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实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与现实问题

合集下载

解决农村教育现实问题 提升农村教师科研能力——“西部地区基础教育发展”项目“农村教育改革试点”子

解决农村教育现实问题 提升农村教师科研能力——“西部地区基础教育发展”项目“农村教育改革试点”子

宁夏 西吉 县农 村 学校 校 本 教研 模 式 行 动研 究 , 将教 学研 究 的重心 下移 到学 校 , 以课程 实 施 中 的教 师所 面对 的具 体 问题 和农 村教师 校本教 研存 在的误
区为对象 。建 立 了县级 和校 级 的教 研 管 理制 度 , 组
学 校开展 教育行 动 研 究 的 特点 与 意 义 、 果 与经 验 成 以及 后续 研究 的建 议等 主题展 开 了热烈 的研讨 。
区别于一 般 的理 论研 究 , 本课 题 主 要 是一 个 教
育行 动研 究 项 目。1 O个 县 的子 课 题 均 结 合 当地 的 教 育发 展 中的突 出矛 盾 开 展研 究 , 有 很 强 的针 对 具
收 稿 日期 : 0 9 0 - 8 2 0 — 40
教研 活 动对经 费 、 家 等 外 界 客观 条 件依 赖 性 仍然 专
“ 村教育 改革试 点 ” 目, 农 项 是世 界银行 贷款 / 英 国政府赠 款 “ 部 地 区基 础 教 育 发 展 ” 西 五个 项 目之

性和 实效性 。
( ) 高农 村教 育质量 的探 索 一 提

由北 京师范 大 学 袁桂 林 教 授 担 任首 席 专 家 。区
免费义 务教 育和 “ 机 制” 新 的实 施 , 推动 了农 村


研 究 内容
建学 校校 本教 研 团队 , 不 同 的试 点 校形 成 了 不 同 使 的教 研模 式 与 机 制 ( 同伴 互 助 模 式 、 作 发 展 模 式 合 等 ) 为教 师 的专业 发展 搭 建 了 良好 的平 台 , , 推进 农 村学 校课 程实 施 的纵 深 发 展 。但 是 , 县 教 师 校本 该

地方高师院校支持农村中学课程改革行动研究报告

地方高师院校支持农村中学课程改革行动研究报告
程改革实施 以来 , 由于城 乡基础教育 以及青 少年 学生所面临的教育及社会生活环境 的差异 , 城乡 中 小学 实施 新 课 改 遇 到 的 矛 盾 、 困难 和 问题 不 尽
相 同 。相对 而言 , 施 新 课 改 城 市 中小 学具 有更 实
境, 各级政府在增加农村教育投入 , 改善农村学校
袁 小鹏 , 李金奇
( 冈师范学院 , 黄 湖北 黄N 480 ) 300

要: 地方高师院校支持农村中学课程改革行动研究, 是在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进入全面实施的新
阶段启 动实施 的 。通过一年多 的行 动研究 , 冈师范学 院与罗 田县教育局共建 农村 中学课 程改革 实验 基地初 黄 现雏形 ; 以推进农村 中学课程改革试验 为主 旨、 以校校学科 对接为支 撑的地 方高 校与农 村 中学 教师共 同体初
多的优势 , 而农 村学校特别是 中西部经 济欠发达 地区农村中学实施课程改革 , 面临着许 多特殊 则
主要有两种类型 : 第一 , 是由各级教育行政主管部 门组织实施的大规模 的中小学教师新课改培训计
第 2期
袁 小鹏 。 : 等 地方 高师 院校支持农村 中学课 程改革行动研究报告
‘ 3・ 8
作者 简介 小鹏 (92 )男 , 北浠水人 , 袁 15 一 , 湖 黄冈师范学 院教 育学研 究员 。 基金项 目: 省高等学校人文社 会科学重 点研 究基地 “ 湖北 鄂东 教育与文 化研 究 中心 ”00年度 重点研 究 21
课题 。
地方高师院校支持农村 中学课程改革行动研 究, 系湖北省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 学重点研究基 地“ 鄂东教育与文化研究 中心” 00年度重点研 21 究课题。 自20 09年 9月项 目研究正式启动 以来 ,

农村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现状与反思

农村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现状与反思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农村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现状与反思农村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是当前我国教育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

随着我国农村地区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农村基础教育在近年来也取得了较大的进展。

然而,与城市地区相比,农村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仍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

下面将对农村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现状进行分析和反思。

首先,农村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在一些地区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农村学校的办学条件有所改善,教师队伍建设不断加强,教学设备和教辅材料逐渐配齐配套。

一些地区还积极推进农村基础教育与城市教育的对接,促进农村学生与城市学生共享优质教育资源,提高教学质量。

农村基础教育的课程设置也有所改变,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开展了丰富多样的课外活动和实践教学。

然而,与此同时,农村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还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由于农村地区经济相对落后,学校的办学条件仍然比较困难,师资力量相对不足,教育资源配置不均衡,导致农村学生的教育机会相对较少。

其次,一些地区对农村学生的教育要求较低,对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重视程度不够,导致农村学生的学习质量和学习兴趣不高。

再次,部分农村学生因家庭经济条件差,缺乏外部培训机会,导致他们在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方面的培养有所欠缺。

针对以上问题,农村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需要进行进一步的反思和改进。

首先,政府应加大对农村基础教育的投入力度,改善农村学校的办学条件,提高师资水平,优化教育资源配置,确保农村学生能够享受与城市学生同等的教育机会。

其次,农村基础教育课程设置应更加关注学生的个别发展需求,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提高课程的针对性和实用性。

同时,应加强对农村学生的综合素质教育,开展丰富多样的课外活动和实践教学,让学生获得更全面的成长和发展。

第1页/共2页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此外,家庭和社会也应在课程改革中发挥积极作用。

家庭是孩子成长的重要环境,家长要加强对孩子的教育引导,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学习习惯。

乡村学校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

乡村学校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

乡村学校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一、问题描述在我国广袤的农村地区,乡村学校是孩子们接受基础教育的重要场所。

然而,乡村学校面临诸多问题,这些问题不仅影响着农村地区的教育质量和师资水平,也滞碍了扶贫开发和农村人口流动等发展议程。

以下针对乡村学校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解决方案。

二、贫困条件下教育资源匮乏由于长期以来经济发展不均衡,许多农村地区基础设施建设滞后。

这就导致了很多乡村学校面临着漏雨、道路不通畅等基础设施条件差的情况。

同时,在人力资源方面,由于城市吸引力大大超过了农村地区,优秀教育人才普遍更倾向于在城市工作。

为解决这个问题,首先需要加大政府投入力度,在改善基础设施条件上给予更多关注和支持。

政府可以通过增加财政拨款或设立专项资金,用于改善乡村学校的基础设施。

同时,可以加强教师培训计划,并提供优厚的待遇和福利政策,以吸引更多有才华的教育人才支持农村地区的教育事业。

三、师资力量不足乡村地区相对城市而言,职位晋升空间较小且发展机会有限。

这就导致许多具备高素质的教师更倾向于选择城市学校或者其他行业。

因此,在很多农村地区,乡村学校面临着缺少高素质、经验丰富的专业教师这一现实问题。

要解决这个问题,首先需要改革当前乡村地区教育评价体系和激励机制。

政府可以制定相应政策措施,为在乡村工作并取得显著成绩的优秀教师提供额外奖励和晋升机会。

其次,在招聘方面可以采取一些灵活手段,例如与大学合作开展志愿者服务计划或通过激励措施吸引退伍军人等人才支持乡村教育。

四、教育资源分配不平衡在我国,由于地理环境和经济条件的差异,导致了乡村学校之间存在着明显的教育资源分配不平衡问题。

一些相对较为富裕的地区享有更多的投入,而贫困地区则陷入资源匮乏、发展滞后等困境。

针对这个问题,政府应加强对农村地区教育资金和物资的统筹管理。

可以通过建立联盟机制或者设立专项基金,在农村学校间实现资源共享与横向支援。

另外,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需要特别关注贫困地区,并确保每个乡村学校都能够获得合理的投入。

农村基础教育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应对

农村基础教育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应对

农村基础教育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应对近年来,中国农村基础教育的发展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也存在着一些问题。

这些问题不仅影响了农村学生的学习质量,也制约了农村教育事业的发展。

本文将就农村基础教育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应对策略。

农村基础教育存在的问题1. 资金投入不足:由于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较低,政府投入的教育经费有限,导致农村学校的师资力量、教学设施和教学资源相对匮乏。

农村学校的教学条件和设备远远落后于城市学校,影响了学生的学习效果。

2. 师资力量不足:农村教师队伍中,有相当一部分是年龄偏大、教育水平不高的老师,他们的教学能力和教学理念与时代不符。

由于农村地区的经济水平低,教师的收入也比城市的要低,导致一些优秀的教师流失,难以吸引高素质的人才来到农村从事教育工作。

3. 学生贫困问题:由于农村地区经济落后,农村学生的家庭背景普遍较为贫困,一些家庭甚至无法提供孩子正常的生活条件。

这些贫困家庭的孩子往往在学习上受到了很大的影响,学业成绩不理想,甚至有很多孩子因为没有经济条件而辍学。

4. 教学内容滞后:由于农村地区的教育资源相对匮乏,一些农村学校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与时代发展的要求不相符。

尤其是信息技术、科学技术等方面的知识,农村学校的教学内容滞后于城市学校。

应对策略1. 加大政府投入力度:政府应该增加对农村基础教育的投入,提高财政拨款的比例,增加专项扶贫教育基金,加强农村学校的基础设施建设,改善教育条件。

2. 完善师资培训机制:建立完善的农村教师岗前培训和定期培训制度,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

提高农村教师的待遇,激励更多的优秀人才到农村从事教育工作。

3. 扶贫助学政策:建立健全的贫困家庭学生资助政策,为贫困家庭的孩子提供生活和学习上的支持,保障他们接受良好的教育。

4. 加强教育信息化建设:加大对农村学校的信息技术建设力度,提高农村学校的信息化水平,使农村学校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能够跟上时代的步伐。

农村小学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程浪小学为例

农村小学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程浪小学为例

程浪小学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摘要:发展农村的教育,特别是搞好农村九年义务教育,是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培养建设国家人才的重要工作,也是实践“三个代表”的重要体现。

目前农村经济虽然有了较快的发展,但农村各项投入的缺口仍然很大,因而用最小的投入,让最多的农村孩子受到良好的教育,最大限度地利用农村教育资源就是我们探讨当前农村教育体制改革的重点。

关键词:农村教育;教育经费;留守儿童;德育教育农村教育是关系到我国教育和经济能否持续发展的一件大事,我国农村教育现阶段在师资力量、教学投资、教学内容、教学结构、学生情况等方面都还存在着一定的困难和问题[1],改革和发展我国农村教育的基本策略是:改革教育经费投入制度,确保农村教育经费;稳定农村教师队伍,提高教师素质;降低学费,减轻农民负担;改革教学内容,使教育为农村服务。

本文就以我村的程浪小学的教育所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进行分析。

1程浪小学的基本情况程浪大队地处江西九江市都昌县鸣山乡中北部,距乡政府驻地5公里,景湖公路擦村而过。

该村历史悠久,民风淳朴,有12个自然村,总人口约4000人。

现有小学一所——程浪小学,位于程浪大队的中心,学生约250名,小学教职员工共有14人。

教师文化结构:大专文化4名,中师文化8名,其他学历2名。

参加工作5周年以下有12人。

2程浪小学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2.1教育经费短缺程浪小学的教师工资和补助平均每月1800元左右,而学生就是免书费,其他的(校服,试卷等)费用还是得交,每个学生平均每学期还得交150元左右,因此投入少,经费短缺是程浪小学教育发展中面临的首要问题。

由于经费短缺,程浪小学教育的办学条件只能满足学科教学的基本需要,与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要求相去甚远。

程浪小学教师学历层次偏低,教师工资待遇不能保障,学校的教学设施简陋,教学基本仪器不足等也是不争的事实。

城乡教育投入的差距直接导致教育资源的分配不公平,必然带来城乡教育机会和教育质量的不均衡[2]。

农村义务教育课程改革的困境与突破

农村义务教育课程改革的困境与突破
在 我 们 面前 的 一 个 现 实 问 题 。 【 键 词 】农 村 义 务 教 育 ; 新 课 程 改 革 ; 困境 ; 突 破 关
我 国是 一个 农 业 大 国 ,农 业 人 口将 近 占全 国 人 口 的七 成 ,农 村学 生 的 比重 也 大 大高 于 城市 学 生 。 因此 , 抓 好 农 村 义 务 教 育 是 促 进 我 国教 育 事业 发 展 的关 键 。 由于历 史 及 现 实 的 原 因 ,农 村 义 务教 育 现 状 仍 是 不 容 乐 观 的 。实 施 新 课 程 改 革 以来 ,各 地 积 极 响 应 ,纷 纷 进 行 教 学 改 革 。在 知识 经 济成 为 主流 的今 天 ,传 统 的 教 学 手段 、模 式 已不 能 适应 新 时 代 对人 才 培养 的要求 。 然 而 在农 村 ,新课 改 似 乎 已陷入 困境 。
参 考 文献 :
【 】蒋 宏等 . 1 新媒 体 导 论 【 M]. 海 :上 海 交通 大 学 出版 上
【 任 编 辑 : 钟 文 杰】 责
能 力 强 的教 师 不 断 离 开 农 村 学 校 ,走 向城 市 ,造 成 了 农 村 学 校 师 资 队 伍 不 稳 、大 量优 秀 师资 流 失 。 留在 农
村 的教 师 大 多 处 于 老 、青年 阶段 ,教 学 方 法 过 时 或 缺
少 经 验 ,难 以 保 障 教 学 质 量 。
河 西 学院报 ,20 (). 0 7, 5
[ 】杨春 霞. 5 简论 媒 介 素 养教 育的 实施 途 径 【】. J 中国 9
【 ]宫承 波 . 媒 体概 论 [ 6 新 M】. 京 : 中国 广播 出版 社 , 北
2 )6. ( 0 9
二 、 认 识 原 因

【农村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现状与反思】 中国农村基础教育现状.doc

【农村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现状与反思】 中国农村基础教育现状.doc

【农村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现状与反思】中国农村基础教育现状自《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颁布以来,中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已经正式启动八年了。

在过去的八年里,中国基础教育部门经历了近乎狂热的欢欣鼓舞,以及改革带来的困惑、矛盾和不安。

为了总结课程改革的经验,研究解决存在的问题,为课程改革的进一步深化提供支持和保障,为推进和深化教育改革提供决策依据,我们组织了磁云街道和街道镇中小学课程改革实施情况调查。

总的来说,江津区各级领导和广大中小学教师十分重视课程改革,并把它作为当前学校教学工作的重中之重。

新课程的理念已经被大多数教师所接受,并试图应用于实际教学中。

课堂教学呈现出新的面貌,教师的角色发生了明显的变化,新的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逐渐形成,学生的学习方式也在逐渐改变。

与此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在课程改革的过程中,仍然存在着许多困难和问题,需要在继续进行之前进行深刻的反思。

1 、课程改革成果(1)大多数教师认可并接受了新课程理念,并已初步将其落实到教育教学实践中。

课堂教学呈现出新的面貌。

从本次调查观察到的课堂教学情况来看,在绝大多数课堂教学中,情况基本上与过去有所不同,过去教师讲、学生听,听教师提问,学生回答、教师看、学生练习机械灌输、学生被动接受无聊、单调。

相反,这是一种发生在许多教学环节的情况,学生进行动手实践、独立探究、合作交流和其他形式的生动的探究学习场景、生动的探究学习场景。

教室的外观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在教学中,教师通过自己的主观活动使学生获得知识的教学行为是显而易见的。

他们正在将课堂教学过程转化为学生学习活动的过程,转化为学习客体感觉、感知、体验的过程。

他们致力于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使学生能够了解知识,生成知识,理解、掌握和应用知识,并且在获取知识的同时,他们能够掌握过程和方法,伴随着愉快的情感体验。

课堂教学的这一可喜变化源于教师对新课程理念的认同和教师对课程改革的热情、愿望和教学行为,这是课程改革的初步结果。

我国农村教育面临的问题与对策

我国农村教育面临的问题与对策

我国农村教育面临的问题与对策摘要农村教育是文化建设的重要助推,让基层群众享受平等学习的机会,是农村教育的重要使命,它不仅能为我国文化建设的发展和繁荣奠定坚实的基础,也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步骤。

在乡村文化振兴的战略中,农村教育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

但是目前,我国农村的教育存在很大问题,无论是从教育的基础建设、师资力量、教学模式,还是学生群体方面都有很大缺陷,无法保证学生都受到公平平等的教育权利,这对偏远农村的孩子们来说很不利,也制约了我国整体教育的发展水平,限制了人口素质的整体提升速度。

随着我国文化程度的不断提升,农村教育更应当跟上社会的进程。

因此,面对如今的发展困境,应当积极研究改善措施。

综上,本文以农村教育的发展现状入手,研究了如今的发展困境及制约因素,并阐述了面对农村学校发展困境应该有的相应对策,希望能为改善农村教育这个现实问题提供一份力量。

关键词:农村教育;教育问题;应对策略前言教育是人类发展的基石,农村教育成为新时期教育发展的焦点,切实推进城乡区域间教育均衡,是我国教育发展的重中之重。

农村教育,顾名思义针对的是位于我国相对偏僻、较为落后的农村地区,所教育发展的内涵。

一、农村教育概述农村教育是基层群众享受国家义务教育的基本权利,是农村群体享受知识的特色需求,也是农村未来发展的必要力量。

在这里,这些服务于农村贫困地区弱势群体的学校教育,是对附近学生的开放的入学保障,也是农村发展的重要贡献者,更是我国农村振兴战略中的重要举措,为我国固本强国做出重大贡献。

虽然这些年国家城镇化进程快,但是广大农村的人口比例依旧很高,农村学校依旧占有非常大的比例。

可由于地理条件的局限,传统思维的束缚,政策支持的力度不够,财政投入不足,经济水平发展滞后等劣势,导致农村教育下的学校,出现班级少、教师少、设备不足,学校偏远等特点。

在高速发展的教育经济体下,种种不利因素的长期干扰,导致我国农村教育存在许多困难,也让农村教育面临非常艰难的局面。

新课改视野下农村语文教学的困惑与策略初探

新课改视野下农村语文教学的困惑与策略初探

长 期 以来 , 国农 村 基础 教育 呈 现 出 “ 舅 不 我 舅 疼 , 婆不 爱 ” 婆 的不 够重 视 的现 状 。 虽然 新 时期 国家 采取 各 种措 施 加 大 了对 农村 教 育 的扶 持 力度 , 农 但
生 的转 化也 就更 为 困难 。 优等 生 由于得 不 到更 优 而 质 的 营养 大餐 , 已不 能满 足 甚 至开 始厌 倦 教师 简 单 的鼓 励 和表 扬 。 ( ) 三 观念 革新 型 的教师 难 以真 正 的成长 。 村 农 是 我 国“ 面建 设 小康 社 会 ” 全 目标 的重 点 , 农村 改 革 发展 的前 景 依 赖于 教育 改革 的进 程 。 只有 改革 农 村 的 教育 模式 ,才 能全 面 贯 彻党 和 国家 的教 育 方针 , 才 能为农 村 建设 培养 德 才兼 备 的新 型人 才 。 在大 力 推 广 新课 程 理 念 的今 天 , 实 际操 作 中 , 当 一 部 在 相 分 中小 学 的语 文 教 师却 偏离 了方 向 ,寻错 了出路 。 对 于广 大 的农 村 学校 来 说 , 往往 注 重 老 同志 的资 历 和影响 , 习惯 了穿 旧 鞋走 老路 , 现 在 却 强 制 他 们 而 换新 鞋走 新 路 , 实勉 为 其 难 , 旦 走 不好 还 可 能 确 一 有损 几 十年 的 清誉 。 青年 教 师接 受新 鲜事 物 的能 力
新课程 改革理念与应试教育考核 的夹缝 中步履蹒 跚, 没有 方 向 , 有 目标 。当期 末 还要 交 一份 分数 答 没
卷时 , 他们 又 重复 着 “ 昨天 的故 事 ”依 旧是 “ , 机械 的
记忆” 甚至是死记硬背。 , 而即使是通过参加多次培
训而 领 悟 了新 课 程理 念 的年 轻 教 师 , 面对 着农 村 办

小学教师教育教学论文3000字6篇

小学教师教育教学论文3000字6篇

小学教师教育教学论文3000字6篇小学教师教育教学论文3000字6篇一摘要:如果说生命教育体系是一座高楼,那么小学教育就是这座大楼的地基。

小学教育是人生教育的起点,不仅为人生发展奠定基础,也为提高国民素质、培养国家需要的各类人才打下坚实基础。

随着教育体制改革的深入,越来越多的农村适龄儿童获得了基本的学习机会,义务教育给农村小学教育带来了巨大的活力,但农村小学教育的现状仍然不容乐观。

【关键词】农村;小学教育;困境;对策一、农村小学教育现实困境1.老师队伍素质仍待提升与改革开放初期相比,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农村小学教师的素质得到了很好的优化。

但是,与城市小学教师相比,我们仍然可以清楚地看到,农村小学教师素质不高,教师数量不足。

首先,教师的整体学历水平低于城市小学。

虽然农村小学的教师招聘已经纳入事业单位统招,但是专科或者普通二本大学的学生还是比较多的,所以在教学综合水平上还是存在不太硬等问题。

其次,师资力量不足,部分学校语文、数学等主课仍由一名老师担任;一个老师是两个或两个以上班级的班主任,老师的精力是有限的。

很难想象一个人如何能应付如此繁重的工作。

农村小学教育仍以语文、数学等文化课为主,英语、音乐、美术等各类兴趣班发展水平不高,不足以帮助学生提高综合素质。

哪个校长不想把学校办得有声有色,原因就是没有这方面的老师,心有余而力不足。

2.教学资源匮乏本来农村中小学教育在我国教育领域占很大比重,农村小学教育的地域分布不同造成了小学教育物质条件的差异,国家在帮助方面投入很大。

但是,由于地理和地形条件的限制,一些偏远地区的学校仍然没有完整的课桌椅,最基本的物质条件仍然缺乏。

在一些地区,小学教育仍然缺乏教师。

近年来,一些志愿者丰富了这些方面的教育,这只是杯水车薪。

农村地区的中小学教育现状仍然十分令人担忧。

3.办学条件差农村教学由于地域环境的差异和地区经济发展的不平衡,造成了许多老少边区的小学教育质量的下降,甚至一些极为偏远的地区办学能力都不具备。

论中国农村基础教育的可持续发展

论中国农村基础教育的可持续发展

收稿 日期 :0 9— 3— 4 20 0 2
基金项 目: 湖南省社科基金项 目《 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理论在新时期的继承与发展研究 》 0 B 9 (7 1 )
作者简介 : 周晓兰( 94 ) 女 , 17 一 , 湖南洞 口人 , 硕士 , , 讲师 主要从事计算 机应用技术及信息管理研究 。
资源, 改革农村九年 基础教育 内容和方式 , 改善农村基础教育的经费问题 , 从而实现农村基础教 育的可持续发展 。
关键词 : 中国; 农村 ; 基础教育 ; 可持续发展
中 图分 类 号 : 78 4 G 1. 文献 标 识 码 : A 文章 编 号 :64— 84 2 0 )5— 16— 3 17 5 8 (0 9 0 0 0 0
第 1 第 5期 卷 20 0 9年 1 0月
当 代 教 育 理 论 与 实 践
T e r n a t e o ne o ay Ed c t n h o a d Prci fCo tmp r r u a i y c o
Vo .1 NO 5 1 .
Oc .2 o t o9
( ) 三 加快 发 展 农 村 基 础 教 育 是 缩 小 社 会 差 距 , 现 社 实 会 公 正 、 平 的 客 观 要 求 公
伴随着中国现代化进 程 , 一产业必 然从传统 的粗放 第 耕作走 向集约经 营 , 传 统的手工 劳 动走 向科技 农业 , 从 最 终实现高效 、 优质 、 产 、 高 生态农 业 。农业文 明向现代 文 明 的改变离不开 教育。迄今 为止 , 在人 类社 会发 展史 上 , 人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农 村 基础 教 育 的可持 续 发展 对 于 农村 发

基础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基础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基础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引言:基础教育是培养未来社会栋梁的重要阶段,然而在现实中,我们不可否认,基础教育领域存在着一系列的问题。

本文将探讨这些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以期改进基础教育的质量和效果。

一、教育资源分配不均在我国,基础教育资源的分配存在着明显的不均衡现象。

一些城市和发达地区的学校设备先进、师资力量雄厚,而农村地区和一些偏远地方的学校却严重缺乏基础设施和教育资源。

这种不均衡的资源分配导致了教育质量的差异,加剧了城乡教育差距。

解决这一问题的对策之一是加大对农村地区和偏远地方的教育投入。

政府应制定相应的政策措施,增加财政投入,建设更多教育资源匮乏地区的学校和教育设施。

此外,还可以采取师资支持计划,吸引优秀的教育人才到农村地区任教,并提供相关的培训和激励机制,以确保教育质量的提升。

二、教学内容单一、缺乏趣味性当前的基础教育教学内容普遍偏重书本知识的灌输,缺乏趣味性和实践性。

这种教学模式让学生感到枯燥乏味,缺乏主动性和创造性。

他们对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逐渐下降,导致学习效果的不理想。

面对这一问题,可以采取多元化的教学方法和手段。

学校可以引入更多的实践活动,如实验课程、社会实践和实地考察,让学生亲身参与并积极探索。

此外,可以鼓励学生参加综合素质拓展活动,如艺术、体育、科技等,并将这些活动融入到日常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创造力。

三、应试教育倾向严重当前的基础教育系统往往过分追求应试教育,学生被培养成机械地应对考试的“应试机器”,缺乏对于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这种教育倾向限制了学生的自主发展,并且削弱了他们的创新和创造能力。

改变应试教育倾向的对策之一是改革考试评价体系。

学校可以采取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如项目制评价、小组合作评价等,综合考察学生的多方面能力和综合素质。

此外,教师也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引导学生在学习中培养问题解决能力和创新精神。

四、家校沟通不畅家校合作是提高基础教育质量的重要环节,然而在现实中,家校沟通存在不畅的问题。

2024农村义务教育体制改革调研报告

2024农村义务教育体制改革调研报告

2024农村义务教育体制改革调研报告一、农村义务教育现状及问题在我国的广大农村地区,义务教育虽然已经基本普及,但仍然存在诸多问题。

教育资源分配不均、师资力量薄弱、教育设施落后等成为制约农村义务教育发展的主要因素。

许多农村学校在硬件设施、教学质量等方面与城市学校存在较大差距,这不仅影响了农村学生的受教育质量,还可能导致教育不公现象的加剧。

二、农村义务教育体制改革的重要性为了改变农村义务教育的现状,提高教育质量,必须进行体制改革。

体制改革能够优化教育资源配置,增强农村学校的师资力量,改善农村学校的教育环境。

同时,通过体制创新,可以激发农村学校的发展活力,提高教育教学水平,为农村学生提供更好的教育条件。

三、农村义务教育体制改革的具体措施加大投入,改善硬件设施政府应加大对农村学校的投入,特别是资金支持。

通过建设现代化的教学楼、图书馆、实验室等设施,改善农村学校的教育环境。

同时,要注重信息化教育的发展,为农村学校配备必要的信息技术设备,以适应信息化社会的发展需求。

优化师资队伍,提高教师待遇教师是教育质量的关键因素。

要优化农村学校的师资队伍,首先要提高教师的待遇,吸引更多的优秀教师到农村工作。

此外,应加强对农村教师的培训和进修,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专业素养。

同时,建立健全教师评价机制,激励教师积极投入教育教学工作。

推广现代教育理念和方法农村学校应积极推广现代教育理念和方法,转变传统的教学模式,注重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培养。

利用现代化的教育手段,如多媒体教学、网络教学等,丰富教学手段,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主学习能力。

同时,应关注学生的个性化需求,因材施教,让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

加强家校合作,促进教育合力家庭是孩子成长的重要环境,农村学校应加强与家长的沟通与合作。

通过举办家长会、建立家长微信群等方式,及时反馈学生的学习情况,指导家长正确地参与到孩子的教育中来。

同时,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鼓励家长参与其中,增进亲子关系,共同促进孩子的健康成长。

农村基础教育情况汇报

农村基础教育情况汇报

农村基础教育情况汇报近年来,我国农村基础教育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仍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首先,农村学校的师资力量不足,教师队伍结构不合理,教学质量参差不齐。

其次,农村学生的学习环境和资源相对匮乏,学校设施落后,教学设备不完善。

再者,农村家庭经济条件较差,一些孩子因家庭贫困而无法接受良好的教育。

因此,我们需要进一步加大对农村基础教育的支持力度,努力改善农村教育条件,提高教育质量。

教师队伍建设是农村基础教育的关键。

目前,一些农村学校存在教师队伍结构不合理的问题,专业素质参差不齐,一些学科甚至出现了“断档”现象。

因此,我们需要通过加大对农村教师的培训力度,提高他们的教学水平和专业素养,吸引更多优秀的教师到农村学校工作,使农村学校的教师队伍更加稳定和专业化。

此外,改善农村学校的教学条件也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些农村学校的教学设备和教学资源相对匮乏,学校图书馆、实验室等基础设施滞后,这直接影响了学生的学习效果。

因此,我们需要加大对农村学校的基础设施建设投入,提高学校的教学设备水平,为学生创造更好的学习环境。

另外,解决农村学生因家庭贫困而无法接受良好教育的问题也是当前需要重视的方面。

一些农村家庭经济条件较差,孩子们因此无法获得良好的教育资源,这直接影响了他们的学习和成长。

因此,我们需要加大对农村家庭的扶贫力度,帮助他们改善生活条件,为孩子们提供更好的教育机会,让每个孩子都能享受到平等的教育权利。

综上所述,农村基础教育仍面临着一些挑战和问题,但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政府的支持,我们有信心能够逐步改善农村教育条件,提高教育质量,让每个孩子都能享受到优质的教育资源。

希望社会各界能够共同关注农村基础教育,为农村孩子们的成长和未来努力奋斗。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论文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论文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论文教育,是民族振兴和社会进步的基石,而基础教育更是其中的重中之重。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作为教育领域的关键环节,对培养适应时代需求的人才、推动教育事业的发展具有深远意义。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我国的基础教育课程经历了多次改革。

这些改革在一定程度上适应了当时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但随着时代的快速变迁,新的问题和挑战也不断涌现。

传统的基础教育课程过于注重知识的传授,而忽视了学生能力的培养和个性的发展。

课程内容往往陈旧、单一,与现实生活和社会需求脱节。

教学方法也多以灌输式为主,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缺乏主动思考和探索的机会。

近年来,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呼声日益高涨。

新的课程改革强调以学生为中心,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社会责任感。

在课程目标方面,不再仅仅局限于知识的掌握,而是更加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包括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个维度。

这意味着学生不仅要学会知识,还要懂得如何学习、如何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以及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课程内容的改革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核心之一。

新的课程内容更加贴近生活、贴近社会,注重学科之间的融合与交叉。

例如,在自然科学课程中,引入了环境保护、可持续发展等现实问题,让学生在学习科学知识的同时,增强对社会问题的关注和责任感。

在人文社科课程中,增加了传统文化、公民意识等方面的内容,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和社会参与意识。

教学方法的改革也是此次课程改革的重要环节。

传统的灌输式教学逐渐被摒弃,取而代之的是启发式、探究式、合作式等多样化的教学方法。

教师不再是课堂的主导者,而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组织者。

通过创设问题情境、组织小组讨论、开展实践活动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精神。

评价体系的改革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关键保障。

过去,以考试成绩为主要评价标准的评价体系过于单一和片面,无法全面反映学生的综合素质。

新的评价体系强调多元化评价,包括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学业成绩评价与综合素质评价相结合等。

当前农村基础教育存在的问题与解决思路

当前农村基础教育存在的问题与解决思路

当前农村基础教育存在的问题与解决思路摘要:中国是农业大国,农村基础教育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具有重要作用,农村基础教育发展的完善与否直接关系着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

然而农村基础教育在整个国民教育发展中一直处于薄弱环节,它是制约我国教育快速发展的颈瓶之一。

通过分析我国农村基础教育存在的问题:学生流失问题、教师队伍建设问题与人才培养模式问题,从而提出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促使其在国民教育事业中充分发挥应有的作用。

关键词:农村;基础教育;教育观念;三教统目录一、农村基础教育发展状况 (3)(一)农村基础教育事业发展状况 (3)(二)师生现状分析 (3)1.学生现状分析 (3)2.教师现状分析 (4)二、当前农村基础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4)(一) 教育观念陈旧 (4)(二) 教育资源短缺 (5)(三) 师资队伍薄弱 (6)(四) 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突出 (6)(五) 辍学率居高不下 (6)三、当前农村基础教育问题的应对策略 (7)(一) 经费投入与观念支持并重 (7)(二) 实现“三教统筹”,促进农村基础教育健康发展 (8)(三) 建立城市教师到农村服务、大学生到农村支教的机制,有效整合教育资源 (8)(四) 提高农村教师培训的时效性,促进农村教师的专业化成长 (9)(五) 加强农村基础教育理论研究,切实解决农村基础教育问题 (9)参考文献: (10)2本文来自中国论文发表中心(/lunwen/wenyilunwen/2014-09-24/1755.html),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中国论文发表中心3一、农村基础教育发展状况基础教育是指人们生存、生活和发展的基本知识和能力的教育,包括家庭教育、中小学校教育和必要的社会生活知识教育等。

本文所研究的农村基础教育主要是农村的中小学教育。

(一)农村基础教育事业发展状况经济的增长,社会的发展,国家的强盛,归根到底取决于科学技术的创新与推广,取决于教育事业的普及和发展。

从国际的大环境看,实现国民经济增长从外延型向效益型、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的战略任务迫在眉睫,必须依靠大力发展教育事业,培养大批的掌握先进科学技术的人才,加速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化,切实把经济建设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施方案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施方案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施方案一、背景介绍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经济的迅猛增长,基础教育在培养人才、促进社会进步方面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然而,现行的基础教育课程往往无法满足学生的多元需求,并且存在教学内容过于割裂、学科衔接不紧密等问题。

为此,教育部决定进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以提高教育质量,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

二、目标设定1.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首要目标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

我们将重视发展学生的综合素质,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实践能力和合作精神。

通过对学科的整合和交叉融合,帮助学生构建全面的知识体系,并培养其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

2.促进学科的深化和拓展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将注重学科内涵的深化和拓展。

我们将突破传统学科边界,推动学科内容之间的交流与融合,注重培养学生的跨学科思维能力和创新精神。

同时,将引入前沿知识和新兴学科,以满足学生对知识的需求和兴趣。

3.强化学生的实践能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将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我们将加强实践环节的设置,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各类实践活动。

通过实践,学生可以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中,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能力。

三、改革措施1.优化课程设置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我们将对目前的课程设置进行优化。

我们将精简大部分传统学科,整合学科内容,注重知识之间的联系和衔接。

同时,我们将推出一系列新的学科和领域,以满足学生对知识的多元需求。

2.强化学科间的融合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将注重学科间的融合。

我们将推动各学科之间的合作,鼓励教师们开展跨学科教学。

在教学中,我们将突破传统的学科边界,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验学科之间的互补和联系。

3.加强实践环节设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将加强实践环节的设置。

我们将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让学生参与真实的社会实践活动和科学实验。

通过实践,学生可以将理论知识运用于实际中,提高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4.加强教师培训和专业发展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还将加强教师培训和专业发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农村实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与现实问题
泸县中峰学校李宁
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于1999年正式启动,2000年1月至6月通过申报、评审,成立了各学科课程标准研制组。

2000年7月至2001年2月,各研制组在专题研究的基础上形成了课程标准初稿。

3月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在9个地区向广大教育工作者和专家学者征求意见,对各学科课程标准进一步修改。

7月教育部颁布《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

日前涵盖中小学义务教育18门学科的国家课程标准研制完成,9月1日起进入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区。

在我国,农村与城市人口占有很大的比例. 农村人口还是我国主要的,我们绝不能忽视农村的教育发展。

身为一名农村教育工作者,我在几年来农村课程改革的实施进程中,越来越深切的感受到课程改革的推行确实使农村的学生受益非浅。

诸如:学生的心理素质越来越好了,他们不再畏惧老师,不再畏惧考试,敢于直言。

学生的想像力也丰富了,创新能力得到了发展。

学生还是考试的机器“为考而教、为考而学”还是农村教育的现实重在要求
作为一名教育者,期待着真的教育课程改革的来到。

而课改的主题是学生与教师,而重点的人物是教师。

一,教师与课改,教师与学生;
教师们在接受了新理念后,确实下了一番功夫,但在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与提高学生数学素质方面所采取的措施不到位。

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过多的使用外在的动力,徒劳无功。

新教育理念强调要重视挖掘学生的非智力因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

在农村的课堂上,我们随处可见教师们努力地创设各种情境(如:通过讲故事,游数学王国,闯关游戏等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这也确实收到了实效。

但在实践过程中,我们同时也发现过多的采用外在的动力刺激学生,反使学生只知一味追求新鲜、刺激而忽视数学本身的魅力且这种外在的刺激无法长久的保持学生的学习热情。

2、过多的鼓励与赞扬,适得其反。

“真不错”“太棒了”“很好”“真聪明”诸如此类的词语,你在课堂上随时可听。

不错,我们是要把学生个体生命的发展放在首位,是要尽力地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尽量地让学生享受成功感。

但过多的滥用鼓励与赞扬,却只会使学生麻木、盲目,反而失去了激励作用。

3、过急的讨论与交流,流于形式。

讨论与交流有助于让学生学会合作,学会交往,有利于学生接收多方的信息,进行知识的重组与建构,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但有效的讨论与交流必须经历学生“独立地思考——组织语言——表达”这一过程。

这就需要留给学生适当的时间。

可在我们的课堂上常见的却是教师一声令下“开始讨论”学生便开始你一言我一语的讨论开了。

这样不加思索的讨论、交流非但不能对学生有所帮助,反而不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表达习惯。

基于以上原因的分析,本人认为做为一名农村教育实践工作者目前我们能做到的是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努力贯彻实施新课程,努力地促进学生的真正发展,具体做法如下:
(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目前,在我们已有的运用创设情境等措施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的基础上,我们更应注重做到从外在动力的使用向从内在动力的激发上转变。

要知道,小学生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开始对“有用”的数学更感兴趣,对“有挑战性”的任务更感兴趣。

因而,我们必须从生活中寻找数学,挖掘教材的现实因素,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的实用性,从而愿意并且想学数学。

具体做法:
首先应注重引导培养学生善于观察生活中的数学。

从自行车的三角架看到三角形的稳定性,从圆形的车轮深刻理解“在同一圆中,所有的直径长度都相等”这一特性,放大尺里有平形四边形的可变性,各种各样的地图离不开比例尺,而诸多的圆形也给生活增添了不少色彩……通过观察体会,使学生增进对数学知识的理解,了解数学知识的价值,增强应用数学知识的意识;
其次应注重引导学生善于用数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多进行“运用这个知识可能解释哪些生活中的现象”的反思,使学生养成有意识地把所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相联系,学以致用,提高实践能力。

同时也应当挖掘教材的可探究因素,设法给学生经历“做数学”的机会(探究性问题、开放性问题),使他们能够在这些活动中表现自我,发展自我,从而感到数学学习是很重要的活动,并且初步形成“我能够而且应当学会数学地思考”从真正内在意义上产生学习数学的动力(例如:百分数的学习,我们可以让学生先在充分地调查社会上出现的百分数后,再让学生自主地观察这些百分数的特点,分析百分数的意义,处理搜集到的信息,并由这此信息引发思考和联想等)
(二)、适当地进行“挫折”教育
本人在此所指的“挫折”教育并非是让学生承受失败,而是指我们应当适当地给学生设难,让学生遭受一定的“挫折”(这时教师必要适时给予的鼓励与赞扬)从中激励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不断地去战胜“失败”,获得成功的体验。

这样有助于发展学生的思维,有助于培养学生克服困难的精神,使学生在情感态度、价值上得到健康的发展。

同时亦有助于培养学生科学的怀疑精神,更增强其自信心。

新课程中指出:我们的数学教育必须重视数学应用的教学,将应用意识的培养和应用能力的发展放在重要的地位上。

为此,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成为一项重要的任务。

我们要不断的创造机会与条件让学生将已学会的数学知识与技能应用于生活中。

例如:让学生在学校操场上画出一个排球场,如何较准确地确定出直角等问题。

在应用数学知识与技能的同时,我们也必须注重数学交流,培养学生的优化意识。

社会对公民数学素养提出要懂得选择,懂得优化的要求。

在我们周围,优化问题几乎随处可见。

二,课改的实践问题
考试一直是我国进行教育评价和人才选拔的重要的途径,与古代的“举荐制”相比,考试制度更加公平、透明和有效,文化大革命期间,高考制度被取消,包括我们的老一辈教育理论家在内的许多有志青年,未能在最宝贵的青春岁月通过高考接受高等教育,因此他们一般都有浓厚的高考情结,这一点可以理解。

高考就像一列失控的火车,越走越快,到最后谁也无力牵制,带着积累多年的惯性,向广大学子隆隆压过去,于是给广大的考生留下一片片应接不暇的惊恐和无畏的挣扎。

这种压抑而蹩脚的教育方式,让学生们丧失了对知识的渴望和对学习的热
情。

让我们最感到不安的是,连教师和校长都普遍感到“厌学”是学生中存在的最严重的问题。

我们不得不大声疾呼:“学生厌学是教育最大的失败。

无论是什么原因,如果把学生学习的兴趣、动力、意愿都扼杀了,他将来怎么能成为一个自觉的终身学习者?如何能适应多变的社会生活?”这样的教育不转轨行吗?这样的教育方式会把我们的孩子引向何方?把我们国家的未来发展带到何处呢?学生的一切还是看考试的成绩,教师的未来还是得看学生的成绩
教育对全面发展教育理念的深化和具体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倡导全面发展、和谐发展的教育,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

我们都知道教育过程是复杂的,无论从教育的环境还是从教育对象本身的特征来说,我们都不能将其粗暴的简单化。

如果认为“教学的主要工作就是将知识打开,内化、外在化”,教育的过程就是知识传授的过程也未免偏狭。

从古希腊的“七艺”到中国的“六艺”再到马克思的“全面发展理论”,古往今来,教育的目的从来都没有仅仅停留在书本知识上,而是注重对学生知识、技能等多方面能力的培养。

从学生全面发展的角度,本次课程改革更是提出了“知识技能、过程方法与情感态度”的三位一体的教育目标,为的是能够调整我国单纯重视知识技能,特别是课本中固定的知识点,甚至是只重视考点的教学偏差,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的需要,将学习知识与技能的过程与过程方法的训练以及态度情感的培养统一起来。

过程和方法、情感与态度的培养在知识和技能习得过程中得到锻炼。

因此,“为考而教,为考而学”的教育方式是根本错误的。

我们培养学生的目的不仅仅是为了他们能够顺利通过考试,考试是一种评价手段,但不是唯一的评价手段。

我们要培养的是他们作为现代人的能力。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曾经倡议要让学生: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同生活、学会生存。

这些能力不是从所谓的“应试教育”中能够获得的,我们需要将教育的目光放得宽阔些和高远些,因为教育培养的人毕竟是未来的社会的主人,如果不让他们今天生活在未来,那么他们明天将生活在过去。

这是一个非常严峻的问题,不能一味沉浸在“应试教育”的甜蜜回忆中。

当我们将学生的分数算到小数点后几位,把学生从头到尾排成序列,使学生在分数中获得自信心或羞耻心,让学生在分数上分分计较、乐此不疲时,我们的教育工作者们是否意识到我们的孩子失去了最宝贵的精神财富,我们的社会也失去了更精彩的未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