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静是一种生产力》阅读附答案
瓦尔登湖配套阅读:宁静+夏日芳草
《瓦尔登湖》配套阅读:一、《宁静》(美国西格德·F·奥尔森)①时值拂晓之前,那是众鸟还没有开始啼鸣的一段沉静。
湖泊轻轻地喘息着,像是还在睡梦之中,一起一落;依我看,它就像一块巨大的海绵将大地上所有的声音都吸了进去。
那是宁静的时光——没有吹动树叶的风,没有泛起波浪的水,没有兽叫和鸟鸣。
然而,我还是一如既往地倾听,绷紧了所有的神经去听——我也不知道听什么——只是试图捕捉到当黑暗离去时那一瞬间的意义。
②孤身站在那里,我感到充满活力,比以前任何时候都更为机警敏悟。
一声喊叫或一个举动都会打破这短暂的静谧。
这是一段宁静的时光,是与古老的节奏和时光的永恒、与湖泊的呼吸、与万物缓慢的生长保持同步的时刻。
在这里能够感受到宇宙,领悟到人与自然一体的真实含义。
③我曾经攀登过鲁滨逊山的一座高峰,在那里观看日落,俯瞰山下奎蒂科-苏必利尔荒原的湖泊河流、起伏的山丘和溪谷。
当我到达光秃的山顶时,太阳正悬在地平线上,像一个燃烧的火球,准备落入山下的黄昏。
山下更遥远的地方,在伸向湖面的一片松林里,是我那个倒写的V字形白帐篷。
当夜色来临之际,它显得十分渺小。
④当我观望和倾听时,渐渐地意识到昆虫缓慢沉稳的低鸣,透过虫鸣可以听到白喉带鹀的啼叫和隐身鸫悦耳的歌声。
但是站在高山之巅,这一切都显得遥远而模糊,渐渐地它们相互交汇,形成了一种巨大的、温柔的声音环绕于四周,那声音是如此轻柔,仿佛还不及我的呼吸声。
⑤眼下,太阳在山脊边颤动。
它充满了活力,几近流动,当我望着它落下时,我想我能感到地球在转离它,我真切地感到了地球的旋转。
总而言之,那是一种荒野的宁静,是一种人与自然一体的感觉,只有当没有任何视觉和声音的干扰时,只有当我们用内心之耳去听、用内心之眼去看时,当我们用全身心而不仅仅是用感官去感受和领悟时,才能够有这种感觉。
我认识到,没有宁静,就不可能领悟;不从外界影响中解脱出来,人就不可能理解精神的意义。
⑥一个寒冬的夜晚,我站在星空下倾听。
2025届金太阳高三语文上学期8月入学联考试卷附答案解析
2025届金太阳高三语文上学期8月入学联考试卷考试时间:150分钟试卷满分:150分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马克思主义者认为人类社会的生产活动,是一步又一步地由低级向高级发展,因此,人们的认识,不论对于自然界方面,对于社会方面,也都是一步又一步地由低级向高级发展,即由浅入深,由片面到更多的方面。
在很长的历史时期内,大家对于社会的历史只能限于片面的了解,这一方面是由于剥削阶级的偏见经常歪曲社会的历史,另方面,则由于生产规模的狭小,限制了人们的眼界。
人们能够对于社会历史的发展作全面的历史的了解,把对于社会的认识变成了科学,这只是到了伴随巨大生产力——大工业而出现近代无产阶级的时候,这就是马克思主义的科学。
马克思主义者认为,只有人们的社会实践,才是人们对于外界认识的真理性的标准。
实际的情形是这样的,只有在社会实践过程中(物质生产过程中,阶级斗争过程中,科学实验过程中),人们达到了思想中所预想的结果时,人们的认识才被证实了。
人们要想得到工作的胜利即得到预想的结果,一定要使自己的思想合于客观外界的规律性,如果不合,就会在实践中失败。
人们经过失败之后,也就从失败取得教训,改正自己的思想使之适合于外界的规律性,人们就能变失败为胜利,所谓“失败者成功之母”,“吃一堑长一智”,就是这个道理。
辩证唯物论的认识论把实践提到第一的地位,认为人的认识一点也不能离开实践,排斥一切否认实践重要性、使认识离开实践的错误理论。
列宁这样说过:“实践高于(理论的)认识,因为它不但有普遍性的品格,而且还有直接现实性的品格。
”马克思主义的哲学辩证唯物论有两个最显著的特点:一个是它的阶级性,公然申明辩证唯物论是为无产阶级服务的;再一个是它的实践性,强调理论对于实践的依赖关系,理论的基础是实践,又转过来为实践服务。
判定认识或理论之是否真理,不是依主观上觉得如何而定,而是依客观上社会实践的结果如何而定。
2022年11月南昌市青云谱区度面向全国公开选调事业单位工作人员 冲刺题(二)
2022 年 11 月南昌市青云谱区度面向全国公开选调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冲刺题(二)1、单选题明亮的玻璃阻挡了室外的寒气,而暖暖的冬阳却可以透过玻璃射进屋里,给人一种暖融融、热乎乎的感觉。
心,异常的宁静,似乎听到了心脏的律动。
我在属于自己的一隅,或阅,或写,或饮,或思,倍感生命的_____。
_____A : 空虚与寂寞B : 简单与闲适C : 美妙与激越D : 充实与幸福参考答案: D本题解释:【答案】D。
解析:由“暖融融、热乎乎”可知,文段的语境是阳光积极的,“空虚与寂寞”与此明显不符,排除 A。
B 项的“激越”含有情绪强烈、激昂的意思,与“心异常的宁静”意思相悖,排除C。
室外充满寒气而自己身处“暖融融、热乎乎”的环境中,这营造的是一种幸福的感觉,“或阅,或写,或饮,或思”则体现了“我”生活的充实。
故本题选 D。
第 1 题所属考点-题库原题2、多选题比喻是一种古老而又富有生命力的修辞手法,我国古典诗句将比喻用得极为高明的例子不胜枚举,下列诗词与其运用比喻种类对应正确的是_____。
A : 贾生年少虚垂泪,王粲春来更远游——以人喻人B : 昵昵儿女语,恩怨相尔汝。
划然变轩昂,勇士赴敌场——以人喻物C :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以物喻物D : 城中桃李愁风雨,春在溪头荠菜花——以物喻人参考答案: ABC本题解释:ABC。
解析:A 选项选自唐代李商隐的《安定城楼》,在该句中作者以贾谊和王粲自比,属于以人喻人选项正确;B 选项选自唐代韩愈的《听颖师弹琴》,在该句中作者用儿女昵语写音之缠绵,勇士赴战场写音之高昂’表现了琴声由柔人刚,属于以人喻物,B 选项正确;c 选项选自于唐代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在该句中作者运用梨花来比喻树上的白雪,属于以物喻物,c 选项正确;D 选项选自辛弃疾的《鹧鸪天.陌上柔桑破嫩芽》,该句用人来比喻春天的景色,属于拟人手法,即以人喻物,D 选项错误。
故本题答案选 ABC。
成考语文成人高考(高起本)试题与参考答案(2024年)
2024年成人高考成考语文(高起本)复习试题(答案在后面)一、语文基础知识(本大题有6小题,每小题4分,共24分)1、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 勤奋刻苦B. 良苦用心C. 畸形病态D. 妙笔生花2、下列词语中,字形完全正确的是()A. 残羹冷炙B. 鹿死谁手C. 龙飞凤舞D. 理直气壮3、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A. 沉默(mò)B. 嘈杂(cáo)C. 沸腾(fèi)D. 沧桑(cāng)4、下列词语中,字形、字音、字义完全一致的是:A. 招待 / 招引B. 落款 / 落枕C. 雕刻 / 雕虫小技D. 熔岩 / 熔炉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我国在新能源领域的研发投入逐年增加,但与发达国家相比仍有较大差距。
B、为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学校决定增设一些课外活动。
C、近年来,我国科技事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这充分说明我国坚持科教兴国战略的正确性。
D、随着科技的进步,智能手机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
6、下列词语中,字形和字义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 驰骋疆场疆场——边疆B. 蹉跎岁月蹉跎——时光C. 气贯长虹气贯——气势D. 纵横捭阖捭阖——关合二、现代文阅读Ⅰ(16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问题。
在我国的传统文化中,茶是一种具有深厚文化底蕴的饮品。
自古以来,茶就与诗、书、画、琴等艺术形式相互交融,形成了独特的茶文化。
茶文化不仅体现在茶的制作、品饮上,还体现在茶的精神内涵上。
茶,以其独特的色、香、味、形,历来被誉为“绿色的精灵”。
茶汤的绿色,让人联想到生机勃勃的大自然;茶香,让人陶醉于清新的空气;茶味,让人品味到生活的甘甜;茶形,让人感受到茶的韵味。
茶,是一种生活的艺术,更是一种精神的寄托。
茶文化中的“茶道”,是对茶艺的高度概括。
茶道讲究“和、敬、清、寂”,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茶道中的“和”,是指人与自然、人与人的和谐相处;“敬”,是指对茶、对人的尊重;“清”,是指心境的宁静、纯洁;“寂”,是指内心的宁静、淡泊。
《诫子书》导学案及练习附答案
《诫子书》导学案及练习附答案(3)非宁静无以致远( )(4)非志无以成学( )(5)慆慢则不能励精( )(6)险躁则不能治性( )(7)年与时驰( )(8)意与日去( )(9)遂成枯落( )(10)悲守穷庐( )2.翻译下列句子(10分)(1)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2)非淡薄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3)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4)慆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5)年与时驰,意与日去。
3.本文作者就哪几个方面进行了论述?从这几个方面又是怎样展开论述的?(4分)4.作者写这封信的用意是什么?(2分)5.文中有两句话常被人们用作“志当存高远”的座右铭,请写出这两句话。
(2分)6.《诫子书》跨越了一千七百年时空,仍给人以强烈的震撼,请就此谈谈你读后的体会。
(2分)【练习与检测参考答案】1.(1)用,用来(2)清静而不贪图功名利禄(3)实现远大目标(4)达成,成就(5)懈怠,懒惰(6)通“冶”,陶冶性情(7)疾行,这里是增长的意思(8)消逝,逝去(9)于是,就(10)房子2.(1)从宁静来提高自身的修养,以节俭来培养自己的品德。
(2)不恬静寡欲无法明确志向,不排除外来干扰无法达到远大目标。
(3)不学习就无法增长才干,没有志向就无法使学习有所成就。
(4)放纵懒散就无法振奋精神,急躁冒险就不能陶冶性情。
(5)年华随时光而飞驰,意志随岁月而流逝。
3.作者就学习和做人两个方面进行了论述;无论做人;还是学习,作者强调的是一个“静”字:修身须要静,学习须要静,获得成就也取决于静。
把失败归结为一个“躁”字,把“静”与“躁”加心对比,增强了论述效果。
4.告诫儿子修身养性,生活节俭,以此来培养自己的品德。
5.非澹泊无心明志,非宁静无心致远。
6.可以围绕全文总谈,也可以就某一名句而谈,但不要脱文而空谈。
更多相关文章推荐:1.2.3.4.5.6.7.8.9.10.。
【中考真题】2024年宁夏回族自治区中考道德与法治试卷(附答案)
2024年宁夏回族自治区中考道德与法治真题学校:姓名:班级:考号:一、单选题1.2023年4月26日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青藏高原生态保护法》是针对特殊地理、特定区域或流域的生态环境保护的专门法律。
对该法认识正确的有()①对建设国家生态文明高地有重要意义②有利于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③标志着青藏高原生态保护实现法治化④决定了当地经济的高质量发展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2.2023年11月5日至15日,由全国青年运动会和全国学生运动会合并举办的首届学青会在广西南宁举行。
作为全国最高水平的综合性学生(青年)运动会是()①我国深化体教融合的重要举措②广大青少年追逐梦想、拼搏奋斗的重要舞台③监测学生体质状况的重要指标④展示青少年体育事业发展成就的重要平台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3.2023年12月19日,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座谈会在北京召开。
下列关于文化遗产传承与保护理解正确的有()①传承意味着原封不动的保护③保护意味着严禁开发和利用A.①②B.①③②坚持保护第一、传承优先的理念④坚持在保护中发展,发展中保护C.②④D.③④4.2024年3月20日,国务院公布《节约用水条例》,自2024年5月1日起施行。
这是我国首部节约用水行政法规。
该法规的实施有利于()①为保障国家水安全提供法治保障②根本上解决我国水资源供需矛盾③形成全社会节约用水的良好风气④降低我国人均水资源的占有比重A.①②B.①③C.②③D.③④5.父友讲智慧,图片中的对话启7K我们()意思吗?“投桃报李”出自《诗经•大雅•抑》中的”投我以桃,报之以李■它的意思是:你■我一颗桃,我回报你甜李。
①“多个朋友多条路”,交友第一原则是能否帮我②“出入相友,守望相助”,互帮互助、和睦相处③“君子之交淡如水”,朋友关心我是理所应当的④“交友投分,切磨箴规”,友谊需要精心地呵护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6.“高强度的赛程,如果为了自己,可以不去,但有些比赛为了国家,将国家的责任扛在肩上,只有一个字:做!”感动中国2023年度人物——泳坛名将张雨霏这样说。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期中试题(附答案)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期中试题(附答案)(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一、语文知识及运用(30分)1.下列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3分)A.确凿(záo)干涩(shè)匿笑(nì)花团锦簇(jǐng)B.贪婪(lán)粗犷(kuǎng)呻吟(yíng)踉踉跄跄(liàng)C.笃志(dǔ)坍塌(tān)收敛(liǎn)煞有介事(shà)D.热忱(chén)戳坑(chuō)敧斜(jī)拈轻怕重(zhān)2.下列各组词语中书写无误的一组是()(3分)A.宿儒决别嫉妒人迹罕至B.豌豆荫蔽鄙薄饥肠辘辘C.菡萏草垛酝酿翻来复去D.莅临莲篷竦峙威风凛凛3.下列加点词语运用有误的一项是()(3分)A.班主任刘老师根据竞选的同学的特长安排班干部,让他们各得其所。
B.历史上曾经人来人往的丝绸之路,如今已变成人迹罕至的沙漠。
C.胡双钱以他“精益求精,追求完美,打造极致”的工匠精神,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业绩。
D.人群中挤攘了一下,一个梳着童花头的男孩子跑过来,煞有介事地把一块钱放进了捐款箱。
4.下面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A.是否选择对社会对未来负责的低碳生活方式,是衡量现代人良好文明素质的重要标准。
B.对于名家的作品,我们不仅要品其神,还要观其行。
C.读了此文,我懂得了“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的道理。
D.通过老师的讲解,使他终于明白了写作文的技巧。
5.在下面语段空白处依次填入四个句子,排序恰当的一项是()(3分)春日踏青,青芜如毯,;夏日听雨,雨声淅沥,;秋日看花,花叶相辉,;冬日观雪,雪意阑珊,。
好诗如四季,岁岁不相同。
①诗是千缕缤纷下那一丝虚幻的朦胧②诗是玉田琼屋上那一份惊艳的洁白③诗是绿茵遍野时那一抹久违的清新④诗是红叶清风里那一派无尽的潇洒A.③④②①B.④③①②C.④②③①D.③①④②6.请从备选事物中任选一个,参照示例,仿写一句话,句式不限。
2024年达州市初中语文学业水平考试卷附答案解析
2024年达州市初中语文学业水平考试卷(考试时间:120分钟;全卷满分:150分)温馨提示:1.答题前,考生需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座位号正确填写在答题卡对应位置。
待监考老师粘贴好条形码后,再认真核对条形码上的信息与自己准考证上的信息是否一致。
2.选择题必须使用2B铅笔在答题卡相应位置规范填涂,如需改动,用橡皮擦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非选择题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对应的框内,超出答题区答案无效。
在草稿纸、试题卷上作答无效。
3.不要折叠、弄破、弄皱答题卡,不得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等影响答题卡整洁。
4.考试结束后,将试卷及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积累·运用(30分)1. 下列句中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熬过了这个严冬,爷爷翘(qiào)首以盼,想再看看日出。
燕子在呢喃(nán),大地在歌唱,春色里满是精神抖擞(shǒu)的人。
在这个春天,爷爷不再踌躇(chù),沿山路向山顶进发。
细密的汗珠浸湿了他的衣衫,瘦削(xuē)的他伫(chù)立在山顶,阳光映射在他充满褶(zhě)皱的脸上,他不由地吟唱:“红日升在东方,其大道满霞光……”一霎(shà)时,爷爷露出久违的笑容。
A. 翘qiào 喃nánB. 擞shǒu 躇chùC. 削xuē 伫chùD. 褶zhě 霎shà2. 下列句子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 你可曾在茫茫大雾中航行过,在雾中神情紧张地驾驶着一条大船,小心翼翼地缓慢地向对岸驶去?你的心怦怦直跳,唯恐意外发生。
B. 这里便是著名的长江奇观之一的冰塔林,从砾石堆上四面张望,晶莹连绵的冰峰、平坦辽阔的冰河历历在目。
C. 那索似有千钧之力,扯住两岸石壁,谁也动弹不得,仿佛再有锱铢之力加在上面,不是山顷,就是索崩。
D. 不要轻觑了事业对精神的濡养或反之的腐蚀作用,它以深远的力度和广度,挟持着我们的精神,以成为它麾下持久的人质。
中国的茶文化阅读答案
中国的茶文化阅读答案【篇一:中国的茶阅读答案】在中国已有四五千年历史,且长盛不衰,传遍全球。
茶是中华民族的举国之饮,中国茶文化糅合了中国佛、儒、道诸派思想,独成一体,是中国文化中的一朵奇葩。
②中国何时开始饮茶,人人言殊,莫衷一是。
唯大体上可谓开始于汉,而盛行于唐。
唐以前饮茶,陆羽《茶经》卷下《六茶之饮》概为言之,谓:茶之为饮,发乎神农氏,闻于鲁周公,齐有晏婴,汉有扬雄、司马相如,吴有韦曜,晋有刘琨、张载、远祖纳、谢安、左思之徒,皆饮焉。
但此多非史实,纵是史实,非加申述,亦不易明。
《茶经》云:神农《食经》茶茗久服,有力悦志(刘源长《茶史》卷一)。
陆羽《茶经》以为饮茶起于神农氏,然《食经》为伪书,尽人皆知,不足为据。
《尔雅》有苦荼之句,世以《尔雅》为周公时作品,谬以为饮茶自周公始,不知《尔雅》非作于周公,也不足为饮茶起始之证。
③在古代史料中,茶的名称很多,但茶则是正名,茶字在中唐之前一般都写作荼字。
荼字有一字多义的性质,表示茶叶,是其中一个义项。
茶字从荼中简化出来的萌芽,始发于汉代,古汉印中,有些荼字已减去一笔,成为茶字之形了。
不仅字形,茶的读音在西汉已经确立。
在古代史料中,有关茶的名称很多,到了中唐时,茶的音、形、义已趋于统一,后来,又因陆羽《茶经》的广为流传,茶的字形进一步得到确立,直至今天。
④茶能消除疲劳,使人精神振奋,增强思维和记忆能力;饮茶能兴奋中枢神经,增强运动能力。
茶中含有多种抗氧化物质与抗氧化营养素,对于消除自由基有一定的效果。
因此每天喝三两杯茶可抑制细胞衰老,达到延年益寿的目的。
茶叶中含有多种维生素和氨基酸,喝茶对于清油解腻,增强神经兴奋以及消食利尿也具有一定的作用。
但饮茶也需注意,并不是喝得越多越好,不宜餐前睡前喝茶﹐餐前喝茶容易刺激肠胃,睡前喝茶则容易影响睡眠品质;茶水不宜过浓,也不宜置放太久;服用药物时,不可以茶水配服,会影响药效。
⑤茶文化的内涵其实就是中国文化的内涵的一种具体表现,谈茶文化必须结合中国汉文化而论之。
《宁静》的阅读答案
《宁静》的阅读答案《宁静》的阅读答案1宁静是有地力的土壤①土地是要休息的,它如人一样。
②当季节将一床雪袄冰被覆盖在大地上的时候,我知道,这是让土地好好休眠——累了几个季节,长了几季庄稼,也该歇歇了。
于是土地在冰封的河流下,在厚厚的雪被里,慢慢进入了梦乡。
瘦了的土地,在梦中渐渐恢复了“地力”,一觉醒来,又以蓄足了的精力,去催生万物。
是啊,没有“地力”的土壤,任何种子也找不到生命的方向。
③人也是需要休息的,还需要宁静。
宁静是一幅画的底色,单一而纯清,你可在上面演绎色彩的故事;宁静是一块土地,肥沃而平坦,你可以在里面播撒智慧的种子。
宁静可以致远。
要想让自己促狭的心胸变得宽阔,人必须在宁静中拓展自己思维的疆土。
④苏东坡踌躇满志时,虽也是才华横溢,但在尔虞我诈的朝廷,写就的__也不过是应景之作。
当其绚丽的生活坠入谷底,瞬间只剩下一片灰暗之色。
无车马之喧,也无恭维之言。
宁静,宁静得没有半声问候,只闻自己的心跳;沉淀,沉淀得没有一丝亮光,只有泥土的颜色。
于是思维在漫长的宁静中,发酵成“地力”旺盛的土壤,渐渐地有了“一点浩然气,千里快哉风”的达观豪放,也就有了《赤壁赋》与《赤壁怀古》的不朽华章。
台湾作家林清玄说:“我们如果有颗宁静的心,即使是默默坐着,也可以感受到时间一步一步从心头踩过。
”能感受被时间的脚步踩过的心田,接通了地气与天光,思想怎能不生出万丈光芒?⑤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莫言说,他小说中的奇妙想象,得益于当年放羊的牧场。
偌大的牧场只有他和十几只羊。
他躺在辽阔的草地上,是牧场上唯一的主宰。
蓝天下,宁静中,风在动,云在飘,他的思绪也在飞。
是宁静激活了他奇特的想象,是宁静积蓄了他生命的能量。
⑥可现代许多人,在物质富足的时候,却越来越难以让自己宁静下来。
生活的快节奏,让心疲于奔命;物质的强烈欲望,让心痛苦不堪。
于是,人们将心灵寄托在热闹之中。
在觥筹交错中,喝着热闹的酒;在霓虹闪烁里,唱着嬉闹的歌。
没有宏大的布置不算排场,没有雷动的掌声不会说话……不闹点响动,人就不踏实,就如走夜路,故意吹着口哨给自己壮胆。
2013年山东高考真题语文含答案
2013 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山东卷)第Ⅰ卷(共36 分)一、(每小题 3 分,共15 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A.校.订(jiào)戛.然(jiá)佝.偻病(gōu)自怨自艾.(yì)B.降.服(xiáng)惊诧.(chà)超负荷.(hè)流水淙淙.(zōng)C.奇葩.(pā)胴.体(tóng)拗.口令(ào)三缄.其口(jiān)D.称.职(chèn)谄.媚(chǎn)一刹.那(shà)良莠.不齐(yǒu)2.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句是A.五台山位于山西东北部,是我国著名的佛教胜地,山上有许多寺院,善男信女络绎不绝。
B.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自古以来就是中国故有领土,这在历史和法理上都是清楚的。
C.作为一位大山深处的乡村教师,他不单给孩子们上课、辅导,还细心照料他们的生活。
D.对峙的双方情绪激动,箭拔弩张,幸亏民警及时赶到,才避免了—起暴力事件的发生。
3.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使用正确的一句是A.阳春三月,一位老人在杭州西湖岸边展示他高超的拳脚功夫,引来许多行人侧.目.观赏。
B.大学毕业已经十年了,其.间.,他换过几种不同性质的工作,但始终没有放弃专业学习。
C.老王一直热衷于收藏,每当得到心仪的藏品,喜悦的心情总让他如.坐.春.风.,夜不成寐。
D.此前中国航空西南分公司一直与四川航空公司鼎.足.而.立.,所占市场份额相差无几。
4.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句是A.最近两天,京津地区、华北中南部、黄淮、江淮、汉水流域、贵州等地的日平均气温达到了入夏以来的最高值。
B.《新民丛报》虽然名为“报”,其实却实期刊,是梁启超等人于 1902 年在日本横滨创办的,曾产生过较大影响。
C.在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当下,他不得不认真思考公司的业绩为什么会下滑,怎样才能打开产品的销路?D.新鲜大米,手感滑爽,米粒光洁,透明度好,腹白很小(米粒上呈乳白色的部分),做出的米饭清香可口。
古诗鉴赏表达技巧之动静关系知识、练习与答案
“动静结合”手法,是一种写景方式,往往是在一种意境 里描写动态与静态,形成形象在意境中的和谐统一的手法。 动静结合中往往是以静为主,以动衬静。因此,动静结合的 写景手法,多与衬托密切关联。动静是指对事物﹑景物作动 态﹑静态的描写,两者相互映衬,构成某种情趣。 如“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一静一动,动静结合,描 写出一幅雄浑开阔的景象,令人称道. 又如“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 “蝉噪”“鸟鸣” 写动景,“林静”“山幽”写静景,以声衬静,更见其静。
就是用运动的事物来衬运动的事物(包括把静止的事物当作 运动的事物)。如苏轼《江上看山》:“船上看山走如马, 倏乎过去数百群。前山槎牙忽变态,后岭杂沓如惊奔。仰看 微径斜缭绕,上有行人高缥缈。舟中举手欲与言,孤帆南去 如飞鸟。”按理,人立舟中,舟是动的,山是静的,而作者 却反转过来,赋予山以运动,让群山在眼前飞驰,看众岭在 身后惊奔,全诗呈现出一种轻快而壮美的律动。
阅读下面的诗,分析写景技巧
一鹭图· 刘羽 芳草垂杨荫碧流,雪衣公子立芳洲。 一生清意无人识,独向斜阳叹白头。 2.请你从表现手法的角度对诗中的第一句作简要赏析。
2.首句,以“芳草”、“垂杨”、“碧流”组合成一 幅春意盎然的画面,有声有色,动静结合,以优美的背景烘 托白鹭美好的形象。
阅读下面的诗,分析写景技巧
阅读下面的诗,分析写景技巧
针对性训练:一、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后面的问题。 江上看山· 苏轼 船上看山走如马,倏乎过去数百群。 前山槎牙忽变态,后岭杂沓如惊奔。 仰看微径斜缭绕,上有行人高缥缈。 舟中举手欲与言,孤帆南去如飞鸟。 江上看山· 苏辙 朝看江上枯崖山,憔悴荒村赤如赭。 暮行百里一回头,落日孤去霭新画。 前山更新色更深,谁知可爱信如今。 惟有巫山最浓秀,依然不负远来人。 1.这是苏氏兄弟在游三峡时写的同题诗,都是写江上看山,但 描写的方法不同,说说其不同点。 1.苏轼诗着重动态描写,以动衬动,以动写静,节奏 急促、迅捷。苏辙诗着重静态描写;层层铺垫,注重色彩; 节奏舒缓从容。
2024年四川省遂宁市中考语文真题卷及答案
秘密★启用前2024年遂宁市初中毕业暨高中阶段学校招生考试语文试卷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学校、姓名、准考证号用0.5毫米的黑色墨迹签字笔填写在答题卡上,并检查条形码粘贴是否正确。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24分)1.下面文段中画线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一粒种子,撑破躯壳,长成参天大树,这是生命的信念;一只飞鸟,冲破黑暗,唱响黎明的歌塌,这是希望的信念。
没有信念,就像巍巍大厦没有栋梁,只是散乱的瓦砾;没有信念,就如滔滔大江肆意横行,只是泛滥的洪水。
信念是明灯,为你扫除思想的阴霾;信念是巨轮,推动着你永远向前。
同学们,希望你们坚定信念,斩关夺隘,百折不挠,向着理想的彼岸进发。
愿你们背着信念的行囊启程远行,跨越沟壑高山,抵达成功的峰巅。
A.撑破(chēn)巍巍(wēi)肆意横行(sì)B.瓦砾(lì)泛滥(làn)斩关夺隘(yì)C.阴霾(mái)巨轮(nún)百折不挠(náo)D.行囊(náng)峰巅(diān)沟壑高山(hè)2.下列句子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自然有神魂,览物抒情怀。
长江黄河奔腾不息,以前呼后拥的夺人气势振憾心魄,催人奋进。
B.民族有大任,责任勇担当。
妇孺皆知的核物理学家邓稼先,契而不舍做学问的闻一多都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C.身处深渊,仍然追逐光明。
史铁生以笔为矛,顽强地突破疾病牢笼,终见生命曙光。
D.青年有作为,善于去探索。
我们要从没有路的地方践沓出来一条路,从荆棘丛生的地方开辟一条路出来。
3.依次填入下列横线上最恰当的一组词语是()一块烧红的铁,被铁匠死死地摁在砧上,来回__________,叮哐!叮哐!每一锤都是那么__________。
2020年中考试卷和答案重庆b卷
2020年中考试卷和答案重庆b卷**2020年中考试卷和答案重庆B卷**一、语文知识运用(共30分)1.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3分)A. 矗立(chù)哽咽(yàn)迸溅(bèng)恪尽职守(kè)B. 蹒跚(pán)喑哑(yīn)箴言(zhēn)踽踽独行(jǔ)C. 缄默(jiān)踌躇(chóu)拮据(jū)叱咤风云(zhà)D. 蹉跎(cuō)桎梏(gù)恣意(zì)栉风沐雨(zhì)答案:C2.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3分)A. 通过这次活动,使我们对环保有了更深的认识。
B. 重庆的夜景,以其灯火辉煌、色彩斑斓而闻名。
C. 为了防止不再发生类似事件,学校采取了严格的安全措施。
D. 他虽然年轻,但是工作经验丰富,深受同事们的敬重。
答案:B3. 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春天来了,小草从土里探出头来,好奇地打量着这个崭新的世界。
它们在风中摇曳,在阳光下______,尽情享受着大自然的恩赐。
A. 沐浴B. 沐浴着C. 沐浴了D. 沐浴过答案:B4. 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3分)A. 他虽然成绩优异,但总是不骄不躁,真是个谦谦君子。
B. 面对老师的批评,他竟然不以为然,真是让人哭笑不得。
C. 他虽然年纪轻轻,但已经著作等身,真是令人刮目相看。
D. 他总是喜欢独来独往,真是个孤芳自赏的人。
答案:A5. 根据语境,下列句子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①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情况发生了变化。
②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人们普遍认为地球是宇宙的中心。
③哥白尼提出了日心说,挑战了传统的地心说。
④这一理论的提出,标志着人类对宇宙的认识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A. ②①③④B. ②③①④C. ②④①③D. ③②①④答案:B6. 阅读下面的语段,完成(1)-(3)题。
宁静是一种生产力议论文阅读原文附答案宁静是一种生产力
宁静是一种生产力议论文阅读原文附答案宁静是一种生产力《宁静是一种生产力》议论文阅读原文①清人张潮在《幽梦影》中写道:“能闲世人之所忙者,方能忙世人之所闲。
”这句话颇有意味,意思是指大家都在忙碌的事情,你能够悠闲地对待它,才会有时间、有心思去满足自己的闲情逸趣。
②别人忙碌追逐的你不追赶,别人置之不理的你用心去体会。
这是一个发现的过程。
发现什么呢?发现一种生活方式,发现生命的质量。
《菜根谭》里说:“性躁心粗者一事无成,心平气和者百福自集。
”讲的是同样的道理。
③宁静有时也是一种生产力。
一个人能够平心静气,就能够获得一种智慧的能量,提高生命的质量和效率。
④我曾经看过一个小故事。
一位木匠把手表掉在半人高的刨花里,让众多徒弟去找,大家乱哄哄地找,怎么也找不着。
后来他的儿子独自在夜里静静地听手表走动的响声,始终找到那块手表。
事情很简单,道理却很深刻。
想想看,宁静难道不是一种生产力吗?⑤《庄子》中说:“水静犹明,而况精神!圣人之心静乎!天地之鉴也;万物之镜也。
”天地万物是可以映照在我们心中的,前提是心要安静。
喧嚣的小溪把碎沫拍打在山崖上的时候,澎湃的大海把浪花摔打在沙滩上的时候,它能照见世界吗?它什么也看不见。
⑥一个人的心里有太多欲望,过分在意他人的赞誉和诽谤之语,这颗心就会像喧嚣的小溪碎沫和澎湃的大海浪花,鼓动着,躁动着,这样的人能静下来吗?如果不能拥有一份宁静,不能拥有一种闲适,我们能看见生命的本真吗?⑦安静下来,在中国人本来的生命规律中去发现悠然的欢喜,对今天这个时代而言,也许不仅是一件锦上添花的事,说它是雪中送炭也不为过。
(选自《趣品人生》,有删改)《宁静是一种生产力》议论文阅读题目1.阅读②④两段,注意划线的两个论据,完成表格内容(3分)论据证明观点论证方法论据特点论证作用《菜根谭》名言心平气和能发现生命的质量a具有权威性c木匠儿子找手表b举例论证事实胜于雄辩2.第③段中,“获得一种智慧的能量”与“提高生命的质量和效率”能否对调?为什么?(3分)3.第⑥段,把加点的词“太多”删去,行不行?把划线的反问句“这样的人能静下来”改成陈述句,好不好?请说明理由(4分)4.你身边也有一些人不够“宁静”,请举例说明,并为他们提出建议。
初中语文中考总复习阅读理解专题训练《宁静》(含答案解析)
初中语文中考总复习——阅读理解专题训练(含答案解析)宁静(美)西格德·F.奥尔森①时值拂晓之前,那是众鸟还没有开始啼鸣的一段沉静。
湖泊轻轻地喘息着,像是还在睡梦之中,一起一落;依我看,它就像一块巨大的海绵将大地上所有的声音都吸了进去。
那是宁静的时光——没有吹动树叶的风,没有泛起波浪的水,没有兽叫和鸟鸣。
然而,我还是一如既往地倾听,绷紧了所有的神经去听——我也不知道听什么——只是试图捕捉到当黑暗离去时那一瞬间的意义。
①孤身站在那里,我感到充满活力,比以前任何时候都更为机警敏悟。
一声喊叫或一个举动都会打破这短暂的静谧。
这是一段宁静的时光,是与古老的节奏和时光的永恒、与湖泊的呼吸、与万物缓慢的生长保持同步的时刻。
在这里能够感受到宇宙,领悟到人与自然一体的真实含义。
①我曾经攀登过鲁滨逊山的一座高峰,在那里观看日落,俯瞰山下奎蒂科-苏必利尔荒原的湖泊河流、起伏的山丘和溪谷。
当我到达光秃的山顶时,太阳正悬在地平线上,像一个燃烧的火球,准备落入山下的黄昏。
山下更遥远的地方,在伸向湖面的一片松林里,是我那个倒写的V字形白帐篷。
当夜色来临之际,它显得十分渺小。
①当我观望和倾听时,渐渐地意识到昆虫缓慢沉稳的低鸣,透过虫鸣可以听到白喉带鹀的啼叫和隐身鸫悦耳的歌声。
但是站在高山之巅,这一切都显得遥远而模糊,渐渐地它们相互交汇,形成了一种巨大的、温柔的声音环绕于四周,那声音是如此轻柔,仿佛还不及我的呼吸声。
①眼下,太阳在山脊边颤动。
它充满了活力,几近流动,当我望着它落下时,我想我能感到地球在转离它,我真切地感到了地球的旋转。
总而言之,那是一种荒野的宁静,是一种人与自然一体的感觉,只有当没有任何视觉和声音的干扰时,只有当我们用内心之耳去听、用内心之眼去看时,当我们用全身心而不仅仅是用感官去感受和领悟时,才能够有这种感觉。
我认识到,没有宁静,就不可能领悟;不从外界影响中解脱出来,人就不可能理解精神的意义。
①一个寒冬的夜晚,我站在星空下倾听。
2020年精品五升六语文暑假作业(十八)-人教部编版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暑假作业(十八)(有答案解析)【本套试题主要包括基础知识的积累和运用、诗词百花园、古文乐园、阅读天天练、习作天地和日积月累几个部分。
其中习作天地不是每期都有,主要是从小的习作片断入手,培养各种写作能力。
而日积月累主要从拓展学生的课外阅读能力入手,从成语到名句,再到各种文学常识和名著的导读和模拟训练,旨在增强学生的课外阅读能力。
】基础知识的积累与运用一、看拼音写词语。
cán yǐ hào hàn shòu huò qū qiào zhū gě()()()()()liàng qiàng máo dùn àn gài qìn rén xīn pí()()()()二、给下面的加线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A.天太热了,我一回家就打开电风扇(shān shàn) 扇(shān shàn)风。
B.远处,传(chuán zhuàn)了一阵雷声。
C.小明喜欢看《水浒传(chuán zhuàn)》。
D.弟弟学会了系(jì xì)鞋带。
E.小红和小青关系(jì xì)很好。
F.我们走在弯弯曲曲(qū qǔ)的小路上。
G这首乐曲(qū qǔ)真好听啊!三、下面几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穿流不息置之不理阴谋诡计兴高彩烈B、不计其数眼花缭乱郑重其事莫明其妙C、别出心裁迫不急待再接再厉出类拔萃D、德高望重不攻自破走投无路漫不经心四、把下面的词语补充完整。
小心()()不()不()()无()事沉()()言()居()业不()不()()可()何大()大()五、查字典练习。
(4分)“拥”字,用音序查字法,应查音序()。
再查音节();用部首查字法,应先查部首(),再查()画。
湖南省湖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25届高三上学期月考(二)语文+答案
炎德·英才大联考长郡中学2025届高三月考试卷(二)语文本试卷共四道大题,23道小题。
时量150分钟,满分150分。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我们要理解中国传统的山水眼光,进而用这种眼光观看我们周围的真山真水。
什么是山水的眼光? 中国画家画一座山,通常先在山脚下住一段时间,在山腰又住一段时间,山前山后来回跑,又无数次登上山岭远望,最后整座山了然于心,待要画时,和盘托出。
一画之中,山脚与山体俱见,山前和山后齐观,巅顶与群峦并立,这就是所谓的“高远、深远、平远”。
不为透视所拘,不受视域所限,山水草木一例相看,烟云山壑腾挪反转。
古人把这种方法称为饱游而饫看,游目而骋怀。
山水眼光是一种不唯一时一侧的观看,更是将观看化入胸壑,化成天地综观的感性方式。
山止川行,风禾尽起。
中国人的内心始终有一种根深蒂固的山水依恋。
何谓“山”?山者,宣也。
宣气散,万物生。
山代表着大地之气的宣散,代表着宇宙生机的根源,故而山主生,呈现为一种升势。
何谓“水”? 水者,准也。
“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
”相对山,水主德,呈现为平势、和势。
正是这种山水之势在开散与聚合之中,在提按与起落之中,起承转合,趋背相异,从而演练与展现出万物的不同情态、不同气韵。
山水非一物,山水是万物,它本质上是一个世界观,是一种关于世界的综合性的“谛视”。
所谓“谛视”,就是超越一个人瞬间感受的意念,依照生命经验之总体而构成的完整世界图景。
这种图景是山水的人文世界,是山水的“谛视”者将其一生的历练与胸怀置入山水云霭的聚散之中,将现实的起落、冷暖、抑扬、明暗纳入内心的观照之中,形成“心与物游”的存在。
多年前,我曾在台北故宫博物院欣赏北宋郭熙的《早春图》。
我在这里看到一片奇幻的山壑被一层层的烟云包裹着,宁静而悠远,峻拔而生机勃勃。
这是早春即将来临之时的山中景象——冬去春来,大地苏醒,山间浮动着淡淡的雾气,传出春天的消息。
初三语文语段试题及答案
初三语文语段试题及答案一、语段阅读(共15分)阅读下面的语段,完成1-4题。
在城市的喧嚣中,我们常常渴望寻找一片宁静。
然而,真正的宁静并不在于环境的安静,而在于内心的平和。
当我们的心灵能够超越世俗的纷扰,达到一种超然的境界时,我们便能在任何环境中找到宁静。
这种宁静,如同山间的清泉,能够洗涤我们的灵魂,让我们的心灵得到净化和升华。
1. 语段中“喧嚣”一词的含义是什么?(3分)答案:喧嚣指的是城市中嘈杂、吵闹的声音和环境,象征着现代社会的纷扰和忙碌。
2. 根据语段内容,如何理解“真正的宁静”?(3分)答案:真正的宁静不是指外部环境的安静,而是指内心的平和与超然。
即使在喧闹的环境中,一个人如果能够保持内心的平和,不被外界干扰,那么他就能体验到真正的宁静。
3. 语段中“洗涤我们的灵魂”这个比喻表达了什么意思?(4分)答案:这个比喻表达了宁静能够净化人的心灵,就像清泉能够洗净污垢一样。
在这里,宁静被比喻为一种能够清洁和提升人的精神境界的力量。
4. 语段中提到的“超然的境界”指的是什么?(5分)答案:超然的境界指的是一种超越世俗纷扰,达到心灵自由和宁静的状态。
在这样的境界中,人能够保持内心的平和,不被外界的喧嚣和纷扰所影响。
二、文言文阅读(共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8题。
《岳阳楼记》范仲淹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
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俱兴,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属予作文以记之。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
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
然则北通巫峡,南极瑶池,抚绥四方,观行天下之民,信可乐也。
5. “政通人和”在文中的含义是什么?(5分)答案:政通人和指的是政治清明,人民和睦,社会秩序良好。
6. “百废俱兴”中的“俱”字如何解释?(5分)答案:“俱”在这里是“全部”、“都”的意思,表示所有的荒废事物都得到了复兴。
《门前种菜》阅读答案
《门前种菜》阅读答案《门前种菜》阅读答案阅读全文时挖掘句子的隐含信息和深层含义。
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门前种菜》阅读答案。
希望能够帮到大家。
门前种菜范匡夫我的房前屋后有一块近两分的空地,原来是一片又亮又粘的黄泥土。
2006年春入住后,买来一卡车钱塘江乌泥倒进去,装修房子剩下的黄沙又掺和里边。
乌泥对冲了黄泥的成色,沙子冲淡了它的粘性,一块黄泥地成了灰黑发亮又疏松的好菜地。
从此,一年到头,房前屋后满目青色,一片葱茏,家中蔬菜不断。
这不,你瞧,这会儿,秋分才过半个月,一地秋冬季节的蔬菜已长势喜人,满园一色青青,秋风过处,翠叶摇曳,绿波粼粼。
那栽下才20多天的土油冬儿,已长得比脚脖子高,身干粗短,枝叶厚实,叶子乌青鲜亮,你挨着我,我偎着你,挨挨挤挤,栽种时每丛相隔15厘米,现在走到跟前也看不到土了;那身架子特好的上海青(也是油冬儿的一种),一片片菜帮一层层严严实实地箍匝在一起,像紧束着腰身的美少女,腰顶上方小巧的圆叶形如调羹向外轻轻披出,灵秀俏丽,一张张如洗的嫩叶,像绿宝石一般发出悦目的光彩,预示着不久就要长成又高又丰满的大姑娘;刚成活开长的三月青,两片像芭蕉扇的叶子高高地斜撑着,别看叶面似老人的脸面皱皱巴巴,其实那墨绿色的光亮显现出的青春蓬勃才是它的本色;一丛丛大白菜刚刚蹿出盖在上面的枯草,冒出两片指头大的黄绿色的小芽儿,小叶子薄亮晶莹,阳光照来,透明如玉;还有青灰色的西兰花,淡青色的包心菜,鹅黄色的生菜,葱绿的菠菜,……一个个都像10来岁的少男少女,正扑楞楞地往上蹿。
种菜和种庄稼一样,一年四季,也就那么两回:春播秋种。
不用说,这会儿是秋种了。
待到来年春上,清明前后,种瓜种豆。
那时头年播种的都下架了,又开始种黄瓜、冬瓜、南瓜、苦瓜;四季豆、长豇豆、蚕豆、豌豆、毛豆;还有西红柿、茄子……灌木一样的茎杆,缠缠绕绕爬满棚架的枝蔓,累累实实吊挂着的青的、红的、白的、紫色的果实。
同一方地上,又描绘出另一幅美丽的图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宁静是一种生产力(9分)①清人张潮在《幽梦影》中写道:“能闲世人之所忙者,方能忙世人之所闲。
”这句话颇有意味,意思是指大家都在忙碌的事情,你能够悠闲地对待它,才会有时间、有心思去满足自己的闲情逸趣。
②别人忙碌追逐的,你不追赶,别人置之不理的,你用心去体会。
这是一个发现的过程。
发现什么呢?发现一种生活方式,发现生命的质量。
《菜根谭》里说:“性躁心粗者一事无成,心平气和者百福自集。
”讲的是同样的道理。
③宁静有时也是一种生产力。
一个人能够平心静气,就能够获得一种智慧的能量,提高生命的质量和效率。
④我曾经看过一个小故事。
一位木匠把手表掉在半人高的刨花里,让众多徒弟去找,大家乱哄哄地找,怎么也找不着。
后来他的儿子独自在夜里静静地听手表走动的响声,终于找到那块手表。
事情很简单,道理却很深刻。
想想看,宁静难道不是一种生产力吗?⑤《庄子》中说:“水静犹明,而况精神!圣人之心静乎!天地之鉴也;万物之镜也。
”天地万物是可以映照在我们心中的,前提是心要安静。
喧嚣的小溪把碎沫拍打在山崖上的时候,澎湃的大海把浪花摔打在沙滩上的时候,它能照见世界吗?它什么也看不见。
⑥一个人的心里有太多欲望,过分在意他人的赞誉和诽谤之语,这颗心就会像喧嚣的小溪碎沫和澎湃的大海浪花,鼓动着,躁动着,这样的人能静下来吗?如果不能拥有一份宁静,不能拥有一种闲适,我们能看见生命的本真吗?⑦安静下来,在中国人本来的生命规律中去发现悠然的欢喜,对今天这个时代而言,也许不仅是一件锦上添花的事,说它是雪中送炭也不为过。
(选自《趣品人生》,有删改)小题1:阅读②④两段,注意出现的两个论据,完成表格内容(3分)论据证明观点论证方法论据特点论证作用《菜根谭》名言心平气和能发现生命的质量A具有权威性B木匠儿子找手表一个人平心静气能获得一种智慧的能量,提高生命的质量和效率举例论证确凿,可信度高小题2:第③段中,“获得一种智慧的能量”与“提高生命的质量和效率”能否对调?为什么?(2分)小题3:第⑥段把加点的词“太多”、“过分”删去行不行?请说明理由(2分)小题4:你身边也有一些人不够“宁静”,请举例说明,并为他们提出建议。
(2分)参考答案:小题1:A引用论证 B以确凿的资料和具体的事例论证了中心论点宁静是一种生产力,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
小题2:不能。
因为只有先获得,然后才能提高,两者有承接及递进的关系。
小题3:不行“太多”“过分”用来表示程度的,起修饰限制的作用,如果删去,就导致说法绝对,不符合实际情况,破坏了语言的严密性、逻辑性。
小题4:答案要具体,即身边的人不宁静的表现;建议也要有可操作性。
示例:自习课时东张西望,说笑聊天,找不到事做。
建议:看看周围认真做事的同学,想想老师布置了什么任务,然后定下这节课的任务。
小题1:试题分析:在议论文中,用书籍记载的材料,用名人的名言来证明观点,都属于引用论证(注意不能只写“引用”,要写“引用证论”),用具体的事例证明论点叫举例论证。
小题2:试题分析:细心理解“获得”“提高“的意思和它们之间的逻辑关系。
小题3:试题分析:个人的心里有欲望,在意他人的赞誉和诽谤之语,并不没有错,作者是要说明一种不正确的思想,所以要用修饰性词语,所以这些修饰性词语不能删,删去了就违背了作者的写作意图。
小题4:试题分析:理解“不够宁静”的含义:不能静心做事做学问,身心浮躁。
可从学校生活中举例说明,一些学生之所以学习不好,就是因为静不下心来。
提的建议要针对举的例子,要具体有可操作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