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苏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全册课件【完整版】
合集下载
苏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全册课件—有关0的加减法(共22张)
![苏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全册课件—有关0的加减法(共22张)](https://img.taocdn.com/s3/m/18034c24bf1e650e52ea551810a6f524ccbfcb34.png)
课堂小结 学习完本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掌握了有关0的加、减法的计算方法,理 解了有关0的加、减法的计算原理。
① 相同的两个数相减,得数是0。
3-3=0
② 一个数加上0,还得这个数。
3+0=3
不变
课堂小结
③ 0加上一个数,还得这个数。
0+3=3
不变 ④ 一个数减去0,还得这个数。
4- 1 = 3
2 - 2= 0
随堂小练 4. (教材P50 练习五 第2题)
当堂检测 1.(教材P50 练习五 第3题)
5+0= 5 5-0= 5
4-1= 3 4+1= 5
3+1= 4 1+3= 4
当堂检测
2.下面算式中的动物各代表几?
+0=3 =( 3 )
4- =3 =( 1 )
-0=2 =( 2 )
□1 ○+ □4 =□5
□4 ○- □2 =□2
这节课我们来学习有关0的加减法。
3 (教材P48)
探索新知
一共有3人
走了3人 还剩几人在浇水?
3 (教材P48)
探索新知
用减法计算:
一个人也没有了
3- 3 = 0
一共3人 走了3人
3 (教材P48)
探索新知
一共3人,走了3人 ,还有0人!
一个都没有可以用 0表示。
2+0= 2
1-0= 1
4-0= 4
2-2= 0
பைடு நூலகம்
1-1= 0 0+1= 1
随堂小练 2. (教材P49 想想做做 第3题)
5- 1 = 4 5 - 3 = 2 5 - 5 = 0
最新最全苏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全册课件
![最新最全苏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全册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70d110da6137ee06eff918ff.png)
苏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
数一数
教学目标
1.初步学会数出个数在10以内的物体,初步 学会口头用1-10各数表示相应物体的个数。 2.在数数过程汇总,初步感受分类数数、一 一对应等数学方法,感受“数”描述现实生 活问题的重要性。
2022/3/23
2
2022/3/23
3
2022/3/23
4
2022/3/23
58
我在第1排第1个
我在第2排第3个
2022/3/23
在第1排第1个
在第2排第3个
59
我在第1排第1个
我在第2排第3个
2022/3/23
在第1排第1个
在第2排第3个
60
2022/3/23
61
2022/3/23
少
年
成
百
语
科
故
全
事
书
科 学 大
数 学 家 的
世
故
界
事
新
新
华
华
字
字
典
典
第1层第2本是《新华字典》。
90
第 1 第2 第3 第4 第5
排在第2 排在前两个的是谁
2022/3/23
2022/3/23
16
2022/3/23
17
长的画“√” 。
√
2022/3/23
18
长的画“√” 。
2022/3/23
√
比较长短的方法: 一端对齐,看另一端 。
19
高的画“√” 。
√
比较高矮的方法:站在同一高度。
2022/3/23
20
矮的画“√” 。
2022/3/23
√
21
数一数
教学目标
1.初步学会数出个数在10以内的物体,初步 学会口头用1-10各数表示相应物体的个数。 2.在数数过程汇总,初步感受分类数数、一 一对应等数学方法,感受“数”描述现实生 活问题的重要性。
2022/3/23
2
2022/3/23
3
2022/3/23
4
2022/3/23
58
我在第1排第1个
我在第2排第3个
2022/3/23
在第1排第1个
在第2排第3个
59
我在第1排第1个
我在第2排第3个
2022/3/23
在第1排第1个
在第2排第3个
60
2022/3/23
61
2022/3/23
少
年
成
百
语
科
故
全
事
书
科 学 大
数 学 家 的
世
故
界
事
新
新
华
华
字
字
典
典
第1层第2本是《新华字典》。
90
第 1 第2 第3 第4 第5
排在第2 排在前两个的是谁
2022/3/23
2022/3/23
16
2022/3/23
17
长的画“√” 。
√
2022/3/23
18
长的画“√” 。
2022/3/23
√
比较长短的方法: 一端对齐,看另一端 。
19
高的画“√” 。
√
比较高矮的方法:站在同一高度。
2022/3/23
20
矮的画“√” 。
2022/3/23
√
21
苏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全册课件
![苏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全册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b345e298a45177232e60a265.png)
√
○
7.重的画“√”。 √
8.重的画“√”。 √
找几个同学,从高到矮排排队。
最重的画“√”,最轻的画“○”。
√
○
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们都学会了哪些知识?
我们会比较两件物品的长短、高矮和轻重。
我们还学会了比较三件物品的长短、高矮、 轻重等。
苏教版 数学 一年级 上册
分一分
根据给定的标准分类
课前导入
1.树上各有几只鸟?
53
2.接着画,都画满5个。
3.填一填,读一读。
012 34 5
4.按要求画□。
□ □ □ □ □ □ □ □ □ □ ……
□和○同样多
□比○多
5.
2< 5
4 >3
6.
(1)一共有( 5 )张卡片。 (2)左起第2张是( 5 ),右起第2张是( 3 )。
(3)按从大到小的顺序排一排。
下山的动物谁第一?
老鼠排第一。
下山的动物谁最后?
3.
在第几个?
狐狸在最后,排第4。
4.
4号车前面有3辆车, 4号车前面有几辆车? 分别是1号、5号和2号。 分别是哪几辆?
3号车第5名。
4.
3号车
前面有4辆车。
2号车第1名。
你还能说出什么?
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们都学会了哪些知识?
我们知道了几和第几。 我们会分辨几和第几。
苏教版 数学 一年级 上册
认识10以内的数
认识0
课前导入
探究新知
课堂练习
课堂小结
课后作业
课前导入
小兔们正在采蘑菇。
探究新知
唉!一个蘑菇 也没有采到。
0 表示一个蘑菇也没有,还可表示什么? 表示一个人也没有。 表示一只动物也没有。 …… 表示任何东西都没有。
最新苏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全册PPT完整版】(精品)优质课件
![最新苏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全册PPT完整版】(精品)优质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f9b2390faaea998fcc220e9e.png)
2. 说说你座位的前、后、左、右各是谁。 3.
苹果的上面是鸡蛋。 鸡蛋的下面是苹果。
3.
茶壶在热水瓶的左面。 热水瓶在茶壶的右面。
4. 把 左边的花涂红色,右边的花涂黄色。
5.
第 五 单元 认 识 10 以 内 的 数
第 5 课时 = 、> 和 < 的 认 识
比铅笔
哪个文具盒里的笔 多呢?
9、接着涂一涂,填一填。
7
9
10、
10、
思考题: 照下图这样,把8根短绳连在一起,
要打 7 )个结。
第 五 单元 认 识 10 以 内 的 数
绿色圃小学教育网http://www.Lspj 绿色圃中学资源网http://cz.Lspj 绿色圃小学教育网http://www.Lspj 绿色圃中学资源网http://cz.Lspj
√
比较高矮的方法:下沉的一端重。
轻的画“√”。 √
在最长的后面画钩
比一比:高矮
第 二 单元 比 一 比
绿色圃小学教育网http://www.Lspj 绿色圃中学资源网http://cz.Lspj 绿色圃小学教育网http://www.Lspj 绿色圃中学资源网http://cz.Lspj
第 4 课时 0 的 认 识
1.通过观察和实践活动,使同学们知道“0”的几 种含义:没有的含义和起点的含义;规范“0”的 写法,使同学们能较整洁地书写“0”。
2.培养同学们的想像力、合作探究能力,认真书写 的好习惯。
哎!一个蘑菇 也没有采到。
哎!一个蘑菇也 没有采到。
地上没有萝卜了!
从0开始。
第 1 课时 分 一 分
玩具
小汽车 积木
球 玩偶
最新苏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课件(全册)
![最新苏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课件(全册)](https://img.taocdn.com/s3/m/61ec0c19be1e650e53ea9942.png)
苏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
绿色圃小学教育网 绿色圃中学资源网 绿色圃小学教育网 绿色圃中学资源网
四 认位置
苏教版 一年级上册
新课导入
左 右
随堂演练
牛奶的下面是青菜。
杯子在热水瓶的右面。
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活动,你有 什么收获?
教学反思:
小明和小红的位置关系是怎样的?学生被这一 问题问到了,没有多少学生会回答。之后就转而问, 看看小明在小红的哪面呢?这样的问题学生还是会 回答的。在让学生说说其他人或者事物的位置关系 时,学生还是不太会说“谁在谁的左边,谁在谁的 右边”,说的比较乱,而且在图上的事物学生还是 很难分辨清楚它们位置关系。但当找两个学生说一 说他们的位置关系时,学生都会说的很好,“我在 谁的左边,我在谁的右边”这样的句子用的也很好。
二 比一比
第1课时 比长短 比高矮 比轻重
苏教版 一年级上册
新课导入
√
√
随堂演练
√
第3支
√
√
√
√
随堂演练 √
√
√
√
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活动,你有 什么收获?
教学反思:
在比较绳子长短这一内容时,出示主题图问学生: “你们还能比较出两根绳子的长短?”学生回答说: “能,因为从上面看,绳子的上端是一样齐的,而小 女孩在小男孩的下面,所以小女孩拿的红绳子长。” 我当时是这样说的:“你们回答的很好,但这样比较 方便吗?”有的学生就是不方便了,我就顺势引出要 将两根绳子拉直,一端对齐进行长短的比较。之后让 学生比较铅笔的长短和直尺的长短,他们都能很好的 进行比较,并能说出谁比谁长,谁比谁短。
1. 认识0
新课导入
随堂演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