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科学探究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
在科学探究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探 究 活 动 不 但 能 发 展 学 生 的 观 察 、 实 验 、 操 作 等
动 手 能力 ,更 能促 进 思 维和 想 象 能力 的 发展 。科 学探 究
这些 问题 的 解 决直 接 影 响 学生 对 问题 本质 的认 识 和 新 知 活 动 ,不 能 再 像过 去 那 样 在 黑板 上 种 田、在 图片 上观 察 识结 构 的 建 立 ,而 且 有 新 意 的质 疑 是 学 生积 极 探 索 的 内 小动 物 和 植 物 的 生长 发 育 … …应 该 带领 学生 真 正 走 到大 动 力 ,是 学 生 认 知 水 平 的体 现 。所 以 在 科 学 探 究 活 动 自然 中去 经 历 ,真 正 动 手做 ,真 正 去观 察 。任 何 实践 活 中 ,教 师 要 尽可 能多 地 给 学生 思 考 问题 的 时 间 ,鼓 励他 动 都 是 技 能 与 智 能 的结 合 , 在实 践 活 动 中 ,学 生 的手 、 们 大 胆 质 疑 。实 际上 , 每个 人 对 学 习 内容 都 有 不 同的体 脑 、眼 、 耳 等 多种 感 官 共 同参 与 对 客 观 事物 的体 验 ,然
侧 重 点不 同 。
出错 的部 分记 下 来 , 以备 复 习之 需 。精 读 时 ,要把 特 殊
5 3 鼓励 学 生做 笔记 粗 读 时 ,对 于有 疑 问的 问题 记 下 的方 法 、 归类 以后 的 解法 等 记 下 来 , 以充 实 自 己的知 识 . 来 或用 铅 笔 在 书 上 作一 些 记 号 ,用 以提 醒 自 己上 课 时要 结 构 。 集 中 精力 和 注 意 力 ,有 意 识 、 有 目的地 听 教 师讲 自己不 教 师 不 断 鼓 励 学 生 “三 读 ” , 培 养 学 生 的 阅 读 能 懂 的 问题 ,详 细对 比跟 自己的想 法 有 什 么 不 同 ,这 样 就 力 ,不 仅可 以帮 助 学 生发 展 思 维 、 掌握 知 识 ,还 能提 高 能 取 得 良好 的 学 习 效 果 。细 读 时 , 1 )可 能 还 有 没 有 搞 学 生 的 自学能力 。 懂 的 问题 存 在 ,需 要 记 下 来 , 以便 课 后 请 教老 师 : 2 )
开展探究性实验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我在初中科学实验教学中的体会

, .
…
-
一 。
一 - …
-
科
文化教 育 l I l
开展探究性实验教学 ,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我在初 中科学实验教学 中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体会
冯 占 希
( 浙江省乐清 市大荆镇一 中, 浙江 乐清 35 1 ) 2 65
摘 要: 改变单纯的重实验 结果 、 重技能的训练、 重知识 的获得 的实验教学现状, 扩大实验教 学的 内涵和外延 , 充分发 挥探 究性 实验的教学作 用。在研究实验的原理和方法、 实验过程的设计、 实验器材的选择 和实验结果获得 的过程 中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关键词 : 实验教 学; 实验探 究; 创新能力 实 验是科 学研究 和 学 习的重 要手段 , 是 并请同学们来评价。这种表演性演示实验将学 《 科学》 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 是培养学生创新 生从观看者转化 为表演者 、 评判者 , 极大地激发 能力的一大法宝。 现结合 自己这几年来的教学 , 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主动参与的热情 打开 了 谈几点开展探究性实验教学 ,培养学生创新能 脑海中探究思维的闸门,能充分展示学生创新 力的体会。 的才 能 。 1 改变 实 验 教学 方式 22 问引导 , .设 让学生在做中学习创新 11 .传统的实验教学模式的弊端 创造条件 , 积极开展随堂实验 , 能为实验教 竹 蛹 蜒 传统实验教学 的模式通常是 : 教师讲述一 学提供更广 阔的活动空间和思维空间 ,我们把 吹 不 走 的 硫 豆 演 示 一 分析 和 归 纳一 记 忆 一 学 生 实 验 。即 教 师 课本 中的一些实验设计为随堂探索性实验 , 这 图 1 根据课本 内容确定教学的要求, 框定实验内容、 样既可以极大地激发和满足不同层次学生 的探 既不能包办代替, 也不能放任 自 实验仪器、实验方法和实验步骤 ,并将实验原 索与创新欲望 ,使之达到不同层次的创新能力 发挥主导作用 , 理、 实验步骤中的每个环节都做详尽解说 , 对学 的培养 目标 ,让学生 自己在实验探索过程 中动 流 。 驾驭好课堂 , 起好引导作用是我们教师的责 任。 学生学习的分组要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 、 基 生可能出现的操作错误一一予 以告诫。然后学 手 、 动脑 , 锻炼 和培 养 自己 的创 新 能 力 。 生照方抓药 , 按部就班 , 在设计好的表格 中填人 3积极开发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新实验 础的差异做好组织调配工作 ,可以在学生 自愿 几组实验现象和数据。 学生处于被动的学习中, 利用身边 的器材 ,开发一些和教学内容密 组合的基础上由学习较好的同学任组长,让能 接受实验方法和操作技 能的机械训练。教师教 切相关但又不拘泥于课本 的新实验,使实验更 力较强 的同学均匀分布在各组内。 这样有利于 什么和怎么教 , 没有充分考虑学生的能力差异、 加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不仅能满足课堂教学 学生 的讨论和交流 ,既有利于能力较差的学生 还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 扩大学生 的学习 , 也锻炼 了优生的各种能力, 保证课堂教 个性特点。虽然这种教学可能会缩 短学生获取 的实际需要 , 知识的时间 , 但约束 了学生的创新 能力的发展 , 的知识面和知识迁移能力 ,可让他们真正地懂 学顺利进行。 科学知识既有趣又有用 。 实验探究教学 ,为学生提供 了一个 自我发 长此以往 ,会使学生的创新能力丧失殆尽。所 得科学就在我们身边, 以, 传统 的实验教学模式必须改进 。 使学生的创新能力在实验探究 的过程中获得锻 现学习以及 和同学合作切磋 、 协同学习的机会 。 炼, 在知 识 应 用 的过 程 中得 到提 高 。 与传统的实验教学形式相 比它有着更为鲜 明的 1 . 2探究性 的实验教学模式 初 中生 的 一 个 显 著 心 理 特 征 就 是 有 好 奇 例 如 在 学 习 了 气 体 的 压 强 与 流 速 关 系 以 探索感悟 、 实践体验的创新性特点。 只要我们一 心、 爱动手、 学习行 为受兴趣的支配程度高 , 这 后 , 指导学生用 吸管( 麦秆) 做一个“ 吹不走的碗 如既往地在更深、更广的层面继续开展实验教 是初 中学生所具有的一种积极 向上 、长知识的 豆” 实验 , 用竹 片做一个 会飞升的“ 竹蜻蜓 ” 如 学方 面的研究 , ( 一定能走出一条有 自己特色的 ) 制作简单 , 作方 实 验 教 学 模 式 。 操 内驱力 , 探究性实验 完全能满足学生 的这种心 图 1 。利用这些取 材容易 , 参考 文 献 理需求。 把学习的主动权交 给学生 , 充分发挥学 便 , 原理直 观的课外 小实验 , 既有利于加深学生 l王耀村. 中科学教学案例专题研究. 州: 初 杭 浙 生的主体 地位 , 让学生最大限度地参与实验 . 增 对概念 、 规律的理解。 又能让学生在动手做的过 【】 加学生的动手 、 动脑机会 , 促使学生的感知与思 程 中体验实验创新 的乐趣 。 江教 育 出版 社,0 6 20. f1 兰英. 中科 学探 究性教学案例. : 2励 初 宁波 宁波 维 相结 合 ,让 学 生 进 行 发 现性 学 习 和体 验性 学 4 探究性实验教学中要 注意的问题 20 4. 习 , 实验 过 程 中实 现 创 新 , 高 创新 能 力 。 在 提 首先 ,在实 验探究的教学中我们不是带着 出 版 社 . 0 2改进实验设计 , 培养学生 的创新能力 知 识 走 向学 生 , 而是 带 领 学生 走 向知 识 , 堂 教 f】 课 3周庆林. 研究性 学习指导. : 北京 中央民族大学 20. 21 演 示 实 验 的 “ ” “ ” 让 学 生 在 学 的 任务 不 是把 已有 的 知 识传 授 给 学生 ,而 是 出 版 社 .0 3 .变 看 为 演 , 积极参与中展示创新 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 , 使他们学会学习, 并能终 传 统 的 演 示 实 验 教 学 师 生 之 间 扮 演 着 生保持 自主学习, 自主探究 的兴趣。 这种教学模 “ 与“ ” 演” 肴 的角色 , 缺乏对知识深人引导和研 式因为重视学生获取知识 的过程 ,有时会影响 ( 上接 1 页) 所分配的地址需包含备用地址。 8 讨, 忽略了学生主体思维动机的激发 , 当然也就 原来 的教学计划 ,这是正常的 ,特别在开始阶 每个连续地址段 以c类地址为分配单位 , 长 很难激起学生的创新意识 、培养学生 的创新能 段 , 学生还未适应这种教学模 式 , 同样会影响原 度为 2 N次方, 的 N为正整数。 力。 再说 , 通过观看演示实验得 出教学的结论在 来 的教学计划 , 因此, 教师要做好统筹安排 。 6 论 结 教师看来“ 很显然”而对学生来说却 “ , 很茫然” 。 其次,营造和谐氛围是实验探究教学 的基 网络分 1 思路是在电力企业多年网 如 能将 一 些 演 示实 验 教 法 进行 改 进 ,t 学 生 去 础 要在 整 个 教学 活动 过 程 l始 终 发 挥学 生 的 络设计和建设经验的总结之谈。一 好的网络架 } } l 嘻 自主探索 , 经过分析 、 讨论 , 透过现象乔本质, 则 主体作用 ,教师在敦学中应 陔对每个学生都寄 构, 为今后电 可以 力企业的信 息 化工作提供长 期的 会从中悟 出很多课本上学不到的知识 . . 予成功的希 望, 对学生的表现多做鼓励性评价 , 信 自 信保障。 墒 网络分层 架构的实施也需要根据各 例 如 在 “ 基 米 德定 律 ” 学 教 师 先 : 公平给‘每个学生 以成功的机会 。穆 极创设一 个企业的实际隋 科学应用 阿 教 {, } { 况, 希望本文内容能引 学生进行猜想 “ 影响物体浮力大, 的l j 索钉哪 个宽松的情境, 儿付造 一个和谐的氛围. 、 努 . 让每 起同行埘信息网络建设的思考并提供经验交流的
浅谈如何在科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浅谈如何在科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小学科学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通过科学课程的学习,知道与周围常见事物有关的浅显的科学知识,并能运用于日常生活。
逐渐养成科学的行为习惯和生活习惯;了解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尝试应用于科学探究活动,逐步学会科学地看问题、想问题,保持和发展对周围世界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形成大胆想象、尊重证据、敢于创新的科学态度和爱科学、爱家乡、热爱生命,积极参与资源与环境的保护,关心科技的新发展。
”所谓“科学”是指反映自然等客观规律的知识体系,是前人经过无数次的实验、探索研究才形成的。
科学的发展、社会的进步,需要的就是人的创造性。
小学科学正担负着它的启蒙任务,通过启蒙教育,使学生初步认识周围自然界中常见的事物和联系,启迪学生的智慧,发展他们的创新能力,为进一步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打好基础,以适应日新月异的科学进步的需要,适应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这也是中华民族要繁荣昌盛,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需要。
因此,提高小学生的科技素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有着及其重要的意义。
下面,我通过四年级上册科学书中的《热空气和冷空气》一课,谈谈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一、课前精心准备,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前提科学知识包罗万象,天文地理、物理化学、动物生物等知识无所不有,这就决定了科学课的课前准备不能照搬其他学科的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就必须做好一切准备工作。
1、深入研究教材,准确把握教材的教学目标九年义务教育新的课程标准,改变了传统的认识,即把科学课的性质,由原来的“知识性”学科改变为“教育性”学科,科学课的任务由原来单纯的“传授知识”改为“不仅要传授知识,而且要培养学生的能力。
”因此,“教师必须认真备课,教学设计教学过程,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热空气和冷空气》这一课主要是指导学生认识空气的性质,这将为认识风的成因打下基础。
根据课程标准,我确定了本课的教学目标:(1)使学生知道热空气比冷空气轻,会上升。
小学科学课如何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小学科学课如何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摘要:小学科学课是培养和发展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
在教学中体现“立足于做,突出实践性;着重于思,注重启发性;着力于放,体现自主性”,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为学生提供广阔的空间,教师应该善于保护他们的好奇心和浓厚的兴趣,使每个孩子通过学习这门课程提升创新能力。
关键词: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科学课教师在教学中应该善于突出学生的主体性,保护学生的好奇心理,让孩子勤于观察、乐于动手、善于动脑。
充分利用各种教学手段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怎样在科学课中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呢?一、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创新意识小学阶段的学生处于好奇心较强的时期,如果能对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加以启发,使其化为创造性实践的原动力,把平常的好奇心导入科学课堂中,扩大学生的兴趣范围,使学生留心观察日常忽视的现象和规律,从而产生探索、研究的欲望。
二、精心组织探究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科学课中的探究实践要求学生必须加强合作:当其中任何一位同学遇到自己无法解决的难题时,其他的同学就要通力合作,加强交流,说出自己的想法,并思考其他同学的想法是否合理,从而对自己的观点加以修改,这样不同的思想在交流之后可以相互补充、相互提升。
要开展一堂活泼的科学课,使得学生的个性得以发挥,能够开动脑筋思考问题,得出自己的观点,有利于学生充分利用课堂时间,使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得到进一步的锻炼,因此科学课必须做到:首先,由教师按照教材内容举例观察目标,让学生得以进行观察和实验,学生通过手动和心动,获取新知。
因此,教师要尽量创造条件,让学生实现心与手、感与知的完美结合,最终使学生在一次次的实验收获中得到心灵上的满足和充实,进一步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
其次,要为学生创造完善的实验条件。
科学课中缺少不了实验教学,同样要求教师在课前准备好实验所需要的材料,方便学生实验时使用,并在使用这些材料的同时,加深认识,学有所得。
第三,充分给予学生创新的心理自由。
如何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如何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科学探究能力是指学生在科学学习中借助科学思维和科学方法,主动探究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有助于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分析、思考和创新能力。
本文将介绍几种有效的培养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的方法和策略。
一、建立实践探究环境要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需为学生提供实践探究的环境。
学校实验室、科学装置和科学器材是培养学生实践探究能力的重要条件。
学校应该积极筹办并完善实验室设备,引导学生进行实验操作,开展实际探究活动。
教师可以提供主题或问题,鼓励学生进行自主的实验设计和观察记录,从而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实践能力。
二、引导学生批判性思考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需要引导学生具备批判性思维。
教师可以提供一些有争议性的科学问题,引导学生质疑现象、发现问题,并通过科学方法进行解决。
同时,可以引导学生学习科学文献,学会从多个角度分析问题,培养学生的思维深度和创新能力。
三、开展团队合作学习团队合作是培养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的有效方式之一。
在科学项目研究或实验中,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分成小组进行合作探究,通过小组合作,学生能够相互交流、协商和合作解决问题。
团队合作能够培养学生的协作精神、沟通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也能培养学生的领导才能和团队合作意识。
四、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需鼓励学生主动提出问题,并指导学生使用科学方法进行解决。
教师可以运用故事、动画、实例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好奇心,鼓励学生提出更多的问题。
同时,教师也要引导学生进行问题分析和假设,逐步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五、运用信息技术进行科学探究在当今信息时代,运用信息技术进行科学探究已成为不可忽视的重要手段。
学校应提供良好的信息技术设备和网络环境,鼓励学生运用互联网资源进行科学探究。
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利用搜索引擎、学术数据库等工具进行文献检索,积累科学知识和研究材料,从而培养学生的信息获取和分析能力。
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和创新能力

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和创新能力在当今社会,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对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尤其是对学生的科学探究和创新能力。
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和创新能力是教育的重要任务之一,它旨在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使他们成为具备发展潜力和创新能力的未来创造者。
本文将从培养学生科学探究能力和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两方面展开论述。
一、培养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科学探究是培养学生科学素养和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之一。
学校应提供丰富多样的实践机会,激发学生的科学兴趣和探索欲望。
通过参与实验、观察、探究等活动,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思考问题、提出假设,并通过实验验证假设,培养自己的科学思维和实践能力。
为了有效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学校应该重视实验教学的开展。
教师可以利用实验教学将抽象的理论知识转化为具体的实践操作,通过实验让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和实验技能。
此外,学校还可以组织学生参加科技活动和科学竞赛,提供更广阔的平台和舞台,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会钻研、创新,培养他们对科学的持久热情和自主探索的态度。
二、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创新能力是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未来社会竞争的核心能力。
学校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为他们提供展示创新才华的舞台。
首先,学校可以通过改变教学方式来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传统的教学模式以灌输为主,学生的创新潜力得不到充分发挥。
因此,教师应该转变角色,从知识传授者变为引导者和指导者,鼓励学生勇于提出问题、发散思维、勇于冒险和尝试,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其次,学校应该为学生提供创新实践的机会。
学校可以建立创新实验室和创客空间,为学生提供资源和场地,让他们尽情发挥创新才能。
此外,学校还应该组织创新项目和竞赛,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创新想法和解决方案,锻炼他们的创新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最后,学校应该培养学生的创新素养和创新思维。
创新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知识储备和思维能力。
因此,学校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文化素养,引导他们关注前沿科技动态,开拓视野,培养批判思维和创新思维。
如何在小学科学课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的内容。如< 一颗大树》植物 的一生》 题 、 现 问 题 、 决 问 题 , 会科 学 思 维 , 《 发 解 学 保护大 自然> 等等 , 可以组织学生 以小组 为单 位走出课 都 培 养 创 新 意识 。 当然 , 小 学 生 而 言 , 究 学 习 的重 点 不在 堂 , 生 活 中 、 对 探 到 到大 自然 中感 知 、 了解 、 识 、 验 和 感 悟 。 认 体 使 探 究 的操 作 方 法 和操 作技 能 上 。 而对 此 要 求 不 必 过 高 。 因 探 学 生 学 到 生活 中 的科 学 知 识 。 活 学 生 的 创新 思维 。 如 在 激 再
过 探 究 满 足 学 生 的求 知 欲 ;二 是 通 过 探 究 获 得 对 身 边 世 界 等 , 后 再 提 出合 理 化 的建 议 。 然 的 理 解 : 是 通 过 探 究 培 养科 学 思 维 能 力 、 决 问题 能 力 和 三 解 通 过 调查 , 生们 就会 发现 自己生 活 的地 方 环 境 、 学 空气 与 他 人 的合 作交 流 能力 , 培养 科 学 精 神 与 态 度 。 步 习 得 科 污染 状 况 如 何 ,更 重要 的是 还 会 发 现 由于 身 边 的 工 业 区 内 初 学方法 ; 四是 通 过 探 究 , 步 获 得 对 科 学 、 学 本 身 及 科 学 经 常 排 放 二 氧 化 硫 , 附 近 的植 物 变 得 矮 小 、 萎 、 至死 逐 科 使 枯 甚 本 质 的 理 解 。通 过 学 生 直 接 参 与 探究 过 程 并 通 过 自己 的 反 亡 , 吃 了周 围 的 草 后 牙 齿 脱 落 , 至 人 也 受 到 了影 响 , 羊 甚 牙
培养学生的科学实践能力

培养学生的科学实践能力科学实践能力是指学生在学习科学知识的过程中,能够主动参与实验、观察、探究和解决科学问题的能力。
培养学生的科学实践能力既是现代教育的要求,也是学生在未来科学研究和创新中的必备能力。
本文将从三个方面谈谈如何培养学生的科学实践能力。
一、构建实践性学习环境构建实践性学习环境是培养学生科学实践能力的基础。
学校可以利用实验室、科技馆、校园自然资源等资源,为学生提供各种实践机会。
建设良好的实验室设施,配备先进的实验设备,让学生有机会亲自动手进行实验,培养他们的实践操作能力。
同时,学校还可以组织科学实践活动,带领学生参观科技馆,进行科学考察和探究,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观察和实地调查的能力。
二、实施探究式学习探究式学习是培养学生科学实践能力的有效途径。
传统的教学模式注重知识的灌输,而探究式学习则注重培养学生自主探索和实践的能力。
学校可以引入探究式学习的教学方法,让学生通过提出问题、制定实验方案、开展实验、分析实验结果等过程,积极参与到科学实践中。
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可以培养批判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开展科学项目研究开展科学项目研究是培养学生科学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
学校可以组织学生参与到科研项目中,让他们亲自参与到课题研究和实验设计中。
学生可以通过亲身实践,感受科研的乐趣和挑战,培养科学探究和创新的能力。
同时,学校还可以鼓励学生参加科技竞赛和科学论文写作,培养他们的科学交流和表达能力。
总之,培养学生的科学实践能力不仅仅是课堂教学的一部分,更是学校教育工作的重要任务。
通过构建实践性学习环境、实施探究式学习和开展科学项目研究,我们可以有效地培养学生的科学实践能力,为他们未来的科学研究和创新提供良好的基础。
只有不断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能力,才能培养出更多的科学人才,推动社会的科学进步与发展。
在物理科学探究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学生 2“ :声音是怎样传到我们的耳朵的?学生 3“ ” :耳聋是
怎么回事? 学生 4 “ ” :植物有听觉吗? 学生 5 “ ” :声音有质量
量的 科学探究实验, 有利于学生从被动接受知识向主动获
取知识转化 , 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和勇于创新
吗? 等等。 ” 学生大胆地不受束缚地提出各种问题, 有些问 题甚至很奇特 , 充分展示 了学生的发散思维 , 多方位思考
问题的能力。
的探索精神 。科学探究的六个环节包括 :. 1 提出问题;. 2 猜 想和假设;. 3 设计实验 ;. 4 进行实验 ;. 5 分析论证 ;. 、 6 评估 交 流与合作。 在各个环节中, 我们应尽可能的挖掘创新因素 ,
【 责任编辑 张桂英 】
c Edu a i aI a e a e e — h ̄ c t n Pr c i nd R s ar o t c
盈
l究
合理猜想 , 可以调动学生的发散思维和求异思维。 八年级上册“ 科学之旅” 部分中有一个实验 “ 烧沸腾的 水, 停止沸腾后 , 浇上冷水会怎样?” 让学生猜想可能出现 的结果。 最初学生们 的猜想有两种 :. 1 爆炸;. 2 水会流 出。 这
习中 , 我经常利用生活中常用的家用电器编成各种题 目。 如:李红家中有额定功率分别 为 80瓦 、90瓦的电饭 “ 0 10 锅和空调各一个 , 她家的电表上标有 ‘2V lA’ 。 20 ,O 字样 请
问她家的电 饭锅和空调能同时使用吗?” 前面一题中涉及 的情景是生活中经常有人遇到的问题 , 后面一题涉及的问
鼓励学生参加科学实验培养实践能力

鼓励学生参加科学实验培养实践能力科学实验是培养学生科学素养和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之一。
通过参与科学实验,学生可以提高自己的动手操作能力、观察分析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培养独立思考和创新能力。
因此,鼓励学生参加科学实验对于他们的个人发展和综合素质的提升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科学实验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力。
相比于传统的理论课堂,科学实验更加直观和有趣。
学生通过亲身参与实验,能够亲眼目睹实验现象,感受科学的魅力。
实验的结果与理论知识相结合,让学生对所学的知识有更加深刻的理解和记忆。
在实验过程中,学生可以积极探索、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这种探索的过程可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望,让学生更加主动地参与学习。
其次,科学实验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科学实验要求学生进行实验操作、数据采集、实验结果的分析与解释,这些环节都需要学生动手实践并进行思考。
通过实验的过程,学生可以培养动手操作的能力和实验设计的能力,提高自己的观察分析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在实验中遇到问题时,学生需要发挥自己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这种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方式,有利于学生的综合素质的提升。
此外,科学实验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
在科学实验中,很多实验都需要学生分组合作完成。
学生需要相互协作、互相配合,共同完成实验任务。
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可以互相学习、互相交流,充分发挥每个人的特长,共同解决实验中的问题。
通过团队合作,学生可以培养自己的合作意识、沟通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这些能力在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都具有重要的价值。
值得一提的是,科学实验既可以在学校进行,也可以在社会实践中展开。
学生可以通过参观科学实验室,参与科研项目等形式来接触科学实验。
这种方式可以让学生感受到科学实验的真实性和专业性,对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总之,鼓励学生参加科学实验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有效途径。
科学实验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同时也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
探索科学世界培养学生的实验精神

探索科学世界培养学生的实验精神科学是一种探索未知的方法,通过实验可以让学生亲身体验科学的魅力,培养学生的实验精神。
实验精神是指学生在进行科学探究时,敢于提出问题、勇敢尝试、不断探索和创新的态度和能力。
本文将探讨为什么培养学生的实验精神十分重要,以及如何通过科学实验来实现这一目标。
一、培养学生实验精神的重要性在学科学期间,培养学生的实验精神是非常重要的。
首先,实验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通过亲自动手操作,学生可以更深入地了解科学的原理和现象,从而使科学知识更加生动和易于理解。
其次,实验可以帮助学生培养逻辑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实验的过程中,学生需要分析数据、总结规律,培养思维的条理性和逻辑性。
最重要的是,实验能够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通过实验,学生可以探索新颖的方法和独特的解决方案,培养出色的科学家和创新者。
二、科学实验的设计和实施科学实验的设计和实施应该符合一定的原则和方法,以确保实验的有效性和可重复性。
首先,实验设计应该有明确的目的和假设,并遵循科学的研究方法。
其次,实验条件应该控制好,例如温度、压力、时间等变量,以保证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在进行实验时,学生应该仔细观察和记录实验过程和结果,以便后续分析和总结。
最后,实验结果应该进行统计和分析,以验证或推翻假设,并从中得出合理的结论。
三、培养学生实验精神的策略和方法为了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实验精神,教育者可以采用一些策略和方法。
首先,提供充足的实验资源和设备。
学校应该提供完善的实验室设施,让学生能够充分利用实验室进行学习和实践。
其次,引导学生参与课外科学实验活动。
组织一些科学实验竞赛、科技创新活动,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热情,让学生更好地发挥实验精神。
同时,鼓励学生自主选择感兴趣的课题,进行科学探究。
最后,注重实验技能和安全意识的培养。
学生需要学会正确使用实验仪器和设备,掌握实验技巧,并且要时刻保持实验室的安全。
结语通过培养学生的实验精神,可以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浅谈科学探究学习中创新能力的培养

节 , 问题去 引导学生 的思维在学海里遨游 , 用 让学生面前始终展
中 图分 类 号 : 3 . G638 文 献 标识 码 : B 文 章 编 号 :6 2 8 8 (0 00 — 16 0 17 — 11 2 1 )3 07 — 2
“ 创新是一个 民族进步 的灵魂 , 是一个 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 动力 。创新已成为新世纪 的教育使命 , ”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素 质教 育的核心。化学新课程倡导将科学探究作 为课 程改革的突
例如 : 在氯化 氢气体溶 解性探究 的喷泉 实验 的探 究性 学 习
中, 首先 按图 1 进行 了演示实 验 , 引导学生共 同完 成探 讨实验原 理后 , 让学生解决如下问题 :
①为什么会形成 喷泉?可 以用什么气体代 替氯化氢 , 形? ③如果提供 图2 装置( 烧瓶 内盛装氨气 )可 以利用哪些方法 , 引发红色喷泉?
认识倾 向, 激发社会性动机使之成为主导动机 , 方能起着持久 、 稳 定、 强有力的动力 和维持 、 调控作用 。在教学中 , 教师应善 于创设 情境 , 激思激趣 , 理论联 系实 际 , 讲解化学尖端科技 在 日常生活 、 工农业生产 、 环境 保护中的 巨大作用 。如 , 述结晶牛胰 岛素 的 讲 合成 , 侯德榜 制碱 法等化学史 , 发学 生为祖国富强而发奋学 习 激
灰?为保存月饼 , 在月饼包装中要放入 什么物质? 以保持和发展 ”
学生的兴趣 , 激发 和培养创新意识。 社会性动机是创新的根本 。好奇与兴趣是本 能的 、 不稳定 的
摇摇
图1 图2
组织 学生分组 展开讨论 , 多角度 多维度进行 思考 。问题 从
① 、 主要训练学生的求 同思维 , ② 用思维定势来解决新 问题 。这 种思维模式是运用 已有 知识的经验去学 习新知识 、 解决新问题 ; 其优势在于缩短人们的思维进程 , 有利于对新知识的接受。问题
幼儿园科学实验教育活动目标:培养科学探究精神与实践能力

幼儿园科学实验教育活动目标:培养科学探究精神与实践能力幼儿园科学实验教育活动旨在培养幼儿科学探究的精神和实践能力,通过实验教育的形式,引导幼儿主动参与科学探究的过程,培养他们的观察、思考和实践能力,从而激发他们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为将来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在这一过程中,我们的教育活动目标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激发幼儿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通过丰富多彩的科学实验活动,引导幼儿亲身参与其中,让他们通过亲身实践感受科学的神奇和乐趣,激发他们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培养科学探索的兴趣。
2. 培养幼儿的观察和思考能力在科学实验活动中,引导幼儿观察实验现象,提出问题,进行思考和推理,培养他们的观察和思考能力,让他们学会用科学的眼光去看待世界,培养他们的“探究精神”。
3. 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和实践技能通过科学实验活动,让幼儿亲自动手操作,体验实验过程,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锻炼他们的动手能力和实践技能。
在实践过程中,培养他们的观察、记录和整理实验数据的能力,提高他们的动手操作水平。
4. 培养幼儿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在科学实验活动中,组织幼儿进行小组合作,让他们学会相互配合、协作完成实验,培养他们的团队意识和合作精神,培养他们的交往和交流能力。
5. 建立幼儿对科学的正确认识和态度通过科学实验活动,教育幼儿学会用科学的眼光去看待世界,树立正确的科学观念,懂得尊重自然、珍爱生命、热爱科学,形成积极的科学态度。
6. 培养幼儿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通过科学实验活动,引导幼儿进行自主探究,提供各种实验材料和条件,鼓励幼儿进行实验创新,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让他们在实践中学会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创造新知识。
总结回顾:科学实验教育活动对幼儿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
通过科学实验教育活动的实施,可以激发幼儿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培养他们的观察、思考和实践能力,树立正确的科学观念和态度,培养他们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在综合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科技创新能力的基本途径

在综合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科技创新能力的基本途径综合实践活动是培养学生科技创新能力的一个重要途径。
通过实践活动,学生可以学习和应用科学知识,培养科学思维和创新能力。
下面是一些培养学生科技创新能力的基本途径。
提供科技资源和实验设备。
学校应该建立完善的科技实验室和资源库,为学生提供必要的实验设备和材料。
学生可以通过实践活动,自己动手进行实验和观察,从而培养科学实验的技能和研究能力。
开展科技探究活动。
学校可以组织学生参加科技探究和创新活动,如科技竞赛、科技论文写作等。
学生可以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主题进行深入研究和探索,从中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思维。
开设创新课程和实践课程。
学校可以根据学生的兴趣和能力,开设创新课程和实践课程,如科技创新课、电子制作课等。
通过这些课程,学生可以学习到更多的科技知识和技能,培养科技创新的能力和实践能力。
鼓励学生参与科技竞赛和科研项目。
学校可以组织学生参加各种科技竞赛和科研项目,如科技创新大赛、科研实践项目等。
通过参与这些活动,学生可以锻炼创新思维和动手实践的能力,同时也可以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合作精神。
建立科技创新平台和交流机制。
学校可以建立科技创新平台,提供科技资源和合作机会,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展示自己的创新成果和交流经验。
学校也可以组织科技创新论坛和交流活动,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提高科技创新的水平和质量。
综合实践活动是培养学生科技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通过提供科技资源、开展科技探究活动、开设创新课程、鼓励参与科技竞赛和项目,以及建立科技创新平台和交流机制,可以有效地培养学生的科技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小学科学探究教学方法的创新与实践

小学科学探究教学方法的创新与实践科学探究是小学科学教育中的重要内容,对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具有重要作用。
本文将探讨小学科学探究教学方法的创新与实践,并提出一些相应的教学策略。
一、引言小学科学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创新能力。
传统的教学方法强调教师的讲解和学生的被动接受,忽视了学生的主体性和实践性。
为了改变这种现状,小学科学探究教学方法应运而生。
二、小学科学探究教学方法的创新1. 任务型教学法任务型教学法强调通过给学生提供实际问题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并引导他们进行问题解决。
教师的角色是指导者和促进者,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自主完成任务,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合作精神。
2. 实践探究法实践探究法将实际操作和探究结合起来,让学生通过亲身经历来感受科学的乐趣和实践的重要性。
教师可以通过提供实验、观察、探索等活动来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实验能力。
3. 问题导向法问题导向法是指以问题为导向,通过提出问题来引导学生进行探究。
教师可以提出引导性问题,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和实践,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和创新思维。
三、小学科学探究教学方法的实践1. 创设情境教师可以通过创设情境,如实验现场或观察实物,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在学习植物生长的过程中,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观察植物的生长过程,并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和进行探究。
2. 团队合作学习在科学探究中,鼓励学生进行合作学习能够培养他们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
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活动,在小组内共同讨论问题、收集资料和实施实验,提高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3. 综合实践活动综合实践活动是将学生在科学探究中学到的知识和技能应用到实际的活动中,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例如,在学习水循环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实施水循环的模拟实验,并引导学生分析和总结实验结果。
四、小学科学探究教学方法的效果评价科学探究教学方法的有效性可以通过学生的学习成绩、行为表现和问题解决能力等方面来评价。
利用科学实验教学,培养学生创新能力论文

利用科学实验教学,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
”随着当前知识经济时代的不断进步和科技的发展,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愈发显示出它的重要性。
温家宝总理也指出:“教师应该积极引导学生思考,不断培养孩子们的创造性思维。
”可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在小学科学教学中尤为重要,这也是我们每一位科学教师的一个重要使命。
科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因此,在小学科学教学中,科学实验的改进和加强,对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那么,如何利用科学实验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一、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唤起学生创新意识布鲁纳说过:“学习的刺激是兴趣。
”好奇心是创新的动力。
针对小学生的特点要十分重视学生兴趣的培养、开发和利用。
因为兴趣是人积极认识事物或关心活动的心理倾向,是人学习活动的动力机制,这种动力来源于兴趣和学习观。
从心理学角度看,实验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面对实物,亲手操作、尝试,体会“发现”和“成功”的喜悦会激起学生强烈的兴趣。
著名的教育家孔子早在二千多年前就曾经说过:“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之者”。
的确,有了兴趣才会去探索、去创新。
因而,我上每节科学课都把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作为每节课的主要目的和教学重点。
改变过去单纯用说教的方式告诉学生“科学是有趣的”,而是让学生参与到教师的演示实验活动中。
为此,我准备了神秘的摆、美丽的卵石、通电线圈吸大头针、显微镜等。
让学生通过摸一摸、看一看、做一做,真正感受到科学知识的趣味性,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勉励学生要像科学家那样孜孜不倦研究探索科学的奥秘,使学生一开始就有探索创新的欲望。
如教学《热空气》一课时,我用火柴点燃走马灯里面的蜡烛,走马灯转动起来,孩子们瞪大了一双双好奇的眼睛,心中涌起了一个个为什么。
在我的引导下,同学们兴致勃勃地做纸蛇飞舞、风车在点燃的蜡烛上方转动、塑料袋内空气受热后塑料袋上升等实验。
幼儿园孩子的科学探究与实践能力培养

幼儿园孩子的科学探究与实践能力培养科学探究和实践能力是幼儿园教育中十分重要的一环,对于孩子们的综合素质发展至关重要。
在幼儿园中,如何培养孩子们的科学探究和实践能力,将成为本文的讨论。
一、培养幼儿的科学兴趣培养幼儿的科学兴趣是激发他们对科学探究和实践的热情的第一步。
教师可以通过生动有趣的科学实验、实地考察等手段,让孩子们亲身参与,感受科学的魅力,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二、设计多样化的科学活动为了提高孩子们的科学探究能力,幼儿园应设计多样化的科学活动。
例如,在植物生长的学习中,可以进行观察种子发芽、植物生长的实验;在物体的重量和形状的学习中,可以进行称重、堆叠物品的活动等。
通过这样的活动,孩子们可以亲身参与,通过实践感受到科学的奥秘。
三、提供科学资源和材料幼儿园应提供丰富的科学资源和材料,满足孩子们的科学探究需求。
例如,提供显微镜、天文望远镜、磁铁等实验器材,让孩子们可以通过实践操作来探究科学问题。
同时,也可以提供图书、科学实验视频等丰富的科学资料,帮助孩子们更好地了解科学知识。
四、鼓励合作学习和交流科学探究和实践往往需要团队合作和交流。
在幼儿园中,教师可以鼓励孩子们进行小组活动,让他们互相合作,共同解决科学问题。
通过合作学习和交流,孩子们不仅可以加深对科学知识的理解,还可以培养团队意识和合作精神。
五、培养科学思维和创新能力科学探究和实践能力的培养,需要培养孩子们的科学思维和创新能力。
教师可以引导孩子们学会观察、提问、思考、实验、总结等科学探究的方法和过程,帮助他们培养科学思维和创新思维。
同时,也可以开展一些创新性的科学实验和项目,激发孩子们的创造力和创新意识。
六、关注安全保障和知识普及在进行科学探究和实践活动时,幼儿园要注重安全保障,确保孩子们的身体健康和安全。
教师应该对相关的安全知识进行普及,让孩子们了解如何正确使用实验器材,遵守实验室安全规范,避免意外事故的发生。
总结起来,幼儿园孩子的科学探究与实践能力培养是一个需要全方位考虑的过程。
如何培养学生的科学研究与创新能力

如何培养学生的科学研究与创新能力科学研究与创新能力是学生在当今社会中必备的重要素质之一。
它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还能够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和综合能力。
因此,针对如何培养学生的科学研究与创新能力,教育工作者和家长们需要共同努力,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培养环境和培养方法。
1. 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为了培养学生的科学研究与创新能力,首先需要为他们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
学校可以建立科学实验室、图书馆和创新实践基地,供学生进行实践和研究活动。
这样的学习环境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并提供必要的资源和设备支持,帮助学生进行科学研究和创新实践。
2. 鼓励学生主动进行科学探究学校和家长们应该鼓励学生主动进行科学探究,培养他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可以组织学生参观科学展览、参加科学竞赛等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和感受科学的魅力。
同时,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在学习中提出问题、进行观察和实验,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实践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科学研究和创新往往需要团队合作,因此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非常重要。
学校可以通过开展团队项目和课程活动,让学生学会与他人合作、分工合作、协调合作。
这样的训练能够培养学生的沟通能力和协作能力,同时也能够拓宽学生的思路,激发他们的创新潜力。
4. 注重学科知识的扎实掌握科学研究与创新离不开良好的学科知识基础,因此需要注重学生学科知识的扎实掌握。
学校和家长们应该关注学生的学习进度,提供针对性的辅导和培训课程,帮助学生建立起扎实的学科基础。
只有在学科知识的牢固基础上,学生才能够进行更深入的科学研究与创新实践。
5. 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创新思维是培养学生科学研究与创新能力的核心。
学校和家长们可以通过开展创新思维训练课程、解决问题的讨论和案例研究等活动,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同时,还可以鼓励学生尝试不同的解决方法和创新方案,培养他们的勇于思考与实践的能力。
6. 提供适当的学习资源和社会支持学生要进行科学研究和创新实践,需要一定的资源和社会支持。
怎样在科学实验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论文

浅谈如何在科学实验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摘要】科学教学在小学一直处于一个比较重要的地位,为了更好的进行探究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本文从实验材料的选择;实验教学主张多样性;实验中强化自主合作;教学中充分利用现代的信息技术等方面进行探讨。
【关键词】材料多样化实验多样性自主合作信息技术积极培养及时引导【中图分类号】g4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在小学科学《新课标》中指出:实验教学是科学课教学的主要形式,是科学教学的最有效的手段,是进行科学研究的基础。
实验教学中动手实验可以激发学生热爱科学的兴趣,有效地帮助学生发展智力,提高学生技能。
因而在科学课的实验教学中教师必须做到准确把握教材,充分引导、演示精当,让学生参与到实验当中,在实验中探究,在实验中发展创新;在实验教学中还要充分利用现代化的教育技术,更好地实现学科整合,把实验教学质量推上一个新台阶。
1、实验材料的选择,要多样化也要实用。
实验材料要多样化,在进行科学实验时可以让学生自己搜集一些感兴趣的材料。
教师要引导学生探究科学规律,更多的是让学生自己去观察、实验、研究。
学生提出的假设是多样的,教师就要为验证这些假设提供多样的材料,那如何准备多种多样而且有结构的材料呢?笔者认为是既要充分利用小学生科学学具材料袋内的材料,因为它是与教材配套,而且适合分组实验;又要充分利用学生的课外资源和力量,在每上一个单元前,开出一张材料清单,让学生提前去收集实验材料。
材料的选择还应该根据实际情况,因地制宜。
笔者在教学《材料在水中的沉浮》一课的时候,课前先让学生收集一些日常生活中的材料,如橡皮、胡萝卜、回形针等,这样既能调动学生在课前搜集材料的主动性,又可以在课堂上能充分利用材料,学生更容易在实验中接受科学知识。
2、实验教学主张多样性,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在教学中,抓住我们身边的一些科学问题,吸引学生的思维,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如教学《物体的沉浮》这一单元时,带领学生收集身边的材料,让学生自己去观察、去实验;学生可以在家里,也可以在学校;可以几人合作,也可以独立完成,通过实验,使学生发现科学广泛存在我们生活的空间,并且在教学《制作一艘潜艇》这一课时,先充分放手让学生亲自动手去实验,去观察;然后把实验过程中的感想以随笔的方式写下来;最后在小组交流自己的感想,从而得出结论。
设计探究性作业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41[2014.1]【才智】【成才新概念】《科学(3~6年级)课程标准》指出:“小学《科学》课程以培养科学素养为宗旨。
”小学阶段的学生思维非常活跃,他们天真烂漫,爱幻想,对周围的世界怀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这一时期正是培养他们的科学兴趣、体验科学过程、发展科学精神的重要时期。
可是,由于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语、数、英等主要学科占据了学生的大部分的学习时间,家庭和学校对科学课又不够重视。
如果科学作业仍然是抄写和机械的记忆,学生就会失去对科学学习的兴趣。
相比于传统的作业,探究性作业更具有开放性、探究性、整合性的特点。
学生不必去死记硬背那些结论性的知识,而是要激起他们潜在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使他们在自主探究活动中搜集、处理信息,以获得知识和经验,开拓他们的视野,提高他们思维的深度和广度。
一、探究式作业设计的形式探究式作业的形式是丰富多样的,内容应该是既有情趣性又有价值的。
较常见的科学作业形式有如下几点。
(1)实践活动作业。
在科学课中有许多内容并不是课堂就能完成的。
比如六年级的制作小水塘、馒头发霉的实验等,它需要学生在课外继续进行观察和研究。
种植和饲养活动是小学生乐于参与的一项活动。
如三年级的通过种植凤仙花、养蚕宝宝来了解动植物的生命周期等,通过种植和饲养活动获得知识经验与技能,发展了学生的兴趣,并使学生初步形成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意识,懂得了要珍爱生命、善待生命。
小制作也是学生乐于参与的活动内容,教材中许多内容都有小制作活动,我们要结合教材中的研究专题进行。
例如在讲完《光的反射》这一课后,可以鼓励学生制作“潜望镜”和“万花筒”、鼓励学生用身边的材料做一个“鸡蛋保护器”、用最少的材料建一座坚固的桥梁等。
(2)搜集资料作业。
如今,由于电脑网络的普及,使得现代社会的信息传递非常迅速,且更新很快,而在课堂上教师单凭教材传递给学生的知识和信息已远远不能满足学生的需求。
网络里的信息十分丰富,查找起来也更方便快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在科学探究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刘占山张金丰山东省寿光市电教馆山东省寿光市洛城三中在科学探究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一、问题提出的背景中学生科技实践活动是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开发学生创新能力的主要途径之一。
为此,我确立了本研究课题,主要以科学探究活动为载体,通过开展科技创新活动来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创新意识和创新实践能力。
二、主要实施策略及成果(一)实施的途径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宋庆龄少年儿童发明奖评选、中小学电脑制作活动这三项以科技和创新为主旨的全国性的评比活动,为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提高青少年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培养创新型人才提供了一个无限广阔的平台。
近几年来,笔者从事这几项活动的辅导工作,先后有近40件学生作品在全国、省、市级比赛中获奖,有30多名同学因此获得全市普通高中招生免试、加分或提高录取等级的资格。
个人事迹和辅导经验先后被潍坊电视台、潍坊晚报、寿光电视台、寿光日报等媒体和《中小学电脑报》“名师风采”专栏整版报道。
2008年3月,省电教馆刘传和馆长到学校调研时,对学校在信息技术和科技创新教育方面取得的成绩给予了高度评价,对为全省信息技术和科技创新教育发展做出的贡献给予了充分肯定。
可见,以科学探究活动为载体,通过开展科技创新活动来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创新意识和创新实践能力的做法是成功、可行、有成效的。
(二)主要措施与方法1.开展科学普及活动,营造科教氛围,为科技创新特长学生创造良好的成长环境。
2.宣传、发动、组建科技创新活动小组,全面启动常规活动。
3.加强科技创新兴趣活动小组的指导,重视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加强学生创新实践能力的培养。
4.举办学校科技活动节,选取特长学生壮大科技创新队伍,形成人才梯队。
5.组织学生参加各类科技创新竞赛活动,以活动为载体,发挥科技教育活动在推进素质教育中的作用。
(三)实施策略及成果1.科技创新活动内容的选择要有利于充分发挥学生的创造性科技创新活动的内容应根据实际情况有利于发展学生创造性而确定,在确定科技创新活动内容时应做到:(1)把学生特长、兴趣与爱好放在首位。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科技创新活动的内容应把学生关心什么,对什么感兴趣,哪些问题或课题有利于学生特长的发挥作为首选。
帮助每一个学生确定适合自己的课题,运用体现其个性特征的、自己的方式展开深度探究,才能获得自己的独创性理解。
(2)体现学校的区域特色。
科技辅导教师应充分结合和利用学校及社会的现有资源,引导学生挖掘和选取具有学校所在区域特色的课程资源和研究课题,把学生自己成长的环境作为学习、研究的场所,这样才能开发出特色鲜明具有实际价值和意义的活动项目和内容。
例如,2004年-2007年,开展的《校园环保行动》、《初中生近视情况的调查》、《洗衣粉与弥河水质的保护》等课题,使学生在与社会持续交往的过程中,不断理解社会区域特征,健康发展。
(3)引导学生从自己生活的环境中发现选取探究内容或问题。
学生最初的选题往往会把注意力放在时尚热点问题上,而忽略自己生活环境中的探究内容。
其实,学生日常生活的环境在学生发展中的作用不亚于学科知识,蕴涵着丰富的选题资源,例如,2006年,开展的《关于农村“路墩”现象的调查》就是学生从日常生活中的“路墩”现象发现问题,进行深度探究,最终运用学科知识提出解决方案,从而在第二十一届山东省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中获得优秀科技实践活动一等奖。
因此,引导学生从日常生活中选取感兴趣的内容或问题进行探究,努力把学科知识与日常生活整合起来,是科技创新活动的重要使命。
2.科技创新活动的选题与实施要让学生唱“主角”多年的实践证明,科技创新活动应是教师与学生合作开发与实施的。
教师和学生既是活动方案的开发者,又是活动方案的实施者。
在活动中应让学生成为课题开发的“主角”。
(1)教师的有效指导要建立在学生的自主选择和主动探究上。
把课题的自主选择、主动探究权还给学生是实施科技创新活动的关键。
教师在引导学生开展自己感兴趣的问题和课题探究时,活动内容的选取方式应不拘一格,可在同伴互动中进行选择,也可由教师提示大的范围,让学生从中加以选择。
在课题展开阶段,可以采取个人独立探究、小组合作探究、班级合作探究等多种探究方式。
课题的探究实施过程要让学生亲身体验、亲历实践、深度探究,引导学生对自己感兴趣的课题持续、深入地探究,防止浅尝辄止。
科技实践活动是学生在探究课题、解决问题的过程所产生的丰富多彩的、活生生的体验,而教师的有效指导是成功实施探究过程的基本条件。
教师既不能“教”活动,也不能放任学生,推卸指导的责任,应把教师的有效指导与鼓励学生自主选择、主动探究结合起来。
(2)科技创新活动课时安排应采取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弹性课时。
科技创新活动是建立在学生对课题的自主选择与主动探究上,因此,科技创新活动的时间安排应是弹性的。
弹性课时意味着科技创新活动的课时安排应根据需要灵活安排,做到集中活动与分散活动相结合。
例如,可以利用每周周二、周四、周五各年级科技活动的时间集中活动,也可将几周的时间集中在一天使用,亦可根据需要将科技创新活动时间与某学科整合使用等等。
(3)把科技创新活动的实施过程与信息技术有机整合。
二十一世纪,我们已进入教育信息化时代,新形式下应把科技创新活动的内容与实施过程有机地融入信息技术之中,运用网络等信息手段,拓宽科技创新活动的时空范围、提升科技创新活动的实施水平。
要充分利用校园网,为学生进行跨班级、跨学校的合作探究开辟空间,为科技创新活动的有效传播创造条件,为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和反思创造学习环境和问题情境。
2004年-2005年,第五、六届中小学电脑制作活动,学生在信息技术环境下创作的电子报刊《校园视角——实践活动专刊》获全国一等奖第二名,电脑动画《皇帝的新装——续》、《时代在召唤》分获山东省和潍坊市二等奖。
2006年,第七届电脑制作活动,《家园》、《公益行动》等2件作品又分获全国一、二等奖,占该组别全省获奖数量的三分之一,创我省之最。
2007年,电脑制作获奖数量实现连续两年翻番,本次大赛网页《探秘小精灵》、电子报刊《课间时分》获全国一等奖,电子报刊《沟通——从普通话开始》、《蒲公英》获全国二等奖,获一二等奖数量占全国初中组5.6%,全省初中组36.3%;其中电子报刊获奖数占全国初中组15.8%,全省初中组75%。
获全国一二等奖数量超过16个省级单位,与5个省级单位相当。
2008年4月,电脑制作活动省级评选已经结束,又有《和谐坊》、《阳光下比邻而居》等2件电子报刊作品获全国一二等奖,占该组别全省获奖数量的三分之一,另有4件作品获省、市级奖励。
(4)把校内活动与校外实践有机整合。
打破学校、教室的束缚,将学校、家庭、社会融合起来,把校内活动与校外实践整合起来,把正规教育与非正规教育融合起来,鼓励学生利用双休日、节假日等课余时间开展科技创新活动,是体现科技创新活动整体性和开放性的内在要求。
2004年-2008年,先后有《校园环保行动》、《关于农村路墩现象的研究》、《班级空气环境研究》、《蜻蜓生殖现象研究》等4项在校内外开展的科技实践活动成果获山东省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一、二等奖,《洗衣粉与弥河水质保护》、《初中生近视情况的调查》、《蚯蚓生存环境研究》、《学生购餐方式研究》等4项科技实践活动成果获潍坊市级奖。
以此为基础还编写完成校本教材3本。
(5)创造发明方法的指导和创造性思维的训练是指导科技创新活动的“点金石”。
开展科技创新活动能锻炼学生观察、分析、想象、实验、创造等多种能力,是培养创新精神、创新意识的综合性活动。
通过创造发明方法的指导和创造性思维的训练,学生会在拿到或思考一个问题时,表现出思维比较活跃,思路比较广,点子多、办法多,考虑问题周密,能提出种种可能选择的方案和办法,特别是善于提出独创的别人想不到的主意和办法。
通过有效指导和训练,已有10余个发明项目获全国、省、市级奖。
例如,苏启东同学的发明作品《环保型试卷装订机》获第三届全国宋庆龄少年儿童发明奖评选创新进步奖,苏桂芹同学的《多功能课桌》获第四届全国宋庆龄少年儿童发明奖评选创意奖,孙三超、籍凯等同学的发明作品《矫姿坐椅》获首届“山东省少年儿童发明奖”评选铜奖,并推选参加第五届全国宋庆龄少年儿童发明奖评选,实现连续三届入选该赛事的全国比赛。
2003年-2008年,第十八、十九、二十、二十一、二十二、二十三届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先后有《自拨号报警系统》、《海市蜃楼演示仪》、《取盘器》、《改良输液器》、《环保型两用食品包装袋》、《方便针》、《落叶清扫收集工具》等9件发明作品获潍坊市和寿光市级奖。
2006年,苏永旭同学的科学幻想画《我家的羊会除草》获潍坊市一等奖。
2007年,首届“山东省少年儿童发明奖”评选,孙成文、董世军等同学的《不撒气球针》获鼓励奖。
3.学生科技创新活动队伍的连续性是保证活动顺利开展的关键在开展科技实践活动的过程中,注重学生活动队伍的梯队建设是非常重要,也是非常必要的,因此,应从各年级选拔求知欲旺、好奇心和动手能力强的学生,分年级成立科技创新活动小组。
这样,既能保证学生队伍的连续性,又可促使该项活动系统科学的开展起来并持续发展下去,避免虎头蛇尾、劳而无效。
4.教师的辅导水平影响着科技创新活动的质量学生的自主发展是要靠教师引导和指导的,而学生在科技活动中的自主发展也必然会促进教师的发展,这是一个互动相长的过程。
指导教师的组织能力和辅导水平直接影响着科技创新活动的质量和发展方向。
要提高科技创新活动的整体水平,就需要科技教师提高自身素质,转变观念,掌握科技创新活动的规律和方法,提高辅导技能和指导水平。
因此,科技教师要大量阅读相关书籍,启迪辅导思路,积极外出学习、培训,开阔视野。
把学到的先进科技理念,运用到科技创新活动指导中,会收到更好的效果。
2004年以来,笔者除辅导近40件学生作品在全国、省、市级比赛中获奖外,还注重科技辅导经验的总结,先后有1篇论文获山东省科技辅导员论文二等奖,有11篇辅导经验论文在《信息技术教育》、《中小学电脑报》等教研刊物发表,并先后获得全国优秀科技辅导员、全国创造教育先进个人、首届“山东省少年儿童发明奖”评选园丁奖、山东省电脑制作优秀指导教师奖、潍坊市优秀科技教师、潍坊市现代教育技术教学能手、寿光市优秀教师、寿光市信息技术教育工作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成绩取得的过程,是经验总结的过程,也自身素质提高的过程,使自己受益终身。
总之,通过开展科技创新活动能使学生获得亲身参与实践的积极体验和丰富经验,逐步形成从自己的周围生活中主动发现问题并独立地解决问题的态度和能力,发展对知识的综合运用和创新能力。
为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培养创新型人才打下坚实基础。
三、问题与建议1.科技创新活动指导教师的参与度不高科技创新活动的内容往往涉及到化学、物理、生物、数学、信息技术、工程学、社会学等多学科、多门类的知识,实事上,没有一个科技教师能达到“科科通”,因此,科技创新活动的指导教师应是全方位、多学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