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广角》教案

合集下载

人教版数学四上《数学广角》教案

人教版数学四上《数学广角》教案

人教版数学四上《数学广角》教案一. 教材分析《数学广角》是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的一章内容,主要目的是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的数感、符号意识以及空间观念。

本章内容主要包括简单的几何图形、计量单位、数的运算等。

通过本章的学习,学生将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对数学知识有了一定的认识。

但学生在空间观念、数感方面还存在不足,需要通过本章的学习得到加强。

此外,学生对于生活中的数学问题还缺乏一定的敏感度和解决能力,这也是本章教学的重点。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会识别和运用简单的几何图形,掌握常用的计量单位,提高数的运算能力。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方法,培养空间观念和数感。

3.情感态度价值观: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2.教学难点:学生对空间观念的理解和数的运算能力的提高。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问题教学法、合作学习法等,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方法,掌握数学知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备好相关教学内容,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准备教学素材和教具。

2.学生准备:预习相关内容,了解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一个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引出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例如:“如果你的家是一个正方形,每边长是4米,请问你的家的面积是多少?”让学生思考并回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展示图片、实物等,呈现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如简单的几何图形、计量单位、数的运算等。

同时,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数感。

3.操练(10分钟)教师设计一些练习题,让学生动手操作,巩固所学知识。

例如,让学生画出一个正方形,测量并计算其面积。

三年级《数学广角--集合》精品教案范文3篇

三年级《数学广角--集合》精品教案范文3篇

三年级《数学广角--集合》精品教案范文3篇教育是石,撞击生命的火花。

教育是灯,照亮夜行者踽踽独行的路。

教育是路,引领人类走向黎明。

因为有教育,一切才都那么美好,因为有教育,人类才有无穷的希望。

今天小编为大家带来的是三年级《数学广角--集合》精品教案范文,供大家阅读参考。

三年级《数学广角--集合》精品教案范文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经历韦恩图的产生过程,能借助直观图,利用集合的思想方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培养学生善于观察、善于思考的学习习惯。

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尝试用数学的方法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

教学重点:让学生感知集合的思想,并利用集合的思想方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学生对重叠部分的理解。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姓名卡片等。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出新知1.出示信息。

出示教科书例1,只出示统计表,不出示问题。

让学生说一说从中获得了哪些信息。

2.提出问题,激发“冲突”让学生自由提出想要解决的问题,重点关注“参加这两项比赛的共有多少人”这个问题,让学生解答。

关注不同的答案,抓住“冲突”,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

(二)自主探究,学习新知1.独立思考表达方式,经历知识形成过程。

师:大家对这个问题产生了不同的意见。

你能不能借助图、表或其他方式,让其他人清楚地看出结果呢?学生独立思考,并尝试解决。

2.汇报交流,初步感知集合概念。

(1)小组交流,互相介绍自己的作品。

(2)选择有代表性的方案全班交流。

请每幅作品的创作者上台介绍自己的思考过程,注意追问“如何表示出两项比赛都参加的学生”,体会两个集合中的公共元素构成的交集。

预设1:把参加两项比赛的学生姓名分别列出,把相同的名字连起,就找到两项比赛都参加的学生了,有3人。

这样参加跳绳比赛的9人,加上参加踢毽比赛的8人,再去掉3个重复的,应该是14人。

预设2:先写出所有参加跳绳比赛同学的姓名,再写参加踢毽比赛的。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数学广角》教案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数学广角》教案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数学广角》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数学广角这一专题的内容,掌握重点知识点。

2.提高学生在数学广角方面的综合运用能力,培养逻辑思维和数学推理能力。

3.培养学生的数学兴趣,培养学生在解决问题中的探索精神和合作能力。

二、教学重点1.了解数学广角的相关概念。

2.掌握数学广角中的重点知识点,如角的概念、角的种类等。

3.能够运用角的相关知识解决问题。

三、教学难点1.角的概念较为抽象,学生需要具备一定的几何思维能力。

2.角的种类较多,学生需要在识别和判断不同种类角的基础上进行运用。

四、教学准备1.课本: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2.教具:黑板、彩色粉笔、尺规、量角器等3.课件:包含数学广角相关知识点和例题的PPT五、教学过程第一课时:角的概念1.引入:通过展示生活中常见的角的图片引起学生对角的认识和兴趣。

2.概念解释:讲解角的定义及表示方法。

3.分类介绍:介绍角的种类和特征。

4.练习:让学生在课堂上尝试画出不同种类的角。

第二课时:角的度量1.复习:回顾上节课所学内容。

2.角度计量:讲解如何使用量角器测量角的大小。

3.角度关系:介绍角的度量关系,如对顶角、邻补角等。

4.练习:设计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通过计算角的度量来解决。

第三课时:角的运算1.复习:回顾角的度量和关系。

2.角的加减:讲解角的加减运算方法。

3.角的互补、补角:介绍互补角和补角的概念及计算方法。

4.练习:设计一些综合性题目让学生综合运用角的运算知识来解决。

六、教学反馈1.课堂练习:通过课堂练习的成绩反馈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

2.课后作业:布置相应的作业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3.小测验:定期进行小测验,检验学生对数学广角知识的掌握情况。

七、教学总结本节课主要围绕数学广角这一专题展开,通过角的概念、度量、运算等方面的讲解,帮助学生建立起对数学广角的整体认识和运用能力。

希望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对数学广角有更深入的理解,并能够灵活运用角的相关知识解决问题。

小学三年级数学下册《数学广角》教案、教学设计

小学三年级数学下册《数学广角》教案、教学设计
2.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中表现出较强的交流欲望,但沟通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仍有待提高。
3.部分学生对数学问题解决策略掌握不足,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给予针对性指导。
4.学生对数学学习仍存在一定程度的依赖心理,需要教师激发其自主学习意识和探究精神。
因此,在本章节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关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设计符合学生特点的教学活动,引导他们主动参与,培养其数学思维能力、合作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同时,关注学生的情感需求,营造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信心。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难点
1.重点:让学生掌握简单的排列组合原理,能够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难点:培养学生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数学问题的能力,以及运用逻辑推理解决问题的能力。
2.重点:培养学生用数学语言描述、表达数学问题的能力。
难点:提高学生数学交流水平,使其在讨论、合作中深入思考,形成自己的见解。
2.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小组讨论,总结出桃子的吃法:每天吃一个,共有3种吃法。
3.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如果小猴子有更多的桃子,每天吃一个,会有多少种吃法呢?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数学广角》。
(二)讲授新知
1.教师通过实例,讲解排列组合的基本原理,让学生理解什么是排列,什么是组合。
2.学生跟随教师,通过动手操作、实际演练,掌握简单的排列组合方法。
4.学生运用排列组合知识,设计一道有趣的数学问题,并给出解题步骤,下节课与同学交流、探讨。
5.家长参与作业:家长与孩子共同探讨生活中的排列组合现象,记录下来,增进亲子关系,培养孩子发现数学美的能力。
作业布置原则:
1.针对性:作业内容要针对本节课所学知识,突出重点,使学生通过作业巩固所学。

人教版数学五下第8章《数学广角》教案2

人教版数学五下第8章《数学广角》教案2

人教版数学五下第8章《数学广角》教案2
一、教学目标
1.了解数学广角的概念和作用。

2.掌握数学广角的计算方法。

3.进一步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数学推理能力。

二、教学重点
1.数学广角的定义和特点。

2.数学广角的应用题解答方法。

三、教学难点
1.利用数学广角解答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

四、教学准备
1.教材《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

2.教学投影仪。

3.学生练习册。

4.计算器。

五、教学步骤
1. 导入(5分钟)
引导学生回顾前几节课学过的知识,复习角的概念和性质。

2. 学习数学广角的定义(15分钟)
通过投影仪展示相关图片,引导学生认识数学广角的概念。

3. 计算数学广角的方法(20分钟)
教师讲解如何计算数学广角,进行示范计算,并让学生做相应练习。

4. 阐述数学广角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15分钟)
通过实例引导学生将数学广角运用到解决实际问题中,让学生了解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5. 拓展与巩固(15分钟)
布置相关作业,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并且鼓励他们寻找更多关于数学广角的应用场景。

六、教学反馈
通过课堂练习和作业的批改,及时发现学生的问题,及时纠正,加强巩固。

七、课后作业
1.完成课后练习册上的相关题目。

2.在生活中观察并记录数学广角的应用场景。

八、教学心得
本节课主要介绍了数学广角的概念和应用,通过生动的教学方式和实际案例,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并掌握了这一知识点,教学效果较好。

年级数学上册《数学广角》教案设计

年级数学上册《数学广角》教案设计

年级数学上册《数学广角》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学生能够理解数学广角的概念,掌握其基本的性质和运算方法。

2. 学生能够运用数学广角解决实际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1. 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活动,培养观察能力、动手能力、思维能力、创新能力。

2. 学生能够运用数形结合的思想,提高解决问题的效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学生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

2. 学生培养合作意识,学会与他人交流分享。

二、教学内容第1课时:数学广角的概念及性质1. 引入数学广角的概念,让学生初步认识数学广角。

2. 引导学生探索数学广角的性质,如:对角线互相垂直、四边形内角和为360°等。

第2课时:数学广角的运算方法1. 引导学生总结数学广角的运算方法,如:对角线互相平分、对边相等。

2. 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加深对数学广角运算方法的理解。

第3课时:数学广角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1. 引导学生运用数学广角解决实际问题,如:设计图案、计算面积等。

2. 让学生体会数学广角在实际问题中的重要性。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1. 数学广角的概念及性质。

2. 数学广角的运算方法。

难点:1. 数学广角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四、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观察操作法、小组合作法等,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合作交流。

五、教学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数学广角的模型、练习题等。

学具:学生用书、练习本、画图工具等。

六、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复习旧知识,引导学生进入新课,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 自主探究:让学生观察数学广角的模型,引导学生发现数学广角的性质。

3. 合作交流:分组讨论,让学生互相分享对数学广角性质的理解,培养合作意识。

4. 教师讲解:总结学生自主探究的结果,讲解数学广角的性质和运算方法。

5. 练习巩固:设计一些有关数学广角的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6. 应用拓展:让学生尝试解决实际问题,体会数学广角在生活中的应用。

小学数学数学广角教案设计(优秀3篇)

小学数学数学广角教案设计(优秀3篇)

小学数学数学广角教案设计(优秀3篇)《数学广角》教案篇一《数学广角》是义务教育教科书二年级上册的第一课时。

教材以学生熟悉而又感兴趣的生活场景为依托,重在向学生渗透数学思想方法,将学习活动置于模拟情景中,给学生提供操作和活动的机会,初步培养学生有顺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为学生今后学习组合数字和学习概率统计奠定基础。

根据对教材的分析,我确立了以下教学目标:①通过观察、比较、实验等活动,找出最简单的事物的排列数和组合数。

②引导学生发现和应用排列组合的规律,做到不重复也不遗漏地找出事物的排列数和组合数。

③培养初步的观察、分析、及推理能力和有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的能力。

④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习数学、探索数学的浓厚兴趣。

⑤使学生在数学活动中养成与人合作交流的良好习惯。

我确定本节课教学重点是掌握求简单事物的排列和组合的方法,难点是引导学生发现规律,做到不重复也不遗漏地找出事物的排列数和组合数。

在日常生活中,有很多需要用排列组合来解决的知识。

如搭配衣服、搭配早餐,密码箱中密码的排列数等等,作为二年级的学生,已有了一定的生活经验,因此在数学学习中注意安排生动有趣的活动,让学生通过这些活动来进行学习,经历简单的排列组合规律的数学知识探索过程,让学生在活动中探究新知,发现规律,从而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课程标准确立了“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的理念,基于这样的认识,这节课我主要采用的教学方法有:1、从生活情景出发,为学生创设探究学习的情境。

这节课,我力求从学生的生活情境出发,为学生学习创设“三个小朋友带我们游数学广角”这样一个探究的情境。

2、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3、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让他们在具体的操作活动中进行独立思考,并与同伴交流,亲身经历问题提出、问题解决的过程,体验学习成功的乐趣。

4.采用灵活的教学方法,鼓励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

5.电子白板的使用。

本节课我完全利用了电子白板自带功能去满足整节课堂的需要!电子白板的特色就是编辑和展示共存交互性!教学中我运用了书写、标注…多媒体展示和传统黑板书写相结合的功能,直接在图片和课件展示中去记录、标注和批阅;在生动直观的教学过程中巩固和强化我们学习的内容。

2024年小学数学《数学广角》教案设计

2024年小学数学《数学广角》教案设计

2024年小学数学《数学广角》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掌握图形的变换方法,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2.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

二、教学内容1.图形的变换:平移、旋转2.图形的组合:拼接、嵌套3.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重点:图形的变换方法,图形的组合方式。

2.难点:运用图形变换和组合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1.利用多媒体展示生活中常见的图形变换现象,如电梯运动、风车旋转等,引导学生关注图形的变换。

(二)新课教学1.图形的变换(1)引导学生观察多媒体展示的图形变换动画,让学生直观感受图形的平移和旋转。

(3)教师示范,学生跟随操作,练习平移和旋转图形。

(4)学生展示成果,教师点评并指导。

2.图形的组合(1)引导学生观察多媒体展示的图形组合实例,如七巧板、拼图等。

(3)教师示范,学生跟随操作,练习图形组合。

(4)学生展示成果,教师点评并指导。

3.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1)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运用图形变换和组合方法解决实际问题?(3)学生分组讨论,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

(4)学生展示成果,教师点评并指导。

(三)课堂小结2.学生分享学习心得,教师给予鼓励和指导。

(四)课后作业1.学生独立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2.家长签字确认,监督学生完成作业。

五、教学反思1.本节课教学过程中,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气氛活跃。

2.学生在图形变换和组合方面有了一定的认识,但仍需加强练习。

3.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注重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探究。

4.课后作业布置适量,有助于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资源1.多媒体课件:图形变换和组合动画、实例图片等。

2.教学工具:三角板、圆规、剪刀、胶水等。

3.辅助材料:练习题、评价表等。

七、教学评价1.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合作意识、创新能力等。

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数学广角--鸡兔同笼》教案(精选13篇)

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数学广角--鸡兔同笼》教案(精选13篇)

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数学广角--鸡兔同笼》教案(精选13篇)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数学广角--鸡兔同笼》篇1一、教材分析:“鸡兔同笼”问题是我国民间广为流传的数学趣题,它在培养学生逻辑推理能力的同时使学生体会代数方法的一般性。

解决这类问题时,教材展示了学生逐步解决问题的过程。

“假设法”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列方程则有助于学生体会代数方法的一般性。

因此在解决“鸡兔同笼”问题时,学生选用哪种方法均可,不强求用某一种方法。

二、学情分析:(1)“鸡兔同笼”问题是我国古代著名数学趣题,容易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

(2)列方程解答此类问题数量关系直观易懂,要加以提倡。

(3)“假设法”对学生来说比较陌生,教学中要抓住其特点,讲解算理,让学生逐步掌握,根据具体问题引导学生分析理解,拓宽学生思维。

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了解“鸡兔同笼”问题的结构特点,掌握用列表法和假设法解决问题,初步形成解决此类问题的一般性策略。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让学生经历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鸡兔同笼”问题的过程,使学生体会解题策略的多样性,渗透化繁为简的思想。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感受古代数学问题的趣味性,体会到“鸡兔同笼”问题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四、教学重点:尝试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鸡兔同笼”问题,体会用假设法解决问题的优越性。

五、教学难点:理解用假设法解决“鸡兔同笼”问题的算理。

六、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提出问题。

1.同学们今天老师将和大家一起来学习一道我国古代非常有名的数学趣题,“今有雉兔同笼,上有三十五头,下有九十四足,问鸡兔各几何?”(PPT投影展示原题)这四句话是什么意思呢?指生回答(笼子里有若干只鸡和兔,从上面数,有35个头;从下面数,有94只脚。

鸡和兔各有几只?2.有谁知道这类题我们把它叫做什么问题吗?(鸡兔同笼)板书。

鸡兔同笼问题是我国古代三大趣题之一,记载于《孙子算经》一书中,距今已有1500多年。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广角──数与形》教案优质范文三篇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广角──数与形》教案优质范文三篇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广角──数与形》教案优质范文三篇人教版六班级上册《数学广角──数与形》教案优质范文一设计说明:数与形之间密不可分,它们相互转化,相辅相成。

在课堂教学中适当地应用数形结合思想,把握好数形结合的度,就可以把问题化难为易,化繁为简。

在引进新知、建构概念、解决问题时,还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爱好,有利于进展学生的(想象力),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1.重视数与形之间的联系,找到解题规律。

数形结合思想是小学阶段最重要的一种数学思想,在课堂教学中,重视数与形之间的联系,有助于学生抽象能力的提升。

因此,教学伊始,从观察、分析例1中图与算式的关系入手,引导学生探究算式左边的加数和与大正方形中每列(或每行)小正方形个数的关系,发现数与形之间的联系,找到其中的规律,使学生在体验用形表示数的直观性的同时,学会应用规律解决问题。

2.借助数与形之间的关系解决相关问题。

从观察抽象的算式特点开始,先通过简单的计算找到规律,再借助多种几何图形直观验证计算过程及结果,使学生在初步了解、运用数形结合思想(方法)的同时,体验到数学的极限思想。

课前准备:老师准备PPT课件教学过程:一、问题导入:1+3+5+...+95+97+99=( )设疑:怎样快速计算出这个算式的结果?二、探究新知:1.教学例1。

(1)课件出示例题。

观察图形,把算式补充完整。

1=()1+3=()1+3+5=()1+3+5+7=()(2)观察图形与算式,(总结)规律。

观察、讨论。

仔细观察,看一看上面的图形和算式左边的加数有什么关系。

汇报规律。

[规律一:算式左边加数的个数与对应的大正方形中每列(或每行)小正方形的个数相同。

规律二:算式左边加数的和是大正方形左下角的小正方形和其他“┐”形所包含的小正方形的个数和。

规律三:算式左边加数的和正好等于大正方形中每列(或每行)小正方形个数的平方。

]总结:即从1开始,几个连续奇数相加的和即是几的平方。

(3)运用规律解决问题。

《数学广角》-优化(教案)

《数学广角》-优化(教案)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这些成果将被记录在黑板上或投影仪上,以便全班都能看到。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优化问题的基本概念、线性规划的建立及图解法的应用。同时,我们也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加深了对优化问题的理解。我希望大家能够掌握这些知识点,并在日常生活中灵活运用。最后,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具体内容包括:
-优化问题的定义与分类
-线性规划模型的建立
-图解法求解线性规划问题
-生活中的优化实例分析
二、核心素养目标
本节课的核心素养目标致力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数学建模和数据分析能力。依据新教材要求,通过以下方式实现:
1.借助优化问题的探讨,提高学生运用数学语言进行逻辑推理的能力,使其能够理解和构建数学模型。
五、教学反思
在今天的教学过程中,我发现学生们对优化问题的兴趣被成功点燃。通过引入日常生活中的例子,他们能够更直观地感受到数学与实际的紧密联系。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当学生们尝试利用线性规划解决实际问题时的那种积极探索的精神。
在理论讲解环节,我注意到有些学生对线性约束条件和目标函数的理解还不够深入。这部分内容是线性规划的核心,因此在后续的教学中,我需要通过更多具体的例子和解释来帮助他们掌握这些概念。
2.教学难点
(1)理解优化问题中的线性约束条件及目标函数的概念,并将其应用于实际问题。
(2)运用图解法求解线性规划问题时,确定可行域和最优解的准确位置。
(3)解决实际生活中的优化问题,将现实问题转化为数学模型。
举例:
-难点解释:线性约束条件及目标函数在优化问题中的应用,如何从实际问题中提炼出关键信息。
3.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和实验操作的结果。

《数学广角》教案通用

《数学广角》教案通用

《数学广角》教案通用一、教学内容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掌握平面几何图形的面积计算公式,能熟练运用公式解决实际问题;了解简单组合体的表面积与体积计算方法,并能运用到实际中。

2.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和空间想象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平面几何图形面积公式的推导与应用;简单组合体表面积与体积的计算方法。

教学重点:熟练掌握平面几何图形的面积计算公式;了解简单组合体的表面积与体积计算方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教学设备、黑板、粉笔、几何模型等。

学具:直尺、圆规、量角器、计算器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以校园绿化为例,让学生计算一块草坪的面积,引出平面几何图形的面积计算。

2. 例题讲解:(1)讲解平面几何图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如矩形、三角形、梯形等。

(2)以实际例子为例,讲解简单组合体的表面积与体积计算方法。

3. 随堂练习:让学生计算一些平面几何图形的面积,以及简单组合体的表面积与体积。

4. 小组讨论:针对课堂所学,让学生分组讨论,解决实际问题。

六、板书设计1. 平面几何图形面积计算公式:矩形:S=ab三角形:S=1/2ah梯形:S=(a+b)h/22. 简单组合体表面积与体积计算方法:表面积:S=2ab+2bc+2ac体积:V=abc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矩形:长8cm,宽5cm;三角形:底10cm,高6cm;梯形:上底4cm,下底6cm,高5cm。

(2)一个长方体长10cm,宽6cm,高4cm,求其表面积与体积。

2. 答案:(1)矩形:40cm²;三角形:30cm²;梯形:35cm²。

(2)表面积:248cm²;体积:240cm³。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学生对平面几何图形的面积计算掌握较好,但对简单组合体的表面积与体积计算方法还需加强练习。

《数学广角——搭配(一)》教案(三篇)

《数学广角——搭配(一)》教案(三篇)

《数学广角——搭配(一)》教案第一课时【教学内容】排列。

(教材第97页)【教学目标】1. 通过猜测、实验等活动,找出简单事物的排列数,在合作交流过程中获得情感体验。

2. 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分析、推理能力以及有序、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

【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经历简单事物排列规律的全过程。

难点:培养有序排列的思想。

【教具学具】课件、数字卡片。

【教学过程】一、口算练习8×6=9×2=9×3=9×4=9×5=9×9=7×9=二、探究新知1. 感知列。

师:交换一个两位数十位数字和个位数字的位置就可以得到一个新的两位数。

这节课我们就一起去数学宫游玩。

用1、2两个数字能组成哪几个两位数?师:首先,在数学宫玩排数游戏,必须打开密码门才能进入。

密码:用1、2两个数字能组成哪几个两位数?学生根据解码提示猜测、推理,打开密码门。

学生充分发表想法并汇报。

(板书:12;21)师:同样的两个数字,排列的位置不同,数的大小就不同。

【设计意图:1、2两个数字的排列顺序不同,则能表示的两个两位数也不同,这个知识学生在一年级就已学会。

因此,这里“让学生猜一猜、想一想、说一说”,既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又让学生感受排数时要考虑数字的排列顺序,有利于学生建构新知】2. 师:打开了密码门,让我们走进数学宫吧!聪明屋里的小朋友们正在玩摆数游戏,你们想玩吗?用1、2、3三个数字中的两个数字能组成哪几个两位数?(1)小组合作摆数,边摆数边写在记录卡上。

(2)汇报交流。

(3)为什么有的摆的数多有的摆的少呢?有什么好办法能帮助我们既不漏数也不重复呢?(4)学生带着问题进行第二次操作。

(5)小组讨论,再按你们的方法边摆边写下来。

(6)哪个小组再来汇报一下,一共摆了几个两位数,怎么摆的?(7)这六个数的大小相同吗?通过摆数游戏你想到了什么?学生充分发表想法。

师:我们再次感受到同样的两个数字,排列的位置不同,数的大小就不同。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数学广角─集合》教案(通用6篇)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数学广角─集合》教案(通用6篇)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数学广角─集合》教案(通用6篇)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数学广角─集合》教案篇1教材分析:“数学广角——集合”是教材专门安排来向学生介绍一种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的,即“集合”。

教材例1通过统计表的方式列出参加语文小组和数学小组的学生名单,而总人数并不是这两个小组的人数之和,从而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

这时,教材利用直观图(即韦恩图)把这两个课外小组的关系直观地表示出来,从而帮助学生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教材只是让学生通过生活中容易理解的题材去初步体会集合思想,为后继学习打下必要的基础,学生只要能够用自己的方法解决问题就可以了。

教学目标:1.学生借助直观图,初步体会集合的思想方法,感知韦恩图的产生过程。

2.能运用集合思维方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学生在探究、应用知识中体验数学的价值,渗透多种方法解决问题的意识。

教学重点:学生借助直观图,初步体会集合的思想方法,感知韦恩图的产生过程。

经历集合图的产生过程,理解集合图的意义,使学生会借助直观图,利用集合的思想方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经历集合图的产生过程,理解集合图的意义。

教学过程:一、巧用对比,初悟“重复”1.观察与比较(课件出示图片)父与子2.提出问题:有2个爸爸2个儿子,一共有几个人?怎样列式计算?第一种:无重复情况。

黄明,他的父亲黄伟光。

李煜,他的父亲李文华。

预设:列式一:2+2=4(人)第二种:有重复情况。

汪聪,他的父亲王立成,王立成的父亲汪华东。

列式二:2+2=4(人)4-1=3(人)师追问:为什么减1?二、初步探究,感知重叠1.查看原始数据,引出重复。

师:我们来看看三(1)班是被老师选上的幸运之星。

(课件出示)书法比赛小丁李方小明小伟东东绘画比赛小明东东丹丹张华王军刘红老师:你从这张表格中学到了什么信息?(2)老师:有多少学生参加比赛?老师:怎么会错呢?仔细看看。

谁能告诉我?(3)师:那到底是多少人呢?我们来数数看。

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数学广角》教案、教学设计

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数学广角》教案、教学设计
3.教师要及时检查作业,给予评价和反馈,指导学生纠正错误,提高作业效果。
(四)课堂练习
1.教师设计具有梯度、层次的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巩固所学知识。
2.练习题包括基本概念的填空、选择题,以及实际问题的解答题。
3.教师对学生的练习情况进行及时反馈,指导学生纠正错误,提高解题能力。
(五)总结归纳
1.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数学广角的性质、应用和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
4.学会使用数学广角的方法,对简单图形进行面积和周长的估算,培养估算意识。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小组合作、讨论交流等方式,让学生在探索中发现数学广角的性质,提高合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2.运用观察、实践、猜想、验证等学习方法,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数学广角的知识,培养自主学习能力。
3.创设生活情境,让学生在实际问题中运用数学广角的知识,提高学以致用的能力。
2.学生通过画图、计算等方式尝试解决问题,教师引导学生发现:在解决实际问题时,我们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和分析,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数学广角”。
(二)讲授新知
1.教师通过PPT展示数学广角的定义和性质,让学生初步了解数学广角的概念。
2.结合实例,教师引导学生学习如何运用数学广角的思维方法解决实际问题,如角度的测量、图形的拼接等。
3.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观察能力,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4.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提高团队协作能力。
(二)教学设想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通过引入生活实例,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广角与日常生活的紧密联系,激发学习兴趣。
-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展示丰富的几何图形,引发学生对数学广角的思考。
2.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4.设计丰富多样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和思维水平。

小学五年级数学上册《数学广角》教案、教学设计

小学五年级数学上册《数学广角》教案、教学设计
(一)导入新课
1.生活情境引入:以学生们熟悉的校园生活为背景,提出问题:“同学们,如果我们要举行一次班级联欢会,我们需要安排座位,有多少种不同的座位安排方式呢?”通过这个问题,让学生感受到排列组合在生活中的应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利用多媒体展示:通过动画或图片,展示不同的座位安排方式,引导学生观察、思考,为后续学习打下基础。
(二)讲授新知
1.排列组合概念:讲解排列与组合的定义,通过实例让学生理解两者的区别,如穿衣服的顺序与选择零食的种类等。
2.解题方法:介绍图表法、树状图法等解题方法,让学生能够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模型,并进行求解。
3.事件确定性与不确定性:讲解确定事件和不确定事件的概念,结合实例进行分析,让学生能够判断事件的类型。
小学五年级数学上册《数学广角》教案、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掌握简单的排列组合原理,能够解决实际问题中的排列组合问题。
2.理解事件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能够判断事件的发生是确定还是不确定。
3.熟练运用图表、树状图等工具,整理和分析数学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4.能够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增强数学应用意识。
五、作业布置
为了巩固本章节所学知识,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特布置以下作业:
1.必做题:
-请学生完成课本上对应的练习题,包括排列组合的基础题和实际问题。
-选择两道与事件确定性与不确定性相关的题目,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解答。
2.选做题:
-提供一组稍微有难度的排列组合问题,供学有余力的学生挑战。
3.教师巡回指导,针对学生的疑问进行解答,帮助学生提高解题能力。
(五)总结归纳
1.让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的内容,总结排列组合的规律,以及事件确定性与不确定性的判断方法。

五年级数学上册《数学广角》教案

五年级数学上册《数学广角》教案

五年级数学上册《数学广角》教案doc 教案目录:一、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1.2 过程与方法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二、教学重点与难点2.1 教学重点2.2 教学难点三、教学方法与手段3.1 教学方法3.2 教学手段四、教学内容与步骤4.1 导入新课4.2 教学内容的展开4.3 巩固练习4.4 小结与拓展五、作业布置与课后反思5.1 作业布置5.2 课后反思一、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了解数学广角的概念,能够运用数学广角解决实际问题。

1.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过程,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2.1 教学重点理解数学广角的概念,掌握运用数学广角解决问题的方法。

2.2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的数学广角,并运用数学广角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方法与手段3.1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分析法、小组合作法等。

3.2 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实物模型、数学卡片等辅助教学。

四、教学内容与步骤4.1 导入新课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发现数学广角的存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4.2 教学内容的展开4.3 巩固练习设计具有代表性的练习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4.4 小结与拓展五、作业布置与课后反思5.1 作业布置设计一些与生活密切相关的数学广角问题,让学生课后思考。

5.2 课后反思教师应及时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六、教学评价6.1 课堂评价6.2 课后评价七、教学资源7.1 教材资源7.2 网络资源八、教学时间与安排8.1 课时安排8.2 教学进度计划九、教学实践与案例分析9.1 教学实践9.2 案例分析十、教学改进与措施10.1 教学改进10.2 措施六、教学评价6.1 课堂评价通过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回答问题的情况以及作业完成情况,评价学生对数学广角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2024年小学数学《数学广角》教案设计通用

2024年小学数学《数学广角》教案设计通用

2024年小学数学《数学广角》教案设计通用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小学数学教材《数学广角》章节,详细内容为:利用简单的排列组合原理解决实际问题,通过具体情境引导学生理解排列组合的概念,掌握排列组合的计算方法。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学生能够理解排列与组合的概念,掌握排列组合的基本计算方法。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和分析能力。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理解排列组合的概念,掌握排列组合的计算方法。

教学重点:运用排列组合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黑板、粉笔、教学课件学具:练习本、铅笔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1)组织学生进行一次简单的数字排列游戏,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如何用1、2、3这三个数字组成不同的三位数?2. 例题讲解(1)教师出示例题:从A、B、C、D四个字母中,任选三个组成不同的字母组合,有多少种可能?(2)教师引导学生运用排列组合的知识解决问题,讲解计算方法。

3. 随堂练习(1)学生独立完成教材上的练习题。

(2)教师点评并讲解答案。

4. 小组讨论(1)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排列组合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2)拓展延伸:探讨排列组合在其他领域的应用。

六、板书设计1. 《数学广角》排列组合2. 内容:(1)排列:从n个不同元素中取出m(m≤n)个元素的所有不同排列的个数,记作A(n,m)。

(2)组合:从n个不同元素中取出m(m≤n)个元素的所有不同组合的个数,记作C(n,m)。

(3)计算方法:排列:A(n,m)=n×(n1)×(n2)×…×(nm+1);组合:C(n,m)=A(n,m)/m!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用1、2、3、4四个数字组成不同的三位数,有多少种可能?(2)从A、B、C、D、E五个字母中,任选三个组成不同的字母组合,有多少种可能?2. 答案(1)24种(2)10种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随堂练习等方式,使学生掌握了排列组合的概念和计算方法,提高了学生的数学素养。

小学数学《数学广角》教案设计通用

小学数学《数学广角》教案设计通用

小学数学《数学广角》教案设计通用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小学数学教材《数学广角》中的第四章“简单的几何图形”。

具体包括:1. 了解三角形的特性;2. 学习三角形的分类;3. 掌握三角形的基本画法。

二、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三角形的概念,掌握三角形的特性,学会分类三角形。

2. 学生能够运用三角形的基本画法,自主绘制三角形。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三角形的特性和分类,三角形的基本画法。

难点:三角形分类的依据,三角形的基本画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三角板、直尺、圆规。

学具:学生用书、练习本、彩色笔、剪刀、胶水。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生活中常见的三角形物品,如:三角板、自行车三角架、三角形的屋顶等,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的三角形,激发学生对三角形的好奇心。

2. 自主学习(5分钟)学生根据教师提供的学习任务,自主学习教材中关于三角形的相关内容,了解三角形的特性,学习三角形的分类,掌握三角形的基本画法。

3. 课堂讲解(15分钟)教师根据学生的自主学习情况,讲解三角形的特性,演示三角形的分类方法,示范三角形的基本画法,帮助学生巩固知识点。

4. 例题讲解(10分钟)教师通过出示例题,如:判断一个图形是否为三角形,分类给定的三角形等,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解答,巩固课堂所学。

5. 随堂练习(10分钟)学生根据教师提供的练习题,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解答,教师及时进行反馈,帮助学生纠正错误,提高解题能力。

6. 小组合作(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合作,运用三角形的基本画法,设计一个三角形图形,并解释设计理由。

教师巡回指导,给予评价和建议。

7. 课堂小结(5分钟)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三角形特性:1. 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2. 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3. 有一个角是直角三角形分类:1. 锐角三角形:三个角都是锐角2. 直角三角形:有一个角是直角3. 钝角三角形:有一个角是钝角三角形基本画法:1. 以一点为顶点,画两条射线2. 两条射线的端点为另外两个顶点3. 连接三个顶点,即为三角形七、作业设计1. 判断题:(1)三角形的三边相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六年级数学上册《数学广角》教学设计
青龙四小:简光红
教学内容:人教版教材第112、113页的例题1及114页的做一做第1题。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掌握“鸡兔同笼”问题,感受古代数学问题的趣味性。

2、过程与方法:尝试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鸡兔同笼”问题,使学生体会用例举法、假设法和列方程解决问题的一般性。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并向学生渗透转化、函数等数学思想和方法。

4、德育渗透:同学之间应该和谐相处,遵守学校纪律,从小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5、渗透法制:《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第八条国家保护野生动物及其生存环境,禁止任何单位和个人非法猎捕或者破坏。

教学重点:用不同的思路和方法解决“鸡兔同笼”问题。

教学难点:用“假设法”和“列方程”解决“鸡兔同笼”问题。

教学方法:引导法,合作探究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附板书设计:鸡兔同笼问题
1、列表法
2、假设法
假设都是鸡:
8×2=16(只)
26-16=10(只)
兔:10÷(4-2)=5(只)
鸡:8-5=3(只)答:略
3、方程解
解:设兔有x只,则鸡有(8-x)只:
4x+2(8-x)=26 解得x=5 鸡:8-5=3(只)
答;兔有5只,鸡有3只。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