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质检试卷】2019福建省质检语文及答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年福建省高三毕业班质量检查测试语文
本试卷共10页。满分150分。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在试题卷答题卡规定的地方填写自己的准考证号姓名。考生
要认真核对答题卡上粘贴的条形码的“准考证号、姓名”与考生本人准考证号、姓名是否一致。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千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考生必须将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世界上早期发展的各民族最初的历史总是用“口耳相传”的方法流传下来,在文字出现之前所有民族都有一个漫长的传说时代。以口头叙事保存至今的关
于炎黄时代的历史文化,称之为炎黄传说。作为炎黄学研究对象,炎黄传说首先
是广义的传说,涵括神话、传说、故事和诗歌等多种体裁。炎黄传说的内容,一
部分是关于炎黄及炎黄时代历史文化的原生形态炎黄传说,包括被考古发掘所证实(如炎黄及炎黄时代的发明、创造活动)和尚未经考古证实的炎黄及炎黄时代
的历史文化。其次,炎黄传说更多的是历经附会、添加而成的衍生形态炎黄传说,如“神农下凡”“神农抱太阳”的神话、黄帝与节节草传说、蚩尤智斗饿虎的
故事等。在被考古发掘印证之前,未经证实的关于炎黄及炎黄时代史实的原生
形态炎黄传说,属于“史书没有能够记载的历史”。衍生形态的炎黄传说,可能不是炎黄及炎黄时代的史实(历史背景),而是后人为表达对炎黄及炎黄时代的尊崇与景仰,附会或嫁接到炎黄及炎黄时代,保存至今的传说;也可能是后人为保存炎黄及炎黃时代的记忆,而把所闻所见的生动故事、幻想性情节派加至炎黄及炎黄时代,流传至今。其间,普通百姓往往是生动故事或幻想性情节的创造者,知识精英则是历史背景或历史知识的传播者。像这样屡经时代附会、添加“层累地
造成”,并流传至今的衍生形态的炎黄传说,可谓之“依然活着的历史”。衍生
形态的炎黄传说,因后人的附会与嫁接,具有明显的世俗化特征。不同时代添加
或附会而成的炎黄传说,其内容带有抹不去的时代痕迹;不同区域流传的炎黄传说,则隐含着浓厚的区域文化特色。比如,现代民间传说的炎黄形象以及现代人
所讲的炎黃传说,不能不流露现代意识。湖南人讲的炎黄传说必然会带上湖南人的风味。不然,难以保存或流传至今。
无论是“史书没有能够记裁的历史”,还是“依然活着的历史、炎黄传说大
多属于民间性知识或地方性知识,其最大功能在于以口头叙事保存炎黄及炎黄时代的历史文化,是五千多年炎黄记忆传统的最初记忆文本。因此,若要挖掘或搜
集到更多、更生动的炎黄传说,首先需要研究者“眼光向下”走进田野,进行民
间访谈、田野调查和地方文献整理工作。通过走进田野、走进民间,结合炎黄传说之场景,体悟炎黄记忆的历史进程、空间进程及其所表达的意义。其次,在研
究取向上,应当尽量回避历史学的客观性追求,而借鉴历史的人类学研究方法,关注“人们对过去知道和记得什么,如何记得,又为什么要记得,以及人们如何将过去和现实联系在一起”,从中揭示炎黄记忆的当代建构与炎黄记忆传统之间的内在联系。
(摘编自尹全海《炎黄学研究对象述论》)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
...的一项是(3分)
A.炎黄传说是一种口头叙事,它的体裁样式主要有神话、传说、故事与诗歌等。
B.未被考古发掘所证实的炎黄及炎黄时代的历史文化,也是原生形态炎黄传说。
C.衍生形态炎黄传说中的生动故事或幻想性情节,主要是由普通百姓创造的。
D.历史的人类学研究方法关注人对过去与现实的认知,也关注两者的相互影响。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
...的一项是(3分)
A.文章开头提及“传说时代”,为下文论述炎黄学研究向题提供了基本的前提。
B.第一段分析湖南流传的炎黄传说,旨在论证衍生形态炎黄传说的世俗化特征。
C.第二段论述“眼光向下”,体现作者践行历史的人类学研究方法的论证立场。
D.文章先论述炎黄学研究什么,再论述如何研究,按从内容到方法的顺序推进。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
..的一项是(3分)
A.经后人附会、添加、嫁接而成的炎黄传说,也可能是炎黄时代的史实。
B.没有知识精英传播炎黄时代历史知识,“依然活着的历史”就难以存续。
C.走进田野、走进民间越深入,发掘更多更生动的炎黄传说就越有可能。
D.考古技术的进步与研究取向的调整,对炎黄记忆的当代建构并无意义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材料一:
中科院神经科学研究所孙强因队24日下午在北京宣布,经过5年的不懈努力,他们突破了体细胞克隆猴的世界难题,成功培育出世界首个体细胞克隆猴。
这标志着中国将率先开启以猕猴作为实验动物模型的时代。该项成果于1月25
日以封面文章在线发表在生物学顶尖学术期刊《细胞》上。
此前,灵长类动物(猕猴)的体细胞克隆,一直是世界难题。1997年“多莉羊”体细胞克隆成功后,许多哺乳动物的体细胞克隆也相继成功,但非人灵长类动物
的体细胞克隆一直没有解决。体细胞克隆猴的成功培育,对人类非常重要。孙强说:“没有克隆猴,就很难建立模拟人类疾病的动物糢型,很多疾病的研究就无法顺刹且有效开展。
(摘编自吴月辉《体细胞克隆猴,了不起》《人民目报》2018年1月25日)
材料二
体细胞克隆就是将体细胞培养后,注入去除遗传物质的卵子内,通过人工方
式激活后再送入受体,最终让它们发育成个体的过程。体细胞克隆猴,就是利用
猴子的体细胞,复制出相同的个体。
克隆流程说起来简单做起来却很难。问题出在哪里?一是猴子的繁殖能力低,传代时间长。猴子的怀孕周期是160天,从小猴子出生到性成熟可以怀孕生育需要4~6年的时间。二是遗传背景复杂。猴子的父亲母亲都不一样,基因来源不一样,遗传背景就不一样,这导致个体差异大,对实验干扰很严重。全世界各国的科研人员一直都在想办法攻克这些难题。
体细胞克隆有四个关键节点。第一是要有一个体细胞组成的胚胎,第二是能够把胚胎激活,第三是要能够启动核基因组,最后一个节点是把胚胎效在子宫和输
卵管里,让它们着床发育成个体。最后一个节点无法控制,我们想办法对前三个
节点进行干预。
(摘编自孙强《世界首例体细胞克隆猴诞生背后的艰辛历程》)
材料三:
当前药物研发通用的动物模型是小鼠,由于小鼠与人类相差较大,药物研发人员在小鼠模型上筛选候选药物时,且不说这一过程需要花费巨大的人力与物力,
单就这些筛选到的候选药物而言,它们用在病人身上大都无效或有不可接受的副作用,这使得诸如阿尔茨海默病、自闭症等脑疾病以及免疫缺陷、肿瘤、代谢性疾病等不能得到有效治疗。而体细胞克隆猴的诞生,可以创建基于猴子的疾病模型,这将有效缩短药物研发周期,提高药物研发成功率进而使上述疾病有望得到
有效治疗。这样,造福人类、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科技伦理初心将得以体现。(摘编自陈爱华《体细胞克隆猴诞生的伦理启示》,《中国社会科学报》2018年
4月11日)
材料四:
将非人灵长类动物用于实验,长期以来都存有争议。动物福利组织认为,在非人灵长类动物身上做实验是残忍的行为,原因是它们与人类很相像。他们还表达了对克隆技术本身的担忧,指责克隆过程中存在流产、枯燥的社交环境、人工喂养及其他非自然性压力等问题。在动物福利方面,中国面临的审视尤其多,因为
其国内并没有针对虐待动物行为的综合性法律。
美国加州国家灵长类动物研究中心的行为神经学家袄为:“过去十年,技术
已经大幅进步。行为神经科学领域中,某些可能用克隆来解决的问题,我们己经
用其他方法解决了。”也有生物医学界的研究人员称“如果真能避免使用非人
灵长类动物,当然很好,但是,目前来看,动物体外和计算机模型的效果都不好。
中国的研究因队表示,他们将会长期监测克隆猴的健康状况,其中包括它们的脑发育情况。他们希望,对动物福利的看法正在快速转变的中国社会,能对非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