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体解剖学原理之肌学
人体解剖学之肌学

医学笔记人体解剖学之肌学张桢第二章肌学第一节肌学概序肌肌是运动系统的动力部分,多数附着于骨骼,故称骨骼肌因受躯体运动神经支配,可通过人的意志控制,又称随意肌。
骨骼肌分布广泛,全身共有600余块,约占体重的40%。
每块肌都有一定的形态、构造和功能,并有丰富的血管、神经和淋巴管分布,所以每块肌都可以视为一个器官。
一、肌的形态分类骨骼肌的形态多样,按其外形可分为长肌、短肌、扁肌(阔肌)和轮匝肌四种。
二、肌的构造肌有肌腹和肌腱两部分构成。
肌腹主要由骨骼肌纤维组成,具有收缩性;肌腱由致密结缔组织组成,具有力的传递的作用。
长肌的腱为圆索状;扁肌的腱薄而宽阔,称腱膜。
三、肌的起止、配布与作用骨骼肌通常都跨过关节,并以其两端附着于两块或两块以上骨的表面。
一般把肌在固定骨上的附着点称为起点或定点;把肌在移动骨上的附着点称为止点或动点。
肌的配布与关节的运动轴关系密切,把分布在运动轴同侧,作用完全相同的肌,称为协同肌,把分布在运动轴异侧,作用完全相反的肌,称为拮抗肌。
各肌群通过神经系统的支配调节,彼此协调,完成各种运动。
四、肌的辅助结构肌的辅助结构位于肌的周围,具有保护、约束、协助肌等作用,包括筋膜、滑膜囊和腱鞘等。
(一)筋膜筋膜分浅筋膜和深筋膜两类。
1、浅筋膜又称皮下组织,位于真皮之下,包被全身各部,有疏松结缔组织构成,内含脂肪和浅血管、皮神经、浅淋巴管。
有保持体温和保护深面组织、器官的作用。
2、深筋膜又称固有筋膜,位于浅筋膜深面,包裹于肌的表面,由致密结缔组织构成。
四肢的深筋膜发达,深入到肌群间并附着于骨,形成肌间隔和筋膜鞘。
深筋膜由保护、约束肌和减少按摩的作用。
(二)滑膜囊滑膜囊由滑膜构成,为双层扁平、密闭的结缔组织小囊,内含少量滑液,多见于肌腱和骨面间。
滑膜囊有减少按摩的作用。
(三)腱鞘腱鞘是套在手、足等处长肌腱周围的双层鞘管,分内、外两层,外层为纤维层,与周围结缔组织相连;内层为滑膜层,紧包肌腱,可分泌为少量滑液。
人体解剖学:肌学--2

第三层:
(桡侧)拇长屈肌—桡骨前面、骨间膜 (尺侧)指深屈肌---尺骨前面、骨间膜
拇指远节指骨底 (屈拇指掌指关节,指间关节)
(在指浅屈肌腱深面)2~5 远节指骨底 (屈腕,掌指关节,指间关节)
• 第四层 – 旋前方肌:桡、尺骨的远端 • 起自尺骨 • 止于桡骨 • 使前臂旋前
• 前臂后群肌:10块,浅深两层
屈掌指关节、伸指间关节
于 指
2.骨间掌侧肌:3块,使2、4、5指向中指靠拢—内收
背
腱
3.骨间背侧肌:4块,以中指为中心外展2、4、5指
膜
背侧肌
第六节 下肢肌
组成: 一、 髋肌 (骨盆内外面---股骨上部,跨髋关节) 二、大腿肌 三、小腿肌 四、 足肌
(一)前群
一、 髋肌
1.髂腰肌:由腰大肌、髂肌组成
止点:尺骨鹰嘴 作用:伸肘关节
内侧头
桡神经沟
三、前臂肌:前群:屈肘、屈腕、屈指、旋前 桡侧的:外展 后群:伸肘、伸腕、伸指、旋后 尺侧的:内收
(一)前群肌:9块,四层排列 浅层(第一层):5块,由桡—尺侧
肱桡肌:起自肱骨外上髁,止于桡骨茎突
旋前圆肌 桡侧腕屈肌 以屈肌总腱起子内上髁 掌长肌 尺侧腕屈肌
翻
国肌 趾长屈肌
拇长屈肌 胫骨后肌
四、 足肌
(一)足背肌 1.拇短伸肌
2.趾短伸肌
(二)足底肌
拇展肌
Ⅰ内侧群
拇短屈肌 拇收肌
Ⅱ中间群
趾短屈肌 蔗方肌 蚓状肌 骨间足底肌 骨间背侧肌
Ⅲ外侧群
小趾展肌 小趾短屈肌
腓骨短肌
拇长伸肌
(三)后群
1.浅层:小腿三头肌
起点: 腓肠肌(浅表的两个头):股骨内外侧髁后面 比目鱼肌(深的一个头):胫、腓骨的比目鱼肌线 止点:以跟腱止于跟骨 作用:屈踝关节、屈膝关节
人体解剖学肌学

1.3肌学一、肌学总论(一)肌的形态分长肌、短肌、阔肌和轮匝肌。
(二)肌的构造1.肌腹由肌纤维组成,有舒缩功能。
2.肌腱由致密结缔组织组成,无收缩功能3. 腱膜阔肌的腱呈薄片状,称腱膜。
(三)肌的起止起点:运动时相对固定的的一端。
止点:运动时移动的一端。
(四)肌的作用肌的作用是在神经支配下进行收缩。
运动单位:一个运动神经元的轴突和它所支配的肌纤维。
肌张力:运动单位轮流收缩,使肌处于一种轻度收缩状态,保持一定的肌力。
(五)肌的辅助装置包括:筋膜浅筋膜、深筋膜滑膜囊腱鞘籽骨作用:协助肌的活动,具有保持肌的位置,减少运动时的摩擦和保护等功能。
1 .筋膜遍布全身,分浅、深筋膜。
(1)浅筋膜:位于皮下,由疏松结缔组织构成。
含脂肪、浅静脉、皮神经、淋巴结等(2)深筋膜:位于浅筋膜深面,由致密结缔组织构成。
包被肌肉等,形成肌间隔。
2 .滑膜囊为内含滑液的小囊,位于腱与骨面接触处。
3 .腱鞘是包围在肌腱外的鞘管,存在于活动性较大的部位(如腕、踝、手指、足趾)。
作用:固定腱的位置,减少摩擦。
腱鞘构造分两部分:(1)腱纤维鞘:位于外层(2)腱滑膜鞘:位于纤维鞘内。
二、头颈肌(一)头肌面肌:起自颅骨不同部位,止于面部皮肤。
颅顶肌:额枕肌眼轮匝肌:环绕眼裂,使眼闭合。
口轮匝肌:环绕口裂,使口闭合。
咀嚼肌:咬肌:起自颧弓,止于下颌角的外面。
颞肌:起自颞窝骨面,止于下颌骨的冠突。
翼内肌:起自翼突窝,止于下颌角的内侧面。
三肌的作用:上提下颌骨,使咬合。
翼外肌:协助张口(二)颈肌颈阔肌胸锁乳突肌:起点:胸骨柄前面和锁骨的内侧半;止点:乳突作用:两肌收缩,头向后仰;单侧收缩,头歪向同侧,面向对侧。
舌骨上、下肌群作用:使舌骨和喉固定,或使它们上、下移动,以配合吞咽和发音。
作开口和参与咀嚼肌动作。
三、躯干躯干背肌颈肌胸肌膈腹肌会阴肌背肌浅层斜方肌使肩胛骨向脊柱靠拢背阔肌全身最大扁肌,使肩关节内收、旋内和后伸肩胛提肌上提肩胛骨菱形肌使肩胛骨向脊柱靠拢并略向上深层竖脊肌使脊柱后伸和仰头胸肌胸上肢肌胸大肌使肩关节内收、旋内和前屈胸小肌拉肩胛骨向前下方;上提肋助吸气前锯肌拉肩胛骨向前并紧贴胸廓胸固有肌肋间外肌肋间内肌肋间最内肌胸横肌膈中心腱肌纤维胸骨部肋部终止于中心腱腰部腰肋三角和胸肋三角主动脉裂孔第12胸椎前方,有主动脉和胸导管通过食管裂孔第10胸椎水平,食管和迷走神经通过腔静脉孔第8胸椎水平,通过下腔静脉腹肌前外侧群腹直肌腹外斜肌肌部腱膜保护腹腔脏器,维持腹内压,腹内斜肌保持腹腔脏器位置稳定;降肋助呼气;腹横肌使脊柱前屈、侧屈和旋转后群腰方肌腰大肌三、上肢肌1.上肢带肌三角肌、肩胛下肌、冈上肌、冈下肌、小圆肌、大圆肌2.臂肌前群肱二头肌、喙肱肌、肱肌后群肱三头肌3.前臂肌前群(屈肌群):共9块。
人卫版系统解剖学之肌学教学护理课件

详细描述
肌肉的生理变化包括适应、发展和退化等过 程,而病理变化则包括炎症、损伤、萎缩等 。了解这些变化的特点和机制,有助于制定 有效的预防和治疗措施,改善肌肉功能和减
轻患者痛苦。
肉变化及护理
要点一
总结词
要点二
详细描述
帕金森病患者的肌肉变化及护理
案例三:骨折患者的肌肉康复护理
总结词
骨折患者的肌肉康复护理
详细描述
骨折是指骨骼完整性的破坏,常导致疼痛、肿胀和活 动受限等症状。在骨折治疗过程中,肌肉的康复护理 同样重要。护理人员应指导患者进行适当的肌肉锻炼 ,以预防肌肉萎缩和关节僵硬。同时,还需注意患者 的疼痛管理和心理支持,帮助患者尽快恢复健康。
帕金森病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主要症状包 括静止性震颤、肌强直和运动迟缓等。随着病情的发展, 患者的肌肉会出现不同程度的萎缩和僵硬,导致活动能力 下降。针对帕金森病患者的肌肉变化,护理人员应采取相 应的护理措施,如进行适当的康复训练、按摩和药物治疗 ,以缓解肌肉僵硬和疼痛,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肌肉的神经支配和血液供应
总结词
掌握肌肉的神经支配和血液供应是理解肌肉 生理和病理变化的关键。
详细描述
肌肉的神经支配决定了肌肉的运动和感觉传 导,而血液供应则为肌肉提供营养和氧气。 了解这些知识有助于理解肌肉的各种生理和 病理变化,如萎缩、炎症等。
肌肉的生理和病理变化
总结词
了解肌肉的生理和病理变化对于预防和治疗 肌肉相关疾病具有重要意义。
总结词
肌学的发展经历了古代对人体肌肉的简单观察、近代的解剖学研究和现代的分子生物学 研究三个阶段。
详细描述
古代人们对肌肉的认识主要基于日常经验和简单观察,缺乏科学依据。随着解剖学和生 理学的发展,人们对肌肉的认识逐渐深入,开始从组织结构、功能和疾病机制等方面进 行研究。现代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进一步推动了肌学的研究,为理解肌肉的发育、生
人体解剖学肌学重点

1.人体中最大的肌肉是哪一块?
A.胸肌
B.臀大肌(答案)
C.背阔肌
D.大腿肌
2.负责上臂旋转动作的主要肌肉是?
A.肱二头肌
B.肱三头肌
C.旋前圆肌(答案)
D.旋后肌
3.下列哪块肌肉不属于小腿三头肌?
A.腓肠肌
B.比目鱼肌
C.胫骨前肌(答案)
D.腓骨长肌(注:传统上小腿三头肌主要指腓肠肌和比目鱼肌,腓骨长肌虽与小腿
相关,但不属于小腿三头肌)
4.使肩关节外展的主要肌肉是?
A.三角肌(答案)
B.冈上肌
C.胸大肌
D.背阔肌
5.下列哪块肌肉是咀嚼动作的主要执行者?
A.咬肌(答案)
B.颞肌
C.翼内肌
D.翼外肌
6.负责大腿后伸的主要肌肉是?
A.股四头肌
B.腘绳肌(答案)
C.臀中肌
D.臀小肌
7.下列哪块肌肉不参与呼吸运动?
A.肋间外肌
B.膈肌
C.胸大肌(答案)
D.肋间内肌
8.使腕关节屈曲的主要肌肉是?
A.桡侧腕屈肌(答案)
B.尺侧腕伸肌
C.桡侧腕长伸肌
D.尺侧腕屈肌
9.下列哪块肌肉是维持人体直立姿势的重要肌肉?
A.竖脊肌(答案)
B.腹直肌
C.腰方肌
D.髂腰肌。
肌肉-人体解剖生理学

四肢肌
股直肌(切断)
下肢肌
大腿肌
前群 缝匠肌 股四头肌 (股直肌、股中肌、股外肌和股 内肌) 内侧群 耻骨肌 长收肌 股薄肌 短收肌 大收肌 后群 半腱肌 半膜肌 股二头肌 股外肌 股直肌
股内肌
股中肌
股四头肌
股直肌(切断)
-股直肌起自髂前下棘,其它 起自股骨 -止于胫骨粗隆 -屈髋(股直肌)、伸膝
肌的辅助装置
皮肤
浅筋膜 深筋膜
大腿中段水平切面
筋膜
(2)滑膜囊
为封闭的结缔组 织小囊,位于肌腱 和骨面之间,内含 滑液。具有减少摩 擦的作用。
肌的辅助装置
肌腱
滑膜囊
滑膜囊
滑膜囊积液
(3)腱滑膜鞘(腱鞘)
套在长腱周围的鞘管,多位于活动 度较大的部位,如腕、踝、手指、足 趾等。 纤维层:深筋膜增厚形成(外层) 滑膜层:双层圆筒状套管(内层), 可分为脏层和壁层,两层间含少量 滑液。移行处称腱系膜。
•肩胛提肌 •菱形肌
肩胛提肌
菱形肌
全身肌肉分布简介 背肌
•夹肌
躯干肌 背部筋膜
夹肌 脊柱侧屈
背浅群肌、背深群肌
竖脊肌
(最长的背肌) 位于棘突两侧, 从骶部一直延伸 至枕部,可使脊 柱后伸和头后仰。
竖脊肌 脊柱后伸 头后仰
全身肌肉分布简介
躯干肌 背部筋膜
背肌 背浅群肌、背深群肌
中层
深层
浅层
胸腰筋膜
全身肌肉分布简介 胸肌
躯干肌
胸上肢肌、胸固有肌
胸大肌
起:锁骨内侧半, 胸骨、第1~6肋软 骨 止:肱骨大结节嵴 功能:
旋内
-使肱骨内收和旋 内
-上肢固定时,提 躯干,提肋助吸气
解剖学肌学重点总结

解剖学肌学重点总结肌(muscle):运动系统中叙述的肌均属横纹肌,附着于骨,在神经系统的支配和调节下,可随人的意志而收缩,所以又称为骨骼肌或随意肌。
第一节总论一、肌的形态、结构和功能(一)分类:长肌:收缩时运动幅度大(四肢)。
1、按形态分短肌:小而短,有明显的节段性,收缩幅度小(背部深层)。
扁肌(阔肌):扁而阔,起运动和保护功能(胸腹壁)。
轮匝肌:环形肌纤维,于孔裂周围,收缩时关闭(口裂、眼裂周围)。
头颈肌:面肌、咀嚼肌;颈肌浅层、舌骨上下肌群、颈肌深层;2、按部位分躯干肌:背肌、胸肌、腹肌、膈、会阴肌;四肢肌:上、下肢肌。
(二)构造:肌腱与肌腹构成。
1、肌腹:由肌纤维构成,色红、柔软、收缩和舒张功能。
肌束膜多个肌束外包肌外膜肌纤维外包肌内膜肌束肌(小血管随膜走行)2、肌腱:平行致密的胶原纤维构成,肌性两端,附着于骨;无收缩功能,抗张力强;长肌为腱,阔肌为腱膜。
(三)肌的起止、配布和作用:1、起止点:1)起点(定点):肌在固定骨上的附着点,常把接近身体正中线,四肢靠近近侧的称附着点。
2)止点(动点):肌在移动骨上的附着点。
由于运动多样化,二者在一定条件下可置换。
2、配布:原动肌,拮抗肌,协同肌(四)辅助装置:保护、减少摩擦。
1、筋膜:分为浅、深两种遍布全身。
1)浅筋膜:又称皮下筋膜,位于皮下,由疏松结缔组织构成,大多含脂肪。
2)深筋膜:又称固有筋膜,位于浅筋膜深面,包被体壁、四肢的肌肉、血管、神经、肌肉与肌肉之间,由致密结缔组织构成,随肌的分层而分层,形成肌间隔、骨筋膜鞘、支持带、血管神经鞘等。
2、滑膜囊:包括滑液囊和粘液囊。
3、腱鞘:是套在长肌腱表面的鞘管,存在于活动性较大的部位。
作用:1、使腱固定于一定的位置。
2、减少腱与骨面的摩擦。
纤维层(腱纤维鞘):深筋膜增厚形成的骨性纤维性管道对肌腱起滑车和约束作结构用。
滑膜层(腱滑膜鞘):纤维鞘内,由滑膜构成,分两层。
脏层:包于肌腱的表面。
两层间含少量滑液壁层:纤维层内面和骨面(腱滑膜腔)第二节躯干肌躯干肌可分为背肌、胸肌、膈、腹肌、会阴肌一、背肌1)浅层:斜方肌(trapezius)、背阔肌(latissimus dorsi)、肩胛提肌和菱形肌①斜方肌起点:上项线、枕外隆凸、项韧带、第7颈椎棘突和全部胸椎的棘突,止点:锁骨的外侧1/3、肩峰及肩胛冈,作用:使肩胛骨向脊柱靠拢;上部肌束收缩可上提肩胛骨;下部肌束收缩使肩胛骨下降。
人体解剖学之肌学

医学笔记人体解剖学之肌学张桢第二章肌学第一节肌学概序肌肌是运动系统的动力部分,多数附着于骨骼,故称骨骼肌因受躯体运动神经支配,可通过人的意志控制,又称随意肌。
骨骼肌分布广泛,全身共有600余块,约占体重的40%。
每块肌都有一定的形态、构造和功能,并有丰富的血管、神经和淋巴管分布,所以每块肌都可以视为一个器官。
一、肌的形态分类骨骼肌的形态多样,按其外形可分为长肌、短肌、扁肌(阔肌)和轮匝肌四种。
二、肌的构造肌有肌腹和肌腱两部分构成。
肌腹主要由骨骼肌纤维组成,具有收缩性;肌腱由致密结缔组织组成,具有力的传递的作用。
长肌的腱为圆索状;扁肌的腱薄而宽阔,称腱膜。
三、肌的起止、配布与作用骨骼肌通常都跨过关节,并以其两端附着于两块或两块以上骨的表面。
一般把肌在固定骨上的附着点称为起点或定点;把肌在移动骨上的附着点称为止点或动点。
肌的配布与关节的运动轴关系密切,把分布在运动轴同侧,作用完全相同的肌,称为协同肌,把分布在运动轴异侧,作用完全相反的肌,称为拮抗肌。
各肌群通过神经系统的支配调节,彼此协调,完成各种运动。
四、肌的辅助结构肌的辅助结构位于肌的周围,具有保护、约束、协助肌等作用,包括筋膜、滑膜囊和腱鞘等。
(一)筋膜筋膜分浅筋膜和深筋膜两类。
1、浅筋膜又称皮下组织,位于真皮之下,包被全身各部,有疏松结缔组织构成,内含脂肪和浅血管、皮神经、浅淋巴管。
有保持体温和保护深面组织、器官的作用。
2、深筋膜又称固有筋膜,位于浅筋膜深面,包裹于肌的表面,由致密结缔组织构成。
四肢的深筋膜发达,深入到肌群间并附着于骨,形成肌间隔和筋膜鞘。
深筋膜由保护、约束肌和减少按摩的作用。
(二)滑膜囊滑膜囊由滑膜构成,为双层扁平、密闭的结缔组织小囊,内含少量滑液,多见于肌腱和骨面间。
滑膜囊有减少按摩的作用。
(三)腱鞘腱鞘是套在手、足等处长肌腱周围的双层鞘管,分内、外两层,外层为纤维层,与周围结缔组织相连;内层为滑膜层,紧包肌腱,可分泌为少量滑液。
人体解剖学-肌学

人体解剖学第三章肌学要点1:斜方肌、背阔肌和竖脊肌的位置和功能斜方肌位于项背部。
该肌收缩可使肩胛骨向脊柱靠拢;上部肌束可上提肩胛骨;下部肌束可使肩胛骨下降。
如肩胛骨固定,两侧同时收缩可使头后仰。
背阔肌位于背下部。
此肌使肱骨内收、旋内和后伸;当臂上举固定时,可引体向上。
竖脊肌又称骶棘肌,位于前述浅肌群的深面、脊柱两侧的沟中。
如一侧收缩使脊柱侧屈,两侧收缩使脊柱后伸并使头后仰。
要点2:胸大肌的位置和功能胸大肌位于胸廓前壁的上部,呈扇形。
该肌可使上臂内收、旋内和前屈。
如上肢上举固定,可引体向上。
要点3:膈的3个裂孔的名称和穿行结构(1)主动脉裂孔:位于第12胸椎椎体前方,通行主动脉和胸导管。
(2)食管裂孔:位于主动脉孔的左前方,约平第10胸椎,有食管和迷走神经通过。
(3)腔静脉孔:位置较高,约平第8胸椎,在主动脉孔的右前方、有下腔静脉通过。
要点4:腹肌的名称和腹肌形成物(腹直肌鞘、腹股沟韧带和腹股沟管)腹肌包括:腹真肌、腹外斜肌、腹内斜肌、腹横肌形成物:腹真肌鞘、腹股沟管。
要点5:胸锁乳突肌的位置和功能胸锁乳突肌位于颈前两侧,一侧收缩,头向同侧侧屈,面部转向对侧;两侧同时收缩,头后仰。
胸锁乳突肌是颈部重要的肌性标志,受副神经支配。
要点6:斜角肌间隙的位置和穿行结构斜角肌为颈深部外侧肌群,它们起于上部颈椎横突,前、中斜角肌止于第1肋,后斜角肌止于第2肋由前、中斜角肌与第1肋围成的间隙称斜角肌间隙。
间隙内有臂丛神经和锁骨下动脉穿行。
要点7:咀嚼肌的名称、位置和功能咀嚼肌主要有咬肌、颞肌、翼内肌和翼外肌,均由三叉神经支配。
咬肌、颞肌、翼内肌收缩可上提下颌骨。
翼内肌和翼外肌收缩可使下颌骨向前和侧方运动。
颞肌后部纤维收缩可使下颌骨向后。
要点8:三角肌、肱二头肌和肱三头肌的位置和功能(1)三角肌:位于肩部,可使肩关节外展,前部肌束使肩关节屈和旋内,后部肌束使其伸和旋外。
由腋神经支配。
(2)肱二头肌:位于臂肌前群,可做屈肘关节运动。
人体解剖学——肌学_PPT课件

旋后肌
小指伸肌
拇长伸肌 示指伸肌
拇长展肌 拇短伸肌
18
四、手肌
拇收肌
可分为外侧、中间和内侧三群 (一)外侧群
拇收肌 内收拇指和屈拇指近节指骨
(二)中间群
1、蚓状肌 屈2~5掌指关节,伸指间关节
2、骨间肌
骨间掌侧肌3块,使 第2、4、5指内收并 屈掌指关节,伸指间 关节。
骨间背侧肌4块, 外展2~4指,屈掌 指关节,伸指间 关节。
2、半腱肌 3、半膜肌
屈膝、伸髋;屈膝时,使 小腿旋内
半腱肌
半膜肌
股二头肌
24
三、小腿肌 (一)前群
(二)外侧群
趾长伸肌
母长伸肌
胫骨前肌 腓骨长肌
(腓骨短肌)
25
(三)后群 1、浅层 小腿三头肌
腓 肠 肌
2、深层 包括腘肌、 趾长屈肌、
拇长屈肌、
胫骨后肌
趾长屈肌
比目鱼肌
母长屈肌
26
腹外斜肌腱膜的下缘卷曲增厚连于 髂前上嵴与耻骨结节之间。
腹 外 斜 肌
腹股沟韧带
8
2、腹内斜肌 在腹外斜肌深面
3、腹横肌 在腹内斜肌深面
腹 内 斜 肌
腹 横 肌
9
4、腹直肌 位于腹前壁正中线的两旁
腹 直 肌
腹肌的作用:
1、共同保护腹腔脏器及维持腹内 压,保持腹腔脏器位置的固定。
2、增加腹压以助排便、分娩、 呕吐和咳嗽等功能。 3、降肋助呼气。 4、使脊柱前屈、侧屈与旋转。 (二)后群 (三)腹部的筋膜 (四)腹股沟管
(二)背阔肌
位置:位于背下部
作用:使肱骨内收、旋内和后伸。当上 肢上举被固定时,可引体向上。
背阔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胸锁乳突肌
2、深群: (1)、前、中、后斜角肌 (2)、斜角肌间隙:
前、中斜角肌与第1肋 之间的间隙。
中斜角肌
后斜角肌
前斜角肌
第四节 四肢肌
一、 上肢肌:
(一)、肩肌:
三角肌
1、三角肌:使上臂外展。
前部肌束可使上臂屈和旋内, 后部肌束可使上臂伸和旋外。
肩胛下肌
冈上肌
冈
小
下
圆
肌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肌
大圆肌
(二)、臂肌:
(3)、舌骨上、下肌群:
/f kzl/ /f kzl/lc / /f kzl/w y/ /f kzl/y d/ /f kzl/zgjl/ /fuke/ /fuke/f ujianya n/ /fuke/g jy/ /fuke/ndy/ /fuke/pqy/ /fuke/y dy/ /fuke/zigongneimoya n/ http://www.xasg120.c om/gongji ng/ http://www.xasg120.c om/gongji ng/fe id a/ http://www.xasg120.c om/gongji ng/gon gjingai/ http://www.xasg120.c om/gongji ng/ mil an/ /gongjing/xiro u/ http://www.xasg120.c om/gongji ng/yan z he ng/ /jbzs/ /jhsy/ /jhsy/g wy/ http://www.xasg120.c om/jhsy/ji anc ha/ /jhsy/s hanghuanquhuan/ http://www.xasg120.c om/jhsy/ wtr l/ /jhsy/wutongy inchan/ /jhsy/y aoliu/ /jryuy ue/ /weichuangfuke/ /yyhj/ /zheng xing/cnmxf/ /zheng xing/xy c zx/ /zheng xing/ydjss/ /zheng xing/ydzx/
四壁:
前壁—腹外斜肌腱膜
后壁—腹横筋膜和腹股沟镰
上壁—腹内斜肌和腹横肌弓状下缘
下壁—腹股沟韧带
前壁
通行结构
男性 —精索 女性 —子宫圆韧带
后壁 下壁
五、盆底肌:
1、肛提肌: 2、会阴深横肌: 3、尿道括约肌:
/jrsy / /jrsy/by/ /jrsy /wh/ /jrsy /yf/ /jrsy /zd/ /jrsy /zl/ /jrsy /zz/ /kfal/沈 阳 性 病 医 院 /kydt/ /lylx/ /qt/ /qt/a zb/ http://www.120sysdyy.c om/qt/fl / http://www.120sysdyy.c om/qt/l b/ http://www.120sysdyy.c om/qt/ md/ /qt/r tr/ /qt/r xg/ /rdx w /s zqpz/ /s zqpz/by/ /s zqpz/wh/ /s zqpz/yf/ /s zqpz/zd/ /s zqpz/zl/ /s zqpz/zz/ /yydt/ /zjfc / http://www.120sysdyy.c om/ zljs/
作用:主要的呼吸肌。 食
腔静脉孔
管
裂
主动脉裂孔
孔
四、腹肌:
(一)、前外侧群: 腹外斜肌
1、腹直肌: 2、腹外斜肌:腹股沟韧带
3、腹内斜肌:
/wtrl/ http://www.sdwtr l.c om/ zy/ /yc/ /yl/ /shqh/ /gwy/
第三章 肌 学
第一节 概 述
一、肌的形态和构造:
(一)、形态: 肌腹
(二)、构造:
肌腹+肌腱 肌腱
长肌
短肌
扁肌 轮匝肌
二、肌的起止、配布和作用:
(一)、起止点: (二)、配布:拮抗肌、协同肌 (三)、作用:
起点
止点
三、肌的辅助装置:
(一)、筋膜 :浅筋膜(皮下筋膜)
深筋膜(固有筋膜) 浅筋膜
(二)、腱鞘 :
1、前群: (1)、肱二头肌:屈肘,
屈肩,使前臂旋后
(2)、喙肱肌:
肱
使臂前屈和内收。二
头
(3)、肱肌:屈肘关节。 肌
喙 肱 肌
肱肌
2、后群:
(1)、肱三头肌:伸肘关节, 长头尚可使臂后伸和内收。
肱 三 头 肌
/f ky z/ /byby/ /f kzl/ /g jjb/ /j hsy/ /f kzx/ /g jjb/gj ml/ /f ky z/ydy/ /f kzl/zgjl/ /byby/by jc/ /f kzx/cv mxf/ /j hsy/rljs / /f ky z/bdyc/ /byby/nx by/ /f kzx/yc zx/ /j hsy/wt rl/ /j hsy/yao liu/ /g jjb/gjx r/ /f ky z/fjy / /f kzl/lcnz/ /byby/by zl/ /j hsy/gw y/ /byby/lcx by/ /f kzx/ydj s/ /j hsy/jy zs/ /g jjb/gjf d/ /f ky z/pqy/ /f kzl/ydnz/ /byby/by yy/ /f kzx/yjbt/ /g jjb/gjy / /f ky z/ndy/ /f kzx/ydzx/ /byby/gj xby/ /f kzx/ydz z/ /j hsy/zyj c/
竖脊肌
二、胸肌:
(一)、胸上肢肌:
胸大肌
1、胸大肌:使肱骨内收、旋内 和前屈。
2、胸小肌: 3、前锯肌:
胸小肌
前锯肌
(二)、胸固有肌:
1、肋间外肌:提肋助吸气。 2、肋间内肌:降肋助呼气。
肋间外肌 肋间内肌
肋间最内肌
三、膈:
中心腱
位于胸腹腔之间,中央为中心腱。
三个裂孔:主动脉裂孔
食管裂孔
腔静脉孔
会阴深横肌
肛提肌
第三节 头颈肌
一、头肌:
(一)、面肌:
额腹
1、枕额肌:
眼轮匝肌
2、眼轮匝肌:
口轮匝肌
3、口轮匝肌:
帽状腱膜 枕腹
(二)、咀嚼肌: 1、颞肌: 2、咬肌: 3、翼内、外肌:
颞肌
咬肌
翼外肌 翼内肌
二、颈肌:
1、浅群: (1)、颈阔肌:
颈阔肌
(2)、胸锁乳突肌:
一侧肌收缩使头向同侧倾斜,脸转 向对侧;两侧收缩可使头后仰。
深筋膜
纤维层
滑膜层 腱系膜
第二节 躯干肌
一、背肌:
(一)、浅群肌:
1、斜方肌:
斜方肌
使肩胛骨向脊柱靠拢。
2、背阔肌: 使肱骨内收、旋内和后伸。
背阔肌
(二)、深群肌:
1、竖脊肌:
使脊柱后伸和仰头。
/ylzx/txsdwybbk/ /ylzx/txsdxbk/ /hospital/18223 3_lab.ht ml /hospital/18227 1_lab.ht ml /hospital/18227 3_lab.ht ml /hospital/18226 9_lab.ht ml /hospital/18227 2_lab.ht ml /hospital/18227 6_lab.ht ml /hospital/18223 1_lab.ht ml /hospital/18227 5_lab.ht ml /hospital/18227 7_lab.ht ml /hospital/18227 4_lab.ht ml /sy/zhua nke/fc8 44.ht ml /sy/zhua nke/fc8 43.ht ml
4、腹横肌:联合腱 腹直肌
腹内斜肌 腹股沟韧带
腹 横 肌
(二)后群: 1、腰方肌: 2、腰大肌:
腰方肌 腰大肌
(三)腹肌的肌间结构: 1、腹直肌鞘: 腹直肌鞘 2、白线:
白线
(三)、腹股沟管: 定义:于腹股沟韧带内侧半上方,为腹 上壁
前壁三层扁肌之间的一条斜行裂隙。
两个口 外口—腹股沟管浅(皮下)环 内口—腹股沟管深(腹)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