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学的知识整合
社会学理论知识点
社会学理论知识点在社会学领域中,有许多重要的理论知识点对于我们理解社会现象和人类行为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以下将介绍几个社会学理论知识点,帮助我们更好地认识和分析社会。
社会学理论知识点一:马克思主义社会学理论马克思主义社会学是社会学的一个重要流派,其核心思想是对社会发展和阶级斗争的分析。
马克思主义社会学理论强调社会结构和经济基础之间的内在联系,主张阶级斗争是推动社会变革的动力。
马克思主义社会学理论对于理解社会历史发展和社会结构具有重要的意义。
社会学理论知识点二:功能主义社会学理论功能主义是社会学中的另一个重要理论流派,其核心概念是社会功能和结构的平衡。
功能主义社会学理论认为,社会是一个具有互补功能的整体,各个部分相互配合,共同维持社会的稳定运行。
通过功能主义理论,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社会功能和结构之间的关系。
社会学理论知识点三:符号互动主义社会学理论符号互动主义是社会学的另一个重要理论流派,其核心理念是社会是通过人们的符号交流和互动构建的。
符号互动主义社会学理论强调人们的意义构建和社会互动对于个体行为的影响,认为个体行为和社会关系是通过符号交流产生共同理解的结果。
通过符号互动主义理论,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人类行为和社会互动的机制。
社会学理论知识点四:结构功能主义社会学理论结构功能主义是社会学领域中一个重要的理论知识点,其核心思想是社会结构和功能的相互作用。
结构功能主义社会学理论认为,社会结构是通过具有特定功能的部分相互联系形成的,各个部分相互依存,维持社会的正常运作。
通过结构功能主义理论,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社会结构和功能之间的联系。
综上所述,社会学理论知识点涵盖了马克思主义、功能主义、符号互动主义和结构功能主义等不同的理论流派。
这些理论知识点对于我们理解社会现象、分析社会问题以及推动社会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
深入了解和应用这些社会学理论知识点,将有助于我们更好地认识和探索社会的复杂性和多样性。
社会学概论 知识
社会学知识点概括1.社会学的含义社会学是以社会整体、个人及其社会行为、群体及其群体生活、社会组织与社会制度、社会关系等为研究对象的科学。
社会学的本质属性是以社会为唯一研究对象。
2.1893年法国社会学家奥古斯特.孔德。
《实证哲学教程》第四卷3.赫伯特’斯宾塞:社会进化论社会有机体论4.文化是指人类创造出来的一切物质产品和非物质产品的总和。
它既包括人类创造出来的器物和其他物质产品,也包括技术和知识,规范和习惯,信仰和价值等非物质的产品。
文明是指人类社会达到较高阶段所呈现的状态。
& 文化与文明的区别1)从词义来看,”文化”是中性的,使用范围很广;而文明是褒义的,使用范围较窄2)从时间上看,文化的产生早于文明的产生,可以说,文明是文化发展到一定阶段中形成的3)从承载者的角度来看,文化的承载者是民族或族群,每个民族或族群都有属于自己的文化。
而文明的承载者是一个地域,一个文明地域可能包含若干个民族或多个国家4)从形态上看,文化偏重于精神和规范,而文明偏重于物质和技术i6.文化的功能正面:一、文化的区分功能a)文化是社会与自然界区分的标志b)文化是人与动物区分的标志c)文化是社会与民族区别的标志二、文化的社会满足功能生理的需求安全的需求归属和爱的需求尊重的需求自我实现的需求三、文化的社会导向功能凝聚功能社会整合功能社会导进功能负面:文化滞后反文化7.文化的内部构成要素文化的基本要素是符号或形象、语言、规范、价值观✧符号或形象体势符号:脸部表情,手势和姿态实物符号:如一座房子,它可能是哥特式的、中式的〰艺术符号:文学、舞蹈、绘画、建筑、音乐。
✧语言语言是人类文化交流传播的最重要的媒介✧规范规范是调节、约束人们行为、关系的准则✧价值观一个社会中人们所共同持有的关于如何区分对与错、好与坏、违背意愿和符合意愿的观念8.文化特质也称文化元素,它是组成文化的基本要素或最小单位9.文化的区分➢主文化、亚文化主文化,是指在社会上占主导地位的,为统治集团所倡导,被大多数人所接受的文化亚文化,是相对于主文化而言的,指仅为社会上一部分成员所接受的或为某一地区、某一群体所特有的文化➢评比性文化与非评比性文化评比性文化是指有好坏高低之分的文化,即在文化的比较中可以评出优劣的文化非评比性文化,也称为中性文化,指的是在文化比较中没有明显的优劣高低之分的文化10.社会唯名派与社会唯实派(需要详细回答)社会唯名派——社会是代表具有同样特征的的许多人的名称,是空名(虚名)。
社会学基础知识点总结
一、社会学的知识领域(第1周)复习知识点:社会学的学科定位;社会学诞生的历史条件和发展阶段及重要理论家。
社会学的学科定位:社会学是研究关于社会运行和协调发展的规律性的综合的人文社会科学。
社会学以综合性的、整体性的视角来研究现代社会。
社会学诞生的历史条件:(百度来的)①历史背景(时代条件):资本主义发展起来,其弊端也开始暴露出来。
生产力的发展、带来整个社会的急剧变化,资本主义发展中产物的许多新的社会矛盾、阶级矛盾和社会问题。
人们急切寻求一门综合性的社会科学来对这一变化进行科学解释.②科学条件:当时自然科学取得了重大成果,特别是物理学的发展给立志研究社会运行规律的社会思想家以深刻启示,能否用自然科学的方法来研究社会的运行规律。
所以说社会学从产生开始受到自然科学方法论的影响。
③思想渊源:法国空想社会主义对于资本主义社会批判和分析,以及对圣西门试图用物理学研究社会的想法都对社会学的建立有直接影响。
发展阶段和理论家:创立时期(1839-19世纪末):孔德《实证哲学研究》斯宾塞《社会学研究方法》为社会学提供基本概念1839年孔德发表《实证哲学研究》标志社会学的诞生形成时期(二战前):韦伯迪尔凯姆涂尔干齐美尔滕尼斯多元发展时期(二战-20世纪80年代)80年代后:吉登斯(现代化)福科布迪厄埃利亚斯哈贝马斯等社会学理论及相关理论家:实证主义学派(发现规律性):孔德、斯宾塞、迪尔凯姆孔德:社会静力学、社会动力学(前者研究社会秩序问题,后者研究社会进步问题)社会秩序由人性、家庭、宗教、劳动分工组成社会动力学:社会分为3个阶段:神学阶段、形而上学阶段、实证阶段斯宾塞:社会与个人关系迪尔凯姆:社会事实、个人事实个人注意学派:马克思·韦伯研究对象:人、精神,发现个性化、特性、理性化,重视个体精神世界,强调对精神世界的理解,提出解释性理解方法形式社会学:齐美尔结构功能主义(综合学派):帕森斯(美现代社会学之父)批判学派:弗洛姆批判是社会学的基本路程(先批判后研究)冲突功能主义:科塞(冲突促进均衡)社会交换论:布劳总结:实证主义取向:孔德斯宾塞迪尔凯姆人文主义取向:韦伯舒茨批判主义取向:法兰克福学派(霍克海默阿多诺马尔库塞和贝马斯)综合取向:帕森斯二、社会角色和社会化(第2周、第3周)复习知识点:社会角色社和会化的系列相关概念解释。
幼儿社会学重点知识点总结
幼儿社会学重点知识点总结1. 幼儿社会发展的特点1.1 个体意识的形成在幼儿社会发展过程中,个体经历了从自我中心到他我关系的变化。
在个体的社会交往中,他们会逐渐意识到自己与他人的不同,体验到他我关系的存在,理解他人的需求和情感,从而形成更加成熟的个体意识。
1.2 社会认知的发展在社会交往中,幼儿会逐渐理解和掌握社会规范和行为准则,学会倾听和分享,逐渐形成对他人感受的关注和关心。
在社会认知的发展过程中,幼儿会逐渐实现对他人行为和情感的理解和推测,发展出更加成熟的社会认知能力。
1.3 社交技能的培养在社会交往中,幼儿会逐渐学会分享、合作和解决冲突,学会使用语言和行为来进行有效的沟通和交流。
在这一过程中,幼儿社交技能得到了有效的培养和发展,从而能够更好地参与到社会交往中去。
2. 社会发展的影响因素2.1 家庭和家庭教育家庭是幼儿最重要的社会化环境,家庭成员对幼儿的社会意识、社交技能和社会认知能力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家庭教育的方式、家庭氛围和家庭成员的行为方式,都会对幼儿的社会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
2.2 幼儿园和学校教育幼儿园和学校是幼儿社会化的重要场所,教师和同龄他人对幼儿社会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
在学校和社会化机构中,幼儿会接触到更多的社交活动和社交机会,与更多的他人进行交往,从而有机会更好地学会社会规范和社交技能。
2.3 社交困境和社交问题在社会交往中,幼儿可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社交困境和社交问题,例如羞怯、孤独、冲突等。
这些问题可能会影响幼儿的社会发展,因此教师和家长需要关注和引导,帮助幼儿克服社交困境,健康地成长。
3. 社会化的途径和方法3.1 观察和模仿观察和模仿是幼儿社会化的重要途径和方法。
幼儿通过观察他人的言行举止,模仿他人的行为和情感表达,从而学会了很多社会规范和社交技能。
3.2 肤肤接触和情感交流皮肤接触和情感交流是幼儿社会发展中最基本的途径和方法。
家长和教师用肢体语言和面部表情来与幼儿进行亲密接触和情感交流,从而帮助幼儿建立良好的情感基础,促进幼儿的社交和情感发展。
社会学知识点整理
社会学知识点整理1. 家庭:直接由亲属关系连接起来的一群人,其成年成员负责照料孩子2. 亲属制度: 个体之间的联系,这种联系或是通过婚姻形成,或是通过连接血亲的血统关系而确立。
3. 核心家庭:两个成年人与他们亲生或领养的孩子一起住在一个家户里。
4. 扩大家庭:当住在一个家户里的不止是一对已婚夫妇及其子女,而且还有近亲,或是彼此之间有一种紧密而又持续的关系时,便称之为扩大家庭。
(扩大家庭可能包括【外】祖父母、兄弟及其妻子、姐妹及其丈夫、姑姨和甥侄)5. 社会事实:1、社会学家采用社会学方法不是用来研究个体而是用来考察社会事实即社会中塑造个体的行动的诸多方面。
2、社会事实是外在于个体的行事方式、思考方式和感觉方式,有其自身的实在,外在于个体的人的生活和感知。
3、社会事实对个体施加强制性力量。
4、社会事实难以研究,不能被直接观察。
6. 机械团结、有机团结1.机械团结:分工程度低的传统文化以机械团结为特征。
机械团结是基于共识、基于信念的相似性。
2.有机团结:发达社会中工作的专门化和社会分化的加剧,导致以有机团结的特征的新型秩序。
有机团结以人们在经济上的相互依赖,以及认识到他人的贡献重要性为基础。
7. 马克斯.韦伯——理念型、理性化1.理念型:是用来理解世界的概念模型或分析模型。
理念型并不存在于真实世界中,但真实世界中的任何情形都能通过与理念型的对比来完成。
理念型并不是值得向往的完美目标,是指一种特定现象的纯粹形式。
2.理性化:科学、现代技术和科层制的发展被描述为理性化。
理性化是指依据效率原则,以技术性知识为基础来组织社会和经济生活。
韦伯认为支配资本主义的不是阶级冲突,而是科学和大规模组织即课层制的兴起。
韦伯担心现代社会试图规范社会生活各方面,压迫人类精神。
8. 功能主义者观点1.功能主义认为社会是一个复杂系统,各个组成部分协同工作,产生了稳定和团结。
2.有机体类比3.道德共识对于维持社会稳定和秩序的重要性9. 显功能:指特定社会活动类型中的参与者知道的并意欲的功能。
社会学复习内容
社会学复习内容名词解释1、社会角色文化堕距社会制度社区2、集合行为社会解组社会流动交换理论3、科层制社会化社会分层芝加哥学派名词解释:1、社会角色:社会学意义上的社会角色是指,有人的互动行为所表现的特定社会地位、身份所决定的一整套权利、义务的规范和模式行为,既指人们对具有特定地位和身份的人的行为的一种期望,也包括人们的相应行为,是构成社会群体和社会组织的基础并随着社会实践的发展而不断更新内容。
2、文化堕距:社会变迁过程中,文化集丛中的一部分落后于其他部分而呈现呆滞的现象。
亦称文化滞后或文化落后。
3、社会制度:是一定历史条件下形成,有关人类社会活动的那些具有普遍意义的、比较稳定和正式的规范体系。
任何制度都是为满足人类的某些基本需要而建立起来的。
4、社区:一定地域内,按一定社会制度和社会关系组织起来的、具有共同人口特征的地域生活共同体。
简言之,社区就是地域化的社会或具体化的社会。
5、集合行为:集合行为又称集体行为,是指在相对自发、不可预料、无组织的以及不稳定的情况下对某一共同影响或刺激产生反应的行为。
6、社会解组:社会中出现松散、分裂现象,尚保持在原有的社会制度结构、社会体系之内。
7、社会流动:一个社会成员或社会群体从一个社会阶级或阶层转到另一个社会阶级或阶层,从一种社会地位向另一种社会地位,从一种职业向另一种职业的转变的过程叫做社会流动。
它是社会结构自我调节的机制之一。
8、交换理论:交换理论最初是针对结构功能主义提出,在理论和方法上具有实证主义、自然主义和心理还原主义的倾向。
基本研究范畴和概念包括价值、最优原则、投资、奖励、代价、公平和正义等。
9、科层制:科层制是韦伯根据纯粹理想型观点提出的社会组织内部职位分层、权力分等、分科设层、各司其职的组织结构模式和管理方式。
10、社会化:社会化是指个体在与社会的互动过程中,逐渐养成独特的个性和人格,从生物人转变为社会人,并通过社会文化的内化和角色知识的学习,逐渐适应社会生活的过程。
社会学重点整理
社会学重点整理第一章1、社会唯名论:“2”=社会整体,“1"=社会中的个体。
社会只是一个虚名,只有个人的存在才是客观真实的,即“2”=“1”+“1”.个人行为及其细节是社会学的研究对象.2、社会唯实论:社会本身就是真正的客观存在,是超乎个人的另一实体,即“2”>“1"+“1”。
社会是一个由各种制度和规范构成的有机整体,社会外在于个人,并对个人具有强制性。
3、社会学的学科特点:(1)整体性(研究对象)社会学在研究社会的过程中,始终把社会看做一个有机整体,从整体的有机性出发去研究社会的结构、功能,研究社会的运行与变革。
(2)综合性(研究视角、研究方法)经济条件(经济发展水平、经济收入、生活状况等)婚姻制度(一夫一妻制、一夫多妻制、一妻多夫制)人口状况(人口的数量、性别、年龄等结构)医疗条件风俗习惯妇女地位文化程度生育观念(重男轻女、传宗接代)生活方式(独身、丁克家庭)(3)实证性(研究方法)社会学知识主要通过观察、调查、实验等实证途径获得第一手资料,从中检验理论假设,分析概括出理论知识。
实证性既是社会学的优良传统,也是社会学区别于社会哲学的关键所在。
社会学的研究是真实的而非虚幻的;有用的而非无用的;可靠的而非可疑的;精确的而非模糊的;肯定的而非否定的.4、社会学的功能:(1)描述功能社会学使用科学的方法,客观而忠实地记录、搜集和整理关于社会现象及其过程的信息,为深入地认识和有效地管理社会提供可靠的感性经验资料。
(2)解释功能社会学借助概念、范畴进行理论抽象,将描述功能得出的感性资料上升到理性认识,从而对社会现象的形成、发展及其过程作出科学的解释。
社会学的解释功能是社会学理论综合能力的表现。
(3)预测功能预测功能是前两种功能的进一步运用。
对社会关系及其表现的发展趋势、前景、可能性和后果进行研究。
(4)社会管理和社会控制功能研究实现、保持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协调发展的各种条件和因素是社会学的重要任务。
《社会学概论》重点必考知识点整理(最全)
《社会学概论》重点必考知识点整理(最全)利用社会学理论,解剖身边的社会现象。
“泮湖大学”——工具理性——中国企业家缺乏的精神是什么?从计划生育到“二孩政策”——实用主义?中小学生素质教育——新的社会不公平及贫富差距?昆山反杀案——自媒体新技术掀起的舆论巨浪——技术意味着什么?问题:广告行业是增加了社会交易成本,还是降低了社会交易成本?社会学的研究范围广义:对人类的生活、生产、权力的统摄性研究。
狭义:对人类生活领域的研究。
社会学的三大传统范式(三大研究传统)实证主义范式孔德、斯宾塞、涂尔干、帕森斯、布迪厄、吉登斯……什么是实证主义?人文主义范式韦伯、齐美尔、库利……什么是人文主义?批判主义范式马克思、霍加特、马尔库塞、哈贝马斯……前期马克思、后期马克思什么是批判主义?关于社会学的研究方法以及研究存在根本性差异,导致了范式之间的差异甚至是对立。
但是不管怎么说,实证主义范式一直处于主流地位,故此可称之为主流范式。
另外两个虽是非主流范式,但有着巨大影响。
这就形成了学术研究的争鸣及多元化。
第一节社会学及研究领域一、社会学的研究对象社会事实(社会唯实论):孔德、斯宾塞、迪尔凯姆他们都采取实证主义路线社会行动(社会唯名论):韦伯人文主义路线霍曼斯—社会交换论实证主义二、社会学的定义社会学是从综合性、整体性视角,系统研究社会结构和社会过程,深入揭示社会运行和发展规律的社会科学。
三、社会学的研究领域理论社会学:理论、历史、方法三个方面如:“现代性”问题应用社会学:教育社会学、人口社会学、环境社会学……如:“中等收入陷阱”问题;“人口福利”问题第二节社会学发展的历史一、社会学产生的背景与条件(一)社会学产生的时代背景1.从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的转型经济上工业革命政治上产生了保守主义与自由主义之争2.资本主义制度建立后暴露的社会问题和矛盾如:经济危机大约每10年一次;工人处于悲惨境地3.经历长期无序和失范后对社会秩序的渴望法国革命:1789年;1815年;1830年;1848年(二)社会学产生的思想条件1.历代社会思想柏拉图《理想国》亚里士多德“人是政治的动物”人的自然状态及社会契约论——洛克霍布斯卢梭等圣西门空想社会主义2.自然科学的巨大发展:物理学影响到了孔德生物学影响到了斯宾塞3.社会调查资料的积累二、西方社会学的形成和发展孔德斯宾塞迪尔凯姆(涂尔干)韦伯:理解社会学帕森斯、莫顿:结构功能主义科赛、达伦多夫:社会冲突论霍曼斯、布劳:社会交换论布鲁默、戈夫曼:符号互动论吉登斯:结构社会学哈贝马斯:交往理论布迪厄:反思社会学西方社会学存在的问题:1.改良主义(实证主义人文主义)2.价值中立(实证主义)3.西方中心论4.二元对立(实证主义)三、马克思主义与社会学的发展(一)马克思主义社会学的发展脉络马克思、恩格斯——列宁——倍倍尔、李卜克内西、梅林——中国共产党(二)马克思主义社会学的贡献与影响1.为观察社会问题提供了科学的立场和视角,即坚持无产阶级和人民大众的立场;2. 提供了科学的研究方法。
自己总结的知识点喔
自己总结的知识点喔
一、社会学知识点:
1. 社会学的概念及基本理论:社会学研究的对象、范围、方法等,包括社会学的三大基本
范式:结构功能主义、符号互动主义和社会构建主义。
2. 社会结构与社会变迁:社会结构的组成要素、功能和类型,以及社会变迁的原因和特点。
3. 社会制度与社会文化:不同社会制度的特点及其对社会文化的影响、社会文化的形成和
传播。
4. 社会问题与社会政策:社会问题的类型、成因和解决途径,以及社会政策的制定和实施。
二、心理学知识点:
1. 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和分支学科:心理学的研究对象、范围、方法等,以及心理学的分支
学科和研究内容。
2. 心理发展与心理健康:心理发展的特点和规律,以及心理健康的影响因素和维护方法。
3. 心理问题与心理干预:心理问题的类型、成因和解决途径,以及心理干预的目的和方法。
4. 心理学理论与实践:心理学理论的发展和变革,以及心理学在实践中的应用和意义。
三、教育学知识点:
1. 教育学的基本概念和范畴:教育学的对象、内容、方法等,以及教育学的理论体系和研
究方向。
2. 教育学与教育实践:教育学理论对教育实践的指导和支持,以及教育实践对教育学理论
的验证和发展。
3. 教育目标与教育评价:教育目标的确定和实现策略,以及教育评价的方法和标准。
4. 教育改革与教育发展:不同时期的教育改革内容和方向,以及教育发展的趋势和特点。
以上是我总结的一些知识点,通过学习和思考,我对社会学、心理学和教育学有了更深刻
的认识和理解。
希望今后能够不断学习和积累,不断丰富自己的知识储备,为将来的学习
和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社会学复习资料
一.社会学的知识体系:1. 社会学理论也称理论社会学,它是对社会构成要素、社会关系、社会行动、社会结构、社会过程、社会制度、社会变迁等问题的理论性分析。
2. 社会研究方法是从事科学的社会学研究所使用的方法和手段。
(研究方法论、资料收集方法、资料分析方法等)3. 应用社会学是指将社会学理论和社会研究方法运用于某一社会现象、社会问题的研究。
二.社会学的学科特点:1. 整体性观点2. 方法和知识的综合性3. 科学性4. 应用性5. 建设性和批判性三.文化的含义:文化是社会的重要组成要素,人类社会与动物群体的种差异就在于人类有丰厚的文化,文化传承对人类社会的维系和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文化是人类创造的物质和精神的成果,它包括人类创造的器物和其他物质产品、技术和知识、规范和习惯、信仰和价值等。
它是与自然无相对应的人类所创造的物质产品和精神产品的总和。
文化是人类适应和改造自然环境,进行共同的社会生活的经验。
四.文化的分类:文化: 1. 物质文化 2. 精神文化物质文化: 1.产品文化 (住房、衣服、交通工具) 2.工具文化 (厂房、农具、)精神文化: 1.智能文化(自然科学知识) 2.规范文化(风俗) 3.理念文化(宗教)五.文化的结构1.文化元素:指文化中的最小而有意义的单位,即他是独立的能反映某种文化意义的东西。
2.文化丛:相关的文化元素相互结合而形成的功能单位被称为文化丛。
3.文化模式:是相关的文化丛经过有秩序、有条理的整合而形成的整体。
六.文化的功能1.文化的整合功能:是指它对于协调群体成员的行动所发挥的作用。
2.文化的导向功能:是指文化可以为人们的行为提供方向和可供选择的方式。
3.文化的维持秩序的功能:文化是人们在以往的共同生活经验的积累,是人们通过比较和选择认为是合理并被普遍接受的东西。
4.文化的传续功能:从世代的角度来看,如果文化能相信的世代流传,即下一代也认同、共享上一代的文化,那么,文化就有了传续的功能。
社会学理论知识点总结
社会学理论知识点总结1、马克斯·韦伯将合理性进行类型的划分:实质合理性、形式合理性2、社会学中国化的思想是从20世纪30年代提出并逐步明确的。
3、马克斯·韦伯把权威分成理想的类型,即法理型权威、传统型权威、个人魅力型权威4、1897年严复将斯宾塞的著作翻译成《群学肄言》,这本著作是《社会学研究》5、被誉为“社会学亚圣”的社会学家是:斯宾塞6、社会控制的基本特点有:普遍性、规范性、交叉性7、斯宾塞认为,在主要功能和结构等方面,可将社会划分为性质不同的类型:尚武社会、工业社会8、西方社会学分为三种主要思潮是:自然主义社会学、人文主义社会学、批判的社会学9.“社会学”一词在中国流行,从现有资料看是从章太炎1902年翻译出版日本学者岸本能武大的《社会学》一书开始的。
10.社会流动的类型有:垂直流动和水平流动、结构性流动和自由流动、代内流动和代际流动。
11、涂尔干将社会团结分为:机械团结、有机团结12、力图建立一门社会生活几何学的社会学家是:齐美尔13、德国社会学的代表人物有:韦伯、齐美尔、滕尼斯14、孔德社会学理论的两大主题是:社会秩序、社会进步15、坚持历史进步观与文化悲观主义的社会学家是:齐美尔二、材料分析题材料1:韦伯认为,社会科学也应当如自然科学那样,可以对所研究的现象获得规律性的认识并给予因果性的说明。
他指出,“理想类型”便是社会学在这方面的特殊认识工具。
在韦伯看来,“理想类型”是研究者为研究社会和解释现实的一种概念工具。
他在这里所说的理想类型极近似于自然科学研究中所使用的理想模型。
材料2:韦伯认为,不同时期的政治组织或同一时期的不同政治组织,以不同的根据获得了不同类型的政治权威,而不同类型的政治权威实质是不同类型的社会控制形式,韦伯据此概括出三种权威类型。
根据以上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根据所学知识,试结合“材料1”论述韦伯关于“理想类型”的思想。
“理想类型”是韦伯在进行社会学研究时主观构建的一种分析工具,它不是基于对所有事实的经验概括,也不是作为社会生活的“理想”而提出来的,而是一种关于被研究对象的特定方面的纯逻辑类型。
社会学基础知识笔记整理
社会学基础知识笔记整理————————————————————————————————作者:————————————————————————————————日期:第二部分:社会学基础知识要求考生了解社会学的研究对象与基本功能,掌握社会学基本概念与理论,掌握社会学观察社会现象、分析社会问题的视角与方法。
一、社会学的对象与功能1.社会学的研究对象(1)侧重以社会及社会现象为研究对象。
这种观点在西方社会学传统中的主要代表为孔德、斯宾塞、杜尔克姆等人,形成社会学中的实证主义路线;(2)侧重以个人及其社会行动为研究对象。
这种观点在西方社会学传统中的主要代表为韦伯等人,形成社会学中的反实证主义路线。
这两类观点影响至深,后世的许多定义多为这两类观点的变形或混成。
属于马克思主义社会学传统的学者中,既有主张第一种类型的观点的,也有赞成第二种类型的。
但他们都是以社会和个人的统一为指导的,都赞成马克思的下述观点:个人是社会的存在物,应当避免把“社会”当作抽象的东西同个人对立起来;反之,社会又是人们交互作用的产物,是各个人借以生产的社会关系的总和。
(3)至于不属于上述两大类的其他社会学定义可以看作是第三大类,其中有些观点影响不小,但都没有成为社会学发展的主流。
社会学概念:是关于社会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的条件和机制的综合性具体社会科学。
2.社会学的功能一,认识和改造社会;二,增促社会进步,减缩社会代价;三,构建和谐社会。
二、社会1.社会及其构成(一)社会唯名论与社会唯实论西方学者对于“什么是社会?”有两种基本观点。
一是社会唯名论,认为社会是代表具有同样特征的许多人的名称,是空名而非实体,真实存在的只是个人。
持这种观点的代表人物有美国的F?H?吉丁斯、法国的G?塔德等。
二是社会唯实论,认为社会不仅仅是个人之集合,它是一个客观存在的东西,是真实存在的实体。
持这种观点的代表人物有德国的G?齐美尔、法国的迪尔克姆等。
以上两种观点各执一端,虽然包含了某些合理因素,但未免失之偏颇。
大一社会知识点总结初中
大一社会知识点总结初中社会科学是一个涉及人类社会活动、制度、文化、行为等方面的学科领域。
通过学习社会科学,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人类社会的发展和变迁,增进对社会问题的认识和理解。
下面是我对初中学过的一些社会知识点的总结:1. 人类社会的起源与发展人类社会起源于旧石器时代,经历了农耕社会、工业社会等阶段。
人类社会的发展与科技的进步、经济的发展以及政治制度的变革密切相关。
2. 初中历史2.1 中国古代史我们学习了中国古代史的主要内容,如夏商周三代、秦汉时期、三国两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宋元明清等历史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知识。
2.2 世界古代史学习了埃及古代文明、希腊罗马古代文明、中世纪欧洲等世界古代文明的历史背景、重要事件、文化特点等知识。
3. 地理知识3.1 自然地理学习了地球的构造与运动、气候、水文、地貌、植被、动物等自然地理的基本知识。
3.2 人文地理学习了人口、城市、交通、工业、农业、资源等人文地理的基本常识,了解不同地区的人文特点和经济状况。
4. 政治知识4.1 国家机构与国家治理学习了我国的国家机构和组织结构,包括中央政府、地方政府等机构的职能和作用。
4.2 经济制度与发展了解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的企业组织形式、经济发展战略等内容。
4.3 公民权益与义务学习了公民的基本权益和义务,如言论自由、选举权等。
5. 法律知识5.1 法律基本概念学习了法律的定义、分类等基本概念。
5.2 法律法规了解了我国的法律法规体系,包括宪法、刑法、民法、劳动法等。
6. 经济知识6.1 经济学基本概念学习了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如资源、需求供给、市场等。
6.2 经济运行机制了解了市场经济下的价格形成、资源配置等经济运行机制。
6.3 经济活动学习了生产、消费、分配等经济活动的基本知识。
7. 文化知识7.1 传统文化了解中国的传统文化,如儒家文化、道家文化、佛教文化等。
7.2 世界文化学习了世界不同地区的文化特点和代表性文化遗产。
(完整版)社会学知识点整理
社会学知识点整理1. 家庭:直接由亲属关系连接起来的一群人,其成年成员负责照料孩子2. 亲属制度: 个体之间的联系,这种联系或是通过婚姻形成,或是通过连接血亲的血统关系而确立。
3. 核心家庭:两个成年人与他们亲生或领养的孩子一起住在一个家户里。
4. 扩大家庭:当住在一个家户里的不止是一对已婚夫妇及其子女,而且还有近亲,或是彼此之间有一种紧密而又持续的关系时,便称之为扩大家庭。
(扩大家庭可能包括【外】祖父母、兄弟及其妻子、姐妹及其丈夫、姑姨和甥侄)5. 社会事实:1、社会学家采用社会学方法不是用来研究个体而是用来考察社会事实即社会中塑造个体的行动的诸多方面。
2、社会事实是外在于个体的行事方式、思考方式和感觉方式,有其自身的实在,外在于个体的人的生活和感知。
3、社会事实对个体施加强制性力量。
4、社会事实难以研究,不能被直接观察。
6. 机械团结、有机团结1.机械团结:分工程度低的传统文化以机械团结为特征。
机械团结是基于共识、基于信念的相似性。
2.有机团结:发达社会中工作的专门化和社会分化的加剧,导致以有机团结的特征的新型秩序。
有机团结以人们在经济上的相互依赖,以及认识到他人的贡献重要性为基础。
7. 马克斯.韦伯——理念型、理性化1.理念型:是用来理解世界的概念模型或分析模型。
理念型并不存在于真实世界中,但真实世界中的任何情形都能通过与理念型的对比来完成。
理念型并不是值得向往的完美目标,是指一种特定现象的纯粹形式。
2.理性化:科学、现代技术和科层制的发展被描述为理性化。
理性化是指依据效率原则,以技术性知识为基础来组织社会和经济生活。
韦伯认为支配资本主义的不是阶级冲突,而是科学和大规模组织即课层制的兴起。
韦伯担心现代社会试图规范社会生活各方面,压迫人类精神。
8. 功能主义者观点1.功能主义认为社会是一个复杂系统,各个组成部分协同工作,产生了稳定和团结。
2.有机体类比3.道德共识对于维持社会稳定和秩序的重要性9. 显功能:指特定社会活动类型中的参与者知道的并意欲的功能。
社会学知识点总结
社会学知识点总结社会学知识点总结第一章1社会学的研究对象及其依据:对象:社会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的条件和机制依据: 1、历史时代依据2、现实社会依据第二章1、人口规模和人口结构的概念及内涵扩展人口规模:是指一定时间和地域内的人口总数,可以看作人口数量的同义词。
人口规模受人的生育、死亡和迁移因素而发生变化。
人口结构可分为:人口的自然构成、人口的地域构成和人口的社会经济构成。
2、影响人口分布的主要因素;包括人口自身及其变动、自然环境及其变动和社会经济条件及其变动。
3、现代社会人口迁移的主要类型;城镇化:从乡村到城镇的人口迁移逆城镇化:城市人口向乡村居民点和小城镇回流的现象4、人口老龄化的概念和对社会的影响;概念:总人口中老龄人口的比重,相对于年轻人口所占比重而言,呈持续增长。
影响:(可自述)5、反映人口健康的重要指标;1、人口平均预期寿命:是综合反映人口健康水平的基本指标,指的是同批人出生后平均每人一生可存活的年数。
2、死亡率:粗死亡率和标准化死亡率、新生儿死亡率,是反映人口健康状况的重要指标。
6、人类社会与环境关系的演变过程。
第一个时期是采集狩猎时期,持续约两三百万年。
第二个时期是农业时期,持续大约1万多年。
第三个时期是工业时期,距今不过两三百年的时间。
7、邓肯的POET模型。
1、邓肯POET(人口-组织-环境-技术)模型:各要素相互联系、相互影响。
该模型也被称为“生态复合体”2、在模型中:(1)每个要素是与其他三个要素相互关联的;(2)任一要素的变化都会对其他三个要素产生影响。
例如:人口(P)的增加可以创造技术(T)变迁的压力以及扩大城市化(O)的需要,由此导致更多污染(E)的产生。
8、环境保护战略的演变。
1、末端治理、源头和过程控制2、可持续发展思想:在不损害后代人满足他们自己需要的能力和条件的前提下,满足当代人需要的发展。
3、生态现代化理论:工业化、技术进步、经济增长不仅和生态环境的可持续性具有潜在的兼容性,而且也可以是推动环境治理的重要因素和机制。
社会学原理大一知识点
社会学原理大一知识点社会学是研究社会现象、社会关系、社会组织以及社会变迁规律的一门学科,它帮助我们理解社会的运作和影响。
在大一学习社会学时,我们接触到了一些基础的社会学原理知识点,下面将对这些知识点进行探讨和总结。
一、社会学的定义和研究对象社会学是一门研究社会生活与社会关系的学科,它关注社会中的个体、群体以及社会机构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影响。
社会学的研究对象包括社会结构、社会行为、社会变迁等方面。
二、社会学研究方法社会学依靠科学的研究方法来进行社会现象的观察和解释。
常见的社会学研究方法包括问卷调查、实地观察、深度访谈等。
这些方法帮助社会学家收集和分析数据,以揭示社会现象的规律和原因。
三、社会化与个人发展社会化是指个体在社会中通过接受社会规范和价值观念,逐渐获得社会身份、角色和行为习惯的过程。
社会化对于个人发展具有重要影响,并塑造了人的行为模式和社会角色。
四、社会结构和社会组织社会结构是指社会中各种社会组织和社会关系的整体。
社会组织是社会结构的基本单位,包括家庭、学校、政府等。
社会结构和社会组织影响着个体行为和社会秩序。
五、社会交往与社会关系社会交往是个体之间通过信息传递和互动建立的联系,社会关系是各种社会交往的总和。
社会交往和社会关系是社会学的重要研究对象,它们影响着人们的行为和社会互动。
六、社会变迁与社会发展社会变迁是社会发展的基本特征,它指的是社会结构、社会制度、社会价值观念等在历史发展过程中的不断变化。
社会变迁是社会学的核心概念之一,研究社会变迁可以揭示社会的动态变化和发展规律。
七、社会不平等与社会正义社会不平等是社会中存在的不同阶层、财富分配不均等问题。
社会正义追求社会资源的公平合理分配和对弱势群体的保护。
社会不平等和社会正义是社会学中的重要议题,涉及社会公平和社会政策的制定。
八、社会问题与社会改革社会问题是指社会中存在的需要解决的困难和矛盾,社会改革是为了解决这些问题而进行的系统性变革。
社会学通过对社会问题的分析和社会改革的探索,为社会的进步和发展提供理论支持和方法指导。
小学社会知识点总结
小学社会知识点总结从小学一年级开始,社会知识逐渐融入学生的学习内容中,帮助他们了解社会,培养社会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以下是小学社会课程中常见的社会知识点总结。
1. 国旗、国徽、国歌国旗是一个国家的象征,用来代表国家。
学生需要了解自己国家的国旗的颜色和图案,以及护理国旗的规定。
国徽是国家的标志,代表国家的权威和尊严。
同时,学生还需要学唱国歌,了解国歌的含义和起源。
2. 国家的行政区划学生需要了解自己所在国家的行政区划,包括国家、省、市和县。
他们应该知道自己所在的城市或县的名字,并能够在地图上标出相关的位置。
3. 交通规则与交通安全交通规则是保障交通有序和人民安全的重要法律法规。
学生初步了解交通规则,知道红灯停、绿灯行的基本原则,学习安全过马路和乘坐公共交通工具的常识。
4. 季节和天气变化学生需要了解四季的变化和不同季节的气候特点。
他们还应该学习如何根据天气预报来合理安排自己的日常活动,并适当选择衣物和食品。
5. 环境保护环境保护是每个人的责任。
学生应该了解垃圾分类的重要性,学会正确处理和回收废弃物。
他们还应该培养垃圾无害化处理和资源的节约意识。
6. 社区生活和社会规则学生需要了解社区的基本设施和常见的社会规则。
他们应该知道社区有哪些服务设施,如邮局、医院、警察局等,并懂得如何正确使用这些设施。
此外,学生还应该知道如何尊重他人、关心他人,学会礼貌待人。
7. 少儿保护和防范安全学生应该学习如何保护自己,尤其是遇到紧急情况时的正确应对方法。
他们还需要了解如何预防火灾、溺水、交通事故等事故的发生,并学习急救常识。
8. 人际关系和友谊学生应该学会尊重他人的权利和尊严,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他们需要了解友谊的概念和重要性,学会与同学进行友好合作,解决冲突,珍惜友谊。
9. 历史和文化传统学生需要了解自己国家的历史和文化传统,了解一些重要的历史事件、文化节日和习俗。
他们还应该知道一些重要的国内外文化名人和艺术作品,并培养对历史和文化的兴趣。
社会学知识总结
社会学概论知识点汇总填空/单选1“社会”一词最早是由法国哲学家、社会学家(孔德)在(1838年10月)出版的《实证哲学教程》第四卷中正式提出。
2作为专门的具体社会科学,社会学是关于(社会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的条件和机制)的综合性具体社会科学。
3(“综合说”)认为社会学是将各门社会科学的成果从社会整体的角度加以综合得出的。
4调查研究法包括(全面调查)和(抽样调查)5社会结构反映的是社会(静态)的状况,同时又预示着(动态变迁)的趋势和内容。
13(宏观社会结构)指社会的整体结构,即整个社会关系的构成状况,包括(社会的经济结构)、(政治结构)和(文化教育结构)。
6文化具有(超生物性),任何文化都是人们后天习得和创造的。
(文化具有可习得性特征)。
7(社会结构角度)认为,社会化就是要使人变得具有社会性。
1950年,美国社会学家S.萨金特在《社会心理学:综合的解释》一书在,首次把(角色概念)与社会化联系起来,认为社会化的本质就是角色承担。
8弗洛伊德认为,人格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是受(“无意识”)驱动的。
他将人格划分为三个部分:本我、自我和超我,在三者中,自我和超我属于意识层次,本我属于潜意识层次。
后者长期处于前者的压抑和控制之下,处于无意识状态。
(研究社会化的理论视角:“镜中我”理论;角色扮演理论;精神分析理论;人格发展“八阶段”论;生命历程理论)。
角色扮演理论中,乔治米德也曾研究过自我意识的形成,将“我”划分成“主我”和“客我”。
9(当代符号互动论)有(两个)主要派别。
以布鲁默为首的芝加哥学派注重用人文科学方法来研究互动过程,以库恩为首的艾奥瓦学派主张用实证主义方法来研究互动结构。
10社会交换论着眼于人们在(社会生活中相互交往的)外显行为,用代价和报酬来分析社会关系。
11费孝通运用(比喻)的形式对“团体格局”网络和“差序格局”网络进行了解释。
他认为,西方社会是“团体格局”的社会,由若干人组成一个个的团体,就像一捆一捆扎在一起的柴火,柴与柴之间有明确的界限。
社会学概论知识要点
社会学概论知识要点主要概念知识要点1.社会学是研究关于社会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的条件和机制的综合性具体科学。
2.人的社会化是指人接受社会文化的过程,即指自然人(或生物人)成长为社会人的过程。
刚刚出生的人,仅仅是生理特征上具有人类特征的一个生物,而不是社会学意义的人。
在社会学家看来,人是社会性的,是属于一种特定的文化,并且认同这种文化,在这种文化的支配下存在的生物个体。
刚刚出生的婴儿不具备这些品质,因此他(她)必须渡过一个特定的社会化期,以熟悉各种生活技能、获得个性和学习社会或群体的各种习惯,接受社会的教化,慢慢成人。
社会化的内容非常广泛,这里我们从三种角度来概括社会化的基本内容:(一)促进个性形成和发展,培养自我观念(二)内化价值观念,传递社会文化(三)掌握生活技能,培养社会角色社会化的最终结果,就是要培养出符合社要求的社会成员,使其在社会生活中承担起特定的责任、权利和义务。
社会学的社会化研究就是要考察和解决有助于把人推到一定社会结构中充任角色的条件和机制。
3.社会运行的概念:是指社会有机体自身的运动、变化和发展。
表现为社会多种要素和多层次子系统之间的交互作用以及它们多方面功能的发挥。
4.社会运行分分类:社会运行的微观分析:社会化与个体化;社会互动;社会网络与社会群体;家庭、婚姻、性与社会性别。
社会运行的宏观分析;社会组织;社区;社会制度;社会分层与社会流动;社会变迁与社会现代化;城市化;集体行为与社会运动。
5.田野调查法:是指研究者深入研究对象所生活的领域,在与研究对象一起生活的过程中,进行细致观察和深度访谈,以求达到对研究对象及其文化的全貌性研究和深刻理解。
社会化的定义:社会化是指作为个体的生物人成长为社会人,并逐步适应社会生活的过程,经由这一过程,社会文化得以积累和延续,社会结构得以维持和发展,人的个性得以形成和完善6.社会角色概念:是指与人们的某种社会地位、身份相一致的一整套权利、义务的规范与行为模式,它是人们对具有特定身份的人的行为期望,它构成社会群体或组织的基础。
小学二年级疑难题整理总结社会科学知识篇
小学二年级疑难题整理总结社会科学知识篇社会科学是小学教育中重要而又广泛的学科之一,旨在帮助学生认识社会,了解人类活动的规律以及培养一些基本的社会技能。
然而,对于小学二年级学生来说,社会科学知识往往较为抽象,难以理解和掌握。
为了帮助这些学生解决疑难问题,本文将对一些常见的社会科学知识进行整理和总结。
1. 什么是国家国家是一个由人民组成的社会组织,具有特定的人口、领土和政权。
它是一个独立的政治实体,能够制定和实施法律法规,管理国家事务,并与其他国家进行外交往来。
2. 什么是国旗和国徽国旗是每个国家的象征,通常由特定的颜色、图案和标志组成,代表着一个国家的独特身份和自豪感。
国徽则常常是一个国家的特定标志,通常包括国家的吉祥物、象征性的图案和文字等。
3. 什么是国歌国歌是一个国家的特定音乐作品,通常被用作表达爱国情感和国家团结的象征。
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独特的国歌,以表彰自己的价值观和传统。
4. 什么是国家领导人国家领导人是一个国家的最高权力代表,负责管理国家政务并代表国家参与国际事务。
他们通常拥有决策权和决策能力,以促进国家的发展和繁荣。
5. 什么是国际关系国际关系是指不同国家之间的互动和合作。
它涉及到政治、经济、文化等多个领域,通过外交、贸易、文化交流等方式实现国家间的交流合作,推动全球稳定和繁荣。
6. 什么是言论自由言论自由是每个人表达自己意见和观点的权利,不受政府或其他机构干预。
它是民主社会中重要的价值观和基本权益,但也受到限制和约束,以维护社会秩序和公共安全。
7. 什么是公民权利和义务公民权利是指每个公民享有的基本权益和自由,如受法律保护的人权、思想信仰自由等。
公民义务则指公民应尽的责任和义务,如尊重他人权益、履行法律义务等。
8. 什么是选举选举是一种公民参与政治决策的方式,通过投票选择候选人或表决选项,以选出具有代表性的人员担任公职。
选举是民主制度中重要的环节,体现了人民的意志和决策权。
9. 什么是法律法律是社会规范和行为准则的统称,由国家制定和实施,以维护社会秩序和公共利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社会学的知识整合第一章什么是社会学1.什么是社会学?社会学是关于社会运行和协调发展的条件和机制的综合具体社会学科。
2.社会学的想象力是什么?米尔斯认为,它是一种心智品质,这种品质可以帮助我们利用信息增进理性,从而使他们能够看清世事,以及或许就发生在我们之间的事情的清晰全貌。
心智是一种视角的转换能力——把个人生活与更广阔的社会整体相联系的能力,把个人命运和社会历史进程相联系的能力。
简而言之,社会学想象力是整体观与历史观的思维方式。
具有社会学想象力的人能够看清更广阔的社会历史舞台,发现现代社会的构架,通过这种想象力,个体性的焦虑不安就体现为明确的社会性困扰,公众不在蓦然,而是参与到这样的公共议题中。
第二章社会学的产生与发展1.“社会学”一词,最早是由法国社会学家—孔德在《实证哲学教程》提出的,他被称为“社会学之父”。
孔德:对科学进行分类,并把社会学作为一门关于人类的学科;他把社会学分为社会静力学和社会动力学;提出人类知识发展经历三个阶段:神学阶段—形而上学阶段—实证阶段,并认为当时的工业社会时期为实证阶段,是社会发展的最高阶段;他提出了社会学研究的实证方法,观察,比较,实验和历史的方法。
斯宾塞(英国):提出社会进化论和社会有机论思想涂尔干:以社会关系和社会团结为主线展开。
把社会团结分为“机械的团结”和“有机的团结”,前者是传统社会中的团结,后者是现代社会,具有高度社会分工的社会中的团结形式,社会分工是社会团结的动力,是维持现代社会和谐运行的机制。
著有《社会分工论》、《社会学方法的规则》、《自杀论》、《宗教生活的基本形式》韦伯:著有《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儒教与道教》、《经济与社会》,他主张社会行动论。
P232.社会学的四大理论:结构功能理论:代表人物帕金森和默顿。
社会冲突理论社会交换理论:霍曼斯是创始人,他指出人与人之间具有比较普遍的功利关系,互动本质是一种交换过程,交换并不都是有偿的,如情感、报酬、资源、公正性等。
符号互动理论:代表人物:米德,布鲁默和戈夫曼,理论侧重于从社会心理学角度研究社会,强调个人在互动和过程中构建社会结构的能动性,揭示行动者对互动过程的主观理解,以及这一理解对进一步互动产生的影响。
(戈夫曼提出了“拟剧理论”:社会是一直在演出的戏剧舞台,每一个人都是舞台上的演员。
符号互动理论的评价:符号互动理论对于个人社会化、自我意识的形成、越轨行为等微观社会过程提出了一些有启发性的见解,但过分强调了主观意识的作用,忽略了社会结构对互动过程的影响,代来很大的局限性。
3.社会学的传入:最早把西方社会学引入中国的是严复,1 897年,严复将斯宾塞的《社会学研究》前两章翻译成中文,1903年,将全书翻译成《群学肄言》,这标志着中国社会学的历史开端。
第四章1.社会的主要功能:P68(1)整合的功能(2)交流的功能(3)导向的功能(4)继承和发展的功能2.人口变动:自然变动——人口增长、净出生率机械变动人口总量不变,实际是空间变化,即人口迁移第五章文化的结构与功能1.这两者都具有形而向上的倾向文化的相对主义:不同文化模式是不能评价比较的,因为从不同文化模式所赖以生存的环境看,每一种文化都有其存在的合理性,它们之间无优劣之分,他们的口号是,好的民德就是适合当时环境的民德。
文化中心主义:文化中心主义又叫民族中心主义。
各个国家,各个民族都常有一种倾向,常易于把自己的生活方式,价值观,行为规范看成是最好的,是优于他人的。
将本民族,本群体的文化形式当作民族标准,以此来衡量其他文化,敌视和怀疑自己所不熟悉的文化模式。
2.文化的基本特征:创造性;象征性;复合型;累积性;共享性;多样性和共同性3.文化的构成要素:(P89)象征符号、价值观念、规范体系和物质文明。
4.文化的功能:认同功能;(文化是社会或民族分野的标志)规范功能;文化使一个社会的规范,观念更加系统化(规范体系有风俗,道德,法律,价值观念)整合功能;文化使实惠团结有了重要的基础涵化功能;文化塑造了社会上的人第六章人的社会化与个体化1.什么是社会化?社会化是指个人通过学习社会文化,通过扮演社会角色,来发展自己的社会性,把自己整合到社会中去的过程。
2.社会化的内容:(1)学习生活和劳动技能(2)内化社会的价值观念(3)掌握社会的行为规范(4)促进个性形成与发展(5)培养合格的社会角色3.社会化的类型:初级社会化、预期社会化、发展社会化、逆向社会化和再社会化。
(P102)4.同龄群体:也称同辈群体,它以年龄,性别,职业,志趣为构成条件,这一群人在社会化的过程中作用表现在:有身份认同的作用;有平等信息交流的作用;学习人际交往的作用。
5.有关社会化的几个问题:如教化的不一致,互联网的冲击,心理断乳,代差现象,死亡问题等。
6.社会角色扮演:社会角色是指人们的某种社会地位,身份相一致的一整套权利、义务的规范行为模式。
角色类型:先赋角色(先天)与自获角色(后天)P113规定性角色和开放性角色功利性角色与表现性角色角色扮演过程:角色认同或确定—角色表现—角色构建角色冲突与失调:角色冲突(P115 )角色不清角色中断角色失败7.库利的:“镜中我”理论:他认为自我是社会的产物,是通过社会互动而产生的。
他将自我意识额形成分为三个阶段:首先,我们设想在他人面前的行为方式;其次,实施之后,我们设想或理解他人对自己行为的评价;最后,我们根据自己对他人的评价的想象来评价自己的行为,并据此做出下一步反应。
在循环过程中,就逐渐形成每个人的自我意识和个性。
即每个人的自我观念是他人这面镜子的反射。
8.角色扮演理论:米德将“自我”分为“主我”和“客我”社会化的实质是“角色扮演”,即学会理解他人对于角色的期待并从事角色行为。
他将社会化过程分三个阶段:模仿过程,孩子模仿父母的动作,“角色扮演”非常有限嬉戏过程,孩子扮演社会生活中的角色博弈过程,孩子的需要及其能够扮演的角色范围更加扩大,开始观察、理解、模仿“一般化他人”的角色,这些过程,是一个人“客我”的内涵和外延也不断扩展。
第七章社会互动1.社会互动的涵义:社会互动就是人们对他人采取行动或对他人的行为作出反应的过程,他的发生于个人之间、群体之间、个人与群体之间的相互的社会行动的过程。
社会互动也被称为相互作用或社会交往,它包括所有的社会行为。
社会互动要素:互动主体、信息交流、情景条件2.社会互动的类型:交换合作竞争冲突强制3.社会互动的一般过程:接触和接近阶段;了解与理解阶段;调整与反应阶段社会互动的意义:社会互动能够促进对自我的认识;社会互动能够满足行为者的需要;社会互动是社会构成与发展的基础4.个人空间:亲密距离:夫妻与情侣之间(0~45cm)个人距离:与朋友或,熟人,亲戚之间(45~120cm)社会距离: 洽谈业务和接待陌生客人(120~360cm)公众距离:用于非正式聚会(360~750cm)5.社会互动理论:符号互动理论人类是基于有意义的符号之上的一种行为过程,侧重于心理学角度研究社会理论代表人物:米德、布鲁默、库恩、托马斯核心观点:社会互动是根据人们对符号的理解而进行的。
日常生活中,人们借助于各种符号互动着,在共享文化的基础上进行社会互动,就使社会呈现出有秩序的状态。
基本观点:符号在社会互动中起着重要的中介作用,人与人的互动是运用符号的。
人的行为是有意义的行为,互动要以对意义的解读为前提。
意义不是固定不变的,对意义的解读要结合特定的情景和情境对意义的解读往往通过扮演他人的角色来实现互动中自我的呈现是通过“镜中我”设计和调整的。
弊端:它将社会关系简单归结为人际关系,忽视了宏观的社会结构;忽视了互动的内容和社会经济条件对互动形式的重要影响。
库利的“镜中我”:一个人对于自我有了明确的想象—即他有了某种想法—涌现在自己心中,一个人所具有的这种自我感觉是由取决于思想的、别人对自己的态度所决定的。
镜中我的三层含义或三个阶段:1)我们所想象的我们在别人面前的形象,就是感觉阶段,是我们设想他人的感觉。
2)我们所想象的别人对我们这种形象的评价,这是解释和定义阶段,是我们想象的他人的判断。
3)有上述想象所产生的某种自我感觉,这是自我反应的阶段。
戏剧理论理论提出者:戈夫曼(美),其代表作《日常生活中的自我呈现》基本假设:社会是一个大舞台,所有社会成员都是这个舞台上扮演不同角色的演员。
社会成员在社会互动中“表演”自己,塑造自己的形象,以便更好地达到自己的目的。
戏剧理论主要研究人们运用哪些技巧来创造形象,所以又称为“印象管理理论”。
6.集体行为内涵:也称集群行为,集合行为或聚合行为,它指一种人数众多的自发的无组织的行为。
特征:1)无结构性;2)感染性;3)狂热性);4)匿名性;5)失范性第八章社会网络和社会群体1.社会群体定义:泛指一切通过持续的社会互动或社会关系结合起来进行共同活动,并有着共同利益的人类集合体。
特征:1)有共同的活动;2)有持续的相互交往;3)有相似的群体归属意识和规范;4)有一定的分工协作;5)有一致行动的能力社会群体存在基础是“需要”(生物性需要、工具性需要、表意性需要)社会群体的类型:初级群体与次级群体(亲密程度)正式群体与非正式群体(规范程度)所属群体与参照群体(身份归属)内群体与外群体(心理归属)血缘,地缘与业缘群体(关系缘由)2.初级群体的基本特征:规模较小或成员有限持续直接全面的交往群体内人际关系密切群体中的非正式控制初集群体整合程度高3.家庭的三种类型:一:核心家庭(居主导地位)二:主干家庭三:联合家庭家庭的一般功能:生理需求满足功能,社会延续功能,( P161 ) 经济协作功能,社会化功能,保障功能第九章社会组织组织管理方式:1.家长制的管理方式;特征:一、组织内部权利集中于最高领导人手中。
二、分工不明,责任不清三、任人为亲,因人设位四、办事无章可循、无法可依五、终身制用于小规模的社会结构、分工不发达的传统社会2.科层制的管理方式;科层制是一种正式规则为主体的管理方式,组织内部有严格的分工和复杂的规章制度体系,主要特征:①权力分层,职务分等;②因事设职,专职专人;③量才用人,法理权威;④规章成文,按章办事;⑤公文往来,言行有据第十章社会制度社会制度1)定义:是指在一定历史条件下,形成的人们社会关系和社会行为的相对稳定的规范体系。
2)要素:观念系统,规范系统,组织系统,设施系统3)特征:普遍性公认性稳定性系统性强制性阶级性4)功能:行为导向功能:社会整合功能:文化传递功能第十一章社会分层与社会流动1.社区分层定义:指依据一定具有社会意义的属性,一个社会的成员被区分为高低有序的不同等级、层次的过程与现象。
社会分层的根本原因是社会分工和私有制2.社会地位是指人们在社会关系空间所处的相对位置以及围绕这一位置所形成的权力和义务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