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线电视广播系统技术规范》(陈柏年)解析
有线电视系统主要技术指标陈柏年

? 调制误差率 (MER ) ? 误差矢量幅度 (EVM ) ? 比特误码率 (BER )
21
第二十一页,编辑于星期一:二十三点 二十八 分。
不清。
15
第十五页,编辑于星期一:二十三点 二十八分。
3、系统输出口相互隔离度
? 定义 :
– 在规定的频率范围内,任取一个频率从系统内某输出 口输入信号,在另一输出口测量输出信号,两者电平 之间的衰减最小值。
– 电平之间的衰减值越大,表示相互隔离越好,相互影
响越小。
? 国标规定 :
– VHF频段,相互隔离 ? 30dB ; – UHF频段,相互隔离 ? 22dB 。
交扰调制比 CM(Cross Modulation )
? CM 定义 :需要调制信号电压的峰 -峰值和其它频 道转移过来调制信号电压的峰 -峰值之比
– CM(dB)=20lg[需要(加在被测载波上)调制电压的 峰 -峰值/在被测载波上其它频道转移过来调制信号电压 的峰-峰值] [dB]
?
国家标准
:
–
= 20lg (载波电压/噪声电压) [dB]
?行业标准规定 : GY/T106-1999《有线电视广播系统技术规 范》中规定系统( System)的图像信号的载噪比
? CNRS≥ 43 [dB]
– 当载噪比为 43dB 时,(图像载波功率 /噪声功率比) = 2万倍, (图像载波电压 /噪声电压比) = 141 倍。
? 定义 :在规定的频率范围内,系统输出端与输入
端信号的增益随频率变化的关系。通常取图像载
频处幅度为基准点 (0dB) ,其它频率点信号幅度取
相对于基准点的分贝数 ? L(dB)表示。 ? 国标规定 : ? L (dB) 在整个频道范围内在± 2dB 以
有线电视系统主要技术指标陈柏年23页文档

谢谢你的阅读
❖ 知识就是财富 ❖ 丰富你的人生
71、既然我已经踏上这条道路,那么,任何东西都不应妨碍我沿着这条路走下去。——康德 72、家庭成为快乐的种子在外也不致成为障碍物但在旅行之际却是夜间的伴侣。——西塞罗 73、坚持意志伟大的事业需要始终不渝的精神。——伏尔泰 74、路漫漫其修道远,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 75、内外相应,言行相称。——韩非
1章广电宽带城域网概述小结(陈柏年)

第1章广电宽带城域网概述小结一、有线电视的定义用射频电缆、光缆、多路微波或及其组合来传输、分配和交换声音、图像及数据信号的电视系统。
广电网络的“三化”目标1、光缆化-光缆尽量向下延伸,做到最后一级光节点所带用户小于500户,地理范围小于1公里,光节点后放大器串接数不超过2级。
2、宽带化-本地网络的带宽做到750MHz或者862MHz。
3、双向化-本地网络具备双向传输的能力。
HFC:光纤同轴电缆混合网的英文缩写,是用光纤和射频同轴电缆的组合来传输、分配和交换声音、图像和数据信号的有线电视网络。
二、广电宽带城域网定义和五个要素广电宽带城域网:由广播、交互两个信道组成的用射频电缆、光缆、微波、数据电缆或及其组合来传输、分配和交换图像、声音及数据信号的城域宽带、多业务有线广播电视网络。
五个要素:1、信道构成-具有广播和交互两个信道,分别用于完成广播式和交互式业务;2、物理介质-可采用射频电缆、光缆、微波、数据电缆或及其组合多种传输介质;3、作业任务-对广播式和交互式业务信号进行传输、分配和交换三种作业;4、处理对象-图像、声音及数据三种信号;5、功能特点-覆盖整个城域范围,具有宽带通信网的特性,可开展多种业务。
三、广电宽带城域网交互信道骨干网和接入网定义城域骨干网:有线电视城域网交互信道中由主中心和多个分中心组成的完成核心层加汇聚层功能构件的集合。
城域接入网:有线电视城域网交互信道中从分中心至用户数据终端之间完成接入层功能构件的集合。
四、广电宽带城域网的结构(一)广播信道1、前端:一个总前端和若干个分前端2、干线:一级和二级光链路干线(1)一级光链路:总前端和分前端之间的光纤链路。
(2)二级光链路:分前端和光节点之间的光纤链路。
3、分配网:同轴电缆分配网(1)光节点到用户分配放大器之间由延长放大器组成的同轴电缆传输线路。
(2)用户分配放大器在楼栋之间的电缆无源分配线路。
(3)楼栋内部用户之间的电缆无源分配线路。
第3章第3节有线电视网络前端系统组成与功能(陈柏年)

13
小结: DVB-C前端系统的构建
• 硬件平台
① 卫星数字电视接收机阵列 ② MPEG-2编码器阵列 ③ 码流复用器/码流分配器 阵列 ④ 加扰器阵列 ⑤ 视频服务器阵列 ⑥ SI服务器 ⑦ 64QAM调制器阵列 ⑧ 数字矩阵切换器 ⑨ 网关,交换机,路由器 ⑩ DS-3适配器
•
中心软件平台
① SMS系统 ② CA系统 ③ EPG系T221-2006《有线数字电视系统技术要求和测量方法》
有线数字电视系统典型结构
10
DVB-C数字电视前端
11
数字前端各部分作用
• 1、信号输入部分:接收各种不同格式的视音频信 号和数据信号,通过一定的格式转换,变成符合 DVB-C标准的TS流信号。 • 2、信号处理部分:将信号输入部分输出的多路 TS流信号,进行复用加扰处理,形成符合标准的 多路数字电视节目传输码流。 • 3、信号输出部分:将多路数字电视节目传输流, 通过信道编码和调制,形成适合有线网络传输的 射频信号。 • 4、系统管理部分:完成条件接收系统(CAS)、 用户管理系统(SMS)和网络管理系统(NMS) 功能。
第3章第3节(摘要) 有线电视网络前端系统组成与功能
陈 柏 年 浙江传媒学院
一、前端简介
• 1、前端(Headend):信号源接收端与干 线传输之间的设备组合。 • 前端是各种信号的汇集点,在有线电视广 播系统中,是多频道复合信号下行传输的 起始点,在有线电视交互系统中,也是上 行信号的汇聚点,起着系统核心和整个网 络信息交换处理中心的作用。 • 由于我国地域广阔,发展情况各不相同, 前端的规模、种类、功能和设备差异很大。
5
三、三个前端部分
• ①模拟前端:主要完成模拟广播电视各类信号源 的接收和下行模拟电视信号和调频声音广播信号 的加工处理,并将各路信号混合成复合RF信号送 给传输干线。 • ②数字前端:主要完成数字广播电视各类信号源 的接收和下行数字电视信号和数字声音广播信号 的加工处理,并将各路信号混合成复合RF信号送 给传输干线。 • ③数据前端:主要完成交互信道中数据中心的功 能。
DOCSIS标准(陈柏年)

DOCSIS系统参考结构模型
CM 终 端 系
统网络侧接 口 ( CMTSNSI)
CMTS
混合器
本地 服务 设备
数字电视信号
前端
光发
电缆调制解调 器终端系统下 行 RF 信 号 接 口
网络终端
调制
HFC网 络平台 光节 点
电缆调制解调器 射频端接口
下行 = >54 MHz
LAN
分路器
操作支持接 口 系 统
20
DOCSIS V1.1
• 1999年MCNS又发布了DOCSIS V1.1版本,为 V1.0的扩展。 • 增加部分:
(1)适用于上行和下行带宽的动态QoS(动态带宽分 配机制); (2)在上行中提供CMTS控制的分段数据包; (3)用有效负载标头压缩提高上行和下行带宽的使 用效率; (4)支持VoIP等对延时敏感的多种业务等多方面的 规范。
• DOCSIS --电缆数据业务接口规范( Data Over Cable Service Interface Specification ) ,是在Cable上传输数 据的接口协议
• Cable lab --美国有线电视实验室,代表 MCNS, 开发并 管理DOCSIS标准 • MCNS -- 多媒体Cable 网络系统, 主要包括北美有线 电视运营商及一些设备供应商
DOCSIS Evolution演变
深入观察
DOCSIS 1.0 DOCSIS 1.1 DOCSIS 2.0
• • •
基本电缆数据标准 没有QOS性能 基线加密
• • • • •
完全的DOCSIS 1.0 能力加强 对分层数据改进的
QOS
• • • •
完全的DOCSIS 1.1能力加强 增加上行带宽 上行噪声的缓解 私有“下一情报” 的特征,如:
有线广播电视机线员国家职业标准(陈柏年)

• 建造师注册受聘后,可以建造师的名义担任建设 工程项目施工的项目经理、从事其他施工活动的 管理、从事法律、行政法规或国务院建设行政主 管部门规定的其他业务。
34
建造师的职责
国家技能人才评价体系(目标)
1、目标: 在职业技能鉴定社会化管理的基础上,建立以能
力为导向,以业绩为重点,注重职业道德和职业 知识水平的技能人才评价新模式,形成以社会化 鉴定为主线,以企业内评价和学校内认证为两翼, 以单项技能模块鉴定为补充的国家职业资格认证 与评价体系。人才七个环节:(培养、选拔、评 价、使用、激励、交流、保障)
17
编制原则
• 4、 实用性 • 本标准按照符合我国大多数有线广播电视
系统的工作环境、工作条件、管理水平的 一般情况进行编制,以职业活动的主要目 标为依据,力争全面反映职业活动的工作 要求;同时符合职业教育培训、职业技能 鉴定和人力资源管理的需要。
18
编制原则
• 5、 可操作性 • 考虑到有线广播电视机线员职业活动的实际状况,
15
编制原则
• 1、 整体性 • 本标准以目前我国技术装备和劳动管理水平条件
下的知识技能要求为基础,既要突出有线广播电 视机线员职业当前主流技术、技能的要求,又要 兼顾全国各地和各级网络的差异,还要反映出一 定发展时期内技术进步、设备更新、工艺改革、 系统更新换代以及劳动组织管理改善等方面的趋 势。同时,要定位于大多数从业人员经过一定的 努力能够达到的水平。过高和过低都不利于生产 与工艺技术、设备装备水平和从业人员素质的改 善和提高。
具备知识
• 计算机基础知识
广电宽带城域网第二章复习提问(陈柏年)

第二章复习提问11、广播信道由哪几个部分组成?影响广播信道信号处理和传输的两个基本因素是什么?广播信道由前端系统、传输干线、同轴电缆分配网络和用户终端四部分组成。
影响的两个基本因素分别为:信号的失真程度和信号的噪声含量。
2、说出载噪比、信噪比、噪声系数的含义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等效噪声带宽是多少?基础热噪声电平是多少?基础热噪声功率谱密度是多少?载噪比SNR:是在第同的指定点,图像(或声音)的载波电平与噪声电平之比,用分贝表示为:SNR=10lg(图像信号峰值功率/噪声有效功率)=20lg(图像信号电压峰峰值/噪声电压有效值)[dB]载噪比 CNR:在系统的指定点,图像(或声音)的载波电平与噪声电平之比,用分贝表示为:CNR=10lg(载波功率/噪声功率)=20lg(载波电压/噪声电压)[dB]CNR S≥43[dB]噪声系数F:有源设备输入载噪比与输出载噪比之比;它是衡量有源设备噪声大小的指标。
表示为:F=输入载噪比/输出载噪比=CNR O/CNR I噪声系数的分贝表示为:F(dB)=10lgF= CNR I(dB)-CNR O(dB)=10lg(1+Te/To[dB])≥0信噪比与载噪比的关系:CNR(dB)-SNR(dB)=6.4dB等效噪声带宽:∆f = 5.75MHz基础热噪声电平: No = 20lg Uno = 2.4dBμV基础热噪声功率谱密度为No=-65.2 dBμV/Hz3、归纳IM、CM、CTB、CSO 、DG、DP、HM这些非线性失真指标的名称、定义、国家标准规定值及超差后产生的现象。
4、干线有哪三种传输方式?有线电视的干线传输主要有同轴电缆,光缆和微波三种传输方式。
5、什么是互调?什么是交调?什么是组合差拍?互调:由于设备的非线性,在多个输入信号频率的线性组合频率点上产生寄生无用输出信号(既输入频率线性组合的“和”“差”分量)。
交调:电路的非线性,造成其它信号的调制成分对有用信号载波的转移调制。
[信息与通信]第五章数字多媒体广播DMB简介陈柏年讲课讲稿
![[信息与通信]第五章数字多媒体广播DMB简介陈柏年讲课讲稿](https://img.taocdn.com/s3/m/304682f09f3143323968011ca300a6c30c22f16f.png)
MOT目录在接收机中的具体作用
• 如果应用要求一个特殊的对象,接收机通 过查阅目录确定:
• 1、需要的对象在圆盘传送带内是否存在; • 2、哪里能找到对象数据。如果应用所需要
的对象没有存储在接收机内,它可等待对 象的下一次广播。
31
MOT对象和MOT目录的组合
• MOT对象传输机理:
– 先将头和正文分为固定长度的块,然后在MOT数据组 里传送每个块。
靠接收信号;
2. 传输多种信息,在功能上将传输单一的音频信息扩展
为数据、文字、图形与视频等多种载体;
3. 代表着广播电视的发展方向,为广播电视大众传播、
小众传播、个人传播的多元化服务创造了一个优良的 平台。
3
DMB广播的技术优势
• 1、有很高的音频信号传递质量:在主要音频指标上有很 大改善,可以达到人们常说的“CD”质量。
• 包模式/PAD编码:将块变换 为数据组,并进一步变换为适 合于 DAB的包(X-PAD数据 子区,包模式数据包)。
• DAB编码和复用:处理PAD/ 包模式编码器的输出并提供一 个完整的包模式子信道或者填 充音频数据流的X—PAD区。
16
对象描述(一般对象结构)
1. 核心头部:对象的容量和内容的信息。 2. 扩展头部:支持对象处理的信息和提供可
10
MOT协议的目标
• 目标:
– 以多种多样的系统和 数据格式,可将完全 定义的DAB领域与开 放的多媒体服务领域 相互连接起来。
• 两种数据通道:
– DAB码流中的包模式 数据通道
– 音频帧中的节目相关 数 据 ( PAD ) 数 据 通 道
11
DAB接收机数据解码部分方案
12
接收机数据解码部分的说明
有线广播电视机线员国家职业标准(陈柏年)(PPT 40页)

• 建造师注册受聘后,可以建造师的名义担任建设工程项目施工的 项目经理、从事其他施工活动的管理、从事法律、行政法规或国 务院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规定的其他业务。
34
建造师的职责
有线广播电视机线员包括电视机务员、数据机务员和线务员。 • 职业等级 • 本职业共设五个等级,分别为:初级(国家职业资格五级)、中
级(国家职业资格四级)、高级(国家职业资格三级)、技师 (国家职业资格二级)、高级技师(国家职业资格一级)。
22
职业环境
• 电视机务员和数据机务员:室内、常温、仪器。 • 线务员:室外,某些地区和某些场合下的低温或高温,高空或地
• 二、本《标准》的制定遵循了有关技术规程的要求,既保证了 《标准》体例的规范化,又体现了以职业活动为导向、以职业技 能为核心的特点,同时也使其具有根据科技发展进行调整的灵活 性和实用性,符合培训、鉴定和就业工作的需要。
20
说明
• 本《标准》依据有关规定将本职业分为五个等级,包括职业概况、 基本要求、工作要求和比重表四个方面的内容。
28
29
注册建造师的概念
• 改革开放以来,在我国建设领域内已建立了注册建筑师、注册结 构工程师、注册监理工程师、注册造价工程师、注册房地产估价 工程师、注册规划师等执业资格制度。
• 2002年12月5日,人事部、建设部联合印发了《建造师执业资格 制度暂行规定》(人发[2002]111号),这标志着我国建立建造师 执业资格制度的工作正式建立。
• 在行使项目经理职责时,一级注册建造师可以担任《建筑业企业 资质等级标准》中规定的特级、一级建筑业企业资质的建设工程 项目施工的项目经理;二级注册建造师可以担任二级建筑业企业 资质的建设工程项目施工的项目经理。大中型工程项目的项目经 理必须逐步由取得建造师执业资格的人员担任;但取得建造师执 业资格的人员能否担任大中型工程项目的项目经理,应由建筑业 企业自主决定。
电视基础知识(陈柏年)

( R - Y )、 B - Y )交替轮 (
fsc = 4.40625MHz
21
PAL制彩色全电视信号的组成
彩 色 色度信号 图 象 信 亮度信号 号 复合同步信 同 号 步 复合消隐 信 信号 号 色同步信号 代表蓝色差 对彩色副载频 fSC U 信号 正交平衡调幅,且 V 信号逐行倒相, 代表红色差 代表彩色的色调色 V 信号 饱和度。 代表彩色的亮度信 息,即灰度等级。 行同步信号 脉冲宽度 4.7μ s 场同步信号 脉冲宽度 160μ s 行消隐信号 脉冲宽度 12μ s 场消隐信号 脉冲宽度 1612μ s 脉冲宽度 2.25μ 22 s
35
•
亮度码电平表达式
• • • • • 公式: DY=INT(219EY+16) 量化前亮度: EY 码电平: DY 黑电平: EY=0,DY=16 白电平: EY =1,DY=235
1. 取样:将时间上连续的模拟信号变成时间 上离散的信号; 2. 量化:将幅度上连续的取样值变成幅度上 离散的取样值; 3. 编码:将离散化的取样值编成二进制数码。
31
四类信号表示形式
信号 模拟信号
取样信号
时间域 连续
离散
取值域 连续
连续
基本特征 处理本质 连续性 复制
量化信号
数字信号
连续
离散
离散
有关名词术语
• 5. 槽脉冲:保证在场同步期间不丢失行 同步信息。在整个场同步宽度上每隔半 行开一个槽的脉冲,以槽宽4.7 μs ,共开 5个槽。 • 6. 均衡脉冲:保证隔行扫描光栅精确镶 嵌。将宽160 μs的场消隐前肩上的行同步 改为每半行一个、宽度为2.35的5个均衡 脉冲。 • 7. 垂直分解力:电视系统沿垂直方向所 能分解的黑白相间的条纹数称垂直分解 15
广播电视技术作业题解答(陈柏年)

⼴播电视技术作业题解答(陈柏年)⼴播电视技术作业题解答浙江传媒学院陈柏年第⼀章作业题1、什么是⼴播?⼴播泛指和特指分别是什么?⼴播电视有哪三个特点?为什么?答:⼴播:⼀种“定点发送、群点接收”的通信⽅式。
⼴播两种含义:(1)泛指:通过⽆线电波或有线系统向⼴⼤听众或观众传送节⽬的过程,包括声⾳⼴播、电视⼴播和数据⼴播等。
(2)特指:声⾳⼴播-⼴播电台向⼴⼤听众进⾏的节⽬传送过程。
⼴播电视三个特点:(1)形象化:以声⾳和图像的形式传递信息,接收信息时既能“闻其声”,⼜能“观其貌”。
(2)及时性:以电波传播的速度来传送信息,可在某⼀事件发⽣的同时就现场直播。
(3)⼴泛性:覆盖范围最⼴泛的⼀种传播媒介。
可深⼊到其服务区域中的每⼀个家庭。
2、⼴播电视主要有哪三种传输⽅式?答:传输⽅式主要有三种:地⾯⽆线电开路传输、有线⽹络传输及卫星传输。
(1)地⾯⽆线电开路传输:利⽤⽆线电波来传送⼴播电视节⽬。
(2)有线传输系统:利⽤同轴电缆、光缆等媒介进⾏传输,通过⼀定的分配⽹络,为⽤户提供多套⼴播电视节⽬的⽹络系统。
(3)卫星传输:利⽤地球同步卫星上的转发器进⾏信号的传输。
3、⼴播电视系统主要由哪⼏部分构成?每⼀部分的作⽤是什么?(1)节⽬制作与播出:利⽤必要的⼴播电视设备及技术⼿段制作出符合标准的⼴播电视节⽬信号,并按⼀定的时间顺序(节⽬表)将其播出到发送传输端。
(2)发送与传输:将⼴播电视节⽬信号进⾏⼀定的技术处理(如编码、调制等)后,经过某种传输⽅式(如地⾯射频传输、卫星⼴播、有线传输等)传送到接收端。
(3)接收与重现:接收⼴播电视节⽬信号,并对其进⾏必要的处理和变换,最终还原成图像及声⾳。
(4)监测⽹:对⼴播、电视系统链路中的各个环节信号监测,及时了解播出安全和播出质量。
第⼆章作业题1、说明声⾳三要素及其具体含义。
答:声⾳的特性可由三个要素来描述,即响度、⾳调和⾳⾊。
(1)响度:⼈⽿对声⾳强弱的主观感觉。
与声波的幅度密切相关。
2021年广播电视技术第一章概述小结(陈柏年)

广播电视技术第一章概述小结(陈柏年)《广播电视技术概论》第一章概述小结浙江传媒学院陈柏年一、广播的定义一种“定点发送、群点接收”的通信方式。
“广播”的两层含义1、泛指通过无线电波或有线系统向广大听众或观众传送节目的过程。
2、特指声音广播。
二、广播电视的特点1、形象化以声音和图像的形式来传递信息。
2、及时性以电波传播的速度来传送信息。
3、广泛性覆盖范围最广泛的一种传播媒介。
三、广播电视的发展沿革1、三代广播(第一代)AM-调幅声音广播,(第二代)FM-调频声音广播,(第三代)DAB-数字声音广播。
2、三代电视(第一代)黑白电视广播,(第二代)彩色电视广播,(第三代)数字电视和高清晰度电视广播。
四、广播电视系统的基本组成和作用1、节目制作与播出利用必要的广播电视设备及技术手段制作出符合标准的广播电视节目信号,并按一定的时间顺序(节目表)将其播出到发送传输端。
2、发送与传输将广播电视节目信号进行一定的技术处理(如编码、调制等)后,经过某种传输方式(如地面射频传输、卫星广播、有线传输等)传送到接收端。
3、接收与重现接收广播电视节目信号,并对其进行必要的处理和变换,最终还原成图像及声音。
4、监测网对广播电视链路中的各个环节进行信号的监测,及时了解播出安全的播出的质量情况。
五、广播电视的基本传输方式1、地面无线电开路传输主要业务有调幅中、短波广播、调频广播、VHF/UHF频段电视广播等。
(1)调幅广播中波MW调幅广播的频率范围是525~1605kHz,每个频道的带宽为9kHz,共划分为120频道;主要是地波传播。
短波广播SW的频率范围是3~21MHz,每个频道带宽是10kHz,;主要是天波传播。
(2)调频广播频率范围为87~108MHz,每套调频节目所占带宽为200kHz空间波直线传播(视距)。
(3)VHF/UHFF地面电视广播每个频道带宽是8MHz,共安排了68个标准频道,从DS-1到DS-68,其中,甚高频(米波)VHF的标准频道从DS-1到DS-12;特高频(分米波)的标准频道从DS-13到DS-68,空间波直线传播(视距)。
2021年广播电视技术第三章广播中心技术小结(陈柏年)

广播电视技术第三章广播中心技术小结(陈柏年)《广播电视技术概论》第三章广播中心技术小结浙江传媒学院陈柏年一、广播电台和广播中心1、广播系统基本组成(1)音源采集各种声音的信号源。
(2)自动化制播系统由各种工作站、服务器、硬盘阵列、局域网组成,承担节目的制作和播出。
(3)自动化监测系统由各种工作站、服务器、局域网组成,完成各工艺节目质量的监测。
(4)传音链路采用电缆、光缆、微波、卫星等,将所需的声音节目传送到节目发送部门。
(5)发射台将音频节目信号调制成频带信号,并完成向受众的传送。
2、发展趋势(1)内容信息化,(2)服务现代化,(3)渠道多元化。
3、广播中心组成(1)节目制作中心制作各种符合要求的广播节目。
①前期制作通过素材采集、录音、摄录形成节目素材的工艺过程。
②后期制作对节目素材编辑、剪接、复制、配音、合成等制作成可供播出的完整节目成品的一系列工艺过程。
(2)播控中心按一定的时间顺序将所需的声音节目播出,传送到节目传输部门。
①节目播出根据广播节目表的安排,按顺序进行编排,并按时播出各种节目。
②节目传送将节目信号通过电缆、光缆、微波、卫星传送到广播发射台等。
相应的传音链路称为演播室至发射机链路STL(StudioTransmitterLink)。
二、声音采集技术(一)录音技术把声能转变为其它形式的能量而加以存储,以便在不同的场合和时间进行重放的技术。
1、三类存储媒介(1)磁记录磁性材料,如磁带、磁盘等,(2)光记录感光材料,如光盘等。
(3)固体记录半导体存储器件。
2、声音的获取方式(1)采访用传声器(话筒);(2)采访机包括磁带录音机、数字磁带录音机DAT、微型光盘MD、固态采访机(采用闪存的小型数字采访机)。
(3)电话采集系统自动将电话通话内容记录在电脑硬盘上,以便剪接、整理,日后进行播出的专用系统。
由计算机部分、语音压缩采集卡和录音软件组成。
(4)CD抓轨系统①CD抓轨把一些不能直接复制的CD音频文件借助第三方软件复制到硬盘并成为计算机文件。
第3章第5节有线电视网络的双向化改造(陈柏年)

6
有线电视网络逻辑结构图
单向HFC网
总前端 分前端 总前端
有 线 电 视 双 向 网
IP网络核心路由、交换、传输
分前端
CMTS
IP汇聚路由交换
光节点
光节点
双向光站
OLT/分光器/其他 设备 ONU/交换机/其他 设备
用户电缆分配网
用户分配网
回传电缆网络
用 户 端
广播STB
广播STB
CPE设备/终端 设备
TS流
六、有线网络136工程
• 配合国家级有线网络公司的组建,从技术角度建 设一个技术工程,这个工程包括: • 一个平台:全国有线电视网络互联互通的平台; • 一个中心:全国内容分发交换中心; • 三个系统:内容监控、运营支撑结算、骨干网传 输交换; • 六大类基地:广播电视节目、文化资源内容、数 字电视出版物、数字电视互动教育、综合资讯服 务、数字电视互联网等内容集成基地。
第3章第5节(摘要) 有线电视网络的双向化改造
陈 柏 年 浙江传媒学院
一、双向化是应对未来发展的必然要求
• 1、随着数字技术、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和普及应 用,世界广播影视正处在从模拟技术向数字技术 全面转换的关键时期,大力推进广播影视数字化, 发展广播影视数字内容产业。在国内,相关行业 已完成从模拟技术向数字技术的转换,具备了提 供音视频服务的能力,广播电视与通信、互联网 等行业正处在融合、汇聚、转型过程中。 • 2、伴随广大人民群众物质文化和精神生活的提高, 人们对交互电视业务的需求日益增加,相关行业 利用数字技术、采用各种方式正力图进入传统的 广播影视服务领域,收音机、电视机和银幕已不 再是广播影视独享的接收和显示终端。
2
双向化是应对未来发展的必然要求
行业标准《有线电视广播系统技术规范》的修订

行业标准《有线电视广播系统技术规范》的修订
周志强;董明忠
【期刊名称】《广播电视信息》
【年(卷),期】1999(000)006
【摘要】本文介绍了新修订的GY/T106《有线电视广播系统技术规范》的有关情况及其主要修改的内容。
【总页数】2页(P26,9)
【作者】周志强;董明忠
【作者单位】广科院;广科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229.20
【相关文献】
1.浅谈行业标准《有线电视广播系统技术规范》的修订 [J], 吴京芝;董明忠;周志强
2.关于《有线电视广播系统技术规范》的说明:GY/T106—1999标准的修订考虑 [J], 龙永庆
3.行业标准《有线电视广播系统技术规范》的修订 [J], 董明忠
4.浅谈行业标准《有线电视广播系统技术规范》的修订 [J], 周志强;董明忠;吴京芝
5.行业标准《有线电视网络光纤到户系统技术规范第1部分:总体技术要求》通过审查 [J],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7
• 3.11增补频道additional channel • 无线电视广播频段以外,仅供有线电视广播系 统使用的补充频道。 • 3.12电平level • 信号功率 (P1) 与基准功率 (P0) 比的分贝值,即: 10lgP1/P0。通常也用dBμV表示。即以在75Ω上 产生1μV电压的功率(0.133μμW)为基准。 • 注:电视信号的“功率”是指图像载波调制包 络峰值(即同步头)功率。
三、下行传输主要技术参数
• 3.1 关于输出口电平的说明
– 考虑到农村网中隔频传输的方式还存在, 故上限为80dBuv,下限为60dBuv(电视机 AGC起控点)。但对于邻频传输,实际上应 该为 64dBuv为适当,因为用户的电视机信 号按隔频接收条件而设计、生产的。 规定A/V值为-17 3dB是推荐以-17dB为中 心的优选值。
6
• 3.8干线系统trunk feeder system • 在有线电视广播系统中,用于各类前端之间或 前端与各分配点或各光节点之间传输信号的链 路。 • 3.9双向有线电视two way CATV
• 具有上、下行传输的有线电视系统。
• 3.10邻频道传输adjacent channel transmission
广播电视技术标准 中华人民共和国广播电影电视行业标准
GY/T106-1999
《有线电视广播系统技术规范》
代替GY/T10本标准规定了有线电视广播系统的术语、频率 配置、传输方式、系统的综合业务、技术参数、 测试方法、安全要求和验收规则。 • 本标准适用于频段为 5~1000 MHz有线电视广 播系统的规则设计、工程验收、运行维护。
3定义
• 3.1有线电视cable television(CATV) • 用射频电缆、光缆、多路微波或其组合来传输、 分配和交换声音、图像及数据信号的电视系统。 • 3.2付费电视pay TV • 采用加、解扰技术,用户需额外付费方可收看 的电视节目。 • 3.3前端head end • 在有线电视系统中,用以处理需要传输的由天 线接收的各种无线信号和自办节目信号的设备。
11
二、修订内容
2.1 频率的规划
频率范围 (MHz) 5 65 87 ~ ~ ~ 65 87 108 1000 业务内容 上行业务 过渡带 广播业务 模拟及数字电视 ,数据业务 下行业务
110 ~
修订内容
• 2.2 技术处理
– a. 5~65MHz 上行频率资源相对丰富 – b. 87~1G 下行传输难度相对降低 – fmax/fmin=宽带系数 – c.关于频率资源的安排 – 城域网通过广域网与另外的网络互连。其频率的 安排利用没有也没有必要规定,可以按ITU-TJ.112 建议的规划。频率最高端以安排TV信号最佳。 – 下行频段弃用1~5CH原因 – 1、扩展上行频率资源并有利于拓展下行频率资源 – 2、没有增加建网难度
2
2 引用标准
• • • • • • • • • GB1588—1979彩色电视图像传输标准 GB3174—1995 PAL.D制电视广播技术规范 GB/T3659—1983电视视频通道测试方法 GB/T6510—1996电视和声音信号的电缆分配系统 GB/T7400—1987广播电视名词术语 GB/T7401—1987彩色电视图像质量主观评价方法 GB50200—1994有线电视系统工程技术规范 GY/T121—1995有线电视系统测量方法 GY/T129—1997 PAL,D 电视广播附加双声道数字声技 术规范 • GY/T131—1997 有线电视网中光链路系统技术要求和 测量方法 3 • GY/T132—1998多路微波分配系统技术要求
4
• 3.4远地前端remote head end • 设置在远地,经过电缆、微波、光缆等地面通 路或卫星线路向某一有线电视广播系统传送远 地信号的前端。 • 3.5本地前端local head end • 设置在有线电视广播系统服务区域内,直接与 干线系统或与作干线用的短距离传输线路相连 的前端。
8
• 3.13输出光功率output light power • 光发射机或光放大器输出端口测得 的平均光功率,以dBm表示。
9
一、修订目的
1. 原标准(GY/T106-92)已不能适应有线电视的发 展。 2. 随着技术发展和传输内容及容量增大,修订部分 不合理的规定。
– A. 单一的同轴网结构向HFC结构发展 – B. 单向传输HFC网向双向HFC网发展 – C. 双向HFC已成为城域网交互式宽带综合信息网的基 础结构 – D. 传输容量巨大 – E. 由单一模拟信号传输发展到模拟/数字信号混合传输。
修订目的
3. 有线电视系统正向交互式宽带综合信息网发展 过渡。一网多功能是宽带网建设的指导思想。 4. 正确合理地规划频率资源,并且与国际标准接 轨。
规定:5~65MHz为上行传输频段 65~87MHz为过渡带 87~1GHz为下行频段 与国际标准接轨 国际电联的ITU-TJ.112建议附录A 国际电工委员会的IEC-70628-10建议
5
• 3.6中心前端(分前端)hub head end • 一种辅助前端,通常设置在服务区的中心,其 输入来自本地前端及其它可能的信号源。 • 3.7分配点distribution point • 双向系统中从干线取出信号馈送给支线和 ( 或 ) 分支线的点。 • 注:在某些情况下,分配点可直接与前端相连。 在双向系统中,分配点即为交汇点。
修订内容
• d . 关于上限频率为1GHz的说明
– 今后宽带传输网的频率资源上限,是资源保护的 意义。建网时应根据器材商品化(成本)程度来决 定,其实际的上限频率。目前应以750/860MHz为适 宜。
• e . 上/下行频段传输容量的估计
• 上行频段的数据最大可达200Mbps(16QAM条件) • 即 (60/3MHz)10Mbp=200Mbps • 一般地可超过120Mbps,每个光节点独立上行。 • 而下行交互式的频率段即便规划100MHz以上的带宽, 但由于一台光发射机可能供给N个光节点则明显其下行 资源有限,在设计光纤网是必须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