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行性乙型脑炎概述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病理临床联系
四、结局及并发症
本病由于病毒血症早期可有高热, 全身不适等症状。脑内血管的扩 张、充血,血管内皮细胞受损, 使血管壁的通透性升高,导致脑 水肿,引起颅内压升高,神经细 胞的广泛变性、坏死所引起的中 枢神经系统功能障碍,病人常出 现头痛、呕吐、嗜睡、抽搐甚至 昏迷等症状。
本病经过适当治疗,多数病人 在急性期后痊愈,脑部病变逐 渐消失;部分重症病人,可出 现语言障碍、痴呆、肢体瘫痪 及因颅神经损伤所致的吞咽困 难、中枢性面瘫等;少数病人 可因病变不能完全恢复而留下 后遗症。
二、病理变化
• 组织学观察:脑内血管明显扩张充血,血管周围间隙增宽,以淋巴细胞、单核细胞、浆细胞为主的炎 细胞围绕血管周围间隙呈袖套状浸润,称血管套(图10-11);由于病毒在神经细胞内生长繁殖造成细 胞结构破坏,神经细胞肿胀,尼氏体消失,胞质出现空泡、核偏位等(图10-12)。严重时,神经细胞 可发生核固缩、溶解、消失,导致神经细胞变性坏死。在变性坏死的神经细胞周围,常有增生的少突 胶质细胞围绕,如有五个以上少突胶质细胞环绕一神经元,成为神经细胞卫星现象 。小胶质细胞、中 性粒细胞侵入神经细胞内,称为噬神经细胞现象;局灶性神经组织坏死或液化,形成染色较浅,质地 疏松,边界清楚的筛网状病灶,称为筛状软化灶(图10-13);小胶质细胞增生明显(图10-14),形 成小胶质细胞结节,多位于小血管旁或坏死的神经细胞附近。
第四节 流行性乙型脑炎
• 流行性乙型脑炎(epidemic encephalitis B)由乙型脑炎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简称乙脑,多在夏、秋季流行。尤其 以10岁以下儿童多见,约占乙型脑炎的50%-70%。本病,起病急,病情重,死亡率高。临床表现高热、抽搐、嗜睡、昏 迷等。
• 一、病因与发病机制 • 乙型脑炎病毒为嗜神经性(RNA)病毒。其传播媒介为蚊子(我国主要是三节吻库蚊)和长期贮存宿主。在牛、马、猪
等家畜中隐性感染率甚高,成为人类乙型脑炎的传染源和中间宿主。自然界,动物-蚊子-动物为病毒循环规律பைடு நூலகம்蚊虫叮 咬带病毒的家畜,然后再叮咬人引起感染。病毒侵入人体,先在局部血管的内皮细胞中及全身单核吞噬细胞系统繁殖。 然后侵入血流,引起短暂性的病毒血症。若机体免疫功能强,血脑屏障功能正常,病毒则不易进入脑组织致病,仅成为 隐性感染。在免疫功能低下时,血脑屏障功能不健全者,病毒则可侵入中枢神经系统引起发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