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课《为学》教案(鲁教版六年级下)doc初中语文

合集下载

6.为学 (教案)_鲁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

6.为学 (教案)_鲁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

6.为学(教案)_鲁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鲁教版6.为学【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掌握重点实词,准确地直译课文。

二、过程与方法学习文中借事说理的论证方法。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体会文章主旨,树立正确的学习观。

【教学重点】掌握文中实词的意思,背诵全文。

【教学难点】体会文章所阐述的道理。

【教学方法】演示法、合作、探究、交流。

【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相关音频。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趣味导课1.在这一单元里,我们学到了很多,懂得了理想的重要,明白了奉献的美好,知道了人生要有目标,那在学习上又应该怎样做呢?今天就让我们来通过一篇古文一起探索一下吧!二、整体感知1.初读课文,感知课文。

(1)听录音朗读,将不懂的字词圈画出来。

(2)学生默读,借助书下的注释,理解文章大概意思。

2.作者介绍。

彭端淑:字乐鑫,号仪一。

清朝官员、文学家,与李调元、张问陶一起被后人并称为“清代四川三才子”。

著有《白鹤堂文集》,议论小品文《为学——首示子侄》(简称《为学》)即出于本书。

3.生字学习。

师范写,生仿写,并组词。

鄙:边鄙,鄙人;曰:子曰,美其名曰;恃:自恃,恃才傲物;乎:傻乎乎,忘乎所以;僧:僧门,僧侣;吾:吾辈,支支吾吾。

4.词语理解。

(1)为学:做学问。

(2)去:距离。

(3)鄙:边界。

(4)语:对……说。

(5)何恃:凭什么。

(6)钵:盛饭、菜等的陶制器具。

(7)之:到……去。

(8)犹:仍然,还。

三、精读领悟1.再次朗诵课文,思考从文章的第一段我们可以看出本文讲了一个什么道理?(开篇提出了全文的主要观点,说明了做学问的难易是由做与不做来区分的。

)2.如果把这一段的两句话换一下位置,先讲“为学”,再讲“天下事”好不好?请你说一说理由。

(“天下事”是大范围,而“为学”是小范围,应按照从大到小的顺序来说;另外在作文时重点往往放在后面,所以不好。

)3.在第二段中,作者用了两个和尚的故事,借此说明了什么道理?(只要亲自去做,就会成功,如果不去做,那么在简单的事情也不会成功。

(鲁教版)(五四制)六年级下册:6为学 教案(语文)

(鲁教版)(五四制)六年级下册:6为学 教案(语文)
个案内容设计




一、加强朗读指导与训练
1、 教师范读课文,要求学生听清字音、句子停顿等。学生可在课文中注好停顿标志。
2、学生自由读课文,要求大声朗读、读准字音、读对句子 停顿。
3、用散读、个别读、同桌互读、小组读、齐读等形式读课文,要求读得准确、流利。
二.导学案自主学习
三.组内交流解决疑难
明确重点实词的意义及文中“之”字的用法。




为学
1)为之,则难者亦易也。代词,相当于“它”,指代“事情”。
2)吾欲之南海。动词,往、到。
3)蜀之鄙有二僧。助词,的。
4)人之为学有难 易乎?助词,用在主谓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
课外作
业布置
必做
巩固重点字及句子的翻译
选做
阅读名 著
教后反思
1)为之,则难者亦易也。代词,相当于“它”,指代“事情”。
2)吾欲之南海。动词,往、到。
3)蜀之鄙有二 僧。助词,的。
4 )人之为学有难易乎?助词,用在主步入学校的大门已近七、八个年头了,下面我想请一位同学谈一谈学习知识时的感受,特别是升人中学以来在求知过程中的感受。(学生自由发言),同学们说得很好,每个人接受新知识都要有一个由繁到简,由难到易的过程,怎样才能完成这个过渡呢?用我们中国的一句古训来说,即“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这就是有志者事竟成的道理。
第一段提出全文的主要观点,说明为学难易的转化,即“学则易,不学则难。”
第二段讲道理说明持之以恒可令昏庸与聪敏置换。
第三段用蜀鄙二僧的故事做论据说明主观努力的重要性,有志者事竟成。
第四段以立志为学收束全文,深化文章论点。
(四)总结、扩展

鲁教版(五四学制)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第6课《为学》教案

鲁教版(五四学制)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第6课《为学》教案

为学学习目标1、准确直译文章,掌握重点实词。

2、学习本课以事喻理的论证方法。

3、把握文章主旨。

学习重点1、积累古代文言文词汇。

2、以事喻理的写法。

学习难点事理和观点之间的联系和统一。

学习过程一、导入新课:1.让学生复述《龟兔赛跑》这则寓言,然后变换角度提问,启发学生认识天资和勤奋的关系。

问:在正常的情况下,龟跑得过兔吗?(不能)这说明什么?(龟不善跑,受到天资的限制。

)龟能取胜,除了兔睡大觉而外,还有别的原因吗?(不停地走)这又说明什么?(天资差这个条件,并没有限制它——它以自己的努力突破了天生条件的限制。

) (对兔的失败也可仿此提出问题,要达到的结论是:有好的天资却屏弃不用,结果跟天资差的没有什么不同)《为学》这篇文章中就是要告诉我们这个道理。

2.简介作者生平和写作背景。

彭端淑,清代人,进士出身,早年做官,后来讲学,著有《白鹤堂集》。

课文原题是《为学一首示子侄》,是为勉励他的子侄辈努力学习而写的。

二、整体感知1.教师范读或者听录音,学生注意注音语气和语调。

(教师对几句设句和反问句有目的地重读。

)2.学生跟读,整体把握课文内容。

能把课文顺畅的读下来之后,放声朗读。

除注解以外,文中还有不懂的字词,要求当场发问,当堂解决。

三、研读课文以学生自主探究讨论为主,教师只点拨要点1.学生出声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对停顿。

注出下列字音:逮怠迄屏鄙恃钵为语划分句内停顿示例:“天下事│有│难易乎?”“然则│昏庸聪敏│之用,岂有│常哉!”“吾│一瓶一钵│足矣”“顾│不如│蜀鄙之僧哉?”2.指名朗读课文,疏通文意。

结合书下注释,学生自我领悟为主。

教师答疑、并归纳有关字、词的读音、释义和用法。

实词:为wéi 做、求怠dài 松懈虚词:无以:没有什么是故:因此3.学生归纳各段的意思:明确:第一段提出为学难易可以相互转化的观点。

第二段用学和不学的结果进行对比,论证“人之为学”关键在学的道理。

第三段用蜀鄙二僧的故事,来论证“只要坚忍不拔,终会将难事变为易事的”深刻道理。

六年级下册语文学案 为学 鲁教版 3.doc

六年级下册语文学案 为学 鲁教版 3.doc

一瓶一样() ) ③吾资之眼()④吾材之敏() ⑤不遂人也 )⑧竿于鲁也传之()⑨西蜀之吉南海() 学r 学之,则难者亦易矣 I 人之为学有难易乎?课题:《为学》两课时导学案学习目标:1、 掌握文中重点实词的意思,理解文言文虚词“之”的用法。

2、 能够流畅地朗读全文,能够整体理解文章内容,感悟学习文言文的方法。

3、 明白“人之为学”,关键在“为”的道理,要为实现自己的理想而刻苦努力。

学习重点:1、 掌握文中重点实词的意思,理解文言文虚词“之”的用法。

2、 能够流畅地朗读全文,能够整体理解文章内容,感悟学习文言文的方法。

学习难点:明白“人之为学”,关键在“为”的道理,要为实现自己的理想而刻苦努力。

内容导航:一、自主学习与验收:1、 修轻松松把空填。

本文作者是 ,字 , 朝文学家。

题目的意思是 。

文章原题是 可见这篇文章原是作者作为长辈对晚辈的。

2、 任任御御来注音。

为学()不遂人也()久而不詹焉()咨乎成()屏弃而不用()芋 于鲁也传之()蜀之郦()子何恃而往()谴于富者曰(3、 7傲隹确确说词义。

①吾策之昼()②吾花之旗( ()⑥买舟而下()⑦子何恃而往( 人之为学有难易乎? 之J然则昏庸聪敏之用吾欲本南海 °为之,则难者亦易矣4、aa®®译句子。

(1) 人之为学有难易乎?学之,则难者亦易矣;不学,则易者亦难矣。

(2)旦旦而学之,久而不怠焉,迄乎成,而亦不知其昏与庸也。

(3)然则昏庸聪敏之用,其有常哉?(4)子何恃而往?(5)以告富者。

(6)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7)是故聪与敏,可恃而不可恃也;自恃其聪与敏而不学者,自败者也。

(8)昏与庸,可限而不可限也;不自限其昏与庸,而力学不倦者,自力者也。

二、朗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派派眼喉读课文,注意下列语气词所表示的语气。

乎:矣:哉:也:三、小组合作学习:(想一想,说一说)1、本文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2、古往今来有不少名人故事、名言警句、俗语格言,也是说明这个道理的,请你说出一个来。

《为学》教案:如何培养学习兴趣

《为学》教案:如何培养学习兴趣

“学习是人生必经的阶段,而兴趣则是学习的最好助推器。

”这句话在教育界早已被深入人心,然而对于很多学生来说,学习却常常像是一件痛苦的事情。

那么,如何让学生在学习中找到兴趣,从而提高学习效果呢?本篇文章将以教育界广为推崇的《为学》教案为基础,探讨如何培养学习兴趣的方法。

一、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好奇心是学习的前置条件。

没有好奇心,就没有学习的欲望和动力。

因此,教师要通过各种方式激发学生的好奇心,让他们对学习产生兴趣和热情。

具体来说,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方式来实现:1、将学习内容与生活实践联系起来,让学生从实际需求中寻求学习的意义和价值。

2、通过引入有趣、活泼的趣味教学、游戏和实验等形式,激活学生的好奇心。

3、让学生自主探究,培养独立思考的能力,提高对知识的渴求和欲望。

4、让学生参与到实践活动中,更加深入地了解知识,提高学习效果。

二、提供多样化的学习资源学习兴趣不仅取决于学生的好奇心,还与学生所接触的学习资源有关。

现代化的教育已经越来越重视提供多样化的学习资源。

因此,教师应该为学生提供尽可能多的学习渠道和资源,包括教材、教具、多媒体课件、在线视频、网络课程等等。

通过提供多种形式的学习资源,可以激发和满足学生的各种学习需求,更好地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提高学习兴趣。

三、建立良好的学习氛围建立良好的学习氛围对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至关重要。

良好的学习氛围可以创造一个相对自由、自主和积极的学习环境,让学生从内心中产生学习的欲望和热情。

而如何建立良好的学习氛围呢?以下几点可供参考:1、教师要发挥榜样的作用,以身作则、言传身教,不断激励学生。

2、教室要布置得温馨而舒适,以富有艺术感的布置和色彩搭配,让学生感到熟悉、亲切,促进学习氛围。

3、班级要进行集体学习和讨论,同时保护学生的个性和独立思考能力,使学生在主动、自由的氛围中自我发展,培养出他们个性化的兴趣。

4、鼓励、支持学生互相合作、分享心得和互相帮助。

四、利用评价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评价在学习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为学》教案

《为学》教案

《为学》教案教学目标1.能够借助注释了解句子的意思,理解课文内容。

2.懂得办好事情或搞好学习起决定作用的条件是自己坚定的志向和坚持不懈的努力,“有志者事竟成”。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难点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词句和课文说明的道理。

教学准备小黑板或课件。

一、预习检查⒈掌握下列字的读音和字形。

为【wéi】逮【dài】迄【qì】屏【bǐng】蜀【shǔ】鄙【bǐ】语【yù】恃【shì】钵【bō】焉【yān】哉【zāi】⒉掌握下列加点词的词义。

为学学:指学问。

学之学:指学习。

为之为:做。

迄乎成迄:等到。

吾欲之南海之:去,往。

子何恃而往恃:凭借,倚仗。

犹未能也。

犹:尚且,还。

西蜀之去南海去:距离。

顾不如蜀鄙之僧哉顾:难道。

可限而不可限也。

限:限制。

3.作者介绍彭端淑:字乐斋,清代丹棱(今属四川)约1699一约1779年,清代文学家,号仪一。

清康熙38年(1699年)他注重振兴教育,培植人才,整顿吏治。

乾隆二十年辞职返川,任成都锦江书院主讲、院长二十年,造就了大批如李调元、张船山等优秀人才。

与李调元、张问陶并称清代四川三才子。

著有《白鹤文堂集》、《雪夜诗坛》、《为学》(意为做学问),原题为《为学一首示子侄》。

八十一岁时病故于成都南郊白鹤堂。

4.背景介绍清代乾嘉时期,学者们潜心问学,不务声名,治学严谨朴实,形成一代学风。

于是作者便为他子侄们写下这篇文章,希望他们能继续发扬这种风气,同时劝勉子侄读书求学不要受资昏材庸、资聪材敏的限制,要发挥主观能动性。

二、课文导入请同学们回忆塞翁失马祸福转化的故事,然后根据自己的感受谈谈“天下事有无难易之别”?难易之间是否存在转化的条件?三、教学步骤1.提问:根据自己的理解,概括段意。

明确:第一段提出为学难易可以相互转化的观点。

第二段说明了成功与天资并无多大关系。

第三段用蜀鄙二僧的故事,来论证“只要立志,将难事变为易事”的深刻道理。

《为学》优秀教案

《为学》优秀教案

《为学》优秀教案《为学》优秀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理解为学由难向易转化的关键是“事在人为”。

2.理解课文内容,重点理解“为”、“鄙”“语”“恃”“去”“顾”等词的意思。

3.理解“人之为学”关键在于“立志去为”的道理,激发学生树立志向,大胆实践的精神。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人物对话不同语气和感情,并背诵课文。

教学重难点: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读出人物不同语气和情感,并背诵课文。

2.理解“认知为学”关键在于“立志去为”的道理。

教学方法:阅读式、讨论式教学时间:两课时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谈话导入同学们,你们在学习中一定都遇到过困难,那么面对困难,应该怎样做呢?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古人是怎么做的吧。

二、解题,简介作者情况引导学生读课前“阅读提示”及书下注释,了解如下内容:1.解题:为学即求学、做学问。

本文原题为《为学一首示子侄》,作者写此文的目的是勉励他的子侄们努力学习的。

示:给看。

2.作者的简单情况。

三、读文体会1.学生自己放声读一遍课文,生字词看注释或查字典。

2.互读课文。

两个学生一组,一读一听,互相纠正错误。

3.三读,订正读音。

出示需注意的字,集体订正。

不逮人久而不怠焉迄乎成屏弃而不用蜀之鄙子何恃而往4.学生再次放声读。

提示:读准字音。

5.指导朗读,读顺句子,读好停顿。

出示下列语句,要求学生读出其中的停顿。

然后读课文,做到不掉字、不多字、不错字。

其/与昏与庸无以异也蜀之鄙/有二僧贫者语于富者/曰子/何恃而往僧/富者不能至而贫者至焉6.读、译课文。

两人小组互说互订正,存疑。

集体读并讨论全班齐读。

小组提出没有解决的问题,集体讨论,老师适当点拨。

四、听读课文老师读课文,要求学生不看书,边听边想每句话的意思。

第二课时一、复习质疑1.研读课文作者对“为学”是怎样看的,又是怎样提出看法的?“人之为学不学,则易者亦难矣。

”作者通过两问两答提出看法。

为学难易的转化在于是否“为”。

每一设问中都是先提出问题,然后从正反两方面作答。

《为学》教案设计

《为学》教案设计

《为学》教学设计教材简析:本文是教科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的主体课文,也是小学阶段接触的第一篇文言文。

本篇课文原题为《为学一首示子侄》。

课文用故事做比喻说明“立志为”的道理。

全文基本上是叙述蜀鄙二僧的故事。

这是一个形象的比喻。

它不仅说了“为学”,也阐明了难与易的辨证关系,从而告诫人们只要坚忍不拔,难事也能变得容易的道理。

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内容,重点理解“为、鄙、语、恃、去、顾”等词的意思。

2、使学生认识到“人之为学”,关键在“为”。

3、激发学生树立志向、大胆实践的精神。

4、读出人物对话不同语气和情感,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1、有感情朗读课文,读出人物对话不同的语气和情感。

2、理解“人之为学”关键在于“立志为”的道理。

教学准备:课前收集勤奋学习的名言、故事。

教学流程:一、谈话导入,简介作者。

1、今天,我们共同来学习我们小学阶段的第一篇文言文,板书课题《为学》。

观题质疑,“为”是个多音字,组词,在此处读什么?“wéi”是什么意思?做。

文题的意思呢?2、交流课前搜集的作者及本文相关资料。

彭端淑(约1699一约1779年),字乐斋,号仪一,四川丹棱人。

他是清代四川的著名文学家,与李调元、张问陶并称清代四川三才子。

彭端淑从小聪慧颖异,十岁即能文。

有《白鹤堂文集》、《雪夜诗谈》、《晚年诗稿》等传世。

本篇课文原题为《为学一首示子侄》。

意思是写篇文章给儿子和侄子们看,谈谈求学、做学问的道理。

二、初读感知。

1、自由读课文。

第一遍:读准生字字音;第二遍:能正确停顿、读得流利;第三遍:要读的有板有眼。

2、初读后,你知道了什么?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3、读后有哪些不理解的地方?说一说。

4、结合文后译文,读一句原文,读一句译文。

试着解决刚刚的疑问。

可以小组交流。

三、精读感悟。

1、认真阅读第一自然段,思考文中说了几方面的内容?指导朗读,要引导学生读出疑问的语气。

本段中你发现了重复的句子吗?“则难者亦易矣;则易者亦难矣”这两句话是什么意思?自己说一说。

语文鲁教版(五四制)六年级下册 《为学》

语文鲁教版(五四制)六年级下册 《为学》

六年级语文导学稿 学生姓名: 班级:《为学》导学案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在学习中掌握重点文言实词的含义。

2、加强诵读,训练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3、理解“人之为学”关键在于“立志去为”的道理。

树立远大志向,激发大胆实践的精神。

【学习重难点】:1、在学习中掌握重点文言实词的含义。

2、加强诵读,训练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资料链接】彭端淑(约1699一约1779年),男,字乐斋,号仪一,四川丹棱人。

他是清代四川的著名文学家,与李调元、张问陶并称清代四川三才子,有著作《白鹤堂诗集》。

原题为《为学一首示子侄》。

本文选自《白鹤堂文集》。

【学习过程】一、预习检查:1、《为学》作者,代四川人,本文选自,原题目是2、朗读课文,读准划线字的读音并注音。

不逮人迄乎成屏弃蜀之鄙饭钵语于富者久而不怠何恃3、解释下列划线字。

为学吾资不逮人倍人也卒于鲁也传之迄乎成摒弃蜀之鄙岂有常哉语于富者何恃而往越明年西蜀之去南海顾不如蜀鄙4、读了本文后,你能找出作者对于“为学”提出了自己怎样的看法吗?(找原文)二、学习指导:(一)对照注释,疏通文意1、朗读课文,读准字音和节奏。

2、自读课文,结合注解,掌握重点字词含义并准确翻译课文。

3、标出自己不会翻译的地方,然后各组利用提问回答的方式交流解决。

把阅读时遇到的问题、疑惑写在下面,课堂上交流。

(二)掌握重点词语含义,1、为之,则难者亦易矣。

为2、屏弃而不用屏弃3、岂有常哉岂4、犹未能也犹5、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顾6、蜀之鄙鄙7、买舟而下买舟8、越明年越9、贫者语于富者语于10、吾资之昏,不逮人也资:逮:______11、旦旦而学之旦旦:学:____12、久而不怠焉久:怠:________13、迄乎成迄:成:______14、吾资之聪,倍人也聪:_______倍:________15、屏弃而不用屏:____屏弃:_____16、圣人之道,卒于鲁也传之道:_____ 卒:________传:________17、然则昏庸聪敏之用,岂有常哉然则:________ 常:________18、吾欲之南海,何如?之:___ 何如:____19、子何恃而往子:恃:________.20、吾一瓶一钵足矣足:________21、富者有惭色惭色:________22、西蜀之去南海去:________23、自败者也败:________24、自力者也力:________25、人之为学有难易乎?学:____26、学之,则难者亦易矣。

为学语文教案实用六篇

为学语文教案实用六篇

为学语文教案实用六篇为学语文教案 1教学目标1.通过学生自读课文,读准字音,结合注释理解“为”“鄙”“语”“恃”“去”“顾”等词在文中的意思。

2.借助教师范读、原文与译文对照,能读通课文,理解意思,背诵课文,初步培养喜爱古文的感情。

3.创设情境,通过形式多样的朗读,能读出人物对话的不同语气和情感,能试着用自己的话来讲述故事。

4.立足“僧富者不能至而贫者至焉”的原因体悟,理解“人之为学”关键在于“立志去为”的道理,激发学生树立志向,大胆实践的精神。

5.认识“鄙、曰、恃”3个字,正确书写“乎、鄙、僧”等6个字。

教学重、难点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人物对话的不同语气和情感,并背诵课文。

2.理解“人之为学”,关键在于“立志去为”的道理。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第1课时一、故事导入,揭题释义1.教师讲故事:从前有座山,山里有个庙,庙里有两个和尚,一个和尚穷,一个和尚挺有钱。

有一天。

(“蜀鄙二僧”故事部分) 知道这个故事出自哪里吗?(板书课题:为学)齐读课题,注意“为”读第二声。

知道“为”是什么意思呢?“学”又指什么呢?(做学问,求学)。

2.简介作者,了解背景。

此文的原题目是《为学一首示子侄》,是作者彭端淑写给子侄们看的。

让我们来看看作者的相关资料。

屏幕出示:彭端淑是清代四川的文学家,他的文章笔力刚劲,气势浑厚,激昂奋进,常给人以鼓舞和教益。

彭端淑一生著述较多,其中《白鹤堂文集》最为有名。

本文是《白鹤堂文集》中极具影响力的一篇,意在教育晚辈们树立远大志向,勤奋学习,有所建树。

【通过教师讲故事的方式创设情境,然后自然地引入课文的学习,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二、初读古文,读准字音1.__朗读,读准字音。

想知道原文中是怎样写这个故事的吗?请你__地读读课文,借助后面的注释和字典,争取把课文读通顺。

然后看看课文哪一个自然段是在写这个故事,请你在自然段前面做个标记。

2.同桌互读,呈现难点。

两个学生一组,一个读,一个听,纠正字音,意见不一致时,记下此字,留待解决。

教科版六年级下册语文《为学》教案

教科版六年级下册语文《为学》教案

教科版六年级下册语文《为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理解为学由难向易转化的关键是“事在人为”。

2、理解课文内容,重点理解“为”、“鄙”“语”“恃”“去”“顾”等词的意思。

3、理解“人之为学”关键在于“立志去为”的道理,激发学生树立志向,大胆实践的精神。

4、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读出人物对话不同语气和感情,并背诵课文。

二、教学重难点: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读出人物不同语气和情感,并背诵课文。

2、理解“人之为学”关键在于“立志去为”的道理。

三、教学方法:阅读式、讨论式。

四、教学时间:一课时五、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六、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同学们,我们大家在学习中一定都遇到过困难,谁能说一说在学习中你都遇到了那些困难,又是怎样做的呢?(学生谈),看来面对学习中的困难,我们大家对待的方式和态度各有不同。

今天这节课就让我们大家一起来看看面对困难古人是怎么做的吧。

今天我们来学习13课——为学。

(师板题)(二)教师解题、介绍作者①简介作者。

(首先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作者彭端淑)②解题:为学即求学、做学问的意思。

原题为《为学一首示子侄》,是彭端淑写给子侄们的一封信,这封信很有名,他不但鼓舞和激励了彭家的子侄,而且也鼓舞和激励了后来的很多青年人。

那么究竟作者在这篇文章当中都讲述了些什么呢?下面就让我们一起到文章当中去看一看,请同学们把书打到105页。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教师范读课文,要求学生注意停顿和长句子的断句,边听边标注不理解的生字读音。

本文是一篇文言文,我们为什么要学习文言文呢?现代汉语与古文言文是血脉相承的,文言文为现代汉语的发展奠定了基础,直到今天它还在影响着现代汉语的发展.与此同时呢,文言文是一种"雅语",历经千百年的锤炼,它已发展成为一种最为精练的语言。

所以,为了继承优秀的传统文化,弘扬民族精神,提升我们的语文素养,我们很有学习并学好文言文的必要。

这节课就让我们大家一起去感受一下文言文的魅力!因为这篇文言文不太好读,再加上这是我们初次接触和学习文言文,所以就由老师先来范读一下课文,同学们在听的时候要注意停顿和个别句子的断句,并标注好不理解的字的读音。

六年级下语文导学案6为学_鲁教版

六年级下语文导学案6为学_鲁教版

三 . 知识梳理
(一)文学常识填空:
《为学》选自
,原题是“
家。
(二)给加点的字注音:
一瓶一钵 ( )
迄乎成 ( )
贫者语于富者曰 ( )
为学(
子何侍而往(
) 蜀之鄙(
”,作者是
吾资之昏,不逮人也 ) 久而不怠( )
() )
(三)重 点字词解释:
1. 为.之,则难者亦易矣: ________ 2. 吾资.之昏,不逮.人也: ________ 、 ________ 3. 屏.弃.而不用: ________ 4. 圣人之道,卒.于鲁也传之: ________、 5. 然则昏庸聪敏之用,岂有常哉: ________
学生 独立
完 成, 教师 巡视 指导
7、越明年,贫者自南海还。
,代文学
学生朗 读学习 目标
依照知 识提纲 复习, 强化记 忆 教师点 拨
8、子何恃而往
四、提升训练:
1. “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 ”表明二僧的物质条件截然不同。
2. 二僧对话中,富者两次说“ _______________ ”,表现了他只强调, “ ______________ ”
6. 蜀之鄙有二僧: ________7. 贫者语于富者曰: ______
8. 子何恃而往: ________ 9. 犹未能也 ________
10. 越明年 _______ 11 、欲买舟而下:
12. 贫者自南海还 ________ 13 、吾欲之南海:
14、西蜀之去南海:
15
、顾不如蜀鄙之僧哉:
则不但表明富者计划去南海的时间之长,而且 表明他 对物质条件的要求之高:

六年级语文下册 6 为学(第1课时)教学设计 鲁教版五四制

六年级语文下册 6 为学(第1课时)教学设计 鲁教版五四制
1.填空:彭端淑,______代____人,为学意思是________
2.解释词语:逮:迄:屏:常:卒:
三、布置作业:
1、背诵并翻译前两段。(必做)2、完成同步训练体验探究(选做)
教学难点
理解以事喻理的论证方法,明白事在人为的道理。
学情分析
学生有了上一学期对文言文的学习,已基本掌握了文言文的学习方法,但是仍应该以读促学,让学生在朗读的过程中慢慢感受,体会文言文的特点,掌握学习文言文的学习方法和规律。
教学准备
充分运用多媒体,制造精彩的课件;布置学生充分的预习。
教学过程:
集体备课
六、当堂检测:5分钟
七、布置作业:1分钟
小结:学科知识构建与板书设计
为学
学则易,不学则难
摆事实讲道理
立志为学
反思与重建
附:
一、同层展示:1.给下面字注音逮怠迄屏鄙恃钵语
2.划分句内停顿示例:
“天下事有难易 乎?”“ 然则昏庸聪敏之用,岂有常哉!”
“吾一瓶一钵足矣”“顾不如蜀鄙之僧哉?”
二、课堂检测题
4、师生共同翻译。
五、师生探究:归纳各段的意思3分钟
第一段提出为学难易可以相 互转化的观点,用学和不学的结果进行对比,论证“人之为学”关键在学的道理。
第二、三段用蜀鄙二僧的故事,来论证“只要坚忍不拔,终会将难事变为易事的”深刻道理。
第四段总结故事;立志为学,勇于实践。
2、体会文章语言运用,及在语气上的特点,理解文言中 常用的语气词“乎,矣,也,焉,哉”所表达的语气。
个人备课
一、导入新课:1分钟
二、同层展示:5分钟
其意思,能 通译 文章。
速怠迄屏鄙恃钵语
四、 合作交流:12分钟
1、重点字词:

山东省济南市六年级语文下册 6为学教案1 鲁教版五四制

山东省济南市六年级语文下册 6为学教案1 鲁教版五四制

《为学》
尊敬的读者:
本文由我和我的同事在百忙中收集整编出来,本文档在发布之前我们对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不尽如人意之处,如有疏漏之处请指正,希望本文能为您解开疑惑,引发思考。

文中部分文字受到网友的关怀和支持,在此表示感谢!在往后的日子希望与大家共同进步,成长。

This article is collected and compiled by my colleagues and I in our busy schedule. We proofread the content carefully before the release of this article, but it is inevitable that there will be some unsatisfactory points. If there are omissions, please correct them. I hope this article can solve your doubts and arouse your thinking. Part of the text by the user's care and support, thank you here! I hope to make progress and grow with you in the future.。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6课《为学》教案(鲁教版六年级下)doc初中语

课题:为学
教材分析:
«为学»用蜀鄙之僧的故事阐发了难与易的辩正关系和事在人为的道理。

这篇文章是一篇文言文,关于蜀鄙之僧的故事学生差不多上能够自己翻译,但关于文章的第二和第四自然段,须教师加以引导。

学习目标:
1、流利地背诵课文,明确〝乎、矣、也、焉、哉〞所表达的证据和〝为、语、恃、逮、怠、屏、迄〞的意思,在学习中把握重点文言实词的含义。

2、认识蜀鄙之僧故事的内涵和作用。

加强诵读,训练学生的阅读明白得能力。

3、训练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分析能力。

4、使学生认识到〝人之为学〞,关键在〝为〞,只要树立志向并坚决去实践,就能够化难为易达到预定目标。

教学重点:
把握文言实词的含义,及重点虚词的用法,准确翻译文章。

可指导学生反复朗读文章,依照注解直译文章,教师答疑并讲析重点词语,让学生明确,巩固重点。

教学难点:
明白得以事喻理的论证方法。

学情分析:
关于这篇文章,只要教师加以点拨,学生不难翻译。

但前提条件必须是学生在反复诵读的基础上,因此,在课堂中,要加大学生诵读的力度,给学生充分的朗读时刻。

以学生自读为主,借助工具书自行解决文中字词的音、形、义,教师抽查巩固。

教学方法:导读为主兼用讨论法,自我发觉法。

课前预备:1、学生预习课文。

2、学生制作生字新词及重点的卡片,课堂交流。

教学预备:小黑板、录音机
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

同学们步入学校的大门已近七、八个年头了,下面我想请一位同学谈一谈学习知识时的感受,专门是升入中学以来在求知过程中的感受。

(学生自由发言),同学们讲得专门好,每个人同意新知识都要有一个由繁到简,由难到易的过程,如何样才能完成那个过渡呢?用我们中国的一句古训来讲,即〝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

〞这确实是有志者事竟成的道理。

课文«为学»讲的确实是那个道理。

二、初读课文,扫清障碍
1、检查预习的情形,教师出示小黑板。

给以下的字注意并讲明。

速意迄屏鄙恃钵语
2、教师放课文录音,学生注意倾听朗读时的语气、语调、停顿、重音等朗读时的节奏。

3、学生大声朗读课文,进一步纠正和巩固字音。

三、细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认真朗读课文,并摸索。

教师:本文原题是〝为学一首示子侄〞,〝示子侄〞是什么意思?
2、再读全文一遍,讲讲从什么地点你能看出这篇文章是作者为晚辈们写的。

(自由发言)按:以下所列要点用咨询题来启发,必要时应再诵读课文中的某些语段,让学生认真品味。

3、再读全文一遍,回答下面的咨询题:
①作者关于侄们的期望是什么?用课文中的一句话概括。

②作者警告子侄们最重要的话是哪几句?
现在,我们该明白得这篇文章出名的缘故了吧?请大伙儿讲讲。

在学生朗读的基础上,请一位学生把〝蜀之僧去南海〞的故事讲给大伙儿听。

四、精读课文,深入感悟,鉴赏创新。

1、学生对比课后注释翻译文章,以段为单位,每个学生讲一段,其他学生补充。

2、教师出示投影,将重点词句及难句对学生再次进行训练。

(亦-------也,逮------及,赶得上,怠------懒散,迄-----等到,屏------摒,常-------常规,语------对…讲,钵-----和尚用的碗,之------到……去,恃----凭借,犹------仍旧,还,鄙------边境)
3、在理清文章字面意思的前提下,由学生来概述段意。

4、学生朗读第一段,并分析排比句的艺术成效。

5、学生朗读第三自然段,有钞票的和尚两次讲〝子何恃而往〞,语气有何不同?
6、把握文章主旨
提咨询,两个和尚同时面对着困难,〝僧富者不能至而贫者至焉〞,是何道理?
7、请学生通过学习本文,另举两个例子来讲明〝因为有决心而成功的,没有决心而失败的。

〞(联系实际,加深对课文的明白得,提高思想认识。

)
五、质疑咨询难,合作探究。

关于本文,你是否有不明白的咨询题?找出来大伙儿讨论解决。

六、本课小结
初读文言文,同学们要加强诵读,培养语感,要在明白得词语意思的基础上读准字音,注意文言实词的积存。

七.布置作业
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背诵全文。

第二课时
一、研读赏析、练习背诵全文
分段进行。

步骤是:自由练习背诵,归纳段意(见第一课时),然后检查,而以诵读指导贯穿其间。

下面只列出指导要点:
第一段指导要点:
1、包括两次设咨询:前一次咨询〝天下事〝,是就一样情形设咨询:后一次咨询〝为学〞,是就学习设咨询,这是正意所在,要用递进的口气。

2、两次自答,有正有反,正为宾,反为主,有示警之意,要强调〝不为〞〝不学〞两句,使有对比色彩。

第一段指导要点:
1、也从正反两面讲道理,却是正为主,反为宾,从以曾参传孔子之道为例能够看出,作者的正意是,天资差能努力学习就能取得成就,〝不逮〞〝旦旦而学〞〝久而不怠〞诸语应重读。

下一层,讲〝反〞,虽轻诗,但须有批判意。

2、〝传之〞后当作一顿,然后用深沉感叹语气读最后一句。

3、本段中虚词较多,大多与语气有关,要让学生在诵读中自行领会(教师能领读一遍最好),
也有要讲的,即〝其与昏与庸〞中的〝其〞(加重语气)和〝卒于鲁也传之〞中的〝也〞(人确信之义,但要轻轻)
第二段指导要点:
1、采纳调讯,可分三小层:先指出二僧有贫富之不,接着写二僧对话:最后讲情况的结果。

要层次感。

2、对话应摹拟人物语气,贫者有信心,有勇气,富者骄而惰。

注意〝子何恃而往〞一句瓣后语气不同:前以咨询为主,而有轻视意。

那么纯是轻视口吻。

第四段指导要点:
本段为全文核心,语气变化频繁。

1、〝西蜀〞句是承上作结,先叹路远难行,后赞贫僧之志。

〝之〞,轻读而语气舒缓。

〝也〞,轻微感叹,〝而〞先抑后扬,有转折意,须重读。

〝焉〞,收束语气。

2、〝人之〞句,正意所在,劝勉子侄之意。

3、〝是故〞作一顿,以下皆训诫之辞,要读得庄重。

〝可恃而不可恃〞句,重在〝不可恃〞,因此可叹。

〝可限而不可限〞句重在〝不可限〞,因此示训。

〝自败〞示诫,〝自力〞示训,皆当重读。

让学生记住重点字词句的意思,教师检查。

二、拓展延伸
阅读下面几句话,并与原文作,讲讲如此改写好不行。

富者曰:〝吾数年来欲买舟而下,犹恐柴粮不足,故未成行。

子何恃而往?〞贫者曰:〝事所恃者,志耳,子姑待之!〞遂行。

越明年,贫者自南海还,以所历告富者。

富者曰:〝子诚勇者,吾恨不与子俱往也!〞
小结:改文将富者未能行的缘故以及听贫者南海之行的表达后的心理状态都直截了当地讲了出来,就没有品味的余地了:贫者讲〝吾所恃者……〞这番话有点向富者挑战的味道,不合乎人物性格,〝遂行〞一语余外,原文〝自南海还〞差不多表示他过去了。

咨询:从比较中你能看出文言叙事的特点吗?(简洁、典雅,有许多言外之意要用心品味。

)
三、课堂小结
蜀鄙之僧尚知〝有志者事竟成〞的道理,期望同学们学过本课后能有所启发。

四、布置作业
1、背诵全文。

2、写一段感想。

五、教后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