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电路综合实验-LC正弦波振荡器报告

合集下载

正弦波振荡器实验报告(高频电路)

正弦波振荡器实验报告(高频电路)

高频电路原理与分析实验报告组员:学号:班级:电子信息工程实验名称:正弦波振荡器指导教师:一.实验目的1.掌握电容三点式LC振荡电路和晶体振荡器的基本工作原理,熟悉其各元件的功能;2.掌握LC振荡器幅频特性的测量方法;3.熟悉电源电压变化对振荡器振荡幅度和频率的影响;4.了解静态工作点对晶体振荡器工作的影响,感受晶体振荡器频率稳定度高的特点。

二.实验内容V ,1.用示波器观察LC振荡器和晶体振荡器输出波形,测量振荡器输出电压峰-峰值p p并以频率计测量振荡频率;2.测量LC振荡器的幅频特性;3.测量电源电压变化对振荡器的影响;4.观察并测量静态工作点变化对晶体振荡器工作的影响。

三、实验步骤1、实验准备插装好正弦振荡器与晶体管混频模块,接通实验箱电源,此时模块上电源指示灯和运行指示灯闪亮。

用鼠标点击显示屏,选择“实验项目”中的“高频原理实验”,然后再选择“振荡器实验”中的“LC振荡器实验”,显示屏会显示出LC振荡器原理实验图。

说明:电路图中各可调元件的调整,其方法是:用鼠标点击要调整的原件,模块上对应的指示灯点亮,然后滑动鼠标上的滑轮,即可调整该元件的参数。

利用模块上编码器调整与鼠标调整其效果完全相同。

用编码器调整的方法是:按动编码器,选择要调整的元件,模块上对应的指示灯点亮,然后旋转编码器旋钮,即可调整其参数。

我们建议采用鼠标调整,因为长时间采用编码器调整,可能会造成编码器损坏。

本实验箱中,各模块可调元件的调整,其方法与此完全相同,后面不再说明。

2、LC振荡实验(为防止晶体振荡器对LC振荡器的影响,应使晶振停振,即调2W3使晶振停振。

)(1)西勒振荡电路幅频特性测量用铆孔线将2P2与2P4相连,示波器接2TP5,频率计与2P5相连。

开关2K1拨至“p”(往下拨),此时振荡电路为西勒电路。

调整2W4使输出幅度最大。

(用鼠标点击2W4,且滑动鼠标滑轮来调整。

)调整2W2可调整变容管2D2的直流电压,从而改变变容管的电容,达到改变振荡器的振荡频率,变容官上电压最高时,变容管电容最小,此时输出频率最高。

正弦波振荡器实验报告

正弦波振荡器实验报告

正弦波振荡器实验报告姓名:学号:班级:一、实验目的1.掌握LC三点式振荡电路的基本原理,掌握LC电容反馈式三点振荡电路设计及电参数计算。

2.掌握振荡回路Q 值对频率稳定度的影响。

3.掌握振荡器反馈系数不同时,静态工作电流IEQ对振荡器起振及振幅的影响。

二、实验电路图三、实验内容及步骤1. 利用EWB软件绘制出如图1.7的西勒振荡器实验电路。

2. 按图设置各个元件参数,打开仿真开关,从示波器上观察振荡波形,读出振荡频率,并做好记录3. 改变电容C 6的值,观察频率变化,并做好记录。

填入表1.3中。

4.改变电容C4的值,分别为0.33μF和0.001μF,从示波器上观察起振情况和振荡波形的好坏,并做好记录。

填入表1.3中。

5.将C4的值恢复为0.033μF,分别调节Rp 在最大到最小之间变化时,观察振荡波形,并做好记录。

填入表1.4中。

四、暑假记录与数据处理1、电路的直流电路图和交流电路图分别如下:(1):直流通路图(2)交流通路图2、改变电容C 6的值时所测得的频率f的值如下:3、C4 0.033μF 0.33μF 0.01μFC6(pF)270 470 670 270 470 670 270 470 670F(Hz)494853.5 403746.8 372023.8 32756.8 32688.2 32814.4 486357.7 420875.4 373357.2(1)、当C4=0.033uF时:C6=270pF时,f=1/T=1000000/2.0208=494853.5HZC6=470pF 时,f=1/T=1000000/2.4768=403746.8HZC6=670pF 时,f=1/T=1000000/2.6880=372023.8HZ(2)、当C4=0.33uF时:C6=270pF时,f=1/T=1000000/30.5280=32756.8HC6=470uF时,f=1/T=1000000/30.5921=32688.2HZC6=670uF时,f=1/T=1000000/30.4744=32814.4HZ(3)、C4=0.01时:当C6=270uF时,f=1/T=1000000/2.0561=486357.7HZ当C6=470uF时,f=1/T=1000000/2.3760=420875.4HZ当C6=670uF时,f=1/T=1000000/2.6784=373357.2HZ2、将C4的值恢复为0.033μF,分别调节Rp 在最大到最小之间变化时的频率和波形如下:Rp(KΩ)50 40 30 20 10 0F(HZ)403746.8 416666.7 420875.4 425170.1 422582.8 529553.3 (1)、当Rp=50k时,f=1/T=1000000/2.4768=403746.8HZ(2)、当Rp=40k时,f=1/T=1000000/2.4000=416666.7HZ(3)、当Rp=30k时,f=1/T=1000000/2.3760=420875.4HZ(4)、当Rp=20k时,f=1/T=1000000/2.3520=425170.1HZ(5)、当Rp=10k时,f=1/T=1000000/2.3664=422582.8HZ(6)、当Rp=0k时,f=1/T=1000000/2.3280=529553.3HZ总结:由表一可知,当C4较大(既为0.33PF)时,不管C6如何变化,电路所输出的波形的频率比较稳定,而且没有失真。

高频实验报告LC正弦波振荡电路

高频实验报告LC正弦波振荡电路

高频实验报告LC正弦波振荡电路高频实验报告LC正弦波振荡电路实验实验名称:姓名:余丽芳学号:110404213班级:通信二班时间:2014.01.03南京理工大学紫金学院电光系一、实验目的1(进一步学习掌握正弦波振荡电路的相关理论。

2(掌握电容三点式LC振荡电路的基本原理,熟悉其各元件功能;熟悉静态工作点、耦合电容、反馈系数、等效Q值对振荡器振荡幅度和频率的影响。

3(熟悉LC振荡器频率稳定度,加深对LC振荡器频率稳定度的理解。

二、实验使用仪器1(LC、晶体正弦波振荡电路实验板2(60MH双踪示波器万用表3.三、实验基本原理与电路1.LC振荡电路的基本原理,,振荡器实质上是满足振荡条件的正反馈放大器。

,,振荡器是指振荡回路是山,,元件组成的。

从交流等效电路可知:山,,振荡回路引出三个端子,分别接振荡管的三个电极,而构成反馈式自激振荡器,因而乂称为三点式振荡器。

如果反馈电压取自分压电感,则称为电感反馈,,振荡器或电感三点式振荡器;如果反馈电压取自分压电容,则称为电容反馈,,振荡器或电容三点式振荡器。

在儿种基本高频振荡回路中,电容反馈,,振荡器具有较好的振荡波形和稳定度,电路形式简单,适于在较高的频段工作,尤其是以晶体管极间分布电容构成反馈支路时其振荡频率可高达儿白,,,,,,,。

普通电容三点式振荡器的振荡频率不仅与谐振回路的LC元件的值有关,而且还与晶体管的输入电容C以及输出电容C有关。

当工作环境改变或更换管子时,振荡频率及其稳ioCC定性就要受到影响。

为减小、的影响,提高振荡器的频率稳定度,提出了改进型电i。

容三点式振荡电路一一串联改进型克拉泼电路、并联改进型西勒电路,分别如图2-1和2-2所示。

EEC CRRCRRbl C 3 bl CCC1 1L L C CCb Rb Rb2 b2 RRe e CC2 2 C图2-2西勒振荡电路图2-1克拉泼振荡电路串联改进型电容三点式振荡电路一一克拉泼电路振荡频率为:1 ,, OLC,其中由下式决定C,1111.,, CCC, CC, C, lo2i~选,时,,振荡频率可近似写成C, C, C,, CC,, C, 0121.,OLC这就使儿乎与C和值无关,提高了频率稳定度。

正弦波振荡器(LC振荡器和晶体振荡器)实验

正弦波振荡器(LC振荡器和晶体振荡器)实验

正弦波振荡器(LC 振荡器和晶体振荡器)实验一、实验目的1.掌握电容三点式LC 振荡电路和晶体振荡器的基本工作原理,熟悉其各元件的功能; 2.掌握LC 振荡器幅频特性的测量方法;3.熟悉电源电压变化对振荡器振荡幅度和频率的影响;通过实验进一步了解调幅的工作原理。

4.了解静态工作点对晶体振荡器工作的影响,感受晶体振荡器频率稳定度高的特点。

二、实验仪器1.100M 示波器 一台2.高频信号源 一台3.高频电子实验箱 一套三、实验电路原理1.基本原理振荡器是指在没有外加信号作用下的一种自动将直流电源的能量变换为一定波形的交变振荡能量的装置。

正弦波振荡器在电子技术领域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在信息传输系统的各种发射机中,就是把主振器(振荡器)所产生的载波,经过放大、调制而把信息发射出去的。

在超外差式的各种接收机中,是由振荡器产生一个本地振荡信号,送入混频器,才能将高频信号变成中频信号。

振荡器的种类很多。

从所采用的分析方法和振荡器的特性来看,可以把振荡器分为反馈式振荡器和负阻式振荡器两大类。

此实验只讨论反馈式振荡器。

根据振荡器所产生的波形,又可以把振荡器分为正弦波振荡器与非正弦波振荡器。

此实验只介绍正弦波振荡器。

常用正弦波振荡器主要由决定振荡频率的选频网络和维持振荡的正反馈放大器组成,这就是反馈振荡器。

按照选频网络所采用元件的不同,正弦波振荡器可分为LC 振荡器、RC 振荡器和晶体振荡器等类型。

(1)反馈型正弦波自激振荡器基本工作原理以互感反馈振荡器为例,分析反馈型正弦波自激振荡器的基本原理,其原理电路如图2-1所示。

b V bE cE -1L 2L f V bV '+-图 2-1反馈型正弦波自激振荡器原理电路当开关K 接“1”时,信号源b V 加到晶体管输入端,构成一个调谐放大器电路,集电极回路得到了一个放大了的信号F V 。

当开关K 接“2”时,信号源b V 不加入晶体管,输入晶体管是F V 的一部分b V '。

电子电路综合实验-LC正弦波振荡器报告

电子电路综合实验-LC正弦波振荡器报告

LC 正弦波振荡(虚拟实验)1、 电容三点式(1)121100,400,10C nF C nF L mH ===示波器频谱仪(2)121100,400,5C nF C nF L mH ===示波器频谱仪(3)121100,1,5C nF C F L mH μ===示波器频谱仪数据表格: (C1, C2, L1) (C 1,C 2,L 1) O U •i U •增益A 相位差 谐振频率f 0 测量值 理论值 测量值 理论值 (100nF,400nF,10mH )5.972V1.486V44.0191806.025kHz5.627(100nF,400nF,5mH ) 4.698V 1.161V 4 4.047 180 7.995 kHz 7.958 (100nF,1uF,5mH )7.116V711.458mV1010.0021807.897 kHz7.465实验数据与理论值间的差异分析:增益差别不大但谐振频率差别较大, 主要是由于读数是的精度有限造成的。

由于游标以格为单位, 因此读数时选取的幅值最大的点可能与实际有差, 因而谐振频率的测量也有误差。

2、 电感三点式(1)1225,100,200L mH L H C nF μ===示波器频谱仪(2)1225,100,100L mH L H C nF μ===示波器频谱仪(3)1222,100,100L mH L H C nF μ===示波器频谱仪数据表格:(L1, L2, C2)(L1,L2,C2)OU•(V)iU•(mV)增益A 相位差谐振频率f0测量值理论值测量值(kHz)理论值(kHz)(5mH,100uH,200nF) 4.497V 89.938mV 50.001 50 180 5.039kHz 4.983 (5mH,100uH,100nF) 4.504V 90.070 mV 50.005 50 180 7.010kHz7.047(2mH,100uH,100nF) 4.483V 224.150mV 20.000 20 180 10.951kHz10.983实验数据与理论值间的差异分析:误差均较小, 主要由于电路不够稳定以及读数精度造成。

实验十三LC正弦波振荡器

实验十三LC正弦波振荡器

实验十三 LC 正弦波振荡器一、实验目的1、 掌握变压器反馈式LC 正弦波振荡器的调整和测试方法2、 研究电路参数对LC 振荡器起振条件及输出波形的影响 二、实验原理LC 正弦波振荡器是用L 、C 元件组成选频网络的振荡器,一般用来产生1MHz 以上的高频正弦信号。

根据LC 调谐回路的不同连接方式,LC 正弦波振荡器又可分为变压器反馈式(或称互感耦合式)、电感三点式和电容三点式三种。

图13-1为变压器反馈式LC 正弦波振荡器的实验电路。

其中晶体三极管T 1组成共射放大电路,变压器T r 的原绕组 L 1(振荡线圈)与电容C 组成调谐回路,它既做为放大器的负载,又起选频作用,副绕组L 2为反馈线圈,L 3为输出线圈。

该电路是靠变压器原、副绕组同名端的正确连接(如图中所示),来满足自激振荡的相位条件,即满足正反馈条件。

在实际调试中可以通过把振荡线圈L 1或反馈线圈L 2的首、末端对调,来改变反馈的极性。

而振幅条件的满足,一是靠合理选择电路参数,使放大器建立合适的静态工作点,其次是改变线圈L 2的匝数,或它与L 1之间的耦合程度,以得到足够强的反馈量。

稳幅作用是利用晶体管的非线性来实现的。

由于LC 并联谐振回路具有良好的选频作用,因此输出电压波形一般失真不大。

振荡器的振荡频率由谐振回路的电感和电容决定式中L 为并联谐振回路的等效电感(即考虑其它绕组的影响)。

振荡器的输出端增加一级射极跟随器,用以提高电路的带负载能力。

图13-1 LC 正弦波振荡器实验电路三、实验设备与器件1、 +12V 直流电源2、双踪示波器3、 交流毫伏表4、直流电压表5、 频率计6、振荡线圈7、 晶体三极管 3DG6×1(9011×1)LC2π1f 03DG12×1(9013×1)电阻器、电容器若干。

四、实验内容按图13-1连接实验电路。

电位器R W置最大位置,振荡电路的输出端接示波器。

lc振荡器 实验报告

lc振荡器 实验报告

lc振荡器实验报告LC振荡器实验报告引言振荡器是电子学中常见的一个电路,它能够产生连续的交流信号。

LC振荡器是一种基本的振荡器电路,由电感(L)和电容(C)组成。

本实验旨在通过搭建LC振荡器电路并观察其振荡现象,深入理解振荡器的原理与特性。

实验材料与方法实验所需材料有:电感、电容、电阻、信号发生器、示波器、电压表、电线等。

实验步骤:1. 将电感、电容和电阻按照电路图连接好;2. 将信号发生器的输出端与电路的输入端相连;3. 将示波器的探头分别连接到电路的输出端和电压表的输出端;4. 打开信号发生器和示波器,调整信号发生器的频率和示波器的时间基准;5. 观察示波器上的波形,并记录相关数据;6. 根据实验数据分析振荡器的特性。

实验结果与讨论在实验过程中,我们通过调整信号发生器的频率和示波器的时间基准,观察到了LC振荡器的振荡现象。

在正确连接电路的前提下,当信号发生器输出的频率与振荡器的共振频率相等时,振荡器能够产生稳定的振荡信号。

我们记录了不同频率下的振荡现象,并通过示波器观察到了正弦波形。

在共振频率附近,我们观察到了振荡信号的幅值最大,而在共振频率两侧,幅值逐渐减小。

这是因为在共振频率处,电感和电容之间的能量转移达到最大,而在共振频率两侧,能量转移不完全,导致振荡信号的幅值减小。

我们还通过改变电容和电感的数值,观察到了振荡器的频率变化。

根据振荡器的公式,频率与电容和电感的数值成反比关系。

因此,通过调整电容和电感的数值,我们可以改变振荡器的频率。

此外,我们还观察到了振荡器的启动条件。

在实验中,我们发现当信号发生器的频率与振荡器的共振频率相差较大时,振荡器无法启动。

只有当两者的频率足够接近,振荡器才能启动并产生稳定的振荡信号。

这是因为振荡器需要通过电容和电感之间的能量转移来维持振荡,而频率差异过大会导致能量转移不完全,无法形成稳定的振荡。

结论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成功搭建了LC振荡器电路,并观察到了振荡现象。

实验2 正弦波振荡器(LC振荡器和晶体振荡器)

实验2 正弦波振荡器(LC振荡器和晶体振荡器)

实验2 正弦波振荡器(LC振荡器和晶体振荡器)一.实验目的1.掌握电容三点式LC振荡电路和晶体振荡器的基本工作原理,熟悉其各元件的功能;2.掌握LC振荡器幅频特性的测量方法;3.熟悉电源电压变化对振荡器振荡幅度和频率的影响;4.了解静态工作点对晶体振荡器工作的影响,感受晶体振荡器频率稳定度高的特点。

二.实验内容1.用示波器观察LC振荡器和晶体振荡器输出波形,测量振荡器输出电压峰-峰值,并以频率计测量振荡频率;2.测量LC振荡器的幅频特性;3.测量电源电压变化对振荡器的影响;4.观察并测量静态工作点变化对晶体振荡器工作的影响。

三.实验步骤1.实验准备插装好LC振荡器和晶体振荡器模块,接通实验箱电源,按下模块上电源开关,此时模块上电源指示灯点亮。

2.LC 振荡实验(为防止晶体振荡器对LC振荡器的影响,应使晶振停振,即将3W03顺时针调到底。

)(1)西勒振荡电路幅频特性的测量3K01拨至LC振荡器,示波器接3TP02,频率计接振荡器输出口3P02。

调整电位器3W02,使输出最大。

开关3K05拨至“P”,此时振荡电路为西勒电路。

四位拨动开关3SW01分别控制3C06(10P)、3C07(50P)、3C08(100P)、3C09(200P)是否接入电路,开关往上拨为接通,往下拨为断开。

四个开关接通的不同组合,可以控制电容的变化。

例如开关“1”、“2”往上拨,其接入电路的电容为10P+50P=60P。

按照表2-1电容的变化测出与电容相对应的振荡频率和输出电压(峰-峰值V P-P),并将测量结果记于表中。

表2-1根据所测数据,分析振荡频率与电容变化有何关系,输出幅度与振荡频率有何关系,并画出振荡频率与输出幅度的关系曲线。

注:如果在开关转换过程中使振荡器停振无输出,可调整3W01,使之恢复振荡。

(2)克拉泼振荡电路幅频特性的测量将开关3K05拨至“S”,振荡电路转换为克拉泼电路。

按照上述(1)的方法,测出振荡频率和输出电压,并将测量结果记于表2-1中。

实验二 LC正弦波振荡器实验

实验二  LC正弦波振荡器实验

实验二 LC 正弦波振荡器实验一、实验目的1、观察LC 振荡器的产生和稳定过程,并检验谐振时环路增益AF=1。

2、观察电容和电感三点式振荡器的谐振频率。

3、研究影响振荡频率的主要因素。

4、研究LC 选频回路中电容或电感比值对维持振荡器所需的放大器电压增益的影响。

二、实验仪器1、示波器2、频谱仪3、高频电子线路试验箱三、实验原理一个反馈振荡器必须满足三个条件:起振条件(保证接通电源后能逐步建立起振荡), 平衡条件(保证进入维持等幅持续振荡的平衡状态)和稳定条件(保证平衡状态不因外界不稳定因素影响而受到破坏)。

1、电感三点式振荡器电容三点式振荡器又称为考毕兹振荡器,其原理电路如图2.1所示。

图中C1、C2 是回路电容,L是回路电感,Cb 、Ce 和Cc 分别是高频旁路电容和耦合电容。

一般来说,旁路电容和耦合电容的电容值至少要比回路电容值大一个数量级以上。

有些电路里还接有高频扼流圈,其作用是为直流提供通路而又不影响谐振回路工作特性。

对于高频振荡信号,旁路电容和耦合电容可近似为短路,高频扼流圈可近似为开路。

图2-1电容三点式振荡器回路谐振时,LC 回路呈纯阻抗,反馈系数 F 的表达式为21C C F = 不考虑各极间电容的影响,这时谐振回路的总电容量 C 为 C 1、C 2 的串联,即21111C C C +=∑振荡频率近似认为212102121C C C C L LC f +==ππ 为了维持振荡,放大器的环路增益应该等于 1,即 AF=1。

因为在谐振频率上振荡器的反馈系数21C C F =, 所以维持振荡的电压增益应该是 121C C F A == 2、电感三点式振荡电路电感三点式振荡器又称哈特莱(Hartley )振荡器,其原理电路如图2-2所示。

其中L1,L2 是回路电感,C是回路电容,Cc 和Ce 是耦合电容,Cb 是旁路电容,L3 和L4 是高频扼流圈。

(b)图为其共基组态交流等效电路。

利用类似于电容三点式振荡器的分析方法, 也可以求得电感三点式振荡器振幅起振条件和振荡频率, 区别在于这里以自耦变压器耦合代替了电容耦合。

正弦波振荡器实验报告

正弦波振荡器实验报告

正弦波振荡器实验报告
实验目的:验证正弦波振荡器的工作原理,并探究其参数对振荡频率的影响。

实验原理:
正弦波振荡器是一种能够产生稳定振荡信号的电路。

其基本原理是通过反馈回路将一部分输出信号重新引入到输入端,形成自激振荡。

常见的正弦波振荡器电路有震荡放大器电路和LC 震荡电路等。

实验器材:
- 正弦波振荡器电路板
- 函数发生器
- 示波器
- 电阻、电容等元器件
实验步骤:
1. 将正弦波振荡器电路与函数发生器、示波器连接起来。

2. 调节函数发生器产生一个适当的输入信号,通过示波器观察输出信号的波形。

3. 根据需要,可以调节电阻、电容等元器件的数值,观察输出信号波形的变化。

4. 记录各个参数对输出信号频率的影响。

实验结果:
根据实验步骤进行操作后,记录输出信号的波形和频率,以及各个参数的数值。

根据实验数据绘制实验曲线。

实验讨论:
根据实验结果分析各个参数对输出信号频率的影响,并探究为什么正弦波振荡器能够产生稳定振荡信号。

结论:
正弦波振荡器能够产生稳定振荡信号,并且其频率可以通过控制元器件的数值来调节。

实验结果与原理相符合,说明正弦波振荡器的工作原理有效。

正弦波振荡器实验报告

正弦波振荡器实验报告

正弦波振荡器实验报告正弦波振荡器实验报告引言:正弦波振荡器是电子学中常见的一种电路,它能够产生稳定的正弦波信号。

在本次实验中,我们将通过搭建一个简单的正弦波振荡器电路,来探索正弦波振荡器的工作原理以及其在电子学中的应用。

一、实验目的本实验的主要目的有以下几点:1. 了解正弦波振荡器的基本原理;2. 学习如何搭建一个简单的正弦波振荡器电路;3. 观察并测量正弦波振荡器输出的波形特性;4. 分析正弦波振荡器的频率稳定性和幅度稳定性。

二、实验器材和原理1. 实验器材:- 信号发生器- 电容- 电感- 晶体管- 电阻- 示波器- 电压表- 电流表2. 实验原理:正弦波振荡器的基本原理是利用反馈回路中的放大器和RC(电阻-电容)网络来实现自激振荡。

在本次实验中,我们将使用一个简单的放大器电路和RC网络来构建正弦波振荡器。

三、实验步骤1. 搭建电路:根据实验原理,我们将放大器电路和RC网络按照图中的连接方式搭建起来。

确保电路连接正确且稳定。

2. 调节电路参数:通过调节电容、电感和电阻的数值,使得电路能够产生稳定的正弦波信号。

调节电路参数时,可以使用示波器来观察输出波形,并通过电压表和电流表来测量电路中的电压和电流数值。

3. 观察和测量输出波形:连接示波器,并调节示波器的设置,使其能够显示电路输出的正弦波信号。

观察输出波形的频率、幅度以及波形的稳定性。

4. 分析波形特性:通过改变电路参数,观察和测量不同条件下的输出波形特性。

分析正弦波振荡器的频率稳定性和幅度稳定性,并记录实验数据。

四、实验结果和数据分析在本次实验中,我们成功搭建了一个正弦波振荡器电路,并通过示波器观察到了稳定的正弦波输出。

通过测量电路中的电压和电流数值,我们得到了一系列实验数据。

根据实验数据,我们可以分析正弦波振荡器的频率稳定性和幅度稳定性。

频率稳定性是指正弦波振荡器输出信号的频率是否能够保持在一个稳定的数值范围内。

幅度稳定性是指输出信号的振幅是否能够保持稳定。

lc振荡器实验报告范文lc正弦波振荡器实验报告范文

lc振荡器实验报告范文lc正弦波振荡器实验报告范文

lc振荡器实验报告范文lc正弦波振荡器实验报告范文高频电子线路课程设计报告设计题目:三端式LC振荡器设计与仿真专业专业班级学号学生姓名指导教师教师评分2016年11月20日三端式LC振荡器设计与仿真摘要:正弦波振荡器的作用是产生频率稳定、幅值不变的正弦波输出。

本设计采用的是改进型电容三点式振荡器,即西勒振荡器。

其具有输出波形好、工作频率高、改变C调节频率时不影响反馈系数等优点,适用于波段宽、频率可调的场合。

西勒振荡器由能量控制作用的放大器、将输出信号送回到输入端的正反馈网络以及决定振荡频率的选频回路组成。

没有输入信号,而是由本身的正反馈信号代替。

当振荡器接通电源后,即开始有瞬变电流产生,经不断的对它进行放大、选频、反馈、再放大等多次循环,最终形成自激振荡,把输出信号的一部分送回输入端做输入信号,从而就产生了一定频率输出的正弦波信号输出。

关键字:正弦波振荡器;西勒振荡器;振荡频率振荡电路三点式振荡器即LC回路的三个端点与晶体管的三个电极分别连接而成的电路,除晶体管外的三个电抗元件X1,X2,X3,它们构成了决定振荡频率的并联谐振回路,同时也构成了正反馈所需的反馈网络,为此三者必须满足一定的关系。

根据谐振回路的性质,谐振时应为纯电阻性,因而有X1+X2+X3=0所以回路中的三个电抗元件不能同时为感抗或容抗,必须由两种不同性质的电抗元件构成。

其构成法则为:与晶体管发射级相连的两个电抗元件必须是同性质的,而不与发射极相连的另一阻抗和它们性质相反。

电路的振幅起振条件为AF>1,相位起振条件为,所选器件需满足上面两个起振条件。

西勒振荡器的振荡电路的主要特点,就是与电感L并联一可变电容,图中C4<<C2、C3,因此晶体管和回路之间耦合较弱,频率稳定度高。

与电感并联的电容用来调节振荡器的工作频段,而电容C4起微调频率作用。

振荡器在接通电源的一瞬间,晶体管会产生一个从零到某一数值的电流阶跃,该电流阶跃的成分十分丰富,选频网络会选出满足正反馈的频率在经过正反馈建立信号。

《高频电子线路》正弦波振荡器实验报告

《高频电子线路》正弦波振荡器实验报告

《高频电子线路》正弦波振荡器实验报告课程名称:高频电子线路实验类型:验证型实验项目名称:正弦波振荡器一、实验目的和要求通过实验,学习克拉泼振荡器的工作原理、电路组成和调试方法,学习电容三点式振荡器的设计方法,利用Multisim仿真软件进行仿真分析实验。

二、实验内容和原理(一)实验原理1、正弦振荡器的基本原理;2、产生等幅震荡的两个基本条件:相位条件和幅度条件)1 利用正反馈将电源接入瞬间的一个激励不断通过谐振网络滤波放大得到一个只含有一个频率成分的正弦。

2 振幅条件:环路增益在放大倍率为1时的偏导数(对输出电压)小于0.相位条件:谐振频率的信号输出相位为2π整数倍(二)实验内容(1)设计振荡频率为9.5MHz的克拉泼振荡器。

(2)用Multisim进行仿真,用双踪示波器观察振荡器器输出信号波形,并用频率计测量振荡频率,并与理论计算结果进行对比。

(3)改变电阻R3的阻值,用电压表测量振荡管的直流静态工作电压。

三、主要仪器设备计算机、Multisim仿真软件、双踪示波器、频率计、电压表、直流电源。

四、操作方法与实验步骤及实验数据记录和处理1、设计频率为9.5MHz的克拉泼振荡器电路图。

C11000pF R212kΩR12kΩL110mHR4100ΩXSC3ABExt Trig++__+_L23.2uHC41000pFR310kΩKey=A0 %C31000pF C510µFC610µFV112VL322mH C21µFC7100pFXFC1123Q12N29232、用Multisim 进行仿真,用双踪示波器观察振荡器器输出信号波形,并用频率计测量振荡频率,并与理论计算结果进行对比。

(1)仿真波形和频率测量(2)理论分析计算根据电路图提供的振荡回路参数,计算设计电路的振荡频率与实际测试的振荡频率进行对比。

计算频率值02f LCπ==8.897MHz电路测试频率值f = 9.325MHz 00||100%f f f -=⨯=频率稳定度 5.3%对比分析其产生误差的原因:3、改变电阻R3的阻值,用电压表测量振荡管Q1的直流静态工作电压。

正弦波振荡器实验报告

正弦波振荡器实验报告

正弦波振荡器实验报告引言:正弦波振荡器是一种很重要的电路,在电子工程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它是实现信号产生和调制的基础,因此学习正弦波振荡器是学习电子工程的基础。

在实验中,我们将会学习到如何制作一个简单的正弦波振荡器电路,以及探究它的参数和特性。

实验设计:1.电路连接正弦波振荡器的基本构成为反馈电容C和反馈电阻R,而共同作用下,振荡器能够自持续发生正弦振荡信号。

电路连接如下图所示。

2.器材准备我们需要以下器材:- 电阻R,可调范围0-22kohm;- 电容C,为470nF;- 操作放大器,使用的是UA741;- 示波器。

3.参数测量和分析首先,我们需要测量电路中的R和C值。

然后,通过调整电位器,我们可以改变电路中的R值,进而观察输出波形的变化。

利用示波器,我们可以测量电路的输出波形,并通过测量峰峰值、频率和相位等参数,从而对电路性能进行分析。

实验结果:通过测量,我们得到了以下结果:在电容值为470nF的情况下,电路的输出波形为正弦波,并且频率在1KHZ左右。

当调整电位器改变电路中的R值时,可以观察到波形振幅随着R值的增加而增大,同时频率也有所变化。

具体数据如下:R/kohm|频率/KHZ|峰-峰值/V|相位/°--|--|--|--4.7||||10|1.18|495mV||15|1.03|863mV||20|0.91|1.2V||22|0.84|1.38V||24|0.78|1.54V||从数据可以看出,随着R值的增加,频率变低,峰-峰值变大。

我们还可以发现,在较大的R值下,电路的频率变得稳定,同时峰-峰值也变得更加平稳。

结论:通过实验,我们探究了正弦波振荡器的参数和特性,并得到了如下结论:1.正弦波振荡器中,反馈电容和反馈电阻是关键构成部分,能够实现自持续发生正弦振荡信号。

2.在电容值不变的情况下,随着电阻R值的增加,电路中的正弦波的频率降低,同时峰-峰值增大。

3.当R值达到一定范围时,电路的频率和峰-峰值变得更加稳定。

lc振荡器实验报告

lc振荡器实验报告

lc振荡器实验报告LC振荡器实验报告引言:振荡器是电子电路中常见的一种设备,它能够产生稳定的交流信号。

本次实验中,我们将学习和探索LC振荡器的工作原理和特性。

通过实验,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振荡器的基本原理,并且掌握设计和调试振荡器电路的技巧。

一、实验准备在开始实验之前,我们需要准备以下实验器材和元件:1. 电源:提供所需的直流电源,确保电压稳定。

2. 电感:用于构建LC振荡器的电感元件。

3. 电容:用于构建LC振荡器的电容元件。

4. 变频器:用于调节振荡器的频率。

5. 示波器:用于观测和测量振荡器输出的波形和频率。

二、实验步骤1. 连接电路:根据实验电路图,连接电感、电容和其他元件。

确保连接正确,没有短路或接触不良的情况。

2. 调节电源:将电源接入电路,并调节电压为所需的数值。

确保电压稳定,不产生噪声或波动。

3. 调节变频器:使用变频器,逐渐调节振荡器的频率。

观察示波器上的波形变化,并记录频率范围。

4. 观察波形:通过示波器观察振荡器输出的波形,并记录其特点。

可以观察到振荡器的幅度、频率和相位等参数。

5. 测量频率:使用示波器或其他频率计,测量振荡器输出的频率,并与变频器设置的频率进行比较。

确保振荡器输出的频率符合预期。

6. 调试和优化:根据观察到的波形和测量的频率,对电路进行调试和优化。

可以尝试调整电容或电感的数值,以获得更稳定和准确的振荡器输出。

三、实验结果在本次实验中,我们成功构建了一个LC振荡器电路,并获得了稳定的振荡器输出。

通过示波器观察到的波形,我们可以看到振荡器产生的正弦波信号。

测量的频率也与变频器设置的频率相吻合,证明振荡器的工作正常。

四、实验分析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深入理解了LC振荡器的工作原理和特性。

LC振荡器是一种基于电感和电容的谐振电路,它能够产生稳定的振荡信号。

振荡器的频率由电感和电容的数值决定,通过调整这些元件的数值,我们可以改变振荡器的频率范围。

在实际应用中,振荡器被广泛用于无线通信、音频设备和时钟电路等领域。

LC正弦波振荡器实验

LC正弦波振荡器实验
实验三 LC正弦波振荡器
一、实验目的 1、掌握LC三端式振荡电路的基本原理,振荡电路的设计及电路 参数的计算。 2、通过实验掌握晶体管静态工作点、反馈系数大小,负载变化 对起振和振荡幅度的影响。 3、研究外界条件(电源电压、回路品质因数Q与环境温度)变 化对振荡器频率稳定度的影响。 4、比较LC振荡器与晶体振荡器的频率稳定度,加深对晶体振荡 器频率稳定度高的理解。
实验三 LC正弦波振荡器
3、振荡器的频率稳定度
osc o 1 2Q L
2
osc
o
tg e Q L
e 2 Q e cos
2
e
实验三 LC正弦波振荡器
三、实验电路和实验仪器
考 毕 兹 振 荡 电 路 : fo 1 2 LC

( B =
C1 C 1+ C 2
实验三 LC正弦波振荡器
当改变RW时,电路的工作点改 变从而使振幅产生变化。当晶 体串联谐振时,等效为短路元 件,电路符合三点式组成法则, 为电容三点式电路。而当偏离 串联谐振频率时,晶体阻抗迅 速增大,电路不能振荡。因此, 该电路的振荡频率主要取决于 晶体的串联谐振频率。为了减 小L1、C3、C4、CT回路对频稳 度的影响,一般都将其调谐在 晶体的串联谐振频率上,CT起 微调的作用。
BE 0 B0 E0
实验三 LC正弦波振荡器
3、测试当C、 不同时,起振点振幅与工作电流IEQ的关系 (R=110k )
实验三 LC正弦波振荡器
3、测试当C不同时,起振点振幅与工作电流IEQ的关系 (R=110k )
实验三 LC正弦波振荡器
4、回路的Q值、改变晶体管的静态电流值,对振荡频率的影响 实验条件: 1 0 0 p F , C C 1 0 0 1 2 0 0 、 I 3 m A 时。改变L两端的并 C 联电阻R,使其分别为 ,分别记录电路的振荡频率,并填入表 3-3。(注意:频率计后几位跳动变化的情况)

lc振荡实验报告

lc振荡实验报告

lc振荡实验报告lc振荡实验报告引言:振荡器是电子学中常见的重要电路之一,它可以产生稳定的交流信号。

在本次实验中,我们将研究和探索LC振荡电路的特性和工作原理。

通过实验,我们将验证LC振荡电路的稳定性和频率可调性,以及探究其在电子通信领域中的应用。

一、实验目的本次实验的主要目的是探究LC振荡电路的特性和工作原理,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验证LC振荡电路的稳定性和频率可调性;2. 研究并理解LC振荡电路的工作原理;3. 探究LC振荡电路在电子通信领域中的应用。

二、实验原理LC振荡电路是由电感和电容组成的谐振电路,其工作原理基于谐振现象。

当电感和电容的参数满足一定条件时,电路将产生自持振荡,输出稳定的交流信号。

三、实验步骤1. 搭建LC振荡电路:将电感和电容按照电路图连接起来,确保电路连接正确无误;2. 调节电感和电容的数值:通过调节电感和电容的数值,观察振荡频率的变化;3. 测量振荡频率:使用示波器测量振荡电路的输出频率,并记录下实验数据;4. 观察振荡波形:通过示波器观察振荡电路的输出波形,并分析其特点;5. 调节电感和电容的数值:进一步调节电感和电容的数值,观察振荡频率和波形的变化。

四、实验结果与讨论通过实验测量得到的数据和观察到的波形,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 LC振荡电路的频率可调性:通过调节电感和电容的数值,我们可以改变振荡电路的频率。

当电感和电容的数值增大时,振荡频率将减小;反之,当电感和电容的数值减小时,振荡频率将增大。

2. LC振荡电路的稳定性:在实验中,我们发现当电感和电容的数值满足一定条件时,振荡电路可以产生稳定的输出信号。

这是因为在谐振频率下,电感和电容之间的能量交换达到平衡,使得振荡电路能够持续振荡。

3. LC振荡电路的波形特点:通过示波器观察到的波形,我们发现LC振荡电路输出的是正弦波信号。

这是因为在谐振频率下,电感和电容之间的能量交换呈现周期性变化,从而产生稳定的正弦波输出。

正弦波振荡器实验报告

正弦波振荡器实验报告

正弦波振荡器实验报告实验目的,通过搭建正弦波振荡器电路,了解正弦波振荡器的工作原理,并对其性能进行测试和分析。

实验器材,电源、电阻、电容、三极管、示波器、万用表等。

实验原理,正弦波振荡器是一种能够产生稳定的正弦波信号的电路。

在实验中,我们将搭建一个基于反馈原理的晶体管多级放大电路,利用正反馈使得电路产生自激振荡,最终输出稳定的正弦波信号。

实验步骤:1. 按照电路图连接电路,确认连接无误后接通电源。

2. 调节电源电压和电流,使其符合电路要求。

3. 使用万用表测量电路中各个元器件的电压和电流,并记录下来。

4. 连接示波器,观察输出波形,并进行调节,使其尽可能接近理想的正弦波形。

5. 测量输出波形的频率、幅度等参数,并进行性能分析。

实验结果与分析:在实验中,我们成功搭建了正弦波振荡器电路,并通过调节电路参数和观察输出波形,得到了稳定的正弦波信号。

经过测量和分析,我们得到了正弦波振荡器的频率、幅度等参数,验证了电路的正弦波输出性能。

实验中还发现,电路中各个元器件的参数对正弦波振荡器的性能有着重要影响。

例如电容和电阻的数值大小,对振荡频率和幅度有着直接影响;晶体管的工作点稳定性,也对输出波形的稳定性有着重要影响。

结论: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深入了解了正弦波振荡器的工作原理,并通过实际搭建和测试,验证了其性能。

正弦波振荡器作为一种重要的信号源电路,在通信、测量、控制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因此,对正弦波振荡器的深入了解和实际操作,对我们的专业学习和工程实践有着重要意义。

通过本次实验,我们不仅学习了正弦波振荡器的基本原理和性能分析方法,也提高了实际操作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在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我们将继续努力,加强对电路原理和实际应用的理解,为将来的科研和工程实践打下坚实的基础。

正弦波振荡器实验报告

正弦波振荡器实验报告

正弦波振荡器实验报告引言在电子学领域中,正弦波振荡器是一种重要的电路。

它通过产生稳定且频率可调的正弦信号,在许多应用中起到关键作用。

本实验旨在设计并搭建一个正弦波振荡器电路,并详细分析其工作原理和性能。

实验装置和步骤实验中使用的装置包括:电源供应器、信号发生器、元件(如电容、电感、电阻)和示波器。

实验分为以下几个步骤:1. 搭建电路:根据给定的电路图,依次连接元件和仪器。

确保电路连接的稳定性和正确性。

2. 设置电源:将电流源供应器连接到电路,调整输出电压,并保证电源稳定。

这是实现正弦波振荡的基础。

3. 信号发生器设置:使用信号发生器提供一个直流参考电压,作为振荡器的输入信号。

逐步调整频率,找到振荡器产生最稳定的正弦波的频率。

4. 输出测量:将示波器连接到电路的输出端,通过示波器的屏幕观察输出信号的波形和频率。

调整电路中的元件数值,使输出波形尽可能接近理想的正弦波。

工作原理与分析正弦波振荡器的工作原理基于放大器和反馈网络的相互作用。

根据霍尔的理论,正弦波振荡器需要满足以下两个条件:放大环路增益大于1并且相位延迟为360度。

在本实验中,我们采用集成运算放大器作为放大器和RC网络作为反馈网络。

RC网络是由电容和电阻串联而成,起到了相位延迟的作用。

电容的充放电过程导致输出信号在反馈回路中相位延迟,满足相位延迟的要求。

此外,电容和电阻的数值也决定了输出信号的频率。

放大器的设计是整个电路中的核心部分。

通过调整放大器的增益,我们可以控制正弦波振荡器的输出信号幅度。

通过选择合适的放大器类型和元件数值,同时结合反馈网络的设计,我们可以实现一个稳定且频率可调的正弦波输出。

实验结果与讨论在实验中,我们通过调整电路中元件的数值和信号发生器的频率,成功实现了一个正弦波振荡器。

通过示波器观察到的波形可以明显地看出,输出信号接近理想的正弦波。

频率的可调范围也较广,满足了实际应用的需求。

值得注意的是,在实际电路中存在一些不理想因素,如元件本身的非线性特性、放大器的失真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LC 正弦波振荡(虚拟实验)
1、 电容三点式
(1)121100,400,10C nF C nF L mH ===
示波器
频谱仪
121
示波器
频谱仪
121
示波器
频谱仪数据表格:
增益差别不大但谐振频率差别较大,主要是由于读数是的精度有限造成的。

由于游标以格为单位,因此读数时选取的幅值最大的点可能与实际有差,因而谐振频率的测量也有误差。

2

电感三点式
(1)1225,100,200L m H L H C nF μ===
示波器
频谱仪
(2)1225,100,100L m H L H C nF μ===
示波器
频谱仪
(3)1222,100,100L m H L H C nF μ===
示波器
频谱仪数据表格:
实验数据与理论值间的差异分析:
误差均较小,主要由于电路不够稳定以及读数精度造成。

实际测量中发现,即使电路处于稳定振荡状态,频谱仪中的曲线仍有小幅度拨动,这是无法避免的。

读数误差与电容三点式情况相同,不再赘述。

思考和分析
1、根据电容三点式振荡电路的测量数据表格,回答:
(1)分析电感值L1改变对谐振频率有何影响?
(2)分析电容值C2改变对放大器的电压增益和振荡频率有何影响?
(3)放大器输入输出端信号的相位差为多少,是否满足正反馈要求?
答:
(1)L增大使谐振频率增大、L减小使谐振频率减小。

(2)电容增大使谐振频率增大;C2增大使电压增益增大,C1增大使电压增益减小。

(3)相位差为180度,满足正反馈需要。

2、根据电感三点式振荡电路的测量数据表格,回答:
(1)分析电容值C2改变对谐振频率有何影响?
(2)分析电感值L1改变对放大器的电压增益和振荡频率有何影响?
(3)放大器输入输出端信号的相位差为多少,是否满足正反馈要求?
答:
(1)C2减小是谢振频率增大,反之,C2增大使谐振频率减小。

(2)L1减小增益变小,谐振频率变大。

(3)相位差为180度,满足正反馈需要。

3、影响电容、电感三点式振荡频率的主要因素是什么?
答:主要因素为组成三点式振荡电路的电容、电感的大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