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地理知识点归纳

合集下载

七年级地理上册知识点必背

七年级地理上册知识点必背

七年级地理上册知识点必背第一章:地球与地球运动1.地球的形态和大小地球呈近球体,赤道半径6378千米,极半径6357千米,所以赤道略偏大。

2.地球的自转和公转自转:地球以西东方向旋转一周需要23小时56分4秒,使人们看到了昼夜变换和星空相对运动;公转:地球绕太阳公转一周需要365.24天,形成季节。

3.地球的地理坐标确定地球上某一点位置的方法,以经度和纬度作为地球地理坐标。

第二章:地球与地图1.地球的标志及其表示方法地球的标志为圆形,表示方法有平展图、球面图和柱面图等。

2.地图的图例和比例尺图例表示地图上各色块的含义,比例尺是地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的比例关系。

3.地图的投影方式地图的制作为了避免变形,必须进行地图投影,有圆锥投影、圆柱投影和平展投影等。

第三章:自然地理环境1.气候影响气候的因素有纬度、海洋、陆地、气压和风等。

全球的气候类型有副热带干旱气候、温带中性气候、热带雨林气候等。

2.地形和水文地形有高山、丘陵、平原和盆地等。

水文包括江河、湖泊、湿地等。

3.生物资源生物资源有植物资源和动物资源两种。

其中植物资源有森林、草原和沙漠等,动物资源有陆生动物、水生动物和石油等。

第四章:人文地理环境1.人口和人口迁移人口迁移有内部人口迁移和国际人口迁移,内部人口迁移有城市化、工业化和人口流动等。

2.文化和文化特征文化特征有语言和礼仪等,不同地区的文化差异较大。

3.经济地理环境经济地理环境主要是指人们生产生活的自然条件,如气候、地形和水文等。

七年级上册地理期末必考7大重点地图速记

七年级上册地理期末必考7大重点地图速记

01经纬网图【地图速记】(1)经纬线(度):①北回归线,②南回归线,③北极圈,④40°N(纬度),⑤80°E(经度)。

(2)纬度带:⑥低纬度,⑦中纬度,⑧高纬度。

02地球运动【地图速记】(1)左图中阴影部分是夜半球,光照部分是昼半球。

这一天是北半球的夏至(节气),此时地球公转到右图中C处。

(2)写出五带位置:甲地:北寒带,乙地:热带,丙地:南温带。

(3)读图,填在下表。

03等高线地形图【地图速记】(1)地形部位:A 山峰(山顶) ,B 山脊,C 鞍部,D 山谷,E 陡崖。

(2)河流流向为自南向北。

(3)李庄在丁村的西南方向。

04世界海陆分布【地图速记】(1)大洋:A印度洋,B 太平洋,C 大西洋,D 北冰洋。

(2)大洲:E非洲,F 欧洲,G 亚洲,H 北美洲,I 南美洲,J 大洋洲,K 南极洲。

(3)海峡或运河:L 苏伊士运河,M 白令海峡,N巴拿马运河,O 马六甲海峡。

05板块构造学说【地图速记】(1)写出图中数字代表的六大板块名称。

①亚欧板块,②非洲板块,③印度洋板块,④太平洋板块,⑤美洲板块,⑥南极洲板块。

(2)图中A表示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B表示地中海—喜马拉雅火山地震带。

(3)根据板块构造学说理论,红海将不断扩大,几千万年后,将成为新的大洋,位于非洲与欧洲之间的地中海正在不断缩小,几千万年后地中海将会消失。

(4)阿拉伯半岛与印度半岛从大洲划分位于亚洲,从大陆划分属于亚欧大陆,从板块划分属于印度洋板块。

06世界气候类型分布1.世界主要气候类型的分布【地图速记】(1)写出图中字母代表的气候类型。

A 热带雨林气候;E 亚热带季风气候;J 温带大陆性气候;B 热带草原气候;F 地中海气候;K 寒带气候;C 热带季风气候;G 温带海洋性气候;L 高原山地气候;D 热带沙漠气候;H 温带季风气候。

(2)字母A表示的气候类型分布在赤道附近,特征是全年高温多雨,分布最典型的地区有非洲的刚果盆地、马来群岛和亚马孙平原。

七年级上册期末地理知识点总结梳理

七年级上册期末地理知识点总结梳理

七年级上册地理期末知识点复习第一章地球和地图知识点1:地球的形状和大小(P2-P4)1、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2、认识地球形状的过程认识过程结论天圆地方天圆如张盖,地方如棋局太阳和月亮人们根据太阳、月亮的形状,推测地太阳和月亮球也是个球体,于是就有了“地球”的概念麦哲伦船队环球航行首次实现了人类环绕地球一周的航行,地球航行证实了地球是一个球体地球卫星照片人造卫星拍摄的地球照片,确证地球是一个球体。

3、证明地球是个球体的证据:登高望远(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月食、海边看船、麦哲伦环球航行、卫星照片4、地球的大小地球的平均半径约为6371 千米,赤道周长约为4万千米,表面积约为5.1亿平方千米。

“坐地日行八万里”——赤道地区、一个人站在北极点,他的前后左右都是南方。

知识点2:地球仪(P5-P9)1、纬线和经线纬线经线示意图概念在地球仪上,所有与赤道平行圆圈在地球仪上,连接南、北两极并垂直于纬线相交的半圆特点形状圆(除极点以外),每一条纬线自成纬线圈半圆,两条相对的经线长度都相等长度从赤道向两极逐渐变短,在南北两极缩成一点所有经线长度都相等指示方向东西方向南北方向线圈间的关系所有纬线圈都相互平行所有经线都相交于南、北极点姓名:班别:2、纬度和经度3、经纬网(1)概念:经线和纬线相互交织,形成经纬网。

(2)作用:利用经纬网可以方便确定地球表面任何一个地点的位置。

知识点3:地球的运动(P11-P15)1、地球的自转自转方向:从赤道上空,自左向西方向;从北极上空看,呈逆时针方向;从南极上空,呈顺时针方向。

2、地球的公转3、北半球二分二至的时间和特点(结合课本P13 图1.18 地球公转示意)注意:太阳直射哪个半球.哪个半球就昼长夜短,同时该半球极圈内出现极昼现象。

从早上到中午再到傍晚,影子从长——短——长。

4、五带的划分(结合课本P14 图1.19 地区上的五带)(1)人们根据太阳的光热的多少,把地球表面划分为五个带。

七上地理必考知识点归纳

七上地理必考知识点归纳

七上地理必考知识点归纳地理学科在初中阶段是培养学生空间观念和地理思维的重要科目。

以下是七年级上学期地理必考知识点的归纳:一、地球与地图1. 地球的形状和运动:地球是一个近似的椭球体,自转和公转是地球的两种基本运动。

2. 地图的三要素:比例尺、方向和图例。

3. 地图的种类:包括自然地图和社会经济地图。

二、世界地理概况1. 世界的海陆分布:了解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分布情况。

2. 世界的气候:主要气候类型及其分布特点。

3. 世界的人口:人口的分布特点和人口问题。

三、中国的疆域与行政区划1. 疆域:中国的地理位置、领土范围和邻国。

2. 行政区划:省、自治区、直辖市和特别行政区的划分。

四、中国的自然环境1. 地形:中国的三大阶梯和主要地形区。

2. 气候:中国的气候类型和特点。

3. 河流与湖泊:主要河流和湖泊的分布。

五、中国的自然资源1. 土地资源:土地资源的类型和分布。

2. 水资源:水资源的分布和利用。

3. 生物资源:主要的生物种类和分布。

六、中国的人口与民族1. 人口分布:人口的地理分布特点。

2. 民族分布:56个民族的分布情况。

七、中国的经济发展1. 农业:主要的农作物和农业区。

2. 工业:工业的分布和主要工业区。

3. 交通:主要的交通线路和交通方式。

八、中国的区域差异1. 东部与西部的差异:经济发展水平、人口密度等。

2. 南方与北方的差异:气候、文化、饮食习惯等。

九、中国的环境保护1. 环境问题:主要的环境问题及其成因。

2. 环境保护措施:国家和地方的环境保护政策和措施。

十、地理信息技术1. 遥感技术:遥感技术的原理和应用。

2. 地理信息系统(GIS):GIS的基本概念和功能。

通过以上知识点的学习和掌握,学生可以对地理学有一个基本的了解,为进一步的地理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七年级上地理知识点总结

七年级上地理知识点总结

七年级上地理知识点总结一、地球与地图1. 地球的形状与运动- 地球是一个近似的椭球体。

- 地球自转与公转:自转导致昼夜更替,公转导致季节变化。

2. 地图的基本知识- 地图的种类:物理地图、政治地图、气候地图等。

- 地图的比例尺、图例和方向指示。

3. 坐标系与定位- 经纬度系统:用于确定地球上任何位置的系统。

- 利用经纬度进行定位。

二、自然地理1. 大气与气候- 大气层的组成。

- 气候类型:热带、温带、寒带气候。

- 气候变化的原因: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

2. 水文循环- 水循环的过程:蒸发、凝结、降水、径流。

- 河流的形态与流域。

3. 地貌学- 地貌的形成: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

- 主要地貌类型:山脉、平原、高原、盆地。

4. 土壤与植被- 土壤的形成与分类。

- 植被分布与气候的关系。

三、人文地理1. 人口与城市- 世界人口分布的特点。

- 城市化的过程与影响。

2. 经济活动与资源- 主要的经济活动:农业、工业、服务业。

- 自然资源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3. 环境与发展- 环境问题的类型与影响。

- 可持续发展的概念与实践。

四、地理实践活动1. 地理观察与实地考察- 观察自然现象,记录和分析数据。

- 实地考察本地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

2. 地理数据的收集与分析- 利用地图、图表等工具收集数据。

- 运用统计和分析方法解读数据。

3. 地理知识的运用- 将所学地理知识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

- 培养空间思维和地理信息处理能力。

以上是七年级上册地理课程的主要知识点总结。

这些知识点构成了地理学科的基础框架,帮助学生理解自然环境的运作原理,认识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以及如何科学地利用和保护自然资源。

通过这些知识的学习,学生可以培养出对地理学科的兴趣,为今后的深入学习和实际应用打下坚实的基础。

七年级地理上期期末知识点

七年级地理上期期末知识点

七年级地理上期期末知识点地理是一门揭示地球表面自然和社会现象相互关系的学科。

在七年级的地理课程中,我们学习了很多有关地理方面的知识,下面将重点总结本学期的地理知识点。

一、自然地理1.地球的形状:地球呈近似于椭球体的形状。

2.地球的运动:地球有自转和公转两种运动,自转导致了昼夜交替,公转导致了季节的变化。

3.地球的要素:地球包括大气、水文、岩石地球和生物圈四个要素。

它们之间相互关联,共同维系着地球的生态平衡。

4.气候:气候是长时间内的天气状况。

气候的影响因素包括纬度、海拔高度、地形地貌、洋流等。

5.自然灾害:自然灾害包括地震、台风、洪水、火山爆发等。

它们对人们的生命和财产造成了严重的威胁。

二、人文地理1.人口问题:人口数量、分布、素质等是人文地理的重要研究内容。

人口增长对国家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2.城市化:城市化是城市人口增长和城市扩张的过程。

在城市化过程中,出现了城市扩张、人口集中、环境污染等问题。

3.农业问题:农业是人类社会最基本的生产方式,同时也是环境和人类生命质量的重要保障。

农业生产的技术手段、区域分布等是人文地理的研究内容。

4.工业问题:工业对于国家经济的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但也给环境带来了污染和资源消耗等问题。

人文地理要研究工业的发展状况、工业区域分布等问题。

5.交通问题:交通运输是国家经济和文化发展的重要条件。

不同的交通方式对文化地理格局和社会经济发展方式产生了不同的影响。

总结:本期期末地理知识点的学习是为了让我们更好地理解地球与人类之间的关系,认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通过学习地理知识,提高我们的环保意识和环保行动能力,从而更好地为地球和人类的未来贡献我们的力量。

七年级地理上册期末复习知识点汇总(全)

七年级地理上册期末复习知识点汇总(全)

七年级地理上册期末复习知识点汇总(全)地理七年级上册知识汇总第一章地球和地图第一节地球和地球仪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椭球体,表面积5.1亿平方千米,最大周长4万千米,赤道半径6378千米,极半径6357千米,平均半径6371千米。

XXX率领的船队首次实现了人类环绕地球一周的航行。

第二节地球的运动地球运动绕太阳公转,自转地轴自西向东约24小时昼夜交替。

北半球与南半球的季节相反。

地球表面分为五个带:北寒带、北温带、热带、南温带、南寒带。

第三节地图地图是地球表面的缩影,可以用来表示地球的各种信息。

纬线是与地轴垂直并环绕地球一周的圆圈,赤道是最大的纬线圈;经线是连接南北两极并与纬线垂直相交的半圆,本初子午线是经度的起点。

纬度的变化规律是由赤道向南、北两极递增,最大的纬度是90度,在南极、北极。

经度的变化规律是由本初子午线向西、向东递增到180°。

东、西半球的分界线是20°W、160°E组成的经线圈。

第二章陆地和海洋第一节大洲和大洋地球表面的陆地和海洋构成了地球的地貌。

地球上有六大洲:亚洲、非洲、欧洲、南美洲、北美洲和大洋洲。

五大洋: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南极洋、北冰洋。

第二节海陆的变迁地球表面的陆地和海洋一直在不断变化,包括板块运动、地震、火山喷发等。

这些变化对人类的生产和生活都有着深远的影响。

第三章天气和气候第一节多变的天气天气是指短时间内大气的温度、湿度、风速、降水等自然现象。

天气的变化是不稳定的,受到气压、风向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第二节气温和气温的分布气温是指大气中温度的高低。

气温的分布受到纬度、海拔、地形、气候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第三节降水和降水的分布降水是指大气中水分凝结形成的雨、雪、雾、露、霜等自然现象。

降水的分布也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

第四节世界的气候气候是指长时间内大气的温度、湿度、风向、降水等自然现象的平均状况。

世界上的气候多种多样,包括热带雨林气候、草原气候、地中海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寒带气候等。

七年级上册地理知识点 (全册)

七年级上册地理知识点 (全册)

七年级上册地理知识点 (全册)第一章:地球与地图第一节:地球内容提要1. 地球的形状:椭球体2. 地球的构成:地壳、地幔、地核3. 地球的运动:自转、公转重点知识点- 地球的赤道半径约为6378千米,极半径约为6357千米,赤道周长约为40075千米。

- 地球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周期为一天。

- 地球公转的方向也是自西向东,周期为一年。

第二节:地图内容提要1. 地图的三要素:比例尺、方向、图例和注记2. 地图的分类:自然地图、社会经济地图3. 读图方法重点知识点- 比例尺是表示地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的比例关系的工具。

- 方向有三种表示方法:指向标、经纬网、方位角。

- 图例和注记是地图上用来表示各种地理要素的符号和文字说明。

第二章:世界地理第一节:亚洲内容提要1. 亚洲的位置、范围、分区2. 亚洲的地形、气候、河流3. 亚洲的主要国家、城市、名胜古迹重点知识点- 亚洲是世界上最大的洲,位于东半球和北半球。

- 亚洲的地形以高原、山地为主,气候类型多样,有寒带、温带、亚热带、热带等。

- 亚洲的主要国家有中国、日本、印度、俄罗斯等,主要城市有北京、东京、孟买、莫斯科等,名胜古迹有长城、富士山、泰姬陵、克里姆林宫等。

第二节:欧洲内容提要1. 欧洲的位置、范围、分区2. 欧洲的地形、气候、河流3. 欧洲的主要国家、城市、名胜古迹重点知识点- 欧洲位于西半球和北半球,东临亚洲,西临大西洋。

- 欧洲地形以平原、山地为主,气候类型有温带海洋性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地中海气候等。

- 欧洲的主要国家有法国、德国、英国、意大利等,主要城市有巴黎、柏林、伦敦、罗马等,名胜古迹有埃菲尔铁塔、勃兰登堡门、大本钟、斗兽场等。

第三章:中国地理第一节:北方地区内容提要1. 北方地区的范围、地形、气候2. 北方地区的资源、农业、工业3. 北方地区的主要城市、名胜古迹重点知识点- 北方地区指我国东部秦岭-淮河以北的地区,地形以平原、丘陵为主,气候类型为温带季风气候。

七年级地理期末知识点总结

七年级地理期末知识点总结

七年级地理期末知识点总结七年级地理期末知识点一、陆地和海洋1、地球上的海陆分布:地表71%是海洋,29%是陆地。

地表海陆分布是不均匀的,陆地主要集中在北半球(无论是南半球还是北半球,海洋的面积都大于陆地的面积)。

2、陆地和海洋的类型:(阴影为陆地)A是大陆,的大陆是亚欧大陆B是半岛,的半岛是阿拉伯半岛C是岛屿,的岛屿是格陵兰岛D是大洋E是海峡F是海湾3、七大洲的分布(按大到小):亚非北南美,南极欧大洋。

全部位于北半球的大洲:北美洲、欧洲;全部位于南半球的大洲:南极洲;赤道穿过的大洲:亚洲、非洲、大洋洲、南美洲;赤道穿过的大陆是:南美洲大陆、非洲大陆。

跨经度最多的大洲是:南极洲;跨经度最多的大洋是:北冰洋。

4、四大洋,太平洋:、海水最深、岛屿最多,跨东和南北半球;大西洋:第二、呈“S”形状、跨东西半球和南北半球;印度洋:大部分在南半球;北冰洋:海冰覆盖,海水浅,位于北半球,跨经度360°。

5、大洲的分界线:亚洲和欧洲的分界线:乌拉尔山-乌拉尔河-大高加索山脉-土耳其海峡。

亚洲和非洲的分界线:苏伊士运河。

亚洲和北美洲的分界线:白令海峡。

南北美洲的界线:巴拿马运河。

南半球北半球东半球西半球初一地理知识点七年级新生如何学习地理:学会使用课本教科书既是掌握知识、技能的工具,又是培养自学能力的依据。

目录提示着全书的要领和前后的联系,要经常翻阅,以便对全书内容心中有数。

精读课文、常看深思,抓住要点,记下问题,要特别重视插图和表格,领会图表所说明的问题重视地理观察观察就是边思考边细看。

看一看当地的地理环境的面貌,以及人们在当地是怎样活动的。

通过报刊、电视节目、图片获得地理信息,锻炼我们的才智。

七年级新生如何学习地理:课前预习不可少地理自古以来有“文科中的理科”之称,大家上了高中就会知道了。

上了高中后是要开始分文理科的,如果七年级的同学们想要学好地理,现在就应该为地理打好基础。

课前预习是最不可少的,老师讲课是不会因为你一个人没跟上就会停下整个班级的节奏的,所以不想被落队的,就要课前做好一个预习才是最重要的。

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地理知识点

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地理知识点

【篇一】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地理知识点1、地图的种类包括:自然地图和社会经济地图。

2、地图上的三要素包括:方向、比例尺、图例和注记。

3、在地图上确定方向:有指向标的地图,指向标箭头指向北方;没有指向标的地图,通常采用“上北下南左西右东”来确定方向。

在室外看地图时,应手持地图,面朝北,背朝南;在有经纬网的地图上,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

4、例尺就是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之比,一般来说,所画范围大,内容简单,选用比例尺小,反之,所画范围小,内容详细,选用比例尺大。

比例尺是个分数式,分母越大比例尺就越小。

5、球是一个两极部位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6、麦哲伦环球航行依次经过的大洋是:大西洋、太平洋、印度洋。

7、赤道是0°纬线,赤道周长约为4万千米,是最长的纬线。

纬度自北向南各有90°,分别用N和S表示。

0°经线又叫本初子午线,向东向西各有180°,分别用E和W表示。

8、地球的平均半径为6371千米;地球的表面积为5。

1亿平方千米。

9、以赤道为界把地球分为南、北半球;以20°W和160°E为界把地球分为东、西半球。

10、纬度范围:0°30°为低纬度;30°60°为中纬度;60°90°为高纬度。

11、地球表面,陆地面积占29%,海洋面积占71%,所以有形象地称地球为“三分的陆地,七分的海洋”。

12、比较经线和纬线的特点:名称形状长度指示方向经线半圆(弧形)相等南北方向纬线都是圆(极点除外)有长有短东西方向13、七大洲的名称按面积依次为:亚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南极洲、欧洲、大洋洲。

(亚非北南美,南极欧大洋)亚洲和欧洲连成一块合称亚欧大陆,中国位于亚洲。

南极洲是世界上跨经度最多的大洲;亚洲是面积的大洲。

14、四大洋分别是: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

太平洋是世界上面积的海洋;大西洋呈“S”形;北冰洋是世界上跨经度最多的大洋。

七年级上册期末知识点地理

七年级上册期末知识点地理

七年级上册期末知识点地理地理是人类社会和自然环境关系的科学,它帮助我们更深刻地了解地球的自然和人文特征。

现在,我们来学习七年级上册期末的地理知识点。

地球与地球运动一、地球地球是我们生活在其中的星球,也是太阳系中离太阳最近的行星。

地球上有陆地、海洋和大气层。

二、地球运动1.自西向东自转,每转一周称为一个日夜。

一天有24小时,一小时有60分钟。

2.公转运动,围绕太阳转一圈需要365.24天,即一年。

地球的经纬度地球的表面上有许多线,其中最重要的是赤道线和经线。

经线也称为经度线,是由北极点向南极点依次连成的。

赤道线是将地球分为南北半球的线。

地球上的气候气候是指一个地域的长期平均气象状况。

气候的形成与当地的气温、降雨情况有着密切的关系。

地球上的环境问题1.全球变暖问题全球变暖指的是由于人们排放的大量温室气体而造成的地球温度的不断上升。

全球变暖给人们的生活、生产和环境带来了不利的影响。

2.水资源问题水是人类生产生活不可或缺的基本物质之一。

水资源短缺和水质污染已经成为了全球性的问题,我们应该采取有力措施,加强水资源的保护。

世界地理1.亚洲亚洲是世界上最大的自然地理区,也是人口最多的地区之一。

它地处两个大洋和两个大洲之间,境内有沙漠、高山、平原等多种不同类型的地形。

2.欧洲欧洲是世界上面积第二小的大洲,却是跨度最小的大洲。

欧洲地势复杂,河流众多,气候多样。

3.非洲非洲是世界第二大洲,内部地势平坦,大部分地区为热带和亚热带气候。

总之,在学习地理的过程中,了解地球、探索世界,对我们的人生和人类的发展都有着积极的意义。

希望你们都能够认真、严谨、深入地学习地理知识,了解地球之美,深刻认识人与自然的关系,为推动人类文明的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

七年级上册地理期末复习知识点总结

七年级上册地理期末复习知识点总结

七年级上册知识点总结地球与地图一、地球是一个不规则的球体(麦哲伦航海),地球仪是倾斜的指着北斗星方向。

1. 自转(一天,昼夜交替,时差:24个时区,北京是东八区,每个时区相差1小时)自西向东(中国黑龙江的乌苏镇先见到太阳,新疆的帕米尔高原最迟见到太阳,同经度有关)公转(一年,春夏秋冬)6月22 12月22正午太阳高度全年最高物体影子最短(昼长夜短)正午太阳高度全年最低物体影子最长(昼短夜长)2. 热带:南、北回归线之间南、北极圈(极昼、极夜)(23.5°S---23.5°N)(66.5°S 66.5°N)本初子午线:0°(欧洲的英国格林尼治天文台的旧址,有座子午宫。

)二、比例尺1:1000 1:1000002. 比例尺就像一个放大镜,将一个地方放大,所以比例尺越大,看到的地方越详细,越详细的地方必然是一个小地方例:亚洲、中国、广东(广东的比例尺最大,表示的范围最小)2. 比例尺计算:1米=100厘米1千米=100000厘米图上距离为5厘米,实地距离为多少千米?(1:1000000)1×5:1000000×55:5000000三、等高线地形图等高线河流区域界村庄河流位于山谷之地,建立水坝地点选在最狭窄的地段世界地理一、七大洲的名称、形状、分界线二、六大板块:板块边缘活跃、不稳定会发生地震。

海陆变迁(魏格纳)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地中海-喜马拉雅火山地震带红海、大西洋不断扩大,地中海不断缩小,将会消失。

三、气温与降水1. 气温月较差、年较差:最高温—最低温2. 温度变化大:纬度因素海拔:地形因素海拔第升高100米,温度下降0.6℃3. 温度计算:甲地:200米温度:18℃乙地:1000米温度:?如何计算:1000-200 =800米800÷100 = 8(个)1008 ×0.6 = 4.8℃18℃--4.8℃= 13.2℃4. 同纬度地带,夏季陆地气温高,海洋气温低;冬季相反5. 降水: 赤道降水多,南北极降水少,陆地东岸降水多,西岸降水多四、气候类型1、赤道穿过的非洲刚果盆地、亚洲马来群岛、南美洲亚马逊平原是热带雨林气候2、亚洲的中南半岛、海南岛、印度半岛是热带季风气候3、亚洲的阿拉伯半岛、非洲的撒哈拉沙漠是热带沙漠气候4、中国的秦岭—淮河以南(南方)是亚热带季风气候,(北方沿海)是温带季风气候,(内陆)是温带大陆性气候5、欧洲西部是典型的温带海洋性气候非洲的气候呈对称分布澳大利亚气候分布五、人口、人种、语言与宗教1. 全世界人口大国排名:中国、印度、美国、印尼、巴西国家的领土面积排名:俄罗斯、加拿大、中国、美国、巴西、澳大利亚、印度2. 欧洲、非洲的北部、亚洲的西亚、北美洲的中部、南美洲的东部以白色人种为主(巴西:白色人种占了50℅,人种的博物馆)亚洲的东亚、东南亚、北亚、俄罗斯东部、加拿北部、美国的阿拉斯加洲以黄色人种为主(因纽特人、印第安人是黄色人种)3.非洲的北部与阿拉伯半岛说阿拉伯语欧洲的东部与俄罗斯说俄语非洲南部、印度半岛、澳大利亚、北美洲说英语拉丁美洲(墨西哥、南美洲的西部)说西班牙语4.欧洲、俄罗斯、南北美洲、澳大利亚信奉基督教非洲北部、西亚、中亚、马来群岛信奉伊斯兰教中国信奉佛教六、大洲的河流、湖泊1. 水流量最大河流排名:亚马逊河、刚果河、长江世界河流长度排名:非洲的尼罗河、南美洲的亚马逊河、长江、美国的密西西比河)2. 亚洲:黄河(起源于巴颜喀拉山,注入渤海,含沙量最多,中国第二长河,中游水土流失严重,下游形成地上河有结冰期,一年有两次讯期:春季的冰雪融化,夏季的夏季风带来雨水)长江(起源于唐古拉山,注入东海,中国第一长河,上游落差大,多峡谷,水流急,中游多湖泊、多支流、多曲流,下游水流平缓,有“黄金水道”之称。

初一上期末地理知识点归纳总结

初一上期末地理知识点归纳总结

初一上期末地理知识点归纳总结在初一上学期地理课程中,我们学习了许多关于地球、大气和水资源等方面的知识。

本文将对初一上期末地理知识点进行归纳总结,帮助大家复习和回顾这些重要的内容。

一、地球与地理坐标1. 地球的形状与对地球的认识:地球是一个近球体,被大气层包围,通过地图和航拍可以更加准确地了解地球的形状和结构。

2. 地球的自转和公转:地球自转是指地球围绕自身轴线旋转一周所需的时间,公转是指地球绕太阳运行一圈所需的时间。

3. 地理经纬度:地理经度和纬度是我们用来确定地球上任意位置的坐标系统,经度是东西方向上的测量,纬度是南北方向上的测量。

二、地球的层次结构1. 地壳、地幔、地核:地壳是我们生活的外围地球表面,地幔是地壳下方的热塑性岩石层,地核则由外核和内核构成。

2. 大洋地壳和大陆地壳:大洋地壳主要分布在海洋底部,由玄武岩组成;大陆地壳则构成了陆地的主体,由花岗岩等岩石组成。

三、气候与天气1. 气候的因素:气候受到纬度、海洋暖流、大陆形状和高度等因素的影响,分为热带气候、温带气候和寒带气候等不同类型。

2. 天气现象:天气是指短期内大气中的温度、湿度、风速和降水等的状态,包括晴朗、阴天、雨天、雪天等多种形式。

四、水资源1. 水循环:水循环是地球上水分持续循环的过程,包括蒸发、凝结、降水和地下水储存等环节。

2. 水资源利用:水资源是人类生活和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我们应当合理利用水资源,防止水污染和水资源的枯竭。

五、人口与城市化1. 人口与人口密度:人口是一个地区内居住的人的总数,人口密度是指单位面积内的人口数量。

2. 城市化进程:城市化是指城市人口在总人口中所占比重的增长,城市化进程涉及到人口迁移、经济发展和城市规划等方面。

六、自然灾害1. 地震和火山喷发:地震是地球内部地壳运动引起的地面晃动,火山喷发是地球表面冒出火山口的熔岩、烟灰和岩浆等物质。

2. 气象灾害:气象灾害包括台风、暴雨、干旱、沙尘暴等,对人类造成了严重的威胁和损失。

七年级地理上册知识点总结归纳

七年级地理上册知识点总结归纳

七年级地理上册知识点总结归纳第一章我国地理环境1.1 我国地理位置1.1.1 东亚大陆1.1.2 东经73°33' 到134°7731',北纬3°51'到53°33',南纬3°51'到53°33'1.2 我国地形1.2.1 我国地形复杂多样,包括高原、盆地、山地、丘陵、平原等 1.2.2 大致分为西北高原、北方平原、青藏高原、东南丘陵、西南山地等1.3 我国自然资源1.3.1 我国拥有丰富的煤、石油、天然气等矿产资源1.3.2 拥有丰富的农田资源,农业发展潜力巨大1.3.3 拥有丰富的水资源,但分布不均衡,南多北少第二章我国的人口与民族2.1 我国的人口分布2.1.1 东部人口密集,西部人口稀少2.1.2 城市人口增长快速,农村人口流失严重2.2 我国的民族2.2.1 我国有56个民族,汉族占绝大多数2.2.2 少数民族分布在边疆地区,有着丰富多彩的文化第三章我国的交通运输3.1 公路交通3.1.1 公路网络不断完善3.1.2 公路交通是我国主要的交通方式3.2 铁路交通3.2.1 铁路网络遍布全国各地3.2.2 高铁的发展迅速,成为国内外出行首选3.3 水路交通3.3.1 我国沿海和江河地区发达3.3.2 水路交通与两广铁路、环庆铁路、苏州港、宁波港等对外交通物流网络相互衔接第四章我国的农业4.1 我国的主要农业区4.1.1 我国的主要农业区有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珠江三角洲、四川盆地等4.1.2 不同区域有着不同的农作物,如稻谷、小麦、玉米、棉花、烟草等4.2 我国的农业现状4.2.1 农业劳动力逐渐转移4.2.2 农业现代化取得重大进展第五章我国的工业5.1 我国的主要工业区5.1.1 我国的主要工业区有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等5.1.2 主要集中在东部沿海地区5.2 我国的工业发展5.2.1 工业化水平不断提高5.2.2 大力推进科技创新,提高产业核心竞争力第六章我国的经济发展6.1 我国经济发展成就6.1.1 国内生产总值持续增长6.1.2 居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6.2 我国经济发展挑战6.2.1 区域发展不平衡6.2.2 环保问题日益突出七年级地理上册知识点总结归纳结束。

初一地理上学期知识点总结

初一地理上学期知识点总结

初一地理上学期知识点总结
初一地理上学期的主要知识点总结如下:
1. 地球和地理坐标系:
- 地球的形状和结构
- 地球的自转和公转
- 地理经纬度和坐标系的概念
- 地球上的时区和标准时间
2. 世界地理基础知识:
- 世界的大洲和大洋
- 世界人口和人口分布特点
- 世界主要国家和其特点
- 世界主要城市和主要景点
3. 中国地理基础知识:
- 中国的地理位置和领土
- 中国的地形和地貌
- 中国的气候和气候区划
- 中国的河流和湖泊
- 中国的山脉和高原
4. 中国的分区划分:
- 中国的四大地理分区(东部沿海地区、中部内陆地区、西南地区、西北地区)
- 中国的五个自然区(东北平原、黄河平原、长江平原、西南高原、青藏高原)
- 中国的两个经济区(东部沿海经济区、中部地区)
5. 自然环境与人文环境:
- 自然环境与人类活动的关系
- 人口迁移和城市化现象
- 城市和乡村的对比
- 自然灾害与人类活动的关系
6. 地图的基本知识:
- 地图的基本构成要素(比例尺、图例、方向指示、纬度和经度等)
- 地图的种类和用途(平面地图、立体地图、气候地图、交通地图等)
这些知识点是初一地理上学期的主要内容,通过学习这些知识,可以对世界和中国的地理环境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七年级地理上册全册知识点归纳

七年级地理上册全册知识点归纳

七年级地理上册全册知识点归纳一、地球与地图1.地球的形状与大小:地球是一个近似于球体的天体,通过科学家的测量,我们知道地球的平均半径约为6371千米,赤道周长约为4万千米。

2.地球仪与经纬线:为了方便研究地球,人们制作了地球仪。

地球仪上的纬线表示纬度,经线表示经度。

重要的纬线有赤道、北回归线、南回归线等,重要的经线有本初子午线等。

3.地图的三要素:比例尺、方向、图例和注记。

比例尺表示实际距离与图上距离的比例关系,方向一般通过指向标或者经纬网来确定,图例和注记则帮助我们识别地图上的各种符号和意义。

二、世界的自然地理特征1.陆地与海洋:地球表面的71%被海洋覆盖,而只有29%是陆地。

陆地被分割成七大洲,海洋则被分割成四大洋。

2.地形与地势:地形包括平原、高原、山地、丘陵和盆地五种基本类型。

地势则描述地表的高低起伏,如大陆架、大陆坡、海沟等。

3.气候与气象:气候描述一个地区长期的天气状况,包括温度、降水、风力等。

气象则研究短期的天气变化。

世界气候基本可以分为热带、温带和寒带三种。

三、世界的人文地理特征1.人口与人种:世界人口数量不断增长,人口分布不均,一般经济发达地区人口密集,经济落后地区人口稀疏。

人种根据肤色等体征可分为白色人种、黄色人种、黑色人种等。

2.语言与宗教:世界上的语言众多,汉语、英语、法语、俄语、西班牙语、阿拉伯语是联合国的工作语言。

宗教方面,基督教、伊斯兰教和佛教是世界三大宗教。

3.聚落与城市:聚落是人们生活的场所,可分为乡村和城市两种类型。

城市是聚落的一种高级形式,通常有较大的规模,更多的人口,以及更复杂的职能。

四、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1.环境问题:随着人类活动的增强,环境问题日益严重,包括空气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全球变暖等。

2.可持续发展:可持续发展是指满足当前人们需求的同时,不损害未来世代满足自身需求的能力。

这需要我们在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环境保护之间找到平衡。

以上便是七年级地理上册的全册知识点归纳。

七年级上册地理知识点 (全册)

七年级上册地理知识点 (全册)

七年级上册地理知识点 (全册)
1. 自然地理
- 地球的构成与运动:地球的构造层次、地球自转和公转、地球的倾斜
- 地理位置与地理环境:经纬度、地理位置的意义、地理环境的影响
2. 中国的自然地理
- 主要山脉与高原:长江、黄河、青藏高原
- 主要水系与湖泊:长江、黄河、淡水湖
- 主要气候带与气候区划:亚热带、温带、寒带
3. 国际的自然地理
- 主要洲际水域: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
- 主要洲际山脉:喜马拉雅山脉、安第斯山脉、阿尔卑斯山脉- 主要自然区域:南极洲、亚马逊雨林、撒哈拉沙漠
4. 人文地理
- 人口与人口分布:人口密度、人口分布的影响因素
- 区位与交通:地理区位的意义、陆路交通和水路交通的重要性
- 居住与居住区:城市和农村、居住区的特点和分布
5. 中国的人文地理
- 主要城市与区域:北京、上海、广州、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
- 主要经济区域和产业:东部沿海地区、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西部开发区
- 主要人口迁徙:农民工流动、城市化进程
6. 国际的人文地理
- 主要国际贸易港口:上海港、新加坡港、鹿特丹港
- 主要城市与区域:纽约市、东京都、伦敦、巴黎
- 主要旅游目的地:巴黎、罗马、纽约、伦敦
以上所列知识点涵盖了七年级上册地理课程的全册内容。

这些知识点将有助于学生们全面了解地理学科的基本概念和背景,为进一步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2024七年级上册地理知识点归纳

2024七年级上册地理知识点归纳

2024七年级上册地理知识点归纳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理知识点归纳。

一、地球和地图。

(一)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1. 地球的形状。

- 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 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过程:天圆地方→根据太阳、月亮的形状推测地球是个球体→麦哲伦环球航行首次证明地球是个球体→地球卫星照片确证地球是个球体。

2. 地球的大小。

- 平均半径约6371千米。

- 赤道周长约4万千米。

- 表面积约5.1亿平方千米。

(二)地球仪。

1. 纬线和经线。

- 纬线。

- 定义:在地球仪上,与赤道平行的圆圈。

- 特点:纬线指示东西方向;纬线长度不相等,赤道最长,向两极逐渐缩短,到两极缩为一点;所有纬线都自成圆圈(除极点外)。

- 纬度:赤道的纬度为0°,向北向南各分90°,赤道以北称北纬(N),赤道以南称南纬(S)。

- 经线。

- 定义:在地球仪上,连接南北两极并垂直于纬线的线。

- 特点:经线指示南北方向;所有经线长度都相等;两条相对的经线组成一个经线圈,其经度之和为180°,且一个是东经,一个是西经。

- 经度:本初子午线的经度为0°,向东向西各分180°,向东为东经(E),向西为西经(W)。

2. 经纬网。

- 定义:在地球仪或地图上,由经线和纬线相互交织所构成的网络。

- 作用:可以确定地球表面任何一个地点的位置。

(三)地球的运动。

1. 地球的自转。

- 定义:地球绕着地轴不停地旋转。

- 方向:自西向东。

从北极上空看呈逆时针方向旋转,从南极上空看呈顺时针方向旋转。

- 周期:约24小时(一天)。

- 产生的现象:昼夜更替;时间差异(东边的时间早于西边)。

2. 地球的公转。

- 定义:地球绕着太阳不停地旋转。

- 方向:自西向东。

- 周期:约365天(一年)。

- 产生的现象:四季的变化(春分3月21日前后,太阳直射赤道,全球昼夜平分;夏至6月21日前后,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北半球昼长夜短,北极圈及其以北地区出现极昼现象;秋分9月21日前后,太阳直射赤道,全球昼夜平分;冬至12月21日前后,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北半球昼短夜长,北极圈及其以北地区出现极夜现象);五带的划分(热带:位于南北回归线之间,终年炎热;北温带:位于北回归线与北极圈之间,四季分明;南温带:位于南回归线与南极圈之间,四季分明;北寒带:位于北极圈以北,终年寒冷;南寒带:位于南极圈以南,终年寒冷)。

初一地理上册期末知识总结

初一地理上册期末知识总结

初一地理上册期末知识总结一、地理学的基本概念地理学是研究地球和人类活动的相互关系的学科,主要研究地球表面的自然现象和人类活动。

二、地球的基本特征1. 地球的形状:地球是一个近似于椭球的球体,它的周长和直径分别是40075公里和12756公里。

2. 地球的运动:地球有自转和公转两种运动。

自转是指地球绕着自己的轴线旋转一周,公转是指地球绕太阳转动一周。

3. 地球的层次结构:地球由地壳、地幔和地核三层组成。

地壳最外面,是我们最直接接触到的岩石层;地幔是地壳下方的包裹地球的岩石层;地核是地幔下方的由铁和镍组成的液态态层。

三、地球的自然环境1. 大气环境:大气环境指的是指地球表面和高空之间由空气组成的大气圈。

大气圈包括对地下方重量作用的对流层和电离层两个部分。

2. 水域环境:水域环境是指地球表面的水体,主要包括海洋、河流、湖泊和地下水。

3. 地形环境:地形环境是指地壳表面的地形地貌,主要包括山地、高原、平原、丘陵等不同的地形类型。

4. 生物环境:生物环境是指地球上各种生物栖息和繁衍的环境,主要包括陆地生态系统和水生生态系统。

四、中国的地理特点1. 地理位置:中国坐落在东亚的西部,是世界上东西最宽的国家之一。

2. 地形地貌:中国地形复杂多样,主要有高山、高原、平原、丘陵和盆地等地形类型。

3. 气候分布:中国气候多样,主要包括寒温带、温带和热带气候。

4. 自然资源:中国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如石油、煤炭、铜、铝等矿产资源,以及可再生能源如水力发电、风能等。

5. 农业分布:中国的农业主要分布在东部和中部地区。

五、地球上的国家和地区地球上的国家和地区分布于不同的大洲。

主要的大洲有亚洲、非洲、欧洲、北美洲、南美洲、大洋洲和南极洲。

六、经纬度和时区1. 经度:经度是指从地球上任意一点到经过两极的线段的长度,也叫子午线。

0度经线叫作本初子午线。

2. 纬度:纬度是指从地球上任意一点到赤道的线段的长度,也叫纬线。

赤道是0度纬线。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中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地理知识点归纳复习时是要持有兴趣,兴趣将成为学习的驱动力,并在学习过程中转化成为学习动力,提升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

下面是为大家整理的有关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地理知识点,希望对你们有帮助!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地理知识点1一、地球和地图1.地球的形状和大小①地球是一个不规则球体。

②葡萄牙航海家麦哲伦率领的船队首次实现了人类环绕地球一周的航行。

③地球表面积5。

1亿平方千米,周长4万千米,赤道半径6378千米,极半径6357千米,平均半径6371千米。

2.纬线和经线①纬线:与地轴垂直并且环绕地球一周的圆圈。

纬线是不等长的,赤道是的纬线圈。

②经线:连接南北两极,并且与纬线垂直相交的半圆。

经线是等长的。

3.纬度和经度①纬度的变化规律:由赤道(0°纬线)向南、北两极递增。

的纬度是90度,在南极、北极。

②赤道以北的纬度叫北纬,用“N”表示;赤道以南的纬度叫南纬,用“S”表示。

③以赤道为界,将地球平均分为南、北两个半球,赤道以北是北半球,赤道以南是南半球。

④经度的变化规律:由本初子午线(0°经线)向西、向东递增到180°。

⑤本初子午线以东的经度叫东经,用“E”表示;本初子午线以西的经度叫西经,用“W”表示。

⑥东、西半球的分界线是:20°W、160°E组成的经线圈。

20°W以西到160°E属于西半球(大于20°W或大于160°E)20°W以东到160°E属于东半球(小于20°W或小于160°E)4.地图①地图的三要素:比例尺、方向、图例。

②比例尺类型:线段比例尺、数字比例尺③比例尺大小的判断:分母愈小,分值愈大,是大比例尺;分母愈大,分值愈小,是小比例尺。

④大比例尺,表示范围小,表示内容详(如东台市地图)小比例尺,表示范围大,表示内容略(如江苏省地图)⑤地面某个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称为海拔。

将海拔高度相等的点连接成线就是等高线。

用等高线可以表示地面的高低起伏。

二、陆地和海洋1.世界海陆分布很不均匀,陆地主要集中在北半球,但北极周围却是一片海洋(北冰洋);海洋主要集中在南北球,但南极周围却是一块陆地(南极洲)2.地球表面71%是海洋,29%是陆地。

3.半岛是陆地伸进海洋的凸出部分;海峡是沟通两个海洋的狭窄水道。

4.七大洲:亚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南极洲欧洲大洋洲四大洋: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5.海陆变迁的原因:地壳的变动和海平面的升降是造成海陆变迁的主要原因,人类活动也会引起海陆的变化。

6.德国科学家魏格纳提出了大陆漂移的假说。

7.20世纪60年代,地球科学研究表明,大陆漂移是由板块运动引起的。

8.六大板块示意图参看课本第37页。

9.一般来说,板块内部地壳比较稳定;板块与板块交界的地带,地壳比较活跃,是世界火山、地震的集中分布地带。

三、天气与气候(P42)1.天气有两个重要特点:天气反映一个地方短时间里的大气状况;同一时刻,不是地方的天气可能差别很大。

2.风向及风力参见课本第45页图3。

4。

3.气温和气温的分布①一天中的气温出现在午后2时左右,最低气温出现在日出前后。

②一年中,北半球气温,大陆上7月,1月最低。

一年中,南半球气温,大陆上7月最低,1月。

③从赤道向两极,气温逐渐降低。

④据观测,大致海拔每升高100米,气温约下降0。

6℃。

⑤用等温线图表示气温的水平分布。

4.降水和降水的分布①从大气中降落的雨、雪、冰雹等,统称为降水。

降雨是降水的主要形式。

雾、露不是降水。

②由赤道往两极,总的趋势是年降水量逐渐减少。

③南北回归线附近,大陆东岸降水多,大陆西岸降水少。

④在温带地区,大陆内部降水较少,沿海地区降水较多。

⑤用等降水量线图表示降水量的分布情况。

⑥世界“雨极”——乞拉朋齐;世界“干极”——阿塔卡马沙漠。

⑦通常情况下,山地的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

5.世界的气候①气候是一个地方多年的天气平均状况,一般变化不大。

②世界气候分布图参见课本第58页。

③赤道附近(热带雨林气候);两极地区(寒带气候);回归线附近的大陆东岸(亚热带季风和季风性湿润气候);回归线附近的大陆西岸(热带沙漠气候);中纬度内陆地区(温带大陆性气候)。

④热带雨林气候特点:全年高温多雨;地中海气候特点:高温时期少雨,低温时期多雨。

⑤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地形,也是影响气温和降水的主要因素。

⑥《地理图册》中的有关本节内容。

四、居民与聚落1.人口与人种①人口增长的速度是由出生率与死亡率决定的。

②自然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

③人口密度表示人口疏密的程度。

人口密度一般指平均每平方千米内居住的人口数。

某区域的人口数(人)人口密度(人/平方千米)=该区域的面积(平方千米)④人口稠密地区:中低纬度近海的平原地区。

人口稀疏地区:极端干旱的沙漠地区、气候过于潮湿的雨林地区、终年严寒的高纬度地区或地势高峻的高原、山区。

⑤白种人主要分布地区:非洲北部、欧洲、大洋洲、北美洲、南美洲东岸、亚洲西部黄种人主要分布地区:亚洲东部、北美洲北部、南美洲西北部黑种人主要分布地区:非洲南部、大洋洲西北部⑥从16世纪中期开始,欧洲殖民者开始掳夺非洲黑人贩卖到美洲为奴隶,以弥补美洲劳动力的不足。

2.世界的语言和宗教①汉语是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英语是世界上使用范围最广的语言。

语言主要分布地区汉语中国英语欧洲西部、北美洲、亚洲的南部等俄语俄罗斯法语法国、非洲的中部和南部西班牙语西班牙、拉丁美洲的许多国家阿拉伯语亚洲西部、非洲北部②基督教、佛教、伊斯兰教是世界三大宗教。

③基督教是世界上信仰人数最多的宗教。

④伊斯兰教徒称为穆斯林。

伊斯兰教在中国又称为回教或清真教。

⑤基督教——教堂;伊斯兰教——清真寺;佛教——寺庙。

3.人类的居住地——聚落①聚落不仅是人们的居所,也是人们进行劳动生产和社会活动的场所。

②一般来说,先有乡村聚落,后有城市聚落。

③乡村聚落的居民主要从事耕作、放牧、捕鱼、伐木等生产活动。

城市聚落的居民主要从事工业、服务业等工作。

④目前,在一些河流中下游的平原地区,聚落分布比较密集;在高山、荒漠地区,少有或没有聚落。

⑤在全年炎热多雨的热带,乡村聚落中常见双层木楼或竹楼(高脚屋或高架屋)在热带沙漠地区,当地的房屋具有墙厚、窗小的特点五、发展与合作1.目前世界上有200多个国家和地区,分布在除南极洲以外的各大洲。

2.从陆地面积看,的是俄罗斯,中国位居世界第三位。

从人口来看,最多的是中国,印度居世界第二。

3.世界各国的政治制度主要有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两种。

4.一些还没有获得独立的殖民地和属地,叫做“地区”。

目前世界上有30多个地区。

5.国界主要依据山脉、河湖、海洋、经纬线来划分。

6.国界范围以内的领陆、领水和领空,总称领土。

7.目前,世界上有20多个发达国家,主要分布在欧洲、北美洲和大洋洲。

亚洲的日本也是发达国家8.目前,世界上有150多个发展中国家,大部分是二战后新独立的国家,主要分布在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

9.在国际上,习惯把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之间的政治、经济商谈称为“南北对话”;把发展中国家的互助合作称为“南南合作”。

“南”——发展中国家主要分布在南半球及北半球的南部。

“北”——发达国家主要分布在北半球,也有少数分布在南半球。

10.目前,世界上的国际组织是联合国,正式成立于1945年,总部设在美国纽约,其基本宗旨是“促进国家发展,维护世界和平”。

附:亚洲1、亚洲的地理位置:地处东、北半球,东北方向以白令海峡与南美洲为界,西北以乌拉尔山脉、乌拉尔河、里海、大高加索山脉、黑海和土耳其海峡与欧洲为界,西南与苏伊士运河与非洲为界,南面隔海与大洋洲相望。

2、亚洲是世界第一大洲:面积,跨纬度最广,东西距离最长。

3、人们按地理方位把亚洲分为:东亚、南亚、西亚、北亚、中亚、东南亚;中国位于东亚,东亚的国家有:中国、日本、朝鲜、韩国、蒙古。

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地理知识点2一、陆地和海洋1、地球上的海陆分布:地表71%是海洋,29%是陆地。

地表海陆分布是不均匀的,陆地主要集中在北半球(无论是南半球还是北半球,海洋的面积都大于陆地的面积)。

2、陆地和海洋的类型:(阴影为陆地)A是大陆,的大陆是亚欧大陆B是半岛,的半岛是阿拉伯半岛C 是岛屿,的岛屿是格陵兰岛D是大洋E是海峡F是海湾3、七大洲的分布(按大到小):亚非北南美,南极欧大洋。

全部位于北半球的大洲:北美洲、欧洲;全部位于南半球的大洲:南极洲;赤道穿过的大洲:亚洲、非洲、大洋洲、南美洲;赤道穿过的大陆是:南美洲大陆、非洲大陆。

跨经度最多的大洲是:南极洲;跨经度最多的大洋是:北冰洋。

4、四大洋,太平洋:、海水最深、岛屿最多,跨东和南北半球;大西洋:第二、呈“S”形状、跨东西半球和南北半球;印度洋:大部分在南半球;北冰洋:海冰覆盖,海水浅,位于北半球,跨经度360°。

5、大洲的分界线:亚洲和欧洲的分界线:乌拉尔山-乌拉尔河-大高加索山脉-土耳其海峡。

亚洲和非洲的分界线:苏伊士运河。

亚洲和北美洲的分界线:白令海峡。

南北美洲的界线:巴拿马运河。

南半球北半球东半球西半球二、地形1、五种地形特征平原:地面起伏小,海拔低于200米;的平原亚马孙平原;高原:地面起伏小,坦荡,海拔较高,边缘陡峻;的高原:巴西高原,的高原:青藏高原;山地:地面崎岖,海拔高,大于500米,坡度陡沟谷深;最长的山脉:安第斯山,的山脉:喜马拉雅山,两大山脉带:环太平洋沿岸山脉带;横贯亚欧大陆南部和非洲西北部的山脉带。

丘陵:地面崎岖,海拔较低,相对高度小于200米,坡度较小;盆地:四周高,中间低且较平坦,盆地:刚果盆地。

2、七大洲的地形特点亚洲:中间高、四周低,高原山地面积广大;海拔较高,相对高度大。

欧洲:地形以平原为主,海拔最低;地势南北高,中部低。

非洲:地形以高原为主,有“高原大陆”之称北美洲:西部山地、中部平原、东部低矮的高原和山地,地势东西高,中部低。

南美洲:西部山地、东部中部平原高原相间分布大洋州:西部高原、中部平原,东部山地,地势东西高,中部低。

南极洲:冰雪覆盖,平均海拔3、海底地形:大陆架、大陆坡、海沟、洋盆、海岭,坡度最平缓的是大陆架,最陡的是大陆坡,最深的是海沟,面积的是海盆,最年轻的是海岭。

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地理知识点31、地图的种类包括:自然地图和社会经济地图。

2、地图上的三要素包括:方向、比例尺、图例和注记。

3、在地图上确定方向:有指向标的地图,指向标箭头指向北方;没有指向标的地图,通常采用“上北下南左西右东”来确定方向。

在室外看地图时,应手持地图,面朝北,背朝南;在有经纬网的地图上,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

4、例尺就是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之比,一般来说,所画范围大,内容简单,选用比例尺小,反之,所画范围小,内容详细,选用比例尺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