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一章 妇科常见病证辨证施护
妇科疾病中医如何辨证论治
妇科疾病中医如何辨证论治在中医理论中,妇科疾病的诊治有着独特而系统的方法。
中医通过对患者的症状、体征、脉象、舌象等多方面的综合观察和分析,进行辨证论治,以达到调理身体、治疗疾病的目的。
中医认为,妇科疾病的发生多与气血失调、脏腑功能失常、经络阻滞、外感六淫、内伤七情等因素有关。
而辨证论治则是根据这些病因病机,将妇科疾病分为不同的证型,并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
首先,气血失调是妇科疾病中常见的病因之一。
气血相互依存,气为血之帅,血为气之母。
若气血不足,可导致月经后期、月经量少、闭经等病症。
此时,患者多表现为面色苍白、头晕乏力、心悸气短、舌淡苔薄白、脉细弱等。
治疗上应以益气养血为主,常用方剂如归脾汤、八珍汤等。
若气血瘀滞,则会出现痛经、经行不畅、产后腹痛、癥瘕等症状。
患者常见经行腹痛拒按,经血中有血块,舌紫暗或有瘀点瘀斑,脉弦涩。
治疗应以活血化瘀为主,如桃红四物汤、少腹逐瘀汤等方剂常被应用。
脏腑功能失常也是引发妇科疾病的重要因素。
例如,肾为先天之本,主生殖。
若肾气不足,可出现月经初潮推迟、月经量少、闭经、不孕等。
患者常伴有腰膝酸软、头晕耳鸣、畏寒肢冷、小便频数等症状,舌淡苔白,脉沉细。
治疗宜补肾益气,如肾气丸、右归丸等是常用的方剂。
而肝郁气滞在妇科疾病中也较为常见。
现代女性生活压力大,情志不畅,容易导致肝气郁结。
表现为月经先后不定期、经前乳房胀痛、痛经、闭经等,患者常情绪抑郁或烦躁易怒,胸胁胀痛,舌红苔薄,脉弦。
治疗应以疏肝理气为主,常用逍遥散、柴胡疏肝散等方剂。
再者,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
若脾胃虚弱,可导致气血生化不足,出现月经后期、月经量少、闭经等。
患者多有食欲不振、神疲乏力、大便溏薄、舌淡胖有齿痕、苔薄白、脉缓弱等表现。
治疗应以健脾和胃、益气养血为主,常用方剂如补中益气汤、参苓白术散等。
除了上述内因,外感六淫之邪也会侵袭人体,引发妇科疾病。
如风邪善行而数变,可导致月经先期、月经过多、崩漏等;寒邪凝滞,易致痛经、闭经、宫寒不孕等;热邪易耗气伤津,可引起月经先期、月经过多、带下黄稠等。
中医妇科疾病的辨证与治疗
中医妇科疾病的辨证与治疗妇科疾病在中医中被称为妇人病,包括了宫颈炎、附件炎、月经不调、痛经、子宫肌瘤、子宫内膜异位症等多种疾病。
中医妇科疾病的辨证与治疗是一门重要的学科,下面将详细介绍中医对妇科疾病的辨证和治疗方法。
一、宫颈炎宫颈炎是妇科常见的疾病之一,主要症状包括白带增多、发痒、疼痛等。
中医对宫颈炎的辨证包括湿热下注、虚寒湿滞等,治疗方法主要是清热解毒、温阳祛湿。
常用的中药有黄连、黄芩、白芍、炙甘草等。
二、附件炎附件炎是妇科常见的炎症,症状包括下腹痛、发热、白带异常等。
中医对附件炎的辨证包括湿热互结、气血不畅等,治疗方法主要是清热疏湿、活血化瘀。
常用的中药有黄连、连翘、当归、川芎等。
三、月经不调月经不调是指月经周期异常或月经量过多或过少等情况。
中医对月经不调的辨证包括气血两虚、气滞血瘀等,治疗方法主要是补益气血、活血化瘀。
常用的中药有当归、川芎、白芍、香附等。
四、痛经痛经是指在月经过程中出现下腹疼痛的症状。
中医对痛经的辨证包括寒凝气滞等,治疗方法主要是温经散寒、活血化瘀。
常用的中药有温经草、艾叶、川芎、延胡索等。
五、子宫肌瘤子宫肌瘤是一种常见的妇科肿瘤,主要症状包括月经过多、盆腔疼痛等。
中医对子宫肌瘤的辨证包括气滞血瘀、痰湿凝滞等,治疗方法主要是活血化瘀、利湿软坚。
常用的中药有神曲、川穹、牡丹皮、延胡索等。
六、子宫内膜异位症子宫内膜异位症是一种常见的月经不调疾病,主要症状包括经期疼痛、异常出血等。
中医对子宫内膜异位症的辨证包括气滞血瘀、痰湿阻滞等,治疗方法主要是活血化瘀、利湿通络。
常用的中药有当归、川芎、川穹、赤芍等。
综上所述,中医对妇科疾病的辨证与治疗是基于中医理论和中药疗法的综合治疗方法。
中医通过辨别不同的辨证类型,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以达到治疗妇科疾病的目的。
然而,中医治疗妇科疾病是需要依托临床医生的专业知识和经验的,因此,在面对妇科疾病时,建议及时求医并遵循医生的治疗方案。
妇科病症诊治与证辨证论治护理课件
证辨证论治的理论基础
中医学理论
证辨证论治是中医学的核心理论 之一,强调个体差异和整体观念 ,通过辨识证候来制定治疗方案
。
现代医学理论
现代医学理论为证辨证论治提供了 科学依据,如病理生理学、分子生 物学等,有助于深入理解疾病本质 和证候特点。
临床实践经验
临床实践经验是证辨证论治的基础 ,通过对大量病例的观察和总结, 不断优化和完善证辨证论治的理论 和方法。
卵巢囊肿的诊治主要包括定期妇科检 查、超声检查和必要的病理检查。根 据患者病情,可以选择药物治疗、保 守性手术治疗或卵巢切除术。
卵巢囊肿患者的护理主要包括心理护 理、生活指导和病情监测。心理护理 方面,应给予患者足够的心理支持和 安慰;生活指导方面,应指导患者保 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和饮食结构;病情 监测方面,应定期进行妇科检查和超 声检查,以便及时发现病情变化。
证辨证论治的方法与步骤
望闻问切
通过观察病人的神色、形态、舌象、 脉象等,收集病情信息,为辨识证候 提供依据。
八纲辨证
根据阴、阳、表、里、寒、热、虚、 实八个纲领,对病人的病情进行归纳 和分类。
脏腑辨证
根据脏腑功能和相互关系,判断疾病 的原因和病位,针对不同脏腑制定治 疗方案。
气血辨证
分析气血的运行状况,判断疾病的性 质和发展趋势,调理气血以治疗疾病 。
免疫因素
自身免疫异常可能导致某些妇科 病症的发生。
妇科病症的症状与表现
子宫肌瘤的症状包括月经改变、腹部包块、压 迫症状等。
01
子宫内膜异位症的症状包括痛经、性交痛 、不孕等。
03
02
卵巢囊肿的症状包括腹痛、腹部肿块、月经 紊乱等。
04
宫颈炎的症状包括阴道分泌物增多、异常 阴道出血等。
妇科病辨证施治
妇科病辨证施治一、月经病1月经先期:㈠病因病机:气虚统摄无权,冲任失固,月经先期而至。
血虚,热扰冲任,迫经先期而行。
㈡证治:⑴气虚证,补气摄血调经,补中益气汤。
⑵阳盛血热证,清热凉血调经,清经散。
⑶虚热证:养阴清热调经,两地汤。
2月经后期:㈠病因病机:虚者或因营血亏损或因阳气虚衰,以致血源不足,血海不能按时满溢。
实者或因气郁血滞,冲任受阻,或因寒凝血瘀,以致冲任不畅因而月经过期而致。
㈡证治:⑴血寒证,温经散寒调经,温经汤。
⑵虚寒证,扶阳祛寒调经,艾附暧宫丸。
⑶血虚证,养血调经,大补元煎。
⑷气滞证,理气调经,乌药汤。
3月经先后无定期:㈠病因病机:本病多由肝郁和肾虚所致。
肝郁则疏泄失常,血海蓄溢失度;肾虚则封藏失司,冲任失调,故尔月经先后无定期。
㈡证治:⑴肝郁证,疏肝理气调经,逍遥散。
⑵肾虚证,补肾调经,固阴煎。
4月经过多:㈠病因病机:本病的病因病机与月经先期基本相同,主要是气虚统摄无权,冲任不固或血热迫经泄溢以致量多。
也有瘀血伤络以致经量增多者。
㈡证治:⑴气虚证,补气摄血固冲,举元煎。
⑵血热证,凉血清热止血,保阴煎加地榆、槐花。
⑶瘀血证,活血化瘀止血,失笑散加血余炭、茜草、益母草。
5月经过少:㈠病因病机:有虚实之分。
虚者化源不足,冲任血虚;或精血亏耗,血海不盈;实者多由瘀血内停或痰湿阻滞,经血不畅行。
㈡证治:⑴血虚证,养血调经,滋血汤。
⑵肾虚证,补肾养血调经,归肾丸。
⑶血瘀证,活血化瘀调经,桃红四物汤。
⑷痰湿证,化痰燥湿调经,苍附导痰汤。
6经期限延长:㈠病因病机:本病多由瘀血阻滞冲任气血失调,新血不得归经,或因阴虚内热,扰动血海所致。
㈡证治:⑴血瘀证,活血祛瘀止血,桃红四物汤合失笑散加益母草、茜草。
⑵阴虚血热证,养阴清热、调经止血,两地汤合二至丸加茜草、乌贼骨、益母草。
7痛经:㈠病因病机:致病因素致使冲任、胞宫气血流通受阻。
不通则痛;或致冲任、偶然性宫失于濡养,不荣而痛。
其病位在冲任、子宫,变化在气血,表现为痛证。
妇产科常见病中医药诊疗护理方案
妇产科常见病中医药诊疗护理方案一、胎漏、胎动不安诊疗护理方案胎漏、胎动不安中医药诊疗方案一、病名及诊断:妊娠期阴道少量出血,时下时止,或淋漓不断,而无腰酸腹痛者,称为“胎漏”,亦称“胞漏”或“漏胎”等。
妊娠期出现腰酸腹痛,胎动下坠,或阴道少量流血者,称为“胎动不安”,又称“胎气不安”。
临床上有单纯“胎漏”,但“胎动不安”必有“胎漏”。
本病类似于西医学的先兆流产、先兆早产。
胎漏、胎动不安是临床常见的妊娠病之一,经过安胎治疗,腰酸、腹痛消失,出血迅速停止,多能继续妊娠。
若阴道流血逐渐增多,兼症加重,因胎元有缺陷而致胎漏、胎动不安者,胚胎不能成形,故不宜进行保胎治疗。
若胎动不安病情发展以致流产者,称为“堕胎”或“小产”。
若妊娠在12周以内,胎儿未成形而自然殒堕者,称为“堕胎”;若妊娠12~28周内,胎儿已成形而自然殒堕者,称为“小产”。
本病若发生在妊娠中、晚期,则类似于西医学的前臵胎盘,诊疗中应予以高度重视。
二、病因病机:主要机理是肾虚、气虚、血热、血虚、外伤、症瘕致冲任不固,不能摄血养胎。
以致胎漏下血、胎动不安。
三、辨证论治:胎漏:辨证时要根据阴道流血的量、色、质及其兼症、舌脉等综合分析始能确诊。
治疗大法以止血安胎为主,并根据不同的证型分别采用补肾、益气、清热等法。
遣方用药时不宜过用滋腻、温燥、苦寒之品,以免影响气血的生化与运行,有碍胎儿发育。
胎动不安:本病以腰酸、腹痛为主,或伴阴道少量流血,故辨证中应注意腰腹疼痛的性质、程度,阴道流血的量、色、质等征象,以及出现的兼症、舌脉,进行综合分析,指导治疗。
对有外伤史、他病史、服药史者,应在诊察胎儿状况的基础上确定安胎还是去胎的原则。
安胎大法以补肾固冲为主,并根据不同情况辅以益气、养血、清热等法,总宜辨证施治。
若经治疗后腰酸、腹痛加重,阴道流血增多,以致胎堕难留者,又当去胎益母。
(一)肾虚型:主要证候:妊娠期阴道少量下血,色淡质稀,头晕耳鸣,腰膝酸软(胎动不安必兼:腰酸腹痛、胎动下坠),小便频数,舌淡,苔白,脉沉滑无力。
中医对于妇科疾病的辨证与治疗
中医对于妇科疾病的辨证与治疗妇科疾病在女性中非常常见,包括月经不调、痛经、子宫肌瘤、卵巢囊肿等等。
传统中医学认为,妇科疾病主要是由于人体阴阳失调、气血不和、脏腑功能失调等引起的。
对于这些妇科问题,中医注重通过辨证施治来达到治愈的目的。
本文将介绍中医对于妇科疾病的辨证与治疗的原则和方法。
一、辨证分型中医辨证是根据病情的不同而进行分类的过程。
在妇科疾病中,常见的辨证包括气滞血瘀型、气血两虚型、寒湿痰凝型等。
通过辨证分型,可以更好地确定治疗方案,提高治疗效果。
1. 气滞血瘀型这种类型的妇科疾病主要表现为疼痛、痛经、月经不调等症状。
中医认为,病因是气滞血瘀,治疗重点是疏通气机、活血化瘀。
常用的治疗方法包括调理气血、活络化瘀等中药调理和针灸疗法。
2. 气血两虚型这种类型的妇科疾病主要表现为月经不调、经量稀少、乏力等。
中医认为,病因是气血不足,治疗重点是益气养血。
常用的治疗方法包括中药调理、针灸疗法和食疗。
3. 寒湿痰凝型这种类型的妇科疾病主要表现为下腹冷痛、白带增多、性欲减退等。
中医认为,病因是寒湿痰凝,治疗重点是温经祛寒、利湿化痰。
常用的治疗方法包括调理经络、湿气和痰湿化瘀等中药调理和针灸疗法。
二、治疗原则中医对于妇科疾病的治疗有一些基本原则,包括整体观念、辩证施治和因人而异。
下面分别进行介绍:1. 整体观念中医治疗强调整体观念,即将人体看作一个整体。
在妇科疾病中,病情往往与身体其他部位的状况密切相关,所以需要在治疗过程中关注全身的平衡和协调。
2. 辩证施治中医治疗的核心是辨证施治,即根据病情辨证,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
辩证分型可以指导医生确定针灸、艾灸、中药调理等治疗方法,从而达到治疗的目的。
3. 因人而异中医治疗强调因人而异,即针对每个患者的个体差异选择治疗方法。
在治疗妇科疾病时,医生会考虑患者的年龄、体质、病情等因素,量身定制最佳治疗方案。
三、治疗方法中医对于妇科疾病的治疗有多种方法,包括中药调理、针灸疗法、艾灸疗法、推拿按摩等。
妇科疾病的中医辨证施治
妇科疾病的中医辨证施治
妇科疾病是指女性生殖器官出现的各种疾病,包括月经不调、妇科
感染、不孕不育等。
中医认为,妇科疾病的发生和发展与体内阴阳失衡、气血运行不畅、脏腑功能失调等因素有关。
因此,中医治疗妇科
疾病时,首先要进行辨证施治,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和体质特点进行
针对性的治疗。
一、月经不调的辨证施治
月经不调是指女性月经周期、周期、量、性状等方面出现异常现象。
中医认为,月经不调可分为气滞血瘀型、肝肾不足型、脾肾阳虚型、
气血两虚型等几种类型。
根据不同类型的辨证,可采用调经汤、逍遥丸、补中益气汤等方剂进行治疗。
二、妇科感染的辨证施治
妇科感染包括阴道炎、宫颈炎等多种疾病,常见的症状有白带增多、瘙痒、异味等。
中医认为,妇科感染的发生与体内湿热、阴虚火旺等
因素有关。
根据辩证,可选用败毒散、黄连解毒片等进行清热解毒。
三、不孕不育的辨证施治
不孕不育是指夫妻生活正常一年以上仍未怀孕的情况。
中医认为,
不孕不育可能是由肾虚、气血不足、瘀滞等原因所致。
根据不同的辨证,在治疗上可选用四物汤、六味地黄丸、调经益肾颗粒等中药进行
调理。
总之,妇科疾病的中医辨证施治是根据具体情况来进行个性化治疗,不仅可以缓解症状,还可以从根本上调理身体,恢复体内的阴阳平衡,提高机体抵抗力,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希望广大女性朋友在遇到妇
科问题时,能够及时寻求中医师的帮助,获得准确的辨证治疗,早日
康复。
中医妇科常见病证辨证思路与方法(一)
中医妇科常见病证辨证思路与方法(一)中医妇科常见病证辨证思路与方法一、痛经•症状特点:–月经来潮前后或经期痛经,且疼痛剧烈;–疼痛可伴随腹胀、乏力等症状;–经血质稠、色紫黑或量多。
•辨证思路与方法:–寒凝型:疼痛寒冷,经血量少,经血质稠,腹部舒缓可减轻疼痛。
治疗使用温补药,如四逆汤等。
–血瘀型:疼痛固定,经血质稠,经量较多,经期延长。
治疗使用活血化瘀药,如桃仁、川芎等。
–湿寒型:疼痛隐痛,腹重或腹满,容易有白带。
治疗使用温经散寒药,如附子、干姜等。
二、月经不调•症状特点:–月经周期长短不一,经期异常延长或缩短;–月经量多或少,甚至闭经;–可伴有经前或经后出血、经血质稀或稠等症状。
•辨证思路与方法:–血虚型:经期延长,月经色淡,血量少,面色苍白,容易疲乏。
治疗使用补气血药,如养血生发汤等。
–血热型:经期提前,月经色红,经量多,烦躁口渴,面红舌红。
治疗使用清热凉血药,如龙胆紫、黄柏等。
–湿热型:经期延长,月经色黄,经量多,腰酸头重,口苦口干。
治疗使用清热利湿药,如木香、车前子等。
三、白带异常•症状特点:–白带量多或少,颜色异常,如黄色、绿色、白色等;–伴有发痒、灼热、异味等症状;–月经过后白带加重或改变。
•辨证思路与方法:–湿热型:白带黄色或黄绿色,有臭味,瘙痒剧烈。
治疗使用清热利湿药,如黄连、苍术等。
–寒湿型:白带量多,黏稠,白色,腰酸腹胀。
治疗使用温经散寒药,如莪术、艾叶等。
–血热型:白带量少,黄色,瘙痒。
治疗使用凉血清热药,如生地黄、丹皮等。
四、子宫肌瘤•症状特点:–月经过多,经期延长,经血质稠厚;–腹部肿块可触及或B超检查显示;–可有腹痛、腰酸等不适症状。
•辨证思路与方法:–血瘀型:月经过多,经血质稠,腹块固定,按之疼痛,舌质紫暗。
治疗使用活血化瘀药,如红花、三棱等。
–湿滞型:月经过多,经血质稠,腹块可活动,腰酸腹胀。
治疗使用温经散寒利湿药,如独活、降香等。
–气滞型:月经过多,经血质稠,腹块触之硬实,腹痛拒按。
妇科疾病的中医辨证施治
妇科疾病的中医辨证施治中医辨证施治是一种综合疾病诊断和治疗的方法,对于妇科疾病的诊断和治疗也有着独特的贡献。
中医认为,妇科疾病的产生主要是由于阴阳失调、气血运行不畅或脏腑功能紊乱等原因引起的。
因此,通过辨证得出病因,针对病因施以相应的治疗,可以有效缓解症状,恢复健康。
本文将探讨妇科疾病的中医辨证施治。
一、病因辨证1. 阴阳失调类型阴阳失调是妇科疾病辨证的重要环节。
常见的阴阳失调类型有:(1)肝阳上亢:病症为月经量多,颜色偏红,行经不调等。
(2)肝肾阴虚:病症为月经量少,颜色偏黯淡,月经不调等。
(3)脾肾阳虚:病症为月经不调,腰膝酸软等。
2. 气血不通类型气血运行不畅是引起妇科疾病的常见原因。
常见的气血不通类型有:(1)气滞血瘀:病症为经行不畅,痛经等。
(2)气虚血瘀:病症为月经不调,面色苍白等。
(3)气血两虚:病症为月经量少,乏力等。
3. 脏腑功能紊乱类型脏腑功能紊乱也是妇科疾病的辨证要点。
常见的脏腑功能紊乱类型有:(1)肝胆湿热:病症为白带多,色黄等。
(2)脾胃湿阻:病症为腹胀,大便不畅等。
(3)肝肾不调:病症为腰痛,无力等。
二、治疗方法1. 中药调理中药调理是中医辨证施治的核心部分。
根据辨证结果,选用中药在治疗妇科疾病时起着重要的作用。
常用的中药有:(1)肝阳上亢型可选用丹皮、当归等药物。
(2)肝肾阴虚型可选用黄柏、知母等药物。
(3)气滞血瘀型可选用川芎、桃仁等药物。
(4)气血两虚型可选用党参、黄芪等药物。
(5)肝胆湿热型可选用茵陈、白芍等药物。
(6)脾胃湿阻型可选用燕麦、薏苡仁等药物。
(7)肝肾不调型可选用菖蒲、枸杞子等药物。
2. 饮食调养除了中药调理,饮食调养也是妇科疾病治疗的重要环节。
根据不同的病因辨证,可采取不同的饮食调养方法。
比如,对于肝阳上亢型,应多吃寒凉食物,如苦瓜、黄瓜等。
对于肝肾阴虚型,应多吃滋阴食物,如枸杞子、黑芝麻等。
饮食调养在疾病治疗过程中起到辅助作用,能够加速康复。
中医妇科疾病的症状及辨证施治
中医妇科疾病的症状及辨证施治中医妇科疾病是女性健康的重要关注点,其症状多样,病因复杂。
通过准确的辨证施治,能够有效地解决这些问题,帮助女性恢复健康。
常见的中医妇科疾病症状包括月经失调、带下异常、妊娠病、产后病等。
月经失调是较为常见的症状,表现为月经周期不规律,可能提前或延后,月经量过多或过少,甚至闭经。
如果月经提前且量多,颜色鲜红,质地黏稠,多为血热所致;月经延后,量少色淡,质稀,常是气血亏虚的表现;月经量多,色紫暗有血块,多为血瘀。
带下异常也是一个重要的信号。
正常的带下无色透明,量适中。
若带下增多,色白如涕,质稀无臭,多为脾虚湿盛;带下色黄,质稠有异味,多属湿热下注;带下赤白相兼,质黏如脓,多为热毒蕴结。
妊娠病方面,常见的有妊娠呕吐、胎动不安等。
妊娠早期频繁恶心呕吐,不能进食,多因脾胃虚弱或肝胃不和;孕期出现腰酸腹痛,阴道少量流血,可能是胎动不安,原因常为肾虚、气血虚弱或血热等。
产后病常见的有产后恶露不绝、产后腹痛等。
产后恶露持续时间长,量多色淡,质稀,多为气虚;恶露量少,色紫暗有血块,多为血瘀。
产后腹痛,喜按,多为血虚;腹痛拒按,多为血瘀。
中医对于妇科疾病的辨证施治,主要依据患者的症状、体征、舌象、脉象等进行综合判断。
对于月经失调,血热者宜清热凉血调经,常用方剂如清经散;气血亏虚者则要益气养血调经,可选用归脾汤;血瘀者需活血化瘀调经,如桃红四物汤。
针对带下异常,脾虚湿盛者应健脾益气,除湿止带,完带汤是常用之方;湿热下注者以清热利湿止带为主,常用止带方;热毒蕴结者需清热解毒,可用五味消毒饮。
在妊娠病的治疗中,脾胃虚弱的妊娠呕吐,可用香砂六君子汤健脾和胃;肝胃不和者用橘皮竹茹汤平肝和胃。
胎动不安属肾虚者,用寿胎丸补肾安胎;气血虚弱者,用胎元饮益气养血安胎;血热者用保阴煎清热凉血安胎。
产后恶露不绝,气虚者用补中益气汤加味补气摄血;血瘀者用生化汤活血化瘀止血。
产后腹痛,血虚者用肠宁汤养血止痛;血瘀者用生化汤加味化瘀止痛。
中医辨证施治在妇科疾病中的应用
中医辨证施治在妇科疾病中的应用妇科疾病是女性在生理、生殖和心理上所面临的一系列健康问题。
传统中医学通过辨证施治的方法,以调整患者体内阴阳失衡的状态以及恢复脏腑功能的正常运行,来治疗和预防妇科疾病。
中医辨证施治的理论和实践经验在妇科疾病中具有广泛的应用,本文将介绍中医辨证施治在妇科疾病中的应用。
一、月经失调月经是女性生理周期的重要指标,经期、经量、经色都反映了女性体内的阴阳平衡和气血运行的状况。
月经失调是女性常见的一种妇科问题,常见的有月经提前、延迟、闭经等。
中医辨证施治通过针灸、中草药、食疗等方式,可以调节患者体内的阴阳失衡状况,恢复正常的月经周期,达到治疗月经失调的目的。
二、痛经痛经是指女性在月经期或者经前出现的下腹部疼痛症状。
中医辨证施治认为痛经主要由于经血淤滞、脏腑功能失调所引起。
中医治疗痛经的方法有经络刺激、促进血液循环的中草药等。
此外,中医还可以通过腹部按摩、调整饮食习惯等综合疗法,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减轻甚至消除痛经症状。
三、子宫肌瘤子宫肌瘤是生育年龄女性最常见的子宫肿瘤,中医辨证施治可以用来改善子宫肌瘤患者的体内阴阳失衡状态,通过中草药的调理作用来减轻或者消除子宫肌瘤的病症。
中医辨证施治注重治疗的整体性和个体化,通过辨别患者体内阴阳失衡的根源,恢复患者体内生机的平衡,从而达到治疗子宫肌瘤的目的。
四、乳腺增生乳腺增生是女性常见的乳房疾病,一般表现为乳房胀痛、结节等。
中医辨证施治通过改善患者体内气血不畅、瘀滞的状态,调和脾胃的功能,来治疗乳腺增生。
中医治疗乳腺增生的方法包括针灸、拔罐、中药内服等,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达到治疗和预防乳腺增生的效果。
五、更年期综合征更年期是女性生理周期中的一个重要阶段,伴随着卵巢功能的逐渐衰退以及内分泌水平的变化。
更年期综合征是女性在更年期时期常见的一组临床症状,如潮热、盗汗、情绪波动等。
中医辨证施治通过中草药的调理和针灸的刺激,可以改善更年期综合征患者的体内阴阳失衡状态,缓解症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妇产科辨证施护病种
慢性盆腔炎盆腔炎是指女性内生殖器(包括子宫、输卵管、卵巢)及其周围的结缔组织的炎症。
多因平素脾气虚弱,或饮食失节、劳累过度、忧思抑郁而伤及脾气,不能运化水谷精微而水湿停聚,或素有肾气不足,或久病体弱,多产、房劳而损伤肾气,或经期、经后、产后血海空虚,或久居湿地,或手术损伤,摄生不洁,则导致湿热之邪乘虚侵入所致,以下腹部坠胀、疼痛、腰骶部酸痛,常在劳累、性交后及月经前后加剧,可伴有低热、月经增多、月经失调、白带增多、不孕、尿频、里急后重等,部分患者可有神经衰弱症状,如精神不振、周身不适、失眠等,当患者抵抗力差时,易有急性或亚急性发作。
病位在下焦,盆腔炎属于中医学的“带下病”、“妇人腹痛”、“热入血室”、“产后发热”、“癥瘕”等范畴。
现代医学中的阴道炎,子宫颈炎、盆腔炎、淋病、生殖器结核、子宫颈癌、子宫体癌、子宫肌瘤以及阴道异物等疾病可参照本病进行护理。
一、护理评估1、病史:既往多有急性盆腔炎病史。
2、症状:下腹部坠胀、疼痛、腰骶部酸痛,常在劳累、性交后及月经前后加剧,可伴有低热、月经增多,月经失调、白带增多、不孕等,部分患者可有神经衰弱症状,如精神不振,、周身不适、失眠等,当患者抵抗力差时,易有急性或亚急性发作。
3、心理社会状况4、辨证:主要由于宿有湿热内蕴,流注下焦,阻滞气血,瘀积冲任;或经期产后,余血未尽,感受湿热之邪,湿热瘀阻冲任而发病。
或素性抑郁、肝失条达、气滞而血瘀、冲任阻滞、胞脉血行不畅而发病,或经行产后、余血未尽、冒雨涉水、感寒饮冷,或久居寒湿之地,寒湿伤及胞脉,寒为寒湿所凝,冲任阻滞,血行不畅而发病。
素体脾虚,或饮食、劳倦、思虑伤脾,脾虚运化失司,湿浊内生,注于下焦,与瘀血相搏结,湿瘀互结,冲任损伤,而发病。
素秉肾气不足,或房事过度,命门火衰;或经期摄生不慎,感受风寒,寒邪入里,损伤肾阳,冲任失于温煦,胞脉虚寒而发病。
本病往往虚实错杂,缠绵难愈。
二、护理要点1、按妇科一般护理常规进行护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五篇临床常见病证辨证施护第二十一章妇科常见病证辨证施护【重点难点】一、中医妇科护理学概述中医妇科护理学是运用中医学的理论,研究妇女生理、病理特点和护治妇女特有疾病的一门临床学科。
研究范畴主要为经、带、胎、产、杂等疾病。
二、月经不调(一)概念1.月经先期系由气虚不固或热扰冲任,血海不宁,导致月经周期提前7天以上,甚或半月余一行的月经病。
2.月经后期系由营血亏损、阳虚、寒凝、气滞、冲任不畅导致月经延后7天以上,甚或40~50天一行的月经病。
3.月经先后无定期系由肝郁肾虚,气血失调导致血海蓄溢失常,导致月经周期提前或延后7天以上,连续出现三个周期以上。
三病共属月经不调的范畴。
4.西医范畴:月经不调类疾病主要相当于西医学中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
(二)病因病机1.月经先期:主要由于气虚不能统摄血液或血热迫血妄行所致。
2.月经后期:主要由于营血亏虚,经脉失养,冲任不充;或阳虚失于温煦,脏腑机能衰退,血海不能如期满溢;或血为寒凝,阻滞冲任;或气滞则血行不畅,而致月经延后。
3.月经先后无定期:主要由于肾气亏虚,藏泄功能失司;或肝气失调,肝失疏泄,血海满溢失常,而致月经先后无定。
(三)辨证施护1.月经先期(1)气不摄血证候表现:月经提前,质稀色淡,神疲乏力,气短懒言,小腹空坠,纳少便溏,舌质淡,脉弱。
护治法则:补气摄血调经(代表方:补中益气汤)。
施护要点:①观察月经周期、量、色、质及伴随症状,月经提前的天数等。
②月经量多者,可行针刺法。
积极防治血脱证时,一旦发生立即报告并协助医生做好抢救工作,做好输液、输血准备。
③避免过度劳累,必要时卧床休息。
④饮食宜选温补而易消化的食品,忌食辛热香燥之物。
⑤中药汤剂宜温热服。
⑥月经周期与个人情绪密切相关,互为因果,需做好情志护理。
⑦健康教育。
(2)血热内扰证候表现:月经提前,量多,色红质粘,夹有小血块,烦热口干,尿黄便坚,舌质红,苔黄,脉滑数。
护治法则:清热调经(代表方:清经散或两地汤)。
施护要点:①小腹疼痛者禁用热敷,保持大便通畅。
②病室宜通风凉爽。
③饮食宜选清热、滋阴、止血、补血之品。
④中药汤剂宜温凉服,并少量多次饮下。
⑤肝郁化热者,慎防暴怒。
2.月经后期(1)血寒凝滞证候表现:月经周期延后,量少,色黯有血块,小腹冷痛,得热减轻,畏寒肢冷,苔白,脉沉紧。
护治法则:温经散寒调经(代表方:温经汤)。
施护要点:①可热饮红糖黄酒,或用热水袋(30~50℃)热敷小腹。
②病室温暖,避免受寒。
③饮食可选温经活血行滞之品,忌食生冷、苦寒、酸涩。
(2)肝血亏虚证候表现:月经周期延后,量少,色淡无块,小腹隐痛,头晕眼花,心悸少寐,面色苍白或萎黄,舌质淡红,脉细弱。
护治法则:补血调经(代表方:大补元煎)。
施护要点:①心烦少寐或失眠者,可服用柏子养心丸或酸枣仁膏;或按摩耳穴。
②病室温度宜偏暖,患者须注意保暖,避免外邪侵袭。
③加强饮食调护,但饮食不宜过量,脾胃虚弱者宜少食多餐,忌油腻之品。
(3)肝气郁滞证候表现:月经周期延后,量少,色黯红或有小血块,小腹胀痛或胸腹、两胁、乳房胀痛,舌苔正常,脉弦。
护治法则:理气调经(代表方:乌药汤)。
施护要点:①注意保持心情舒畅。
②饮食宜清淡,忌食肥甘厚腻、辛辣刺激及动火之物。
3.月经先后无定期(1)肝气郁滞证候表现:月经周期不定,经量或多或少,色紫红有块,经行不畅,胸胁、乳房以及小腹胀痛,脘闷不舒,时叹息,苔薄白或薄黄,脉弦。
护治法则:疏肝理气调经(代表方:逍遥散)。
施护要点:①胸胁、乳房、小腹胀痛者,可针刺气海、三阴交、期门、肝俞等穴位。
②关心体贴患者,使其保持心情舒畅。
③病室安静、无噪音等不良刺激,室温偏低。
④饮食清淡、易消化,忌食油腻酸涩、产气多的食物。
2.肾气不足证候表现:月经周期不定,量少,色淡黯,质稀,神疲乏力,腰骶酸痛,头晕耳鸣,舌淡苔少,脉细尺弱。
护治法则:补肾调经(代表方:固阴煎)。
施护要点:①腰骶酸痛者,可予腰部局部按摩或热敷。
②注意保暖,病室温度略高。
③饮食营养丰富,适当进补血肉有情之品。
④房事有节,计划生育。
三、痛经(一)概念痛经是指由情志所伤,六淫为害,导致冲任受阻;或因素体不足,胞宫失于濡养,导致经期或经行前后出现周期性小腹疼痛,或伴腰酸腰痛等症,影响工作和生活质者。
西医学中的“原发性痛经”及“子宫内膜异位症”、“子宫腺肌病”等所致的经行腹痛可参照本病辨证施护。
(二)病因病机本病的病机有虚实之分。
实者为气血不通,瘀阻冲任,经血流通受阻,不通则痛,其主要病因有寒凝、气滞、湿热等。
虚者为冲任失于濡养,不荣则痛,其主要病因有阳虚内寒、气血不足和肝肾亏损。
(三)辨证施护1.气血瘀滞证候表现:经前或经期小腹胀痛拒按,或伴乳胁胀痛,经行量少不畅,色紫黑有块,块下痛减,舌质紫黯或有瘀点,脉沉弦或涩。
护治法则:行气化瘀止痛(代表方:膈下逐瘀汤)。
施护要点:①观察患者疼痛部位、程度与性质,积极防治晕厥,一旦发生可迅速针刺或按压合谷、内关、人中等穴,配合医生救治。
②可进行针灸或按摩止痛。
③腹痛时卧床休息,平时加强锻炼。
④合理饮食,宜多食理气活血之品,痛经剧烈时,给予半流质或流质。
⑤指导患者经前即服用益母草膏、红糖水,或益母草煮鸡蛋等。
或者于每次月经前温服或热服止痛药。
⑥加强患者的心理护理。
⑦当怀疑有原发疾病时,指导患者积极诊治。
⑧健康教育。
2.寒湿凝滞证候表现:经行小腹冷痛,得热则舒,经量少,色紫黯有块,伴形寒肢冷,小便清长,苔白,脉细或沉紧。
护治法则:温经散寒除湿,化瘀止痛(代表方:少腹逐瘀汤)。
施护要点:①注意腹部保暖,可热敷或热熨腹部。
②室度可适当偏暖,切忌淋雨、涉水,或食生冷瓜果、冷饮等。
③饮食以温性食品为主。
3.肝郁湿热证候表现:经前或经期小腹疼痛,或痛及腰骶,或感腹内灼热,经行量多质稠,色鲜或紫,有小血块,时伴乳胁胀痛,大便干结,小便短赤,平素带下黄稠,舌质红,苔黄腻,脉弦数。
护治法则:清热除湿,化瘀止痛(代表方:清热调血汤)。
施护要点:①有呕吐痰涎者,指压内关、合谷、足三里等穴,或口含生姜片止呕。
带下黄秽者,保持外阴清洁,每日用温水或1:5000高锰酸钾溶液清洗阴部,勤换内裤。
②病室温度宜偏低,室内凉爽、通风。
忌用热敷,宜多休息,适当活动。
③饮食可选用偏凉性食物。
④关心体贴患者,注意情志疏导。
4.气血亏虚证候表现:经期或经后小腹隐痛喜按,经行量少质稀,形寒肢疲,头晕目花,心悸气短,舌质淡,苔薄,脉细弦。
护治法则:益气补血止痛(代表方:圣愈汤)。
施护要点:①小腹疼痛时针刺中脘、关元、足三里等穴,经期、经后局部热敷或热熨。
②避免劳累,保证充足的睡眠,注意保暖,防止感受外邪。
③给予高营养、易消化饮食。
忌食刺激性食物。
5.肝肾亏损证候表现:经期或经后小腹绵绵作痛,经行量少,色红无块,腰膝酸软,头晕耳鸣,舌淡红,苔薄,脉细弦。
护治法则:益肾养肝止痛(代表方:调肝汤)。
施护要点:①病室安静,节制房事。
②针灸命门、肾俞、关元或针刺太溪等穴位。
③饮食可适当多进补益肝肾之品。
四、胎漏、胎动不安(一)概念:由于母体与胎儿两方面的因素,导致冲任气血不调,胎元失固,在妊娠期阴道少量出血,时下时止者,称“胎漏”亦称“漏胎”或“胞漏”;若妊娠期仅有腰酸,腹部胀坠作痛,或伴有少量出血者,称“胎动不安”。
西医学之先兆流产或先兆早产等可参照本节进行辨证施护。
(二)病因病机多由肾气不足,或气血亏虚,或血热内扰,或外伤损络而致胎元不固而成胎漏、胎动不安。
(三)辨证施护1.肾气不足证候表现:妊娠期,阴道漏红,量少色淡,腰酸腹坠,头晕耳鸣,神疲肢倦,小便频数,眼眶黯黑,或有流产史,舌淡,苔白,脉沉滑尺弱或沉弱。
护治法则:固肾安胎,佐以益气(代表方:寿胎丸)。
施护要点:①观察并记录阴道流血的量、色、质、血块等,检查血块中是否有妊娠组织及其是否完整。
若见阴道出血增多,腰腹坠胀,腹痛阵阵加剧,或见有胎块排出,应立即报告医生,同时做好输液、输血及行刮宫术的准备。
积极防治“阴阳离绝”危象,一旦发生立即采取抢救措施。
综合全身情况以判断安胎效果及预后。
②胎动不安患者需绝对卧床休息,既往有流产史者,其休息时间一般需超过前几次流产中发生最晚的日期。
③饮食宜清淡、甘平,忌肥腻、辛热。
④加强心理调护。
对于确已发展至胎死腹中,或胎元不良没有保胎价值者,应耐心说服其去胎益母。
⑤中药汤剂宜文久煎,温服。
⑥健康教育2.气血亏虚证候表现:妊娠期,阴道漏红,量少,色淡质薄,腰酸腹坠,神疲肢软,心悸气短,面色苍白或萎黄,舌质淡,苔薄白,脉细滑或沉细弱无力。
护治法则:补气养血,固肾安胎(代表方:胎元饮)。
施护要点:①病室宜安静,室温偏暖。
②加强饮食调护,多食蛋、肉等血肉有情之品。
3.血热内扰证候表现:妊娠期,阴道漏红,色鲜,或腹痛下坠,心烦不安,手心灼热,口干咽燥,大便秘结,或形体消瘦,舌红,苔黄而干或少苔,脉弦滑或滑数或细数。
护治法则:滋阴清热,养血安胎(代表方:保阴煎)。
施护要点:①注意休息,保证充足睡眠,病室温湿度适宜。
②饮食宜滋阴清热为宜,忌食辛热食物。
③保持大便通畅,切勿努责扰动胎气。
4.外伤损络证候表现:妊娠期外伤后腰腹坠胀作痛,阴道漏红,色紫红,或有小血块,甚有胎块排出,舌淡红,脉细滑无力。
护治法则:补气和血,安胎(代表方:圣愈汤)。
施护要点:①注意观察腹痛下坠、腰酸及阴道流血情况。
②不得擅自使用治伤药物。
测试题一、名词解释1.月经先期2.胎漏二、填空题1.中医妇科把女性的特有疾病概括为、、、、五类。
2.月经先后无定期的病因是和。
3.痛经的基本病机可概括为和。
4.气血瘀滞型痛经的护治法则是。
三、单选题1.治疗血寒凝滞型月经后期的代表方是()A、温经汤B、大补元煎C、乌药汤D、逍遥散E、补中益气汤2.下列关于痛经的描述正确的是()A、多发生于绝经前后的女性B、痛经无虚证C、中医学所指的痛经包含西医学中的原发性痛经和继发性痛经D、痛经又被称为崩漏E、痛经一般不影响工作和生活质量3.下列关于胎动不安的护理措施,不妥的是()A、阴道流血夹有血块时,应检查是否有妊娠组织B、胎原不良者,应说服其去胎益母C、患者应绝对卧床休息D、应保持大便通畅E、不慎跌仆受伤者,应及时使用治伤药物四、简答题1.简述肾气不足型胎漏、胎动不安的证候表现、护治法则及代表方。
参考答案一、名词解释1.月经先期:月经先期系由气虚不固或热扰冲任,血海不宁,导致月经周期提前7天以上,甚或半月余一行的月经病。
2.胎漏:由于母体与胎儿两方面的因素,导致冲任气血不调,胎元失固,在妊娠期阴道少量出血,时下时止者,称“胎漏”二、填空题1.经、带、胎、产、杂。
2.肾气亏虚,肝气失调。
3.不通则痛,不荣则通。
4.行气化瘀止痛。
三、单选题1.A 2.C 3.E四、简答题1.证候表现:妊娠期,阴道漏红,量少色淡,腰酸腹坠,头晕耳鸣,神疲肢倦,小便频数,眼眶黯黑,或有流产史,舌淡,苔白,脉沉滑尺弱或沉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