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教师及学生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师的心理素养
主要体现在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上。
教师的非智力因素,由情感、意志、性格等因 素组成。
教师良好的心理素养,不但在学习上能帮助学 生取得优异成绩,而且对学生心理向着积极健康 的方向发展起着影响和促进作用,并且这种影响 具有长效性。
教师的能力素养
现代教育需要既有专业知识,又有教育理论和 教育能力的教师。
教师劳动的创造性主要表现在: 对不同学生的因材施教 对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不断变化创新 教师的教育机智
教师劳动的连续性和广延性
教师劳动具有时间上的连续性和空间上的广延 性。
从时空角度讲,教师劳动具有很强的弹性,在 具体的教育活动中没有严格的时空界限。
从影响学生发展的因素看,教师要突破学校教 育的时空界限,把对学生的教育工作扩展到学校 以外的空间,去“追踪”自己的学生,依靠家庭 和社区的配合形成校内外教育合力,以促进学生 的健康成长。
二、教师的素养要求
教师的素养是搞好教育、教学工作的前提, 也是衡量教师能否胜任本职工作的基本要 求。
•道德素养
•知识素养
•心理素养
•能力素养
教师的道德素养
热爱教育工作 热爱学生 教师热爱学生要注意:(1)要理智的爱;(2) 要无私的爱;(3)爱与要求相结合。 自身的道德修养
教师的知识素养
扎实的学科专业知识 宽厚的文化基础知识 必备的教育科学知识 教师应努力学习、掌握教育学、心理学、学科教 学法三门教育理论的基本课程。
教师劳动的长期性
教师劳动的对象和产品都是人,而人的成长需 要一个较长的周期,所以,教师劳动周期长、见 效慢。所谓“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说明了教师 劳动的长期性。
教师劳动是一种脑力劳动,而这种脑力劳动 是无法很快转化为物化形式的“精神产品”的。
教师劳动的间接性
教师劳动的间接性体现在,教师劳动是以学生 为中介实现教师劳动的价值。
教育对象的多样性是指教师劳动对象是一群具 有一定自觉意识和情感,具有不同的性格、爱好 和特长的未成年人。
教育目的的全面性是指教师的劳动是依照教育 目的的要求,对学生实施德智体全面发富独特的创造性,这种创造性 和科学家不一样,它在于创造性地运用教育和教 学规律,在复杂多变的教育情境中塑造发展中的 学生。
第五章 教师与学生
第一节 教师 第二节 学生 第三节 师生关系
第一节 教师
一、教师劳动的作用和特点
(一)教师劳动的作用
教师是人类文化知识的传递者,对人类社会的 延续和发展起着重要作用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塑造者,对年轻一代思想品 德的形成起着关键作用
教师是教育活动的组织者、领导者,在教育过 程中起着主导作用
(二)教师劳动的特点
教师劳动的对象是人,劳动成果是社会所需要的, 具有一定文化知识和思想观点的人,所以教师劳 动具有和其他社会劳动不同的特点:
复杂性、创造性
连续性、广延性 长期性、间接性
主体性,示范性
教师劳动的复杂性
教师劳动是复杂的精神劳动,其复杂性是由教育 对象的多样性和教育目的的全面性决定的。
• 思考与讨论:某县教育局的做法是否违法?
分析:
教师依据法律规定进行教育教学活动,开展教育教学改革 和实验,是国家赋予教师职业的特定权利,任何人都无 权干涉或阻挠。否则,要追究其法律责任,以确保教师 教育教学权利的有效实施。
◎县人民法院经审理认为:县教育局所说的“张某撰写的 论文哗众取宠,没有实际效果;张某教学模式老化,学 生反映意见挺大”的观点是站不住脚的。县教育局未经 认真调查,只凭领导个人的好恶,未依法经过程序便剥 夺张某的模范教师荣誉称号及奖金,构成对张某荣誉权 的侵害,应当承担侵权的民事责任,并判令:县教育局 返还张某模范教师的荣誉证书及奖金500元。在原有范 围内为原告张某消除影响,恢复名誉,并赔偿经济损失 和精神抚慰金400元等。
教师的教育教学权
依据所在学校的教学计划,教学工作量等具体 要求结合自身的教学特点自主地组织课堂教学。
按照教学大纲的要求确定其教学内容和进度, 并不断完善教学内容。
针对不同的教育对象,在教育教学形式、方法、 具体内容等方面进行改革、实验。
案例分析:
• 张某系某高中教师,在教育战线上奋斗了二十余载。由于他对 工作认真负责,不断刻苦钻研业务,努力提高自己的教学科研 水平,先后在教育报刊上发表论文若干篇,探讨教学方法的改 进。其中某篇论文被评为教学论文二等奖。张某在工作中也取 得了巨大的成绩,1995年他被评为县模范教师,获得县教育局 颁发的荣誉证书和奖金500元。 1995年底,县教育局某位领导找到张某,想让他的侄子进入 张某所教的毕业班,但由于该领导的侄子不符合学校的有关入 学规定,张某婉言拒绝了该领导的要求。事隔不久,某县教育 局突然收回张某所获的模范教师称号,收回所得奖金,理由是 教学模式老化,学生反映意见挺大,张某不配模范教师的称号。 张某得知此事大为吃惊,立即找县教育局交涉,要求县教育局 依法维护自己的名誉权,但县教育局不予理睬。张某为此精神 恍惚,思想压力很大,以致住院,花去医疗费500余元,在朋 友的指点下,张某向县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教师劳动的示范性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
教师在传道、授业时,个人的品格往往会对其 教学效果产生非常大的影响。
在学校中,学生具有天然的“向师性”,教师 往往成为学生最直接的榜样,教师正是以他的全 部人格、知识和才华影响着学生,甚至可能影响 其一生。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教师本人是学校里最 重要的师表,是最直观的最有教益的模范,是学 生最活生生的榜样。”
教师劳动的结果是学生接受教师传授的知识和 形成的能力,学生走上社会后运用教师传授的知 识才能创造物质财富。
教师劳动的主体性
教师劳动的过程、劳动的手段是教师自身
教师的劳动过程就是将教师自身具备的知识、 才能、品质等素质去影响学生的过程
课堂教学的效果取决于教师个人的学识水平和 教育能力、教育机智的发挥
教师的能力是顺利完成教育教学活动的重要保 证。
教学效果同教师的智力并无显著的相关,教师 的知识水平超过了某种适当水平以后,教师的知 识水平同学生的学习成绩无显著相关。相反,当 中小学教师都达到大学文化水平后,教师的教学 能力影响着教师的教学效果。
三、教师的权利与义务
(一)教师的权利 •教育教学权 •科研学术活动权 •管理学生权 •报酬待遇权 •民主管理权 •进修培训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