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冻伤急救.ppt课件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由于损伤系在组织冻结时造成,通常称为 原发性的损伤。
▪ 3.复温融化阶段
▪ 在复温后,如系表浅的皮肤冻结,局部只呈 现一般炎性反应,而无严重组织坏死,一般在 1~2周后痊愈。如系深部组织发生冻结,不仅电 解质紊乱和代谢障碍依然存在,而且出现局部微 循环障碍。这是由于复温后冻区的血流暂时恢复, 血管扩张,而冻结阶段血管壁已被损伤(内皮细 胞对寒冷极为敏感)甚致破裂,故毛细血管通透 性和渗出增加,局部出现水肿和水疱,继而出现 血流减慢和血液瘀滞,血液有形成 分堆积,以至 血栓形成。此种复温后的改变称为冻溶性损伤或 继发性损伤。
▪ 根据实验观察,组织复温融化后10分钟, 就可出现微循环的闭塞现象。24小时在小 动脉、小静脉内有明显的血栓,3~4天发 展成弥散性血栓,导致组织坏死。故有人 认为,在一定条件下,冻伤组织的40%是 原发性损伤,60%是由于循环恢复后继发 的损伤,因此 复温的方法对减少组织损伤
有重要关系。
▪ 1.反应前期 系指冻伤后至复温融化 前的一个阶段,其主要临床表现有受冻部 位冰凉,苍白、坚硬、感觉麻木或丧失。 由于局部处于冻结状态,其损伤范围和程 度往往难以判定。
▪ 战壕足 战时长时间站立于潮湿寒冷的战 壕内引起的一种足部损伤。
▪ 水浸足或水浸手 手和足长时间浸渍于寒 冷的水中,所引起的局部损伤。
▪ 防空壕足 第二次世界大战时间,许多年 老体弱的人,在防空壕(洞)内蹲坐或蜷 屈时间过久,影响下肢血液循环,局部血 液郁积所发生的足部损伤。
非冻结性冷伤
▪ 2.主症:多发生在手脚的末端、鼻 尖、面颊和耳部等处
冻结性冷伤
▪ 1.主因:大多发生于意 外事故或战争时期,人 体接触冰点以下的低温 和野外遇暴风雪,掉入 冰雪中或不慎被致冷剂 如液氮,固体CO2损伤 所致。
▪ 二、冻结性损伤 ▪ (一)冻伤(局部冻伤) ▪ [病理生理变化] 可分三个阶段:
▪ 生理调节阶段、组织冻结阶段、复温 融化阶段
▪ 1.生理调节阶段:冻伤之初,人体为了调 节产热与散热之间的动态平衡,主要表现 为产热增加和散热减少
▪
局部因素:如鞋袜过紧、长时间站立不动及长时间浸
在水中均可使局部血液循环发生障碍,热量减少,导致冻
伤。
▪
全身因素:如疲劳、虚弱、紧张、饥饿、失血及创伤
等均可减弱人体对外界温度变化调节和适应能力,使局部
热量减少导致冻伤 。
▪ 在日军侵华时期,日本关东军第七三一部 队曾用各种方式残忍地在战俘身上进行冻 伤实验
把人带到零下30摄氏度以下的冷冻 室,光着手脚,一直冻到四肢僵硬。 有日本兵用木棍敲击被冻的部位, 直到发出清脆的声音,然后拉进解 冻室,分别采用冷水、温水、开水 进行解冻。冻伤部位浇上开水后, 骨肉马上分离。后来,他们被用去 做细菌、毒气试验,死亡解剖后, 投进焚尸炉。
▪ 分为:非冻结性冷伤和冻结性冷伤。
▪ 损害大小不一,初起为红或紫红色 的淤血性红斑,压之退色,去压后 红色缓慢恢复。严重者可有水疱, 破后形成溃疡。自觉局部肿胀,冰 凉,暖热后有瘙痒、灼热或疼痛感。 愈后常遗留下萎缩性疤痕。
▪ 3.急救:局部表皮涂冻疮膏,每日 温敷二三次。有糜烂或溃疡者用抗 菌药和皮质甾软膏或冻疮膏。战壕
足、浸渍足除了局部处理,宜用某些温 经通络、活血化瘀的中药以改善肢体循 环。
冻伤急救.
2月3日,瑞士苏黎世,喷泉结冰。
概述
▪ 冻伤是机体的某一部分组织因寒冷侵袭而出 现血液循环障碍,水肿,水泡,坏死等局部 损害的症状群。
▪ 冻伤是一种由寒冷所致的末梢部局限炎症性 皮肤病,是一种冬季常见病,以暴露部位出 现充血性水肿红斑,遇温高时皮肤瘙痒为特 征,严重者可能会出现患处皮肤糜烂、溃疡 等现象。该病病程较长,冬季还会反复发作, 不易根治。
冻结性与非冻结性的损伤的区别, 主要在于受损伤时环境的温度是否达到 组织冰点以下和局部组织有无冻结史而 定。
非冻结性冷伤
▪ 1.主因:由10℃以下至冰点 以上的低温,加以潮湿条件 所造成。如冻疮、战壕足、 浸渍足。
▪ 冻疮是指:
➢ 因寒邪侵袭过久,手背、足背、 耳郭、面颊等部位出现红肿发 凉、瘙痒疼痛,甚至皮肤紫暗、 溃烂为主要表现的疮疡类疾病。
▪ 2.组织冻结阶段:
▪ 当组织温度降至冰点(皮肤冻结温度为-5度) 以下时,就会开始发生冻结。冻结分为速冻与缓 冻。
▪ 速冻:如接触温度很低的金属(如寒区置于户外 的武器金属部分)或液体(如液氮)等,可以立 即造成接触部位的皮肤冻结。如未能及时脱离接 触,冻结组织可以迅速加深,严重者可将皮肤冻结 在寒冷的固体上,强行脱离,可造成撕脱伤。
▪ 2.反应期 包括复温融化和复温融化 后的阶段。冻伤损伤范围和程度,随复温 后逐渐明显。
▪ 3.反应后期
▪ 系指冻伤愈合后,和冻伤坏死组织脱落后, 肉芽创面形成的阶段。此期可出现:①冻 伤皮肤局部发冷,感觉减退或敏感;②对 冷敏感,寒冷季节皮肤出现苍白或青紫; ③痛觉敏感,肢体不能持重等。这些表现 系由于交感神经或周围神经损伤后功能紊 乱所引起。
▪ 冻伤的发生除了与寒冷有关,还与潮湿、局 部血液循环不良和抗寒能力下降有关。
病因
▪ 当身体较长时间处于低温和潮湿刺激时,就会使体表的血 管发生痉挛,血液流量因此减少,造成其组织缺血缺氧,
细胞受到损伤,尤其是肢体远端血液循环较差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部位,如 脚趾。
▪
气候因素:寒冷的气候,包括空气的湿度、流速以及
天气骤变等。潮湿和风速都可加速身体的散热。
▪ 缓冻:常见的冻伤发病过程均属于缓冻时,首 先使细胞外液的水份形成晶体(冰核),随着时 间的延长,冰晶体逐渐增大。(速冻时不仅细胞 外液冻结,同时细胞内液也冻结,但形成的冰晶 体一般较缓冻时为小)。因此,缓冻对组织损伤 过程主要与细胞外的渗透压改变有关。当外界温 度低于组织冰点时,细胞外液中的水分形成冰晶 体,电解质浓度(主要是钠离子)和渗透压升高, 细胞内分向细胞外大量渗出(有人研究,细胞失 水达78%时,即可造成细胞的损伤,而在冻伤时, 失水程度可达85~90%),使组织脱水,蛋白质 变性,酶活性降低,细胞发生皱缩,造成细胞内 能量代谢物质的耗竭和丢失,从而使细胞线粒体 的呼吸率下降,造成大量中间产物的堆积。这是 受冻组织死亡的主要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