,不喜欢战争,以战争为例外,不太重视外部环境,主要通过内部控制来维护国内的稳定与安全;以防守为主,主张后发制人。
西方文化的进取性和扩张性很强,重视外部环境对自身安全的影响,通过扩张来保障国家的安全。
以战争为常事,在扩张中发展和巩固自己,主张先发制人,强调把对手消灭在萌芽状态。
季羡林东西方文化互补论读后感
季羡林东西方文化互补论读后感
《季羡林东西方文化互补论》是季羡林先生在20世纪70年代提出的一个学术观点,其中探讨了中西文化的异同与互补。
读完这篇文章,我对中西方文化的互补性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
季羡林先生首先指出,中西方文化在价值观念、思维方式和审美标准等方面存在着差异。
例如,中西方社会对于权威的态度不同,西方更注重个人的权利和自由,而中国传统文化中更注重整体的秩序和和谐。
同时,中西方在对待时间、空间观念以及艺术审美上也存在着不同的倾向。
然而,季羡林先生认为这些差异并不妨碍中西方文化的互相补充与借鉴。
他提到,中西方文化交流可以造成文化的创新并产生新的艺术形式。
例如,中国传统戏曲和西方舞台剧的结合,既能保留中国传统文化的美,又能借鉴西方的舞台表演手法,使得戏曲更加现代化。
读完这篇文章,我深感中西方文化的互补性与交流的重要性。
只有通过交流与对比,我们才能更好地认识和理解中西方文化的差异与共同点。
这种文化互补和融合是我们不断丰富自身文化内涵的重要途径。
同时,我们也应该明确文化交流并非简单的“东方化”或“西方化”,而是要取长补短,互相汲取优秀的文化成果。
总的来说,通过阅读《季羡林东西方文化互补论》,我对中西方文化的互补性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
顺应时代的发展和文化
的多元化,我们应该积极推进中西方文化的交流与融合,为世界文化的繁荣做出更大的贡献。
中西思维方式比较 (2)
情感与理性思维的差异
情感思维
重视情感和人情因素,认为情感是人性的本质,是人类社会交往的基础。在中国 文化中,情感思维表现为强调人情味和人情人脉的重要性。
理性思维
强调理性和逻辑,认为理性和逻辑是认识事物的基础。在西方的理性思维中,情 感被认为是非理性的,需要被控制和约束。
03
中西思维方式在文化中 的体现
道家思想
道家思想强调自然法则和无为而 治,主张与自然和谐相处,追求 内心的平静和自由,对中国传统 思维方式产生了重要影响。
法家思想
法家思想强调法律和制度的重要 性,主张以法治国,对中国传统 思
03
古希腊哲学
古希腊哲学家如苏格拉底、 柏拉图等对理性、真理和 知识的探索,奠定了西方 思维方式的基础。
02
中西思维方式的特点与 差异
整体性与分析性思维的差异
整体性思维
强调整体与部分之间的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认为整体的功能和性质是由各部 分之间的相互关系决定的。在中国文化中,整体性思维表现为重视整体和谐、 强调整体优先。
分析性思维
强调将整体分解为各个部分进行独立分析,以揭示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在西方 的分析性思维中,各部分之间的关系是相对独立的,部分之和等于整体。
西方则更关注理论性创新,强调科学原理和理论突破。
连续性创新与颠覆性创新
03
中国的创新思维更倾向于连续性创新,强调渐进式发展,而西
方则更关注颠覆性创新,强调突破性和变革。
05
中西思维方式的融合与 展望
中西文化交流的必要性
文化多样性
中西文化交流有助于促进文化多样性,增进 对不同文化的理解和尊重,推动世界文化的 繁荣发展。
基督教信仰
基督教信仰强调信仰和理 性的统一,对西方思维方 式产生了深远影响。
东西方文化的互补融合
东西方文化的互补融合东西方文化的互补融合很多学者在思考中国近百年来因落后而总是处于被动挨打的地位,寻求根本原因时,除了政治、经济等较直接的原因外,最终总是会落在科学这一要素上,更进一步的思索自然会注意到东西方文化的差异,直至提出这样的问题:为什么在人类发展史上一直处于前列的中国传统文化,没有能在近代导致科学的先进局面出现。
文化是思维的结晶,文化的差异最终代表着思维上的差异。
《易经》一直被推崇为中国文化的滥觞,上述问题的提出来,必然要引导人们思考在《易经》这一本土文化中体现出的人的思维方式对中国文化发展历史的影响。
人类的文明发展犹如一场马拉松比赛,各不同民族就如赛跑运动员,在漫长的赛途中你追我赶,在不同的时间段会分别处于领先地位,这也是十分正常的,毕竟自始至终都处于领跑的位置是不太可能的。
近两三百年来中国与全世界各国的发展状况是由诸多历史的与现实的综合因素所决定的,所谓先进与落后是相比较而言,近代西方国家的崛起与中国的落后,正是这一时间段在政治经济文化等影响国力的综合因素我消彼长的路段。
当然,这样整体地理解人类发展史并未妨碍进一步更深入地探寻,西方国家为什么会崛起呢?最后也还是必然会落到自然科学这一主题上来。
问题的回答促使我们将目光落到两千多年前,那时候由于农业与畜牧业为主体的经济之成就,人类处于第一个社会繁荣高峰期,经济的繁荣带来文化上的活跃,以古希腊为代表的西方文化和古印度古中国为代表的东方文化齐头并进,虽然有着种种差异,整体上而言应当说东西方文明处于相同的高度,因而对于今天的我们而言,东西方文明是站在同一起跑线上,但从那时开始,两种文化分别选择了不同的发展路线,正是这种不同的路线把东西方各国引领到后来不同的社会状态和发展局面。
形象化而言,这有如青藏高原上的雪水分别选择了不同的路线流淌,最终形成了长江与黄河这样两条各具特色的江河。
虽然起点较接近,但可以说后来东西方文化上的差异,在两千多年前就已露出了端倪,它表现在思维方法的本质上。
论中西思维方式
论中西思维方式一、本文概述《论中西思维方式》这篇文章旨在探讨和比较中西方在思维方式上的主要差异及其背后的文化、历史和社会因素。
本文将首先概述中西方思维方式的基本特点,然后分析这些差异如何在日常生活、人际交往、工作实践以及社会决策等多个层面产生影响。
文章还将探讨这些不同的思维方式在全球化和跨文化交流日益频繁的今天,如何相互作用、影响并共同塑造世界的未来。
具体来说,本文将首先概述中国传统的整体性、直觉性、辩证性的思维方式,以及西方传统的分析性、逻辑性、实证性的思维方式。
接着,文章将分析这些思维方式在认知世界、解决问题、处理人际关系等方面的不同表现。
然后,文章将探讨这些不同的思维方式如何在中西方的教育、科技、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发挥作用。
文章将提出在全球化的背景下,如何促进中西思维方式的互补与融合,以推动人类文明的进步和发展。
通过本文的论述,我们希望能够增进对中西思维方式差异的理解,促进跨文化交流和理解,为构建更加和谐的世界提供有益的思考。
二、中西思维方式的差异中西思维方式在多个维度上展现出明显的差异。
在认知结构上,西方思维倾向于分析性,注重将整体拆解为部分,通过深入剖析每个部分来理解整体。
而中国思维则倾向于综合性,强调从整体出发,注重各部分之间的相互关系,追求整体的和谐统一。
这种差异在对待问题的态度和方法上体现得尤为明显,西方思维鼓励独立思考,注重逻辑推理和实证分析,而中国思维则强调天人合一,注重内在的统一和平衡。
在价值取向上,西方思维往往以个体为中心,强调个人的独立、自主和自由。
而中国思维则更注重群体和谐,强调个人与社会的相互依存和共同发展。
这种差异在社交和人际关系中表现得尤为突出,西方思维鼓励个人表达和自我实现,而中国思维则强调集体荣誉和共同利益。
在思维方式的具体表现上,中西思维也存在差异。
西方思维注重形式逻辑和实证主义,善于运用数学、逻辑等分析工具进行量化分析和推理。
而中国思维则更注重辩证思维和直觉体悟,善于通过类比、象征等手法把握事物的内在规律和本质。
浅析中西方思维方式之差异及现实意义
浅析中西方思维方式之差异及现实意义西方思维:
1、注重理性,注重客观性。
比如说西方人看到一条河,就会将
河当作一个客观物体来观察,然后对其进行分析,比如河水从哪里来,为什么会有河水,为什么和水往一定的方向流,然后对其进行定义。
2、一旦定义之后,所谓的“河”一词就有一个必然的意义,而
不能是其他的意义。
而以后每当看到河的时候,就必然将其对应在“河”这个词的概念上。
东方思维:
1、是感受式的思维。
比如说东方人看到河,就想到河水川流不息,就想岁月一样,一去不返。
2、所以孔子才会“望川叹息”,看到河水往东方不停流去,又会想到生命如河水一样,必然有一定的目的地,而且日月不息,然后就想到做人要象河水一样努力不懈,朝自己的生命目的进发。
张子文 :马克思主义视角下浅析中西思维异同性表现及融合
党的十八大以来,围绕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习近平总书记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论述,其中在十九届中央政治局第14次集体学习时,重点提出了四个“讲清楚”,习总书记特别强调“要讲清楚每个国家和民族的历史传统、文化积淀、基本国情不同,其发展道路必然有着自己的特色;讲清楚中华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丰厚滋养;讲清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突出优势,是我们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讲清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植根于中华文化沃土、反映中国人民意愿、适应中国和时代发展进步要求,有着深厚历史渊源和广泛现实基础”。
因此,探究中西方文化背后的思维差异性也成为当前十分重要的研究内容,有助于我们看清本国文化背后所蕴含的思维特色与传承脉络,在研究中西思维差异的背景下,进一步探索如何通过马克思主义科学思维方法论来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提供立场、观点和方法,能够通过马克思主义科学思维方法来传承中国传统文化思维方式中的精华同时又能融合中西思维的差异性,因此,关于马克思主义视角下浅析中西思维异同性表现及融合的研究将对我们坚持发展社会主义科学思维、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构建命运共同体 、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都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一、中西思维的相同点(一)对现实物质世界的客观反应中西思维均属于意识形态域,马克思指出:意识是对物质世界的反应,而真理是对物质世界的客观的、正确的反映 。
因此中西思维的产生均在对特定的物质世界及人类社会发展的过程中所形成的,即使中西思维方式方法上存在不同表现,但本质上来说终究是对于客观现实的反应,是储存在人脑中的意识形成的模式化存在。
当然,马克思也同样指出:“意识对物质起到能动的反作用,意识与物质是辩证的、相互影响的”[1]。
因此,中西方不同的思维方式也必将对人类及社会的发展起到不同的能动作用。
(二)具有相同的终极起源中西思维的表现上存在较为明显的差异性,但二者马克思主义视角下浅析中西思维异同性表现及融合张子文(南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研究生、天津渤海职业技术学院讲师 天津 300350)摘 要:党的十八大以来,围绕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习总书记特别强调“每个国家和民族的历史传统、文化积淀、基本国情不同,其发展道路必然有着自己的特色”,而在文化发展过程中思维方式的形成与发展又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是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与加强中西方沟通的重要桥梁。
浅谈中西医思维方式的差异与原因及其结合
浅谈中西医思维方式的差异及其结合肖颖2011级中西临床二班学号:20112201158 联系方式:180******** 摘要:中西医结合医学是我国独创的一门新兴医学学科, 随着中西医结合学科的发展,其基础学科的发展还需进一步的研究和探索,在教学和科研方面还有待提高。
加强中西医结合研究, 培养中西医结合人才,促进中西医结合医学的进步,实现从实践到理论上的融会贯通,是创立中西医结合医学体系的必由之路。
中医和西医源于两种不同的文明,两者相互包容,兼容并取,并无贵贱之分。
二者的结合学科更是一个新起之秀,去和将其发展?本文主要是从几个方面论述中医与西医思维的差异,最后简单谈一下如何在中西医结合这个专业中巧妙地运用这两种思维。
关键词:中、西医;思维方式;差异;结合中西医共存、中西医共发展已经成为我们国家的一个现实。
然而中西医两种医学存在巨大的鸿沟,是一个不容争辩的事实。
二者之间到底有什么差异,为什么有这些差异,这些差异的存在孰优孰劣呢? 我们有必要进行审思。
众所周知,一门科学的产生,必须要形成一套与该科学相适应的理论体系。
理论体系就是指一个学科的整体知识系统,其中包括与研究对象相关的基本概念、原则、定理以及论证这些理论所形成的方法学和知识基础[1]。
所以我们必须找出两者的差异,俗话说: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只有认识它才能给好的发展它。
1.中西医思维的差异中医的思维方式,基本上属于抽象的、综合的思维方式。
西医的思维方式,基本上属于直观的、线性的思维方式。
其差别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1指导方法不同中医“天人合一”的思想,蕴含着及其深邃的智慧:它强调人与自然是一个整体,不可分割。
一个人要想健康,他必须法于阴阳,顺应自然。
中医理论体系的建立,其辨证论治的思维基础,超越了现象与本质、主体与客体、感性与理性的界限。
中医认为:认识一个整体,诊断疾病时,必须四诊合参,以人为核心。
在漫长的岁月当中,中医治愈了无数的疑难杂症,为中华民族的繁衍昌盛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金元浦聊中西文化的思维方式比较
金元浦聊中西文化的思维方式比较在人与自然、家庭、民族三个方面的问题上,中国和西方民族的要求、态度、认识、行动明显不同,这是中西文化差异的表现形式。
同时这些差异不是分散孤立的,而是相互关联的,其中有一个一以贯之的东西,即中国传统文化比较重视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和谐与统一,西方文化则比较重视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分别和对抗。
如果说,一个民族的共同文化是这个民族不同阶级的人对于人与自然的关系、民族关系、家庭关系等问题处理方式的总和,那么,这些处理方式中一以贯之的东西就是该民族的共同心理习惯。
共同心理习惯一方面是共同的要求、理想、愿望;另一方面是共同的认识、共同的观念。
共同的要求就是它的价值观念,共同的认识主要表现为共同的思维方式。
这一切,可以总称为文化模式。
文化模式是一个包括思维方式、知识结构、价值取向、审美趣味的综合体。
在这个意义上我们可以说,中西民族文化的基本差异是文化模式的差异,这个基本差异就是:中国传统文化重和谐与统一,也就是《中庸》中说的“执其两端,用其中于民”或“执两用中”;西方文化比较重视分别与对抗,即两极分立。
和“执两用中”的文化模式相对应,中国传统哲学的首要特点就是主张把差异和矛盾当作统一体的固有内容来认识,同时又主张把统一与和谐当作差异和矛盾的本来根据来把握。
这种思维方式的本体论根据,就是认为在矛盾的同一性和对立性中,同一性更为根本,而对立与差异乃是包含在统一与和谐之中的。
两(对立)是一(统一)的固有内容,一是两的本来根据。
这种把同一性看得更为根本的本体论,使中国传统哲学产生发展了一种有中国特色的辩证的思维方法。
这种思维方法,在不同的哲学家中有不同的名目。
如老子叫它为“观复”,庄子叫它作“以明”,《周易大传》谓之“通乎昼夜之道而知”,都强调一种用对立面的转化和统一的原理来把握对立面的方法。
昼夜既是最明显的对立现象,也是最明显的对立面相互转化的现象。
北宋张载说:“两不立则一不可见,一不可见则两之用息。
浅论中西文化思想差异与互补
家 文 化 是 一 种 来 自印 度 的 外 来 文 化 , 中 国 化佛 家 文 化 的 特 点 是 人 必 须 依 附佛 祖 , 不 应 有 七 情 六 欲 , 的 幸 福 不 在 于 今 世 人 人
而存于来世 , 不在 于此 岸 而 在 于 彼 岸 。 西 方 国 家 推 崇 古 希 腊 罗 马 文 化 和 基 督 教 文 化 这 两 种 文 化 . 希 腊 罗 马 文 化 是 一种 不 断 积 极 进 取 的 文 化 , . 古 即人 的 一 切
・
相 互补 充
应 从 行 动 中 获 得 , 只有 在 行 动 中 才 能体 现人 的 生命 价 值 。 也 基 督 教 文 化 则 是 一 种 自我 赎 罪 的 文 化 , 人 应 该爱 一 切 东 西 , 即 包 括 爱 自己 的 仇 敌 , 以无 限 的博 爱 和宽 恕精 神 去 引导 人 们 生 活 。 三 、 人 类 文化 思 想发 展 进 程 中 , 在 中西 文 化 思 想 相 互 补 充
二、 中西 传 统 文 化 的 差 异 中华 民族 崇 尚儒 、 、 这 i 种 文 化 , 某 种 程 度 上 来 看 . 道 释 从 儒 家文 化 是 一 种 北 方 文化 , 诞 生 于 中 原 地 带 , 特 点 是 人 世 它 其 思想 , 即人 是 社 会 的一 分 子 , 而 人 不 可 能 超 越 社 会 而 生 存 , 因 只能 按 照 社 会 所 制 定 的规 章 制 度 办 事 . 样 才 能 生 活 、 存 得 这 生 好 , 则 难 以 生存 。 道 家 文 化 是 一种 南 方 文 化 , 否 它诞 生 于 汉 楚
墨■
浅 论 中 西 文 化 相 ,、, 差 异 与 互 补 照
说中西方思维方式的差异
说中西方思维方式的差异都说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中西方因为地理位置,经济条件及认知结构不同,在思维逻辑上也存在明显的差异。
这种差异使人们在处事上各有各的特点。
中国强调整体,西方注重个体;中国人喜欢直觉思维,西方人擅长逻辑性思维;中国传统的思维方式是“广度优先”,而西方人的思维方式是“深度优先”……中西方的发展有着各自的轨迹:中国文化深受儒教和道教影响,在思维方式上以辩证和整体思维为主要特征。
把自然界当做一个整体来观察,把人与自然,个体与社会看成不可分割,互相影响,互相对应。
这种整体性思维方式也在家庭伦理中得以体现,中国强调以国家、民族、宗族、家庭为重,乡土观念浓厚,提倡“父母在不远游”,“叶落归根”等意识。
在思想和行为活动中,宗族具有中心地位。
都以整体为重。
而西方文明建立在古希腊的传统之上,在思维方式上以逻辑和个体思维为特征。
这主要受基督教影响,他们认为人是由上帝创造的,每个人都是上帝的子民,有最高的个人价值和尊严,充分尊重人的个体性。
西方人将主体和客体,人和自然,精神和物质,现象和本质相区分。
这种的思想深深影响着西方,逐渐形成了西方人逻辑分析和个体思考的思维模式。
当然这种个性思维方式在家庭伦理中以个人为重心,为人不拘一格,四海为家,居住迁徙广为流动。
强调子女脱离父母独立生活和奋斗为光荣,乐于谈论个人一的之见。
社会生活和个性具有多元化特征。
在生产劳动,平时生活工作中,中国思维方式注重实践经验,即以“经验为基础”。
传统的中医理论就是最好的例子。
扁鹊发明的望、闻、问、切四诊法就是属于典型感性直观和经验判断的例子。
直到现在,中国人对事物的认识仅仅满足于对经验的总结,而不追求对感性认识的深层思考与考究。
在西方的群众思维方式中,他们具有浓厚的实证,理性的色彩。
他们喜欢在收集和整理材料的基础上,利用理性的思辨对世界进行解说。
依赖理性的力量,以实证或思辨为武器力求回答如何认识,如何解答问题。
说服自己,说服外人。
中国思想和亚理士多德哲学——互补的中西文化
中国思想和亚理士多德哲学——互补的中西文化摘要:客观性和逻辑性是亚理士多德的形而上学的灵魂,他的关于形式的思想在哲学、科学、逻辑、数理之间具有一种超越性关联,这使他的实体理论与他的逻辑学取得了一致,从而实现了哲学和科学的统一而成为西方哲学的亚理多德传统。
他把对事物终极原因追求表达为四因理论,并在基中建立了哲学概念与科学原理之间的超越联系,而他遗留的范畴理论却成为了西方哲学无法逾越的文化障碍,从这种差异中我们可以看到中西文化互补的实质性关联。
人类的一切抽象思想或许都要起源于神话意识,而从古希腊神话分离出哲学而使其具有它自身的内容和方法,就是苏格拉底-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这些先哲所开创的学术研究,。
亚理士多德 (384-322 bc.) 在人类思想史上最重要的贡献就是它把主要依赖比喻、经验推理的辩论的哲学思维推进为可以用概念和命题表达的逻辑方法,亚理士多德的学术研究方法明显地不同于苏格拉底-柏拉图和其他的古希腊哲学家的地方,首先表现在他的研究重心已转移到对名词、概念与事物属性、本质的关系进行的分析研究,而不是仅仅依靠辩论和比喻的方法直接对事物、属性、本质等进行研究,就是说他意识到了用概念、命题进行表达和思维,而不是主要地依靠形象来表达,用比喻、经验来推理,苏格拉底的辩论和柏拉的对话都是对话人之间的直接解释和辩驳,基本上是对事物的直接思维方式,而基于空间意义的形式正是柏拉图的理念的立足点 (参见中国思想和柏拉图哲学——互补的中西文化2.) 。
亚理士多德把基于事物的思想形象的表达为概念关系,把对事物的原因研究推进到逻辑关系的表达,把主要依靠经验比喻的推理方法推进为逻辑推理,把辩论转变为完全理论性的学术方法,简言之,把广泛的思维变成了精确的思想,这种进步的意义已不仅仅是对于哲学领域的,而是整个文化意义的。
亚理士多德所建立的三段论的思维形式是迄今为止我们仍学习和训练思维的基础方法,我们或许不应当把人类智力进步台与事物的逻辑关系表达了这个困难的问题,虽然他并没有解决这个问题,但他以一种全新的方式表达了它,关于事物自身的学术研究是物理学和数学,而关于事物自身原因与事物的属性的关系的学说就他所说的形而上学。
中国思想和柏拉图哲学—互补的中西文化
中国思想和柏拉图哲学—互补的中西文化摘要:作为西方哲学基石的柏拉图的理念是超验存在的纯粹形式,它的相关于具体事物的抽象性和绝对性与几何形式相同,而中国哲学的阴与阳理念却正是世间一切事物的普遍的性质,但却恰恰没有自身的绝对形式。
形式的流变能给予几何形式以具体的性质,但只有在思想中理念才能实现超越的统一,莫比乌斯带、克莱因瓶,和太极图之间存在着这种深刻的一致性,作为中国思想的道的变易的理念与柏拉图的理念形式在思想上的互补性揭露了中西文化更高层次的一起内涵。
柏拉图(Plato427-347BC.)或说苏格拉底-柏拉图是西方哲学的一个里程碑,这正象孔子.)或说老子-孔子是中国思想(参见论中国思想)的一个里程碑一样,咱们尽管不是把一切都归功于他们,可是他们集成性地代表了两种哲学的开端和基础,直至今天咱们仍未充分地熟悉他们的意义。
关于西方哲学界来讲,柏拉图和亚理士多德(Aristotle384—.)代表了西方哲学的不同的偏向,这和老子与孔子的关系相似,尽管亚理士多德是柏拉图的学生,他们的不合所暗示的意义也未取得充分的明白得,而且人们似乎没有注意到在孔子和柏拉图之间存在一样重要的或许是更深刻的关联,尽管孔子和柏拉图在历史上没有任何联系,但历史却以一种超越时空的方式揭露了如此一种互补性的关联的存在。
本文不是从他们各自的学说上具体地讨论他们的异同,而只是把他们作为代表来探讨东西方文化思想在起源上的关联。
1.理念与形式柏拉图的“理念”(idea,eidos)具有多重含义,但大体地不是直接地指语言表达的概念,那个工作是由亚理士多德进展的,柏拉图的理念最核心的意义是理想或典范,是指事物的空间形式的存在,因此在他那里理念与形式同义,这由他的闻名的床的比喻(理想国10)能够清楚地看出,事物的理念确实是事物的完美的抽象形式,而不是事物之间的抽象关系,这是明白得柏拉图的理念的一个要点。
理念确实是绝对的形式,床的理念除仅仅是完美的形式外,不具有任何物理性质,这种特点正与几何形式的纯粹性一样,比如作为几何元素的平面是没有厚度的,即没有体会的具体性质,因此纯粹的空间形式确实是绝对性的理念,但它不是几何画法中的图形,这正如柏拉图所说的画家也只是对具体事物的仿照一样,绝对的几何形式通过几何图形而被表达,理念通过思想而被“回忆”,这就给没有感性性质、不能看到、不可捉摸的理念带来可见的阳光,光的比喻在柏拉图的对话中是重要的,这是他遗留给西方哲学和神学重要的财富之一。
浅析中西方文化在思维方式上的对立统一
浅析中西方文化在思维方式上的对立统一作者:甘苓赵莉兰军师来源:《决策与信息·下旬刊》2014年第09期[摘要]不同的文化孕育着不同的且带有自己文化特色的思维方式,各种文化群体在各自文化氛围中会形成的各具特色的思维习惯和方式、方法。
本文结合前人的研究成果,以马克思主义矛盾观对中西方思维方式进行比较分析,认知在文化背景下中西方思维方式上的对立统一,以便我们更好的跨文化交流,同时使我们更好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关键词]文化;思维方式;对立统一一、文化与思维方式学者们对文化的定义有上百种之多,我们比较认同的有两种:一种是所谓文化就是人类创造的精神和物质财富的综合;一种是所谓文化就是人类行为的综合。
[1]本文中,文化就是指人类行为的综合,它包含着一个民族的思维方式、风俗习惯、伦理道德和信仰等。
思维方式指的是人们观察事物、体认事理、作出反应时所采取的一种基本的思路,所拥有的一种心理定势。
[2]文化中包含了思维方式,同时也决定思维方式的特征,而思维方式也体现了文化,同时也深刻地影响着文化。
思维方式是文化的一部分,也是深层次的一部分。
思维方式受到文化的深刻影响,文化不同,其思维方式也有所差异。
二、中国文化背景下的思维方式对于中国文化,从整体上来把握人文精神是中国文化最主要和最鲜明的一个特征,人文精神就是以人为本,强调人之为人的文化精神,突出人在万事万物中的主导地位。
[3]中国文化都处处体现出一种人占主导地位的思维,蕴含着丰富的人文精神。
中国文化在整体上表现出一种人文精神,人文精神所蕴含的人文的思维方式是这样一种思维,整体模糊的、感性直觉的。
(一)整体性和模糊性中国这种人文文化主要体现在儒和道的哲学思想中,中国哲学无论是儒还是道,从一开始就是追求一种浑然一体的境界,也就是要掌握一种整体的宇宙观。
[4]这是由于这种哲学思想影响下中国文化下的思维方式呈现出这样一种整体模糊性。
例如,中医它就非常强调人是一个整体。
中西方认知技术的互补性(15939字)
中西方认知技术的互补性(15939字)(原文不分段)在基础命题层面缺乏主观存在与客观存在的同构关系认知,是导致西方哲学虽然能诱变现代科学,但自圆其说能力却依然不及中国传统道家思想的根本原因,因为通过强制性的终极自圆其说标准互译中西方思想可以发现,曾经用中文所翻译的西方哲学的主观,是“依赖于人的意识而存在的一切”,其实是西方哲学语境所缺失的基础命题——主观存在,不是主观,所以结合“不依赖人的意识而存在的一切”是西方哲学语境所缺失的基础命题——客观存在,不是客观,我发现,主观与客观只是类似道分阴阳的具备终极自圆其说能力的人的一分为二的两个视角,与同构性的本体论、认识论、方法论三视角、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三视角之间,是“二生三”的先在语义嵌套关系,天然内涵于生物电无中生有产生的认知结构中,却一直被建立在非终极集合论基础上的非终极还原论所盲目否定,因此结合非终极还原论既可以建立在形式逻辑基础上,又可以建立在辩证逻辑基础上,只要缺乏显意识层面终极自圆其说敏锐性,也就是缺乏显意识层面极限压抑潜意识和下意识对显意识的消极干扰的极限控制能力,任何不能终极自圆其说的意识理性都是与缺乏终极认知集合相关的非终极认知技术理性,即便是道家与佛学这样具备准终极哲学属性的理论体系,只要不具备不脱离下意识的显意识层面的终极自圆其说能力,就依然没根本摆脱坐井观天视角局限而只能断章取义地阐述局部性的终极认知技术,只能固步自封地坐等西方文明的客观技术改造,我发现,从古希腊时代起,西方文明就把主观存在混同于主观,把客观存在混同于客观,这虽然是导致哲学无定论的根本原因,却也是只有西方文明才能诱变现代科学的原因所在,当然也是西方文明用客观技术改造全人类之后,必然反过来接受中华文明所启动的哲学常识化转向的反向主观技术性改造的逻辑内因,因为个人不是人,人类整体才是终极自圆其说意识上的人,所以结合“个人是人”是不自觉地脱离本体论而产生的断章取义的非终极认识论命题,我发现,在整体一致性摆脱坐井观天视角局限之前,只有沿袭了古希腊哲学的西方文明才能在逻辑学相对于辩证法的持续权威性发展过程中,通过渐进提升的辩证能力,在诱变同构于数学集合论的现代数理逻辑后,知行合一地同构诱变现代科学,因此结合利用现代数理逻辑,西方数学集合论只能同构解读不断增长的已知域,我发现,西方数学集合论不能同构已知与未知,是数学公式和物理学公式不能大道至简地同构整合的关键制约因素,因为几何学的三维坐标是静态的终极参照系,物理学的四维时空坐标是动态的终极参照系,但缺乏知行合一性和主客观一致性认知技术的任何人都必然不脱离显意识地下意识割裂现象与本质、形式与内容、原因与结果之间的先在性同构关系,也就是在语义认知层面,任何个体形符和声符都同构内涵只有结合无中生有于有无相生才能大道至简解读的整体全息性和局部全息性,所以结合思想是行动的先导看数学和物理学显化的是同一个世界现象背后的本质,我发现,时间这个基本参照系是西方哲学和科学无力显化的主客观一致性存在,因此结合中文语境具备同构于道家辩证法所内涵的与准终极语言学相关的准终极自圆其说能力,不排斥存在=主观存在+客观存在,没有终极语言学的西方科学和哲学语境均应激性排斥存在=主观存在+客观存在,我发现,通过哲学常识化转向显化,人先天具备与开放式的语言建构能力相关的终极自圆其说能力,是在先在的坐井观天视角局限下终极瓦解不可知论的唯一正确思想创新方向,因为人虽然先天具备与开放式的语言建构能力相关的终极自圆其说能力,但是在认知经验不完备的坐井观天情境中,只有下意识地用应激于不辩证的形式逻辑和不绝对辩证的西方逻辑学,才能无限严谨地极限显化一切逻辑先在之间不脱离差异性的一致性和不脱离一致性的差异性为现代科学体系,直到哲学常识化转向成功,才能彻底摆脱与主客观一致性认知缺失相关的坐井观天视角局限,所以结合人和任何其他高等动物一样,任何显意识分析都先天绝对辩证于没有脱离整体一致性认知架构的因果一致性认知脉络和没有脱离因果一致性认知脉络的整体一致性认知架构,我发现,只有用不脱离显意识层面的极限强制性终极自圆其说追求展现人的全部终极自圆其说敏锐性,人的文明和文化存在才能彻底摆脱被西方科学主义和哲学主义所共同污染的绝对客观的时间认知的消极干扰,然后才能以主客观一致性的时间认知为基点,在终极瓦解不可知论之余,通过把可知论变成终极可知论,才能通过万法归一的终极辩证法就是可大道至简普及的终极狭义哲学所代表的终极认知技术,让全人类彻底摆脱坐井观天视角局限而终极为人,因此结合人和人的语言和意识都无中生有产生于离子化合反应,我发现,没有终极语言学的西方文明必然向有(准)终极语言学的中华文明让渡文明发展主导权,因为人具备终极自圆其说能力的真正逻辑内因,在于通过语言意识,无中生有产生于离子化合反应的人既能无中生有地反向认知坐井观天视角同构于坐井观天情境,又能通过集合论将坐井观天情境与创世者-世界-人三位一体的先在性同构关系进行不脱离形而上学推理的形而下学演算,所以结合只有在现代科学语境互译中西方思想,才能结合强制性终极自圆其说追求显化,形而上学与形而下学是迷信形式逻辑的西方哲学所理解不了的互文、互根于同生共死性的哲学基础命题,我发现,用形式逻辑虽然可以进行严谨于一丝不苟的前提批判,但形式逻辑只有同构映射局部意识认知的局部性终极哲学属性,因此结合用逻辑学权威性排挤辩证法,就是用形式逻辑的局部性终极哲学属性不脱离显意识地下意识否定辩证逻辑配套于整体意识认知的终极哲学属性,我发现,只有通过终极辩证法终极显化终极世界观、终极人生观天然内涵配套于终极思想自由的终极价值观,才能终极显化,只有万法归一的终极辩证法才是人的狭义形而上学认知技术的终点,因为日新月异进步的科技文明既无法直接和根本提升西方文明的人化水平,又无法直接和根本提升全人类的人化水平,所以结合终极人化即终极去宗教化和去政治化的终极自律于终极自治,我发现,只有结合现代科学语境所显化的坐井观天视角与坐井观天情境的同构关系解读个人不是人,才能更快让先天具备终极自圆其说能力的人发现,没有显意识层面极限压抑下意识消极干扰的强制性终极自圆其说敏锐性,任何人即便遇见了可终极自圆其说的终极辩证法,也要基于固步自封的成见进行选择性排斥,因此结合同构于开放式语境建构的终极辩证行为是人知行合一的先天性终极意识理性,终极辩证法是后天有知行合一性的终极认知技术理性,我发现,只有结合三位一体的神经生物电、逻辑意识、语言文字是多元一体的知行合一性和主客观一致性同构现象显化逻辑跃迁即同构于神经生物电的语义的经验性和规则性跃迁,才能结合语义的本能架构性嵌套就是语法所形而上学显化的逻辑的规律性嵌套结构显化,“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既内涵正向的终极演绎能力,又内涵终极归纳能力,同时又非终极显化的人的认知与语言文字当中的数理逻辑相关的静态整体一致性认知架构和动态因果一致性认知脉络,只有在知行合一性与主客观一致性的同构关系既坐井观天视角局限与坐井观天情境的同构关系中,才能通过万法归一整合一切非终极认识论和非终极方法论为不脱离终极本体论的终极认识论和终极方法论,才能极限显化,语义的可直接复制性就是自圆其说能力的可直接复制性,因为只有在现代科学语境才能实证显化,语义的本能立体架构性嵌套与逻辑意识的本能自然辩证跃迁同构于神经生物电的经验性应激叠加,所以结合只有同构整合科学语境和哲学语境为万法归一的一致性认知体系,才能使纷繁于非终极理性的经验性认知体系化于终极科学化,我发现,只有以具备终极自圆其说能力的道家思想主导互译中西方思想,才能在大道至简地封闭“存在”认知的开放性基础上,赋予人的认知与世界相关的整体一致性认知架构,因此结合后天的因果一致性认知脉络只能在先在的整体一致性认知架构中运行,我发现,通过中西方思想的常识化互译封闭“存在”认知的开放性,既是大道至简地封闭人的可终极自圆其说认知的开放性的前提,又是通过终极辩证法建构终极哲学的前提,更是终极瓦解不可知论的前提,因为西方哲学语境的“存在”命题与中文语境生万物的道命题一样,具有一言以蔽之一切的终极概括能力,所以结合道生万物内涵于“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的与语义泛化相关的不脱离认识论的本体论内涵,我发现,不真懂没有脱离归纳的演绎和没有脱离演绎的归纳的知行合一性所内涵的一切一致性,是能分不能合地割裂本体论、认识论、方法论之间三位一体同构认知关系的西方哲学在人化水平方面严重弱于中国传统文化的根本原因,因此结合不真懂形而上学既内涵知行合一性,又内涵主客观一致性,就无法通过认知与语义泛化相关的同构性建构终极辩证法所代表的终极认识论和终极方法论,是中国和东方近现代思想不能精准互译西方哲学和西方科学的根本原因,我发现,只有借助于古希腊哲学在形式逻辑方面的精准演绎能力,才能通过逻辑学的循序渐进成熟,既诱变可极限释放物理自由的现代科学,又为通过哲学常识化转向用辩证法同构整合一切认识论和方法论提供客观环境和理论前提,因为同构于潜意识基础生物活性的形式逻辑虽然在显意识层面绝对不辩证,但潜意识作为经验性形成显意识的物理基础,其客观的二元应激性在人的认知中所同构内涵的客观见之于主观的二元应激性,却天然同构内涵大前提-小前提-结论的三元认知结构(这是一切形而上学现象背后的终极本质,是建构终极集合论和终极还原论所同构的终极本体论的必要前提认知),所以结合只有在人的认知中,二元应激性才能在理论层面被技术性同构显化为主客观一致性的二元和三元认知结构,我发现,现代科学虽然只有西方文明才能率先诱变,实际却是东西方文明的全球化融合的结果,其表现就是丝绸之路始终开通于从未止息的战争冲突环境,因此结合赫拉克利特所谓“战争是万物之父”看人类文明融合的历史一贯性,我发现,希波战争虽然不是人类战争史的起点,却是古希腊文明走向繁荣的关键转折,因而又是逻辑学在东西方文明交汇中走向成熟的关键转折点,而逻辑学循序渐进提升的辩证能力极限,就是在现代科学语境对物理自由的极限释放能力,只有通过哲学常识化转向,才能对形式逻辑-逻辑学-辩证法在神经生物电现象中的同构关系所内涵的终极辩证法进行必然的历史性显化,因为在本能和先在的形而上学认知能力中,潜意识二元应激性行为作为逻辑意识现象的局部,在不脱离现象的本质层面,既有大前提-小前提-结论的三元感知结构,又是应激性的生物电同构于语言文字的经验性叠加,所以结合唯心宗教神学思想对整个自然生态间的意识进化关系的否定,是基于自圆其说需求所展现的反科学和反文明的保守性,我发现,只有以道家思想主导,并通过强制性终极自圆其说追求建构终极辩证法,才能通过可直接复制性的终极自圆其说能力所内涵的无困于心的精神境界,让人类整体彻底摆脱不可知论的消极困扰,才能根本杜绝一切同构于似是而非的非终极认识论和非终极方法论的反文明与反科学的应激性保守行为,因此结合辩证法在传统中文语境的绝对权威性是中华文明整体人化水平最高于人神平等的世俗化的根本原因,我发现,从古希腊至今,西方哲学都只能以非主流文化的姿态苟且于小众文化,根本原因就在于终极认知技术的历史性缺失就是普遍性的认知壁垒的知行合一均布,只有大道至简地显化同构于终极语言学的终极辩证法是人的语言技术自圆其说于终极自圆其说的必然性极限,才能在彻底瓦解不可知论的情况下,使先天处于坐井观天视角局限的人有不盲从任何不能终极自圆其说的伪权威的文明环境,因为任何先天具备终极自圆其说能力的人都具备自主诱变终极哲学的能力,但相关能力的知行合一展现,以个体人生能系统接触人类思想精华为前提,这需要相关认知主体具备极强的形而上学敏锐性,也就是下意识终极自圆其说敏锐性的极限临界状态,所以结合不脱离显意识地下意识触碰人类的整体一致性认知边界是一切思想创新的前提,我发现,源自古希腊哲学的现代科技文明是中国传统道家天人合一于天下大同理想实现的必要前提,因此结合历次哲学高峰期都出现在天下大乱之后,历次重大哲学理论创新都必然附随重大科学创新,我发现,随着美国主导的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必然没落,国际垄断资本将丧失文明发展主导权,而且再也没有类似美国这样的垄断金融资本可以自由寄生存在空间,因为人类整体是社会性的整体一致性和因果一致性存在,面对同一资源环境的绝对制约,当哲学常识化转向理论所显化的终极辩证法能让任何人都不再向他人异化自己的人格时,就是人的文明和文化存在彻底去宗教权威和去政治权威的认知转折到来时,所以结合语言的知行合一性就是人的存在的知行合一性,我发现,西方哲学语境的“存在”命题没有类似中文语境道的本体和本体论内涵,是导致哲学辩证法在西方文明相对于逻辑学没有任何权威性的根本原因,因此结合以强制性终极自圆其说标准互译中西方思想与辩证法万法归一同构整合本体论、认识论、方法论为终极本体论、终极认识论、终极方法论的必然性,我发现,中华文明是擅包容的一以贯之的母系文明,西方文明是崇尚暴力的断章取义的父系文明,但只有这两个文明之间的文化具有诱变终极认知技术的终极互补性,因为西方逻辑学相对于西方哲学辩证法具有绝对权威性,必然割裂绝对辩证的语言人生知行合一同构于历史的不脱离整体一致性的因果一致性,这说明,辩证法在西方只能以小众的专业性传播,才能被权威性的政治与宗教所允许,根本不具备普及传播的能力,所以结合辩证能力相对最强的赫拉克利特的“战争是万物之父”认知与基督教的父系文化特征的一脉相承关系,我发现,轴心时代的古希腊文明能由城邦文明演绎成古罗马帝国文明,是诱发希波战争的东西方经济、政治、文化交流的必然结果,因此结合西方哲学史只能从古希腊时代写起,不能像中国传统文化一样,从历史性的人之初写起,我发现,西方哲学语境只有混沌于直观的“抽象”认知,没有辩证于清晰的“形而上学”认知,这导致在漫长的思想对抗中,建立在形式逻辑认知基础上的古希腊唯物论思想只能为黑暗的中世纪诱变现代科学积蓄力量,因为方法和方法论之间同构于坐井观天的视角关系决定,哲学与科学之间的极限融合创新虽然具有历史必然性,却只能频繁出现在战争后的政治权威与宗教权威绝对弱化时,所以结合任何思想创新都以不脱离显意识地下意识触碰人类的整体一致性认知边界为前提,我发现,只有通过中西方思想的常识化互译显化人类的一切认知为无中生有的语义泛化体系,人的文明和文化存在才能把“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所内涵的终极语言学显化为同构于语义学的整体一致性认知架构和同构于语法学的因果一致性认知脉络,进而才能结合“混沌于直观的抽象”与“辩证于清晰的形而上学”之间的同构关系就是意识=潜意识+显意识=下意识,万法归一建构同构于终极语言学和终极集合论的终极辩证法,因此结合中文语境异名同出于西方哲学语境“存在”命题的“道”具备同质化的一言以蔽之一切的语义概括能力,我发现,只有互译中西方思想显化,相对于狭义哲学是不脱离方法的方法论的形而上学,狭义科学是不脱离方法论的方法的形而上学,人的文明存在才能结合文化的终极成熟而知行合一地同构成终极自律的人的集体,而不是一边是神的奴隶,一边靠政治维护自己的平等权利,因为人是先天具备终极自圆其说能力的社会性存在,一以贯之地趋向于终极自圆其说的文明发展过程的经验性决定,任何经验所内涵的思想自由和物理自由都必然适时诱变方法的迭代创新,任何方法迭代之后都必然诱变方法论的迭代创新,所以结合主客观一致性的知行合一人生就是同构于语言所承载的思想所指导的方法人生,我发现,其他文明没有类似中文语境同构于语言学的辩证法,既是只有中华文明是相对最成熟的世俗文明的直接原因,又是哲学常识化转向之前的乌合之众必然依赖政治和宗教权威才能获得虚假安全感的直接原因,更是战争必然周期性爆发于人类一以贯之不能终极显化自身的先天性终极自圆其说能力所内涵的终极自律能力的根本原因,因此结合不能终极自圆其说于终极自律,便只能整体苟且于互利与互害的同构存在关系,我发现,人虽然是先天可终极自圆其说的终极理性存在,但在相关终极理性没后天性终极自圆其说地显化于终极认识论和终极方法论之前,依靠非终极认识论和非终极方法论,任何人都只能任由先天的终极自圆其说能力在同构性的善恶欲望中顾此失彼,因为只要没有可终极自圆其说的终极认识论和终极方法论的指导,任何人都只能知行合一地活在不脱离显意识的下意识生命状态,所以结合终极自圆其说就是同构于三位一体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终极自律,我发现,在哲学常识化转向之前,任何人与人之间的关系都是竞争性资源分配关系所决定的互利与互害的同构现象,只有坐等哲学常识化转向,才能通过终极辩证法终极扬善抑恶,也就是终极克制无底欲望所必然内涵的消极性,因此结合“知”与“行”在理论上可分,在实践中不可分,我发现,无论旧思想界是否真懂形而上学,一切文明局限都与坐井观天视角同构形成人类整体的情境人生和知行合一的语境人生,因为形而上学即客观见之于主观的望文生义情境人生,有与应激性生物活性相关的先在的主客观一致性,所以结合西方哲学只在宗教神学方面似是而非地承认逻辑的先在性,实际却利用形式逻辑的绝对权威性根本否定了逻辑的先在性,我发现,在多神宗教向一神宗教过渡的过程中,利用可知论与不可知论的对立统一存在关系,基督教文化在反抗古罗马帝国的过程中巧妙地窃取了古希腊哲学思想的可知论精华为对立统一的不可知论,只有在现代科学语境互译中西方思想显化,终极本体论既不是一元论,又不是二元论,而是基于客观的离子化合反应所生成的神经生物电可以无中生有产生主观的逻辑意识和语言文字内涵与同构性的数理逻辑即架构性的语义泛化关系相关的兼容一元论、二元论、三元论的多元论,然后才能大道至简地显化,潜意识逻辑就是形式逻辑,是有生物活性的应激性和经验性生物电现象,显意识逻辑就是辩证逻辑,是同构内涵形符和声符的应激性和经验性生物电现象,然后才能结合封闭性的意识认知建构封闭性的逻辑认知,进而才能大道至简地建构可终极瓦解不可知论的终极哲学,因此结合存在=主观存在+客观存在、意识=潜意识+显意识=下意识=潜意识+显意识(潜意识)、逻辑=形式逻辑+辩证逻辑在语义层面的同构关系,我发现,辩证法=逻辑学=辩证法+逻辑学=辩证法(逻辑学)是(内涵终极集合论和终极还原论)的终极逻辑、意识认知,因为形而上学地观摩意识现象,首先形成的是逻辑学层面的方法,其次才能再形而上学地观摩逻辑方法而形成辩证法层面的方法论,所以结合方法也是方法论,方法论也是方法,我发现,在文明融合过程中,无中生有产生的一切语言文字体系都趋向语义泛化于通俗的常识化,因此结合通俗化即常识化,天然运行于与整体性语义认知相关的整体一致性认知架构和因果一致性认知脉络,我发现,哲学常识化转向是哲学转向的终点,因为现代科学不但大道至简地显化了神经生物电、逻辑意识、语言文字在人大脑中的三位一体同构存在关系,而且通过市场一体化,已经为文化的最后一体化融合提供了现实性的外部环境,所以结合现代科学对人的物理自由的日新月异创新拓展,也就是与物理时空认知相关的物理自由的有效拓展,我发现,随着具有可直接复制性的终极自圆其说能力的终极辩证法的必然显化,只要用强制性的终极自圆其说互译中西方思想显化清楚《道德经》的全部终极哲学内涵,人的文明将迅速实现与知行合一的思想大同相关的文明和文化大同,也就是与彻底瓦解宗教与政治权威性相关的终极自圆其说于终极自律的天下大同,因为随着终极自圆其说能力的可直接复制性传播,人的文明将在文化层面迅速整体成熟于思想大同和文化大同之后的认知平等,所以结合可终极自圆其说于终极自律的认知平等即人格的绝对平等,我发现,用形式逻辑和逻辑学一丝不苟地割裂认知的先在整体一致性认知架构,。
浅析中西方文化在思维方式上的对立统一
文化与思 维 方 式
学者们 对文化 的定义有上百种之 多, 我们 比较 认 同的有 两种 : 一种 四、 中西 文化下 思维 方 式 的对 立统 一 是所 谓文化 就 是人类 创造 的精 神和 物质 财 富的综 合 ; 一种是 所谓 文化 虽然两种思维方 式在其各 自 的特点表现 出来的对立性 , 以及在 时代 就 是人 类行为 的综合。 f 1 ] 本文 中, 文化 就是 指人类行 为的综合 , 它包含着 上 和类 型中的差异性 , 并不意味 着它们始 终对 立 的。正是 由于 中西思 维
文化 群体在各 自 文化 氛围中会 形成的各 具抗 色的思维习惯和 方式、 方法。
本文结合前人 的研 究成果 , 以马克思主 义矛盾观 对 中西方思维方式进行比 较分析, 认知在 文化背景下中西方思维方式上的对立统一, 以便我们更好的 跨 文化 交流,同时使我, f r 1 更好地认识世界和 改造世界。 [ 关键 词] 文化 ; 思维方式; 对立统一
文精 神 , 人 文精神所蕴含 的人 文的思维 方 式是 这样一 种思 维 , 整 体模 糊 的、 感性 直觉 的。 以统 一的。 ( 二) 中西思维 方式在 类型上 的对立统一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 一) 整体性和模 糊性 应 该说相 对 于时代 的差异 , 中西思维 方 式在 类型 上 的差 异要 明显 中国这 种人 文文化 主要 体现 在儒 和 道 的哲学思 想 中,中国哲学 无 得多。 思 维方 式在类 型上 的差异 , 是永 远不能够 消除的。 因为思维 方 式 论 是儒 还是 道 , 从一 开始就 是追 求一种 浑然一 体的 境界 , 也就 是要掌 握 的差 异是在 其所处地 区和所属 民族 长期发展进 程 中演化而成 的, 它体现 种 整体 的宇宙 观。 这 是 由于这 种哲学思想 影 响下中国文化下 的思 维 方 式呈现 出这 样一种整 体模 糊性 。 例如 , 中医它就 非常强调人 是一个 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ContentsⅠ. Introduction (1)Ⅱ.The reason why there are differences between Chinese and western thinking patter n (3)2.1 Different political system (3)2.2 Different economical system (3)2.3 Different cultural atmosphere (4)Ⅲ. Chinese way of thinking (4)3.1 Collectivism .............................. (4)3.2 The thought of “Human and Heaven”as one (4)3.3 Harmony ................................................................................... (5)3.4 Traditional central thought (5)3.5 Round thinking style ............................................. (5)Ⅳ.Western way of thinking ....... (6)4.1 Emphasis principles and reasonable thinking................................................... (6)4.2 Result is not the only yardstick to judge (6)4.3 subject-object dichotomy..... ...... (6)4.4 Individual effort and adventurous spirit (7)4.5 Precision and concision (7)4.6 Straight thinking pattern (7)4.7 Future is bright, time is money (8)4.8 Frankness and direct (8)Ⅴ. Conclusion.............. (9)Ⅵ. Bibliography (9)宁夏师范学院外国语学院2006级英语教育学生毕业论文论文题目:Analysis of Chinese and western people’s complement state in thinking pattern作者:王迪班级:宁夏师范学院外国语学院2006级本科(1)班指导教师:马生仓提交时间:2010年4月11日Analysis o f Chinese and western people’s complement state in thinking patter n Wangdi four-year class1, year of 2006, school of foreign language and literature【Abstract】Because of different culture, policy, economy, belief, and geographical environment, every nation has her own thinking style, which has her own unique specialties . With the advancement of civilization and technology, every field begins to take adjustments to adapt and keep the high pace of the social development. Certainly, the mode of thought is no exception, a lot of traditional thinking styles need reforming and innovating. In order to recreate more bright civilization, it is high time that we should reinforce cooperation and communication between each country. Introduce and absorb their merits and advantages to serve ourselves. Easternization and westernization is an inevitable tendency. Gradually, the world will recreate a new kind of culture that collect the merits and advanced parts from every culture. It can accelerate the pace of modernization and the social development.【Key words】thinking pattern; reform; innovation; westernization; easternization; new cultureⅠ. IntroductionWhat is the thinking pattern? Firstly, let‟s look at the pioneers‟ opinion. The mode of thought is a race or a special area‟s thinking style, of course, the specified and accustomed thinking style needs time to formulate and alleviate. During the long history process, people will own their unique thinking pattern unconsciously. As we all know, there are many elements that determined a certain people will have a relative thinking, such as, economical system, political system, geographical environment, philosophy, religious belief, language and life style. Indeed, every country or nation has her own thinking pattern which is full of her own specialties, including outlook of life and world, social ceremony and accustoms. Therefore, there are many differencesbetween Chinese and western people, which has shown in the way of understanding the world and changing it. Then the outcome is widely divergent. As to the two kinds of thinking patterns, it is unwise to comment which one is superior or inferior. Exactly speaking, they all have their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With the enhancement of the human civilization, no matter in the realm of daily life or in economy and society, globalization is an inevitable trend. In order to let C hina fully participate in the course of globalization, it‟s high time that we should accelerate the communication with the world. At the same time, it is necessary to absorb their cream in every field. But now, I have to declare that drawing experience from other countries for reference does not mean to be completely westernized, let alone, it means worship foreign things and foreign power. As a Chinese with a sense of responsibility, everyone has duty and obligation to spread our traditional nice virtues and good qualities. However, according to practice, we can not deny that there exists unsuitable and backward part in our traditional culture, which already prevented the step of our modernization and development. Therefore, we should hold scientific, fair and subjective attitude to find the demerits in our mode of thinking. Thus, it is possible to reform and innovate.Moreover, western culture masters the development of the world‟s civilization based on their powerful position. But when the human enjoyed the rational thinking and the technical progress that western civilization provided, they are also aware that the calamities‟coming, ecological balance breaking, species extincting, the emerge of all kinds of new disease and frequent economical crisis. If we want to explore a better way for the world culture, it must evaluate the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of Chinese and western thinking style again, under the condition of contrast and comparison, so that we could recreate wiser world‟s civilization. Indeed, Chinese culture and western culture are two rivers that are impossible to intersect, but today under the influence of globalization, they flow together at a certain point. Due to all kinds of modern skill and advanced technology, all kinds of culture in the world begin to enter the era of link, function and impinge each other. These two cultural rivers converge in a special time. It does not mean that they are only two straight lines intersect at a point or their distance between each other will be further and further. On the contrary, I think they will converge into a mighty current. It also will create a new kind of culture based on the cultural mix. Because in every certain historical phase, restricted by different politics, economy and culture, gradually, it will create a uniquethinking pattern that will be full of this era‟s characters. Therefore, in the future, Chinese, even the people in the world, the trend of their thinking mode will merge into an original whole.Through learning about the Chinese and western thinking pattern, and combine with our daily life, it is evident that every kind of thinking mode has its own demerits. Just like our philosophical belief, there is no perfect thing in the world, of course, our thinking style is no exception. It is necessary to reform and innovate to meet the need of society‟s development. We have to confess that some traditional culture become an obstacle in the process of promotion. Moreover, it‟s difficult to suit the development of economical efficiency and speed. Now the circumstances need to reform and innovation introduce and absorb their excellent traditional things that can promote our progress and cultivate our potential. At the same time, we should not forget to spread and carry forward our excellent culture. Thus, it is a real interdependence, and let the world learn about China fully. In short, to learn from other s‟ strong points to offset our own weaknesses, we can keep up with the pace of modernization; we can exchange message and culture successfully; we can establish ourselves in an unassailable position in future.Ⅱ.The reason why there are differences between Chinese and western thinking patterns2.1. Because of different political system, China experienced a feudal society. The thought of deep-rooted feudal autocracy control their behavior. I remember one of the great philosophiers said: “if you want to restrict one‟s behav ior, firstly, you should control his or her thought.” In ancient feudal society, the wise rulers used all kinds of ridiculous rules to control ordinary people‟s mind s. Equality, right, freedom is the Arabran Nights to them. In their minds, well-behaved and law-abiding can exchange peaceful life. Therefore, Chinese all tend to dutiful or obey orders. In contrast to Chinese, the western people focus on individualism rather than on mass. In the US, they always talk about individual rights, instead of placing the whole society above oneself. They have 200 years‟ history and no feudal society in their mind s.2.2. Different economical system. Chinese traditional economy is self-sufficient natural economy. The conscious of small-scale peasant economy makes people lack of communication with outer world, vision become narrow and limited, thought stop up. They ate so-called shuts their eyes, stops their ears and totally cuts themselves off from the objective world. In this agricultural society, people realized that the harvest has a close relationship with favorable weather, and livings rely on the bounty of nature. Gradually, the Chinese hold that to resolve therelationship between man and nature, the Chinese attempts to fuse the human and “heaven” as one, and emphasis internal cultivation, to resolve people and people‟s relationship, Chinese use ethics and tolerance. On the contrary, west is based on industrial civilization, which originates from ancient Greek. They are fond of exploring astronomy, meteorology, mathematics, physics and so on. They accelerate the formulation of natural exploration. In addition, organizational, scientific and democratic principles exert a favorable influence on a people‟s character. Undoubtedly, equality, freedom, competition, adventurousness, independence are the distinct characteristics in their spirits.2.3. Different cultural atmosphere. Now let us go back to our origination respecting. The differences mainly exist in philosophy, religion and culture. According to their outlook of human nature, Chinese traditional original humanity is kind. They attach great importance to human inborn nature that is gentle and kind. They think of the man go bad because of the impact of the social environment. However, the western peopl e hold that the man‟s inborn nature is evil. For Adam and Eve eat the forbidden fruit, they commit the original crime. So they lost their paradise and fall in the world to suffer all kinds of tortures and live in misery. In their minds, salvation is the only solution to get free.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