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至8岁儿童心理理论各成分的发展及其关系

合集下载

儿童心理发展阶段

儿童心理发展阶段

儿童心理发展阶段儿童心理发展是一个复杂而长期的过程,涉及到认知、情感、社交等多个方面。

在不同的年龄阶段,儿童的心理发展会呈现出不同的特点和需求。

了解儿童心理发展的阶段,有助于家长和教育者更好地理解和引导儿童的成长。

本文将介绍儿童心理发展的几个重要阶段。

1. 幼儿期(0-3岁)幼儿期是儿童心理发展的起点,也是最关键的阶段之一。

在这个阶段,儿童的认知能力、语言能力和情感发展都得到了显著的提升。

幼儿开始学会用语言表达自己的需求和感受,开始形成自我意识和自我认同。

他们对周围环境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也逐渐增强。

在这个阶段,家长和教育者应该给予幼儿足够的关注和照顾,提供安全稳定的环境,鼓励他们积极探索和尝试。

2. 学龄前期(3-6岁)学龄前期是儿童心理发展的关键时期,也是儿童进入学校前的准备阶段。

在这个阶段,儿童的认知能力和社交能力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

他们开始学会观察和思考问题,能够进行简单的逻辑推理。

同时,他们也开始与同伴进行互动和合作,学会分享和尊重他人。

在这个阶段,家长和教育者应该注重培养儿童的社交能力和自理能力,引导他们学会与他人合作和解决问题。

3. 小学阶段(6-12岁)小学阶段是儿童心理发展的重要阶段,也是儿童开始接受正规教育的阶段。

在这个阶段,儿童的认知能力和学习能力得到了进一步的提升。

他们开始学习阅读、写作和数学等基础知识,并逐渐形成自己的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

同时,他们也开始面临更多的社交压力和竞争压力,需要学会处理人际关系和应对挫折。

在这个阶段,家长和教育者应该给予儿童足够的学习支持和鼓励,帮助他们建立积极的学习态度和自信心。

4. 青春期(12-18岁)青春期是儿童心理发展的关键时期,也是儿童从少年向成年过渡的阶段。

在这个阶段,儿童的身体和心理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他们开始经历生理上的成熟和性别意识的觉醒,同时也面临着身份认同和自我价值的探索。

在这个阶段,家长和教育者应该给予青春期儿童足够的支持和理解,帮助他们建立健康的自我认同和积极的人际关系。

儿童心理发展

儿童心理发展

儿童心理发展引言儿童心理发展是指儿童从出生到成年期间,心理方面的成长和变化。

了解儿童心理发展对于父母、教育工作者和社会大众都非常重要。

本文将介绍儿童心理发展的几个关键阶段和重要因素。

婴儿期心理发展婴儿期是指出生后的头两年。

在这个阶段,婴儿的心理发展非常迅速。

他们开始建立情感联系,学会与周围环境互动。

婴儿会通过哭泣、笑和表情来表达自己的需求和感受。

他们也开始逐渐认识到自己的身体,并开始探索周围的世界。

幼儿期心理发展幼儿期通常从2岁到6岁。

在这个阶段,幼儿的心理发展主要集中在语言和认知能力的发展上。

他们开始学会说话,并逐渐理解和运用语言进行交流。

幼儿的注意力和记忆力也在逐渐提高,他们开始学会解决简单的问题和进行基本的逻辑思考。

儿童期心理发展儿童期从6岁到12岁。

在这个阶段,儿童的心理发展进一步扩展。

他们开始建立自我认同和社交关系。

儿童在学校和社会环境中与其他人互动,学会合作、分享和尊重他人。

他们的思维能力也在不断提升,开始对抽象思维和道德价值有更深入的理解。

青少年期心理发展青少年期通常从12岁到18岁。

这个阶段是儿童心理发展中最关键和复杂的阶段之一。

青少年开始经历身体和情感上的变化,他们的思维能力也更加成熟。

他们开始探索自己的身份和价值观,并与家庭和社会进行独立的对抗。

青少年期也是性别角色认同和社会责任意识形成的关键时期。

影响儿童心理发展的因素儿童心理发展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

家庭环境、教育方式、社会文化等都对儿童的心理发展起着重要作用。

良好的家庭关系、积极的教育环境和适度的社会支持都有助于儿童健康的心理发展。

此外,遗传因素和个体特点也会对儿童心理发展产生影响。

结论儿童心理发展是一个复杂而多样化的过程。

了解儿童心理发展的关键阶段和影响因素,有助于家长和教育者更好地理解和引导儿童的成长。

通过创造良好的环境和提供适当的支持,我们可以帮助儿童建立健康的心理基础,促进他们全面而健康地发展。

婴幼儿心理发展知识点总结

婴幼儿心理发展知识点总结

婴幼儿心理发展知识点总结婴幼儿心理发展是指从出生到6岁之间,婴幼儿在认知、情感、社会交往和行为等方面的发展过程。

在这一阶段,婴幼儿的心理发展是非常重要的,它将直接影响他们今后的成长和生活质量。

下面将从认知、情感、社会交往和行为四个方面,对婴幼儿心理发展的知识点进行总结。

认知发展在婴幼儿的认知发展中,根据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可以将婴幼儿的认知发展分为以下几个阶段:1. 运动感知期(出生-2岁)这一阶段婴幼儿主要依赖感官和运动来获取关于世界的信息,开始通过感觉和动作来认识周围的环境,逐渐掌握基本运动技能。

2. 意象符号期(2-7岁)在这一阶段,婴幼儿开始逐渐发展出象征性的思维能力,具有记忆、想象和思维的能力,开始出现懂得用语言和符号表示事物的能力。

开始进入逻辑思维能力的初步发展。

情感发展婴幼儿的情感发展是指婴幼儿在认知的基础之上,通过体验和情感交流等方式逐渐形成了自己的情感特征和情感行为表现。

婴幼儿的情感发展有以下几个特点:1. 情感的形成在出生后的早期,婴幼儿主要依赖于亲子关系来感知和表达自己的情感,会对母亲和父亲有着不同的情感反应,而随着成长,他们会与其他外界环境产生情感互动。

2. 自我认知和情感控制随着发展,婴幼儿逐渐能够认识自己的情感状态,并逐渐学会了如何控制自己的情感,例如逐渐懂得快乐、悲伤、愤怒等不同情感的表达和控制。

社会交往社会交往是指婴幼儿在与他人互动的过程中,逐渐形成了自己的社会行为规范和社会关系。

婴幼儿的社会交往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社交能力的形成在出生后,婴幼儿即开始接触到社会环境,并通过亲子和亲属关系来形成自己的社交能力,逐步学会了如何与他人进行交流和互动。

2. 合作关系的建立随着发展,婴幼儿开始逐渐学会了如何建立合作关系,如与同伴一起玩耍合作、共享资源等。

行为发展婴幼儿的行为发展主要包括行为规范、行为能力和行为表现。

在行为发展的过程中,婴幼儿会逐渐形成自己的行为习惯和行为表现方式,具有以下几个特点:1. 行为规范的形成在成长过程中,婴幼儿会逐渐形成自己的行为规范,并学会遵守一定的行为规则。

儿童心理

儿童心理

一、名词解释1、机能不对称原则:对人类而言,从一个角度面对世界可能更为有效,因而导致一只手、一只眼、一条腿比另一只手、另一只眼、另一条腿占优势的结果。

2、可知度:意思是指知觉行为的可行程度,反映的是知觉行为与环境特性之间的关系。

3、停滞:在里必多的发展过程中,有一部分心理机能由于在某一阶段得到过度满足或过度失望而停留在原先的阶段,不再继续发展到下一阶段。

4、发展:发展是由一种新结构的获得或从一种旧结构向一种新结构的转化组成的过程。

5、低级心理机能:是指感觉、知觉、不随意注意、形象记忆、情绪、冲动性意志、直观的动作思维等。

6、发展方向的原则:发展具有一定的方向性。

即由上而下,由中心向边缘,由粗大动作向精细动作发展。

7、行为模式(A.Gesell):是指神经运动系统对于特定情景的特定反应,是成熟的指标。

8、关键期:个体在一生中有某些特定的时期对特定的刺激较为敏感,这时的学习效果比更早或更晚都要明显。

9、依恋:是儿童与养育者之间形成的一种亲密的、持久的情感关系。

10、同化:皮亚杰把连接所有已被组织的成分与环境中现存的成分之间的联系,称为同化。

11、观察学习:所谓观察学习,亦称为代替学习,是通过观察他人(范型或称榜样)所表现的行为及其结果而习得新行为。

12、退化:发展到下一阶段的里必多又倒流回到先前停顿的地方,称为退化。

13、本我:是最原始的系统,它处于思维的初级过程,是无意识的、非理性的,难以接近的部分。

二、简答题1、根据华生的观点,人的习惯是什么?华生认为一个人的习惯是在适应外部环境和内部环境过程中学会更快地采取行动的结果。

当人的内外刺激所引起的活动不再是随机的,而是在生活中变得越来越有规则、有秩序后,习惯就形成了。

习惯的形成,实质上是形成了一系列的条件反射。

2、皮亚杰认为认知发展阶段的特征具有哪些性质?第一,运算具有可逆性。

一个动作既可以向一个方向进行,也可以向另一个方向进行,就说明这个动作具有了可逆性。

儿童心理学知识点

儿童心理学知识点

儿童心理学知识点研究儿童的心理发展是心理学中的一个重要领域,深入了解儿童的心理特点和成长规律,有助于促进儿童健康成长。

以下是一些关于儿童心理学的重要知识点。

一、儿童认知发展:儿童的认知能力是在不断发展的过程中逐渐形成的。

根据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儿童的认知发展可分为感知运动期、前操作期、具体运算期和形式运算期。

在这一过程中,儿童逐渐具备了逻辑思维、抽象思维和创造性思维能力。

二、儿童情绪发展:儿童的情绪是对外界刺激的反应,也是内心感受的表达。

儿童在情绪发展过程中会经历情绪建立、情绪认知和情绪调节等阶段,逐渐形成健康的情绪应对能力。

三、儿童社会发展:儿童社会发展是指儿童在社会环境中学习、交往、适应和成长的过程。

儿童的社会认知和情感能力的发展对其未来的社会适应和人际交往至关重要。

四、儿童性格发展:儿童的性格是在遗传和环境的影响下逐渐形成的,对其个性和行为方式有着深远的影响。

了解儿童性格的特点和发展规律,有助于教育者更好地培养儿童的优秀品质和能力。

五、儿童学习与动机:儿童的学习动机是推动其学习行为的内在动力,直接影响其学习效果和学习兴趣。

了解儿童的学习动机特点,有利于制定科学的学习教育策略,激发儿童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

六、儿童行为问题与干预:儿童的行为问题是指儿童在行为表现上出现的各种不良行为,包括攻击性行为、焦虑、抑郁等问题。

及时发现和干预儿童的行为问题,有助于帮助儿童建立积极的行为习惯和良好的心理状态。

通过对以上儿童心理学知识点的了解和应用,可以更好地指导儿童的成长和发展,培养他们的积极心态和健康心理,为其未来的成长奠定良好的心理基础。

希望家长和教育者能够重视儿童心理发展,关注儿童心理健康,共同为儿童的成长保驾护航。

儿童心理理论

儿童心理理论

儿童心理理论儿童心理理论是儿童在成长的过程中,逐渐发展出一种对自己和他人心理状态的理解能力。

他们开始理解自己所思考的、知道的、感知的以及所相信的也许与其他人有所不同,并开始了解到人们的许多行为是由他们自己的知识和信念引起或推动的。

儿童的这种能力被心理学家称为“心理理论”(Theory of Mind)。

心理理论问题自Premack和Woodruff于1978年提出以来1,对它的研究已成为继皮亚杰关于儿童认知发展的研究和元认知的研究之后,又一个探讨儿童心理表征和心理理解的崭新视角和范式。

儿童心理理论Q:儿童何时产生心理理论?在研究心理理论问题时,心理学家们最为关心的是儿童何时产生心理理论能力。

为此,心理学家把研究的重点主要集中在儿童对他人的信念以及信念与行为之间关系的认知发展方面。

所谓信念是指人们对世界的心理认识或态度,是对客观世界的心理表征。

一般而言,人们都想正确地表征现实世界,但实际上,人们依赖信念对现实世界的表征既可能是正确的,也可能是错误的。

为此,心理学家较为一致地认为,如果儿童能够正确地理解他人会拥有“错误信念”(false belief),那么,就可以判断这时的儿童已具有了心理理论能力。

关于儿童对“错误信念”的理解,可以用下面的实例来说明:给不同年龄的小朋友讲故事:小明把巧克力放到碗橱里,然后出门去玩了。

妈妈回家后,看到碗橱里有巧克力,便把它放到一个抽屉里,然后出去买菜了。

小明玩累了,回到家里,想吃巧克力。

此时,向小朋友提问:小明会到哪儿找巧克力?是碗橱里,还是抽屉里?实际结果是,对3岁多的儿童来说,由于他们很难区分自己所知与他人所知的不同,因而他们的典型反应是:小明将到抽屉里找巧克力,因为巧克力现在就放在里面(这是他们所知的)。

然而,对4岁左右的儿童来说,由于他们已经可以将自己所知与他人所知区分开来,他们可以正确地预测一个人的行为是依赖该人所想或所知的,因而大多可以正确地预测:小明将到碗橱里找巧克力,因为小明以为巧克力还在里面(小明有了错误信念)。

小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及其教育

小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及其教育

一、二年级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一)生理发育特点低年级学生一般为6---8岁,在生理上处于平稳发展的时期。

骨骼肌肉茁壮成长,特别是下肢骨骼的增长,比身体增长还要快。

但肌肉发育尚不完全,含水份多,肌肉纤维较细,肌腱宽而短,关节的软骨较厚,关节囊韧带薄而松弛,关节周围肌肉较细长,关节的伸展性活动范围较大,牢固性较差,容易发生脱臼。

因此在体育活动和锻炼时不易进行剧烈运动。

同时血液循环比较快,心跳较快,应防止心脏负担过重和体力活动过度。

大肌肉动作的协调性比幼儿期有很大的发展,但小肌肉动作的协调性还较差。

比如,一年级的学生写字时,不仅速度慢而且不工整。

这一阶段的儿童,不易做强度太大、时间太久的体育运动,在训练写字、弹琴等这些小肌肉运动的动作时,要注意动作的规范性。

(二)心理发展特点低年级学生心理水平还停留在不随意性和具体形象阶段;心理活动的随意性和目的性虽有所发展,但仍以不随意性为主。

观察事物往往只注意整体,比较笼统,不够精确,参加集体活动时的集体意识比较模糊,还不能清楚地意识到自己和集体的关系;意识不到班级是一个集体,意识不到班级的荣誉。

还不具备自我评价能力,自我评价几乎完全依赖老师。

对活动的成功与失败不会放到心上,但喜欢听表扬的话,对批评的话语不放在心理,一会就恢复到原始状态。

容易看到自己的优点,不容易看到自己的缺点;较多地评价他人,不善于客观地评价自己。

情绪容易冲动,多随情境的变化而变化,“破涕为笑”之类的表现时常见到。

自我控制能力较之幼儿阶段有了发展,但仍比较差,特别容易受他人的影响与暗示,进而产生不自觉的模仿行为。

缺乏耐心和毅力,缺乏一贯性。

活动的依赖性较强,尤为依赖老师。

他们最显著的特点是,几乎无条件地信任老师,他们对老师的信任超过了对家长的信任,常挂在他们嘴边的话是:“老师说了……”。

学习活动本身是否有趣,老师态度是否亲切和气,成为学习的主要动机。

逐渐了解分数的客观意义。

因作业、考试分数引起挫折的情绪不象中、高年级学生那么强烈。

各年龄阶段的心理特征

各年龄阶段的心理特征

各年龄阶段的心理特征第一部分:小学生的心理特征、问题及其调适一、童年期:小学6-12岁,这个阶段儿童的主导活动是学习、学习活动对儿童心理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和作用:1、儿童通过学习可以掌握系统的科学文化知识。

2、学习活动是促使儿童社会化的一个重要途径。

(社会化概念:指个体在社会环境影响下认识和掌握事物以及社会标准的过程,通过这个过程,个体的一独立的参加社会活动。

)3、重要一点:学习活动能够促进儿童心理的发展。

儿童的抽象逻辑能力、自我控制能力以及对自我能力的评价等都是通过成功的完成学习任务而发展起来的。

二、童年期心理的发展:1、认知的发展:观察能力:观察:是有目的的有系统的知觉活动,观察是认识事物的本质,获得系统性知识的一个主要途径。

法国心理学家比纳将人的观察能力分为:“列举”“描述”“解释”三个阶段。

其中3-6岁的儿童处于列举阶段,他们观察事物时只能孤立地知觉个别事物,不能将事物与事物联系起来。

7-14岁儿童处于描述阶段,此时,儿童开始将观察对象作为一个整体来知觉,但对事物之间的关系认识仍然停留在事物的外在具体关系上。

15岁以后为解释阶段,此时儿童能够理解观察对象的主题和意义了。

(咨询中分析孩子的观察能力:如作文上处于什么水平?怎么提高?)2、记忆的发展:根据记忆保持的时间,可将记忆分为感觉记忆,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三种。

感觉记忆指外界的刺激以极短的时间一次呈现后,一定数量的信息在感觉通道内迅速被登记并保留一瞬时记忆。

一般有图像记忆和声音记忆两种。

比如说:一个电话号码念一遍,在你脑子里好像有个声音再重复,让你马上回忆你能回忆出来,但过几分钟再让你会议,你就记不得了,这就是感觉记忆中的声像记忆,感觉记忆保持的时间很短,4秒之内。

感觉记忆中的信息经心理加工,意义分析,后受到特别注意及通过模式识别给感觉信息赋予意义,转入短时记忆。

短时记忆是指信息一次呈现后保持时间在一分钟之内的记忆,短时记忆的容量是有限的,(一般为7加减2 个,也就是说材料一次呈现后立刻正确记忆的最大量为5-9个)短时记忆有两个概念,叫首因效应和近因效应。

儿童心理发展阶段

儿童心理发展阶段

儿童心理发展阶段儿童的心理发展是一个复杂而又持续的过程,经历着不同的阶段,每个阶段都有其独特的特征和发展任务。

了解儿童心理发展的阶段对于家长和教育工作者来说至关重要,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与孩子沟通、教育和引导。

本文将介绍儿童心理发展的几个主要阶段,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孩子的内心世界。

### 婴儿期(0-2岁)婴儿期是儿童心理发展的最初阶段,这个阶段的儿童主要通过感官来认识世界。

在这个阶段,婴儿的主要任务是建立安全感和信任感。

父母的关爱和呵护对于婴儿的心理发展至关重要,他们需要感受到父母的关爱和温暖,才能建立起安全感,从而探索周围的世界。

在婴儿期,婴儿会通过各种方式表达自己的需求和情绪,比如哭泣、笑容、眼神交流等。

父母需要耐心倾听和回应婴儿的需求,建立起亲子之间的情感联系。

同时,父母还需要为婴儿提供一个安全、温馨的生活环境,让他们感受到父母的爱和呵护。

### 幼儿期(2-6岁)幼儿期是儿童心理发展的关键阶段,这个阶段的儿童开始建立自我意识和社会意识。

在这个阶段,幼儿会逐渐学会独立思考、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情感,并开始与他人建立起友谊关系。

幼儿期的儿童通常会表现出好奇心强、求知欲旺盛的特点,他们喜欢模仿大人的行为,喜欢提问和探索未知的领域。

在这个阶段,父母和老师可以通过与幼儿互动、启发他们的思维,帮助他们建立积极的人际关系和自信心。

同时,幼儿期的儿童也会经历“分离焦虑”和“恐惧期”等心理问题,这是正常的心理发展现象。

父母需要给予孩子足够的安全感和支持,帮助他们克服这些困难,健康成长。

### 儿童期(6-12岁)儿童期是儿童心理发展的转折点,这个阶段的儿童开始进入学龄期,开始接受正规的教育和学习。

在这个阶段,儿童的认知能力和社会交往能力得到了显著提升,他们开始建立起自己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儿童期的儿童通常会表现出好奇心强、求知欲旺盛的特点,他们喜欢模仿大人的行为,喜欢提问和探索未知的领域。

在这个阶段,父母和老师可以通过与儿童互动、启发他们的思维,帮助他们建立积极的人际关系和自信心。

第七章儿童心理发展理论

第七章儿童心理发展理论

(二)儿童行为的变化
1.操作性行为不是一蹴而就的,它需要逐渐习得, 斯金纳把这个过程称为“塑造”。
2.斯金纳的操作性行为的理论不仅适用于儿童新行 为的塑造,也同样适用于对不良行为的矫正。
三、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
班杜拉认为儿童是通过观察学习而习得新行为 的。 (一)观察学习及其过程 1.观察学习:通过观察他人(范型或榜样)所表现 的行为及其结果而习得新行为。
第七章 儿童心理发展理论
儿童心理发展理论是关于论述儿童心理发展 的整体过程和探讨发展机制的系统理论。
发展理论是多元的。
第一节 环境取向的发展理论
以行为主义为代表
一、华生的行为主义 行为主义认为心理学是研究人的行为的,行为
的基本成分是反应,而反应是由环境中的刺激引起 的。因此,行为主义强调刺激-反应。 (一)行为主义的思维 华生认为思维是全身肌肉的运动。 (二)行为主义的习惯 习惯的形成,实质上是形成了一系列的条件反射。
三、育儿观念
1.格塞尔的研究告诉我们,儿童对于他们自己的需要, 什么事在什么时候准备去做,而什么事在什么时候 不做是明确的,成人应根据儿童自身的规律去养育 他们,即不要强行将儿童嵌入成人预想的模式之中。
2.对父母提出的忠告 (1)不要认为你的孩子成为怎样的人完全是你的责
任,你不要抓紧每一分钟去“教育”他。 (2)学会欣赏孩子的成长,观察并享受每一周、每
2.自我中心是由思维缺乏可逆性造成的。
3.随着主体对客体的相互作用的深入和认知机能的 不断平衡,认知结构的不断完善,个体能从自我 中心状态中解除出来,皮亚杰称为去中心化。 但对于一个具体的人来讲,解除自我中心并 不是必然的、必胜的,在一些心理发展水平低下 的人身上,自我中心状态会纠缠终身。

儿童发展心理学(重点)

儿童发展心理学(重点)

儿童发展心理学(重点)标题:儿童发展心理学引言概述:儿童发展心理学是研究儿童在不同年龄阶段的心理发展过程及相关因素的学科。

在这个领域中,心理学家们关注儿童的认知、情感、社会交往等方面的发展,以帮助家长和教育工作者更好地了解儿童的内心世界,并提供更有效的教育和支持。

一、儿童认知发展1.1 儿童认知发展的阶段儿童认知发展的主要阶段包括感知期、前运算期、具体运算期和形式运算期。

1.2 影响儿童认知发展的因素儿童认知发展受到遗传、环境、社会互动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

1.3 认知发展的重要性儿童认知发展对其学习、社会适应和情绪调节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

二、儿童情感发展2.1 情感发展的特点儿童情感发展表现为情绪的多样性、情感的表达方式逐渐丰富等特点。

2.2 家庭环境对儿童情感发展的影响家庭环境中的情感表达方式、亲子关系等因素对儿童情感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2.3 情感发展的重要性良好的情感发展有助于儿童建立积极的自我认知、社交技能和心理健康。

三、儿童社会交往3.1 社会交往的发展阶段儿童的社会交往发展经历了单向互动、互惠互动和互为理解等阶段。

3.2 家庭和学校对儿童社会交往的影响家庭和学校是儿童社会交往的主要场所,对其社会技能和人际关系的发展起着重要作用。

3.3 社会交往的益处良好的社会交往能够促进儿童的自信心、合作能力和情感连结。

四、儿童发展心理障碍4.1 儿童发展心理障碍的种类儿童发展心理障碍包括注意缺陷多动障碍、自闭症、学习障碍等多种类型。

4.2 早期发现和干预的重要性早期发现和干预对于儿童发展心理障碍的治疗和康复至关重要。

4.3 家长和教育者的支持家长和教育者应该关注儿童的行为和情绪变化,提供及时的支持和帮助。

五、儿童发展心理学的应用5.1 家庭教育中的应用家长可以通过了解儿童发展心理学知识,更好地引导孩子的成长和发展。

5.2 学校教育中的应用教育工作者可以根据儿童发展心理学的原理设计教学活动,提高教学效果。

儿童发展心理学(三)

儿童发展心理学(三)

儿童发展心理学(三)第三篇情绪、个性的发展和社会化第八章儿童情绪的发展第一节儿童早期情绪的发展一、情绪的组成成分1、情境2、身体状态3、情绪表现4、情绪体验二、婴幼儿的情绪1、先天的情绪表达能力行为主义创始人华生指出,新生儿有三种非习得性情绪:爱、怒和怕。

2、婴儿的情绪识别能力3、婴儿的微笑婴儿的笑是第一个社会性行为。

第一阶段:自发的微笑(0-5周),又称内源性微笑。

第二阶段:无选择的社会性微笑(3、4周起)。

第三阶段:有选择的社会性微笑(5、6个月起)。

4、婴儿的害怕。

第二节儿童情绪的获得一、学习理论二、知觉再认理论三、社会认知理论社会认知是指对人类和恋人事物的知觉、思维和推理。

第三节儿童的害怕和一些情绪障碍一、害怕的发展1、怯生儿童对不熟悉的人所表现的害怕反应通常称为怯生。

影响怯生的因素:父母是否在场;环境的熟悉性;陌生人的特点;抚养者的多少;婴儿与母亲的亲密程度;婴儿接受的刺激。

2、儿童害怕的年龄特点二、克服害怕的几种方法1、对抗性条件作用把一些能唤起害怕情绪反应的刺激与愉快的活动同时并存,最后以愉快活动所产生的积极的情绪克服由害怕刺激引起的消极反应。

有些心理学家主张,为了可靠起见,与其采用对抗性条件作用的方式,不如让儿童简单地去适应害怕的对象为好。

2、系统脱敏法在身体放松的情况下,安排患者逐渐地接近所害怕的对象,或逐渐提高患者害怕的刺激物强度,让患者逐渐减轻惧怕对象的敏感性。

3、模特塑造法4、认知疗法通过认识和改变不适当的思想来达到改变行为和情绪的目的,是认知疗法的基本观点。

三、害怕的预防四、儿童期的一些情绪障碍1、沮丧2、社会退缩3、焦虑反应4、青少年抑郁症两种表现;一是缺乏感情,有一种空虚感;二是以长期、反复体验挫折为基础的抑郁,很难消除。

第四节儿童高级情感的发展一、道德感的发展1、直觉的情感体验2、与具体的道德形象相联系的情感体验3、意识到道德理论的情感体验儿童的道德感是从外部的、被动的、未被意识到的情绪表现逐渐转化为内部的、主动的、自觉意识到的道德体验。

5至8岁儿童心理理论各成分的发展及其关系

5至8岁儿童心理理论各成分的发展及其关系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第44卷,第4期,2008年7月Acta Scientiarum Naturalium Universitatis Pekinensis ,V ol.44,N o.4(July 2008)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0770728),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7072036)资助项目收稿日期:20072082245至8岁儿童心理理论各成分的发展及其关系王彦1,2 苏彦捷1,1北京大学心理学系,北京100871;2华东师范大学心理学系,上海200062;通讯作者,E 2mail :yjsu @摘要 使用故事2图片法,施测一级错误信念、二级错误信念、解释性心理理论和失言理解4类任务,考察5~8岁儿童多个层次的心理理论能力。

结果表明,5岁儿童已经很好地理解一级错误信念。

解释性心理理论和二级错误信念理解在类似的年龄发展起来,6~8岁是他们发展的关键时期。

8岁儿童还不能很好的理解失言中所包含的认知和情感成分。

相关和回归分析的结果表明,一级错误信念理解可能是后来发展的解释性心理理论、二级错误信念理解和失言理解的基础。

关键词 错误信念理解;复制式心理理论;解释性心理理论;失言理解中图分类号 B844The Development of 52to 82Year 2Olds ’Theory of MindW ANG Y an1,2,S U Y anjie1,1Deparment of Psychology ,Peking University ,Beijing 100871;2Department of Psychology ,East ChinaN ormal University ,Shanghai 200062;C orresponding Author ,E 2mail :yjsu @Abstract This study aimed to explore the developmental sequence of theory of mind after age 5,and to examine the relationship am ong different com ponents of theory of mind.Picture 2story method was used and four theory 2of 2mind tasks ,including first 2order false belief ,second 2order false belief ,interpretive theory of mind and faux pas understanding were carried out.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52year 2olds can w onder fully understand first 2order false belief.Interpretive theory of mind and second 2order false belief understanding develope at similar age ,628year old is the critical developing period for both of them.62year 2olds can detect faux pas ,but even 82year 2olds can not understand the cognitive and em otion com ponents in faux pas.Drawn on the correlation and regression results ,the first 2order false belief understanding seem to be the foundation of the later developed interpretive theory of mind ,second 2order false belief understanding and faux pas understanding.K ey w ords false belief understanding ;copy theory of mind ;interpretive theory of mind ;faux pas understanding 近年来大量的发展研究关注儿童心理理论的发展,这一能力可以促进儿童对他人行为的理解和预测,以及自身社会能力的发展[125]。

儿童期的心理发展

儿童期的心理发展

儿童期的心理发展儿童期是一个人一生中非常重要的阶段,也是心理发展的关键时期。

在这个阶段,儿童经历着身体、认知、情感和社会能力的快速发展。

了解儿童期的心理发展对于父母和教育工作者来说至关重要,因为它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儿童的需求和行为,并提供适当的支持和指导。

1. 身体发展对心理发展的影响儿童期是身体发展最为迅速的阶段之一。

在这个阶段,儿童的身体逐渐长高,肌肉也逐渐变得强壮。

这种身体发展对于儿童的心理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

首先,身体的发育使得儿童能够更好地探索和认识世界。

他们可以通过触摸、尝试和移动来获取新的经验和知识。

其次,身体的发育也对儿童的情感和社交能力产生影响。

例如,儿童的身体发育使得他们能够更好地表达自己的情感和需求,同时也能够更好地与他人进行互动和交流。

2. 认知发展对心理发展的影响儿童期是认知发展最为迅速的阶段之一。

在这个阶段,儿童的思维能力和认知能力得到了显著提升。

他们开始能够进行逻辑思维、抽象思维和概念形成。

这种认知发展对于儿童的心理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

首先,认知的发展使得儿童能够更好地理解和解释世界。

他们能够通过观察、思考和实验来获取新的知识和理解。

其次,认知的发展也对儿童的情感和社交能力产生影响。

例如,儿童的认知发展使得他们能够更好地理解他人的情感和需求,同时也能够更好地与他人进行合作和沟通。

3. 情感发展对心理发展的影响儿童期是情感发展最为关键的阶段之一。

在这个阶段,儿童的情感能力和情绪调节能力得到了显著提升。

他们开始能够更好地理解和表达自己的情感,并且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回应他人的情感。

这种情感发展对于儿童的心理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

首先,情感的发展使得儿童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处理自己的情绪。

他们能够更好地控制自己的情绪,并且能够更好地应对各种情绪和挑战。

其次,情感的发展也对儿童的认知和社交能力产生影响。

例如,儿童的情感发展使得他们能够更好地理解他人的情感和需求,同时也能够更好地与他人进行情感交流和合作。

儿童期的心理发展

儿童期的心理发展

儿童期的心理发展儿童期是一个人一生中非常重要的阶段,也是心理发展的关键时期。

在这个阶段,儿童的认知、情感、社会交往能力都在不断发展和成熟。

了解儿童期的心理发展规律,对于家长和教育工作者来说至关重要。

本文将从认知、情感和社会交往三个方面探讨儿童期的心理发展。

一、认知发展儿童期是认知发展最为迅速的阶段之一。

在这个阶段,儿童开始建立起对世界的认知框架,学会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

根据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儿童的认知发展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阶段:1. 感知期(0-2岁):在这个阶段,婴儿主要通过感觉和运动来认识世界。

他们会通过触摸、品尝、嗅闻等感官活动来探索周围的环境,建立起对世界的基本认知。

2. 前运算期(2-7岁):在这个阶段,儿童开始逐渐发展出逻辑思维能力,但仍然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他们会出现“中心思维”和“静态思维”的特点,即只能从自己的角度看问题,缺乏多角度思考的能力。

3. 具体运算期(7-11岁):在这个阶段,儿童的认知能力得到了进一步发展,开始具备逆向思维和分类能力。

他们能够进行简单的逻辑推理和问题解决,但仍然存在一定的抽象思维能力不足的问题。

4. 形式运算期(11岁以上):在这个阶段,儿童的认知能力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开始具备抽象思维和逻辑推理的能力。

他们能够进行复杂的问题分析和推理,具备独立思考和创新的能力。

二、情感发展儿童期的情感发展是建立在安全感和信任基础上的。

在这个阶段,儿童会逐渐建立起自我认同和情感表达能力,学会处理情绪和建立人际关系。

根据心理学家埃里克森的心理社会发展阶段理论,儿童的情感发展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阶段:1. 信任与不信任阶段(0-1岁):在这个阶段,婴儿主要通过与主要照顾者的互动来建立起信任感。

如果得不到足够的关爱和呵护,婴儿会形成不信任感,对外界产生恐惧和疑虑。

2. 自主与羞耻阶段(1-3岁):在这个阶段,儿童开始建立起自我意识和自主性,学会探索和表达自己的需求和情感。

儿童心理发展

儿童心理发展

儿童心理发展儿童心理发展是指儿童在认知、情感、社会和行为等方面逐渐成长和进步的过程。

在这一过程中,儿童通过与周围环境的交互,逐渐形成自己的个性特点和认知能力,不断适应和适应社会生活。

以下是儿童心理发展的不同阶段和相关特点的概述:1. 婴幼儿期(出生至2岁)在婴幼儿期,儿童主要通过感知和运动来获取信息和与外界进行互动。

他们通过触摸、吮吸、抓握等方式来了解和探索周围的事物。

此时,儿童的认知能力和语言发展仍然处于初级阶段,他们主要通过表情和肢体语言来表达自己的需求和情感。

2. 学龄前期(2岁至6岁)学龄前期是儿童心理发展的重要阶段,儿童在这个阶段开始逐渐掌握语言和逻辑思维能力,他们开始能够使用简单的语句来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

此时,儿童的社交能力也在不断提高,他们能够与周围的人建立起更复杂和稳定的关系。

同时,儿童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也逐渐发展,他们善于通过角色扮演和游戏来模仿和理解现实世界。

3. 中小学期(6岁至12岁)中小学期是儿童心理发展的关键阶段,儿童在这个阶段开始进一步发展他们的认知和学习能力。

他们开始理解抽象的概念,并能够运用逻辑推理进行问题解决。

在这个阶段,儿童的社交能力也得到了更多的锻炼和提高,他们能够与同龄人和不同年龄段的人建立起更多样化和复杂的社交关系。

4. 青春期(12岁至18岁)青春期是儿童心理发展的最后一个阶段,儿童在这个阶段经历了身体、心理和社交等多方面的巨大变化。

在青春期,儿童开始发展自己的独立思考和意识形态,他们逐渐形成自己的价值观和人生目标。

同时,儿童的社交关系也变得更加复杂和敏感,他们需要应对各种社会压力和挑战,建立自信和适应能力。

总结起来,儿童心理发展是一个复杂而连续的过程,每个阶段都有其独特的特点和发展任务。

家庭和社会环境对于儿童心理发展的影响至关重要,父母和教师应给予儿童充分的关爱和支持,创造适宜的成长环境,帮助他们健康、积极地成长和发展。

通过了解和关注儿童心理发展,我们可以更好地促进儿童的全面发展,培养他们的潜能和个性,为他们的未来做好准备。

幼儿心理发展的基础理论

幼儿心理发展的基础理论
10
社会学习论
代表人物:班杜拉 主要观点: 1、强调观察学习 2、重视社会学习在儿童社会化中的作用 • 攻击性 • 性别角色的获得 • 亲社会行为
11
作业
1、影响幼儿心理发展的因素有哪些? 2、这些因素在幼儿心理发展中的作用具体
表现在哪几方面? 3、华生在发展心理学中主要的理论观点有
哪些? 4、皮亚杰把儿童认知的发展分为哪几个阶
段,每个阶段的特点是什么? 5、班杜拉的主要理论观点有哪些?
12
6
成熟势力说
理论观点:强调儿童心理发展取决于个体生理,尤其是神 经系统的 成熟,外界环境只为正常生长提供必要的条件, 不能改变发展本身的自然的成熟程序。
代表人物:格赛尔 实验:双生子爬楼梯实验
7
行为主义学说(环境学习理论)
理论观点:强调儿童的行为是由环境中的刺激引起的,学 习的决定因 素是外部刺激。行为主义说又称 环境学习理论。
创始人:华生 代表人物:斯金纳 华生的突出观点:人的发展完全是由外界环境决定的。
1、否认遗传的作用 2、片面夸大环境和教育的作用 3、 重视对儿童情绪的研究 斯金纳的理论观点:操作性条件反射和强化 1、强化作用是塑造行为的基础 2、使行为不至于退化 3、将强化分为积极强化和消极强化两类 4、强调及时强化
第四节 幼儿心理发展的基础理论 学习目标:
1、理解幼儿心理发展的影响因素; 2、理解幼儿心理发展的主要几种理论观点。
重点概念:成熟势力说 行为主义学说 精神分析学说 认知发展学说 社会学习论 关键期
1
第课 幼儿心理发展的影响因素 一、遗传与生理成熟的制约
遗传、生理成熟两种因素
二、环境和教育的制约
4
环境和教育因素
作用: 1、使遗传所提供的心理发展的可能性变为现实

儿童发展心理学(心理学的一个分支)(二)2024

儿童发展心理学(心理学的一个分支)(二)2024

儿童发展心理学(心理学的一个分支)(二)引言概述:儿童发展心理学是心理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它关注儿童从出生到成年的心理和行为发展过程。

通过研究儿童的认知、情感、社交和运动等方面的变化,儿童发展心理学为了解儿童的成长提供了深入的洞察力。

本文将从五个大点来探讨儿童发展心理学的主要内容。

正文:一、儿童的身体和感知发展1. 婴儿期的生理发展2. 儿童的运动和协调能力3. 儿童的感官发展4. 儿童的感知和认知能力5. 儿童的大脑发展二、儿童的认知和学习发展1. 儿童的语言和沟通能力2. 儿童的记忆和思维发展3. 儿童的问题解决能力4. 儿童的注意力和集中力5. 儿童的学习和学校适应能力三、儿童的情感和社会发展1. 儿童的情绪认知和表达2. 儿童的情绪调节和控制3. 儿童的情感发展与亲子关系4. 儿童的同伴关系和社交行为5. 儿童的道德和价值观念发展四、儿童的性别和身份发展1. 儿童的性别认同形成2. 儿童的性别角色和性别知觉3. 儿童的性别发展与性别差异4. 儿童的身份塑造与个人发展5. 儿童的社会化和文化影响五、儿童的心理健康和问题1. 儿童的心理健康保护因素2. 儿童的心理问题和障碍3. 儿童的应对和适应能力4. 儿童的心理治疗和干预方法5. 儿童的自尊和自我概念发展总结:儿童发展心理学作为心理学的一个分支,研究儿童全面的心理和行为发展。

通过深入探索儿童的身体发展、感知发展、认知发展、情感与社会发展、性别和身份发展以及心理健康问题,我们更好地了解儿童的成长过程,为他们提供适当的支持与发展环境。

深入研究儿童发展心理学的各个方面,有助于帮助家长、教育者和社会工作者更好地了解儿童的需求与发展需求,提供有针对性的支持和帮助。

儿童发展心理学的研究对于儿童的成长和社会的进步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心理发展的主要理论

心理发展的主要理论
心理发展本能论:认为存在于无意识中的 性本能是人的心理的基本动力,是决定个人 和社会发展的永恒力量。
(一)意识与无意识
弗洛伊德认为,人的心理活动或精神 活动主要包含意识和无意识两个部分。
◦意识 ◦无意识
(二)人格的结构
弗洛伊德从他的无意识理论出发,将人格 结构分为本我(id)、自我(ego)和超我 (superego)三个基本成分。 本我
二、弗洛伊德理论对小学教育的启示
1、引导小学生将主要精力投入到学习、游戏和运动 中去,使他们在这样的活动中体验到快乐和精力的 释放。 2、在学习和各种活动中,我们应该注意有意识地对 儿童多给予一些表扬,促进他们社会情感的发展。 3、要引导小学生移情能力的发展,帮助他们去尝试 体验别人的情绪情感,从而学会助人与分享。 4、要重视关于纪律、规则等方面的教育,使这些东 西逐渐内化到学生的超我中,以此指导他们一生的 行为。
2、图式:儿童对环境作出适应的认知结构。
3、同化:将周围的环境因素纳入到机体已有的图式中, 以加强和丰富主体的图式。
顺应:指主体改变已有的图式以适应客观的变化。
影响儿童心理发展的因素
成熟 物理环境(自然经验) 社会环境 平衡
皮亚杰心理发展的阶段
一、感知运动阶段(0—2岁) 二、前运算阶段(2-7岁) 三、具体运算思维(7-11岁) 四、形式运算阶段 (11岁后)
(三)语言与认知发展
维果茨基认为,语言在认知发展中有两个重 要作用。
首先,语言作为一种交流的工具,帮助成人 将已经形成的概念、原理、解决问题的办法 等传递给儿童。
其次,语言本身也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思维工 具。
(四)教学与发展的关系
1.最近发展区
最近发展区是指介于儿童能够独立完成的认知任务 与儿童在成人的指导下所能够完成的认知任务之间 的差距。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第44卷,第4期,2008年7月Acta Scientiarum Naturalium Universitatis Pekinensi s,Vol.44,No.4(July 2008)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0770728),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7072036)资助项目收稿日期:2007 08 245至8岁儿童心理理论各成分的发展及其关系王彦1,2 苏彦捷1,1北京大学心理学系,北京100871;2华东师范大学心理学系,上海200062;通讯作者,E mail:yjsu@摘要 使用故事 图片法,施测一级错误信念、二级错误信念、解释性心理理论和失言理解4类任务,考察5~8岁儿童多个层次的心理理论能力。

结果表明,5岁儿童已经很好地理解一级错误信念。

解释性心理理论和二级错误信念理解在类似的年龄发展起来,6~8岁是他们发展的关键时期。

8岁儿童还不能很好的理解失言中所包含的认知和情感成分。

相关和回归分析的结果表明,一级错误信念理解可能是后来发展的解释性心理理论、二级错误信念理解和失言理解的基础。

关键词 错误信念理解;复制式心理理论;解释性心理理论;失言理解中图分类号 B844The Development of 5 to 8 Year Olds Theory of MindW ANG Yan 1,2,SU Yanjie1,1Deparment of Psychology,Peking University,Beijing 100871;2Department of Psychology,East ChinaNormal Universi ty,Shanghai 200062; Correspondin g Author,E mail:yjsu@Abstract T his study aimed to explore the developmen tal sequence of theory of mind after age 5,and to examine the relationship among different components of theory of mind.Picture story method was used and four theory of mind tasks,including firs t order false belief,second order false belief,interpretive theory of mind and faux pas understanding were carried out.The resul ts indicate that 5 year olds can wonderfully understand first order false belief.Interpretive theory of mind and second order false belief unders tanding develope at similar age,6 8year old is the critical developing period for both of them.6 year olds can detect faux pas,but even 8 year olds can not understand the cognitive and emotion components in faux pas.Drawn on the correlation and regression results,the first order false belief understanding seem to be the foundation of the later developed interpretive theory of mind,second order false belief understandi ng and faux pas understandi ng.Key words false belief understanding;copy theory of mind;interpretive theory of mind;faux pas understanding近年来大量的发展研究关注儿童心理理论的发展,这一能力可以促进儿童对他人行为的理解和预测,以及自身社会能力的发展[1 5]。

尽管一些研究者坚持领域一般假说,否认心理理论是一种专门化的能力[6,7];但更多研究者认为,心理理论是一种专门的能力,具有领域特殊性[8 10]。

4岁左右开始发展的错误信念理解是心理理论的核心成分,也是衡量儿童是否具备心理理论的标志性任务[11 13]。

然而多数研究者公认,心理理论并非一种单一的能力,而是包含不同的成分,这些成分在不同的年龄相继发展出来[1,14 16]。

Wellman 和Liu[15]认为,常态发展儿童对心理状态的理解以可预测的顺序发展,他们在对以往的不同类型心理状态理解研究进行元分析之后,设计了一套心理理论量表,用于测量学龄前儿童在发展上依次出现的概念理解。

Wellman 等[15 17]利用这套量表测量了美国、澳大利亚和中国儿童,结果发现,尽管存在一些文化差异,但总体而言学前儿童心理理论的发展顺序是一致和普遍的。

在他们测量的639概念中,儿童对愿望的理解早于对认知心理状态例如知识和信念的理解,而后者又领先于对隐藏的情绪的理解[16,18]。

研究者对于儿童理解错误信念之后心理理论的发展提出了不同看法[19,20]。

有研究者认为4岁与成人心理理论的差异只是量的而无质的不同[21]。

量的变化是指能够洞察的心理状态的嵌入数量增加,例如从一级到二级错误信念理解,通常二级错误信念理解的发展要晚两年,在6岁左右出现[22]。

但也有研究者认为还有一次发展上的质变,即儿童对心理过程解释性的理解[23]。

他们认为,6,7岁左右儿童获得解释性心理理论,即认识到认知过程的解释性和建构性,认识到在知觉信息完全相同的情况下,人们也可能通过不同的建构和解释拥有不同信念。

在错误信念任务中,信念的差异来源是知觉信息的不同,只需认识外部世界的单向影响,信念是外部世界的客观的、直接的复制,不需要理解心理对外部世界的影响,这属于复制式心理理论。

而解释性心理理论的测量可分为两类,一类考察儿童是否理解这样一些事实,即人们可以并且经常对同一事件给出不同解释[24,25]。

通常使用的测试材料是模糊刺激,要求儿童判断不同个体对该刺激的解释不同是否合理。

第二类则认为解释性心理理论意味着,儿童能够理解人们的不同预期对他们解释模糊信息的影响,预期差异可以来自人格特点、知识水平、经验、信念等[26,27]。

在9~14岁,儿童发展出更多的心理理论能力,如理解和识别失言的能力[28]。

在失言理解任务中,儿童需要探测谁说了不应该说的话,并回答不应该那样说的原因,这既需要理解说者,也需要理解听者的心理状态[29]。

失言理解中既包含认知成分,又包含情感成分:理解说者心理状态需要认识到说者与听者知识状态的不同;理解听者心理状态需要认识到听到这些话的人情感上会受到伤害[29]。

由此可见,6,7岁可能是除错误信念理解之外心理理论发展的又一个关键时期。

一些研究者强调儿童理解的心理状态嵌套数量的增加,考察二级错误信念理解;另外一些研究者则强调区别于复制式心理理论的解释性心理理解。

那么,在理解了错误信念之后,儿童的心理理论发展是否遵循普遍的顺序?二级错误信念理解和解释性心理理论发展的年龄有所重叠,是因为它们衡量的是类似的能力,还是有其他原因?它们与先前发展的一级错误信念理解和其后发展的失言理解存在什么样的关系?一级错误信念理解是既包含认知成分又包括情感成分的失言理解的基础吗?本研究试图回答这些问题。

为此,选取5~8岁的儿童作为被试,既包含了作为关键转折点的6,7岁,又包括准确理解一级错误信念的5岁儿童,以及对解释性心理理论拥有稳定理解的8岁儿童[30]。

研究任务包括一级错误信念、二级错误信念、解释性心理理论和失言理解任务。

研究希望澄清,错误信念理解之后的心理理论是否也遵循一定的发展顺序;这些不同种类的心理状态理解之间的关系又是怎样的。

1 研究方法1 1 被试北京大学蔚秀园和燕东园两所幼儿园大班和北京大学附属小学一、二、三年级共113名儿童参加实验,分为4个年龄组,具体情况见表1。

1 2 实验材料、实验设计与程序及评分共有一级错误信念任务、二级错误信念任务、解释性心理理论任务和失言任务等4种任务。

实验设计为4(年龄组,组间变量)4(任务类型,组内变量)混合设计。

所有实验材料均包括男女两份,使用与被试性别相同的材料。

对被试单独施测,在被试之间平衡4种任务的实施顺序。

整个实验大约持续25~35分钟,实施中若被试注意力不集中,则休息5分钟,然后继续。

对解释性心理理论任务和失言理解任务,录音记录被试的回答,由两名评分者独立评分,不一致的评分经商讨后达成一致。

表1 被试基本情况Table1 Participants information年龄组人数男!女平均年龄标准差年龄范围5岁2512!135岁6个月4个月5岁0个月~5岁11个月6岁3015!156岁7个月3个月6岁1个月~6岁11个月7岁2814!147岁6个月3个月7岁0个月~7岁11个月8岁3015!158岁6个月3个月8岁0个月~8岁11个月640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第44卷1 2 1 一级错误信念任务实验材料为两个意外地点故事和对应的图片。

故事中角色1把某物放在地点1后离开,角色2把该物移到地点2。

给被试讲故事的同时呈现图片,之后提问问题,包括控制问题和测验问题,前者提问物品原来的位置和现在的位置,后者则提问角色1回来后会去哪里找该物品。

控制问题检查被试对故事细节的记忆,如果回答错误则再次讲述故事,直至回答正确。

控制问题不参与计分,错误信念问题答对计1分,两个故事共2分。

1 2 2 二级错误信念任务实验材料为两个二级错误信念故事和对应的图片。

故事中角色2持有关于角色1的信念的错误信念,要求被试预测角色2认为角色1会做什么。

给被试讲故事的同时呈现图片,之后提问问题。

控制问题检查被试对故事细节的记忆,如果回答错误则再次给被试讲述故事,直至回答正确。

控制问题不参与计分,二级错误信念问题答对计1分,两个故事共2分。

1 2 3 解释性心理理论任务实验材料为局限视野图片(一种信息模糊的线条图,通常是一张整图被盖住,只露出很小的一块区域,根据这一小部分不可能猜出整图的内容)4套,其中两套不给被试看对应的整图,另外两套给被试看对应的整图;观察者图片4张,男孩和女孩各两张,使用与被试同性别的观察者图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