误差理论与数据处理总结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 绪 论
第一节 研究误差的意义
一、研究误差的意义
1、正确认识误差的性质,分析误差产生的原因,以消除或减少 误差。 2、正确处理测量和实验数据,合理计算所得结果,以便在一定 条件下得到更接近于真值的数据。 3、正确组织实验过程,合理设计仪器或选用仪器和测量方法, 以便在最经济条件下,得到最理想结果。 4、研究误差可促进理论发展。(如雷莱研究:化学方法、空气 分离方法。制氮气时,密度不同,导致后人发现惰性气体。)
修正值=真值—测量值=—绝对误差 c x x0 x
2、
相对误差
绝对误差 真值
绝对误差 测量值
相对误差:(1)有大小、方向(+ —)、无单位。常用%表示。
(2)对于相同的被测量,可用绝对误差评定精度。对于不同的
被测量或不同的物理量,可用相对误差评定精度。
3、引用误差:指的是仪器仪表表示值的相对误差。仪器仪表示
时,仍有可能存在系统误差,如含定值系统误差,其均值为
0,则 =0。
2、用于发现周期性系统误差。(阿卑—赫梅特准则) 若有一等精度测量列,按测量先后顺序将排列为
v1, v2 , vn 。如存在周期性系统误差,则相邻两残差的差值
vi vi1 ,符号也将出现周期性的正负号变化。用统计准
n1
三、系统误差的发现
(一)实验对比法(适用于不变的系统误差):
(二)残差观察法(适用于发现有规律变化的系统误差):P36
Vi li x 结论;任一测量值的残差为系统误差与测量
列系统系统误差平均值之差
(无法发现不变系统误差)
(三)残差校核法:
1、用于发现线性系统误差。(马利科夫准则)
Baidu Nhomakorabea
将测量列中前 K 个残差相加,后 n-K 个残差相加(当 n 为
2、环境方面:温度、气压、,光照强度、灰尘及电磁场变化。 3、人员方面:瞄准方向的不稳定,读数的不稳定。
二、随机误差的统计特性—正态分布
多数随机误差服从正态分布(不含系统误差和粗大误差),
有以下四个特征;
1、对称性: 2、单峰性: 3、有界性: 4、抵偿性:
随机误差的正态分布规律:
设被测量的真值为 L0 机误差 i 为 i li
,L一0系列式测中得i值为1,li2。, 则n测。量列中的随
正态分布密度 f
1
2
e 2 2
2
分布函数
F 1
2
e
2 2 d
2
—标准差(方均根误差) e —自然对数的底=2.7182。。。
数学期望
E
f
Vi
i 1
li
i 1
n
i 1
n
n
0
(2)残余误差代数和绝对值 n Vi 应符合: i 1
当 n 为偶数时,则
n
Vi
i 1
n A;
2
当 n 为奇数时,则
n
Vi
i 1
n 2
0.5
A;
A
为x
末位数
的一个单位。
二、系统误差的特征
系统误差特征是在同一条件下,多次测量同一量值时,误差的 绝对值和符号保持不变,或在条件改变时,误差按一定的规律变 化。
(a) 无补偿性:影响算术平均值的估计 (b) 可变系统误差影响测量结果分散性的估计 (1)不变系统误差(2)线性变化的系统误差:(3)周期性变化 的系统误差(4)复杂规律变化的系统误差
指明显超出统计规律预期值的误差—粗大误差。又称为疏忽误 差、过失误差、寄生误差或简称粗差。
第三节 精 度
定义:反映测量结果与真值接近程度的量。与误差的大小相对 应,因此可用误差大小来表示精度的高低,误差小则精度高,误 差大则精度低。
精度可分为: (1)准确度:系统误差 (2)精密度:随机误差 (3)精确度:系统误差和随机误差。其定量特征可用测量的不 确定度(极限误差)来表示。
(5)三角函数。角度误差 10'' 1'' 0.1'' 0.01''
函数值位数 5 6 7 8
第二章 误差的基本性质与处理
第一节 随机误差
定义:在相同条件下多次重复测量同一量时,以不可预定的 方式变化的(但具有统计规律的)测量误差—随机误 差。(在等精度测量条件下)
一、随机误差产生的原因
1、测量装置方面:零部件配合的不稳定性,零部件的变形, 零件表面油膜不均匀,摩擦等。
(式中 ta —置信系数,由给定的置信概率 P 1 a 和自由度 V n 1来确定,具体数值将附表 3(t 分布表), a 为超出误
差的概率(称显著度或显著水平)常取
a 0.01, 0.02, 0.05 。n 为测量次数。)
对同一测量列,按正态分布和 t 分布分别计算,即使置信概率的
取值相同,但由于置信系数不同,求出的
测量时各种环境因数与规定的标准状态不一致造成的误差 (三)、方法误差
由于测量方法不完善所引起的误差。 (四)、人员误差
分辨能力、视觉器官的生理变化、习惯、疏忽等引起的误差。
三、误差分类
按误差的特点和性质,误差可分为系统误差、随机误差(也 称偶然误差)和粗大误差三类。 (一)系统误差 在相同条件下,多次测量同一量值时,该误差的绝对值和符号保 持不变,或者在条件改变时,按某一确定规律变化的误差—系统 误差。 如标准量值不准、一起刻度不准确引起的误差。
说明:(1)量程相同的表,精度等级高,测量精度高。
量程不同的表,精度等级高,测量精度不见得高。
(2)仪表量程选用最好测量值在量程 2/3 左右为好,能充分
发挥仪表精度等级作用。
二、误差来源
在测量过程中,按误差产生的原因可归纳为: (一)测量装置误差 1、标准量具误差 2、仪器误差: 3、附件误差: (二)环境误差
多数情况下用规则(2)来校核。
四、测量的标准差(方均根误差)
定义:
12 22 n
n2
n
i2
i 1
n
n—测量次数充分大 i li L0 (真值)
(1) 贝塞尔公式
n
Vi 2
i 1
n 1
评定单次测量不可靠性的参数还有或然误差 和平均误差 ,用残余误差表示
系统误差又可按下列分类: 1、按对误差掌握的程度分 (1)已定系统误差:指误差的绝对值和符号已确定 (2)未定系统误差:指误差的绝对值和符号未确定,但可的出 误差范围。 2、按误差出现规律分 (1)不变系统误差:(指绝对值和符号一定)相当于以定系统误 差。 (2)变化系统误差:(指绝对值和符号为变化)相当于未定系统 误差,但变化规律可知,如线性、周期性等。 (二)随机误差(random error) 在相同测量条件下,多次测量同一量值时,绝对值和符号以不可 预定方式变化的误差—随机误差。 (三)粗大误差
2 0
不同 t 的 t 概率积分值可由附录表 1 查出。
(二)算术平均值的极限误差 lim x
正态分布: lim x t x
t 由 P 决定
t=2.6,P=99%
2
第二节系统误差
一、系统误差产生的原因
(1)测量装置的因素:仪器设计原理的缺陷,如齿轮杠杆 测微仪直线位移和转角不成比例的误差;仪器制造和安装的 不正确,如标尺的刻度误差、刻度盘和指针的安装偏心、仪 器导轨的误差;计量校准后发现的偏差,如标准环规的直径 偏差。 (2)测量环境的因素:测量时的实际温度对标准温度的偏 差,对测量结果可以按确定规律修正的误差等等 (3)测量方法的因素:采用近似的测量方法或近似的计算 公式等所引起的误差; (4)测量人员的因素:由于测量者固有的测量习性,如读 出刻度上读数时,习惯于偏于某一个方向,记录动态测量数据时 总有一个滞后的倾向等。
i 1
n
根据正态分布随机误差的对称性,当 n , i 0 n
n
所以
x
li
i 1
n
L0
即无限多次测量的算术平均值即为真值
2、残余误差=测量值—平均值 即 Vi li x
3、算术平均值的校核方法:
(1)
n
li
x i1 ,
而
n
n
n
n
li
第二节 误差基本概念
一、误差定义及表示方法
(一)定义:被测量的值与真值差异在数值上的表现—误差。误
差=测得尺寸—真实尺寸
(二)误差表示方法(测量误差可用绝对误差表示,也可用相对
误差表示)
1、绝对误差 (测量误差) 方向(+ —)、单位、大小。
绝对误差=测得值—真值 x x x0
在实际工作中常用到修正值:为减少或消除系统误差一种处理方法。
偶 数 , 取 ; K n 2 。 n 为 奇 数 , K n 1 2 )
两者相减得差值
。
K
n
K
n
Vi Vj li x lj x
i1
jK 1
i1
jK 1
若 显著不为 0,则认为测量列存在线性系统误差。 =0
d
0
方差
2
2
f
d
平均误差
f d 0.7979 4
5
此外由
2 f d 1
2
可解得或然误差为
0.6745 2 3
正态分布曲线以及各精度参数在图中的坐标。
—曲线上拐点 A 的横坐标
度、正确度都高,从而准确度亦高。
第四节 有效数字与数据运算
一、有效数字
含有误差的任何近似数,如果其绝对误差界是最末位数的半个 单位,那么从这个近似数左方起的第一个非 0 的数字,称为第一 位有效数字。从第一位有效数字起到列最末一位数字止的所有数 字,无论 0 或非 0,都是有效数字。
二、数字舍入规则(凑整) “四舍六入逢五取偶”
dn
其中 dn 极差系数(查表)
(4)最大误差法(可应用于单次测量)
真值未知,选取残余误差
Vi
,当服从正态分布。
max
Vi m a x
K
' n
( ) Vi max xi x
1 Kn
1 (查表)
K n'
当测量列的测量次数较少时,应按“学生氏”分布或称 t 分 布计算。即
lim x ta x
2 3
n
Vi 2
i 1
n 1
4 5
n
Vi 2
i 1
n 1
测量列算术平均值的标准差
x
n
(2)别捷尔斯法
1.253
n
Vi
i 1
n n 1
(3)极差法(简便)
极差 n xmax xmin (两者从服从正态分布的 x1 xn 中选出。)
n
测量结果 : X=
+ lim x
lim
x
也不同。
六、不等精度测量(测量次数不同引起的不等精度)
n 精度
可信赖程度 P
n=P
五、测量的极限误差
P—置信概率, 1 P =a—显著度,显著水平
(一)单次测量的极限误差 lim x
P 2
t et2 2dt 2 t
三、数据运算规则 在有效数据后多保留一位参考(安全)数字。
(1)近似加减运算。结果应与小数位数最少的数据小数位数 相同。
(2)近似乘除运算。运算以有效位最少的数据位数多取一 位,结果位数相同。
(3)近似平方或开方运算。 按乘除运算处理。 (4)对数运算。 n 位有效数字的数据该用 n 位对数表,或 (n+1)位对数表。
精度在数量上可用相对误差表示,如相对误差为 0.01%,可
以说精度为104 。
a:弹着点全部在靶上,但分散。相当于系统误差小而随机误差 大,即精密度低,正确度高。 b:弹着点集中,但偏向一方,命中率不高。相当于系统误差大
而随机误差小,即精密度高,正确度低。 c:弹着点集中靶心。相当于系统误差与随机误差均小,即精密
则。令 u ViVi1 v1v2 v2v3 i 1
vn1vn
若 u n 1 2 ,则认为该测量列中含有周期性系统误差。
—曲线右半部面积重心
B 的横坐标
—右半部面积的平分线的横坐标。
三、算术平均值
1、公理:一系列等精度测量,则 i li L0 。 L0 —真值
n
n
n
随机误差的代数和 i li L0 li nL0
i 1
i 1
i 1
n
n
li i
L0 i1
值误差=示值—真值
r 引用误差=示值误差/测量范围上限
m=ΔXm / Xm
仪器标称范围或量程内的最大绝对误差 / 该标称范围(或量程)上限
有大小,有方向,无单位,相对量程而言。
r 等级 S 级: m≤S%
所产生的最大绝对误差:ΔXm=±Xm×S%
r x 最大相对误差为: x=ΔXm / X=±Xm/ ×S%
第一节 研究误差的意义
一、研究误差的意义
1、正确认识误差的性质,分析误差产生的原因,以消除或减少 误差。 2、正确处理测量和实验数据,合理计算所得结果,以便在一定 条件下得到更接近于真值的数据。 3、正确组织实验过程,合理设计仪器或选用仪器和测量方法, 以便在最经济条件下,得到最理想结果。 4、研究误差可促进理论发展。(如雷莱研究:化学方法、空气 分离方法。制氮气时,密度不同,导致后人发现惰性气体。)
修正值=真值—测量值=—绝对误差 c x x0 x
2、
相对误差
绝对误差 真值
绝对误差 测量值
相对误差:(1)有大小、方向(+ —)、无单位。常用%表示。
(2)对于相同的被测量,可用绝对误差评定精度。对于不同的
被测量或不同的物理量,可用相对误差评定精度。
3、引用误差:指的是仪器仪表表示值的相对误差。仪器仪表示
时,仍有可能存在系统误差,如含定值系统误差,其均值为
0,则 =0。
2、用于发现周期性系统误差。(阿卑—赫梅特准则) 若有一等精度测量列,按测量先后顺序将排列为
v1, v2 , vn 。如存在周期性系统误差,则相邻两残差的差值
vi vi1 ,符号也将出现周期性的正负号变化。用统计准
n1
三、系统误差的发现
(一)实验对比法(适用于不变的系统误差):
(二)残差观察法(适用于发现有规律变化的系统误差):P36
Vi li x 结论;任一测量值的残差为系统误差与测量
列系统系统误差平均值之差
(无法发现不变系统误差)
(三)残差校核法:
1、用于发现线性系统误差。(马利科夫准则)
Baidu Nhomakorabea
将测量列中前 K 个残差相加,后 n-K 个残差相加(当 n 为
2、环境方面:温度、气压、,光照强度、灰尘及电磁场变化。 3、人员方面:瞄准方向的不稳定,读数的不稳定。
二、随机误差的统计特性—正态分布
多数随机误差服从正态分布(不含系统误差和粗大误差),
有以下四个特征;
1、对称性: 2、单峰性: 3、有界性: 4、抵偿性:
随机误差的正态分布规律:
设被测量的真值为 L0 机误差 i 为 i li
,L一0系列式测中得i值为1,li2。, 则n测。量列中的随
正态分布密度 f
1
2
e 2 2
2
分布函数
F 1
2
e
2 2 d
2
—标准差(方均根误差) e —自然对数的底=2.7182。。。
数学期望
E
f
Vi
i 1
li
i 1
n
i 1
n
n
0
(2)残余误差代数和绝对值 n Vi 应符合: i 1
当 n 为偶数时,则
n
Vi
i 1
n A;
2
当 n 为奇数时,则
n
Vi
i 1
n 2
0.5
A;
A
为x
末位数
的一个单位。
二、系统误差的特征
系统误差特征是在同一条件下,多次测量同一量值时,误差的 绝对值和符号保持不变,或在条件改变时,误差按一定的规律变 化。
(a) 无补偿性:影响算术平均值的估计 (b) 可变系统误差影响测量结果分散性的估计 (1)不变系统误差(2)线性变化的系统误差:(3)周期性变化 的系统误差(4)复杂规律变化的系统误差
指明显超出统计规律预期值的误差—粗大误差。又称为疏忽误 差、过失误差、寄生误差或简称粗差。
第三节 精 度
定义:反映测量结果与真值接近程度的量。与误差的大小相对 应,因此可用误差大小来表示精度的高低,误差小则精度高,误 差大则精度低。
精度可分为: (1)准确度:系统误差 (2)精密度:随机误差 (3)精确度:系统误差和随机误差。其定量特征可用测量的不 确定度(极限误差)来表示。
(5)三角函数。角度误差 10'' 1'' 0.1'' 0.01''
函数值位数 5 6 7 8
第二章 误差的基本性质与处理
第一节 随机误差
定义:在相同条件下多次重复测量同一量时,以不可预定的 方式变化的(但具有统计规律的)测量误差—随机误 差。(在等精度测量条件下)
一、随机误差产生的原因
1、测量装置方面:零部件配合的不稳定性,零部件的变形, 零件表面油膜不均匀,摩擦等。
(式中 ta —置信系数,由给定的置信概率 P 1 a 和自由度 V n 1来确定,具体数值将附表 3(t 分布表), a 为超出误
差的概率(称显著度或显著水平)常取
a 0.01, 0.02, 0.05 。n 为测量次数。)
对同一测量列,按正态分布和 t 分布分别计算,即使置信概率的
取值相同,但由于置信系数不同,求出的
测量时各种环境因数与规定的标准状态不一致造成的误差 (三)、方法误差
由于测量方法不完善所引起的误差。 (四)、人员误差
分辨能力、视觉器官的生理变化、习惯、疏忽等引起的误差。
三、误差分类
按误差的特点和性质,误差可分为系统误差、随机误差(也 称偶然误差)和粗大误差三类。 (一)系统误差 在相同条件下,多次测量同一量值时,该误差的绝对值和符号保 持不变,或者在条件改变时,按某一确定规律变化的误差—系统 误差。 如标准量值不准、一起刻度不准确引起的误差。
说明:(1)量程相同的表,精度等级高,测量精度高。
量程不同的表,精度等级高,测量精度不见得高。
(2)仪表量程选用最好测量值在量程 2/3 左右为好,能充分
发挥仪表精度等级作用。
二、误差来源
在测量过程中,按误差产生的原因可归纳为: (一)测量装置误差 1、标准量具误差 2、仪器误差: 3、附件误差: (二)环境误差
多数情况下用规则(2)来校核。
四、测量的标准差(方均根误差)
定义:
12 22 n
n2
n
i2
i 1
n
n—测量次数充分大 i li L0 (真值)
(1) 贝塞尔公式
n
Vi 2
i 1
n 1
评定单次测量不可靠性的参数还有或然误差 和平均误差 ,用残余误差表示
系统误差又可按下列分类: 1、按对误差掌握的程度分 (1)已定系统误差:指误差的绝对值和符号已确定 (2)未定系统误差:指误差的绝对值和符号未确定,但可的出 误差范围。 2、按误差出现规律分 (1)不变系统误差:(指绝对值和符号一定)相当于以定系统误 差。 (2)变化系统误差:(指绝对值和符号为变化)相当于未定系统 误差,但变化规律可知,如线性、周期性等。 (二)随机误差(random error) 在相同测量条件下,多次测量同一量值时,绝对值和符号以不可 预定方式变化的误差—随机误差。 (三)粗大误差
2 0
不同 t 的 t 概率积分值可由附录表 1 查出。
(二)算术平均值的极限误差 lim x
正态分布: lim x t x
t 由 P 决定
t=2.6,P=99%
2
第二节系统误差
一、系统误差产生的原因
(1)测量装置的因素:仪器设计原理的缺陷,如齿轮杠杆 测微仪直线位移和转角不成比例的误差;仪器制造和安装的 不正确,如标尺的刻度误差、刻度盘和指针的安装偏心、仪 器导轨的误差;计量校准后发现的偏差,如标准环规的直径 偏差。 (2)测量环境的因素:测量时的实际温度对标准温度的偏 差,对测量结果可以按确定规律修正的误差等等 (3)测量方法的因素:采用近似的测量方法或近似的计算 公式等所引起的误差; (4)测量人员的因素:由于测量者固有的测量习性,如读 出刻度上读数时,习惯于偏于某一个方向,记录动态测量数据时 总有一个滞后的倾向等。
i 1
n
根据正态分布随机误差的对称性,当 n , i 0 n
n
所以
x
li
i 1
n
L0
即无限多次测量的算术平均值即为真值
2、残余误差=测量值—平均值 即 Vi li x
3、算术平均值的校核方法:
(1)
n
li
x i1 ,
而
n
n
n
n
li
第二节 误差基本概念
一、误差定义及表示方法
(一)定义:被测量的值与真值差异在数值上的表现—误差。误
差=测得尺寸—真实尺寸
(二)误差表示方法(测量误差可用绝对误差表示,也可用相对
误差表示)
1、绝对误差 (测量误差) 方向(+ —)、单位、大小。
绝对误差=测得值—真值 x x x0
在实际工作中常用到修正值:为减少或消除系统误差一种处理方法。
偶 数 , 取 ; K n 2 。 n 为 奇 数 , K n 1 2 )
两者相减得差值
。
K
n
K
n
Vi Vj li x lj x
i1
jK 1
i1
jK 1
若 显著不为 0,则认为测量列存在线性系统误差。 =0
d
0
方差
2
2
f
d
平均误差
f d 0.7979 4
5
此外由
2 f d 1
2
可解得或然误差为
0.6745 2 3
正态分布曲线以及各精度参数在图中的坐标。
—曲线上拐点 A 的横坐标
度、正确度都高,从而准确度亦高。
第四节 有效数字与数据运算
一、有效数字
含有误差的任何近似数,如果其绝对误差界是最末位数的半个 单位,那么从这个近似数左方起的第一个非 0 的数字,称为第一 位有效数字。从第一位有效数字起到列最末一位数字止的所有数 字,无论 0 或非 0,都是有效数字。
二、数字舍入规则(凑整) “四舍六入逢五取偶”
dn
其中 dn 极差系数(查表)
(4)最大误差法(可应用于单次测量)
真值未知,选取残余误差
Vi
,当服从正态分布。
max
Vi m a x
K
' n
( ) Vi max xi x
1 Kn
1 (查表)
K n'
当测量列的测量次数较少时,应按“学生氏”分布或称 t 分 布计算。即
lim x ta x
2 3
n
Vi 2
i 1
n 1
4 5
n
Vi 2
i 1
n 1
测量列算术平均值的标准差
x
n
(2)别捷尔斯法
1.253
n
Vi
i 1
n n 1
(3)极差法(简便)
极差 n xmax xmin (两者从服从正态分布的 x1 xn 中选出。)
n
测量结果 : X=
+ lim x
lim
x
也不同。
六、不等精度测量(测量次数不同引起的不等精度)
n 精度
可信赖程度 P
n=P
五、测量的极限误差
P—置信概率, 1 P =a—显著度,显著水平
(一)单次测量的极限误差 lim x
P 2
t et2 2dt 2 t
三、数据运算规则 在有效数据后多保留一位参考(安全)数字。
(1)近似加减运算。结果应与小数位数最少的数据小数位数 相同。
(2)近似乘除运算。运算以有效位最少的数据位数多取一 位,结果位数相同。
(3)近似平方或开方运算。 按乘除运算处理。 (4)对数运算。 n 位有效数字的数据该用 n 位对数表,或 (n+1)位对数表。
精度在数量上可用相对误差表示,如相对误差为 0.01%,可
以说精度为104 。
a:弹着点全部在靶上,但分散。相当于系统误差小而随机误差 大,即精密度低,正确度高。 b:弹着点集中,但偏向一方,命中率不高。相当于系统误差大
而随机误差小,即精密度高,正确度低。 c:弹着点集中靶心。相当于系统误差与随机误差均小,即精密
则。令 u ViVi1 v1v2 v2v3 i 1
vn1vn
若 u n 1 2 ,则认为该测量列中含有周期性系统误差。
—曲线右半部面积重心
B 的横坐标
—右半部面积的平分线的横坐标。
三、算术平均值
1、公理:一系列等精度测量,则 i li L0 。 L0 —真值
n
n
n
随机误差的代数和 i li L0 li nL0
i 1
i 1
i 1
n
n
li i
L0 i1
值误差=示值—真值
r 引用误差=示值误差/测量范围上限
m=ΔXm / Xm
仪器标称范围或量程内的最大绝对误差 / 该标称范围(或量程)上限
有大小,有方向,无单位,相对量程而言。
r 等级 S 级: m≤S%
所产生的最大绝对误差:ΔXm=±Xm×S%
r x 最大相对误差为: x=ΔXm / X=±Xm/ ×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