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德尔遗传规律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F1产生的雌雄配子各有4种: YR、 yR、 Yr、 yr,数量比为1:1:1:1。
F1配子
YR yR Yr yr
YR
YY RR
Yy RR YY Rr
yR
Yy RR
yy RR Yy Rr
Yr
YY Rr
Yy Rr YY rr Yy rr
yr
Yy Rr
yy Rr Yy rr yy rr
棋 盘 法
Yy Rr
§Fra Baidu bibliotek.2 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二)
一、发现问题
本的性状表现如何?
(2)Fl的性状表现是什么? 谁是显性?
(两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
所用亲
(1)孟德尔以豌豆的哪两对相对性状进行实验的?
(3)F2出现了几种性状表现? 和亲体相比性状表现有何 异同?比例是多少?
就每一对相对性状单独进行分析,结果比例 如何?这可以得出什么结论?
高茎 高茎 矮茎
遗传因子组合比= 1:2:1
性状类型比=
3显:1隐
对分离现象解释的验证: 设计实验、验证假说
杂种子一代 隐性纯合子 高茎 矮茎 测交 配子
Dd D d
dd
d
测交后代 Dd 高茎 1 : 1
测交:——让F1 代与隐性纯合子 杂交。
dd
矮茎
假说----演绎法
发现问题
提出假说
验证假说
得出结论
3、豌豆具有易于区分的相对性状,且能稳定地遗传 给后代
性状:生物表现出来可以观测到的特征。
相对性状:同种生物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 相 对性状常用一对“反义词”来描述。如茎的“高- 矮”、“粗-细”、果实的 “大-小”,生长速度 的“快-慢”等。
人 工 异 花 传 粉 示 意 图
2 1
去雄
套袋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呢?F2出 现3:1的性状分离比是偶然的吗?
(二)对分离现象的解释
孟德尔提出假说:
① 显性遗传因子(D) ①纯合子:DD、dd
分析问题、提出假说
1)生物性状由遗传因子(基因)决定。 ② 隐性遗传因子(d) 2)体细胞中遗传因子成对存在。 ②杂合子:Dd 3)生物体形成生殖细胞——配子时,成对的遗传 因子彼此分离,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配子中 只含每对遗传因子中的一个。 4)受精时,雌雄配子的结合是随机的。
和矮茎;
• 基因型:与表现型有关的基因组成,如高茎豌豆的
基因型为DD或Dd,矮茎豌豆的基因型为dd;
• 等位基因:控制相对性状的基因,如D与d。
三、孟德尔对一相对性状遗传试验的解释
杂合子:遗传 因子组成不同 的个体,如: Dd
纯合子:遗传 因子组成相同 的个体,如: DD,dd
三、一对相对性状杂交实验的遗传图解
高茎
P 矮茎
高茎
F1
高茎
DD
减数 分裂
dd
减数 分裂
Dd
Dd
配子
D
受精作用
d
配子
D
d
D d
F1
Dd
高茎
F2 DD 高茎
Dd
Dd dd
假说----演绎法基本步骤为:
观察现象、提出问题
分析问题、提出假说 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
对分离现象的解释
设计实验、验证假说 分析结果、得出结论
测交实验
分离定律
分离定律(P7):
在生物的体细胞中,控制同 一性状的遗传因子成对存在, 不相融合;在形成配子时,成 对的遗传因子发生分离,分离 后的遗传因子分别进入不同的 配子中,随配子遗传给后代。
测交后代表现型
黄圆 黄皱 绿圆 绿皱
F1作母本
F1作父本
31
24 1
27
22 1
26
25 1
26
26 1
表现型比
测交实验的结果符合预期的设想,因此证明 解释是正确的。从而证实了:
F1是杂合体,基因型为YyRr F1产生了YR、Yr、yR、yr四种 类型、比值相等的配子
返回
四、归纳综合、揭示规律
自由组合定律内容
孟德尔 -----现代遗传学的奠基人
孟德尔生活于19世纪的奥地利,原是天主 教神父。他利用教堂的一小块菜地,种植 豌豆,玉米等多种植物进行了大量的杂交 实验,其中豌豆杂交实验非常成功,通过 分析这实验结果发现了两条遗传基本规律 ——基因的分离定律和基因的自由组合定 律。
为什么用豌豆做遗传实验容易取得成功? 1、豌豆是严格的自花传粉、闭花受粉植物, 避免外来花粉的干扰。 2、豌豆花大,容易去雄和人工授粉
粒形
{皱粒种子
圆粒种子 315+108=423
101+32=133 圆粒∶皱粒≈ 3∶1
粒色
{绿色种子 108+32=140
黄色∶绿色≈ 3∶1
黄色种子 315+101=416
结论:豌豆的粒 形、粒色的遗传 都遵循基因的分 离定律。
二、提出假说(对自由组合现象的解释)
1、孟德尔首先假设:豌豆的圆粒和皱粒分别 由遗传因子R、r控制,黄色和绿色分别由遗传 因子Y、y控制。
yy Rr
1、测交推理: 杂种一代 黄色圆粒
三、设计实验、验证假说 验证----测交实验
YyRr
双隐性类型 × 绿色皱粒
yyrr yr
yyRr yyrr
配子
YR Yr
yR yr
子代基因型 YyRr
Yyrr
子代表现型 黄色圆粒 黄色皱粒 绿色圆粒 绿色皱粒
1
∶
1 ∶
1
∶
1
2、进行实验 F1黄色圆粒与双隐性类型绿色皱粒测交实验结果 项目 实际 子粒数
那么,纯种的黄色圆粒和纯种的绿色皱粒豌豆的 遗传因子组成如何表示? 问:上述两个亲本产生的配子又是如何表示的?
黄色圆粒可用YYRR表示,绿色皱粒可用yyrr表示。 配子分别是YR和yr
黄色圆粒 F1的遗传因子组成就是: YyRr 性状表现是:
2、孟德尔再假设:F1在产生配子 时,每对遗传因子彼此分离,不 同对的遗传因子可以自由组合。
控制不同性状的遗传因子的分离和组合是 的;在形成配子时,决定 互不干扰 同一性状 的成对的遗传因子彼此分离 ,决定 不同性状 的遗传因子自由组合。
孟德尔遗传规律的再发现
• 1909年丹麦生物学家W.L.Johannsen把遗传因子改
名为基因(gene); • 表现型:生物个体表现出来的性状,如豌豆的高茎
传粉
再套袋
一、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试验
遗传学上的符号
P 亲本:
杂交: ×
自交: 子一代: F1 子二代: F2
父本: 母本:♀
杂交
概念
显性性状:
P
把在F1中显现出来的性状 F1
自交
隐性性状:
把在F1中没有显现出来的 性状
F2 性状分离: 在杂种后代中,同时出现 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的现象
孟德尔发现在1064株F2中,高的 787株,矮的为277株。高茎与矮 茎的数量比接近于 3:1
F1配子
YR yR Yr yr
YR
YY RR
Yy RR YY Rr
yR
Yy RR
yy RR Yy Rr
Yr
YY Rr
Yy Rr YY rr Yy rr
yr
Yy Rr
yy Rr Yy rr yy rr
棋 盘 法
Yy Rr
§Fra Baidu bibliotek.2 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二)
一、发现问题
本的性状表现如何?
(2)Fl的性状表现是什么? 谁是显性?
(两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
所用亲
(1)孟德尔以豌豆的哪两对相对性状进行实验的?
(3)F2出现了几种性状表现? 和亲体相比性状表现有何 异同?比例是多少?
就每一对相对性状单独进行分析,结果比例 如何?这可以得出什么结论?
高茎 高茎 矮茎
遗传因子组合比= 1:2:1
性状类型比=
3显:1隐
对分离现象解释的验证: 设计实验、验证假说
杂种子一代 隐性纯合子 高茎 矮茎 测交 配子
Dd D d
dd
d
测交后代 Dd 高茎 1 : 1
测交:——让F1 代与隐性纯合子 杂交。
dd
矮茎
假说----演绎法
发现问题
提出假说
验证假说
得出结论
3、豌豆具有易于区分的相对性状,且能稳定地遗传 给后代
性状:生物表现出来可以观测到的特征。
相对性状:同种生物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 相 对性状常用一对“反义词”来描述。如茎的“高- 矮”、“粗-细”、果实的 “大-小”,生长速度 的“快-慢”等。
人 工 异 花 传 粉 示 意 图
2 1
去雄
套袋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呢?F2出 现3:1的性状分离比是偶然的吗?
(二)对分离现象的解释
孟德尔提出假说:
① 显性遗传因子(D) ①纯合子:DD、dd
分析问题、提出假说
1)生物性状由遗传因子(基因)决定。 ② 隐性遗传因子(d) 2)体细胞中遗传因子成对存在。 ②杂合子:Dd 3)生物体形成生殖细胞——配子时,成对的遗传 因子彼此分离,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配子中 只含每对遗传因子中的一个。 4)受精时,雌雄配子的结合是随机的。
和矮茎;
• 基因型:与表现型有关的基因组成,如高茎豌豆的
基因型为DD或Dd,矮茎豌豆的基因型为dd;
• 等位基因:控制相对性状的基因,如D与d。
三、孟德尔对一相对性状遗传试验的解释
杂合子:遗传 因子组成不同 的个体,如: Dd
纯合子:遗传 因子组成相同 的个体,如: DD,dd
三、一对相对性状杂交实验的遗传图解
高茎
P 矮茎
高茎
F1
高茎
DD
减数 分裂
dd
减数 分裂
Dd
Dd
配子
D
受精作用
d
配子
D
d
D d
F1
Dd
高茎
F2 DD 高茎
Dd
Dd dd
假说----演绎法基本步骤为:
观察现象、提出问题
分析问题、提出假说 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
对分离现象的解释
设计实验、验证假说 分析结果、得出结论
测交实验
分离定律
分离定律(P7):
在生物的体细胞中,控制同 一性状的遗传因子成对存在, 不相融合;在形成配子时,成 对的遗传因子发生分离,分离 后的遗传因子分别进入不同的 配子中,随配子遗传给后代。
测交后代表现型
黄圆 黄皱 绿圆 绿皱
F1作母本
F1作父本
31
24 1
27
22 1
26
25 1
26
26 1
表现型比
测交实验的结果符合预期的设想,因此证明 解释是正确的。从而证实了:
F1是杂合体,基因型为YyRr F1产生了YR、Yr、yR、yr四种 类型、比值相等的配子
返回
四、归纳综合、揭示规律
自由组合定律内容
孟德尔 -----现代遗传学的奠基人
孟德尔生活于19世纪的奥地利,原是天主 教神父。他利用教堂的一小块菜地,种植 豌豆,玉米等多种植物进行了大量的杂交 实验,其中豌豆杂交实验非常成功,通过 分析这实验结果发现了两条遗传基本规律 ——基因的分离定律和基因的自由组合定 律。
为什么用豌豆做遗传实验容易取得成功? 1、豌豆是严格的自花传粉、闭花受粉植物, 避免外来花粉的干扰。 2、豌豆花大,容易去雄和人工授粉
粒形
{皱粒种子
圆粒种子 315+108=423
101+32=133 圆粒∶皱粒≈ 3∶1
粒色
{绿色种子 108+32=140
黄色∶绿色≈ 3∶1
黄色种子 315+101=416
结论:豌豆的粒 形、粒色的遗传 都遵循基因的分 离定律。
二、提出假说(对自由组合现象的解释)
1、孟德尔首先假设:豌豆的圆粒和皱粒分别 由遗传因子R、r控制,黄色和绿色分别由遗传 因子Y、y控制。
yy Rr
1、测交推理: 杂种一代 黄色圆粒
三、设计实验、验证假说 验证----测交实验
YyRr
双隐性类型 × 绿色皱粒
yyrr yr
yyRr yyrr
配子
YR Yr
yR yr
子代基因型 YyRr
Yyrr
子代表现型 黄色圆粒 黄色皱粒 绿色圆粒 绿色皱粒
1
∶
1 ∶
1
∶
1
2、进行实验 F1黄色圆粒与双隐性类型绿色皱粒测交实验结果 项目 实际 子粒数
那么,纯种的黄色圆粒和纯种的绿色皱粒豌豆的 遗传因子组成如何表示? 问:上述两个亲本产生的配子又是如何表示的?
黄色圆粒可用YYRR表示,绿色皱粒可用yyrr表示。 配子分别是YR和yr
黄色圆粒 F1的遗传因子组成就是: YyRr 性状表现是:
2、孟德尔再假设:F1在产生配子 时,每对遗传因子彼此分离,不 同对的遗传因子可以自由组合。
控制不同性状的遗传因子的分离和组合是 的;在形成配子时,决定 互不干扰 同一性状 的成对的遗传因子彼此分离 ,决定 不同性状 的遗传因子自由组合。
孟德尔遗传规律的再发现
• 1909年丹麦生物学家W.L.Johannsen把遗传因子改
名为基因(gene); • 表现型:生物个体表现出来的性状,如豌豆的高茎
传粉
再套袋
一、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试验
遗传学上的符号
P 亲本:
杂交: ×
自交: 子一代: F1 子二代: F2
父本: 母本:♀
杂交
概念
显性性状:
P
把在F1中显现出来的性状 F1
自交
隐性性状:
把在F1中没有显现出来的 性状
F2 性状分离: 在杂种后代中,同时出现 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的现象
孟德尔发现在1064株F2中,高的 787株,矮的为277株。高茎与矮 茎的数量比接近于 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