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肤性病学湿疹
皮肤性病学三基

皮肤性病学三基皮肤性病学三基训练一、是非题1.掌跖部的表皮不具有透明层。
(×)2.急性湿疹的渗出糜烂期,外用药治疗的剂型采用洗剂。
(×)3.青霉素引起的过敏性休克,首选措施是氢化可的松静脉滴注。
(×)4.真菌一般分为浅部真菌和深部真菌两大类。
(√)5.牛皮癣(银屑病)和体癣手足癣一样,也是一种癣,皮屑镜检真菌阳性。
(×)6.淋病、尖锐湿疣、阴虱都是属性传播疾病。
(√)7.白塞综合征患者的皮肤针刺同形反应阳性。
(√)8.寻常型天疱疮水疱是在表皮下,棘层松解(尼可斯基征)阴性。
(×)9.斑贴试验的目的是测验患者皮肤是否对某物质具有过敏性。
(√)10.白癜风和花斑癣的鉴别要点是前者可以查到真菌。
(×)11.若红斑狼疮细胞检查为阳性,即可确诊为系统性红斑狼疮。
(√)12.盘状红斑狼疮患者可查到红斑狼疮细胞。
(×)13.原发疹有:①斑疹;②斑块;③丘疹;④风团;⑤结节;⑥水疱;⑦囊肿;⑧肿瘤。
(√)14.实验室检查:黄癣病发为发内菌丝,白癣病发可见发外型孢子,黑点癣病发则见发内型孢子。
(√)15.真菌性皮肤病有:①鱼鳞癣;②牛皮癣;③腋毛癣;④红癣。
(×)16.头白癣至青春期可趋向自愈,若无继发感染,不留瘫痕,愈后头发可完全生长。
(√)17.混合痔即内痔+外痔。
(×)18.Munro微脓肿见于银屑病;Pautrier微脓肿见于蕈样肉芽肿;Touton细胞见于黄瘤病。
(√)19.非淋菌性尿道炎患者尿道分泌物中可查到淋病奈瑟菌。
(×)20.接触性皮炎都是由于接触强烈的刺激物如强酸、强碱等物质所引起的。
(×)21.天疱疮是结缔组织疾病之一。
(×)22.结核样型麻风的组织病理改变为以组织细胞演变而来的上皮样细胞为主的肉芽肿,查抗酸杆菌阴性或少量。
(√)23.疱疹样皮炎常出现Nikoldey征阳性。
湿疹临床路径

湿疹临床路径(2012年版)(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湿疹(不伴有并发症)(ICD-10:B02.9)(二)诊断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皮肤病与性病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临床技术操作规范-皮肤病与性病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军医出版社)在早期或急性阶段,患处有成片的红斑,密集或疏散的小丘疹,或是肉眼难见的水疱,严重时有大片渗液及糜烂;在亚急性状态,渗液减少及结痂,患处由鲜红变暗红,没有大片的糜烂;在慢性状态,渗液更少或完全干燥而结痂,往往和鳞屑混合而成鳞屑痂,患处颜色更暗或是发十色素沉着,有时色素减少,在皮纹尤其运动程度较大的部位容易发生裂口,长期摩擦搔抓能引起显著的苔藓样化,和神经性皮炎(慢性单纯苔藓)不易区别。
湿疹常有多种形态,容易减轻、加重或复发,边界一般不太清楚。
皮疹容易发生于两侧并或多或少的对称,根据急性或慢性程度而有红斑、丘疹、水疱、糜烂、鳞屑、痂、色素增加或减少、皲裂或苔藓样化等不同的表现,其中数种表现往往混杂在一起,有时先后发生。
如有继发性感染,还可有脓疱等皮损。
慢性湿疹往往是由急性湿疹经过亚急性阶段转变而成,但这种变化过程没有明显的界线,可同时存在着急性、亚急性及慢性的表现。
有些病人的初起皮疹已经是慢性湿疹。
急性湿疹主要表现为红斑、散布或成群的红色丘疹、肉眼难见的水疱,有继发感染时可起脓疱,严重时渗液较多,露出红润潮湿的糜烂面。
急性湿疹可以长久不愈而成亚急性,或是皮损消退后复发。
亚急性湿疹的渗出液减少,表面结痂,且鳞屑较多。
慢性湿疹可由急性或亚急性湿疹变成,渗液已消失,但有苔藓样化及鳞屑痂及色素性变化,剧痒引起强烈搔抓可以以继发化脓性感染。
皮损的部位不定,可为局限性,也可弥漫散布于全身各处,在不同部位可有不同的表现,例如,头皮湿疹常因化脓性感染而有脓疱疮样厚痂,而部湿疹往往是成片红斑或分散的水疱丘疹,成年男人的胡须处湿疹可像须疮,躯干湿疹常是红斑鳞屑性;乳房湿疹最常见于妇女尤其喂乳母亲,奶头容易皲裂而疼痛;手掌及足底的慢性湿疹因角化过度而像胼胝,皮纹处容易裂开而成皲裂性湿疹;发生于肘窝及腘窝的肢体湿疹常是慢性湿疹,而发生于小腿的坠积性湿疹常是静脉曲张综合征的一种表现。
(整理)湿疹诊疗指南

湿疹诊疗指南(2011年)中华医学会皮肤性病学分会免疫学组本指南是在中华医学会皮肤性病学分会领导下由免疫学组全体学组委员和相关专家集体讨论制定.供我国皮肤科医师、全科医师以及其他相关学科医师在湿疹诊疗实践中各考。
参加本指南制定的专家有(以姓氏拼音为序):毕志刚、邓丹琪、杜娟、范卫新、方虹、郭在培、顾恒、郝飞、高兴华、金江、廖康煌、李惠、李林峰、刘玲玲、刘彦群、陆东庆、陆洁、陆前进、吕新翔、潘萌、彭振辉、苏向阳、刊,东杰、孙乐栋、涂彩霞,王培光、夏济平、谢志强、张广中、张建中、张理涛、张小呜,章星琪、赵辨、未武。
湿疹是由多种内外因素引起的一种具有明显渗出倾向的炎症性皮肤病,伴有明显瘙痒,易复发,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本病是皮肤科常见病,我国一般人群患病率约为7.5%,美国为10.7%。
一、病因与发病机制湿疹的病因目前尚不明确。
机体内因包括免疫功能异常(如免疫失衡、免疫缺陷等)和系统性疾病(如内分泌疾病、营养障碍、慢性感染、肿瘤等)以及遗传性或获得性皮肤屏障功能障碍。
外因如,环境或食品中的过敏原、刺激原、微生物、环境温度或湿度变化、日晒等均可以引发或加重湿疹。
社会心理因素如紧张焦虑也可诱发或加重本病。
本病的发病机制尚不明确。
目前多认为是机体内部因素如免疫功能异常、皮肤屏障功能障碍等基础上,由多种内外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免疫性机制如变态反应和非免疫性机制如皮肤刺激均参与发病过程。
微生物可以通过直接侵袭、超抗原作用或诱导免疫反应引发或加重湿疹。
二、临床表现湿疹临床表现可以分为急性、亚急性及慢性三期急性期表现为红斑,水肿基础上粟粒大丘疹、丘疱疹,水疱,糜烂及渗出,病变中心往往较重,而逐渐向周围蔓延,外围又有散在丘疹、丘疱疹,故境界不清。
亚急性期红肿和渗出减轻,糜烂面结痂、脱屑。
慢性湿疹主要表现为粗糙肥厚、苔藓样变,可伴有色素改变,手足部湿疹可伴发甲改变皮疹一般对称分布,常反复发作,自觉症状为瘙痒,甚至剧痒—三、验室检查主要用于鉴别诊断和筛查可能病因,血常规检查可有嗜酸粒细胞增多.还可有血清嗜酸性阳离子蛋白增高,部分患者有血清lgE增高,变应原检杏有助于寻找可能的致敏原,斑贴试验有助于诊断接触性皮炎,真菌检查可鉴别浅部真菌病,疥虫检查可协助排除疥疮,血清免疫球蛋白检查可帮助鉴别具有湿疹皮炎皮损的先天性疾病,皮损细菌培养可帮助诊断继发细菌感染等,必要时应行皮肤组织病理学检查。
皮肤性病学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1、Epidermal melainin unit:表皮黑素单元。
1个黑素细胞可通过其树枝状突起向周围的10~36个角质形成细胞提供黑素,形成1个黑素单元。
2、Desmosome:桥粒。
是角质形成细胞间连接的主要结构,由相邻的细胞膜发生卵圆形致密增厚而共同构成。
3、Hemidesmosome:半桥粒。
是基底细胞与与下方基底膜带之间的主要结构,由角质形成细胞真皮侧胞膜的不规则突起与基底膜带相互嵌合而成,其结构类似于半个桥粒。
4、丘疹:为局限性、充实性、浅表性皮损,隆起于皮面,直径小于1厘米,可由表皮或真皮浅层细胞增殖、代谢产物聚集或炎性细胞浸润引起。
5、斑疹:皮肤粘膜的局限性颜色改变。
皮损与周围皮肤平齐,无隆起或凹陷,大小可不一,形状可不规则,直径一般小于2厘米。
6、苔藓样变:也称苔藓化,即局限性皮肤增厚,常由搔抓、摩擦及皮肤慢性炎症所致。
表现为皮嵴隆起,皮沟加深,皮损界限清楚。
见于慢性瘙痒性皮肤病(神经性皮炎、慢性湿疹等)。
7、尼氏征:又称棘层松解征,可有四种阳性表现:手指推压水疱一侧,可使水疱沿推压方向移动;手指轻压疱顶,疱液可向四周移动;稍用力在外观正常皮肤上推擦,表皮即剥离;牵扯已破损的水疱壁时,可见水疱以外的外观正常皮肤一同剥离。
常见于天疱疮。
8、斑丘疹:形态介于斑疹与丘疹之间的稍隆起皮损称斑丘疹。
9、角化不良:是指表皮或附属器中个别细胞过早角化,表现为胞核浓缩变小,胞浆嗜伊红深染。
可见于良性疾病如毛囊角化病,也可见于恶性疾病如鳞状细胞癌。
10、角珠:鳞状细胞癌中角化不良细胞呈同心圆排列,近中心部逐渐角化,称为角珠。
11、假上皮瘤样增生:表皮不规则增生,棘层高度肥厚,表皮突不规则延伸可达汗腺水平,常见于慢性感染灶边缘。
12、海绵水肿:棘细胞间水肿,细胞间液体增多,细胞间隙增宽,细胞间桥拉长而清晰可见,形似海绵,故名海绵水肿。
13、棘层松解:由于表皮细胞间桥变性,细胞间粘合力丧失,细胞失去紧密联系而呈松解状态,致使形成表皮内裂隙、水疱或大疱。
皮肤性病学相关资料

1. 皮肤的生理功能皮肤除有屏障、吸收、感觉、分泌和排泄、调节体温等生理功能外,还参与各种物质的代谢,免疫作用。
2. 皮肤病性病的临床表现自觉症状:患者主观感觉的症状,主要有瘙痒、疼痛、灼烧及麻木等。
他觉症状:即皮疹或皮损,是客观检查岀来的皮肤粘膜病变,分为原发性损害和继发性损害,前者是皮肤病理变化直接产生的结果,后者是由原发性损害转变而来或由于治疗及机械性损伤所致。
2.1原发性损害1、斑疹:局限性皮肤颜色的改变,损害与周围皮肤平齐,直径大于2cm的斑疹称斑片。
斑疹分为红斑、紫斑、色素沉着斑、色素减退及色素脱失斑四种。
红斑是毛细血管扩张或充血所致,压之褪色。
紫斑为血液外渗至真皮组织所致,压之不褪色。
2、丘疹:局限性、隆起性、实质性的浅表性损害,直径小于1cm,病变通常位于表皮或真皮浅层,一般由炎性渗岀或增生所致。
3、斑丘疹:介于斑疹和丘疹之间稍隆起性损害。
4、丘疱疹:丘疹顶部有小水疱。
5、丘脓疱疹:丘疹顶部有小脓疱。
6、斑块:直径大于1cm的扁平隆起性的浅表性损害,多为丘疹扩大或融合而成。
7、结节:圆形或类圆形局限性坚实深在性损害,病变常深达真皮或皮下组织,可稍高岀皮面。
8肿块:直径大于2cm的结节。
9、水疱和大疱:内含液体高出皮面的局限性腔隙性损害,直径小于1cm者为水疱,直径大于1cm者为大疱。
疱液为血性时称血疱。
10、脓疱:含有脓液的疱,分为感染性脓疱和非感染性脓疱。
11、囊肿:含有液体或粘稠分泌物以及细胞成分的囊性损害,触之有弹性,一般位于真皮或皮下组织。
2.1继发性损害1、鳞屑:为脱落或即将脱落的异常角质层细胞,鳞屑可呈糠皮样、叶片样、蛎壳样或手套、袜套样。
2、浸渍:由于长时间浸水或处于潮湿状态引起皮肤变软、变白甚至起皱。
3、糜烂:表皮或粘膜上皮的缺损而露岀的湿润面,由水疱、脓疱破裂或浸渍处表皮脱落所致,损害浅表,愈后不留瘢痕。
4、溃疡:皮肤粘膜深在性缺损,深达真皮深层或皮下组织,愈后遗留瘢痕。
中国湿疹诊疗指南

中华医学会皮肤性病学分组织国内皮肤科免疫学领域的专家经过多次讨论,制定并推出了“中国湿疹诊疗指南”(中华皮肤科杂志, 2011, 44(1):5-6),目的是规范我国在湿疹类疾病的诊断和治疗中的医疗行为,使患者得到准确的诊断和科学的治疗。
一、制定湿疹诊疗指南的背景湿疹的发病率在上升:据研究,湿疹在西方国家患病率高达10%以上,美国为10.7%,2008年进行的一项流行病学研究表明,我国一般人群患病率约为7.5%,已经接近西方国家,近20年来在工业化国家中的发病率还在升高。
我国正在不断推进工业化进程,人民的生活水平明显提高,感染性皮肤病逐渐减少,而过敏性皮肤病却逐渐增加,近二十年来流行病学调查的结果也显示湿疹的发病率在上升。
因此应当提高皮肤科医生对这一疾病的认识。
湿疹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大:湿疹是一种慢性复发性疾病,可持续数月、数年甚至数十年,最显著的症状是瘙痒剧烈,可明显影响患者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严重者还可影响睡眠。
有一项研究,将湿疹和糖尿病对患者的生活质量的影响进行了比较,结果发现湿疹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远远高于糖尿病。
湿疹概念存在中外差别:欧美等发达国家特应性皮炎的发病率远远高于我国,在欧美、日本等国都有特应性皮炎的诊疗指南。
对于特应性皮炎和湿疹的认识,中外皮肤科医生存在相当大的差异,最大的差别是在我国存湿疹的诊断率远远高于特应性皮炎,而在国外湿疹的诊断越来越少,许多中国医生诊断为泛发型湿疹的病例在欧美一般认为是内源性特应性皮炎。
因为我国大量患者被诊断为湿疹,因此有必要制定我国湿疹诊疗指南。
国内皮肤科医生对湿疹的认识水平不一,需要提高:在国内,临床上往往将皮炎和湿疹统称为皮炎湿疹类疾病,许多医生不认真研究皮炎与湿疹的区别,遇到起皮疹(丘疹)伴有瘙痒的患者,一律诊断为湿疹(或皮炎),因此导致治疗上的简单化甚至不正确。
实际上,大部分皮炎为病因较明确的过敏性皮肤病,而湿疹往往是病因不甚明确的过敏性皮肤病;皮炎往往不为较局限,而湿疹往往范围大、对称;皮炎往往在去除病因后即可消退,而湿疹往往呈明星经过,缓解与复发交替。
皮肤性病学重点总结考试必过版

皮炎、湿疹课后复习题:一、选择题(单选题)1.接触性皮炎的诊断包括哪项:( E )A 接触史B 接触部位发病C 皮疹呈单一性D 病程有自限性E以上都是2.湿疹的诊断不包括那项:( E )A 皮损呈多形性B 皮损对称分布C易反复发作 D 剧烈瘙痒 E 斑贴试验阳性3.接触性皮炎最好发于:( D )A 遮盖部位B 暴露部位C 掌跖D 接触部位E 臀部5. 钱币性湿疹好发部位:( C )A 躯干B 头面部C 四肢D 外生殖器E 手掌6. 接触性致敏反应的两个阶段为:( A )A 诱导期与激发期B 初期与终末期C 急性期与慢性期D 首发期与复发期E 致敏期与变态反应期6. 引起接触性皮炎的两大类物质:( B )A 食物与衣物B原发性刺激与接触性致敏物C变态反应物与变质性物质D 药物与化学物质E 以上都不是7.变应性接触性皮炎的发病机制中,最主要的是:( D )A Ⅰ型变态反应B Ⅱ型变态反应C Ⅲ型变态反应D Ⅳ型变态反应E 非变态反应8. 慢性湿疹皮损主要表现为:( D )A 糜烂B 水疱C 渗液D 苔藓样变E 丘疱疹二、填空题1.接触性致敏反应的两个阶段为诱导期和激发期。
2.接触性皮炎为典型Ⅳ型的变态反应。
3.诊断接触性皮炎最简单可靠的方法是斑贴试验。
4.接触性皮炎的治疗原则为寻找病因、迅速脱离接触物并积极对症处理。
5.接触性皮炎是指直接或间接接触某种物质后,在接触部位发生的一种急性或慢性炎症反应性皮肤病。
6. 局限性湿疹包括手部湿疹、乳房湿疹、外阴湿疹、肛门湿疹、钱币样湿疹。
7. 湿疹根据病程和临床特点分为急性湿疹、亚急性湿疹及慢性湿疹三种。
8.湿疹是一种由多种内、外因素引起的真皮浅层及表皮的炎症,临床上急性期皮疹以丘疱疹为主,有渗出倾向,慢性期以苔藓样为主,易反复发作。
8.引起接触性皮炎的两大类物质是原发性刺激物与接触性致敏物。
9.刺激性接触性皮炎是指接触物本身具有强烈刺激性或毒性,任何人接触该物质均可发病。
皮肤病学与性病学

预防措施:正确 使用避孕套、保 持生殖器清洁、 避免不洁性行为
等。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皮肤病学与性病学的研究进展
新型药物与治疗方法
生物制剂:针对特定 疾病,如银屑病、湿
疹等
光动力疗法:利用光 敏剂和激光治疗皮肤
病
基因治疗:针对遗传 性皮肤病,如鱼鳞病、
白化病等
免疫疗法:通过调节 免疫系统治疗皮肤病, 如白癜风、红斑狼疮
脓疱等。
添加标题
玫瑰痤疮:一种 慢性皮肤病,主 要发生在面部, 表现为红斑、丘 疹、脓疱等,常 伴有皮肤敏感和
红血丝。
添加标题
病因:痤疮主要 由内分泌失调、 皮脂腺分泌过多、 毛囊堵塞等因素 引起;玫瑰痤疮 主要由皮肤敏感、 毛囊虫感染、血 管扩张等因素引
起。
添加标题
治疗:痤疮的治 疗主要包括药物 治疗、激光治疗、 光动力治疗等; 玫瑰痤疮的治疗 主要包括药物治 疗、激光治疗、 光动力治疗等。
添加标题
性病学概述
性传播疾病定义与分类
定义:通过性行为传播的疾病
分类:细菌性、病毒性、真菌 性、寄生虫性
常见疾病:淋病、梅毒、尖锐 湿疣、艾滋病等
预防措施:正确使用避孕套、 定期体检、避免高危性行为
性传播疾病的流行病学
性传播疾病的定义和分类 性传播疾病的传播途径和感染方式 性传播疾病的流行病学特点和影响因素 性传播疾病的预防和控制措施
传播
症状:生殖器部 位出现溃疡、疼 痛和脓性分泌物
治疗:抗生素治 疗,必要时进行
手术
非淋菌性尿道炎与生殖器念珠菌病
非淋菌性尿道炎: 由支原体、衣原 体等引起的尿道 炎,症状包括尿 道疼痛、分泌物
湿疹治疗指南(2011)

中华皮肤科杂志 2011年1月第44卷第1期湿疹诊疗指南(2011年)中华医学会皮肤性病学分会免疫学组本指南是在中华医学会皮肤性病学分会领导下由免疫学组全体学组委员和相关专家集体讨论制定,供我国皮肤科医师、全科医师以及其他相关学科医师在湿疹诊疗实践中参考。
参加本指南制定的专家有(以姓氏拼音为序):毕志刚、邓丹琪、杜娟、范卫新、方红、郭在培、顾恒、郝飞、高兴华、金江、廖康煌、李惠、李林峰、刘玲玲、刘彦群、陆东庆、陆洁、陆前进、吕新翔、潘萌、彭振辉、苏向阳、孙东杰、孙乐栋、涂彩霞、王培光、夏济平、谢志强、张广中、张建中、张理涛、张小鸣、章星琪、赵辨、朱武。
湿疹是由多种内外因素引起的一种具有明显渗出倾向的炎症性皮肤病,伴有明显疹痒,易复发,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本病是皮肤科常见病,我国一般人群患病率约为7.5%,美国为10.7%。
一、病因与发病机制湿疹的病因目前尚不明确。
机体内因包括免疫功能异常(如免疫失衡、免疫缺陷等)和系统性疾病(如内分泌疾病、营养障碍、慢性感染、肿瘤等)以及遗传性或获得性皮肤屏障功能障碍。
外因如,环境或食品中的过敏原、刺激原、微生物、环境温度或湿度变化、日晒等均可以引发或加重湿疹。
社会心理因素如紧张焦虑也可诱发或加重本病本病的发病机制尚不明确。
目前多认为是机体内部因素如免疫功能异常、皮肤屏障功能障碍等基础上,由多种内外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免疫性机制如变态反应和非免疫性机制如皮肤刺激均参与发病过程。
微生物可以通过直接侵袭、超抗原作用或诱导免疫反应引发或加重湿疹二、临床表现湿疹临床表现可以分为急性、亚急性及慢性三期。
急性期表现为红斑、水肿基础上粟粒大丘疹、丘疤疹、水疤、糜烂及渗出,病变中心往往较重,而逐渐向周围蔓延,外围又有散在丘疹、丘疤疹,故境界不清。
亚急性期红肿和渗出减轻,糜烂面结痴、脱屑。
慢性湿疹主要表现为粗糙肥厚、苔鲜样变,可伴有色素改变,手足部湿疹可伴发甲改变。
皮疹一般对称分布、常反复发作,自觉症状为疹痒,甚至剧痒三、实验室检查主要用于鉴别诊断和筛查可能病因,血常规检查可有嗜酸粒细胞增多,还可有血清嗜酸性阳离子蛋白增高,部分蕙者有血清IgE增高,变应原检查有助于寻找可能的致敏原,斑贴试验有助于诊断接触性皮炎,真菌检查可鉴别浅部真菌病,疥虫检查可协助排除疥疮,血清免疫球蛋白检查可帮助鉴别具有湿疹皮炎皮损的先天性疾病,皮损细菌培养可帮助诊断继发细菌感染等,必要时应行皮肤组织病理学检查。
皮肤性病学重点名词解释

常见皮肤性病名词解释1 同形反应Koebner 征累及真皮乳头层或以下部位的损伤发生后,在损伤处出现与原发皮疹相同损害的现象。
2 溶液药物的水溶液,具有清洁收敛作用,主要用于湿敷。
主要用于急性皮炎湿疹类疾病,常用3%硼酸溶液。
3 斑疹macule:皮肤黏膜的局限性颜色改变,与周围皮肤齐平、无隆起/凹陷,大小可不一,性状可不规则,直径一般<2㎝,>2㎝者为斑片。
4脓疱pustule:为局限性、隆起性、内含脓液的腔隙性皮损,可由细菌或非感染性炎症引起。
5 糜烂erosion:局限性表皮或黏膜上皮缺损形成的红色湿润创面,常由水疱、脓疱破裂或浸渍处表皮脱落所致。
因损害较表浅,愈后一般不留瘢痕。
6皮肤划痕试验:用钝器以适当压力划过皮肤,可出现以下三联反应:划过3~15秒,在划过处出现红色线条(真皮肥大细胞释放组胺引起毛细血管扩张);15~45秒后,在红色线条两侧出现红晕(神经轴索反应引起小 A 扩张,麻风皮损处不发生);划后1~3分钟,在划过处出现隆起、苍白色风团状线条(组胺激肽引起水肿)。
此三联反应称为皮肤划痕症,可见于荨麻疹或单独发生。
7 性传播疾病(STD),主要指通过性接触、类似性行为及间接接触传播的一组传染病,不仅可在泌尿生殖器官发生病变,还可侵犯泌尿生殖器官所属淋巴结,甚至通过血行播散侵犯全身各重要器官和组织8结节nodule:为局限性、实质性、深在性皮损,呈圆形或椭圆形,可隆起于皮面,亦可不隆起,需触诊方可查出,触之有一定硬度或侵润感。
可由真皮或皮下组织的炎性侵润或代谢产物沉积引起。
结节可吸收消退,亦可破溃成溃疡,预后形成瘢痕。
9痂crust:由皮损中的浆液、脓液、血液与脱落组织、药物等混合混合干涸后凝结而成10溃疡ulcer:局限性皮肤或黏膜缺损形成的创面,可深达真皮或更深位置,可由感染、损伤、肿瘤、血管炎等引起。
愈合较慢且可留有瘢痕。
11囊肿cyst:为含有液体或粘稠物及细胞成分的囊性皮损。
【皮肤性病学】皮炎与湿疹PPT课件

病程 长,有急性慢性反复发 慢性病程
作及渗出史
无渗出史
手足湿疹与手足癣鉴别
手足湿疹 好发部位 手、足背
手足癣 指掌,趾缝
皮损特点 多形性,易渗出, 深在性水疱,无
境界不清
红晕,境界较清楚
分布
对称
单发
真菌 (-)
(+)
治疗
一、一般治疗原则 1、寻找病因 2、避免再刺激、过度搔抓、热水烫洗 3、禁食浓茶、酒、辛辣食品
定义:对称发生于掌跖、指趾曲侧的复发 性水疱性皮肤病,常伴手足多汗
➢多见于中青年,春秋季易发。 ➢指趾侧缘或掌跖的深在性水疱,疱液清,数
后皮疹干燥,留糠状脱屑。 ➢自觉瘙痒或烧灼感。
治疗
1、避免情绪因素 2、治疗手足多汗 3、抗组胺药物 4、外用药干燥、抗炎、止痒
变态反应有关
内部因素
➢ 慢性消化系统疾病
➢ 肠道寄生虫病,慢性胆囊炎 ➢ 慢性扁桃体炎 ➢ 内分泌及代谢障碍(糖尿病、月经、妊娠) ➢ 精神障碍:精神紧张,情绪激动、失眠 ➢ 血液循环障碍 ➢ 遗传因素:过敏素质。
外部因素
➢ 生活环境的改变,气候条件的影响 ➢ 外界刺激因子:日光,寒冷,炎热,干燥。 ➢ 各种动物皮毛,植物(花粉)。 ➢ 化学物质、人造纤维、化妆品 、肥皂。 ➢ 食物:鱼虾、牛羊肉、脂肪类,糖类
漆皮炎(dermatitis rhus)
诊断
1、详细了解病史,进行接触史调查。 2、皮损多局限于接触部位,境界清楚。 3、除去接触物后,皮损较快消退,再接
触可再发。 4、对可疑物可作斑贴试验。
治疗
治疗原则:寻找病因,脱离接触物,积 极对症处理。
全身治疗:抗组胺药;激素应用于皮损 较重的患者。
皮肤与性病学中级(相关专业知识)-试卷13

皮肤与性病学中级(相关专业知识)-试卷13(总分:74.00,做题时间:90分钟)一、 A1型题(总题数:28,分数:56.00)1.胆碱能荨麻疹最可能发生的部位是(分数:2.00)A.躯干下部、下肢B.躯干上部、上肢√C.头面D.眼睑、唇E.手足解析:2.湿疹症状的特点是(分数:2.00)A.多形性皮疹,有渗出倾向,对称分布,瘙痒明显,易复发√B.皮疹为风团,发生及消退迅速,消退后不留痕迹C.四肢伸侧为主,轻痒,伴银白色脱屑D.以脱屑为主,开始即有苔藓化表现,瘙痒明显E.皮损局限于某一部位,边界清楚,痒不明显,自限性解析:3.急性湿疹与急性接触性皮炎的鉴别诊断(分数:2.00)A.急性湿疹病因复杂,多属内因B.急性接触性皮炎好发于接触部位C.急性湿疹皮损可有大疱及坏死,炎症重√D.急性接触性皮炎自觉瘙痒、灼热或疼痛E.急性湿疹病程长,易复发解析:解析:急性接触性皮炎皮损单一形态,可有大疱及坏死,炎症较重。
4.慢性湿疹的特点是(分数:2.00)A.以丘疹为主,有渗出倾向B.常以苔藓样改变为主,易反复√C.以颈部及摩擦部为主,常有抓痕D.以瘙痒为主伴有糜烂E.口腔常出现网状细纹解析:5.亚急性湿疹的表现不正确的是(分数:2.00)A.红肿减轻B.以鳞屑、结痂为主C.可阵发性加重D.渗出增多√E.皮损范围缩小解析:解析:亚急性湿疹以鳞屑、结痂为主,渗出减少。
6.急性湿疹的特点是(分数:2.00)A.病变周围较重B.皮损不融合C.以丘疱疹为主√D.以瘙痒为主E.久治不愈解析:7.引起湿疹的主要因素有(分数:2.00)A.外界刺激B.过敏体质√C.气候条件D.精神紧张E.内分泌失调解析:解析:湿疹的病因尚不是很清楚,与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有关。
过敏体质为主要因素。
8.血管性水肿最常发生的部位是(分数:2.00)A.四肢B.眼睑、口唇、外生殖器√C.手、足D.躯干E.头皮解析:9.以下不是刺激性接触性皮炎特点的是(分数:2.00)A.任何人接触均可发病B.有一定潜伏期√C.多限于直接接触部位D.停止接触后皮损可消退E.无一定潜伏期解析:解析:刺激性接触性皮炎的共同特点是:①任何人接触后均可发病;②无一定潜伏期;③皮损多限于直接接触部位,境界清楚;④停止接触后皮损可消退。
皮肤性病学《湿疹》教学课件(图文版)

糊膏 乳剂
外用药物的治疗原则 (II)
二.根据病因、病理变化和自觉症状等选择适当药物
三. 外用药物治疗中的注意事项
– 选择药物的适当浓度,刺激性药物应从低浓度开始 – 选择药物应考虑患者的性别、年龄、皮损部位等因素 – 向患者或家属讲明使用方法
湿疹常用的外用治疗方法(I)
急性湿疹
– 渗出期:3%硼酸、0.1%雷夫诺尔、生理盐水 – 无渗出期:炉甘石洗剂、激素乳膏
治 疗 Treatment (II)
外用疗法
–治疗原则:清洁止痒、收敛抗炎 –根据外用药物的治疗原则选择外用药物及剂 型
外用药物的治疗原则 (I)
一. 根据临床症状与皮损特点选择适当剂型
急性皮炎
亚急性皮炎
慢性皮炎
无渗出期 渗出期 无渗出 少量渗出
粉剂 水粉剂
溶液
乳剂 糊膏
油剂 糊膏
硬膏 软膏
乳剂
示左耳部-感染灶和周边部位的湿疹样改变
自身敏感型湿疹 Autoeczematization
示左耳部-感染灶和远隔部位湿疹样改变
自身敏感型湿疹 Autoeczematization
显示-远隔部位湿疹样改变
淤积性皮炎 Stasis dermatitis
示双小腿-红褐色斑片、溃疡和色素沉着
鉴别诊断 Differential dia
临床特点 Clinnical features
各型湿疹的共同特征:瘙痒,多对称发病,易反复发作 湿疹的临床分期
– 急性湿疹:急性发病,皮疹呈多形性,倾向渗出
– 亚急性湿疹:急性湿疹减轻或慢性湿疹加重所致,表现 为点状或小片状渗出,皮损较干燥,可见痂屑
亚急性湿疹
– 伴少量渗出:30%氧化锌油、糊膏 – 无渗出:激素乳膏(尤卓尔、派瑞松、艾洛松)
皮肤性病学教学大纲

目录前言 (1)第一章总论部分 (1)第二章各论部分 (2)(一)皮炎湿疹类皮肤病 (2)湿疹 (2)特应性皮炎 (3)接触性皮炎 (3)(二)药物性皮炎及荨麻疹 (3)药疹 (3)荨麻疹 (4)(三)病毒感染性皮肤病 (4)带状疱疹 (4)单纯疱疹 (5)疣 (5)(四)真菌感染性皮肤病 (5)(五)红斑鳞屑性皮肤病 (6)银屑病 (6)玫瑰糠疹 (6)多形性红斑 (6)(六)性传播疾病(STD) (6)梅毒 (6)淋病 (7)尖锐湿疣 (7)疥疮 (7)(七)结缔组织病 (8)(八)皮肤肿瘤 (8)皮肤性病学教学大纲前言皮肤性病学是研究有关皮肤病及性传播疾病防治的临床科学,是临床医学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学习皮肤性病学的主要目的是使同学掌握及了解常见皮肤病的病因、临床表现、病理特点、诊断、防治方法以及皮肤病与全身疾病的密切关系。
近年来,性传播疾病在我国呈上升趋势,因此要求医学生了解常见性病的病因、临床表现、诊断及防治方法。
课程内容重点章节是总论中的皮肤病的症状、治疗原则;各论中湿疹和接触性皮炎、药疹、荨麻疹;病毒性皮肤病;真菌性皮肤病;红斑鳞屑性皮肤病;性病;结缔组织病和皮肤肿瘤。
其中重点是掌握常见病和重要疾病的临床特点、诊断和治疗原则。
对其他章节及一些少见病仅要求一般了解。
适当介绍一些有关疾病的新进展。
授课方法,可根据各教研室具体情况选择。
如可采用不讲大课,融见习、讨论、答疑、小结为一体的互动式教学模式;也可采用先讲课再见习的传统教学模式。
教学中应根据皮肤病学的教学特点,尽量采用典型病例示教、皮损幻灯片、多媒体教学技术、图谱等进行形象教学。
注重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和独立思考、分析解决问题的临床思维能力。
注意引导学生自学的能力。
疾病名称一些专业术语在教学中均用英文表述,以提高学生的专业外语水平。
本教学大纲适用于临床医学专业五年制学生使用。
适用教材:《皮肤病学与性病学》,北京大学医学教材,北京医科大学出版社,2002年9月第1 版。
皮肤性病学—人民卫生出版社第九版课件

外用药物疗法
(external medication)
一、外用药物的性能 1、清洁剂:生理盐水、3%硼酸溶液、0.02%呋
喃西林溶液、植物油、液体石蜡等。 2、保护剂:炉甘石、滑石粉、植物油等。
3、止痒剂:5%苯唑卡因、1%苯酚等。
4、抗菌剂: 3%硼酸溶液、 0.1%雷佛奴尔等。
5、抗真菌剂:唑类如1%益康唑、2%咪康唑; 多烯类;丙烯胺类等。
14、脱色剂:3%氢醌等。 15、甾体抗炎剂:即糖皮质激素,0.1%地塞米
松等。
二、外用药物的剂型
剂型 主要基质及其组成
作用
适应症
溶液
(solution)
水+水溶性药物
吸潮、散热、 消炎及清洁等
粉剂 氧化锌10-20% (powder)滑石粉70%
淀粉10-20%
干燥、保护及 +药物 散热
急性皮炎伴大量 渗液或脓液分泌 物,湿敷2-3次/日
(3)、丘脓疱疹(papulopustule)丘疹顶 部有较小脓疱。
传 染 性 软 疣
扁平疣
寻常疣
斑块(plaque):
直径大于1cm 的扁平、隆起性 的浅表性损害。 多为丘疹扩大或 融合而成。
3、风团(wheal)
为局限性扁 平、隆起性损害, 大小不一,边缘 不规则,伴剧痒, 发作急,消褪快, 消后不留痕迹。
二、吸收作用
(一)、主要的3条吸收途径 (1)、透过角质层 (2)、角质层细胞间隙和毛囊 (3)、皮脂腺或汗管
(二)、影响皮肤吸收的主要因素
(1)、皮肤的结构和部位 (2)、皮肤角质层的水合程度 (3)、物质的理化性质
三、感觉作用
(一)、单一感觉:如痛、温、触、压、 冷觉等。
(整理)皮肤性病学网络课程003

下页了解湿疹发病因素及发病机理了解湿疹发病因素及发病机理了解湿疹发病因素及发病机理湿疹(eczema)病因复杂,是由多种内、外因素引起的、与变态反应有关的皮肤炎症。
临床上急性期皮损以丘疱疹为主,有渗出倾向,慢性期以苔藓样变为主,易反复发作。
病因和发病机制病因尚不很清楚,一般认为是由内、外多种因素相互作用引起的变态反应。
(湿疹发病机制动画)1.内部因素慢性感染病灶(如慢性胆囊炎、扁桃体炎、肠寄生虫病)、内分泌及代谢改变(如月经紊乱、妊娠等)、血液循环障碍(如小腿静脉曲张等)、神经精神因素(如精神紧张、过度疲劳等)、遗传因素(如过敏素质),后者与个体的易感性及耐受性有关。
2.外部因素本病的发生可由食物(如鱼、虾、牛羊肉等)、吸入物(如花粉、屋尘螨、微生物等)、生活环境(如日光、炎热、干燥)、动物毛皮、各种化学物质(如化妆品、肥皂、合成纤维等)所诱发或加重。
临床表现1.急性湿疹多见于面、耳、手、足、前臂、小腿外露部位,严重者可弥漫全身,常对称分布。
皮损多形性,常表现为红斑基础上的针头至粟粒大小丘疹、丘疱疹,严重时可出现小水疱,常融合成片,境界不清楚,皮损周边丘疱疹逐渐稀疏,常因搔抓形成点状糜烂面,有明显浆液性渗出;自觉瘙痒剧烈、搔抓、热水洗烫可加重皮损。
如继发感染则形成脓疱、脓液、脓痂、淋巴结肿大,甚至出现发热等全身症状;如合并单纯疱疹病毒感染,可形成严重的疱疹性湿疹。
2.亚急性湿疹因急性湿疹炎症减轻或适当处理后时间较久发展而来。
表现为红肿及渗出减轻,但仍可有丘疹及少量丘疱疹,皮损呈暗红色,可有少许鳞屑及轻度浸润;自觉仍有剧烈瘙痒。
再次暴露于致敏原、新刺激或处理不当可导致急性发作;如经久不愈,则可发展为慢性湿疹。
3.慢性湿疹由急性湿疹及亚急性湿疹迁延而来,也可由于刺激轻微、持续而一开始就表现为慢性化。
多见于手、足、小腿、肘窝、股部、乳房、外阴、肛门等处,多对称发病。
表现为患部皮肤浸润性暗红斑上有丘疹、抓痕及鳞屑,局部皮肤肥厚、表面粗糙,有不同程度的苔藓样变,有色素沉着或色素减退;自觉亦有明显瘙痒,常呈阵发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Eczema
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皮肤性病科
湿疹 Eczema
是一组炎症性皮肤病,临床表现为瘙痒、红斑、 脱屑、群集性丘疱疹以及渗出和糜烂等
由内源性和外源性因素单独或共同作用引起 组织学特征为棘细胞层海绵水肿、表皮内水疱和
有不同程度的棘层肥厚以及真皮浅表血管周围淋 巴细胞浸润 有时,临床医生用皮炎(dermatitis)来概括湿疹 (eczema),但并非所有的皮炎皆为湿疹
好发于颈项、骶尾及四肢 伸侧等处
慢性,干燥
慢性湿疹
示手背部-浸润肥厚性斑块
神经性皮炎
示项部-密集多角形扁平丘疹
手足部湿疹与手足癣鉴别
好发部位 皮疹性质
分布 甲损害 真菌检查
手足湿疹
手足背 多形性,可渗出, 境界清楚或不清 多对称 甲病变少见 (-)
手足癣
掌、指(趾)缝
深在性水疱,无红 晕,领圈状脱屑, 境界清楚 常单发
去处病因后较快痊愈 多阳性
急性湿疹
接触性皮炎
慢性湿疹与神经性皮炎鉴别
慢性湿疹
神经性皮炎
病史 病因 损害表现
常由急性发展而来 各种内因和外因
暗红,浸润肥厚明显, 色素增加,
外周可有小丘疹、丘 疱疹
以瘙痒为主
神经精神因素
近正常皮色,苔藓化明显, 周围可有正常皮色扁平丘 疹
分布 演变
任何部位
可急性发作,有渗出 倾向
手部湿疹 Hand eczema
示手部皲裂性湿疹-局限性增厚、粗糙和皲裂
钱币状湿疹 Nummular eczema
示手腕部钱币状湿疹-圆形斑片,上覆密集丘疱疹
皮脂缺乏性湿疹 Asteatotic eczema
示前臂-干燥性表浅细裂纹与糠秕状鳞屑
传染性湿疹样皮炎 Infectious eczematoid dermatitis
部分患者可能与IV型变态反应有关 部分患者发病机制不明
临床特点 Clinnical features
各型湿疹的共同特征:瘙痒,多对称发病,易反复发作 湿疹的临床分期
– 急性湿疹:急性发病,皮疹呈多形性,倾向渗出
– 亚急性湿疹:急性湿疹减轻或慢性湿疹加重所致,表现 为点状或小片状渗出,皮损较干燥,可见痂屑
病因 Etiology
内源性因素
– 过敏素质:重要,与遗传有关,随年龄、环境和身体状 况而改变
– 体内因素:慢性感染灶、内分泌紊乱、 神经精神因素等
外源性因素
– 体外因素:环境因素、食物、吸入物、物理因素(气候、 日光和寒冷等)、化学因素(化妆品、肥皂和染料)等
发病机制 Pathogenesis
示左耳部-感染灶和周边部位的湿疹样改变
自身敏感型湿疹 Autoeczematization
示左耳部-感染灶和远隔部位湿疹样改变
自身敏感型湿疹 Autoeczematization
显示-远隔部位湿疹样改变
淤积性皮炎 Stasis dermatitis
示双小腿-红褐色斑片、溃疡和色素沉着
鉴别诊断 Differential diagnosis
常伴甲污秽脆脱
(+)
手部湿疹 Hand eczema
示双手指-红斑、脱屑与皲裂性改变
手癣 Tinea manus
示左手掌指局限性-干燥、脱屑与皲裂性改变
乳房湿疹与湿疹样癌(Paget病)鉴别
发病年龄
乳房湿疹
湿疹样癌
多见于哺乳期妇女 好发于中老年女性
与哺乳关系 皮损部位 常规治疗 病理活检
多有关 双侧对称 疗效好 炎性病变
治 疗 Treatment (II)
外用疗法
–治疗原则:清洁止痒、收敛抗炎 –根据外用药物的治疗原则选择外用药物及剂 型
外用药物的治疗原则 (I)
一. 根据临床症状与皮损特点选择适当剂型
急性皮炎
亚急性皮炎பைடு நூலகம்
慢性皮炎
无渗出期 渗出期 无渗出 少量渗出
粉剂 水粉剂
溶液
乳剂 糊膏
油剂 糊膏
硬膏 软膏
乳剂
渗出倾向 边界不清,分布对称 瘙痒剧烈 慢性病程,反复发作
其他类型湿疹 Other eczema
手部湿疹 Hand eczema 钱币状湿疹 Nummular eczema 传染性湿疹样皮炎 Infectious eczematoid dermatitis 自身敏感型湿疹 Autoeczematization 淤积性皮炎 Stasis dermatitis
慢性湿疹 Chronic eczema
示足背部皮肤-苔藓样变
好发部位 Predilection
急性湿疹
– 暴露部位:面、耳、手足、前臂、小腿 – 外阴、乳房 – 严重时可扩展至全身
慢性湿疹
– 手、足 – 小腿、肘窝、腘窝 – 外阴、肛周
诊断 Diagnosis
皮疹多形性
– 红斑、丘疹、丘疱疹、糜烂、渗出、结痂、脱屑 – 苔藓样变、色素沉着
急性湿疹与接触性皮炎鉴别 慢性湿疹与神经性皮炎鉴别 手足湿疹与手足癣鉴别 乳房湿疹与乳房湿疹样癌鉴别
急性湿疹与接触性皮炎鉴别
急性湿疹
接触性皮炎
病因
常不明确
损害表现
皮损境界 发病部位
原发性多形疹, 无大疱和坏死 界不清
对称,泛发
病程
常迁延复发
斑贴试验 常阴性
常发现明显致病外因
较单一,可有大疱和坏 死 境界清楚 局限于接触部位
糊膏 乳剂
外用药物的治疗原则 (II)
二.根据病因、病理变化和自觉症状等选择适当药物
三. 外用药物治疗中的注意事项
– 选择药物的适当浓度,刺激性药物应从低浓度开始 – 选择药物应考虑患者的性别、年龄、皮损部位等因素 – 向患者或家属讲明使用方法
无关 多单侧 疗效差 异型性,Paget细胞
乳房湿疹样癌 Mammary eczematiod carcinoma
示左侧乳房-浸润性斑块和结痂
治 疗 Treatment (I)
一般治疗
– 避免各种刺激:eg.易致敏或刺激的食物、搔抓 – 治疗全身性疾病: 发现病灶应积极清除
内用疗法
– 抗组胺药物:咪唑斯丁、氯雷他定,西替利嗪,赛庚啶 – 非特异脱敏疗法:Vit C,葡萄糖酸钙,硫代硫酸钠 – 糖皮质激素:适用于急性泛发患者 – 抗生素:合并感染时应用
– 慢性湿疹:表现为苔藓样变,常由急性湿疹、亚急性湿 疹迁延而来,少数开始即呈慢性
急性湿疹 Acute eczema
无渗出期:示左上臂-红斑、群集性丘疹和丘疱疹
急性湿疹 Acute eczema
渗出期:示右侧小腿-糜烂和渗出性改变
亚急性湿疹 Subacute eczema
示右侧小腿-点状和小片状糜烂和痂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