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剂学泻下剂PPT课件

合集下载

方剂学课件-泻下剂

方剂学课件-泻下剂
2. 泻下剂多有苦寒之性,不宜长期使用 ,以免损伤脾胃阳气。
注意事项
1. 注意药量,避免过量引起腹泻等不良 反应。
不良反应与应对措施
不良反应:可能出现恶心 、呕吐、腹泻、腹痛等胃 肠道反应,以及乏力、心 悸等全身症状。
应对措施
1. 若出现胃肠道反应,可 减量或停用,并观察症状 变化。
3. 对于不良反应较重的情 况,应及时就医,采取相 应的治疗措施。
方剂学课件-泻下剂
目录 CONTENTS
• 泻下剂的概述 • 泻下剂的组成与功效 • 常用泻下剂的介绍 • 泻下剂的使用注意事项 • 泻下剂在现代医学中的应用
01
泻下剂的概述
泻下剂的定义
01
泻下剂:指以泻下药为主要组成 ,具有通导大便、排除肠胃积滞 、荡涤实热或攻逐水饮等作用的 一类方剂。
02
适用人群
适用于大便秘结、胃肠积滞、实 热内结等需要泻下的人群。
禁忌人群
孕妇、身体虚弱者、脾胃虚寒者 、年老体衰者等,以及患有肠道 器质性病变的人群应慎用或禁用 。
使用方法与注意事项
使用方法:根据病情选择适当的泻下剂 ,如丸、散、汤剂等,遵循医嘱或说明 书规定的剂量和用法。
3. 使用泻下剂期间,应保持饮食清淡, 避免油腻食物。
2. 若出现全身症状,应立 即停药并就医。
05
泻下剂在现代医学中的应用
泻下剂在消化系统疾病中的应用
总结词
泻下剂在消化系统疾病中主要用于通便、排毒,缓解肠道压力,减轻病情。
详细描述
在消化系统疾病中,如肠梗阻、便秘等,泻下剂能够软化粪便、润滑肠道,促 进肠道蠕动,从而缓解便秘症状。对于肠梗阻等紧急情况,泻下剂有助于清除 肠道内的积气、积液,减轻肠道压力,缓解病情。

《方剂学》泻下剂》ppt课件

《方剂学》泻下剂》ppt课件

温脾汤
❖ 主证病机分析:阳虚寒积证。
脾阳不足 阴寒内盛 寒积中阻
腹痛便秘,脐下绞结, 绕脐不止。
手足不温,苔白不渴, 脉沉弦而迟。
28
功用:攻下冷积,温补脾阳。 方解:
大附芒干人当甘
黄子硝姜参归草
君臣
佐使
29
配伍特点:
温通、泻下、补益三法兼备,寓温补 于攻下之中,温阳以祛寒,攻下不伤正。
30
运用:
20
大黄附子汤--主证病机分析
寒邪积滞阻于肠道—— 腹痛便秘 寒 积 寒滞厥阴—— 胁下偏痛 里 实 寒凝气滞—— 发热,手足厥冷 证
寒实佐证—— 苔白腻,脉弦紧。
21
功用:温里散寒,通便止痛。
方解:
附大细
子黄辛


22
❖ 本方用药特点: 1、大黄、附子同用,属去性取用之法。 2、附子用量较大,体现以温为主,属温下
❖ 本方配伍特点: 下不伤正,润不滋腻,攻润结合。
❖ 本方剂型服法特点: 丸剂,每服10小丸。渐加,以知为度。
意在缓下,实属润肠通便为主之剂。
36

运用:
❖ 辨证要点: 大便秘结,小便频数,舌苔微黄少津。
❖ 使用注意: 年老体虚,津亏血少者,以及孕妇应慎
用或忌用。
37
❖ 随证加减: 痔疮便秘,加桃仁、当归; 痔疮出血,加槐花、地榆; 伤津较甚,加生地、玄参、石斛。
38
济川煎
《景岳全书》
39
济川煎
主证病机分析:
小便清长,
大便秘结,

舌淡苔白,

脉沉迟。
便

腰膝酸软,
头晕目眩。
40
功用:温肾益精,润肠通便。 方解:

中医方剂学第2章泻下剂_PPT幻灯片

中医方剂学第2章泻下剂_PPT幻灯片

大承气汤
功用 峻下热结
主治
大承气汤
【病证】阳明腑实证;热结旁流证;热厥、痉病、发狂。
* 伤寒邪气 内传 化热
邪热与燥屎互结成实:大便秘结; 热结肠胃 脘腹痞满, 气机壅滞 胀痛拒按;
胃肠腑
热结津伤:口燥咽干,苔燥; 燥热浊毒上冲:或发热、谵语;
热积内结:舌红苔黄厚而燥,脉沉实
* 证候特征:燥、实、痞、满俱在(阳明腑实证)。 【病机】热邪、积滞壅结肠胃; 热盛津伤。 【治法】泻下泄热,行气消积。
大承气汤

辨证要点

本方为阳明腑实、燥屎内结而设。
临床应用以大便秘结,腹胀满硬痛拒按, 苔黄脉实为辨证要点。对于里热实证之 热厥、痉病或发狂也可用之。
大承气汤
加减变化
➢ 邪热较重者,+ 黄芩、黄连; ➢ 兼热盛成瘀者,+ 丹参、丹皮; ➢ 兼气虚者,+ 人参; ➢ 兼阴津亏损,+ 玄参、生地。
大承气汤
泻下剂
三、使用注意: 1. 若表证未解,里实积滞已成,治应先表后
里或表里双解,不宜单独应用下法。 2. 年老体虚、妇女新产血亏、病后津伤者,
虽有里实积滞,亦宜攻补兼施。 3. 妇女妊娠或月经期间,慎用下法,以免损
伤胎元或致月经过多。 4. 泻下之法,每易伤及胃气,故应用时须得
效即止,慎勿过剂。
第一节 寒 下
针对这种阳明实热内盛,燥屎内结, 阴津亏损的病证,应急下实热燥屎,以 救阴液,即所谓“釜底抽薪,急下存阴”
方解 大承气汤
•君:大黄— 苦寒泄热,荡涤肠胃邪热积滞 长于 泻下通便,治疗主要症状 推荡之功
•臣:芒硝— 咸寒泻热,软坚润燥通便。使坚结的粪便
相 须 为

方剂学-泻下剂 PPT课件

方剂学-泻下剂 PPT课件

温里散寒,通便止痛。

温下·大黄附子汤


主治:寒积腹痛 临床表现: 便秘腹痛,胁下偏痛,发热,手足不温, 舌苔白腻,脉弦紧。
病因病机: 里寒积滞内停,阳气不运所致

温下·大黄附子汤
下 剂
症状分析:
腹痛----寒邪入内,阳气不通,气血被阻。
便秘----寒实内结,阳气不运,肠道传化 失职,传送无力。 胁痛----寒邪凝于厥阴,气滞而胁下痛。 发热----阴邪壅滞,阳气被郁。
生姜、大枣——和胃补脾,扶助胃气
甘草——和中,调药

攻补兼施·增液承气汤

增液承气汤《温病条辨》

组成: 玄参30g 麦冬25g 生地25g 大黄9g 芒硝4.5g 功效: 滋阴增液,泄热通便
主治: 热结津亏证

攻补兼施·增液承气汤


临床表现:
燥屎不行,下之不通,脘腹胀满,口干
唇燥,舌红苔黄,脉细数。
手足不温----阳气不能布达四肢。

温下·大黄附子汤
下 剂
方解:
附子----温里散寒,止腹痛

大黄----泻下通便

细辛----助附子温里散寒止痛 佐


分述

寒下剂 温下剂
润下剂 攻补兼施剂
逐水剂

分述·润下


适应证:
肠燥便秘之证
病因病机:
热邪伤津,
或素体火盛,肠胃干燥;
肾阳不足,
或病后肾虚,关门不利。
常用于习惯性便秘、老人与产后便 秘、痔疮术后便秘等属肠胃燥热者。


分述

寒下剂 温下剂

《方剂学泻下剂》课件

《方剂学泻下剂》课件

配伍技巧
药量比例
根据病情需要,合理调 整药量比例,以达到最
佳疗效。
药物炮制
根据药物性质,采用不 同的炮制方法,以提高 药效或减轻不良反应。
煎煮方法
正确的煎煮方法可以充 分发挥药效,提高疗效

用药时机
选择合适的用药时机, 如餐前或餐后服用,以 保证药物有效成分的吸
收。
配伍禁忌
孕妇禁用
01
泻下剂具有较强的攻下作用,孕妇应禁用,以免对胎儿造成不
适用于水肿、鼓胀等里实 证,如十枣汤、禹功散等 。
适用于水肿、鼓胀等里实 证,如舟车丸、控涎丹等 。
泻下剂的作用机制
泻下剂主要通过刺激肠道黏膜,促进 肠道蠕动,使粪便软化排出体外,从 而缓解便秘等症状。
在攻下剂中,大黄等泻下药可以刺激 肠道黏膜,使肠道蠕动加快,同时抑 制肠道对水分的吸收,使粪便迅速排 出体外。
需要注意的是,泻下剂有一定的副作用和使用禁忌,需要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对于 孕妇、老年人、身体虚弱的人来说,使用泻下剂需要特别谨慎。
PART 02
泻下剂的常用药物
大黄
总结词
泻下通便,清热泻火
详细描述
大黄是泻下剂中的主要药物之一,具有泻下通便、清热泻火的作用。它能够刺 激肠道蠕动,促进排便,同时还有抗炎、抗菌、抗病毒等作用,对于实热型便 秘、炎症等疾病有较好的治疗效果。
2023-2026
ONE
KEEP VIEW
《方剂学泻下剂》ppt 课件
REPORTING
CATALOGUE
目 录
• 泻下剂的概述 • 泻下剂的常用药物 • 泻下剂的配伍原则 • 泻下剂的煎煮与服用方法 • 泻下剂的典型案例分析
PART 01

中医《方剂学》PPT课件-泻下剂

中医《方剂学》PPT课件-泻下剂
当归— 养血润燥 使:甘草 — 和中调药。 * 配伍要点:
·大黄的作用特点; ·附子 + 大黄; ·本方乃四逆汤 + 人参、大黄而成。
运用
·温脾汤 ·
1.辨证要点:便秘,腹痛,手足不温,脉沉弦。 (名医论方) 2.临证加减: ·腹痛甚者(寒凝气滞)+ 肉桂、木香; ·呕吐者 + 半夏、砂仁。 3.现代运用: ·肝硬化腹水、蛔虫性腹痛、幽门梗阻属于中阳虚寒, 冷积内结者。 4. 现代研究: ·本方能显著促进寒积便秘型小鼠的排便,增加其排便 量的作用; ·本方水煎液对家兔离体肠管呈明显兴奋作用。 ·具有抗缺氧、可明显对抗模型的足趾的温度。
大便干结 小便频数 *《素问》:“饮入于胃,游溢精气,上输于脾,脾气散
精,上归于肺,通调水道,下输膀胱,水精四布,五 经并行。是脾主为胃行其津液也。”
【病机】肠胃燥热,脾津不足。 【 治法】润肠泻热,行气通便。
方解
·麻子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丸 ·
君:火麻仁 — 滋脾润燥,滑肠通便。 臣:杏仁 — 苦泄降气,润肠通便;
运用
·十枣汤 ·
1.辨证要点(名医论方) ·咳唾胸胁引痛、或水肿腹胀,二便不利,脉沉弦。 ·本方逐水之力峻猛,只宜暂用,不宜久服; ·孕妇忌用;忌与甘草配伍。
2. 现代用治: ·渗出性胸膜炎、肝硬化、慢性肾炎所致之胸水、腹水或 全身水肿属于邪盛而体实者。
3.衍化方: ·本方去芫花、大枣 + 白芥子,以生姜汤送服 控涎丹(《三因极一病证方论》)。
1.悬饮证。 上迫于肺 — 咳嗽痰唾,短气,甚则不得卧;
水饮内停 饮停胸胁 — 胸胁牵引作痛, 邪气壅盛 气机阻滞 — 心下痞硬;
犯胃,胃气上逆 — 干呕; 上扰清阳 — 头痛目眩; 水饮内结 — 苔滑,脉沉弦。 2.水肿腹胀之实证: ·一身悉肿,身半以下为甚,腹胀喘满,二便不利。

方剂学精选03泻下剂PPT课件

方剂学精选03泻下剂PPT课件


寒下剂 温下剂
润下剂 攻补兼施剂
逐水剂
8

分述·寒下


适应证:
里热与积滞互结之实证
(积滞包括:燥屎、瘀血、水饮、 宿食等)
9

分述·寒下


临床表现: 大便秘结、腹满或胀或痛 , 甚或潮热, 苔黄、脉实等
10

分述·寒下


常用药物:
以寒下药物大黄、芒硝等为主, 还常配伍行气药枳实、厚朴等, 若气滞血瘀较甚者,还常加入桃仁、 丹皮等活血化瘀药。
34

分述·温下


适应证: 因寒成结之里实证
临床表现: 大便秘结, 脘腹胀满,腹痛喜温, 手足不温,脉沉紧等。
(3)里热实证之热厥、痉病或发狂等。
14

寒下·大承气汤


主证病机分析:
阳 热 痞:自觉胸脘闷塞不舒

实 互 满:脘腹胀满,按之有抵抗感
腑结
实 于 燥:肠中燥屎干结不下,舌苔黄燥

胃 肠 实:腹痛拒按,大便不通,脉实有力
15
肠道津液
气机阻滞
肠道

寒下·大承气汤


燥屎+ 热邪 (热结)
热扰神明 热深厥深 实热阻滞气机, 热伤津液
概述


?
泻下剂为何经常配伍理气药
5
概述
有形之结
加重
燥屎、水饮、痰、湿、瘀血 ……
气机阻滞
6

概述·使用注意


➢(1)表证未解而里实已成者,或先表后 里,或表里双解;
➢(2)年老体弱及病后正虚而有里实者, 或先攻后补,或攻补兼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