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课件

合集下载

高二语文选修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课件关汉卿散曲二首

高二语文选修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课件关汉卿散曲二首

《天净沙·秋思》内容概述与主题思想
内容概述
这首散曲描绘了一幅秋日黄昏的图景,通过枯藤、老树、昏鸦等 意象,营造出一种萧瑟凄凉的氛围。同时,借助古道、西风、瘦 马等形象,表达了游子在外的孤独和思乡之情。
主题思想
这首散曲表达了作者对故乡的深深眷恋和游子在外的孤独落寞之 情。通过描绘秋日黄昏的萧瑟景象,抒发了作者内心的愁苦和无 奈。
讨论方式
小组内展开讨论,记录员记录 小组成员的发言,最后由小组 代表汇报讨论结果。
教师点评
对学生的讨论进行点评和总结 ,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关汉卿散 曲二首的意象和情感表达。
角色扮演
角色分配
选定一名学生扮演关汉卿,其他学生扮演关汉卿 的友人或听众。
创作过程
引导学生想象自己置身于关汉卿的时代,感受他 的生活和情感,尝试创作出与关汉卿风格相似的 散曲作品。
跨文化背景下同类题材作品欣赏与比较
要点一
英国诗人华兹华斯《我孤独地漫 游,像一朵云》与关汉卿《天…
两首作品都以自然景色为背景,表达了对孤独和自由的追 求。华兹华斯的作品更注重对自然景色的描绘和意境的营 造,而关汉卿的作品则更注重对人物内心情感的深入挖掘 。
要点二
法国诗人雨果《悲惨世界》中的 “秋风”描写与关汉卿《天净…

马致远《天净沙·秋思》与关汉卿《天净沙·秋思》比较
两首作品都以“秋思”为主题,通过对秋天景色的描绘来表达游子的思乡之情。马致远 的作品更注重对秋天景色的整体把握和意境的营造,而关汉卿的作品则更注重对人物形
象的塑造和情感的抒发。
不同时期同类题材作品欣赏与比较
要点一
唐代王之涣《登鹳雀楼》与关汉 卿《天净沙·秋思》比较
03
对比阅读的实践应用举例

高中语文选修《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 杜牧诗三首 课件(广东)(35张)

高中语文选修《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 杜牧诗三首 课件(广东)(35张)

8 杜牧诗三首
15
师生探究
一、《早雁》一诗表面写雁,实际写人,这是一种什么手法?你能再举出 相似的例子吗? 提示 《早雁》表面写雁,实际写人,是一种托物言志、托物寓意的手法,
8 杜牧诗三首
9
三、基础梳理 1.字音识记
n) (1)虏弦( xiá
(4)菰米( ɡū ) (7)不期( qī )
(2)胡骑( jì )
i tá i ) (5)莓苔( mé
(3)潇湘( xiāo )
(6)荔枝( lì )
8 杜牧诗三首
10
2.词语释义 胡人拉弓控弦射雁,暗指军事侵略 (1)金河秋半虏弦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 杜牧诗三首
8
雁,触景伤怀,于是以“早雁”为题写了这首诗。本诗描写大雁四散惊飞,
作。后代有许多人写过以华清宫为题的咏史诗,尤以杜牧的这首绝句为佳,
《题乌江亭》:唐武宗会昌年间,杜牧任池州刺史时,来到乌江亭。相
传乌江亭就是项羽自杀的地方,诗人见到乌江亭,想到昔日西楚霸王丧 身于此,心生感慨,便写下了这首咏史诗。
有位花贩告诉我:“夜来香其实白天也很香,但是很少有人闻得到。”
他的结论是:因为白天的心太浮了,闻不到夜来香的香气。如果一个人白天
的心也很沉静,就会发现夜来香、桂花、七里香,连酷热的中午也是香的。
8 杜牧诗三首
3
有位花贩告诉我:“清晨买莲花一定要挑那些盛开的。”他的结论是:早
上是莲花开放最好的时间,如果一朵莲花早上不开,可能中午和晚上都开不了。
失所溃逃
失群孤苦 明写早雁实写边民 战续难回 痛苦不堪
8 杜牧诗三首
14
骊山
பைடு நூலகம்

高二语文选修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课件辛弃疾词三首

高二语文选修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课件辛弃疾词三首

与同时代其他词人作品比较
时代背景
辛弃疾所处的南宋时期,民族矛盾尖锐,社会动荡不安;这种时代背景使得他的词作具 有鲜明的时代特色。
词风特点
与同时代的其他词人相比,辛弃疾的词风更加豪放、激昂,具有强烈的个性和战斗精神 。
主题思想
辛弃疾的词作主题深刻、思想丰富,既关注个人命运和情感体验,也关注社会现实和民 族命运;这使得他的词作在思想深度和广度上都超越了同时代的其他词人。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6
辛弃疾词三首在现代社会影响及意义
对现代文学创作启示
继承与创新
辛弃疾词作在文学史上具有重要地位,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刻的思想内涵对现代文学创作提供了丰富的启示。通过 借鉴辛弃疾词作的艺术手法和表现技巧,现代作家可以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进行创新,推动文学创作的繁荣发展。
关注社会现实
辛弃疾词作中充满了对时事的关注和对社会现实的深刻反映。这种关注现实的创作态度对现代作家具有重要启示,鼓 励作家积极关注社会现实,通过文学作品揭示社会问题和表达人民心声。
辛弃疾的词风豪放、激昂 ,语言生动有力,展现了 南宋时期文学艺术的独特 魅力。
展现民族气节与爱国情怀
辛弃疾的词作中充满了对民族气 节和爱国情怀的赞美与呼唤,表 达了他对国家命运的深切关注。
他的词中塑造了许多英勇善战、 忠贞报国的英雄形象,激励着人 们为国家的繁荣富强而努力奋斗

辛弃疾的词作还表达了对侵略者 的仇恨和对和平的向往,体现了 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
艺术特色。
过程与方法
通过朗读、背诵和默写, 培养学生的语感和诗歌鉴 赏能力;通过比较阅读, 引导学生体会辛词的艺术
风格。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辛弃疾词中表现出的 爱国热情和壮志难酬的悲 愤之情;培养学生的爱国

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同步教学课件ppt(王维诗四首等24份) 粤教版9

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同步教学课件ppt(王维诗四首等24份) 粤教版9
旧事随流水,但寒烟衰草凝绿。至今商女,时时犹唱,《后庭》遗曲。 点评:词的下片抒登临所感,词人的笔锋一转,切入怀古的题旨。用“念往昔”三 字拉开了时空的反差,指出六朝的统治者竞相过着奢侈荒淫的生活,最后六朝君主 就像走马灯似的一个接一个地国破家亡,悲恨相继不断。对此词人发出了深深的 感叹:千古以来人们登高凭吊,不过都是空发兴亡感慨,六朝旧事随着东逝的江水 是一去不复返了,剩下的只有几缕寒烟和一片绿色的衰草。最后词人借用杜牧《 泊秦淮》中的“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的诗意,指出六朝亡国的教 训已被人们忘记了。结尾的三句借古讽今,寓意深刻。
取中原、收复国土的建议,这首《念奴娇· 登多景楼》实际上就是他的政治主张的
形象化。
自主预习
走进作品 基础练习
合作探究
自主预习
走进作品 基础练习
合作探究
3.解词义 肃:肃杀、萧索。 练:白色的绸带子。 簇:箭头。形容山的峭拔。 商女:歌女。
自主预习
自主探究 句段点评
合作探究
1.“至今商女,时时犹唱,《后庭》遗曲。”这是借用了杜牧《泊秦淮》中的“商 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词人为什么还要强调“至今”和“时时”这两个 时间副词? 提示:从杜牧生活的唐末到王安石生活的宋初有如此长的一段时间,但这种繁华 竞逐的生活依然不变。在这里之所以要强调“至今”和“时时”,就是为了让统治者 有所警醒,让悲剧不再重演!所以,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词人并不希望只是对历史 空泛地感叹,而是要从政治上加以改革,吸取历史的教训,避免重蹈覆辙。这不是一 般文人的见解,而是政治家的见解!
自主预习
自主探究 句段点评
合作探究
2.正好长驱,不须反顾,寻取中流誓。 点评:“中流誓”,用祖逖统兵北伐,渡江时击楫发誓的典故。在词人看来,凭借这 样有利的江山形势,正可长驱北伐,无须前怕狼,后怕虎,应该像当年的祖逖那样,中 流击水,收复中原。这几句词由前面的愤郁转向豪放,意气风发,辞采飞扬,充分显 示出词人豪迈爽朗的胸襟气度。

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同步教学课件ppt(王维诗四首等24份) 粤教版18

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同步教学课件ppt(王维诗四首等24份) 粤教版18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自主探究 句段点评
合作探究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1.为什么说《春江花月夜》中“月”是全诗的灵魂? 提示:全诗紧扣春、江、花、月、夜的背景来写,而又以月为中心,春、江、花 、夜都是在月光下展现出来的。全诗以月升起,以月落结。开篇八句点题,将春、 江、花、月、夜逐字吐出;最后八句收题,将春、江、花、月、夜逐字收回;中间 由景生情,转情换意,蝉联而下,若断若续,缠绵悱恻,章法灵活而不紊乱。诗情围绕 着明月的初升、高悬、西斜、下落的过程而展开。
滟滟:波光闪烁的样子。
霰:雪珠。 汀:河滩。 扁舟:孤舟。 怜:爱惜。
自主预习
走进作品 基础练习
合作探究
4.积名句 (1)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陈子昂《登幽州台歌》) (2)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3)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张九龄《望月怀远》)
自主预习
自主预习
合作探究
4 即景抒情诗四首
自主预习
走进作品 基础练习
合作探究
1.连线作者 (1)陈子昂(661—702),字伯玉,梓州射洪(今属四川)人。所作诗歌以《登幽州台 歌》为代表,作品指斥时弊,有汉魏风骨。 (2)张若虚(约660—720),扬州人。他的《春江花月夜》是一篇脍炙人口的名作, 它沿用乐府旧题来抒写真挚感人的离别情绪和富有哲理意味的人生感慨,语言清 新优美,韵律婉转悠扬,完全洗去了宫体诗的浓脂艳粉,给人以澄澈空明、清丽自然 的感觉。 (3)张九龄(678—740),字子寿,韶州曲江(今广东韶关)人。张九龄的诗有不少是 应制之作,但一些赠答、写景、抒情的诗篇,感情真挚,辞藻清丽。晚年遭谗言被贬 后所作的《感遇》诗十二首,风格转向朴实遒劲,寄兴讽喻,与陈子昂的《感遇》诗

高三语文粤教版选修系列《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王维诗四首)课件

高三语文粤教版选修系列《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王维诗四首)课件
王维山水田园诗特点2——以禅入诗。分析 这首诗中蕴含的禅意。
明确:描写辛夷花开,尽管很美,但由于 生长在绝无人迹的山涧旁,这里与尘世的 喧嚣恰恰相反,只有一片自然的静寂,所 以没有人知道它的存在,自开自落,没有 生的喜悦,亦无死的悲伤,全然没有那种 “花开易见落难寻”的痛楚,而是清幽深 隐,含着空漠淡远的禅心
故的含义。置身诗境,根据作品中意象自 身的特点、组合方式,以及情景之间的关 系,借助联想和想象,将诗人所描画的意 象和画面一一再现到自己的脑海中,使整 个心灵沉浸在一个想像的世界(意境)之 中,得到审美感受。
请根据诗句想像诗中所描画的画面 (诗中有画)
• 积雨空林烟火迟,蒸藜炊黍饷东菑。 • 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鹂。
诗人的心情和心态
• 农家无忧无虑的劳动生活引起诗人浓厚的 兴趣和欣羡之情,黄鹂和白鹭自由自在的 飞鸣,更令诗人陶醉不已。隐居在此幽静 的山林之中,过着禅寂的生活,随缘任遇, 于人无碍,与世无争,其乐之如何
体悟意境
• 诗人把自己幽雅清淡的禅寂生活和辋川恬 静优美的田园风光结合起来描写,创造了 一个物我相惬、情景交融的意境,表现了 诗人隐居山林、脱离尘俗的闲情逸致。
明确:《渭城曲》前二句“渭城朝雨浥轻尘, 客舍青青柳色新”,主要写“朝雨”和 “柳”两种景物。柳,与“留”谐音,古 人有折柳送别习俗,暗含依依不舍之意。 路上行人和车辆扬起的微尘被“朝雨”沾 湿,“客舍”和柳枝在“朝雨”的浸润下 显得格外清新,就在这样的背景中与友人 劝酒惜别。这是以景衬情;
《送沈子福归江东》前二句“杨柳渡头行客 稀,罟师荡桨向临圻”写送别之际与友人 难分难舍的情谊,而第三句正是承前二句 所发,表达对友人的深厚感情。诗人巧设 比喻,以有形可感的春色来比喻无形的相 思,且境域广阔,这是以景喻情。二诗都 是借景抒情,收到了极好的表达效果。

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课件1

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课件1

在诗歌中,以景传情达意(间接抒情)的往往具有一定的固定 性。如:以“故乡明月”传达“乡思情”;以“松风山月”传 达“隐逸情”;以“寒林残月”传达“诗人的忧愁”;以“中 秋圆月”传达“相思情苦”;以“风雨落花,双燕孤飞,重阁 玉枕”传达“闺怨情”;以“长亭折柳”传达“惜别情”;以 “江湖扁舟,月落乌啼”传达“诗人的羁旅之苦”;以“梦后 酒醒,烟柳断肠,寒雨斜阳,残烛啼鹃”传达“悲欢离合情”; 以“昔荣今非,几度夕阳红”传达“对世事沧桑的感叹”;以 “空城落花”传达“对国势衰危的哀叹、一腔的爱国情”等。
考点链接 诗歌中的写景抒情
在诗歌里,“情”就是我们平时说的喜、怒、忧、思、悲、 恐、惊,一般都是通过景物描写表达出来的。
一、抒情方式
1.直接抒情
也称直抒胸臆,是一种不要任何“附着物”,而由作者直接 对有关人物、事件等表明爱憎态度的一种抒情方式。
如苏轼的《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 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作者的感情如江河直下,直抒对 亡妻的怀念之情。
3.《柳》
衬托手法的运用。用春日之柳的繁盛,衬出秋日之柳的枯 凋,春日愈是繁华得意,愈显出秋日的零落憔悴。本诗正 是通过这种强烈的对比描绘,来表现对秋柳衰落的悲叹之 情的。
二、写作迁移 【角度】 走近李商隐 题目:请以“走近李商隐”为话题,写一段文字,自拟题目, 自选角度。500字左右。 【示例】
(3)如何肯到清秋日,已带斜阳又带蝉!
品评 秋日之柳,繁华尽褪,斜阳照着柳枝,秋蝉在树上哀鸣, 一派肃杀、凄凉之景。柳曾在春日里是那样的风光无比,受人 瞩目,而深秋时节,它又如何愿意面对夕阳西下、寒蝉凄切的 凄凉处境呢!“肯”,岂肯,不太愿意,既是反诘,又是感叹。 这是诗人咏柳寄慨之作,其中隐含诗人身世之感。

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复习-课件

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复习-课件

解析:A项,xián/xuán/xuán;B项,jùn/jùn/jùn;C项, sà语书写有误的一项是( ) A.孤影 莓台 菰米 B.妃子 次第 荔枝 C.红尘 不期 忍耻 D.胡骑 别墅 羌笛
解析:A项,台—苔。 答案:A
二、阅读提升 (一)课内阅读 5.阅读《早雁》,完成后面各题。
蘅塘退士评曰:“层层布景,是一幅着色人物画。只 ‘卧看’两字,逗趣出情思,便通身灵动。”
目标学法
1.了解中晚唐社会现实在诗歌中的大致反映,了解杜 牧生平及创作风格。
2.把握咏史诗的鉴赏方法及托物寓意的艺术手法。
3.学习诗人借古讽今、忧时伤乱的情怀,了解杜牧诗 歌中表现出来的诗人对统治者的不满和讽刺,对人民疾苦 同情的情怀。
(2)背景链接
《早雁》
唐武宗会昌二年(842)八月,北方少数民族回纥南侵,北 方边地各族人民流离四散,痛苦不堪。杜牧当时任黄州刺史, 听到这个消息,对北方边地人民的命运深为关注。八月是大雁 开始南飞的季节,诗人目送征雁,触景伤怀,于是以“早雁” 为题写了这首诗。以描写大雁四散惊飞,托物寓意,喻指饱受 骚扰、流离失所的边地人民,并寄予深切同情。
(2)须知胡骑纷纷在,岂逐春风一一回。
品评:必须要知道胡人的骑兵还纷纷布满金河一带,明 春雁儿们又怎能随着春风一一重返故乡呢?这是劝早雁既已到 了南方,即使到了春天也不要忙于回去。这里的“春风”含有 对朝廷的军事努力效果的怀疑和讥讽。
(3)一骑红尘妃子笑。
品评:骑马飞奔,赶送鲜荔枝的差官,千辛万苦,与嫣然 一笑的贵妃,进行了绝妙的对比,把如此严肃的历史主题在一 个幽默的“笑”字中形象表现出来,具有高度的历史概括性和 典型性。这就回答了读者对上句“山顶千门”为何要“次第” 大开的疑窦。这句乃全诗的点睛之笔,并且揭示了“安史之乱” 的祸根。

高二语文选修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课件白居易诗四首

高二语文选修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课件白居易诗四首

艺术手法与表现技巧
叙事与抒情相结合
诗歌以叙事为主,通过讲述唐明皇与杨贵妃的爱情故事, 将读者带入一个充满悲剧色彩的历史场景。同时,作者通 过抒情手法,表达了对美好爱情的赞美与同情。
对比与夸张
诗歌中运用了大量对比和夸张手法,如“后宫佳丽三千人 ,三千宠爱在一身”等,突出了杨贵妃的美丽和唐明皇的 专宠。
琵琶女形象塑造及意义
形象塑造
琵琶女是诗歌中的主要人物形象之一,诗人通过对其外貌、神态、动作等方面的 描绘,塑造了一个美丽动人、技艺高超但又命运多舛的女性形象。她的形象既具 有普遍性,又具有典型性,代表了封建社会中广大妇女的不幸遭遇。
形象意义
琵琶女的形象不仅代表了封建社会中妇女的不幸命运和封建礼教对妇女的束缚与 压迫,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对黑暗现实的愤慨和对美好未来的向往。她的形象成为 了中国文学史上的一个经典形象,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和文化价值。
XX
PART 04
《赋得古原草送别》赏析 与解读
REPORTING
诗歌背景及主题思想
创作背景
白居易在长安任职期间,感受到官场 斗争的残酷和友情的可贵,写下了这 首送别诗。
主题思想
诗歌以古原草为背景,通过描绘草的 荣枯和送别情景,表达了诗人对友情 的珍视和对人生的感慨。
艺术手法与表现技巧
01
02
对现代社会的启示
在现代社会中,人们往往忽视友情 的价值,而白居易的诗歌则提醒我 们要珍视身边的友情,注重人与人 之间的情感交流。
XX
PART 06
白居易诗歌风格特点总结
REPORTING
对唐代社会现实的关注
反映社会现实
白居易的诗歌以反映社会现实为 主要特点,通过对社会现象的描 绘和揭示,表达对时代的不满和

高二语文选修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课件柳永词二首

高二语文选修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课件柳永词二首

《蝶恋花》中爱情意象及其意境营造
爱情意象
伫倚危楼、望极春愁、草色烟光、无 言谁会凭阑意等,构成一幅孤独守望 爱情的画面。
意境营造
通过描绘词人孤独地守望爱情,以及 春草萋萋、烟雾迷离的景象,营造出 一种朦胧、迷离的意境,表达了词人 对爱情的执着和渴望。
两首词中不同意象对情感表达作用
《雨霖铃》中的离别意象如“杨柳”、“晓风”、 “残月”等,直接表达了词人内心的离愁别绪,使 词的情感更加深沉、真挚。
古典诗歌在传承中不断创新发 展。在鉴赏时,要关注诗歌的 创新之处和艺术成就,这有助 于更好地欣赏古典诗歌的艺术 魅力和价值所在。
THANK YOU
感谢聆听
品味诗歌的语言和意境
古典诗歌的语言优美含蓄,意 境深远悠长。在鉴赏时,要仔 细品味诗歌的语言和意境,感 受其中的美感和情感共鸣。
理解诗歌的意象和象征
古典诗歌中常常运用意象和象 征手法来表达情感和主题。在 鉴赏时,要注意理解这些意象 和象征的含义和作用,这有助 于更深入地理解诗歌的内涵和 意义。
探究诗歌的创新之处
《蝶恋花》文本解读
80%
主题思想
全词以爱情为主题,表达了词人 对逝去爱情的追忆和悼念,情感 深沉而真挚。
100%
意象运用
词中通过“危楼”、“细风”、 “草色”、“残照”等意象,营 造出一种孤独、落寞的氛围,衬 托出词人的相思之情。
80%
写作特色
词人运用借景抒情、虚实相生等 手法,将爱情的美好与逝去后的 痛苦形成鲜明对比,增强了情感 的表达力度。
两首词情感共鸣点挖掘
01
离别与爱情的共鸣
两首词都以情感为主线,分别表达了离别和爱情两种情感。通过深入挖
掘两种情感的内在联系和共鸣点,可以引导学生更好地理解词人的情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个人的寂寞可以被印在书上,刻在碑上,这寂寞是美丽的, 是供人欣赏的。但没有哪一座碑可以永恒过山水,韩愈的故事 告诉我们,那些英雄的寂寞是奉献,我们应该恭敬地去仰望。
点评 :这篇文章最突出的特点是立意深刻,脉络清晰。文章开 篇点题,由诗句感叹寂寞,把“细雨闲花”的“迷蒙”“柔美” 拓深为情感的滂沱壮烈,即“每个人都在心灵深处有一处花冢”, “而这座花冢,被寂寞上了一道锁”。接着以纳兰性德和李煜为 点例,来阐释寂寞为何,即“寂寞的意义”。第六段列举陆游、 王维、元稹,将寂寞升华为“巨大的情感沉淀后,化为无声,也 化为挥笔的动力,让细雨的闲花,变得铿锵有力,永不磨灭”。 第七段内容上又进了一层,由“一个人的寂寞可以被印在书上, 刻在碑上,这寂寞是美丽的,是供人欣赏的”拓展为“林则徐、 韩愈式的寂寞是奉献,让人仰望”。
陆游在沈园写下“红酥手,黄縢酒……”将寂寞定格在唐婉的记 忆之中。王维在叹“遍插茱萸少一人”时,将寂寞注入知音好友 心中。元稹以阳刚之手书下“白头宫女在,闲坐说玄宗”。道出 了那红墙深院里,一个个寂寞灵魂的心声。诗人手中那根红线, 另一端系着笔。巨大的情感沉淀后,化为无声,也化为挥笔的动 力,让细雨的闲花,变得铿锵有力,永不磨灭。
无数的名人嘉士于自然中寻得快乐
可是,现代人把自己心中那幅画蜕变成黄金屋、名利树,在 高楼大厦的“呵护”下,已经久不近山水。慢慢地,现代人累 了,想找一处栖息之地,而“菊园” “梧桐花园” “和风润 雨”正好填补了人们的心灵缺失。回归吧,现代人!歇歇吧, 现代人!为自己的心灵真正注入纯真和快乐吧。看,远处就是 优美的风景:青山、绿水、鸟语、蓝天、金黄的向日葵、淡白 的七里香……
引用余秋雨的戏言
于是现代人将渴望自然的愿望寄托在美丽的楼盘名称上。是啊, 既然灵魂布满沉滓,那何不在自己为世事烦扰的精神天空上构 筑一片山水世界?既然双耳充满了追求物欲的声音,那何不在 自己日渐单调的声音中添加一曲山水谣?给自己的心灵一点慰 藉,为自己的空虚找到依偎。
魏有“竹林七贤”呷酒奏弦,曲水流觞,逐心于山水,寻其 所乐;晋有菊花之隐,弃官从耕,乐道安贫,得东篱之美; 唐有酒中之仙,纵乘白鹿,寻访名山,成就仙人之章。…… 因为他们都明白世界上最贵重的是快乐,而快乐的源泉是自 然。
开篇依据诸多楼盘名字,提出论点
车水马龙,都市的喧嚣取代了昔日的鸟语虫鸣;尘烟裹头, 灰色的天空迷茫了昨天的山明水秀。“一叶落知天下秋”, “山水”楼盘,满载着人们的向往。正如历史学家预言:人类 在长途跋涉之后,会回到出发点。现在看来,这话被印证了— —人们正忙于“返璞归真”。欧洲发达国家纷纷出现“后现代 化”——城市人口向城郊转移。与其说这是人的一种“苦寻”, 不如说这是一次“逃遁”。物质的膨胀让人感到内心的空虚. 竞争的压力更是坚定了人们寻 “山水”的决心。
当然,考生如果有自己的独特见解,也不必拘泥于题目所给 的各种角度。
【佳作展示】
细雨闲花皆寂寞,文人英雄应如是
寂寞是一根断了的红线,有心人紧紧抓着它,默默等待另一头 的牵线人,即使那人早已远去。
“细雨湿衣看不见,闲花落地听无声。”每每读起这句,不禁 感叹细雨与闲花的寂寞。当那迷蒙的小雨,一点一滴打落在罗 衫之上,谁说这感情不滂沱?不然怎的浸湿了整件衣裳?当那 柔美的花朵,飞舞旋转飘落在青石路上,谁说这感情不壮烈? 不然怎的铺满了整条幽径?然而它们却是“看不见”“听无 声”。
运用引证法,包括两个方面的因素:一要找到确切的事理论据, 可以称之为“引”;二要对事理论据加以分析,使之与论题充 分联系起来,可以称之为“证”。许多学生对于“引”颇费心 机,但对于“证”则往往不够重视;只“引”不“证”,犯了 “观点+引语”的毛病。其实在运用引证法时,找到确切的理 论根据是可喜的,但论据只是材料,它不能代替论证。缺乏论 证分析的过程,文章势必苍白无力。因此,在列出理论依据之 后,一定要恰当地加以阐述,要引而有证,引而有析,讲清所 引用资料的意思,阐明引用资料的目的,将其与观点紧密联系 起来。
古今对比,点评到位。
总评:文章开篇提出论点。然后运用例证、引证、正反对 比论证等论证自己的观点。语言生动,有如一缕清风迎面 而来,有如一阵花香扑鼻而至。本文读后,令人颇有几分 清新亮丽的感受。对称的结构,整散句式的排比,四字短 语的精心营造,都体现了作者不俗的文字功底。
【文题展示】
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作文。 “细雨湿衣看不见,闲花落地听无声”是唐诗中的名句,有人 说,这是歌咏春天的美好品格;有人说,这是暗指一种恬淡的 做人境界;有人说,这是叹息“细雨”“闲花”不为人知的寂 寞处境;有人说,“看不见”“听无声”并不等于无所作为, 还有人说,这里的情趣已不适合当今的世界……请你根据自己 读这两句诗的体会,展开联想,写一篇文章。
先从反面说起,用“时间可以医治心灵的伤疤,……”引出自 己的观点——“时间不会使记忆风化”。文章开头引用的格言谚 语,虽然没有直接起到支撑论点的作用,但正因为与作者的观 点相反,从而使作者的观点备受读者关注。
山·水·人 “海天叠翠”是人们的憧憬,“花语别墅”是人们的梦境, “康桥小街”是人们的向往。人来自于自然,也必然依附于自 然。
在这段议论中,作者对“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等 作了解释分析,从而证明“要‘不耻相师’”的论点,这样论据 与论点得以紧密结合,不致油水两分。
2. 归纳引证法,即从不同角度引用归纳,证明论点。例如:
古人云“书似青山常乱叠,灯如红豆最相思”,写的是沉醉灯 影书乡的境界;今人也说“给我一本好书,一杯清茶,一壁炉 火,吾愿足矣”,表达的是对书的情有独钟(对引语加以评析); 法国女作家玛格丽特还说“只愿我走到香丘尽处的那一天,有 人放几本耐看的书在我棺材里,就是下地狱也没有什么了不 起”,可见书是她生死相依的伴侣(对引语进行点睛)。古今中外, 书迷、书虫数不胜数。(归纳前面两个引语所揭示的观点)
文段引用古今中外的诗词格言,说明了“古今中外,书迷、书 虫数不胜数”的观点,做到了“引”而有“证”,“引”而有 “析”。
3.反向引证法,即从反面引用,间接证明论点。例如:
常言道:“时间可以医治心灵的伤疤,时间是最好的良药,时 间可以抚平一切,时间可以让人忘掉一切。”这是我们对痛苦 的自我解脱和对新生活的向往。可是,这并非真理。曾经沧海 难为水,有些事情不会因时间的流逝而淡化,时间不会使记忆 风化。
每个人都在心灵深处有一处花冢,埋藏那些滂沱凄美却不为外 人道的情感。而这座花冢,被寂寞上了一道锁。
纳兰是寂寞的。他的好友曾叹:“家家争唱饮水词,纳兰心事 几人知?”无疑,他是相国公子,御前侍卫,人人歆羡。然而, 在他的内心深处,却埋着深深寂寞。他在小院中拾得翠翘,却 “何恨不能言”,只能叹一声“已经十年踪迹十年心”。他向 往平淡与朴实,然而这愿望在世人眼中便如那细雨,任是将自 己打得全身冰冷,也只是无声而已矣。纳兰的寂寞是一个人的 悲伤。
余秋雨曾戏言:“30年前,当我怀忧屈志,我会到郊野肆 意吼叫;如今,我竟找不到一个地儿,让我恣情地释放感 情。”当人们的足迹踏过地球的每一寸土地,当人们为了自 己的物欲用尽最后一丝气力,人类进步了,却感到心灵上的 缺失。我们寻找山,让心依傍;寻找水,将心濯洗。布满沉 滓的灵魂让我们隐约感到了自我的缺失。可是当人们想找一 处纯净之地让灵魂释放时却发现这已经成为一个遥不可及的 梦。
其实,还有一些人的寂寞,甚至不止于文学上的作用。林则徐被 贬伊犁,他的寂寞岂是常人能及,但他却高唱“苟利国家生死以, 岂因祸福避趋之”。造福了一方百姓。韩愈被发配潮州,爱女死 于途中。他的寂寞悲叹却化为了治国的动力,他在那个边远小城 兴教育,修水利,受到所有百姓的拥戴,那潮州的山水竟尽姓了 韩。
他们的细雨不只于只沾湿了衣裳,更落在了厚重的土地上,滋 润了一方水土;他们的闲花也不只于铺满路面,更深嵌土地, “化作春泥更护花”。他们的红线那端,是苍生百姓!他们将 寂寞化为动力,去“不限。③全 文不少于800字。
【立意点拨】 写好这道作文题,主要应该注意下面几个问题:
破解诗句,寻找到符合自己思想的角度。“细雨湿衣看不见,闲 花落地听无声”这两句诗对于考生来说并不陌生,考生的理解也 可能五花八门,在考场上,考生首先要做的就是根据文章材料提 供的信息准确破解诗歌所蕴含的意义。从材料中可以发现,命题 人已经给出了有关诗歌理解的五个角度,每一个角度都有关键词。 “这是歌咏春天的美好品格”,重点应该是“品格”,而不应该 是毫无顾忌地谈论“春天的美好”;“这是暗指一种恬淡的做人 境界”,重点则不是“境界”,而是“恬淡地做人”,其实就是 对“品
李煜也是寂寞的。王国维说他“生于深宫之中,长于妇人之 手”。那些打小便坐在龙椅上的孩子们,往往是没有朋友的。 即使生身纸醉金迷,终日灯红酒绿,也抵不过夜深人静时无人 诉衷肠的寂寞。尤是南唐灭亡之后,家国之恨降临在这个还不 成熟的皇帝身上,更是加了一抹寂寞的灰色在他心头。他的寂 寞也是无声的,但却不是无形的。他以自己的真性将那一片片 寂寞的花瓣铺在宣纸之上,将其化为“一江春水”,化为“流 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人间词话》中有批语:“词至 李后主,遂变伶工之词为士大夫之词。”李煜的寂寞是那个动 荡年代的悲伤,但却开启了词的新时代。
这篇文章可以看出作者丰厚的材料积累和深厚的思想沉淀,是一 篇颇有韵味的考场作文。
【实战练笔】
题目: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