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条件下局部战争行动对档案战备工作的影响和要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信息化条件下局部战争行动对档案
战备工作的影响和要求
李恩学、刘运泉、宫岩
人类进入21世纪,尽管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主题,但战争的威胁一天也没有减少,战争不仅无情地吞噬着人类积累的物质财富,也严重地摧残着人类创造的文明成果。档案作为人类历史的珍贵遗产,具有不可再生性,任何损坏都可能是无法挽回的。自上世纪60年代以来,随着现代高新技术武器装备的相继问世,并用于战争,深刻地改变了战争形式,这不仅大大提高了战争效能,同时也大大提高了战争的破坏程度。因此,作为档案部门,如何在未来信息化战争条件下确保档案的安全,做到“平时保得住、战时用得上;战时保得住、服务能保障”,从而为“打得赢”提供及时、快捷的信息服务,是我们军队档案工作者亟待研究和解决的重要课题。
一、信息化条件下局部战争的特点
信息化战争,是在信息时代以信息为基础,主要使用信息技术和信息化武器装备,以信息战为主要作战形式而进行的战争。信息化战争以其军队人员知识化、武器装备
智能化、作战编成一体化、战场要素数字化、作战方式精确化、作战空间多维化以及后勤保障集约化等鲜明特点,构成了与机械化战争的本质区别。体现在制胜因素上,主导战争胜负的是信息能力,拥有信息优势的一方,就能够更多地掌握战场上的主导权;体现在作战方式上,非线式、非接触作战将成为未来作战的主要方式;体现在作战目的和手段上,实现作战目的更强调精确地运用“硬”、“软”一体手段,打击敌作战系统的关节点,瘫痪敌整个作战体系;体现在对抗方式上,体系对抗成为战场对抗的基本特征,各种力量的一体化作战成为基本作战形式。随着大量先进武器装备在战场上的综合运用,陆、海、空、天、电磁等各种复杂的战场空间相互联结、照应、重叠,形成了全方位、高立体、全领域、多层次的战场空间,军事行动扩展到整个地面、海洋乃至外层空间,使战场空间越来越广,反应速度越来越快,战场时间越来越短,打击精度越来越高,战争的破坏程度也越来越大。
二、战争对档案的破坏
回顾历史,我们不难发现,无论是冷兵器战争,还是高技术条件下的局部战争,每次战争对档案的破坏都是空前的,也是无法弥补的。而在人类发展的历史长河中又无
时不充斥着战争。从世界各国古代改朝换代火拼到近代疯狂掠夺的侵略战争,从现代争取和平与解放的正义之战到打着“正义”的旗号到处狂轰滥炸的霸权行径,这大大小小的数万次战争,都使大量珍贵档案资料在炮火中化为灰烬。如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前期,以法西斯德国为代表的轴心国,就有计划地掠夺了被占领国家的大量档案。在1938年3月德国入侵捷克斯洛伐克后,从布拉格中央档案馆运走1800卷重要档案。同年9月侵占波兰,将波兰军事档案馆、华沙近代文件档案馆馆藏军事档案运回德国;波兰在二战期间共损失了73%的档案。1940年,法国马其诺防线的十几吨档案和参谋部的全部档案均落入德军之手。二次世界大战后期,德、意、日本本土遭到大规模轰炸,大批档案毁于战火。德国由于错误地估计形势,未采取转移档案的措施,因此,仅帝国档案馆就有一半的档案化为灰烬。意大利战前虽有准备,但战事发展出乎意料,从1941年起,英国空军多次轰炸意大利各大城市,许多档案馆毁于战火,米兰档案馆化为灰烬。意大利投降后,意大利档案又遭到德国的报复性破坏和掠夺,如波兰的档案在疏散后被德军发现,结果866箱档案被付之一炬,其中有保存数百年的54000张珍贵的羊皮纸档案。鉴于二次世界大战
对各国的文化财产的损坏和掠夺,1945年后,国际组织专门制定了在战争中保护文化财产的国际公约。但是在强权政治的国际社会中,一些强权国家往往在对自己有利时高擎国际公约,一旦对自己不利,就视国际公约如废纸。过去的德国法西斯是如此,今天的霸权主义国家依然如此。科索沃战争,在北约强大的空袭中,南联盟50多座档案馆遭到破坏,大批国家机关档案被炸毁。当年4月3日,南斯拉夫档案馆馆长波波维奇在一项声明中痛心疾首地
披露:“原以为是个非常安全合适的地方,却不想在一次空袭中被炸毁,这不仅是南联盟的损失,也是世界文化宝藏中无可挽回的重大损失。”2001年阿富汗战争,塔利班当局不仅丧心病狂地摧毁了喀布尔的博物馆和巴米杨大佛,还焚烧了国家公共图书馆。该馆馆长拉迪夫〃贝德拉姆在巴黎接受采访时说:“2001年8月12日是我一生中最难过的一天。那天早晨,我看见数十个肩扛火箭筒的士兵,先向录像室发射了火箭,又向电视系统开枪扫射,并破坏了中心馆藏的所有文物书稿,致使55000册藏书,其中一些是几个世纪甚至是十几个世纪之前的罕见文稿葬身火海。”
由此可见,战争对档案的破坏是巨大的,任何一次战
争都可能对档案造成无法估量的损失。“天下虽安,忘战必危”,更何况现在天下并不太平。所以,我们必须树立忧患意识、战备意识,早做准备,只有这样,才能做到战争一旦来临,使档案少受损失或不受损失。
三、怎样确保战时档案安全问题的思考
对档案进行保管和利用是档案工作的双重职能。“保”是“天职”,“用”生“活力”,“保”是基础、是条件、是保证,无论平时还是战时,如果“保”的问题解决不好、处臵不当,“用”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由此可见,保管好档案在档案工作中占有非常重要的位臵。尤其是在高技术战争条件下,怎样才能保得住、管得好、用得上,是我们必须面对的问题。
(一)树立战备意识,增强做好战时档案安全的紧迫感
当今世界,虽然和平与发展是两大主题,但战争的危险依然存在,高技术条件下的局部战争随时都有爆发的可能。以美国为首的西方敌对势力早就把我国作为主要对象,千方百计地加以遏制,并逐步加强在亚太地区的军事力量。我们的周边地区也不安宁。种种迹象说明,我国的安全形势依然严峻,战争的危险依然存在。居安思危,首先我们要从思想上树立战备意识,增强做好战时档案安全
的紧迫感。
一是加强战备教育,克服和平麻痹思想。军队档案工作者大多未经历战争的考验,对战场环境、战争的突然性和战争的残酷性缺乏深刻的理解和认识,尤其是1985年以后,我军建设从准备“早打、大打、打核战争”的临战状态,转到和平时期的建设轨道上来,讲和平因素多了,讲战争因素少了,长期的和平环境,使部分同志滋生了和平麻痹思想,弱化了战争准备的紧迫感,失去了忧患意识。近几年来发生在中东地区的几次局部战争,给我们敲响了警钟,“天下居安,忘战必危”,这是一条血的教训。作为一名军人,要充分认清我军建设指导思想的战略转变,并不意味着“建和平军”;军队不搞临战状态,并不等于不做应付突发性事变的军事斗争准备;遏制战争,准备打仗,永远是军人的职责。作为一名军队档案工作者,就要密切关注未来战争对我军档案工作的影响,深入研究战时档案工作的安全问题,自觉增强忧患意识、使命意识和责任意识,真正做到常备不懈,防患于未然。各职能部门要加强对档案工作人员的战备教育,要通过岗位练兵、战时模拟演练等多种形式,提高档案人员的思想素质、业务素质、心理素质和应急能力,努力培养一支思想好、业务精、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