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学的知识整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社会学的知识整合
第一章什么是社会学
1.什么是社会学?社会学是关于社会运行和协调发展的条件和机制的综合具体社会学科。
2.社会学的想象力是什么?米尔斯认为,它是一种心智品质,这种品质可以帮助我们利用信息增进理性,从而使他们能够看清世事,以及或许就发生在我们之间的事情的清晰全貌。心智是一种视角的转换能力——把个人生活与更广阔的社会整体相联系的能力,把个人命运和社会历史进程相联系的能力。简而言之,社会学想象力是整体观与历史观的思维方式。
具有社会学想象力的人能够看清更广阔的社会历史舞台,发现现代社会的构架,通过这种想象力,个体性的焦虑不安就体现为明确的社会性困扰,公众不在蓦然,而是参与到这样的公共议题中。
第二章社会学的产生与发展
1.“社会学”一词,最早是由法国社会学家—孔德在《实证哲学教程》提出的,他被称为“社会学之父”。
孔德:对科学进行分类,并把社会学作为一门关于人类的学科;
他把社会学分为社会静力学和社会动力学;
提出人类知识发展经历三个阶段:神学阶段—形而上学阶段—实证阶段,并认为当时的工业社会时期为实证阶段,是社会发展的最高阶段;
他提出了社会学研究的实证方法,观察,比较,实验和历史的方法。
斯宾塞(英国):提出社会进化论和社会有机论思想
涂尔干:以社会关系和社会团结为主线展开。把社会团结分为“机械的团结”和“有机的团结”,前者是传统社会中的团结,后者是现代社会,具有高度社会分工的社会中的团结形式,社会分工是社会团结的动力,是维持现代社会和谐运行的机制。
著有《社会分工论》、《社会学方法的规则》、《自杀论》、《宗教生活的基本形式》
韦伯:著有《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儒教与道教》、《经济与社会》,
他主张社会行动论。P23
2.社会学的四大理论:
结构功能理论:代表人物帕金森和默顿。
社会冲突理论
社会交换理论:霍曼斯是创始人,他指出人与人之间具有比较普遍的功利关系,互动本质是一种交换过程,交换并不都是有偿的,如情感、报酬、资源、公正性等。
符号互动理论:代表人物:米德,布鲁默和戈夫曼,理论侧重于从社会心理学角度研究社会,强调个人在互动和过程中构建社会结构的能动性,揭示行动者对互动过程的主观理解,以及这一理解对进一步互动产生的影响。(戈夫曼提出了“拟剧理论”:社会是一直在演出的戏剧舞台,每一个人都是舞台上的演员。
符号互动理论的评价:符号互动理论对于个人社会化、自我意识的形成、越轨行为等微观社会过程提出了一些有启发性的见解,但过分强调了主观意识的作用,忽略了社会结构对互动过程的影响,代来很大的局限性。
3.社会学的传入:最早把西方社会学引入中国的是严复,1 897年,严复将斯宾塞的《社会学研究》前两章翻译成中文,1903年,将全书翻译成《群学肄言》,这标志着中国社会学的历史开端。
第四章
1.社会的主要功能:P68(1)整合的功能
(2)交流的功能
(3)导向的功能
(4)继承和发展的功能
2.人口变动:自然变动——人口增长、净出生率
机械变动人口总量不变,实际是空间变化,即人口迁移
第五章文化的结构与功能
1.这两者都具有形而向上的倾向
文化的相对主义:不同文化模式是不能评价比较的,因为从不同文化模式所赖以生存的环境看,每一种文化都有其存在的合理性,它们之间无优劣之分,他们的口号是,好的民德就是适合当时环境的民德。
文化中心主义:文化中心主义又叫民族中心主义。各个国家,各个民族都常有一种倾向,常易于把自己的生活方式,价值观,行为规范看成是最好的,是优于他人的。将本民族,本群体的文化形式当作民族标准,以此来衡量其他文化,敌视和怀疑自己所不熟悉的文化模式。
2.文化的基本特征:创造性;象征性;复合型;累积性;共享性;多样性和共同性
3.文化的构成要素:(P89)象征符号、价值观念、规范体系和物质文明。
4.文化的功能:认同功能;(文化是社会或民族分野的标志)
规范功能;文化使一个社会的规范,观念更加系统化(规范体系有风俗,道德,法律,价值观念)
整合功能;文化使实惠团结有了重要的基础
涵化功能;文化塑造了社会上的人
第六章人的社会化与个体化
1.什么是社会化?社会化是指个人通过学习社会文化,通过扮演社会角色,来发展自己的社会性,把自己整合到社会中去的过程。
2.社会化的内容:(1)学习生活和劳动技能
(2)内化社会的价值观念
(3)掌握社会的行为规范
(4)促进个性形成与发展
(5)培养合格的社会角色
3.社会化的类型:初级社会化、预期社会化、发展社会化、逆向社会化和再社会化。(P102)
4.同龄群体:也称同辈群体,它以年龄,性别,职业,志趣为构成条件,这一群人在社会化的过程中作用表现在:有身份认同的作用;有平等信息交流的作用;学习人际交往的作用。
5.有关社会化的几个问题:如教化的不一致,互联网的冲击,心理断乳,代差现
象,死亡问题等。
6.社会角色扮演:
社会角色是指人们的某种社会地位,身份相一致的一整套权利、义务的规范行为模式。
角色类型:先赋角色(先天)与自获角色(后天)P113
规定性角色和开放性角色
功利性角色与表现性角色
角色扮演过程:角色认同或确定—角色表现—角色构建
角色冲突与失调:角色冲突
(P115 )角色不清
角色中断
角色失败
7.库利的:“镜中我”理论:他认为自我是社会的产物,是通过社会互动而产生的。他将自我意识额形成分为三个阶段:首先,我们设想在他人面前的行为方式;其次,实施之后,我们设想或理解他人对自己行为的评价;最后,我们根据自己对他人的评价的想象来评价自己的行为,并据此做出下一步反应。在循环过程中,就逐渐形成每个人的自我意识和个性。即每个人的自我观念是他人这面镜子的反射。
8.角色扮演理论:米德将“自我”分为“主我”和“客我”社会化的实质是“角色扮演”,即学会理解他人对于角色的期待并从事角色行为。他将社会化过程分三个阶段:模仿过程,孩子模仿父母的动作,“角色扮演”非常有限
嬉戏过程,孩子扮演社会生活中的角色
博弈过程,孩子的需要及其能够扮演的角色范围更加扩大,开始观察、理解、模仿“一般化他人”的角色,这些过程,是一个人“客我”的内涵和外延也不断扩展。
第七章社会互动
1.社会互动的涵义:社会互动就是人们对他人采取行动或对他人的行为作出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