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对流感的认识

合集下载

从中医的角度全面认识流行性感冒

从中医的角度全面认识流行性感冒

从中医的角度全面认识流行性感冒流行性感冒的辨证规律在流行期间,诊断流感虽较简单,但在非流行期间,诊断颇属困难。

因有多种疾病,其临床症状极似流行性感冒。

所以,关于流感的发病因素、流行季节、发病过程及其分类等问题,亦即掌握流感的辨证规律问题,是防治流感的重要关键。

1流行因素流行性感冒的病原体是滤过性病毒。

但是,因病毒有不同类型以及病毒的变异等问题,从而增加了流感流行规律的复杂性。

祖国医学虽对病原体尚没有直接观察到,但已注意其自然环境、气候的外在因素,和这些因素对流感流行规律的影响。

古人所谓「暴寒」、「风邪」、「时行乖戾之气」,虽非明指病毒,但可以说明这些因素是引起流感流行的诱因。

同时,还认识流感是由呼吸道传染及其容易引起流行的发生和预防的方法。

2流行季节祖国医学谓「春应温而反寒,夏应热而反冷,秋应凉而反热,冬应寒而反温,此非其时而有其气,是故一岁之中,病无少长,率相似者,此则时行不正之气也。

」说明四时非时之气均能引起疾病的流行。

但亦有不因非时之气而发病的,即所谓六气外感为病。

所以对流感的辨证,在因时制宜的情况下,既要分析非时之气,又要分析当令之邪。

例如:冬日为寒水正令,单衣薄被,感冒寒邪,多恶寒、发热、头痛、无汗、脉浮紧,此即当令之寒邪为病;若气候反温,感其气而发病者,则为非时之气为病,当于冬温法中求治。

春日为风木主令,春日感冒风邪,若初起微恶寒,后则但热不寒,头胀、身痛、口渴、咳嗽、或自汗,脉浮数者为风温,亦当令之邪为病;若寒水之气未尽,或气候骤寒,感之而发病者,则又为非时之气为病,当于感冒寒邪法中求治。

夏日则多属热属暑。

长夏则多兼暑兼湿。

秋日则燥气偏胜,而燥又有两种性质,一属于凉,一属于热,因之有凉燥和温燥两种不同的类型。

以上根据时令不同,寒温各异,则四时流感亦因时变化,而表现不同的症候类型,在临床上,「审查病机,无失气宜。

」自能收到「必伏其所主,而先其所因」的治疗效果。

3发病过程及分类1.发病过程流感的发病过程很短,病势发展很快,一般1~2天症状达最高峰,各种症状可渐次消失遗留极度虚弱和劳动力的降低。

中医药防治流感知识

中医药防治流感知识

中医药防治流感知识
中医药在防治流感方面有以下知识:
1. 中医药强调整体观念:中医药认为人体内外环境的变化都会影响人体的健康,因此在预防流感时需要注意加强身体的整体调理和提高免疫力。

2. 中医药注重个体化辨证施治:中医药认为每个人的体质不同,对流感的反应也不同,因此在使用中药治疗流感时,应根据个体的病情进行辨证施治,即根据不同症状和体质选择相应的中药进行治疗。

3. 中医药推崇“补虚扶正”:中医药认为在预防和治疗流感时,应重视补充营养和调整身体的防御功能,以提高抵抗力和免疫力。

常用的中药有人参、黄芪、党参等。

4. 中医药强调“清热解毒”:中医药认为流感属于“热毒侵袭”,
因此在治疗过程中应用一些能够清热解毒的药物,如连翘、金银花等。

5. 中医药也可以配合西医药物使用:中医药并不排斥西医药物,而是可以与西医药物相结合,以提高治疗效果。

在使用中医药治疗流感时,可以结合使用抗病毒药物和退热药物等。

需要注意的是,中医药在防治流感方面的效果可能因人而异,且有待科学验证。

在面对流感时,应根据个人具体情况和医生的建议选择适合的治疗方法。

流感的中医药预防

流感的中医药预防

流感的中医药预防流感作为一种常见的传染病,每年都会给人们的健康带来威胁。

在中医药的理论指导下,我们可以采取一些预防措施来降低感染流感的风险。

本文将从中医药的角度出发,探讨流感的中医药预防方法。

一、中医药理论对流感的认识1.1 中医药将流感归为“风邪”范畴中医药认为流感是由“风邪”所致,主要症状为发热、头痛、咳嗽等。

1.2 中医药强调“预防为主”中医药强调通过调整体质、增强反抗力来预防疾病的发生。

1.3 中医药注重整体调理中医药认为人体内外环境的平衡对健康至关重要,因此注重整体调理以增强反抗力。

二、中医药预防流感的方法2.1 合理饮食中医药强调饮食调理,建议多食用具有抗病毒作用的食物,如葱、姜、蒜等。

2.2 调节作息保持良好的作息习惯,避免过度疲劳,有助于增强免疫力。

2.3 运动锻炼适当的运动可以促进气血流通,增强体质,提高反抗力。

三、中药预防流感的常用药物3.1 防风通圣丸具有驱风散寒、解毒抗病毒的功效,适合于感冒引起的流感。

3.2 金银花颗粒金银花具有清热解毒、抗病毒的作用,适合于流感早期预防。

3.3 藿香正气水藿香正气水能健脾胃、散寒解表,适合于风寒引起的流感。

四、中医药穴位预防流感的方法4.1 合谷穴位于手背第一、二掌骨之间,具有调温和血、增强免疫力的作用。

4.2 风池穴位于颈部,具有散风清热、缓解头痛的功效。

4.3 太冲穴位于足底第一、二跖骨之间,有温经散寒、增强体质的作用。

五、中医药草药预防流感的方法5.1 荆芥煎剂荆芥具有祛风散寒、解表散寒的功效,适合于风寒型流感的预防。

5.2 薄荷薏米汤薄荷薏米汤可以清热解毒、利湿化痰,适合于痰湿型流感的预防。

5.3 桂枝茯苓丸桂枝茯苓丸具有温经散寒、祛湿化痰的作用,适合于湿邪型流感的预防。

综上所述,中医药在预防流感方面有着独特的理论和方法,通过合理饮食、调节作息、运动锻炼等措施,结合中药药物、穴位、草药等预防方法,可以有效降低感染流感的风险,提高免疫力,保障人们的健康。

流感的中医药防治PPT课件

流感的中医药防治PPT课件

证型:气阴两虚,正气未复
主症:神倦乏力,气短,咳嗽, 痰少,纳差。 舌脉:舌暗或淡红,苔薄腻,脉 弦细。
煎服方法
水煎服,每剂水煎400毫升,每次口 服200毫升,1日2次;必要时可日服2 剂,每6小时口服1次,每次200毫升 。也可鼻饲或结肠滴注。
治法:益气养阴
方药:沙参麦门冬汤加减 沙参15g麦冬15g五味子10g浙贝母10g 杏仁10g青蒿10g炙枇杷叶10g焦三仙各 10g
此PPT下载后可自行编辑修改
流感的中医药防治
医者人之司命,如大将提兵,必谋定而后战。
开始啦!请将手机调成静音,如有疑问可以随时打断我!
主要内容
01 中医对流感的认识 02 流感的中医辨证治疗 03 预防调护
PART 01
中医对流感的认识
中医对流感的认识
病名
温病、戾气
病因病机
外感六淫邪气所致。外邪上受,首先犯 肺,肺气失宣,卫气被遏,出现一系列 卫表症状,为表热实证。若人体正气偏 虚,病邪由卫入气,邪正斗争激烈,脏 腑功能失调可致邪毒入里化热。进一步 发展可灼伤气营,成气营两燔之证。后
加减
PART 03
预防调护
预防调护
虚邪贼风,避之有时
冬季风寒之邪当令, 天气寒冷干燥,应注 意保暖并适时增减衣 物。减少外出次数及 到人员密场所逗留时 间;外出带口罩;做 好个人卫生、勤洗手 、勤更衣。
食饮有节
饮食清淡、多喝水、 多食用水果蔬菜及牛 奶、鸡蛋、瘦肉等优 质蛋白质,提高机体
免疫力。
煎服方法
水煎服,每剂水煎400毫升,每次口 服200毫升,1日2次;必要时可日服2 剂,每6小时口服1次,每次200毫升 。也可鼻饲或结肠滴注。
治法:解毒清热,泻肺活络

中医对流行性感冒的认识和治疗

中医对流行性感冒的认识和治疗

中医对流行性感冒的认识和治疗流行性感冒是人类面临的重要公共健康问题之一,针对流感,西医学除了早期给予抗病毒药物和对症支持治疗外,没有更好的办法。

古代中医学在流感防治中曾积累了大量的经验,值得我们借鉴。

但由于中西医学病名诊断的不同,导致了古代很多经验不能直接拿来使用。

1.中医如何认识流行性感冒?从《黄帝内经》时起,中医就开始记载和治疗感冒。

感冒这个词本身也来源于中医典籍,感就是指感受外邪,冒则指感冒时出现的咳嗽、流涕、嗓子疼等症状,就像是在人体内向上冒一样,所以称为感冒。

您看,仅仅两个字,即指明了发病原因,又概括了发病特征,这也就难怪感冒这个词深入人心,以至连西医也不得不沿用至今了。

①感冒的外因感受外邪其实,在引发感冒的病因上,中医和西医的许多看法是相似的。

中医所说的感冒也有普通感冒和流行性感冒的区分,只不过把流行性感冒叫做时行感冒、时行病或瘟疫,中医还认为,无论是普通感冒还是流行性感冒,其外因都是感受外邪,这与西医普通感冒和流感主要都是由病毒引发的观点也是一致的。

普通感冒患者和时行感冒患者所感受到的外邪也是不尽相同的。

中医认为一年有二十四个节气,每一个节气都有自己的寒热变化。

如果寒热变化适度、正常,与当时节气相符,处在这种环境中的人体就不容易得病;但如果寒热变化过度、反常、与当时的节气不符,按照中医的说法就是非其时有其气,这种气候就是邪气,人体感受了这种邪气就很容易得感冒。

如果邪气中夹杂了感染性很强的时行疫毒,就会引起时行感冒,使患者相互传染,造成广泛的流行。

②感冒的内因内有火毒与西医不同的是,中医不仅认识到了感冒外因,还看到了人体自身因素在感冒发病过程中所起到的决定性作用。

试想,同一个地区的人们,所处的环境、气候都差不多,可为什么有的人就常年不患感冒,有的人就一年到头感冒不断,这说明感受外邪只是引发感冒的诱因,人体自身的内因才是引发感冒的决定因素。

那么,究竟是什么内因引发了感冒呢?经常感冒的人都有这样的体会,感冒之前常会出现嗓子疼、口腔溃疡、牙龈肿痛等上火的症状,然后打喷嚏、流鼻涕等感冒症状才出现。

中医预防流感知识

中医预防流感知识

中医预防流感知识一、背景与目标流感,由流感病毒引起,是一种急性呼吸道传染病。

每年,流感在全球范围内流行,影响人类健康。

中医学在预防和治疗疾病方面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经验。

本文旨在向读者介绍中医对流感的预防知识,帮助大家提高对流感的预防意识,降低感染风险。

二、中医对流感的看法中医认为,流感属于“时疫”、“感冒”范畴,主要是由于人体正气不足,外感六淫邪气,尤其是风寒、湿热之邪所致。

中医强调“治未病”,即预防为主,通过调理身体、增强免疫力来抵御外邪入侵。

三、中医预防流感的方法1. 饮食调理:中医认为“药食同源”,通过合理饮食可以增强身体免疫力。

建议多食用新鲜蔬菜、水果、杂粮等富含维生素、矿物质的食物,避免食用生冷、油腻食物。

同时,可根据个人情况,适当食用一些具有清热解毒、生津止渴作用的食品,如菊花、绿豆、梨等。

2. 运动锻炼:中医提倡“动则生阳”,适量的运动有助于提升身体阳气,增强抵抗力。

建议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方式,如太极拳、八段锦、散步等。

运动时应避免出汗过多,及时补充水分。

3. 情志调护:中医认为情志失调可导致脏腑功能紊乱,进而影响身体健康。

在预防流感的过程中,应保持心情舒畅、心态平和,避免过度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

4. 起居规律:保持良好的作息习惯,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

同时,注意室内空气流通,保持室内干燥、清洁,有助于预防流感。

5. 中药预防:针对易感人群,可选用一些具有清热解毒、益气养阴、祛湿解表作用的中药或药膳进行预防。

例如,玉屏风散、板蓝根冲剂等中药在临床上具有一定的预防流感作用。

四、结语中医在预防流感方面具有独特的理论和方法。

通过饮食调理、运动锻炼、情志调护、起居规律以及中药预防等多种手段的综合运用,可以帮助我们提高免疫力,降低感染流感的风险。

在流感高发季节,我们应保持警惕,积极采取预防措施,共同守护健康。

中医对流行性感冒的认识

中医对流行性感冒的认识
2.指流行性;如感冒傳染性强,呈流行性者稱為 時行感冒,即是時疫。
医学PPT
3
普通感冒 —— 是感受風邪所引起;可因 季節氣候,地域環境的不同 而有不同的兼夾:如兼寒、 兼熱、兼燥、夾暑、夾濕等。
時行感冒 —— 是感受四時不正之氣夾時 行疫毒 所引起;
医学PPT
4
西醫所講的流行性感冒與中醫所講的 時行感冒相似;如其臨床証候表現符 合温病特點者,又可按温病論治;如 出現大流行者,可稱時疫,屬疫証範 圍。
柴 胡3錢 葛 根5錢 白 芷2錢 黃 芩3錢 芍 藥3錢 甘 草1錢 板藍根5錢 大青葉3錢
羌 活2錢 桔 梗3錢 石 膏5錢
挾濕者,加藿香3錢、佩蘭3錢、生薏
仁5錢等。
医学PPT
15
雙解湯:
麻 黃2錢 防 風3錢 荊 芥3錢 黃 芩3錢 梔 子3錢 連 翹3錢 石 膏5錢 桔 梗3錢
若咳喘甚者,加杏仁、桑白皮、枇杷葉止 咳平喘; 大便秘結不通者,加大黃、芒硝通腑瀉熱。
医学PPT
10
其他季節的流感可根據不同的兼夾而作出適 當的加减用藥:
如發生於夏季,兼夾暑濕,症見心煩、口渴、 小便短赤、舌紅苔膩,可去荊芥、淡豆豉, 加荷葉3錢 青 蒿2錢 滑 石6錢 西瓜翠衣5 錢等。
如發生於秋季,兼夾燥邪者,症見咳嗽少痰、 鼻咽乾燥、口干渴、舌苔干燥,可去荊芥、 淡豆豉,酌加辛涼甘潤之品,如天花粉4錢、 沙 参5錢、 梨皮5錢等。
医学PPT
16
(三) 邪毒壅肺
【症候】高熱、汗出、口渴、咳嗽喘促、 咯痰黃稠或痰中帶血、舌質紅或暗紅、舌 苔黃、脉數。
【治法】清熱、宣肺、解毒 。
【方藥】麻杏石甘湯合千金葦莖湯加减
医学PPT
17
炙麻黃2-3錢 杏 仁3錢 甘 草2錢 葦 莖1兩 冬瓜仁5錢 薏苡仁1兩 魚腥草5錢 葶藶子5錢 連 翹3錢 大青葉3錢

中医药预防流感知识

中医药预防流感知识

中医药预防流感知识流感是一种传染性疾病,其症状包括高热、咳嗽、头痛、肌肉疼痛等。

每年冬季都是流感高发期,因此了解流感的预防知识显得尤为重要。

中医药作为中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拥有丰富的预防流感的经验和方法。

本文将为大家介绍中医药预防流感的知识。

一、中医药对流感的认识中医药认为,流感是由外感风寒、风热、风湿等邪气入侵人体所致。

同时,流感也与个人体质的强弱、脾胃功能的健康与否密切相关。

中医药的预防理念是以调整体质、提高机体抵抗力为主要目标,通过中药辨证施治来达到预防流感的效果。

二、中医药预防流感的方法1. 注重锻炼身体中医强调“外感与内伤”的关系,即外界邪气侵袭依赖于个人体质的强弱。

因此,注重锻炼身体,增强体质,提高机体免疫力是预防流感的重要手段。

适度的体育锻炼,如散步、慢跑、太极拳等,可增强体质,提升机体免疫功能,降低患病风险。

2. 合理饮食中医强调“宜寒热”,即根据季节变化调整饮食。

冬季流感高发期,应适当增加温热食物的摄入,如姜、葱、大蒜等,以帮助机体抵御寒邪。

此外,还应多摄入富含维生素C的食物,如柑橘类水果,以增强机体的抵抗力。

3. 注意保暖在冬季,保暖十分重要,可以有效预防流感。

按中医的观点,寒邪入侵人体,易导致阳气不足,从而减弱机体抵抗力。

因此,在寒冷的环境下,保持良好的保暖措施,如穿着厚衣服、戴帽子、手套等,有助于防止寒邪侵袭。

4. 中药预防中药作为中医药预防流感的重要手段之一,有着丰富的经验和独特的优势。

常用的预防流感的中药有防风、花粉等,这些中药具有解表散寒、抗病毒的功效,能够提高机体免疫力,增强抵抗力,预防流感的发生。

5. 疏导情绪情绪对人体的免疫功能有着重要影响。

中医强调情志与体质的关系,过度的悲喜、愤怒、忧郁等情绪都会导致体内气血运行不畅,从而影响了机体的免疫力。

因此,保持良好的心态,积极面对生活压力,有助于预防流感和其他疾病的发生。

三、中医药预防流感的优势中医药作为我国传统医学的瑰宝,有着显著的优势在预防流感中的应用。

中医理论在流感防治中的应用

中医理论在流感防治中的应用

中医理论在流感防治中的应用近年来,流感病例的增多引起了人们的高度关注。

中医作为中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流感防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本文将从中医理论的角度,探讨中医在流感防治中的应用。

一、中医对流感的认识中医传统观点认为,流感是由外感风邪入侵人体而引起的急性传染病。

中医认为,人体内外环境的平衡与失衡决定了人体的健康与疾病。

在流感防治中,中医注重从整体上调节机体,以增强抵抗力,达到预防和治疗的目的。

二、中医治疗流感的方法1. 辨证施治中医强调“辨证施治”,即根据不同的症状表现,对病情进行辨证分型,然后针对不同的证型进行针灸、中药调理等相应的治疗方法。

例如,对于流感早期症状明显、发热、头痛等表现的患者,中医一般采用清热解毒、祛风散寒的方法进行治疗;对于已经出现咳嗽、咯痰等症状的患者,中医则采用理气化痰、润肺止咳的方法进行治疗。

2. 中草药的应用中医在流感的治疗中广泛运用各种中草药。

根据患者的病情,中医师会选择适当的草药进行配伍应用,以达到预防和治疗的效果。

例如,薏苡仁具有清热利湿、化痰止咳的功效,可以用于治疗流感中的湿热症状;黄芩具有清热解毒、凉血止血的作用,可以用于治疗流感中的高热和咳嗽等症状。

中草药的应用在流感防治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三、中医的预防措施除了治疗流感,中医还注重预防流感的措施。

中医认为,健康的生活习惯和良好的饮食习惯对于预防流感起到重要作用。

中医建议人们保持充足的睡眠,合理饮食,适度运动,以增强身体的抵抗力。

此外,中医还鼓励人们养成勤洗手、保持室内通风等良好卫生习惯,以减少病毒传播的机会。

总结起来,中医在流感防治中的应用,通过辨证施治、中草药的应用以及预防措施等多种方法,可以增强人体的免疫力,提高抵抗力,达到预防和治疗流感的效果。

中医在流感防治中发挥着独特的优势,值得我们深入研究和推广应用。

中医对于流感的调理与预防

中医对于流感的调理与预防

中医对于流感的调理与预防流感是一种常见的呼吸道传染病,多由流感病毒引起。

中医认为,流感是由于人体内外环境的变化导致气机失调,阴阳失衡所引起的。

针对流感的调理与预防,中医有着独特的方法与原则。

以下是中医对于流感的调理与预防的相关指导:一、调理方法:1. 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中医强调良好的生活习惯对于身体健康的重要性。

保持规律作息、避免熬夜,保持室内空气的流通,保持充足的睡眠,注意个人卫生,都是预防流感的关键。

2. 食疗调理:中医强调饮食对于身体的调理作用。

在流感期间,适量加入一些具有抗病毒活性的食物,如鸡蛋、鳗鱼、香菇、枸杞等,可以增强免疫力,缓解症状。

3. 中药调理:中医注重平衡身体阴阳,通过中药调理来增强体质。

根据个体病情,中医师会开具相应的中药方剂,如清热解毒、祛风散寒等方剂,来缓解发热、咳嗽等症状,并增强抵抗力。

4. 调养情志:中医认为情志和身体健康密切相关。

在流感期间,保持良好的情绪,避免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可以增强身体的抵抗力,有助于恢复健康。

二、预防方法:1. 注重个人卫生:勤洗手、咳嗽与打喷嚏时用纸巾遮盖口鼻、经常通风换气,是预防流感的重要措施。

避免与患者密切接触,尽量减少到人群拥挤的地方,特别是流感高发期。

2. 加强体育锻炼:适度的体育锻炼可以提高身体免疫力,增强身体的抵抗力。

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方式,每天坚持适度运动,如散步、跑步、太极拳等,有助于预防流感。

3. 中药预防:中医有一些适合预防流感的中药方剂,如藿香正气口服液、板蓝根颗粒等。

在特定时期,如流感高发季节或流感病毒暴发期,适量使用这些中药,可以增强免疫力,降低感染的可能性。

4. 中医养生:中医强调平衡身体的阴阳,提倡养生保健的方法,如适当按摩,保持情绪稳定等。

定期到中医机构接受身体调理,也是预防流感的一种方式。

总结起来,中医对于流感的调理与预防方法包括调理个人生活习惯、食疗调理、中药治疗、调养情志等。

而预防方法主要包括注重个人卫生、加强体育锻炼、中药预防、中医养生等。

【科普】中医谈流感

【科普】中医谈流感

【科普】中医谈流感中医认为感冒俗称“伤风”,是常见的外感疾病,常因气候骤变,冷热失常,外邪乘虚侵袭,酿成感冒。

中医临床分为风寒感冒和风热感冒。

中医对于治疗流感最好的办法是服用汤药;因为其针对性强,很少有副作用,从临床看,退烧、止咳、利咽等效果还是比较理想的。

平时生活中,患感冒后,首先应区别是细菌性还是病毒性及其它病源感染,选择有针对性药物治疗。

许多人有一误区,只要发烧、咳嗽就吃抗生素,有的医生也不加以区别而开许多高级抗生素,其实在病毒感染初期抗生素不起作用,如病后期防止细菌感染,可选用一般抗生素即可,而不必用高级抗生素,这样既达到了治病的目的,又防止了抗生素的滥用及浪费。

由于流感是病毒性传染病,没有特效的治疗手段,因此预防措施非常重要。

“正气内存,邪不可干,邪之所腠,其气必虚。

”中医认为人体的抵抗力为“正气”,一切致病菌为“邪气”。

当人正气充足时就是抵抗力强盛的时候,任何邪气就不可能使人患病,这就体现了养生防病的重要性。

而预防流感也不例外。

主要预防措施包括:01每天饮水不少于2000毫升多喝水可促进新陈代谢。

冬季北方气温低,天气干燥,容易出现口干、咽干、皮肤干燥等,多饮水不但可以补充人体所需的水液,还可以预防、治疗口干、咽干等干燥症状的出现,最主要的是还可以防止内热的产生。

尤其是小儿,如果饮水量太少就容易产生内热,一有风吹草动就会感冒,中医称之为“内热外感”,所以要多饮水,从而预防流感。

02加强运动不可少坚持耐寒锻炼非常必要。

方法有早晨上班多走路,上班之中多爬楼,下班也要去散步。

每天行走5--10公里是非常好的锻炼方法,适合所有人群,有人说:上班太远不能走,下班太累懒得走。

其实,这样很不好,养生最重要的是坚持。

如果上班太远可以走1--2站再坐车或者早下两站;上班中爬楼梯既可以锻炼身体还可以防止被流感病毒感染,因为封闭的电梯更适合流感这种呼吸道传染病的传播,当电梯中有一个人得了流感,其他人就有可能被传染,所以建议大家多爬楼梯。

流感的中医药预防

流感的中医药预防

流感的中医药预防流感是一种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具有高传染性和较高的致病率。

中医药在预防和治疗流感方面有着丰富的经验和独特的优势。

下面是关于流感的中医药预防的详细内容。

一、中医药理论对流感的认识中医药认为,流感是由外邪侵袭人体而引起的,主要表现为寒邪、暑邪、湿邪、燥邪等不同的病因。

中医药预防流感的理论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预防感受外邪:中医认为人体的反抗力是抵御外邪侵袭的重要因素。

因此,保持良好的体质和充足的精气神是预防流感的关键。

2. 调节气机:中医认为气机调畅是人体健康的基础,而外邪侵袭会导致气机紊乱。

通过调节气机,可以增强人体的反抗力,预防流感的发生。

3. 疏风解表:中医药认为流感主要表现为风寒、风热等症状,通过疏风解表可以排出体内的邪气,减轻症状,促进康复。

二、中医药预防流感的方法1. 药物预防:中医药中有许多药物可以用于预防流感,如银翘散、板蓝根等。

这些药物具有较强的抗病毒和抗炎作用,可以增强人体的免疫力,预防流感的发生。

2. 饮食调理:中医药认为饮食对于预防流感起着重要的作用。

建议多吃些具有抗病毒和提高免疫力的食物,如鲜果蔬菜、蘑菇、中药材等。

同时,避免食用辛辣刺激性食物,以免伤害脾胃。

3. 调节作息:中医药强调人体的阴阳平衡,良好的作息规律对于预防流感至关重要。

建议保持充足的睡眠,避免过度疲劳,保持心情舒畅,增强体质。

4. 环境调理:中医药认为环境对于预防流感也有一定影响。

建议保持室内空气流通,避免长期待在封闭的空间中。

同时,保持室内的湿度适宜,避免过干或者过湿的环境。

三、中医药预防流感的案例以下是一位患者通过中医药预防流感的案例:患者是一位35岁的女性,每年都容易感染流感。

经过中医药的调理,她成功预防了今年的流感。

具体治疗过程如下:1. 中医辨证分析:根据患者的症状和体质,中医师判断她属于体质虚弱,易感受外邪。

同时,她的气机较弱,容易受寒邪侵袭。

2. 中医药治疗:中医师赋予患者银翘散加减。

中医认为流感分为三种风热湿热风寒治法不同

中医认为流感分为三种风热湿热风寒治法不同

中医认为流感分为三种风热湿热风寒治法不同流感,通常认为是由于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具有较强的传染性。

中医如何看流感?厦大医学院副主任医师何宽其认为,流感,属中医学“伤寒”“温病”范畴,临床最常见有三种证型。

记者白丽辨证流感的3种证型及用药风热型症状表现:发热,微恶风寒,头痛,无汗或少汗,口微渴,鼻塞,流黄浊涕,咽喉红痛,咳嗽,咯黄黏痰,舌尖红苔薄黄,脉浮数。

治疗:中成药可选抗病毒冲剂、莲花清瘟胶囊、银翘VC片、桑菊感冒片、玄麦甘桔颗粒、板蓝根冲剂。

湿热型症状表现:发热,恶寒,无汗或少汗,头痛,头重如裹,身重酸痛,四肢倦怠,胸闷,胃脘胀满,食欲不佳,大便黏腻,口不渴,或有咽喉肿痛,舌尖红,舌苔白厚腻或淡黄厚腻,脉濡缓。

治疗:中成药可选用甘露消毒丸、保济丸。

风寒型症状表现:恶寒重,发热,无汗,头痛,四肢酸痛,鼻塞,流清涕,喷嚏,咽痒,咳嗽,咯白稀痰,口不渴或渴喜热饮,舌淡白或淡红,苔薄白而润,脉浮或浮紧。

治疗:中成药可选择九味羌活丸、小青龙丸、通宣理肺丸。

提醒患者注意隔离房间用醋熏蒸那么如何预防流感呢?何宽其给到以下具体建议:1.已患流感者,要注意隔离,尤其是不要到学校、超市等公共场所。

2.公众场所,要使用消毒喷剂喷洒和擦拭进行消毒预防。

如果是家庭,熬醋熏蒸房间,是一种经济有效的预防流感的方法。

平时房间要多通风,保持空气的流通。

3.普通民众,建议佩戴口罩,注意防寒保暖、睡眠充足。

身体偏热者,可煎服板蓝根、大青叶、银花、连翘等中药预防;身体偏湿热者,可煎服青蒿、黄芩、藿香、鱼腥草等中药预防;身体偏寒者,可煎服大蒜、桂枝、羌活、生姜等中药预防。

4.打流感疫苗,对预防流感有所帮助。

中医防治流感

中医防治流感
中医治疗流感的方案和用药缺乏统一的标准和规范,不同医生的治疗方法可能存在较大 差异,这不利于临床试验和推广应用。
难以规模化
中医治疗流感多采用个体化的诊疗方式,难以实现规模化治疗。同时,中药材的质量和 供应也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可能存在不稳定的情况。
05
中医防治流感的案例分享
成功案例一:某某患者的中医治疗方案
优势
01
整体观念
中医强调整体观念,认为人体内部环境与外部环境、气候变化等相互关
联、相互影响。在治疗流感时,中医注重调理身体、改善体内环境,增
强机体免疫力,从而达到防治疾病的目的。
02
辨证施治
中医通过望、闻、问、切等多种方式了解患者的病情,根据个体差异进
行辨证施治,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这种个体化的治疗方式有助于更
针灸治疗
针灸是一种非药物疗法,通过刺 激人体穴位,调节人体免疫功能 和内分泌系统,达到治疗疾病的
目的。
针灸治疗流感主要选取大椎、风 池、风门、合谷等穴位,通过刺 激这些穴位,达到解热、止痛、
止咳等效果。
针灸治疗流感具有疗效快、副作 用小等特点,但需在专业医疗机
构接受治疗,切勿自行操作。
04
中医防治流感的优势和局限性
03
中医治疗流感的方法
中药治疗
清热解毒类中药
这类中药具有清热解毒、凉血利 咽的功效,能够缓解流感症状,
如金银花、连翘、板蓝根等。
宣肺止咳类中药
这类中药具有宣肺止咳、化痰平喘 的功效,能够改善流感引起的咳嗽 、咳痰等症状,如麻黄、杏仁、甘 草等。
益气养阴类中药
这类中药具有益气养阴、润肺止咳 的功效,能够提高机体免疫力,促 进康复,如黄芪、太子参、麦冬等 。

流感的中医药预防

流感的中医药预防

流感的中医药预防流感,又称为季节性流行性感冒,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呼吸道传染病。

它具有高度传染性和较强的病原性,每年都会在全球范围内造成大量的感染和死亡病例。

中医药作为我国传统的医疗方式,在预防和治疗流感方面有着独特的优势。

本文将详细介绍中医药在流感预防方面的应用。

一、中医药对流感的认识中医药将流感归为“风邪”所致的病症,认为其传播途径主要是风邪侵袭人体。

中医药强调“治未病”,即在病毒侵袭之前,通过调整人体的谨防机制,增强反抗力来预防疾病的发生。

因此,中医药在流感预防中注重调整人体的气血阴阳平衡,提高机体的免疫力。

二、中医药预防流感的方法1. 中药预防中医药中有许多具有抗病毒和提高免疫力的药物,可以用于预防流感。

例如,黄芪、党参、白术等药物被认为具有增强机体免疫功能的作用,可以作为日常调养的药材。

此外,中药制剂如板蓝根颗粒、连花清瘟胶囊等也可以用于预防流感,其有效成份可以抑制病毒的复制和传播。

2. 饮食调理中医药强调饮食与健康的关系,合理的饮食调理可以增强人体的免疫力,预防流感的发生。

中医药认为,流感是由于感受外邪导致体内的气血不畅,因此在饮食中应注意调理脾胃,增强消化功能,提高营养吸收。

可以适当增加摄入富含维生素C的食物,如柑橘类水果、绿叶蔬菜等,以增强免疫力。

3. 起居调理中医药认为,起居调理也是预防流感的重要方法。

保持适当的作息规律,充足的睡眠对于增强机体免疫力至关重要。

此外,中医药还强调避免过度疲劳和情绪波动,保持心情愉快,有助于提高身体的反抗力,预防流感的发生。

4. 穴位按摩中医药认为,人体的穴位与脏腑经络相连,通过按摩穴位可以调整气血运行,增强机体的反抗力。

在流感高发季节,可以按摩一些具有免疫调节作用的穴位,如合谷穴、风池穴等,以增强体质,预防流感的发生。

三、中医药预防流感的疗效中医药在预防流感方面具有一定的疗效。

根据临床观察和研究,中医药可以显著提高机体的免疫力,减少流感的发生和传播。

从中医角度看流感和鼻炎

从中医角度看流感和鼻炎

从中医角度看流感和鼻炎
最近鼻炎又犯,可能与天气、心情、身体状态等等有关。

看了一下,中医关于感冒有这样的阐述:
从中医角度讲,流感是感受外来邪气,客于肺经,闭其清道,肺气不得下降,其人必定流清涕、发热、恶风、恶寒、头疼身痛等情形。

法宜宣散,如桂枝汤、麻黄汤、葛根汤之类。

如不能及时治疗会转为内伤,引发肾阳衰而阴寒内生,肾络通于肺,心肺之阳不足,不能统摄津液,而流清鼻涕,患者必定没有外感的足征,多困倦无神,或喷嚏不休,或两脚冰冷,法宜扶阳,如四逆汤、白通汤、封髓丹、麻黄附子细辛汤、姜桂汤之类。

感觉说的很有道理。

估计鼻炎就是由于受到外感的风寒,没有及时治疗或者由于身体素质下降导致邪气内括,因此出现的肺、肾受到影响,而心肺之阳不足,不能统摄津液,导致多汗甚至汗如雨下,并且狂打喷嚏、不断流清鼻涕等症状。

记得辽宁中医曾经真对我这样的症状开出过一个方子,大家可以参考一下:
黄芪30.0g,党参20.0g,白术15.0g,防风15.0g,荆芥穗25.0g,苍耳子15.0g,白芷15.0g,细辛3.0g,薄荷10.0g,甘草10.0g,桂枝10.0g,辛夷15.0g。

就是这样的:
共12味药材,这样一个方子在医院买才10元左右一付,一般6付左右就会有明显效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医对流感的认识
中医无甲型H1N1流感病名,根据甲型H1N1流感发病特点和症候表现,属于中医“时行感冒”范畴。

时行感冒,是指感受四时不正之气,发病呈流行性之感冒病证。

如果流行范围较广,病情较重者则称之为“瘟疫”。

中医在历史上抗击“瘟疫”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主张“扶正气、避邪气”,强调“未病先防”;中医药以人为本,强调因人因时因地而异、天人合一,根据不同情况制定防治方法。

中医“避邪气”的方法有: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勤洗手、勤换衣、保持身体清洁;适应气候变化,根据天气变化,适度增减衣服以适寒温,注意腹背、足部的保暖;生活起居,做到室内空气流通,阳光充足,保证一定的湿度温度;流感季节,可采用食醋、艾叶、苍术等熏蒸的方法,衣被定期清洗、晾晒;疾病流行季节,不去空气流通不畅、人口密集的公共场所,老人小孩尤应注意。

中医“扶正气”的方法有:“饮食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精神内守,病安从来”。

中医养生经典《黄帝内经》告诉我们:养成良好作息习惯,有益于身体健康。

1、均衡营养:饮食应多样化,保证充足的营养,可以增强身体抵抗力。

2、保障睡眠:充足有质量的睡眠,可以保证充沛精力,维系身体免疫机能。

3、锻炼身体:多进行户外锻炼活动,习练太极拳、八段锦等,增强机体抗病能力。

4、按摩保健:每天定时按压足底涌泉穴可以调节身体循环系统,促进血液循环,增强身体机能。

中医现代研究将国人体质分为平和质、气虚质、阳虚质、阴虚质、痰湿质、湿热质、血瘀质、气郁质、特禀质9种类型,其中平和质为正常体质。

中医学强调“未病先防、既病防变、瘥后防复”的“治未病”思想,就是防患于未然,使人不生病、少生病、晚生病、带病延年。

根据不同的体质,进行有针对性的调整,使其恢复平和质,增强抵抗力,正所谓“正气存内、邪不可干”。

最后,应该常记流感预防顺口溜,增强防流感意识:新流感,易传染,发热咳嗽如感冒;勤洗手,常通风,人多不去凑热闹;肉煮熟,放心吃,饮食调理不可少;讲卫生,最紧要,中医保健起功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