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的发展历程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3G网络应用的现实意义
为用户实施各种新的应用,提供更为宽广的平台
极大地增加系统容量、提高通信质量和数据传输速率。 利用在不同网络间的无缝漫游技术,可将无线通信系统和
Internet连接起来,从而可对移动终端用户提供更多更高级的 服务。 可实现全球漫游,使任意时间、任意地点、任意人之间的交流 成为可能
TCP/IP参考模型
TCP/IP参考模型是首先由ARPANET所使用的网络体系结构。 这个体系结构在它的两个主要协议出现以后被称为TCP/IP参 考模型(TCP/IP Reference Model)。这一网络协议共分为四 层:
网络访问层(Network Access Layer)在TCP/IP参考模型中并没有
1G→4G
4G:第四代移动通信技术是集3G与WLAN于一体并能够传输 高质量视频图像以及图像传输质量与高清晰度电视不相上下 的技术产品。 4G系统能够以100Mbps的速度下载,比拨号 上网快2000倍,上传的速度也能达到20Mbps,并能够满足 几乎所有用户对于无线服务的要求。而在用户最为关注的价 格方面,4G与固定宽带网络在价格方面不相上下,而且计 费方式更加灵活机动,用户完全可以根据自身的需求确定所 需的服务。此外,4G可以在DSL和有线电视调制解调器没有 覆盖的地方部署,然后再扩展到整个地区。 很明显,4G有 着不可比拟的优越性。
局域网
局域网(Local Area Network,LAN)是指在某一区域内 由多台计算机互联成的计算机组。一般是方圆几千米以内。 局域网可以实现文件管理、应用软件共享、打印机共享、 工作组内的日程安排、电子邮件和传真通信服务等功能。 局域网是封闭型的,可以由办公室内的两台计算机组来自百度文库, 也可以由一个公司内的上千台计算机组成。
1G→4G
3G: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3G),也称IMT 2000,是正在全力开发的系 统,其最基本的特征是智能信号处理技术,智能信号处理单元将成为 基本功能模块,支持话音和多媒体数据通信,它可以提供前两代产品 不能提供的各种宽带信息业务,例如高速数据、慢速图像与电视图像 等。如WCDMA的传输速率在用户静止时最大为2Mbps,在用户高速 移动是最大支持144Kbps,说占频带宽度5MHz左右。但是,第三代 移动通信系统的通信标准共有WCDMA,CDMA2000和TD-SCDMA 三大分支,共同组成一个IMT 2000家庭,成员间存在相互兼容的问 题,因此已有的移动通信系统不是真正意义上的个人通信和全球通信; 再者,3G的频谱利用率还比较低,不能充分地利用宝贵的频谱资源; 第三,3G支持的速率还不够高,如单载波只支持最大2~fDps的业务, 等等。这些不足点远远不能适应未来移动通信发展的需要,因此寻求 一种既能解决现有问题,又能适应未来移动通信的需求的新技术(即 新一代移动通信:next generation mobile communication)是必要的。
OSI与TCP/IP参考模型的对应关系
OSI与TCP/IP参考模型的对应关系
二、固定网络
互联网是指网络与网络之间所串连成的庞大网络, 这些网络以一组通用的协议相连,形成逻辑上的单 一巨大国际网络。这种将计算机网络互相联接在一 起的方法可称作“网络互联”,在这基础上发展出 覆盖全世界的全球性互联网络称互联网,即是互相 连接一起的网络结构。
物理层(Physical Layer)主要是处理机械的、电气的和过程的接口,
以及物理层下的物理传输介质等。 数据链路层(Data Link Layer)的任务是加强物理层的功能,使其 对网络层显示为一条无错的线路。 网络层(Network Layer)确定分组从源端到目的端的路由选择。路 由可以选用网络中固定的静态路由表,也可以在每一次会话时决 定,还可以根据当前的网络负载状况,灵活地为每一个分组分别 决定。 传输层(Transport Layer)从会话层接收数据,并传输给网络层, 同时确保到达目的端的各段信息正确无误,且使会话层不受硬件 变化的影响。
三、移动网络
1G→4G
1G:第一代 移动通信系统是在20世纪80年代初提出的,它 完成于20世纪90年代初,如NMT和AMPS,NMT于1981 年投入运营。第一代移动通信系统是基于模拟传输的,其 特点是业务量小、质量差、安全性差、没有加密和速度低。 1G主要基于蜂窝结构组网,直接使用模拟语音调制技术, 传输速率约2.4kbit/s。不同国家采用不同的工作系统。
OSI参考模型
会话层(Session Layer)允许不同机器上的用户之间建立会话关系,
既可以进行类似传输层的普通数据传输,也可以被用于远程登录 到分时系统或在两台机器间传递文件。 表示层(Presentation Layer)用于完成一些特定的功能,这些功能 由于经常被请求,因此人们希望有通用的解决办法,而不是由每 个用户各自实现。 应用层(Application Layer)中包含了大量人们普遍需要的协议。不 同的文件系统有不同的文件命名原则和不同的文本行表示方法等, 不同的系统之间传输文件还有各种不兼容问题,这些都将由应用 层来处理。此外,应用层还有虚拟终端、电子邮件和新闻组等各 种通用和专用的功能。
互联网
互联网发展历程
互联网产生于1969年初,它的前身是阿帕网 (ARPA网),是美国国防部高级研究计划管理局为准 军事目的而建立的,开始时只连接了4台主机,这便是 只有四个网点的“网络之父”; 到了 1972年公开展示时,由于学术研究机构及政府机 构的加入,这个系统已经连接了50所大学和研究 机构 的主机; 1982年ARPA网又实现了与其他多个网络的互联,从而 形成了以ARPANET为主干网的互联网。
局域网
技术创新
更高速率标准的无线局域网技术 --- IEEE 802.11n 正在快速的发
展当中。 无线交换机(Wireless Switch 或者 Wireless Control)产品的出现 促使整体大型企业级无线局域网的架构转向新一代的网络设计。 一些新的无线城域网技术如WiMax的开始引入,这些技术的发展 将和现在的无线局域网技术如何协调发展,目前还是处在技术和 市场的发展变化当中。
企业信息化的基础 (网络的发展历程)
一、网络体系结构
网络体系结构是指通信系统的整体设计,它为网络 硬件、软件、协议、存取控制和拓扑提供标准,定 义了计算机设备和其他设备如何连接在一起以形成 一个允许用户共享信息和资源的通信系统。
OSI参考模型
OSI参考模型是ISO的建议,它是为了使各层上的协议国 际标准化而发展起来的。OSI参考模型全称是开放系统互 连参考模型(Open System Interconnection Reference Model)。这一参考模型共分为七层:
互联网
1983年,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NSF提供巨资,建造了全美五大超
级计算中心。为使全国的科学家、工程师能共享超级计算机的设 施,又建立了基于IP协议的计算机通信网络NFSNET。 最初的 NFS使用传输速率为56Kbps的电话线通信,但根本不能满足需要。 于是NFS便在全国按地区划分的计算机广域网,并将他们与超级 计算中心相连,最后又将各超级计算中心互连起来,通过连接各 区域网的高速数据专线,而连接成为NSFNET的主干网。 1986年,NFSNET建成后取代了ARPA 网而成为互联网的主干网。 期以ARPANET为主干网的互联网只对少数的专家以及政府要员 开放, 则而以NFSNET为主干网的互联网向社会开放。
应用层(Application Layer)包含所有的高层协议,包括:虚拟终端协议
(TELNET,Tele-communications Network)、文件传输协议(FTP,File Transfer Protocol)、电子邮件传输协议(SMTP,Simple Mail Transfer Protocol)、域名服务(DNS,Domain Name Service)、网上新闻传输协议 (NNTP,Net News Transfer Protocol)和超文本传送协议(HTTP,Hypertext Transfer Protocol)等。
详细描述,只是指出主机必须使用某种协议与网络相连。 互联网层(Internet Layer)是整个体系结构的关键部分,其功能是 使主机可以把分组发往任何网络,并使分组独立地传向目标。 传输层(Transport Layer)使源端和目的端机器上的对等实体可以 进行会话。在这一层定义了两个端到端的协议:传输控制协议 (TCP,Transmission Control Protocol)和用户数据报协议(UDP, User Datagram Protocol)。
互联网
到了九十年代,随着电脑的普及信息技术的发展, 互联网迅速地
商业化,以其独有的魅力和爆炸式的传播速度成为当今的热点。 商业利用是互联网前进的发动机,一方面,网点的增加以及众多 企业商家的参与使互联网的规模急剧扩大,信息量也成倍增加; 另一方面,更刺激了网络服务的发展。 互联网从硬件角度讲是世 界上最大的计算机互联网络,它连接了全球不计其数的网络与电 脑,也是世界上最为开放的系统。但这并不确切, 它也是一个实 用而且有趣的巨大信息资源,允许世界上数以亿计的人们进行通 讯和共享信息。互联网仍在迅猛发展,并于发展中不断得到更新 并被重新定义。
互联网
技术创新
2012年,Nike + Fuel Band和Jawbone等传感器式腕带走进人们
的生活,用来衡量人们每天走了多少路、睡眠质量如何等等。我 认 为,这种趋势在2013年还将继续,而传感器的形式会有所改进, 功能也将更强大。例如配备了传感器的手表Basis,可以测量心率。 所有这些设备都会与移 动应用或Web应用相整合,跟踪用户状况 并提供建议。 2013年人们将看到的另一个趋势是,应用与设备的进一步整合, 允许人们无线控制许多日常操作,如灯泡和家用电器等。2013年, 我们将看到更多这样的智能设备。 随着物联网的发展,互联网将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既保持自 身的相对独立性,又将成为物联网架构的重要组成部分——网络 层的主体技术。
1G→4G
2G:第二代移动通信系统起源于90年代初期。欧洲电信标准协会在 1996年提出了GSM Phase 2+,目的在于扩展和改进GSM Phase 1 及Phase 2中原定的业务和性能。它主要包括CMAEL(客户化应用移 动网络增强逻辑),S0(支持最佳路由)、立即计费,GSM 900/1800双 频段工作等内容,也包含了与全速率完全兼容的增强型话音编解码技 术,使得话音质量得到了质的改进;半速率编解码器可使GSM系统 的容量提近一倍。在GSM Phase2+阶段中,采用更密集的频率复用、 多复用、多重复用结构技术,引入智能天线技术、双频段等技术,有 效地克服了随着业务量剧增所引发的GSM系统容量不足的缺陷;自 适应语音编码(AMR)技术的应用,极大提高了系统通话质量; GPRS/EDGE技术的引入,使GSM与计算机通信/Internet有机相结合, 数据传送速率可达115/384kbit/s,从而使GSM功能得到不断增强, 初步具备了支持多媒体业务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