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老舍小说的艺术特色
老舍作品的艺术特色
老舍作品主要有四个艺术特色:一、语言幽默。
老舍开始创作时,抱有"不管是谁与什么吧,反正要写得好笑好玩","立意要幽默"(《我怎样写〈赵子曰〉》)的态度。
他的作品从一开始就具有鲜明的幽默讽刺的笔调。
他是现代文学史上为数不多的幽默作家之一,一度还有"幽默大师"、"笑匠"之称。
他的早期作品中夹杂一些纯粹为了逗笑、缺少思想意义的穿插。
他那"我要笑骂,而又不赶尽杀绝"(《我怎样写〈老张的哲学〉》)的性格,使他的讽刺,缺乏鲁迅的冷峻和锋利,更多一些温情和轻松,由此形成他的独特的幽默风格。
从30年代中期起随着对于国家的灾难和生活的严酷有了更多的体验,老舍的笔调变得激愤严肃起来,幽默不再是他大部分作品的基调,为人称道的也不再都是幽默作品,但在他的绝大多数作品中,仍然经常出现机智俏皮的语言,将嬉笑怒骂融合在一起的笔墨,使人发笑或者哭笑不得,有时还会催人泪下,或者发人深思。
后期作品中,作家让不少人物笑着向昨天告别。
所有这些,都具有一种内在的妙趣——升华了的幽默。
二、京味十足。
老舍的作品大多取材于市民生活。
他善于描绘城市贫民的生活和命运,尤其擅长刻画浸透了封建宗法观念的保守落后的中下层市民,在民族矛盾和阶级搏斗中,在新的历史潮流冲击下,惶惑、犹豫、寂寞的矛盾心理,和进退维谷、不知所措的可笑行径。
他喜欢通过日常平凡的场景反映普遍的社会冲突,笔触往往延伸到民族精神的挖掘或者民族命运的思考,让人从轻快诙谐之中品味出生活的严峻和沉重。
关于自然风光的色彩鲜艳的渲染和关于习俗人情的细致入微的描摹,增添了作品的生活气息和情趣。
在现代文学史上,老舍的名字总是与市民题材、北京题材密切联系在一起的。
他是现代中国文坛上杰出的风俗、世态(尤其是北京的风土人情)画家。
作为一位大家,他所反映的社会现实可能不够辽阔,但在他所描绘的范围之内,却把历史和现实,从一年四季的自然景色、不同时代的社会气氛、风俗习惯,一直到三教九流各种人等的喜怒哀乐、微妙心态都结合浓缩在一起,有声有色、生动活泼,自成一个完整丰满、"京味"十足的世界。
老舍的写作特点及风格
老舍的写作特点及风格一、老舍的写作特点老舍一生因为植根于中国传统文化,他的文学作品源于老百姓的生活,写实地反映了当时中国的社会现实,手法简单明快,情节有自然流顺,语言质朴自然,充满幽默诙谐,颇具文学性和艺术性。
1、刻画人物性格优美生动老舍的作品大量运用语言来刻画人物形象,把人物的性格、品行、本质及精神状态表现得淋漓尽致。
由于老舍的笔下的人物朴实亲切,看似简单,实则又具有深刻的内涵。
2、反映社会生活真实老舍以“活动描写”、“人物对白”、“人物心理描写”等作说,真实的描写当时社会中人物的生活,表现了他们生活中的苦乐,工作中的艰辛,家庭中的欢乐,老舍看似平淡的文字,却是一派热烈的活动气氛。
3、文学手法具有艺术性老舍有着独特的文学手法,他穿插说笑、调侃及幽默,语句变化自如,抒发了热情会友的情感,常用仿古文,对比文,有言尽意的运用语言,使得文章颇具艺术性。
4、独特的风格流畅有自然老舍的文章风格温和,文情并茂,文笔流畅自然,把原始中国文化和现代思想完美结合起来,新的文化思想在文字中被以有趣、温馨的方式体现出来。
二、老舍的风格老舍的作品通常以典型的情景描写开头,接着主要人物的思想、行动,最后取得生动的结果,以抒发特定情绪的温馨而又具有艺术性的语言和风格,是中国现代文学的传统特色。
1、冷嘲热讽式幽默老舍的叙事风格常涉及生活,他采用冷嘲热讽式的幽默,对作品里的人物的性格、行为及言行,以及社会上的现象,进行了调侃与批评的同时,勿忘把人物的精神内核及行为原理描述出来,及表达风趣的言语和手法,把一种新的文学生活态度和文艺风格表达出来。
2、人物形象的显现老舍的文学形象丰富且耐人回味,尤其是他笔下的人物形象,有着丰富的人文内涵,可以看出老舍借助文学的手段,把人物形象的复杂内涵表现出来,使人物们更加生动、真实,从而使文学作品的价值倍增。
3、社会生活的描绘老舍对社会生活的描绘非常了得,他采用简单而生动的笔触,真实地描述老百姓的生活,表达了当时的社会现实,图解了当时社会生活的复杂性,给读者以真实的视角,使思想更为深刻。
简述老舍作品的特点
简述老舍作品的特点老舍被称为“人民艺术家”,主要以长篇小说和剧作著称于世。
其作品大都取材于市民生活,为中国现代文学开拓了重要的题材领域。
建国后,老舍创作了大量的戏剧作品,其中《龙须沟》《茶馆》取得了极大的成功。
其作品的主要特点有:(1)写北京,写北京的变化是老舍戏剧创作的重要内容老舍生在北京,熟悉北京,对北京有一种特殊的感情。
自他从事写作生涯以来,写过不少以北京为背景的作品,而解放了的北京日新月异,老舍自然要写出这些变化。
《方珍珠》《全家福》《茶馆》等这些剧作忠实而多方面的记录下北京社会的历史变迁和革命性变化,抒发了“我爱新北京”的真挚情怀,歌颂了党和人民政府。
(2)懂得辩证法,笔下的人物都是活生生的真人老舍笔下的人物都不是那种脸谱式的,而是活生生的真人。
《龙须沟》里的刘巡长,《茶馆》里的秦仲义、松二爷等都不是戏里的主角,但老舍写出了他们的个性,写出了他们好与坏两方面的思想,赋予他们艺术生命,所以令人难忘,并且置信不疑。
再如老舍刻画了不少妇女形象,但都以不同的出身、经历、性格活跃在舞台上,互不雷同,不会为人们所混淆。
《女店员》里的齐母和《龙须沟》里的王大妈,都是从旧社会过来的受习惯势力影响很深的家庭妇女,在对待女儿的问题上,想法和做法却截然不同。
(3)写了不少民族风味的戏剧,成功塑造出人物的民族性格老舍早年研究过“国民性”的问题,对中国人民性格的优劣,有着十分清晰的了解。
如从《方珍珠》里的破风筝、白花蛇、方珍珠,《龙须沟》里的程疯子、赵老头、程娘子,《全家福》里的李珍桂,《茶馆》里的常四爷、王利发、康顺子,《神拳》里的高永义、冯铁匠、高大嫂、高秀才等人物身上,看到了中国人民所特有的那种吃苦耐劳、忠厚善良、不畏暴*强、乐于助人、勇于进取的精神和品德。
(4)戏剧靠人物取胜而不是靠情节取胜在《龙须沟》《茶馆》等剧中,没有完整的故事情节,没有贯串到底的事件和戏剧冲突,人物也不是一两个,而是十几个,几十个,特别是《茶馆》,有名有姓的人物就有四十多个,很难说谁是主角。
浅谈老舍小说艺术
浅谈老舍小说艺术导语:先生是中国现代史上一位具有世界影响力的重要作家。
他的文学创作具有很高的价值,他的体现了整个中国现代文学的民族化和大众化。
老舍先生的创作非常广泛,有大量享誉中外的话剧,有为数可观的和通俗文学作品,但更能集中体现作家思想深度和艺术风格的还是他的创作。
一、京味幽默小说的典型1899年2月3日,老舍先生出生在乱世之中的北京。
他的诞生日是旧历小年,第二天就逢立春,所以他的父亲给他取名舒庆春。
老舍的童年是在战乱中度过的,八国联军入侵北京城,他的父亲就是被侵略军烧残致死的。
老舍后来回忆道:在我的童年时期,我几乎不需要听什么吞孩子的恶魔,母亲口中的洋兵是比中巨口獠牙的恶魔更为凶暴的。
童年的记忆给作家留下一生都无法抹灭的印象。
有心理学家指出:人的童年记忆是一个人精神品格的基石,直接影响着人的一生。
老舍的童年给他带来心灵的创伤,加之他天生敏感好思,悟性高,从而走上了文学创作的道路,以便抚平心灵深处的伤口。
(一) 老舍小说的京味渊源。
一个人的思维习惯、生活方式等等,是受这个人所处的地域影响的,就像北方人吃面南方人吃饭一样。
作家的语言习惯,创作风格是带有鲜明的地域特色的,和他所处的社会环境,所置身的语言氛围相关联。
老舍的青少年时期,是在北京度过的,在这里学习、生活。
他在私塾里念过“四书”、“五经”,在新式学校里念完小学、中学,后以优异的成绩从北京师范学校毕业,历任小学教员、校长、员、教育部的公务员等。
因不满教育界的黑暗现状,愤然辞职。
他的文学创作天赋,在读小学时就已暴露出来,得到老师较高的评价。
在北京起源后波及全国的“五四”运动,让老舍在思想上产生“大地震”,并决定了他以后的人生方向。
这给他创造了成为作家的条件。
他回忆道:“假若没有‘五四’运动,我很可能终作这样的人;兢兢业业地办小学,恭恭敬敬地侍奉老母,规规矩矩地结婚生子,如此而已。
我绝对不会忽然想去搞文艺。
”老舍成了一名作家,是历史的必然和个人选择相结合的结果。
《骆驼祥子》的艺术特色
《骆驼祥子》的艺术特色
《骆驼祥子》是老舍先生的代表作之一,具有以下艺术特色:
1. 具有强烈的现实主义倾向。
小说以20世纪20年代北京市的底层人民为主要背景,展示了那个时代的社会现实和人性特征。
作者通过对人物形象、场景和语言的刻画,演绎出贫苦人民的生存状况和社会阶层间的矛盾冲突。
2. 塑造了深刻的人物形象。
小说主人公骆驼祥子是一个富有感染力和代表性的形象,他是一个充满向上力量的人物,具有坚强、敏感、善良、开朗等多种性格特点,也有着人类中存在的弱点和缺点。
其他人物形象也具有多方面的特点,各具代表性,深刻地揭示了人物的内部世界和生存境遇。
3. 具有深刻的哲学思考。
小说表达出对人类生存和命运的思考,对人的欲望、信仰、决策、道德和社会规范等问题进行了深刻剖析。
作者通过对自然、社会、人类存在等问题的思考,表达了对人类生存状况的关注和思考。
4. 采用了语言和风格的现实主义手法。
作者运用了现实主义的写实手法,语言干净利落,真实地反映了小说背景下的生活和环境。
同时,作者在语言中加入了北京方言和口音,为小说增加了本土性的特点,让人感受到了那个时代的气息和文化背景。
总而言之,《骆驼祥子》具有深刻的思想内涵和独特的文学艺术风格,是老舍先生的代表作之一,也是中国现代文学的重要作品之一。
老舍的文笔特点
老舍的文笔特点老舍(1899年-1966年),原名舒庆春,字舍予,号舍予,是中国现代著名作家、戏剧家、翻译家、文艺理论家。
他以其独特的文笔风格而闻名于世。
老舍的文笔特点之一是朴实,他善于用简洁明了的语言表达复杂的思想。
在他的作品中,常常能够看到生动的人物形象和真实的情感描写。
例如,在他的小说《骆驼祥子》中,他以朴实的文字展现了祥子这个角色的艰辛和悲惨的生活,使读者能够深入地感受到他的内心世界。
同时,老舍的朴实文笔也体现在他对社会现实的揭示和批判上。
他通过对人物形象和事件的生动描写,展现了社会的黑暗和不公,使读者深刻地反思社会问题。
老舍的文笔特点之二是幽默。
他擅长运用幽默的手法来揭示社会问题和人性弱点,使读者在阅读中既能够感受到深刻的思考,又能够获得愉悦的阅读体验。
他的幽默往往体现在对人物的描写和对话的表达上。
例如,在他的小说《骆驼祥子》中,他通过祥子和其他人物之间的对话,展现了社会的虚伪和人性的丑陋,让人不禁会心一笑。
同时,老舍的幽默也体现在对生活琐事的描写上,他善于通过对细节的描述,揭示出人们日常生活中的滑稽和荒诞,使作品更加生动有趣。
老舍的文笔特点之三是生动。
他能够通过对细节的描写和对话的塑造,使作品中的人物和场景跃然纸上,给读者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
他的描写往往细腻入微,富有画面感。
例如,在他的小说《四世同堂》中,他通过对人物的描写和场景的刻画,使读者能够感受到那个时代的氛围和人物的命运。
同时,老舍的生动描写也体现在对自然景物的描绘上,他善于用生动的语言和形象的比喻,使读者能够感受到大自然的美丽和力量。
老舍的文笔特点之四是深入。
他善于通过对人物内心世界的描写,展现人性的复杂和矛盾。
他通过对人物的思想和情感的描写,使读者能够深入地了解人物的动机和行为。
例如,在他的小说《骆驼祥子》中,他通过对祥子内心的描写,展现了他的矛盾和挣扎,使读者能够对他的命运产生共鸣。
同时,老舍的深入描写也体现在对社会问题的思考上,他善于通过对人物和事件的描写,深入地探讨社会问题的根源和解决办法。
试析老舍《月牙儿》的艺术特色
试析老舍《月牙儿》的艺术特色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老舍是一位致力于表现普通市民生活的平民作家。
由于出身平民,老舍最擅长用他饱蘸血泪的笔墨,为读者塑造一个个形形色色、栩栩如生、血肉丰满的“小人物”形象,表达普通劳动人民的悲愤、辛酸、向往与追求,从一个侧面反映社会生活的本质。
中篇小说《月牙儿》就是老舍展现在黑暗的旧社会中下层妇女悲惨命运的代表作。
这部作品自1935年4月在天津《国闻周报》发表不久,老舍便自誉作品“饱满而有分量”。
后来更撰文说此作是一篇成功之作,“没有什么生硬勉强的地方,一下笔就是地方,准确产出调匀之美”。
由此可见老舍对《月牙儿》的喜爱之情。
的确,《月牙儿》是老舍留给我们的一部文学精品,时至今日它不同凡响的艺术价值,仍然有许多值得我们研究、借鉴和学习的地方。
一剖析心理深化主题《月牙儿》是老舍用情感与美感编织出的凄美的现实主义童话,它通过描写一对普通的母女为生活所迫相继沦为娼妓的悲惨命运,表现了在万恶的旧社会底层妇女生存的艰难与无奈。
从“我”在狱中再见月牙儿开始,”这月牙儿唤起了“我种种不同的感情”和回忆。
第一次看到这“带着寒气”的月牙儿时,正是父亲病逝, 那时“我”才七岁。
“我明知在城外哪个地方埋着它,可又像落在地上的一个雨点,似乎永难找到”。
从此“我”和妈妈的生活没有了着落,等待“我们的只有一次次的饥饿”和无助。
无论母亲多么辛苦劳作,“我们的锅有时干净得像个体面的寡妇”。
在经历了改嫁仍然无法改变现状的时候,母亲只好选择了卖身来供“我”读书,此时“我”对母亲是既想“骂”又想“抱”,既想“质问”又想“央告”,既“爱”又“恨”,“我的心就这么忽冷忽热,像冬天的风”。
然而当母亲年老色衰希望“我”帮她卖身挣钱时,我真愿意代她挣钱,“可是那个挣钱方法叫我哆嗦”。
最终“我们”母女选择分手开始各走各路。
母亲走后“我”明白了“我们娘儿俩就像两个没人管的狗,为我们的嘴,我们得受着一切的苦处。
”好在“我”得到了女校长的同情和帮助,暂时解决了生活问题,然而好景不长,随着校长的更换,“我”的生活又没了着落。
试论老舍小说艺术特色
试论老舍小说的艺术特色老舍生于北京城的一个贫民家庭,在大杂院中度过了艰难的少年时代。
他自幼就和挣扎在黑暗社会最底层拉洋车的、修房的、剃头的、卖唱的和教书的等各行业的下等人相交往。
因此,他不仅熟悉社会底层的市民生活,而且同他们在感情上有着密切的联系。
他热爱他们的好品质,同情他们的苦难,关心他们的命运。
他的作品多描写劳动群众的生活苦难,揭露旧社会的黑暗和罪恶;他的作品承受着对转型期中国文化尤其是俗文化的冷静审视,其中既有批判,又有眷恋。
老舍的创作,带有英国狄更斯、康拉德等人的影响,及中国传统的、主要是流行于民间的文艺更有深切的联系。
这使他的作品具有大众化、通俗性、民族色彩浓厚等特点,从形式到内容都能够雅俗共赏。
他的作品真实生动地描绘了现代中国的社会风貌和民情心理,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
笔者试着从三个方面来分析老舍小说的艺术特色:一、文化批判视野中的“市民世界”老舍执著地描写城及人的关系,用众多小说构筑了一个广大的市民世界,几乎包罗了现代市民阶层生活的所有方面,显示了老舍对这一阶层百科全书式的知识.和二三十年代主流文学通常对现实社会作阶级剖析的方法不同,老舍始终用“文化"来分割人的世界,他关注特定“文化”背景下“人”的命运,以及在“文化"制约下的世态人情,作为“城”的生活方式及精神因素的文化的蜕变。
老舍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最杰出的市民社会及文化的表现者及批判者。
就他所提供的市民形象的丰富性及生动性来看,几乎没有哪一个作家能够及他相比。
在他的笔下,三教九流、五行八作、剃头匠、洋车夫、说相声的、演鼓书的、开茶馆的、打拳舞棒的、三姑六婆、八旗子弟、娼妓、巡警等等市民阶层的各类人物,真是无所不有.老舍写得最好的是老派市民形象。
他们虽然是城里人,但仍是“乡土”中国的子民。
身上负载着沉重的封建宗法的包袱,他们的人生态度及生活方式都是很旧派、保守、闭塞的。
老舍常常通过戏剧性的夸张,揭示这些人物的精神病态,从而实践他对北京文化乃至传统文化中消极落后方面的批判。
试论老舍小说的幽默艺术
试论老舍小说的幽默艺术老舍是中国现代文学的重要作家,其小说中所运用的幽默艺术具有独特的魅力。
在本文中,我们将结合具体作品,深入探讨老舍小说的幽默创作特点及其表现手法,以期更好地理解这位文学大师的艺术风格和人文情怀。
幽默是一种文学修辞手法,它通过诙谐、戏谑的语言和荒诞、滑稽的情节,使读者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品味到人生的酸甜苦辣。
在小说中,幽默往往被用来塑造人物形象、推动情节发展,同时也能表达作者对社会现象的批评和讽刺。
幽默在老舍的小说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为作品增色不少。
老舍小说的幽默艺术体现在多个方面。
老舍擅长运用讽刺手法来展现人物的矛盾与荒谬。
在《骆驼祥子》中,作者通过描写祥子与虎妞的婚姻生活,暴露了当时社会的种种弊端。
祥子身陷婚姻的枷锁,却又幻想通过婚姻来改变自己的命运,作者用戏谑的笔触揭示了这一矛盾,使读者在捧腹之余,也能深入思考社会的现实问题。
老舍小说中的幽默还体现在诙谐的语言上。
他常常运用轻松幽默的对话和生动形象的比喻来增加作品的趣味性。
在《猫猫神和喇叭花》中,作者用“拦路抢劫”来形容两位老妇人争夺一只鸡的情景,使人忍俊不禁。
这种诙谐的语言为紧张的情节注入了轻松的氛围,使读者在阅读过程中既能感受到乐趣,又能在轻松的语境中体味到作者对生活的热爱。
老舍还运用滑稽手法来表现小说的幽默艺术。
他常常刻画一些荒诞滑稽的人物形象,使之成为作品中的“笑点”。
在《小坡的生日》中,小坡的妹妹把自己打扮成“女皇”,摆出一副神气十足的架子,而小坡则扮演“臣子”,极尽阿谀奉承之能事。
作者通过这种荒诞的情节设计,以滑稽的手法展现出人物形象的童真与憨态,使读者在阅读过程中忍俊不禁。
老舍小说的幽默效果也是显而易见的。
他的作品常常让读者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品味到人生的酸甜苦辣,使人们在阅读的过程中得到愉悦和享受。
作者通过对社会现象的批评和讽刺,也使人们在欢笑之余能够受到启发和教育。
老舍的幽默艺术既具有娱乐性,又具有思考性,为读者提供了丰富多彩的精神享受。
老舍的作品特点
***大学成人高等教育毕业论文老舍的作品特点学生姓名:指导教师:专业年级:完稿时间:***大学继续教育学院诚信承诺书我谨在此承诺:本人所写的毕业论文《老舍的作品特点》由本人独立完成,保证不存在任何剽窃、抄袭他人学术成果的现象。
凡涉及其他作者的观点和材料,均作了注释,如出现抄袭及侵犯他人知识产权的行为,由本人承担由此产生的一切后果。
承诺人:年月日老舍的作品特点摘要老舍的小说有一种吸引人的神奇力量,他的作品语言生动,诙谐幽默,朴实中透露出一种精准干练,是不可多得的艺术瑰宝。
其中,精准干练是其作品的主要特色。
除此之外,幽默诙谐也是其作品的主要凸显部分。
老舍的幽默往往根据最朴实的生活,在融合人世间百态后,发表自己的真知灼见。
他用语言把这种平凡转化为幽默,这种独到的方式正是老舍幽默的精华。
《骆驼祥子》、《四世同堂》就是此种手法的彰显。
关键词:老舍作品特点骆驼祥子四世同堂目录引言 (1)一、老舍作品的艺术特色 (1)1语言幽默 (1)2京味儿十足 (1)3题旨鲜明 (1)4语言通俗 (2)二、《骆驼祥子》的特点 (2)1选词凝练,生动形象 (3)2句式流畅,酣畅淋漓 (3)3语言通俗,地方色彩浓郁 (3)三、《四世同堂》的特点 (4)1口语化 (4)2遣词准确、质朴、生动 (4)3修辞风格自成一格 (4)4无处不在的气质 (4)结语 (5)参考文献 (5)引言老舍,是中国著名的小说家和剧作家。
在其四十多年的创作生涯中,他孜孜不倦地涉猎了文学创作的各个领域,一生完成了一千多部作品,其中主要长篇小说有《骆驼祥子》、《四世同堂》、《老张的哲学》等等。
一老舍作品的艺术特色1语言幽默在老舍写作初期,可能由于是抱着写着好玩好笑的态度,他的作品总是透着一股讽刺幽默的味道。
作为为数不多的幽默大师,有人说老舍是一代笑匠,有人说他是幽默讽刺大师,评论不一而足,不过可以肯定的是,老舍的幽默风格是其特有的。
其特有的老舍幽默主要是因为,他不像鲁迅写作那般一阵见血、锋利尖酸。
老舍写文章的风格
老舍写文章的风格
老舍是有名的幽默大师,他以鲜明的创作个性和特殊的幽默艺术,刻画出众多的喜剧人物,为中国文学开创了一个新领域。
不管哪一位读者,只要一翻开老舍的作品,就能感受到一股强烈的幽默感扑面而来。
它就像一个无所不在的精灵,在字里行间嬉戏着,在读者的脑海里跳跃着。
幽默在他的创作个性与艺术风格中,起了画龙点睛的作用。
1.幽默的修辞手法
幽默形象仅赖于揭示事物内涵是不够的,同时还需辅之以其他艺术手法,老舍深谙个中奥妙,他善于运用各种修辞手法,来表现艺术效果。
2.幽默的人物语言
老舍擅长运用个性化的语言描写塑造人物,他把对黑暗社会的讽刺、批判与对劳动人民的同情、对祖国的热爱联系起来,在微笑中蕴含着严肃和悲哀,形成自己独特的幽默风格。
3.幽默的情节结构
老舍幽默技巧不仅在语言表达,在情节结构方面也有所显现。
4.俗白浅易的口语
老舍在北京口语的基础上,广泛吸取古典文学、民间文学和
外国文学的营养,用普通人都能听得懂,说得出的话来写作,通俗易懂,明白晓畅。
5.简洁准确的词语
老舍把简洁凝练作为其遣词艺术的追求目标:“写东西一定要求精练、含蓄。
”
6、浓郁的民族色彩
作为“语言大师”,老舍的小说幽默诙谐、“京味”十足、雅俗共赏。
恰似一坛老洒,历久弥醇,芳香四溢。
对老舍小说艺术风格的探讨,不仅使我们了解其作品丰富而深刻的文化内涵、独特的艺术价值,而且对探索我国现代小说的民族化和个性化也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关于老舍的文学创作的艺术特色,下列表
关于老舍的文学创作的艺术特色老舍(Lao She)是中国20世纪的一位著名作家,他的文学创作具有独特的艺术特色,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生活写实主义: 老舍的作品以对社会生活的深刻观察和写实描绘为特征。
他关注底层人民的生活,展现了旧中国社会的各种阶层和风土人情。
幽默讽刺:老舍的作品常常夹杂着幽默和讽刺,他通过夸张和寓言手法,对社会弊病和人性弱点进行讽刺,以此来表达对社会的思考和对人性的关怀。
语言的抒发:老舍的语言简练而富有力度,他擅长运用北京方言和口语,使作品更具地方色彩,更贴近生活。
他的语言表达既具有文学艺术性,又充满了通俗感。
关注人性: 他对人性的关怀和关注是老舍作品的一个显著特点。
在他的小说中,常常通过塑造生动的人物形象,反映人性的复杂性,包括善恶、悲欢、苦乐等方面的方方面面。
社会批判: 老舍对社会现象和制度进行了敏锐的批判,他关注社会的不公正和不平等现象,并通过作品呼吁社会改革和进步。
总体来说,老舍的文学创作具有深刻的社会关怀、幽默的艺术手法以及对人性的思考,这些特色使他成为中国现代文学中一位备受尊重的作家。
老舍小说的语言艺术特点
老舍小说的语言艺术特点老舍小说的语言艺术特点老舍先生,一位被誉为“人民艺术家”的大师。
其笔下的小说自然朴实、笔风幽默独特、辞藻言简意赅,不娇柔造作,略带浓厚的北京韵味,让人在轻松诙谐之中品味出时代气氛的严肃和凝重。
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老舍小说的语言艺术特点,希望能帮到大家!一、通俗易懂老舍小说风格的特点一是:语言通俗易懂且耐人寻味。
他作品的绝大多题材,均取决于市民生活,在漫长的创作生涯中,他崇尚白话文,努力从人民群众的口语交谈中提炼正宗纯正的文学语言。
讲究浓缩精华,避免随意捏造凑合;脱离粗糙的自然形态、防止照搬方言俗语。
1951年,他宣言般指出了:“必须相信白话的万能性,否则,我们便不会全心全意去学习并在实践中运用,只有我们下功夫去运用白话,不让它打折扣,它才会对我们负上全部的责任。
”《离婚》中有一个片段,描绘张大哥:“他须用心读书,才能更好的证明自己意见的妥当性”。
他有一对阴阳眼,左眼上皮特别长,把眼珠永远囚禁掉一半;而右眼无特色可言,每日照常办公,右眼所略闻的一切,都要经过左眼的筛选,因为被囚禁的半个眼珠是指向自己的内心的,是内心真正的想法。
他的意见是最妥善完备的,因为不合分想法早已让囚禁的左眼筛选下去了。
简短有力的代表性片段是多么耐人深思,回味无穷。
二、简洁准确老舍小说风格特点二是:精准简练的语言。
言简意赅的话语让你朗朗上口,倍感亲切与自然。
小说的诱惑力极大,感染性极强,让你在毫无防备的情况下,不知不觉着迷,深陷其中,《骆驼祥子》这部经典的文学名著中,据统计数据报道,仅使用了大约十一万字,而全文只用2400个汉字,仅需要小学的阅读水平便可通晓全文,可见其笔风的犀利与简洁。
同时,老舍擅长使用地方语言,加剧了文章的可读性和通读性。
例如,写刘四的说一不二,用的是“放屁崩坑儿”,写祥子的身体健康,用“挺脱”、“硬棒”,再如描绘祥子穷途末路,病体奄奄地为人家做丧事时,美其名曰为“在马路边上缓缓的蹭”,这些极具地方色彩的口语,让读者犹如亲眼所见、亲耳所闻,形象生动仿佛置身于其中。
《骆驼祥子》的艺术特色
《骆驼祥子》的艺术特色老舍的作品以京味儿、简洁、幽默,著称于世,这种鲜明的独特的艺术风格使他的作品卓尔不群,在中国现代文学史立起了一块丰碑。
长篇小说《骆驼祥子》是老舍的代表作,在这部作品中,作家除了保持他一贯的艺术特点外,因为选择题材的角度和艺术处理方式的某些变化,又表现出了一些新的艺术风格。
一、严峻、深沉、朴实的风格,透露着强烈的悲剧气氛。
这首先是由题材决定的。
作家就是要通过祥子一生的悲剧来反映黑暗的社会,这是严峻的,而作家不单从祥子物质上的贫困、更主要是从他的心理上展示人间的地狱,这又不能不是深沉的。
除了这一点,作家新的艺术处理的方式和对幽默看法的变化也是一个因素。
《骆驼祥子》中,老舍以祥子一生的沉浮为主线结构,以心理描写与叙述、抒情、议论相结合来推进故事进程;以准确、鲜明、通俗、独到的语言表现人物复杂的性格和事件。
二、老舍善于用多种表达手法,塑造了成功的人物典型。
老舍善于用丰富、多变细腻的手法描写人物和心理活动及其心理变化。
如祥子第一次买车的细节描写,“他手哆嗦得厉害,几乎要哭出来”,这是以动作、情状写心理。
第二次买车的钱被孙侦探敲诈抢走后,他紧攥着拳头,只说了一句话:“我招谁惹谁了?”这是从语言写心理,托出祥子在恶势力面前的无可奈何的心理变化。
在祥子眼看无法实现买车的理想时,对于车,他不再那么爱了,这表现出祥子对生活已经完全失去了信心,这种心理描写,是真实而生动的。
对虎妞的心理描写也十分逼真,她对祥子是又哄又骗,对刘四是又拉又抗,性格十分鲜明,栩栩如生。
在老舍的笔下,刘囚的卑鄙自私,狡猾阴险,都刻画得惟妙惟肖,独具艺术魅力。
三、幽默与浓郁的“京味儿”,是小说的一大特色。
《骆驼祥子》充满了浓郁的“京味儿”,具有鲜明的民族文学风采和大众风格。
作家恰当地使用北京土语,使作品加浓了地方色彩;注意长短句的配合,增强了语句的节奏感;讲究字调顿挫配合,读起来极富音乐美;注意人物对话的个性化,使读者闻其声如见其人。
骆驼祥子的写作手法特点
骆驼祥子的写作手法特点《骆驼祥子》是中国现代文学作家老舍的代表作之一,也是中国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
该小说以一个贫穷而奋斗的人物形象,深刻地反映了旧中国社会的贫困和不公。
以下是骆驼祥子的写作手法特点的详细分析。
1. 现实主义风格老舍在骆驼祥子中采用了现实主义的写作风格,他将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如实地展现给观众,强调人物的现实性和局限性。
这种现实主义的风格使读者更加深刻地感受到旧中国社会的黑暗和贫穷,以及人们的奋斗和挣扎。
2. 对比手法老舍在骆驼祥子中使用了大量的对比手法,他将祥子和骆驼的形象进行对比,突出了祥子的坚韧和骆驼的精神。
他还通过对比来展现不同人物之间的关系和社会环境,例如祥子和虎妞、祥子和曹先生等。
这种对比手法使得故事更加生动有趣,读者也更加容易被吸引。
3. 修辞手法老舍在骆驼祥子中使用了大量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夸张等。
这些修辞手法使得故事更加生动形象,读者也能够更加深刻地感受到作者的情感和思想。
例如,在小说中,老舍用“骆驼祥子”来比喻祥子的坚韧和执着,强调了他的个性和精神状态。
4. 细节描写老舍在骆驼祥子中非常注重细节描写,他通过对细节的描写来展现人物的性格和心理状态。
例如,在小说中,老舍通过对祥子日常生活中的细节描写,展现了他的勤劳和节俭,同时也暗示了祥子的未来和命运。
这种细节描写使得故事更加真实可信,读者也能够更加深入地理解人物。
5. 主题深刻骆驼祥子的主题深刻,它反映了旧中国社会的贫困和不公,以及人们的奋斗和挣扎。
这种深刻的主题使得读者能够更加深刻地感受到旧中国社会的黑暗面,同时也能够更加深刻地理解人物的行为和心理状态。
从小说《骆驼祥子》看老舍的艺术风格
从小说《骆驼祥子》看老舍的艺术风格《骆驼祥子》是老舍的代表作之一,以现实主义的笔法与悲天悯人的情怀,塑造了祥子、虎妞等一批令人难忘的艺术形象,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拥有重要地位。
老舍的作品素以“京味儿”、简洁、幽默而著称于世,这种鲜明的、独特的艺术风格使他的作品卓尔不群,为中国现代文学史立起了一块丰碑。
长篇小说《骆驼祥子》是老舍的代表作,在这部作品中,作家除了保持他一贯的艺术特点外,因为选择题材的角度和艺术处理方式的某些变化,又表现出了一些新的艺术风格。
在“京味儿”、简洁、幽默之中,平添了严峻、深沉和朴实的艺术格调。
一、严峻、深沉是《骆驼祥子》在艺术格调上的新的特点。
这同老舍以前写的《老孙的哲学》《赵子曰》《离婚》等作品有着明显的差异,这种艺术格调上的差异,同作家对生活的认识的加深和对幽默看法的变化有关,使作家从新的角度选取题材和处理题材。
《骆驼祥子》以一个车夫一生的沉浮的命运,写出了一个劳苦社会,这在老舍的创作中以及在新文学史上都是具有重大意义的突破。
作家对北京市民生活的精细描绘,为新文学在表现城市劳动群众生活方面,开拓了一个新的领域。
正如樊骏在《论〈骆驼祥子〉的现实主义》一文中指出的那样:“把城市底层社会这个不怎么为人们熟悉的世界,把城市贫民这个常常为人们忽视的社会阶层的命运,引进艺术领域,并且取得了成功——就这方面看,老舍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作用,有些类似狄更斯之于十九世纪中期的英国文学,陀思妥耶夫斯基之于同一时期的俄国文学… … ”这种评价对老舍是相宜的。
从一个人力车夫的内心状态观察地狱究竟是什么样子,从他一生的悲苦生活反映出劳苦社会、贫苦市民穷困的生活全景,《骆驼祥子》具有强烈的新鲜感和重大的开创意义。
人力车夫作为社会底层群众的一部分进入短篇小说的领域,有鲁迅的《一件小事》,有郁达夫的《薄奠》,而在长篇小说中成为主人公,唯有老舍的《骆驼祥子》。
在老舍以前的长篇小说中虽然也有人力车夫的形象,但只作为陪衬人物,而作家对他们的看法往往是片面的,过多地嘲笑与戏弄他们的弱点,将他们说成“人形而兽面”,而作家所赞扬的那些具有“侠气”、不同凡响的车夫,也不具有典型意义。
浅论《骆驼祥子》的艺术特色
老 马祖 孙 以及 孙侦 探 等 等 ,也 都 围绕 着 祥子 的命运 而 L现 , { 3 都服 从 祥 子 形 象 的塑 造 。这 种 构思 方 法 的优 点 是 ,线索 明 了集 中 ,不 枝 不 蔓 ,而 且 能 使人 物 形 象显 得 丰 满 厚实 。 《 驼祥 子 》 虽众 星 拱 月般 地 突 … 了祥 子 的形 象 ,但 骆 没 有 忽 略 其 他 人 物 的 塑 造 。 与 祥 子 关 系 密 切 的 人 物 ,如 虎 妞 、刘 四 等 ,也 都 刻 画得 干 m 色 。 同时 ,作 者 围绕 着 祥 H 子 ,描绘 了车 厂 、茶馆 、大 杂 院 、 白房 子等 生存 环 境 ,叙 写 了军 阀战 争 、 工人 受剥 削 、 进步 知 识 分子 受 迫害 等 等事 件 , 给 读 者 提 供 了 一 幅 血 光 十 色 的具 有 浓 郁 故 都 色 彩 的 风 俗 画 卷 ,为人 们 认 识 二 、三 十年 代 的 北平 提 供 了有益 的锁 钥 。 二 、鲜 明生 动 的人 物 形 象 《 驼 祥 子 》塑 造 了许 多 个性 鲜 明 、栩 栩 如 生的 人物 形 骆
有力 地 展示 了人物 性 格发 展 的 完整 过程 及 其 悲剧 性 结局 的必 在 都 市 的 花 花 世 界 面 前 毫 不动 心 。 在 祥 子 身 上 , 农 民 的 性
然性 。同时 , 又通 过祥 子 与 周 人 们错 综 纠葛 的复 杂关 系和 各 种 生 活场 景 的 描 绘 ,展 现 …那 个特 定 时 代 的 社 会 生 活 环 格 、气质 、心 理被 刻 画 得 十 分准 确 、逼 真 。
、
严谨 独 特 的艺 术 结构
老 舍 长篇 小说 在 结 构 的 一个 突 出特 点 是 , 以写 人 为 中 卜
老舍写作风格
老舍写作风格老舍写作风格:平易、朴实、自然。
主要特点是通俗浅显,亲切感人。
老舍以喜剧见长,善于刻画市民的精神面貌,能准确地把握人物的性格,又注意突出人物语言和行动上的细节,从中塑造出一批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他的喜剧形象具有浓郁的北京韵味。
他的作品大都取材于市民生活,为人们所喜闻乐见。
代表作有《骆驼祥子》《四世同堂》《二马》《小坡的生日》等。
内容上:平淡而不单调,通俗而不庸俗。
老舍的作品是以描写市民生活为主的,但他并没有将笔墨只停留在对市民的刻画上,而是尽力展现他们身上美好的东西。
《四世同堂》的语言诙谐生动,通俗易懂,又蕴含着深刻的思想。
故事发生在抗战时期的北京,日本侵略者在飞扬跋扈、横行霸道之后被赶出了北京城。
在无比沉痛的现实背景下,各色人等以自己独特的方式坚持着抗战,努力保全着北京这座古城,以及这座古城里的每一位居民。
其间,还穿插着各种小人物的琐碎故事。
我喜欢老舍的散文,是因为我觉得它们平易自然,没有装腔作势的矫揉造作,也没有声嘶力竭的嚎啕大哭,而只是静静地叙述着眼前的一切。
语言非常简练,也非常恰当地运用了比喻、拟人、夸张等修辞手法,使文章读起来充满了幽默、风趣,却又不乏真挚感情。
我最喜欢的就是《春风》一文,让我如沐春风。
文章开头“天气暖和了”,结尾“天气还是那么冷,并且一天比一天冷起来了”,“年年有春风,有年年的春风”,用“春风”串联全篇,构成了一幅画面,春风在门前舞蹈,带来了万紫千红的春天,却也带走了人们过去一年的辛酸与悲伤。
老舍在小说创作方面成绩卓著。
早期作品主要描写市民生活,幽默风趣,富有浓郁的生活气息。
代表作有《骆驼祥子》《四世同堂》《离婚》《牛天赐传》《月牙儿》《我这一辈子》等。
他还曾写过长篇历史章回小说《老张的哲学》《赵子曰》《二马》《小坡的生日》《文博士》等,短篇小说集《赶集》《樱海集》《蛤藻集》《火车集》《贫血集》等。
他的作品已被译成20多种文字。
他曾获得“人民艺术家”的称号。
骆驼祥子的艺术特色
骆驼祥子的艺术特色
《骆驼祥子》是中国作家老舍(舍贝思·桑巴尔)于1939年创作的小说,被认为是中国现代文学的经典之一。
这部小说通过描写祥子这个在社会底层苦苦挣扎的人物,反映了当时社会的残酷和贫困,以及个体在现代城市中的困境。
以下是《骆驼祥子》的一些艺术特色:
社会写实主义:老舍以社会写实主义的手法刻画了20世纪初期北京的社会风貌。
小说通过祥子的经历展现了社会底层人物的苦难和挣扎,以及社会制度对个体命运的影响。
对人性的深刻洞察:作品对人性进行了深刻的剖析,展现了祥子这一底层人物的善良、坚韧和对生活的执着追求。
同时,通过描绘其他人物,展示了社会对人性的磨难和考验。
对现代化进程的反思:小说中反映了当时中国社会的现代化进程对个体生活的冲击。
祥子为了迎合社会的变革而努力奋斗,但最终还是未能摆脱贫困的困扰,表达了对现代化进程中底层人物处境的深刻关注和反思。
人物刻画的深度:小说中的人物塑造丰满而深刻,每个角色都具有独特的性格特点。
祥子的形象通过丰富的细节描写,呈现出一个真实而具体的个体,使读者更容易对他产生共鸣。
语言表达的简练:老舍的语言表达简练而贴近生活,通过对白话的运用,使小说更具有通俗性和亲近感,使读者更容易理解和感受其中的情感。
总体而言,老舍的《骆驼祥子》通过对底层人物的生活困境的描绘,以及对人性、社会和现代化进程的反思,展示了他对社会现实的关切和深刻的洞察力。
老舍的写作特点
老舍的写作特点一、纵观老舍的长、中、短篇小说创作,可以看到一个基本主题,那就是对于民族传统文化的反思、批判。
老舍继承了鲁迅的关于“国民性”的思考,在某些方面还显出了自己新的开拓与新的特色。
《老张的哲学》《赵子曰》《二马》早期的长篇中,相当深入地剖析了中国国民的精神弱点,如被金钱锈损了灵魂的老张、浑浑噩噩的赵子曰、抱残守缺的马则仁。
《二马》中把中国国民性的解剖放进了世界民族之林这个大手术室中,具有宏阔的视野,也从独特的角度对中国传统文化进行了崭新的透视。
显示了老舍开阔的文化意识。
《猫城记》中对中国社会现实、中国传统文化母体身上的毒瘤,其剖析达到了相当深入的地步。
《离婚》中直面现实,把小市民的庸俗无聊与官府的衙门的黑暗腐败连结在一起。
表现了作者对民族文化批判意识已经达到自觉的程度,因而具有界碑的意义。
《骆驼祥子》《月牙儿》对地层贫苦市民的热情而深具痛惜之情的注视,形成了文化批判的另个侧面,深入到了抨击社会制度的层次。
《四世同堂》表达了老舍希望在民族战争的烈火中清算历史遗传病的新的思想高度,满怀着对民族性更新的信念。
二、以北京下层市民社会为中心,是老舍为自己的文化批判所开拓的领域。
中国人的国民性在市民阶层中体现得相当充分与全面,而北京又是保存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最为典型的古城。
从某种意义上说,老舍的小说只有一个“主角”,那就是北京。
三、鲜明强烈的“京味儿”。
写北京、北京人、北京的文化和民情风俗,北京的景观和地理风貌。
“京味儿”表现在语言上,老舍小说的语言在北京口语基础上的提炼,简短生动,但一般不同于北京的方言土语。
四、幽默的格调。
幽默格调多样,具有几重性。
既有温厚的同情,又有峻厉的讽刺。
对下层贫民与某些小人物,他嬉笑怒骂的笔墨后面,不无辛酸、苦涩。
对市侩、汉奸他的笔端喷出了无情的怒火。
早期的两部长篇有点铺排“为幽默而幽默”。
《二马》则有所控制,是透出了灵气的幽默;《离婚》标志着他幽默风格的成熟。
获得了“笑中有所思”的艺术魅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试论老舍小说的艺术特色老舍生于北京城的一个贫民家庭,在大杂院中度过了艰难的少年时代。
他自幼就和挣扎在黑暗社会最底层拉洋车的、修房的、剃头的、卖唱的和教书的等各行业的下等人相交往。
因此,他不仅熟悉社会底层的市民生活,而且同他们在感情上有着密切的联系。
他热爱他们的好品质,同情他们的苦难,关心他们的命运。
他的作品多描写劳动群众的生活苦难,揭露旧社会的黑暗和罪恶;他的作品承受着对转型期中国文化尤其是俗文化的冷静审视,其中既有批判,又有眷恋。
老舍的创作,带有英国狄更斯、康拉德等人的影响,与中国传统的、主要是流行于民间的文艺更有深切的联系。
这使他的作品具有大众化、通俗性、民族色彩浓厚等特点,从形式到内容都能够雅俗共赏。
他的作品真实生动地描绘了现代中国的社会风貌和民情心理,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
笔者试着从三个方面来分析老舍小说的艺术特色:一、文化批判视野中的“市民世界”老舍执著地描写城与人的关系,用众多小说构筑了一个广大的市民世界,几乎包罗了现代市民阶层生活的所有方面,显示了老舍对这一阶层百科全书式的知识。
和二三十年代主流文学通常对现实社会作阶级剖析的方法不同,老舍始终用“文化”来分割人的世界,他关注特定“文化”背景下“人”的命运,以及在“文化”制约下的世态人情,作为“城”的生活方式与精神因素的文化的蜕变。
老舍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最杰出的市民社会与文化的表现者与批判者。
就他所提供的市民形象的丰富性与生动性来看,几乎没有哪一个作家能够与他相比。
在他的笔下,三教九流、五行八作、剃头匠、洋车夫、说相声的、演鼓书的、开茶馆的、打拳舞棒的、三姑六婆、八旗子弟、娼妓、巡警等等市民阶层的各类人物,真是无所不有。
老舍写得最好的是老派市民形象。
他们虽然是城里人,但仍是“乡土”中国的子民。
身上负载着沉重的封建宗法的包袱,他们的人生态度与生活方式都是很旧派、保守、闭塞的。
老舍常常通过戏剧性的夸张,揭示这些人物的精神病态,从而实践他对北京文化乃至传统文化中消极落后方面的批判。
老舍十分擅长描绘家境小康的旧派市民形象。
如《二马》中的老马先生,《牛天赐传》中的牛老者和牛老太太,《四世同堂》中的祁老人及其儿子天佑,《离婚》中的张大哥,还有一些毫无专长、专靠“吃铁杆儿庄稼”的八旗子弟,基本都是属于这一阶层。
他们有的是小商人,有的是小职员,家境小康,吃穿不愁。
他们生活在中国古老的城市里,也保持着最古老旧的生活情调,传统的道德观念和宗法封建性的人伦关系。
因而,善良、驯顺而又保守、因循、中庸,怯懦,还有浓厚的宗法封建色彩是他们的思想性格的主要特征。
他们安分守己,于世无争,大都没有“向上爬”等“非分之想”。
他们非常知足,其生活目的往往不在于要取得没有得到的,而在于小心翼翼地保护自己已经取得的。
这从《离婚》中张大哥的“生活理想”可以看得十分清楚,“张大哥对儿子的希望不大一一……只盼他们成为下得去的,有模有样的,有一官半职的,有家有室的、一个中等人。
科长就嫌稍微过了点劲,中学教员又嫌低一点儿;……大学——不管什么样的大学——毕业,尔后闹个科员,名利兼收——做事不可太认真,交际可得广一些,家中有个贤内助一一最好是老派家庭的,认识些个字,胖胖的,会生白胖小子。
”张大哥的生活理想和处世哲学真实地反映了这类市民形象的基本特征。
老舍常常通过戏剧性的夸张,揭示这些人物的精神病态,从而实现他对北京文化乃至传统文化中消极落后方面的批判。
老舍笔下的新派市民一味逐新,一味追求洋式的生活情调而丧失了人格的堕落人物。
在《离婚》、《牛天赐传》和《四世同堂》等作品中,都出现过那种一味逐“新”,一味追求“洋式”的生活情调而丧失了人格的堕落人物。
如兰小山、丁约翰之类西崽,张天真、祁瑞丰、冠招娣等一类新潮而又浅薄的胡同纨绔子弟。
老舍一写到此类人物就使用几乎刻薄的手法,不忘记给他们描画可笑的漫画式肖像。
从事个体劳动的城市贫民更是老舍十分关注和同情的形象。
如《老张的哲学》中的洋车夫赵四,《骆驼祥子》中的祥子、老马祖孙、二强子,《月牙儿》中的母女等。
他们都是些生活在城市底层的劳动人民。
如果说老派市民的悲剧在于求“顺应”而不得,那么,祥子们的悲剧就在于他们将以最大的代价和最低的条件求生存而不能。
这类市民形象的共同特征是,勤劳、善良,具有坚韧顽强的生活意志和相濡以沫的质朴感情。
他们大多是破了产的农民,分散的个体职业活动使他们各不相顾。
个人的希望与努力蒙住了他们各人的眼睛,于是他们每个人都觉得单凭自已的力量就可以成家立业,改变自己的困苦处境。
正如祥子所想的那样:“自己是个好汉子,没有可怕的,没有可虑的,只要自己好好地干,就必定成功”。
他们选择的都是个人奋斗的生活道路。
然而,他们最终的结局却都是那样悲惨。
恶魔般的社会环境不仅残酷地吞噬了他们所有的血汗和那点少得可怜的财产,而且一点一点地吃掉了他们身上的美好品德和奋发向上的生活意志。
他们思想性格被旧社会扭曲变形,最后又被抛到城市流氓无产者的行列中。
祥子的思想性格和生活道路就最富有代表性。
二、老舍作品的“京味”老舍小说创作最大的艺术特色是它的语言上的独特的风格,其中最引人注目的风格是“京味”。
它是作家对北京特有的风土人情、特殊的文化趣味的精妙展示所形成的一种独特审美趣味。
老舍用地地道道的北京语言从事创作,因此他的绝大部分的小说是以北京为背景,如《老张的哲学》、《骆驼祥子》、《四世同堂》等。
这些作品的语言都富有浓郁的北京特色,任何人读老舍的作品都会感到语言富有北京韵味儿。
老舍作品的“京味”首先表现为取材的特色。
老舍聚集其北京的生活经验写大小杂院、四合院和胡同,写市民凡俗生活中所呈现的场景风致,写已经斑驳破败仍不失雍容气度的文化情趣,还有那构成古城景观的各种职业生活和寻常世相,为读者提供了丰富多彩的北京风景画、风俗画。
它具有浓郁的地域文化特色和民俗学价值。
仅就《骆驼祥子》一书所涉及的部分场景来看,对北京风俗风习的描写已十分丰富。
人力车夫和车厂主的主雇关系、车把式的各种生存方法、古都老式的寿棚寿席、坐花轿的婚礼、热闹的集市庙会、大杂院的暗娼、下等妓院“白房子”的各色妓女嫖客、巫婆的请神画符,等等。
宛如一幅幅生动的底层社会生态图画。
“京味”作为小说的风格氛围,又体现在作家描写北京市民庸常人生时对北京文化心理结构的揭示方面。
北京长期作为皇都,形成了帝辇之下特有的传统生活方式和文化心理习惯,以及与之相应的审美追求,迥异于有更浓厚的商业气息的“上海文化”。
老舍用“官样”一语来概括北京文化特征,包括讲究体面、排场、气派,追求精巧的“生活艺术”;讲究礼仪,固守养老抚幼的老“规矩”,生活态度的懒散,苟安,廉和,温厚等等。
这类“北京文化”的“精魂”渗透于老舍作品的人物刻画、习俗的描绘、气氛的渲染之中。
老舍作品处处写到礼仪,礼仪既是北京人的风习,亦是北京人的气质,“连走卒小贩全另有风度”。
北京人多礼,《二马》中老马赔本送礼;《离婚》中老李的家眷从乡下来,同事们要送礼,张大哥儿子从监狱中放出来也要送礼;《骆驼祥子》中虎妞要祥子讨好刘四爷更需送礼;《四世同堂》则直接详尽描写祁老人“自幼长在北京,耳濡目染跟旗籍人学习了许多规矩礼路”。
这不仅是一种习俗,更表现了一种“文化性格”。
《四世同堂》第一章就这样写到:无论战事如何紧张,祁家人也不能不为祁老人祝寿:“别管天下怎么乱,咱们北平人绝不能忘了礼节。
”就连大字不识一、二的车夫小崔也熏染了这种北京“礼节”:他敢于打一个不给车钱的日本兵,可是女流氓大赤包打了他一记耳光时,却不敢还手,因为他不能违反“好男不跟女斗”的“礼”!这种“北京文化”甚至影响到中国市民知识分子,《四世同堂》里的祁瑞宣就是这样一个衰老的北京文化在新思潮冲击下产生的矛盾性格。
小说写了一个细节,当台儿庄大捷的消息传到北京后,作为一个“当代中国人”,他十分振奋,但他没有“高呼狂喊”;“即使有机会,他也不会高呼狂喊,他是北平人。
他的声音似乎是专当吟咏用的,北平的庄严肃穆不允许狂喊乱闹,所以他的声音必须温柔和善,好去配合北平的静穆与雍容。
”祁瑞宣因此而感叹自己缺乏那种新兴民族的英武好动,说打就打,说笑就笑,敢为一件事,不论是为保护国家,还是为试验飞机或汽车的速度去牺牲了生命。
老舍对“北京文化”的描写,是牵动了他的全部复杂情感的:这里及充满了对“北京文化”所蕴含的特有的高雅、舒展、含蓄、精致的美的不由自主的欣赏、陶醉,以及因这种美的丧失毁灭油然而生的感伤、悲哀,以致若有所失的怅惘,同时也时时为“文化过熟”导致的柔弱、衰败而惋叹不已。
对北京文化的沉痛批判和由其现代命运引发的挽歌情调交织在一起,使老舍作品呈现出比同时代许多主流派创作更复杂的审美特征。
老舍作品中的“京味”正是这种主观情愫与北京市民社会文化心理结构的客观描绘的统一。
老舍的语言艺术得力于他对北京市民语言及民间文艺的热爱和熟悉。
他大量加工运用北京市民俗白浅易的口语,用老舍自己的话来说,就是“把顶平凡的话调动得生动有力”,烧出白话的“原味儿”来;同时又在俗白中追求讲究精制的美,写出“简单的、有力的、可读的而且美好的文章”。
老舍成功地把语言的通俗性与文学性统一起来,做到了干净利落,鲜活纯熟,平易而不粗俗,精制而不雕琢。
其所使用的语词、句式、语气以至说话的神态气韵,都有他独特的体味和创造,又隐约渗透着北京文化。
这也是“京味”的重要表现。
三、老舍的幽默艺术所谓的幽默指的是:有趣的、可笑的、意味深长的。
用老舍自己的话说就是:“幽默文字不是老老实实的文字,它运用智慧聪明与种种招笑的技巧,使读了发笑、惊异或啼笑皆非受到教育。
我们读读狄耿斯的,马克吐温的和果戈里的作品,便能够这个道理。
听一段好的相声,也能明白这个道理。
”“看透宇宙见得种种要素,而后用强烈的手段写画出来而能引人发笑者为幽默。
”[1]因此,老舍认为“嬉皮笑脸,并非幽默,和颜悦色,心宽气朗,才是幽默。
”[2]要想得到幽默:首先要认真学习、博览群书而获得丰富的知识,它是前提,是基础。
其次善于观察,并且要思考的深刻。
再次要多读,即要认认真真地阅读一些有关幽默语言的文学作品,并且作到能领悟他们的作品内容,而从中受益。
最后要善于运用,古人说的好:学以致用。
即把自己从学习中得到的知识,应用到日常生活的实践中去。
这样做不仅能加深理解,而且能是我们的大脑更加充实。
老舍就是这样,他不仅知识渊博,而且想的深,看得透,说的俏,因而形成了幽默的语言艺术风格。
老舍是著名的幽默作家,在他最初的作品问世之后,老舍便享有了“幽默大师”的声誉。
老舍夫人胡絜青认为:“幽默是老舍作品的重要风格之一。
”[3]老舍幽默艺术风格的形成,有两方面缘故原由。
一是欧美幽默文学的影响。
老舍早年在外洋首先接触和喜欢的就是幽默文学,老舍说因为他是读了英国的文艺然后,才决定也来尝尝本身的笔,狄更斯是他在那时辰最爱读的,下至于乌德豪斯与哲扣布也都使他欣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