蘑菇产业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蘑菇产业化
摘要
从各地区的蘑菇产量来看,东部地区略微高于其他地区,还有分布在其他的产量比较小的省份。然而,这种比率正在逐渐地发生变化。中部,特别是西部地区有强劲的发展优势。关键是能够解决蘑菇产品的市场和出口问题。从蘑菇生产的区域来看,各地区蘑菇生产是不平衡的。影响蘑菇生产的主要因素包括,(1)传统生产经验,也即是某一地区有比较悠久的蘑菇生产历史。历史使得这些地区能够积累比较丰富的蘑菇生产经验,产生蘑菇生产文化,以及形成一定的销售市场和在全国享有较高的声誉,或者是品牌;(2)接近大的消费市场。消费者一般喜欢食用新鲜蘑菇。然而,新鲜蘑菇保鲜期较短,对于大城市周边的产地,拥有一定的竞争优势。第(3)种情况是拥有出口的便利条件。出口创汇,也有助于一地区发展蘑菇产业。
关键字:蘑菇;产业化;产业。
1、中国的蘑菇产业
蘑菇产业是中国农业部门中发展最快的产业之一。1978年中国蘑菇总产量只有6万吨,人均蘑菇的占有量仅0.048公斤。改革开放和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制度变革,极大地促进了蘑菇的生产积极性,使得蘑菇产业获得了迅速发展的机遇。1986年中国蘑菇产量就增加到58.5万吨,1990年100万吨,1997年341.5万吨,2000年663万吨,2002年达到了865万吨。2002年中国蘑菇的人均占有量已经实现了6.9公斤。在24年中间,中国蘑菇的产量增加了144.5倍,平均每年的增加比率达到598%。正是由于这种增长速度,到了2002年,中国蘑菇的产量已经达到了世界蘑菇总产量的70.6%,成为世界上最大的蘑菇生产国,消费国和出口国。这样的强劲的发展趋势还在继续。
2、中国蘑菇产业的发展阶段
1949年新中国成立之后,中国的蘑菇产业有了巨大的发展。从整个发展过程来考察,中国的蘑菇产业可以分为以下的三个发展阶段。
2.1、技术改造阶段(1950-1969年)
在50年代初,中国蘑菇生产主要集中在偏远的山区,生产方式采用半人工和半天然的技术。50年代中期,上海市农科院园艺研究所,上海师范学院生物系和华中农学院开始从事纯菌种的分离培养研究,取得一定的成功。60年代中国开始发展双孢菇的生产,并形成了上海、江苏、浙江、福建的东部沿海地区的双孢菇生产基地。同时,也开始出口双孢菇的干片。
2.2、推广普及阶段(1970-1979年)
进入70年代以后,中国的蘑菇产业得到全面的推广和普及,生产区域逐渐扩大,栽培品种增加。产品结构也发生了变化。特别是发明了新的栽培材料。在70年代以前,中国生产香菇采用的是“段木”。这种以消耗森林资源为依托的生产方式,因受栽培原材料的极大地限制,制约了中国蘑菇产业的发展。70年代中期,中国发明了棉籽壳栽培蘑菇的技术,随后又相继发明了玉米秸秆,麦秸、稻草、蔗渣和花生壳栽培蘑菇的技术。这种利用农作物下脚料栽培蘑菇的技术,扩大了蘑菇产业发展空间,使得平原地区和城市郊区都有可能从事蘑菇的生产。
在蘑菇的品种上,除了香菇以外,在1970年代又发明了平菇和草菇的栽培技术。
2.3、全面发展阶段(1980年~至今)
1978年的改革开放方针和家庭责任承包制度的采用,极大提高了农民生产积极性,促使
了中国蘑菇产业的进一步发展。这一阶段的最大特征是“南菇北移”,即把蘑菇生产逐渐由东部沿海地区,推广到中部和西部地区。中国蘑菇的老产区几乎都是集中在东部沿海地区。这里气温偏高、湿度大,生产蘑菇的栽培资源不足和劳动力成本较高等缺点。同时,中部和西部地区有比较多的贫困县,人均收入低,劳动力没有其他的出路,加上这些地区有比较丰富的棉花壳,秸秆和木屑资源,为发展蘑菇产业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3.地区的生产模式
中国的疆域非常辽阔,地区之间的差异非常之大,因此,各个地区采用同自己的自然资源、气候、技术、资金和市场相适应的生产模式。
3.1、传统生产模式--福建模式
中国的福建省有着非常悠久的种植蘑菇历史。如福建省的古田市,在隋朝大业年间(公元609年)就有人从事香菇的栽培。福建省位于中国的东南沿海,地形地貌多样化,居民勤劳和敢于接受新事物。这些自然和社会条件,为福建省生产食用菌创造了得天独厚的条件。目前福建省人工栽培的食用菌有45种。规模栽培的有香菇、双孢菇、金针菇、草菇、猴头菌、竹荪、姬松茸、杏鲍菇、茶薪菇、灰树花、鸡腿蘑、阿魏蘑、姬菇、真姬菇等20多种蘑菇。福建省生产蘑菇不仅历史悠久,而且科研和技术力量也非常雄厚。中国的很多蘑菇栽培新技术,都由福建省发明,然后传授到其他的地区。这些技术包括香菇代料袋栽、香菇的反季节栽培、双孢菇的规范化栽培。福建省蘑菇的生产逐渐发展为区域化、规模化和专业化。蘑菇的鲜产品和加工产品销往全中国,并出口日本、韩国、东南亚、欧美等十多个国家。主要蘑菇出口产品包括,香菇、双孢菇、姬松茸等。
3.2、出口导向型模式--山东模式
山东省处于中国大陆东部,东临海洋,地处南北交通要道,交通便利。山东省有利地理位置,为该省的农产品创造了得天独厚的出口机会。山东省农产品出口最多的是日本和韩国。一方面是因为地理上比其他地区更接近这两个国家。另一方面是,进口国,特别是日本的企业把山东省作为他们进口农产品的生产基地。这些企业向农民提供种子和生产技术,然后收购产品,加工出口。部分外资企业还拥有自己的生产农场,部分直接同当地的农民协会签订采购合同。山东省的蘑菇产业,就是在出口的刺激下发展起来的。仅次于福建省,是中国蘑菇生产第二大省。
4、结论
目前随虽受金融危机的影响,但蘑菇为人们生活必需品,从长远看中国的蘑菇产业发展前景较好。从品种的发展趋势来看,传统的品种,双孢菇、平菇等可以保持原有的产量。在蘑菇产品中发展重点是最新开发的新品种。如金针菇、鸡腿菇、白灵菇等。
推动中国蘑菇产业持续发展的原因有:
4.1、强势的需求增长趋势。中国经济发展,人均收入增加和食物消费结构向低能量、多品种化的方向的发展,为蘑菇创造了越来越广阔的市场前景;
4.2、零售业结构的变化。同传统的农贸市场相比较,超市销售大量的新品种的蘑菇,促进蘑菇的消费需求;
4.3、蘑菇的生产技术得到广泛的普及。中国的蘑菇生产技术朝着发达国家相反的方向发展。发达国家蘑菇生产技术朝着集约化和自动化的方向发展。中国蘑菇的生产技术相反地朝着适合于小规模农户的,手工密集型的方向发展。随着蘑菇的菌棒技术的发明和普及,在规模农场的带动之下,几乎所有的农村居民家庭都有能力生产蘑菇。农民家庭的小规模生产方式,有利于利用农户家庭的剩余劳动力,使得蘑菇的劳动力成本下降到最低点。正是由于这样的原因,使得中国有可能让1500万农村劳动力加入生产蘑菇行业。这是世界上任何国家都没有见到过的。
4.4、新材料的开发。传统的以木屑为基质种植蘑菇的方式,使得蘑菇生产由于缺乏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