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与名人
河毓牧野——新乡黄河历史文化综述

河毓牧野曹岗险工土地平旷、水草肥美而成为商都朝歌郊外的农、畜牧业基地,故新乡有牧野之乡之称。
黄河不仅给新乡留下了肥沃的土地、充足的水源,还为这片大地留下了灿烂的文化。
新乡有面积12万平方米的龙山时期古城、孟庄遗址、辉县褚丘商朝贵族墓葬。
在新乡,考古学家们还发现了战国铸铁遗址,说明新乡在战国时期已经掌握了先进的铸铁、冶炼技术。
北宋以前,河道相对稳定的黄河使新乡长期繁荣发展。
以濒临黄河的原阳为例,从西汉到唐宋年间,就先后涌现出十几位官居宰相的著名人物,特别在唐朝,有7人官至宰相。
有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张亮,有出将入相、气度宽宏的娄师德,有明哲保身、风趣圆滑的杨再思,更有移风易俗、以德服人的杨绾,及一门三相的韦氏父子韦思谦、韦承庆、韦嗣立。
在那个时期,原阳还留下了跪履三约、细柳屯兵、唾面自干、毛遂自荐等成语典故,原阳也由此成为“宰相之乡”和“成语之乡”。
晋之陆机,唐之李白、杜甫、李商隐、李贺,宋之欧阳修、苏轼、梅尧臣等诗词大家也在这里留下了优美诗篇。
南宋罗泌所著《路史·禅通记》记载,造字有功被黄帝任命史官的仓颉,也生于原阳。
西汉初期生于原阳的丞相、历算学家张仓,其参与增补校正的《九章算术》,对中国的数学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乃至2000多年后的2020年,我国新研制的成功构建76个光子的量子计算原型机,以“九章”命名。
太行巍巍,黄河汤汤。
新乡,虽非历朝历代的国都,却发生了一个又一个著名的历史故事。
鸣条之战促使夏商更替,牧野之战导致商周改朝,比干剖心谏纣受世人敬仰,张良刺秦掀起抗秦暴政高潮,官渡之战创造了以少胜多奇迹,陈桥兵变造就大宋江山,岳飞抗金留下十八座营盘……大河汤汤,盛世煌煌。
翻开现今的地图,原阳的沙岭、回湾、夹滩,封丘的顺河街、河东、堤湾,长垣的大浪口、小堤西、东河集,延津的新堤、沙门、河道村等一个个与黄河有关的地名,在有着诗经之乡美誉的新乡,讲述着古黄河的故事,展现着曾经的盛世,诉说历史的兴衰。
前瞻性名人案例

前瞻性名人案例
怀炳和尚捞铁牛
公元1066年,我国宋朝英宗年间,黄河发洪水,冲垮了河中府(今山西省永济县)城外的一-座浮桥,将两岸岸边用来拴住铁桥的每个1万斤重的8个铁牛,也冲到了河里。
洪水退去以后,为了重建浮桥,需将这8个大铁牛打捞上来。
在当时是一-件极为困难的事,府衙为此贴了招贤榜。
后来,一个叫怀炳的和尚揭了招贤榜。
怀炳经过一番调查摸底和反复思考,指挥一帮船工终于将8个大铁牛全都捞上了岸。
怀炳提出的办法是,在打捞的那一天,他指挥一帮船工,将两条大船装满泥沙,并排地靠在一起;同时在两条船之间搭了一个连接架。
船划到铁牛沉没的地方后,他叫人潜人水下,把拴在木架上绳子的另一端牢牢地绑在铁牛上。
然后船上的船工一面在木架上收紧绳子,一面将船里的泥砂一铲-铲地抛人河中。
随着船里泥沙的不断减少,船身一点一点地向上浮起。
当船的浮力超过船身和铁牛的重量时,陷在泥沙中的铁牛便逐渐浮了起来。
这时,通过船的划动,很容易地就能把铁牛拉到江边并拉上岸。
如此反复进行了8次,终于将8个大铁牛全都打捞到了岸上。
怀炳的打捞情景的设想,运用了形象思维的预示想象创新思维方法。
有关于黄河的英雄事迹

有关于黄河的英雄事迹
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也是一条传承着无数英雄事迹的江河。
下面,让我们来看看一些有关于黄河的英雄事迹。
1. 伏羲氏治水:传说中的第一位帝王伏羲氏,曾经发明了八卦,并且运用八卦的原理治水。
他在黄河流域修建了防洪堤,保障了周边的人民生命财产安全,被后人称为“治水圣人”。
2. 大禹治水:商朝时期的大禹,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治水英雄。
他曾经组织大规模的民工进行黄河流域的治理工作,开凿渠道,筑堤防洪,使黄河逐步恢复了正常,让人民免于水患之苦。
3. 舜盘桓洪水:舜是夏朝第二位帝王,也是古代著名的治水英雄。
他曾经在洪水泛滥时,亲自率领人民进行抗洪,用自己的身体挡住洪水,最终成功遏制了洪水。
4. 岳飞抗金:黄河流域是我国古代战争的重要战场,南宋名将岳飞曾经在此地抗击金兵,保卫了国家的尊严和人民的安全。
他率领的“忠义军”曾经在黄河边上的千里堤上抗击敌人,最终取得了胜利。
以上这些英雄事迹,只是黄河流域众多英雄们壮举的一部分。
在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每一位为治理黄河、抗击洪灾、保卫家园而奋斗的英雄,都值得我们铭记和敬仰。
- 1 -。
历史治水名人宋礼

他的治理方案和理念至今仍然被广泛
x
应用于中国的水利工程建设中
他的贡献不仅仅在于他的工程技术方面, 更在于他为人民做出的牺牲和奉献
他的事迹和精神至今仍然激励着许多人为 了国家和人民的利益而奋斗
4
总结
总结
1
2
3
4
宋礼作为历史治水 名人,他的事迹和 精神至今仍然值得
我们学习和借鉴
他不仅提出了许多 创新性的治理方案, 还为当时的农业生 产、交通运输和人 民生活带来了很大
的便利
他的贡献不仅仅在 于他的工程技术方 面,更在于他为人 民做出的牺牲和奉
献
他的事迹和精神至 今仍然激励着许多 人为了国家和人民
的利益而奋斗
5
宋礼的遗产
宋礼的遗产
宋礼的遗产不仅仅在于他的水 利工程方案和为人民做出的贡 献,更在于他的精神和思想
01
他注重实践和调查,主张在实 践中寻找问题的解决方案
1
水利工程专家宋礼
水利工程专家宋礼
宋礼在担任工部尚书期间, 积极参与了治理黄河、淮河 等河流的工作。他深知水患 对百姓的危害,因此提出了 许多创新性的治理方案。他 的方案不仅有效地治理了洪 水,还为当时的农业生产和 交通运输带来了很大的便利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在治理黄河方面,宋礼提出 了"以堤防河,以河分流"的 方案。他主张在黄河两岸修 建堤坝,防止洪水泛滥,同 时在河流上游修建水闸和堰 坝,将水流分散到各个支流, 以减轻主河道的水量。这种 方案不仅能够提高河流的泄 洪能力,还能够减少河流对
历史治水名人宋礼
-
水利工程专家宋礼 1 宋礼的影响 3 宋礼的遗产 5
目录
2 宋礼的贡献 4 总结 6 宋礼的纪念
大运河名人

大运河名人江苏省淮安兴建全国最大城市雕塑群为凸显运河明珠——淮安的历史文化,淮安市政府在美化城市方面大手笔操作:以淮安历史上重要事件和重要人物为题材,在市中心古运河文化广场兴建全国最大的城市雕塑群。
昨天,记者在雕塑现场看到,负责雕塑设计的南艺艺术中心的张祥水、李明、刘宪、朱新龙等十几位雕塑家,已经完成了泥塑创作,正在紧张地翻制模型。
这个雕塑群包括一个高4米、横展130米的浮雕组和16根艺术浮雕柱,总雕塑面积为75 0平方米,比目前全国最大、面积为500多平方米的中华世纪坛雕塑群还要壮观。
雕塑全部采用花岗岩雕刻,表现的内容则都是反映运河历史上重要而有代表意义的场景,如康熙码头巡河图、漕督躬亲盘验图、夫差末口陈兵图、舟船过闸艰险图、通衢古驿晨旅图、清水仓场盛况图等,艺术浮雕柱上则雕刻着军事家韩信、民族英雄梁红玉、文学家吴承恩、名医吴鞠通、治水专家阎若璩等16位出生于淮安的历史名人。
整个雕塑线条新颖独特,具有强烈的视觉冲击力,8月底安装完毕后,将成为淮安市一道新的迷人的风景。
(张磊张粉琴)中国大运河历史名人初步名单及事迹简介夫差夫差(?—前473),春秋末年吴国君。
春秋时,吴王夫差为了北上争霸,利用长江、淮河之间的自然水系,开凿了一条人工渠道——邗沟。
据《左传》:鲁哀公九年(前486年),“吴城邗,沟通江、淮”。
邗沟南起长江茱萸湾(位于今扬州市区),北迄淮河山阳湾末口(位于今淮安市区),沟通了江、淮两大水系。
末口密近淮、泗水交会处,由邗沟转入泗水,即可北达徐州、鲁南。
邗沟是有明确记载的最早的人工运河,也是京杭大运河上最为古老的一段河道。
《水经注》记载的邗沟(中渎水)走向为:“自广陵北出武广湖东,陆阳湖西,二湖东西相直五里,水出其间,下注樊梁湖,旧道东北出,至博芝、射阳二湖,西北出夹耶,乃至山阳矣。
”邗沟从邗城的西南角起,屈曲从城的东南角东流,至今湾头镇又折向北流,经武广湖(一作武安湖,即今邵伯湖)、陆阳湖(今名渌洋湖,在江都县北,高邮县南)二湖之间,北入樊梁湖(今名高邮湖,在高邮县西北)转向东北入博芝湖(在宝应县东南)、射阳湖(即今宝应、淮安二县东界之射阳湖,据《太平寰宇记》载,湖周达300多里,面积远较今天为大),又折向西北,至末口(今淮安城北五里北神堰)入淮。
第一批“历史治水名人”事迹简介大全【文字汇总篇】

第一批“历史治水名人”事迹简介大全【文字汇总篇】日前,国家水利部在其官网上公布了第一批历史治水名人。
首批历史治水名人推选工作是根据《新时代水利精神宣传贯彻工作方案》安排,由水利部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办公室组织开展,经过资料整理、研究分析、征求意见、网络投票、专家审核等程序,并报水利部党组审定,于2019年12月6日公布。
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第一批历史治水名人的事迹,方便大家学习。
第一批历史治水名人共12位,分别是大禹、孙叔敖、西门豹、李冰、王景、马臻、姜师度、苏轼、郭守敬、潘季驯、林则徐、李仪祉。
大禹禹,约出生在公元前2000多年左右,姓姒,名文命。
史称大禹、帝禹,为夏后氏首领,为夏王朝的开创奠定了基础。
禹所在的年代,连续发生了全国规模的特大洪水。
《尚书尧典》载:汤汤洪水方割,荡荡怀山襄陵,浩浩滔天,下民其咨。
滔天的洪水使百姓苦不堪言,于是帝尧先令鲧(禹之父)治理洪水,鲧采用壅防百川,堕高堙庳(低)的方法,历时九年未能成功。
禹在父亲治水失败之后,受帝舜的委派,继续担当治水重任,他吸取了鲧治水失败的经验教训,提出了改堵为疏、因势利导的治水策略,前后历时十三年,终于治水成功。
禹在治水的同时,还将天下划分为九州、整理山川名录,并根据不同地区的风俗物产制定了贡赋制度。
《尚书禹贡》载:禹别九州,随山浚川,任土作贡。
大禹治水的精神是艰苦奋斗的精神,是公而忘私的精神,是创新求实的精神。
几千年来,大禹治水的精神一直鼓舞着中国人民奋勇向前,给予了中国人民战胜困难的勇气和必胜信念。
孙叔敖孙叔敖(约公元前630593年),姓蔿,名敖,字孙叔,河南淮滨县期思镇人。
官至楚国令尹,春秋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和水利家。
楚庄王九年(公元前605年),孙叔敖主持修建了我国最早的大型引水灌溉工程期思雩娄灌区。
灌区的修建使当地的灌溉得到了保证,被后世称为百里不求天灌区。
孙叔敖官至令尹后,继续下膏泽、兴水利,于庄王十七年(公元前597年)主持修建了我国最早的蓄水灌溉工程芍陂。
关于黄河的名人故事

关于黄河的名人故事黄河发源于青海巴颜嗑拉山,全长5464米,它是我们中华民族的“母亲河”。
几千年来,他不停的奔跑着,怒吼着。
在华夏大地上孕育了一代又一代的炎黄子孙。
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关于黄河的名人故事,欢迎阅读。
关于黄河的名人故事1:鲁班修造将军柱桑园峡内黄河水流湍急,就在桑园峡中段黄河激流中却有一个屹立的大石。
百姓称之为将军柱。
传说这个将军柱是鲁班修建的。
当年鲁班周游列国时,来到桑园峡边上,为方便两岸人民的来往。
鲁班把桥墩的位置选在了将军柱的这个地方。
从此,鲁班早出晚归,负责施工,,半年过去了,桥墩在渐渐长高。
有一天,鲁班的妻子送饭到岸边,等了一阵不见鲁班,便到岸边看个究竟,谁知她在岸边看见一个巨人站在河中,一手拿着巨石,一个手拿着铁锤在干活,他的妻子哎呀一声惊叫。
鲁班一慌,一锤砸在了自己腿上。
手中的石头也飞到了对岸的山上,桥也就没有建成。
至今在将军柱上有一个十分光滑的石头,好像是整个人的脊背印了下去,中间则是脊柱,把石头一分为二,好像是长期靠着休息时留下的。
传说这就是鲁班造桥时所留。
关于黄河的名人故事2:大禹治理黄河大禹治理黄河时有三件宝,一河图;二开山斧;三是避水剑。
传说河图是黄河水神河伯授给大禹的。
大禹治理黄河之前,黄河流到中原,没有固定的河道,经常泛滥成灾。
河伯对于之水,束手无策,自己道行浅,没什么法宝仙术,只好又去向玉帝讨教办法。
玉帝让他先画河图,有黄河的水情河图为依据,治理黄河就省事多啦。
河伯按着玉帝的指点,一心要画个河图,他先到了自己的老家,想找乡亲们帮帮忙。
他找到村里的老汉。
后老汉见他如今成了仙,要给百姓们办点好事,就答应帮帮他。
从此,河伯和后老汉风里来雨里去,跋山涉水,察看黄河水情。
两个人一跑就是好几年,硬是把后老汉累病了。
后老汉只有回去,剩下河伯继续沿黄河察看水情。
分手时,后老汉再三嘱咐河伯,千万不要中途而废,画好图就动手治理黄河,他说服乡亲们帮忙。
查水情,画河图,是个苦差事。
黄河历史事件

黄河历史事件黄河,中国的母亲河,承载了中华民族五千年的历史和文化。
在这条河流的脉搏中,我们可以寻找到丰富的历史事件和故事,以下是一些关于黄河的历史事件。
一、黄河的治理自古以来,黄河的治理一直是中国人民的重要任务。
由于黄河的河流特性,黄河经常泛滥成灾,给沿岸人民带来巨大的痛苦。
历史上许多名人和政府都投入了大量的人力和物力来治理黄河,包括大禹、李冰父子等。
他们通过筑堤、建坝、挖渠等手段,成功地控制了黄河的水流,保护了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
二、黄河流域的战争黄河流域一直是兵家必争之地。
历史上许多战争都在这里发生,比如著名的牧野之战、官渡之战和澶渊之战等。
这些战争不仅对黄河流域的历史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也留下了丰富的历史遗产。
三、黄河文化的繁荣黄河流域是中华文明的发源地之一,也是中国文化的摇篮。
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黄河流域孕育了众多的文化遗迹和历史名人。
如龙山文化、仰韶文化等,这些文化遗迹证明了黄河流域人民的智慧和才智。
此外,黄河流域还有众多的古都和历史文化名城,如洛阳、开封、西安等,这些城市都是中国历史上的重要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
四、黄河的现代化治理自20世纪以来,随着中国现代化进程的加速,黄河的治理也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通过科学技术的运用,黄河治理实现了从传统方式到现代方式的转变。
政府和人民通过修建堤防、水库、水闸等设施,保护了黄河流域的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同时,通过水资源的合理调配,促进了黄河流域的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的改善。
五、黄河水患的治理黄河虽然给沿岸人民带来了丰富的灌溉水源,但也带来了水患的困扰。
历史上黄河洪水多次泛滥成灾,给沿岸人民带来了巨大的灾难。
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中国政府通过不断投入巨资进行黄河治理,使得黄河洪水灾害得到了有效的控制。
同时,政府还加强了黄河的河道整治和监测预警系统建设,提高了应对自然灾害的能力。
六、黄河三角洲的开发黄河三角洲是中国东部的一个重要经济增长极和经济中心之一。
具有黄河精神的人物及评价

具有黄河精神的人物及评价以具有黄河精神的人物及评价为题,我们先来了解一下什么是黄河精神。
黄河是中国的母亲河,是中华民族的象征之一,也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黄河精神是指在面对艰难困苦时,能够坚韧不拔、勇往直前的精神品质。
下面我将介绍几位具有黄河精神的人物及对他们的评价。
一、岳飞岳飞是中国南宋时期的一位著名将领,他具有坚定的意志和顽强的毅力,被誉为“忠勇之人”。
岳飞在抵抗外敌入侵的战斗中,始终不屈不挠,不畏强敌,充分展现了黄河精神。
他的忠诚和勇敢深深感动了后人,成为了中国历史上的英雄人物。
二、钱学森钱学森是中国著名的航天科学家和导弹专家,他在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中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他具有坚持不懈的精神,对于科学研究充满激情和毅力。
钱学森在面对困难和挑战时,从不退缩,始终保持着对科学事业的信念和追求。
他的黄河精神不仅体现在科学研究上,也体现在他对祖国的忠诚和奉献上。
三、李娜李娜是中国著名的网球选手,她是中国第一位获得大满贯单打冠军的选手。
李娜在职业生涯中经历了许多困难和挫折,但她始终坚持不懈,不断努力和奋斗。
她的坚持和毅力让她战胜了无数困难,成为了中国网球的代表人物。
李娜的黄河精神在她的体育事业和个人成长中得到了充分展现。
四、郭沫若郭沫若是中国著名的诗人、学者和文化名人,他的作品流传广泛,对中国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郭沫若具有坚持不懈的精神,他在文学创作和学术研究上都表现出了对真理的不懈追求。
他的黄河精神体现在他对中国文化的传承和弘扬上,他用自己的才华和智慧为中华民族的文化繁荣做出了积极贡献。
以上几位人物都具有黄河精神的特质,他们在面对困难和挑战时坚持不懈,勇往直前,不畏强敌。
他们的行为和精神品质对我们有着重要的启示和影响。
他们的黄河精神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也是我们每个人应该学习和追求的榜样。
黄河精神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基因,具有坚韧不拔、勇往直前的品质。
岳飞、钱学森、李娜和郭沫若等人都是具有黄河精神的代表人物,他们的行为和精神品质对后人有着重要的启示和影响。
有关黄河的历史人物

有关黄河的历史人物
与黄河有关的历史人物有:
一、贾让,西汉时期的治河名臣,中国有史以来第一位有方略治河的名人。
二、王景,东汉水利专家王景,约公元30年-85年。
他是第一位对黄河进行大规模治理的水利专家,有“王景治河,千年无患”的美誉。
三、王安石,北宋政治家。
持开展机械浚河、引黄、引汴发展淤灌等,在治黄技术上有不少创新。
只是碍于当时工程机械技术有限,王安石治河的效果却并不算好。
四、贾鲁,元朝著名水利专家,曾率17万军民治理黄河水患。
河南古今历史名人有哪些

河南古今历史名人有哪些细数河南古今历史名人1、伏羲:传说是中华民族的“开天鼻祖”,河南淮阳城的太昊陵,是中华子孙祭祀朝拜伏羲的圣地。
2、大禹:为治黄河,“三过家门而不入”,留下了千古佳话。
他是我国原始社会最后一位部落联盟首领,奴隶制社会第一个元朝--夏朝的开国君主。
主要活动区域在河南。
3、汤:商朝创始人,一位政治上有远见,事业上有作为的国王,能知人善任,人唯贤,他推翻了腐朽的夏王朝,建立了商朝。
主要活动区域在今商丘虞城一带。
4、子产:政治改革家,姓公孙,名侨,字子产,春秋时期郑国(今河南新郑)人,著名的政治家和思想家。
5、老子:哲学大师,姓李,名耳,字伯阳,亦叫李聃,春秋晚期楚国(今河南鹿邑)人,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和道家学派的创始人,著有《道德经》。
6、庄子:原名庄周(约公元前369年——前286年),战国时期宋国(今河南商丘县东北)人,是继老子之后我国道家学派的一个主要人物,后人称“老庄哲学”。
他的文学造诣也很高,是我国浪漫主义文学流派的早期代表。
7、吴起:军事家,约公元前440年——前381年),战国前期卫国左氏(今河南濮阳)人,著名的军事家和政治家,著有《吴子兵法》。
8、范蠡:字少伯,春秋时期宛(今河南南阳)人,任越国大夫,在吴越争霸中为越国打败吴国立下了大功。
9、商鞅:姓公孙,名鞅(公元前390年——前338年),战国中期卫国(今河南汲县)人,杰出的政治家,他的变法措施使秦国在战国七雄中独霸天下,为日后统一中国奠定了基础。
10、韩非:又称韩非子(约公元前280年——前233年),战国晚期韩国(主要区域在河南省)人,著名法学家,他的学说一直是中国封建统治阶级运用的基础。
他的文学功底深厚,为后世留下了大量名言、名著。
11、陈胜:字涉,秦末阳城(今河南登封)人,领导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大起义。
12、李斯:(公元前280年——前208年),楚国上蔡县(今河南上蔡县)人,著名的政治家,辅佐秦王统一了中国。
治理黄河的人物事迹

治理黄河的人物事迹
中国历史上有许多人物曾参与治理黄河,其中一些著名的事迹包括:
1. 秦始皇:秦始皇在公元前 210 年左右,下令修筑万里长城,其中包括治理黄河。
他派遣童谣、赵充国等人率领军队疏导黄河,以防止河水泛滥。
2. 汉武帝:汉武帝在公元前 141 年左右,任命汲黯为太尉,负责治理黄河。
他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如筑堤束水、分洪滞流等,最终成功治理了黄河。
3. 唐太宗:唐太宗在公元 626 年左右,任命温彦博为河道总督,负责治理黄河。
他采取了疏浚河道、修建堤防、调运粮食等措施,成功地将黄河治理到了安全状态下。
4. 康熙帝:康熙帝在公元 1702 年左右,任命郎廷佐为河道总督,负责治理黄河。
他采取了筑堤束水、排泄积水、疏浚河道等措施,成功地将黄河治理到了安全状态下。
这些历史人物都做出了重要的贡献,对中国历史上黄河治理技术的发展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有关于黄河的历史人物

有关于黄河的历史人物:夏禹、、郑国、贾让、张戎、王景、司马孚、姜师度、刘晏、欧阳修、司马光、王安石、宋用臣、苏辙、都实、周用、万恭、潘季驯、杨一魁、朱之锡、靳辅、陈潢、高斌、郭大昌、栗毓美、林则徐、吴大澄、张曜俗语、谚语:跳进黄河洗不清、黄河富宁夏,最富是吴忠、黄河尚有澄清日,岂可人无得运时、天下黄河富宁夏、不到黄河心不死,不见棺材泪不流。
成语:砥柱中流、海晏河清、河清海晏、河山带砺、黄河水清、砺山带河、鲤鱼跳龙门、俟河之清、中流砥柱诗句:王昌龄的“白花垣上望京师,黄河水流无尽时。
穷秋旷野行人绝,马首东来知是谁”、“黄河渡头归问津,离家几日茱萸新”。
杜甫《黄河二首》黄河北岸海西军,椎鼓鸣钟天下闻。
铁马长鸣不知数,胡人高鼻动成群。
黄河南岸是吾蜀,欲须供给家无粟。
愿驱众庶戴君王,混一车书弃金玉。
贺敬之《三门峡--梳妆台》:“望三门,三门开,黄河东去不回来”、“责令李白改诗句,黄河之水手中来!”。
元代诗人萨都剌《过古黄河堤》:“古来黄河流,而今作耕地。
都道变通津,沧海化为尘。
”唐代刘禹锡写“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李白“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黄河落天走东海,万里写入胸怀间”、“黄河捧土尚可塞,北风雨雪恨难裁”、“黄河西来决昆仑,咆吼万里触龙门”、“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暗天”“西岳峥嵘何壮哉,黄河如丝天际来” “且探虎穴向沙漠,鸣鞭走马凌黄河”。
王维的“独树临关门,黄河向天外”。
李商隐的“土花漠碧云茫茫,黄河欲尽天苍黄”。
白居易的“黄河水白黄云秋,行人河边相对愁”。
宋代丘崈《黄河清》鼓角清雄占云祲。
喜边尘、今度还静。
一线乍添,长觉皇州日永。
楼外崇牙影转,拥千骑、欢声万井。
太平官府人初见,梦熊三占佳景。
皇恩夜出天闱,云章粲、凤鸾飞动相映。
宝带万钉,与作今朝佳庆。
勋业如斯得也,况整顿、江淮大定。
这回恰好,归朝去、共调金鼎。
柳中庸《征人怨》岁岁金河复玉关,朝朝马策与刀环。
三春白雪归青冢,万里黄河绕黑山。
古代治理黄河的名人

古代治理黄河的名人
古代治理黄河的名人众多,其中最为著名的要数大禹和中华民族的祖先黄帝。
大禹是中国古代的一位传奇人物,他被誉为治水的圣人。
大禹在治理黄河方面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据传说,大禹在解决黄河泛滥的过程中,历经九年艰苦卓绝的努力,终于成功地治理了黄河。
他采用了一系列科学的方法,包括修建堤坝、开凿渠道、疏浚河道等,从而有效地控制了黄河的洪水。
大禹的治水成就被后人称为“大禹治水”,成为了中国古代治水技术的经典之一。
黄帝是中华民族的祖先之一,也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和军事家。
据传说,黄帝曾经在他的统治时期,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治理黄河。
他下令修建堤坝和渠道,修筑河床,加强防汛和灌溉,从而有效地控制了黄河的泛滥。
黄帝还建立了治理黄河的专门机构,任命了专门的官员来负责治理黄河。
这些措施为黄河流域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除了大禹和黄帝外,中国古代还有许多其他的治理黄河的名人,如商朝时期的申包胥、战国时期的吴起等。
这些人在治理黄河方面都做出了卓越的贡献,对中国古代的水利工程和农业生产的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 1 -。
大禹少年治黄河名人故事

大禹少年治黄河名人故事大禹治水十三年,“三过家门而不入”的动人故事有口皆碑,从而他成了我国历史上的第一个治水英雄。
然而,他的分流治黄方案,却来自他少年时代的胆识和勤奋。
据说在舜做部落首领的时候,黄河泛滥成灾,淹没了庄稼,冲塌了房屋。
为此舜心中很是忧虑,便任命一个叫鲧的人做治水官。
由于鲧治水不得要领,九年间浪费了大量人力物力,毫无成就,被舜处死。
禹的故事就是在这个时候发生的。
禹,是鲧的儿子,幼而聪慧,善动脑子。
鲧被处死前,其属下就曾多次议论鲧只堵不疏的治水方法不对,禹听到后,感到有道理,便去劝说父亲改变治水方法。
他说:“大家都说治水应修河道,把水引走,您光堵不疏,方法不对。
”但鲧固执己见,就是不听,并对禹大加训斥:“你一个小孩子懂得什么?自古以来就是兵来将挡,水来土掩。
”结果造成了更大的水患,于是鲧被处死了。
鲧死后,禹自告奋勇要求舜把治水的任务交给他。
舜见禹只是个十几岁的孩子,就如此有志气,很为感动;但又觉得他年龄幼小,担负不起治水重任,便让众大臣讨论决定。
参加讨论的四岳(即分管四方的官员)认为,禹年龄虽小,却胆识非凡,对治水的设想也很有道理,建议让禹去试一试。
舜一时找不到更合适的`人选,也就同意了。
禹接受治水任务以后,没有急于动手,而是带领几个人,沿着黄河经过的地方进行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广泛听取当地民众的意见,认真分析他父亲治水时的教训,终于找到了黄河泛滥成灾的原因,这就是:黄河发源地很高,水流很急,水量又大,故多次漫过堤岸或冲决河堤成灾。
于是,一个新的治水方案在禹的脑海中形成了,这就是修筑堤坝和疏通河道相结合的治水方法。
这年,禹只有十五岁。
治水方案形成后,经报舜批准,禹便带领大军,在沿黄河各族人民的支持下,按方案开始治水了。
经过十三年的艰苦奋斗,“三过家门而不入”,禹在下游将黄河分流,一条经山东博兴附近的清河入海,另一条从河南浚县、范县,途经山东临沂、滨县等地入海,水患终于被治服了。
由于治水成功,禹受到了人民群众的拥护,被称为“大禹”,并被推荐为舜的继承人。
关于黄河的名人名言可用于开场白

关于黄河的名人名言可用于开场白
1.不到黄河心不死。
2.黄河落天走东海,万里写入胸怀间。
3.黄河九曲天边落,华岳三峰马上来。
4.黄河黄,长城长,英雄百战走四方。
5.黄河富宁夏,最富是吴忠。
6.跳进黄河也洗不清。
7.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
莫欺少年穷。
8.黄河西来决昆仑,咆哮万里触龙门。
9.不见棺材不落泪,不到黄河不死心。
10.黄河清,贤人出。
11.是非吹入凡人耳,万丈黄河洗不清。
不到黄河心不死,不撞南墙不回头。
12.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13.明月黄河夜,寒沙似战场。
14.泰山崩于前而面不改色,黄河决于口而心不惊慌。
15.西岳峥嵘何壮哉,黄河如丝天际来。
16.不见棺材不落泪,不到黄河心不死。
17.黄河落天走东海,万里写入胸怀间。
18.黄河归来不看川,黛眉归来不看山。
19.黄河九曲天边落,华岳三峰马上来。
20.河走温县城,仓头猛一穷。
21.天下黄河富宁夏。
22.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23.黄河黄,长城长,英雄百战走四方。
24.黄河百害,惟富一套。
关于黄河的故事

关于黄河的故事黄河号称“天下第一河”,是中国四大河流之一,全流程绵延2234公里,流经九个省、两个自治区,有着悠久的历史。
早在中国夏朝时期,黄河便已经成为中国的文化中心,夏王就住在黄河两岸,古代九州国家也曾在黄河两岸争夺霸权,在古代文学里,黄河也有着不可磨灭的印象。
比如《尚书》中描述的:“四海之内,皆有黄河之水”,《诗经》中也有:“衣绣春风,宝鼎香重,临黄河而望”。
这些描述表明,古人对于黄河充满了美好的期待,并视之为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
黄河汇聚着多种文化,见证了中国古代伟大的历史,也凝聚着无数的军队、人民和灵魂。
在春秋时期,张仪和萧衍等五子良将就在黄河两岸争锋相对;战国时期,孔子就向秦国的齐侯说:“恒若黄河之水”,表达了他对黄河的敬仰之情;在秦始皇统一中国之后,就留下了“安抚四海,汇与黄河”的口号,可以说黄河正是中华文明之河,灌溉着历史和文化。
此外,黄河也改变了中国的地貌和气候,对中国的发展产生了至关重要的影响。
比如,黄河洪水泛滥,每年会淹没大片土地,也给沿江地区带来极大的财富,但却也会造成严重的灾害,比如大洪水,令人们的生活备受打击。
因此,古人就开发了治理洪水的奇招,建立了黄河三堤防,积极治理黄河洪水。
在中国古代,也出现了许多与黄河治理有关的名人,如张华、秦惠文等,他们在改善民生和疏浚水道方面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今天,黄河仍然是中国国土的骄傲,给我们的民族提供了丰富的财富和食物。
每年的黄河放水季节,都让中国南北之间的水渠充满汇集,让沿江的地区欢欣鼓舞。
在黄河河流的两岸,古文化和现代文明交相辉映,古代的文学和现在的科技也互相灌溉,让人不由得赞叹黄河之灿烂。
因此,让我们共同珍惜黄河之水,共同传承古老的黄河文化,让我们爱护这份长久的友谊,以它为荣,永远记忆我们源远流长的历史。
黄河,是一条源自青藏高原的汹涌河流,也是中华文明的摇篮。
黄河会继续汇聚着我们的梦想,也会继续留下我们的脚步,永远流淌下去!。
保护黄河的名人名言

保护黄河的名人名言.“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还”保护好黄河,我们才会有这样的美景观赏,保护黄河的名人名言你知道多少呢?下面店铺整理了保护黄河的名人名言,请欣赏。
保护黄河的名人名言:1.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李白《望天门山》2.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
3.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唐李白《将进酒》)4.楼压黄河山满坐,风清水凉谁忍卧。
5.我赞颂黄河。
因为它是面恶心善的性格。
我赞颂黄河,因为它那一泻万丈呢,浩浩荡荡的性格,我赞颂黄河,因为它那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
我赞颂黄河,因为它那像一个巨人一样的出现在亚洲原野。
我赞颂你黄河,因为你是我们的母亲河。
6.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杜甫《登高》7.岸苇新花白,山梨晚叶丹。
8.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9.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10.岘山一夜玉龙寒,凤林千树梨花老。
11.黄河,咆哮,奔涌,跳动着永恒不息的旋律,唱着不知疲倦的歌。
黄河永不苍老。
苍老的只有那西安的秦汉兵马俑。
黄河的旋律永远激荡,永远沉重。
他藐视时空的约束藐视天地的昏暗,于是我们的世间有了那擎天巨臂劈开了那光明,不再是一片漆黑,有了黄皮肤黑眼睛的黄种人,龙的子孙。
12.澹澹长江水,悠悠远客情。
落花相与恨,到地一无声。
13.“黄河落尽走东海,万里写下襟怀间。
”啊!黄河!你用宽大的臂膀保卫了华夏儿女,你用崇高的精神感染了无数英雄。
昨天的你豪情万丈,今天的你磅礴雄壮。
拂去曾经的愚昧,让我们重新刻写出属于我们自己的辉煌历史。
14.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
15.望着黄河滚滚的奔向东南,惊涛澎湃着的黄河,掀起万丈狂澜,浊流宛转,结成九曲连环;从昆仑山下奔向黄海之边;把中原大地劈成南北两面。
你,黄河。
是一个坚强而又伟大的巨人,出现在亚洲平原之上,用你那英雄的体魄,筑成我们民族的屏障。
16.黄河,闯过峭壁的青铜峡,越过黄土堆积的高原,遇到贺兰山开始变得温柔缠绵,流淌出的中卫平原、河套平原赛过了江南;黄河,漂浮着羊皮筏子哼着《走西口》在老牛湾与长城握手,伴随着船工号子唱着《信天游》诉说着自己的不平和祈求;黄河,舟犁碧波水拍云崖暖,河床千曲篙点峰影乱,放过一山迎一山,走过九曲十八弯,重新装点着渤海巨澜。
关于黄河的名人名言

关于黄河的名人名言导读:1、虎可搏,河难凭,公果溺死流海湄。
——李白《公无渡河》2、河海封疆俱效顺,狂虏何劳灰灭。
——黄中辅《念奴娇·炎精中否》3、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
——刘禹锡《浪淘沙·九曲黄河万里沙》4、家住孟津河,门对孟津口。
——王维《杂诗三首》5、莫把阿胶向此倾,此中天意固难明。
——罗隐《黄河》6、隋堤柳,汴河旁,夹岸绿阴千里。
——毛文锡《柳含烟·隋堤柳》7、翠娥一去不言归,庙门空掩斜晖。
——孙光宪《河渎神·汾水碧依依》8、杀湍湮洪水,九州始蚕麻。
——李白《公无渡河》9、其肯为我来耶,河阳下士,正自强人意。
——刘仙伦《念奴娇·送张明之赴京西幕》10、经天亘地,滔滔流出,昆仑东北。
——许有壬《水龙吟·过黄河》11、如今直上银河去,同到牵牛织女家。
——刘禹锡《浪淘沙·九曲黄河万里沙》12、明月黄河夜,寒沙似战场。
——李流芳《黄河夜泊》13、寻河愁地尽,过碛觉天低。
——岑参《碛西头送李判官入京》14、花满河阳,为君羞褪晨妆茜。
——吴文英《烛影摇红·赋德清县圃古红梅》15、鼓鼙悲绝漠,烽戍隔长河。
——郎士元《送李将军赴定州》16、怅望关河空吊影,正人间、鼻息鸣鼍鼓。
——张元干《贺新郎·寄李伯纪丞相》17、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18、唤君平一笑,谁夸汉客,取支机石。
——许有壬《水龙吟·过黄河》19、已闻胡出河南境,不用兵屯细柳营。
——王琼《九日登长城关楼》20、关河冻合东西路,肠断斑骓送陆郎。
——李商隐《对雪二首》21、两河萧瑟惟狐兔。
——刘克庄《贺新郎·送陈真州子华》22、波滔天,尧咨嗟。
——李白《公无渡河》23、鼓茫茫万里,棹歌声、响凝空碧。
——许有壬《水龙吟·过黄河》24、酒酣应对燕山雪,正冰河月冻,晓陇云飞。
——周密《高阳台·送陈君衡被召》25、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
发生在黄河的英雄故事

发生在黄河的英雄故事
在黄河流域,有许多英雄故事流传至今,这些故事中的英雄们
以其勇敢、智慧和无畏的精神,为黄河流域的人民谱写了一曲曲感
人至深的壮丽乐章。
故事中的第一位英雄是黄河上的渔夫王大海。
王大海是黄河上
一位普通的渔夫,他生活在黄河边的一个小村庄中。
一天,黄河水
暴涨,洪水漫过了河堤,将村庄淹没在水中。
王大海得知村里的老
人和孩子们还被困在了水中,他毫不犹豫地驾驶小船冲进了洪水之中,将他们一个个救出。
在这场洪水中,王大海用自己的勇敢和机智,成为了黄河上的一位英雄。
另一个故事中的英雄是黄河上的船夫李阿龙。
李阿龙是一位普
通的船夫,他每天都在黄河上摇橹过河,为人们提供交通便利。
一天,一支敌军来袭,他们烧毁了渡口,李阿龙得知后毫不犹豫地驾
驶小船冲向了敌军,将他们击退,保卫了黄河畔的村庄。
李阿龙用
自己的勇敢和智慧,成为了黄河上的一位英雄。
还有一位英雄是黄河上的水手张小宇。
张小宇是一位年轻的水手,他驾驶着小船在黄河上来回穿梭,为人们提供交通服务。
一天,
一位妇女在黄河中落水,张小宇毫不犹豫地跳入水中,将妇女救了上来。
在这个过程中,他展现了自己的勇敢和无畏精神,成为了黄河上的一位英雄。
这些英雄故事发生在黄河流域,他们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什么是真正的英雄。
他们的故事激励着黄河流域的人们,勇敢地面对困难和挑战,用自己的力量为家乡谱写更加壮丽的篇章。
他们的精神将会永远激励着我们,让我们铭记这些黄河上的英雄,向他们学习,让我们的生活更加充满阳光和希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黄河,中国的第二大河。
发源于青海高原巴颜喀拉山北麓约古宗列盆地,蜿蜒东流,穿越黄土高原及黄淮海大平原,注入渤海。
干流全长5464公里(1万多里),水面落差4480米。
流域总面积79.5万平方公里(含内流区面积4.2万平方公里)。
据地质演变历史的考证,黄河是一条相对年青的河流。
在距今115万年前的晚早更新世,流域内还只有一些互不连通的湖盆,各自形成独立的内陆水系。
此后,随着西部高原的抬升,河流侵蚀、夺袭,历经105万年的中更新世,各湖盆间逐渐连通,构成黄河水系的雏形。
到距今10万至1万年间的晚更新世,黄河才逐步演变成为从河源到入海口上下贯通的大河。
由于黄河的洪水挟带大量泥沙,进入下游平原地区后迅速沉积,主流在漫流区游荡,人们开始筑堤防洪,行洪河道不断淤积抬高,成为高出两岸的“地上河”,在一定条件下就决溢泛滥,改走新道。
黄河下游河道迁徙变化的剧烈程度,在世界上是独一无二的。
根据有文字记载,黄河曾经多次改道。
河道变迁的范围,西起郑州附近,北抵天津,南达江淮,纵横25万平方公里。
周定王五年(公元前602年)至南宋建炎二年(1128年)的1700多年间,黄河的迁徙大都在现行河道以北地区,侵袭海河水系,流入渤海。
自1128年至1855年的700多年间,黄河改道摆动都在现行河道以南地区,侵袭淮河水系,流入黄海。
1855年黄河在河南兰考东坝头决口后,才改走现行河道,夺山东大清河入渤海。
由于黄河下游河道不断变迁改道,以及海侵、海退的变动影响,黄河下游地区的河道长度及流域面积也在不断变化,这是黄河不同于其他河流的突出特点之一。
远古时期,黄河中下游地区气候温和,雨量充沛,适宜于原始人类生存。
黄土高原和黄河冲积平原,土质疏松,易于垦殖,适于原始农牧业的发展。
黄土的特性,利于先民们挖洞聚居。
特殊的自然地理环境,为我国古代文明的发育提供了较好的条件。
早在110万年前,“蓝田人”就在黄河流域生活。
还有“大荔人”、“丁村人”、“河套人”等也在流域内生息繁衍。
仰韶文化、马家窑文化、大汶口文化、龙山文化等大量古文化遗址遍布大河上下。
这些古文化遗迹不仅数量多、类型全,而且是由远至近延续发展的,系统地展现了中国远古文明的发展过程。
早在6000多年前,流域内已开始出现农事活动。
大约在4000多年前,流域内形成了一些血缘氏族部落,其中以炎帝、黄帝两大部族最强大。
后来,黄帝取得盟主地位,并融合其他部族,形成“华夏族”。
后人把黄帝奉为中华民族的祖先,在黄帝出生地河南省新郑市有黄帝宫,在陕西省黄陵县有黄帝陵,世界各地的炎黄子孙,都把黄河流域认作中华民族的摇篮,称黄河为“母亲河”,为“四渎之宗”,视黄土地为自己的“根”。
从公元前21世纪夏朝开始,迄今4000多年的历史时期中,历代王朝在黄河流域建都的时间延绵3000多年。
中国历史上的“七大古都”,在黄河流域和近邻地区的有安阳、西安、洛阳、开封四座。
殷都(当时属黄河流域)遗存的大量甲骨文,开创了中国文字记载的先河。
西安(含咸阳),自西周、秦、汉至隋、唐,先后有13个朝代建都,历史长达千年,是有名的“八水帝王都”。
东周迁都洛阳以后,东汉、魏、隋、唐、后梁、后周等朝代都曾在洛阳建都,历时也有900多年,被誉为“九朝古都”。
位于黄河南岸的开封,古称汴梁,春秋时代魏惠王迁都大梁,北宋又在此建都,先后历时约200多年。
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一直在黄河流域。
黄河中下游地区是全国科学技术和文学艺术发展最早的地区。
公元前2000年左右,流域内已出现青铜器,到商代青铜冶炼技术已达到相当高的水平,同时开始出现铁器冶炼,标志着生产力发展到一个新的阶段。
在洛阳出土的经过系列处理的铁锛、铁斧,表明中国开发铸铁柔化技术的时间要比欧洲各国早2000多年。
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造纸、活字印刷、指南针、火药,都产生在黄河流域。
从诗经到唐诗、宋词等大量文学经典,以及大量的文化典籍,也都产生在这里。
北宋以后,全国的经济重心逐渐向南方转移,但是在中国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的进程中,黄河流域及黄河下游平原地区仍处于重要地位。
黄河流域悠久的历史,为中华民族留下了十分珍贵的遗产,留下了无数名胜古迹,是我们民族的骄傲。
黄河流域西起巴颜喀拉山,东临渤海,南至秦岭,北抵阴山,流域面积75.2万km2。
黄河发源于青藏高原巴颜喀拉山北麓,流经青海、四川、甘肃、宁夏、内蒙古自治区、山西、陕西、河南、山东等9省、自治区,简称分别为青、川、甘(陇)、宁、内蒙古、晋、陕(秦)、豫、鲁。
关于黄河的神话传说田国舅扒口(黄河故事)民间故事田国舅是汉武帝的舅舅。
他靠着有个当娘娘的姐姐,有个当皇帝的外甥,在朝中为非作歹,称王称霸,飞扬跋扈。
汉武帝刚登上皇帝宝座时,不敢惹这位舅舅,对他又是封官又是封地。
在京城里田国舅有很大的官府,还嫌不够,又向汉武帝伸手要地。
汉武帝就在现在的濮阳北边,河南和山东交界的地方,封给田国舅一块风水宝地。
这片封地有良田千顷,打的粮食堆成山。
田国舅在封地上修花园,建房屋。
又过些年,田国舅当了丞相,更加专横不讲理,横行霸道。
这年,黄河大堤在濮阳一带出了险情。
那时的治河官是汲仁和郭昌。
两个人在黄河堤上领着河工们抢险固堤,忙得头不是头,脚不是脚。
田国舅听说大堤出险的地方,离他的封地不远,急忙离京赶到大堤上。
他传来汲仁和郭昌,询问河堤险情。
汲仁和郭昌告诉他,南岸大堤没事,北岸大堤险情一天比一天严重,弄不好就会决口。
田国舅犯了嘀咕,北岸一决口,洪水窜出来,若挪屁股功夫就能淹掉他的封地。
这可了不得,花了大把大把的白银修起的庄园,咋能叫一道水冲了?田国舅思量后对两个治河官下了命令:拱天戳地想办法,不能叫北岸决口,北岸大堤出了啥事,就拿你俩问罪下狱。
汲仁和郭昌也不糊涂,北边是田国舅的封地,万一黄河决口,两个人真要吃不了兜着走,谁敢惹他。
汲仁和郭昌不敢远离河堤一步,日夜加固大堤。
可大堤险情越来越重,愁得两个人日夜不宁,吓得提心吊胆。
这天田国舅又把汲仁、郭昌传去,叫他们想办法保住北岸大堤。
两个人说,啥法都用尽了,看来靠不住。
田国舅眼一瞪说:“不是没法,是你们不想,还叫我给你们点破?”汲仁和郭昌相互看看,不知田国舅葫芦里装的啥药,赶块跪下来说:“请大人指点,一定照办。
”田国舅便向他俩说透了,叫扒开南岸大堤,洪水一泻出去,北岸还会有啥事?汲仁和郭昌心里打颤,这事千万干不得,一扒堤,不是成心苦害南岸的老百姓!汲仁和郭昌回去后,俩人犯了愁。
郭昌说,咱们不听田大人的,头上乌纱难保呀;汲仁说,就是砍脑袋也不能去扒堤。
第二天,田国舅派人去问汲仁和郭昌,办法想好了没有。
这不是明摆着逼人嘛。
汲仁和郭昌两个人意见不一样,汲仁说啥不干这伤天害理的事;郭昌说,有丞相作主,干就是干了。
晚上,郭昌偷偷去找田国舅。
田国舅给郭昌许下愿,事成后保他升官发财。
第二天,郭昌挑了十几个心腹河工,乘船过河,扒开了南岸大堤。
黄河水从扒开的口涌出去,一冲一涮,呼呼隆隆,大堤塌了十几丈宽。
洪水嗷嗷叫着向东南窜去,转眼,淹了地,淹了村,成了黄水一片。
郭昌带着十几个河工过河回来,刚上岸,被一队官兵拦住。
这是田国舅派来的人马,要杀人灭口。
官兵不由分说,把十几个河工一一捆住,还倒打一耙,说他们故意扒口,扔进黄河。
这可吓坏了郭昌,跪下磕头求饶。
田国舅给汉武帝写了奏章,胡说黄河大堤北岸由郭昌防护,安全无事;汲仁在黄河南岸不尽力护堤,马马虎虎,至使南岸决口。
后来,汉武帝下旨撤了汲仁的治河官职,下了大狱,郭昌升为治河总督,又赏白银二百两。
南岸的决口向外哗哗流着水,向东南方向看去,洪水没边没头。
汉武帝便要下旨堵口,田国舅却左阻右拦,说东南地势低,河水一流,正好叫黄河改道算了,不让堵口。
郭昌掌管了治河大权,事事处处照田国舅的眼色办,不敢去堵这个口。
就这样,田国舅利用手中丞相的大权,明里说不行,暗里吓唬人,不准堵口,一流流了二十年。
河南岸老百姓可受尽了苦头。
后来,状告田国舅的本章越来越多,汉武帝看着再不堵口要坏大事,就下旨堵口。
汉武帝又查明了汲仁是受冤下狱,把他放出来,又任他为治河官,去堵口治水。
很快汲仁堵住了这个流了二十年的决口,洪水退了,老百姓回了家园。
描写黄河的诗句: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李白《将进酒》“黄河落尽走东海,万里写入襟怀间。
” 李白《赠裴十四》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王之涣《凉州词》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王维《使至塞上》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王之涣《登鹳雀楼》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李白《行路难》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刘禹锡·唐《浪淘沙》名人贞德1412年出生在法国一个偏僻的村庄,当时正执英法百年战争期间,法国大片领土已被英国占领。
此外,法国国内还爆发了内战,勃艮第公爵背叛了自己的祖国,站在了英国一边。
英国国王亨利五世和法国国王查理六世于1422年相继去世后,继位的英国国王亨利六世还只是一个孩子。
虽然英国宣称他同时拥有英国和法国的王冠,但法国王太子查理却不想放弃他的地位。
可是,他要想成为法国国王,就必须在兰斯举行加冕仪式,而这个地方已被英国占领。
此时,贞德已经13岁了。
她把大部分的时间都用来祈祷。
她经常听到空中传来奇怪的声音,并看到奇怪的幻象。
这个神秘的声音告诉她,她的使命就是重振法国,帮助王太子查理成为法国国王。
为此,她必须着男装,执利刃,统率军队,冲锋陷阵。
一天,贞德外出归来,发现她的村庄已被英军蹂躏。
她躲在柜中,目睹了英军****并杀害了她18岁的姐姐。
这场悲剧后,她被送到邻村的叔叔家生活。
谁也想不到这个纯真的小姑娘会作出什么惊天动地的事情来。
可是这个不满20岁的少女,却面对世界宣布她将击败世界上最强大的军队并解放她的国家。
17岁的她面见王太子查理,宣称她带来了上帝的意旨,要求查理给她一支军队去抵抗英军。
查理最终答应了她的要求。
两个月后,身披白甲的贞德率领她的军队在卢瓦尔河畔的战略要地奥尔良奇迹般地击败了英军。
法军随后节节胜利,查理也最终如愿以偿地登上了法国国王的宝座。
可是,贞德却在不久之后的一次战斗中被勃艮第人捉住并送给了对她恨之入骨的英国人。
19岁的时候,她被判作女巫烧死。
25年后,她被追授圣女的称号。
1920年,她又被封为圣徒,成为人们供奉的偶像。
看来她注定将成为无休止争论的焦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