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案53生态工程
2019秋+金版学案设计+生物·选修3(人教版)练习:专题5+5.1生态工程的基本原理+Word版含

专题5 生态工程5.1 生态工程的基本原理1.实现循环经济的最重要的手段之一是()A.发展“石油农业”B.生态工程C.清除污染物D.禁止产出污染物解析:生态经济主要是通过实行“循环经济”的原则,使一个系统产出的污染物,能够成为本系统或者另一个系统的生产原料,从而实现废弃物的资源化,而实现循环经济最重要的手段之一就是生态工程。
答案:B2.生态恢复工程的第一步是()A.恢复这一地区的生物群落B.恢复植被C.形成合理、高效的食物链D.保持一定的动物数量解析:绿色植物是生态系统最基本的成分,所以要恢复生态环境首先得恢复植被。
答案:B3.下列关于生态工程的理解错误的是()A.生态工程依据的是生态学、经济学和工程学的原理B.研究对象为自然的生态系统C.总体目标是可持续发展D.以整体观为指导,在系统水平上进行研究,以整体调控为处理手段解析:生态工程的研究对象为“自然—社会—经济复合生态系统”。
答案:B4.“1+1>2”体现了生态工程基本原理中的哪一个()A.物种多样性原理B.整体性原理C.协调与平衡原理D.系统学与工程学原理解析:系统各组分之间要有适当的比例关系,只有这样才能顺利完成能量、物质、信息等的转换和流通,并且实现总体功能大于各部分之和的效果,即“1+1>2”。
答案:D5.长江三角洲地区,特别是太湖和杭嘉湖地区的粮、桑、鱼、猪、湖羊系统,是一种典型的水陆物质和能量交换型生态工程。
农民挖池塘排水种稻谷,并利用塘泥堆积的高地种果树、种桑,低湿处种茭白,平畦种菜,水面种菱藕,水下养鱼、虾,鱼池上建猪舍,猪粪落到水中喂鱼,桑叶养蚕,蚕沙喂鱼,菱叶、鱼粪沉到水底为塘泥,湖羊吃草,湖羊粪和塘泥养桑。
该生态系统有良好的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
请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该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消费者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高中生物 53 水利工程中的生态学问题(教案)浙科版选修3

第三节水利工程中的生态学问题【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方面:说出水利工程对流域生态系统的利弊。
过程与方法方面:合作学习,资料分析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认同水利工程要与生态工程同步进行的必要性。
【教学重点】水利工程的利弊。
【教学难点】水利工程的利弊。
【教学方法】自学结合讲授。
【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导入,提出问题:水利工程的类型有哪些?(学生活动)阅读,总结。
(归纳总结)按照修建目的来分,水利工程一般有两大类:一是以筑坝蓄水为目的,例如尼罗河上的阿斯旺大坝和中国的长江三峡大坝;二是以跨流域调水为目的,例如中国的南水北调工程和巴基斯坦的西水东调工程。
(提出问题)水利工程对流域生态系统带来哪些影响?(学生活动)阅读讨论总结。
(归纳总结)1.有利的方面:(1)改善水库周边环境(2)防止洪涝灾害(3)改善大坝上游的航运条件(4)开发清洁能源--水电能2.有害的方面:(1)破坏原生态系统的生物生活环境(2)改变两岸土壤特性(3)诱发地震(4)水质的变化(提出问题)水利工程建设时首要注意的问题是什么(学生活动)阅读,讨论总结。
(归纳总结)水利工程要与生态保护工程同步进行。
案例:(1)位于福建闽江上游的龚嘴水电站,建于20世纪60年代,土法上马,只求进度,结果致使水土流失十分严重,库内淤沙超标。
(2)位于闽江下游的铜子街水电站,在规划时考虑了生态环境问题,较好的解决库区淤沙问题和水土流失问题,现在库区周围葱绿一片。
结论:水利工程是人类自身发展必须的,水利工程对河流生态环境的影响也是必然的,我们人类能做的是通过合理的、科学的规划设计和管理,将这些影响减少到最底程度。
【板书设计】5.3 水利工程中的生态学问题一、水利工程的类型二、水利工程对流域生态系统带来的影响利:(1)改善水库周边环境(2)防止洪涝灾害(3)改善大坝上游的航运条件(4)开发清洁能源--水电能弊(1)破坏原生态系统的生物生活环境(2)改变两岸土壤特性(3)诱发地震(4)水质的变化三、水利工程要与生态保护工程同步进行。
湖北省浠水县洗马高级中学高中生物《53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导学案 新人教版选修3

5.3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学案学习目标:1.以碳循环为例,分析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
2. 说明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关系。
3.尝试探究土壤微生物的分解作用。
4.关注碳循环平衡失调与温室效应的关系。
知识点一 碳循环(一)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在生态系统中,组成生物体的 等化学元素,不断的进行从无机环境到 ,又从__________回到无机环境的循环过程,叫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1. 物质:组成生物体的______等元素。
2.循环途径:无机环境 。
3. 范围: 。
4. 特点:全球性,反复循环,因此又叫 循环。
(二)过程图解小结:1.碳元素的存在形式:①在无机环境中以 和 的形式。
②在生物群落中以 的形式,沿 渠道传递。
③在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以 形式传递。
2.碳元素进入生物群落的方式:CO2进入生物群落是通过自养型生物完成的,主要是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也有化能合成作用。
3.碳元素返回无机环境的方式①动植物的呼吸作用。
②分解者的分解作用。
③化石燃料的燃烧 (三)温室效应1. 形成原因:化学染料短时间内大量燃烧使大气中 含量迅速增加,打破了生物圈 的平衡。
2. 危害:加快极地和高山冰川的融化,导致海平面 ,进而对人类和其他许多生物的生存构成威胁。
3. 防止和减缓温室效应的主要措施①改善能源结构,开发新能源(核能、水能等),尽量减少煤炭的燃烧量(减少CO2的来源)。
②大力推行 (增加CO2的去路) 知识点二 能量流动与物质循环的关系(一)生态系统的主要功能 和 。
1. 二者______的,彼此相互依存,不可分割。
2. 物质作为______,使能量沿着食物链(网)流动;能量作为_____,使物质能够不断地在______和______之间循环往返。
① 能量流动不能离开物质循环而单独进行,。
生物的富集作用概念:生物的富集作用是指环境中的一些污染物如重金属、化学农药,这些污染物在生物体内难分解,通过食物链在生物体内大量积累的过程。
人教版生物选修3:5.1 生态工程的基本原理 学案设计(无答案)

生态工程的基本原理【学习目标】1. 简述生态工程的概念,关注生态工程的建设。
2. 简述生态工程的原理,举例说出各原理的内容。
【学习重难点】1. 生态工程内容。
2. 生态工程基本原理。
【学习过程】一、生态工程的基本原理1. 传统经济与生态经济:(1)传统经济。
①方式:大量使用化肥、农药、机械的农业生产方式。
②特点:不注重生态环境的保护,经济的发展以巨大的生态环境破坏为代价。
(2)生态经济。
①方式:实现了原料→产品→原料→产品的生产体系,实现了废弃物资源化的循环经济。
②特点:少消耗、多效益、可持续。
2. 生态工程所遵循的基本原理:3. 易错提醒:整体性原理≠系统整体性原理(1)整体性原理。
①含义:指社会、经济、自然三方面协调统一,保障整个系统的稳定与平衡。
②举例:林业建设中自然系统、社会系统与经济系统的关系问题,即种树的同时(2)系统整体性原理。
①含义:指总体功能大于各部分之和,即1+1>2.原因是系统保持有很高的生产力,具体是指互利共生的生物体现系统整体性原理。
②举例:如藻类和珊瑚虫、大豆和根瘤菌、地衣植物中的藻类和真菌等。
考虑经济收入、粮食、燃料等问题。
二、例题助学1. 南京古泉生态农场是生态农业的典范。
该农场将养猪、养鱼、沼气工程、养鸭、种植农作物、养蘑菇、种桑养蚕、种植果树等多个生产过程合理地有机结合起来,成为一种高效、良性的循环,生态效益达到了良性发展。
请就此生态农场的特点,完成下列问题:(1)该生态农场充分体现了生态工程基本原理中的、和原理。
(2)该系统工程的核心之一是沼气池,沼气的制作如下图所示:①在图中标出箭头,表示生产过程中的物质循环。
②如果将“无机物-农田”这一环节去掉,对生态农业系统有何影响?(3)据生态工程中的物种多样性这一原理,有人认为生态农业建设中,应使食物链越长和营养级越多越好。
请你结合所学有关生态工程原理,分析该结论是否正确,为什么?2. 在政府的大力支持下,部分村镇的农民率先建起了以沼气池为中心的生态工程。
选修3专题5《生态工程》教学案

专题5 生态工程学习目标1.了解生态工程的概念及其所遵循的基本原理。
2.举例说出生态工程的实例.说出这些实例所运用的主要生态工程原理。
3.评述生态工程发展前景,说出生态工程的局限性。
4.运用生态工程原理尝试设计简单的生态工程。
5.初步形成物质循环利用、协调与平衡、多样性、局部与整体相统一的观点,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固学法点拨1.注意与旧知识的联系。
在必修模块中已经学习了生态系统的结构;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基本规律和应用等,本专题的内容都与其有密切的联系。
例如,物质循环再生原理的理论基础是必修课中学习过的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物种多样性原理的理论基础是必修课中学习过的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2.注意技术和原理与应用的结合。
本章不是以介绍生物技术的操作方法为重点,而是侧重于技术的生物学原理。
从中贯穿一些生物学的基本知识,介绍一些重要领域的研究热点、发展趋势与应用前景。
注意要理论联系实际。
3.结合本地实际情况,关注与生态学有关的社会热点问题。
关注所在地开展生态工程建设的情况。
利用各媒体了解更多信息,开展调查、研究、讨论等活动。
学会用所学知识综合考虑、分析生态工程建设中遇到的社会、经济等实际问题,深入地理解生态工程的必要性和生态工程建设的重要意义。
4.注重与其他专题的联系。
随着现代生物技术的发展,人们已经将更多的成果应用于生态工程建设中.例如.基因工程中,抗虫、抗病转基因植物的种植减少了农药的使用,保护了生态环境等;细胞工程中组织培养技术的应用,对城市环境的综合治理也起到重要作用:酶工程的原理可以帮助学生理解沼气工程中对菌群的控制。
生态建设中同样存在着伦理问题,即生态伦理问题,因此可以说,本专题与专题4《生物技术的安全性和伦理问题》的内容有相通之处,同样需要学会站在不同的角度,全面分析问题。
5.1生态工程的基本原理一、基础达标1.生态经济主要是实行“( )”的原则。
A.市场经济 B.循环经济 C.计划经济 D.可持续发展2.下列哪个不是生态工程所遵循的基本原理? ( )A.物质循环再生原理 B.物种多样性原理C.协调与平衡原理 D.植物组织培养原理3.( )年,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委员会在给联合国的报告《我们共同的未来》中,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思想。
高中生物选修3优质学案6:5.1 生态工程的基本原理

5.1 生态工程的基本原理【学习目标】站得高——明确学习目标。
1.简述生态工程的概念,关注生态工程的建设。
2.简述生态工程的原理,举例说出各原理的内容。
【重点和难点】重点:生态工程的基本原理。
难点:生态工程的系统学和工程学原理。
【学法提示】结合课本给出的案例,通过案例理解原理,通过原理分析讨论案例。
生态系统的基本原理包括生态学、系统学和工程学的原理,生态学原理可结合必修模块《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中的内容来学习,而系统学和工程学原理应计算机网络结构示意图,重在理解“结构决定功能”,“总体功能大于部分之和”。
【课前预习】起步稳——知识源于生活。
1.生态工程建设目的就是遵循自然界①的规律,充分发挥资源的生产潜力,防止②,达到③和④的同步发展。
生态工程特点是少消耗、多效益、⑤。
2.生态经济主要是通过实行“ ①”的原则,使一个系统产生出的污染物,能够成为本系统或者另一个系统的②,从而实现废弃物的资源化,而实现循环经济最重要的手段之一是③。
3.生态工程所遵循的原理主要有①原理、②原理、③原理、④原理、⑤原理等。
4.物种循环再生原理:物质能够在各类生态系统中,进行①和②,循环往复,③利用,从而达到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效果;物种多样性原理:物种繁多复杂的生态系统具有较高的④;协调与平衡原理:协调就是生物要与⑤相适应,平衡就是生物的数量不能超过⑥(又称环境容纳量)的限度;整体性原理:进行生态工程建设时,不但要考虑到自然生态系统的规律,还要考虑到⑦等系统的影响力,只有应用整体性原理,才能统一协调⑧、⑨、开发与环境建设之间的关系,保障生态系统的平衡和稳定;系统学和工程学原理:通过改善和优化系统结构改善功能属于⑩原理,总体功能大于各部分之和,即“1+1>2”属于⑾原理。
【课堂探究】走得欢——探索成长快乐。
一、关注生态工程建设1.根据教材中的资料分析回答下列问题:(1)导致1998年长江洪水泛滥的根本原因是长江上游乱砍滥伐森林,①功能急剧降低,造成大量泥沙淤积河道;中游围湖造田、乱占河道,造成具有蓄洪作用的②急剧减少。
高中生物选修3优质学案4:5.1 生态工程的基本原理

5.1 生态工程的基本原理【学习目标】1.简述生态工程的概念,关注生态工程的建设。
2.简述生态工程的原理,举例说出各原理的内容。
3.尝试运用生态工程原理,分析生态环境问题及解决对策。
【学习重点难点】重点:生态工程的基本原理。
难点:生态工程的系统学和工程学原理。
【课前预习】复习旧知:生态系统的结构。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概念。
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特点。
预习新知1.生态工程:就是遵循自然界物质循环的规律,充分发挥资源的生产潜力,防止环境污染,达到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的同步发展。
其特点是:。
2.生态经济:主要是通过的原则,使一个系统产生的污染物,能够成为本系统或另一系统的生产资源,从而实现。
其基本手段之一是生态工程。
3.生态工程的基本原理:物质循环再生原理、物种多样性原理、协调与平衡原理、整体性原理、等。
4.协调与平衡原理:生物体既能适应一定的环境,也能影响环境,所以在生态工程建设中需要处理好生物与环境的,需要考虑环境的承载力。
5.整体性原理:进行生态工程建设时,不但要考虑到自然生态系统的规律,还要考虑到和对系统的影响力。
6.系统的结构决定功能原理:考虑系统内部不同组分之间的结构,通过,达到改善系统功能的目的。
7.系统的整体性原理:系统各组分之间只有保持适当的比例关系,才能顺利完成能量、物质、信息等的转换和流通,并实现总体功能大于的效果。
【问题生成】【师生互动、问题探讨】1.阅读教材109页---113页填写下列图表(1)传统农业的生产模式——石油农业①不足:②石油农业的理解a.含义:b.优点:b.缺点:3.循环经济和生态经济与生态工程的关系4.无废弃物农业是怎么回事?体现的哪个生态工程原理?5.三北防护林出现了什么问题?6.辨析整体性原理与系统整体性原理【课堂小结与反思】【自我检测】1、请仔细读图,然后指出该生态农业的优点:(1)生态农业设计的基本原理是①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19-2020年高中生物 第五章《生态工程》教案 浙科版选修3

2019-2020年高中生物第五章《生态工程》教案浙科版选修3一、课标内容1.关注生态工程的建设。
2.简述生态工程的原理。
3.举例说出生态工程的实例。
二、教学要求第一节生态工程的主要类型第二节生态工程在农业中的应用第三节水利工程中的生态学问题第四节生态工程的前景三、教学建议1.课时建议(共计9课时)(1)“第一节生态工程的主要类型”的教学重点是生态工程的主要类型。
教学中可以实际事例创设问题情境,引入生态工程的概念。
生态工程人为地划分为多种类型,所以在教学中要充分利用各种课程资源,特别是学生的生活经验。
课前,指导学生收集当地和我国生态工程应用的范例;课中,就学生耳闻目睹的比较熟悉的当地某一类生态工程案例,如生态城市建设、沼气池建设,引导学生分析讨论,并利用学生所列举的生态工程应用的领域,归纳出生态工程的主要类型。
让学生充分体会到生态工程应用的广泛性,体验生态工程与我们每个人的密切关系,从而关注生态工程的应用价值。
(2)“第二节生态工程在农业中的应用”的教学重点是农业生态工程的意义以及我国农业生态工程的主要技术。
现在全国各地都在进行新农村建设,教师可收集原来农村生态环境被破坏以及恢复过程的有关图片资料,或是正在建设的生态农业的资料,由此导入新课。
指导学生阅读教科书的庭院生态系统的结构简图,帮助学生从能量的来源、物质和能量的多级利用、多种产业的优化组合等角度,并结合必修模块中出现过的基础知识(如生态系统的结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等内容)具体分析,从而理解农业生态工程的原理依据是生态学原理,目的是经济、生态环境和社会环境的同步发展,认同生态农业工程是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措施的观点。
教学农业生态工程的主要技术时,可从人们都比较关注的引起农产品质量变劣的生态环境因素为切入点创设一些问题。
例如,传统农业方式最突出的问题是什么?如何从根本上解决?结合教科书的图5-3 引导学生从所采用的主要技术去分析讨论,以点带面了解其他的主要技术,把握每种技术的优势及要解决的问题。
选修3课题5:生态工程 学案设计

课题5:生态工程最新考纲细解考点核心素养1.简述生态工程的原理(Ⅱ)2.生态工程的实例(Ⅰ) 1.简述生态工程及其原理以及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等2.举例说明生态工程的实例1.生命观念——结构决定功能:物种多样性原理、系统学与工程学原理2.科学思维——建立模型:如自然—社会—经济复合系统等3.社会责任——尝试解决生产生活中的生物学问题:实施生态工程、减少污染、节约能源,保护生态环境等1.知道生态工程的概念;2.理解生态工程所遵循的基本原理;3.了解生态工程的实例并说明其发展前景。
高考定位1.考查以生态学的知识为基础,理解生态工程的原理;2.考查联系生态工程的实例;3.考查生态工程的应用与发展前景。
知识体系:一.生态工程建设的分析1.传统农业的生产模式——石油农业(1)不足:传统的经济发展模式不注重生态环境的保护,没有考虑生态成本,经济的发展以巨大的生态环境破坏为代价。
(2)石油农业的理解①含义:是指大量使用化肥、农药、机械的农业生产方式。
由于需要大量的石油、煤、天然气等作为原料或动力而得名。
②优点:投入高、产出也高,对粮食安全保障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起了巨大作用。
③缺点:它所产生的废弃物和有害物质的数量很庞大,大大削弱了农业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持续生产力,并造成日益严重的农产品污染和环境污染。
2.新兴农业的生产模式——无废弃物农业①原料→产品→原料→产品的生产体系,实现废弃物的资源化。
②保护生物多样性,做到生物与环境、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的保护的协调平衡。
3.生态工程与传统农业的比较生态工程传统农业基本原理生态学、工程学工程学调节机制人为辅助下的自我调节人为调节与环境的关系协调破坏主要能源太阳能化石能生物多样性保护减少1.生态工程建设的目的:遵循自然界物质循环规律,充分发挥资源的生产潜力,防止环境污染,达到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同步发展。
2.生态工程的特点:少消耗、多效益、可持续。
3.生态工程的研究对象:社会——经济——自然复合生态系统。
高中生物生态工程第2节我国的生态工程学案

第二节我国的生态工程1.举例说出生态工程的实例。
(重点)2.通过参观或搜集资料,了解当地生态工程的建设情况。
1.生物立体共生型农业生态工程(1)原理:生态位和生态共生等原理。
(2)作用:充分利用时间、空间、光、热、水等资源潜力,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把种植业、养殖业及相关加工业巧妙地结合起来,建立多物种共处、多层次配置的立体农业生产体系。
(3)种类:立体种植型、立体养殖型、立体种养型。
2.以沼气为纽带的农业生态工程(1)原理:物质循环与再生利用原理、生态位原理等。
(2)模式:“四位一体”农业生态工程。
(3)作用:高度利用有限土地、劳力、时间和资金,达到多产结合,集约经营,形成完整的良性生产循环系统,从而获得经济、生态、社会三效益增长。
3.生态环境综合整治型农业生态工程(1)原理:生态位原理、生物共生原理等。
(2)模式:林-果-茶-草-牧-渔-沼。
(3)作用:充分利用山地自然资源优势,为丘陵山区综合开发探索出一条新路。
[合作探讨]探讨1:农业生态工程建设的目的是什么?提示:为了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探讨2:“四位一体”农业生态工程属于哪种类型?提示:属于以沼气为纽带的农业生态工程。
[思维升华]农业生态工程不同类型比较1.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四川某地通过新建沼气池和植树造林,构建了新型农业生态系统。
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导学号:99310069】A .该生态系统中,处于第二营养级的生物有人和家禽家畜B .该生态系统中,人的作用非常关键,植物是主要成分C .该生态系统的建立,提高了各营养级间的能量传递效率D .沼气池的建造和植树造林,提高了该生态系统的稳定性【解析】 新型的农业生态系统的建立仅仅是实现了能量的多级利用,但还是人工建立的生态系统,它的稳定性与自然的生态系统相比还是要差些,在人工建立的生态系统中,人的作用是非常关键,离开了人的作用,生态系统就会崩溃,而在一个生态系统中,生产者和分解者是必不可少的两个因素,生产者为消费者提供食物的来源,分解者把生产者的残枝和落叶以及消费者的排遗物分解,为生产者进行光合作用提供原料。
高中生物选修3优质学案2:5.1 生态工程的基本原理

5.1 生态工程的基本原理学习目标:1.简述生态工程的概念,关注生态工程的建设。
2.简述声态工程的原理,举例说出各原理的内容。
3.尝试运用生态工程原理,分析生态环境问题及解决对策。
学习重点:生态工程的基本原理学习难点:生态工程的系统学和工程学原理【自主探究】一. 生态工程1.生态工程概念:二.关注生态工程建设阅读教材P107《资料分析》资料1,思考讨论:1.导致1998年长江洪水泛滥的主要原因是什么?提示:⑴根本原因:长江上游乱砍滥伐森林,水源涵养和水土保持功能急剧降低,造成大量泥沙淤积河道;中游围湖造田、乱占河道,造成具有蓄洪作用的湖泊面积急剧减少。
三.生态工程所遵循的基本原理1.物质循环再生原理:理论基础:物质循环物质能够在各类生态系统内进行和,使物体利用,进而出现“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结果。
意义:可避免环境污染及其对系统稳定和发展的影响。
实例:无废弃物农业是我国古代传统农业的辉煌成就之一,也是生态工程最早和最生动的一种模式。
2.物种多样性原理理论基础:生态系统的稳定性,食物链越多,食物网越复杂,生态系统的越强,系统结构不易被破坏。
意义:生物多样性程度可提高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提高系统的生产力。
实例:反面:辽宁西部的章古台地区,单一种植樟子松林,由于缺少昆虫与其天敌相生相克的食物链而成为一片不毛之地。
3.协调与平衡原理理论基础:生物与环境的协调与平衡处理好生物与环境的协调与平衡,需要考虑,因地制宜,确定环境容纳量的大小,防止生态系统失衡。
环境承载力:又称,是指。
意义:生物数量不超过环境承载力,可避免系统的失衡和破坏。
实例:太湖富营养化问题、过度放牧等。
西北畜牧养殖应该注意牲畜数量不能超过草地的承载量。
针对公共草地的过度放牧问题,应该实行草地承包,调动个人的管理积极性,减少过度放牧现象;另外,可以在有条件的地方,人工种植牧草,增加牧草产量。
4.整体性原理理论基础:社会、经济、自然构成复合系统进行生态工程建设时,不但要考虑到的规律,更重要的是,还要考虑到和等的影响力。
人教版高中生物选修3学案:5.1生态工程的基本原理

生态工程的基来源理【导学目标】1.简述生态工程的观点,关注生态工程的建设。
2.简述生态工程的原理,举例说出各原理的内容。
3.试试运用生态工程原理,剖析生态环境问题及解决对策。
【自主学习】一、关注生态工程建设1.生态工程(1) 波及的学科知识:包含学、学、学和学等。
(2) 运用到的技术手段或方法有:、调控和技术组装。
(3) 最后目的:促使人类社会和的和睦发展。
2.生态经济的观点(1) 按照的原则:“”。
(2) 特色:使一个系统产出的,能够成为本系统或许另一个系统的,进而实现荒弃物的。
(3) 重要手段之一:。
(4)模式:实现“原料― →产品― →原料― →产品”的无荒弃物生产系统。
二、生态工程所按照的基来源理1.物质循环重生原理(1) 含义:物质能够在各种生态系统中,进行和,循环来去,分层分级利用,进而达到取之不尽、用之不停的成效。
(2) 实例:“”。
2.物种多样性原理(1) 内容:物种众多而复杂的生态系统拥有较高的,能够在有限的资源条件下,产生或容纳更多的,提升系统生产力。
(2)实例①反面:辽宁西部章古台地域的樟子松林,因为没有一条昆虫与其天敌相克相生的,使得有时滋长的松毛虫暴虐一时。
②正面:由珊瑚虫和共生构成的珊瑚礁区,物种众多,系统稳固。
3.协调与均衡原理办理好生物与环境的协调与均衡,需要考虑,即某种环境所能养活的的最大数目。
假如生物的数目超出了环境承载力的限度,就会惹起系统的。
4.整体性原理(1) 含义:进行生态工程建设时,不只需考虑到的规律,更重要的是,还要考虑到经济和等系统的影响力。
(2)实例:在进行林业工程建设时,一方面要呼吁农民种树,另一方面要考虑贫穷地域农民的生活问题,如粮食、烧柴及收入等问题。
5.系统学和工程学原理(1) 系统的构造决定功能原理①含义:生态工程需要考虑系统内部之间的构造,经过改变和优化构造,达到的目的。
②实例:我国南方水网地域的。
(2)系统整体性原理:系统各组分之间要有合适的比率关系,只有这样才能顺利达成能量、物质、信息等的,而且实现整体功能大于的成效,即“1+1>2”。
高中生物选修3优质学案1:5.1 生态工程的基本原理

5.1 生态工程的基本原理【课题概述】《生态工程的基本原理》是人教版高中生物选修三专题五《生态工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学习生态工程的建设、生态工程所遵循的基本原理,使学生理解生态工程的建设的目的及应遵循的原理。
并尝试利用生态工程的原理来构建人工生态系统及解决生态中所面临的问题。
【学习目标】1. 简述生态工程的概念,关注生态工程的建设。
2. 简述生态工程的原理,举例说出各原理的内容。
3. 尝试运用生态工程原理,分析生态环境问题及解决对策。
课前预习案【自主学习】具体要求①阅读教材p107-p113②在自习课完成教给老师检查③准备上课前10分钟展示。
一、生态工程的建设1.目的遵循自然界的规律,充分发挥资源的生产潜力,防止环境污染,达到和的同步发展。
2.特点与传统工程相比,生态工程是一类、多效益、的工程体系。
3.产生原因传统经济模式毁坏水、、土壤和,消耗地球赠给我们的自然资本。
4.生态经济(1)原则:“”。
(2)特点:一个系统产出的,能够成为本系统或另一个系统的,从而实现废弃物的资源化。
(3)手段:。
二、生态工程所遵循的基本原理1.物质循环再生原理(1)概念:物质能够在各类生态系统中进行和,循环往复,,从而达到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效果。
(2)理论基础:生态系统的。
(3)实例——无废弃物农业。
2.物种多样性原理(1)内容:物种繁多而复杂的生态系统具有较高的,可以在有限的资源条件下,产生或容纳更多的,提高系统生产力。
(2)理论基础:生态系统的。
(3)实例:①反面:辽宁西部章古台地区的樟子松林,由于没有一条昆虫与其天敌相生相克的食物链,松毛虫肆虐一时。
②正面:由珊瑚虫和某些藻类共生组成的珊瑚礁区,物种繁多,系统稳定。
3.协调与平衡原理(1)理论基础:生物与环境的。
(2)处理好生物与环境的协调与平衡,需要考虑,又称环境容纳量,它是指某种环境所能养活的生物种群的数量。
4.整体性原理(1)理论基础:系统复合体。
(如下图)(2)合理应用:在进行生态工程建设时,不但要考虑的规律,更重要的是,还要考虑到等系统的影响力。
选3-5-1生态工程的基本原理(教学设计)

专题五5.1 生态工程的基本原理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生态工程的基本原理》是人教版选修3专题五《生态工程》的第一节,是模块“稳态与环境”知识的延伸和应用,也是《生态工程》的核心内容。
包括关注生态工程的建设和生态工程的基本原理两部分内容。
二、教学目标1、生命观念(1)简述生态工程的概念,。
(2)简述生态工程的原理,举例说出各原理的内容。
2 、科学探究、科学思维尝试运用生态工程原理,分析生态环境问题及解决对策。
3 、社会责任(1)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2)关注我国在生态工程建设方面的成就。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生态工程的基本原理。
2、教学难点生态工程的系统学和工程学原理。
四、学情分析必修模块中生态系统方面的知识为生态工程的基本原理的学习奠定了一定的理论基础,但是系统学和工程学原理比较抽象,需要设法找到已有知识和新知识的关系,通过类比完成由具体事例向抽象理论的转化。
五、教学方法教学中应结合多媒体教学手段,采用案例分析、小组探究等方法,让学生完成知识的自主构建,并激发他们的分析解决问题的意识。
六、课前准备1、学生的学习准备:预习《生态工程的基本原理》,了解相关案例的应对策略。
2、教师的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制作,课前预习学案,课内探究学案,课后延伸拓展学案。
七、课时安排:2课时八、教学过程(一)预习检查、总结疑惑检查学生落实预习的情况并了解学生的疑惑,使教学具有针对性。
(二)情境导入、展示目标说出当地生态环境中存在的问题,并尝试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三)合作探究、精讲点拨学生每三至四人为一组,结合教材,思考并回答学案上的问题。
探点一、关注生态工程建设1、生态工程的概念。
人类应用自然生态系统、系统学等学科的基本原理和方法,通过系统设计和调控技术组装,对已被破坏的生态环境进行修复、重建,对造成环境污染和破坏的传统生产方式进行改善,并提高生态系统的生产力,追求生态、经济、社会效益的统一。
2、生态工程的兴起:经济的不当发展对环境的破坏(环境污染和资源匮乏);解决经济发展与环境污染的战略思想是坚持可持续发展;解决环境与经济发展协调的新学科是生态工程。
人教版高中生物选修3专题五生态工程的基本原理教案

作业内容
目的方法与要求
预期学习效果
科学知识
基础和可持续学习能力
代价观与行为方法
1. 以小组为单位讨论讲义P113“思考与探究”第3题,画出桑基鱼塘的物质和能量流动途径示意图。
2. 应用本节知识对佛山东平河的保护发起有建设性的意见。
掌握生态工程的基本原理,初步学会应用基本原理办理实际环境标题。
学情剖析
学生已经具备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图的剖析等生态学基础知识,也具有一定的资料剖析和整合能力,具备上网搜索信息和信息初加工的能力。学生认同环球化的生态环境标题需要环球合作办理,但是敷衍具体的筹划方案和依据并不明确,这也是本节课要办理的标题。
课程标准要求与解读
人教版高中《生物》选修3模块以专题的形式着重先容现代生物科学和技能中一些重要范畴的研究热门、成长趋向与应用远景,以开辟学生视野,增强科技意识,激发学生探索生命秘密和酷爱生物科学的情绪,为进一步学习现代生物学奠定基础。同时在该模块中也凸显了学生学习能力的可持续成长,如理论关联实际的能力、与他人合作办理标题的能力、实际动手操纵能力等。
2.阅读讲义P109-113内容,初步明白生态工程所遵循的原理并尝试完成本节知识框架图(重点存眷各原理对应的理论基础和实例)。
1.查阅报刊资料或者网上搜索人类社会或者佛山本地出现的环境标题,并与同砚交流讨论,直观感受环境混浊的严重性。
2.阅读下列质料,以小组的形式连合生态工程的原理举行剖析,将剖析终于及办理对策制成PPT在课上展示。
3.组织学生展示知识框架图的答案。
1.展示、剖析、总结“讨论”部分标题的答案。
2.互助完成知识框架图的填写。
1.明白传统经济成长模式的弊端。
2.初步掌握生态工程的五个基本原理的理论基础和实例。
人教版2019版【高中生物选修三导学案】: 第五章 生态工程

2019版【高中生物选修三导学案】第五章生态工程学习目标1.简述生态工程的原理2.生态工程的实例预习探究1.生态工程建设的目的遵循自然界的规律,充分发挥资源的生产潜力,防止,达到的同步发展。
2.特点:、多效益、的工程体系。
3.基本原理(1)物质原理:物质在生态系统中、分层分级利用。
(2)物种原理:物种繁多而复杂的生态系统具有较高的。
(3)协调与平衡原理:处理好生物与环境的协调与平衡,需要考虑。
(4)整体性原理:进行生态工程建设时,不但要考虑到的规律,更重要的是,还要考虑到等系统的影响力。
(5) 原理:包括系统的结构决定功能原理和系统整体性原理。
4.生态工程的发展前景(1)“生物圈2号”生态工程实验的启示:使我们认识到人与的重要性,深化了我们对自然规律的认识。
(2)发展前景:我们需要走有中国特色的道路,即不但要重视对生态环境的保护,更要注重与效益的结合。
课堂探究1.如图为生态工程的相关原理示意图。
请据图思考下列问题:(1)以上两图所体现的生态工程的原理分别是什么?(2)以下几种做法分别能体现哪种生态工程原理?①单一人工林比天然混合林稳定性低,易爆发虫害;②草原确定合理载畜量,不能过度放牧;引种考虑适应环境;③林业生态工程建设,既考虑种树又考虑生活问题。
2.如图是某生态工程示意图。
请据图思考下列问题:(1)从生态学角度分析,人们建立图示的农业生态系统的主要目的是什么?图中的废弃物合理利用能体现生态工程的什么原理?(2)从环境保护的角度分析,该生态工程能生产出无公害大米的原因是什么?(3)将蘑菇房与蔬菜大棚相通可提高蔬菜产量,请从细胞代谢的角度分析,其原因是什么?当堂达标1.“四位一体”生态农业是我国北方典型的生态农业模式,它以沼气为纽带,将沼气池、猪禽舍、蔬菜栽培与日光温室有机地组合在一起。
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将牛粪、猪粪直接施入沼气池,可以为沼气池中的微生物生长提供物质和能量B.建立该系统遵循的主要原理有物质循环再生原理、物种多样性原理等C.该系统的主要成分是蔬菜,人、牛、猪等均为消费者,它们构成食物网D.由于废弃物的再利用,提高了该系统中各营养级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2.3.程属于( )A.物质循环利用的生态工程B.山区小流域综合治理与开发的生态工程C.节水和废水处理与应用的生态工程D.清洁及可再生能源系统组合利用的生态工程4.生态系统内即使某个物种由于某种原因而死亡,也会很快由其他物种占据它原来的生态位置,从而避免了系统结构或功能的失衡。
山东省临朐县实验中学高中生物《53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3

项目
能量流动
物质循环
形式
以形式流动
因不同元素而异,如碳以形式循环
特点
、
物质被反复利用,具有
范围
生态系统的
、
联系
两者同时进行,相互依存,不可分割。如图:
能量流动不能离开物质循环而单独进行,能量的固定、储存、转移和释放,离不开物质的合成和分解。
1物质是能量的载体,使能量沿着食物链(网)流动;能量作为动力,使物质能不断地在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之间循环往返。
A.这是碳元素的循环
B.A与B两种生物是生态系统不可缺少的成分
C.①是光合作用,②、③是呼吸作用,
④是微生物的分解作用
D、该物质循环带有全球性
相关知识辨析:
例题3:下列有关生态系统中的碳循环和人体体液中物质交换的示意图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A.乙图中的D是生态系统中的主要成分
B.人体内氧气浓度最高的是甲图中的B
探究点二:碳循环
分析教材P101图5-11碳循环模式图,思考:
1、碳元素的存在形式:
①在无机环境中以和的形式存在。
②在生物群落中以的形式存在。
2.循环形式:
①在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主要以的形式进行。
②在生物群落内部以形式流动
3.碳元素进入生物群落的方式是什么?
碳元素返回无机环境的方式有哪些?
①②③
学案使学生从“听众”角色转变为“演员”角色
题文:
编辑完善题文..
下列有关生态系统中的碳循环和人体体液中物质交换的示意图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A.乙图中的D是生态系统中的主要成分
B.人体内氧气浓度最高的是甲图中的B
C.人体过敏反应时,甲图中的A增加导致组织水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案53生态工程考纲要求 1.生态工程的基本原理(Ⅱ)。
2.生态工程的实例和发展前景(Ⅰ)。
一、生态工程所遵循的基本原理1.建设目的:遵循自然界________的规律,充分发挥资源的生产潜力,防止________,达到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同步发展。
2.特点:少消耗、多效益、________的工程体系。
3.生态经济:(1)特点:废弃物资源化。
(2)手段:生态工程。
4.基本原理:(1)物质循环再生原理。
(2)物种多样性原理。
(3)协调与平衡原理。
(4)整体性原理。
(5)系统学和工程学原理:①系统的结构决定功能原理。
②系统______原理。
二、生态工程的实例和发展前景1.生态工程的实例(1)农村综合发展型生态工程问题:人多地少以及如何实现____________________的多级利用。
对策:建设农村综合发展型生态工程。
(2)小流域综合治理生态工程问题:________。
对策:应用生态工程的整体性原理、协调与平衡原理以及工程学原理,通过保土蓄水、耕作措施、林草措施等工程和生物措施,层层设防以控制土壤侵蚀。
(3)大区域生态系统恢复工程问题:____________。
对策:退耕还林还草生态工程;________生态工程;________生态工程。
(4)湿地生态恢复工程问题:________引发的一系列效应。
对策:实施湿地恢复工程;建立________。
(5)矿区废弃地的生态恢复工程问题:矿藏开采后造成水体、土壤和植被,乃至整个地区生态系统的破坏;矿区极端恶劣的土地条件阻碍植被生长;影响土地景观,产生重金属污染。
对策:人工制造表土、多层覆盖、特殊隔离、土壤侵蚀控制、植被恢复工程。
(6)城市环境生态工程问题:污染。
对策:________________;推广“环境友好技术”和低污染清洁工艺,减少污染物的产出;治理污染,进行________________利用;建立健全法制。
动动脑解决城市环境污染的主要措施有哪些?2.发展的前景(1)“生物圈2号”生态工程的实验及启示。
(2)我国生态工程发展的前景与展望①西方国家生态工程的特点。
②我国生态工程的特点。
③我国生态工程存在的问题及发展前景。
探究点一生态工程的基本原理1.简述生态经济的概念及生态工程的特点?(1)单一人工林比天然混和林稳定性低,易爆发虫害——物种多样性原理。
(2)草原确定合理载畜量,不能过度放牧——平衡原理。
(3)引种考虑适应环境——协调原理。
(4)林业生态工程建设,既考虑种树又考虑生活问题——系统整体性原理。
(5)整体性原理(6)整体性原理和系统整体性原理的比较①整体性原理指社会、经济、自然三方面协调统一,保障整个系统的稳定与平衡,例如林业建设中自然系统、社会系统与经济系统的关系问题,即种树的同时考虑经济收入、粮食、燃料等问题。
②系统整体性原理指整体大于部分之和,即1+1>2。
目的是保持系统有很高的生产力,具体是指互利共生的生物体现系统整体性原理。
探究示例1 (2010·常州调研)下列关于生态工程的理解,不合理的是( ) A .我国“三北防护林”运用物种多样性原理,取得了巨大的生态效益B .小流域治理模式应用了生态工程的整体性原理、协调与平衡原理、工程学原理等C .在湿地周围建立缓冲带,可减少人类的干扰,使湿地依靠自然演替等恢复其生态 功能D .在对城市进行规划和布局时,要进行城市生态分区 听课记录:思维拓展1.“生物圈2号”生态工程的实验启示:(1)认识人类与自然和谐共处的重要性,自然界给人类提供的生命支持服务是无价之宝。
(2)目前:人类仍然没有能力完全模拟出自然生态系统。
(1)设计方案的原则农业生态系统的设计方案应当符合以下原则:①应当能够体现生态学原理与现代农业技术相结合的原则;②应当能够构成一个合理的生产结构;③应当体现充分利用自然界的物质和能量资源;④应当体现减少环境污染的原则;⑤应当充分考虑经济、社会和生态的综合效益;⑥所设计的农业生态系统,从理论上看应当能够实现良性循环。
(2)对设计方案的分析:学生应当运用生态学知识,对所设计的农业生态系统进行预测性的分析,如资源和能源的利用情况、农产品增产情况、农药和化肥使用的减少情况等。
探究示例2(2011·威海质检)如图为“秸秆的多级利用”农业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示意图。
请回答下列问题:(1)“秸秆的多级利用”充分体现了生态工程的__________________原理,最大限度地实现了物质的循环,减轻了燃烧秸秆造成的__________效应。
(2)图中属于生产者的是______________;消费者是______________;分解者是__________。
(3)在该农业生态系统中,物质经多次重复利用,提高了________________。
(4)农村大量燃烧秸秆和柴草会产生什么问题?至少列举三种现象。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听课记录:题组一生态工程的基本原理1.下列关于生态工程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当人类赖以生存的生态系统出现严重的健康问题时,生态工程应运而生B.生态工程能够减少环境污染C.生态工程以牺牲环境和资源为前提,生产出更多的产品D.生态工程力求达到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协调统一2.根据下图说明我国现有的生产模式严重违反了什么生态工程原理()A.整体效应原理B.食物链原理C.系统论原理D.物质循环与再生利用的原理3.某草原牧区,在进行草场建设时,既注重不同牧草种类的搭配种植,又对单位面积内的放牧量做了一定控制。
这种做法体现了()A.实现“循环经济”的原则B.低消耗,多效益原则C.遵循物种多样性和协调与平衡原理D.建立自然——社会——经济复合系统4.设计生态工程的常用方法之一是给食物链(网)“加环”,如下图就是一种“加环”示意图,据图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多选)()A.用残渣来培育食用菌和蛆蛹,实现了能量的多级利用B.用玉米的副产品玉米芯生产木糖醇,可提高经济效益C.用蛆蛹粪便作为有机肥还田,运用了能量循环再生原理D.在离开人的管理条件下,该生态工程就不能正常运转5.小流域综合治理生态工程运用的原理包括()①物质循环再生原理②协调与平衡原理③整体性原理④工程学原理⑤物种多样性原理A.①②③④⑤B.②③④⑤C.①②③④D.②③④题组二生态工程实例6.下图为矿区生态恢复工程流程图,请据图回答:(1)该恢复工程中,①②分别指________________措施。
(2)恢复植被的措施是植树和种草,为什么不是种植农作物?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该生态工程所遵循的主要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江苏某农户创建的冬季生态型种植养殖模式如下图所示,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牛棚内产生的________可扩散进入蔬菜大棚,提高蔬菜的光合效率;蔬菜光合作用产生的________可扩散进入牛棚。
(2)秸秆除了作为牛的饲料外,还可与牛粪混合堆放进行________,腐熟的产物肥效提高,这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
这种肥料用于蔬菜栽培可以提高蔬菜产量。
(3)在牛的品系、饲料品种和用量不变的条件下,采用这种养殖模式,牛的生长速率明显提高,其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牛棚保温所需的热能来源于牛自身散热、地热、________和________。
(5)从生态系统主要功能的角度分析,这种种植养殖模式较好地实现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如图为窦店村综合发展生态工程示意图。
请据图回答:(1)这一生态工程的结构和功能有哪些特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蓝绿萍的代谢类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在生态系统中的地位是________。
(3)若下图是某科研工作者为该村设计的垃圾资源化、无害化处理的一种方案,请据图回答问题:①此方案中①②过程需要每一位居民的参与,参与的行动方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过程④⑤利用的生物属于生态系统的何种成分?____________________。
③从对资源的充分利用角度看,④⑤途径比③途径突出的优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2011·新课标卷,40)现有一生活污水净化处理系统,处理流程为“厌氧沉淀池→曝气池→兼氧池→植物池”,其中植物池中生活着水生植物、昆虫、鱼类、蛙类等生物。
污水经净化处理后,可用于浇灌绿地。
回答问题:(1)污水流经厌氧沉淀地、曝气池和兼氧池后得到初步净化。
在这个过程中,微生物通过____________呼吸将有机物分解。
(2)植物池中,水生植物、昆虫、鱼类、蛙类和底泥中的微生物共同组成了________(生态系统、群落、种群)。
在植物池的食物网中,植物位于第________营养级。
植物池中所有蛙类获得的能量最终来源于______所固定的________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