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限空间作业制度.docx
有限空间作业安全生产管理制度(4篇)
有限空间作业安全生产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保障有限空间作业人员的安全,防止事故的发生,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所有有限空间作业单位。
第三条有限空间作业管理的目标是:对有限空间作业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划和组织,保障有限空间作业人员的安全,预防事故的发生。
第四条有限空间作业安全生产管理的原则是: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风险控制。
第五条有限空间作业管理的基本要求是: 全面贯彻国家有限空间作业安全生产方针政策,加强组织领导,明确责任,健全制度,完善保障,严格监管,多方参与,持续改进。
第二章预防管理第六条有限空间作业单位应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制定有限空间作业安全生产标准,明确有限空间作业的范围、限制条件和作业程序,确保作业过程中的安全。
第七条有限空间作业单位应制定有限空间作业前的安全评估程序,对有限空间作业的风险进行全面评估,并采取相应的应对措施。
第八条有限空间作业单位应建立健全有限空间作业设备的检修维护制度,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和安全使用。
第九条有限空间作业单位应定期对作业人员进行安全培训,提高他们的安全意识和技能。
第三章安全管理第十条有限空间作业单位应建立完善的安全责任体系,明确各级责任人的职责和权限。
第十一条有限空间作业单位应配备专职安全管理人员,负责有限空间作业的安全管理工作。
第十二条有限空间作业单位应建立完善的安全巡查制度,定期对作业场所进行巡查,及时发现和处理安全问题。
第十三条有限空间作业单位应制定应急预案,做好应急救援准备工作,确保在事故发生时能够迅速有序地进行救援。
第十四条有限空间作业单位应建立事故隐患排查制度,定期对潜在的安全隐患进行排查,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整改。
第十五条有限空间作业单位应建立事故调查制度,对发生的事故进行调查,查找事故原因,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防范。
第四章监管管理第十六条有限空间作业单位应加强对作业人员的监督和管理,确保他们严格遵守作业规程和安全操作规定。
受限空间内安全作业管理制度(3篇)
受限空间内安全作业管理制度1、目的:建立一个进入有限空间内作业的安全管理制度。
2、范围:适用于公司所有涉及有限空间的作业管理。
3、责任者:设备科、安环科、生产部、进入有限空间内作业人员。
4、程序4.1有限空间内作业定义:有限空间内作业,主要是进入塔釜、槽罐、炉膛、锅筒、管道、容器以及地下室、地坑、窨井、下水道或其他闭塞场所内进行的作业,应注意防止发生中毒和窒息事故。
有限空间内作业必须办理作业证。
4.2有限空间内作业必须有可靠的安全措施4.2.1安全隔绝。
将设备上所有与外界连接的管道及电源进行有效隔离和断开,并挂上警示牌。
4.2.2清洗和置换。
达到冲洗出的水溶液基本上呈中性,含氧量18-21﹪,有毒气体浓度符合国家卫生标准。
4.2.3通风。
加强自然通风或采用机械送风。
4.2.4加强检测。
4.2.5防护用具和照明。
缺氧有毒环境,应戴自吸式或机械式送风式长管面具。
腐蚀性介质污染的环境,应穿戴好耐腐蚀的劳动防护用具。
易燃易爆环境,采用防爆型低压(36V以下)行灯及不发生火花的工具。
(在潮湿、狭小容器内作业应小于等于12V)。
4.2.6准备好应急措施。
4.2.7罐外专人监护。
4.3进入灌、釜或下水道等设备设施作业注意事项4.3.1进入罐、釜或下水道等设备设施作业前,应做好相应的分析、确认和各项防护措施,事先要对这些设备设施进行气体分析,确认安全后,才可以进行作业。
4.3.2作业时要佩戴合适的劳动防护用品。
4.4在容器顶部施工作业应做加固处理:容器顶部施工作业要防止滑落和塌陷。
尤其是一些有坡度的容器、一些塑料储罐,若容器内装有物料,特别是一些危险化学品。
作业前应加护栏、垫板等,进行加固处理。
受限空间内安全作业管理制度(2)是为了保障人员在受限空间内进行作业时的安全而制定的一系列规章制度。
以下是一个通用的受限空间内安全作业管理制度的主要内容:1. 安全责任:制定公司安全部门和相关人员的安全责任,包括受限空间内作业的监督和管理。
有限空间作业管理制度范本范文(通用6篇)
有限空间作业管理制度范本范文(通用6篇) 【篇一】有限空间作业管理制度范本一、概念有限空间是指封闭或部分封闭,进出口较为狭窄有限,未被设计为固定工作场所,自然通风不良,易造成有毒有害、易燃易爆物质积聚或氧含量不足的空间。
有限空间作业是指作业人员进入有限空间实施的作业活动。
二、分类有限空间分为三类:(一)密闭设备:如船舱、贮罐、车载槽罐、反应塔(釜)、冷藏箱、压力容器、管道、烟道、锅炉等;(二)地下有限空间:如地下管道、地下室、地下仓库、地下工程、暗沟、隧道、涵洞、地坑、废井、地窖、污水池(井)、沼气池、化粪池、下水道等;(三)地上有限空间:如储藏室、酒糟池、发酵池、垃圾站、温室、冷库、粮仓、料仓等。
三、危害因素有限空间作业场所一般多含有硫化氢、一氧化碳、二氧化碳、氨、甲烷(沼气)和氰化氢等气体,其中以硫化氢和一氧化碳为主的窒息性气体尤为突出。
常见的有限空间作业有:清理浆池、沉淀池、酿酒池、沤粪池、下水道、蓄粪坑、地窖等;工地桩井、竖井、矿井等;反应塔或釜、槽车、储藏罐、钢瓶等容器,以及管道、烟道、隧道、沟、坑、井、涵洞、船舱、地下仓库、储藏室、谷仓等。
在这些有限空间场所作业,如果通风不良,加之窒息性气体浓度较高,会导致空气中氧含量下降。
当空气中氧含量降到16%以下,人即可产生缺氧症状;氧含量降至10%以下,可出现不同程度意识障碍,甚至死亡;氧含量降至6%以下,可发生猝死。
GBZ-202X《密闭空间作业职业危害防护规范》规定,经持续机械通风和定时监测,能保证在密闭空间安全作业。
不需要办理准入证的密闭空间,称为无需准入密闭空间。
具有包含可能产生职业病危害因素,包含可能对进入者产生吞没,或因其内部结构易引起进入者跌落产生窒息或迷失,或包含其他严重职业病危害因素等特征的密闭空间,称为需要准入密闭空间(简称准入密闭空间)。
四、危险性中毒危害:有限空间容易积聚高浓度有害物质。
有害物质可以是原来就存在于有限空间的也可以是作业过程中逐渐积聚的。
受限空间内安全作业管理制度范文(三篇)
受限空间内安全作业管理制度范文第一章总则第一条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特种作业人员操作规程》等法律法规,并结合本单位的实际情况,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受限空间是指进入和离开不便、通风不良、有毒有害物质容易积聚、有一定危险性的封闭或者半封闭工作场所。
第三条本制度适用于本单位的受限空间内作业人员。
第四条受限空间作业必须严格按照本制度的规定进行,并由专人进行监护。
第五条受限空间作业人员必须经过相应的岗前培训,取得特种作业人员证书,方可从事受限空间作业。
第六条受限空间内作业时,作业人员必须穿戴符合安全要求的工作服、安全带及防护用品。
第七条受限空间作业人员的安全责任由作业人员和监护人员共同承担。
第二章监护责任第八条监护人员必须具备相应的岗前培训及特种作业人员证书。
第九条监护人员必须熟悉受限空间内的特殊危险性和安全手段,确保作业过程中作业者的安全。
第十条监护人员负责确定受限空间作业的范围、方式和时间,并确保作业人员在指定的时间内完成作业任务。
第十一条监护人员要牢记安全第一的原则,严格监控受限空间作业现场的风险情况,及时采取相应的安全措施,避免事故发生。
第十二条监护人员必须积极开展作业人员的安全教育和培训,提高作业人员的安全意识和技能。
第十三条监护人员负责审核受限空间作业计划、作业指导书等相关文件,并确保其符合本制度的规定。
第十四条监护人员必须随时了解作业人员的工作情况并做好记录,定期向上级汇报。
第三章作业准则第十五条在进行受限空间作业前,必须制定详细的作业计划和作业指导书,并报批相关部门。
第十六条作业人员在进行受限空间作业前,必须对作业现场进行细致的勘察,熟悉空间结构、通风情况、有害物质等情况。
第十七条作业人员必须严格遵守作业指导书的要求,如有变动必须及时报告监护人员,并经过相关部门的批准后方可变更。
第十八条受限空间作业人员必须进入和离开受限空间前与监护人员进行沟通并确认安全措施的有效性。
第十九条受限空间作业人员必须穿戴防护用品,并将其正确使用。
有限空间作业安全生产管理制度3篇
有限空间作业安全生产管理制度第一篇:制度概述一、制度目的有限空间作业安全生产管理制度的目的是为了规范有限空间作业,保障作业人员的安全和健康,防止事故的发生。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公司内所有有限空间作业的部门和人员,包括但不限于矿山、航空、地下管道、下水道、储罐、仓库等有限空间作业。
三、制度依据本制度依据相关国家法律法规和标准,如《安全生产法》、《有限空间作业安全规程》等。
四、制度性质本制度是公司对有限空间作业安全管理的基本制度,是一项强制性的规范性制度。
五、制度责任公司安全生产部门负责本制度的编制、修订和实施。
有限空间作业负责人应负责有限空间作业的安全生产管理。
第二篇:有限空间作业前的准备工作一、编制有限空间作业方案在进行有限空间作业前,有限空间作业负责人应编制有限空间作业方案,包括但不限于作业区域平面图、豁口形态、救援预案、安全防护措施等。
二、选派有限空间作业人员在进行有限空间作业前,应根据人员技术水平、身体健康状况等情况选择合适的有限空间作业人员,并进行培训,使其明确安全生产责任。
三、准备必要的安全防护设备和器材在进行有限空间作业前,应准备必要的安全防护设备和器材,如通风设备、通信设备、照明设备、救援绳索等,以保障有限空间作业人员的安全。
四、检查有限空间作业现场在进行有限空间作业前,应对作业现场进行全面检查,确保作业现场符合安全要求,消除潜在的安全隐患,保障作业人员的安全。
第三篇:有限空间作业过程中的安全要求一、严格执行有限空间作业方案在进行有限空间作业时,应严格执行有限空间作业方案,并保持通信畅通,及时传递信息,确保作业人员的安全。
二、确保有限空间作业区域通风在进行有限空间作业时,应保证有限空间作业区域的通风情况,定期测量有限空间内空气成分和温度,必要时采取有效的通风措施。
三、确保有限空间作业区域照明在进行有限空间作业时,应保证有限空间作业区域的照明情况,以保障作业人员的视力和安全。
四、确保有限空间作业人员个人防护在进行有限空间作业时,应确保有限空间作业人员使用个人防护装备和器材,如呼吸器、防护服、安全帽、安全鞋等。
有限空间作业管理制度范文(新)Word版
有限空间作业管理制度范文一、总则(一)为了确保进入有限空间人员的人身安全和健康,特制定本制度。
(二)项目部负责对本制度的执行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二、管理内容(一)进入有限空间作业,必须填写《有限空间作业记录表》,办理程序如下:1、进入有限空间作业的施工单位提出申请,由所在项目的工程部负责办理《有限空间作业记录表》。
2、落实进入有限空间的安全防护措施,确认安全措施和有限空间内氧气、可燃气体、有毒有害气体浓度的检验结果。
3、指派监护人员,监护人员与作业部门共同检查监护措施、防护设施及应急报警、通讯、营救等设施,确认合格后签字认可。
4、工程部负责人在对上述内容全面复查无误,报项目经理审批后,方可进入作业。
(二)进入有限空间作业的综合安全技术措施1、作业前,应指定专人对监护人和作业人员进行安全教育,包括有限空间作业的结构和相关介质等方面的知识,作业中可能遇到的意外和处理、救护方法等。
2、切实做好有限空间的工艺处理,所有与作业点相连的管道、阀门必须加盲板断开,并对设备进行吹扫、蒸煮、置换,不得以关闭阀门或水封来代替盲板,盲板应挂标志牌。
有搅拌器等转动部件的有限空间内作业,电源的有效切断可采取取下电源保险丝或将电源开关拉下后上锁等措施,并加警示牌,设专人监护。
4、进入有限空间作业前30分钟应取样,严格控制可燃气体、有毒气体浓度及含氧量在安全指标范围内,分析合格后才允许进入设备内作业。
有毒有害气体含量不得超过GBZ1-20XX设计卫生标准规定的最高容许浓度,氧含量应为19。
5%以上。
如在设备内作业时间长,至少每隔2小时分析一次,如发现超标,应立即停止作业,迅速撤出人员。
5、取样分析要有代表性、全面性,有限空间容积较大时要对上、中、下各部位取样分析。
6、进入有限空间作业,必须遵守动火、临时用电、高处作业等有关安全规定,《有限空间作业记录表》不能代替上述各作业票,所涉及的其他作业要按有关规定执行。
7、有限空间作业出入口内外不得有障碍物,应保证其畅通无阻,以便人员出入和抢救疏散。
有限空间作业管理制度范文(3篇)
有限空间作业管理制度范文1. 引言1.1 目的本制度旨在确保在有限空间内进行作业时的安全与有效性,保护作业人员的生命和身体健康。
1.2 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所有需要在有限空间内进行作业的单位和个人。
2. 定义2.1 有限空间有限空间是指具有限定进出口、容积有限、通风不畅或存在其他安全风险的封闭或部分封闭区域,如油罐、储物室、管道等。
2.2 作业人员作业人员是指进入有限空间内进行作业的工作人员。
3. 职责与义务3.1 作业人员的职责(1)熟悉本制度的内容,并遵守相关规定;(2)正确佩戴个人防护装备,如安全帽、防护服、安全鞋等;(3)参加必要的培训和考核,掌握有关有限空间作业的知识与技能;(4)严格按照安全操作程序进行作业;(5)遵循现场安全警示信号,确保及时撤离有限空间。
3.2 企业/单位的职责(1)建立完善的有限空间作业管理制度,并及时更新;(2)为作业人员提供必要的培训和操作指导;(3)提供适当和有效的个人防护装备;(4)进行作业现场安全巡视,及时发现和排除隐患;(5)落实事故应急和救援预案,确保作业人员的安全。
4. 作业前的准备工作4.1 评估与审批(1)对有限空间的安全性进行评估,确定是否需要进行作业;(2)制定相应的作业方案,并报经主管部门批准。
4.2 作业人员的准备(1)作业人员必须经过相关的作业培训,具备必要的知识和技能;(2)作业人员必须接受体检,确保身体符合进入有限空间的条件;(3)作业人员必须佩戴个人防护装备,并熟悉其使用方法。
5. 作业程序5.1 作业前的安全检查(1)检查有限空间的通风情况;(2)清除有限空间内可能存在的危险物和障碍物;(3)检查作业设备和工具的完好性和安全性。
5.2 进入有限空间(1)在进入前,必须向相关人员报告,并取得许可;(2)进入有限空间前,必须测试空间内的有害气体浓度,并确保符合安全标准;(3)必须由至少两名具备救援能力的人员同时进入。
5.3 在有限空间内的作业(1)作业人员必须按照作业方案的要求进行作业;(2)必须及时报告有限空间内的异常情况,并采取相应的措施。
有限空间作业制度范本
有限空间作业制度范本一、目的为确保有限空间作业的安全,防止事故发生,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有限空间作业安全规程》等法律法规,制定本制度。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公司所有有限空间的作业活动,包括但不限于储罐、容器、管道、地下室、井下、坑道、受限空间等。
三、术语和定义1. 有限空间:指进出口受限、通风不良、可能存在危险有害因素的空间。
2. 有限空间作业:指在有限空间内进行的作业活动,如检修、清洗、更换、拆除等。
3. 监护人:指负责对有限空间作业进行现场监护的人员,负责作业过程中的安全监督和应急处理。
4. 作业人员:指在有限空间内进行作业的人员。
四、作业准备1. 识别和评估有限空间,确定作业风险,制定作业方案和安全措施。
2. 进行有限空间作业前,应进行安全培训,使作业人员了解有限空间作业的安全知识和技能。
3. 准备必要的个人防护装备(PPE),如防毒面具、安全带、通风设备等。
4. 确保有限空间作业现场有足够的照明和紧急出口。
五、作业实施1. 作业开始前,应进行现场安全检查,确认有限空间内无有害气体、缺氧等危险情况。
2. 作业人员应按照作业方案和安全措施进行作业,监护人应全程监护。
3. 作业过程中,监护人应密切关注作业人员的安全状况,不得离开现场。
4. 作业人员应在监护人的指挥下进行作业,如发现异常情况,应立即停止作业,撤离现场。
5. 有限空间作业过程中,应保持通风良好,必要时应采取机械通风措施。
六、作业结束1. 作业完成后,作业人员和监护人应共同检查有限空间内是否有遗留物品或隐患。
2. 确认有限空间内安全无虞后,方可撤离作业现场。
3. 作业结束后,应对个人防护装备进行清洗和消毒,确保下次使用安全。
七、应急处理1. 发生有限空间事故时,应立即启动应急预案,组织救援。
2. 救援人员应穿戴适当的个人防护装备,使用安全设备进行救援。
3. 事故调查处理应严格按照法律法规和公司制度进行。
八、监督与检查1. 公司安全管理部门应对有限空间作业进行定期监督与检查,确保作业安全。
有限空间作业安全规章制度
有限空间作业安全规章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有限空间作业安全管理,防止和减少生产安全事故,保障员工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和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企业、事业单位、社会团体等组织开展的有限空间作业活动。
第三条有限空间作业安全规章制度应遵循预防为主、安全第一、综合治理、责任到人的原则。
第二章有限空间作业安全管理第四条企业、事业单位、社会团体等组织应建立健全有限空间作业安全责任制度,明确各级管理人员、作业人员的安全责任。
第五条企业、事业单位、社会团体等组织应对有限空间作业进行风险评估,制定有限空间作业安全方案,并按照方案进行作业。
第六条有限空间作业前,应进行有限空间作业安全培训,提高作业人员的安全意识和操作技能。
第七条有限空间作业时,应配备必要的个人防护装备和应急救援设备,确保作业人员的安全。
第八条有限空间作业现场应设置明显的安全警示标志,提醒作业人员和过往人员注意安全。
第九条有限空间作业过程中,应定期进行安全检查和监测,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第十条有限空间作业结束后,应对作业现场进行清理,确保现场安全。
第三章有限空间作业安全管理措施第十一条有限空间作业现场应制定详细的安全操作规程,明确作业流程、作业要求和安全注意事项。
第十二条有限空间作业现场应设置专职安全管理人员,负责现场安全管理和应急处置。
第十三条有限空间作业现场应配备应急救援设备,如呼吸器、防毒面具、救援绳索等。
第十四条有限空间作业现场应建立应急救援预案,明确应急组织、应急措施和应急流程。
第十五条有限空间作业现场应定期进行安全培训和演练,提高作业人员的应急处理能力。
第四章法律责任与违规处理第十六条企业、事业单位、社会团体等组织开展有限空间作业,违反本制度的,由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或者其他有关部门责令改正,可以并处五万元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可以吊销相关许可证或者暂停生产经营活动。
第十七条有限空间作业人员违反本制度的,由企业、事业单位、社会团体等组织依法予以处理。
有限空间作业规章制度(通用8篇)
有限空间作业规章制度(通用8篇)有限空间作业篇11目的为了加强对有限空间作业的安全管理与监督,预防和减少生产安全事故,保障作业人员的安全与健康,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工贸企业有限空间作业安全管理与监督暂行规定》等法律、行政法规,制定本制度。
2适用范围本公司生产范围内从事有限空间作业和具有有限空间作业行为的岗位适用。
3定义有限空间,是指封闭或者部分封闭,与外界相对隔离,出入口较为狭窄,作业人员不能长时间在内工作,自然通风不良,易造成有毒有害、易燃易爆物质积聚或者氧含量不足的空间。
有限空间作业是指作业人员进入有限空间实施的作业活动。
4有限空间作业责任制4.1企业负责人总经理,对本企业有限空间作业安全全面负责。
安环科、车间(部门)、班组负责人在各自职责范围内对本企业有限空间作业安全负责。
4.2职责4.2.1总经理职责:总经理安全生产第一责任人,负责建立健全有限空间作业安全生产责任制,明确有限空间作业负责人、作业单位、监护者职责。
组织制定安全作业操作规程、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安全技术措施等有限空间作业管理制度。
4.2.2安环科职责:安环科负责编制有限空间作业的制度,制度包括:有限空间作业安全责任制度;有限空间作业审批制度;有限空间作业现场安全管理制度;有限空间作业现场负责人、监护人员、作业人员、应急救援人员安全培训教育制度;有限空间作业应急管理制度;有限空间作业安全操作规程。
制定消除控制危害的措施,负责提供有限空间内有毒有害气体、可燃性气体的检测。
负责对有限空间作业从业人员进行安全生产培训。
培训的内容包括:有限空间作业的危险有害因素和安全防范措施;有限空间作业的安全操作规程;检测仪器、劳动防护用品的正确使用;紧急情况下的应急处置措施。
4.2.3车间负责人职责:车间负责人是安生生产直接责任人,负责督促、检查本部门有限空间作业的安全生产工作,落实有限空间作业的各项安全要求。
保证有限空间作业的安全投人,提供符合要求的通风、检测、防护照明等安全防护设施和个人防护用品。
有限空间作业安全管理制度范文(3篇)
有限空间作业安全管理制度范文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保障有限空间作业人员的生命安全,遵循《国家安全生产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制定本安全管理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进行有限空间作业的所有人员,包括有限空间作业负责人、监管人员、作业人员等。
第三条有限空间作业指在高度有限、工作空间狭小或密闭无通风的环境下进行的作业活动。
作业条件危险,存在着诸多风险因素,因此有限空间作业必须严格按照本制度进行管理。
第四条有限空间作业应以安全为前提,依法依规进行,确保作业人员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
第五条有限空间作业管理应坚持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原则,采取有效的技术措施和管理措施,控制风险,避免事故发生。
第六条有限空间作业应明确责任,强化监管,建立健全的安全管理体系。
第二章有限空间作业管理责任第七条有限空间作业负责人应具备相关的安全知识,负责组织、指导有限空间作业的实施,确保有限空间作业的安全进行。
第八条有限空间作业负责人应做到以下几点:1. 编制安全操作规程,明确作业流程、安全措施等内容,并向作业人员进行培训和讲解。
2. 定期组织有限空间作业的安全检查,确保作业环境的安全性。
3. 确保作业人员配备应急救援设备,并指导作业人员熟悉使用方法。
第九条有限空间作业监管人员应具备相关的安全知识,负责对有限空间作业进行监督、指导和检查,确保作业规范、安全。
第十条有限空间作业监管人员应做到以下几点:1. 定期对有限空间作业进行现场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指导整改。
2. 进行安全宣传教育,增强作业人员的安全意识。
3. 配合有限空间作业负责人对作业人员进行培训和考核。
第三章有限空间作业流程第十一条有限空间作业应按照以下步骤进行:1. 制定作业计划,明确作业的目标、内容、时间等。
2. 安排作业人员,确保其具备相应的安全知识和技能。
3. 检查作业区域的安全条件,消除隐患。
4. 配备必要的作业工具和设备,并确保其处于正常使用状态。
5. 作业人员进行必要的防护措施,如戴安全帽、穿防护服等。
有限空间作业管理规章制度
有限空间作业管理规章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保障有限空间作业的安全和效率,规范有限空间作业行为,保护从业人员的生命财产安全,制定本规章制度。
第二条适用范围:本规章制度适用于有限空间作业员工、监管人员和相关管理人员。
第三条有限空间的定义:有限空间是指其进入、逗留和退出受限制的、非正常通风的、可能存在有害物体的工作场所,如储罐、井道、地下室、缸体等。
第四条有限空间作业:有限空间作业是指在有限空间进行的工作活动,包括进入、逗留、疏散、清洁维护等操作。
第二章有限空间作业的准备工作第五条进入前的准备工作:1.作业人员应经过合格的培训并具有相应的证书,了解有限空间作业的风险和安全预防措施。
2.作业前需编制作业方案,并明确作业的目的、方法、风险、安全措施等。
3.检查有限空间的环境和通风情况,确保安全条件符合要求。
第六条空间进入的限制:1.在未采取必要的控制措施时,禁止未经授权的人员进入有限空间。
2.进入有限空间前,必须进行适当的预先检查,确保空间内不存在可燃气体、有害气体、有毒物质等。
第七条安全措施的配备:1.进入有限空间的作业人员应佩戴适当的个人防护装备,包括安全帽、防护眼镜、防护手套等。
2.配备必要的救援设备和应急装备,包括气体检测仪、通信设备、救生绳索等。
第三章有限空间作业的操作要求第八条操作工作前的准备:1.作业前应对作业人员进行安全技术交底,明确作业要求和操作步骤。
2.确保作业人员精神状态良好,身体状况适宜,禁止饮酒、吸烟等影响操作的行为。
第九条作业期间的安全:1.在有限空间作业期间,禁止任何无关人员进入作业区域,确保作业过程不受干扰。
2.作业人员应定期检查作业区域的环境和气体情况,如发现异常应立即采取相应的措施。
第十条作业结束后的处置:1.作业结束后,要及时清理有限空间,确保环境卫生。
2.对作业过程中发生的问题进行总结和分析,归档保存。
第四章监管和责任第十一条监管责任:1.有限空间作业监管人员应具备相应的专业知识和管理能力,严格按照相关规定进行监管。
(完整版)有限空间作业安全生产规定制度
(完整版)有限空间作业安全生产规定制度有限空间作业安全生产规定制度目的本规定制度旨在确保有限空间内的作业能够安全进行,防范事故的发生,保护员工的生命财产安全。
适用范围本规定制度适用于所有有限空间内进行的作业,包括但不限于储罐、井筒、管道等。
定义1. 有限空间:指进入出口受限、通风不良、容易积聚有毒有害气体或易导致窒息、中毒、炸燃、火灾等危险的封闭空间。
2. 有限空间作业:指在有限空间内进行的各类作业活动。
作业前准备1. 风险评估:在进行有限空间作业前,必须进行风险评估,确定特定作业环境中可能存在的危险因素。
2. 作业计划:制定详细的作业计划,包括作业流程、作业时间、作业人员等信息。
3. 通风设备检查:确保有限空间内的通风设备正常运行并提供足够的新鲜空气。
4. 个人防护装备:提供适当的个人防护装备,如呼吸器、防护服、手套等,根据具体作业情况提供相应装备。
进入有限空间1. 进入许可:在进行有限空间作业前,必须取得进入许可,并按照程序进行登记。
2. 工作许可:除进入许可外,还需要取得相应的工作许可,明确作业内容、作业时间、作业方式等。
3. 人员监护:有限空间作业期间,必须由专人进行监护,保证作业人员的安全。
4. 通风设备操作:在有限空间内进行作业时,必须严格按照通风设备操作程序进行操作,确保空气质量达标。
应急措施1. 应急预案:制定完善的有限空间作业应急预案,包括事故报警、人员撤离、紧急救援等措施。
2. 作业人员培训:对有限空间作业人员进行必要的培训,使其了解应急措施和操作方法。
作业后处理1. 作业记录:对有限空间作业进行详细记录,包括作业内容、作业时间、安全问题等。
2. 设备检查:对使用的设备进行检查,确保设备完好无损,避免安全隐患。
3. 环境恢复:及时清理有限空间内的残留物,恢复环境整洁。
监督检查1. 监督机构:建立有限空间作业监督机构,负责定期或不定期对有限空间作业进行检查。
2. 违规处罚:对违反有限空间作业规定的行为,依法进行处罚,确保规定的执行。
《有限空间作业安全管理制度》
《有限空间作业安全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有限空间作业的安全管理,预防和减少生产安全事故,保障作业人员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标准规范,结合本单位实际情况,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本单位及所属各部门、各项目部在有限空间内进行的各类作业活动。
第三条本制度所称有限空间,是指封闭或者部分封闭,与外界相对隔离,出入口较为狭窄,作业人员不能长时间在内工作,自然通风不良,易造成有毒有害、易燃易爆物质积聚或者氧含量不足的空间。
第二章有限空间作业安全职责第四条主要负责人职责(一)建立、健全有限空间作业安全生产责任制,明确有限空间作业负责人、作业者、监护者职责。
(二)组织制定有限空间作业安全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
(三)保证有限空间作业的安全投入,提供符合要求的通风、检测、防护等安全防护设施和个人防护用品。
(四)督促、检查本单位有限空间作业的安全生产工作,及时消除生产安全事故隐患。
(五)组织制定并实施本单位的有限空间作业事故应急救援预案。
(六)及时、如实报告有限空间作业事故。
第五条有限空间作业负责人职责(一)了解整个作业过程中存在的危险有害因素。
(二)确认作业环境、作业程序、防护设施、作业人员符合要求后,授权批准作业。
(三)及时掌握作业过程中可能发生的条件变化,当有限空间作业条件不符合安全要求时,终止作业。
第六条有限空间作业者职责(一)接受有限空间作业安全生产培训。
(二)遵守有限空间作业安全操作规程,正确使用有限空间作业安全设施与个人防护用品。
(三)与监护者进行有效的操作作业、报警、撤离等信息沟通。
第七条有限空间作业监护者职责(一)接受有限空间作业安全生产培训。
(二)全过程掌握作业者作业期间情况,保证在有限空间外持续监护,能够与作业者进行有效的操作作业、报警、撤离等信息沟通。
(三)在紧急情况时向作业者发出撤离警告,必要时立即呼叫应急救援服务,并在有限空间外实施紧急救援工作。
第三章有限空间作业审批第八条有限空间作业实行作业审批制度,未经审批,任何人不得擅自进入有限空间作业。
有限空间作业制度汇范本
有限空间作业制度汇范本一、总则1.1 为了加强有限空间作业的安全管理,预防和减少有限空间作业事故,保障作业人员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等法律法规,制定本制度。
1.2 本制度适用于公司范围内所有有限空间作业的安全管理。
1.3 公司各级领导和全体员工必须认真执行本制度,确保有限空间作业的安全。
二、有限空间作业的定义和分类2.1 有限空间作业是指进出口受限、通风不良、可能存在易燃易爆、有毒有害物质或缺氧等危险因素的空间作业。
2.2 有限空间作业分为以下几类:(1)密闭空间作业:如储罐、反应釜、压力容器等;(2)受限空间作业:如地下管道、电缆隧道、烟道等;(3)有毒有害空间作业:如化工厂、农药厂、垃圾填埋场等;(4)缺氧空间作业:如沼气池、化粪池、井下等;(5)其他有限空间作业:如高空作业、盲井作业等。
三、有限空间作业的安全要求3.1 作业前准备(1)对有限空间进行风险评估,确定空间内的危险因素及其危害程度;(2)制定有限空间作业方案,明确作业流程、安全措施、应急措施等;(3)对作业人员进行有限空间作业安全培训,使其掌握必要的安全知识和技能;(4)配备必要的个人防护装备和应急救援设备。
3.2 作业过程中的安全管理(1)严格遵循有限空间作业方案,确保作业安全;(2)保持有限空间通风良好,降低有毒有害气体浓度;(3)实行作业现场监护制度,确保作业人员在安全条件下作业;(4)作业过程中,严禁作业人员擅自离开有限空间;(5)作业过程中,如发现异常情况,立即采取措施停止作业,撤离作业人员。
3.3 作业后的安全检查与处理(1)作业结束后,对有限空间进行通风换气,确保空气质量符合要求;(2)对作业现场进行清理,拆除临时设施;(3)对作业人员进行安全撤离,清点作业人员数量,确保无人滞留;(4)对有限空间作业情况进行总结,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四、应急预案与救援4.1 制定有限空间作业应急预案,明确应急组织、应急措施、应急流程等;4.2 配备应急救援设备,如防毒面具、呼吸器、救援绳索等;4.3 有限空间作业过程中,如发生事故,立即启动应急预案,实施救援;4.4 对事故进行调查,分析事故原因,提出整改措施,防止事故再次发生。
有限作业空间制度模板
有限作业空间制度模板一、目的为确保有限作业空间的安全管理,预防和控制事故风险,保障作业人员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有限空间作业安全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制定本制度。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公司范围内所有有限作业空间的安全管理,包括但不限于密闭空间、受限空间、含有危险有害因素的空间等。
三、术语和定义1. 有限作业空间:指进出口受限、通风不良、可能存在危险有害因素的空间。
2. 作业监护人:指负责对有限作业空间作业过程进行安全监护的人员。
3. 作业人员:指在有限作业空间内进行作业的人员。
四、组织架构1. 公司设立有限作业空间安全管理小组,负责有限作业空间安全管理的组织、协调和监督工作。
2. 各部门、车间、班组设立有限作业空间安全管理责任人,负责本部门、车间、班组有限作业空间的安全管理工作。
五、安全管理要求1. 风险评估与预防(1)在进行有限作业前,应进行风险评估,识别和分析作业过程中可能存在的危险有害因素,制定相应的安全措施。
(2)根据风险评估结果,制定有限作业空间的安全操作规程,明确作业人员、监护人员、应急救援人员等的安全职责。
(3)对有限作业空间进行定期检查,确保安全设施、个人防护装备等完好有效。
2. 作业许可与审批(1)有限作业前,应办理作业许可证,明确作业内容、时间、人员、安全措施等信息。
(2)作业许可证应经相关部门审批,审批通过后方可进行有限作业。
3. 个人防护与装备(1)作业人员应根据有限作业空间的特点,穿戴相应的个人防护装备,如安全帽、防护眼镜、耳塞、防尘口罩、防护服、安全鞋等。
(2)作业监护人应掌握作业人员所穿个人防护装备的适用范围、使用方法和维护保养知识。
4. 应急救援与处置(1)公司应制定有限作业空间事故应急救援预案,明确事故报警、应急响应、救援处置等程序。
(2)作业前,应告知作业人员应急救援措施和应急逃生路线。
(3)作业过程中,监护人应密切关注作业人员的安全状况,发现异常立即采取措施予以制止,并及时报告。
(完整版)有限空间作业管理制度
有限空间作业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1、目的为加强对有限空间作业的安全管理,保证进入有限空间人员的安全与健康,预防和控制中毒、窒息、火灾、爆炸等生产安全事故的发生,根据国家有关法规标准和公司相关文件,制定本制度。
1.2术语1.2.1有限空间:是指封闭或部分封闭,进出口较为狭窄有限,未被设计为固定工作场所,自然通风不良,易造成有毒有害、易燃易爆物质积聚或氧含量不足的空间。
1.2.2有限空间分为以下三类:●封闭、半封闭设备,如:储罐、反应塔、冷藏车、沉箱及锅炉、压力容器、浮筒、管道、槽车等。
●地下有限空间,如:地下管道、地下室、地下仓库、地下工事、暗沟、隧道、涵洞、地坑、废井、地窖、沼气池及化粪池、下水道、沟、井、池、建筑孔桩、地下电缆沟等。
●地上有限空间,如:储藏室、酒槽池、发酵池、垃圾站、温室、冷库、粮仓、封闭车间、试验场所、烟道等。
1.2.3有限空间作业:是指作业人员进入有限空间实施的作业活动。
1.2.4本制度适用于企业对有限空间及有限空间作业的安全管理。
2、职责2.1 安全环保部及生产部是有限空间作业的安全监督管理部门,负责组织建立《有限空间作业审批表》及具体安全要求,负责对有关检测设备及应急设备的配备、管理和使用情况进行监督检查,负责组织各单位制定有限空间作业安全技术操作规程,负责组织单位开展有关培训教育、制定有关应急预案,负责有限空间作业的审批,负责对有限空间及有限空间作业安全管理情况进行监督检查与考核。
2.2 安全环保部负责建立本单位《有限空间清单》并实施管理,负责对本单位有限空间作业的检测和审批工作,负责组织开展有限空间作业实施前和过程中的报检、报批工作,负责建立本单位有限空间作业安全技术操作规程、应急预案等有关规章制度并组织实施,负责组织开展有限空间相关的培训教育和应急演练工作。
3、有限空间管理3.1 对有限空间控制应按照“优先综合治理、其次封闭隔离、而后作业控制”的原则进行,具体控制措施及其先后顺序如下:●采取技术革新、设备改造等措施从本质上减少或消除有限空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有限空间作业安全生产管理规定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有限空间作业安全生产管理,规范有限空间作业安全生产行为, 预防和控制急性中毒、窒息等事故发生,切实保护作业人员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根据《北京市建设工程有限空间作业安全生产管理规定》和集团公司有限空间作业安全管理规定,结合北京城建北方公司实际,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有限空间气体的主要危害因素:氧气不足或过量,可燃气体、有毒气体、硫化氢、磷化氢、一氧化碳、粉尘等。
第三条本规定所称有限空间,是指在密闭或半密闭,进出口较为狭窄,未被设计为固定工作场所,自然通风不良,易造成有毒有害、易燃易爆物质积聚或氧含量不足的空间。
有限空间作业是指作业人员进入有限空间实施的施工作业活动。
第四条有限空间分为三类: (一)密闭设备:如贮罐、车载槽罐、压力容器、管道、烟道、锅炉等;(二)地下有限空间:如地下管道、地下室、地下工程、暗沟、隧道、涵洞、地坑、废井、污水池(井)、化粪池、下水道、深基坑、肥槽等;(三)地上有限空间。
如储藏室、垃圾站、冷库、料仓等。
第五条本规定适用于建筑工程总承包部所属项R部、分公司。
第二章有限空间作业安全管理第六条有限空间作业施工单位主要负责人应加强有限空间作业的安全管理, 并履行以下职责:(一)建立健全有限空间作业安全生产责任制;(-)组织制订专项施工方案,安全作业操作规程,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安全技术措施等;(三)保证有限空间作业的安全投入,提供符合要求的通风、检测、防护、照明等防护设施和个人防护用品;(四)督促、检查本单位有限空间作业的安全生产工作,落实有限空间作业的各项安全要求;(五)提供应急救援保障,做好应急救援工作;(六)及时如实报告生产安全事故。
第七条各单位应将有限空间作业列入危险源作业安全管理,建立健全有限空间作业安全管理制度,确立有限空间作业安全责任人,落实各项安全防护措施, 制定有限空间突发事件应急救援方案,并组织培训和演练。
第八条各项R经理部对有限空间作业相关人员进行有限空间安全操作规程和安全措施学习,实行有限空间作业准入制度,进入有限空间作业前,必须对作业者逐一进行安全交底,告知作业人员存在的危险因素和防控措施。
第九条建立有限空间安全管理挡案,对有限空间的危害进行分类、评估, 根据评估结果制定针对性的有限空间作业安全操作规程和措施。
第十条有限空间作业施工前项目经理部应向建设单位取得施工现场区域内涉及地下管线的详细资料。
第十一条有限空间作业施工单位技术负责人应组织制订专项施工方案、安全作业操作规程、安全技术措施,按规定组织专家论证,并督促、检查实施情况。
第十二条总包项目部委托专业分包单位进行有限空间作业时,应签订安全生产管理协议,并不得将工程发包给不具备相应资质和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的单位和个人;存在多个分包单位时,总包项目部应进行统一协调、管理。
第十三条有限空间作业施工单位安全管理部门应加强日常的监督检查。
检查内容包括:有限空间作业各项规定、规范和方案的落实情况,有限空间作业施工现场隐患排查情况和安全防护设施,以及个人防护用品的配备、情况。
检测、维护等第十四条从事有限空间作业的特种作业人员应持有相应的资格证书,方可上岗作业。
第十五条有限空间作业施工单位应明确作业负责人、监护人员和作业人员。
严禁在没有监护人的情况下作业。
(一)作业负责人职责:掌握整个作业过程中存在的危险危害因素;确认作业环境、作业程序、防护设施、作业人员符合要求后,方可作业;及时掌握作业过程中可能发生的条件变化,当有限空间作业条件不符合安全要求时,立即终止作业。
(二)作业人员职责:接受有限空间作业安全生产培训;遵守有限空间作业安全操作规程,正确使用有限空间作业安全设施与个人防护用品;与监护者进行有效的作业、报警、撤离等信息沟通。
(三)监护人员职责:接受有限空间作业安全生产培训;全过程掌握作业者作业期间情况,保证在有限空间外持续监护,能够与作业者进行有效的操作作业、报警、撤离等信息沟通;在紧急情况时向作业者发出撤离警告,必要时立即呼叫应急救援,并在有限空间外实施紧急救援工作;防止未经批准的人员进入。
第十六条凡进入有限空间作业的,总包项目部应实行作业审批制度,填写《建设工程有限空间危险作业审批表》(附件),报项目负责人审批。
未经审批的, 任何人不得进入有限空间作业。
第十七条各项冃经理部应在有限空间入口处设置醒目的警示标志,告知存在的危害因素和防控措施。
第十八条进入密闭空间作业时,应当至少有两人工作。
若空间只能容一人作业时,监护人应随时与正在作业的人取得联系,做预防性防护。
第十九条有限空间作业施工单位,应配备符合国家标准的通风设备、检测设备、照明设备、通讯设备和个人防护用品。
防护装备应妥善保管,并严格按照规定进行检验、维护,以保证安全有效。
第二十条人工挖(扩)孔桩作业的施工单位必须编制安全专项施工方案,并按规定进行签字审批和专家论证。
作业必须严格执行《北京地区大直径灌注桩规程》。
第二十一条有限空间作业完毕后,必须确认内部作业人员全部撤出和无遗忘工具、器具、材料等,确认作业结束,作业人员向现场负责人进行报告,拆除各种警示标志。
第三章有限空间作业安全技术管理第二十二条有限空间作业前,必须严格执行“先检测,后作业”的原则,根据施工现场有限空间作业实际情况,对有限空间内部可能存在的危害因素进行检测。
第二十三条实施有限空间作业前和作业过程中,必须采取强制性持续通风措施,保持空气流通,严禁使用纯氧气进行通风换气。
强制通风一定时间后,必须对作业现场和周边环境的气体进行检测,未经检测或经检测不符合规定,严禁作业人员进入有限空间。
第二十四条作业条件发生变化时,应对作业场所中危害因素进行持续或定时检测,作业地点发生变化时,视为进入新的有限空间,应重新检测,作业中断达1小时以上,再次恢复作业时,必须再次进行有限空间内空气检查,重新确认空间内的安全情况。
第二十五条对随时可能产生有害气体或进行内防腐处理的有限空间作业时,每隔30分钟必须进行分析,如有一项不合格以及出现其他情况异常,应立即停止作业并撤离作业人员;现场经处理并经检测符合要求后,重新进行审批,方可继续作业。
第二十六条检测时检测人员应处在安全环境,并做好检测记录,检测人员对检测结果负责,检测合格后经现场负责人签字和监护人签字方可实施有限空间作业。
第二十七条检测指标应当包括氧浓度、易燃易爆物质浓度值、有毒有害气体浓度值等。
有限空间气体浓度必须符合GBZ21《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第一部份,化学有害因素》规定的标准。
氧气(02)最小允许浓度18%o (二)其它化学物质允许浓度: 二氧化硫(SO?)5mk/m^二氧化碳(CO2) 9000mk/m^二氧化氮(NO2 ) 5mk/m^一氧化氮(NO) 15mVm硫化氢(H2 S )最高允许浓度lOmk氨(CH3)20mVm^ 氯(Ch)最高允许浓度Imk第二十八条根据检测结果,施工单位现场技术负责人组织对作业环境危害情况进行评估,制定预防、消除和控制危害的措施,确保作业期间处于安全受控状态。
第二十九条当有限空间作业可能存在可燃性气体或爆炸性粉尘时,必须严格按上述要求进行“检测”和“通风”,并制定预防、消除和控制危害的措施。
同时所用设备应符合防爆要求,作业人员应使用防爆工具,配备可燃气体报警仪器等。
第三十条呼吸防护用品的选用应符合《呼吸防护用品的选择、使用与维护》(GB/T18664)的要求。
缺氧条件下作业,应符合《缺氧危险作业安全规程》(GB8958)要求。
第三十一条人工挖(扩)孔桩作业作业前强制通风不得少于30分钟,作业中持续进行强制通风;监护人必须进行现场监护,作业人员必须使用安全绳索,每班作业不得超过2小时。
第三十二条封闭场所防水作业前应清除场所内配电线路、用电设备和设施, 或切断电源和火源,并进行持续强制通风至施工结束、无异常气体。
第三十三条各类管道、污水池(井)、化粪池作业前除按规定进行检测、持续强制进行通风外,不得输入纯氧气。
第四章安全教育及事故处理第三十四条有限空间作业施工单位每年应对作业现场负责人、监护人和作业人员进行安全教育培训。
培训内容包括:有限空间存在的危险特性和安全作业的要求;进入有限空间的程序;检测仪器、个人防护用品等设备的正确使用;事故应急救援措施与应急救援预案等。
培训应有记录,参加培训的人员应签字确认。
第三十五条有限空间作业工程施工前,施工单位安全管理部门应对监护人和作业人员进行安全教育,教育内容包括:作业空间的结构和相关介质、有限空间内可能存在的有毒有害物质,作业中可能遇到的意外情况,以及处理、救护方法等。
第三十六条有限空间施工单位应制定有限空间作业专项应急救援预案,提高对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置能力。
每年至少进行一次应急救援演练。
第三十七条有限空间作业施工单位应配备应急救援装备,包括面罩正压式空气呼吸器或长管面具等隔离式呼吸保护器具、应急通讯报警器材、现场快速检测设备、大功率强制通风设备、应急照明设备、安全绳、救生索和安全梯等基本第三十八条有限空间发生事故时,应立即向单位负责人报告,现场应立即启动应急救援预案,在抢救中毒人员的同时,迅速查清有毒气体泄露源,制定应对措施。
救援人员应做好自身防护,配备必要的呼吸器具、救援器材。
在无防护措施,不清中毒原因的情况下严禁盲目施救,导致事故扩大。
第五章附则第三十九条本规定由安全管理部负责解释。
第四十条本规定自下发之日起施行。
附件:建设工程有限空间危险作业审批表附件:建设工程有限空间危险作业审批表注:该审批表示进入有限空间作业的依据,不得涂改且要求安全管理部门存档,时间至少一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