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讲(误差传播定律在测量中的应用)0409

合集下载

28误差传播定律及其应用

28误差传播定律及其应用

误差传播定律及其应用一、误差传播定律前面已经叙述了衡量一组等精度观测值的精度指标,并指出在测算工作中通常以中误差作为衡量精度的指标。

但在实际工作中,某些未知量不可能或不便于直接进行观测,而需要由另一些直接观测量根据一定的函数关系计算出来。

例如,要测量不在同一水平面上两点间的距离D,可以用光电测距仪测量斜距S,并用经纬仪测量竖直角α,以函数关系来推算,显然,在此情况下,函数D的中误差与观测值S及α的中误差之间,必定有一定的关系。

阐述这种函数关系的定律,称为误差传播定律。

下面以一般函数关系来推导误差传播定律。

设有一般函数:(5-3-1)式中:(χ1、χ2、…、χn)为可直接观测的未知量;Z为不便于直接观测的未知量。

设独立观测值为ℓi,其相应的真误差为∆χi。

由于∆χi的存在,使函数Z亦产生相应的真误差∆Z。

将式(5-3-1)取全微分:因误差∆χi及∆Z都很小,故在上式中,可近似用∆χi及∆Z代替dχi及d Z,于是有:(5-3-2)式中:为函数F对各自变量的偏导数。

将χi=ℓi代入各偏导数中,即为确定的常数,设则式(5-3-2)可写成:(5-3-3)为了求得函数和观测值之间的中误差关系式,设想对各χi进行了k次观测,则可写出k个类似于式(5-3-3)的关系式:将以上各式等号两边平方后,再相加得:上式两端各除以k:(5-3-4)设对各χi的观测值ℓi为彼此独立的观测,则∆χi∆χj当i≠j时,亦为偶然误差。

根据偶然误差的第四个特性可知,式(5-3-4)的末项当κ→∞时趋近于零,即:故式(5-3-4)可写成:根据中误差的定义,上式可写成:当κ为有限值时,可写为:(5-3-5)即:(5-3-6)上式即为计算函数中误差的一般形式。

应用上式时,必须注意:各观测值必须是相互独立的变量,而当ℓi为未知量χi的直接观测值时,可认为各ℓi之间满足相互独立的条件。

式(5-3-6)就是一般函数的误差传播定律,利用它不难导出5-3-1所列简单函数的误差传播定律。

误差传播定律

误差传播定律

测值中误差乘积的平方和的平方根。
例4:已知矩形的宽x=30m,其中误差mx=±0.005m,矩形的长y=50m, 其中误差my=±0.008m,计算矩形面积S及其中误差ms。
解:矩形面积 S=xy 由题意:求各观测值偏导数: f y
x
f x y
mz


(
f X 1
)2
m12

(
二、和或差的函数
设和或差函数为: z x y
即: mz

m
2 x

m
2 y
式中:Z为x、y的和或差的函数;x、y为独立观测值;mx、my为x、y的
中误差,mZ为Z的中误。
结论:两观测值代数和或差的函数中误差等于两观测值的中误差的 平方和的平方根。
z x1 x2 xn
即:
mz


(
f X 1
)2
m12

(
f X 2
)2
m
2 2



(
f X n
)2
m
2 n
式中:xi (i=1,2…n)为独立观测值;已知其中误差为mi(i=1 2…n), mz为z的中误差;xf(i i=l,2…n)是函数对各个变量所取的偏导数。
结论:一般函数中误差等于按每个观测值所求的偏导数与相应观
阐述观测值中误差与观测值函数中误差之间关系的定律,就称为误差传播定律。
一、倍数函数
设倍数函数为:zm2 z kk x2mx2
即:mz kmx
式中:Z为观测值X的函数(也就是未知量的间接观测值);K为常数;X为 直接观测值;mx为X的中误差;mZ为Z的中误差。
结论:倍数函数的中误差(观测值与常数乘积的中误差),等于 观测值中误差乘常数。

测量平差测量误差及其传播定律课件

测量平差测量误差及其传播定律课件
各种工程进行精确测量。
地理信息获取
通过平差测量原理,获取高精度 地理信息数据,为地理信息系统
提供基础数据。
科学研究
在物理、化学、生物等领域,利 用平差测量原理对各种实验数据
进行处理和分析。
CHAPTER 03
误差传播定律
误差传播定律的定义
误差传播定律是测量平差中用来描述测量误差之间相互关系 的定律。它表明,当对一个或多个观测值进行数学运算时, 误差会按照一定的规律传播。
测量误差的来源
01
02
03
04
测量设备误差
设备精度、磨损、老化等因素 导致误差。
环境误差
温度、湿度、气压、风速等环 境因素影响测量结果。
操作误差
操作人员技能水平、操作习惯 等因素导致误差。
观测误差
观测过程中产生的随机误差和 系统误差。
测量误差的分类
系统误差
可预测且相对稳定的误差,如设 备误差。
随机误差
实例三:距离测量误差分析
总结词
距离测量误差主要来源于仪器误差、 人为误差和外界环境因素。
详细描述
仪器误差包括固定误差和比例误差; 人为误差包括读数误差和记录误差; 外界环境因素包括温度、气压和湿度 等气象因素的影响。
THANKS FOR WATCHING
感谢您的观看
总结词
水准测量误差主要来源于仪器误差、 人为误差和外界环境因素。
详细描述
仪器误差包括望远镜调焦误差、十字 丝分划板误差等;人为误差包括读数 误差和仪器对中误差;外界环境因素 包括大气折射和地球曲率的影响。
实例二:角度测量误差分析
总结词
角度测量误差主要来源于仪器误差、人为误差和目标偏心。
详细描述

误差传播定理在施工测量中的应用探索

误差传播定理在施工测量中的应用探索

■建筑工程I Architectural Engineering误差传播定理在施工测量中的应用探索杨荣飞|雷勇"龚正军|(4.毕节市城乡规划测绘院,贵州毕节551700;2.贵州工程应用技术学院矿业工程学院,贵州毕节551700)摘要:施工测量设计施工安全,务必保证测量工作的精度。

误差是施工测量不可避免的,是不能回避的内容。

在施工单位现有条件下,充分利用规划放验线的有利条件,通过测绘资质单位、高等院校、施工单位合作,完成施工测量任务,保证工程建设的安全。

关键词:施工测量;误差传播定律;精度Research on Application of Error Propagation Law inConstruction SurveyYANG Rongfei1LEI Yong2"GONG Zhengjun1(1.Bijie Urban and Rural Planning and Mapping Institute,Guizhou Bijie5引700,China;2.Guizhou University ofEngineering Science,School of Mining Engineering,Guizhou Bijie551700,China) Abstract:Construction survey design construction safety,must ensure the accuracy of survey work.Error is inevitable and unavoidable in construction survey.Under the existing conditions of the construction unit,make full use of the favorable conditions of planning and setting out and inspection line,and complete the construction survey task through the cooperation of Surveying and mapping qualification units,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and construction units,so as to ensure the safety of the project construction.Key words:8nstoiction survey;error propagation law;precision accuracy—、引言毕节试验区总面积近2.69万平方公里,常住人口约为650万人。

绪论2误差传播定律

绪论2误差传播定律
未来,误差传播定律的 研究将更加注重跨学科 融合,借鉴其他领域的 理论和方法,形成更加 完善的理论体系。
智能化技术应用
随着人工智能等技术的 发展,未来误差传播定 律的研究将更加注重智 能化技术的应用,如利 用机器学习等方法进行
误差预测和控制。
实验与理论相结合
未来研究将更加注重实 验与理论的相结合,通 过实验验证理论的正确 性和可靠性,推动误差 传播定律在实际应用中
误差控制
为了控制误差的累积和传播,提高测 量结果的准确性,需要研究和掌握误 差传播规律。
学科发展
随着测量科学和技术的不断发展,对 误差传播规律的研究逐渐深入,形成 了较为完善的理论体系。
02
误差传播定律数学表达式
单一观测值误差传播公式
误差传播定律描述了测量误差在数据处理过程中的传 递规律。对于单一观测值,其误差传播公式可表示为
缺乏统一的理论框架
目前,误差传播定律的研究缺乏统一的理论框架,不同领域和方法 之间的融合不够,限制了其应用范围和效果。
实验验证不足
误差传播定律的实验验证相对较少,缺乏充分的实验数据支持,使 得理论成果在实际应用中的可靠性受到质疑。
未来发展趋势及前景预测
第一季度
第二季度
第三季度
第四季度
跨学科融合研究
输标02入题
$$sigma_y = |f'(x)| cdot sigma_x$$
01
03
该公式表明,函数 $y$ 的误差与 $x$ 的测量误差及 函数在该点的导数有关。当 $|f'(x)|$ 较大时,即使
$sigma_x$ 很小,$sigma_y$ 也可能较大。
04
其中,$sigma_y$ 为函数 $y = f(x)$ 的误差,$f'(x)$ 为函数在点 $x$ 处的导数,程测量中,误差传播定律用 于评估测量结果的可靠性和精度, 指导测量方案的设计和实施。

误差传播定律ppt课件.ppt

误差传播定律ppt课件.ppt
§5-2 衡量精度的标准
中误差:在测量工作中,用来反映误差分布的 密集程度的量,其大小为该组观测值所对应的 标准差的近似值。
– 由真误差计算中误差的公式
m [] n
容许误差:测量中规定的误差的限值,通常取 中误差的三倍或两倍作为限差。
相对误差:中误差与观测值的比值,并将分子 化作1。
病原体侵入机体,消弱机体防御机能 ,破坏 机体内 环境的 相对稳 定性, 且在一 定部位 生长繁 殖,引 起不同 程度的 病理生 理过程
,然后对上式求全微分,有
da db ctg dctg d
ab
统一单位后 ,则有
ma 2b a2 2mb 2a2ct2 g(m "")2a2ct2g (m "")2
0.001 m256
即 ma 0.04m a 1.0 1m 7 5 0 .0m 4 。
病原体侵入机体,消弱机体防御机能 ,破坏 机体内 环境的 相对稳 定性, 且在一 定部位 生长繁 殖,引 起不同 程度的 病理生 理过程
解: D 0D 2 h 2(2.9 9 )2 9 (2 2 .0 )25 2.9 9 m 22
对 D0 D2h2求全微分,得
d 0 D D fd D h fd h D 2 D h 2 d D D 2 h h 2 d D D h 0 d D D h 0 d h
于是
mD0
(DD0)2mD 2
运用误差传播定律的方法
(1)建立函数 (2)对于独立观测值的线性函数,可直接应
用误差传播定律公式;若自变量中有非独立观 测值,应变换成独立观测值的线性函数后,才 能应用误差传播定律。 (3)对非线性函数,必须先求其全微分化成 线性形式。 (4)连乘连除的非线性函数,可先取对数, 再求全微分。 (5)注意统一单位。

中误差传播定律公式

中误差传播定律公式

中误差传播定律公式中误差传播定律公式,这可真是个让人又爱又恨的知识点啊!咱先来说说啥是中误差。

中误差啊,简单来说就是衡量测量精度的一个指标。

就好比你要测量一个桌子的长度,你测了好几次,每次的结果可能都有点不一样,这中间的差异就能用中误差来表示。

那中误差传播定律公式又是啥呢?它其实就是告诉我们,当我们对一个量进行多次测量或者通过其他量计算这个量的时候,这个量的中误差会怎么变化。

比如说,你通过测量两个长度 A 和 B 来计算它们的和 C,那么 C 的中误差就和 A、B 的中误差有关系。

给大家举个我自己经历过的事儿吧。

有一次,我们在学校组织学生搞一个小小的测量活动,测量校园里一块小花园的面积。

同学们那叫一个积极,拿着尺子就开始量。

有的量长,有的量宽,然后再计算面积。

可是啊,算出来的结果那叫一个五花八门。

这时候,中误差传播定律公式就派上用场啦!我们通过分析每个测量数据的中误差,就能找出问题出在哪里,是测量的时候尺子没拿稳,还是计算过程出了差错。

咱再深入讲讲这个公式的应用。

比如说在三角测量中,通过测量角度来计算边长。

角度测量有中误差,那么计算出来的边长自然也有中误差。

这时候,中误差传播定律公式就能帮助我们预估边长的精度,提前知道我们的测量结果大概有多可靠。

在实际的工程测量中,比如修建一条公路或者建造一座大楼,中误差传播定律公式更是至关重要。

如果对中误差的估计不准确,可能会导致工程出现偏差,那后果可就严重啦。

学习中误差传播定律公式的时候,很多同学一开始可能会觉得有点头疼,觉得这公式又复杂又难记。

但其实啊,只要多做几道题,多结合实际的例子去理解,就会发现它并没有那么可怕。

就像我当年学习的时候,也是做了一堆题,慢慢就掌握了其中的窍门。

总之,中误差传播定律公式虽然看起来有点复杂,但只要我们用心去学,多结合实际,就能把它掌握好,为我们的测量工作提供准确可靠的依据。

希望同学们在学习的过程中不要害怕,勇敢地去探索,相信大家都能学好!。

误差传播定律课件

误差传播定律课件
各个内角,由关系式 180 计
算得到。 定义:阐述观测值中误差与函数中误差之间
数学关系的定律称为误差传播定律。
二、观测值的线性函数
1、和差函数 2、倍函数 3、线性函数
Z x1 x2 ... xn Z mx
Z k1x1 k2 x2 ... kn xn
三、观测值的非线性函数
(
f xi
)0
dxi
表示函数 Z 对各个变量取偏 导数,并以 xi (i 1,2,..., n) 的近似 值(观测值)代入计算所得至的数 值,它们都是常数。
全微分表达式的系数项是函数对 各自变量的偏导数,并以变量的近似 值(观测值)代入,其值为确定的常 数。非线性函数线性化后,可运用误 差传播定律的一般形式:
1. 非线性函数的一般表达式:
Z f x1, x2 ,..., xn
式中 x1,x2 ,…,xn 为独立观测值,相应的中误 差为 m1、m2 、… 、mn 。
2. 非线性函数的中误差的计算步骤是:
1) 非线性函数的线性化
dZ( f x1源自)0dx1( f x2
)0
dx2
...
( f xn
)0
dxn
§5.4 误差传播定律
一、概述: 直接观测的量,经过多次观测后,可
通过观测值真误差或改正数计算出观测值 中误差,并以此作为衡量观测值精度(观 测质量好坏)的标准。
在实际工作中,某些未知量不可能或不便进 行直接观测,需要由一些直接观测量根据一定的 函数关系计算出来,未知量是观测值的函数。
如三角形的内角和只能通过观测该三角形的
谢谢大家
2)
mh2
h s
2
0
ms2
h
2
0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f ∂x 1 0 ∂f = ∂x 2 0 M ∂f ∂x n 0
1)求函数的全微分,并计算系数的值; 2)计算函数的方差,并代之以中误差的形式。
2 x
1 算术中数的精度比观测值的精度提高了 倍 n
m mx = n
2、一个量独立等精度观测算术中数中误差
mx =
m n
mx =
m n
提高算术中数精度的关键是提高观测值的精 而不能单纯的依靠增加观测次数! 度,而不能单纯的依靠增加观测次数!
3、水准测量的精度
标尺 标尺
h=a−b
读数 a 仪器 S1 A B
σ z2 = ∑ σ i2
i =1 n
mz = k m x
m z2 = ∑ m i2
i =1 n
四、随机向量间协方差阵的关系
1、方差-协方差矩阵传播
y1 y Y = 2 m ×1 M ym x1 x X = 2 n×1 M xn
α1 α2

m = ∑m
2 z i =1
n
2 i
A
B
α3

2 2 2 2 m A = mα 2 + mα1 = 2mα
m A = 2mα
m A = 2 × ( ± 2.5") = ± 3.5"
Example 3
例3:用线段比较法求航高时,设地面点 A、B 用线段比较法求航高时, 间的距离为 L ,其 间
n
n
m i2 0

(2)线性函数
z = k1 x1 + k2 x2 + ... + kn xn
(3)倍数函数
σ = ∑k σ
2 z i =1 2 i
n
2 i
m = ∑ k i2 m i2
2 z i =1
z = kx
(4)和差函数 z = x1 ± x2 ± LL ± xn
σz = k σx
mL 中误差为
的距离为 ml 式
,量得 A、B f ,其中误差为
两点在相片上的象点l a、b
常数), ),试求由公 ,摄影主焦距为 = f(常数),试求由公 H
L l
计算航高的中误差。 计算航高的中误差。
L H= f 解: 函数关系式: l 真误差关系式 dH = f dL − fL dl l l2 f fL ∆H = ∆L − 2 ∆l l l f 2 2 fL 2 2 2 得 m H = ( ) m L + ( − 2 ) ml l l
1、三角形闭合差计算测角中误差(菲列罗公式)
W W W W W W W
W
W
m?
W W
W
W
W
[1] 已知三角形闭合差 1,W2,…,Wn 已知三角形闭合差W [2] 已知角度测量独立等精度,各角测量精度为 已知角度测量独立等精度,各角测量精度为m
1、三角形闭合差计算测角中误差(菲列罗公式)
观测值:三角网中的三角形内角(独立),中误差 观测值:三角网中的三角形内角(独立),中误差m ),中误差 [1]由闭合差公式可计算 个 由闭合差公式可计算n个 由闭合差公式可计算 三角形的闭合差: 三角形的闭合差: 应用误差传播定律
复习
4. 观测值函数的方差与中误差 设观测值为 x 1 , x 2 , L , x n ,z 是观测值的函数
z = f ( x1 , x2 ,L , xn )
KTΣ X K σ =
2 z
m z2 = K T M X K
具体计算步骤:
k1 k K = 2 M k n
W1 , W 2 , LL , W n
闭合差为真误差,其中误差 闭合差为真误差,
m = m + m + m = 3m
2 W 2 A 2 B 2 C
2
mW = ±
[WW ]
n
得到
m=
mW 3
[3]联立闭合差中误差公式,得到 联立闭合差中误差公式, 联立闭合差中误差公式
[2]闭合差计算函数式 闭合差计算函数式
B
A
3、水准测量的精度
m h = nm
水准测量观测高差的中误差, 水准测量观测高差的中误差, 与测站数的平方根成正比。 与测站数的平方根成正比。
z = k1 x1 + k2 x2 + ... + kn xn
(3)倍数函数
σ = ∑ ki2σ i2
2 z i =1
n
z = kx
(4)和差函数 z = x1 ± x2 ± LL ± xn
σz = k σx
σ z2 = ∑ σ i2
i =1 n
2 σ x1 0 ΣX = L 0
误差理论与测量平差基础
Error Theory and Foundation of Surveying Adjustment
复习
1. 精度估计标准——相对误差、极限误差 2. 误差传播定律 3. 观测值真误差与其函数真误差的关系式 设观测值为 x 1 , x 2 , L , x n ,z 是观测值的函数
mx =
m n
Example 5
()v i 的中误差 2
1 1 1 v1 = L1 + L2 +L+ Ln − L1 n n n 1− n 1 1 = L1 + L2 +L+ Ln n n n
(1) x 的中误差
1 1 1 x = L1 + L2 + L+ Ln n n n 1 2 1 2 1 2 2 mx = 2 m + 2 m +L+ 2 m n n n
Wi = Ai + Bi + C i −180o
m=±
[WW ]
3n
2、一个量独立等精度观测算术中数中误差 L 设对某量 x等精度观测了n 次,得观测值为 L1,L2, ,Ln
中误差均为 m ,由此得算术中数 1 x = (L1 + L2 + LL + Ln) n
1 2 1 2 1 2 1 2 m = 2 m + 2 m +LL+ 2 m = m n n n n
dU ∆U = ∆ X = A∆ X dX 0
线性化后,真误差形式为
dV ∆V = ∆ Y = B∆ Y dY 0
由协方差阵定义 于是
T T T Σ UV = E ( ∆U ∆V ) = E ( A∆X ∆Y BT ) = AE ( ∆X ∆Y )BT
Σ UV = AΣ XY BT
b
l
a
f
H
A
L
B
注意:本例的两个距离值是独立的
C
A
B
解:
得:
Example 5
()v i 的中误差 2
2 2 mv2i = m x − m i2 mv2i = m x + m i2
(1) x 的中误差
1 1 1 x = L1 + L2 + L+ Ln n n n 1 2 1 2 1 2 2 mx = 2 m + 2 m +L+ 2 m n n n
如果有

的函数
可写成 对应真误差的关系
Y = AX + A0
∆Y = Y − E (Y )
依方差定义
= AX + A0 − E ( AX + A0 ) = A( X − E ( X )) = A∆X
T T T Σ Y = E (∆Y ∆Y ) = E ( A∆X ∆X AT ) = AE ( ∆X ∆X ) AT = AΣ X AT
四、随机向量间协方差阵的关系
1、方差-协方差矩阵传播
y1 ( x1 , x 2 , L, x n ) y ( x , x ,L, x ) n Y = 2 1 2 M ym ( x1 , x 2 , L, x n )
非线性函数:
线性函数形式
求向量的微分 真误差的线性形式 传播形式 对应中误差的形式
四、随机向量间协方差阵的关系
2、向量间协方差矩阵传播 设
x1 y1 f1 ( x1 , x2 ,L, xn ) ϕ1 ( y1, y2 ,L, ym ) x y f ( x , x ,L, x ) ϕ ( y , y ,L, y ) 2 2 2 1 2 n m X = Y = U = V = 2 1 2 n×1 M m×1 M M M xn ym f s ( x1 , x2 ,L, xn ) ϕt ( y1, y2 ,L, ym )
z = f ( x1 , x2 ,L , xn )
∂f ∂f ∂f ∆ z = x ∆ x1 + x ∆x2 +L+ x ∆xn ∂ 1 0 ∂ 2 0 ∂ n 0
df ∆z = ∆X dX 0 具体计算步骤: 1)求函数的全微分; 2)将函数的微分和观测值的微分都换成真误差。
(1− n)2 2 1 2 1 2 2 mv1 = 2 m + 2 m +L+ 2 m n n n (1− n)2 + n −1 2 (n−1)n 2 2 mv1 = m = m 2 2 n n
n −1 mvi = m n
mx =
m n
§1.7 误差传播律在测量中的应用
1、三角形闭合差计算测角中误差 2、算术中数中误差计算 3、水准测量的精度 4、三角高程测量精度 5、若干独立误差的联合影响 6、限差的确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