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孙子兵法》蕴含的军事思想

合集下载

《孙子兵法》的军事辩证法思想

《孙子兵法》的军事辩证法思想
《孙子兵法》的军事思想博大精深,首先强调对战争的慎重态度,认为战争是国家政治生活中解决问题的一种重要手段,必须谨慎对待,不可轻率从事。它主张以强大的经济和军事实力为基础,通过巧妙的战略战术来克敌制胜。在战略上,孙子追求‘不战而屈人之兵’的了孙子对战争的高超理解和深刻洞察。在战术上,孙子强调灵活多变,因敌而变,不拘泥于固定的战法。他注重运用智谋和策略来迷惑敌人,使敌人产生错觉和误判,从而为我方创造有利的战机。此外,孙子还非常重视将军的素质与战争的胜负关系。他认为将军必须具备智、信、仁、勇、严等五种品质,才能带领军队取得胜利。同时,他也强调掌握战争的主动权的重要性,通过主动出击和灵活应对来掌控战争的进程和结局。《孙子兵法》的军事思想不仅深刻影响了中国古代的军事实践,也对现代战争理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孙子兵法治军思想

孙子兵法治军思想

孙子兵法治军思想《孙子兵法》号称“武经冠冕”,它蕴含着丰富的治军思想,它是军事思想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其中的“令文齐武”、“修道保法”和“将帅五德”等治军理论,是治军思想中最精华的部分。

一、《孙子·行军篇》中说:“故令之以文,齐之以武,是谓必取。

令素行以教其民,则民服;令不素行以教其民,则民不服。

令素行者,与众相得也”。

这句话的意思是说,要用“文”的手段即用政治道义教育士卒,用“武”的方法即用军纪来统一步调,这样的军队打起仗来就必定胜利。

平素能认真贯彻命令、教育士卒,士卒就会养成服从的习惯;平素不认真贯彻命令,教育士卒,士卒就会养成不服从的习惯。

命令平素能得以认真贯彻执行,是由于将帅与士卒相互取得信任的缘故。

其意思是领导者应以恩仁去加强思想政治工作,而使之心悦诚服;同时也须以刑威去整治下属的行为,而使之整齐划一。

这样,就必能取得部众的爱戴和敬畏。

这里还是说要“恩威并重”,即安抚和强制同时施行。

孙子在《作战篇》中指出:“取敌之利者,货之。

故车战,得车十乘以上,赏其先得者。

”就是说,对于勇于夺取敌人物资装备的士兵要予以物质奖励,在车战中,凡缴获敌车十辆以上的,奖赏最先夺得战车的人。

W·曼彻斯特指出:“一个人不会把自己的生命出卖给你,但却会为了一条彩色的绶带而把生命奉献给你。

”由此可见,精神激励在激发人的工作积极性方面所能收到的巨大效果,这是因为他的自我价值得到了充分的尊重和实现。

在企业经营中,对有功者给予物质奖励固然重要,而注重精神激励更为重要,及时而科学地表彰先进和激励优秀关系到组织活力环境的营造。

二、“修道保法”是治军的依据,也是《孙子兵法》治军思想中的一个重要内容。

第一,制度要完备。

《孙子?计篇》中说:“法者,曲制、官道、主用也。

”所谓“曲制”,就是军队中的各项编制和军事制度;所谓“官道”,就是官员的任免和职责等官吏制度;所谓“主用”,就是军费、粮秣、车马、器械等管理和开支的财务制度。

孙子兵法的主要军事思想概述

孙子兵法的主要军事思想概述

孙子兵法的主要军事思想概述
孙子兵法以军事机动为主要内容,注重利用军事机动来取胜。

其核心思想是“以民为本,公以利害为准则”。

其提出的主要内容有:一是全面考虑国际局势及军事战略部署;二是注重军事机动;三是借助自然条件的利弊,运用诡计;四是知己知彼,尊重战略与战术;五是机遇与危机,有效把握。

坚持以人为本,公以利己,尊重军事道德和军事价值观,努力实现有效开展军事行动,以及保障军队长远发展,为解决社会问题提供军事必要保障。

指导思想:孙子提倡“全民参与国防”,强调武力需要尊重人权和尊重法律;重视军事利用政治,政治利用战争;发挥创新优势,尊重各国文化和习俗;着重军事的机动性、诡计性及行动的机会与危机;注重军人的训练,遵守军事道德,刚毅善战;大虑国际形势,尊重法律,强调有效维护社会治安。

孙子兵法的主要军事思想是什么

孙子兵法的主要军事思想是什么

孙子兵法的主要军事思想是什么第一,提出了重战、慎战、备战思想。

1.重战《孙子兵法》开篇就指出:“兵者,国之大事也,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

这段关于战争的精辟概括,是孙武军事思想的基本出发点。

春秋末期,诸侯兼并,战乱频繁。

战争不仅是国家维持政权和对外扩张的主要手段,也关系到一个国家的生死存亡。

2.慎战“亡国不可以复存,死者不可以复生,故明君慎之,良将警之”。

国家灭亡了就不能再存在,人死了就不能再活,所以,对待战争问题,明智的国君一定要慎重,贤良的将帅一定要警惕。

从这点出发,孙武主张,“非利不动,非得不用,非危不战”。

不是对国家有利的,就不要采取军事行动;没有把握取胜的,就不能随便且兵;不处在危急紧迫情况下,就不能轻易开战。

3.备战“用兵之法,无恃其不来,恃吾有以待也;无恃其不攻,恃吾有所不可攻也”。

用兵的原则,不要寄希望于敌人不会来,而要依靠自己有充分的准备;不要寄希望于敌人不会来攻,而要依靠自己有使敌人无法攻破的条件。

战争的立足点要放在事先做好充分准备,严阵以待,使敌人不敢轻易向我发动进攻的基点上。

第二,提出了战争与诸因素的关系。

1.战争与政治因素的关系孙吴非常重视政治因素在战争中的作用,能够站在政治的角度和高度来认识战争,而不是囿于单纯的军事角度。

他提出,在决定战争胜负的诸因素当中,“道”是根本,“道”是第一位的,“道者,令民与上同意者也,故可与之死,可与之生,而不畏危也”。

2.战争与经济因素的关系战争与经济关系密切,战争直接受经济条件的制约。

孙武看到了经济决定战争的实力,他提出:“地生度,度生量,量生数,数生称,称生胜”。

即土地大小决定物产多少,决定士卒数量,决定实力对比,决定胜利的可能性。

战争的实施是以充足的物质保障为基本条件的。

3.战争与自然条件的关系战争是在一定的空间和时间内进行的,都受到天气和地形的制约。

孙武非常清楚地认识到了这两种自然条件在战争中的地位和作用,并将“天”、“地”和“道”、“将”、“法”等一起作为决定战争胜负的基本因素。

孙子兵法战争策略谋略智慧军事思维

孙子兵法战争策略谋略智慧军事思维

孙子兵法战争策略谋略智慧军事思维孙子兵法,中国古代著名的军事典籍,被誉为世界上最早的军事战略文献之一。

它是战争策略与谋略智慧的结晶,揭示了古代中国智慧的军事思维。

作为一部引领战争思考的经典之作,孙子兵法的内容深思熟虑,具有普适的战略规律,至今仍然对战争决策与实施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孙子兵法注重对战争策略的研究,强调以智慧取胜。

其中最重要的思想之一是兵者,国家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必充满智慧且策略明确。

兵法在论述战争的胜败因素时,提出了几个关键的原则。

首先,了解和分析敌人的情报至关重要。

只有对敌人的实力、目标和意图有准确的了解,才能制定出有效的战略计划。

其次,兵法着重强调了军队的组织和指挥。

坚持以强大的组织和指挥来统一行动,始能在战场上取得胜利。

此外,兵法还提出了灵活运用兵力和战术的原则。

根据敌情的变化来调整战术,利用合理的兵力分配来取得战局的优势。

这些原则在当时的战争环境下具有极大的指导意义,也对现代战争思维有着重要的启示。

孙子兵法强调战争思维的重要性。

战争思维是制定战略和策略的关键环节,它关系到战争的成败。

孙子兵法明确指出:“见胜不过众人之所知,见损不过众人之所识”。

意思是说,避免把战略和策略暴露在敌人和其他人眼前,不让对手知道自己的实际意图。

这种智慧的军事思维不仅在古代战争中有着深远的影响,也适用于当今的军事领域。

如今的战争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但战争思维的重要性依然不减。

孙子兵法还强调了军事指挥官的重要角色。

军事指挥官在战争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他们需要运用智慧和谋略,善于调度兵力,制定战术,调整战局。

同时,他们还需要在混乱和危险的环境下保持冷静和清晰的头脑,做出明智的决策。

只有具备这些能力的指挥官,才能在战争中稳操胜券。

在现代军事领域,孙子兵法的智慧和思想依然深受军事战略家和军事爱好者的关注。

许多现代军事思想和战略理论都借鉴了孙子兵法中的原则和观点。

比如,以纵深战略为核心的战略思想,强调在战略层面上进行充分的准备,以应对多变的战争环境;以网络战为代表的新型战争思维,注重信息和情报的运用,在虚拟空间中进行隐蔽的攻防。

浅议《孙子兵法》蕴含的军事思想

浅议《孙子兵法》蕴含的军事思想

浅议《孙子兵法》蕴含的军事思想
《孙子兵法》是世界上最著名的军事思想著作,作者被誉为“中国军事思想之父”。

它涵盖了中国古代军事思想的主要特色,在世界上享有很高的地位和影响力。

《孙子兵法》的编写始于公元前三五三年,由东晋末年的著名军事家孙武(孙子)所编写。

孙子兵法把军事范畴从战略阻拦、军事道德强调、以少胜多以及有效利用军队组织等
做了深入研究,并精心梳理。

它在各个方面都有深远的影响,有关军事上的观念为中国在
中世纪持续发挥作用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孙子兵法》的核心观点是“知彼知己,百战不殆”,表达出中国古代兵家对战争的
重视和严格要求。

孙子进一步提出了“兵者,张之以德”的观点,强调要以道德引导军事
行动,推动古代军事理论发展。

另外,专业性是中国古代兵书思想的一大特点,孙子谈到
了兵种、兵形、器械、器材等内容,进一步深化了军事理论研究,把“百家经邦而兵家术
学焉”的构想发挥到淋漓尽致。

《孙子兵法》的思想深远影响着中国的军事思想发展,其特别强调把有利战争的因素
整合到一起,做到又知彼知己,百战不殆,这体现了当时的国家战略宗旨“国家保卫外部,国内政治稳定”的坚定态度和强大精神。

同时,也体现出了当时将军的专业能力和对把有
利战争因素整合在一起的能力以及良好军队素质和精神素质。

总之,《孙子兵法》是中国古代和现代军事思想的发展脉络,也是古代战争理论的一
部重要著作,具有重要的世界意义。

孙子兵法主要偏重于战略、军事道德以及军事技术而
作出的思考,可以说正是在孙子兵法的思想指导下,中国军事思想的发展才得以历久弥新,始终处于领先地位。

孙子兵法的战争思想

孙子兵法的战争思想

孙子兵法与中国军政思想孙子兵法的战争思想特别注重从政治和道德的角度来约束战争,形成崇和止战、奉行防御和注重人道的军事理念。

孙子兵法提倡自觉履行贯彻人道主义,这是孙子兵法的主要战争理论。

这和中国军政思想相似。

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止战思想、自主防御原则、人道精神、灵活诡异的战略战术。

一.止战思想。

孙武认识到了人类社会存在两种存在状态:战争和和平。

而战争的破坏性是一直存在的。

特别是到了现在武器不断发展,甚至发明了核武器,就使得战争的破坏性剧增。

孙子兵法强调“不战而屈人之兵”制止战争,注重外交,强调以谋取胜。

孙子兵法中的止战思想可以说对于当代社会的战争和和平有着重要意义。

全争天下,制止战争,力求全胜,是孙子兵法的重要战略思想。

在《谋攻》开篇中,孙子就提出:“夫用兵之法,全国为上,破国次之;全军为上,破军次之;全旅未为上,破旅次之;全卒为上,破卒次之;全伍为上,破伍次之“。

不难看出”力求全胜“是孙子追求的最高境界。

然而全胜这种战略思想已经远远超越了战争和战略的层面,成为一个国家大战略的追求的目标,这不仅仅只是靠战争就能实现的。

运用外交,注重计谋。

因为战争是太过耗费人力物力,而且有时并不能满足人心,所以孙子兵法认为为了满足全体利益“不战而屈人之兵“才是最理想的胜利。

并且孙子兵法推崇上兵伐谋的思想。

孙子认为与伐交、伐兵、攻城等实际行动的角逐相比,在认识、思维、心理等方面设谋定策,具有更高的战略价值。

由此可见,孙子重视先知后行、以知驭行、知胜行定的战略观。

自孙子以来,中国人就一直反对穷兵黩武,注重外交协商,提倡和平外交。

即使在战争年代,毛泽东就明确指出,中国革命采用武装夺取政权的形式是被迫的最后选择。

到了新中国,力避战争暴力冲突是中国努力践行的战略诉求。

新中国的国际战略目标一直是追求绝大多数国家和人民的政治、经济利益得到保证,实现各民族的团结和和谐。

中国政府提出要建立全球安全秩序,以确保全球人民的利益得到保证。

孙子兵法军事谋略思想

孙子兵法军事谋略思想

孙⼦兵法军事谋略思想《孙⼦兵法》的军事谋略思想《孙⼦兵法》的中⼼思想是⼒求以智谋胜敌,⽽不只是以⼒胜敌的军事谋略思想。

它充分体现在战争、作战指导和军队建设⽅⾯。

⼀、关于战争问题《孙⼦兵法》开宗明义就说“兵者,国之⼤事,”死⽣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计篇》)。

把战争看作关系军民⽣死、国家存亡的⼤事⽽加以认真研究,并且说:“亡国不可以复存,死者不可以复⽣。

故明君慎之,良将警之”(《⽕攻》)。

它⼜说:“⽆恃其不来,恃吾有以待也;⽆恃其不攻,恃吾有所不可攻也”(《九变》)。

主张对敌对邻国可能的进攻,必须做好准备。

这些论述,反映了它重视战争,对战争抱慎重态度和要求有备⽆患的思想。

《孙⼦兵法》论述了决定战争胜败的基本因素,提出了道、天、地、将、法等“五事”,井分别作了阐述,认为要取得战争胜利,还需要有⼀定的物质⼒量(包括军事⼒量)。

有利的天时、地利等客观条件,平时严明的管理和训练,战时正确的军事指挥等。

这些也是《孙⼦兵法》对战争问题的可贵见解。

⼆、关于战略原则问题《孙⼦兵法》中关于战略原则,包括作战⽅针、作战形式、作战指导等,都体现了军事谋略思想。

在作战⽅针上,《孙⼦兵法》主张进攻速胜,强调“兵贵胜,不贵久”(《作战》),认为“兵久⽽国利者,未之有也”(《作战》)。

这反映了地主阶级在上升时期政治上要求发展的需要和当时经济、军队组织等条件的限制。

为了达到进攻还胜的⽬的,在具体作战上,《孙⼦兵法》主张要充分准备,“先胜⽽后求战”(《形篇》)。

要“并⽓积⼒”(《九地》)、“并⼒、料敌,取⼈”(《⾏军》)、“并敌⼀向”(《九地》)。

这些都是要求要有充分的准备,要集中兵⼒。

《孙⼦兵法》对进攻⾏动要求突然性,要“攻其⽆备,出其不意“(《计篇》);要“避实⽽击虚”、“进⽽不可御者,冲其虚也”(《虚实》),这些突然性都体现了避实击虚的奇袭思想和机动作战思想。

所谓“虚”,是指敌⼈的弱点。

《孙⼦兵法》的进攻作战,主张速决。

试论《孙子兵法》中蕴含的主要思想

试论《孙子兵法》中蕴含的主要思想

试论《孙子兵法》中蕴含的主要思想作者:赵雁羽来源:《文艺生活·下旬刊》2018年第01期摘要:《孙子兵法》是我国历史上流传时间最长、影响力最深远的军事著作之一,在中国军事史乃至整个世界军事史中都占据一席之地,特别是其军事思想对中国历代军事家都产生了不可忽视的影响,故有“武学之圣典,兵家之绝唱”的美誉。

究其原因,主要是《孙子兵法》中所蕴含的思想集中体现了前代和当时军事思想和哲学思想的最高成就,其中尤以民本思想、辩证思想和庙算思想对后世影响最为深远。

关键词:孙子兵法;民本思想;辩证思想;庙算思想中图分类号:E0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8)03-0048-02一、以“道”为先的民本思想《孙子兵法》开宗明义地指出:“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

”由于军事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故经之以五事,校之以计,而索其情。

”孙子以“五事”作为衡量作战双方实力的标准,用以分析比较敌我双方的实力,进而预测获胜的可能性。

孙子认为,“五事”之中,以“道”为先,“道”即民心所向,体现着孙子朴素的民本思想。

孙子将民本思想具体阐述为以下三个方面:(一)安国保民的慎战思想“自古知兵非好战”,孙子的民本思想首先体现在他深刻地认识到战争给国家和人民带来的灾难,提出慎重对待战争的态度和安国保民的战争目的。

孙子认为“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

”要求统治者务必以慎重的态度对待战争这一国家大事。

因为“夫兵久而国利者,未之有也。

”又特别指出:“主不可以怒而兴师,将不可以愠而致战”。

因为“亡国不可以复存,死者不可以复生,此安国全军之道也。

”孙子认为战争的目的不在于攻城略地、掠夺财富,而在于“安国全军”,因此他将是否符合国家和人民的利益作为能否发动战争的根本标准,要求将领要遵守“为人是保,而利合于主”的原则。

此外,为了尽可能将战争的损失降到最低,比起武力征服,孙子更倡导凭“伐谋”、“伐交”取胜,进而达到“兵不钝而利可全”的最高境界。

试论《孙子兵法》中蕴含的主要思想

试论《孙子兵法》中蕴含的主要思想

试论《孙子兵法》中蕴含的主要思想
《孙子兵法》是古代兵书,汇集了古代军事家智慧,是军事知识丰富、深奥精湛的杰作,
以至今仍有一定的影响力。

《孙子兵法》中蕴含的主要思想有:
一是“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

”“兵者,诡道也”,孙子强调
了兵役在国家发展中的重要作用,要求军事家要对兵役有深入的了解,只有把握“诡道”,
才能赢得胜利,也可以避免流血冲突和不必要的损失。

二是“以道为兵”。

孙子特别强调,要把道德和军事正确结合起来,唯有以道德规范的兵力
才能赢得胜利,只有做到“以道为兵”,才能增强军队的实力,使之更强大。

三是“兵者,不祥之器”。

孙子指出,武器的存在本身是不好的,战争的存在更是有害的,
要尽量避免,只有维护和平,才能创造繁荣发展。

四是“兵无常勢,水无常形”。

孙子指出,兵法变化无常,水性变化无常,因此,军队应该
随机应变,动态调整对策,以适应不断变化的形势。

五是“兵者,虚而不实,动而不进,声而不响,惊而不乱”。

孙子指出,军队应该虚心备战,把征战计划列出来,使军队行动不会陷入混乱,否则,将会遭受惨痛的失败。

六是“无为而治”。

孙子认为,不可以盲目的攻击,一定要有足够的耐心,考虑因果联系,
充分利用自然规律,从而达到无为而治的境界,达到最大的效果。

以上是《孙子兵法》中蕴含的主要思想。

孙子兵法的思想深刻,内容丰富,是军事家理解军事知识的重要参考,也是国家发展的重要基础。

它提出了一套完整、严谨、深邃的军事理论,对当下军事理论有一定的借鉴价值,仍不可替代。

《孙子兵法》的军事思想

《孙子兵法》的军事思想

《孙子兵法》的军事思想《孙子兵法》被称为"武经之冠冕",其内容博大精深,其文词言简意赅。

宋人郑有贤说:"武之为法也,包四种,笼百家。

"①所谓"包四种",即包举兵权谋、兵形势、兵阴阳、兵技巧的特色;所谓"笼百家",即囊括诸子百家的精华。

正就是因为它具有丰富的内容、完整的体系,因此在中国军事史上被认为"前孙子者,孙子不遗;后孙子者,不能遗孙子"。

②下分四个方面加以介绍。

第一,革新进步的战争观《孙子兵法》开章明义即指出:"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

在当时,战争就是社会生活中的头等大事,所谓"国之大事,在祀与戎"③。

孙子瞧到,诸侯列国互相兼并,亡国破军的惨祸不断发生,因此,她告诫国君要把战争问题的研究提到日程上来,引起重视。

兵凶战危,不就是儿戏,只有深刻地认识战争。

才能慎重地对待战争。

孙子指出:"亡国不可以复存,死者不可以复生。

故明君慎之, 良将警之。

"国君"慎",即"主不可以怒而兴师",不要轻启战端;她要将帅"警",即"将不可以愠而致战",不要妄动干戈。

军事就是科学,战争就是艺术。

战争的胜负取决于客观条件与主观努力,有规律可循,有方法可依。

生活在两千五百多年前的孙武天才地发现"胜可知",同时也"胜可为",并且对探求战争胜利的规律作了明确而辩证的表述。

首先,她认识到客观物质力量就是战争胜负的基础,这物质力量她概括为"五事"--道(政治)、天(天时)、地(地理)、将(将帅)、法(法制),并进一步归结为"称"这一概念。

"称'就就是军事实力,甚至可以译为综合国力,请瞧孙子的解释:"地生度,度生量,量生数,数生称",即就是说。

孙子兵法军事思想概论总结

孙子兵法军事思想概论总结

孙子兵法军事思想概论总结孙子兵法是古代中国军事思想的经典之作,是中国古代军事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的思想内容丰富,对于战争的策略、战略和战术等方面都有着深刻的揭示,具有很高的实用性和普遍性。

下面是我对孙子兵法的军事思想进行的一个总结。

一、制胜之道:孙子兵法强调“不战而屈人之兵”是最高的战略境界。

它认为,在战争中,以智谋取胜远比以武力取胜更为重要。

因此,我们要善于运用智谋,采用巧妙的战略手段来制敌制胜。

孙子兵法提出了很多战术原则和战略思想,如兵力运用的灵活、战略资源的统筹、兵员的训练和士气的鼓舞等。

二、战争的目的:孙子兵法认为,战争的目的就是要以最小的代价取得最大的胜利。

他提出了“胜多败少”的原则,即要尽量避免与强敌正面交锋,而要采取间接战略和非对称战略,利用对手的弱点进行攻击。

这就是孙子兵法所倡导的“以逸待劳”、“以让为胜”的思想。

通过这种方式,可以在战场上迅速取得优势,从而达到最终的胜利。

三、战略和战术:孙子兵法非常重视战略和战术的研究。

他提出了很多有关战略和战术的原则和方法。

例如,他认为“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强调了对敌方情报的收集和利用的重要性。

此外,在战争中,他提出了“奇正相生”的思想,认为要采用奇异的战术手段来攻击敌人的正面,以达到出其不意的效果。

他还强调了“集中优势兵力,各个击破”的原则,即在敌人力量分散的时候,要采取集中优势兵力来进行攻击,以分割和摧毁敌人的力量。

四、战争的灵活性:孙子兵法认为,战争是一个变幻无常的过程,战场上的情况时刻都在发生变化。

因此,我们在战争中必须具备灵活应变的能力,根据敌情和战场的变化来调整和改变战术和战略。

这就要求我们在指挥员的指挥下,各个部队要密切配合,能够迅速调整阵型和部署,灵活地作出反应。

总之,孙子兵法是一部经典的军事著作,它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中国古代军事思想的发展,并且对世界军事思想的发展也有很大的影响。

它提出了很多有关战略、战术、兵力运用和士气鼓舞等方面的原则和方法,为后来的军事理论和实践提供了重要的参考和借鉴。

《孙子兵法》的主要军事思想

《孙子兵法》的主要军事思想

《孙子兵法》的主要军事思想《孙子兵法》是中国古代著名的兵书,也是世界军事史上最重要的著作之一。

它的主要军事思想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一、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这是《孙子兵法》的开篇之语,强调战争是国家的大事,必须高度重视。

战争涉及到国家的生死存亡,不能掉以轻心。

因此,孙子强调要对战争进行全面的考察和深入的研究,以确保在战争中取得胜利。

二、知彼知己,百战不殆孙子认为,在战争中,了解敌人和自己是非常重要的。

只有了解敌人的情况和自己的实力,才能制定正确的战略和战术,从而避免失败。

这也是《孙子兵法》的核心思想之一。

三、兵者,诡道也孙子认为,战争是一种诡诈的行为。

在战争中,要用诡计和欺骗的手段来迷惑敌人,使敌人产生错误判断,从而取得胜利。

因此,孙子强调要善于使用计谋和策略,以达到出奇制胜的目的。

四、兵无常势,水无常形孙子认为,战争是一种不断变化的行为,没有固定的模式和规律可循。

因此,要根据敌情和战场情况的变化,灵活地制定战略和战术,以适应不断变化的情况。

这也是《孙子兵法》的又一个核心思想。

五、用兵之道,攻心为上孙子认为,战争不仅是武力的较量,更是心理的较量。

因此,他主张要用攻心为上的策略来战胜敌人。

通过心理战和其他手段来影响敌人的情绪和士气,使敌人失去斗志和信心,从而达到不战而胜的目的。

六、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孙子认为,将领在战争中要有独立的决策权和指挥权。

如果一切都要听从君主的命令,那么就会束缚将领的手脚,使得将领无法根据战场情况做出正确的判断和决策。

因此,将领应该在遵循国家利益的前提下,有一定的自主权和决策权。

七、胜者之战民也;若决积水于千仞之溪者,形也这是《孙子兵法》中关于战斗力的论述。

孙子认为,战斗力是由士气、勇气、决心和训练等因素组成的。

只有通过严格的训练和培养,才能使军队具备强大的战斗力。

同时,孙子也强调了战斗力的发挥需要有一个良好的指挥体系和战术配合。

八、凡战者,以正合,以奇胜这是《孙子兵法》中关于战术的论述。

《孙子兵法》军事思想及现代价值

《孙子兵法》军事思想及现代价值

《孙子兵法》军事思想及现代价值《孙子兵法》号称“武经冠冕”,公元前512年在吴国问世,是世界上公认的最古老的军事理论著作。

其作者孙子,名武字长卿,齐国乐安(今山东惠民县)人,被尊为兵学奔祖。

(一)孙子最理想的战略追求是“不战而屈人之兵”《孙子兵法》虽然是一部兵书,但是它的最高追求却不是战争,不是追求战争的胜利。

它说:“百战百胜,非善之善者也。

”那么,什么才是它最理想的战略追求呢?它说“不战而屈人之兵”才是“善之善者也”。

通观《孙子兵法》,我们看到,从很大程度上说,它主要讲了两个字(词):一个是“全”,一个是“破”。

“全”是不战而胜,“破”是交战而胜。

“全胜”为上,“破胜”次之。

实现“全胜”的方法是“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实现“破胜”的方法是“其次伐兵”、“其下攻城”。

“伐谋”就是“挫败敌人的战略企图”,也就是说,在敌人的战略企图还没有付诸实施之前就揭露它、破坏它,使之夭折,使之破产。

这是一种最省力、最省事、最高明的斗争方法。

在孙子所处的那个春秋时代,这种“伐谋”的方法是确能实现的。

说明这一策略最典型的例证无过于与孙子同时代的墨子救宋的故事。

楚国的公输般发明并制作了攻城用的云梯,准备用来作为楚军进攻宋国的利器。

楚国强大,宋国弱小。

墨子是“非攻”的倡导者,一贯反对非正义战争。

当听说楚国要侵宋,急忙来到楚国,劝阻楚王和公输般侵宋,但楚王和公输般依仗拥有新式攻城器具云梯,不为墨子的游说所动。

墨子于是同公输般在楚王面前以衣带作城池,以木片作攻守城邑武器,表演了一番楚攻宋守的“作战模拟”。

结果“公输般之攻械尽,子墨子之守御有余”(《墨子·公输》),迫使楚王放弃了侵宋的计划。

“伐交,就是通过外交斗争挫败敌人的战略企图,虽然也是不战而胜,但是较之于“伐谋”要欠缺一些,因为外交活动比较费力、费事。

春秋战国时代,外交活动十分频繁,特别是战国的合纵连横极大地影响国家的安危。

(二)孙子善战思想的核心,是以小的代价赢得大的胜利孙子的胜负观,除了“全胜”之外,就是“破胜”。

《孙子兵法》军事思想初探

《孙子兵法》军事思想初探

(本文校对:吴秀)
2.主观指导上的“出奇”谋略。“奇正”是孙子首创的一对军事范畴,一般而言,“正”指常法,“奇”指变通。他认为“凡战者,以正合,以奇胜”(《势》),主张“攻其无备,出其不意”(《计》),以敌人意料不到的“奇”胜敌。孙子认为,用兵之道并非一成不变。贵在灵活变化,“通于九变之利者,知用兵矣”(《九变》)。“兵因敌而制胜”、“能因敌变化而取胜者,谓之神”(《虚实》)。还形容说,“故善出奇者,无穷如天地,无竭如 河海”(《势》)。“出奇”谋略可细分为三:一是变奇力。通过诡诈示形调动敌人,改变力量的数量、编成和使用方向,从而改变在某一局部的敌我实力对比,形成“我众敌寡”“我专而敌分”局面,我军以“正”应对,以“奇”从容攻取。二是造奇势。孙子重视“势”的研究,《势》中专门谈了战斗力的养成问题,主张“善战者,求之于势”。谋求优势,就是“占据那些能增强自身能量的空间位置,创造出一种有利己方不利于敌方的战场环境和态势”。也就是要争取对己有利的态势,最大限度地发挥战斗力。三是运奇术。战术上,由作战对象、作战态势、作战地点的规定性来确定谋略。对骄傲之敌,要词卑示弱,使它麻痹松懈;对贪利之敌,要“以迂为直”利而诱之,使之上当受骗;兵力对比不同时,要“知众寡之用”。兵力居劣垫则防守,占优势时才能进攻;优势程度不同作战方法也不同:“十则围之,五则攻之,倍则战之,敌则能分之,少则能守之,不若则能避之”(《谋攻》);作战地点不同时,要采取不同的行动:“散地则毋战,轻地则毋止,争地则毋攻,交地则毋绝,衢地则合交,重地则掠,泛地则行,围地则谋,死地则战”(《九地》)。“出奇”还要在思维上不走极端、正如《九地》所强调“途有所不由,军有所不击,城有所不攻,地有所不争,君命有所不受”,一意孤行则会导致自取灭亡,“必死或杀,必生可虏”。
1.实力上的“击虚”谋略。《计》明确提出,“攻其无备,出其不意,此兵家之胜,不可先传也”,打击敌薄弱之处、疏忽之处是军事家屡屡取性的奥秘所在,也是战法谋略的精髓所在。也就是说,不管作战诸要素敌我对比如何,千方百计要使己“实”令敌“虚”,形成“我专敌分”、“以镒称株”这种我军占局部优势的局面,再以我之强击敌之弱。《虚实》指出,“兵之形,避实而击虚”。《九地》说得更详细:“兵之情主数也,乘人之不给也,由不虞之道,攻其所不戒。”用兵的规律就是要迅速,乘敌人来不及之机,从它料想不到之处,攻击其疏于防守之处。在以实击虚的运作上,主张“角之而知有余不足之处”(《虚实》),察明敌之虚实;同时要善于转化敌我虚实形势,以“攻其所必救”、“胶其所之”来调动牵制做人,使“敌之所备者多,析战者寡”,构成空虚,在我方兵力使用上强调集中,“并敌一向,千里杀将”(《九地》),造成我军力量优势战而胜之;其次主张击敌之虚与严防敌击我之虚,认为“攻而必取,攻其所不守也;守而必固,守其所不攻也”(《虚实》)。从而“故善战者,立于不败之地,而不失敌之败也”(《形》)。

《孙子兵法》的主要军事思想

《孙子兵法》的主要军事思想

《孙子兵法》的主要军事思想1.重战、慎战、备战思想(1)重战思想。

《孙子兵法》开篇就指出:“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

战争是国家的大事,关系到军民生死,国家存亡,是不可不认真研究的。

这段关于战争的精辟概括,是孙武军事思想的基本出发点。

春秋末期,诸侯兼并,战乱频繁。

战争不仅是各国维持其政治统治,向外扩张发展的主要手段,而且关系到国家的存亡。

孙武总结了一些国家强盛,一些国家灭亡的经验和教训,提出“兵者,国之大事”的著名论断,这对于人类认识战争的实质,无疑是一个巨大的贡献。

(2)慎战思想。

“亡国不可以复存,死者不可以复生,故明君慎之,良将警之”。

国家灭亡了就不能再存在,人死了就不能再活。

所以,对待战争问题,明智的国君要慎重,贤良的将帅要警惕。

从这点出发,孙武主张,“非利不动,非得不用,非危不战”。

不是对国家有利的,就不要采取军事行动;没有取胜把握的,就不能随便用兵;不处在危急紧迫情况下,就不能轻易开战。

(3)备战思想。

“用兵之法,无恃其不来,恃吾有以待也;无恃其不攻,恃吾有所不可攻也”。

用兵的原则,不要寄希望于敌人不会来,而要依靠自己有充分的准备;不要寄希望于敌人不会来攻,而要依靠自己有使敌人无法攻破的条件。

战争的立足点要放在事先做好充分准备,严阵以待,使敌人不敢轻易向我发动进攻的基点上。

2.“知彼知已,百战不殆”的战争指导思想“知彼知已,百战不殆;不知彼而知己,一胜一负;不知彼,不知已,每战必殆。

”了解敌人又了解自己,则百战不败;不了解敌人而了解自己,可能胜也可能败;既不了解敌人,又不了解自己,那就会每战必败。

孙武用简明扼要的语言,指明了战争指导者了解敌我双方情况与战争胜负的关系,从而揭示了指导战争的普遍规律。

这一思想是极富科学价值的。

自有战争以来,古今中外的战争指导者,都不能违背这一规律。

***对此曾有高度评价,在《论持久战》一文中指出:“战争不是神物,乃是世间的一种必然运动,因此,孙子的规律…知彼知己,百战不殆‟乃是科学的真理。

名著导读——理解《孙子兵法》中的军事智慧

名著导读——理解《孙子兵法》中的军事智慧

孙武生平
孙武,字长卿,春秋末期齐国乐 安人,后投奔吴国,成为著名的 军事家、政治家。
主要成就
孙武在军事上有着卓越的成就, 其所著《孙子兵法》被誉为“兵 学圣典”,对后世军事思想产生 了深远影响。
《孙子兵法》成书时代与背景
成书时代
《孙子兵法》成书于春秋末期,这一时期战争频繁,军事思 想活跃,为《孙子兵法》的产生提供了丰富的实践经验和理 论基础。
战胜敌人。
同时,它也体现了孙子 兵法中重视人的因素、 强调人心向背对战争胜
负的决定性影响。
PART 04
战略层次分析与应用
国家战略层面思考与实践
01
强调对国家利益的维护
在《孙子兵法》中,孙子明确指出战争的目的是为了维护国家的利益,
因此,在制定国家战略时,必须始终将国家利益放在首位。
02 03
注重长远规划
领导力与团队管理
孙子关于将领和军队管理的理念对现代领导力和团队管理有着重要的 借鉴意义。
竞争与合作
孙子兵法中的竞争思想可以引导我们在竞争中寻求合作,实现双赢。
应变与创新
孙子强调灵活应变和创新思维,这对于我们应对复杂多变的现代社会 具有重要意义。
未来研究方向展望
跨文化比较研究
可以进一步探讨《孙子兵法》在 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应用和影响。
培养创新人才
重视人才选拔和培养,尤其注重具备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能力的人才。
PART 07
总结回顾与启示意义
关键知识点总结回顾
战争与政治关系
孙子强调战争是政治的一部分,必须服从 政治目的,这一观点对现代战争理论仍有
深远影响。
兵法基本原则
孙子提出的兵法基本原则包括“兵 者,诡道也”、“知己知彼,百战 不殆”等,这些原则至今仍为军事

《孙子兵法》中的战争思想、经典摘录与10大思想精髓

《孙子兵法》中的战争思想、经典摘录与10大思想精髓

《孙子兵法》中的战争思想、经典摘录与10大思想精髓普天同庆之日!谨以此文献给祖国!祝大家国庆快乐!【摘要】吾熟读《孙子兵法》,深感其蕴含人生哲理,从战争之本质到分析作战,激发士气等。

虽是兵法原理,然其哲理与现实生活息息相通。

故试从《孙子兵法》中的原文来谈谈战争思想、并对《孙子兵法》中的经典进行摘录以备反复诵读、归纳总结《孙子兵法》中的10大思想精髓,以期望与各位同道一起探讨交流、互相学习、共同进步。

《孙子兵法》的思想精华来自资治通鉴读友会00:0014:54战争思想1. 战争之本质:可以说是多算胜、少算不胜,如果能胜敌而益强,达到以镒称铢可谓能胜之矣。

如此者,计篇、作战篇、谋攻篇是也。

2. 战争的谋划:在于争取有利的战争形势,主要通过奇正与虚实,先为不可胜,以待敌之可胜。

3. 作战过程:有军争之难、将有五危、无虑而易敌、地形篇之六败,为将者,不可不知不可不察也。

4. 士卒之情:在“九地篇”可谓明矣,善用兵者,携手若使一人,不得已也。

5. 兵法之精髓:在于知己知彼而因敌致胜。

用间篇可不深思乎?《孙子兵法》经典摘录(原文链接)一、始计篇1. 故经之以五事,校之以计而索其情:一曰道,二曰天,三曰地,四曰将,五曰法。

道者,令民与上同意也,故可以与之死,可以与之生,而不畏危。

2. 故校之以计而索其情,曰:主孰有道?将孰有能?天地孰得?法令孰行?兵众孰强?士卒孰练?赏罚孰明?吾以此知胜负矣。

3. 势者,因利而制权也。

4. 兵者,诡道也。

攻其无备,出其不意。

此兵家之胜,不可先传也。

5. 多算胜,少算不胜,而况于无算乎!二、作战篇1. 夫钝兵挫锐,屈力殚货,则诸侯乘其弊而起,虽有智者不能善其后矣。

故不尽知用兵之害者,则不能尽知用兵之利也。

2. 善用兵者,役不再籍,粮不三载,取用于国,因粮于敌,故军食可足也。

车战得车十乘以上,赏其先得者而更其旌旗。

车杂而乘之,卒善而养之,是谓胜敌而益强。

三、谋攻篇1. 夫用兵之法,全国为上,破国次之;全军为上,破军次之;全卒为上,破卒次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议《孙子兵法》所蕴含的军事思想
摘要:《孙子兵法》是我国春秋时期军事斗争实践的理论总结,也是一部集我国春秋以前兵学思想之大成的权威性著作,是世界上最早的系统而全面的军事理论著作,揭示了一系列指导战争的规律,并奠定了中国军事思想的基础,指导着后世战争实践和军事理论的研究,是中国古典军事文化遗产中的璀璨瑰宝,是中国优秀文化传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关键词:《孙子兵法》;中国古代;军事思想;春秋战国;思想启示
引言
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孕育出了许许多多的优秀思想,极大地促进了中华文明的发展繁荣,而其中中国的军事思想也是一直走在世界前列,随着社会历史的发展而不断向前迈进的。

一、《孙子兵法》的出现及其重要地位
在奴隶社会时期,我国便已出现了以靠天命观指导战争为中心内容的朴素唯物主义军事思想。

而在春秋战国时期,中国逐渐由奴隶社会进入封建社会,由于生产力的发展,社会制度的变革,引起了士兵成分的变化和兵器的改进,军事制度和作战方式也随之变化。

为适应这些新情况的需要,产生了统率军队的专职将帅,涌现了许多代表新兴地主阶级的军事家和兵书著作。

著名的《孙子兵法》便成书于此时,它是我国春秋时期军事斗争实践的理论总结,也是一部集我国春
秋以前兵学思想之大成的权威性著作,是世界上最早的系统而全面的军事理论著作,揭示了一系列指导战争的规律,并奠定了中国军事思想的基础,指导着后世战争实践和军事理论的研究,是中国古典军事文化遗产中的璀璨瑰宝,是中国优秀文化传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同时在国际上也享有极高的声誉,被誉为世界三大兵书之一(另外两部是:《战争论》(德国•克劳塞维茨) ,《五轮书》(日本•宫本武藏) ),它着重阐述克敌制胜的战略战术问题,其内容博大精深,思想精邃富赡,逻辑缜密严谨,被推为中国古代兵书之首。

“前孙子者,孙子不能遗;后孙子者,不能遗孙子。

”明朝军事著作家茅元仪的这句名言,是对《孙子兵法》重要历史地位和永恒思想价值的至为精当的评价。

尽管古今中外的军事思想层出不穷,但是我对于《孙子兵法》所蕴含的军事思想却是最为推崇的,它代表着中国古代军事思想理论的一个高峰》,奠立了中国战略文化的基础。

二、《孙子兵法》的简要介绍
“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

”《孙子兵法》开篇即从政治的角度来阐述军事国防的重要性,指出战争是关系到国家和人民生死存亡的头等大事,必须给予高度的关注。

接着从战略学的高度,指出敌我双方决定战争胜负的基本条件,是“五事”和“七计”。

“五事”为道、天、地、将、法,“道”即政治问题,孙子将其列为第一,可见他把修明政治看作是战争制胜的最重要的条件,揭示了战争的本质。

《孙子兵法》提出,军事斗争必须巧妙地运用权谋,即“上兵伐谋”,“必以全争于天下”,认为“不战而屈人之兵”
是高明的军事家所期求的最理想的战争结局。

孙武反对天命观,主张无神论,认为战争很大程度上是由人来决定的,打破了奴隶社会的天命观,以朴素的辩证法和唯物主义思想,指出战争获胜不取决于鬼神,只要能够做到“知彼知己”,就可以“百战不殆”,这揭示了战争指挥者对敌我双方情况的了解与战争胜负之间的关系,并进一步明确:在了解敌我双方的基础上,找出双方行动的规律,并按照这一规律去确定自己的行动,以战胜敌人。

他提出了以“致人而不致于人”为核心的一系列作战原则,明确指出“兵者,诡道也”、“兵以诈立”、力求以谋略胜敌,而不单以力取胜。

谋略的核心,是力争主动,力避被动。

还提出了“以正合,以奇胜”和“攻其无备,出其不意”的作战思想。

《孙子兵法》还指出,战争胜负是由政治、经济、天时、地利、人事等因素所决定的,所以封建统治阶级要修明政治,顺应民心,这些思想也被《孙子兵法》同时代的其他兵书和论及军事的著作所重视。

三、《孙子兵法》所蕴含的军事思想
《孙子兵法》是孙武对自己军事生涯以及前人军事思想的经验总结,蕴含了大量的军事战略精华,全面体现了他的军事战争思想,其中包括:
1、重战思想,《孙子兵法》篇首便开宗明义、大声疾呼:“兵者,国之大事,生死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认为战争是关系到国家民众生死存亡的头等大事,不能不认真研究和对待;
2、慎战思想,即慎重对待战争,不轻易言战。

孙子不是好战
主义者,相反,他对待战争的态度是非常谨慎的,他明确主张慎重对待战争,在《孙子兵法》中他这样写道:“亡国不可以复存,死者不可以复生,故明君慎之,良将警之”,主张“非利不动,非得不用,非危不战”,“主不可以怒而兴师,将不可以愠而致战”,他说的慎战主要有两个方面的意思,一是要慎重决策,切不可意气用事,盲目出战,二是要遵循对自己有利的原则,在迫不得已的情况下才可以出兵;
3、备战思想,即未雨绸缪,积极备战,做到有备无患,孙子受当时形势的影响和思想的熏陶,提出了必须重视备战的思想,并告诫人们思想上时刻不要忘记战备,做到“用兵之法,无恃其不来,恃吾有以待也;无恃其不攻,恃吾有所不可攻也”,孙子认为战争的立足点应放在事先做好充分准备,严阵以待,使敌人不敢轻易向己方发起进攻;
4、速战思想,即掌握战争主动权,实施进攻战略,速战速决,避免旷日持久的战争,《孙子兵法》指出:“善用兵者,役不再籍,粮不三载,取用于国,因粮于敌,故军食可足也”,主张“兵闻拙速,未睹巧之久也”、“兵贵胜,不贵久”认为用兵贵在速战速决,不宜旷日持久,强调主动进攻,深入敌国,用最短的时间去夺取最大的胜利,这实际上已经十分精辟地概括出了速战速决理论的本质属性;
5、善战思想,就是要会用兵打仗。

一是注重以“道”为首要因素的多因素制胜论,“道”就是政治,是“令民与上同意也,
故可以与之死,可以与之生,而不畏危也。

”当然,在注重道的同时,其他四个“天、地、将、法”因素也不可忽视;二是庙算制胜论,庙算,是古代开战前在庙堂举行军事会议,商讨与谋划战争的一种方式,《孙子兵法》主张战前要算,要对战争全局进行计划和筹划,定出可行的战略方针;三是“诡道”制胜论,《孙子兵法》里讲道:“兵者,诡道也”,因此,他提出了“能而示之不能;用而示之不用;近而示之远;远而示之近。

利而诱之;乱而取之;实而备之;强而避之;怒而挠之;卑而骄之;佚而劳之;亲而离之”的诡道之法,从而达到“攻其不备,出其不意”的目的。

四、《孙子兵法》对当今世界的启示
以上几点便是《孙子兵法》所蕴含的军事思想的重要内容,当然这并不是全部,不过就这几点便足以给予我们当今世界以深刻的启示,最近几个月来,中亚北非地区动荡不安,局势危急,而孙子主张慎重理性对待战争的军事思想对当今世界局势就显得颇具借鉴启示意义。

其一,要理性地控制和把握战争,从时代主题的高度,努力寻求解决安全问题的合理途径;其二,要理性地控制和把握战争,必须认清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努力推动多种力量的和谐共存和共同发展;其三,要理性地控制和把握战争,必须正确认识和运用现代技术赋予人类的控制战争的能力,坚决摒弃在运用武力问题上的轻率态度。

结论
对于任何国家和民族来说,战争都只能是不得已而为之的最后选择,必须三思后行,慎之又慎。

当代负责任的政治家和军事家,有必要从过去智者的思想中汲取智慧,更为理性地把握和控制战争,为推进和维护世界和平做出贡献,我认为这才是我们学习了解《孙子兵法》所应有的认识。

参考文献
1黄扑民:《〈孙子兵法〉解读》,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第65页
2李桂生:《诸子文化与先秦兵家》,岳麓书社,第97页
3陶汉章:《孙子兵法概论》,解放军出版社,第19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