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语文苏教版选修《唐诗宋词选读》 同步练习:专题9 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含答案)

合集下载

苏教版高中语文选修《唐诗宋词选读》第九专题 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公开课教学课件共22张PPT含朗读MP3

苏教版高中语文选修《唐诗宋词选读》第九专题 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公开课教学课件共22张PPT含朗读MP3
13
三读诗歌,探究方法
这首词将“现实----梦境----现实”交织起来。题虽为 记梦,实际是通过记梦来抒写对亡妻真挚的爱情和深沉 的思念。这是一种什么写法?
❖ 虚实结合、虚实相生。以虚映实,虚中见实, 是这首词在艺术表现上的显著特色。梦是虚幻 的、缥缈的,然而梦中人的感情却显得那么真 挚、深沉,实实在在。正是因为借助于梦境的 虚幻与缥缈,才格外地显得情真意切。
《江城子》,上片写诗人对亡妻的深沉的思 念,是写实。下片记述梦境,作者选取妻子生前 闺房生活的细节来描写。凸现妻子临窗而坐,对 镜梳妆的场境,表现了昔日夫妻和睦幸福的生活 显示出爱情的纯真美丽,使其抒情既亲切又富有 情趣 。抒写了诗人对亡妻执着不舍真挚的爱情 和深感情,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 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 千行。料得/年年/断肠/处,明月 /夜,短松冈/(gāng)
6
整体感知
1、题为“记梦”,词的内容也当写梦,那上阕是写梦吗?
是否删除?为什么?
❖ 不能,是一个情感铺垫。有了上阕的“日有 所 思”,也就有下阕的“夜有所梦”了。
❖ 2、词作中出现了哪些意象?这些意象构成了怎样的意
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苏轼其时不过40岁,但历尽沧桑,面容憔悴。
这 十原年因,:正情是感围的绕风王尘安(石思变念法亡,革妻新的派苦与楚守:旧“派为的伊斗消争得愈
演愈人烈憔的悴时”候)。苏轼被卷进了这场漩涡之中,身不由己,
宦 艰 海 辛沉 ,浮 已,是岁不“月断尘的地满风放面尘外,(任鬓仕,如途左霜坎迁”,了坷流。的徙艰,辛历:尽“苍艰桑难,苦备恨尝
14
中国古代诗歌虚实结合的表现手法 “虚”和“实”是中国传统绘画的技法之一。
“实”指客观地反映绘画对象,“虚”指图画 中笔画稀疏的部分或空白的部分。在中国古代 诗歌中“虚”和“实”结合的表现手法运用比 较多。 在中国古代诗歌中,“虚”是指知觉中看不见、 摸不着的虚幻世界和梦境等。 “实”是指客观 存在的实象、事实、实境。

高中语文苏教版选修系列《唐诗宋词选读》配套文档:专题九 专题检测(九) Word版含答案

高中语文苏教版选修系列《唐诗宋词选读》配套文档:专题九 专题检测(九) Word版含答案

专题检测(九)一、积累运用1.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全都不相同的一项是()A.吟啸矜持子衿岑寂B.料峭俊俏讥诮悄寂C.杆菌轩窗旰食坩埚D.点缀辍学掇拾啜泣答案C解析C项分别读ɡǎn、xuān、ɡàn、ɡān;A项yín、jīn、jīn、cén;B项分别读qiào、qiào、qiào、qiǎo;D项分别读zhuì、chuò、duō、chuò。

2.下列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一蓑烟雨任平生任:任凭B.夜来幽梦忽还乡幽梦:梦境隐约C.料峭春风吹酒醒料峭:形容早春微寒的样子D.何妨吟啸且徐行且:连词,表递进答案D解析表并列。

3.请将下面的句子重组为一个单句,不能改变句子的原意。

如果说,苏东坡的盖世才华是他让无数的后人崇敬和偏爱的首要因素,那么他的儒雅与豪放、既富于正义又富有情感的天性则是令人崇敬与偏爱的又一个原因。

答案苏东坡的儒雅和豪放、既富于正义又富于情感的天性可以说是他盖世才华外的又一个令无数的后人崇敬和偏爱的原因。

4.用“儒、道、佛”作开头重新组织下面的句子,不得改变原意。

苏轼的生活和创作充满了矛盾,因为他曾受到儒、道、佛各方面的影响,思想比较复杂。

儒、道、佛各方面对苏轼都有影响,使得他思想比较复杂,生活和创作充满了矛盾。

5.文学常识填空。

苏轼与欧阳修一起树立了一种稳定成熟的散文风格,世称“欧苏”;苏轼又是宋代著名书法家,他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四大家”。

6.名句默写。

(1)竹杖芒鞋轻胜马。

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2)回首向来萧洒处。

归去。

也无风雨也无晴。

(3)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4)料得年年断肠处,明月夜,短松冈。

(5)春色三分,二分尘土,一分流水。

(6)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二、阅读鉴赏7.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江城子湖上与张先同赋,时闻弹筝苏轼凤凰山下雨初晴,水风清,晚霞明。

苏教版《唐诗宋词选读》:专题9-《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导学案

苏教版《唐诗宋词选读》:专题9-《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导学案

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一、词人名片三起六落之人生——三起四落支持王安石变法的神宗去世,哲宗继位,高太后垂帘听政,原来反对新法的司马光等人入朝任要职,新法被逐一废除。

苏轼被召入京,任起居舍人、中书舍人等职。

善拔擢后进,一时才士聚集左右,互栩诗文酬和,传为文坛佳话。

因反对司马光尽废新法,遭旧派疑忌,再度请求外任,出知杭州,后以翰林学士承旨召还。

因受人诬告,又出知颖州、扬州、定州等地方官。

二、诗词故事善于捕捉诗意的苏东坡苏轼善于从日常生活和普通的自然小景中悟出新意妙理。

任颖州知府时,一天傍晚,他与王夫人散步,当时月亮刚刚升起,院中梅花盛开。

王夫人对苏轼说:“春月胜如秋月色,秋月色令人凄惨,春月令人欢悦,何人招赵德璘辈(指老朋友们)来饮花下?”王夫人的话触动了苏轼,他沉吟片刻,做了一首《减字木兰花》记载此事:春庭月午,摇荡春醪光欲舞。

步转回廊,半落梅花婉娩香。

轻风薄雾,都是少年行乐处。

不似春光,只与离人照断肠。

受夫人的启发,苏轼生发联想,吟出的果然是一首好词。

三、文题背景1.这首感情深挚的悼亡词,作于宋神宗熙宁八年(公元1075年),时苏轼在密州(今山东诸城)任太守。

序云:“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

”乙卯即熙宁八年。

题为记梦,实际是通过记梦来抒写对亡妻真挚的爱情和深沉的思念。

词人十九岁娶王弗为妻,二人恩爱和睦,感情笃厚。

王弗随苏轼官居京师,不幸于宋英宗治平二年(公元1065年)五月亡故,先葬于汴京西郊,次年归葬故里四川眉州东北之彭山县安镇乡。

这首词即为怀念亡妻王弗而作。

2.唐、五代及北宋描写妇女的词篇,多数境界狭窄、词语卑下。

苏轼此词境界开阔、感情纯真、品格高尚,读来使人耳目一新。

用词来悼亡,是苏轼的首创。

在扩大词的题材、丰富词的表现力方面,本篇应占有一定的地位。

本篇完全可以同潘岳的《悼亡诗》、元稹的《遣悲怀》以及南宋吴文英的《莺啼序》前后辉映、相互媲美。

3.王弗王弗十六岁嫁给苏轼,生有一子苏迈。

她美丽贤淑,“见轼读书,则终日不去”。

高中语文 第九专题 江城子学案(无答案)苏教版选修《唐诗宋词选读》

高中语文 第九专题 江城子学案(无答案)苏教版选修《唐诗宋词选读》
2想象和回忆。《虞美人》中“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句中“故国”的“雕栏玉砌”存在,但此时并不在眼前,也是虚象。
3设想之境。例如柳永的《雨霖玲》一词,“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当堂检测:
1.下列各项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著名的文学家、书画家,唐宋八大家之一,与父亲苏洵、弟苏辙合称“三苏”。苏轼是豪放词的开创者,《江城子•密州出猎》、《念奴娇•赤壁怀古》、《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和《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等都是他的豪放词的代表作。
江城子
订线
课题: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
学习目标:
1.体会这首词的思想感情,赏析词中生动细腻的细节描写。
2.会运用质朴自然的语言和白描虚实相生的手法。
学习重难点:
会运用质朴自然的语言和白描虚实相生的手法。
学习过程
学生活动部分
个性学习部分
一、【走进教材】
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详见非常学案)
二、【自主学习 】
①简练的语言概括上下两 片的内容。
②题为“记梦”,那上阕是写梦吗?可否删除?
三、【疑难探究】
①十年生死两茫茫”中的“茫茫”二字怎么理解?
②“不思量,自难忘”,在“自难忘” 之上加了“不思量”是不是矛盾呢?
③反复诵读作品,想一想,词人是如何把现实和梦境交织起来抒写悼亡之情的豪放和婉约之 分。豪放派作品气势豪放,意境雄浑,词中充满豪情壮志,表词人有苏轼、辛弃疾等;婉约 派作品语言清丽、含蓄,感情婉转缠绵,情调或轻松活泼,或深沉幽怨,多写个人遭遇,男女恋情,代表词人有柳永、秦观、李清照等。
课后作业:完成《非常学案》知识迁 移部分
课后反思
B、辛弃疾,字幼安 ,号稼轩,南宋词人。辛弃疾不仅是个词人,更是一位抗金名将、爱国志士,因此 他的词有很多是抒写爱国热情和英雄气概的,如《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破阵子•为陈同父赋壮语以寄》、《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等。

高二语文苏教版选修《唐诗宋词选读》 同步练习:专题9 水龙吟(似花还似非花)(含答案)

高二语文苏教版选修《唐诗宋词选读》 同步练习:专题9 水龙吟(似花还似非花)(含答案)

水龙吟(似花还似非花)一、词人名片三起六落之人生——五落六落哲宗于高太后去世后亲政,为了表明自己的主见与权威,又把时局倒过来,宣布继承神宗的一套,起用自称维护新法的官僚,打击“旧党”。

于是苏轼又被列入惩处之列,先贬惠州,继贬儋州。

流放岭外七年,处境极为困厄,然“食芋饮水,著书以为乐”,并向当地百姓传播中原文化。

徽宗即位,大赦旧党,他才北归,次年卒于常州。

苏轼在多年宦海风波和人生挫辱中,既坚持了士大夫积极入世、刚正不阿、恪守信念的人格理想,又保持了士大夫追求超越世俗、追求艺术化的人生境界与心灵境界的人格理想,把两者融为一体,巧妙地解决了进取与退隐、入世与出世、社会与个人那一类在士大夫心灵上历来相互纠结缠绕的矛盾,为后来在类似社会条件下生存的文人提供了一种典范。

二、诗词故事苏轼改王安石诗句苏轼在朝廷当礼部尚书之时,有一日,他去王安石的书房乌斋去找王安石,王不在,苏轼见乌斋台桌上摆着一首只写得两句尚未写完的诗——“明月枝头叫,黄狗卧花心”。

苏东坡瞧了又瞧,好生质疑,觉得明月怎能在枝头叫呢?黄狗又怎么会在花心上卧呢?以为不妥。

于是提笔一改,将诗句改为“明月当空照,黄狗卧花荫”。

王安石回来后,对苏轼改他的诗极为不满,就将他贬到合浦。

苏东坡到合浦后,一天,他出门散步,见一群小孩子围在一堆花丛前猛喊:“黄狗罗罗,黑狗罗罗,快出来呀?罗罗,罗罗罗罗。

”苏东坡出于好奇心,走过去问小孩喊什么,小孩说,我们叫虫子快点出来,好捉它。

苏东坡凑近花前一看,见有几条黄色、黑色像芝麻大的小虫在花蕊里蠕动。

他又问小孩这是什么虫,小孩说:黄狗虫,黑狗虫。

苏东坡离开花丛,来到一棵榕树下,正碰到树上一阵清脆的鸟叫声,问旁人,这是什么鸟叫,旁人答道:这叫明月鸟。

此刻苏东坡才恍然大悟,知自己错改了王安石的诗。

三、文题背景此词为宋神宗元丰三年(公元1080年)苏轼贬居黄州时为次韵章楶杨花词而作。

次韵,用原唱的韵脚填词(或作诗),是和韵的一种。

苏教版-语文-高二-高中语文第九专题 《江城子》同步测试

苏教版-语文-高二-高中语文第九专题 《江城子》同步测试

《江城子》同步测试一、基础知识1.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A. 吟啸(yín)缀合(zhuì)萦损柔肠(yíng)B. 悼亡(dào)轩窗(xiān)反躬自省(xǐng)C. 栖息(qī)双鬓(bìn)抛家傍路(bàng)D. 和诗(hè)瞻仰(zhān)不即不离(jí)2. 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 苏轼(1032~1101),北宋文学家。

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人,官至礼部尚书。

与父洵弟辙合称“三苏”。

诗文有《东坡七集》等,词集有《东坡乐府》。

B. 苏轼诗论中有“元轻白俗”、“郊寒岛瘦”之语,其中“元”“白”“郊”“岛”分别是指唐朝诗人元稹、白居易、孟郊、贾岛。

C. 四川眉州三苏祠有副对联:“一门父子三词客,千古文章四大家。

”其中“三词客”指苏洵、苏轼、苏辙;“四大家”指韩愈、柳宗元、王安石、苏轼。

D. 宋词在风格上分豪放派和婉约派两种。

豪放派的代表人物是苏轼、辛弃疾,婉约派的代表人物有柳永、李清照、姜夔等。

二、名句填空(1)莫听穿林打叶声。

竹杖芒鞋轻胜马。

谁怕?。

(2)回首向来萧洒处。

归去。

(3)十年生死两茫茫。

千里孤坟﹑。

(4)纵使相逢应不识,,。

(5)。

小轩窗。

正梳妆。

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

,,。

(6)春色三分,,。

细看来,,。

(7)缺月挂疏桐,。

时见幽人独往来,。

惊起却回头,。

拣尽寒枝不肯栖,。

三、拓展阅读1. 阅读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然后回答问题。

江城子•密州出猎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

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①。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

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②注释:①孙郎:孙权。

他曾亲手射虎。

②天狼:天狼星。

古代借它来比喻来犯的敌人。

这里指西北的西夏。

(1)词的上阕,作者写出猎盛况时使用的主要修辞方法是和。

苏教版2017高中语文(选修《唐宋诗词选读》)《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苏轼)(PPT课件)

苏教版2017高中语文(选修《唐宋诗词选读》)《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苏轼)(PPT课件)

二、作品讲解:
“记梦”为贯穿全词的线索,联 结梦前、梦中、梦后三个层次。

赏 析


十年生死两茫茫。
十年呵,我日夜思念你,杳无音讯;你呢,也 日夜思念我,同样杳无音讯。 本来阴阳相隔,生死无知,这里将无知作有知 写,虽系虚空悬想,却更能表达感情。 这儿表达了什么感情?有什么作用? 表达夫妻二人生前相知相爱之深,死后刻骨相 思之切,以及相思而不得相问之痛。 这种感情凄婉、沉痛,笼罩全篇,奠定全篇的 感情基调。
罗密欧 与 朱丽叶
刘兰芝与焦仲卿
罗丝 和 杰克
情伤千古悼亡词, 读后依然感凄凄。 可怜百年儿女怨, 于今空剩梦依稀。
通常情况下,我们看到的是一
个达观、开朗、幽默的苏轼。 我们着迷他的“我欲乘风归去” 我们欣赏他的“扣舷长啸”我 们追随他的“归去,也无风雨 也无晴”…但是我们能够接受 一个儿女情长的苏轼吗?
不思量,自难忘。 不去想她,却又实难忘怀。这种 感情有什么特点? 哀思万缕,缠绕心间,解不开, 亦拂不去,深沉绵邈。 这种体会几 乎人人都有。词人用最平常的语言, 作了最真实动人的描绘。

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 亡妻坟在眉州,词人在密州,遥隔千 里。谁“无处话凄凉”?诉说什么凄凉? 写法与哪一句相同? 包括词人与亡妻两个方面。 词人诉说因仕途坎坷,潦倒失意而 产生的悲愁。 这种将无知作有知的写法与首句相 同。这是抹杀了生死界限的痴语、情语, 因而格外感人。
简介苏轼
苏轼( 1036 一 1101),字子瞻, 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人。苏轼幼年 时即极为出色,深得老师赏识。21岁 时,苏轼与弟弟苏辙一起随父苏洵离 家进京,第二年兄弟二人都中了进士。 当时的文坛领袖欧阳修读了22岁的苏 轼所写的文章后说:“不觉汗出 。快 哉,快哉!老夫当避路,放他出人头 地也。可喜!可喜!”并预言未来文 坛将属于苏轼。

高中语文苏教选修唐诗宋词选读文档专题检测二Word含答案

高中语文苏教选修唐诗宋词选读文档专题检测二Word含答案

专题检测(二)一、积累运用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赠.送(zhènɡ)御苑.(yuàn)蹉跎..(cuō tuó) 山居秋暝.(mínɡ)B.浣.女(huàn) 喟.叹(kuì)胜.迹(shènɡ) 金伐鼓(chuānɡ)C.瀚.海(hàn) 蓟.北(qì)伫.立(chù) 幕中草檄.(xí)D.胡骑.(jì) 胆慑.(shè)颀.长(xín) 绝域苍茫.(mánɡ)答案 B解析A项“赠”读zènɡ。

C项“蓟”读jì,“伫”读zhù。

D项“颀”读qí。

2.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怜:喜爱B.关城树色催寒近,御苑砧声向晚..多向晚:傍晚C.马毛带雪汗气蒸,五花连钱旋.作冰旋:回转D.料知短兵不敢接,车师西门伫.献捷伫:久立等待答案 C解析旋:时间副词,一会儿,极言时间之短。

3.下列关于诗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A.《燕歌行》写的是边塞战争,但重点不在于民族矛盾,而是同情广大兵士,讽刺和愤恨不恤兵士的将军。

B.《燕歌行》中用了大量的对比,矛头所指十分明显,大大加强了讽刺的力量。

C.《走马川行奉送出师西征》为了表现边防将士高昂的爱国精神,诗人用了对比手法,极力渲染、夸张环境的恶劣,来突出人物不畏艰险的精神。

D.《走马川行奉送出师西征》中诗人很善于抓住环境和细节来描写唐军将士勇武无敌的飒爽英姿。

答案 C解析主要运用的是衬托手法,非对比手法。

4.请根据王维的诗句“竹喧归浣女”写一个场景。

要求:①想像合理,②语言生动,③不超过50字。

答案(示例)洗完衣服的少女们拎着水桶,踏着月色,从婆娑的竹林间穿过,伴着银铃般的笑声,叽叽喳喳地打闹着归来。

解析“竹喧归浣女”是王维的名句,写得极富情趣,诗人先写“竹喧”,因为浣女隐在竹林之中起初未见,等到听见竹林喧声,才发现浣女洗衣归来。

高二语文苏教版选修《唐诗宋词选读》 同步练习:专题10 临江仙(梦后楼台高锁)(含答案)

高二语文苏教版选修《唐诗宋词选读》 同步练习:专题10 临江仙(梦后楼台高锁)(含答案)

专题导语经过许多词人艺术上的探索、实践,特别是苏轼的特殊艺术贡献,北宋后期的词作蔚为大观。

填词的艺术技巧愈益成熟,浓郁的抒情色彩和精致的艺术表现使填词创作达到宋词的高峰。

由于北宋后期文人比较注重个人感受,内容和形式达到了高度的统一,所以大开大阖的慢词就大行其道,而且有些词人自创曲调,抒发独特的感情。

其中,黄庭坚的词风流宕豪迈,较接近苏轼;秦观把政治上的失意和挫折融入词中,对后来周邦彦、李清照、纳兰容若等词家都有显著的影响;贺铸的词内容、风格丰富多样,爱国忧时之作,悲壮激昂,对辛弃疾等词家影响较大。

学习本专题,重点掌握:1.通过本专题的学习,能够初步了解北宋后期词浓郁的抒情色彩和精致的艺术表现。

2.能够对诗词中精警的名句进行鉴赏。

3.能够通过对诗词意境(境界)的体验、鉴赏,了解意境的艺术魅力。

学习过程中,特别要把握住每首词的情感内涵,并注意不同词人不同词作的情感异同比较;要整体涵咏、体会,把名句的鉴赏放在整篇的意境中进行,注重全篇、名句、意境三者共联互动。

临江仙(梦后楼台高锁)一、词人名片晏幾道(1038~1110),字叔原,号小山,抚州临川(今属江西)人,晏殊第七子。

一生仕宦不得志,官职卑微。

曾任颍昌府许田镇监。

词与晏殊齐名,人称“二晏”。

其词受五代艳词影响而又兼“花间”之长,多抒写人生失意之苦与男女悲欢离合之情。

以小令见长,工于言情,语言清新,曲折轻婉。

晚年家境中落,其词多感伤情调。

近人夏敬观说:“叔原以贵人暮子,落拓一生,华屋山邱,身亲经历,哀丝豪竹,寓其微痛纤悲,宜其造诣又过于父。

”(《小山词跋尾》)有《小山词》,存词二百五十余首。

二、诗词故事晏幾道“四痴”晏幾道禀性孤傲耿直,平素与黄庭坚相交甚笃。

黄庭坚《小山集序》称他有“四痴”:“仕宦连蹇,而不能一傍贵人之门,是一痴也;论文自有体,不肯作一新进士语,又一痴也;费资千百万,家人寒饥,而面有孺子之色,此又一痴也;人百负之而不恨,己信人终不疑其欺己,此又一痴也。

高考语文复习 专题九 定风波江城子水龙吟卜算子同步测试 苏教版选修《唐诗宋词选读》

高考语文复习 专题九 定风波江城子水龙吟卜算子同步测试 苏教版选修《唐诗宋词选读》

专题九定风波江城子水龙吟卜算子同步测试(苏教选修-唐诗宋词选读)一、语段阅读(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题。

水龙吟次韵章质夫杨花词苏轼似花还似非花,也无人惜从教坠。

抛家傍路,思量却是,无情有思。

萦损柔肠,困酣娇眼,欲开还闭。

梦随风万里,寻郎去处,又还被、莺呼起。

不恨此花飞尽,恨西园、落红难缀。

晓来雨过,遗踪何在?一池萍碎。

春色三分,二分尘土,一分流水。

细看来,不是杨花点点,是离人泪。

1.“无人惜”应怎样理解?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无人惜”是说天下惜花者虽多,惜杨花者却少。

此处用反衬法暗蕴缕缕怜惜杨花的情意,并为下片雨后觅踪设下伏笔。

2.词中的点睛之笔是哪句?就该句写一段赏析性的文字。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细看来,不是杨花点点,是离人泪。

”此句意收上文,既干脆利落,又余味无穷。

它由眼前的流水联想到思妇的泪水,又由思妇的点点泪珠映带出空中的纷纷杨花,可谓虚中有实,实中见虚,虚实相见,妙趣横生。

这一情景交融的神来之笔,与上片首句“似花还似非花”相呼应,画龙点睛地概括、烘托出全篇的气氛。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3~4题。

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苏轼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

时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

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

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3.分析作者在词中所表达的人生态度。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虽然官场失意,内心孤寂,知音难觅,但仍旧坚守节操,拒绝同流合污。

4.古诗词写景,往往意在抒情,请从借景抒情这个角度,简要赏析“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两句。

专题九 江城子 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课件 苏教版选修《唐诗宋词选读》

专题九 江城子 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课件 苏教版选修《唐诗宋词选读》

2.文本赏读 这首《江城子》作于乙卯(公元一○七五)年,这时他四十岁, 在密州作官。一次梦见了已死去十年的妻子王弗之后,写下了这首 词。
词的开头一句就说已经和妻子死别十年了。“生死”,是说彼 此一生一死。“两茫茫”,是由于生死隔绝,互相情况茫然。“茫 茫”,是迷糊而看不清的样子。不是一年、两年,而是长长的十 年;不是暂别,而是生死的永别;不是互通音信,而是什么情况 都不知道。这句词看来只是简单地记叙了事实,实际上,充满了 感情。“思量”,是想念的意思。作者接下去说,十年来,对于死 去的妻子即使不特意地思念,也自然地难以忘怀。一个“自”字, 突出了感情的深挚真诚。王弗的坟墓远在四川彭山县,距离作者 当时所在的密州有几千里之遥,所以说“千里孤坟”,“无处话凄 凉”。正是在“自难忘”的思念中,作者由自己的寂寞联想到亡 妻的“孤单”,也痛感到千里阻隔,甚至连到坟墓前一诉衷肠的 可能也没有。
解析 此诗是“以景结情”类诗歌的典型之作, 此诗前三句均是就乐声来抒情的,说到“边愁” 用了“听不尽”三字,那结句如何以有限的七 字尽此“不尽”之情呢?诗人这时轻轻宕开一 笔,以景结情。仿佛在军中置酒饮乐之后,忽 然出现一个月照长城的莽莽苍苍的景象:古老 雄伟的长城绵亘起伏,秋月高照,景象壮阔而 悲凉,更加深了诗人的思乡之情。此时征戍者 内心是浓浓的乡思,还是渴望建功立业?是对 现实的忧虑,还是对祖国河山深沉的爱呢?不 得而知,给读者留下了无限的想象空间。
因此说,亡妻孤单单埋在几千里之外,他的寂 寞、悲伤又能和谁去诉说呢!“相见”,当然 已经不可能了,使作者更为悲痛的是,就算是 彼此重逢,由于他十年来的奔波劳碌而灰尘满 面、鬓发如霜,恐怕妻子也难以相认了!这里 在夫妻之情中又织进了仕途失意、饱经风霜的 身世之感。
下片转入写梦。上片已经把对亡妻的怀念写得 很充分,到这里转入梦境就显得很自然,“积 思成梦”,完全合乎生活的逻辑。“夜来”, 是昨夜。“幽”,这里是远的意思。他在叙述 昨夜作梦回到家乡的时候,用了“忽”字,这 就表现了他在万般思念之中,忽然能够同亡妻 在梦中相见的喜出望外的心情。以下四句具体 写出梦中相见的情景。“轩”,是有廊檐的窗。 “顾”,看;“惟有”,即只有。在梦中,他 看到:妻子正在窗子前面梳妆打扮。他们十年 死别,一旦“重逢”,本来该有千言万语,却 不知从何说起了。

高中语文选修《唐诗宋词选读》定风波+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Word版含解析

高中语文选修《唐诗宋词选读》定风波+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Word版含解析

课时跟踪检测(十七)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一、基础巩固1.下列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料峭..春风吹酒醒(形容早春微寒的样子)B.回首向来..萧洒处(以前)C.不思量..(考虑)D.夜来幽梦..忽还乡(梦境隐约)解析:选B B项,向来:刚才。

2.下列语句中没有运用白描手法的一项是()A.垆边人似月,皓腕凝霜雪。

B.夜来幽梦忽还乡。

小轩窗。

正梳妆。

C.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D.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

罗衾不耐五更寒。

解析:选A白描指简练单纯、不加渲然烘托的写作手法。

A句运用比喻的手法,用“月”“霜雪”作喻,描绘了卖酒少女冰清玉洁的美丽。

3.下列各项中与例句所用修辞手法相同的一项是()例句: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A.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

(欧阳修《生查子》)B.明月不谙离别苦,斜光到晓穿朱户。

(晏殊《蝶恋花》)C.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

(宋祁《木兰花》)D.千里澄江似练,翠峰如簇。

(王安石《桂枝香》)解析:选D A项为类比;B项为拟人,作者赋予“明月”以灵性;C项为“移情”手法;D项为比喻,“似练”“如簇”与例句同。

4.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任选3题)(1)__________________。

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2)__________________。

归去。

也无风雨也无晴。

(3)__________________,尘满面,__________。

(4)夜来幽梦忽还乡。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5)__________________,明月夜,短松冈。

(6)__________________。

不思量。

自难忘。

答案:(1)竹杖芒鞋轻胜马(2)回首向来萧洒处(3)纵使相逢应不识鬓如霜(4)小轩窗正梳妆(5)料得年年断肠处(6)十年生死两茫茫二、拓展阅读5.阅读下面两首苏轼的诗词,完成(1)~(2)题。

高中语文苏教版唐诗宋词选读(选修)《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优质课公开课教案教师资格证面试试讲教案

高中语文苏教版唐诗宋词选读(选修)《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优质课公开课教案教师资格证面试试讲教案

高中语文苏教版唐诗宋词选读(选修)《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优质课公开课教案教师资格证面试试讲教案1教学目标1、理解这首词的思想感情;赏析词中生动细腻地细节描写。

2、学习质朴自然的语言和白描的手法。

3、体会作者在悼念亡妻的同时,委婉地抒发十年间仕途坎坷、命运多舛的感慨。

2学情分析学生对苏轼相对比较了解,但是一般我们了解的都是苏轼潇洒豪放的一面,今天我们将一起来认识一个儿女情长的苏轼。

3重点难点【学习重点】:注意文中想象艺术的运用;把握作者复杂的思想感情【学习难点】:把握作者复杂的思想感情4教学过程4.1第一学时教学活动1【导入】《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世上有一种别离叫伤心欲绝,有一种回忆叫痛彻心扉。

江淹在《别赋》中曾说过“黯然销魂者,为别而已矣”,柳永在《雨霖铃》中也曾讲过“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离别”自古以来就是一个让人伤感的话题,尤其是对相爱的人来说,更是“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一片相思佳作《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重新认识一下我们的豪放词人——苏轼。

2【导入】《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词缘起于这样一个故事:公元1055年,19岁的苏轼与年方16的王弗结婚了。

王弗,四川进士王方之女,聪明沉静,知书达礼,刚嫁给苏轼时,未曾说自己读过书。

婚后,每当苏轼读书时,她便陪伴在侧,终日不去;苏轼偶有遗忘,她便从旁提醒。

苏轼问她其它书,她都约略知道。

王弗对苏轼关怀备至,二人情深意笃,恩爱有加。

在苏轼为妻子写的墓志铭中就有这样一段记载:(课件显示)其始,未尝自言其知书也。

见轼读书,则终日不去,亦不知其能通也。

其后轼有所忘,君辄能记之。

问其他书,则皆略知之,由是始知其敏而静也。

高中语文选修《唐诗宋词选读 》之《苏轼词二首》同步训练

高中语文选修《唐诗宋词选读 》之《苏轼词二首》同步训练

10苏轼词二首(时间:45分钟满分:60分)积累与运用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6分) A.宫阙.(juè)绮.户(qǐ)参与.(yù) 浅薄.(bó)B.琼.楼玉宇(qiónɡ) 吟.啸(yín)失落.(luò) 道观.(ɡuàn)C.一蓑.烟雨(suō) 料峭.(qiào)空.闲(kònɡ) 恣.意(zì)D.萧瑟.(sè) 不胜.寒(shēnɡ)虔.诚(qián) 面颊.(jiá)解析A项“阙”应读què。

答案 A2.下列句子朗读停顿不正确的一项是()(6分)A.念/去去、千里/烟波B.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C.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D.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解析D项,应为“异日/图将/好景”。

答案 D3.下列加点的词语解释错误的一项是()(6分)[来源:学科网ZXXK] A.欢饮达旦.旦:天亮。

[来源:学科网ZXXK]B.不应有恨.恨:怨恨。

[来源:Z+xx+]C.千里共婵娟..婵娟:指月亮。

D.已而..遂晴已而:不久。

解析B项“恨”应是“遗憾”的意思。

答案B[来源:Z+xx+]4.下列有关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6分) A.词始于隋唐,盛于宋。

因其由诗歌发展而来,故称诗余;因其先有曲调,后有文词,又称曲子词;因句式长短不一,故又称长短句。

B.词,每首皆有调名,称词调(词牌)。

每调的片数、句数、字数、用韵、字的平仄,都有一定的格式,即“调有定格,句有定数,字有定声”。

C.按字数的多少,词可分为小令、中调、长调三种,58字以内为小令,如《如梦令》;59~90字为中调,如《一剪梅》;91字以上为长调,如《雨霖铃》。

D.宋词习惯上分为婉约和豪放两派:前者风格婉约清丽,代表作家有柳永、李清照、姜夔等;后者风格豪迈奔放,代表作家有李煜、苏轼、辛弃疾等。

2018-2019高中语文苏教版选修系列《唐诗宋词选读》课件:专题九 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

2018-2019高中语文苏教版选修系列《唐诗宋词选读》课件:专题九 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
专题九 “新天下耳目”的东坡词
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
内容索引
文题解读 文本赏读
文本拓展
文题解读
一、词人名片 三起六落之人生——三起四落 支持王安石变法的神宗去世,哲宗继位,高太后垂帘听政,原来反 对新法的司马光等人入朝任要职,新法被逐一废除。苏轼被召入京,任 起居舍人、中书舍人等职。善拔擢后进,一时才士聚集左右,互栩诗文 酬和,传为文坛佳话。因反对司马光尽废新法,遭旧派疑忌,再度请求 外任,出知杭州,后以翰林学士承旨召还。因受人诬告,又出知颖州、 扬州、定州等地方官。
二、诗词故事 善于捕捉诗意的苏东坡
苏轼善于从日常生活和普通的自然小景中悟出新意妙理。任颖州知
府时,一天傍晚,他与王夫人散步,当时月亮刚刚升起,院中梅花盛开。
王夫人对苏轼说:“春月胜如秋月色,秋月色令人凄惨,春月令人欢悦,
何人招赵德璘辈 ( 指老朋友们 )来饮花下? ” 王夫人的话触动了苏轼,他
沉吟片刻,做了一首《减字木兰花》记载此事:
难舍亲人,柔肠寸断;
作者梦醒,料想遥隔千里,松冈之下,亡人长眠地底,冷月清辉洒满大
地,这样一种孤寂凄哀的情景,作者也不免肝肠寸断。这种表现手法,
不仅说自己如何,而且说对方如何,意味更蕴蓄。
答案
4.《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是一首感人至深的悼亡词。请反复诵读 作品,想一想,词人是如何把现实和梦境交织起来抒写悼亡之情的?
答案 作者送别归来,一夜难眠;
残灯斜照,泪水涟涟。表达作者对友人深厚的感情和友人离别后自己
内心的孤寂。
答案
(2)本词主要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请结合词句进行分析。 答案 ①“谁似临平山上塔,亭亭,迎客西来送客行”使用了拟人、
衬托(以塔之无情,衬人之有情)手法;“秋雨晴时泪不晴”用秋雨停衬

苏教版高中语文 唐诗宋词选读(选修)第9课题 02 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

苏教版高中语文 唐诗宋词选读(选修)第9课题 02 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

这样的情境,还有哪些诗句与之相似呢?
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咽。
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
梦醒了,展现在作者脑海中的又 是什么呢?
“明月夜,短松冈”营造了悲凉肠断的 环境氛围。诗人从梦中醒来,梦中的倩影突 然从眼前消失,想到此时的妻子还在千里之 外的坟茔中长眠。推想妻子的亡灵在年年的 明月之夜,在遍植松树的坟地上,又是何等 伤心断肠!
苏轼因反对王安石变法,在朝中受到排挤打压, 这十年,革新 派与守旧派的斗争愈演愈烈的时候。苏轼被卷进了这场漩涡之中, 身不由己,宦海沉浮,不断地放外任,左迁,流徙,先是通判杭州, 三年后又移知密州,仕途坎坷,历尽苍桑,备尝艰辛,已是“尘满 面,鬓如霜”了。
原因:情感的风尘(思念亡妻的苦楚)
岁月的风尘(仕途坎坷的艰辛)
今天来体会苏轼性 格中的另一面—— 多情。 形象:豪放、豁
达、浪漫、幽默
……
苏轼
乙 江 卯 城 正 子 月 苏二 轼十 日 夜 记 梦
预习检测
简介苏轼
苏轼( 1036 一 1101),字子瞻, 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人。
“ 唐宋八大家 ” ——散文 “ 苏 黄 ” ——诗 “ 苏 辛 ” ——词 “ 宋 四 家 ” ——书法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元稹《离思五首其四》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李商隐《锦瑟》
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李商隐《无题》 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许。————元好问《摸鱼儿》 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白居易《长恨歌》 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白居易《长恨歌》
半死桐·鹧鸪天 贺铸
重过阊门万事非。同来何 事不同归。梧桐半死清霜后 ,头白鸳鸯失伴飞。 原上草,露初晞。旧栖 新垅两依依。空床卧听南窗 雨,谁复挑灯夜补衣。

高二语文《唐诗宋词选读》《江城子》课件苏教版选修

高二语文《唐诗宋词选读》《江城子》课件苏教版选修
苏轼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 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 凉。 “千里孤坟,无处话凄 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 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 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 行。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 短松冈。
赏析
十年生死两茫茫。 不思量,自难忘。 “十年生死两茫茫”生死相隔,死者对 人世是茫然无知了,而活着的人对逝者不 也同样吗? “不思量,自难忘”人虽云亡,而过去美 好的情景“自难忘”呵!这十年间,诗人 颇受压制,心境悲愤;到密州后,又忙于 处理政务,生活困苦,他又怎能“不思量” 那聪慧明理的贤内助呢。作者将“不思量” 与“自难忘”并举,看似矛盾的心态,真 实而深刻地揭示自己内心的思念。
2. 作者说自己“尘满面,鬓如霜” 而
其时不过40岁,如何理解?
这十年,正是围绕王安石变法,革新派与守 旧派的斗争愈演愈烈的时候。苏轼被卷进了这 场漩涡之中,身不由己,宦海沉浮,不断地放 外任,左迁,流徙,历尽苍桑,备尝艰辛,已 是“尘满面,鬓如霜”了。“为伊消得人憔悴” 不仅是大地上的灰尘,也是岁月的风尘、情感 的风尘,“鬓如霜”是艰难苦恨烦霜鬓,是多 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赏析
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
爱妻华年早逝,远隔千里,无 处可以话凄凉。其实即便坟墓近在 身边,隔着生死,就能话凄凉了吗? 这是抹煞了生死界限的痴语,情语, 因此格外感人。
赏析
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这三个长短句,又把现实与梦幻混 同了起来,把死别后的个人忧愤,包括 在苍老衰颓之中,这时他才四十岁,已 经“鬓如霜”了。妻子辞别人世已经十 年了,“纵使相逢”恐怕也认“我”不 出了。这个不可能的假设,感情深沉悲 痛,表现了对爱侣的深切怀念,也寄寓 了自己的身世之感。
赏析
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古诗词诵读《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同步练习+2022-2023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修上册

古诗词诵读《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同步练习+2022-2023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修上册

古诗词诵读《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同步练习2022-2023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修上册一、古代诗歌阅读1.赏析诗词《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

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苏轼十年生死两茫茫。

不思量,自难忘。

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

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

小轩窗,正梳妆。

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

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江城子苏轼梦中了了醉中醒。

只渊明,是前生。

走遍人间,依旧却躬耕。

昨夜东坡春雨足,乌鹊喜,报新晴。

雪堂西畔暗泉鸣。

北山倾,小溪横。

南望亭丘,孤秀耸曾城。

都是斜川当日景,吾老矣,寄馀龄。

[注] 陶渊明曾游斜川,喜爱曾城的独秀,作《游斜川》。

此处是说东坡雪堂之景似当日斜川之景。

2.试析“梦中了了醉中醒”一句的妙处。

3.请结合全词,简要分析这首词表达了词人哪些情感。

根据《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完成下列题目。

4.关于《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一词的上片,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十年生死两茫茫”一句直写夫妻生死相隔,如今已是十年,死者对人世是茫然无知,而活着的人对逝者呢,不也同样吗?B.“不思量,自难忘”,“不思”与“难忘”看似矛盾,但真实而深刻地揭示诗人深深地埋在心底的情感,夫妻情深,难以消除。

C.“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诗人想到爱妻华年早逝,感慨万千,心情极为沉痛,如今远隔千里,凄凉也无处可话,孤苦难消。

D.词的上片直接破题,抒发诗人对亡妻的深情,诗句采用白描手法,语言朴素,情真意切,全不见雕琢痕迹,寓意却十分深刻。

5.分析《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中“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与白居易《琵琶行》中“此时无声胜有声”在表情达意方面的异同。

阅读下面的词,完成后面的题目。

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苏轼十年生死两茫茫。

不思量,自难忘。

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
一、词人名片
三起六落之人生——三起四落
支持王安石变法的神宗去世,哲宗继位,高太后垂帘听政,原来反对新法的司马光等人入朝任要职,新法被逐一废除。

苏轼被召入京,任起居舍人、中书舍人等职。

善拔擢后进,一时才士聚集左右,互栩诗文酬和,传为文坛佳话。

因反对司马光尽废新法,遭旧派疑忌,再度请求外任,出知杭州,后以翰林学士承旨召还。

因受人诬告,又出知颖州、扬州、定州等地方官。

二、诗词故事
善于捕捉诗意的苏东坡
苏轼善于从日常生活和普通的自然小景中悟出新意妙理。

任颖州知府时,一天傍晚,他与王夫人散步,当时月亮刚刚升起,院中梅花盛开。

王夫人对苏轼说:“春月胜如秋月色,秋月色令人凄惨,春月令人欢悦,何人招赵德璘辈(指老朋友们)来饮花下?”王夫人的话触动了苏轼,他沉吟片刻,做了一首《减字木兰花》记载此事:
春庭月午,摇荡春醪光欲舞。

步转回廊,半落梅花婉娩香。

轻风薄雾,都是少年行乐处。

不似春光,只与离人照断肠。

受夫人的启发,苏轼生发联想,吟出的果然是一首好词。

三、文题背景
1.这首感情深挚的悼亡词,作于宋神宗熙宁八年(公元1075年),时苏轼在密州(今山东诸城)任太守。

序云:“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

”乙卯即熙宁八年。

题为记梦,实际是通过记梦来抒写对亡妻真挚的爱情和深沉的思念。

词人十九岁娶王弗为妻,二人恩爱和睦,感情笃厚。

王弗随苏轼官居京师,不幸于宋英宗治平二年(公元1065年)五月亡故,先葬于汴京西郊,次年归葬故里四川眉州东北之彭山县安镇乡。

这首词即为怀念亡妻王弗而作。

2.唐、五代及北宋描写妇女的词篇,多数境界狭窄、词语卑下。

苏轼此词境界开阔、感情纯真、品格高尚,读来使人耳目一新。

用词来悼亡,是苏轼的首创。

在扩大词的题材、丰富词的表现力方面,本篇应占有一定的地位。

本篇完全可以同潘岳的《悼亡诗》、元稹的《遣悲怀》以及南宋吴文英的《莺啼序》前后辉映、相互媲美。

3.王弗
王弗十六岁嫁给苏轼,生有一子苏迈。

她美丽贤淑,“见轼读书,则终日不去”。

(亡妻墓志铭)她经常劝苏轼待人接物要谨慎,可惜恩爱不长,在二十七岁时因病去世。

临终前对苏轼说:“妇从汝于艰难时,不可忘也。


一、诵读,整体感知
1.按照所标出的节拍、韵脚字诵读该词,感知内容。

十年/生死/两/茫茫
△。

不/思量
△。

自/难忘
△。

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
△。

纵使/相逢/应不/识,
尘/满面,鬓/如霜
△。

夜来/幽梦/忽/还乡
△。

小/轩窗
△。

正/梳妆
△。

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
△。

料得/年年/断肠/处,
明月/夜,短松/冈
△。

2.在前面的基础上有感情地朗读该词。

提示这是一首感情真挚、凄婉哀伤的悼亡词。

上片抒写自己的哀思,诉说十年来的苦难生活,而致“纵使相逢应不识”,才四十岁就白了头;下片通过梦境写相思之切、梦中相逢之悲,最后写“明月夜,短松冈”下的孤坟,反映了“无处话凄凉”的苦痛,流露出词人怀念亡妻的真情实感,句句沉痛,字字悲哀,动人肺腑。

二、悟读,诗情画境
为了找寻一条船,一条能为我摆渡思念的船,我整整找寻了十年。

只见白浪滔天,迷雾茫茫,遮断了我三千六百个望眼欲穿的日子。

一定是你也无法抗拒思念。

为了赴一次以十年为期的约会,我看见你分明乘着夜的翅膀,如一只黑夜的蝴蝶轻展着羽翼,栖于故乡你我曾经共同伫立过的窗口。

在梦中,朦胧地看见你在窗前梳妆,还以为又回到了以前那段幸福的时光,一下子眼泪夺眶而出。

泪水打湿了枕头,醒来时枕头已湿了一大半。

抬头,明月。

脑海中浮现出过去的一幕幕。

猜想着,你坟头我亲手栽种的松树应该是满眼葱绿了吧!
三、品读,鉴赏评析
1.本词题为“记梦”,其实只有下片前五句是记梦境,其他都是抒胸臆,诉悲怀的。

该如何理解作者的这种构思?请试作分析。

答案本词题为“记梦”,实际是通过记梦来抒写对亡妻真挚的爱情和深沉的思念。

全词
以梦为线索,分为三层。

上片写梦前的思念,表达对亡妻的死别之痛、相思之苦。

下片前五句转入写梦,实乃因“思”而成“梦”,先写所“思”后写所“梦”,自然成章。

“思”是“梦”的基础,“梦”是“思”的幻化。

上片词意虽不涉梦,但写“思”即是写“梦”,仍然切合“记梦”的题意。

“夜来幽梦忽还乡”,笔墨轻巧地一转,即十分自然地转入写梦。

下片前五句写梦中相逢,用生活小细节抒发伉俪间的深情。

结尾三句写梦醒后的悲凉心情,进一步抒发对亡妻的无限怀念之情。

这种真挚、深沉的感情,在梦前、梦中、梦后一步步深化,凄婉哀伤,催人泪下。

如图表所示:
2.“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展现了怎样的情景?这样写有何用意?
答案这三句话是词人在向亡妻诉说“凄凉”:即使夫妻能够相见,看见“我”这般风尘满面、两鬓斑白的衰颓模样,也一定
认不出来是“我”了。

死生异路,怎能重逢?不得重逢而切盼其重逢,设想其重逢,“纵使”表让步,其效果却是使感情的发展更逼近一层,相逢而不相识却比不能相逢更使人不堪。

虽是刻画了人物的外部形象,却表现出生活之蹭蹬和心境之凄凉的复杂的思想感情。

3.对结尾三句“料得年年断肠处,明月夜,短松冈”的含意及表现手法作简析。

答案作者料想长眠地下的爱妻,在年年伤逝的这个日子,眷恋人生,难舍亲人,柔肠寸断;作者梦醒,料想遥隔千里,松冈之下,亡人长眠地底,冷月清辉洒满大地,这样一种孤寂凄哀的情景,作者也不免肝肠寸断。

这种表现手法,不仅说自己如何,而且说对方如何,意味更蕴蓄。

4.《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是一首感人至深的悼亡词。

请反复诵读作品,想一想,词人是如何把现实和梦境交织起来抒写悼亡之情的?
答案梦是不真实的,它往往是做梦者内心活动的真实反映。

就记梦一类作品而言,毋宁说是作者郁塞沉积的思想感情的勃然兴发。

《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以“梦前——梦中——梦后”为时间线索,将“现实——梦境——现实”交织起来,抒发凄婉诚挚的悼亡之情。

起笔彼、我合写,“两茫茫”状幽明相隔,惘然无尽,而“自难忘”愈见自然真挚。

“无处话”一句,既承难忘,又点阻隔之遥。

“纵使”以下三句,由假设转出相逢,融入自我身世之感。


片“夜来”以下四句记梦,意幻情真,虚中带实。

“料得”以下三句,从梦境回到现实,写梦后设想对方念己,“年年断肠”,柔情绵绵无尽,令人酸楚。

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南乡子
送述古[注]
苏轼
回首乱山横,不见居人只见城。

谁似临平山上塔,亭亭,迎客西来送客行。

归路晚风清,一枕初寒梦不成。

今夜残灯斜照处,荧荧,秋雨晴时泪不晴。

注述古:原名陈述古,是作者的挚友,曾和作者一起在杭州为官,离任时,作者追到临平为他送行。

(1)请联系全词,分析“归路晚风清,一枕初寒梦不成”所蕴含的思想感情。

答案作者送别归来,一夜难眠;残灯斜照,泪水涟涟。

表达作者对友人深厚的感情和友人离别后自己内心的孤寂。

(2)本词主要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请结合词句进行分析。

答案①“谁似临平山上塔,亭亭,迎客西来送客行”使用了拟人、衬托(以塔之无情,衬人之有情)手法;“秋雨晴时泪不晴”用秋雨停衬托泪不停。

②情景交融也是全词的表现手法之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