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2020北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上册63数据的表示第3课时word名师
最新2019-2020年人教统编七年级数学上册6.3.1数据的表示课件新版北师大版
(3)在圆中画出各个扇形,并标上百分比。
1、做一做
(1)如果用整个圆表示总体,那么哪个扇形 表示总体的25%?
(2)如果用整个圆代表你们班级人数,那么 扇形B大约代表多少人呢?
(3)如果用整个圆代 表9公顷的稻田,那么 扇形C大约代表多少公
A C
顷的稻田?
B 33%
10/9/2020
2、议一议
根据统计图:小明认为对全年食品支出费用乙户
2019-2020年人教统编七年级 数学上册6.3.1数据的表示课件
新版北师大版
把阅读材料中的数据用下图表示出 来,你能一目了然的看出数据与数 据之间的关系了吗?
二、探究新知
【自主探究1】:① 观察扇形统计图并与前段用文字表 述作比较,你更喜欢哪一种表现形式?为什么?
【自主探究2】:下面是小强设计的调查问卷,在全校每 个班随机选取了10名同学进行调查:
篮球 足球 排球 乒乓 羽毛 其 合 计 球球他
百分 23% 21% 9% 32% 12% 3% 1(或
比
100%)
(2)计算各个扇形的圆心角度数:(圆心角度数=360°×该项所占的百分比);
篮球 足球 排球 乒乓 羽毛 其他 合计 球球
对应 的圆 心角 度数
82.8° 75.6° 32.4° 115.2° 43.2° 10.8° 360°
比甲户多,你同意他的看法吗?为什么?
其他 21% 食品
31%
教育 23% 衣着
25%
甲
其他 24% 食品
34%
教育 19% 衣着
23%
乙
小明的看法不如果没
有其他条件,是无法得出具体的数量的.
3、想一想
小明对在全班40名学生中进行了“你对 哪些课程非常感兴趣”的调查,获得如 下数据:语文20人,数学25人,英语18 人,物理10人,计算机34人,其他12人。 他想用扇形统计图表示这些数据,却发 现6项的百分比之和大于1,为什么会这 样呢原?因在于这一调查是多选,此
北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上册6.3《数据的表示》(第3课时)教案
北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上册6.3《数据的表示》(第3课时)教案一. 教材分析北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上册6.3《数据的表示》是学生在学习了统计图表和数据处理的基础上,进一步探究数据表示方法的一课时内容。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了解和掌握条形图、折线图、饼图等常见数据的表示方法,能根据不同的数据特点选择合适的表示方法,并通过统计图表对数据进行分析,从而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之前的学习中已经掌握了统计图表的基本知识,对数据处理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不同数据表示方法的选择和应用,以及统计图表的深入分析,还需要进一步引导和培养。
此外,学生对于实际问题的解决,还需要将所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相结合,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和掌握条形图、折线图、饼图等常见数据的表示方法。
2.培养学生根据不同数据特点选择合适表示方法的能力。
3.通过对统计图表的分析,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不同数据的表示方法。
2.教学难点:培养学生根据数据特点选择合适表示方法的能力,以及统计图表的深入分析。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教学法和小组合作学习法。
通过设置问题情境,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和学习;通过案例分析和讨论,让学生深入理解不同数据的表示方法;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案例和数据素材。
2.准备投影仪和教学课件。
3.准备练习题和课后作业。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简单的实例,让学生思考如何表示一组数据,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呈现(10分钟)呈现不同的数据表示方法,如条形图、折线图、饼图等,并简要介绍各种图表的特点和适用场景。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通过实例,尝试选择合适的表示方法,并进行操作实践。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4.巩固(10分钟)通过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北师大版(2024)数学七年级上册第六章 习题 3 数据的表示-课时3 三种常见统计图的特点
)
A.1日∼ 10日,甲的步数逐天增加
B.1日∼ 6日,乙的步数逐天减少
C.第9日,甲、乙两人的步数正好相等
D.第11日,甲的步数不一定比乙的步数多
【解析】 1日∼ 5日,乙的步数逐天减少,6日的步数比5日的步数多,故B
项结论错误。
1
2
3
4
5
5.某校七年级共有150名男生,从中随机抽取30名男生在“阳光体育活动”
【解析】 2 + 6 + 9 + 18 + 13 + 2 = 50。
6
7
8
9
(2)请选择一种统计图将整理的结果表示出来。
解:整理的结果如图所示。(答案不唯一)
6
7
8
9
(3)请你根据(2)中绘制的统计图,写出一条从中获得的信息。
成绩为80分的人数最多。(答案不唯一,合理即可)
【回顾与思考】
利用统计图表整理和表示数据有什么好处?
每年的7月正值维苏威火山
(意大利西南部的一座活火山)所在
地的夏天,如图为维苏威火山所在地
的气候资料,根据图中信息推断,关
于维苏威火山所在地气候的说法正确
的是( C )
A.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
B.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
C.冬暖夏凉,降水集中在冬季
D.冬冷夏热,降水集中在夏季
6
7
8
9
7.[2022岳阳中考]聚焦“双减”政策落地,凸显寒假作业特色。某学校评选
D.频数直方图
扇形统计图的优缺点
优点:能清楚地表示出各部分在总体中所占的百分比,易于显示每组
数据相对于总数的大小。缺点:不能清楚地表明每一个项目的具体数目。
【最新北师大版精选】北师大初中数学七上《6.3 数据的表示》word教案 (1).doc
第六章数据的收集与整理 3 数据的表示第1课时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明确扇形统计图的制作步骤,能够根据相关数据较为准确地制作扇形统计图.同时,能从扇形统计图中获取相关信息,作出合理的判断.教学难点:计算并准确地画出各个扇形的圆心角,建立百分比大小和扇形圆心角大小之间初步的直观敏感度.学情分析认知基础:通过前面知识的学习,学生已经对扇形统计图的概念、特点有了一定的了解,知道在扇形统计图中:圆代表总体;扇形代表总体中的不同部分;扇形的大小反映部分占总体的百分比的大小.知道周角及其度数,能够顺利计算360度的一部分是多少.能够了解在同一个圆中,扇形的大小取决于扇形张角(圆心角)的大小,这是学好本节的认知基础.活动经验基础:为解决本节课的学习难点,在前面的学习中作了相对充分的活动经验准备.其一,教材已经给出了扇形、圆心角的概念,并初步进行了扇形圆心角的计算与扇形面积的求解;其二,前两节课中所涉及的扇形图都是绘制、标注完整的扇形统计图,初步建立了百分比大小和扇形圆心角大小之间的直观联系.另外,学生有利用计算器计算较复杂数据和对近似数据进行四舍五入的经验.这些为克服本节的难点作了比较充分的准备.教学目标1.明确扇形统计图的制作步骤,能够根据相关数据较为准确地制作扇形统计图.2.进一步理解扇形统计图的特点,建立百分比大小和扇形圆心角大小之间初步的直观敏感度.3.能够实现不同统计图数据间的合理转换,再次体会几种统计图的不同特点,为合理选择统计图表示数据打下一定的基础.教学方法本节的重点是根据相关数据制作扇形统计图,难点是计算并准确地画出各个扇形的圆心角,比较偏重于技能性目标.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回顾和强化练习数据计算、作出已知度数的角等基本技能,鼓励学生具体操作,与同伴进行对照.采用开放式课堂教学策略,教师走到学生中去,现场指导纠正学生出现的问题.教学过程一、复习提问,引入新课设计说明本环节设计两个问题,问题1引导学生回顾扇形统计图的概念和基本特征;问题2让学生关注决定扇形大小的因素,为本节制作扇形统计图打下基础.问题1:扇形统计图中的圆代表什么?每一个小扇形代表什么?师生活动:让学生短暂回顾后回答问题,教师在语言的准确性上作必要补充.问题2:在同一个圆中,扇形面积的大小和扇形张角(圆心角)的大小有何关系?师生活动: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回答这个问题,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适时地提出圆心角的概念.教学说明本环节是建立在学生认知基础和活动经验基础之上的问题过渡,鼓励学生尽可能明确地回答问题,争取让学生提出圆心角的概念及圆心角的大小和扇形大小之间的关系,学生认识到这一点,就为本节课的顺利进行作了很好的铺垫.二、新课讲解1.设计问题情境,归纳结论设计说明本环节利用学生身边的问题情景,通过调查问卷的途径获得表格形式的调查结果,在对调查结果的讨论中,使学生体会百分比与扇形圆心角的关系,并能根据百分比计算出每个扇形圆心角的度数,这是制作扇形统计图的关键之处.问题情境:小强是校学生会体育部部长,他想了解现在同学们更喜欢什么球类运动,以便学生会组织受同学们欢迎的比赛.于是他设计了调查问卷,在全校每个班随机选取了10名同学进行调查,调查结果如下:(2)喜欢篮球运动的人数占调查总人数的百分比是多少?喜欢足球运动的人数占调查总人数的百分比是多少?排球、乒乓球、羽毛球、其他球类运动的百分比呢?上述所有百分比之和是多少?(3)若用扇形统计图表示上述结果,各扇形圆心角的度数如何计算?与同伴交流.师生活动:教师组织学生讨论交流问题(1),只要观点合理,就给予鼓励;对于问题(2),可分组进行计算,并引导学生发现“所有百分比之和为1”的特点与成因;通过对问题(3)的探究,得出扇形圆心角的求解方法.归纳结论:在扇形统计图中,每部分占总体的百分比等于该部分所对应的扇形圆心角的度数与360°的比.教学说明在对扇形统计图有关数据的理解中,学生会不经意地犯一种错误,就是常常把占总体的32%的扇形想成是32°的扇形,而忽略了32%要乘以360°这件事.本环节的主要目的就是要突破这一难点,比如在问题(3)中引导学生初步体会占圆32%的扇形有多大,增强学生对扇形统计图圆心角大小的感性认识.2.经历扇形统计图的制作过程设计说明本环节利用前面提出的问题情境,明晰制作扇形统计图的主要步骤.问题1:根据上述小强的调查数据,按如下方法绘制扇形统计图.师生活动:(((3)在圆中画出各个扇形,并标上百分比.某校学生最喜欢的球类运动统计图图1(答案::如图1所示)问题2:观察图2,回答下列问题:图2(1)如果用整个圆表示总体,那么哪个扇形表示总体的25%?(2)如果用整个圆表示你们班的人数,那么扇形B大约代表多少人?(3)如果用整个圆表示9公顷稻田,那么扇形C大约代表多少公顷稻田?师生活动:引导学生根据扇形统计图的制作过程,初步领会其特征,并尝试解决三个问题:(1)扇形A;(2)根据本班实有人数计算;(3)9×(1-25%-33%)=3.78(公顷).师生总结:制作扇形统计图的基本步骤包括:画圆;求各部分比例;计算各部分圆心角的度数;根据度数画扇形;填写项目名称,填写百分比(也可用图例表明).还可以利用多种方法区分不同扇形,如彩色、涂黑、斜线、网状等方法.扇形统计图,可以直观地反映各部分在总体中所占的比例.教学说明在教学中,一定要让学生通过讨论自己总结出制作扇形统计图的基本步骤,教师尽量不要包办代替.在制作统计图时,教师要深入学生之中,及时掌握和解决学生在计算和画图中遇到的障碍,如量角器使用不当等问题.教师还要引导学生注意写上统计图的名称,必要时注明数据的来源,培养数据统计活动中的规范性思想和关注数据可靠性的思想.另外,引导学生善于从扇形统计图的绘制过程中发现其特征,并学会初步应用.3.正确理解扇形统计图的特征设计说明本环节通过两例易错的问题,让学生进一步明确扇形统计图的两个特征,一是扇形统计图反映的是各部分占总体的百分比,而反映不出扇形所表示的各项目的实际数量;二是扇形统计图中各部分所占百分比之和应等于1,不能大于或小于1.问题1:下图是甲、乙两家庭全年支出费用的扇形统计图.根据统计图,小刚认为就全年食品支出费用来说,乙家庭比甲家庭多,你同意他的看法吗?为什么?师生活动:通过讨论交流,得出小刚的看法是错误的结论.从两个扇形统计图中尽管能看出乙家庭全年食品支出费用占该家庭总支出的34%,甲家庭全年食品支出费用占该家庭总支出的31%,但由于两个家庭的全年总支出数目均不明确,故无法进行比较.问题2:小亮对全班40名学生进行了“你对哪些课程非常感兴趣”的调查,获得如下数据:语文20人,数学25人,英语18人,物理10人,计算机34人,其他12人.他想用扇形统计图表示这些数据,却发现6项的百分比之和大于1,为什么会这样呢?师生活动:通过探究活动,首先明确扇形统计图中各部分所占百分比之和等于1,否则就无法利用扇形统计图表示这些数据.究其原因,可能是在调查问卷时,设计了多选问题,使有些数据重复出现,进而导致了各项百分比之和大于1的情况出现.教学说明由于所设计的两个问题学生在解答时极易出现错误,因此,教学中注意留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进行思考与交流,当学生对扇形统计图的意义与特征理解的深刻了,模糊认识渐为清晰时,问题就会迎刃而解.问题1中,同一扇形统计图中各部分是能比较出大小的,而不同扇形统计图间的量难以进行比较.问题2中,若想用扇形统计图表示数据,则在收集数据设计调查问卷时,注意选项的唯一性,这样就能保证各部分人数之和为全班总人数40(人).教学时可让学生尝试重新设计对各科课程感兴趣的人数,借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程度.三、对比练习,加强认识设计说明本环节打算以扇形统计图的理解和制作为主线设计一个具体的问题情境,在问题解决中加深对扇形统计图的认识.小刘对本班同学的业余兴趣爱好进行了一次调查,她根据采集到的数据,绘制了下面的图1和图2.请你根据图中提供的信息,解答下列问题:图1图2(1)在图1中,将“书画”部分的图形补充完整;(2)在图2中,求出“球类”部分所对应的圆心角的度数;(3)分别求出爱好“音乐”“书画”的人数占本班学生数的百分数.师生活动:教师提问,题目和统计图中有没有直接给出“书画”部分的有关数据?“书画”部分的数据如何才能得到?并通过学生的合作研讨获得解决问题的方案.答案:(1)“书画”部分的条形图的高与10对应,图略;(2)360°×35%=126°;(3)14÷35%=40,12÷40=30%,(40-14-12-4)÷40=25%,爱好“音乐”“书画”的人数分别占本班学生数的30%、25%.教学说明利用例题把条形统计图和扇形统计图作对比学习,明晰两种统计图各自的优点和缺点,特别是两种统计图能够相互弥补不足的优势,并得出可以从“球类”部分的数据得到全班总人数的结论,从而为整个题目打开突破口.四、归纳小结,反思提高1.谈谈制作扇形统计图的注意事项.要点如下:(1)各部分占总数量的百分比之和为1;(2)圆心角度数=该部分的百分比乘以360°,圆心角度数之和等于360°;(3)取适当的半径画一个圆,并按照上面算出的圆心角度数,在圆里画出各个扇形,用量角器画角度时要力求准确;(4)在每个扇形中标明所表示的各部分名称和所占的百分比,还要标明这个扇形统计图的名称.2.谈谈你在本节课中的收获:扇形统计图能清楚地表示出各部分在总体中所占的百分比,制作扇形统计比条形图和折线图更难一些,主要难点是把百分比转化为圆心角度数并正确作出已知度数的角.评价与反思本节课设计在突破难点上下了一番工夫,体现了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本节课的难点主要在把百分比转化为圆心角度数并正确作图的过程,为有效突破这个难点,设计了从感性到理性、由简单到复杂的学习过程.首先在复习提问中不失时机地提出圆心角的概念及圆心角的大小和扇形大小之间关系的直观理解;然后在新课讲解中又分为三个层次,先利用学生熟悉的问题情境获得圆心角度数的算法并引导学生感受占圆32%的扇形有多大,再进一步让学生经历制作扇形统计图的全过程,最后通过两例易错题加深学生对扇形统计图特征的理解.为了加深对本节课内容的认识和辨别能力,又设计了一个扇形图和条形图的综合题,目的是让学生在问题情境中提取有用信息和相关知识,顺利解决问题.经过这些努力,学生能够对本节课的内容有一个清晰全面的认识,顺利地突破了难点.。
初中数学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63数据的表示》教案
数据的表示教学设计教材分析《数据的表示》是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上册第六单元第三节的教学内容。
在小学学生已经学过部分统计图表的知识,为过渡到本节内容打下良好的基础。
《课标》指出,在第一学段,通过具体操作活动,使学生对数据统计的过程有所体验,在活动过程中学习一些收集、整理和描述数据的知识和方法。
并能根据数据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来指导我们的生活。
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能从扇形统计图中获取正确的信息,并能作出合理的解释和决策,能按照制做扇形统计图的步骤绘制扇形统计图。
明确频数分布直方图制作的步骤,会绘制频数分布直方图。
2.能力目标:在获取信息和分析信息的过程中,获取相互交流、相互评价产生新认识的数学活动经验。
初步经历数据的收集与处理的过程,发展初步的统计意识和数据处理能力。
3.情感目标:在统计过程中体会数据的客观真实性,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数学应用意识,初步培养学生以科学数据为依据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扇形统计图、频数分布直方图的绘制和信息获取及分析。
【教学难点】扇形统计图和频数分布直方图的绘制和计算。
第一课时扇形统计图课前准备见PPT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1、扇形统计图是利用__圆_____和___扇形__表示___总体____和部分之间的关系。
2、圆代表的是___总体__,即100%,扇形代表___部分_,圆的大小与总数量无关。
3、扇形统计图能够清楚地表示出各部分在总体中所占的的___百分比_。
4、填空:画一个半径为3厘米的圆,圆周角为(360 )度。
5.计算:360度的20%是多少?360°×20%=72°120度的70%是多少?120°×70%=84°【设计意图】复习扇形统计图的相关知识,为本节课做好铺垫。
二、扇形统计图1.小强是校学生会体育部部长,他想了解现在同学们更喜欢什么球类运动,以便学生会组织受同学们欢迎的比赛.于是他设计了调查问卷,在全校每个班随机选取了10名同学进行调查,调查结果如下:调查问卷你最喜欢的球类运动是()(单选)A.篮球B.足球C.排球D.兵乓球E.羽毛球F.其他球类运动(1)如果你是小强,你会组织什么比赛?你是怎样判断的?(2)喜欢篮球运动的人数占调查总人数的百分比是多少?喜欢足球运动的人数占调查总人数的百分比是多少?排球、乒乓球、羽毛球、其他球类运动所占的百分比呢?上述所有百分比之和是多少?(3)你能用扇形统计图表示上述结果吗?解:根据上述小强的调查数据,可以按如下方法绘制扇形统计图(1)计算各选项人数占调查总人数的百分比,并填在下表中:(2)计算各个扇形的圆心角度数:圆心角度数=360°×该项所占的百分比(3)在圆中画出各个扇形,并标上百分比.思考:在制作扇形统计图时,需要哪些步骤?(1)画圆并计算总量(2)求各部分占总体的比例(3)计算各部分圆心角度数(4)根据度数画扇形(5)填写成分名称,填写百分比【设计意图】通过问题的设置和学生之间的交流,使学生逐步理清自己的思路,体会绘制扇形统计图的步骤和方法。
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上册6.3 数据的表示(第3课时)课件.pptx
探究新知 议一议 制作频数直方图大致步骤是什么?
(1)找出所给数据中的最大值和最小值,求最大值 与最小值的差确定统计量的范围.
(2)确定组数和组距并进行分组.(数据个数在100以 内,一般分5至12组).
(3)统计每组中数据的频数. (4)根据分组和频数,绘制频数直方图.
探究新知
例 为了了解某地区新生儿体重状况,某医院随机调取了该 地区60名新生儿出生体重,结果(单位:克)如下:
在上面的数据中,最小值是149,最大值是172,它们 的差是23,说明身高的变化范围是23 cm.
探究新知
2.决定组距和组数 把所有数据分成若干组,每个小组的两个端点之间的距离
称为组距.
根据问题的需要,各组的组距可以相同或不同.没有固定的
标准,根据具体问题来决定.
本问题中我们作等距分组,即令各组的组距相同.如果从最
身高分组 149 152 155 158 161 164 167 170 ≤x< ≤x< ≤x< ≤x< ≤x< ≤x< ≤x< ≤x< 152 155 158 161 164 167 170 173
频数 2 6 12 19 10 8 4 2
从表中可以看出,身高在155≤x<158,158≤x<161,161≤x <164三个组的人数最多,一共有41人,因此可以从身高在155~ 164 cm(不含164 cm)的学生中选队员.
小值起每隔3 cm 作为一个组,那么由于
最大值 - 最小值 组距
23 3
7
2 3
所以要将数据分成8组:149≤x<152,152≤x<155,…,170≤x
<173.这里组数和组距分别是8和3.
探究新知 3.列频数分布表 对落在各个小组内的数据进行累计,得到各个小组内的数据 的个数(叫做频数).整理可以得到频数分布表.
2020-2021学年北师大版初一数学上册第6章第3节数据的表示课件
制作扇形统计图的一般步骤:
(1)计算各部分占总体的 百分比 。 (2)计算各部分对应的扇形__度__数____. (3)画出扇形统计图。 (4) 标出百分比,名称 (5)写标题
想一想
观察下面的统计图,并回答问题: (1)如果用这个圆代表总体,那么哪一个扇
你能用恰当的统计图表表示该班同学入学时的
英语成绩吗?从你的图表中能看出大部分同学处于
哪个等级?成绩的整体分布情况怎样?
英语成绩情况
成绩 优 良人数 中
25
人数 22 5
3
20
15
10
5
0
优
良
中
成绩
学新号 课引性 别 入身(米高厘)
1
女 167
2
男 162
3
女 165
4
男 160
5
女 165
6
女 167
幸福村果园里的果树
葡萄 梨树
在幸福村的果园里,
1/8的面积种植了葡萄 树,1/4的面积种植了 梨树,1/2的面积种植 了苹果树,其余的面 积种植了桃树.你能根 据这些数据完成下面 的统计图吗?
幸福村果园里的果树
葡萄
梨树
苹果 树
在幸福村的果园里,
1/8的面积种植了葡萄 树,1/4的面积种植了 梨树,1/2的面积种植 了苹果树,其余的面 积种植了桃树.你能根 据这些数据完成下面 的统计图吗?
频数 2
5
14
8
1
自主合作学习
内容:议一议 制作频数直方图大致步骤是什么?
①先计算最大值与最小值的差. ②决定组距与组数. ③决定分点 ④绘制频数分布直方图
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数学6.3数据的表示(3)课件
图的作图方法.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结束放映
典例 & 剖析☞
例1 为了了解某地区新生儿体重状况,某医院随机调取了 该地区60名新生儿的出生体重,结果(单位:g)如下:
3850 3900 3300 3500 3315 3800 2550 3800 4150
2500 2700 2850 3800 3500 2900 2850 3300 3650
3.列频数分布表 挑战 & 自我
在纵轴上,确定单位长度的多少表示频数. 挑战 & 自我 条形图各矩形间有空隙,
4.画频数分布直方图 (3)统计每组中数据出现的次数.
问题:频数直方图具有什么特征? 为了参加全校各个年级之间的广播操比赛,七年级准备从63名同学中挑出身高相差不多的40名同学参加比赛. 将每个长方形上边的中点连起来还可以得到频数分布折线图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结束放映
祝同学们学习进步!
再 见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结束放映
4000 3300 2800 2150 3700 3465 3680 2900 3050
3850 3610 3800 3280 3100 3000 2800 3500 4050
3300 3450 3100 3400 4160 3300 2750 3250 2350
3520 3850 2850 3450 3800 3500 3100 1900 3200
15
点连起来还可以得到频
10
数分布折线图
5
o
149 152 155 158 161 164 167 170 173
2019-2020年七年级数学上册 6.3 数据的表示(第3课时)教案 (新版)北师大版
2019-2020年七年级数学上册 6.3 数据的表示(第3课时)教案(新版)北师大版一、学生起点分析学生的知识技能基础:学生在上一课时已经对频数直方图有了一定的认识,并且通过对条形统计图与频数直方图的对比感受到频数分布直方图的优越性,能更直观分析整体成绩的分布情况,激发学生进一步制作频数直方图的兴趣,为学习本课时良好的认知基础准备.学生活动经验基础:学生在上一课时已经能根据具体问题通过表格和条形统计图对数据进行整理与表示,并通过问题的对比将条形统计图改为频数分布直方图,让学生从中感受频数分布直方图能分析整体成绩的分布情况,有了一定的认识学生能够以积极的态度投入到本节的学习中来,具备了主动参与、合作交流的意识和初步的观察、分析、抽象概括的能力.二、学习任务分析教科书基于学生对数据的收集与整理的基础之上,提出了本课的具体学习任务:对所收集的数据通过制作频数分布直方图描述数据,并能从直方图中尽可能多地获取正确信息,利用数据进行简单的推断,理解频数分布直方图制作步骤.本课《数据的整理与表示》内容从属于“统计与概率”这一数学学习领域,因而务必服务于统计教学的远期目标:“让学生经历数据收集、整理与表示、数据分析以及作出推断的全过程,发展学生的统计意识”,同时也应力图在学习中逐步达成学生的有关情感态度目标.三、教学目标1.能收集与处理数据;2.明确频数分布直方图制作的步骤,会绘制频数分布直方图;3.初步经历数据的收集与处理的过程,发展初步的统计意识和数据处理能力;4.培养勇于提出问题,大胆设计,勇于探索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四、教学过程设计本节课设计了六个教学环节:第一环节:课前准备——问题导入;第二环节:新课引入;第三环节:自主合作学习;第四环节:练习提高;第五环节:课堂小结;第六环节:布置作业.第一环节课前准备活动内容:问题导入师:同学们想一想,你同父母一起去商店买衣服时,衣服上的号码都有哪些,标志是什么?学生:我看到有些衣服上标有M、S、L、XL、XXL等号码.但我不清楚代表的具体范围.适合什么人穿.但肯定与身高、胖瘦有关.师:这位同学很善动脑,也爱观察. S代表最小号,身高在150~155 cm的人适合穿S 号.M号适合身高在155~160 cm的人群着装…….厂家做衣服订尺寸也并不是按所有人的尺寸定做,而是按某个范围分组批量生产.你觉得这种生产方法有什么优点?学校要为同学们订制校服,为此小明调查了他们班50名同学的身高,结果(单位 cm).如下:(投影片)141 165 144 171 145 145 158 150 157 150 154 168 168 155 155 169 157 157 157 158 149 150 150 160 152 152 159 152 159 144 154 155 157 145 160 160 160 158 162 155 162 163 155 163 148 163 168 155 145 172你能按衣服的型号进行数据的整理与表示吗?活动目的:通过第1个活动,希望学生能从自己原有的生活经验出发,引发学生对数据分组整理的思考,体会分组在现实生活中的意义,通过小组交流对数据的整理,引发学生对分组必要性的认识,为新课的自然生成打下基础,必将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活动效果:让学生感受生活中对频数分布直方图的应用,发展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引发对频数分布直方图数据如何分组的思考,并与条形统计图再次对比,同时引发学生学习兴趣.第二环节新课引入活动内容:例1 为了了解某地区新生儿体重状况,某医院随机调取了该地区60名新生儿出生体重,结果如下:(单位:克)3850 3900 3300 3500 3315 3800 2550 3800 41502500 2700 2850 3800 3500 2900 2850 3300 36504000 3300 2800 2150 3700 3465 3680 2900 30503850 3610 3800 3280 3100 3000 2800 3500 40503300 3450 3100 3400 4360 3300 2750 3250 2350 3520 3850 2850 3450 3800 3500 3100 1900 3200 3400 3400 3400 3120 3600 2900将数据适当分组,并绘制相应的频数直方图,从图中反映出该地区新生儿体重状况怎样? 思考以下问题:(1)你认为分组先确定组数还是先确定每组的范围?(2)每组的范围大小都一样吗?(3)你能试着总结绘制频数分布直方图的步骤吗?解:(1)确定所给数据的最大值和最小值:上述数据中最小的是1900,最大的是4160; (2)将数据适当分组:最大值和最小值相差4160-1900=2260,考虑以250为组距(每组两个端点之间的距离叫组距),2260÷250=9.04,可以考虑分成10组; (3)统计每组中数据出现的次数(这个次数被称为频数): (4)绘制频数直方图:2468101214161750200022502500275030003250350037504000(单位:克)人数从图中可以看出该地区新生儿体重在3250克~3500克的人数最多.活动目的:通过一个实际问题的情境,让学生首先通过对问题的思考感知绘制频数分布直方图的基本步骤及先后顺序的确定,由此引出对组距、组数及频数的认识,并且通过频数分布直方图进行决策,从而对归纳步骤打好基础.活动效果:学生在绘制频数分布直方图时能明确步骤的前后顺序,在学生的充分思考后,或者在小组讨论产生认知冲突后,在师生、生生互动中由学生自己相互补充,自己总结.第三环节:自主合作学习(频数分布直方图的绘制)活动内容:议一议制作频数直方图大致步骤是什么?①先计算最大值与最小值的差.②决定组距与组数.③决定分点④绘制频数分布直方图活动目的:通过对上一题的分析与思考,总结出制作频数直方图的步骤.活动效果:在确定完组数与组距后,注意学生对每组范围起始点的确定,要保证不重不漏,同时可以适当缩小或放大起始点,以保证数据落在不落在分点处.第四环节:练习提高活动内容:做一做测量一下你一分钟脉搏跳动的的次数.汇总全班同学的数据,制作频数直方图,看看大多数同学一分钟脉搏跳动的次数处于哪个范围.活动目的:再次熟悉频数分布直方图的绘制步骤,体会频数分布直方图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意义.活动效果:此环节可以放手让学生在小组内进行交流发现的问题,并进行讨论解决,教师可关注有问题冲突小组的讨论过程,并适时予以指导和评判,这样可以更进一步激发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争论后关注频数分布直方图分点的取法.第五环节:课堂小结活动内容:师生互相交流总结(1)如何整理所收集的数据.(2)频数分布直方图绘制的基本步骤(3)根据统计图表信息,提出合理化建议.活动目的:鼓励学生结合本节课的学习和操作过程,谈自己的收获与感想(学生畅所欲言,教师给予鼓励)及需要注意的问题.活动效果:学生畅所欲言自己的切身感受与实际收获:绘制频数分布直方图的步骤.第六环节:布置作业必做题:课本习题6.5 1、2、选做题:人们常用人均读书经费来反映一个地区对文化建设投入的情况,我国30个城市2011年人均读书经费的统计数据如下.(单位:元)北京731 南宁100 长春101 重庆302 乌鲁木齐171青岛425 深圳584 合肥192 武汉184 上海790兰州170 呼和浩特206 广州483 天津440 郑州197南京292 福州349 洛阳127 南昌117 贵阳166吉林76 海口183 济南205 昆明234 西安126成都160 哈尔滨249 石家庄228 长沙155 沈阳237(1)将以上数据进行如下分组,并填写表格:(2)画出频数分布直方图.四、教学反思1.结合“先学后教,以学定教”“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动起来,真正参与到课堂中来”.先通过问题引入,感受其在现实生活中的意义,然后结合具体例子进行分析初步掌握制作频数分布表的基本步骤.在课上老师要关注学生讨论产生的问题.2课堂将立足于学生的“学”,要求学生多思考,主动探究,主动获取知识.设想采用探究式教学方法.通过教师的引导,启发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在课堂上多活动、多思考,主动参与到整个教学活动中来,使学生真正成为教学的主体,体会参与的乐趣,成功的喜悦,感知数学的奇妙.3. 在教学中组织学生参与“思考——交流——总结”,学生小组内讨论交流,老师归纳总结,形成知识体系.解答问题的主要方式是学生回答,学生补充,教师再补充.通过问题解答使学生进一步巩固对知识的掌握,加强对知识的理解,并进一步规范学生的解题思路,培养学生团结协作和勇于探索的精神.附件:本课时学案学习目标:1.能绘制频数分布直方图;2.能根据数据处理的结果,作出合理的决策;3.能从各种图表中准确地获取信息.活动1:问题引入学校要为同学们订制校服,为此小明调查了他们班50名同学的身高,结果(单位 cm).如141 165 144 171 145 145 158 150 157 150 154 168 168 155 155 169 157 157 157 158 149 150 150 160 152 152 159 152 159 144 154 155 157 145 160 160 160 158 162 155 162 163 155 163 148 163 168 155 145 172若S码适合身高在140-145的同学,M码适合身高在145-150的同学,以此类推你能按衣服的型号进行数据的整理与表示吗?(规定140-145为大于等于140小于145)活动2:新课引入为了了解某地区新生儿体重状况,某医院随机调取了该地区60名新生儿出生体重,结果如下:(单位:克)3850 3900 3300 3500 3315 3800 2550 3800 41502500 2700 2850 3800 3500 2900 2850 3300 36504000 3300 2800 2150 3700 3465 3680 2900 30503850 3610 3800 3280 3100 3000 2800 3500 40503300 3450 3100 3400 4360 3300 2750 3250 23503520 3850 2850 3450 3800 3500 3100 1900 32003400 3400 3400 3120 3600 2900将数据适当分组,并绘制相应的频数直方图,从图中反映出该地区新生儿体重状况怎样?思考以下问题:(1)你认为分组先确定组数还是先确定每组的范围?(2)每组的范围大小都一样吗?(3)你能试着总结绘制频数分布直方图的步骤吗?阅读课本例题的解答过程后,刚才所思考的问题明白了吗?你还有新的疑惑吗?活动3:小组合作学习仿照课本例题解答若将组数分为8组如何完成?完成后归纳制作频数直方图大致步骤是什活动4:练习提高测量一下你一分钟脉搏跳动的的次数.汇总全班同学的数据,制作频数直方图,看看大多数同学一分钟脉搏跳动的次数处于哪个范围.活动5:自主反馈1.在数字“10110011100011110000”中“1”出现的频数是______ ,“0”出现的频数是______.2.一个射击选手,连续射靶10次,其中1次射中10环,3次射中9环,5次射中8环,1次射中7环,射中______环的频数最大,其频数是______.3.下面是某班同学身高的统计表:(1)请选择适当的组距绘制相应的频数分布直方图.(2)该班学生中,身高在哪个范围的人数最少?相应的频率是多少?(3)如果规定该年龄段少年身高大于160cm的为发育良好,•请估计该班所在年级的500名学生中,发育良好的学生人数.活动6:学习反思我的收获:我的疑惑:2019-2020年七年级数学上册 6.3 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教案浙教版1994~1996年我国钢产量统计图教学。
【最新北师大版精选】北师大初中数学七上《6.3 数据的表示》word教案 (4).doc
数据的表示第1课时扇形统计图【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会依据已知数据绘制扇形统计图,理解扇形统计图的含义和特点,能从扇形统计图中获取正确的信息,并能作出合理的解释推断.过程与方法探索扇形统计图中圆心角的求法并计算,在从扇形统计图中获取信息的过程中学会相互交流、相互评价.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进一步学习从数据中获取有关信息,学会用数据说话.学会和他人一起完成调查活动,体会其中的乐趣.【教学重难点】重点:绘制扇形统计图,理解扇形统计图的特点.难点:从扇形统计图中获取有用的信息,利用数据进行分析,作出判断.【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如果你是体育委员,准备组织全班同学去观看一场球类比赛,为了吸引尽可能多的同学参与,你会组织观看什么比赛?要想回答上面的问题,我们需要收集数据,利用统计图形象地表示收集到的数据,今天我们将学习一种统计图——扇形统计图.师:大家在小学已经学过扇形统计图,有印象吗?是怎样的一个图?学生发表看法.师:(展示)一个扇形统计图,你能从图中获得有用的信息吗?学生回答.师:哪种球类运动最受欢迎?哪两种球类运动受欢迎的程度差不多?图中的各个扇形分别代表了什么?你认为图中的各个百分比是如何得到的?所有的百分比之和是多少?学生回答.师:用圆和扇形分别代表关于总体和各个组成部分数据的统计图叫做扇形统计图(或称饼形图),特点是能直观地、生动地反映各部分在总体中所占的比例.扇形统计图有什么特点?1.圆代表总体.2.扇形代表总体中的不同部分.3.扇形的大小反映部分占总体的百分比.师:你知道扇形统计图是怎样制作的吗?学生动手制作,教师巡视指导.二、例题讲解【例】下表是某市2014年3月的气象资料某市2014年3月天气状况的统计表(1)请根据上表计算晴天、阴天、雨天的天数和它们各自占总天数的百分比(精确到0.1%);(2)绘制扇形统计图.解:(1)由表可得,该市2014年3月晴天11天,阴天12天,雨天8天,它们占总天数的百分比分别为35.5%,38.7%,25.8%;(2)先求出有关扇形的圆心角的度数.360°×35.5%≈128°,360°×38.7%≈139°,360°×25.8%≈93°.即表示晴天天数、阴天天数、雨天天数的扇形的圆心角的度数分别为128°,139°,93°.扇形统计图如图所示.该市2014年3月晴天、阴天、雨天天数的扇形统计图想一想:你还可以用其他统计图来表示本例中这个月的天气情况吗?各有什么优缺点?三、巩固练习某校七(3)班共有学生54人,学习委员调查了班级学生参加课外活动的情况(每人只参加一项活动).其中,参加读书活动的有18人,参加科技活动的占全班总人数的,参加艺术活动的比参加科技活动的多3人,其他同学参加体育活动,则在用扇形表示参加各项课外活动人数与全班总人数之间的关系的扇形统计图中,表示参加体育活动人数的扇形的中心角是度.【答案】100第2课时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会将收集的数据进行分组整理.2.能根据实际事例中收集的数据找出合适的分组方法.3.参与收集、整理数据的活动,从中体验收集、整理数据的必要性,并培养缜密、细致的学习习惯.过程与方法经历整理简单的数据的过程,体会统计思想,学会用“数据”说理的方法发展运用简单的统计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悟到数学知识的内在联系及其巧妙的逻辑之美,增强审美意识.【教学重难点】重点:数据整理的方法.难点:数据整理的方法.【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师:请同学们做一次“你最喜欢的文娱节目形式”调查,并展示收集到的数据,你能一下就看出喜爱哪一种文艺节目形式的同学最多吗?学生发表看法.师:收集到的原始数据,一般比较散乱,很难从中获取需要的信息,因此,要对数据进行整理,这是我们本节课的内容.注意:1.在用表格整理数据时,一定要做到分类清晰,不重复,不遗漏.2.要统计各组的数目之和是否与数据总数相等以及百分率之和是否为100%来检验分组是否正确.师:有了上面的统计表,我们能否回答上面的问题?你能根据它合理地安排节目吗?学生发表看法.变式训练:在一次数学测验中,某班40名同学的数学成绩如下:89,87,97,92,61,93,80,89,73,79,75,76,81,76,88,82,79,64,69,91,85,92,81,60,63,67,82,70,73,64,54,58,62,66,70,54,52,65,63,71.请你将上述数据进行整理.学生尝试练习.教师巡视指导.师:在整理的过程中出现了什么问题?你是如何解决的?学生回答.师:我们还可以进一步把整理的数据制成一些统计图来直观地表达数据的某些特征,使大家看到统计图后便一目了然.师:条形统计图是如何制作的呢?学生发表看法.师:(1)条形的宽度要一致,间隔要一致;(2)按照各组数据数量的大小来确定条形的长短,并注明数量;(3)垂直的射线上,要根据数据数量的具体情况确定单位长度表示多少,你能利用条形统计图回答上面的问题吗?学生举手回答.二、讲授新课将上面练习所得的统计表制成对应的条形统计图.学生动手制作,展示成果.教师指导、评论.师:折线统计图也是我们进行统计的图表之一.(展示)你知道折线统计图是怎样画成的吗?学生交流,并发表看法.师:用一个单位长表示一定的数量,根据数量的多少找出各点,然后把各点用线段顺次连接起来.变式训练:小明这学期数学连续6次的单元测试成绩为75,70,78,85,90,93,你能把它们制成折线统计图吗?学生动手制作,教师巡视指导.师:数据范围与0相差很远时纵轴可用折线表示.就你制作的折线统计图,对小明同学这学期的数学成绩发表看法.学生回答.师:请同学们分别说说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学生举手回答.师:条形统计图中很容易看出各种数量的多少,而折线统计图不但可以表示出数量的多少,还能够清楚地表示出数量增减变化的情况.三、例题讲解【例1】根据2010年第6次全国人口普查,我国四个直辖市北京、上海、天津、重庆的人口依次约为1961万人,2302万人,1294万人,2885万人.请绘制2010年第6次全国人口普查中四个直辖市人口的条形统计图.解:列出统计表如下表所示.画出条形统计图如图所示:2010年第6次全国人口普查中四个直辖市的人口统计图注意:画统计图时要写上统计图的名称请根据上表绘制折线统计图,并回答下面的问题:(1)相邻的两个月中,哪两个月的产量增长最快?这两个月之间月产量增长率是多少(精确到0.1%)?(2)第四季度比第三季度的产量增加了百分之几?解:所求折线统计图如图所示.(1)如图,折线的各条线段中,10月至11月间的线段最陡,也就是说,从10月到11月的月产量增长最快,这两个月月产量的增长率为≈29.6%;(2)=≈67.3%.答:第四季度比第三季度的产量增加了67.3%.四、课堂小结师:通过本节课的探讨学习,你获得了哪些新的知识?你认为你有哪些方面的进步?学生发言,教师点评.。
北师大初中数学七上《63数据的表示》word教案(2)
第六章数据的收集与整理 3 数据的表示第2课时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绘制简单的频数直方图进行数据表示与处理,作出合理的判断和预测.教学难点:根据数据处理的结果,获取有用信息,解决实际问题.学情分析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已经初步经历了数据收集的过程,并会对收集的数据进行简单的表示与处理,统计意识和数据处理能力得到初步发展,对数学的应用价值有了感性上的体会,初步具备了一定的识图能力和分析、抽象概括的能力,也接触了许多统计方面的实例,因此本节课采取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逻辑推理能力,积累丰富的活动经验,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展开思维,进一步理解观察、类比、分析等数学思想方法.教学目标1.了解频数与频数直方图的概念,并能初步绘制简单的频数直方图.2.经历数据的处理过程,作出合理的判断和预测,解决实际问题.3.让学生进一步体会数据处理与表示的重要性,结合具体情境体会统计对决策的应用价值.教学方法结合学生生活实际,以引导发现法为主,讨论、演示法为辅,设计“实验——观察——讨论”的教学方法,使学生通过直观情境观察和自己动手实验,从自己的实践中获取知识,并通过讨论来深化对知识的理解,即情感感悟——引导发现——直观演示——设疑诱导.教学过程一、提出问题,引入新课设计说明通过创设学生所熟悉的问题情境,让学生体验所学知识与现实世界的联系,引起学生对学习内容的兴趣.所提出的问题(1),是对前面所学的数据表示方法的回顾,也是本节课所学的新内容——频数直方图的基础,问题(2)的设计主要是为切入课题并进行下一步的新知探究做好准备.学号性别身高/cm入学成绩语文数学英语1女1678188优2男1627885良3女1658690优4男1608199中5女1659486优6女1678375良7女1658894优8男1667998优9女1597265中10男1698697优11男1689196优12男1588093良13男1608589优14女1599084优15女1629189优16女1628385优17女1578680优18女1609293优19男1648389优20女1617577良21男1628697优22男1649191优23女1638782优24男1548288优25男1726870中26男1538895优27男1568087优28男1638281优29男1647875良30女1618987优师生活动: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发表自己的见解.由于英语成绩仅分为三个等次,因此,用统计表或条形统计图均可以简洁表示英语成绩.教学说明教学中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参与性,放手给学生完成问题的思考与解答,只要学生的想法合理即给予肯定与鼓励.由问题1的易于解决,到问题2中学生产生的困惑,教师不失时机地引入课题,无形中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二、合作交流,探索新知设计说明利用多媒体出示解决上面问题1时所列的统计表与条形统计图,进一步引出频数概念.然后再用同样的方式解答问题2,列表与所画条形图非常复杂.这样引导学生尝试把复杂的数据进行分段简单化处理,进而探索得到新知——频数直方图.英语成绩优良中人数(频数)225 3这里的“人数”表示优、良、中出现的频繁程度,因此也称为频数.语文成绩/687275787980818283 分人数11121222 3语文成绩/858687888990919294 分人数14121131 1师生活动:教师鼓励学生想出自己的方法解决问题,并引导学生借鉴英语成绩的表示,将语文成绩类似地作分段处理,再画统计图表进行表示,从而得到频数分布直方图的知识.成绩/分60~7070~8080~9090~100人数(频数)1518 6注:这里的60~70表示大于等于60同时小于70.其他类似记号含义相同.明晰新知:1.我们把上图的横轴略作调整,得到下图.像这样的统计图称为频数直方图.2.频数直方图是一种特殊的条形统计图,它将统计对象的数据进行了分组,画在横轴上,纵轴表示各组数据的频数.3.如果样本中数据较多,数据的差距也比较大时,频数直方图能更清晰、更直观地反映数据的整体状况.教学说明本环节教学主要采取学生讨论交流的方式,教师是倾听者,应积极参与学生的讨论,适时进行点拨,帮助学生准确的归纳结论.三、巩固提高,熟练技能 设计说明本环节设计了两个练习题,充分利用例题表格中的其他数据信息,进行对应训练,巩固新知.同时,让学生较完整的独立绘制频数直方图,也为下一课时中学习频数直方图的绘制步骤做好准备.练习1:请将前面表格中的数学成绩按10分的距离分段,用频数直方图表示. 练习2:请将前面表格中的身高数据按3 cm 分段,用频数直方图表示. 师生活动: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教师巡视,适当点拨,做好辅导工作. 成绩/分 60~70 70~80 80~90 90~100 人数(频数) 1 4 14 11身高/cm 153~156156~159 159~162162~165 165~168 168~171 171~174人数(频数)2379621四、应用提高,设计方案 设计说明本环节属于较高层次的训练,提出了一个现实问题,要求学生设法解决,希望学生能够通过统计活动收集数据、解决问题,从而体会统计的应用,培养学生主动应用统计的意识.图①图②图③师生活动:教师组织学生讨论交流,合理作答.教学说明对于各种牌子的雪糕应进多少,学生可能有各种想法,但都必须基于对李大爷所卖雪糕数量的统计.另外,学生为李大爷设计的进货方案可以是多样的,只要与图③中的数据基本相符即可.五、积累与总结1.频数及频数直方图等概念.2.初步绘制频数直方图.3.会选择合理的表示方式来表示数据.利用频数分布直方图、图表、扇形区域分布图等表示所收集的数据情况.评价与反思本节课以贴近学生生活的统计实例,课题的切入与新知的探索过渡巧妙、自然,引导学生通过合作、探索的学习方式获取了统计学中的“频数”“频数直方图”的概念,初步掌握了频数直方图的简单绘制方法.在统计频数和画频数直方图的过程中,引导学生既进行定性的分析,又进行定量的分析,培养学生严谨的学习态度.教学过程有学生的观察感受、独立思考,有师生的合作交流、问答小结,学生的实践能力得到了发挥和展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键字】七年级
示范教案
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绘制频数直方图.
教学难点:将一组数据正确地进行分组并画频数直方图.
学情分析
认知根底:学生在上一节已经学习了频数的概念,经历了数据收集、整理与简单推理的活动过程,并在作出推测的过程中,绘制简单的频数分布直方图.
活动经验根底:学生虽然有一定的作图根底,但对于如何绘制频数直方图还比较陌生,绘图也不熟练,对频数在生活中的作用认识不够深刻,有待进一步提高.教学目标
1.能根据数据绘制相应的频数直方图.
2.能根据数据处理的结果,做出合理的判断和预测,从而解决实际问题,并在这一过程中体会统计对决策的作用.
教学方法
教为主导,学为主体,采取交流探讨式,启发学生主动探究,大胆作出判断.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现场调查:学校要为同学们订制校服,现场调查班内50名同学的身高,结果(单位: cm)如下:
141165144171145145158150157150154168168155
155169157157157158149150150160152152159152
159144154155157145160160160158162155162163
155163148163168155145172
表(一)
现场收集数据,并提出以下问题:
1.你知道服装店是按什么规格销售服装的吗?
2.实际做校服时有必要按每个人的身高进行制做吗?
身高/cm141142143144145146147148149150151
学生数
身高/cm152153154155156157158159160161162
学生数
身高/cm163164165166167168169170171172173
学生数
学生讨论交流,总结:
衣服上标有M、S、L、XL、XXL等号码,一般按号码销售,S代表最小号,身高在150~155 cm的人适合,M号适合身高在155~160 cm的人群着装……厂家做衣服订尺寸并不是按所有人的尺寸定做,而是按某个范围分组批量生产.
教学说明
通过以上问题的处理,使学生体会到将数据分组的必要性.在收集数据时,要注意取整数,可作规定如采取四舍五入法,或采取去尾法,总之标准要统一,问题提出后,可让学生讨论交流,发表自己的意见.
二、合作交流,探索新知
设计说明
在讲解如何分组时,由于分组是学生初次接触,非常陌生,在计算组距和组数时,又比较复杂,所以没有对学生采取“硬性灌输”的方式,而是通过呈现一位学生的做法,帮助学生初步对分组和确定组距的步骤有所了解,然后再启发学生根据对这位同学做法的认识,通过讨论,总结归纳绘制频率直方图的方法和步骤.
1.想一想:如何处理这组数据,根据需要将数据分组呢?
分组组数的确定,不仅与数据多少有关,还与数据的取值情况有关.在实际决定组数时,常有一个尝试过程:先定组距,再计算出相应的组数.看看这个组数是否大致符合确定组数的经验法则.在尝试中,往往要比较相应几个组距的组数,然后从中选定一个较为合适的组
144 cm 以下145~149
cm
150~154
cm
155~159
cm
160~164
cm
165~169
cm
170
cm
以上
3691695 2
生:先分组,再得到相应各组的学生人数.
师:根据上表绘制统计图(如下).(投影片)
当收集的数据连续取值时,我们通常将数据分组,然后再绘制频数直方图.
点评:数据越多,分的组数也应越多,当数据在100以内时,通常按照数据的多少,分成5~12组.
2.教材“议一议”.
讨论结果:(1)找出这组数据中的最大值和最小值,并求它们的差.
(2)按照数据的特点确定组距和组数.
(3)确定分点.
(4)列频数分布表.
(5)画频数直方图.
注意:在绘制频数折线图时,可以直接在图上取点、连线,也可以直接绘制折线图.但不管怎样,所取点应在“条形”或所取区间的正中,这样可使得折线图更为直观地反映频数分布的直观情况,否则整个图形就可能向左或向右偏移,造成一定的视觉误导.教师帮助学生作如下总结:我们在收集到一些数据后,一定要选择合理的表示方式表示所收集的数据.常用表格与图表两种方式,何时用哪种方式,应根据我们研究问题的侧重点来定,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不要生搬硬套,应多总结、提炼研究问题的思想和方法,不要一味去模仿,只要多动脑去思考,相信同学们会创新出更好的方法.
教学说明
学生一般应该能从小亮的图中估计出班内同学身高的平均值,当然方法是多种多样的,例如,可能有学生说身高在150~160 cm的学生最多,而两边的学生数大致相当,据此可以估计出平均数应在155~160 cm之间,可能是157 cm左右,只要学生的说法有道理,就应给予鼓励.
三、巩固提高,熟练技能
设计说明
此练习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巩固绘制(连续型)统计量的频数直方图的一般步骤,同时通过处理学生身边熟悉的实例,体会统计的应用意识,培养学生主动应用统计的学习习惯.储蓄所太多必将增加银行支出,太少又难以满足顾客的需求.为此,银行在某储蓄所抽样调查了50名顾客,他们的等待时间(进入银行到接受受理的时间间隔,单位min)如下:
15 20 18 3 25 34 6 0 17 24 23 30 35 42 37 24 21 1 14
12 34 22 13 34 8 22 31 24 17 33 4 14 23 32 33 28 42
25142231423426142540142411
(1)将数据适当分组,并绘制相应的频数直方图.
(2)这50名顾客的平均等待时间是多少?根据这个数据,你认为应该给银行提什么建议?
解:(1)①先计算最大值与最小值的差.在上面的数据中,最大值为42,最小值为0.
分组5min
以下
6~10
min
11~15
min
16~20
min
21~25
min
26~30
min
31~35
min
36~40
min
41min
以上
合计
频数1231113101150
绘制频数直方图(如图),学生完成下图.
(2)提示:50名顾客平均等待时间x =x 1+x 2+…+x n n
(n =50).略. 教学说明
在学生练习本题之前,可适当提醒学生注意绘制频数直方图的一般操作方法,另外要引导学生观察图表得知顾客等待时间主要集中在20 min 左右,时间太长,因此建议银行从客观上要增加储蓄网点,从主观上来说要让营业员提高工作效率.
四、积累与总结
本节课学习了如下内容.
1.如何整理所收集的数据.
2.将数据用适当的统计图表示出来.
(1)表格形式. (2)频数直方图.
3.各种统计图、表的优、缺点.
4.根据统计图表信息,提出合理化建议.
五、拓展练习
1.国家规定“中小学生每天在校体育活动时间不低于1小时”.为此,某市就“你每天在校体育活动时间是多少”的问题随机调查了辖区内300名初中学生.根据调查结果绘制成的统计图(部分)如图所示,其中分组情况是:
A 组:t <0.5 h ;
B 组:0.5 h ≤t <1 h ;
C 组:1 h ≤t <1.5 h ;
D 组:t ≥1.5 h.
请根据上述信息解答下列问题:
(1)C 组的人数是___________;
(2)本次调查数据的中位数落在_______________组内;
(3)若该辖区约有24 000名初中学生,请你估计其中达到国家规定体育活动时间的人约有多少?
2.在学校开展的“献爱心”活动中,小东同学打算在暑假期间帮助一家社会福利书店推销A ,B ,C ,D 四种书刊.为了解四种书刊的销售情况,小东对五月份这四种书刊的销售量进行了统计,小东通过采集数据,绘制了两幅不完整的统计图表(如图),请你根据所给
出的信息解答以下问题:
(1)填充频率分布表中的空格及补全频数直方图; (2)若该书店计划订购此四种书刊6 000册,请你计算B 种书刊应采购多少册较合适?
(3)针对调查结果,请你帮助小东同学给该书店一条合理化的建议. 书刊种类 频数 频率
A 0.25
B 1 000 0.20
C 750 0.15
D 2 000
答案:1.解:(1)120 (2)C (3)达到国家规定体育活动时间的人数约占120+60300
×100%=60%.
所以,达到国家规定体育活动时间的人约有24 000×60%=14 400(人).
2.解:(1)1 250 0.4 (图略)
(2)6 000×0.2=1 200(册).
(3)说明:只要合理即可.略.
评价与反思
引例贴近学生生活,让学生亲历数据的收集与处理过程,印象更加深刻,分组时没有硬性灌输,而是举例让学生体会分组的必要性,教学环节结构紧凑、层层递进,首先启发学生意识分组——帮助学生认识分组——鼓励学生尝试分组,一步步突破难点,突出重点,收到了较好的效果.不足之处在于所举实例及练习应再丰富些,更加贴近学生生活,引起学生共鸣.
此文档是由网络收集并进行重新排版整理.word 可编辑版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