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现状及问题的思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现状及问题的思考
以2017年上市公司披露的内部控制信息为主要依据,分析了上市公司在内部控制信息披露方面的现状,并从中寻找出上市公司在内部控制及相关信息披露方面存在的问题以及给出一些应对策略。国内外上市公司的舞弊案例屡见不鲜,大都与内部控制有关。内部控制管理是上市公司企业管理的重要一环,有效的内部控制管理和完善的内部控制信息披露机制是上市公司强化自身管控的重要手段,也是社会主义资本市场健康发展的客观要求。
标签:上市公司;内部控制;策略;保障
纵观资本市场发展历程,一个具有投资价值的上市公司都要相似的特征,如良好的发展前景、持续的盈利能力和完善的内部控制体系,而一个合格投资者往往依据这些重要特征做出投资决策。从2007年证监会发布的《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管理办法》,到2008年公布的《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和2010发布的《企业内部控制配套指引》,标志着具有中国特色的上市公司内部控制管理规范框架基本形成。而《企业内部控制配套指引》要求自2011年1月1日起分别在境内外同时上市的公司、沪深两地主板上市公司以及中小板创业板上市公司依次分步推进执行,同时,鼓励非上市大中型企业执行。具有中国特色的内部控制管理体系的形成有助于提高上市公司内部管理水平和风险管控能力,也有助于提升中国企业的信息披露质量,同时也可减少商业欺诈风险,助推监管机构对证券市场全面、立体化的监管体系建设。但我们同时也应该看到企业“假信息”仍无法杜绝,企业舞弊仍有发生。
1 目前我国上市公司在内部控制信息披露方面的现状
我国上市公司开展内控信息披露的法律条文已日渐完善,对上市公司监管手段日益丰富,对上市公司所披露的信息的深度和广度也在不断增强。但同时,我们有必要对上市公司在内部控制信息披露方面存在的问题加予分析,来改进我们在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管理方面的不足。
通过以上数据我们可以看出,无论从披露的数量还是质量上来看,都有很大的改善。但是我们更应该看到,部分上市公司并未严格按照监管部门所要求的标准和内容开展信息披露工作。内部控制部门是否健全、内部控制管理制度是否合规、内部控制机构是否有效运转以及上市公司监事会能否充分行使其监查督办职责等并未在年报及内部控制报告中做充分详细披露;部分上市公司对内部控制工作及相关制度缺乏足够重视,对内部控制管理仍停留在只注重内部审计、财务报告以及经营数据上,对内部控制在企業管理、风险把控以及内生价值再造上认识不足;有上市公司在内部控制信息披露时流于形式、避重就轻,对投资者真正有价值的信息披露甚少;不同注册会计师对同一内部信息的审查所出具的内部控制意见不一、尺度不同,有甚者在2015年聘请的注册会计师所出具的内部控制报告为标准无保留意见,但在2017年新聘任注册会计师对2015年审查信息出具了否定意见,仅在应收账款坏账准备计提的运用上就有天壤之别;监管部门与内部
控制信息披露者之间的监督检查与庞大的信息披露量的不平衡现象日益严重,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质量缺乏有限监督。由此可见,上市公司开展内部控信息披露工作,不仅要有足够的重视,还需要积极的配合,监管部门需要不断地强化监管监查,更需要政策部门不断地完善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制度,才能推动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工作顺利开展。
2 我国上市公司在内部控制信息披露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
2.1 披露的信息不完整、不规范
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制度要求内部控制报告应该全面、完整、充分的反映了上市公司在内部控制方面的所有信息。内部控制信息披露内容的不完整主要体现在对重大财务信息披露不够充分。如粉饰财务报表,提供虚假财务数据,利用内部定价、开展大量关联交易等。另外,披露的信息用词含糊、模棱两可、缺乏可理解性;对有利于上市公司的信息披露详细,对不利事件少披露甚至不披露。而真实的数据往往难以从公布的信息中深挖出来,只有对这些信息充分的披露,投资者才能作出正确判断。
不规范方面主要是上市公司在披露时间上的随意性和内容形式上的刻意性,这种行为极易导致上市公司舞弊事件的发生。一些上市公司利用内部控制报告的披露时间差做内幕交易;一些上市公司在信息披露中利用调整坏账准备的手段,调节利润;有些上市公司的内部控制报告又过于简单,无法利用公开信息对上市公司进行全面分析与评价。这些不规范的内控信息,极易使投资者做出不准确的投资判断,直接损害了投资者的利益,上市公司的可信度也大打折扣。
2.2 披露的信息披露不及时
信息的及时、有效传播是成熟资本市场的重要特征。信息使用者越早越全面的了解到信息,信息价值越高。此类问题主要体现在可能对上市公司股价产生影响的重大事件不及时披露,如环保督查、安全事故;对市场的一些有利或不利的报道甚至传言,不及时公开澄清,任凭传播;对证监会的问询,不按时回复,又不及时披露原因。上市公司在信息披露环节的不及时,很容易使投机者利用信息披露的时间差,趁机获利出逃。
2.3 披露的信息可信度难以保证
上市公司披露的内部控制信息重在可靠,只有真实可靠的信息才能被认为有用的信息,对于信息使用者而言才最具使用价值。在此,我们可以采纳国际会计准则中对可靠性的描述:“当信息没有重要错误或偏向,并且能够如实反映其拟反映或该反映的情况供使用者作依据时,信息就具备了可靠性。”上市公司为维护业绩构筑虚假合同、虚假交易;通过关联公司进行交易虚增利润;伪造公章骗取银行贷款;利用虚构公司套取公司资金等。不真实的信息冠以真实交易的外衣,使投资者很难辨别信息的真实性。利用这些信息所做出的决策就可想而知了。
2.4 披露的信息质量存在质疑
存在不同注册会计师对同一事件发表的内部控制审计意见不一致的情况,如有上市公司对于资产计提减值的认定标准和适用情况标准不一,有注册会计师对上市公司在以前年度对一项资产认为不应该计提减值准备,对本年的内部控制报告出具了标准无保留意见。而在两年后聘请另一家会计师事务所对同一项资产认定应计提减值准备,对本年的内部控制报告出具了否定意见。内部控制报告一旦被出具否定意见,将对公司的融资、并购产生极大的负面影响,错失公司发展良机。2.5 部分上市公司对内部控制关键环节、重点领域管控不力
深入分析2017年上市公司披露的内部控制信息资料,我们可以看到,虽然上市公司在经营管理的关键环节、重点领域的管控力在不断提升,但是内部控制问题最多的仍是发生在资金活动、资产管理、销售业务、采购业务、合同管理等关键环节、重点领域,而加以外部環境的变化发生的频率有不断增长的趋势。而具体到实务中主要体现在经营资产和金融资产管理中,如货币资金在使用和流向上的缺陷、应收账款在收回和计提坏账准备上的缺陷,而甚者用“萝卜章”骗取银行贷款。
3 相关问题原因分析
3.1 存在对内部控制信息披露认识上的偏差
上市公司普遍认为内部信息资源是企业赖以生存的源泉,对外披露的信息越少越有利于企业自身安全。但事实却恰恰相反,发达资本市场的发展经验告诉我们,越充分越可靠的信息披露,越有利树立上市公司正面形象。企业未能正确认识内部控制信息披露工作在企业管理中的作用,会给企业带来不必要的管理风险。
3.2 上市公司内部控制机制存在的不足
第一,内部控制机构设置单一,人员任职重叠,内控机制缺乏独立性,形成的内控力量偏弱。第二,大股东的绝对控制地位,使很多机构设置流于形式。“一股独大”、“一言堂”的存在,不仅有可能削弱整体机制运行效能,而且有可能损害中小股东的利益。第三,监事会职责未能充分行使。由于证券市场在我国发展时间较短,相应的上市公司设立监事会的时间也不长,相比于发达国家证券市场仍存在一定不足。尽管《公司法》对监事会的设置、职责、构成等作出了明确规定,但监事会若形同虚设,就难以对董事会所做的决议进行有效监督。
3.3 上市公司内部控制制度不完善
与上市公司治理相关的公司章程、财务管理、合同管理、公章管理、人事管理及上市公司重要信息披露等制度的不完备,容易造成企业权责利不清、管理不规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