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湖生态建设与水质处理方法

合集下载

人工湖生态建设及水质处理措施

人工湖生态建设及水质处理措施
化、美化水体,而且可以通过它们
吸收、转化和输出水中的营养盐,
螺狮对水质的净化功能;红鲤为
底层鱼,喜攻底泥,会加速底泥的
再悬浮,使水变浑,影响透明度。
草鱼在水草未充分发展时不宜
放,以免破坏水生植被,但在植草
发展过密时,可投放2一3尾,以
去除与转化过多水草。还可在水
体中适时投放螂鱼、鲤鱼等杂食
狮等动物,延长食物链,提高生物
体中污染质总量与浓度降低
到预期的要求后,再调整输
入与输出的途径和量,维持
新的收支平衡。为此,要结合
多途径、多措施,包括污染质
的迁移、转化、转化后产品的
利用及输出等环节形成一链
网系统。各环节相互联系、互
为因果,成一系统。否则,仅
以孤立的单一环节是难以维
增加输出,减少输入,增支节收,
形成新的不平衡,化解淤积:待水
上均可生长,其根系发达且深,有
固岸护坡、防浪击、防岸坡坍塌的
作用。岸坡上种植这些植物可形
成环湖的过滤带,对地表径流流
入湖中的水起过滤作用,阻拦并
吸收、转化、积累输入的部分有机
质及营养盐,再通过收割利用,移
出水体,有利水体自净,营养盐收
度。若用换水来改善水质
状况,在水资源匾乏的今
天,既不经济又不利于可
持续发展。目前已有研究
者对生态工程措施治理富
营养化的水体进行过理论
研究,并已成功地应用于
实际治理工程。但此类应
用主要在大型的天然水体
水质恶化的治理,将其应
用于小型人工湖治理的实
例尚未见报道。因此在建
设人工水景时应首先考虑

人工湖水处理方案

人工湖水处理方案

人工湖水处理方案简介人工湖是一种由人工建设的湖泊。

在城市和工业发展中,人工湖被广泛用于供水、防洪、景观等方面。

然而,由于污水排放、农业投入和其他人类活动的影响,人工湖的水质常常受到污染。

为了保护人工湖的生态环境和水质,需要采取相应的湖水处理方案。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用的人工湖水处理方案。

1. 水源管理人工湖的水源管理是保证湖水质量的基础。

在建设人工湖之前,首先需要选择一个适宜的水源。

水源应该保持干净、清澈,还要考虑水流量和水质的稳定性。

如果水源水量不稳定,可能会导致湖泊干涸或水流过低,进而影响湖水质量。

因此,进行水源管理是确保人工湖水质的第一步。

2. 沉淀池沉淀池是人工湖水处理的一种常见方法。

沉淀池通过引导水流的方式,让水中的固体颗粒沉积在池底,从而净化水质。

沉淀池一般位于水流缓慢或静止的区域,水流进入沉淀池后会减速,从而使颗粒沉淀下来。

沉淀池还可以去除水中的悬浮物、污泥和重金属离子等。

然后,经过沉淀池处理的水流会继续流入下一个处理环节。

3. 植物过滤器植物过滤器是一种利用水生植物的能力来净化水质的方法。

在人工湖的下游设置植物过滤器,将水流引导到经过植物过滤器处理的区域。

水生植物通过吸收水中的营养物质,如氮、磷等,来生长和吸引有害物质。

同时,水生植物的根系还可以增加水土接触面积,提高水中氧气的含量。

经过植物过滤器处理的湖水质量将得到明显改善。

4. 生物过滤器生物过滤器是一种利用微生物来净化水质的方法。

在人工湖的水流路径中设置生物过滤器,将水流引导经过生物过滤器处理。

微生物在生物过滤器中通过一系列生化反应将有害物质分解为无害物质。

这种方法适用于处理有机物、氨氮等物质含量较高的湖水。

生物过滤器还需要一定的氧气供给,以维持微生物的生活活性。

因此,一些人工湖会采用增氧装置来提供氧气。

5. UV消毒UV消毒是一种物理方法来杀灭湖水中的微生物,常用于处理人工湖中的细菌和病毒。

UV消毒设备将紫外线照射到湖水中,击穿微生物的细胞壁,从而杀死它们。

人工湖环境保护技术与维护措施分析

人工湖环境保护技术与维护措施分析

人工湖环境保护技术与维护措施分析人工湖是人们用人工手段建造的湖泊,通常用于城市景观建设、水资源的调节和保护等目的。

然而,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人工湖的环境保护和维护问题也越来越受到关注。

本文将从环境保护技术和维护措施两个方面进行分析。

一、环境保护技术1.水质监测和调控:人工湖的水质是其环境保护的关键。

可以采用常规监测手段,如采样分析和水质检测设备,及时掌握水质状况。

对于水质问题,可以采取相应的调控措施,如增加水流量、提高水质净化设施的处理效率等。

2.植物修复和绿化:在人工湖的周围植被带和湖底可以种植水生植物,如芦苇、菖蒲等,利用它们的吸附作用和光合作用净化水质。

此外,还可以通过陆地绿化增加湖泊周围的植被覆盖率,防止水土流失和增加生物多样性。

3.生态补给和生物控制:人工湖中可以引入一些合适的水生生物,如鱼类和藻类,来调节水质和生物群落结构。

鱼类可以食用底泥中的有机物,缓解水体富营养化问题;而藻类则可以吸收水中的氮磷等营养物质,避免富营养化。

此外,通过引入一些天敌物种,可以控制人工湖中的害虫数量,维持生态平衡。

4.隔离和减少污染源:人工湖周围环境的污染源可能对湖水质量产生直接影响。

在人工湖周围设置隔离带或安装屏障,可以有效阻止污染源的直接进入湖水。

同时,还需要加强对周边活动的监管和管理,减少人为因素对湖泊环境的影响。

二、维护措施1.定期巡查和清理:定期巡查人工湖的水质、植被和设施等,及时发现并处理问题。

对于水体中的漂浮物、底泥和浮游植物等,应定期清理和清除,保持湖水的清洁。

2.设施维护和更新:人工湖的设施如泵站、过滤设备和增氧装置等需要定期维护和检修,确保其正常运行。

如果设施过时或破损,应及时更新和修复,以提高运行效率。

3.环境教育和意识提升:加强对周边居民和游客的环境教育,提高环保意识和保护湖泊的责任感。

可以组织开展环境宣传活动、举办环保讲座等,让更多的人了解人工湖的重要性以及保护方法。

4.建立完善的管理机制:人工湖的环境保护需要有专门的管理机构进行统一管理和调度。

人工湖水处理方案

人工湖水处理方案

人工湖水处理方案引言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人口的增加,水资源的紧缺和水污染问题日益突出。

人工湖作为城市环境建设的一部分,不仅可以改善城市生态环境,还可以提供水资源。

然而,由于湖水内部生态系统的复杂性和外界因素的干扰,人工湖水常常遭受污染。

本文将介绍一种人工湖水处理方案,以解决湖水污染问题。

1. 湖水污染问题的现状分析在人工湖中,水质污染主要来自于城市排放的污水、农业化肥和工业废水的流入。

这些污染物包括有机物、营养物和重金属等,严重影响了湖水生态系统的稳定和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湖水污染问题的现状分析是制定人工湖水处理方案的基础。

2. 湖水处理方案的选择为了有效解决人工湖水污染问题,需要综合考虑水体中的不同污染物。

我们提出以下处理方案:2.1 湖水流动增氧湖水流动增氧是一种常用的湖泊水体修复方法。

通过增加湖水的流动性,增加湖水和大气之间的接触面积,从而提高湖水中溶解氧的含量。

溶解氧是维持湖泊生态系统正常运行的重要因素,能够促进水中生物的呼吸作用和有机物的分解。

因此,增氧处理可以改善湖水氧气供应,促进水中有机物的降解,减少水体富营养化和异味的产生。

2.2 生物修复生物修复是一种利用特定的生物群落来处理湖水污染问题的方法。

生物修复可以通过调整湖水中的生物组成和结构,促进湖水中有益微生物的生长和繁殖,从而降低湖水中的污染物浓度。

例如,可以引入一些水生植物种类,如浮萍、莲花等,利用其吸附和转化污染物的特性,净化湖水中的有机物和重金属等污染物。

2.3 化学处理化学处理是一种利用化学物质来处理湖水污染问题的方法。

常用的化学处理方法包括净化剂添加、沉淀剂添加和氧化剂添加等。

净化剂可以通过吸附、絮凝和降解等作用,将湖水中的有机物和重金属等污染物去除或转化为无害物质。

沉淀剂可以加速湖水中悬浮固体的沉降,减少水体中的浊度和悬浮物。

氧化剂可以氧化湖水中的有机物,促进有机物的分解和降解。

3. 湖水处理方案的实施湖水处理方案的实施需要考虑以下几个环节:3.1 方案设计和选择根据具体的湖水污染情况和处理需求,选择合适的湖水处理方案。

人工湖水体环境保护

人工湖水体环境保护

人工湖水体环境保护人工湖是指由人为修建的湖泊,在现代城市建设中越来越常见。

人工湖作为城市绿化和水资源利用的重要手段,不仅美化了城市环境,还提供了休闲娱乐和水资源供应的功能。

然而,随着城市的快速发展,人工湖水体环境面临诸多挑战和威胁。

本文将从源头控制污染、湖泊生态修复和科学管理等方面,探讨人工湖水体环境保护的策略和措施。

一、源头控制污染为了保护人工湖水体环境,首先应该从源头控制污染物的排放。

工业废水、农业农药和生活污水等都是主要的污染源。

政府应加强对工业和农业生产过程中废水排放的监管,确保排放达标。

同时,加强城市污水处理设施的建设与运维,提高处理效率,减少对湖泊水体的污染。

此外,加强对农业农药的合理使用和管理,减少化学物质对湖泊水质的影响。

二、湖泊生态修复人工湖水体环境保护的核心是湖泊生态的修复和保护。

采取生态修复措施可以恢复湖泊的自净能力,维持湖泊生态的健康发展。

首先,应该加强湖泊周边的生态环境建设,植被覆盖率足够可以减少污染物的输入。

其次,引入适宜的水生植物,如荷花、莲藕等,可以吸收水体中的营养物质,起到净水作用。

此外,注重湖泊鱼类的养殖和管理,鱼类可以帮助清除水体中的底泥和浮游生物,从而提高水质。

三、科学管理科学管理是人工湖水体环境保护的重要环节。

政府和相关管理部门应该制定严格的管理制度和规范,加强监测和评估,确保湖泊水体环境的良好状态。

建立完善的河流治理体系,做好流域综合治理工作,避免外来污染物的输入。

此外,加强社区和居民的环境保护宣传和教育,提高公众的环境意识和参与度,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保护人工湖水体环境的良好氛围。

结论人工湖水体环境保护是当前城市建设中的重要任务。

通过源头控制污染、湖泊生态修复和科学管理等措施,可以实现人工湖水体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和保护。

政府、社会和个人都应发挥积极作用,形成合力,共同保护人工湖水体环境,为人们营造一个美丽宜居的城市环境。

人工湖水生态工程施工方案

人工湖水生态工程施工方案

一、工程背景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水体污染问题日益严重,为改善城市生态环境,提高居民生活质量,本项目对人工湖进行水生态工程施工,以恢复和改善水生态环境。

二、工程目标1. 提高人工湖水环境质量,使水质达到地表水IV类标准。

2. 优化人工湖生态系统,提高生物多样性。

3. 增强人工湖的景观效果,提升城市形象。

三、工程内容1. 水质净化工程(1)设置人工湿地系统,利用植物、微生物等生物净化水质。

(2)建设曝气系统,增加水体溶解氧,改善水质。

(3)实施底泥疏浚,清除底泥污染物。

2. 生态修复工程(1)恢复湖岸植被,提高湖岸生态稳定性。

(2)建设生态浮岛,增加水生植物种类,丰富水生生物多样性。

(3)设置鱼道,方便鱼类洄游,提高生物多样性。

3. 景观提升工程(1)改造湖岸景观,建设亲水平台、观景平台等。

(2)设置景观照明,增强夜间景观效果。

(3)完善周边配套设施,如停车场、休息区等。

四、施工方案1. 施工组织(1)成立项目领导小组,负责项目整体规划、协调、监督等工作。

(2)设立施工项目部,负责具体施工、质量、安全等工作。

(3)明确各部门职责,确保施工顺利进行。

2. 施工进度(1)编制施工进度计划,明确各阶段施工时间节点。

(2)合理安排施工工序,确保各工程内容同步推进。

(3)加强施工管理,确保工程按期完成。

3. 施工技术(1)采用先进的施工技术,提高施工质量和效率。

(2)加强施工过程控制,确保工程质量符合设计要求。

(3)注重施工安全,严格执行安全生产规定。

4. 质量控制(1)制定严格的质量管理制度,确保施工质量。

(2)加强原材料、施工过程、成品检验,确保工程质量。

(3)对不合格工程及时整改,确保工程达标。

5. 环境保护(1)加强施工现场环境管理,减少施工对周边环境的影响。

(2)采用环保材料,降低施工污染。

(3)加强施工废弃物处理,确保环保达标。

五、施工保障措施1. 人员保障:选拔经验丰富、责任心强的施工人员,确保施工质量。

人工湖生态建设及水质处理措施

人工湖生态建设及水质处理措施

人工湖水处理简介这里的人工湖一般是指人工挖掘出来的小型湖泊或水池,一般都对水体有景观要求,即人们希望湖水干净、清澈,呈现出良好的水面风景,所以人工湖也都是景观湖。

人工湖一般自身生态系统不完善,水体自净能力差,不治理的情况下,水质很容易恶化。

露天环境下地人工湖一般会出现三类不同性质的污染:(1)由于氮磷营养元素过多而导致的富营养化污染。

表现为湖水发绿、出现大量蓝绿藻甚至水华;(2)有机污染物过多而导致的有机污染。

表现为湖水污浊、缺氧、发黑有臭味;(3)颗粒状尘埃和树叶等固体异物过多而导致的杂质污染。

表现为水中悬浮杂质过多、透明度低、影响观瞻。

每一种污染都会导致水质的恶化和景观的直接破坏,因此必须对三种类型的污染都采取对症下药式的治理措施,才能全面保护人工湖水不受破坏,水质情况良好。

人工湖水处理还是一个难题对于人工湖水处理而言,最大难处是水量极大,几万吨水的人工湖比比皆是,城市的公园湖甚至有几十万吨水乃至几百万吨水。

如果照搬城市污水处理厂或泳池水处理的方法,一般每吨水的治理投资在几百元至几千元,1万吨水就需要几百万,对于人工湖而言成本极大,客户难以承受。

因此,对于人工湖而言,既要解决技术上的大难题,又要大幅度地降低治理成本,这是一个极其困难的工作。

正因为如此,人工湖水处理还是一个难题,作为业主方,绝不能认为随便找个水处理公司都能治好,价钱越低越好。

很多业主方抱着这种想法,结果钱也花了,想要的结果却没有,造成很大损失。

人工湖水处理技术的三个发展阶段对近年来常用的人工湖水处理技术进行归纳,我们可以看出人工湖水处理技术的发展大致经历了三代,下面将对三代分别介绍:第一代这一代是人工湖水处理的起步代,当人们开始认识到人工湖不治理的情况下水质会恶化、发臭,严重影响水景观之后,一些技术人员便逐渐开始探索合适的技术进行治理。

常用的技术大致有水泵循环、跌水、沙缸过滤、投洒化学药剂、增氧曝气等简单的方式,这些方法大都比较单一,治理效果甚微,基本无效。

推荐:人工景观湖生态水处理设计方式

推荐:人工景观湖生态水处理设计方式

人工景观湖生态水处理设计方式1、物理方式:i.引水换水方式当水体中的悬浮物(如泥、沙)增多,水体的透明度下降,水质发浑。

可以通过引水、换水的方式,稀释水中的杂质浓度,以此来降低杂质的浓度但是需要更换大量的水,而水资源在我国是相当的匮乏,势必要浪费宝贵的水资源。

ii.循环过滤的方式。

在水景设计的初期,根据水体的大小,设计配套的过滤沙缸和循环用的水泵,并且埋设循环用的管路,用于以后日常的水质保养。

如果水体面积较大,必定延长循环过滤的周期,使水质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

和引水、换水相比较,虽然减少了用水量,但日常的电能耗费增加了,同时也增加了设备的日常维护保养的费用。

2、化学方法:投加杀菌灭藻剂敞开式的水体,在阳光的照射下,会使水中的藻类大量繁殖,布满整个水面,不仅影响了水体的美观,而且挡住了阳光,致使许多水下的植物无法进行光合作用,释放氧气,使水中的污染物质发生化学变化,导致水质恶化,发出难闻的恶臭,水也变成了黑色。

所以投加化学灭藻剂,杀死藻类。

久而久之,水中会出现耐药的藻类,灭藻剂的效能会逐渐下降,投药的间隔会越来越短,而投加的量会越来越多,灭藻剂的品种也要频繁的更换,对环境的污染也在不断地增加,而这种污染会影响我们的下一代。

所以说用化学的方式处理水质,虽然是立竿见影的,但它的危害也是显而易见的。

3、微生物方法:投加微生物微生物在自然界大量而广泛的存在,是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之一。

它们能将自然界中的动、植物的尸体及残骸分解,将一些有害的污染物质加以吸收和转化,成为无毒害或毒害较小的物质。

可以在景观水水质恶化的时候,投加适当的适量的微生物(各类菌种),加速水中污染物的分解,起到水质净化的作用。

微生物的繁殖速度惊人,呈几何级增长,每一次繁殖都或多或少的会产生一些变异品种,导致微生物处理水质能力下降,而且很难控制其数量,其生长又受环境的影响很大,例如温度、气压等等。

同时微生物的分解物,会造成藻类的大量繁殖,再次导致水质变坏。

浅谈人工湖相应的生态建设和水质处理策略

浅谈人工湖相应的生态建设和水质处理策略

浅谈人工湖相应的生态建设和水质处理策略摘要:随着现代人对城市环境与绿化越来越重视,城市的人工水环境也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当前我国城市的人工湖的应用也越来越多,但是,人工湖水体由于日常管理不到位或是受到污染造成了黑臭等现象的出现,这使得人工湖水质下降,建成后却无法正常使用。

当前部分人工湖没有进行生态建设,人工湖不具备生态自净能力,一旦遭受污染,水质恶化的速度飞快,严重情况下甚至可以成为臭水湖。

用物理、化学等方法对人工湖进行治理,却只能暂时改善水体的恶化情况,人工补水净化水体成本又相对较高。

本文主要分析了当前治理人工湖的主要措施,并对其进行研究,希望找到具体的解决办法。

关键词:人工湖;生态建设;水质处理;策略近几年来,在部分高档小区和大型绿化设施中都普遍建设了人工湖,人工湖水景也成为当前高档小区和绿化设施中的主要景观。

但是有部分人工湖并没有建设相应的生态环境,以致于人工湖的自净能力特别脆弱,一旦遭到污染,水质会快速的恶化,使景观效用降低,严重的话更会变成污水集中营。

采用物理和化学这两种方式治标不治本,只能暂时降低恶化程度。

如果进行人工补水来净化水体,又不符合当前崇尚节俭的社会形势。

当前,已有研究人员对生态工程水体治理有过研究,而且也已应用到实际工程中,但却没发现人工湖的治理成果出现。

所以,在建设人工湖水景观时候,应该首先进行水体内部的生态环境建设,然后再根据生态环境的具体情况配置人工湖的植物以及水生动物。

如果有条件更是应该配置一定的设备,以保证水能够进行循环。

一、生态水质的处理方法从生态学的角度来看,如果水体出现污染就是水体的生态平衡出现混乱。

如果想要保持水体的良好情况,就必须要保证水体的生态平衡,打开水体的有益物通道,让有机物质以及营养盐能够保证输入、输出的平衡。

如果水体已经遭到污染,我们就可以根据污染物质的转化、迁移、改变输出途径等,改变原本的状态,形成一种新的不平衡状态,化解原本的污染物淤积,等到水体的污染物质的数量和浓度都达到预计要求之后,再重新调整平衡方式,让其形成完美平衡。

人工湖水处理有哪些净化技术呢?

人工湖水处理有哪些净化技术呢?

人工湖水处理有哪些净化技术呢?人工湖作为城市水体景观的一种紧要形式,其水质的净化已成为城市生态环境建设的紧要任务。

人工湖水处理可以接受多种净化技术,下文将介绍常用的三种技术:人工湿地处理、生物滤池处理和化学药剂处理。

1. 人工湿地处理人工湿地是一种低成本、高效率的水体净化技术,可通过植物、微生物和土壤等综合作用,去除水中的有机物、氮、磷等污染物。

人工湿地处理技术与传统的自然湿地相像,但其优点是可在较小面积内制造出多而杂的生态系统,从而提高水质净化效率。

人工湿地处理技术可分为表层流湿地和底部侵入式湿地。

表层流湿地是指水体上方铺设了沥青或聚乙烯薄膜,再铺上厚层砂土,砂土表面莳植各莳植物,利用湿地植物吸取水体中的有机物、氮、磷等污染物。

底部侵入式湿地则是将底部设置小孔,让水体渐渐渗透到泥土中,通过土壤中的微生物分解水中的有机物和吸取水体中的氮、磷等营养元素。

人工湿地处理技术具有成本低、运营管理简单等优点,在水质净化效果上也有较好的表现,但其受环境因素的影响较大,如气候等因素可能导致其净化效率降低。

2. 生物滤池处理生物滤池是一种通过微生物代谢、吸附、沉积等作用,将水体中的化学物质转化为无害物质的水处理技术。

生物滤池技术基于活性污泥原理,接受人工方法模拟自然系统,将水体与生物膜接触,通过微生物与底床之间的生化作用去除污染物质。

生物滤池对湖水环境有着很好的净化效果,能有效去除水中的有机物、养分等污染物,削减水体浑浊的程度,提高水体的透亮度。

此外,生物滤池处理技术还有着易运维、设备维护成本低等优点。

但其缺点在于处理过程需要耗费确定的时间,并且在寿命期限到来时需要进行垃圾清理和再生处理。

3. 化学药剂处理化学药剂处理技术是通过投加确定的药剂使水体发生凝集反应,沉淀出水中的污染物,从而达到水质净化的目的。

常用的化学药剂包括以下四种:氯化铁、硫酸铝、聚合氯化铝和高锰酸钾等。

这种处理技术是一种快速有效、但易被质疑的处理方案。

人工湖水处理方案及措施

人工湖水处理方案及措施

人工湖水处理方案及措施一、物理处理法1.1沉淀法:通过重力沉降,将水中的悬浮物和胶体物质沉淀下来,达到净化水质的目的。

1.2过滤法:通过过滤介质,将水中的悬浮物、胶体物质、细菌等去除。

常用的过滤介质有石英砂、活性炭、纤维棉等。

1.3膜过滤法:利用膜的孔径大小,将水中的悬浮物、胶体物质、细菌等去除。

常用的膜有微滤膜、超滤膜、纳滤膜等。

二、化学处理法2.1混凝法:通过向水中投加混凝剂,使水中的悬浮物、胶体物质、色素等发生凝聚,形成大的颗粒,以便去除。

常用的混凝剂有铝盐、铁盐等。

2.2氧化还原法:通过向水中投加氧化剂或还原剂,将水中的有害物质氧化或还原成无害物质,以达到净化水质的目的。

常用的氧化剂有氯气、臭氧等,还原剂有硫酸亚铁、硫化氢等。

2.3离子交换法:通过离子交换剂将水中的有害离子去除,常用的离子交换剂有磺酸盐、苯胺等。

三、生物处理法3.1活性污泥法:通过培养和利用活性污泥中的微生物,将水中的有机物分解为无害的物质。

3.2生物膜反应器:通过在反应器中培养和利用生物膜中的微生物,将水中的有机物分解为无害的物质。

3.3曝气池法:通过向水中曝气,增加水中的溶解氧量,培养和利用好氧微生物,将水中的有机物分解为无害的物质。

四、物理化学处理法4.1吸附法:通过吸附剂将水中的有害物质吸附在表面,达到去除的目的。

常用的吸附剂有活性炭、纤维棉等。

4.2离子交换法:通过离子交换剂将水中的有害离子去除,常用的离子交换剂有磺酸盐、苯胺等。

4.3电化学处理法:利用电化学原理,将水中的有害物质转化为无害物质或从水中去除。

常用的电化学处理设备有电解槽、电渗析器等。

五、生物化学处理法5.1厌氧生物处理法:通过培养和利用厌氧微生物,将水中的有机物分解为无害的物质。

常用的厌氧生物处理设备有UASB反应器、厌氧滤池等。

5.2好氧生物处理法:通过向水中曝气,增加水中的溶解氧量,培养和利用好氧微生物,将水中的有机物分解为无害的物质。

常用的好氧生物处理设备有活性污泥反应器、生物膜反应器等。

人工湖生态修复方案

人工湖生态修复方案

人工湖生态修复方案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快速推进,很多城市出现了人工湖泊,这些人工湖泊在城市生态系统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然而,由于人类活动和环境污染等因素的影响,人工湖的生态系统往往面临着破坏和退化的问题。

为了保护和修复人工湖的生态系统,制定科学合理的生态修复方案势在必行。

本文将探讨人工湖生态修复方案的相关内容。

一、问题分析人工湖的生态系统遭受破坏和退化的主要原因有:水体富营养化、水污染、湖泊填埋以及水体沉积物过多等方面。

这些问题导致了水质下降、水生植物减少、鱼类死亡等生态系统退化现象的出现。

因此,针对这些问题制定相应的修复方案是十分必要的。

二、生态修复方案1. 水体富营养化问题修复在人工湖的富营养化问题修复方面,可采取以下措施:(1)减少污水的入湖量,严格控制周边区域的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的排放;(2)增加湖泊周边的湿地面积,湿地具有良好的滞留和吸附养分的能力;(3)引入水生植物,如浮萍、香蒲等,这些植物能够吸收水中的营养物质。

2. 水污染问题修复解决人工湖的水污染问题,可以采取以下方法:(1)加强对周边区域的环境监测和管理,及时发现和处理污染源;(2)建设人工湖的上源处理设施,对进入湖泊的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进行预处理,减少污染物的输入;(3)利用生物方法,如人工湿地等,进行水体的净化和去除有机污染物。

3. 湖泊填埋问题修复针对人工湖因填埋导致湖泊面积缩小的问题,可以考虑以下策略:(1)彻底清除填埋在湖泊内的土壤和垃圾,恢复湖泊原有的水体面积;(2)加强对湖泊周边区域的土地利用规划和管理,杜绝再次填埋的现象;(3)在湖泊周边合理规划生态绿地,增加湖泊的生态环境质量。

4. 水体沉积物过多问题修复对于人工湖中水体沉积物过多的问题,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定期进行湖泊清淤作业,清除湖泊底部的淤泥和沉积物;(2)加强对湖泊周边的水土保持,减少泥沙和颗粒物的流入;(3)增加湖泊内水生植物的数量,通过它们的吸附和吸引作用,减少水体中悬浮物质的含量。

人工湖水处理方案

人工湖水处理方案

三、设备处理法-气浮工艺 3、气浮工艺的局限性
➢ 控制系统复杂,初期设备投资大,运行费用高; ➢ 处理工艺精度低,产生的泥渣多,需专用刮泥设备; ➢ 气浮工艺设备外壳采用碳钢防腐处理,设备易腐蚀; ➢ 连续投加混凝剂,吨水处理成本高。
三、设备处理法-气浮工艺
使用气浮设备某项目机房内部图片
三、设备处理法-气浮工艺
➢ 系统成熟稳定,操作维护简单,整个系统完全自动运行。 ➢ 系统能满足富营养化水体和受到有机污染水体的处理要求。 ➢ 系统溶解氧达到饱和状态(大于8mg/l)出水浊度0.4~3NTU
四、曝气精滤景观水处理工艺(强化除磷型)
➢ 运行费用低,每吨水的处理成本在0.03~0.06元。 ➢ 采用UPVC环保材质,高强度、无毒、无腐蚀、耐老化,
一、人工湖常用的水处理工艺
➢ 生态法 ➢ 设备处理法
二、生态法工艺介绍
1、生态法的工艺说明
目前有些地方采用生态方式治理景观水,它是根据动植 物的天然习性来摄食或吸收水中的污染物质,并降解对 环境无害的物质而营造 一个人为的“生态平衡 链”。
二、生态法
2、生态法的缺陷
(1)生态水域成了蚊蝇孳生的温床 生态法的实施中,水体不流动及水生植物种植很容易形
四、曝气精滤景观水处理工艺(强化除磷型)
曝气精滤景观水处理设备(强化除磷 型)是在传统的水力自动曝气精滤机技术的基础
上,将曝气溶氧装置、渗井精滤装置、生化处理 (生物膜)、GEH强化除磷等一系列技术集成为 一体,是传统水力自动曝气滤机的升级换代产品。
四、曝气精滤景观水处理工艺(强化除磷型)
1、曝气精滤景观处理设备(强化除磷型)外观图片
使用气浮设备某项目机房内部图片
三、设备处理法-水力曝气滤机工艺 4、水力曝气滤机过滤工艺

人工湖生态修复工程方案

人工湖生态修复工程方案

人工湖生态修复工程方案一、绪论人工湖是城市生态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美化了城市风景,也提升了城市的生态环境。

然而,由于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一些人工湖出现了水质污染、水体富营养化、水生态系统失衡等问题,严重影响了人工湖的生态功能和景观效果。

为了改善人工湖的生态环境,保护水资源,提升城市环境质量,需要采取相应的措施对人工湖进行生态修复。

本文旨在探讨人工湖生态修复的工程方案,希望对相关工程的规划与实施提供参考。

二、现状分析1. 水质污染严重由于城市排污口的直排和周边工厂、居民区的生活废水、农业生产废水等,导致人工湖的水质受到了严重污染。

水体中存在着大量的有机质、重金属等污染物质,严重影响了水质的清洁度和透明度。

2. 水生态系统失衡由于水质污染严重,导致水生态系统失衡,水生物种类逐渐减少,生态环境恶化。

一些原本生活在水中的植物和动物几乎绝迹,甚至有少数水生动物因为缺氧被迫离开水面。

3. 水体富营养化问题严重由于过度投放化肥、农药等化学物质,导致水中的营养物质过度富集,出现了水体富营养化的现象。

水体中过多的营养物质促进了水生植物和藻类的生长,导致水面覆盖大量的浮游植物,影响了水体的清洁度和观赏价值。

4. 城市生活污水直排一些居民区的污水直接排放到人工湖中,使得人工湖的水质受到了严重污染。

这种现象使得人工湖的水质不断恶化,给周边的生态环境带来了严重威胁。

三、工程方案1. 生物修复为了改善人工湖的水质,修复水生态系统,可以采取生物修复的方式。

在人工湖中放养一些适应水质环境的水生植物和鱼类,促进水质的净化和水生态系统的平衡。

对于富营养化程度较重的人工湖,可以适当加强浮游植物的收割和鱼类的放养,促进水体中的营养物质的去除和循环。

2. 水质监测为了及时了解人工湖的水质情况,可以在湖泊周边设置水质监测站,定期对湖水的主要指标进行监测。

一旦发现湖水质量异常,可以及时采取措施加以处理,避免水质恶化。

3. 污水处理对于直排入湖的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可以建立相应的污水处理设施,对排放的污水进行处理后再排入湖中。

人工湖环境保护技术与维护措施分析

人工湖环境保护技术与维护措施分析

人工湖环境保护技术与维护措施分析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人工湖成为城市里越来越流行的水景,因其美化城市环境的作用,得到了人们的青睐。

但是随之而来的是环境问题,需要有效的保护和维护措施来确保人工湖环境的健康和安全。

一、水质管理人工湖的水质管理至关重要。

水质管理不仅需要定期检测,而且需要在检测出问题后采取有效的措施。

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水体颜色水的颜色是判断水质的重要指标之一。

如果水的颜色变浅或发现有色底泥,那么可能是水中含有过量的营养物质或其他污染物质。

这时候需要采取有效的措施来净化水体。

2. 溶解氧水体中溶解氧的含量对生态环境也有重要影响。

低溶解氧的情况可能导致水中生物的死亡,从而影响整个生态系统的平衡。

需要采取加氧、增加水深、增加水体流通等措施来解决。

3. pH值pH值是用来衡量水体是否酸性或碱性的指标。

如果pH值过低或过高,就会对水中的生物产生不良影响,甚至导致死亡。

需要采取调整水质、改变水生物种和增加水草等措施来解决。

二、底泥管理底泥是指水底的泥沙和生物残渣。

底泥的污染会导致水质变差,对水生态系统的平衡产生负面影响。

因此,定期清理底泥是保护人工湖环境的一种重要措施。

底泥清理需要用到专业的设备,例如吸泥船、吸泥器等。

在清理底泥之前,需要进行科学而合理的方案制定。

一般需要考虑底泥深度、泥沙组成、水深厚度等因素,避免对水生态系统造成不良影响。

三、植被管理水生植物对水质管理和底泥管理具有重要作用。

通过增加水生植物来提高水质和控制水质,也可以减少底泥的堆积和减轻水生态系统中富营养化的压力。

植被管理的工作主要包括补植和修剪。

为了保持水域的美观性和生物多样性,补植应该合理安排。

同时,修剪的时候要根据不同植物的生长习惯和分布情况来制定合理的方案,保持植物的生长和防止水质污染。

四、废弃物管理人工湖周围可能会产生很多废物,例如垃圾、污水、养殖废料等。

废物容易成为人工湖环境污染的来源。

因此,采取有效的废物管理措施是十分关键的。

人工湖改善措施

人工湖改善措施

人工湖改善措施人工湖是指人为筑堤构建的湖泊,通常用于水资源调节、防洪、灌溉、水生态修复等目的。

然而,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人工湖也面临着一系列的问题,如水质恶化、水生态破坏等。

因此,采取一些改善措施以提高人工湖的质量和生态环境成为当务之急。

本文将探讨人工湖改善的关键措施,包括湖泊水质改善、湖泊生态修复和湖岸环境保护等方面。

1. 湖泊水质改善湖泊的水质是评价水环境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

由于人工湖受到周围土地利用和人类活动的影响较大,水质问题往往比自然湖泊更为突出。

因此,采取以下措施可以改善人工湖的水质:•减少污染源排放:加强对周围污水、工业废水的治理和管控措施,减少污染物的输入。

建立完善的污水处理系统,使污水经过有效的处理后再排放入湖。

•加强水土保持:通过合理的土地利用规划和控制措施,减少土壤侵蚀和农药、化肥的流失,防止水中营养盐过高导致富营养化问题。

•定期监测和评估:建立湖泊水质监测站点,定期对湖泊的水质进行监测和评估,及时了解湖泊水质变化趋势,采取相应的治理措施。

2. 湖泊生态修复湖泊生态系统是人工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维持湖泊生态平衡的基础。

为了改善人工湖的生态环境,以下措施可以采取:•增加植被覆盖:加强湖泊周边的植被恢复和保护工作,植被能够起到固土保水、净化水体、提供栖息地等作用,提高湖泊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引入优势生物种类:根据湖泊生态系统的特点和水质状况,引入适应环境的优势生物种类,如水草、藻类等,提高湖泊的自净能力。

•禁止捕捞和放养:适当限制湖泊的渔业活动,保护湖泊内的生物多样性,防止过度捕捞和外来物种的引入。

3. 湖岸环境保护湖岸环境是人工湖的重要景观组成部分,也是人们休闲娱乐和生态学习的场所。

以下措施有助于保护湖岸环境:•建立湖泊保护区:在湖泊周围设立湿地保护区或湖滨公园,限制在湖岸活动的干扰,保持湖泊的自然状态。

•加强湖泊宣传教育:通过举办湖泊保护宣传活动和讲座,提高公众对湖泊环境保护的意识,让更多人了解湖泊的重要性和价值。

浅谈人工湖相应的生态建设和水质处理策略

浅谈人工湖相应的生态建设和水质处理策略

浅谈人工湖相应的生态建设和水质处理策略摘要:随着现代人对城市环境与绿化越来越重视,城市的人工水环境也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当前我国城市的人工湖的应用也越来越多,但是,人工湖水体由于日常管理不到位或是受到污染造成了黑臭等现象的出现,这使得人工湖水质下降,建成后却无法正常使用。

当前部分人工湖没有进行生态建设,人工湖不具备生态自净能力,一旦遭受污染,水质恶化的速度飞快,严重情况下甚至可以成为臭水湖。

用物理、化学等方法对人工湖进行治理,却只能暂时改善水体的恶化情况,人工补水净化水体成本又相对较高。

本文主要分析了当前治理人工湖的主要措施,并对其进行研究,希望找到具体的解决办法。

关键词:人工湖;生态建设;水质处理;策略近几年来,在部分高档小区和大型绿化设施中都普遍建设了人工湖,人工湖水景也成为当前高档小区和绿化设施中的主要景观。

但是有部分人工湖并没有建设相应的生态环境,以致于人工湖的自净能力特别脆弱,一旦遭到污染,水质会快速的恶化,使景观效用降低,严重的话更会变成污水集中营。

采用物理和化学这两种方式治标不治本,只能暂时降低恶化程度。

如果进行人工补水来净化水体,又不符合当前崇尚节俭的社会形势。

当前,已有研究人员对生态工程水体治理有过研究,而且也已应用到实际工程中,但却没发现人工湖的治理成果出现。

所以,在建设人工湖水景观时候,应该首先进行水体内部的生态环境建设,然后再根据生态环境的具体情况配置人工湖的植物以及水生动物。

如果有条件更是应该配置一定的设备,以保证水能够进行循环。

一、生态水质的处理方法从生态学的角度来看,如果水体出现污染就是水体的生态平衡出现混乱。

如果想要保持水体的良好情况,就必须要保证水体的生态平衡,打开水体的有益物通道,让有机物质以及营养盐能够保证输入、输出的平衡。

如果水体已经遭到污染,我们就可以根据污染物质的转化、迁移、改变输出途径等,改变原本的状态,形成一种新的不平衡状态,化解原本的污染物淤积,等到水体的污染物质的数量和浓度都达到预计要求之后,再重新调整平衡方式,让其形成完美平衡。

XX公司人工湖管理办法

XX公司人工湖管理办法

XX公司人工湖管理办法概述:XX公司为了提高生态环境质量和员工生活质量,建设了一座人工湖。

为了保护和管理这个人工湖,制定了一系列的管理办法,以确保湖泊的清洁、安全和可持续发展。

一、湖泊水质管理:1. 水质监测:定期监测人工湖的水质,包括水中的营养物质、溶解氧、浑浊度等指标。

这样可以及时发现水质异常,采取相应的措施解决问题。

2. 水源保护:确保周边区域不受到污染物的影响,禁止任何形式的废水、垃圾等污染物直接排入湖泊。

3. 水生物管理:在湖泊中添加合适数量的水生植物和鱼类,调节湖泊生态平衡,抑制藻类过度繁殖。

二、湖岸环境管理:1. 绿化美化:湖岸边缘栽种适宜的湿地植物,增加景观效益和生态功能。

2. 垃圾清理:定期清理湖泊周围的垃圾,保持湖泊周边环境整洁。

3. 禁止损害湖岸生态:严禁在湖泊周围进行挖沙、违规喂鸟等行为,避免破坏湖岸生态系统。

三、安全管理:1. 周边围栏:设置围栏或限制区。

确保员工和游客的安全,防止意外落水。

2. 安全设施:设置合适的救生设备,包括救生圈、救生艇等,应急情况时可以及时施救。

四、推广意识:1. 培训教育:对公司员工进行人工湖管理相关知识的培训,提高他们对湖泊管理重要性的认识,引导他们正确使用湖泊。

2. 宣传活动:通过企业内部媒体、通知栏等渠道,向员工宣传人工湖的管理规定和重要性,激发员工参与保护湖泊的热情。

五、违规处理:1. 违规惩罚:对于违反人工湖管理办法的行为,采取一定的惩罚措施,如警告、处罚甚至解雇等,以保持管理规范和员工管理自律性。

2. 环保监督:设立湖泊管理巡查组,定期检查湖泊的管理情况,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并记录。

结论:通过这些人工湖管理办法,XX公司可以更好地保护和管理人工湖,提供美丽的环境和良好的生活和工作条件给员工。

希望这些措施能够为湖泊的清洁、安全和可持续发展贡献一份力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工湖生态建设及水质处理措施
近年来,在高档住宅区和大型公共绿地中配置人工湖的建设大量涌现,水景成为高档住宅和公共绿地中主要视点。

但有些人工湖忽视水生态的建设,人工湖的生态自净能力脆弱,一旦受到污染物的冲击,水质迅速恶化,景观效果大为降低,甚至成为臭水汇集之地。

用物理、化学法治理人工湖,只能暂时缓解水体的恶化程度。

若用换水来改善水质状况,在水资源匮乏的今天,既不经济又不利于可持续发展。

目前已有研究者对生态工程措施治理富营养化的水体进行过理
论研究,并已成功地应用于实际治理工程。

但此类应用主要在大型的天然水体水质恶化的治理,将其应用于小型人工湖治理的实例尚未见报道。

因此在建设人工水景时应首先考虑水体内生态系统的设立,然后根据实际情况配置水生湿地植物和水生动物并在水中添加微生物。

有条件时应配置相应的设备,促进水循环。

武汉地区已建成和拟建的人工湖,设计思路不同主要有两种。

一是以水泥为底质,水泥驳岸,不设置底栖动物和水生植物。

此类人工湖景观呆板,缺乏自然情趣,自净功能薄弱。

一旦受到大量污染物的冲击,水质迅速恶化,易引发藻类大量繁殖,透明度下降,水生动植物大量死亡,形成污水
库。

二是仿造天然湖泊,对人工湖景观进行生态设计,将水体的自然生态属性、水面的开阔奔放与大环境绿化的背景融为一体。

湖以泥为底,并配置既有抗污吸污能力的环保型植物群落,又有模拟自然的观赏型植物群落。

湖中适量放养具有净化功效的动植物,人为建立水生生态系统,抑制藻类的繁殖,在藻类大量繁殖前,设法不让其形成优势物种,因而控制产生富营养化。

此类人工湖只要维持奠生态系统平衡,可防止水质恶化。

人工湖的生态设计实例
以生态学原理为指导,综合运用统一与微差、节奏与韵律、空间与尺度等美学原则和规划设计方法,结合地形、水面、绿化、空间层次的丰富变化,体现21世纪人与自然融合的人性化设计,是人工湖建设发展的趋势。

设计原则为“内外呼应、收放结合、软硬协调、天人合一”,强调水面与绿色植物、雕塑小品以及人工建筑的有机结合。

其中“天人合一”是指:人工湖景观生态设计应从人居环境质量出发,以人为本,合理划分功能区,在湖中和沿岸配置不同功能的植物群落,既有抗污吸污能力较强的环保型群落,又有杀菌防病功能的保健型群落,更有模拟自然、情景交融的观赏型群落,体现出“天人合一,回归自然”的规划设计主题。

如金
银湖公园沿岸配置柳树、迎春花;水边配置了黄花鸢尾、再力花、千屈莱、花叶芦竹等挺水植物:水面配置了睡莲、荷花、荇莱等浮水植物;水中则配置了轮藻、眼子菜、苦草等沉水植物;水体中还放养了鳙、鲢等上层鱼类,同时底层放养了少量螺类。

这样构成了初级水体生态系统。

在这样的系统内水质能保持良好,并且物种种类和数量都在增加。

在解放公园的人工湖则沿湖岸分层配置了香蒲、干屈莱、再力花、金叶水菖蒲、黄莒蒲,水面配置了大量的睡莲。

高大的香蒲和再力花形成了湖岸背景并为水生动物提供庇护之地和生
存环境。

在此水景建设之前,湖中没有水鸟,而在建成一年以后湖中出现了水鸟。

这说明物种在增加,水体生态系统趋于完善。

生态水质处理措施
水质净化原则从生态学角度而言,水体污染的实质就是生态失衡。

如欲维持其原有良好的状况,应保持其生态平衡,疏通其物流的途径,保障有机质及营养盐的输入与输出平衡对已污染的水体,可通过改变污染质的迁移、转化、输出大于输入的途径和量,增加输出,减少输入,增支节收,形成新的不平衡,化解淤积:待水体中污染质总量与浓度降低到预期的要求后,再调整输入与输出的途径和量,维持新的收
支平衡。

为此,要结合多途径、多措施,包括污染质的迁移、转化、转化后产品的利用及输出等环节形成一链网系统。

各环节相互联系、互为因果成一系统。

否则,仅以孤立的单一环节是难以维护水体生态平衡的。

初步的做法是先概算出有机质和营养盐的输入量,然后根据水生植物的生长生物量估算营养盐的吸收量,推算出所需植物数量并配置相应的植物种类。

植物种类应选用吸收能力强,生物生长量大,根系发达,抗性强的品种。

如.香蒲、宽叶泽苔草、芦苇、香根草、大漂、埃及莎草、梭鱼草、鸢尾等。

此外水面还应配置浮水植物,如睡莲、荇莱、狐尾草、菱、眼子菜、蕹莱等。

水生植物的选择和布局
岸坡植物配置可在水深0.5m以下的岸坡区种植挺水植物香蒲、芦苇,0.5m以上岸坡种植温生植物香根草和风车草,它们生长在浅水湿地,水中或陆地上均可生长,其根系发达且深,有固岸护坡、防浪击、防岸坡坍塌的作用。

岸坡上种植这些植物可形成环湖的过滤带,对地表径流流入湖中的水起过滤作用,阻拦并吸收、转化、积累输入的部分有机质及营养盐,再通过收割利用,移出水体,有利水体自净,营养盐收支平衡,防止水体富营养化。

如岸边种植地中海荚迷、大吴风草、杜鹃、狼尾草、火炬花、麦冬、云南黄馨等。

湖底植物配置湖底底质选择土质,其上种植苦草等沉水植物和莲花等浮叶植物,防止底泥再悬浮而降低透明度有利保持湖水清澈,吸收、转化、积累底泥及湖水中的有机质与营养盐降低水中营养盐浓度,抑制浮游藻类的生长,从而防止水体富营养化。

这些水生植物通过光合作用释放氧,起到增氧作用,有利防止湖水黑臭,改善一些动物的生活条件,增加动物的种类和数量,及迁移、转化和输出的途径和输出的数量,增强其对水体的净化能力。

在水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应配置沉水植物。

如:菹草、苦草、黑藻、伊乐藻、金鱼藻、竹叶眼子菜等。

湖面植物配置水面可分散地放置凤眼莲、大漂、睡莲、芡实等漂浮植物,或将漂浮载体分散,固定位置放于水面,以水培法在其内种植美人蕉等陆生花卉或蕹莱、芹菜等陆生蔬菜。

不仅可以绿化、美化水体,而且可以通过它们吸收、转化和输出水中的营养盐,减少入湖水体的光通量,从而抑制浮游藻类的生产,增加湖水的透明度。

适时投放有益微生物
为增加水中有机质的分解、矿化,适时向湖中投洒有益微生物,如光合菌。

将有益微生物施于漂浮植物及水培植物悬浮于水中的根系上,使它们互利生。

这些植物为微生物提
供并扩大了供附着的基质和表面,有些植物还可通过根系释放其光合作用所产生的氧,供微生物氧化分解有机污染物。

另外,经微生物分解后的有机质,可作为植物的养料。

植物与微生物两者协同作用,有效地促进并完善水中有机质和营养盐的迁移、转化、输出的过程。

水生动物的适当放养
湖中适当放养蚌类、鱼类、螺蛳等动物,延长食物链,提高生物净化效果。

蚌能不断滤水,将水中悬浮的藻类及有机碎屑滤食、转化。

螺蛳主要摄食固着藻类,并能分泌促絮凝物质,使湖水中的悬浮物质絮凝,作为其食物,使水变清。

如投放少量滤食性鱼类(如鲢、鳙),它们可摄食浮游生物。

值得注意的是,红鲤不宜投放,因为它会摄食螺蛳,影响螺蛳对水质的净化功能,红鲤为底层鱼,喜攻底泥,会加速底泥的再悬浮,使水变浑,影响透明度。

草鱼在水草未充分发展时不宜放,以免破坏水生植被,但在植草发展过密时,可投放2~3尾,以去除与转化过多水草。

还可在水体中适时投放鲫鱼、鲤鱼等杂食性鱼类和鳜鱼、鲈鱼等肉食性鱼类,通过食物链的作用,调控底栖动物和其他鱼类数量的增长。

如能在水面上放养数只鸳鸯和鸭子,既可调控水草和放养水生动物数量的增长,又能丰富水面的景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