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鉴赏之修辞手法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起兴、双关、叠词(反复)、
互文等;
(一)比喻:用一种事物或情景来比作另一种 事物或情景。有突出事物特征,把抽象的事物形 象化的作用。
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辛弃疾《水 龙吟·登建康赏心亭》)
(二)比拟:把物当作人来描写叫拟人,或 把人当作物来描写叫拟物。比拟能促使读者产 生联想,使描写的人、物、事表现得更形象、 生动,还可使诗人的表意更加丰富。 鸟雀呼晴,侵晓窥檐语。(周邦彦《苏幕遮》)
(十)借代:不直接说出要说的事物,而借用与它 有密切关系的事 物来代替,或用事物的局部代替 整体。使语言简洁、生动、形象,唤起读者的联想。
是处红衰翠减,苒苒物华休。(柳永《八声甘 州》)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李白《望 天门山》) 绿珠捧琴至,文君送酒来。(庾信《春赋》)
常见修辞手法设问方式
实战演练: 望洞庭 刘禹锡 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 提问:这首诗运用了哪种修辞手法?请具体分析其 作用。 答:这首诗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将潭面比作未 磨之镜,将湖中的君山作比皓月银辉下银盘里的一 颗青螺,两个比喻的运用,使得本诗的景物描写生动 形象,表达了诗人对洞庭美景的喜爱之情。
诗歌பைடு நூலகம்赏专题
——修辞手法鉴赏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李煜 《虞美人》)
以水喻愁,长流不断,无穷无尽。
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李白《秋浦歌》)
用夸张的手法写愁思的深重。
修辞手法----使句子更加生动 形象,富有表现力和艺术美感 的方法或手段。
修辞手法
比喻、借代、夸张、对偶、
比拟、排比、设问、反问、
(五)对偶:用结构相同、字数相同的一对句 子或短语来表达两个相对或相近的意思。从形式 看,语言简练,整齐对称;从内容看,意义集中 含蓄。
雾失楼台,月迷津渡。(秦观《踏莎行·郴州旅 舍》)
(六)反问:用疑问的形式表达确定的意思。 用来加强语气,表达强烈感情。 百战疲劳壮士哀,中原一败势难回。 江东弟子今虽在,肯为君王卷土来? ——王安石《题乌江亭 》
(三)夸张:为了表达某种强烈的感情,突 出事物的某个特征,作者借助于想象,对事物 的形象、特征、作用、程度等作扩大或缩小的 描述。有更突出更鲜明地表达事物的作用。
太乙近天都,连山接海隅。(王维《终南山》)
(四)互文
互文,是指古代作家在写作时为了增强某种 表达效果,把本应该合在一起说的话临时拆 开,使同句或相邻句中所用的词相互补充, 相互渗透,理解时又应该合在一起的一种修 辞方法。
单句互文 所谓单句互文,就是指在同一句子中前 后两个词语在意义上交错渗透、相互补充。 秦时明月汉时关(王昌龄《出塞》)。 烟笼寒水月笼沙。(杜牧《泊秦淮》) 烟雾笼罩着寒水也笼罩着沙;月光笼罩着沙 也笼罩着寒水。
(二)对句互文 所谓对句互文,就是指下句含有上句已 经出现的词,上句含有下句将要出现的词, 对句与出句的意义相互补充。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辛弃疾 《西江月》) “(半夜里)明月升起,惊飞了树上的鸟鹊, 惊醒了树上的眠蝉;轻拂的夜风中传来了鸟 叫声和蝉鸣声。”
(八)双关:在有些诗歌中,作者为了
表达出一种委婉含蓄的情感,往往采用 隐语、双关的修辞手法。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李商隐《无题》)
(九)排比:表现为把内容紧密关联、结构相 同或相似、语气一致的几个句子或短语接连说出 来。
1、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陆游 《书愤》) 2、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鱼戏莲叶间,鱼 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 北。
1、这首诗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2、这首诗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请简要分析 其作用。 3、结合诗的内容,分析诗人是如何使用某一 修辞手法的?
答题思路
1、准确指出用了何种修辞手法。 2、结合诗句内容解释怎么用这种修辞手法. 3、这种修辞手法的描写效果以及如何有效地 传达出诗人感情。
典型例题
新晴 刘攽 青苔满地初晴后,绿树无人昼梦余。 唯有南风旧相识偷开门户又翻书。 问:这首诗用了什么手法?结合具体诗句分析。 答:用拟人的手法。(步骤一) 作者将“南风”人格化,在雨后初晴的天气里,自己 的旧相识南风偷偷的推开门户,顽皮的翻着书。(步 骤二) 生动地传达了作者对南风“恶作剧”的亲切喜爱之情。 表现了久雨初晴后作者宁静恬适的心情。(步骤三)
(七)设问:先提出问题,然后自己回答;或 者故作疑问,自己不答,让读者去思索体会。 其作用有问题引入,带动全篇;中间设问,承 上启下;结尾设问,深化主题,令人回味。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杜甫《蜀相》 郴江幸自绕郴山,为谁流下潇湘去?(秦观 《踏莎行·郴州旅舍》)
互文等;
(一)比喻:用一种事物或情景来比作另一种 事物或情景。有突出事物特征,把抽象的事物形 象化的作用。
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辛弃疾《水 龙吟·登建康赏心亭》)
(二)比拟:把物当作人来描写叫拟人,或 把人当作物来描写叫拟物。比拟能促使读者产 生联想,使描写的人、物、事表现得更形象、 生动,还可使诗人的表意更加丰富。 鸟雀呼晴,侵晓窥檐语。(周邦彦《苏幕遮》)
(十)借代:不直接说出要说的事物,而借用与它 有密切关系的事 物来代替,或用事物的局部代替 整体。使语言简洁、生动、形象,唤起读者的联想。
是处红衰翠减,苒苒物华休。(柳永《八声甘 州》)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李白《望 天门山》) 绿珠捧琴至,文君送酒来。(庾信《春赋》)
常见修辞手法设问方式
实战演练: 望洞庭 刘禹锡 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 提问:这首诗运用了哪种修辞手法?请具体分析其 作用。 答:这首诗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将潭面比作未 磨之镜,将湖中的君山作比皓月银辉下银盘里的一 颗青螺,两个比喻的运用,使得本诗的景物描写生动 形象,表达了诗人对洞庭美景的喜爱之情。
诗歌பைடு நூலகம்赏专题
——修辞手法鉴赏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李煜 《虞美人》)
以水喻愁,长流不断,无穷无尽。
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李白《秋浦歌》)
用夸张的手法写愁思的深重。
修辞手法----使句子更加生动 形象,富有表现力和艺术美感 的方法或手段。
修辞手法
比喻、借代、夸张、对偶、
比拟、排比、设问、反问、
(五)对偶:用结构相同、字数相同的一对句 子或短语来表达两个相对或相近的意思。从形式 看,语言简练,整齐对称;从内容看,意义集中 含蓄。
雾失楼台,月迷津渡。(秦观《踏莎行·郴州旅 舍》)
(六)反问:用疑问的形式表达确定的意思。 用来加强语气,表达强烈感情。 百战疲劳壮士哀,中原一败势难回。 江东弟子今虽在,肯为君王卷土来? ——王安石《题乌江亭 》
(三)夸张:为了表达某种强烈的感情,突 出事物的某个特征,作者借助于想象,对事物 的形象、特征、作用、程度等作扩大或缩小的 描述。有更突出更鲜明地表达事物的作用。
太乙近天都,连山接海隅。(王维《终南山》)
(四)互文
互文,是指古代作家在写作时为了增强某种 表达效果,把本应该合在一起说的话临时拆 开,使同句或相邻句中所用的词相互补充, 相互渗透,理解时又应该合在一起的一种修 辞方法。
单句互文 所谓单句互文,就是指在同一句子中前 后两个词语在意义上交错渗透、相互补充。 秦时明月汉时关(王昌龄《出塞》)。 烟笼寒水月笼沙。(杜牧《泊秦淮》) 烟雾笼罩着寒水也笼罩着沙;月光笼罩着沙 也笼罩着寒水。
(二)对句互文 所谓对句互文,就是指下句含有上句已 经出现的词,上句含有下句将要出现的词, 对句与出句的意义相互补充。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辛弃疾 《西江月》) “(半夜里)明月升起,惊飞了树上的鸟鹊, 惊醒了树上的眠蝉;轻拂的夜风中传来了鸟 叫声和蝉鸣声。”
(八)双关:在有些诗歌中,作者为了
表达出一种委婉含蓄的情感,往往采用 隐语、双关的修辞手法。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李商隐《无题》)
(九)排比:表现为把内容紧密关联、结构相 同或相似、语气一致的几个句子或短语接连说出 来。
1、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陆游 《书愤》) 2、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鱼戏莲叶间,鱼 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 北。
1、这首诗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2、这首诗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请简要分析 其作用。 3、结合诗的内容,分析诗人是如何使用某一 修辞手法的?
答题思路
1、准确指出用了何种修辞手法。 2、结合诗句内容解释怎么用这种修辞手法. 3、这种修辞手法的描写效果以及如何有效地 传达出诗人感情。
典型例题
新晴 刘攽 青苔满地初晴后,绿树无人昼梦余。 唯有南风旧相识偷开门户又翻书。 问:这首诗用了什么手法?结合具体诗句分析。 答:用拟人的手法。(步骤一) 作者将“南风”人格化,在雨后初晴的天气里,自己 的旧相识南风偷偷的推开门户,顽皮的翻着书。(步 骤二) 生动地传达了作者对南风“恶作剧”的亲切喜爱之情。 表现了久雨初晴后作者宁静恬适的心情。(步骤三)
(七)设问:先提出问题,然后自己回答;或 者故作疑问,自己不答,让读者去思索体会。 其作用有问题引入,带动全篇;中间设问,承 上启下;结尾设问,深化主题,令人回味。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杜甫《蜀相》 郴江幸自绕郴山,为谁流下潇湘去?(秦观 《踏莎行·郴州旅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