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2012年泗阳县HIV/AIDS疫情分析_0
浅谈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病人随访干预管理经验
浅谈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病人随访干预管理经验杨宗军1 韩妮妮2(1诸城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山东诸城 262200)(2诸城市人民医院山东诸城262200)我市自2004年至2012年9月累计发现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艾滋病病人103例,其中HIV感染者75例,艾滋病病人28例。
我市报告病例87例,外地报告我市病例16例。
死亡24例,返回原籍的共35例,地址不详或查无此人的共3例,现住址我市能随访者41例。
现住址在我市能随访的41例中:原籍为我市的28例,外省市籍的13例。
开始抗病毒治疗的21例,未治疗的20例。
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病人是艾滋病传播的唯一传染源。
传染病的管理,需要在三个环节上做工作:即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
对传染源(HIV/AIDS) 采取有效的管理措施,对保护广大人群免受二代感染和控制艾滋病流行将产生重要作用[1]。
以此,现阶段在保护易感人群方面存在局限性、切断传播途径效果缓慢的情况下,如何早期最大限度发现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病人、及早采取有效干预管理、加强治疗关怀服务等措施,是预防控制HIV传播的首要策略。
1 我市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病人随访干预管理情况我市通过近几年的努力工作,面对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病人这一特殊的群体,在工作中我们进行换位思考,将心比心,充分体谅患者的身心感受,像亲人一样地去关心爱护他(她)们,用真情和爱心感动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病人,共同做好随访干预工作,逐步形成了“疾控中心—医疗机构—社会组织—患者”四位一体、相互联动的管理模式。
1.1真心真意与艾滋病感染者和病人交为朋友“艾滋病只是一种病,生命中每个人都会得不同的疾病,得艾滋病不是犯罪。
因为这种病,我们今后就成为永远的朋友了”。
面对新发现的感染者及既往感染者和病人,我们都强调这两句话。
作为国家政府部门,我们疾控中心肩负起控制艾滋病这项神圣的使命,在首次流行病学调查时,我们与患者进行亲切的生活交流、开展心理沟通和疏导,使他们早日走出心理阴影,增强对生活的信心;在日常随访时,没有一点歧视和畏惧心理,对待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病人象亲人一样,进行亲切的生活、生产情况交流,帮助解决生活中的一些小事,有时一起喝茶、吃饭,拉近感情距离。
62例艾滋病死亡病例分析
62例艾滋病死亡病例分析作者:陈念等来源:《右江医学》2013年第03期【关键词】艾滋病;死亡原因;机会性感染文章编号:1003-1383(2013)02-0414-02中图分类号:R512.91文献标识码:Bdoi:10.3969/j.issn.1003-1383.2013.02.045艾滋病是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引起的、主要经性接触和体液传播,临床以免疫缺陷和机会性感染为主要表现的慢性传染病。
本文总结2010年2月至2012年11月我院住院期间死亡62例艾滋病(AIDS)患者的临床资料,通过回顾性分析,了解其死亡原因构成,以期改进防治措施,降低病死率。
资料与方法1.研究对象为2010年2月~2012年11月在我科住院死亡的62例AIDS患者,其中男性48例,女性14例;年龄25~81岁,平均为(45.05±14.18)岁。
传播途径:性接触感染55例(88.7%),静脉吸毒感染5例(8.1%),感染途径不明的2例(3.2%)。
作者简介:陈念(1975-),女,广东省揭阳市人,主治医师,医学硕士。
目前已对CD4+细胞小于200个/μL的AIDS患者积极开展了PCP的一级预防,大大的降低了PCP的发生率。
导致患者死亡的第二位疾病为马尔尼菲青霉菌病(PSM),62例患者中发生PSM 18例(290%)。
该病的临床表现主要为发热、特征性皮疹、肝脾大、淋巴结肿大、贫血等。
临床诊断主要依据为特征性的脐凹样皮疹,皮疹分布在面部、颈部、下躯干,炎症病例波及全身。
该病在我国主要流行于南方地区,广西地区由于气候温暖、潮湿,特别宜于本菌生长,是本病的主要流行区之一,近年来随着艾滋病发病率的上升,PSM发病率也逐年上升,播散性的PSM病死率很高;该病治疗首选两性霉素B,静脉用该药2周,好转后改用伊曲康唑口服10周,剂量为400 mg/d,随后应口服伊曲康唑200 mg/d,直至患者CD4+细胞升高至200个/μL以上,以预防复发,同时尽早进行HARRT治疗。
江苏省卫生厅办公室关于印发《2007年江苏省艾滋病疫情估计工作方案》的通知
江苏省卫生厅办公室关于印发《2007年江苏省艾滋病疫情估计工作方案》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江苏省卫生厅•【公布日期】2007.05.14•【字号】苏卫办疾控[2007]3号•【施行日期】2007.05.14•【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艾滋病防控正文江苏省卫生厅办公室关于印发《2007年江苏省艾滋病疫情估计工作方案》的通知(苏卫办疾控〔2007〕3号)各市卫生局,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为贯彻落实《中国遏制与防治艾滋病行动计划(2006-2010年)》,及时掌握艾滋病疫情情况,科学准确地分析艾滋病流行形势,进一步落实“四免一关怀”等防治政策和措施,卫生部疾病预防控制局决定对2007年全国艾滋病疫情进行估计。
根据卫生部疾病预防控制局印发的《2007年全国艾滋病疫情估计工作技术指导方案》(卫疾控艾防便函〔2007〕34号),我厅组织制定了《2007年江苏省艾滋病疫情估计工作方案》,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联系人:李雷徐金水联系电话:************附件:2007年江苏省艾滋病疫情估计工作方案二○○七年五月十四日附件:2007年江苏省艾滋病疫情估计工作方案为贯彻落实《中国遏制与防治艾滋病行动计划(2006-2010年)》,及时准确了解全省艾滋病疫情,进一步落实“四免一关怀”政策,特制定本方案。
一、目的估计截至2007年年底全省现存活的艾滋病病人和艾滋病病毒感染者人数。
二、实施原则(一)使用与2005年疫情估计相同的方法,以使结果与既往具有可比性。
(二)由省卫生厅疾病控制处牵头,聘请省、市两级的专家组成省工作组,共同参与各市和全省艾滋病疫情估计工作。
(三)尽可能收集使用2005年以来当地艾滋病防治相关的数据资料。
(四)以市为单位进行估计,以本地区数据为主,如本地数据不足,可借用其他地区数据或进行补充调查。
在此基础上进行全省的疫情估计。
三、实施步骤和方法(一)成立省工作组。
HIVAIDS病例报告网络直报工作指南
3、疫情报告内容
《HIV抗体检测阳性结果告知书》上下两 部分、《传染病报告卡》、 《转诊单》、 《艾滋病性病附卡》、《个案随访表》、 《个案随访表》、 《艾滋病病毒抗体检测 数及阳性人数统计报表》。
责任报告单位需对所管理的《传染病报告 卡》《附卡》、《艾滋病病毒抗体检测数 及阳性人数统计报表》至少保存3年
艾滋病疫情报告与管理相关政策
二〇一二年八月二十三日
《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
《HIV/AIDS 病例报告网络直报工作指南》 2008年 中国CDC
《关于进一步加强全区艾滋病疫情报告质量管 理工作的通知》桂卫艾防[2012]2号
《广西艾滋病病例报告工作规范(试行)》桂疾 控[2012]22号
《2012年全国艾滋病性病防治主要措施落实 质量考评方案》
确证实验室:逐一核对样本登记信息
2、增强责任,加强审核,提高疫情报告质量
艾滋病咨询检测的管理 责任报告单位疫情报告管理:
是否符合报告标准;信息是否完整; 查重
3、进一步规范死亡病例的死因分类
艾滋病主要死因?明确诊断和网络报告为 艾滋病时
根据国际疾病分类法ICD-10规则进行死亡 原因填写
HIV/AIDS 病例报告网络直报工作指南
2008年7月—规范全国艾滋病疫情报告工作
指南中明确以下七方面内容: 1、责任报告单位及报告人:按照传染病防
治法的规定进行疫情报告,履行法律规定 的义务。
2、报告病例种类及相关情况报告
病例类型、病情变化、死亡。
18个月以内婴幼儿感染状况的判断:可参 照《全国艾滋病检测技术规范》(2004年 版或修订后的版本)进行,只有确认该婴 幼儿为HIV感染者才能报告,否则只登记、 追踪观察,暂不做疫情网络直报。
艾滋病职业暴露预防与处置-PPT课件
二、经血传播
经静脉注射吸毒传播
经血或使用血液制品传
播
医源性感染
影响HIV经血液传播效率的因素
因素 对HIV传播效率的影响
与 HIV 感染者共用针 极度危险 具吸毒
接触血液的量
200μl新鲜血液经皮肤针刺 伤致感染 注入5ml库存血可致感染
血液离开体内的时间 时间越长,传染危险性愈低
三、经母婴传播
0/2712
0.1%
0.0%
影响HIV在意外伤害情况传播效率的因素 因素 小而浅伤口 大而深伤口 意外 暴露
对HIV传播效率的影响
风险较小 风险较大
伤害器具
有空腔器具带有较多感 染性材料,风险大
接触感染性材料 量越大风险越大 (血液,精液等) 接种血液离开体 时间越长,传染危险性 内的时间 愈低
增加感染的危险因素
民工 商业服务
2007
2008
2009
2010
2011
2012
农民 家政、家务及待业
工人 其它职业及不详
公共场所服务员
图6 绍兴市2004年-2012年确证HIV/AIDS文化程度情况
100% 80% 60% 40% 20% 0% 2004 2005
文盲
2006
小学
2007
初中
2008
2009
2010
2019年性传播占89.42%,同性传播比去年增16.23%。
特点三:本地人口增加,农民/民工为主
2019年本地户籍占49.21%;农民/民工占58.73%
艾滋病职业暴露
预防与处置
艾滋病离我们并不遥远! 工作中要时刻保持警惕!
可以传播HIV的体液
我国历年艾滋病性病疫情分析——陈祥生.
2013年,全国各级医疗卫生机构共开展艾滋病病毒抗体检测约1.1亿人次,新 发现病例90119例。
年份
中、美两国HIV检测咨询情况对比
HIV检测后接受结果的比例
我国历年艾滋病 性病疫情分析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性病控制中心 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皮肤病研究所 陈祥生
1985-2010年全国历年报告HIV/AIDS变 化趋势
100000 80000 60000 40000 20000
0
851989 1990 1991 1992 1993 1994 1995 1996 1997 1998 1999 2000 2001 2002 2003 2004 2005 2006 2007 2008 2009 2010
2000-2013年全国不同省市梅毒病例报告 发病率时间趋势
2003-2013年上海市梅毒和淋病病例报告 发病数时间趋势
报告数
20,000 18,000 16,000 14,000 12,000 10,000
8,000 6,000 4,000 2,000
0
淋病
梅毒
2003 2004 2005 2006 2007 2008 2009 2010 2011 2012 2013
我国根据历年的不同人群调 查的感染率及人口资料,初 步估计:
• 2060万沙眼衣原体感染 者(其中,男性930万, 女性1130万)
• 150万淋病感染者(其 中,男性50万,女性 100万)
性病疾病负担构成比与性病病例报告构成 比的情况
防艾数据分析情况报告(3篇)
第1篇一、报告概述艾滋病(Acquired Immunodeficiency Syndrome,AIDS)是一种由于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感染导致的慢性传染病。
自1981年首次在美国发现以来,艾滋病已经成为全球公共卫生领域的一大挑战。
为了有效预防和控制艾滋病,我国政府和社会各界投入了大量资源和精力。
本报告通过对我国防艾数据分析,旨在揭示当前艾滋病疫情的态势、防控措施的效果以及存在的问题,为今后艾滋病防控工作提供参考。
二、数据来源及分析方法1. 数据来源本报告所采用的数据主要来源于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以及相关省市卫生健康部门发布的艾滋病疫情报告、监测数据和社会调查数据。
2. 分析方法(1)描述性统计分析:对艾滋病疫情的基本情况、地区分布、年龄分布、性别分布等进行描述性分析。
(2)时间序列分析:分析艾滋病疫情随时间变化的趋势。
(3)相关性分析:探讨不同因素与艾滋病疫情之间的关系。
(4)风险因素分析:识别艾滋病疫情的主要风险因素。
三、数据分析结果(一)艾滋病疫情概况1. 新发病例数根据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发布的数据,我国艾滋病新发病例数逐年上升,截至2020年底,累计报告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患者约125万。
2. 地区分布我国艾滋病疫情主要集中在东部、中部地区,尤其是沿海和内陆城市。
其中,广东、浙江、河南等省份疫情较为严重。
3. 年龄分布艾滋病疫情呈现出年轻化趋势,20-49岁年龄组新发病例数占比较高。
4. 性别分布男性艾滋病感染者/患者数明显多于女性,男女比例约为2.5:1。
(二)防艾措施效果1. 知识普及通过广泛开展艾滋病防治知识宣传教育,提高了公众对艾滋病的认知水平。
调查数据显示,90%以上的受访者表示了解艾滋病的基本知识。
2. 早期检测我国加大了艾滋病检测力度,提高了早期检测率。
截至2020年底,全国共开展艾滋病自愿咨询检测(VCT)约1.5亿次。
艾梅乙课件详解
产前至少要有30天的充足治疗才能有效的预防先天梅毒。如果到 了孕晚期才治疗,则胎儿感染的发生率明显增高。因此, 推荐在妊 娠早期和晚期各治疗一个疗程 孕妇梅毒的治疗应根据不同病期梅毒给予相应的治疗, 但禁用四 环素、多西环素及米诺环素 及早发现, 及时治疗;剂量足够, 疗程规则;并且要有足够时间的 追踪观察 对所有性伴应同时进行检查和治疗
2024/9/29
•在随访期间出现滴度逐渐上升,或出现胎传梅毒 的临床表现, 应立即予以治疗
2024/9/29
未经充分治疗的梅毒孕妇所生婴儿 未用青霉素治疗的梅毒孕妇所生婴儿 无随访条件者
•可对婴儿进行预防性抗梅毒治疗,对孕妇进行补充治疗
2024/9/29
对随访中出现下列情况诊断为先天梅毒
-非梅毒螺旋体抗原血清学试验由阴性转为阳性,或 滴度上升且有临床表现 -随访至18个月龄时梅毒螺旋体抗原血清学试验仍 持续阳性
2024/9/29
2024/9/29
2024/9/29
2024/9/29
2024/9/29
艾滋病感染母亲所生的儿童符合下列条件之一者 也应预防性应用复方新诺明: (1)艾滋病早期诊断结果为阳性: (2)CD4+T淋巴细胞百分比<25%; (3)反复出现艾滋病机会性感染临床症状; ( 4)母亲应用抗艾滋病病毒药物时间<4周。
2024/9/29
1.宫内 通过胎盘传播: HIV-1直接感染绒毛膜细胞或通过破损部位
进入胎儿循环,也可通过脑苷脂类 Gal C/Gal S 受体感染肠上皮细 胞或M细胞。 2. 分娩过程中
婴儿皮肤或粘膜破损伤口直接接触母血、产道分泌物而感 染,孕妇宫颈、阴道液(CVL)中可检测到HIV- 1 DNA,分娩后 婴儿胃吸入物或口咽部分泌物中分离到 HIV-1。 3.产后母乳喂养
2004~2007年HIV +/AIDS病例分析
主 占 总数 的 4 .8 ,0 5年 以其 他 为 主 , 22% 20 占总 数 的3 .6 , 21%
据经 统 计 学 分 析 。 21 发 病情 况 . 4 年 间 全 区 共 报 告 H V / IS病 例 6 8 I A D 0
20 、0 7年以 自愿 咨询 检测 ( 8 1% 、2 5 %) 0 6 20 3 .0 2 . 0 为主 。详
行为得不到满足的情况下 , 往往容易涉 足婚外性行为 。 农 民患病人数及构成 比均 比往 年有较大 的增长 , 其主要
原 因是 农 民 工 大 量 进 城 , 配 偶 分 居 , 庭 约 束 力 减 弱 , 有 与 家 又 了一 定 的经 济 收人 , 往 涉 足 不 洁 性 行 为 。 干 部 患 者 构 成 比 往 升 至 第 2位 , 也是 一个 危 险 的指 标 , 一 个 侧 面说 明 了反 腐 这 从
1 资 料 与 方法 11 资料 来 源 . 隆 阳区 疾 病 预 防控 制 中心 性 病 、 滋 病 防治 艾
科 20 20 0 4~ 0 7年疫情统计相关 数据 , 资料可靠。 12 方法 .
2年主要以强制戒毒及 劳教戒毒 人员为
将 4年的病例报 告资料进 行归纳 、 分类 , 相关数
定 切 实有 效 的预 防 和控 制 策 略 提 供 依 据 , 至 关 重 要 的 。本 是 文对 20 2 0 0 4~ 0 7年 现 住 址 在 本 区 , 过 网 络 直 报 的 H V / 通 I
AD 病 例 , IS 从地区 、 年龄 、 性别 、 传播途径 、 样本来源等方 面进 行评 价分析 , 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
20 0 4—2 0 0 7年 HI / I S病 例 分 析 V AD
2009-2012年四川省艾滋病疫情估计
2 0 1 4年 4月 第 3 O卷 第 4期 J P r e v Me d I n fAor . 2 01 4. Vo 1 . 3 0. No . 4
.
【 论著 】
2 0 0 9—2 0 1 2年 四 川 省 艾 滋 病 疫 情 估 计
刘 莉 , 裴 晓 迪 , 张子 武 , 曾亚莉 , 张灵 麟 , 张静 瑜 。 , 冯燎 , 梁 莉 , 胡 莹 , 罗 映娟
c l u di n g 6 k i nd o f h i g h r i s k p o p u l a t i o ns a g e d 1 5—4 9. Ca s e r e po r t i n g a n d s pe c i a l i n v e s t i g a t i o n we r e b o t h c a r r i e d o u t c o mp l e me n t a r i l y t o e s t i ma t e HI V/AI DS c a s e s a mo n g 4 k i nd s o f h i g h r i s k p o p u l a t i o n s . Re s ul t s Th e n u mb e r
o f p e o p l e l i v i n g w i t h HI V/ AI D S i n S i c h u a n p r o v i n c e i n c r e a s e d f r o m 8 5 3 0 0 i n 2 0 0 9 t o l 1 0 4 0 0 i n 2 0 1 2, a n d
T h e Wo r k b o o k me t h o d a d o p t e d t o e s t i ma t e t h e n u mb e r o f p e o p l e l i v i n g wi h t HI V/ A I DS f r o m 2 0 0 9 t o 2 0 1 2, i n —
艾滋病疫情分析报告
艾滋病疫情分析报告引言艾滋病(Acquired Immunodeficiency Syndrome,简称AIDS)是一种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简称HIV)感染引起的免疫系统疾病。
自上世纪80年代发现以来,艾滋病已成为全球公共卫生问题。
本文旨在通过对艾滋病疫情数据进行分析,了解并评估全球艾滋病疫情的发展趋势和影响因素。
数据来源本报告所使用的艾滋病疫情数据来源于世界卫生组织(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简称WHO)和各国卫生部门的官方统计数据。
数据包括各国的艾滋病感染人数、死亡人数、治疗覆盖率等指标。
全球艾滋病疫情概况根据最新的数据统计,全球范围内艾滋病的传播速度仍然较快,且疫情呈现不均衡的局面。
截至目前,全球已有超过3800万人感染HIV病毒,其中近2100万人已经死亡。
尽管全球范围内的艾滋病疫情有所下降,但仍然存在一些国家和地区的疫情严重,如非洲部分地区和东南亚地区。
艾滋病的传播途径艾滋病主要通过以下途径传播: - 性传播:包括性交、口交等性行为。
- 血液传播:如共享注射器、输血等。
- 垂直传播:即母婴传播,孕妇将HIV传给胎儿。
艾滋病疫情的影响因素艾滋病的传播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下面列举了一些主要的影响因素: - 教育水平:艾滋病的预防与控制需要公众对疾病的认知和理解,教育水平较低的地区更容易受到艾滋病的影响。
- 社会偏见与歧视:某些社会对艾滋病患者存在偏见和歧视,这可能导致患者不愿接受治疗和预防措施。
- 贫困与健康服务:贫困地区的卫生基础设施和健康服务相对薄弱,艾滋病的预防和治疗措施难以得到有效实施。
-年龄和性别:艾滋病对不同年龄段和性别的人群影响不同,如青少年和妇女更容易受到感染。
艾滋病防控措施为了应对艾滋病疫情,全球各国采取了一系列的防控措施,包括:- 宣传教育:通过宣传教育活动提高公众对艾滋病的认知和预防意识。
2024年流动人口艾滋病监测结果的分析
2024年流动人口艾滋病监测结果的分析引言随着全球化的加速和经济的发展,流动人口数量不断增加,他们成为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
然而,流动人口在享受城市发展带来的机遇的同时,也面临着许多健康风险,其中艾滋病就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
本文旨在对流动人口艾滋病监测结果进行深入分析,以期为提高流动人口艾滋病防控水平提供有益参考。
监测结果概述近年来,流动人口艾滋病监测数据显示,艾滋病在流动人口中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
这一趋势与流动人口的特点密切相关,如流动性强、居住条件差、卫生知识缺乏等。
同时,监测结果还显示,流动人口的艾滋病病毒感染途径以性传播为主,尤其是男男性行为者群体中的感染率相对较高。
影响因素分析社会经济因素流动人口通常面临着较低的社会经济地位,他们往往从事低薪或无保障的工作,居住条件较差,无法享受基本的卫生服务。
这些因素限制了他们获取艾滋病预防知识和服务的能力,从而增加了感染艾滋病的风险。
文化教育因素流动人口的文化教育水平普遍较低,这导致他们对艾滋病的认知程度和预防意识不足。
缺乏正确的艾滋病知识和防护意识,使他们在面对性行为等高风险行为时难以做出正确的决策。
医疗服务因素流动人口的医疗服务可及性较差,他们往往难以获得及时、有效的艾滋病检测和治疗服务。
同时,医疗机构对流动人口的歧视和排斥现象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他们的就医意愿和治疗效果。
防控策略建议加强宣传教育针对流动人口的特点和需求,开展有针对性的艾滋病宣传教育活动。
通过举办讲座、发放宣传资料、开展同伴教育等方式,提高流动人口的艾滋病知识和防护意识。
同时,加强学校、社区等基层组织的宣传力度,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艾滋病防控的良好氛围。
提供优质医疗服务改善流动人口的医疗服务可及性,为他们提供便捷、高效的艾滋病检测和治疗服务。
加强基层医疗机构的艾滋病诊疗能力建设,提高医疗服务质量。
同时,消除对流动人口的歧视和排斥现象,让他们能够享受到公平的医疗待遇。
强化政策支持政府应加大对流动人口艾滋病防控工作的支持力度,制定相关政策措施,为流动人口提供全面的健康保障。
某县2005~2009年艾滋病流行病学特征及趋势分析
防治措 施 : 目前 , 致 全 县 H V传 播 的 多 种 因 导 I 素依然存 在 , : 如 阳性 育 龄 妇 女怀 孕 、 庭 内性 传 播 家
和婚外 性传 播等 现象 急需 进 一 步采 取 干 预措 施 , 加
对 30例 H V A D 1 I / I S患 者检 测 了 c T淋 巴 细胞 , D 其 中 c T淋 巴细胞 数 ≤2 0个 ・ l 者 1 5例 , D 0 1 占
[ 任编校 : 秀连 ] 责 蔡
健 ,0 7 2 ( ) 8 7 2 0 ,2 7 :5 .
某 县 20 20 05— 0 9年 艾 滋 病 流 行 病 学 特 征 及 趋 势 分 析
范荣阁, 周广华, 曹新良, 何卫东, 磊 郭
( 城 县 疾 病 预 防 控 制 中心 , 南 柘 城 4 6 0 ) 柘 河 7 20
如下 。
1 材 料 与 方 法
1 1 资料 来源 以柘 城 县疾 病 预 防控 制 中心 2 0 . 05
~
20 0 9年 所确认 的 HI / I S病 例 的流行 病学调 查 V AD
资料 为依 据 , 时 收 集 各 医疗 机 构 自愿 咨 询 检 测 同 ( C ) 专题 调查 及其 他检测 等 资料 。 V T 、 12 方 法 根 据 卫 生 部 《 国艾 滋 病 检 测 工作 规 . 全 范》, 有血 清标本 采用 酶联 免疫 吸附 试剂 ( L S 所 E IA)
2 0世纪 9 0年代 中期 因 部分 农 民不 规 范 采供 血 感染 艾滋 病 病 毒 。19 9 5年 发 现 首 例 人 类 免 疫 缺
其 中 H V感 染者 9 I 1例 , I S病 人 2 5例 (目前 已死 AD 2 亡3 7例 ) I S患者 主要 临床表 现为 长期腹 泻 、 。A D 进 行性 消瘦 、 吸道感 染 反 复 发 作 , 菌感 染 、 纯 疱 呼 真 单
艾滋病
[0.99 – 3.4万]
拉丁美洲
5万
[3.5 – 9.1万]
西欧和中欧
0.53万
[0.42 – 0.6 8万]
东欧和中亚
0.78万
[0.53 – 1.4万]
北非和中东
3.7万
[1.2 – 13万] 次撒哈拉非洲
210万
[180 – 250万]
东亚
0.5 万
南亚和东南[0.1亚9万 – 1.4 万]
年
*上述数据为当年各省报告数汇总,本次筛查中有所变动,尚需根据筛 查情况不断调整。
流行特点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Epidemic
中国艾滋病疫情总体上呈低流行态势,但在局 部地区及特定人群出现高流行
截止2004年底收到的病例报告显示,经吸毒传 播(43.2%)仍是目前艾滋病流行的主要途径; 既往有偿采供血(26.8%)的感染者已集中出现 发病和死亡;明确经性传播(8.3%)及母婴传 播(0.9%)比例逐年上升;女性感染者所占比 例有较大幅度增加(27.8%);男性同性恋人群 (0.2%)中的艾滋病流行不容忽视
感染者数 HIV cases 1-50 51-100 101-500 501-1000 1001-10000 10001-20000 >20000
AIDS in China
截至2004年底全国累计报告HIV感染者传播途 径构成Modes of transmission among HIV/AIDS cases by the end of 2004
95%以上的病人集中在開發中國家
3
全球艾滋病流行概况 2005 年12月
到2005年底艾滋病病毒感染者人数 2005年新感染艾滋病病毒人数 2005年一年艾滋病死亡人数
中国艾滋病全国疫情数据分析
中国艾滋病全国疫情数据分析中国艾滋病全国疫情数据分析艾滋病是一种严重的传染性疾病,引起人类健康关注已久。
自从上世纪80年代艾滋病首次在中国被发现以来,该病在中国传播的速度一直在加快。
针对这一情况,中国政府和社会各界采取了一系列积极措施,以遏制和控制疫情的蔓延。
本文将对中国艾滋病的全国疫情数据进行分析,以期深入了解目前的疫情现状,并探讨预防和控制的重点。
根据中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提供的数据,截至2021年底,中国艾滋病感染者总数已超过110万人。
其中,男性感染者占绝大多数,超过80%;而女性感染者比例约为20%。
这一数据表明,艾滋病在男性群体中传播较为广泛,主要是因为男性更容易从事高风险行为,如同性性行为、吸毒和输血等。
关于传播路径,数据显示,同性性行为是中国艾滋病传播的主要途径。
男性同性恋者感染艾滋病的比例相对较高,这可能与男性同性恋者之间性行为的高发生率有关。
而异性性行为也是主要传播途径之一,女性感染者中有相当一部分是由于丈夫或男友感染而传播给她们。
在年龄分布方面,数据显示,青年人是中国艾滋病感染人数最多的群体。
这与青年人冒险和不负责任的行为有关,大部分感染发生在他们的初次性行为中。
此外,很多青年人对艾滋病的认知程度相对较低,对于预防艾滋病的知识缺乏,从而增加了感染的风险。
除了上述群体外,吸毒人群也是艾滋病的高危人群。
吸毒过程中共用针头等不洁工具易导致艾滋病的传播。
此外,吸食毒品可能使得使用者对性行为的决策能力下降,从而增加了感染的风险。
针对中国艾滋病的疫情数据及其分布规律,中国政府和卫生部门采取了一系列预防和控制措施。
首先,他们加大了对公众的艾滋病宣传和教育力度,通过媒体、学校和社区等渠道,向公众普及艾滋病的知识和预防方法。
其次,他们加强了艾滋病的监测和筛查工作,提高了感染者的诊断率和治疗的覆盖率。
此外,中国政府还为感染艾滋病的患者提供了免费的抗病毒治疗,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和预后。
然而,中国防控艾滋病的工作仍然面临一些挑战。
艾滋病的流行现状
地区分布
• 超过 超过500例有库车县 例有库车县807例,占42.6%;阿 例有库车县 例 ; 克苏市619例,占32.7%。 克苏市 例 。 • 100-500例有沙雅县 例有沙雅县145例,占7.7%;阿瓦 例有沙雅县 例 ; 提县109例,占5.8%;新和县 提县 例 ;新和县103例,占 例 5.4%。 。 • 100例以下有乌什县 例,占2.3%;拜城 例以下有乌什县44例 ; 例以下有乌什县 县35例,占1.9%;温宿县 例,占1.4%, 例 ;温宿县27例 , 柯坪县4例 柯坪县 例,占0.2%。 。
传播途径
吸毒传播 76.பைடு நூலகம்3%
血液传播 0.48%
性传播 13.20% 母婴传播 0.26%
不详 10.78%
吸毒传播 性传播 母婴传播 不详 血液传播
谢谢! 谢谢!
阿克苏地区报告艾滋病疫情
截至2007年底共报告艾滋病感染者 年底共报告艾滋病感染者 截至 1893例,艾滋病病人 例,死亡 例。 例 艾滋病病人67例 死亡45例 主要集中于库车县和阿克苏市, 主要集中于库车县和阿克苏市,占 全部感染人数的75.3% 75.3%; 全部感染人数的75.3%;
1997~2007年阿克苏地区HIV感染者分布 1997~2007年阿克苏地区HIV感染者分布 年阿克苏地区HIV
职业分布
报告的1893例艾滋病感染者中,职 例艾滋病感染者中, 报告的 例艾滋病感染者中 业分布广泛,职业分布前三位是: 业分布广泛,职业分布前三位是:无 业383例,占20.2%;依次为农民 例 ;依次为农民240 12.7%,个体经营者 个体经营者139例 例,占12.7%,个体经营者139例,占 7.3%;司机 例,占5.1% 。 ;司机97例
筛查实验检测HIV抗体阳性结果分析
筛查实验检测HIV抗体阳性结果分析王凤莲;黄春梅【摘要】@@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是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艾滋病)的病原体.该病是一种性传播疾病,人类感染HIV后,经过2-8周或更长时间可产生HIV抗体.HIV抗体检测分筛查试验(初筛和复检)和确证试验.待检血清先经筛查试验,阳性结果再经确证试验检测,确证试验阳性的才能确定为HIV感染.【期刊名称】《河北医学》【年(卷),期】2012(018)004【总页数】3页(P562-564)【关键词】HIV抗体;初筛实验;阳性标本【作者】王凤莲;黄春梅【作者单位】海南省三亚市人民医院检验科,海南,三亚,572000;海南省三亚市人民医院检验科,海南,三亚,572000【正文语种】中文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是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艾滋病)的病原体。
该病是一种性传播疾病,人类感染HIV后,经过2-8周或更长时间可产生HIV抗体。
HIV抗体检测分筛查试验(初筛和复检)和确证试验。
待检血清先经筛查试验,阳性结果再经确证试验检测,确证试验阳性的才能确定为HIV感染。
HIV抗体筛查试验以酶联免疫(ELISA)检测为主,ELISA法灵敏性和特异性较高,但由于各种原因,有少许假阳性结果出现,会短时给临床和病人带来困扰和担忧。
我们将近几年HIV 抗体筛查实验阳性结果标本,与当地确证实验室检测反馈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如下:1 对象和方法1.1 对象:2009年10月至2011年8月我院住院病人(术前检测)及门诊病人(临床检测和自愿咨询检测)筛查出的HIV抗体阳性血清标本21份,其中男 15例,女6例,年龄在24-75岁之间。
1.2 筛查试剂:ELISA实验使用试剂为英科新创试剂、上海科华试剂、珠海丽珠试剂,均在有效期内使用,批批检合格,按说明书操作。
1.3 试验方法:ELISA试验在室内质控在控条件下,用英科新创试剂初筛查出HIV抗体阳性的病人,重新抽取第二份样本,再用原来英科新创试剂和上海科华试剂或或珠海丽珠试剂重复检测。
江苏省2011—2012年新报告HIV/AIDS新发感染状况分析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 0 0 0—1 4 9 2 ( 2 0 1 4 ) 0 1 ~0 0 4 0— 0 4
没有交叉污染 , 必须保存在 一 2 0 q C以下 , 反复冻融
P a r e k h e t a l … 通过 间接检 测 血清 阳转 后艾 滋病
病毒 ( h u ma n i m m u n o d e 6 c i e n c y v i r u s , H I V) 特 异 性
B E D H I V一 1 I g G捕 获酶 免疫 法 ( I g G — c a p t u r e B E D — e n — z y m e i mm u n o a s s a y , B E D— C E I A) , 简称 B E D 法 。本研 究用 B E D法 来 区分 江 苏 省 新 报 告 的 2 1 4 5例 艾 滋 病 病毒 感染 者 ( HI V) 及 艾 滋 病 患者 ( a c q u i r e d i m m u — n o d e i f c i e n c y s y n d r o m e , A I D S )中 的新 发 感 染 和 长 期
次数不多于 3次 ; 剔除 2 1 4 5例 H I V / A I D S中报告 即
A I D S ( n= 3 8 ) 及 6个 月 内 由 HI V发 展 为 A I D S ( =
I g G 占总 I g G的 比例 ( H I V ・ 1 特 异性 I g G量 随着 感染
4 8 1 ) 的样本 , 该类直接定义为“ 长期感染” , 不需做 B E D检测。最终纳入 B E D检测的共 1 6 2 6 例, 收集
这些 HI V / A I D S患者 首次 H I V抗 体确证 试 验结果 为
2012年39例艾滋病疫情流行病学特征
2012年39例艾滋病疫情流行病学特征浅析【关键词】艾滋病;流行病学特征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2-0922-011 资料来源2012年营口地区hiv筛查实验室初筛,hiv筛查中心实验室复检,由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hiv确证实验室确证艾滋病病毒(hiv)感染者。
2 结果全年新报告艾滋病感染者/病人39例。
2.1 人群分布年龄分布:最大68岁,最小21岁;以21-40居多,占报告病例的74%。
性别分布男性35例,女性4例,男女比例8.75:1。
职业特点:以家政、家务及待业居多有17例,占报告病例的43.6%。
文化程度:大专以上6例,大专以下居多,占报告病例的84.6%。
2.2 地区和时间分布本市户籍34例,外市户籍4例,营口市辖2市(县)4区,均有疫情报告,农村高于城区,无明显季节高峰。
3 感染途径经性途径感染38例,占报告病例数的97.4%。
其中异性间接触感染21例,占55.3%;同性间(男男)性接触感染17例,占44.7%。
输血感染1例,占报告病例数的2.6%。
4 发现途径医疗门诊或住院病人常规检验发现15例,占38.5%;检测咨询发现14例,占35.9%;无偿献血检测发现6例,占15.4%;羁押人员体检发现2例,占5.1%;娱乐场所体检发现2例,占5.1%。
5 讨论营口市于1996年在有偿献血人员中发现首例hiv感染者到2010年共报告62例,2011年、2012年感染人数快速增加,符合艾滋病由高危人群向一般人群扩散的传染病的自然规律。
艾滋病病毒的人群呈多元分布,农民、工人、家政和待业、服务人员、干部、职员、青年学生、离退休人员均有艾滋病病毒感染报告。
各类手术病人以及其他就诊者占较大的比例,说明这部分人群监测意识较差,有些甚至错过了抗病毒治疗的最佳时期,并在不知不觉中将病毒传给配偶,应加强这部分人群的艾滋病基础知识、行为、预防、干预及主动求询的宣传,提高主动求询的检测比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04~2012年泗阳县HIV/AIDS疫情分析
目的分析泗阳县艾滋病流行特征,为制定防治对策提供依据。
方法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
分析经筛查确认报告HIV抗体阳性的HIV/AIDS的分布,传播途径情况。
结果泗阳艾滋病疫情自2010年起呈上升趋势,病例分布广,以男性、农民工、20~49岁青壮年为主,异性和男男同性传播为主要传播途径。
结论要针对重点人群,加强宣传教育,重点使用好安全套,以切断传播途径为主,加强行为干预,控制HIV感染。
标签:艾滋病;疫情;流行特征
中国目前艾滋病流行形势严峻,感染和发病都进入快速增长阶段,感染和传播危险因素广泛存在,通过多途径由高危人群开始向一般人群传播[1]。
为了解泗阳县艾滋病疫情特征,有针对性的制定艾滋病防治对策,现对2004~2012年的泗阳县现住艾滋病感染者和艾滋患者(HIV/AIDS)疫情进行分析,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疫情资料来源于艾滋病综合防治信息系统中泗阳上报数据,人口资料来源于县统计局。
1.2方法HIV/AIDS人经县初筛实验室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筛查方法,HIV抗体阳性,然后送省或市疾控中心,用免疫印迹法(WB)检验,HIV-1(或HIV-2)抗体阳性者,出具HIV-1(或HIV-2)抗体阳性确认报告,按艾滋病防治信息系统专报要求录入。
采用描述流行病學方法,分析确认报告(HIV/AIDS)疫情分布、传播途径。
2 结果
2.1疫情概况2004~2012年累计报告现住HIV/AIDS,37例。
2004~2009年疫情较平稳,自2010年起疫情快速上升,到2012年报告12例。
报告发病率达1.16/10万,为2004年的10.55倍,见表1.
2.2地区分布全县16个乡镇,3个街道,有12个乡镇,2个街道发生病例。
1个乡镇发生5例的占1
3.51%;发生4例的2个乡镇占21.62%;发生2例的5个乡镇,1个街道占32.43%;发生3例的3个乡镇占2
4.32%;发生1例的2个乡镇、1个街道占8.11%。
2.3人群分布共报告男性27例,占72.97%;女性10例,占27.03%,男女比例为2.7:1.年龄范围为3~67岁,年龄最多的20~29岁,占35.14%;
2.4职业分布最高为农民,15例,占40.54%;其次家政服务5例,占1
3.51%,
工人4例,占10.81%;商业服务3例,占8.11%;散居儿童、学生、海员各1例,占2.70%;其他不详7例,占18.92%;
2.5传播途径异性传播21例占56.76%;男男传播11例,29.73%;母婴传播2例,占5.41%;输血传播1例,占2.7%;不详2例,占5.41%;
3讨论
泗阳县HIV/AIDS疫情,从2010年起呈快速上升趋势,病例范围分布较广;于全省相比,疫情仍处于低流行状态[2]。
以男性居多,20~49岁青壮年为主,职业分布较广,以农民工占比例最高,提示对这部分人应高度重视,这部分人群流动性大,文化程度较低,对艾滋病防治工作的开展,带来一定影响,因此应加大宣传力度,提高他们对艾滋病危害性的认识,扩大常规的筛查工作,把艾滋病的干预工作作为重点人群常规服务的工作内容之上。
异性传播和男男同性传播为主要途径,这与全国其他地区情况类似[3];提示要减少HIV的传播,就要教育好该类人群,要重点正确使用好安全套,和进一步提高他们对艾滋病知识和社会危害性的知识,减少二代传播,加强行为干预,以降低HIV的感染率。
目前尚无预防HIV感染的有效疫苗,预防工作只有从切断传播途径入手,才能有效控制艾滋病的传播和蔓延[4]。
目前,应广泛开展艾滋病的宣传教育,和性道德教育,规范个人行为。
对重点人群,如嫖娼、同性恋、血液及其制品供受者,吸毒者,人工授精、器官移植,HIV感染密切接触者,手术等,应进行常规HIV抗体筛查。
对HIV感染者实行访视及医学观察,全部使用好安全套,关心帮助,不歧视HIV/AIDS患者,鼓励他们改变危险行为,延长生命,提高生存质量,维护社会稳定。
参考文献:
[1]赵魁松.医务工作者--艾滋病毒感染潜在危险人群[J].疾病监测,2007,2(8):522.
[2]丁建平,徐金水,还锡平,等.江苏省2011年艾滋病疫情分析[J].江苏预防医学,2012,23(5):35.
[3]王璐,秦倩倩,丁正伟,等.2010年中国艾滋病疫情网络直报现状与分析[J].中国艾滋病性病,2011,17(3):278.
[4]张玲霞,周先志主编,现代传染病学[M].2版,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10:6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