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史 胡宗宪,嘉靖皇帝的宠臣
徐阶简介 明代著名的内阁首辅徐阶生平简介
徐阶简介明代著名的内阁首辅徐阶生平简介生平其父徐黼补掾史。
明代嘉靖二年(1523年)一甲第三名进士(探花),授翰林院编修,累官吏部尚书。
陆树声的同乡人。
严嵩与徐阶两人争权,竭尽全力博取世宗的宠信,严嵩得势时,徐阶为了讨好严嵩,将长子徐璠之女许配严世蕃之子。
在嘉靖四十一年(1562年)六月,在政坛上击败严嵩,嵩籍没家产。
严嵩知败局已定,全家人跪拜徐阶,道:“嵩旦夕且死,此曹惟公哺之。
”严世蕃判处斩刑,徐璠将女儿杀死,徐阶知孙女已死,“冁然颔之”。
嘉靖四十二年(1563年)任首辅,先后引用高拱、张居正等入阁,高拱却不满徐阶大权独揽。
嘉靖四十四年(1565年)又曾力救户部主事海瑞,免其一死。
明代纺织业发达,“士大夫家多以纺织求利”,徐阶本人亦“多蓄织妇,岁计所积与市为贾”,并在苏州、北京等地设立官肆,经营汇兑业务,可以异地存取、兑换白银。
世宗朱厚熜去世后,徐阶起草遗诏,强调人臣以“将顺、匡救两尽为忠”,力除弊政,停止一切斋醮、土木、珠宝、织作,因言事获罪的大臣全部平反。
徐阶执政时期,为民办了许多事,减轻百姓负担,并着力纠正严嵩担任首辅期间的乱政、怠政现象,朝野称之为“名相”。
明人支大纶却批评徐阶,“玄文入直,伛偻献谀”,政绩“碌碌无奇”,至隆庆朝,才“稍惬公论”。
大学士郭朴指出:“徐公谤先帝,可斩也。
”抗倭名将张经被斩,以及胡宗宪瘐死狱中,都是徐阶一手造成的,《明史》却将张经之死归罪于严嵩。
王世贞指出:“吾心知绩溪(胡宗宪)之功,为华亭所压,而不能白其枉,……此生平两违心事也。
”徐阶罢官致仕后,其子弟横暴乡里,占夺土地达二十四万亩。
一向富有贪名的严嵩,其田产只有二万七千余亩,仅是徐阶的十五分之一。
隆庆元年(1567年),广东道监察御史齐康弹劾徐家人横行乡里,徐家认为齐康是受徐阶的政敌高拱指使。
其他言官及时任大理寺丞的海瑞也跟着上疏指责齐康,高拱因此下台,时人谓之“权奸”。
后来海瑞当上江南巡抚时,要求徐阶退田,徐阶退了一些,海瑞还是不满意,使徐阶很难堪,徐阶贿于给事中戴凤翔,弹劾海瑞,以“鱼肉缙绅”之名,将海瑞罢免。
没有此人,戚家军能否建立都是未知数,那么他是谁呢-
没有此人,戚家军能否建立都是未知数,那么他是谁呢?本文导读:这个人就是明朝抗倭第一人---胡宗宪,字汝贞,号梅林。
祖籍安徽绩溪,家族世代都是锦衣卫出身。
尽管如此,但锦衣卫对胡宗宪来说并不感冒,他心中所想的就是如何报效国家实现自己的政治抱负。
因此,他很早就考中了进士,之后从底层开始做起凭借政绩一路升迁,政绩显著,最后获得皇帝的认可。
要知道,想在嘉靖朝的官场里混,没有靠山是不行的,为了实现自己的理想,胡宗宪不得不给自己找一个靠山,这个靠山就是嘉靖朝的内阁首辅严嵩。
严嵩在当时可谓是权倾一时,谁都不敢惹,胡宗宪之所以和他勾结在一起纯粹是各取所需。
胡宗宪要实现理想,严嵩又需要有才能的人为自己撑门面。
他们两人这样与其说是勾结倒不如说是合作。
不久,东南沿海爆发倭寇之乱,明军在倭寇面前丝毫没有战斗力,很快东南即将沦于倭寇之手,嘉靖皇帝震怒,严嵩趁机举荐胡宗宪出镇东南,胡宗宪欣然应征,发誓“我这次任职,不擒获汪直、徐海,安定东南,誓不回京“。
胡宗宪到任后,着手开始整顿东南海防,针对辖区内明朝官兵纪律松弛、软弱涣散的积弊,以严明赏罚为手段,大力进行整顿。
通过胡宗宪的努力,明朝官兵的军容、军纪有了改观,士气也逐渐有所恢复。
除此之外,胡宗宪还善于发现军事人才,著名的俞大猷、戚继光就是被他发现并任用的。
俞大猷出道早,为人太过正直,显得与明朝官场格格不入,因此备受冷落。
戚继光在出道前就是山东登州卫指挥佥事,官不大,权利也不大。
这两个人通过胡宗宪的长期观察和考验最终被胡宗宪破格提拔并重用,对于这两个人,可以说是要什么胡宗宪就给什么,没有只要对抗倭有帮助,自己砸锅卖铁也要满足他们。
尽管有胡宗宪这面大旗照着,但戚继光、俞大猷领兵在外,抗倭又节节胜利,兵权在手自然免不了受到猜忌和弹劾。
要知道,明朝官员的嘴比刀子还锋利,随便编上几句瞎话就够前线将士喝几壶的。
而这些不管是明枪还是暗箭都被胡宗宪一一拦下,主要是为了保证前线抗倭战争的胜利。
袁宏道《天目》原文和翻译译文
袁宏道《天目》原文和翻译译文《袁宏道《天目》原文和翻译译文》这是优秀的文言文翻译译文文章,期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挂念!1、袁宏道《天目》原文和翻译译文袁宏道《天目》原文和翻译原文:[原文]天目幽邃奇古不行言。
由庄至颠,可二十余里。
凡山深僻者多荒芜,峭削者鲜迂曲,貌古则鲜妍不足,骨大则玲珑绝少,以至山高水乏,石峻毛枯,凡此皆山之病①。
天目盈山皆壑,飞流淙淙,若万匹缟,一绝也。
石色苍润,石骨②奥巧,石径曲折,石壁竦峭,二绝也。
虽幽谷县岩,庵宇皆精,三绝也。
余耳不喜雷,而天目雷声甚小,听之若婴儿声,四绝也。
晓起看云,在绝壑下,白净如绵,奔腾如浪,尽大地作琉璃海,诸山尖出云上若萍,五绝也。
然云变态最不常,其观奇甚,非山居久者不能悉其外形;山树大者,几四十围,松形如盖,高不逾数尺,一株直万余钱,六绝也。
头茶之香者,远胜龙井,笋味类绍兴破塘,而清远过之,七绝也。
余谓大江之南,修真栖隐之地,无逾此者,便有出缠③结室之想矣。
宿幻住之次日,晨起看云,巳后登绝顶,晚宿高峰死关。
次日由活埋庵寻旧路而下。
数日睛霁甚,山僧以为异,下山率相贺。
山中僧四百余人,执礼甚恭,争以饭相劝。
临行,诸僧进曰:“荒山僻小,不足当巨目,奈何?”余曰:“天目山某等亦有些子分④,山僧不劳过谦,某亦不敢面誉。
”因大笑而别。
(袁宏道《天目》,选自大众文艺出版社《荆楚古诗文赏读》)解释:①病:毛病,缺陷。
②骨:品质、风骨。
③出缠:指超脱尘世。
④子分:指缘分。
晚明诗歌、散文领域中,以“公安派”的声势最为浩大,其代表人物是袁宗道、袁宏道、袁中道三兄弟,他们是湖广公安(今属湖北)人,故称公安派。
其中袁宏道声誉最隆,是这一派的领袖。
作为公安派理论核心的口号是“独抒性灵”。
译文:目山幽深秀丽,无法用语言来形容。
从位于天目山的山脚的双清庄到山顶,路程大约有二十余里。
一般来说,位置偏僻的山大多荒无人烟,陡峭的山很少有回旋迂回的山路;苍朴的山,很少有光荣明丽的景色,磅礴的山很少有精致雅致的趣味;以至于山高的话,就缺少流水潺潺,岩石陡峭的话,就缺少茂密的树木;这些都是山的缺点。
中国历史故事-民族英雄胡宗宪简介 胡宗宪是怎么死的?他是个什么样的人?
中国历史故事-民族英雄胡宗宪简介胡宗宪是怎么死的?他是个什么样的人?胡宗宪,明朝抗倭英雄,字汝贞,号梅林。
锦衣卫世家出身,生于1512年,死于1565年,享年53岁。
嘉靖十七年进士,官至兵部左侍郎兼都察院左佥都御史。
胡宗宪在朝堂做官的二十九年间,一心为国,积极抗击倭寇,对明朝的抗倭战争做出重要贡献。
这位抗倭英雄,最后是怎么死的呢?说实话他死的其实是有点冤枉的。
嘉靖四十一年,一代首辅严嵩被罢官,严嵩一派纷纷落马。
而胡宗宪之所以能屡屡升迁,除了他本身的能力,最重要的是有人举荐。
举荐他的人就是严嵩的义子赵文华,自受到赵文华照拂开始,胡宗宪就打上了严派的标签。
因此,如今严嵩失宠,赵文华也死了,胡宗宪因此受牵连是自然而然的事情。
为了杀鸡敬猴,新任内阁首辅徐阶授命南京给事中陆凤仪以贪污军饷、滥征赋税、党庇严嵩等十大罪名上疏弹劾胡宗宪。
胡宗宪由此被罢免一切职务,并押解进京。
徐阶一党不可谓不狠毒,陆凤仪所列的任何一条拿出来,一个死罪,胡宗宪是逃不掉的。
幸而,胡宗宪在抗倭中建功颇丰,世宗感念他的功劳,只说胡宗宪并不是严嵩一党,免了他的死罪,只让他回籍闲住。
最高统治者,给了胡宗宪一条生路,他人也不好再说些什么。
胡宗宪便捡了一条命,带着不甘回到了故里居住。
胡宗宪被罢归故里,并不是他的政敌所希望得到的结果,因此只要有一丝机会,他们便会如同毒蛇一样,给予胡宗宪致命一击。
嘉靖四十四年,曾经协助胡宗宪抗倭的罗龙文犯罪被抄家,抄家时,御史意外发现了胡宗宪被弹劾时写给罗龙文贿求严世蕃作为内援的信件,信中附有自拟圣旨一道。
假拟圣旨,如此重罪,胡宗宪再难逃一死。
当初放了胡宗宪一条生路的世宗闻知此事,勃然大怒。
立刻对宗宪降旨问罪,将其押赴进京。
狱中,胡宗宪竭力为自己辩护,甚至写下万言的《辩诬疏》,却仍是没有结果。
于是,在狱中的胡宗宪只得写下“宝剑埋冤狱,忠魂绕白云”的诗句后,自杀身亡,以死证明自己的清白。
然而,当时的统治者并没有相信,这宗冤案在隆庆六年才得以平反。
历史趣谈严嵩徐阶官场老司机对掐 腹黑学运用到极致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严嵩徐阶官场老司机对掐腹黑学运用到极致
导语:严嵩是明朝著名的奸臣,《明史》曾言:“嵩无他才略,惟一意媚上,窃权罔利。
”夏言、仇鸾等官场“老司机”都与严嵩进行过“政治斗争”,沈
严嵩是明朝著名的奸臣,《明史》曾言:“嵩无他才略,惟一意媚上,窃权罔利。
”夏言、仇鸾等官场“老司机”都与严嵩进行过“政治斗争”,沈炼、杨继盛等正直言官也纷纷弹劾严嵩,但都被击垮,反而让严嵩扶摇直上,当朝二十余年,无人敢与之匹敌,谁还敢碰这只“大老虎”?别说,真有人去碰,这个人就是徐阶,严嵩的联姻亲家,副手,亲密的政治盟友,那么徐阶为什么要这么做?他又是怎样扳倒严嵩的?
首先,我们得弄清楚严嵩为什么会得宠?嘉靖皇帝不是一个智商很低的皇帝,可以说是一个非常聪明的皇帝,但此人迷信道教,主要精力却没有放在治国上,而是放在了玄修上,热衷于炼丹制药和祈求长生,整天在炼丹炉前做他的成仙大梦,皇帝了解国家的情况,只能通过一些特殊的渠道进行,道教举行斋醮时献给上天的奏章祝文,嘉靖皇帝懒得写,于是一批写这方面文章的高手就成了皇帝身边的红人,诸如严嵩、严世藩、徐阶等,这些奏章祝文又称之为“青词”,因此,严嵩、徐阶等身为内阁大臣,又被称之为“青词宰相”,这群“青词宰相”虽然说是逢迎主上,但绝非是无能之辈,其中严世藩还自认为是写“青词”的天才,可见,严嵩“拍马屁”的功夫绝对是炉火纯青啊!本文由风林网原创,请勿转载!
为了让皇帝能够了解国情,“青词宰相”们可谓皓首穷经,在他们的词里,都隐藏着巨大的政治内涵,他们与皇帝的交流完全靠着这一首首“青词”来维系,在中国历代帝王中,这种特殊的君臣交流方式,也可谓是奇葩了。
生活常识分享。
大明王朝观后感
大明王朝观后感最近追完了《大明王朝》这部剧,心里那叫一个五味杂陈。
这剧啊,真就像是一幅徐徐展开的历史长卷,把明朝嘉靖年间的那些事儿,一桩桩一件件,活灵活现地摆在了咱眼前。
先说嘉靖皇帝,他在那深宫里,看似不理朝政,一心修道,可那权力的线啊,始终紧紧握在他手里。
他就像个幕后的大掌柜,看似不管事儿,实际上店里的每一笔账,他心里都门儿清。
他的心思,那叫一个深不见底,谁也猜不透。
一会儿给这个大臣点颜色,一会儿又给那个大臣点甜头,把大臣们耍得团团转。
我就寻思啊,这当皇帝也太累了,天天这么算计,能睡个安稳觉不?严嵩严世蕃父子,那可真是权倾朝野的大奸臣。
严嵩老谋深算,严世蕃嚣张跋扈。
他们拉帮结派,贪污受贿,把朝廷搞得乌烟瘴气。
可你别说,这俩父子之间的互动还挺有意思。
严嵩有时候也头疼自家这个不省心的儿子,严世蕃呢,总觉得自己聪明绝顶,结果常常聪明反被聪明误。
有一回,严世蕃为了抢一块地,那手段使的,真是无所不用其极。
又是威胁,又是利诱,把当地的老百姓坑得叫苦连天。
我看着都气不打一处来,心想这世上怎么会有这么坏的人!再说说海瑞,这位海青天,那可是正义的化身。
他不畏强权,敢于直言进谏。
哪怕是面对嘉靖皇帝,他也敢把真话一股脑儿全倒出来。
他家里穷得叮当响,可那一身正气,比啥都值钱。
他审案子的时候,那叫一个仔细,不放过任何一个细节。
有个案子,涉及到权贵,旁人都不敢接手,他倒好,二话不说就接了下来。
为了查真相,他风里来雨里去,把自己累得够呛。
他老婆孩子跟着他也没过上啥好日子,可他就是不低头,不妥协。
我当时就在想,要是朝廷里多几个海瑞这样的官,那老百姓的日子得多好过啊!还有那胡宗宪,他算是个能臣,也是个忠臣。
在严嵩的手下办事,他左右为难。
一方面,他不想跟着严嵩父子同流合污;另一方面,严嵩对他又有知遇之恩。
他在夹缝中求生存,一心只想抗倭,保卫边疆。
他为了筹措军饷,那是操碎了心。
头发都白了好几根,人也憔悴了不少。
有一次,军饷迟迟不到位,士兵们都快没饭吃了,他急得团团转,到处求人。
历史趣谈:胡宗宪 抗倭英雄有大才却无德最后自杀身亡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胡宗宪抗倭英雄有大才却无德最后自杀身亡导语:评价一个人一定要全面概之,切不可片面而论。
抗倭民族英雄胡宗宪就是此方面的典型。
不可否认他是一个能臣,甚至可以说大明的倭寇要是没有他评价一个人一定要全面概之,切不可片面而论。
抗倭民族英雄胡宗宪就是此方面的典型。
不可否认他是一个能臣,甚至可以说大明的倭寇要是没有他根本解决不了。
世人都说戚继光是抗倭英雄,试想没有胡宗宪这个上司的鼎力支持,戚继光又怎么能成就如此功劳。
但其人私德却极其败坏。
嘉靖四十一年(1562年),胡宗宪主持的抗倭斗争取得了前所未有的胜利,渐次平息了浙江的倭患,并开始剿灭了福建的倭寇。
在历经多年的血雨腥风之后,大明王朝的海疆终于有望恢复往日的平静了。
可这也应了那句古话“飞鸟尽,良弓藏。
狡兔窟,走狗烹”。
胡宗宪作为可以节制数省军务的封疆大吏,一旦倭患平息了,他手中的重权反倒使自己处于不利的境地。
与胡宗宪多年抗倭斗争相伴的是他多次遭到弹劾,但因其抗倭有功,嘉靖皇帝都一直保全他,所以每次都是有惊无险。
可是,如果他卷进了政治斗争的旋涡,前景就不是那么美好了。
嘉靖四十一年五月,内阁首辅严嵩被罢官,其子严世蕃被逮捕。
胡宗宪是由严嵩义子赵文华的举荐而屡屡升迁的,在朝中很多大臣的眼里,他属于严党。
赵文华已死,严嵩失宠,胡宗宪的处境也就岌岌可危。
这年年底,南京给事中陆凤仪就以贪污军饷、滥征赋税、党庇严嵩等十大罪名上疏弹劾胡宗宪。
时人王世贞曾说:“我知道绩溪(胡宗宪)的功劳,可他被华亭(徐阶)所压制,不能表白他的冤屈。
”看来,这一切都是新生活常识分享。
徐文长传
一天傍晚我坐在陶太史楼上,随意抽下书架上的书,拿到一卷诗集《阙编》,纸质低劣,刻工粗糙,烟煤染黑了书页,稍微有点字的形状。
稍稍靠近灯下读它,读了没几首,不自觉地惊跳起来,马上叫周望:“《阙编》是什么人写的,是现在的人,还是古人?”周望说:“这是我同乡徐文长先生写的。
”两人跃起,在灯影下读了又叫(好),叫了又读,童子仆人睡下了也都被惊醒。
嗨,我活了三十年,才刚刚知道海内有个文长先生。
噫,这相识是何其晚也!因此,用我从越人(绍兴)那里所听到的事情,依次略加编写,写成《徐文长传》。
徐渭,字文长,是山阴的秀才,声名盛大。
薛公蕙在绍兴主持考试时,非常惊奇徐渭的才华,把他看作国家的杰出人才。
然而徐渭却命运不好,遇事不顺,屡次科考总是失败。
中丞胡宗宪听说他后,请他到他的幕府中做幕僚。
文长每次去见胡公,都穿着隐士的粗布衣戴着隐士的黑头巾,放任地谈着天下之事。
胡公非常高兴。
这时,胡公指挥管理着几支边防军,威振东南,普通士兵(在胡公面前)跪着说话,匍伏着往前走,不敢抬头,而文长以一个胡公手下秀才的身份狂傲地对待胡公,议论的人把他比作刘真长与杜甫。
胡公恰巧得到一头白鹿,嘱托文长写一个表(一种文体,呈给皇帝的表章)。
表递交上去后,永陵皇帝看了很高兴。
胡公因为这个而更加惊叹徐渭的才华,一切惦记奏章,都出自徐渭之手。
文长自负自己的才华,喜好出奇怪的计策,谈用兵之道大多被他说对,看当时的士人没有一个看得上眼,然而竟然遭遇不顺利。
文长既然已经在做官方面不得志,于是就放浪于酒,纵情于山水,游遍齐、鲁、燕、赵之地,看遍北方的沙漠。
他所看到的山崩海立,沙起云飞,风鸣树倒,幽谷大都,人物鱼鸟,一切可惊可愕的形状,一一都写入了诗。
他胸中又有不可磨灭的勃勃生气,英雄无用武之地,投靠无门的悲愤,所以他写的诗,如怒如笑,如水在峡谷中鸣叫,如种子出土,如寡妇的夜哭,如旅行在外的人夜半冷了起床;虽然有些诗技巧也有不好的,但匠心独出,有诗国君王的气派,不是那些有妾妇之道(女人气)而替别人做事的人所能写出来的。
绍兴师爷之祖徐文长的一生:明代第一才子
绍兴师爷之祖徐文长的一生:明代第一才子本文导读:《有永乐大典》的总篡官解缙,有被称为“博览第一”的杨慎,有吴门四才子:唐伯虎、祝枝山、文征明和徐祯卿。
不过,论起在后世的影响力之大,民间的口碑之好,除徐渭徐文长外,不作第二人想。
图片来源于网络明清官场有句谚语,叫做“无绍不成衙”,意思是官府衙门里绍兴师爷最多。
徐渭就是绍兴师爷的祖师爷,他在东南各路才子云集的抗倭总督胡宗宪幕府中,才气最大,名气最响,堪称首席幕僚。
明代著名戏剧家汤显祖称:“安得生致徐文长,自拔其舌。
”清代扬州八怪之一郑板桥曾刻一印“青藤(徐渭)门下走狗。
”晚清艺术大师吴昌硕称其为“画中圣”。
近代艺术大师齐白石更是对他倾慕到了极致:“恨不生三百年前,为青藤磨墨理纸。
”现代国画大师潘天寿则一语而概之:“三百年中第一人。
”说来有趣,除了这些玩高雅的对徐渭顶礼膜拜,平头老百姓对他同样津津乐道。
江南一带几百年来,“少年徐文长”机智诙谐的故事脍炙人口,妇孺皆知,尽管绝大部分老百姓并不知道徐文长是徐渭的字,但丝毫不妨碍他们对这个江南神童的喜爱——“来,今晚爸爸给你讲个少年徐文长智斗太师的故事……”为徐渭赢得后世无数崇拜者的,是他的才气,是他超越时代的艺术天赋。
徐渭是百年罕见的全能人才,他的书法、绘画、诗文、戏曲,全是大师级别。
不过,作为师爷,徐渭在胡宗宪幕下靠的不是书画,而是文章。
徐渭最出名的事迹是帮助胡宗宪两次写《上白鹿表》进献嘉靖皇帝。
白鹿是什么东西?没错,就是白色的鹿。
现代生物学家告诉我们所有的白花动物都是一种白化病,但是在古代,这叫“祥瑞”,类似什么白虎白鹿啦,禾生双穗啦,都是皇帝的精诚感动上天所至,预示着风调雨顺国泰民安云云。
嘉靖皇帝朱厚熜最好这一口,在他执政期,大臣们千方百计进献各种祥瑞,白鹿、白鹤、白雁、五色龟、灵芝等等,进献者无一例外的加官进爵。
徐渭主笔的《上白鹿表》辞章华丽,得到朱厚熜的大加赞赏。
得到皇帝表彰,胡宗宪比打了胜仗还高兴,从此对徐渭更加恩宠无二。
《明史十讲》网络课程-听课笔记
80、黄仁宇《剑桥中国明代史》——东林运动——吴金成“以书院为中心的运动即东林运动”。
81、魏忠贤权利在天启年间达到顶峰。刘若愚《灼中记》——魏忠贤是农民出身。《玉镜新谈》形迹丰伟。《梼杌元评》,本名辰生,魏进忠、李进忠、后皇帝赐名魏忠贤。首先得到魏朝的帮助,又得到司礼监太监王安的帮助。魏忠贤爬上权利顶峰主要依靠皇帝奶妈客氏。
82、阉党构成:太监(三十人)、内阁、六部高官(五虎、五彪、十狗、十孩儿、四十孙)、各级地方政府官僚。五虎之首:崔呈秀。五彪:锦衣卫。十狗:君臣之义已绝,父子之恩还在。《东林点将录》——王绍辉(妩媚如闺人,笔下如刀剑);内阁首辅-顾秉谦,赵、、、
83、杨涟,都察院左副都御史,弹劾魏忠贤,列二十四条罪状。(直如弦,死道边;曲如弓,封公侯。)。结果六君子之狱,七君子之狱,正直大臣北迫害致死。
44.张居正:我非相,乃摄也
45、张居正:宫府一体
46、张居正:感到骑虎之势自难中下,因此回到北京以后张居正主动提出退休,但是太后不同意。张居正向皇帝坦诚:大权不可久窃,高位不可久居。
47、万历十年,张居正病死,冯保被发配南京明孝陵守陵。
48、明朝从朱元璋开始,实施海禁政策。禁止民间私自出海,与其他国家做贸易,官方行为不在此列。
56、中日朝贡贸易:拿有勘合的日本使节在宁波港登陆,随之而来的商人和中国人展开贸易。
57、争贡事件,导致中日朝贡贸易唯一港口宁波港也封闭掉。
58、王直倭寇王,有海商的特色,也带有海盗的色彩。
59、平倭总督:胡宗宪,嘉靖三十八年,将王直斩首。
60、倭寇真相不为人所知,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民族主义情绪。
61、唐枢:中国与外国贸易难以禁绝,海禁只能禁止中国百姓;嘉靖年间的倭患起源于海禁政策不合时宜——商道不通、、、;所谓的倭寇其实是中国百姓,嘉靖三十一年“海上之为寇、、、”。
高中语文 课外古诗文《明史 胡宗宪传》原文及翻译
《明史·胡宗宪传》原文及翻译明史原文:胡宗宪,字汝贞,绩溪人。
嘉靖十七年进士。
历知益都、余姚二县。
擢御史,巡按宣、大。
三十三年,出按浙江。
时歙人汪直据五岛煽诸倭入寇,而徐海、陈东、麻叶等巢柘林、乍浦、川沙洼,日扰郡邑。
时柘林诸倭移屯陶宅,势稍杀。
会苏、松巡抚曹邦辅歼倭浒墅,文华欲攘功不得,大恨,遂进剿陶宅残寇。
宗宪与共将锐卒四千营砖桥约邦辅夹击倭殊死战宗宪兵死者千余而倭犯浙东诸州县杀文武吏甚众。
宗宪乃与文华定招抚计。
文华还朝,盛毁总督杨宜,而荐宗宪,遂以为兵部右侍郎代宜。
初,宗宪令客蒋洲、陈可愿谕日本国王,遇汪直养子滶于五岛,邀使见直。
宗宪与直同乡里,欲招致之,释直母妻于金华狱,资给甚厚。
洲等谕宗宪指。
直心动,又知母妻无恙,大喜曰:“俞大猷绝我归路,故至此。
若贷罪许市,吾亦欲归耳。
但日本国王已死,各岛不相摄,须次第谕之。
”因留洲而遣滶等护可愿归。
宗宪厚遇滶,令立功。
滶大喜,以徐海入犯来告。
亡何,海果引大隅、萨摩二岛倭分掠瓜洲、上海、慈溪,自引万余人攻乍浦,陈东、麻叶与俱。
宗宪壁塘栖,与巡抚阮鹗相掎角。
会海趋皂林,鹗遣游击宗礼击海于崇德三里桥,三战三捷。
三十六年正月,阮鹗改抚福建,即命宗宪兼浙江巡抚事。
至明年春,新倭复大至,严旨责宗宪。
宗宪惧得罪,上疏陈战功,谓贼可指日灭。
所司论其欺诞。
帝怒,尽夺诸将大猷等职,切让宗宪,令克期平贼。
时赵文华已得罪死,宗宪失内援,见寇患未已,思自媚于上,会得白鹿于舟山,献之。
帝大悦,行告庙礼,厚赉银币。
(节选自《明史》,有删改)译文:胡宗宪,字汝贞,绩溪人。
嘉靖十七年考中进士。
历任益都、余姚知县。
被提拔为御史,巡查宣化、大同。
嘉靖三十三年,出任浙江巡查御史,当时歙县人汪直占据五岛煽动倭寇入侵,而徐海、陈东、麻叶等人巢居柘林、乍浦、川沙洼等地。
每天在骚扰郡县。
当时柘林中众多倭寇转移屯据陶宅,势力逐渐衰弱。
恰逢苏州、松江巡抚曹邦辅在浒墅歼灭倭寇,赵文华想窃取功劳,没有成功,非常生气,于是进攻、剿灭陶宅的残敌。
金鱼胡同的名人故事
金鱼胡同的名人故事
金鱼胡同是北京的一个著名胡同,历史上曾有多位名人居住于此,以下是其中两位:
1.那桐
那桐,叶赫那拉氏,生于咸丰六年,死于民国十四年,光绪年间内阁学士,先后做过户部尚书、外务部尚书、总理衙门大臣、军机大臣、内阁协理大臣等,并兼任过京师步军统领(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九门提督)和管理工巡局事务。
他曾经查办津浦铁路北段总局的贪污案件,史料还记载他“创警务,缮路政,平反王维勤冤狱,商民颂之”。
那桐的书法也不错,清华大学二校门门楣上“清华园”三个字便是出自他的手笔。
2.胡宗宪
胡宗宪是明朝时期的官员,他曾在金鱼胡同居住。
胡宗宪曾奉召进京面见嘉靖皇帝,得到了嘉靖的赏赐,被赐住在金鱼胡同。
这是明代皇子们集体居住的地方,是未来国家最高权力代表的所在。
胡宗宪能被赏赐居住在这里,显示了他满朝文治武功的能力,无人能企及的恩泽。
胡宗宪—搜狗百科
胡宗宪—搜狗百科
胡宗宪作为龙川胡氏的第三十四代孙,自出生起就被家人寄予厚望。
其父胡尚仁,善于治家,家境殷实。
其母方氏,出身书香门第,知书达理。
胡宗宪自小就受到了良好的家庭教育。
稍长,他的父母不惜出重金聘名师教授。
胡宗宪聪明好学,对于兵法谋略之类的书尤其用心,唯独在科举功名上没有兴趣。
这让他的父母大为伤心。
后在其父苦苦规劝下,胡宗宪才有所收敛,专心科举。
嘉靖七年(1528),胡宗宪成为绩溪县学庠(xianɡ)生。
嘉靖十三年(1534),胡宗宪乡试中举。
嘉靖十七年(1538),胡宗宪考中进士。
此时距他的曾叔祖胡富考中进士正好是一个甲子,整六十年。
后胡宗宪累官至兵部尚书。
至今,在安徽绩溪的龙川村(现为大坑口村)村头还矗立着颂扬他们事迹的“奕世尚书坊”,“奕世”就是代代相传的意思。
[胡宗宪简介]胡宗宪
[胡宗宪简介]胡宗宪【其他范文】胡宗宪篇(1):徐文长传古文阅读答案徐文长传是一篇文言文阅读题,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徐文长传古文阅读答案,欢迎阅读参考!徐文长传[明]袁宏道文长为山阴秀才,大试辄不利,豪荡不羁。
总督胡梅林公知之,聘为幕客。
文长与胡公约:“若欲客某者,当具宾礼,非时辄得出入。
”胡公皆许之。
文长乃葛衣乌巾,长揖就坐,纵谈天下事,旁若无人。
胡公大喜。
是时公督数边兵,威振东南,介胄之士,膝语蛇行,不敢举头;而文长以部下一诸生傲之,信心而行,恣臆谈谑,了无忌惮。
文长自负才略,好奇计,谈兵多中。
凡公所以饵汪、徐诸虏者,皆密相议,然后行。
尝饮一酒楼,有数健儿亦饮其下,不肯留钱。
文长密以数字驰公,公立命缚健儿至麾下,皆斩之,一军股栗。
有沙门负资而秽,酒间偶言于公,公后以他事杖杀之。
其信任多此类。
文长既已不得志于有司,遂乃恣情山水,走齐、鲁、燕、赵之地,穷览朔漠。
其所见一切可惊可愕之状,一一皆达之于诗。
当时所谓达官贵人、骚士墨客,文长皆叱而奴之,耻不与交,故其名不出于越。
悲夫!一日,饮其乡大夫家。
乡大夫指筵上一小物求赋,阴令童仆续纸丈余进,欲以苦之。
文长援笔立成,竟满其纸,气韵遒逸,物无遁情,一座大惊。
文长喜作书,笔意奔放如其诗,苍劲中姿媚跃出。
超逸有致。
卒以疑杀其继室,下狱论死。
张阳和力解,乃得出。
既出,倔强如初。
晚年愤益深,佯狂益甚。
显者至门,皆拒不纳。
当道官至,求一字不可得。
时携钱至酒肆,呼下隶与饮。
或自持斧击破其头,血流被面,头骨皆折,揉之有声。
然文长竟以不得志于时,抱愤而卒。
石公曰:先生数奇不已,遂为狂疾;狂疾不已,遂为囹圄。
古今文人,牢骚困苦,未有若先生者也。
梅客生尝寄余书曰:“文长吾老友,病奇于人,人奇于诗,诗奇于字,字奇于文,文奇于画。
”余谓文长无之而不奇者也。
无之而不奇,斯无之而不奇也哉!悲夫!(节选自《徐渭集附录》)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而文长以部下一诸生傲之,信心而行信:任凭B.凡公所以饵汪、徐诸虏者,皆密相议然后行饵:招待C.阴令童仆续纸丈余进,欲以苦之阴:暗中D.卒以疑杀其继室,下狱论死论:判罪2.下列句子中,全都表现徐文长“豪荡不羁”的一组是(3分)①恣臆谈谑,了无忌惮②其所见一切可惊可愕之状,一一皆达之于诗③文长援笔立成,竟满其纸④显者至门,皆拒不纳⑤时携钱至酒肆,呼下隶与饮⑥或自持斧击破其头,血流被面A.①②③B.①④⑤C.②⑤⑥D.③④⑥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徐文长未能得志,于是寄情山水,游历北方,并以诗作记游抒怀。
胡宗宪是怎么上位的?胡宗宪上位之后做了哪些事情?
胡宗宪是怎么上位的?胡宗宪上位之后做了哪些事情?本文导读:历史上的有名的人很多,明朝的抗倭名将胡宗宪便是其中之一,但是今天的他已经逐渐被人们淡忘,虽然他抗倭有功,但是他上位却是靠着拉下自己的上级往上爬,方式确实让人不敢苟同。
胡宗宪,字汝贞,安徽绩溪人,和老朱家是半个老乡,家里是当地的名门望族,可谓世代为官。
而他本人则是权倾一方的封疆大吏,官至正二品的闽浙总督。
因为东南沿海地区倭寇为患,从而成为当时的风云人物。
胡宗宪是个务实的人,从不搞一些虚名,所以他的上位其实是靠"非正常"手段上位的。
被他搞下来的是他的前任闽浙总督张经,而他在其中所扮演的角色则只是一个幕后黑手,台面上的则是严嵩的干儿子赵文华。
此时的胡宗宪还只是个七品的巡按御史,而且是刚从北方调到浙江的。
赵文华比胡宗宪早到一段时间,仗着严嵩是他干爹,以为来到浙江可以混的风生水起,趁机大捞一笔,可事与愿违,因为主政浙江的是时任闽浙总督的张经和浙江巡抚李天华。
这两人是同乡,所以算是一个鼻孔出气,并且对严嵩一党都不感冒,甚至是厌恶。
所以,本想在浙江大捞一笔的赵文华是处处都买碰鼻灰,从而和张经产生了矛盾。
按理,作为一个正三品的通政司使,再加上张经本人有心机有权谋,赵文华是斗不过他的。
可他有了严嵩做后盾,所以下定决心要扳倒张经以及李天华。
而胡宗宪,正是在这样的情况下来到浙江的。
刚到浙江没多久,已经是政治老油条的胡宗宪便闻到了赵文华和张经之间的火药味。
胡宗宪个人觉得,张经是个好人,而且为人正直,可他做人做事总是慢半拍,平定倭寇之患的任务在他手里不一定完成的好,而自己在北疆的时候就立志荡平倭寇。
所以便想借赵文华以及他的后台严嵩的手把张经搞下去,从而达到自己做总督的目的,以便实现自己的志向。
胡宗宪是这样想的,也是这样做的。
所以当赵文华在浙江官场处处吃鼻灰的时候,胡宗宪主动靠近了他,和他拉关系,交朋友。
而赵文华本人大感于"患难见真情"的情谊,故而对胡宗宪产生了好感,逐渐的便把胡宗宪当成了自己人。
胡宗宪辩诬疏原文
胡宗宪辩诬疏原文
摘要:
一、胡宗宪简介
二、辩诬疏背景
三、胡宗宪对诬陷的回应
四、辩诬疏的主要内容
五、胡宗宪的忠诚与担当
六、辩诬疏的历史意义
正文:
胡宗宪是明朝中期的一位著名将领和政治家,他曾任南京兵部尚书,参与多场战争,为国家安全做出了巨大贡献。
然而,在胡宗宪的生涯中,也曾遭遇过诬陷和攻击。
在明嘉靖年间,胡宗宪受到严嵩的诬陷,被指贪污军饷。
面对这一莫须有的罪名,胡宗宪并未选择沉默,而是挺身而出,为自己辩诬。
他上疏明世宗,详细阐述了自己的忠诚和清白,这就是著名的《胡宗宪辩诬疏》。
在这篇疏中,胡宗宪首先表明了自己的忠诚和担当,他声称自己一生为国,从未有过背叛之心。
接着,他详细列举了自己的军事和政治成就,以证明自己是一个有能力、有操守的官员。
在疏中,胡宗宪对严嵩的诬陷进行了有力反驳。
他指出,严嵩之所以诬陷自己,是因为自己坚决反对严嵩的贪污和专权行为,因此遭到了报复。
同时,胡宗宪还揭露了严嵩的罪行,呼吁明世宗严惩严嵩,以维护国家法纪。
胡宗宪的《辩诬疏》在当时产生了巨大影响,它不仅使胡宗宪洗清了冤屈,还使严嵩的势力受到了打击。
更重要的是,《辩诬疏》体现了胡宗宪的忠诚和担当,展示了他对国家的无私奉献。
总的来说,胡宗宪的《辩诬疏》不仅是一部为自己辩诬的文书,更是一部反映他忠诚于国家、敢于担当的英勇写照。
明史·徐谓传原文
明史·徐谓传原文原文:徐谓,字文长,为阴诸生,声名藉甚。
薛公蕙校越时,奇其才,有国士之目。
然数奇,屡试辄蹶。
中丞胡公宗宪闻之,客诸幕。
文长每见,则葛衣乌巾,纵谈天下事,胡公大喜。
是时,公督数边兵,威震东南,介胄之士,膝语蛇行,不敢举头,而文长以部下一诸生傲之。
议者方之刘真长、杜少陵云。
会得白鹿,属文长作表。
表上,永陵喜。
公以是益奇之,一切疏记,皆出其手。
文长自负才略,好奇计,谈兵多中,视一世事无可当意者。
然竟不遇。
文长既已不得志于有司,遂乃放浪麴櫱,恣情山水,走齐、鲁、燕、赵之地,穷览朔漠。
其所见山崩海立,沙起云行,鸣树偃,幽谷大都,人物鱼鸟,一切可惊可愕之状,一一皆达之于。
其胸中又有勃然不可磨灭之气,英雄失路、托足无门之悲,故其为诗,如嗔如笑,如水鸣峡,如种出土,如寡妇之夜哭,羁人之寒起。
虽其体格时有卑者,然匠心独出,有王者气,非彼巾帼而事人者所敢望也。
文有卓识,气沉而法严,不以模拟损才,不以议论伤格,韩、曾之流亚也。
文长既雅不与时调合,当时所谓骚坛主盟者,文长皆叱而奴之,故其名不出于越,悲夫!喜作书,笔意奔放如其诗,苍劲中姿媚跃出,欧阳公所谓妖韶妇女老自有余态者也。
间以其余,旁溢为鸟,皆超逸有致。
卒以疑,杀其继室,下狱论死,张太史元汴力解,乃得出。
晚年愤益深,佯狂益甚。
显者至门,或拒不纳;时携钱至酒肆,呼下隶与饮;或自持斧击破其头,血流被面,头骨皆折,揉之有声;或以利锥锥其两耳,深入寸余,竟不得死。
然文长竟以不得志于时,抱愤而卒。
石公曰:先生数奇不已,遂为狂疾,狂疾不已,遂为囹圄。
古今文人,牢骚困苦未有若先生者也。
虽然,胡公,间世豪杰;永陵,英主。
幕中礼数异等,是胡公知有先生矣;表上,人主悦,是人主知有先生矣。
独身未贵耳。
先生诗文崛起,一扫近代芜秽之习,百世而下,自有定论。
胡为不遇哉!梅客生尝寄余书曰:文长吾老友,病奇于人,人奇于诗。
余谓文长,无之而不奇者也。
无之而不奇,斯无之而不奇也,悲夫!(有删节):徐渭,字文长,是山阴诸生(明清已入学的生员),名声很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明史胡宗宪,嘉靖皇帝的宠臣嘉靖皇帝应该是有些福气的。
当他在大礼议中面临困境的时候,张璁挺身而出,帮助他渡过难关;当宫女们用绳子要将他勒死的时候,却在绳子上打了两个死节,竟然勒不死他。
当倭寇在东南地区捣乱时,先是朱纨,后是胡宗宪,用不同的方式帮助他收拾倭寇。
由于朱纨在剿灭倭寇的同时没有摆平为海盗们鸣冤叫屈的闽浙及徽州籍官员,打搅了嘉靖皇帝的清修,被下狱致死。
但向嘉靖皇帝告胡宗宪状的人其实比朱纨多得多。
为什么呢?因为胡宗宪不守规矩、不按规矩出牌,甚至还有些无赖;因为胡宗宪生活奢侈、出手豪阔,养着一批三教九流之人,把个总督府弄得乌烟瘴气;而且,胡宗宪对付倭寇、对付海盗的那些手段,甚至有些下三滥,令一些正人君子看不惯,甚至嗤之以鼻、羞于为伍。
但是,不管文官们怎么说,怎么弹劾,嘉靖皇帝就是相信胡宗宪,就是信赖胡宗宪。
什么原因?第一胡宗宪既会打仗,又懂得讨皇帝高兴,办法是“多报喜、少报忧”。
胡宗宪主持剿倭之后,东南形势确实大为改观,所以他有向皇帝不断报捷的资本。
所以,皇帝见到的报告,不像过去那样,今天损兵,明天折将,而是三天一小胜、五天一大捷。
这种消息多么令人高兴。
人逢喜事精神爽,喜欢听好消息是人的天性,不能怪嘉靖皇帝。
当然,胡宗宪并不是没有打过败仗,但他知道皇帝什么高兴什么不高兴。
他会在报告中作一些处理,小胜报大胜、大捷成了特大喜讯;遇到困难、受到挫折、打了败仗,他先压着,等到反败为胜时,一并报告。
你看看,多聪明。
但是,要做到这一点并不容易。
既是因为巡按御史和言官们一天到晚盯着、一天到晚用放大镜在找毛病,又因为能够混到总督、巡抚这个位置上的人,都不是傻瓜,胡宗宪现在做的,他们也都曾经想这样做,甚至也都曾经这样做过。
但是,当言官们揭露胡宗宪掩盖败绩的时候,胡宗宪又打胜仗了。
而其他的巡抚、总督又没有胡宗宪的本事,没有办法反败为胜更不要说很快就反败为胜,于是最终还是要如实报告,要被揭露出来,这罪过就要加等了,因为这样的错误被杀的巡抚、总督在当时不止一个两个。
世界上的事情就是这样不公平,别人能做到的,你就未必做得到。
别的总督、巡抚做不到,但胡宗宪做得到。
所以,尽管不断有人揭露他夸大胜利、揭露他掩盖败绩,但从总体形势看,却是在不断好转,所以这个状在嘉靖皇帝那里就告不入。
其实,嘉靖皇帝也同样不是傻瓜,虽然看上去他只是在西苑祭祭天,拜拜神,一心一意勤修炼,但他心里像明镜一样。
既然是打仗,哪里可能只打胜伏不打败仗?而且他有比较,胡宗宪在东南,形势就和其他人在那里不一样。
这是嘉靖皇帝相信胡宗宪、信赖胡宗宪的第一个原因。
第二胡宗宪不但在国家安全上帮助嘉靖皇帝,而且在心理上,在皇帝和上天交流的过程中帮助嘉靖皇帝。
这更是其他的将领,其他的总督、巡抚们根本想不到的。
但是,他们想不到的事情,胡宗宪却想得到,不但想得到,而且做得十分出彩。
那么,胡宗宪怎么在心理上安慰皇帝、在皇帝和上天的交流过程中帮助皇帝呢?这就要说到大名鼎鼎的徐渭徐青藤了。
▲徐渭说来真是不可思议。
徐渭本来只是浙江绍兴的一介书生,他在为自己写的《墓志铭》中对自己的大半生作了回顾。
少年时代的徐渭致力于古文,在家乡绍兴小有名气。
但运气不佳,做了二十六年的秀才,连考了八次举人,竟然连考连败。
这个成绩比起他的浙江大老乡张璁更加丢人。
张璁是连考八次,最后考中进士,徐渭也是连考八次,竟然连举人都考不上。
他又是心比天高的人,却身为下贱,成为人们讥笑的对象。
不仅如此,这个徐渭还既穷酸又懒惰,既孤傲而又散漫,所以没有什么朋友。
没什么朋友也没关系,自己过自己的日子就是了,但是他又“尤不善治”,没有什么谋生手段,所以穷困潦倒。
但就这么一个落魄书生,竟然受到胡宗宪上宾般的接待。
徐渭自己后来回忆说,初到胡宗宪帅府中时,“数赴而数辞”,来了又走,走了又来,反反复复。
中国人有“反复小人”的说法,但胡宗宪胸能容物,对于这个一身坏毛病的穷书生,任其来去自由,来的时候接客、走时候送客,从来不缺礼数。
这倒使得徐渭有些过意不去。
那么,是什么原因使得胡宗宪对徐渭如此抬举、如此厚爱呢?我们在上一集曾经反复说到胡宗宪的一个特点,“善宾客”。
人们用“善”字而不是用“喜”字来说明胡宗宪的对待宾客,其实大有讲究。
因为胡宗宪不但喜欢招揽宾客、厚待宾客,而且善于发现宾客的长处、善于发挥宾客的长处。
这就是喜欢结交朋友与善于结交朋友的大不同处。
别人尽看到徐渭的不足,尽看到徐渭的坏毛病,甚至连徐渭自己都对自己缺乏信心,但胡宗宪却发现了徐渭的长处。
什么长处?徐渭虽然没有谋生的手段,却学过文武术。
诗文写得极其漂亮,书画更是独树一帜,而且拜名师学过剑术,学过兵法,这就是本事。
这种本事本来是应该卖给帝王家的,是用来为国家建功立业的。
但明朝进入官场的道路非常狭窄,学文的必须通过科学,即使考不上进士,也得考上个举人,才算有了做官的资格。
但徐渭就是考不上举人,所以路子就断了。
对于这一点,胡宗宪特别能够理解徐渭。
胡宗宪久在官场,见人见得多了。
有多少没有本事的人,就因为运气好,背了几篇“时文”,考中了举人、考中了进士,所以进入官场,甚至辉煌腾达。
又有多少有本事的人,因为运气不好而混不到一官半职,穷困潦倒一辈子。
至于徐渭的孤傲散漫,瞧不起人,在胡宗宪看来,这根本就不是缺点,包括自己内,哪个有本事的人不是这样?这个徐渭倒是合自己的脾性。
至于穷酸懒惰,那是英雄气短,没有遇上明主,是凤凰落进鸡窝里,展不开翅膀。
一旦英雄有了用武地、凤凰重新回到蓝天,那还不是不鸣则已,一鸣惊人?所以胡宗宪要善待徐渭、要厚爱徐渭。
徐渭就没有辜负胡宗宪的厚爱,到总督府的第二年,就给了胡宗宪一大惊喜。
嘉靖三十七年四月,胡宗宪剿倭到舟山,不知倭寇或海盗们哪里弄来一头白色母鹿,逃跑时没顾上带走,被军士献给了胡宗宪。
这真是个意外之喜。
鹿有多种,马鹿、水鹿、梅花鹿、长颈鹿等等。
但白色的鹿却极其少见,一旦出现,就被视为“祥瑞”,就是大吉大利。
胡宗宪得到白鹿,大家自然向他表示祝贺。
胡宗宪自己也十分得意。
但那个时代是什么时代?是封建时代、是君主专制的时代,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
如此祥瑞之物,又岂是臣下可以享用的?这个祥瑞之物胡宗宪敢留在自己身边吗?如果留下,那你想干什么?天下没有不透风的墙,御史一个报告给皇帝,那胡宗宪就死定了。
所以,这个东西必须送到北京去,送到嘉靖皇帝的西苑去,那才是为臣之道。
这个白鹿的出现,并且要把它护送到北京,凭空增添许多事情。
要寻找饲养员,要准备好路上的食品,要安排好运送的船只,要挑选出放心的卫队。
这个工作甚至比当年把嘉靖皇帝从安陆州护送到北京更困难。
但这个运送白鹿的工程,却是一个重要的政治任务。
不但是总督工程,而且是皇帝工程、是国家工程。
既然是国家工程,那花多少钱也得办,调动多少人也得办,而且要办好,不但不能让白鹿在路上死去,连在路上生病都不行。
不然的话,如此祥瑞之物,搭拉着一个生病的脑袋去见皇帝,那不是扫兴吗?当然,由于措施得力,这头白鹿最终生龙活虎般地见到了皇帝。
运送白鹿是一个方面,更加重要的是要配合进献白鹿,给皇帝呈上一篇文章,使得这个事情变得有文化。
只有注入了文化因素,事情才会有附加值。
这篇文章要介绍这头白鹿的来由,要介绍这头白鹿出现预示的意义,包括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胡宗宪帅府中有的是文学奇士,写出这么一篇文章应该不是太难。
但各人有各人的口味,谁知道皇帝是什么口味呢?而且,看文章还要看心情,同是一篇文章,心情不同,看上去味道也不相同。
这里面的讲究、这里面的学术大得很。
而且,还有运气的成份。
但无论如何,必须让皇帝看了喜欢,看了高兴。
胡宗宪在这方面也没有太多的经验,但他有他的主意,他让宾客中的文人们各展才学,每人写一篇,让大家来评价,看看谁的文字最好、谁的文章最可能得到皇帝的赞赏。
这就等于搞一个作文比赛。
大家要问,这犯得着吗?当时倭寇还在捣乱,还在滥杀老百姓,还在洗劫城市和乡村,你们这帮人不把精力放到剿灭倭寇上去,却花在做这个无用功上。
但是,我们是站着说话不腰痛。
在因为在中国历史上,多少著名的英雄好汉,在前方拼命为国家抛头颅、洒热血,却因为没有做好和皇帝的沟通,没有摆平中央的事情,最终是“出师未捷身先死,常使英雄泪满襟”。
远的不说,南宋初年的岳飞,厉不厉害?金人都叫他岳爷爷,叫他的军队岳家军,说是“撼山易、撼岳家军难”。
但最后怎么个结局?还有,就在几年前发生的事情。
胡宗宪前任的前任的前任,浙江巡抚朱纨,就是因为眼睛只盯着倭寇、只盯着海盗,忽略了和朝廷重臣的沟通,忽略了和嘉靖皇帝的沟通,最终下狱而死。
胡宗宪当然不步他们的后尘,他是个会算政治帐的人,他要通过加强和朝廷的联系,来保证在剿倭灭寇中没有后顾之忧,所以他必须做这个别人看起来无聊得很的事情,必须做这个在别人看来纯粹是拍马屁的事情。
不仅他自己要做,还要说服、动员身边的这些有本事的人按照他的意思做,跟着他一起做。
不但要做,还做好,要做得很漂亮。
思想问题做通了,认识统一了,事情就很好办了。
徐渭们哪一个不是写文章高手?最后,经过大家的推选和胡宗宪本人的审定,挑选出了几篇立意高远、文字华美的歌功颂德的马屁文章,派专人送到北京。
但胡宗宪并没有急着把它们都送给嘉靖皇帝,因为呈给嘉靖皇帝的不能要那么多,只能送一篇。
那么胡宗宪为什么要送几篇,送给谁?这又是胡宗宪的精明处。
因为他也不知道嘉靖皇帝会喜欢哪一篇,他得请高人指点。
哪里的高人?当然是朝廷的高人,能够摸清皇帝喜好的高人。
这个高人是谁?史书没有明说,只是说一位“学士”。
《明史》的原文是这样的:“寄所善学士,择其尤上之。
”人们普遍认为,这个所谓的“学士”,胡宗宪请教的这位高人,就是嘉靖皇帝搬进西苑之后,长期帮他管理国家事务的内阁首辅严嵩。
人们是这样分析的:胡宗宪和严嵩关系密切、严嵩和皇帝关系密切,而且严嵩对嘉靖皇帝的脾气揣摩得十分到位。
这几条加在一起,胡宗宪要找高人,有哪个高人比严嵩更高的?所以,这个所谓的“学士”必定是严嵩无疑。
但《明史》为什么不明说严嵩呢?这就是历史学家的难处,也是历史学家的狡猾处。
说历史学家的难处,是因为大家都同情徐渭,不忍心把他和严嵩和在一起,但又不能不说。
怎么说?既不明说,但又要让大家明白。
这就是狡猾处。
这都是向孔子学习的。
孔子修《春秋》,为尊者读、为长者讳。
尊者、长者做了坏事,要替他们作些遮掩,但又得让他们为自己的过错承担责任,所以就遮掩一些、透露一些,让后人猜测去。
这个被人们认定是严嵩的“学士”,这位高人看了胡宗宪送来的几篇《进白鹿表》,不禁击节称好。
既称赞文章好,更称赞胡宗宪会收罗人才。
你看看,怎么天下的人才都跑到杭州去了呢?怎么天下的人才都被胡宗宪搜罗去了呢?经过反复挑选,反复比较,这位高人选中了徐渭的文章。
当活蹦乱跳的白鹿送至西苑,当读到徐渭的这篇《进白鹿表》时,嘉靖皇帝“龙颜”大悦,比见到胡宗宪送来的捷报还高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