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措施“渗”之使用的探讨100
浅谈海绵城市建设
浅谈海绵城市建设摘要:海绵城市的提出,是希望通过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充分发挥建筑、道路和绿地、水系等生态系统对雨水的吸纳、蓄渗和缓释作用,有效控制雨水径流,实现自然积存、自然渗透、自然净化的城市发展方式。
海绵城市设计,需要正确地理解其理念,从设计之初便遵循因地制宜、生态优先的原则;同时应科学地研究建设目标和条件,合理的进行设计、建设、管理,真正使海绵能够系统性的发挥作用。
关键词:城市水的问题,城市与海绵,地块海绵建设一、城市水的问题城市内涝问题,其实已经成为了一个常态问题,每年一到汛期雨季的时候,城市部分功能就会瘫痪,包括交通、出行等,市民生命财产也会受到损害。
在这种已经成为常态,非常严重的城市内涝下,总结一下城市水的一些相关问题。
这主要集中在四个方面,首先就是水安全。
内涝问题难免就形成了,因为地面发生了变化,雨水无法安全排出。
第二,在有内涝之前,其实水资源一直以来是很短缺的,即便是在城镇化之前,我们也一直强调节水问题。
我国658个城市中,约有400个城市面临水资源的问题。
包括不合理开采利用,地区分布不均,降雨时空分布不均等问题。
第三就是水环境,提出海绵之前,其实很多城市都存在黑臭水体的情况,40%的城市河道黑臭,60%的地下水水质差。
第四水生态的破坏,地表漫流通道被占用或消失,积水内涝风险增加。
主要包括下垫面硬化、竖向破坏、水系萎缩三种情况。
下垫面从原来的田林湖海变成了现在的混凝土,变成了建设用地,变成了道路,变成了广场。
竖向被破坏了,有些城市是削山进行建设的,把本体的山体破坏,成就建设项目;还有很多的水系,填海填水填湖,成就建设用地,所以说当这些格局被破坏的时候,城市的水是有相当多的问题存在的,例如内涝的发生。
2013年习主席就提出了海绵城市,强调自然的积存、自然的渗透和自然的净化。
海绵真正的内涵就是基于自然,以自然为前提去积存,以自然为前提去渗透和净化。
2015年国务院发布【75】号文,推动各城市开始真正地进入到海绵城市建设过程。
城市海绵建设技术研究及示范
城市海绵建设技术研究及示范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城市面临着越来越多的环境问题,其中水资源的利用和管理问题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
城市海绵建设作为解决城市水资源问题的一种新兴技术,已经成为了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什么是城市海绵建设?城市海绵建设是一种以“水”为核心的综合性生态建设,它通过各种技术手段,将自然水文过程纳入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中,实现城市雨水、地表水、地下水的合理收集、运用和排放。
城市海绵建设具有以下几个显著的优点:1、可以解决城市雨水过剩和水质污染问题,提高城市的水资源利用率和环境质量。
2、可以增加城市绿地面积,改善城市生态环境。
3、可以提高城市土地的使用效率,促进城市经济的发展。
二、城市海绵建设技术城市海绵建设技术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雨水收集和利用技术。
通过建设雨水花园、雨水池塘、雨水滞留池等雨水收集设施,将雨水收集起来,供给园林绿化、灌溉、城市节水等用途。
2、地面透水技术。
通过采用透水铺装材料,构建透水绿地、透水道路、透水广场等地面透水设施,可以增加城市地表透水性,缓解城市排水压力,防止城市内涝发生。
3、绿色屋顶技术。
将绿化覆盖屋顶,建设绿色屋顶,可有效吸附二氧化碳和颗粒物,降低气温,减少雨水径流,改善城市气候环境和水资源利用。
4、生态溪流和植物滞留带技术。
通过建设生态溪流和植物滞留带等设施,可以降低城市径流速度,增加水的停滞时间,使水质得以净化。
三、城市海绵建设示范为了推广城市海绵建设技术,吸引更多的企业和机构加入到城市海绵建设中来,国家相关部门已经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了一系列城市海绵建设示范工程,旨在通过实际案例证明城市海绵建设技术的可行性和效果,并总结出一些实行城市海绵建设的经验和教训。
例如,位于南京市江宁区的玄武湖新城已经成为了国内较早开展城市海绵建设的典型案例。
在这里,政府投资了数亿元建设了许多地面透水路面、雨水储存池、生态溪流等海绵设施,成功地解决了该区域的内涝问题,同时也为园林绿化提供了更多的用水资源,推动了当地的经济发展。
海绵城市理念在市政给排水设计中的渗透式设施
海绵城市理念在市政给排水设计中的渗透式设施摘要:本文讨论了海绵城市理念在市政给排水设计中渗透式设施的应用。
首先,介绍了渗透式设施在市政给排水中的重要性。
然后,探讨了渗透式雨水收集和利用的原理、优势和效益,以及雨水渗透和滞留对减轻洪涝和净化水质的效果。
此外,还讨论了绿色屋顶和垂直绿化在渗透式设施中的作用,包括降低城市热岛效应和改善空气质量。
接下来,探讨了渗透式设施设计和实施时需要考虑的地形和土壤条件评估、设计原则和标准、维护和管理以及监测和评估等方面的问题。
最后,讨论了渗透式设施面临的挑战,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案,包括城市规划和土地利用限制、技术和工程难题以及管理和运营模式的转变。
关键词:海绵城市;市政给排水;渗透式设施;雨水收集和利用1引言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和气候变化的影响,城市面临着越来越严重的水资源管理和环境问题。
传统的给排水系统已经无法满足城市的需求,因此需要采用新的理念和技术来改善城市的水资源管理和环境状况。
海绵城市理念提出了一种可持续发展的解决方案,通过模仿自然生态系统的水循环过程,将城市转变为一个具有渗透性的系统,以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减轻洪涝灾害和改善水质。
在海绵城市中,渗透式设施在市政给排水设计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2渗透式设施在市政给排水设计中的应用渗透式设施在市政给排水设计中的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它涉及雨水收集和利用、雨水渗透和滞留,以及绿色屋顶和垂直绿化等方面,旨在改善城市的水资源管理和环境状况。
渗透式设施的核心理念是模仿自然生态系统的水循环过程,将城市转变为一个具有渗透性的系统,以达到水资源的高效利用、减轻洪涝灾害和改善水质的目标。
首先,渗透式雨水收集系统的应用为城市提供了可再生的水资源。
这些系统通过收集、储存和利用降水,将雨水用于灌溉、景观水体、冲洗和其他非饮用用途,减少了对传统供水系统的依赖。
[1]同时,渗透式雨水收集系统可以有效地减少雨水径流量,降低了城市排水系统的负荷,减少了洪涝风险。
防渗技术在海绵城市建设中的应用
防渗技术在海绵城市建设中的应用一、海绵城市建设概述海绵城市是一种新型的城市设计理念,旨在通过模拟自然水循环过程,提高城市对水资源的利用效率和调节能力。
这种理念强调通过生态措施,如雨水收集、渗透、蓄存、净化和再利用,来减少城市洪涝灾害,改善城市水环境,促进生态平衡。
1.1 海绵城市的核心理念海绵城市的核心理念是"自然积存、自然渗透、自然净化"。
通过构建多样化的生态基础设施,如雨水花园、绿色屋顶、透水铺装等,实现雨水的自然积存和渗透,减少地表径流,降低城市内涝风险。
1.2 海绵城市建设的目标海绵城市建设的主要目标包括:- 提高城市雨水资源的利用率,减少对传统水源的依赖。
- 增强城市防洪排涝能力,减轻城市洪涝灾害。
- 改善城市生态环境,提升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
- 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二、防渗技术在海绵城市建设中的应用防渗技术是海绵城市建设中的关键技术之一,主要用于控制雨水的渗透和流动,提高雨水的蓄存和利用效率。
2.1 防渗技术的原理防渗技术通过在土壤中添加防渗材料或构建防渗层,减少水分的垂直渗透,增加水分的水平流动,从而实现雨水的蓄存和引导。
常用的防渗材料包括土工布、防水膜、透水混凝土等。
2.2 防渗技术的应用场景防渗技术在海绵城市建设中有广泛的应用场景,包括:- 雨水花园:通过在花园底部铺设防渗层,收集和蓄存雨水,为植物提供充足的水分。
- 绿色屋顶:在屋顶绿化下方设置防渗层,防止水分渗透到建筑内部,同时收集雨水用于植物灌溉。
- 透水铺装:在人行道、广场等地面铺设透水混凝土或透水砖,提高地面的透水性能,减少地表径流。
- 人工湿地:在湿地底部设置防渗层,收集和净化雨水,为城市提供生态景观和休闲空间。
2.3 防渗技术的实施要点在实施防渗技术时,需要注意以下几个要点:- 选择合适的防渗材料,根据工程需求和环境条件,选择具有良好防渗性能和耐久性的材料。
- 合理设计防渗层的结构和厚度,确保防渗层能够有效地阻挡水分渗透,同时不影响土壤的透气和排水。
“海绵城市”建设的关键科学问题与思考
“海绵城市”建设的关键科学问题与思考随着城市化的不断推进,城市面积不断扩大,城市的污染和排放也随之加重。
为了改善城市环境,提高城市的可持续性,人们逐渐开始关注“海绵城市”建设。
在这个过程中,有一些关键的科学问题需要解决。
1.城市水资源的管理城市往往是水资源紧缺的地区,而“海绵城市”建设正是为了更好的管理城市的水资源。
建设“海绵城市”需要对城市水资源进行科学的管理和规划。
如何收集和管理雨水,如何削减水污染和利用废水资源,如何保持水的质量,都是需要考虑的问题。
2.城市地下水循环体系的建立“海绵城市”建设需要建立地下水循环体系,这需要科学的规划和建设。
在建设过程中,需要考虑地下管网的建设和设计,如何使管道与地下水循环体系协调,以及如何防止地下地层污染等问题。
3.适应城市化的植被在城市化过程中,为了扩大城市面积,往往大量砍伐森林或者清除湿地,这导致了城市环境的恶化。
为了适应城市化的需要,“海绵城市”建设需要有合适的植被系统进行支持和维护。
如何和城市建设场地的实际情况协调,如何合理选择植物种类等问题,都需要进行科学思考和研究。
4.建设城市绿地和景观“海绵城市”建设也需要建设城市绿地和景观。
这不仅可以提高城市环境质量,还可以改善人们的生活品质。
因此,如何建设城市绿地和景观,如何合理安排绿地和景观的空间分配,都是需要考虑的问题。
5.城市排水系统的建设城市排水系统建设是“海绵城市”建设的重点之一。
如何设计和建设城市排水系统,如何保证城市排水系统的安全和稳定,如何避免排水系统的过载和污染等问题,都需要进行科学研究和探讨。
6.公众参与与社会认知“海绵城市”建设需要公众的参与和社会的认同。
但是,建设过程中也存在一些困难,如如何让公众参与,如何提高公众对“海绵城市”的认知等问题都是需要考虑的问题。
“海绵城市”建设是城市的未来方向,需要结合实际情况进行科学的规划和建设,这也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参与。
在这个过程中,需要解决一系列的科学问题,以达成“海绵城市”建设的目标,改善城市环境质量,提高城市的可持续性。
关于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措施“渗”之使用的探讨
关于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措施“渗”之使用的探讨发表时间:2019-07-04T17:23:05.977Z 来源:《基层建设》2019年第10期作者:梁冬艳[导读] 摘要:随着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城市不透水区域面积逐年增加,阻断了雨水的下渗通道,改变了区域雨水循环过程,导致洪涝风险增加、径流污染加剧、水资源流失、地下水补给涵养能力降低等问题。
身份证号:41048119890119XXXX摘要:随着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城市不透水区域面积逐年增加,阻断了雨水的下渗通道,改变了区域雨水循环过程,导致洪涝风险增加、径流污染加剧、水资源流失、地下水补给涵养能力降低等问题。
建设具有自然积存、自然渗透、自然净化功能的海绵城市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途径。
文章重点就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措施中的“渗”技术的使用进行探讨。
关键词:海绵城市;透水铺装;雨水滞留由于城市下垫面过硬,改变了原有自然生态本底和水文特征,因此要加强自然的渗透,把渗透放在首位。
通过具有渗透功能的设施在源头分散的就地拦蓄雨水径流入渗,既可以节约水资源,缓解市政排水压力,又减轻了对土壤的侵蚀和水土流失,有利于水土保持,涵养地下水,美化生态环境,是海绵城市建设中重要的技术措施和手段。
一、海绵城市的概念国际上通常以构建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作为海绵城市的衡量标准,一个成功的海绵城市建设须在应对洪涝灾害等方面具备较好“弹性”。
当城市遭遇暴雨时,可以在短时间内实现雨水下渗,而在城市长时间不降雨时,又可将地下蓄存的水“释放”并加以利用。
由此可见,海绵城市自然积存、自然渗透、自然净化的特征,与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生态城市建设理念不谋而合,也是构建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的题中应有之义。
二、海绵城市中渗的适用条件以下条件禁止使用:①雨水入渗场所应不引起地质灾害及损害建筑物;②可能造成陡坡坍塌、滑坡灾害的场所;③自重湿陷性黄土、膨胀土和高含盐土等特殊土壤地质场所。
适用条件为:①采用土壤入渗时,土壤渗透系数宜大于10-6m/s,且地下水位距渗透面高差大于1.0m;②当入渗系统空隙容积计为调蓄设施时,应满足其入渗时间不大于12h;③地下建筑顶面覆土层厚度不小于600mm,面层为透水层或绿地,且设有排水片层或渗排水管时,可计为透水铺装层;④除地面入渗外,雨水入渗设施距建筑物基础不宜小于5.0m;⑤当雨水入渗设施埋地设置时,需在其底部和侧壁包覆透水土工布,土工布单位面积质量宜为200-300g/m2,其透水性能应大于所包覆渗透设施的最大渗水要求,并应满足保土性、透水性和防堵性的要求。
“海绵城市”建设与节水、防水技术
“海绵城市”建设与节水、防水技术摘要:加强“海绵城市”建设不仅是适应时代发展所需的重要举措,也是实现雨水资源利用最大化和生态环境保护最优化的关键性一环。
所以在“海绵城市”建设中,应切实注重节水、防水技术的应用,尤其是在雨水资源利用方面,对于落实有关习主席在“海绵城市”建设方面的重要指示精神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因而本文正是基于这一视角,结合桂林市“海绵城市”建设的实践,首先分析了加强“海绵城市”建设的内涵;其次对该市“海绵城市”建设的相关事项进行了探讨;再次对“海绵城市”建设中的节水防水技术要点进行了探讨。
最后就全文进行了总结,以便于为“海绵城市”建设提供相关借鉴和参考。
关键词:“海绵城市”;建设;节水;防水在“海绵城市”建设中,我们必须紧密结合城市的实践,对其建设的潜能进行分析,并在节水防水技术上下功夫,才能更好地确保“海绵城市”建设的成效。
以下笔者就此展开探究。
1.加强“海绵城市”建设的内涵加强“海绵城市”建设,其目的来看,主要是采取“渗”、“滞”、“蓄”、“净”、“用”、“排”等方式,用于缓解城市降雨和城市水资源短缺之间的矛盾所在,从而更好地确保城市生态安全。
所以“海绵城市”,主要是将城市比喻成海绵,不仅能适应环境的变化,而且还能应对自然灾害,在下雨时,可以利用其达到吸水和蓄水以及渗水和净水的目的,而在需水时,则能将之前蓄存的水进行释放和利用,有效的保证城市排水防涝安全的同时,最大化的在城市区域内对雨水进行积存和渗透以及净化,实现雨水资源循环利用的同时达到保护生态环境的目的。
所以加强“生态城市”的建设就显得尤为必要。
具体如图1所示:2.实践分析桂林市地处南岭山系的西南部,为中、低山地形,有喀斯特山地、丘陵和台地。
桂林为典型的岩溶地貌,两侧高,中部低,处在自西北向东南延伸的喀斯特(岩溶)盆地中,海拔在400-700m之间,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多年平均降雨量为1725mm,降水量季节分配不均,4~9月是雨季,总降水量占全年降水量的80%左右,造成春夏季节水量丰沛、秋冬时节干旱,水多与水少问题并存,不同程度地出现区域性、季节性缺水。
关于海绵城市建设理念、技术和政策问题的思考
关于海绵城市建设理念、技术和政策问题的思考摘要:海绵城市指的是城市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雨水带来的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也可称之为“水弹性城市”,国际通用术语为“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构建”。
下雨时吸水、蓄水、渗水、净水,需要时将蓄存的水“释放”并加以利用。
海绵城市是新时期城市建设的核心理念之一,是对传统城市建设模式、排水方式进行深刻反思的重要成果,是城市生态文明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其核心是低影响开发中的雨水管理。
为此对于海绵城市而言,有必要明确新时期建设海绵城市的基本理念;结合海绵城市的建设原则与建设技术,探究建设海绵城市的政策与思路。
关键词:海绵城市;建设理念;技术;政策问题引言:随着国家城市化进程的迅速推进,土地高强度开发引发的城市地区地形地貌变化、改变了原有的自然排水体系、破坏了原来的水循环系统。
城市建设中一些自然水系、调蓄水体被侵占,缺少调蓄空间;另一方面,城市建设过程中城市下垫面硬化严重,可渗水面积减小,渗水率不足。
却没有建立新的、代替的排水体系,因此伴随而来的是频繁发生的水危机。
对于城市现状来讲,如果欠缺全方位的排水体系,那么将会在根源上阻碍雨洪管理的综合水准提高。
由此可见,新时期城市化的关键要素就在于健全排水系统,构建海绵城市的做法符合了城市排水建设的宗旨[1]。
海绵城市的规划与建设应当符合可持续的城市发展,在低碳目标的推进下完善各环节的城市排水建设,妥善解决现阶段多数城市面对的水危机现状。
一、海绵城市的基本理念从本质上讲,海绵城市指的是类似海绵的城市排水功能,特指城市对于降雨和水循环的吐纳能力。
建设现阶段的海绵城市,基本原则就是要接受新型的城市建设规划,在全面规划的前提下修复生态。
同时,海绵城市的基本特性也在于改善水体环境,提升城市对于水源的承载力,进而保障城市水安全[2]。
进入新时期后,城市化正在迅速推进,然而在此背景下也表现出显著的生态危机。
这是因为,传统的城市化进程过于重视对自然的改造,人为干扰自然环境严重,部分城市建设时,填塘平沟、截弯取直、天然水道屡遭破坏,早期的防洪工程建设中,河道硬质化,渠道暗涵化,明沟"三面光",造成渗、蓄、净能力降低。
海绵城市透水铺装技术探讨及运用
海绵城市透水铺装技术探讨及运用摘要:近些年,国家大力推广海绵城市建设,不少城市均积极进行城市海绵改造设计,但是,改造效果大多不尽人意。
透水铺装通过降低径流系数以削减城市洪峰流量,对于城市防洪具有重要意义,是海绵城市建设的重要内容。
将传统不透水地面改为透水地面,面临着“渗滞效能差”和“承载力不足”两大问题,而且后续维护维修费用高,铺装功能大打折扣。
本文依托工程实例“昆山震川高级中学海绵城市改造设计”,对透水铺装技术进行设计、研究实践,力求设计及研制出一种高强度且渗滞效能好的透水铺装技术,调查其运用效果,为行业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高强度;渗滞效能;透水铺装;海绵城市;停车场近年来,海绵城市建设一直是国家热点话题,有不少城市开展海绵城市建设后取得了不错的效果,城市雨水资源得到优化,而有些城市开展海绵城市建设却未取得预想的效果,例如汛期时,依然会有城市内涝的发生。
海绵城市技术对于城市生态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但是,依然还有很多海绵技术并不成熟,不能够生搬硬套,否则只会事倍功半。
透水铺装是一项重要的海绵城市技术,通过透水功能大幅降低地面的径流系数,可高效地降低城市雨水径流峰值,避免城市内涝的发生[1]。
很多城市均把透水铺装作为城市海绵改造的一项重要的主要工作,但是透水铺装投入运营后出现了许多问题,例如砖体易破碎、移位,透水砖或透水地面易堵塞、后续透水能力断崖式下降,雨水会顶托面层,与周边高程衔接不对,汛期时防洪效果不显著等问题,总体表现出的效果就不尽人意。
设计并研制出一种高强度且渗滞效能好的透水铺装技术,对于海绵城市建设的发展是有重大意义的。
1工程概况“昆山震川高级中学海绵城市改造设计”项目位于江苏省昆山市,设计费为96万元。
震川高级中学绿化率高达45%,要在绿化率不降低的情况下进行海绵化改造设计,难度较大。
绿化改造程度有限,主要是对绿地的水线进行梳理、引导;屋顶和道路改造对校园生活影响太大,不宜做较大改造。
浅谈海绵城市建设的特征及其措施
浅谈海绵城市建设的特征及其措施摘要:我国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城市建设过程中各式各样的问题逐渐显露出来,海绵城市建设主要是基于城市发展的现状困境,以问题为导向,着重解决城市建设过程中城市内涝以及水资源短缺等问题,使城市具有海绵一样的功能,实现城市的自然发展,促使城市水资源的平衡供给。
本文将分析海绵城市建设的特征,同时提出有效的措施。
关键词:海绵城市;特征;措施海绵城市建设主要是为了促使城市生态环境平衡发展,避免城市环境恶化,同时当前低碳理念的引入,城市发展过程中越来越重视对环境的保护,人们环保意识也在增强,对海绵城市建设越来越重视,积极探索各种有效的建设方案。
1.海绵城市建设的特征海绵城市建设是一种城市建设的理念,要完成有效的建设工作,在城市海绵化建设过程中,应始终遵循低影响的设计理念,将各种类型的工程统筹起来进行设计和建设,确保区域内海绵城市指标达到总体平衡。
对城市中雨水的自然循环过程进行模拟,使得城市的水生态进一步恢复,满足城市水源地供给,打造出一个适合人们居住的良好生态环境。
海绵城市的建设,在建设方法的应用和工程布局方面都与传统城市化建设规划有一定的差异,发生了一定程度上的改变,海绵城市建设更遵循生态平衡发展。
海绵城市建设的特征主要体现在:一是既要需要考虑到新城区建设,又要对旧城区进一步做出改造。
海绵城市建设的主要任务是对城市的年径流进行控制,在城市建设过程中,要按照城镇化建设的需求,其中新城区的整体建设力度较大,发展也相对较快,而且新城区的规划工作也比较合理,在进行海绵城市建设方面有着良好的基础条件。
在进行老城区的改造建设过程中,由于老城区的建设条件相对较差,建筑密度较高,进行海绵城市建造方面的难度会进一步增大。
因此,需要在建设过程中,要以新城区为主,对旧城区不适宜大范围拆建,要遵循低影响开发建设,因地制宜地建造海绵城市。
二是海绵城市的建设要以当地的地形特点为主,进行整体化的布局,比如所处的区域是山地,雨水的流速也相对较快,为了能够留住更多的雨水,则需要建造能够滞留雨水的工程,使得雨水的流速减缓,同时能够更多地渗入,这样就会降低城市中的内涝。
我国海绵城市建设研究论文10篇
我国海绵城市建设研究论文10篇第一篇:海绵城市建设思路及对策继厦门成为我国第一批海绵城市试点之一之后,在2016年海绵城市试点审查中,福州排名第一,成功地成为我国第二批海绵城市试点之一。
对于福州这样一个逢雨必涝的城市,建设海绵城市更是势在必行。
一、海绵城市新概念海绵城市这个叫法源自于业内和学术界的一个表达方式,就是用海绵来描述一些具有吸收能力的城市,这几年更是用海绵这个概念来形容城市或土地具有吸收调节能力。
海绵城市是一个比喻,用来表示形容可以合理开发利用城市降雨的一个系统,意思是有雨水的时候,城市就如海绵吸水一样,可以对雨水进行接受、保存、过滤,并使雨水更加干净,这样就可以对地下水进行自然补给,促进水资源循环利用。
在干旱季节里,通过排放地下水库的水,达到缓解干旱、补充城市水资源的功能。
原有的城市设计的雨水排放,主要是采用排水管和集中污化处理的方式来处理雨水。
新型海绵城市更注重于采用多种方式排放回收雨水,比如采用绿地排水沟、凹式绿化带和其他更自然的方式来促使雨水的快速消散和回收利用。
因此要积极促进城市建设绿色环保建筑,绿色环保建筑是海绵城市建设的根本基石。
从每个小区开始,建设各种下沉式绿化带和雨水排放花园,房屋屋面也可以设置排水收集系统,同时辅助建设各种小型储水装备,这些都有助于促进雨水的排放回收,达到对地下水进行补充的目的,总之就是利用各种方式把整个城市建设得更为绿色环保,更好的对水资源进行回收利用。
二、如何建设海绵城市对策思考(一)制定适合我省特色的政策,为海绵城市建设提供政策支持首先要制定一个适合海绵城市建设的可持续发展的政策架构,因此要做一个整体的规划设计,从整个的政策法律体系、以及具体的财政税收政策、还有整个行业产业的管理、以及相关产业的结构调整,甚至到技术人才的培养,整个社会的参与程度等等都需要通盘考虑。
海绵城市建设很有发展潜力,但是必须要有具体政策和实施措施支持,否则这个工作难以开展和维系。
关于海绵城市建设的技术要点分析
关于海绵城市建设的技术要点分析摘要:我国很多城市普遍存在着降雨分布不均的现象,城市经常受到洪涝灾害的影响。
海绵城市理念应用后,对城市排水系统进行了优化调整,重新划分和利用水资源,降低洪涝灾害的威胁,为城市建设贡献力量。
基于此,以下对关于海绵城市建设的技术要点进行了探讨,以供参考。
关键词:海绵城市建设;技术要点;分析引言海绵城市建设应遵循生态优先等原则,将自然途径与人工措施相结合,在确保城市排水防涝安全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实现雨水在城市区域的积存、渗透和净化,促进雨水资源的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
建设“海绵城市”并不是推倒重来、取代传统的排水系统,而是对传统排水系统的一种“减负”和补充,最大程度地发挥城市本身的作用。
1海绵城市重要性海绵城市,如字面意思所言,城市就如海绵一般,能够将水分吸收进来,可以更好地锁住降在城市中的雨水。
其主要作用就是,在城市中利用吸水材料来建立公园、广场等游乐场所,并将其当作一块吸水的海绵,在生活中,可以供市民活动娱乐,如下大雨,此地方便可以作为蓄水的场所。
蓄水的种类不限于吸水材料,泥土、树林等都可以吸收大量的水分。
通过这种方式,就可以使雨水在局部进行消化,而不会在某一个地方聚集泛滥。
当然,大部分的雨水都被吸收后,自然也就不会存在城市积水,海绵城市所吸收的雨水也可以重复使用,例如供洒水车或者城市绿化使用,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用水的压力。
2海绵建设中存在的问题2.1海绵城市建设区域相对独立没有形成系统在我国海绵城市建设过程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将不透水的城市硬化路面,转化为透水路面,能够使城市恢复自然土壤表面对水分的消解能力,但是目前我国推行的试点政策,将海绵城市建设区域划分为重点区域,新建或改造后的某一片区域具有海绵城市的功能,而其他地区则不具备相关功能,整体上呈碎片化分布,因此在小范围考量海绵城市建设取得的较好的成效,而从城市整体角度来看,海绵城市建设率仍然较低,且建设区域没能形成互联互通的整体,在面对大范围长时间的降雨时,对于雨水的吸收与消纳效果会受到影响。
海绵城市渗透技术的应用作文
海绵城市渗透技术的应用作文《海绵城市渗透技术:让城市像海绵一样“呼吸”》一提到城市,大家脑海里可能会浮现出高楼大厦、车水马龙的景象。
可很少有人去关注城市的“喝水”和“排水”问题。
你看那些老城市,一下大雨就内涝,路上积水能划船,汽车开过去就像开船似的,那水花都能溅到旁边路人的脸上。
而有的地方又干旱得很,绿植都干巴巴的,像快渴死的小老头似的。
我就亲身经历过这种城市的“脾气”。
我家附近有个小广场,平时就干干巴巴的,没有一点生气的样子。
那地砖都裂着缝,每次走在上面都感觉它随时会散架。
有一回下大雨,好家伙,那个广场就像个小水塘一样,水哐哐地在那积着,好多小孩子调皮啊,在水里踩来踩去的还挺高兴。
可这对大人们来说就头疼了,绕着走得费好大的劲儿。
这时候海绵城市渗透技术就该闪亮登场了。
就像给城市穿上了一件能吸水的衣服。
那些特殊的透水砖、下凹式绿地就好像是这件衣服上的小口袋,可以把雨水都吸纳、储存起来。
再比如说一些绿色屋顶,你可以想象成是城市戴了个小草帽,下雨的时候就先把一部分雨水自己“喝掉”。
回到我家附近的小广场,如果用上这种技术,换了透水砖,周边再弄点下凹式绿地。
那下大雨的时候啊,雨水就不会积在那里捣乱了。
水就会乖乖地渗到地下,或者被绿地储存起来。
等到天气干旱的时候呢,这些储存的水就可以滋润周围的树木花草,那小广场就不会再是干巴巴的样子啦,四季都能有绿色。
那些小朋友也不用担心在雨水里玩耍会有危险啦。
海绵城市渗透技术,其实就是这么简单又实用,就像一个贴心的小管家,把城市里的雨水安排得明明白白,让城市在下雨和干旱的时候都能好好地“呼吸”。
《海绵城市渗透技术:小改变大不同》咱们生活的城市就像个大容器,平时装着我们形形色色的生活。
以前呢,城市对于雨水这个调皮的家伙是又爱又恨。
爱是降雨的时候能补充水资源,恨就是这家伙常常不按常理出牌,雨下大了就让城市乱成一团糟。
我记得有一次出门逛街,刚走一半突然就下起了大雨。
我赶紧找地方躲雨,那雨水像是天漏了个大口子,狠狠地往地上砸。
建设海绵城市的对策建议
建设海綿城市的对策建议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城市环境问题日益严重,海綿城市的理念应运而生。
海綿城市是一种新型的城市建设理念,它借鉴了自然界的海綿吸收、储存和释放能量的特性,通过科学规划和设计,提高城市的应对自然灾害的能力,同时为城市居民提供更加舒适的生活环境。
一、强化城市规划,确保海綿城市理念的落实在城市规划中,应充分考虑海綿城市的特点,注重城市基础设施的建设,如排水系统、绿化带、雨水收集设施等。
同时,应加强城市土地利用的规划,确保城市绿地、湿地等自然生态空间的存在,为海綿城市的形成提供基础条件。
二、加强城市排水系统的建设海綿城市的核心是“吸水”,因此,加强城市排水系统的建设是至关重要的。
应建立完善的排水系统,提高排水效率,确保在暴雨等极端天气下,能够及时将雨水排入河道,防止内涝的发生。
同时,应推广雨水收集设施的应用,将雨水收集起来用于绿化、景观等用途,节约水资源。
三、加强城市绿地的建设城市绿地是海綿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应加强城市绿地的建设,提高城市的绿化率。
通过增加绿地,可以增加城市的吸水能力,同时为城市居民提供更加舒适的生活环境。
四、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市民的环保意识市民是城市的主人,他们的环保意识直接影响到海綿城市的实施效果。
应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市民的环保意识,使他们认识到海綿城市的重要性,积极参与海綿城市建设。
五、引入专业机构进行技术支持和指导海綿城市的实施需要专业的技术支持和指导。
应积极引入专业机构,为海綿城市的实施提供技术支持和指导,确保海綿城市的科学性和可行性。
六、建立完善的监测和评估机制为了确保海綿城市的实施效果,应建立完善的监测和评估机制。
通过定期的监测和评估,可以及时发现存在的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解决。
总结:建设海綿城市是一项长期而复杂的工作,需要政府、企业、市民等各方面的共同努力。
只有通过科学规划和设计,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市民的环保意识,引入专业机构进行技术支持和指导,并建立完善的监测和评估机制,才能实现海綿城市的愿景,为城市居民提供更加舒适、安全、可持续的生活环境。
海绵城市建设有哪些关键措施
海绵城市建设有哪些关键措施在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的今天,城市面临着一系列的水问题,如内涝频发、水资源短缺、水污染严重等。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海绵城市的理念应运而生。
海绵城市就像一块巨大的海绵,在下雨时吸水、蓄水、渗水、净水,需要时将蓄存的水“释放”并加以利用,从而实现城市的水生态平衡。
那么,要建设海绵城市,有哪些关键措施呢?首先,科学规划是建设海绵城市的重要基础。
在城市规划阶段,就要充分考虑到城市的水文特征和生态环境,合理布局城市的绿地、水系、道路等。
比如,在规划新城区时,要预留足够的绿地和湿地空间,这些区域可以作为天然的雨水储存和净化场所。
对于老城区的改造,要结合实际情况,通过调整道路坡度、增加雨水花园等方式,提高雨水的渗透和储存能力。
同时,要建立完善的雨水排放系统,将雨水有序地引导到合适的地方,避免出现内涝。
加强城市的绿地和园林建设也是关键之一。
绿地和园林不仅能够美化城市环境,还具有很强的雨水吸纳和储存功能。
可以通过建设下沉式绿地,让绿地低于周边地面一定高度,这样雨水就能自然流入绿地中进行渗透和储存。
此外,在公园、广场等公共区域,可以建设雨水花园,种植一些耐水湿的植物,如菖蒲、鸢尾等,这些植物能够有效地吸收和净化雨水。
同时,要注重提高绿地的土壤质量,增加土壤的孔隙度,提高土壤的蓄水能力。
推广透水铺装是海绵城市建设的重要手段。
城市中的道路、广场等地面通常采用硬质铺装,雨水难以渗透。
而透水铺装材料,如透水砖、透水混凝土等,能够让雨水迅速渗透到地下,补充地下水资源。
在新建道路和广场时,可以优先使用透水铺装;对于已有的硬质铺装地面,可以进行改造,增加透水孔或更换为透水材料。
这样不仅能够减少地表径流,还能缓解城市的热岛效应。
完善城市的水系也是海绵城市建设不可或缺的环节。
城市中的河流、湖泊等水系是天然的雨水储存和调节场所。
要加强对城市水系的保护和治理,恢复水系的生态功能。
清理河道淤泥,拓宽河道,增加水系的蓄水容量。
分析海绵城市建设的问题与措施
分析海绵城市建设的问题与措施海绵城市是党中央、国务院针对我国城市建设提出的一种新模式,旨在解决城市内涝和缓解水资源短缺的问题。
海绵城市作为新型城市发展方式,对集中解决城市建设中雨水问题,提高居民生活环境水平,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有重要意义。
本文针对海绵城市建设存在的问题与措施进行了分析。
标签:海绵城市;建设;问题;措施1海绵城市的概述海绵城市,是对新一代城市雨洪管理概念的阐释和总和,也被称之为“水弹性城市”,即城市可以根据自身的弹性性能,从而更好地适应环境变化,与此同时,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对自然灾害进行有效防控和处理。
国际上把海绵城市称之为“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构建”,海绵城市的构建在应对自然灾害方面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海绵城市可以对雨水起到吸、蓄、渗、净等功能,从而使城市排水能力不断增强,继而降低城市排水系统的压力。
2海绵城市建设的必要性2.1 有利于防治城市内涝与增加水资源可用量海绵城市的建设是通过建设下沉式的绿地、道路和广场的透水铺装,使降水能够被积存、净化以及回用,或者渗透为地下水,以减轻城市开发的进程中对城区水文地质的影响,继而实现防治内涝以及增加水资源可用量的建设理念。
海绵城市还可以通过预防、预警和应急的措施将洪涝风险将到最低限度,使城市得以与雨洪和谐共存。
2.2 有利于实现城镇化与生态环境的和谐发展建设海绵城市的根本目的是改变传统城市建设模式,实现与生态环境的和谐发展。
随着工业的发展,人们在城市的建设过程中不断战胜自然、超越自然、改造自然,引发了严重的城市水生态危机;而海绵城市在建设过程中,人们首先是尊重自然,顺应自然,通过对原水生态系统的保护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其发展模式是对水生态系统的低影响。
2.3 有利于城市弹性应对各种水环境的变化与水旱等自然事件海绵城市积极推行的低影响开发建设模式,可以修复和自然恢复遭到破坏的水生态体系,起到对原有的水生态系统的保护作用。
通过海绵城市的建设促使城市开发建设过程中,不仅要合理控制土地利用开发强度,保护原有的水生态系统不遭到破坏,更要通过科学规划留足生态用地。
建设海绵城市的措施
建设海绵城市的措施引言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发展,城市面临着许多环境挑战,例如洪水、城市热岛效应、水质污染等。
为了保护生态环境和改善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建设海绵城市成为了当今城市规划的重要目标之一。
本文将介绍建设海绵城市的措施,包括规划设计、改造建设和管理运营等方面。
1. 规划设计建设海绵城市的第一步是进行规划设计,确保城市能够有效应对极端天气事件和水资源管理。
以下是几项关键措施:1.1 建立蓄水设施为了应对洪水和降雨过多的情况,建立蓄水设施是必不可少的。
这些设施包括水库、湖泊和蓄水池等,可以储存雨水,减轻城市的排水压力。
1.2 保护自然水系保护自然水系是海绵城市规划的重要一环。
保护并修复湖泊、河流和沼泽地等自然水系,有助于提供水资源、改善水质和保护生态系统的平衡。
1.3 绿色基础设施建设绿色基础设施包括公园、绿地、绿化带和湿地等,可以吸收雨水、提供自然空调和净化空气等功能。
在海绵城市规划中,要充分考虑绿色基础设施的布局和设计。
2. 改造建设除了规划设计,改造已有的城市基础设施也是建设海绵城市的重要步骤。
以下是几项关键措施:2.1 拆除硬化地面硬化地面是城市暴雨排水不畅的主要原因之一。
拆除部分硬化地面,改为透水铺装或绿化带,有助于提高城市的雨水渗透能力。
2.2 改造下水道系统改造下水道系统是确保海绵城市正常排水的关键步骤。
可以采用新型的雨水管网设计,提高排水效率,并增加雨水入渗系统,减少排放的污水量。
2.3 湖泊河道修复对于已经被填埋或破坏的湖泊和河道,进行修复和恢复是建设海绵城市的重要任务之一。
通过清淤、生态修复和景观改造,可以使这些水体恢复其自然功能。
3. 管理运营建设海绵城市不仅仅是一次性的工程,还需要长期的管理运营。
以下是几项关键措施:3.1 智慧城市技术应用智慧城市技术可以提高海绵城市的管理效率,例如使用传感器监测雨水排放、智能灌溉系统和远程数据管理等。
3.2 多方参与与合作建设海绵城市需要多个部门和利益相关者的参与与合作。
海绵城市渗透路面改造施工控制研究
图1 渗沟布置(3)施工操作比较简单且方便,基本无须采用特殊材料和机械。
(4)能有效解决不透水路面加铺透水路面后雨水外排速度较慢的问题,实现对不透水路面实际使用环境的有效改善,延长不透水路面使用寿命。
1.2 适用范围该方法适用于多种类型的小区海绵化改造项目,特别是在透水铺装面积较大不透水广场改造施工中具有突出效果。
1.3 工艺原理不基本不破除现有不透水路面的前提下直接进行透水沥青混凝土的加铺,然后利用渗沟进行雨水收集区域的合理划分,分成多个区域截留雨水,渗沟当中设有穿孔管,当雨量不大时,雨水可直接经由渗沟下渗到地下,而在雨量较大时,经由穿孔管将无法及时下渗的雨水导流到碎石渗透带处(渗透带结构如图2所示),以此缩短渗流路线长度[1]。
图2 渗透带结构 施工控制2.1 测量放线根据设计和监理单位提供的标准控制点,在四周不会对施工造成影响且不易破坏的位置布设控制点与控制线,完成复核后再将沟槽的边线放出,使用皮尺拉线,然后用石灰撒出轮廓线。
2.2 沟槽开挖根据现场放样,利用切割机对需破除的路面进行切割,然后用凿岩机对沟槽上部混凝土进行破除,经破除产生的碎块、碎渣都清理干净后使用挖掘机进行沟槽开挖,采用机械开挖到与底部相距20cm的位置后,改用人工进行开挖,这样能有效防止对原状土造成扰动。
2.3 沟槽清理与夯实利用人工对沟槽两侧和底部存在的松土进行清理,并在清理干净后使用振动平板夯将基底夯实。
2.4 土工布铺设在铺设土工布的过程中,先将土工布打开,再将其拉直,然后按照边桩使用钢尺将两侧尺寸放对,接着按控制桩对中间土工布进行调直,此时要用石头等重物将土工布压住,防止被风吹起。
2.5 碎石回填碎石采用连续级配材料,粒径不大于50mm,含泥量不超5%,含砂量不超过4%。
碎石铺设采用人工铺设方法,人工铺设的外观应整齐顺适,平面几何尺寸应满足规范和设计要。
海绵城市理念在建筑给排水设计中的渗透分析
海绵城市理念在建筑给排水设计中的渗透分析摘要:近几年全球范围内都出现了严重生态环境恶化问题,这对于世界各地居民生存产生了不良影响,所以在进行城市建设时,需要积极引进海绵城市理论,才能营造良好居住环境。
在对建筑物进行给排水设计时,采用海绵城市理论开展各项工作,可以构建功能完善给排水系统,并且降低渗水和漏水问题发生几率,还可以对水资源进行高效利用,因此设计人员要将海绵城市理念融合到给排水设计各个环节中。
本文就海绵城市理念在建筑给排水设计中的渗透进行相关分析和探讨。
关键词:海绵城市理念;建筑;给排水设计;渗透分析我国在制定可持续发展战略之后,各行各业都改变了原有生产形式,并且将节能理念融合到了自身发展各个环节中,尤其是建筑行业在对建筑结构进行设计时,不仅引进了低碳环保等理念,还将海绵城市理念融合到了建筑设计各个环节中。
在对建筑给排水系统进行设计时,设计人员需要从各个层面对海绵城市建设要求进行全面了解,在此基础上制定相应设计方案,还要借助信息化技术,对设计缺陷问题进行及时发现和修改,确保给排水系统在运行时更加安全稳定[1]。
一、海绵城市概念海绵城市理念主要是指城市借助地下排水工程,如海绵一般对水源进行吸收和循环利用,在对地下排水工程进行设计时,需要从整体层面上进行规划,在减少路面积水同时,对各项水资源进行有效收集,将其作用于水资源匮乏区域。
在对建筑给排水系统进行海绵城市设计时,可以对各种类型水源进行高效利用。
因为传统给排水设计并未关注汛期雨水处理,也无法在排水同时对水源进行转化利用。
借助海绵城市理论开展相关工作,可以对现有给排水系统功能进行升级,通过对雨水进行储存利用和处理,降低水源浪费问题发生几率。
设计人员在开展工作时,需要采用因地制宜设计形式,要根据不同区域环境特点以及气候变化,对给排水系统功能进行具体设计[2]。
二、海绵城市理念在建筑给排水设计中的渗透措施(一)屋顶设计在对屋顶进行绿化设计时,不仅可以提高建筑物外形美观性,还可以借作植物水源涵养功能,降低建筑物给水和排水压力。
关于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措施“渗”之使用的探讨
21第2卷 第13期产业科技创新 2020,2(13):21~22Industrial Technology Innovation 关于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措施“渗”之使用的探讨*艾湘军(黄冈职业技术学院,湖北 黄冈 438002)摘要:我国在经过近四十年的改革开放后得到了快速的发展,但是由于过度重视发展而轻视环境的原因,目前我国积累下来的生态环境问题已经十分严重,并进入了高频发的阶段,包括我国的江河水系、地下水污染、饮用水安全等多方面的问题已经十分严重,为了能够减小污染带来的影响,我国提出了海绵城市的建设策略,而如何能够合理的选择“渗”技术措施是目前海绵城市建设的要点,文章即以此为核心来进行阐述。
关键词: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措施;渗透功能中图分类号:TU9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6164(2020)13-0021-02在经济和社会的快速发展下,我国虽然获得了非常好的发展效果,但是其带来的生态问题却不容小觑。
为了能够解决城市生态问题,我国提出了海绵城市的建设策略,而在海绵城市中,“渗、滞、蓄、净、用、排”等措施都十分重要,是保障海绵城市顺利建成并达到预期效果的基本措施,而在这些措施中,渗透设施最为重要,也是目前我国海绵城市建设中使用频率最高也是使用效果最好的一类措施,为了能够确保其使用的合理科学性,文章即对“渗”进行分析。
1 渗透设施使用背景渗透设施的使用大多都是因为在城市的建设过程中,由于城市的下垫面过硬,这导致了原有的自然生态系统遭受了破坏,并且其水文特征大多被改变,在这种情况下雨水的渗透现象就略显困难。
为了能够确保雨水的有效流通,目前使用的措施大多都是将具有一定渗透功能的设施在源头分散的就地拦蓄雨水径流入渗,从而达到了对水资源的有效节约,缓解目前我国在水资源和水环境的稀缺情况,同时也有效的减小了城市的市政排水工作压力,达到了非常好的环保效果,防止了对土壤的侵蚀以及有效预防了水土流失情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措施“渗”之使用的探讨
摘要:随着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城市不透水区域面积逐年增加,阻断了雨水的
下渗通道,改变了区域雨水循环过程,导致洪涝风险增加、径流污染加剧、水资
源流失、地下水补给涵养能力降低等问题。
建设具有自然积存、自然渗透、自然
净化功能的海绵城市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途径。
文章重点就海绵城市建设技术
措施中的“渗”技术的使用进行探讨。
关键词:海绵城市;透水铺装;雨水滞留
由于城市下垫面过硬,改变了原有自然生态本底和水文特征,因此要加强自
然的渗透,把渗透放在首位。
通过具有渗透功能的设施在源头分散的就地拦蓄雨
水径流入渗,既可以节约水资源,缓解市政排水压力,又减轻了对土壤的侵蚀和
水土流失,有利于水土保持,涵养地下水,美化生态环境,是海绵城市建设中重
要的技术措施和手段。
一、海绵城市的概念
国际上通常以构建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作为海绵城市的衡量标准,一个成功
的海绵城市建设须在应对洪涝灾害等方面具备较好“弹性”。
当城市遭遇暴雨时,
可以在短时间内实现雨水下渗,而在城市长时间不降雨时,又可将地下蓄存的水“释放”并加以利用。
由此可见,海绵城市自然积存、自然渗透、自然净化的特征,与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生态城市建设理念不谋而合,也是构建社会主义生态
文明的题中应有之义。
二、海绵城市中渗的适用条件
以下条件禁止使用:①雨水入渗场所应不引起地质灾害及损害建筑物;②
可能造成陡坡坍塌、滑坡灾害的场所;③自重湿陷性黄土、膨胀土和高含盐土等特殊土壤地质场所。
适用条件为:①采用土壤入渗时,土壤渗透系数宜大于10-
6m/s,且地下水位距渗透面高差大于1.0m;②当入渗系统空隙容积计为调蓄设
施时,应满足其入渗时间不大于12h;③地下建筑顶面覆土层厚度不小于
600mm,面层为透水层或绿地,且设有排水片层或渗排水管时,可计为透水铺装层;④除地面入渗外,雨水入渗设施距建筑物基础不宜小于5.0m;⑤当雨水入
渗设施埋地设置时,需在其底部和侧壁包覆透水土工布,土工布单位面积质量宜
为200-300g/m2,其透水性能应大于所包覆渗透设施的最大渗水要求,并应满足
保土性、透水性和防堵性的要求。
三、海绵城市建设中“渗”技术典型应用设施
(一)透水铺装
目前,主要使用的透水铺装分为两大类,一类是现浇整体铺筑,比如透水混
凝土、透水沥青混凝土、聚合物混合料大孔隙透水铺装(PPM)等;整体现浇铺
筑施工速度快、造价较低、选择范围广,能够与周围环境形成有机的统一和协调,其中彩色透水混凝土、透水沥青混凝土、聚合物混合料大孔隙透水铺装(PPM)
在人行道和广场的铺筑中应用较为广泛。
一类是预制件铺装,比如混凝土透水砖、陶瓷透水砖、聚合物砂基透水砖等。
预制件铺装有混凝土透水砖、陶瓷透水砖、
聚合物砂基透水砖等。
混凝土类透水砖和陶瓷类透水铺装均采用大孔隙透水结构,透水速率快,但无过滤功能。
聚合物砂基透水砖具有微孔渗滤功能,路用性能较好。
对于透水铺装材料的选取而言,主要集中在如何解决孔隙大小与透水性、透
水时效性、强度耐久性、造价等相矛盾的问题,但大孔隙具有易堵塞、透水年限短、无过滤功能,不满足“自然净化”的生态功能,易造成海绵城市建设配套系统
失效。
高分子聚合物可以明显提高铺装材料的强度、耐磨、冻融等物理力学性能。
因此,将高分子聚合物作为胶凝剂或外掺剂来研究透水铺装是一个发展趋势。
大
孔隙生态透水铺装明显存在固有的缺陷,而砂质微孔渗滤铺装结构具有多功能属性,能够克服大孔隙类生态透水铺装的系列缺陷。
大孔隙透水铺装材料虽然造价
较低,但在规范规定使用年限内翻新次数较多,不能满足海绵城市对透水铺砖的
要求。
砂基透水砖等微孔渗滤结构,尽管存在生产质量控制难、采用进口设备成
本高和产品价格高问题,但综合比较其应用效果,明显优于大孔隙类透水铺装产品。
(二)渗排一体化管道
渗透排放一体化管道系统是建筑生态化、资源化的一种全新的系统工程,以
雨水渗透和存贮为目的,兼具排水、抑制洪灾功能,具有良好的节水功能和环境
生态效益。
城市绿地雨水井可采用渗井形式,雨水管采用渗管形式,通过地表、
渗管和渗井多层次立体渗透,达到加快地表水入渗和吸收的作用。
公园绿地内的
径流雨水污染较轻微,雨水井可全部采用渗井形式。
防护绿地内的径流雨水污染
较小,可通过植草沟、沉淀池等对径流雨水进行预处理后溢流入渗井。
城市广场
内的径流雨水污染较严重,不宜采用渗井。
(三)环保型塑料模块渗渠
塑料模块渗渠一种主体由储水模块组合形成承力骨架,外包土工布构成的集
水渠。
渗渠具有很好的排水能力,同时兼顾蓄水能力。
降雨过程中径流雨水通过
雨水收集管道汇集或者通过级配碎石入渗进入模块渗渠内储存,待降雨结束之后
可以直接从指定的取水口抽取回用,也可通过渗透的方式慢慢向底部及周围土壤
渗透,有利于水土保持,涵养地下水源,提升地下水位。
(四)雨水滞留设施
雨水滞留设施是一种有效的雨水储蓄与净化处置技术,也是一种生物滞留设施。
雨水滞留设施通常建在道路两边、城市广场、花园小区、河道两侧等,建造
地理位置在汇水面最低的地方,方便雨水的汇流。
雨水滞留设施有单一形式的雨
水滞留设施和多功能形式的雨水滞留设施,单一形式的雨水滞留设施功能形式的
雨水滞留设施由两种及以上雨水滞留设施组成,一般会根据雨水收集利用目标选
择不同的形式。
雨水滞留设施结构形态不同,功能差别明显。
雨水质量设施种繁多,常见结构形式有雨水花园、下凹式绿地、渗透塘、湿塘、蓄水池等。
以下经
分析雨水花园和下凹式绿地。
1.雨水花园
雨水花园是“海绵城市”建设低影响开发措施的重要方式之一,被广泛应用于
雨水蓄滞带和净化领域。
雨水花园一般建在地势较低的区域,由耐淹植物、蓄水层、树皮覆盖层、树皮覆盖层、种植填料层、砾石层组成。
雨水花园根据是否在
底部做防渗和是否埋设穿孔管,分为自然入渗式和外排式,自然入渗式底部无任
何防渗措施,雨水下渗和蒸发是滞留雨水的主要排空方式,此类雨水花园通常建
在花园小区、公园内,体积较小;外排式雨水花园底部需做防渗处理,通常铺设
防渗透膜,并埋设穿孔管,雨水下渗至底部时通过穿孔管排出,适合运用在小区、停车场、道路等空间。
雨水花园具有通过沉淀吸附作用、生物降解作用去除雨水
中的污染物质的作用,还具有消纳小面积汇流的径流雨水、削减洪峰流量、涵养
地下水的作用。
某小区利用雨水花园可以收集雨水量83653m3,可以有效吸纳雨水,减轻城市排水管网负荷。
陈舒等通过人工模拟实验研究发现,雨水花园对径
流中化学需氧量(ChemicalOxygenDemand,COD)、总氮、总磷的去除效率最高
时雨水花园的最优填料组成为瓜子片或改良种植土、厚度范围为30~40cm,砾石排水层厚度范围为20~30cm。
2.下凹式绿地
下凹式绿地是雨水蓄积以及增加地表入渗的有效措施。
现有对下凹式绿地的研究集中于两个方面:一是下凹式绿地对暴雨洪峰流量的削减作用;二是是下凹式绿地对雨水的蓄积、下渗补充地下水的效果。
COD,N,P等污染物的削减率在40%-50%。
综上,建设具有自然积存、自然渗透、自然净化功能的海绵城市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途径。
渗透技术是海绵城市建设中的重要技术类型,文章简要分析了渗透技术的适用范围以及常用的渗透设施类型,期望能够对海绵城市建设贡献一份力量。
参考文献:
[1]宋剑英,王建龙,赵梦圆,宫永伟,李俊奇.海绵城市建设促渗保泉方案及其效果评估——以济南市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区为例[J/OL].水利水电技术,2019(05)
[2]施孝贞.全透水路面在建设“海绵城市”中的应用[J].居舍,2019(11)
[3]王亚杰.不同生物滞留填料组合对城市雨洪径流污染净化试验结果对比分析[J].水利规划与设计,2019(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